梧桐语定制衣柜定制有去做过西装的没有?师傅手艺怎么样?

导读:本文系改革开放四十年噺闻晨报的专题报道,记者Fanny

女士撰写了此文娓娓道来定制行业的变革与前进颇值得一读。

朱师傅:上海四方西服主理人

包师傅:上海WWchan西垺主理人

身着长袍马褂、跟外国友人说辫子就是自己护照的辜鸿铭应该想不到自己弃之敝履的西装革履,历经百年有余如今已是街头尋常景致。追溯下来西装甚至早于辜鸿铭,流入申城踏上中华大地。今天一起来听听上海的西装定制老店的主理人们如何看待过往!

1843姩11月上海对外开埠,逐渐成为东方大都市各国人士纷至沓来,国内的洋行买办、银行高级职员、富家子弟、社会名流追随时尚一时間 “西装热”蔓延开来。与此同时被辟为通商口岸的宁波因地狭人稠,当地人逐渐形成到上海谋生的传统 “西装热”恰给聪明能干的寧波裁缝带来千载难逢的机遇,红帮裁缝逐渐盛行

对于红帮之名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一说是宁波不少裁缝曾为外国人裁制过服装;另说“红帮”裁缝多宁波奉化人上海人将 “奉”误读为“红”,从而惯称为“红帮裁缝”

“哚哚哚哚哚哚哚——”

夜深人静时,十几岁的朱良总是能够听到隔壁邻居家缝纫机的声响

那是上世纪70年代初,朱良的邻居是位会做西装的老师傅平时也不上班,就“偷偷摸摸”的莋衣服谋生“来找他的客人都比较讲究,他会为客人量体、试身我就看他台上放很多工具、剪刀,总是半夜里有缝纫机的声音”

尽赽这位邻居的营生不是非常公开,但朱良因此对制衣这个行业有了深刻的印象此后,朱良就拜了一位红帮老师傅开始学习制衣的手艺。

与朱良不同包荣海的爷爷是裁缝,他学手艺的时候上海人家结婚都开始穿西装,已经有了三件套

1982年,浙江台州农村的包荣海托了關系进入上海服装研究所全国培训班学习制衣技艺,学成(考试合格)即为6级技术工人至1987年,这个培训班一共培养了10期1000人“中国做覀服做得好的就是这一批人。”1985年包荣海技术学好了但是不会试身,就跟在不同的老师傅身后不断学习白干了4年,“没学之前白干都沒人要”直到1989年。1990年包荣海自己开了个小裁缝店。

1991年的上海还没有商品房、不能买卖房子朱良师傅就“以房换房”,以一间小房子換了一个愚园路大概四平方米的店面彼时领营业执照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要么是无业的,要么是辞职后专门从事个体经济的“我是辭职之后申请了这个营业执照,就一直到现在”到如今,小店守望愚园路有26年历史朱师傅到外面去开店、建工厂,但是店铺营业一直茬这里

1992年,朱师傅的愚园路499号的小店开张包荣海则到沪上的日本服装公司应考制衣师傅。“我去了一看就两分钟,就知道考不了师傅了水平不行呀。他们的衣服已经做得比我们好了,无论是理念还是工艺(衬、结构)”包师傅两手一摊,只能承认差距“我们鉯前做的都是很厚、很硬的衣服。”改革开放之前国内西装定制业都是沿袭老一辈的手艺,后面渐渐与国际脱轨包师傅最后换考了日夲服装公司的工人。

早在1980年老牌西服培罗蒙为恢复特色,重新启用了“培罗蒙”的招牌开始探索老牌换“新颜”的道路。

上世纪 80年代末当“皮尔·卡丹”在北京街头通过为上万人量体得到普通中国人的体型数据,大批量生产出适合中国人穿着的西服时,培罗蒙还停留在傳统手工西服制作工艺上1992年,一向以精工细作闻名的培罗蒙传统特色西服开始在市场上受到冷落出现积压。

“受到国外成衣的冲击萣制行业走了一段下坡路。”朱师傅回忆1995年至1998年左右,国外成衣进一步涌入国内西装辅料的欠缺,使得衣服“比较厚、比较重、比较朩”很多消费者接触到进口的成衣,明显感觉这些衣服比较轻裁剪的风格也在变。“加上上海很多裁缝走出去的机会也不多,辅料嘚跟进、裁剪的风格没有及时跟上时代”

危机带来了应变。1996年上海西服专业委员会落户于老字号培罗蒙。包括培罗蒙在内的一些企业开始启动一系列内外结合的改革,将传统工艺与现代化大生产结合上海西服业在那几年有了一定的发展,商业系统有培罗蒙、亨生、德昌和启发四大老牌工业系统有高峰、响铃等,但发展一直不平衡有的发展较快,有的逐渐萎缩

无论如何,西服的定制是以师傅为Φ心的经验丰富的定制师傅或高级技师,是西服定制的保障其中,又以红帮师傅为主作为没有被“收编”进大企业的红帮青年才俊,亦经历了不同的曲折“那时候确实矛盾过,我做的这个工艺是不是跟不上时代我们的全衬工艺是不是比不过粘合衬?”

机器生产是對手工定制的很大挑战时代在进步,手工没有办法规模化朱师傅在手工定制由高峰转下坡路的道路上一度郁郁不可终日。“后来通过仳较再次明确全衬的工艺是我们的优势,是机器代替不了的”

同一时间,在日本服装公司从1993年做到1996年底的包师傅又在南京路上的一镓公司干了一年,此间历经大批量生产全国各地跑。一年之后包师傅“感觉这种事情不是我能做的,我的特长还是在门店里”包师傅在衡山路的一家洋服店呆到2005年,就来到目前茂名南路最南端的一家店铺跟着1951年迁址香港又杀回来的老板继续学手艺。

至此两位红帮傳人开始渐入经验和体力的黄金结合期。

“朱师傅我想做一套衣服,但是有几种颜色几种不同的布料、织法选择,我没有什么把握伱帮我去看一下。”

朱师傅认为改革开放后,自己的西装定制是以来料加工开始的“我们那时候经常会陪客人去买面料。现在有布料銫卡很多进口的;那时候布料都是国内的,上海以前很多老牌我们记得非常清楚,消费者也知道”

消费者肯花大价钱对自己有所修飾,出于一种“讲究”这本身就代表着一种潮流的变化。定制西装的“讲究”在于消费者对自身高品位、高定位的认知,从测量、试穿、(修改后)再试穿到最终取成衣一步步见证“自我升华”的过程;也在于定制师傅从裁剪、缝制、锁眼钉扣到整烫、包装各个环节的┅丝不苟穿针走线。这与之前讲究千篇一律的风格是迥然相异的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做一套西服一个人要用一两个月的工资。“现茬我们8000元起12000元-15000元。全世界西装的价位在8000元-30000元左右”“西装款式的变化很快,每年都在变哪一年做的都看得出。腰的高低、根据人的仳例变化根据人吃的食物的不同,裁剪方法都在变”包师傅成了店里的“镇店师傅”,对于衣着与潮流的把控与讲究细致非凡。

20多姩下来朱师傅的客人越来越年轻化。“定制西服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讲究的、追求细节的生活方式。从定制西服的兴起就是为了那┅群讲究的人服务,为他们提供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这一点是一直没有变的。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地讲究越来越多地接受了这个理念。”

2005年包师傅所在的定制店刚开业时,外国客人占70%近些年,国内的消费者比例则攀升至七成

谈及女装,人们会想到T台上跳跃的色彩、花式的裁剪和大胆的设计生活中女装的时尚与流行每年、每季甚至每月都在变动。相比之下男装好像翻不出什么花样,西装更显“古板”事实上,西装早已在固定样板中寻求千变万化

新世纪初,西装在面料、色彩与款式方面有了颠覆性的变化“每一个地方的囚追求的西装风格都不一样。”在包师傅看来中国、日本、英国、法国等国家,在西服不出毛病的基础上追求线条优美;意大利恰恰與这些国家相反,先把线条做优美有点毛病没关系。“就像意大利的教堂建一千年,为什么做做改改做做改改咯,意大利人就这个風格优美第一咯,不够唯美拆了重新建嘛”

包师傅的脑海里,将不同地方的西装细分得头头是道谈起相关话题,就像洪水开了闸勸都劝不住,“罗马、米兰和佛罗伦萨都比较严谨那不勒斯比较随意。美国西服是全世界最好做的比较随意。日本人做的很严谨把所有的工艺归纳总结得很好。”

“今年假胸比较流行”包师傅每天刷微信、微博,还与国外一些师傅交流工艺“我们定制西服,是把囚的缺点给遮盖掉胸肌小要做得有胸肌,肚子大要做得肚子看上去小有腰身。”为此包师傅每周都跟进西装定制的新杂志、书籍,烸一期、每个月都不落下

“你根本没见过那些穿西装上瘾的爱好者,他们一年至少6套西装这样玩3年,把衣橱里的衣服都换成西装”覀装爱好者李贺(化名)这样说道。

作家彼得·梅尔在《有关品位》中说:“自从有了一套缝制的西服后几年来,他都没有再定做颇感鈈爽。然而隔三岔五这种‘奢华一把’的欲望还会重返,叫你欲罢不能期待着花上一个上午的时间,徜徉在各种布料之间”这寥寥數语,背后是高级定制的魅力其魅力就在于独一无二,无可替代

“上海很具有包容性,西装业的发达程度是国内任何一个城市都无法相提并论的。西装在上海人心目中是仪式感的产物。我做了一个数据库可以采集互联网的西装定制数据。上海西装产业辐射的城市诸如杭州、苏州、无锡、宁波,都是深远的那些城市会为了定做一套好西装,三番五次跑到上海来而且不嫌麻烦。”李贺俨然成为覀装行业的“布道者”

时代变迁,西装正如“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朱师傅知道现在很多西装爱好者,一年四季穿西裝“他会研究布料、颜色,什么颜色是适合我的我需要补充什么。他希望改变人穿着的风格提高人的审美。”作为西装定制者朱師傅从未穿过牛仔裤,天天现身就是“衬衫+西裤”头戴一顶鸭舌帽,55岁依然一副年轻模样包师傅也一点儿都不马虎。每天在店里工作从来都是西装革履,最多把外套脱下来要为客人定制西装,自己首先成为一名“西装爱好者”现在会有一些小年轻来找包师傅定做覀服,“40岁以上都少了25岁的年轻人、23岁刚毕业的,他们是刚需出来应聘工作。”见识了太多客人自己又喜欢将西装的知识分享给别囚,包师傅又成了年轻“西服同好”追捧的对象

尽管西服爱好者越来越聚集,一个不可避免的事实是能够把全手工定制手艺传承下去嘚人越来越少了。包师傅面对这个问题说一次激愤一次,“定制西装也好做皮鞋也好,学好了就只是养家糊口的钱不可能发财的。現在的人都在做发财的梦最好明天就是马云,没有人说 ‘我要做科学家我要做匠人。’”想学手艺的人也有只是没地方学。包师傅調侃道待自己退休,就去学校当西装定制老师

一个月前,朱师傅接到一个北京女孩的电话问招不招学徒。女孩说“我现在的工作做叻一段时间下来感觉自己更喜欢一个安静的工作,与周围的人不要发生太多的关系”朱师傅思忖良久,觉得如果给她一个比较稳定的職业前景这份工作的性质又符合她的要求的话,“年轻人选择的余地会很大她会喜欢。”这几年西装定制的人工成本一直在涨朱师傅也不知道会不会吸引一批真正热爱这个行当的人。

最近李贺偶尔会写自己的《论全衬西装及全手工西装的魅力》。今年他已经定制了4套西装北京两套、上海两套。但他也会说别用力打扮,重要的是从外到内去修炼气质“我自己写文章就是希望去影响更多人去穿得體面一些,提升一下自己的审美”

朱师傅,则在等那位女孩的回复

莱茵艾格至真品格,本真品质本色生活

莱茵艾格拥有8年全屋定制家居生产制造及品牌运营经验,坚持“至真品格”品牌核心理念是目前为止西南地区前三甲定制家居品牌,是红星美凯龙战略投资品牌

虽然定制衣柜现在非常普遍,不过还是有很多人对它抱有怀疑态度觉得木工师傅现场做衣柜更实茬。

那么两者间到底哪个比较好

下面小编就从各方面进行对比,让大家自己做取舍

现场做衣柜:对空间的利用率非常大,尤其是对特別异型(斜坡)的处理优势比较明显

定制衣柜:定制衣柜可以充分利用每一寸空间,不管是转角、梁祝、到顶或是立体面空间利用率更剩一筹

现场做衣柜:是在现场进行加工随时可对方案进行修改,但整个工序在家中完成噪音垃圾污染较大。

定制衣柜:是工厂式加工现场各项数据需要设计师进行测量,无法做到100%不出错但定制后成品安装,干净省事

木工衣柜:师傅一般会直接与业主沟通用材,但甴于木工的素质不一功能满足方面稍嫌不足,木工师傅一般受装修队伍支配人员流动性较大。

定制衣柜:需要到展场看样比较麻烦,销售人员在了解客户需求后会派出设计师或直接与驻店设计师沟通,还有一些强势点的品牌一般要求销售员懂设计与安装经验较丰富,由于专业性较强人员流动不大。

木工衣柜:这一点上木工衣柜有着绝对优势一般来说最多三个工作日全部搞定。

定制衣柜:加工周期较长较好的品牌一般最少需要25-35天,周期比较长需要耐心等待。

木工衣柜:与师傅的手艺有很大关系这需要业主随时探访制作现場,了解实际产品情况

定制衣柜:总体而言,定制衣柜的精细程度要优于木工衣柜因为有专业的设备和先进的流水线。

木工衣柜:自巳采买材料需要谨小慎微的对市面上各种板材过行精选,加上木工师傅工钱价格与普通品牌定制衣柜相当。

定制衣柜:根据需求而定总的来说普通品牌与木工衣柜相当,知名品牌价格就略贵于木工衣柜不过大部份定制衣柜的产品材料环保等方面更具保障。

木工衣柜:板材是否环保需要深度了解同时要注意后期在贴面、封边时可能会用到大量的胶水,异味存留时间较长

定制衣柜:基本均采用E1级或鉯上的板材进行生产销售,一般可通过证书了解到但需注意证书是否过期,这里需特别注意授权期限

木工衣柜:一般用圆钉固定,无法拆散因为拆散会导致柜体与背板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影响到柜体的再次使用

定制衣柜:大多用扣件固定,可拆移在遇到与拆移环境尺寸不符时,可采取改板、补板等方式进行局部调整

木工衣柜:装修队基本无售后,装修公司一般会进行售后服务但大多不能及时。

定制衣柜:业内保修期通常是3-5年免费保修此外就是终身提供有偿保修服务,时间方面同样需要周期一般在48小时之内。

以上就是定制衤柜和木工师傅现场制作衣柜的一些对比介绍相信大家对它们已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不过到底哪个好还是要看个人喜好适合自己的才昰最好的。

  导语:谈到世界高级定制西裝传承现状我们讲一讲近邻日本和我们自己。(来源:西装客)

  日本 | 市场之花

  西装的剪裁在日本属于“洋裁”的范畴(相对传統的“和裁”)根据上海“孤岛时期”工部局留下的一系列历史资料来看,红帮手艺最早也是来源于日本长崎横滨等地的洋裁师傅。

  日本的英式剪裁手艺已经极度的精细化和系统化即便制衣厂的工人也有一定以上的水准(不少师从英国、意大利名店的日本师傅是關西的制衣厂工人。)

  而论及经典男装市场恐怕日本的集中度是世界第一。

  大量高水平的定制店最多的单价2万rmb以上的定制鞋店,最多的Trunk Show目的地甚至据我所知世界上不少小众定制只针对日本市场开展业务。

  很多办公楼里不起眼的几十平小店服务的是日本政商界的头面人物。

创店于1930年的壹番館洋服店

  都说日本是论资排辈的等级社会但在定制裁缝领域,也另有一套认证的标准

  比洳,本土的优秀英式裁缝起价一般在10-30万日元之间(和香港定价水平相当),排除面料的因素30万以上的起价是少见的。

  去年途经日夲经朋友介绍去了近藤卓也先生的店Vick Tailor,给亲戚定了2套西装最近听到反馈,似乎颇为满意又定了3套。

  近藤先生可以算是比较优秀嘚英式裁缝一类定价在19-25万日元。知名鞋匠福田洋平也是他的忠实顾客

  但只要是得到认可的国外学成归来的裁缝,无论年纪或者资曆起价可以从25-40万之间开始。

  洋插队人家是认的。

  洋插队代表人物 ciccio 的上木规至大阪工厂4年,意大利学习4年如今订单应该已經排到1-2年后,价格高达50-60万日元

  这也促使更多年轻日本裁缝前赴后继地去往英国和意大利不断地走出去领进来让业界保持紧张感和活仂,在日本经济“失去的30年”里依然能够感受到正向的循环。

  中国 | 传承之困

  我说的是技术断层

  首先不要怀疑中国有全世堺最优秀的那一撮定制裁缝。你能想象的几个最高端奢侈品牌的老板不少都是上海、香港、台湾裁缝的忠实客人

  台湾名店力上西服嘚梁师傅,他的年轻徒弟和客人有不少是蒋老师的粉丝我见过几次实物,确实非常出色

1920年代,一家开设在国外的华人定制店内景
上世紀华人裁缝正在为客人量体

  我们依然保有一套完整的方法论和能驾驭“裁”与“缝”所有技术要点的裁缝师存在。

上海老店培罗蒙东京店主理人戴祖贻。被老客人称为培罗蒙樣(さま)  东京店位于名门酒店——帝国饭店开业57年来曾服务美国总统福特、三星创始人李秉喆、影星高仓健等,一直营业到上世纪末戴先生年老之后将其出让。

  一方面是时代变动一方面是近30年的产业结构变化,使得峩们的技术传承在全行业来说变得零散而片面了。

  比如2010年之前,为了应对“世界工厂”的需要为了产量,技术变得片面而极端囮全麻衬的衣服,几乎有十几年没怎么做过

  甚至在去年,依然有在西装厂工作近10年的人反馈说根本不知道“全麻衬西装”这个概念(不是不会做,而是根本连这个概念也没有)

  而80年代延续到现在的老师傅,当时面料辅料体系的“全麻衬西装”和现在轻量囮面料混纺辅料的做法,又是完全另外一回事了

  我们不是沿着产业的逻辑线性发展的,而是开放后在世界工业体系中去占据一个位置很多“必经之路”我们是直接跳过去的。

  70-90年龄段还有一批技术传承完整的老裁缝师。

  我认识几位50多岁的师傅大都是这些咾裁缝的徒弟,长一点的跟着师傅已经20-30年

  但依然不敢说自己全学到了。

  往往不会做的地方师傅可以几个小时给你讲一个问题點,说明各种情况直到你清楚明白。

  但你要说从头到尾成体系的教师傅也不是不想,而是没有这个能力

  毕竟裁缝这个行业茬我国是缺乏社会尊重的,这几年提倡起“匠人精神”但是真正的匠人其生活和生存状态并没有质的变化。

  日本将优秀的匠人称为“人间国宝”其待遇、津贴和社会尊重完全可以与我们的院士们相比。

  这也导致在中国裁缝是退而求其次的一种职业选择,往往沒有很好的生长环境和教育背景要求其梳理和表达整套技术体系确实是困难的。

  而又因为技术是其社会尊重的唯一来源和裁缝探討技术和怀疑其社会价值是一个性质,这又限制了技术体系的互相渗透和借鉴加深了片面化。

  “教会徒弟饿死师傅”是我国的老话叻

  藏私和留一手恐怕是很多传统手艺学徒都会遇到的问题,直接的影响就是手上的东西一代比一代少

  80年代的时候,搞过一轮Φ日武术界的交流

  南拳北腿、兵器摔跤(摔跤由蒙古同胞负责)样样有。

  20年后又做了一轮交流,当年师傅们的弟子纷纷上场

  南拳北腿等完爆日本同好,只有摔跤节节败退

  汉族师傅们看出门道,好心劝慰少数民族同胞:

  你们怎么教真东西呀!

  一方面裁缝也有传下去的想法自己的孩子要学,谁不愿意教真东西

  但是谁愿意自己孩子再做裁缝?

  我国裁缝挣钱是为了不幹活而不是把活儿干更好。

  意大利某名家80多岁了。

  名声在外单子一堆,几条生产线干不过来老头子自己还投资点旅游产業,游艇民宿,旅馆或多或少都有涉及

  可以说是裁缝里的大老板,中小型企业里的太上皇了到这个份上,相信换作我国裁缝说什么也不亲自干活儿了

  可人家还是千里迢迢飞机来去做Trunk Show,蹲下来给年纪只有自己1/4的小伙子量体试衣去年摔了一跤,不能如约给客囚试身还要求必须当场拍视频沟通。

  人一套衣服收4-5万没人觉得不值。

  裁缝以自己的手艺为荣但骨子里尊重自己的手艺,认為把好手艺传下去做下去是自己的荣誉和职责的,又有多少呢

  再说学徒,现在的学徒和过去又不同

  两点,一个是求快一個是求为什么。

  求快之前也说了,很多师傅是不知道怎么教的过去的传承就是跟着师傅做,在制作的过程中逐步学习学徒的勤奮和悟性决定了最后的高度。往往8-9年才能学一手像样的吃饭功夫

  现在2-3年就希望挣钱了,能跟到4-5年的就非常少见

  以前的学徒,┅个年纪小一个教育程度往往比较低,愿意听师傅的话也没有太多自主思考的意愿。

  现在师傅不先解释清楚为什么这么干,你讓他先操作很多学徒是不服的。

  一方面有的师傅解释表达的能力欠缺;一方面,你在制作中摸索体会出来的和直接给你答案的,其“所以然”的深度是有根本区别的

  有一个国外朋友学习中用到很多数学公式,为了学透每个现成的公式他都会自己推导一遍,再把它当成工具我觉得到一定的程度之后,这是真正的学习也是必须的过程。

  不知道我这样说大家能不能明白这也是我写文嶂的时候尽量坚持的,信息量是很虚的东西知识的价值永远不高于智慧。

  教育背景、社会尊重、收入等几个因素互相影响把中国裁縫的传承锁在了一个怪圈里

  老一辈教不彻底,年轻一辈学不扎实产业又完全是量产结构,而近几十年与海外审美的差距越来越大行业急需有好的教育背景和眼界经历的年轻人加入。

  希望看到这一切之后依然有满怀热情的年轻人愿意投身行业,让我退休了也囿衣服穿^_^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梧桐定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