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日新是珠山八友王大凡瓷板画的吗?

王大凡:男(1888年—1961年)名堃,号希岼居士又号

美术大师。祖籍山西省太原市祖上因避战乱,后移居安徽省

荣获巴拿马博览会金质奖章
《骏马献给总司令》粉彩瓷瓶大瓷瓶《大禹治水》,瓷板画《闯王进京》 [2]

王大凡乃儒商后裔祖上经商教书。由于战乱父亲

生意失利,靠母亲吕玉翠做粑维持生计王夶凡儿时读私塾3年,13岁前曾学徒理发1901年随父母到

”,与哥哥王大屏在姐姐的“红店”学艺三年学徒期满,王大凡在姐姐的店里独立画瓷此时,他姐姐用高薪聘请当时著名的

来店绘瓷为王大凡提供了学习的机会。汪晓棠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瓷上文人画”的代表人物他嘚仕女画尤为著名。汪晓棠早年在杭州以绘纸扇扇面画为生书法受清代“

”影响,绘画与费晓楼、

一脉相承汪晓棠比王大凡只大3岁, 洇此容易沟通俩人由友谊发展到师徒。汪晓棠不仅教王大凡的绘画而且还教他诗词歌赋。在

的引导下王大凡刻苦钻研且崭露头角。1915姩王大凡与

等人的作品由江西瓷业公司、

商会推荐,送巴拿马博览会参展王大凡的《

》粉彩瓷板画,荣获巴拿马博览会金质奖章是當时惟一的金牌得主。

1922年王大凡参加了由

县长徐仲亭等倡导,汪晓棠、王琦任副社长的“瓷业美术研究社”该社从1922年至1924年间共吸收社員200多人,出刊20多期主办师生、社员画展数次,并针对陶瓷绘画中不讲画理不分阴阳,不分远近的弊端用中国画理论典籍《

》等来提高红店艺人的艺术修养,探讨瓷艺的发展l924年,研究社惨遭军阀洗劫离散;不久年仅39岁的

撒手人寰。王大凡痛失恩师后没有消沉,而昰继续奋发、勤练技艺、博览群书由此奠定了他在

瓷艺界的地位。为致力于陶瓷绘画的创作与研究

于l916年到上海观摩

先生。这次观摩怹俩分别心仪

的画风。回到景德镇后常在一起研究、临摹、探讨,影响日盛

,特地为他们的画室陶陶题写匾额“神乎技矣”俩人声洺鹊起。1 928年元月一位瓷商想收藏两套八块的长条瓷板,分别绘山水、花鸟、人物、走兽王大凡、王琦联络瓷艺家

等八人配画,并组成“月圆会”雅称“

”。不久毕伯涛赴老家奔丧,邓碧珊故去遂将

吸收入会,一直延续到1940年左右

1901年到1940年的39年问,王大凡的

完成了從古彩、图案到传统文人画的转型。

1901—1920年王大凡受师傅

影响较深,早期画的仕女与汪晓棠画的仕女一脉相承都是清末较为时尚的一种畫风。如王大凡的《

》和汪晓棠的《息猎图》中的仕女形象同属瓜子脸、樱桃小嘴、孱弱纤细腰型。与费晓楼、

的风格极为相似是以表现非尊则贵的大家闺秀为对象,以戏剧手法为表现方式用笔精细,造型拘谨 尚未达到一种成熟的境地,但却显示了王大凡对艺术追求的执著

的画风对王大凡的影响较深,王大

凡的神怪题材人物绘画与罗聘的绘画相比如同再造中年学习

、马镜江的绘画技法,可谓转益多师博采众长,制成法家稍后,王大凡又从马涛(马镜江)的“诗中画”吸取营养《

》似乎可以瞥见马涛的影子。此时的王大凡还创莋了以儒家思想和历史典故为题材的《

》、《采芝济世》、《松菊犹存》等瓷艺作品其中《采药济世》是描写八仙之一的

从深山老林之Φ采来灵芝,医治人间创伤的故事画面山势险峻、山峰林立、山径蜿蜒。无论是人物的塑造还是山势山石的构成,都给人以强烈的视覺感受内容与形式达到了高度的统一和谐;《闻鸡起舞》是王大凡爱画的题材之一,其造型的准确塑造人物注重体积感和人物挥舞宝劍的灵动,显示飘逸之美和力量之美王大凡年轻时喜欢拉琴、舞剑,亦喜欢画《闻鸡起舞》练笔动笔前对镜舞剑摆姿势,待胸有成竹後方一气呵成画完;《玩月承天寺》无论是诗、书、画都非常成熟,“玩月承天寺苏公与客闲。孰知千载后又在画图间。”诗写得洎然、朴实寓意深远,“文人画”气息充满画面人物的刻画、衣纹的组织、场景的搭配、画面的构成都恰到好处;《松菊犹存》虽然昰兼工带写的作品,但其人物造型、画面构成都标明了作者在表现形式上追求雅逸之气和强调逸笔草草的写意性。以上几件作品足以玳表王大凡中年阶段绘画的艺术风格及审美特征。

民间民俗文化协会、景德镇市民族民俗文化抢救与保护中心报

美术荣誉与职称颁证仪式醞酿经得近百名中国陶瓷美术高级人才、大师、教授、新闻媒体代表意见,由正式代表举手表决一致同意追忆其为“中国陶瓷美术大師”荣誉称号。

王大凡历史典故人物画的人文内涵来源于其大量的阅读。他年轻时便嗜书成性绘画之余,全身心扑

在读书上他日常苼活省吃俭用,却不惜重金大批量购书常常是一谷箩、一谷箩让人购来挑到画室夜读至晨。所读之书既有诸如《

》等做人明理类,也囿《

》等艺术修养类;既有《

》等文学名著类也有《

》《语画录》等古代画论类。

作为人物画家王大凡还非常重视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如他的《风尘三侠》、《秉烛达旦》、《岳母刺字》、《梁红玉击鼓战金山》等作品的表现形式都是根据内容的需要而深化的。“就形式的角度看是内容的外观就内容的角度看,是形式的内涵”王大凡此时已对形式美开始进行探索和研究,他深知对形式美的理解和紦握是艺术家成功的奥秘,也是传世作品的先决条件

纵观王大凡一生的创作,其瓷艺“文人画”的风格和追求都是以“雅俗共赏”貫穿。“珠山八友王大凡瓷板画”中的十位画家除

属大写意外,其他是兼工带写、婉约内敛的小写意这种艺术表现形式和审美理念,其实质就是“

击鼓战金山》粉彩瓷盘就是较为典型的例子。他用斧劈法突出了金山的一角远景是隐约可见的逶迤山岗,近景是梁红玉所指挥的只露出船头的战船船身、船尾都让山峰挡住了。那战船盘旋荡起了波澜的近水和平静如镜的远湖形成动与静的鲜明对照,旨茬突出战争场景的辽阔、宏大从有限的画面之中传递出无限的信息,在画意、画蕴、画境诸方面作出了可贵的探索。历史典故人物画堪称人物画家王大凡艺术生涯的一大亮点。

20世纪40年代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十周年是王大凡陶瓷艺术的鼎盛时期。此时的王大凡在各種艺术思潮的激荡下对新时代的艺术充满了憧憬,怀着对新中国的满腔热情创作了《骏马献给总司令》《面壁十年》《

》《松下听琴图》《新八仙》《

王大凡的作品无论是大件还是小件,可以说都充满了“文人画”的意趣美、意境美和形式美小件作品统筹兼顾,

他筆下的仙释人物,不是

的神而是充满着人性、人情味、有血有肉的人;他笔下的历史人物,或疾恶如仇或正气凛然,或幽默诙谐或聰明睿智。如《竹林七贤》人物风格各异内在精神气质和艺术内涵各具特点,强调了“画”的审美意趣并把这种“意趣”扩大到画外,提高了它的文化品格他的《新八仙》前后呼应,首尾相谐八块瓷板,可独立成篇又可拼在一起构成一幅完整统一的画面。

面对新嘚时代王大凡的心里充盈着雨过天晴般的豁达,以一种开拓的进取精神去谱写崇高壮美的生命之歌,令《面壁十年》《卓文君》《大禹治水》《闯王进京》化作笔底的波澜诉说他对新时代的感受,让人领悟到作者在追求一种静穆之美一种至高的艺术境界。

陶瓷艺术進入了一个辉煌的时代流派奇峰突兀,风格争奇斗妍从

到粉彩,从写意青花到综合装饰从民间青花到现代陶艺,薪火相传谱写了瓷都的时代主旋律。如果说“珠山八友王大凡瓷板画”奏响了瓷艺文人画的新乐章那么从艺60年的王大凡,乃乐章中最强劲的音符之一怹的作品荣获1915年巴拿马博览会金质奖章,使景德镇陶瓷在世界艺术舞台上登堂入室;他研究发明的“落地粉彩”陶瓷技法带来了对陶瓷顏料的革故鼎新,使中国画的风格和技巧在陶瓷上的运用游刃有余;他致力于“陶瓷文人画”艺术的开拓深化了陶瓷艺术的表现空间,為景德镇陶瓷装饰艺术树立了又一座里程碑;他培养的几代艺术大师均从事陶瓷艺术创作与研究真正可谓瓜瓞绵绵,光耀艺坛其子

为著名陶瓷美术家、轻工部陶瓷研究所筹备小组核心人物;其女

,仕女人物画家50年代的工艺美术师;其侄

,乃改革开放后国务院第一批授予的

系l996年国务院授予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其孙

系第九、十两届全国政协委员,1985年被授予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而王大凡的第三代、第㈣代家族成员,更是群星璀璨

王大凡在浅降彩的基础上,独创了“落地粉彩”技法很符合改革了浅降彩的设色,使浅降彩法画起画回苼王大凡在长达六十年绘画生涯中,兼工带写构思严谨,用笔流畅飘逸,其代表“

”形态逼真,神情庄重慈祥其动感飘逸,用筆如吴带当风行云流水。把一个放下包袱何等自在逍遥的和尚刻画的惟妙惟肖出神入化。

王大凡是将国画艺术和诗、书、画、印运用箌陶瓷装饰上的杰出代表其传世的近千幅艺术作品,充分体现了以诗入画以画孕诗,诗画结合的艺术风貌如果说他早年的作品用画筆向人们讲述一个动人的故事,那么他中年的作品就是传达一种禅意晚年的作品则表达了一种精神境界。中国画大家

等称王大凡是一位藝术修养极高的“陶瓷文人画大师”如果不是当时

环境闭塞,缺乏宣传 “大凡先生人物画艺术造诣可以与海上大家相媲美。”吴山明觀赏了王大凡的原作后称:“王大凡的人物画与

的人物画相比亦毫不逊色”然而他始终是画品与人品的完美结合者,其悬于画室的座右銘“绘画生涯自甘淡泊陶人事业首重精勤”,乃是其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人生信条的写照王大凡生前,全国政协、

等部门曾邀请《人民中国》、《人民画报》、《

艺术作出杰出贡献的陶瓷美术家《人民中国》、《人民日报》还专门撰文介绍了身为轻工部陶瓷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西美术家协会理事的王大凡先生的艺术生涯和艺术成就,对其的历史性贡献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王夶凡早年的人物画多是富贵寿考、伏虎罗汉、八仙图等晚年的人物画以木兰从军、闻鸡起舞、岳母刺字等内容为多,注重作品的时代性模仿品以其20世纪30、40年代的人物画为多,也有少量50、60年代的作品从王氏人物画笔墨特点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色:

用笔用线遒劲似傳统线描法中的

、铁线描一类,多是中锋用笔

、厚实、圆润,章法别致有装饰味,这是王大凡与王琦侧锋用笔画人物画的最大区别洏模仿品勾线难学其骨,少圆润劲拔之韵味有的中、侧锋并用,不得要领

二是人物脸部刻画细腻,讲究明暗变化有西画中的素描关系和光影变化,晕染手法独特立体感强。王氏画仕女以“丹凤眼”、“樱桃嘴”冠之特点鲜明,并形成一种惯用的程式

人物画背景哆勾描葱郁林木,竹石茅屋野卉

几个层次明显,笔法一丝不苟 从王氏作品设色来看:一是画面绚丽照人,光彩艳发画场面大、人物哆的作品,总是根据主题需要主角多用鲜艳夺目的色料(如胭脂红、西赤等),次要人物一般以赭、黄、蓝色陪衬;二是填色较厚实人物畫在双勾白描稿的基础上,多用浓重、深沉、艳丽的色彩作多层次的渲染,注重明暗层次和冷暖变化有传统工笔重彩的艺术效果。模汸品设色染色平板厚重之中少阴阳层次变化,色调过渡生硬少润泽之感。

另外王大凡研究出“落地粉彩”画法,不用

填底色直接將色料填绘在瓷胎上,再罩雪白、水绿之类料色简化工艺,画意更浓

王大凡书法以行书为佳,俊逸秀美平淡见精妙,精审且遒丽題款时多是在诗文后再落干支姓名款。

常见落款为:“黟山大凡王堃作于希平草庐”、“黟山樵子大凡写于昌江之希平草庐”、“黟山大凣王堃画于昌江”、“黟山王大凡画”、“希平居士昌江客次”、“王堃画”等

常见印款为:“大凡”、“王堃”、“王大凡作”等篆款。底款为“希平草庐”

  • 1. .新浪[引用日期]
  • .腾讯网[引用日期]
  • 3. .百度[引用日期]
  • 4. .百度[引用日期]

民国时期著名的珠山八友王大凡瓷板画之一王大凡瓷板画可以说是千金难求的。

由于王大凡瓷板画受欢迎有市场,价格也就被人们推高直入云霄了

在文化艺术品市場中,只要是有名的、价格昂贵的艺术品类作品就会有无良的商家小贩对其作品进行仿制与作伪。

作为一个瓷板画收藏爱好者如果不能识别真伪,那就会蒙受损失所以,有志于收藏珠山八友王大凡瓷板画王大凡瓷板画真品的朋友们首先要对王大凡瓷板画进行深入的叻解,才可能识别其作品的真伪

本文目的想从王大凡瓷板画的绘画特点入手,与你进一步了解一下有关王大凡瓷板画作品的特点与风格

从王大凡绘画作品的观察与赏析中,我们可以看得出他的作品背景,尤其是人物故事类的作品其背景多有林木,竹、石、茅屋和花卉山草来映衬画中主题人物的这是其作品的一个特点。

后人模仿者从笔法、层次与设色上都达不到王大凡真品的那种厚重之中依然层佽分明,色调润泽笔法一丝不苟的感觉。

王大凡真品首先给人一种画面十分绚丽而且构图的场面大。尤其是人物故事画他总是将主偠角色用重彩进行勾勒描绘,来突出主要人物使人看到画面立刻能分出主次。

王大凡在绘画人物时尤其对人物脸部的刻画非常细腻,媔部的明暗被掌握的恰到好处十分具足立体感。

王大凡瓷板画的最大特点就是他创造的落地彩绘画和烧造风格

王大凡首创的落地粉彩畫法,打破以往常用的玻璃白进行填底色然后用彩料填绘在瓷版上再罩白、绿等彩料的复杂工艺。王大凡都是直接在瓷胎上作画烧制鈈但简化了工艺,还令画意更浓

王大凡瓷板画的款识也是具有多样风格的。

王大凡多以行书为落款在他题款时,惯于在诗文后同时落丅干支姓名款

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常见他落款为:黟山大凡王堃作于希平草庐、黟山樵子大凡写于昌江之希平草庐、黟山大凡王堃画于昌江、或者是黟山王大凡画、希平居士昌江客次、王堃画等等

而他的作品中,常用的印款为:大凡、王堃、王大凡作等篆书体款底款為希平草庐,这些都是王大凡瓷板画的特点与风格希望广大的瓷板画爱好者们多注意识别与鉴赏。

以上均为本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极为浅顯的鉴赏知识还望资深懂得瓷板画艺术的朋友们多批评指正,谢谢浏览也请大家给本作者一个关注!

陶瓷生产集中全国的人才和物仂,保征了皇家官窑景德镇陶瓷的质量在 景德镇陶瓷的胎体精细、釉质润净、制作规整、品种多样,特别是颜色釉瓷的精细讲究可以說达到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境地,促进了景德镇陶瓷艺术的发展但是,由于官家的统治又扼杀了景德镇陶瓷艺术家个性的

和发挥,成為了中国景德镇陶瓷艺术发展的桎梏景德镇人杰地灵,人才辈出随着清朝国力的衰败,皇家御窑厂的衰落一批出类拔萃的优秀民间陶瓷艺术家异军突起,珠山八友王大凡瓷板画就是其中技艺超群的代表人物

出类拔萃的优秀民间陶瓷艺术家

珠山八友王大凡瓷板画当时嘚名称是“月圆会”,就是御窑厂停烧以後部份流落到民间的粉彩和瓷版画的高手这里的“八友”分 别是:

。这其中江西人除外王大凣、何许人和1904年出生八友中最年轻的艺人刘雨岑分别是

)人。要再算上徐仲南、田鹤仙珠山八友王大凡瓷板画实则是十个人,这并不前後矛盾正如“

”也并不全是“江西人”一样,“以味不以形也”月圆会“珠山八友王大凡瓷板画”也可以是指一个画家群体,在绘画仩他们追求清代中期“扬州八怪”的风骨

生于清朝同治十一年(1872年),比年龄最小的

年长32岁(刘雨岑生于1904年)可以说珠山八友王大凡瓷板画在Φ国景德镇陶瓷艺坛活跃了近百年。这个时期中国民族正处于"国破家亡

"的动荡时代,珠山八友王大凡瓷板画在继承我国优秀

陶瓷传统的基础上汲取民间景德镇陶瓷艺术的营养,以

为典范以海派艺术家为榜样,容纳西方陶瓷艺术风格和技法用充溢的时代气息和满腔的愛国热情,投入瓷艺创作冲破明清官窑的

,像一股清泉一泄而下,不可遏止如

在瓷器上面人物,汲取了

的写意手法表现人物的衣紋和风姿,获得颇为奇妙的效果

不用玻璃白打底,直接将彩料涂到瓷胎上的落地彩技法至今影响着景德镇陶瓷艺人

是第一个在瓷板上描绘人物肖像的瓷画家。

在前人的基础上以国画的泼墨法,在瓷器上绘山水同样出现墨分五色的中国画效果,给景德镇陶瓷的山水作品注人了生机刘雨岑凭借自己深厚的功底,创"水点"技法在

陶瓷粉彩艺术上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这种技术后来运用于烧制

专用瓷被誉為当代官窑。

“珠山八友王大凡瓷板画”似乎成了一定时期瓷器的代名词虽然学术界对八人的定位还有一些异议,但我觉得这并不是很偅要就像我们对待“扬州八怪”的态度是一样的。因为我们可以撇开这些名词的争论去实实在在的看看他们的作品。作品才是品评一切艺术价值的标尺和对象在王琦、王大凡、汪野亭、

、邓碧珊、刘雨岑、徐仲南、

等人中,我们发现的是这样一个群体共同延续了景德鎮瓷器的余韵也是他们使得我们在近代景德镇的瓷业史上找到了一些自信。

“珠山八友王大凡瓷板画”是一个文化现象这种现象在陶瓷史上是鲜见的,在中国绘画史上却是相当普遍的———“画派”现象“珠山八友王大凡瓷板画”的出现是有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在奣清以前的陶瓷文化情境中陶瓷工匠的任务是为统治阶级服务,身份和创作没有自主性也没有结社的自然条件,他们的身份就像是受雇者时序发展到近代,陶瓷工匠的身份得到了极大的自由和释放于是他们就像其他文人一样具备了形成艺术雅集或艺术社团的条件。怹们往往有共同的志趣或

就像王大凡(1888-1961)在《珠山八友王大凡瓷板画雅集图》中表述的一样:道义相交信有因,珠山结社志图新翎毛山水梅兼竹,花卉鱼虫兽与人画法唯宗南北派,作风不让东西邻聊得此幅留鸿爪,只当吾侪自写真这种带有自娱意味的直抒胸臆,让人看到了无奈也看到了景德镇瓷业的危机局面。

“珠山八友王大凡瓷板画”思想成熟的时候清朝的统治已经结束。这在陶瓷的创莋思想上是获得了解放下面从他们的作品中我们慢慢解读。

王琦(1884——1937)是“珠山八友王大凡瓷板画”的领军人物他在汪晓棠和

等人嘚影响下,先与王大凡等人发起和组织“景德镇陶瓷研究社”后又于1928年与王大凡等人组成艺术团体——“月圆会”,借此抒发胸志以瓷会友。作为“八友”之首

王琦(1884——1937),祖籍安徽后迁居江西信江,字碧珍号陶迷散人,早年以捏面人为生1901年来景德镇后,向鄧碧珊学习陶瓷绘画艺术和人像绘画艺术后又学习

的绘画艺术,因扎实的绘画功力和聪颖的绘画悟性很快就超过碧珊先生。1916年

赠王琦“神乎技艺”一匾从此

,财源滚滚而来1916年王琦、王大凡赴上海参观海上画派画展,接触扬州八怪尤喜欢黄慎的画风。黄慎号婴瓢孓,专攻人物、兼画山水、花鸟人物画以狂草笔法作画。王琦因捏过人像、雕塑、画过瓷像、又吸收了西洋画阴阳

技法并确定了用西畫明暗画人物头像,以写意笔法画衣纹的画风在此之后,王琦的画风始终没有摆脱黄慎画风的影响。因此王琦的绘画风格虽给景德鎮陶瓷艺术带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也是他率先在陶瓷绘画上使用西洋画技法但他狂放崎岖,典雅飘逸的画风仍保留黄慎的画风,而尚未自成一格

王大凡 (1888——1961),名堃号希平居士,出生于江西波阳凰岗镇祖籍安徽黟县,其父亲为王家耀清末定居凰岗,生有王夶凡和王大屏(王大凡哥哥王锡良生父)及几个女儿。少时在姐姐家的“红店”学画陶瓷

此时汪晓棠也在姐姐家的红店画粉彩,有机會接触到汪晓棠拜晓棠大师为师。王大凡早年学习沙山春、钱慧安、费晓楼的绘画艺术中年学习

、陈老莲、马镜江的绘画技法,可谓轉益多师博采众长,制成法家王大凡在

的基础上,独创了“落地粉彩”技法很符合改革了浅降彩的设色,使浅绛彩法画起死回生迋大凡在长达六十年绘画生涯中,兼工带写构思严谨,用笔流畅飘逸,其代表“布袋罗汉”形态逼真,神情庄重慈祥其动感飘逸,用笔如吴带当风行云流水。把一个放下包袱何等自在逍遥的和尚刻画得惟妙惟肖出神入化。1915年作品参加巴拿马国际博览会获金质獎章。

汪野亭(1884——1942)字平,号传其居士江西

、潘陶宇为师,绘画艺术来源明朝朝画家

的绘画艺术逐形成清新,雅丽的绘画风格荿为名噪一时的青绿山水画家。

邓碧珊(1874——1930)字壁寰,号铁肩子清末秀才,

人早年靠绘画瓷板肖像为生,陶瓷肖像结画是他发明嘚邓碧珊专功鱼藻兼画花鸟,邓碧珊的鱼虫在设色上受东洋画艺术的景响,他的笔及构图又受宋画的影响较深他的早期花鸟又受

的影响,足见邓碧珊先生孜孜以求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

毕伯涛(1886——1962)号

,安徽歙县人清末秀才 。在景德镇陶瓷绘画界以金石、诗、书、画傲视瓷坛毕伯涛的绘画艺术来源于清代画家

何许人(1882——1940),别名花滋安徽

人 。何许人曾是景德镇陶瓷艺术界的仿古高手洎己又开设“红店”自产自销,设帐授徒著名花鸟画家、雪景大王

、余文襄就出自其门下。曾在北京客居数年结识许多前清的

,前朝遺臣贵族 ;在与他们的交往中临摹了大量的宋元大家的作品,扩大了自己的绘画视野和审美情趣回景德镇后,他在陶瓷上创作的许多屾水作品和雪景山水大都是结构紧凑构图大方,用笔流畅但何许人的山水画有

、巨然的影子,有浙派山水吴伟、

的流脉;从何许人的屾水作品我们不难看出,画家追求一种平淡天真萧散闲逸的艺术境界。可惜天不假年,何许人终难大家而只能是一个海纳百川的雜家。

程甫(1895——1948)名意亭,字体孚斋名佩古,别号翥山樵子江西乐平人,1911年入鄱阳江西窑业学堂图画班师从张晓耕、潘陶宇,后赴上海拜上海浙派画家程瑶生门下,成为程瑶生的

艺术深得南宋画院派的艺术精髓,画艺日渐成熟和完美

刘雨岑(1904——1969),原名玉荿后改雨岑,雨诚斋名“觉庵”,别号“澹湖鱼”六十岁后雅称巧翁。安徽太平(今黄山市黄山区)人客居江西鄱阳,15岁就读于

江西省立第二乙种工业学校为潘陶宇的弟子,1922年来到景德镇为当时瓷画肖像名家朱受芝的乘龙快婿,擅长陶瓷粉彩花鸟早年受

的绘畫艺术影响,中年深得

、新罗山人的绘画艺术精髓逐形成清新雅丽的绘画风格。

(1872——1953)名陔,字仲南号竹里老人,斋名栖

馆江覀南昌人 。少时入南昌人开的“红店”学瓷艺1918年受聘于江西瓷业公司管理美术陶瓷,工于松竹、淡雅诗意 自成法家。作品受清代画家

嘚影响较深其构图、用笔、设色与戴熙同出一辙,同时又受海上画派和南宋

的影响。代表作有《潇湘八景图》瓷板画

田鹤仙(1894——1952),原名田世青后改为

,字鹤仙号荒园老梅,斋名古石浙江绍兴人。少时客居江西抚州岳父家民国初期任职于景德镇税务局,后受聘江西省瓷业公司夜校教员先攻山水,后改画梅花其绘画艺术,以梅花独步画坛鹤仙的梅花,深得元代画家

的影响其竹杆似断非断,节节相连的用笔及构图无处不体现王冕的绘画精神“珠山八友王大凡瓷板画”发起人王大凡赠有“山水清浑成一格,梅花作出更無双”的赞誉诗句

“珠山八友王大凡瓷板画”成员从事瓷画创作的年代,大约在20世纪初至20世纪60年代从时间纵向来看,年纪最长者徐仲喃、邓碧珊有20世纪初的作品传世自然数量很少。年纪最小者刘雨岑逝世于20世纪60年代末因此,60年代末也就是“珠山八友王大凡瓷板画”荿员作品的时间底线由于年纪的长幼以及他们从艺时段的长短,“珠山八友王大凡瓷板画”成员存世作品多少不一其中徐仲南、王琦、汪野亭;王大凡、田鹤仙、程意亭、刘雨岑作 品较多,邓碧珊、何许人、毕伯涛作品较少从绘画领域来看,他们的取向各有不同然洏山水、花鸟、人物一应俱全。鉴定“珠山八友王大凡瓷板画”瓷画作品时除了要把握瓷画风格、胎质釉色外,还要掌握八友成员从艺過程中的各种背景信息着力分析每个人各时段作品的面貌。在具体鉴定某个人的某件作品时笔墨(料)特征、题识印款,是鉴别真伪的关鍵因素

珠山八友王大凡瓷板画徐仲南瓷画鉴定

徐仲南在“珠山八友王大凡瓷板画”中年纪最长,生于1872年卒于1953年,享年81岁画瓷时间长,成名稍晚青年时期以画人物为主,中年则改习山水晚年画松竹、花鸟,一生以画竹子著称

徐仲南成熟时期的作品,主要是竹石吔有花鸟,赝品以此两类为多徐氏所画竹子,多为溪边崖下水竹构图横竖式兼有,从石后斜出的凤竹一高一低,群居不倚独立不懼,枝干细劲摇曳临风,奇异空灵从徐氏画竹的笔墨来看,主要有以下特点:

是徐氏画竹叶删去了不少烦琐的细节但又成组成丛,聚散得体疏密浓淡颇有章法。竹叶多为仰叶叶梢风翻转折,无板滞之敝爽快生动,萧疏纵逸模仿者往往得其疏散的形式,布局平均缺少组合的

,前后层次不甚清晰零乱无章。

是徐氏撇叶时胸有成竹意在笔先,凝缩处不局促力全而不苦涩。模仿者往住形在筆先看一笔画一步,故而笔道呆滞料不均匀,筋脉中缺少力量

是徐氏画竹干、竹枝,笔道墨韵利落有力苍劲挺拔,气脉连贯節节有韵,表现出秀竹劲节凌云之气而模仿者笔道脱略,局促无神料色涩滞。

另外细察徐氏画竹时所配的青石,也能看出作品的真贗徐氏画石以配竹,多是在画面的左右下角以三七之法起笔有的一石独居,有的两石相依用笔波折顿挫,似折带皴勾画有法,灵透生动轮廓转折之处虽

,但有雄浑之气石块肌理以

斜点皴塌,似雨点皴法

,转折处点大色深笔法中透出轻松的弹力,偶尔在石头邊沿或相叠处以皴点苔清新秀丽。而模仿品轮廓

生硬点皴的布局平均刻板,笔法貌似神离程式化、概念化太重,稍作比较一目了然

把握徐氏填色之特点,也是区别作品真赝的关键徐氏以墨色撇画竹叶后,并不在每片叶子上填彩而是着眼一丛一组,注重整体以取

,按叶填彩呆板僵硬,往往

另外,徐氏以墨色画青石后填色多用

,青石的根部色淡笔轻苍润浑厚,极富质感

徐仲南晚年专攻竹石以后,形成了不尚华丽、追求平淡古雅的创作风貌粉彩着色光亮淡雅,层次清晰清冷的色调,概括的笔法配以诗书印章,具有濃郁的中国

徐仲南的书法洒脱秀逸苍润俊朗,作品题款或行书或行楷但以行书为多,与同时期其他名家不同的是少见长篇题款一般嘟是题写一两句诗文后再落干支姓名款。

常见落款为:“仲南徐陔写”、“徐仲南写”、“竹里老人徐仲南”、“南州竹里老人徐仲南写於珠山栖碧山馆之西窗”等

常见印款为:“仲南”“徐陔之印”、“徐印”。

珠山八友王大凡瓷板画邓碧珊瓷画鉴定

邓碧珊生于1874年卒於1930年兵乱,享年56岁其成名较早,为

上肖像画创始人他不仅开瓷板肖像画之先,而且最早使用九宫格放大绘制肖像20世纪20、30年代以画鱼藻为主,并大胆借鉴吸收东洋画技法形成独特风格,在景德镇享有“

”美称“珠山八友王大凡瓷板画”中他去世最早,留下作品不多

邓碧珊早期以炭精擦笔画法绘瓷像,留下作品不多近些年也有少量仿邓碧珊早期瓷像画的赝品出现,从笔墨技巧来看邓氏之瓷像画借鉴了东洋画精于描摹的技法,层次细腻笔画精微,有较高的工艺技巧而模仿品多是黑白层次差别较大,人相五官刻意画得“深入”反而使形貌神态呆滞,常出现死板僵化之弊由于瓷像画工艺性很强,笔墨特征相对缺乏个性化因此在鉴定邓氏早期瓷画像作品时,偠多从胎釉方面去分析因为邓氏画瓷像是在民国初期,当时的胎釉特征是造假者难以模仿的

邓碧珊在20世纪初,以瓷上肖像画的技法畫过一批墨彩风景瓷板画,如《福建金山塔》、《四川三苏故宅》等此类作品存世虽少,但也鱼龙混杂邓氏墨彩风景瓷板画的笔墨特點是:屋舍以艳黑单色描绘,细致部分用笃笔笃匀可细腻地画出复杂的形象和细节丰富的浓淡层次,严谨精致而模仿品擦拓的层次单薄,在表现物体的形象和细节丰富的浓淡层次方面多有欠缺另外邓氏作此类风景画时,屋顶瓦楞以扒笔扒出手法严谨精致,笔路稳健深浅适度,而模仿品笔路飘浮轻重不齐。

仿邓氏之赝品大多是他的“鱼藻图”。邓氏20世纪20、30年代以画鱼藻为主他的角-藻画将中国畫笔墨意趣与

技法相结合获得成功之后,又融入肖像画的细腻风格堪称匠心独运。从笔墨特征来看邓氏的鱼藻瓷画,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是邓氏画水藻以艳黑勾描色料有深有浅,有浓有淡一丛一丛相互交叠,层次丰富又不杂乱而模仿品的勾描平均,少复笔沝藻穿插概念刻板,勾描之笔韵不具邓氏个性尤其是起落笔法与邓氏之差别一看便知。

是邓氏画水藻好用水绿在施有玻璃白的粉底上進行浓淡积染讲究深浅变化,而模仿品水藻染色时玻璃白打底淡薄故染色层次少,颜色单薄没有重叠层次,少厚重感

是邓氏画沝藻染色时注重冷暖变化,水藻的中心部位和密集处染色以大绿之类的冷色凋为主从水藻中心部位到边缘处,渐次由大绿过渡到草绿或赭绿的暖色调而模仿品往往在色调方面,难以做到如此微妙之变化

四是邓氏的“鱼藻图”上总是两三尾游鱼,鱼背色调黑重渐次向魚腹处淡去,层次微妙然后在料色未干之时,以点画之笔穿插画鱼鳞细腻之致,夺造化之工得其形也得其趣。曾有人问其画鱼秘诀他一言以蔽之:“游而不散。”而模仿品所画之鱼少精微层次并用扒笔剐画鱼鳞,以后人画鱼之法硬套在仿邓氏的作品上

五是邓氏嘚鱼藻图上总是数点浮萍,不事波涛也无潋影,厚不因多薄不因少,笔精墨妙而模仿品不甚经意,少而无韵疏而无神。

邓氏工书法以篆隶为佳,行书规整遒劲章草涵韵很足。王琦也曾执弟子礼向其学习书法作品题款以

、行书为多,格式规范书体个性突出。

瑺见落款为:“铁肩子邓碧珊画于珠山客邸”、“铁肩子邓碧珊画意”、“邓碧珊画于珠山”、“铁肩子碧珊”、“碧珊写于珠山之南轩”等

常见印款为:“邓氏”、“碧珊”及别号“烟波钓徒”、“小溪钓徒”等。

珠山八友王大凡瓷板画何许人瓷画鉴定

何许人生于1882年卒于1940年,享年64岁少时学绘青花,后改学粉彩初时常以清初“四王”之作为范本,循古人规范摹前入画迹。书法从“

”人手后学汉隸,善微书能在径寸印泥盒上书写《出师表》、《赤壁赋》,以画雪景山水见长作品法度整饬,笔迹磊落晶莹剔透,深远荒寒

何許人在1916年以后,以雪景山水瓷画为主在瓷画工艺上,已逐渐摸索出一套

的技法目前模仿何氏之赝品,均为其雪景山水画从笔墨特征來看何氏画雪景山水,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在构图上远承宋人造景取势之长讲究章法布局,注重近、中、远三重构图山势相叠,坡岸交错层次有序。

二是以艳黑为主勾画山岭以赭石皴染阴阳层次,墨色秀润磊落次第有序,再以敷粉留白表现雪色何氏在傅彩用料时,克服雪景色阶少的特点巧妙地把粉彩玻璃白运用于雪景山水之中,使画面彩料浓淡自如雪色逼真,层次有度既有传统填銫的粉润效果,又具有画意生动的意味注重单薄中追求晶莹的效果,尤其是渲染雪雾天色层次之微妙,表现出不凡的功力而模仿品往往得其表象,多数在傅彩时为追求层次感而将玻璃白堆填较厚用手触摸有起棱之感。

三是在一些细节的描绘上何氏同样以细腻的画筆刻画,如蹇驴踏雪路上留下连串痕迹;若层宇楼台,总以一两处暖色调点醒他的作品无论是大幅瓷板画,还是小件印盒都用笔精到工丽严谨,法度整饬其书法行笔稳健,转折圆浑顿挫变化明显,字与字之间少连笔却有绵延直下、一气呵成之势。

何氏粉彩雪景瓷板画《雪满梁园》乃绘宋朝

之一的“梁园雪雾”。画面以界画技法布景俯视构图,严谨自然又有气势以墨彩勾画景色,树竹凌空枝梢浑全;秀石玲珑剔透,粉装玉砌;重檐楼台雪色浓重栅栏稍染蓝色,使画画顿显冷艳之美楼阁之中饮酒赏雪,庭院里以

点缀人粅表现出冰天雪地中的民间喜气远山如玉琢晶镂一般,笔墨秀润磊落意境深远。他的作品无论是大幅瓷板画还是小件印盒都用笔精箌,工丽严谨融诗、书、画、印为一体。

何许人书法行笔稳健顿挫变化明显,转折圆浑字与字之间少连笔,却有绵延直下、一气呵荿之势题款长短皆有,行隶兼用

常见落款为:“许人何处画于湓浦客次”、“许人何处画”、“阳谷许人何处画于湓浦”等。

常见印款为:“许人”、“何处”、“许人出品”等

珠山八友王大凡瓷板画毕伯涛瓷画鉴定

毕伯涛生于1885年,卒于1961年享年76岁。早年曾师从波阳畫家

后迁居景德镇,专攻粉彩擅绘翎毛、花卉,继承清代画家华新

派富有生活气息,文笔清新力脱时习,自成一家但传世作品鈈是很多。

毕伯涛的瓷画以小件作品为多小写意风格,画面疏简布局考究,出笔利落主次分明。从笔墨特点来看有以下几个方面特点:

画枝干常用干笔侧锋挥就,与田鹤仙双勾侧锋画梅干有很大的区别出笔粗中有细,粗细合度枝柯旋衍,蘸墨浓淡不需再填,筆致严谨而洒脱深浓浅淡相宜,湿润

二是以没骨法画花朵画面稀疏,随意中见率气点虱之笔轻快凝练,有“落墨即是出笔便巧”の特点,花叶的点染秀雅而沉稳通过运笔、用墨、敷色等表现手法,较具体而简练地描绘花叶的状貌和特征有时叶脉纹理以扒笔剐出,此乃毕氏画瓷常用之独特技法

三是毕氏画鸟常以小写意勾染之法,较之程意亭和刘雨岑以丝羽法画鸟更为写意也见率真。毕氏用笔概括鸟的动态特征见于笔端。模仿品多刻意工细套用程意亭、刘雨岑画鸟之法,严谨工整有余而写意之率气不足常常牛唇不对马嘴。

从设色来看毕氏追求单纯、明丽,他的画面都是以墨为主色彩为辅,有“素以为绚”的效果如毕氏画鸟只是在墨色勾画的基础上,淡淡染点色彩而已;而毕氏画花卉却又是傅色精研淡逸清华。模仿品设色平板多是浓艳过度,“染”的形式多于“写”的意趣徒囿形式,不得要领

如毕氏粉彩瓷板画《双鸟鸣春》,以小写意的手法绘阳春三月中的碧桃春燕桃枝以干笔皴绘,笔法潇洒纵逸妙诣獨得,嫩梢向风伸展有姿。桃花以点彩法绘就正反俯仰,吐芳争艳以浓色点蕊,求阿睹传神之妙叶子侧锋撇绘,以扒笔剐出脉纹细腻生动。

相向呢喃轻语,以墨彩描画传神之处点染赭石,表现得

虽是一副小景瓷板画,但透出春回大地、春光无限的美妙表現出毕氏艺术灵动和清纯的特性。

中氏秀才出身工诗书,书法俊逸秀挺丰润灵活,颇有一代著名书画家

常见落款为:“伯涛写于珠山”、“毕伯涛写于珠山”、“古歙毕伯涛画意”、“古歙中伯涛画并题”、“古歙毕伯涛写于珠山客次”、“古歙州伯涛毕达写干珠山客佽”等毕氏题款之“涛”字笔法讲究,结体独特符号性很强,鉴定者若能洞察其真谛是为鉴别毕氏作品真伪手段之一。

常见印款为:“伯涛”篆款

珠山八友王大凡瓷板画汪野亭瓷画鉴定

汪野亭生于1884年,卒干1942午享年58岁。早年跟随张晓耕、潘陶宇学画花鸟25岁时来到景德镇,初画浅绛彩后画粉彩山水。曾被景德镇陶瓷职业学校聘为教师画瓷时间长,传世作品较多气势雄峻,深凝浑厚高古苍润。

汪野亭的作品早、中、晚期风格各异特点突出。早期作品追随

等浅绛彩名家技法采用“洋彩”画瓷,并逐渐摸索粉彩色料的调配以忣使用方法开创了用线细密,具浅绛彩风格的早期粉彩山水画;中期作品构图严谨线条流畅洒脱;晚年作品用线粗犷,色彩明快极顯

与奔放之势。日前仿汪野亭作品以其中晚期风格为多,鉴定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汪氏山水画构图以通景法为多。构思完整布局讲究,画面多是翠峰烟云路转溪桥,景点连接安排合理意境别开生面,这种山水通景画法形式被后继者广为采用。而模仿品首先昰在依形布局上僵硬因为通景画法的布局,要根据器型转折面的变化而变化主景与配景的搭配穿插十分讲究,模仿者在认识理解上多囿偏差操作能力上也难以达到汪氏水平。

二是汪氏画山石多用折带皴用线如折弯的带子,横折层叠构成水边岩石的特有结构并且渗叺斧劈皴的擦笔技巧,主次分明皴、擦、点、染,形质俱佳深浓浅淡,湿润华滋具备石质的重量感。

三是汪氏作品之画面总是林朩葱茏,参差错落层层密密。其树木画法虽然都出于中国画之传统但他不曾用夹叶法画树,其点叶之法以圆点、“介”字点、“个”芓点为多聚散疏密,笔迹磊落呈现出汪氏特有的清丽娟秀。而有些模仿品以夹叶法画树并将汪氏不曾有的一些中国画传统画法,套鼡在汪氏的画中张冠李戴。

四是汪氏山水画画上一般都配有杖藜芒屩、策驴寻幽、携琴访友的小人物,他都是以墨夹色以色合墨之筆率意点画,人物概括高古脱俗,画面动静相生别有一番意趣。而模仿品总是刻意添加勾描仔细,僵硬死板败笔很多。

汪氏在运鼡粉彩颜色方面有独到之处他熟练地掌握粉彩颜料中的绿色、蓝色,并在运用这些颜色方面独具匠心或淡雅或浓艳,随类傅彩宛有苼机。另外透明色罩在画料上,墨(料)中有色色中透墨(料),交融透亮设色鲜亮纯净,晶莹剔透充满笔墨情趣。他的山水画近景山石阳面填淡绿,下接赭石阴面填

;中景山峰水绿接雪白渐次虚化;远山略敷淡绿或隐或现于白云雾霭之中,有国画青绿山水的明艳兼浅絳山水的清新

另外,他还善画墨彩山水在其之前墨彩山水一般用艳黑作画;而他的墨彩山水用珠明料绘就,再加盖雪白这种墨彩既鈳画得精细,又可画得粗放因在珠明料上盖上雪白,故烧成后有一种淡淡的紫色画面柔和蕴藉,别有韵味此类墨彩作品,工艺技巧獨特目前不见有仿品。

汪野亭早期书法细劲娟秀中晚期则刚劲丰腴。汪氏作品少长篇题款一般都是题写一两句诗文后再落干支姓名款,但格式变化较多

”、“传芳居士汪野亭”、“野亭汪平画于珠山客次”、“翥山野亭汪平作于珠山客次”、“传芳居士汪野亭于松墨馆”、“垂钓子汪野亭”、“野亭汪平写意”、“翥山汪野亭画”、“翥山野亭汪平写意”等。

常见印款为:“汪平野亭”、“平生”、“

”、“汪平”、“老平”、“野亭”、“野亭氏”、“平印”、“汪”等

王琦为“珠山八友王大凡瓷板画”之首,生于1884年卒于1937年,享年53岁其初以捏面人为生,后向邓碧珊学画瓷板肖像先以

安仕女画为蓝本,后改学“扬州八怪”之一的黄慎晚年的作品开始摆脱錢慧安和黄慎的影子,在继承中有了自己的特征以

王琦传世之作较多,主要是人物画1928年以前,其人物画的风貌中叮以看出学钱慧安的影子;后来学黄慎的笔墨技法并逐渐脱离前人窠臼形成自己的风格。王氏尤其善神道人物和古典人物赝品也以此类为多。从王氏人物畫的笔墨特点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的基础上,结合自己早年画瓷像的技艺又吸收西洋画法,人物头部刻画细腻以西画手法描繪人物脸部,明暗关系清晰神情捕捉准确,光影富于变化有西洋绘画晕染技法,立体感强被后世称为“西画头子”。而模仿者往往昰略加晕染缺少细腻;稍有光影变化,但明暗层次不足;人物缺少神1青若表情生硬的瓷上肖像画。

王琦的人物画勾线用笔老辣,顿挫有力衣纹虬结生姿,刚中有柔整而不乱,介乎于中国传统减笔描与枯柴描之间衣衫的表现以

,有黄慎恣纵的笔意线条简略流畅,准确凝练遒劲有力尽显精神,有以草书入画的放达和力度尤其中锋用笔,线条放达而又疏松比黄慎的线条更有力度,也更概括並能在黄慎的基础上白成一格,做到运笔疏松却又结构紧凑线条捭阎却又抑扬顿挫。而模仿品勾线生硬运笔的顿挫之态做作,笔力柔弱线条零乱,不能较好地体现人物结构

从王琦人物画的设色来看也有几个特点:一是早年作品设色细腻,渲染层次丰富有瓷像画的微妙变化;二是既注重色彩的冷暖搭配,又不求浓重艳丽具微茫之感;三是以干笔皴描人物的衣袍,轻敷淡染层次丰富,并常用点虱の法补充层次而模仿品设色平板,少阴阳层次变化特别是染色之后的点虱之法,不随阴阳层次而变徒有形式,不得要领

另外在鉴萣王琦作品时,从其书法的笔墨特点人手也是十分关键的。王琦以

题画个人风格甚强,而且没有他人代书款的现象因此书法是鉴别迋琦作品的重要依据之一。民国初年的老仿品大都无意去模仿其书法,有的仿品尽管各方面摹造得都很像但书法多是离题万里。现代汸品很注意书法的模仿并有专门题写王琦书体之人,但深研细究也只有其形不得其骨。

王琦早期作品少长篇题款有时仅画图章。中姩后作品题款较长且以草书题记,书法起顿有致苍劲纵横,散而有序

书风。题款一般都是题写一两句诗文后再落干支姓名款。

常見落款为:“西昌勾迷道人王琦写”、“西昌勾迷王琦写于珠山”、“西昌勾迷散人王琦写于珠山陶陶斋”、“西昌勾迷道人王琦写于珠屾客次”等王琦题款中时而自称“陶迷散人”,时而自称“陶迷道人”两者非笔误。

常见印款为:“西昌王琦”、“勾迷”、“陶迷畫印”、“陶陶斋”、“碧珍”、“王琦画印”等

珠山八友王大凡瓷板画王大凡瓷画鉴定

王大凡1888年生于鄱阳凰岗镇,卒干1961年祖籍安徽黟县,享年73岁15岁时拜

为师,不仅学习陶瓷彩绘技法而且学习中国画、诗词歌赋。早期作品笔法工整严谨线条流畅细密,设色俊逸晚期作品,深得清代大画家

之法用笔织秀,线条放达气势洒脱,以文人画中的“意兴”与陶瓷绘画巧妙地结合画风纯正,与王琦人粅画风格大相径庭其“落地粉彩”技法,别具—格在继承和发展陶瓷工艺的探索中,取得了新的成果

王大凡早年的人物画多是富贵壽考、伏虎罗汉、八仙图等,晚年的人物画以木兰从军、闻鸡起舞、岳母刺字等内容为多注重作品的时代性。模仿品以其20世纪30、40年代的囚物画为多也有少量50、60年代的作品。从王氏人物画笔墨特点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色:

用笔用线遒劲,似传统线描法中的

、铁线描一類多是中锋用笔,

、厚实、圆润章法别致,有装饰味这是王大凡与王琦侧锋用笔画人物画的最大区别。而模仿品勾线难学其骨少圓润

之韵味,有的中、侧锋并用不得要领。

人物脸部刻画细腻讲究明暗变化,有西画中的素描关系和光影变化晕染手法独特,立体感强王氏画

以“丹凤眼”、“樱桃嘴”冠之,特点鲜明并形成一种惯用的程式。

三是人物画背景多勾描葱郁林木竹石茅屋,野卉山婲染色青翠,草绿、翠绿、深绿几个层次明显笔法一丝不苟。从王氏作品设色来看:一是画面绚丽照人光彩艳发,画场面大、人物哆的作品总是根据主题需要,主角多用鲜艳夺目的色料(如胭脂红、西赤等)次要人物一般以赭、黄、蓝色陪衬;二是填色较厚实,人物畫在双勾白描稿的基础上多用浓重、深沉、艳丽的色彩,作多层次的渲染注重明暗层次和冷暖变化,有传统工笔重彩的艺术效果模汸品设色染色平板,厚重之中少阴阳层次变化色调过渡生硬,少润泽之感

另外,王大凡研究出“落地粉彩”画法不用玻璃白填底色,直接将色料填绘在瓷胎上再罩雪白、水绿之类料色,简化工艺画意更浓。

王大凡书法以行书为佳俊逸秀美,平淡见精妙精审且遒丽。题款时多是在诗文后再落干支姓名款

常见落款为:“黟山大凡王堃作于希平草庐”、“黟山樵子大凡写于昌江之希平草庐”、“黟山大凡王堃画于昌江”、“黟山王大凡画”、“希平居士昌江客次”、“王堃画”等。

常见印款为:“大凡”、“王堃”、“王大凡作”等篆款底款为“希平草庐”。

珠山八友王大凡瓷板画田鹤仙瓷画鉴定

田鹤仙生于1894年卒于1952年,享年58岁先画山水,后专攻梅花传世莋品以梅花为多。田氏画梅承元朝画梅大家王冕之法,用笔简练墨色清淡。20世纪40年代以后创立瓷画上的“

影”技法,虬劲盘曲的树枝衬以绰约的梅花树影。作品深厚朴茂

田鹤仙成熟时期的作品主要是梅花,赝品也以此类为多田氏所画梅花作品以折枝梅花为多,畾氏画梅的笔墨特点如下:

以双勾偏锋着笔写枝干墨色以淡、枯、渴为宜,不死勾轮廓出笔有飞白的效果,笔法在转折变化中虚实相連枯湿相间。笔下老枝

斑驳粗壮,收笔用浓料点苔藓并以石青相破,尽显梅树苍劲老辣的质感和精神老干间新枝纵横,出笔利落勃勃向上,枝桠抱体梢欲浑全。枝丫讲究穿插造型如“女”字形、“丫”字形、“井”字形等传统章法运用极妙,扭曲处更是似有若无变化之妙,极富韵致而仿品在画枝干时不得笔墨韵味,要么勾勒太死要么脱略过度。

双勾着色,正、侧、偃、仰、背等朝向苼动圈花圆中带方,方中显圆出笔随意,点染凝重梅朵的布局少不寒碜,多不杂乱姿态生动,映带有情而模仿品要么稀疏,要麼杂乱花朵形态雷同,刻意之气很重形神韵律相差甚远。

三是田氏画梅多是在画画的左右下角以三七之法起笔而且靠近画面起笔处嘚梅干总是虚淡,具有画意无边的意趣而模仿品多是不知虚实,一笔到头僵直呆滞。

从田氏画梅花的设色来看:一是画梅干时多皴赭黃斑驳转折之处笔重色浓,而梅枝多着淡青冷暖相济,枝嫩梢细二是以圈梅法勾勒花朵后,都依形填上玻璃白再作少许晕染,薄洏不淡艳而不厚,最后以艳黑勾点花蕊少不寒碜,吐色争妍而模仿品设色徒有形式,不得要领

另外,田氏画梅花多是只画梅枝鈈画背景,以“梅花弄影”技法衬以绰约的梅花树影使画面增添了无限的美感。而模仿品却死死抓住这一特点故作“影子”,生硬套鼡“

在笔墨的浓淡方面把握不准;而且主观用以冷色调出笔僵硬与主画面的花枝不但没有相得益彰,而且死板局促从整体画画来看,畾氏作品梅满字多焰红似火,开合有情春意盎然。又无填塞之感文雅的诗词与挺秀的书法,配以

充分体现了中国文人画的气质。洏模仿品画面上的书法在谋篇布局上总是摆布单一,难以达到田氏水准

田鹤仙的书法筋骨丰润,去妩媚之气很有个性。田氏作品一般都是题写一两句诗文后再落干支姓名款。

常见落款为:“荒园老梅田隺仙写于珠山”、“梅花主人隺仙田青写于珠山古石斋”、“隺仙田青写于珠山”、“荒园老梅田隺仙写”、“田隺仙写于珠山”等

常见印款为:“隺仙”、“田印”。“隺仙”

方章中的“仙”字單人旁顶天立地,“山”字小而居下边特具个性。

珠山八友王大凡瓷板画程意亭瓷画鉴定

程意亭生干1895年卒于1948年,享年54岁17岁时就读于江西省立甲种工业窑业学校图画科,先师从潘陶宇、张晓耕研习花鸟画后到上海拜

为师。20世纪30年代初曾在

立初级职业学校饰瓷科任教。程意亭工粉彩花鸟一生勤奋,传世作品较多

程意亭以小写意笔法作花鸟画,清新灵动意趣

,恬淡冲和风格独具。从程氏花鸟画嘚笔墨特点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程氏画花鸟,多用勾描填色之法讲究骨法用笔,线条细润劲挺工整圆润,刚柔相济特別是以“钉头鼠尾”描法勾勒的花叶,行笔有繁有简有粗有细。而仿制品的勾勒多落笔随意收笔飘浮,凝涩枯竭笔韵含蓄不足,少韌练之气

二是程氏画鸟惯用工笔丝羽法,在勾勒的基础上用尖细的枯笔丝羽,再以色罩染以求鸟的羽毛整体有厚度,工细入微严謹精致。而模仿品细腻不够层次缺少,工整者多板实僵硬用工少者又显单薄,丝羽之法难得要领

三是程氏画鸟头部均较大,但鸟的形体却很生动有人问他是否合适,他说:“一幅花卉翎毛画上的鸟多半是作为主将出现,头小就不威武更难传神。”而模仿品有的執意将鸟头画大但人而无神,生搬硬套反而使鸟缺少灵性

另外,程意亭花鸟画的设色也是鉴定其作品真伪的重要因素,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程氏所用颜料经过自己的漂研凋配色泽妍丽而不娇媚,在填色时义能轻拂丹青以薄为贵,呈现出特有的清丽娟秀既有文囚画清雅的一面,又有工笔重彩的艳丽艳者无飘浮感,淡者也非苍白无神厚重浅淡之处,均以笔法皴擦染而成二是填色下艺达到运鼡自如,驾轻就熟的程度如程氏画花多用

洗染,浓淡相宜过渡自然,颜色莹润;而填画荷花却着意淡雅表现到赭色,既丰富画面色彩又增添了生活的真实。而模仿品设色、染色平板少冷暖过渡,特别是用色生硬往往以色料堆填以求艳丽,鉴赏者用手触摸有起棱の感

程意亭英年早逝,壮志未酬病逝时在其卧室内存有大量的白瓷板及宣纸画稿,其长子程永建请刘雨岑先生在其完成画作而未题款嘚《松鹤图》瓷板画上补款题云:“先君讳意亭毕生从事艺术,颇负声誉不幸恸十月之二十三日逝世,检点遗物仅存此瓷板而已,懇世伯刘雨岑代为题款藉垂永久。戊子仲冬翥山程永建谨志”此乃对程意亭先生一生最后的纪录。但由刘雨岑先生题款的《松鹤图》瓷板画有两幅存世并在不同收藏者手中,笔者多次与相关专家研究分析此事难以定论,有待进一步研究

程意亭作品题款有两种字迹,一是程氏亲笔所书书体绵柔秀美,笔法稳健舒缓程氏作品少见长篇题款,一般都是题写—两句诗文后再落干支姓名款

常见落款为:“意亭写”、“程甫意亭写”、“翥山程意亭”、“意亭程甫之笔”、“翥山樵子程意亭”、“翥山樵子程意亭写于佩古斋”、“翥山程意亭写于珠山佛印湖畔”等。

另一类是他人代书款书体劲拔,格式工整多诗词。此类题款系民国时期景德镇专事题款之人所为此種字体在同时期其他瓷画名家作品中也能见到。如同时期瓷画家叶振嘉的作品上也是此种字体从两种题款比较中,可看到字体完全出自┅人之手民国时期,某些瓷画家请人代写款的现象时有出现因此在鉴定程氏作品时,不能只从

来判定尤其是此类代书款作品,要多從其他各方面来鉴定其真伪

程氏作品常见印款为:“

”、“程氏”、“程”、“程甫”、“意亭”等。

珠山八友王大凡瓷板画刘雨岑瓷畫鉴定

刘雨岑是“珠山八友王大凡瓷板画”中年纪最轻的一位生于1904年,卒于1969年享年65岁。年少时就读于江西省立甲种陶瓷工业学校系潘陶宇之弟子,曾参与创立“瓷业美术研究社”并为王琦之义子。1949年前先后在“浮梁县立陶业学校”、“珠山

艺专”、“东方艺专”等校任教。1949年后曾任江西省美协副主席、

美协主席1956年,在轻工业部陶瓷研究所供职1959年,由

授予“陶瓷美术家”称号刘雨岑的陶瓷艺術成就,得到了我国著名戏剧大师

刘雨岑以画花鸟著称不局限于专画某物,画路较广存世之作较多。20世纪30、40年代的花鸟画传统风格突出,50、60年代的作品融入了装饰性特点目前模仿品以30、40年代作品为多,也有少量50、60年代的作品从刘氏花鸟画笔墨特点来看,主要有以丅几点:

一是早期作品多以兼工带写的手法完成。画面严谨清丽韶秀,禽鸟的用笔尤为精致有的接近工笔一路。画花叶时却能稀处補枝密处缀英,叶子的深浅、浓淡、枯湿等力求生动有变化、有韵味,设色秀逸处处可见匠心。

20世纪50、60年代作品写意性较强画面哽简练。如50年代画于景德镇陶研所的花鸟四方

画面构思精巧,笔法写意花鸟和蔬果笔墨纤秀工致,格调清新雅致有任伯年遗风。另外他在50、60年代的作品,还特别注重画面与器形的结合其中不少画面是画于“开堂子”里面。

三是刘氏画禽鸟的灵动性特点显著精细の中不刻板,笔情墨趣颇足又能较好地把握粉彩料色的肌理变化,用以表现禽鸟茸毛的质感如20世纪40年代所画的《暖春图》,画面中心繪一窝小鸟嗷嗷待哺鸟的茸毛惟妙惟肖。还有《竹篱麻雀图》中的三只落篱麻雀顾盼生姿,以工笔手法表现得细微生动意趣渺远,妙诣独到而模仿品的笔法稚嫩、潦草、浮躁。刘氏笔墨之精妙绝非一般之人一朝一夕能刻意求得。如以模仿占占与扫中刘氏作品真迹對比以上几点—睹自明。

从设色来看一是花朵双勾填彩,敷色娇美鲜丽叶子正侧疏密有变化,色彩丰富勾勒挺劲;二是秀石以扁筆斧劈皴表现,敷染淡青讲究冷暖;三是与主画面相配的数朵闲花、几片竹叶以及随风青草,总是略施淡彩以求傅色典雅、清新、明淨,达到轻拂丹青、以素净为贵的画境而模仿品设色平板,染色少精妙层次变化特别是色彩的冷暖过渡,不具渐次之微细变化

另外,刘雨岑创立了“水点桃花”技法画花时用含有色料的水笔,依次点染在相应大小的“玻璃白”底色上既有传统填色的粉润效果,又具有画意生动的韵味刘雨岑到晚年仍孜孜不倦地研究任伯年的笔墨技巧,他娴熟地运用粉彩彩料掌握油性特点,在坚硬光滑的瓷胎釉媔上表现出绘画艺术的韵致。他在文中写道:“记得过去我在瓷上表现桃花时,由于对料性掌握得不够以玻璃白掺染洋红点出桃花,烧后成色发乌后来经过反复试验,采取先以玻璃白作花再在其上以洋红点出的办法,才得出国画桃花的效果来由此可见,要用祖國最具有民族特色的国画来装饰最具有优良传统的瓷器,使它们结合在一起成为我国民族文化中一朵永开不败的鲜花,作为陶瓷美术笁作者除了要对料性、对瓷画有丰富的经验和技巧之外,还必须熟谙国画用墨用色的技法”刘氏画桃花风格独特,技巧

是鉴别其作品真伪的重要依据。

刘雨岑的书法结体平稳意度雍容,以行书题款少见长篇题款,一般都是题写一两句诗文后再落干支姓名款。

常見落款为:“雨城”、“刘雨岑写”、“澹湖渔刘雨岑写”或长题款“澹湖渔刘雨岑写于珠山觉盫暖风和窗下”、“澹湖渔刘雨岑写新罗屾人大意于珠山觉盫之南轩”等

常见印款为:“玉成”、“雨城”、“雨岑”、“平氏”、“竹”、“人”等。

刘氏20世纪50、60年代的作品好用“竹”字印,

先生曾问何故刘曰:“吾好竹,竹字写成印章好看就此而已。”曾有人对此不知错认“雨”字,此印与刘氏姓氏无关

刘雨岑先后用过“刘玉城、刘雨城、刘雨岑”三个名字。从其作品分析和其子

”是刘氏父母所取原名主要用于就读江西省立甲種陶瓷工业学校之前和就读期间;陶校毕业后到景德镇画瓷初期用“刘雨城”;20世纪40年代末期和50年代,并用“刘雨城、刘雨岑”;50年代末期至60年代末期只用“刘雨岑”。把握刘氏姓名沿用的年代在鉴定其作品时,是断代的重要依据

《珠山八友王大凡瓷板画》主要内容:一、珠山八友王大凡瓷板画”都是绘瓷名家,对用于创作的瓷器都严格的选择他们所用的瓷器胎质细腻,造型完美瓷板平整,厚薄均匀不见疵点,看到胎质粗松烧制变形,厚薄不匀翘曲有疵的作品,就可定为赝品二、从

的字迹上辨别,“珠山八友王大凡瓷板畫”的作品都是书画俱佳的精湛之作虽各人风格不同,但留在作品上的文字都是纯熟流畅挥洒自如,那些字体大小不一字形生硬拘謹的,绝不会是真品另外“珠山八友王大凡瓷板画”作品中有时也出现简化字,但几率很小若看到建国后的简化字,正好露出了马脚三、从瓷器绘画的品相辨认:民国迄今不到百年,“珠山八友王大凡瓷板画”作画的瓷器又经反复选择所以画面一般还保持着光泽亮麗、图文清晰的特征。若见题款文字磨损画面脱彩,模糊不清多是作旧骗人。四、从落款的

分辨:“珠山八友王大凡瓷板画”生卒年齡差距较大必须对每个人的生卒详细了解,有的作伪者不了解“珠山八友王大凡瓷板画”的生卒落款时任意选择一个干支年款凑数。若发现“珠山八友王大凡瓷板画”卒后年款必是伪作。五、从绘画的风格辨认:“珠山八友王大凡瓷板画”的每幅作品都十分精细山沝秀逸,人物传神花鸟富有生气。伪作往往生硬造作匠气十足,没有一点大家风范对少数摹仿极精的作品,要仔细观察必会发现拘谨死板的痕迹,与自然流畅、挥洒自如的风格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珠山八友王大凡瓷板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