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凡金使者什么意思至,捧书升殿,北面立榻前跪进,帝降榻受书,以授内侍

原标题:范成大:出使金国不辱使命!

乾道年间,宋孝宗打算派出泛使到金国更改“隆兴和议”的条款无故更改和议内容,几乎相当于向金国挑衅必然使金国皇帝暴跳如雷,使者什么意思此行等同于羊入虎口,凶多吉少一时间,文武官员无人敢领命,关键时刻一位文官挺身而出,接下这个湔途充满凶险的出使差事他就是范成大!

范成大,字致能(也写作至能)平江府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绍兴二十四年(公元1154年)高中进士,乾道三年知处州,乾道五年任礼部员外郎兼崇政殿说书。

宋孝宗为什么要更改“隆兴和议”的条款呢还要从“隆兴北伐”开始说起。

宋孝宗即位之后为收复北方失地,发动北伐但由于枢密使张浚措置失当,兼之部下将领失和,宋军兵败符离(今安徽宿州)北伐失利后,信心遭受严重打击的宋孝宗不得不和金国重新签订“隆兴和议”

在新的和议中,金国做出一些让步比如南宋每姩缴纳的银绢由“岁贡”改称为“岁币”,数量也从每年二十五万两(匹)改为每年二十万两(匹)两国的关系从君臣关系改为叔侄关系,南宋递交给金国的文书也从“奉表”改称为“国书”等等

但“隆兴和议”对两国递交国书的礼仪等细节问题依然延续二十多年前的“绍兴和议”,即“凡金使者什么意思至捧书升殿,北面立榻前跪进帝降榻受书,以授内侍(1)”宋孝宗视这种不平等的甚至带有屈辱色彩的礼仪形式为奇耻大辱。

乾道元年(公元1165年)金国完颜仲(石古乃)出使南宋,宋孝宗不愿意卑躬屈膝迎接金国“国书”提絀由閤门使来出面接受,这一举动遭到完颜仲的强烈反对宋、金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太上皇宋高宗担心此举会破坏宋金“友好”嘚双边关系,出面干涉宋孝宗最后只能妥协。

宋孝宗对此事始终耿耿于怀乾道五年,在虞允文的建议下打算派遣泛使到金国去更改受书礼仪和归还河南宋朝皇陵之事,但遭到左相陈俊卿的反对俊卿认为:“陛下痛念祖宗,思复故疆臣虽疲驽,岂不知激昂仰赞圣谟然于大事欲计其万全,俟一二年间吾之事力稍充乃可,不敢迎合意指误国事(2)”大意为想要恢复故土,要等到国家的力量强大起來才行自己不敢为了迎合圣意而耽误了国家大事。

孝宗一怒之下将其罢相,以观文殿大学士之职出知福州(3)陈俊卿辞行之际,依嘫劝皇帝不要轻易派遣泛使孝宗不为所动,任命虞允文为右相兼枢密使

虞允文是坚定的主战派,曾在绍兴末年金主完颜亮亲率大军南侵之时取得过“采石大捷”,名震天下虞允文和孝宗想法一致,任相之后准备派人出使金国,以要求归还皇陵的名义更改受书礼,但此次出使危险性极高,大多数的官员都不敢去或者不能胜任于是,虞允文向皇帝推荐李焘和泛成大二人作为使者什么意思人选

李焘是史学典籍《续资治通鉴长编》的编撰者,才高胆小知道这件事后,连忙找到虞允文说:“今往金必不从,不从必以死争之是丞相杀焘也。(4)”

李焘不敢去使者什么意思人选只剩下范成大一个人,同为读书人的范成大豪气干云慨然应允,孝宗谓之曰:“卿氣宇不群朕亲加选择(5)”,迁成大起居郎假资政殿大学士,充金祈请国信使(6)

范成大也知道此行危险,早已抱定必死之心说:“臣已立后,为不还计(7)”孝宗连忙说:“朕不发兵败盟,何至害卿!啮雪餐氈或有之(8)”大意是:爱卿出发之后,我不会发兵进攻金国也不会撕毁隆兴和议,爱卿不会有生命危险但是可能会风餐露宿、啃雪食毡。

范成大请求在国书中载入受书礼一事孝宗鈈同意,遂行(9)

到达燕山后,范成大秘密地写好接受国书详细仪式的奏章放入怀中藏好。抵达金国首都中都(今北京)后朝见金國皇帝金世宗(完颜雍),范成大呈进国书言词慷慨激昂。

金世宗君臣倾听之时范成大忽然说道:“两朝既为叔侄,而受书礼未称臣有疏(10)”,意思是宋金两国已经结为叔侄关系但是受书礼仪却没有定下来,我这里有章上奏然后取出那份事前写好的奏疏。

金世宗大惊失色说:“这里难道是献国书的地方吗?”金朝朝臣“以笏标起之成大屹不动,必欲书达(11)”金国太子完颜允恭恼羞成怒甚至想要当场杀死范成大,经越王阻止才作罢

回到会同馆后,金国的小吏悄悄告诉范成大有大臣主张把你扣留,范成大遂作《会同馆》以明志诗曰:

万里孤臣致命秋,此身何止一沤浮

提携汉节同生死,休问羝羊解乳不!

后来金世宗虽然拒绝南宋所请,但也不想把兩国关系彻底搞僵就同意归还宋钦宗梓宫,并且允许南宋奉迁河南皇陵

当时,有传言说金国“欲以三十万骑奉迁陵寝来归”,一时間中外汹汹,荆、襄一带宋军将帅纷纷请求朝廷增兵宰相虞允文沉着从容,说:“金方惩亮决不轻动,不过以虚声撼我耳(12)”虞允文所料不错,金国后来并没有利用这次机会南侵

范成大出使,虽然没有达到预期目的但在金国朝堂上不辱使命,让金国君臣刮目楿看最后保全气节而归。

《宋史》对范成大这次出使给予了极高的评价:成大致书北庭,几于见杀卒不辱命。俱有古大臣风烈孔孓所谓“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者欤?(13)

范成大出使金国踏上故国土地后,创作出了大量的诗歌还写了一本日记《揽辔录》,详細的记载了女真统治下中原百姓的风土人情

返回南宋后,范成大被任命为中书舍人历任知静江府、四川制置使、参知政事等,绍熙四姩(公元1193年)去世谥号“文穆”。

范成大是南宋著名诗人和陆游、杨万里、尤袤一起被誉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1)《续资治通鑒》·卷141

(2)《宋史》·卷383

(4)《续资治通鉴》·卷141

(6)《宋史》·卷386

(7)《续资治通鉴》·141

(9)《宋史》·卷386

(12)《宋史》·卷383

(13)《浨史》·卷386

版权声明:本文为【指缝间的历史】原创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原标题:范成大:情商超高一苼操劳国事,死后获三字评语名垂青史

范成大出生于平江府吴县就是现在的苏州。

《宋诗纪事》记载:苏湖熟天下足

意思是苏州、湖州这两个地方如果丰收,那天下粮食都充足了

宋朝时,民间有谚语流传到今: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到了明清,苏州成为全国四夶商业中心之一(北有京师、南有佛山、东有苏州,西有汉口

到了今天它的GDP依旧列江苏省第一。

想想就知道苏州有多富裕。

所以遇到苏州女孩你就嫁了吧,嗯就是倒插门的意思。

范成大生在苏州家境自然也不会差,他的父亲范雩官至左奉议郎、秘书郎,赠尐师母亲蔡氏是书法家蔡襄孙女,封秦国夫人

妥妥的官二代、书香门第。

本来范成大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锦衣玉食一般的生活,奈何父母早亡十七岁的他瞬间就从公子哥变成了屌丝。(是岁秦国薨明年少师薨

按说范成大父亲当个官,理该有点家底怎么能夠没钱呢?

那是因为他有两个妹妹又是到了该嫁人的时候,自古长兄如父嫁妆钱得他掏啊。

现在陪嫁要有几十万的家电、车古时候嫁人得有丰厚的嫁资。

古人脑筋不像现代人那么复杂不会拐弯抹角,给钱简单粗暴。

没有钱的范成大快速认清了现实目睹了农民的辛酸与劳苦,这对他以后的诗词有很大的影响比如下面这首:

《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天刚亮他们就出去种田了,晚上回来还要搓麻绳这么累的活哪里还有力气开心一下?

农村里的少男少女早早地僦当家做主、自力更生感觉和我也差不多。

一帮小学生虽然不知道农活的意义但是并不妨碍他们躲在桑树阴影下学着种瓜的乐趣。

全詩除了反映农民疾苦还透露出一个意思:不当官就要种田,种田很幸苦还娶不到漂亮的老婆,这就得抑郁一辈子了

深深明白读书和當官重要性的范成大,把妹妹们嫁出去后立刻就跑到昆山禅寺里闭关苦学。

禅寺这个地方太妙了如果你是来上香,没有钱佛祖是不會理你的;但是如果你来读书,只要能够忍受住和尚的白眼佛祖理不理你,都不耽误

可是禅寺香客比较多,有点吵范成大很烦,为叻不受影响地好好学习他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好家伙听过人家买整栋楼的,你这是整块地皮都包了颇有点莆田人的风范。

佛祖肯定第一个不同意你吃我的、住我的,还要断我财路你这路子太野了。

好在范成大一直没有钱佛祖担心的事终究没有发生(欲买山無赀)。

别看错不是欲买山无货,是赀(zī),没办法计算,一座山没办法估算出价值,黄了。

买山不成功范成大不甘心,就给自己取了个号“此山”意思就是这山是我的,虽然做不到但是想想也蛮好。

范成大在山上一呆就是十年这时候他父亲的好朋友王彦光来找他训话,意思是你老爸一直希望你当官你怎么能辜负他呢?(御史王公彦光勉之曰:“子之先君期尔禄仕志可违乎?”

这王彦光鉯前也住范成大他们家隔壁从隔壁小王住变成隔壁老王,两家关系好说话也就不绕弯子。

范成大难道不想当官吗不想当官的话,花這么多时间读书干嘛这不没钱么,考试还得有个报名费一路上还得住店、吃饭,搞不好还要娱乐一下花钱的地方老多了。

看出了范荿大的窘境王彦光立即表态:老侄,这能算个事包在你隔壁王叔叔身上。

范成大打了包票:科举也算个事放心吧,王叔

范成大为什么这么有信心?到底是自信还是自负

是骡子是马,该牵出去遛遛了

范成大之所以这么有信心,是因为他天赋很高:12岁通读经史14岁能写文章、会作诗词。(年十二遍读经史,十四能文词

又在禅寺下了十年苦工科举还有什么难度?

绍兴二十四年(1154)范成大果然┅举中第,这时他才28岁

他的仕途谈不上平步青云,也不至于磕磕绊绊他总是能在水深似海的官场中游刃有余。

那么年轻而又缺少根基嘚他是如何做到的呢

范成大进士及第之后,第一个官职是徽州司户参军正七品,级别相当于现在的县级市领导干部

司户参军主管户籍、赋税和仓库缴纳,也就是查查人口、收收钱顺便管理一下仓库,活少钱多还不累

范成大此前肯定疏通了关系,不然一个没背景的官场新军能有这么好的待遇

六年之后(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政绩斐然的范成大直接被调去了都城临安(浙江杭州),监管国家药物总局(三十二年,入监行在太平惠民和剂局

惠民和剂局分惠民局和和剂局负责药材的采办、药物的制作,这油水光想想都能让人流口沝

这么好的差事又被范成大捞着了,果断不动声色、默默无闻、心安理得地发了一笔小财

不过第二年范成大就没有这样的机会了,宋高宗赵构将皇位禅让给了儿子赵眘(1162年)也就是南宋第二任皇帝宋孝宗。

不过这和范成大有什么关系总不能皇帝禅让,我也把位子让叻吧

宋孝宗说有关系:老爹都把大位让给我了,做儿子的得把老爹的光荣政绩修一修吧我觉得你不错,这个任务就交给你了(寿皇受禅,命宰臣编类高宗圣政

写写书、修修国史官阶不高,也没有什么油水但是履历就足够漂亮了,相当于给自己镀了一层金边

就恏比现在的一个段子:

哎呀,你当年要是好好努力就能和我一样考上清华了可惜。对了你是天津理工还是大连理工?

给自己的履历镀叻金的范成大在接下来一段时期仕途就比较顺畅,以下是他在隆兴二年至乾道元年(年)间的历任官职:

枢密院编修→秘书省正字→秘書省校书郎→著作佐郎→尚书吏部员外郎(隆兴元年,迁正字累迁著作佐郎,除吏部郎官

范成大仕途顺畅,这也意味着工作比较繁忙没时间陪老婆,于是写了首《车遥遥篇》来表达对她的思念之情

君游东山东复东,安得奋飞逐西风

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楿皎洁

留明待月复,三五共盈盈

骑着马飞奔在上任的路途中,这马跑得贼麻溜快一路上马蹄翻飞,不带停的

我如果想见你,只能騎马长游泰山之东迎着秋风往东再向东,这样才勉强可以看见你的背影

其实我是多么祈望我是星星你是月亮,在每一个夜晚里你我楿互辉映。

我期待十五月圆盈满的那天你能够骑着马儿带我飞。

这是首闺怨诗全诗从妻子的角度出发,表明对远出丈夫的留恋其实僦是范成大想老婆了。

话说范成大一路修书做到了尚书吏部员外郎,相当于现在组织部司长历任这些职务拢共用了不到两年时间(隆興二年1164年-乾道二年1166年),速度之快让人瞠目。

但是范成大没有想到的是他下来的速度更快接任尚书吏部员外郎是乾道二年二月(1166年2月),被撤是三月的事还不到一个月。

估计范成大业务刚刚熟悉完正准备大展拳脚干一场呢!就被撸下来了。

范成大很郁闷:说撤就给峩撤了凭啥啊?

言官:员外郎是你能干的吗还有脸来问?(言者论其超躐罢,奉祠

那么问题来了范成大到底能不能担任尚书吏蔀员外郎呢?

宋朝二十四司员外郎撑死了正六品以范成大的履历来讲,当个员外郎还不稳稳的

可是言官嘛,人家的职业就是弹劾别人随便找个人,随便找点理由写份小报告,完成年度工作任务领完薪水回家过年。

那要是言不符实怎么办

无所谓的,人家有风闻奏倳权到时候就说菜市场买菜大妈说的。你问长什么样不好意思,当时只顾着听了长相啥的没有留意。

范成大估计属于比较倒霉的┅遭弹劾就被赶去看寺庙了,效率之快也是让人瞠目。

此时他已值不惑之年难道仕途就此终结,要在寺庙终老一生么

我在朝廷中央㈣五年是白呆的吗?朝廷里肯定有人替我说话啊!

果然范成大下岗的第二年(乾道三年1167年)就被朝廷重新启用,上任处州知州(起知處州

中央风紧,先去地方避避风头

地方主要领导赴任前,皇上照例是要见一见的问问家庭情况,关心一下大臣的身体健康最重要嘚一点,你准备怎么干拿个工作计划书出来看看。

早就准备好了范成大理了理自己的思路,随即口若悬河策论如黄河之水滔滔不绝:

皇上,日力、国力、人力基本上都被一些不重要的事情消耗掉了我准备利用这些被虚耗的力量好好替你干活。(曰日力曰国力,曰囚力今尽以虚文耗之

宋孝宗一听这是个忠臣啊,敢于直言很高兴地夸奖了几句,然后说:行了我知道了,你去吧

上任之后,范荿大发现处州老百姓非常抗拒劳役没人愿意去当兵做苦力,当地政府很头疼

这不废话么?没钱、又苦、又累的活谁愿意干啊

范成大┅眼就看出了问题所在——干活不给钱。

可是指望政府发钱是不可能的要是把当官的油水抽了那我还怎么在处州呆下去?虽然我是知州但是不给人家点油水,他们就很难积极配合

既然靠不了政府,那只能老百姓自己商量了范成大把父老乡亲全部喊过来训话,搞了个義役法——大家一起出钱买田种的东西卖了,钱归服劳役的人(随家贫富输金买田,助当役者

有钱赚大家都不反对一个个都不吵叻,自觉轮流服役无论是百姓还是政府都觉得很方便。

范成大又把这个法子告诉了皇帝宋孝宗觉着行,下诏各地都施行义役法(其後入奏,言及此诏颁其法于诸路

从义役法的创建与施行中,我们可以看出范成大熟稔官场规则、善于把握人心

这要是换个愣头青,折腾个三五年也是白搭不仅会得罪官场同僚,还要承受老百姓的抱怨费力不讨好。

范成大有一首诗不怎么出名,但是充分体现了他對人心的把握和超高的情商:

无因同拨地炉灰想见柴荆晚未开。

不是雪中须送炭聊装风景要诗来。

天下着超级大的雪我知道你穷困潦倒,但是不愿意问我借钱正在雪堆里找那可以燃火的木柴。

其实没关系的咱俩这关系你只管开口就是。你不开口我就要顶着大雪来問你要诗顺便带点炭和好吃的给你。

明明是帮助朋友还要打着要诗的旗号。这不仅是雪中送炭更照顾了朋友的尊严。

感动、感动實在太感动了。

人这辈子若碰到这样高情商的朋友挖心挖肺也值得啊。

处州山多田大多在山上,灌溉就成了问题本来是有条通济堰通水的,可是年代久了堵了

这下老百姓难受了,叫苦不迭:老范通济堰堵了,你给想想办法呗

他走访古迹,派人垒石筑防建立堤閘四十九所,把通济堰重新整活了百姓非常高兴。(上中下溉灌有序民食其利

乾道五年(1169),由于范成大在处州干得不错又被调詓了临安,担任礼部员外郎和崇政殿说书

礼部员外郎从六品,崇政殿说书是给皇帝讲说书史、解释经义的官既是老师又是顾问。

两者品级都不高职务也不显赫,貌似还没有处州知州来得舒服

实则不然,只要能够接近皇帝在他面前多露露脸,摆出一副勤奋工作的样孓升个官还不轻轻松松?

要不然为什么那么多的朝廷官员都一个劲地挤破了头往中央钻呢就好像现在的官员都想要去总部机关发展,嘟想在领导面前表现一番

不过范成大够倒霉的,皇帝调他去中央可不是升他的官而是有更重要、更危险、更艰巨的任务委派给他。

蒙茬鼓里的范成大浑然不知此生中最危险的经历马上要来了

乾道六年(1170年),调归中央才不到一年时间范成大就被任命为起居郎,代理資政殿大学士、左太中大夫、醴泉观使兼侍讲、丹阳郡开国公。

简而言之四个字加官进爵。

范成大很慌啊怎么说官场上也混了这么哆年,他深深地理解“预先取之必先予之”的道理

平时也就给我个六品官当当,这会又是资政殿大学士又是郡公的到底要闹哪样?

用鈈着范成大多想宋孝宗马上就来找他了。

老范你一向器宇不凡,和朝廷里那帮废物不同现在需要重新和金人谈一谈接受国书的礼仪,你看成不成(上语公曰:“朕以卿气宇不群,亲加选择闻外议汹汹,官属皆惮行有诸?”

先来说一下这个国书这是隆兴二年(1164)南宋和金签订的和平条约,其实就是南宋为了求和给金朝的一系列好处

当时条款谈妥了,但是受书的礼仪忘记谈了宋孝宗觉得面孓上非常过不去,为啥呢

人家派了使者什么意思来,作为皇帝要自己迎接还要像个棒槌一样毕恭毕敬地站在那里接受国书。太丢脸了!(《续资治通鉴》凡金使者什么意思至捧书升殿,北面立榻前跪进帝降榻受书

接受国书是礼部官员的事情,这种事还要我皇帝亲洎来做怎么说也是历史悠久的大朝、礼仪之邦,凡事都讲究个礼数

为了让金朝懂点规矩、讲点礼数,才有了之前宋孝宗对范成大的一系列提拔

可是这次出使商量的是归还北宋陵寝之事,修改受书之礼的事没有写在国书上还得范成大自己跟金世宗说。

这让范成大心里哽加没谱:

皇上本来没事找事就很危险,我就算不死估计也回不来了您还是写在上面吧,我好安心些

皇上的回答是,当然不可以了!

范成大只能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踏上了去往金国的路途,其间还写了不少诗以下是其中之一:

南望朱雀门,北望宣德楼皆旧御路吔。

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

忍泪失声询使者什么意思几时真有六军来?

我站在州桥上南边是朱雀门,北边是宣德楼这裏以前都是我们的地盘。

州桥南北面是天街时常有中原父老搁这往南看,他们还不是希望你们带着军队打过来么

他们忍住不哭,哽咽哋询问我:什么时候我们的军队能够打过来

范成大真想告诉他们:还能指望他们,要是他们能行还要我来么?

到了金国范成大奏报國书的时候,忽然将事先准备好的接受国书的一系列规范拿了出来杀了金朝君臣一个措手不及。(成大忽奏曰:“两朝既为叔侄而受書礼未称,臣有疏”

金世宗懵圈了:这里是说这个事的地方么?你胆子不小啊还没有人敢这样呢!”(此岂献书启处耶?自来使者什么意思未尝敢尔

金朝大臣也都拿笏打他让他起来,就是官员上朝时捧着的长板子抽一下老疼了。

范成大知道成不成就这一下子了金世宗现在不答应,以后肯定是没有机会的

他铁了心地跪在地上:你们打死我好了,反正这事办不成回去也是死还不如死这好了。(公不为动再奏云:“奏不达,归必死宁死于此。”

金世宗一看范成大这德行就知道不答应他自己这大殿上就要多具尸体了,只能先使个缓兵之计拖着:行了行了你的奏章我会仔细看的,你先回去吧

范成大知道这是金世宗最大的让步了,把他逼急了反而适得其反无奈只能起身。

我已经尽力了希望他会答应吧!

期间,金朝太子一度想杀了范成大

我金国骑兵打遍天下无敌手,父王更是天下最囿名望的英雄你是哪根老葱?敢来这么逼迫我父王

还好他大哥越王及时阻止了,要不然送回去的只能是范成大为国牺牲的国书了

范荿大保全气节、全身而回南宋,但是归还北宋陵墓、更改接受国书的礼仪这两件事金世宗会答应么?

金世宗是这样回答宋孝宗的:

你想偠更改受书之礼的事我知道了但是有些轻率,这种事怎么能说改就改呢不然我肯定会答应的。(金主答书有曰:“抑闻附请之辞欲變受书之礼,出于率易要以必从。”

就是答应了归还北宋陵墓拒绝了更改受书礼仪。

金世宗还对范成大一顿猛夸宋孝宗看了非常高兴,知道范成大出门为自己长了脸立即任命他为中书舍人,赐紫章服

中书舍人,正三品主要职责是参与机要、决断政务,属于朝廷中枢核心要职

紫章服,紫色的朝服古代官员五品以上穿红袍,三品以上着紫袍有一个成语叫做满堂朱紫,意思家里都是当大官的囚牛叉得很。

此时的范成大已经四十四岁了显赫的职位、华丽的紫服都是他用自己的能力换来的,可是舒服的日子没过多久他又被派出去解决问题。

乾道七年(1171)范成大出任静江知府,兼任广西经略使

广西这地方一直比较穷,除了盐当官的没其他油水可捞,就這么你抽一点、我抽一点把盐价抬上来了,可老百姓受不了咋办呢?

范成大到那一看秒懂,直接上书:

皇上这你抽一点、我抽一點,谁受得了啊让他们收手吧。(奏疏谓:“能裁抑漕司强取之数以宽郡县,则科抑可禁”

宋孝宗同意了,不久盐价果然恢复洳常。

搞定广西之后范成大又被派去了四川。

淳熙二年(1175)范成大受命敷文阁待制,出任四川制置使

四川经常受到少数民族的侵扰,朝廷很难受觉着这么放任他们也不是个事,就派老范过去给他们治一下

老范果然不负众望,马上理出了解决敌人的办法——练兵、修工事、讲兵法只是需要一样非常重要的东西——钱。(臣当教阅将兵外修堡砦,仍讲明教阅团结之法使人自为战,三者非财不可

宋孝宗:我最不缺的就是钱四十万给你,实时到账不够尽管要,用不着给我省

淳熙四年(1177)中秋,范成大因病辞去四川制置使一職乘船一路向东,途中写下了一首名篇:

《水调歌头·细数十年事》

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今年新梦忽到黄鹤旧山头。老子个中鈈浅此会天教重见,今古一南楼星汉淡无色,玉镜独空浮

敛秦烟,收楚雾熨江流。关河离合、南北依旧照清愁想见姮娥冷眼,應笑归来霜鬓空敝黑貂裘。酾酒问蟾兔肯去伴沧洲。

我仔细算了一下官场上沉浮了十年,也度过了十个中秋又是中秋节了,我忽嘫梦见自己飘然到黄鹤旧时山头

老子今天晚上豪兴不浅,想起当年庾亮守鄂州不正是像我们这样聚会么?我辈今天在南楼喝酒赏月雖然长长的银河暗淡无光,但是皓月当空此景也是美不胜收。

江北烟散江南雾淡,江水依旧滔滔东流山河破碎,南北分裂月光下呮留下我的一片清愁。

我感觉月亮上的嫦娥一直在冷着眼看我好像在笑我头发白了才知道回去,披了个貂裘也是浪费志向一直实现不叻。我现在举杯邀请嫦娥你可否与我结伴共去沧洲?放心我老婆不在那。

这首词深刻地反映了范成大追求理想的热望和幻灭以后的凄黯之情

淳熙十年(1183),一直为朝廷在外奔波已经五十七岁的范成大深感力不从心,向皇帝提出了早就有的想法——致仕

宋孝宗舍不嘚啊,这么得力的干将怎么舍得他退休呢但是范成大年纪大了,实在干不动了无奈只能点头。

绍熙四年九月(1193年10月)范成大溘然长逝,享年六十八岁追赠少师、崇国公,谥号文穆

他的一生正如宋孝宗的评价:卿南至桂广,北使幽燕西入巴蜀,东薄邓海可谓贤勞,宜其多疾

你一辈子都在为国事操劳,替朕分忧辛苦了!

做人很难,能博得别人发自肺腑的一句“辛苦了”并不是一件易事,何況是皇帝

【原创文章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转载请联络公众号:章无计的诗词江湖】

高宗绍兴三十二年六月帝传位於太子,太子即位

七月,帝手书召张浚入见浚至,帝改容曰:“久闻公名今朝廷所恃惟公。”因赐之坐浚从容言:“人主之学,鉯心为本一心合天,何事不济所谓天者,天下之公理而已必兢业自持,使清明在躬则赏罚举错,无有不当人心自归,敌仇可复”帝悚然曰:“当不忘公言。”加浚少傅、魏国公宣抚江淮。

浚见帝英武力陈和议之非,劝帝坚意以图恢复欲遣舟师自海道捣山東,命诸将出师犄角以向中原翰林学士史浩以潜邸旧臣,时与枢密议欲城采石、瓜洲。浚言不守两淮而守江干是示敌以削弱,怠战垨之气不若先城泗州。浩不悦遂与有隙,凡浚所规画浩多沮之。

十一月金以仆散忠义为都元帅,纥石烈志宁副之时,金主以朝廷欲正敌国礼乃诏忠义总戎事,居南京节制诸军,复令志宁驻军淮阳忠义将行,金主谕之曰:“宋若归侵疆贡礼如故,则可罢兵”忠义至汴,简阅士卒分屯要害。

孝宗隆兴元年春正月庚子以张浚为枢密使,都督江淮东、西路军马开府建康。浚荐陈俊卿为江淮宣抚判官先是,帝召俊卿及浚子栻赴行在浚附奏,请帝临幸建康以动中原之心用师淮堧以为吴璘声援。帝见俊卿问浚动静饮食顏貌曰:“朕倚魏公如长城,不容浮言摇夺”浚开府江淮,参佐皆一时之选栻以少年内赞密谋,外参庶务其所综画,幕府诸人皆自鉯为不及及入奏事,因进言曰:“陛下上念祖宗之仇耻下悯中原之涂炭,惕然于中思有以振之。臣谓此心之发即天理之所存也。願益加省察而稽古亲贤以自辅,无使少息则今日之功可以立成。”帝嘉纳之

三月壬辰,金帅纥石烈志宁以书来求海、泗、唐、邓、商州之地及岁币先是,金人十万众屯河南声言规取两淮,朝廷震恐张浚请以大兵屯盱眙、泗、濠、庐备之。至是志宁乃以书抵浚,欲凡事一依皇统以来故约不然,请会兵相见且遣蒲察徒穆、大周仁屯虹县,萧琦屯灵壁积粮修城,将为南攻计

夏四月戊辰,张浚被命入见帝锐意恢复,浚乞即日降诏幸建康帝以问史浩,浩对曰:“先为备守是为良规,议战议和在彼不在此。傥听浅谋之士时兴不教之师,敌退则论赏以邀功敌至则敛兵而遁迹,取快一时含冤万世。”及退诘浚曰:“帝王之兵,当出万全岂可尝试以圖侥悻。”复辩论于殿上浚因内引奏浩意不可回,恐失机会且谓金人至秋必为边患,当及其未发攻之帝然其言,乃议出师渡淮三渻、枢密院不预闻。会李显忠、邵宏渊亦献捣虹县、灵璧之策帝命先图二城。浚乃遣显忠出濠州趋灵璧。宏渊出泗州趋虹县。

五月甲辰李显忠及邵宏渊败金人于宿州。

乙巳史浩罢。省中忽见邵宏渊出兵状始知不由三省,径檄诸将浩语陈康伯曰:“吾属俱兼右府,而出兵不预闻焉用相哉。不去何待”入对,因奏“陈康伯欲纳归正人臣恐他日必为子孙忧。张浚锐意用兵若一失之后,恐陛丅不得复望中原”因力乞罢。侍御史王十朋论浩八罪曰:“怀奸误国,植党盗权忌言蔽贤,欺君讪上”帝为出浩知绍兴府。十朋洅疏论之予祠。

李显忠自濠梁渡淮至陡沟。金右翼都统萧琦用拐子马来拒显忠力战败之,遂复灵璧显忠入城,宣布德意不戮一囚,于是中原归附者接踵宏渊围虹,久不下显忠遣灵璧降卒,开谕祸福金守将蒲察徒穆、大周仁皆出降。宏渊耻功不自已出会有降千户诉宏渊之卒夺其佩刀,显忠立斩之由是二将不协。未几萧琦复降于显忠。

丙午李显忠兵傅宿州城,金人来拒显忠大败其众,追奔二十馀里邵宏渊至,谓显忠曰:“招抚真关西将军也”显忠闭营休士,为攻城计宏渊等不从。显忠引麾下杨椿上城开北门,不逾时拔其城。宏渊等殿后趣之始渡濠登城。城中巷战又从斩虏数千人,擒八千馀人遂复宿州,中原震动捷闻,帝手书劳张浚曰:“近日边报中外鼓舞,十年来无此克捷”既而宏渊欲发仓库犒卒,显忠不可移军出城,止以见钱犒士士皆不悦。诏以显忠為淮南、京东、河北招讨使宏渊副之。

癸丑金纥石烈志宁自睢阳引兵攻宿州,李显忠击却之金孛撒复自汴率步骑十万来攻宿州,晨薄城下列大阵。显忠谓宏渊并力夹击宏渊按兵不动,显忠独以所部力战俄而敌大至,显忠用克敌弓射却之宏渊顾众曰:“当此盛夏,摇扇清凉且不堪况烈日被甲苦战乎?”人心遂摇无复斗志。至夜中军统制周宏鸣鼓大噪,阳为敌兵至与邵世雍、刘侁各以所蔀兵遁。继而统制左师渊、统领李彦孚亦遁显忠移军入城,统制张训通、张师颜、荔泽、张渊等以显忠、宏渊不协各遁去。金人乘虚複来攻城显忠竭力捍御,斩首二千馀级积尸与牛马墙平。城东北角敌兵二十馀人已上百馀角显忠取军所执斧斫之,敌始退却显忠歎曰“若使诸军相与犄角,自城外掩击则敌兵可尽,敌帅可擒河南之地指日可复矣。”宏渊又言:“金添生兵二十万来傥我兵不返,恐不测生变”显忠知宏渊无固志,势不可孤立叹曰“天未欲平中原耶。何沮挠如此”遂夜引还。甲寅至符离,师大溃是举所喪军资器械略尽,幸而金不复南时,张浚在盱眙显忠往见浚,纳印待罪浚以刘宝为镇江诸军都统制,乃渡淮入泗州,抚将士遂還扬州,上疏自劾

癸亥,张浚乞致仕初,宿师之还士大夫主和者皆议浚之非。帝赐浚书曰:“今日边事倚卿为重,卿不可畏人言洏怀犹豫前日举事之初,朕与卿任之今日亦须与卿终之。”浚乃以魏胜守海州陈敏守泗州,戚方守濠州郭振守六合。治高邮、巢縣两城为大势修滁州关山以扼敌冲,聚水军淮阴马军寿春,大饬两淮守备帝召浚子栻入奏事,浚附奏曰:“自古有为之君心腹之臣相与协谋同志,以成治功今臣以孤踪,动辄掣肘陛下将安用之。”因乞骸骨帝览奏,谓栻曰:“朕待魏公有加虽乞去之章日上,朕必不许”帝对近臣言,必曰魏公未尝斥其名。每遣使至督府必令视浚饮食多少,肥瘠如何至是,帝以符离师溃乃议讲和。召汤思退为醴泉观使奉朝请。癸酉下诏罪已。于是尹穑附汤思退劾张浚遂降授浚江淮东、西路宣抚使,邵宏渊降官阶仍前建康都統制。

王十朋上疏言:“臣素不识浚闻其誓不与敌俱生,心实慕之前因轮对,言金必败盟乞用浚。陛下嗣位命督师江淮。今浚遣將取二县一月三捷,皆服陛下任浚之难及王师一不利,横议蜂起臣谓今日之师,为祖宗陵寝为二帝复仇,为二百年境土为中原吊民伐罪,非前代好大生事者比益当内修,俟时而动陛下恢复志立,固不以一衄为群议所摇然异论纷纷,浚既待罪臣其可尚居风憲之职。乞赐窜殛”因言:“臣闻近日欲遣龙大渊抚谕淮南,信否”上曰:“无之。”又言:“闻欲以杨存中为御营使”上默然。妀除十朋吏部侍郎复出知饶州。

己卯贬李显忠官,筠州安置

八月丙寅,陈俊卿以张浚降秩徙治上疏曰:“若浚不用,宜别属贤将如欲责其后效,降官示罚可也今削都督重权,置扬州死地如有奏请,台谏沮之人情解体,尚何后效之图议者但知恶浚而欲杀之,不复为宗社计愿下诏戒中外协济,使浚自效”疏入,帝悟即复浚都督江淮军马。浚遂以刘宝为淮东招抚使

戊寅,金纥石烈志宁複以书移三省、枢密院求海、泗、唐、邓泗州地,及岁币称臣,还中原归正人即止兵,不然当俟农隙往战。帝以付张浚浚言:“金强则来,弱则止不在和与不和。”汤思退秦桧党也,急于求和陈康伯、周葵等皆上疏,谓“敌意欲和则我军民得以休息,为洎治之计以待中原之变而图之,是万全之计也”工部侍张阐独曰:“彼欲和,畏我耶爱我耶。直款我耳”力陈六害,不可许帝曰:“朕意亦然,姑随宜应之”丙戌,遣卢仲贤持报书如金师云:“海、泗、唐、邓等州,乃正隆渝盟之后本朝未遣使之前得之。臸于岁币固非所较,第两淮凋瘵之馀恐未如数。”仲贤陛辞帝戒以勿许四郡,而思退等命许之张浚奏“仲贤小人多妄,不可委信”不听。

冬十月戊午命廷臣议金帅所言四事,其说不一帝曰:“四州地、岁币可许,名分、归正人不可从”

十一月己丑,卢仲贤臸宿州仆散忠义惧之以威。仲贤惶恐言归当禀命,遂以忠义贻三省、密院书来上其画定四事:一,欲通书称叔侄二,欲得唐、邓、海、泗四州三,欲岁币银绢之数如旧四,欲归彼叛臣及归正人仲贤还,帝大悔

庚子,汤思退奏以王之望充金国通问使龙大渊副之,许割弃四州求减岁币之半。初之望为都督府参赞军事,奏言:“人主论兵与臣下不同,惟奉承天意而已窃观天意,南北之形已成未易相兼,我之不可绝淮而北犹敌之不可越江而南也。不若移攻战之力以自守自守既固,然后随机制变择利而应之。”思退悦其言故奏遣之。会右正言陈良翰言:“前遣使已辱命大臣不悔前失而复遣王之望,是金不折一兵而坐收四千里要害之地决不可許四郡。若岁币则俟得陵寝然后与庶为有名。今议未决而之望遽行恐其辱国不止于仲贤。愿先驰一介往俟议决然后行,未晚”帝嘫之。

癸丑以胡昉、杨由义为金国通问所审议官。张浚力言金未可和请帝幸建康,以图进兵帝乃手诏王之望等,并一行礼物并回待命境上,而令胡昉等先往谕金以四州不可割之意。

诏以和戎遣使大询于廷侍从、台谏与议者凡十有四人,主和者半可否者半。胡銓独上议曰:“京师失守自汪伯彦、黄潜善主和。完颜亮之变自秦桧主和。议者乃曰外虽和内不忘战,此向来权臣误国之言也一溺于和,不能自振尚能战乎?”

陈康伯等言:“金人来通和朝廷遣卢仲贤报之,其所论最大者三事:我所欲者削去旧礼,彼亦肯从彼所欲者,岁币如数我不深较。其未决者彼欲得四州,而我以祖宗陵寝、钦宗梓宫为言未之与也。乞召张浚归国特垂咨访,仍命侍从、台谏集议”帝从之。群臣多欲从金人所请张浚及虞允文、胡铨、阎安中上疏力争,以为不可与和汤思退曰:“此皆以利害鈈切于已,大言误国以邀美名。宗社大事岂同戏剧。”帝意遂定浚在道闻王之望行,上疏力辩其失曰:“自秦桧主和,阴怀他志卒成逆亮之祸。桧之大罪未正于朝致使其党复出为恶。臣闻立大事者以人心为本今内外之议未决,而遣使之诏已下失中原将士四海倾慕之心,他日谁复为陛下用命哉人心既失,如水之覆难以复收,而况于天则不顺于义则不安,窃为陛下忧之”不听。

二年春囸月丙午金帅仆散忠义复以书来议和。

二月胡昉自宿州还。初昉至金,金人以失信执之帝闻昉被执,谓张浚曰:“和议不成天吔,自此事当归一矣”诏王之望以币还。既而仆散忠义以书进金主览之,曰:“行人何罪”即遣还,边事令元帅府从宜措画

三月丙戌,诏张浚视事江淮金军退。初汤思退恐和议不成,奏请以宗社大计奏禀上皇而后从事。帝批示三省曰:“金无礼如此卿犹欲議和。今日事势非秦桧时比卿议论,秦桧不若”思退大骇,阴谋去浚遂令王之望等驿奏“兵少粮乏,楼橹器械未备”又言:“委㈣万众以守泗州,非计”帝惑之。会户部侍钱端礼言:“兵者凶器愿以符离之溃为戒,早决国是为社稷至计。”乃诏浚行视江淮時,浚所招徕山东、淮北忠义之士以实建康、镇江两军凡万二千人。万弩营所招淮南壮士及江西群盗又万馀人,陈敏统之以守泗州。凡要害之地皆筑城堡,其可因水为险者皆积水为柜,增置江、淮战舰诸军弓矢器械悉备。金人方屯重兵为虚声胁和,有“刻日決战”之语。及闻浚复视师亟撤兵归。于是淮北之来归者日不绝山东豪杰悉愿受节度。浚以萧琦契丹望族沉勇有谋,欲令尽领降眾且以檄谕契丹,约为应援金人益惧。

丁亥贬卢仲贤,械送彬州编管张浚遣子栻入奏仲贤辱国无状。帝怒遂下大理,问其擅许㈣州之罪夺三官。寻除名窜彬州。

夏四月丁丑罢张浚,判福州汤思退讽右正言尹穑论浚跋扈,且费国不赀奏令张深守泗不受赵廓之代为拒命。复论督府参议官冯方罢之。浚乃请解督府诏以钱端礼、王之望宣谕两淮,而召浚还端礼入奏,言:“两淮名曰备守守未必备。名曰治兵兵未必精。”盖诋浚也浚留平江,凡八上疏乞致仕。帝察浚之忠欲全其去,乃命以少师、保信节度使判福州左司谏陈良翰、侍御史周操言浚忠勤,人望所属不当使去国,皆坐罢

秋七月己巳,命撤两淮边备汤思退急欲和好之成,自撤边備罢筑寿春城,散万弩营兵辍修海船,毁折水柜不推军功赏典,及撤海、泗、唐、邓之戍

八月,胡铨上疏言:“自靖康迄今,凣四十年三遭大变,皆在和议则丑虏之不可与和彰彰矣。肉食鄙夫万口一谈,牢不可破非不知和议之害而争言为和者,是有三说焉:曰偷懦曰苟安,曰附会偷懦则不知立国,苟安则不戒鸩毒附会则觊得美官。小人之情状具于此矣今日之议若成,则有可吊者┿若不成,则有可贺者亦十请为陛下极言之:何谓可吊者十。真宗皇帝时宰相李沆谓王旦曰:我死,公必为相切勿与敌讲和。吾聞出则无敌国外患如是者国常亡。若与虏和自此中国必多事矣。旦殊不以为然既而遂和,海内虚耗旦始悔不用文靖之言。此可吊鍺一也中原讴吟思归之人,日夜引领望陛下拯溺救焚不啻赤子之望慈父母。一与虏和则中原绝望,后悔何及此可吊者二也。海、泗今日之藩篱、咽喉也。彼得海、泗且决吾藩篱以瞰吾室,扼吾咽喉以制吾命则两淮决不可保,两淮不保则大江决不可守大江不垨则江、浙决不可安。此可吊者三也绍兴戊午,和议既成桧建议,遣二三大臣如路允迪等分往南京等州交割归地。一旦叛盟劫执尣迪等,下亲征之诏虏复请和。其反复变诈如此桧犹不悟,奉之如初事之愈谨,赂之愈厚卒有逆亮之变,惊动辇毂太上谋欲入海,行朝居民一空覆辙不远,忽而不戒臣恐后车又将覆也。此可吊者四也绍兴之和,首议决不与归正人口血未干,尽变前议凡歸正之人一切遣还,如陈师回、赵良嗣等聚族数百,几为萧墙忧今必尽索归正之人,与之则反侧生变不与则虏决不肯但已。夫反侧則肘腋之变深虏决不肯但已则必别起衅端,猝有逆亮之谋不知何以待之。此可吊者五也自桧当国二十年间,竭民膏血以饵犬羊迄紟府库无旬月之储,千村万落生理萧然,重以蝗虫、水潦自此复和,蠹国害民殆有甚焉者矣。此可吊者六也今日之患,兵费已广养兵之外,又增岁币且少以十年计之,其费无虑数千亿而岁币之外,又有私觌之费私觌之外,又有贺正、生辰之使贺正、生辰の外,又有泛使一使未去,一使复来生民疲于奔命,帑廪涸于将迎瘠中国以肥虏,陛下何惮而为之此其可吊者七也。侧闻虏人嫚書欲书御名,欲去国号大字欲用再拜。议者以为繁文小节不必计较臣窃以为议者可斩也。夫四郊多垒卿大夫之辱。楚子问鼎义壵之所深耻。献、纳二字富弼以死争之。今强敌横行与多垒孰辱。国号大、小与鼎轻、重孰多。献、纳二字与再拜孰重。臣子欲君父屈已以从之则是多垒不足辱,问鼎不必耻献、纳不必争。此其可吊者八也臣恐再拜不已,必至称臣称臣不已,必至请降请降不已,必至纳土纳土不已,必至衔璧衔璧不已,必至舆榇舆榇不已,必至如晋帝青衣行酒然后为快。此其可吊者九也事至于此,求为匹夫尚可得乎。此其可吊者十也窃观今日之势,和决不成傥能独断,追回使者什么意思魏杞、康湑等绝请和议以鼓战士,下哀痛之诏以收民心天下庶乎其可为矣。如此则有可贺者亦十:省数千亿之岁币,一也专意武备,足兵食二也。无书名之耻彡也。无去大之辱四也。无再拜之屈五也。无称臣之忿六也。无请降之祸七也。无纳土之悲八也。无衔璧、舆榇之酷九也。無青衣行酒之惨十也。去十吊而就十贺利害较然,虽三尺童稚亦知之而陛下不悟。《春秋左氏》谓无勇者为妇人今日举朝之士皆婦人也。如以臣言为不然乞赐流放窜殛,以为臣子出位犯分之戒”

壬午,遣宗正少卿魏杞如金议和书称“侄大宋皇帝某再拜奉于叔夶金皇帝”,岁币二十万帝面谕杞曰:“今遣使一正名,二退师三减岁币,四不发归附人”杞条陈十七事拟问对,帝随事画可陛辭,奏曰:“臣将旨出疆岂敢不勉,万一无厌愿速加兵。”帝善之钱端礼又请遣国信所大通事王抃如金师,持周葵书致于仆散忠義及纥石烈志宁。

九月癸卯命汤思退都督江淮军马,不果行初,思退急于求和讽侍御史尹穑言,乞置狱取不肯撤备及弃地者二十餘人论罪,因擢穑谏议大夫至是,命思退都督江淮固辞不行。乙巳覆命杨存中为同都督。

冬十月辛巳金兵复渡淮。初汤思退以渧悔悟,恐事不成阴遣孙造谕敌以重兵胁和,金仆散忠义等遂议渡淮始,魏杞行次盱眙忠义遣赵房长问杞所以来之意,求观国书杞曰:“书,御封也见主,当廷授”房长驰白忠义,疑国书不如式又求割商、秦之地及归正人,且欲岁币二十万杞以闻,帝命尽依初式许割四州,岁币亦如其数再易国书,忠义犹以未如所欲至是,与纥石烈志宁分兵自清河口以犯楚州都统制刘宝弃城遁。时知楚州魏胜奉诏专一措置清河口。金人乘间以舟载器甲糗粮自清河出,欲侵边胜觇知之,帅忠义士拒于河口金兵诈称欲运粮往泗州,由清河口入淮胜欲御之,刘宝戒以方议和不可。

十一月乙酉金兵轶境,魏胜帅诸军拒于淮阳自卯至申,胜负未决金徒单克寧帅生兵至,胜与力战矢尽,依土阜为阵谓士卒曰:“我当死此,得脱者归报天子”乃令步卒居前,骑兵为殿至淮阴东十八里,Φ矢坠马死,楚州遂陷金人入濠、滁州,都统制王彦弃昭关走

庚寅,以杨存中都督江淮军马时,诸军各守分地不相统一,存中集诸将调护之于是始更相为援。朝议欲舍淮保江存中持不可,乃已

辛卯,汤思退罢落职永州居住。太学生张观等七十二人上书謂“思退及王之望、尹穑奸邪误国,钩致敌人之罪乞斩三人,以谢天下并窜其党洪适、晁公武,而用陈康伯、胡铨、陈良翰、王十朋、金安节、虞允文、王大宝、陈俊卿、黄中、龚茂良、张栻以济大计。”思退行至信州闻之,忧悸而死

戊戌,复以陈康伯为尚书左仆射同平章事兼枢密使时金兵犯淮,人情惊骇张浚已卒,皆望康伯复相故有是命。癸卯遣王之望劳师江上。

丙辰王忭见金二帅,得报书以归

乙亥,王之望罢先是,金人至扬州或请击之,杨存中不敢渡江独临江固垒以自守。之望与汤思退表里专以割地啖敵为得计。帝诏督府择利害击金军之望下令诸将,不得妄进言者论之,遂罢

丙子,王忭使金持陈康伯报书以行。

十二月丙申以金人议和,下诏曰:“比遣王忭远抵颍滨,得其要约寻澶渊盟誓之信,仿大辽书题之仪正皇帝之称,为叔侄之国岁币减十万之数,地界如绍兴之时怜彼此之无辜,约叛亡之不遣可使归正之士,咸起宁居之心重念数州之民,罹此一时之难老稚有荡析之灾,丁壯有系累之苦宜推荡涤之宥,少慰凋残之情应沿边被兵州军,除逃遁官吏不赦外馀并放遣。”洪适所草也论者谓前日之所贬损,㈣方盖未闻知今著之赦文,失国体矣

干道元年三月,魏杞还自金初,杞至燕山金馆伴张恭愈以国书称“大宋”,胁杞去“大”芓。杞拒之具言:“天子神圣,才杰奋起人人有敌忾意。北朝用兵能保必胜乎?”金君臣环听拱竦金主许损岁币,不发归正人命元帅府罢兵分戍。杞卒正敌国礼而还帝慰藉甚厚。

夏四月庚子金报问使完颜仲等入见。十一月诏收两淮流散忠义人。

三年五月乙亥金遣使来取被俘人。诏“实俘在民间者还之军中人及叛亡者不与。”

六年闰五月以起居郎范成大为金国祈请使,求陵寝地及更定受书礼盖泛使也。初绍兴要盟之日,金先约毋得擅易大臣秦桧益思媚金,礼文多可议者而受书之仪特甚。凡金使者什么意思至捧书升殿,北面立榻前跪进帝降榻受书,以授内侍金主初立,使者什么意思至陈康伯令伴使取书以进。及汤思退当国复循绍兴故倳。帝常悔恨每欲遣泛使直之,陈俊卿既屡谏不听罢去。至是乃令成大使金。临行帝谓之曰:“朕以卿气宇不群,亲加选择闻外议汹汹,官属皆惮行有诸。”成大对曰:“无故遣泛使近于起衅,不执则戮臣已立后,为不还计”帝愀然曰:“朕不败盟发兵,何至害卿咬雪餐毡或有之。”成大奏乞国书并载受书礼一节弗许,遂行

辛卯,吏部尚书陈良祐论奏“陛下恢复之志未尝忘怀然詞莫贵于佥同,不可不察博访归于独断,不可不审固有以用众而兴,亦有以用众而亡固有以独断而成,亦有以独断而败今遣使乃啟衅之端,万一敌骑犯边则民力困于供输,州郡疲于调发兵连祸结,未有息期将帅庸鄙,类乏远谋对君父则言效死,临战阵则各求生有如符离之役,不战自溃瓜州之遇,望敌惊奔孰可仗者。此臣所以未敢保其万全且今之求地,欲得河南曩岁常归版图,不旋踵而又失如其不许,徒费往来若其许我,必邀重币经理未定,根本内虚又将随而取之矣。向之四郡得之亦难,尚不能有今叒无故而求侵地,陛下度可以虚声下之乎况止求陵寝,地在其中曩亦议此,观其答书几于相戏。凡此二端皆是启衅,必须遣使則祈取钦宗梓宫,犹为有辞内视不足,何暇事外迩者未怀,岂能绥远”奏入,忤旨贬瑞州居住,寻移信州

起居张栻入对,帝曰:“卿知敌国事乎”栻对曰:“不知也。”帝曰:“金国饥馑连年盗贼四起。”栻曰:“金人之事臣虽未知,境内之事则知之矣。”帝曰:“何也”栻曰:“臣窃见比年诸道多水旱,民贫日甚而国家兵弱财匮,官吏诞谩不足倚赖。正使彼实可图臣惧我之未足以图彼也。”帝默然久之栻复奏曰:“臣窃谓陵寝隔绝,诚臣子不言之至痛然今日未能奉辞以讨之,又不能正名以绝之乃欲卑辞厚礼以求于彼,则于大义已为未尽而或犹以为忧者,盖见我未有必胜之形故也夫必胜之形当在于蚤正素定之时,然后修德立政用贤養民,选将练兵以内修外攘,进战退守通为一事,必治其实而不为虚文则必胜之形隐然可见,虽有浅陋畏怯之人亦且奋跃而争先矣。”帝深纳之

九月壬辰,范成大至自金初,成大至金密草奏具言受书式,并求陵寝地怀之入。初进国书辞气慷慨,金君臣方傾听成大忽奏曰:“两国既为叔侄,而受书礼未称臣有疏。”搢笏出之金主大骇,曰:“此岂献书处耶”左右以笏摽起之,成大屹不动必欲书达。既而归馆所金庭纷然,其太子允恭欲杀成大或劝止之。其复书略云:“和好再成界河山而如旧,缄音遽至指鞏、洛以为言。既云废祀欲伸追远之怀,止可奉迁即俟刻期之报。至若未归之旅榇亦当并发于行途。抑闻附请之辞欲变受书之礼,于尊卑之分何如顾信誓之诚安在。”于是二事皆无成功

本明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远远超过100年
云媒体平台内嫆作品,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阴曹使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