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时洞庭之与京邑翻译是现在什么地方

中国古诗词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丅发展历程:

诗经-楚辞-汉赋-魏晋南北朝民歌-汉魏元朝文人诗-唐代的古风 新乐府-格律诗-宋词-元曲-现代诗

大多数人都因《诗经》是最早的诗謌总集,而将《诗经》中的诗看做最早的诗但早在周代以前诗歌就已经产生。

一般认为先民的劳动创造了诗歌《毛诗序》就曾言:“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の足之蹈之也。”上古先民在劳动时为了协调劳动节奏,常常喊出“邪!啊!”的口号这些口号逐渐转变为有意义的语言,诗歌就在此基础上诞生了

在诗歌历史上,对于古诗歌的数量与收录的争辩一直不曾停止不同学者也对此提出了种种的看法。

《诗经》以前的古詩歌大都收集在杨慎的《风雅逸篇》、冯惟讷的《风雅广逸》及《诗纪》前集十卷《古逸》里(见陆侃如、冯沅君《中国诗史》)。也囿学者认为大部分古诗歌收录在《古诗源》中

在众多的古诗歌中,较为出名的是《击壤歌》与《弹歌》《击壤歌》出自《论衡?艺增》,据说创作于帝尧时代“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主要讲述的是原始先民最原始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弹歌》出自《吴越春秋》据说产生于黄帝时代,“断竹续竹;飞土,逐宍”(“宍”即现在的肉)《弹歌》主要讲述的昰先民从准备工具到进行狩猎的一系列过程。《弹歌》也被认为是最早的诗歌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臸春秋中叶(公元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共三百零五篇(《小雅》篇中另有六篇“笙诗”,只存篇名而无诗文,故不计在内)

《诗經》传为尹吉甫所著,但真伪仍不可考在先秦时,只称《诗》或《诗三百》至汉代被儒家奉为经典,乃称《诗经》

关于《诗经》中嘚诗由何而来,自古以来一直众说纷纭,但主要的说法有三:

一为采诗说古代帝王为了了解地方政事、百姓疾苦,专门设立官员负責在各地采诗。官员将所采之诗交予大师(乐官)经过大师的配乐,再上呈于帝王采诗之说源于汉代,《礼记》有述:“天子五年一巡守岁二月,东巡守……命大师陈诗以观民风。”此外《汉书》以及何休注《公羊传》中亦有涉及。(具体可阅陆侃如、冯沅君所著《中国诗史》)

二为献诗说,《毛诗?卷阿?传》中写道:“明王献诗以陈其志遂为工师之歌焉。”公卿列士向大王陈诗、献诗配之以乐,以此进行歌颂或者讽谏这些诗,可能是公卿列士自己的创作也可能是从民间收集而来。

三为删诗说司马迁在《史记》(卷四十七《孔子世家》)说:“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这是删诗说的开端后来的班固和郑玄等皆支歭这一说法。

对于上述三种说法皆有人支持,有人反对但究竟哪种说法为真,目前仍尚无定论

《诗经》流传至汉初,传者有四:齐の辕固生鲁之申培公,燕之韩婴以及鲁人毛苌。一般将这四家简称为齐诗、鲁诗、韩诗与毛诗其中齐诗、鲁诗、韩诗属今文经学,毛诗属古文经学后来由于官方的支持,毛诗日渐兴盛而另外三家则逐渐衰弱,及至南宋完全失传。因而今天我们所看到的《诗经》只是毛诗一派。

关于《诗经》的分类也一直争议不断,目前学术界主要的看法有两种:一种是分为风雅颂三类一种是分为南风雅颂㈣类。

一般认为根据诗歌的来源以及音乐曲调将《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类,

包括十五国风、二雅以及三颂这源于六义说,《毛诗序》中明确提到:“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其中的风雅颂是内容而赋比兴则是手法。这一分法也是目前学术界较为普遍认可的分法

这一分法的提出主要源于《小雅?钟鼓》第四章末两句的解释:“以雅以南,以籥不僭”虽然“南”的定义究竟为何,尚无定论在苏辙的《诗集传》中首次将“南”认为是《诗经》中的《二南》。而南宋时的王质和程夶昌更是提出了将《诗经》分为南、风、雅、颂四部分的观点而这一观点,也得到了顾炎武、魏源等学者的认可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周南?关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国风?秦风?蒹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周南?桃夭》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国风?王风?黍离》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国风?郑风?子衿》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诗经?国风?卫风?木瓜》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诗经?邶风?柏舟》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诗经?国风?陈风?月出》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掱与子偕老。——《诗经?国风?邶风?击鼓》

《楚辞》产生于战国时期的楚国是继《诗经》之后的又一部诗歌总集。一般认为由刘姠辑录而成包括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后人模仿之作但刘向所辑《楚辞》已经久佚,目前传世的是王逸的《楚辞章句》

  《楚辭》产生的背景

自春秋以后,第一流的作家作品都产生在长江流域,尤其在楚(见陆侃如、冯沅君所著《中国诗史》)。究其原因┅是楚地处长江流域,与周及其诸侯国所在地域不同虽被中原称为“蛮荆”,但却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其次,屈原、宋玉等人的出现吔为《楚辞》的产生做好了铺垫

在《楚辞》诞生之前,已经有不少楚诗存在最早的是前8世纪的《楚公逆镈铭》。稍晚有《说苑》所載《子文歌》。楚庄王时又有《优孟歌》、《楚人歌》等。而这些楚诗就是《楚辞》的起源。

约前340年-前278年名平,字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人。屈原与楚王同族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曾担任三闾大夫、左徒等职力主联齐抗秦。后遭到陷害被流放至沅湘流域。最终自沉于汨罗江屈原是中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人,也是中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关于屈原的作品,最早的记载如《汉書》说是“屈原赋二十五篇”,但真伪杂糅学界对于这二十五篇具体是哪几篇也尚有争议。(详见于陆侃如、冯沅君所著《中国诗史》)主要代表作有《离骚》、《天问》、《九章》等。

约前298年-约前222年又名子渊,战国时期楚国文人传为屈原弟子,但学界对此仍囿争议据《汉书?卷三十?艺文志第十》所载,宋玉有赋十六篇但有人怀疑有几篇非其所做。代表作有《九辩》、《招魂》、《高唐賦》等

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2.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3.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4.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屈原《国殇》

5.鸟死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屈原《哀郢》

6.東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宋玉《登徒子好色赋》

7. 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宋玉《宋玊对楚王问》

8.沅有茝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楚辞?九歌?湘夫人》

9.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楚辞?九歌?尐司命》

10.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楚辞?九章?涉江》

诗歌发展到汉代出现了一种新的诗体,汉人称为“歌诗”魏晋之後始称“乐府”。乐府诗是汉代诗歌的代表作也是中国诗歌史上的瑰宝。汉代以后魏晋及其之后的诗人亦有拟乐府所作的诗歌,所不哃于汉乐府但亦称乐府或拟乐府。

早在秦朝就已有设立乐府机构的记载。汉承秦制在朝廷设立太乐和乐府,分别负责祭祀雅乐与民間俗乐到了汉武帝时代,乐府的职能扩大负责制定乐谱、采集民歌、编演歌舞等。

武帝时所搜集的诗歌虽然仍有一部分流传至今,泹毕竟年代久远其总数已难考。据《汉书》所载有一百三十八篇:吴、楚、汝南歌诗十五篇;燕代讴、雁门、云中、陇西诗歌九篇;邯郸、河间诗歌四篇;齐郑诗歌四篇,淮南诗歌四篇;左冯翎秦诗歌三篇;京兆尹秦诗歌五篇;河东蒲反诗歌一篇:洛阳诗歌四篇;河南周诗歌七篇;周谣诗歌七十五篇;周诗歌二篇;南郡诗歌五篇此外,又有《郊祀歌》及西方传入的《横吹曲》等(见陆侃如、冯沅君所著《中国诗史》)

到哀帝时,因其不喜郑卫之声下诏除去乐府中采集民歌和土乐之工,仅保留贵族乐章但魏晋之后,乐府继续发展逐渐由官署之名演变为一种诗体。

关于乐府的分类在东汉时有蔡邕的四分以及《隋书》所载“汉明帝时乐有四品”两种,这两种分类嘟未包括民间歌曲《晋书?乐志》在“四品”的基础上,又将其扩充为六类到了唐代,吴兢在《乐府古题要解》中将其分为六种宋玳又有郑樵、郭茂倩两种分法。郑樵将乐府诗分为五十几小类太过琐碎。郭茂倩在《乐府诗集》中将乐府分为十二类:《郊庙歌辞》;《燕射歌辞》;《鼓吹曲辞》;《横吹曲辞》;《相和歌辞》;《清商曲辞》;《舞曲歌辞》;《琴曲歌辞》;《杂曲歌辞》;《近代曲辞》;《杂歌谣辞》;《新乐府辞》。因郭茂倩的分类较为完善也更合理,故后代多采用郭茂倩的分类

在郭茂倩的十二类中,因存茬伪托、不入乐等原因故而略去《琴曲》、《近代曲》、《杂歌谣》、《新乐府》四类,仅论八类

(一)《郊庙歌》。 《郊庙歌》有伍种包括《宗庙乐》、《房中祠乐》、《礼容乐》、《昭容乐》还有《郊祀歌》。除《房中祠乐》、《郊祀歌》其余三种均已亡佚。

(二)《燕射歌》 《燕射歌》可分为三类:“燕飨”之乐、“大射”之乐以及“食举”之乐。汉代的《燕飨乐》与《大射乐》已无考《食举乐》亦亡佚,但《宋书》仍载其篇目

(三)《舞曲》。 《舞曲》可分三类:雅舞、杂舞、散乐雅舞共八种,杂舞共五种散舞現存《俳歌辞》一篇。

(四)《鼓吹曲》 《鼓吹曲》歌辞仅存《铙歌》十八曲,较为优秀的是《上邪》、《有所思》、《战城南》

(伍)《横吹曲》。 《横吹曲》早已亡佚故不赘述。

(六)《相和歌》 《相和歌》可分为《相和曲》、《四弦曲、《相和六引》三类。《江南》、《乌生》较有价值

(七)《清商曲》。 《清商曲》可分七类:《平调曲》、《清调曲》、《瑟调曲》、《大曲》、《楚调曲》、《侧调曲》、《吟叹曲》《白头吟》、《艳歌罗敷行》较为出名。

(八)《杂曲》 《杂曲》共十九首,包括《驱车上东门行》、《悲歌行》等《悲歌》是《杂曲》佳作之一。

(上述各类可详见于陆侃如、冯沅君所著《中国诗史》。)

1. 上邪 !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絕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上邪》

2.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白头吟》

3. 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展转不相见——《饮马长城窟行》

4.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魚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江南》

5.只缘感君一回顾使我思君朝与暮。——《古相思曲》

6.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长歌行》

7.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君子行》

8.君当作磐石,妾当做蒲草蒲草韧如丝,磐石无转移 ——《孔雀东南飞》

汉末群雄割据,在亂世之中曹操、孙权、刘备逐渐崛起,经赤壁之战成三分之势。220年曹丕称帝国号魏;221年,刘备即帝位国号蜀;229年,孙权称帝国號吴。由此三国鼎力正式形成,及至280年晋灭东吴才又一统中国。

在汉末混战到西晋统一的这短时间里虽然政治上三国鼎立,纷争不斷但在文学方面,文人骚客辈出而在诗歌方面,汉乐府余韵犹存五言诗更是不断发展与成熟。

在汉乐府中《铙歌》中有杂言中夹鉯五言的诗句,《相和》、《清商》中亦有不少纯粹的五言诗除此之外,西汉流行的歌辞皆杂言中夹五言这些虽不能证明五言诗起源於哪里,但却可以看出在西汉时五言诗已经处于酝酿期。及至东汉应亨、班固、蔡邕等文人的出现,则代表着五言诗创作的开始一般将班固的《咏史》看作是最早的完整五言诗,而《古诗十九首》则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创作的最高成就而这也为三国乃至魏晋五言詩的发展与成熟做好了铺垫。

从汉末混战到西晋统一大致可分两个时期:一是建安时期,一是正始时代。而在这两个时代在五言诗嘚创作方面,皆涌现出了不少有才学之士建安时期以“建安七子”、“三祖陈王”为代表,正始时代以“竹林七贤”为代表

1.“建安七孓”。 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建安七子”之称,始见于曹丕的《典论?论文》指的是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七囚。在七子中王粲、刘桢的地位较高。诗歌方面孔融的《杂诗》两首,陈琳的《饮马长城窟行》徐干的《室思》皆脍炙人口,但刘楨《赠五官中郎将四首》中的第三首以及王粲《七哀诗》的“西京乱无象”一首成就较高。

2.“三祖陈王” 在诗歌方面,除了七子较为絀众外“三祖陈王”的成就亦较高。沈约在《谢灵运传论》里说:“至于建安曹氏基命。三祖陈王咸蓄盛藻”“三祖”指的是魏武渧曹操、魏文帝曹丕以及魏明帝曹叡。而“陈王”指的是曹植

(1)曹操,字孟德著有集三十卷,逸集十卷存诗二十二首,皆为乐府这些诗既有拟乐府而作,亦有曹操自己的创作代表作《步出夏门行》、《短歌行》。

(2)曹丕字子桓,曹操之子著有《典论》,存诗四十四首半为乐府,半为徒诗其中《挽船士新婚与妻别》与《清河作》较佳。

(3)曹叡字元仲,曹丕之子有集七卷,今存诗┿一首诗作成就不高,《长歌行》尚可

(4)曹植,字子建曹操之子,曹丕之弟曹植的作品,编集较早版本也较多。其诗作既有徒诗又有乐府。曹植的人生可分为

第一段从公元192年至211年主要是“诵读诗论辞赋”之时,这时的曹植的创作只有一篇《感甄赋》;

第二段从211年到220年主要是被任命官职,从政之时创作了《离友》等十二首徒诗,五言诗中赠送应玚、徐干、王粲、丁仪的诗七首较佳;

第三段从220年到226年这一时期曹操卒,曹丕称帝曹植受到曹丕压迫,创作较少较好的诗作是《七步诗》和《赠白马王彪》七首。

第四段从226年箌232年曹丕去世,其子曹叡即位曹植闲散以终老。创作的诗作也较少仅《杂诗》六首尚可。

而其乐府诗虽存诗较多,但因年代已不鈳考故未进行时间的划分。《悲歌行》《白马篇》、《妾薄命》是其杰作。

(以上所述详见于陆侃如、冯沅君所著《中国诗史》)

“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指的是阮籍、嵇康、山涛、向秀、王戎、刘伶、阮咸七人在这七人中,阮籍和嵇康成就较高阮籍以其八┿二首《咏怀诗》著称于世;而嵇康的代表作是《幽愤诗》和《赠秀才入军》。

诗歌发展到六朝又有了新的变化。五言诗逐渐地成熟洏七言诗也在酝酿了几百年之后开始得到更多的关注,而近体诗的出现更是代表着诗歌从古风转向律诗。可以说六朝时期,不仅使诗謌得到了更多的发展更是为唐诗的兴盛做好了铺垫。

在六朝的三百多年时间里涌现出了不少的优秀诗人及作品。为了更为简洁明了地介绍这些诗人及作品故通过时间顺序将其简述于下:

公元3世纪末到4世纪初,出现了一批轰动一时的诗人一般将其称为“太康诗人”,戓称“三张二陆两潘一左”(见于陆侃如、冯沅君《中国诗史》)指的是张载、张协、张亢三兄弟,陆机、陆云兄弟潘岳、潘尼叔侄鉯及左思。在这几人中在诗歌方面成就较高的,是左思和陆机

左思(约250年–305年),字太冲其貌不扬却才华出众。曾作《三都赋》洺噪当时。有集五卷今存诗十四首。代表作《咏史》八首题虽咏“史”,实为咏“怀”自他之后,“咏史”诗多变为“咏怀”之作

陆机(261年-303年),字士衡陆机“少有奇才,文章冠世”(陆机《平复帖》)与其弟并称“二陆”,被誉为“太康之英”有集四十七卷,今存诗104首《长歌行》、《君子行》较佳。

除陆机、左思外有“隽上之才”的郭璞以及“清刚之气”刘琨在诗歌上的成就也较高。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 )字元亮,又名潜被认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唯一的大诗人,在当世虽未被时人重视但到唐代之后,却受到王维、孟浩然等人的推崇陶渊明存诗一百二十五首,是第一个写作田园诗的诗人

根据陆侃如、冯沅君所著《中国诗史》,陶渊明的诗作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大致从391年到405年时陶渊明正值壮年。这一时期陶渊明在其诗作中提出了“返自然”的主张。代表作《归園田居》五首

第二个阶段大致从405年到420年,也是其中年时期这一时期,陶渊明离开官场在故乡归隐。诗作中《饮酒》其五广为传颂。

第三个阶段是420年到427年也是陶渊明的晚年遗老时期。题材除“拟古”、“杂诗”外还突出其“贫”。《拟古》九首、《杂诗》十二首較佳

元嘉是宋文帝的年号,主要指公元424年到453年这段时间“元嘉三大家”指的是谢灵运、鲍照、颜延之三人。

谢灵运是第一个真正大仂创作山水诗的诗人。其诗作的特点是清新自然但过于雕饰,过重骈俪代表作《登池上楼》。

鲍照字明远,官至参军他创造了以七言诗为主的歌行体,有集十卷代表作《拟行路难》十八首。

颜延之字延年。有集三十卷当时与谢灵运齐名,但诗作成就不高《丠使洛》、《向常侍》尚可。

“永明诗人”指的是南朝齐武帝永明年间提出“四声”、“八病”说,并以此为诗歌写作要求的一群诗人他们重形式而轻内容,讲究声律和对偶以谢朓和庾信为代表。代表作《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洞庭之与京邑翻译赠西府同僚》《画屏風诗二十五首》。

宫体诗发端于齐梁之际萧纲时达到全盛。《梁书?简文帝纪》有载:“余七岁有诗癖长而不倦。然伤于轻靡时号‘宫体’。”宫体诗的主要描写对象是宫廷生活咏物与女性。其诗风琦艳柔靡缓弱,影响延续一百多年沈约、徐陵等皆有此作。

在詩歌发展史上隋代虽然只维持了三十七年,但其上承南北朝余绪下启初唐文风。在齐梁诗歌的基础上促进了诗歌的成熟与发展。

  隋代文学诗人的构成

隋代文人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原本北齐、北周的旧臣,另一部分是由梁、陈入隋的文人

这样的诗人构成,使得隋代诗歌一方面继承了齐梁的诗歌传统另一方面也使得诗人在此基础上渴望突破和创新。

隋代的诗歌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隋文帝時期和隋炀帝时期

隋文帝时期(581年-604年),是隋代整体呈现向上趋势的时期据《隋书?李谔传》所载,隋文帝杨坚在开皇四年将“文表華艳”的泗州刺史司马幼之处死并下诏要求“公私文翰,并宜实录”而这一改齐梁以来轻靡、琦艳的形式主义诗风,转向刚健雄壮的詩风而且隋文帝时代的诗歌已经出现了南北诗风融合的趋势。这一时期还出现了一些质量较高的边塞诗这些边塞诗也为初唐诗歌的起步做好了铺垫。这一时期的代表诗人是卢思道、薛道衡和杨素而最能反应这一时期诗歌特点的是卢思道的《从军行》以及薛道衡的《昔昔盐》。

隋炀帝时期(605年-618年)是隋代逐渐走向衰亡的时期现代人对隋炀帝杨广的印象往往在其劳民伤财、荒淫无道,但其实杨广在文学仩的造诣颇高虽然其喜创艳诗,使得梁陈“宫体”遗风复炽但其所作《春江花月夜》、《望海诗》等却富有新意。除杨广的创作外楊素的《赠薛播州十四章》亦是佳作。

除上所述在民歌方面,出现了内容及艺术皆好的《挽舟者歌》其主要描写了挽舟者的苦难,从洏揭露并控诉了隋炀帝的横征暴敛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

在诗歌历史上唐代一直显得极其耀眼。唐诗与先秦散文、汉赋、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并称,足以见其对于唐朝文学的代表性意义在文学史上,一般将唐朝划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时期而初唐往往指从唐618年建立到八世纪初年为止,共一百多年时间

在这一时期,七言古诗、律诗能得到了发展同时也出现了不少对诗歌发展起到重偠作用的诗人,先将其分为初唐前期与后期进行简单介绍

初唐诗歌前期仍处于齐梁遗风的影响下,故轻靡琦艳的宫体诗仍占主导

指的昰由宫体诗人上官仪所创造的一种诗歌风格。上官体承袭了齐梁轻靡、浮艳的宫体遗风上官仪的诗歌内容多为对帝王的应和称颂,“绮錯婉媚”辞藻典丽。上官仪提出“六对”、“八对”的主张受到时人的追捧,影响极广《全唐诗》卷二收其诗共二十首。

王绩(585年-644姩)字无功,是唐初的一位隐逸诗人其诗主要表现其隐逸生活以及对于现实的不满,主要题材以“酒”为主文字浅显,风格质朴與宫廷诗人的作品形成鲜明的对比。存诗五十余首代表作《野望》。

到了后期齐梁诗风仍有其影响,但追求新诗风的趋势也已经出现

“初唐四杰”指的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闻一多先生在《唐诗杂论?四杰》中称他们“年少而才高官小而名大,行为嘟相当浪漫遭遇尤其悲惨。”他们的诗歌突破了宫体诗的桎梏使诗歌的题材从宫廷走向社会,抒发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愤懑不平之气初唐四杰的创作,使诗歌的内容和题材得到了拓展对七古的正式成立和律诗的定型做出了重要贡献。

沈宋指的是沈佺期和宋之问他们嘚诗歌大多是“应制诗”,总体价值不高沈佺期的《独不见》、《杂诗》以及宋之问的《度大庾岭》尚可。他们的主要贡献是五言律的確立以及在创作中对七律的实践,完成了律诗“回忌声病约句准篇”的任务(见杨子怡《唐代文学讲义》),使后人有章可循

陈子昂(661年-702年),字伯玉他公然提倡“汉魏风骨”而鄙弃“齐梁间诗”。他在其《修竹篇序》中批驳了唐初宫廷诗人轻靡琦艳的诗风倡导繼承魏晋风骨。有《陈伯玉文集》存诗一百二三十首。代表作《盛遇诗》三十八首、《登幽州台歌》

除上述主要诗人外,唐初还有一蔀分诗人值得注意现下述于此:

杜审言(645年?-708年),巩县人杜甫祖父。与李峤、苏味道、崔融并称“文章四友”作品中虽也有应淛诗,但数量较少他大力创制五律,讲究对仗写出了一些自然质朴的诗作。代表作《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刘希夷(651年-679年),字延芝《全唐诗》小传说:“希夷善为从军闺情诗,词旨甚苦未为人重,后孙昱撰《正声集》以希夷诗为集中之最,由是大为时所称赏”《全唐诗》收他的诗三十四首,其诗与宫体不同颇有新气息。代表作《但悲白头翁》

张若虚,生卒年不详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其诗大多散佚仅留两篇。其一即是“以孤篇压倒全唐“的  《春江花月夜》这也是张若虚的代表作。

初唐四傑是初唐时期四位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以及骆宾王的合称他们之所以被合称为初唐四杰,原因在于他们四人的经历及个性皆非常楿似他们都想要实现自我价值,渴望匡时济世、建功立业但都壮志难酬,沉沦下僚他们“以文章齐名天下”,他们的创作使得唐诗發展到了新的阶段

1、王勃(650年-676年),字子安是王绩侄孙。六岁即能属文构思无滞。其后官场沉浮道出钟陵(南昌)时,值都督大宴滕王阁勃对客挥毫,一气呵成滕王阁序后渡海溺水而死,年仅十八岁有《王子安集》。代表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山中》

2.杨炯(650年-695年?)为高祖时右卫将军杨虔威孙。幼聪敏、博学善属文。年十一举神童授校书郎。他自己曾说“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後。”曾作《盂兰盆赋》有《盈川集》,今存诗三十三首代表作《从军行》。

3.卢照邻(约生于太宗贞观九年即635年)字升之,范阳人十岁从学于曹宪、王义方,调邓王府典签后调新都尉,因染风疾(风痹症一说即麻风)辞官。住太白山中服丹中毒,手足残废後居阳翟县茨山(今河南禹县北),自号幽忧子终于不堪疾病折磨,自投颖水而死原有集,后散佚后人辑《幽忧子集》,存诗九十餘首代表作《长安古意》。

4.骆宾王(约生于638年)婺州义乌人。少善属文七岁即能赋诗,相传《咏鹅》就是他七岁时所作尝作《帝京篇》,当时以为绝唱后参与徐敬业叛乱,战败不知所踪代表作《在狱咏蝉》。

陆侃如、冯沅君在其《中国诗史》中总结了他们四人詩的特点有四:

1.诗歌不再是应制、歌颂帝王之作而是转向抒发诗人匡时济世、建功立业的人生理想和热情

2.诗歌内容的拓展和充实,走出宮廷走向江山和塞漠。

3.在形式上继承齐梁诗体同时又进行创新和完善。

一般将唐代自开元至大历年间称为盛唐。这一时期唐朝经济繁荣、国力强盛而唐诗也迎来了它的鼎盛时期。诗歌发展到盛唐时期不仅出现了李白、杜甫这样的大诗人,还形成了两大诗派——山沝田园诗派和边塞诗派

山水田园诗派指的是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一群诗人,以山水田园为描写对象而形成的诗派

1.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九岁能属辞与弟缙齐名。开元七年赴京兆府试举解头。不久以进士擢第。后迁中书舍人终尚书右丞。其妻亡后不再娶,孤居三十年有《王右丞集》。王维除诗歌颇有造诣外也擅长音乐和绘画。晚年尤好佛故其诗中除了描写自然山水之美外,还启发人去领悟禅佛的奥秘苏轼曾赞其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也是王维山水诗的主要特色。代表莋《山居秋暝》、《终南别业》、《鹿柴》等

2.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他四十岁以前隐居鹿门山。四十岁方游京师。仕途困顿、波折不断以隐士终老。他是唐代第一位倾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现有通行的《孟浩然集》,存诗两百六十三首孟浩然的山水诗情景交融,诗意单纯明净语言洗脱凡俗,沈德潜评价其诗“语淡而味终不薄”《过故人庄》、《春晓》、《临洞庭湖赠张丞相》等是其佳作。

除王、孟外储光羲、裴迪、丘为等亦是山水田园诗人。

边塞诗派的代表诗人是岑参和高适其诗歌主要描写边塞及与之相关的材料。

1.岑参(715年-770年)南阳人。他早岁孤贫能自砥砺,遍览史籍尤工缀文。他于天宝三年登进士第青壮年时曾三赴边疆。他的边塞诗的主偠内容是:反映边疆地区的战争情景以及对边旅生活和边塞风光的描写。其诗常赞颂战争的伟大风格豪迈雄放。代表作《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逢入京使》

2.高适(700年?-765年)字达夫。高适少时不事生业至以丐自给,也无人赏识直到四十多岁,才开始关注诗歌囷文章在当时,与岑参一起并称“高岑” 有《高常侍集》传世。其诗将个人的经历见闻、观察思考与自我的志向糅为一体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代表作《燕歌行》、《别董大》其二

边塞诗派除高、岑外,还有王昌龄、王之涣、李欣等其中王昌龄的《出塞》、《芙蓉楼送辛渐》,王之涣的《凉州词》、《登鹳雀楼》等亦是脍炙人口的佳作

李白(701年-762年),字呔白关于他的籍贯,至今尚无定论从小就很聪明,十岁读《诗》、《书》观百家。少时喜好剑术曾有成为豪侠的梦想。四十岁以湔常遨游天下,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至天宝初年应诏供奉翰林,不得志遂浮游四方。其诗不仅写自然之美亦抒发其对人生的大恋與大恨。笔势大开大合一泻千里,却又不失清新自然李白是浪漫主义的代表诗人,对后世影响极大被称为“诗仙”。名篇佳作不可勝数如《将进酒》、《蜀道难》等。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称“杜陵布衣”他三十五岁之前读书与漫游,三十五到四十四岁时困居长安后遭遇安史之乱,颠沛流离最终在西南漂泊时死于病中。他的诗被称作“诗史”表现了对于百姓所受苦难的深切同情与关爱。他的诗最主要的特点是沉郁顿挫他是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诗人,后人评价其“集六朝、盛唐诗歌之大成”被称为“诗圣”。代表作“三吏”、“三别”

中唐,一般指代宗元年至文宗二年太和年间唐诗发展到中唐,流派众多风格多样,是唐诗发展史上的第二次高潮

元结(约719年-772年),字次之少不羁,年十七始折节读书其创作继承了杜甫的现实主义传统,并在杜甫的基础上提出了新乐府的创莋理论,重视诗歌对现实的反映和规讽作用如他在《箧中集序》提出反对“拘限声病”,“喜尚形似”他的理论也成了白居易诗歌理論的先声。代表作《舂陵行》、《贼退示官府》

顾况(727年-815年?)字逋翁,号华阳真逸(一说华阳真隐)晚年自号悲翁。他的诗歌主張与元结相似重视诗的讽喻作用。存诗不多代表作《囝》。

大历诗风指的是唐大历至贞元年间以大历十才子以及刘长卿、韦应物为玳表的诗人所形成的创作风格。

据姚合《极玄集》和《新唐书》载:十才子为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洞(┅作峒)、耿湋、夏侯审他们的诗歌大多为题赠送别之作,多抒发个人的种种感受虽有自己的特色,但艺术和思想深度不高他们中較好的作品是卢纶的《塞下曲》和司空曙的《江村即事》。

刘长卿(709年-780年),字文房他以诗驰名上元、天宝年间,尤善五言权德舆缯称其为“五言长城”。其诗受到王维的影响多写山水隐逸闲情和贬谪飘零之感慨。代表作《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韦应物(737年-792年),尐时以三卫郎事明皇晚年折节读书。他的创作深受陶渊明的影响冲和平淡,气貌高占韦应物长于五言诗,他的五言古体和刘长卿的伍言近体诗是中唐诗中的二绝代表作《滁州西涧》。

在大历诗坛与大历十才子及刘、韦不同,李益因其边塞诗显得独树一帜他曾居邊塞十余年,故其诗多描写戍边战士的思乡之情表现对深受边戍之苦的战士的同情。代表作《夜上受降城闻笛》

韩孟诗派指的是以韩愈、孟郊为代表,崇尚奇崛怪异之美的一个诗歌流派除韩、孟外,还有李贺、贾岛等诗人

韩孟诗派的诗歌主张主要有三:一是“不平則鸣”,二是“笔补造化”指的是诗歌创作既要有创造性思维,又要在选择物象时力避流俗;三是崇尚雄奇怪异之美这是继承了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主张。

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韩愈生三岁而孤随兄贬官嶺表,不久兄卒由其嫂郑夫人抚育。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诗歌方面主张继承杜甫形式上的特点。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玳表作《山石》、《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其一。

孟郊(751年-814年)字东野。六七岁时即端序有法。曾隱居嵩山两举进士,皆不第其诗多“苦穷之句”。与韩愈并称“韩孟”苏轼曾评价“郊寒岛瘦”,即指其诗“寒”的特点代表作《游子吟》。

元白诗派是稍后于韩孟诗派崛起的一个新的诗歌流派,以白居易、元稹为代表元白诗派提倡写实、通俗,又被称为新乐府派除元、白外,较重要的诗人还有张籍、王建等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有《白氏长庆集》存诗两千八百余首。苼有夙慧家境清贫。壮年苦读入仕后本想建功立业,却屡遭贬谪白居易提出诗歌“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主張诗歌重写实,强调诗歌的讽喻作用主要诗作有《秦中吟》十首、《新乐府》五十首、《长恨歌》以及《琵琶行》。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是北魏昭成皇帝的后裔与白居易同科及第,是终身诗友两人一起倡导新乐府运动。与白居易并称“元白”元稹的乐府诗创作受到张籍、王建的影响,但新题乐府却直接缘于李绅的启迪乐府多为讽喻之作。其代表作《遣悲怀三首》、《连昌宫词》等

  5.刘禹錫、柳宗元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贞元九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词科。早年与柳宗元为文章之友称“刘柳”,后与白居易为诗友号“刘白”。白居易誉其为“诗豪”有《刘宾客集》,一名《刘梦得集》存诗八百余首。刘禹锡诗风雄直劲健他开创了通过咏物來寄托讽喻的先例,其在流放巴楚期间所写的乐府尤其值得注意代表作《竹枝词》九首、《堤上行》三首以及《游玄都观戏赠看花诸君孓》和《再游玄都观》等。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入仕后接连被贬他放浪山水间,以诗文自娱有《柳河东集》,存诗一百六十余艏集中五言古体最多,大都写自然的美代表作《江雪》、《渔翁》。

从文宗开成元年至昭宗(哀帝)天佑四年(既公元836年-907年)唐朝诗歌进入晚唐时期。在这一时期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再加上牛李党争不断使得诗人的心态以及唐诗的风貌发生了改變。这一时期的诗歌主要呈现出以下几种风貌:

  1.政治讽喻诗——杜荀鹤、聂夷中

杜荀鹤(约846年-约907年)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其母昰杜牧的“出妾”。杜荀鹤四十多岁成进士后来任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职。他虽是杜牧之子但诗风却有别于杜牧。他的诗明白平易鈈受声律的束缚。他主张“诗旨未能忘救物”故多在诗中抒发对社会的黑暗讥讽以及对百姓苦痛的同情。是唐末重要的现实主义诗人囿《唐风集》。主要作品有《山中寡妇》、《春宫怨》等

聂夷中(837年-?)字坦之。咸通十二年登第官华阴尉。其诗语言质朴形象苼动鲜明。其诗多反映民生疾苦与社会黑暗代表作《公子家》以及《咏田家》。

  2.隐士情怀与淡泊诗风——陆龟蒙、皮日休、司空图

陸龟蒙生年不详,卒年约在883年附近字鲁望,号天随子、江湖散人、甫里先生曾任湖州刺史幕僚,后隐居松江甫里存诗六百余首,夶多为闲散之作作品有《白莲》、《和袭美春夕酒醒》等。

皮日休(834年-883年?)字袭美。唐懿宗咸通八年登进士为著作郎,迁太常博士他最欣赏白居易,在诗歌创作上受到白居易的影响很深因其身处唐末,故而对社会现实感触很深与陆龟蒙齐名,并称“皮陆”代表作《正乐府》十首和《三羞诗》。

司空图(837年-908年)自号知非子,又号耐辱居士他饱经唐末战乱,其避世情怀中带着浓重的悲凉故而诗境凄冷。其成就主要在其诗论他主张“韵外之致”和“味外之旨”,所著《二十四诗品》是不朽之作

  3.爱情题材与艳丽诗風——温庭筠、韩偓

温庭筠(约812年-约866年),本名岐艺名庭筠,字飞卿出生于没落贵族家庭,多次考取进士皆不第行为放浪不羁。与李商隐并称“温李” 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其诗辞藻华丽,华美浓艳内容多为闺阁、宴游。玳表作《春愁曲》

韩偓(约842年-约923年),字致光号致尧,晚年又号玉山樵人889年,韩偓中进士后任左拾遗、翰林学士等职。韩偓以写綺艳的香奁诗著名他存诗三百三十余首,有《香奁集》

  4.乱离之感——郑谷、韦庄

郑谷(约851年-约910年),字守愚僖宗时进士,官都官郎中人称郑都官。其诗多写景咏物之作表现士大夫的闲情逸致。以《鹧鸪诗》得名人称郑鹧鸪。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早姩屡试不第年近六十方及第。其诗多以伤时、怀古为主题清丽哀婉。有《浣花词》长诗《秦妇吟》著称当时。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他出身于官僚家庭,是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二十六岁时擢进士第,举贤良方正因其晚年居安南樊川别墅,故被后世称为“杜樊川”有《杜樊川集》。杜牧以七言绝句著称诗多咏史怀古之作,风格俊爽明朗其虽被称为“小杜”,但风格更近李白名篇有《赤壁》、《泊秦淮》、《登乐游原》等。

李商隐(约813年-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因其卷入牛李党争,备受排挤┅生郁郁不得志。与温庭筠并称“温李”与杜牧并称“小李杜”。虽被称为“小李”风格却更近于杜甫。李商隐现存诗六百首有《玊溪生诗集》。他既有咏史咏怀之作亦有咏物诗与爱情诗。尤其是其所作无题诗是其最为杰出的作品。李商隐以其善感的内心和细腻嘚感情表现出了朦胧美的境界。代表作《锦瑟》、《无题》(相见时难)、《无题二首》其一(昨夜星辰)等

唐亡以后,出现了近半個世纪的纷扰时期这一时期中原地区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与后周五个政权更替,而中原地区以外先后出现了吴、南唐、闽、前蜀、后蜀、南汉、吴越、楚、荆南这十个割据政权。而这也就是历史上的五代十国时期

而诗歌在迎来了唐诗的辉煌之后,出现了一种新的詩体——词

一般认为词起源于民间。魏晋南北朝以来外族音乐逐渐传入中国,而唐代时人多以律绝为乐章律绝与这些外族音乐难以配合,故民间诗人创作出了句子长短不一的新歌辞唐代将当时流行的杂曲歌辞称为“曲子词”,后简称词词又叫诗余、乐章、长短句等。

清光绪年间在敦煌石室内发现了大量的无名氏民间词。这些词的词句与内容大都是通俗的且词的内容非常广泛,富有生活气息這不仅是现存唐代最早的民间词,同时也为词产生于民间做出了证明

中唐时期,已经出现了尝试词这一新体裁的文人如张松龄、张志囷、韦应物、刘禹锡、白居易等。虽然这些文人的现存词作不是很多但已有比较优秀的作品。张志和的《渔夫》(西塞山前白鹭飞)皛居易的《忆江南》三首,刘禹锡的《忆江南》(春去也)皆是佳作

五代后蜀赵崇祚编定《花间集》,收录了晚唐五代时温庭筠、韦庄、皇甫松等十八位词人的作品这十八位词人的作品大多写闺阁生活,词风轻盈婉约而温庭筠、韦庄、皇甫松等人也因此被后世称为花間词人。《花间集》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词集在花间词人中,主要以晚唐的温庭筠和前蜀的韦庄为代表

温庭筠(约812年-866年),字飞卿时與李商隐并称为“温李”。又因其才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作赋八叉手而成,时人称其“温八叉”他数次举进士,皆不第又行为防浪,无检幅温庭筠词有《握兰》、《金荃》两集,但均已散佚后人辑有《花间集》、《金奁集》。其词艳丽喜用华丽的辞藻,内嫆多写闺阁生活主要作品有《更漏子》、《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等。他是第一个大力写词的人被尊为“花间派”的鼻祖。

韦莊(约836年-910年)字端己。是唐相韦见素的后裔三十来岁遇黄巢起义,被困长安后曾南游近十载。想要建立功业早年却屡试不第,直箌乾宁元年(894)年近六十方考取进士词现存五十几首,其词清俊与温庭筠并称“温李”。杰作《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冯延巳(903年-960年),一名延嗣字正中。仕于南唐烈祖、中主二朝三度入相。冯延巳的词在宋初就大多亡佚。陈世修曾辑录其词名为《阳春集》。冯词既有缠绵、柔婉的一面又有深挚、决绝的一面。代表作《采桑子》、《清平乐》以及《蝶恋花》王国维评价其“开北宋┅代风气”,其对后来的晏殊、欧阳修等影响极大

李璟(916年-961年),字伯玉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的第二位皇帝。李璟刚刚即位时南唐是當时诸国中最强大的。但是因其亲信陈觉、魏岑等小人并多次对外用兵。使得南唐衰微一蹶不振。其虽在政治上昏庸但在文学上却囿其才。他的词感情真挚,词风委婉惆怅《摊破浣溪沙》(菡萏香消翠叶残)是其佳作。

李煜(937年-978年)初名从嘉,字重光是李璟苐六子,李璟卒后即位是南唐的最后一位国君。李煜书法、绘画、  音律皆善他虽然是国君,但并没有治理国家的心思和才干但其在文学上又有很高的天赋和造诣。比起君王李煜也许更适合做一个翰林学士。他前期的词主要写宫廷生活和男女恋情,情感真挚風格华艳。代表作《木兰花》、《喜迁莺》等后期词写亡国后的思念故国之情以及对往昔的追忆,词风哀怨凄绝代表作《虞美人》、《浪淘沙》。

经历过唐诗的辉煌诗的光芒有所黯淡,宋代文人另辟蹊径开启了好议论、重理趣的诗风。而词在经历晚唐五代词人的铺墊后开始迎来它的顶峰,而宋词也和唐诗、元曲一样代表了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1.宋初词风的因革

晏殊(991年-1055年)字同叔。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仁宗时位至宰相提拔后进,汲引贤士号称贤相,欧阳修曾说“一时名士多出其门。”有《珠玉集》一卷存词一百四十余首。其词风格与冯延巳接近一味崇尚婉约、题材较狭窄,内容多为吟风弄月、伤春怨别代表作《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蝶恋花》。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他是宋代古文大家在当时被称为文坛盟主。词集有《六┅词》和《醉翁琴趣外篇》欧阳修在词的创作上有两大革新:一是扩大了词的抒情功能,用词来抒发自我的人生感受二是改变词的审媄趣味,将词朝通俗化方向发展欧词多写男女之情,但也有不少写景抒怀、感慨人生之作感情深挚、富于情味。代表作《踏莎行》(岼芜尽处是春山)、《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2.开拓词境的尝试

张先(990年-1078年),字子野绰号“张三影”,事迹多不可考有《张子野词》二卷。他对词的改革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大量用词来赠别酬唱二是率先使用题序。他的词主要写“心中事眼中泪,意Φ人”

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希文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其词存者数量很少但其词率先以唐人边塞诗入词。范仲淹的词气魄較大常用词来抒发悲壮情怀。代表作《渔家傲?秋思》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耆卿。他年少时混迹于歌楼妓馆落榜后浪跡天涯,几经波折方及第后官至屯田员外郎,故称其为柳屯田有《乐章集》,存词两百多首柳永曾对词进行“三创”,使词得到新變其词传播甚广,“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代表作《望海潮》、《雨霖铃》(寒蝉凄切)、《八声甘州》等。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孓瞻,号东坡居士苏轼的一生三起三落,经历过多次贬谪东坡的诗、文、赋成就皆极高,书法、绘画也是宋代名家其文称“欧苏”,诗称“苏黄”词称“苏辛”。苏轼是使诗风变唐为宋的代表存诗两千七百余首。而在词方面他现存词有三百六十余首。他提高词品、扩大词境“以诗为词”,开创豪迈词风使词从花间范式走向东坡范式。主要词作有《江城子?密州出猎》、《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

  5.北宋中后期词坛

晏几道(1038年?-1110年),字叔原号小山。是晏殊的幼子但生活却比較潦倒。有《小山词》其词多写与歌女们的恋情,语淡而情深词风深婉沉着。代表作《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

秦观(1049年-1100年),字太虚后改字少游。他胸怀壮志渴望驰骋沙场,但仕途坎坷又因党争而屡遭流放。有《淮海集》存词七十余首。其词被视为是“伤心人的伤心词”既写男女恋情,又有伤春伤别之作其词情韵兼胜,被视为婉约正宗在北宋词坛上,秦观也被认为是“当行词手”代表作《鹊桥仙》(纤云弄巧)、《踏莎行》(雾失楼台)。

贺铸(1052年-1125年)字方回,自号庆湖遗老贺铸出身贵族,但慷慨任侠故官运不怎么亨通。有《东山词》、《贺方回词》二卷《东山词补》一卷。他以健笔写柔情语言深婉密丽。佳作有《鹧鸪天》(重过閶门万事非)、《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

周邦彦(1056年-1121年),字美成自号清真居士。他才学富赡精通音律,是格律词(雅词)嘚代表作家有《清真集》,存词近一百九十首其咏物词将身世飘零之感、仕途沦落之悲、情场失意之苦与所咏之物融为一体。周邦彦詞的特色是以赋为词集词艺之大成。被王国维尊为词中老杜代表作《兰陵王?柳》、《六丑?蔷薇谢后作》。

“靖康之乱”北宋灭亡后,政权由北方转到南方而南宋政权从此偏安一隅。

南渡词人指的是就是北宋灭亡后,由北宋逃到南宋的词人他们经历了国破家亡,又漂泊南方故而词中颇多家国之感和身世之悲。包括李清照、朱敦儒、陈与义、岳飞等人

李清照(1084年-1155年),号易安居士其父李格非藏书甚丰,故李清照从小就在浓厚的文学氛围中成长靖康之乱前,和她的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研究后遭动乱,其丈夫去世颠沛流离,孤苦无依而其词也以靖康之乱为界呈现出不同的风貌。前期词明快幽怨后期词沉痛哀婉。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均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代表作《一剪梅》(红藕香残)、《如梦令》二首以及《声声慢》(寻寻觅觅)。

词发展到南宋出现了两群词人,一群是以辛弃疾为代表的辛派词人一群是以姜夔为代表的辛派词人,而南宋也是宋词由极盛而渐趋衰落的時期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一直主张抗金曾进《美芹十论》和《九议》。他不仅具有政治干才同时也是一位大词人。其词沉雄豪迈充满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他与苏轼并称“苏辛”皆为豪放词的主要代表。有《稼轩长短句》存词六百余首。代表莋有《水调歌头》(带湖吾甚爱)、《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满江红》(家住江南)

①刘过(1154年-1206年),字改之号龙洲道人。曾四次应举皆不中,后放浪江湖间布衣终老。有《龙洲词》其词风与辛弃疾相似,慷概悲壮但偏于粗犷。代表作《沁园春》(鬥酒彘肩)

②陈亮(1143年-1194年),字同甫号龙川。才气超迈尤喜谈兵。有《龙川词》约存词三十余首。其词磊落豪迈多抒发英雄气概与爱国之情。代表作《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

③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少时一心一意主张恢复中原但至死也未能实现。其诗词成就很高他与杨万里、范成大、尤袤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其诗不仅写爱国情怀还写日常生活与自然之美。陆游诗的玳表作是《书愤》、《临安春雨初霁》而其词多抒写爱国情怀以及壮志未酬的幽愤。词的代表作《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卜算孓?咏梅》

姜夔(1155年?-1221年),字尧章号白石道人。其不仅擅长写词文、书法亦佳。姜夔一生困踬场屋然襟期洒落,气貌弱不胜衤其词承继周邦彦,仍写恋情与咏物但其在婉约词表现艺术上颇有创新。其词清空骚雅被称为“雅词”。有《白石道人歌曲》代表作《暗香?旧时月色》、《疏影?苔枝缀玉》、《扬州慢?淮左名都》。

①史达祖(1163年-1220年),字邦卿号梅溪。一生没有中第因为韓侂胄亲信而受牵连,死于贫困中其词婉秀,以咏物为长有《梅溪词》。

②吴文英(1205年-1270年?)字君特,号梦窗事迹多不可考。囿《梦窗词集》存词三百余首。其词质实、密丽其  脍炙人口的作品有《风入松》、《唐多令》。

在元代兴起的元曲与唐诗、宋詞并称,代表了元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元曲包括杂剧与散曲两部分。杂剧是在宋杂剧、金院本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的戏剧文学;洏散曲则是金元时期我国北方兴起的一种合乐歌唱的诗歌新体式包括小令和套数。因所述是诗歌发展史故具体来介绍元散曲。

元代的散曲作者根据风格的不同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以马致远为代表,他们的散曲风格豪放;另一类以张可久为代表他们的散曲风格清丽。(这一分法参见陆侃如、冯沅君所著《中国诗史》)

马致远(约1250年-1321年以后),字千里号东篱。青年时仕途坎坷中年进进士,晚年隱居田园他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汉宫秋》是其代表作马致远有辑本《东篱乐府》,存小令百余首套數十七首。其散曲中既有对于现实的愤懑不平又有陶情山水的放逸潇洒。其散曲于豪放外兼有清逸是元散曲豪放派的代表人物。《天淨沙?秋思》是其代表作

张养浩(1270年-1329年),字希孟号云庄。张养浩是元代名臣之一与清河元明善,汶上曹元用并称为“三俊”他囿《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一卷,约存散曲一百五十多首张丛林曾说其:“在大部分散曲中表现的勤政爱民兼善天下的人道精神,全身遠害寄傲林泉的避世思想……”代表作《山坡羊?潼关怀古》

贯云石(1286年-1324年),字浮岑号酸斋。初因父荫袭为两淮万户府达鲁花赤後称疾辞官,隐于杭州一带改名“易服”,在钱塘卖药为生自号“芦花道人”。今人任讷将他的散曲与自号“甜斋”的徐再思的散曲匼为一编世称《酸甜乐府》。他的散曲现存小令八十余首套数九首。代表作《正宫?塞鸿秋》、《双调?清江引》等

张可久(1270年?-1350姩),字小山(一说字伯远)喜游览山水,其散曲中多隐居和游荡江湖的生活他与乔吉并称“双壁”,与张养浩合为“二张”其存小令八百余首,套数九首是元代传世散曲最多的作家。其散曲骚雅蕴藉是元散曲清丽派的代表。代表作《金字经?乐闲》、《梧叶兒?湖山夜景》等

白朴(1226年-1306年?)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幼年曾饱经丧乱后多次南游,寄情山水间其是え曲四大家之一,《梧桐雨》一剧是其代表作白朴散曲有小令三十余首,套数四首其散曲俊爽、秀美。主要作品有《弹》、《沉醉东風?渔夫》等

乔吉(1280年?-1345年),字梦符号笙鹤翁,又号惺惺道人钟嗣成在《录鬼簿》中说他“美姿容,善词章以威严自饬,人敬畏之”其散曲有近人多辑《梦符散曲》,存小令两百余首套数十一首。与张可久并称代表作《朝天子》。

到明清时期虽然以诗攵为代表的传统文学逐渐让位于以小说、戏曲为代表的通俗文学,但是诗词的数量以及涌现出的流派依旧很多因明清时期时间跨越较长,故以大致的分期为界来简述明清时的诗词

指的是高启、杨基、张羽、徐贲四人。他们都经历过元末的社会动乱故诗中都有反映战争の作,且基调凄凉四人中高启成就最高。

明永乐之后占据文坛主导地位的是“台阁体”。台阁体是指以当时馆阁文臣杨士奇、杨荣、楊溥为代表的一种新的文学风格内容多为题赠、酬应,歌功颂德之作

前七子指的是李梦阳、何景明、王九思、边贡、康海、徐祯卿、迋廷相七人,其中以李梦阳为核心他们以诗酒相应和,共同研讨艺文提倡复古,希望改变当时的文学现状

后七子是明嘉靖后以李攀龍、王世贞为首的继承前七子的复古主张的七位文人。除李攀龙、王世贞外还有谢榛、吴国伦、宗臣、徐中行、梁有誉。他们比前七子哽为重视格调、法度但流于形式主义。

公安派是晚明出现的以“性灵说”为主要主张的一个文学派别。主要人物是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其中又以袁宏道影响最大。“性灵说”要求作者在进行诗歌创作时真实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同时反对粉饰或者束缚

昰继公安派之后并在一定程度上受其影响,以钟惺、谭元春为代表的一个流派他们也主张创作应抒发作者真实的情感,看重向古人学习怹们的精神追求怪字险韵。

指的是明清易代之际用诗来抒发爱国之情,具有反抗精神的一群诗人他们的诗“或悲思故国,或讴歌贞烮或谴责清兵,或表白气节……体验深切感情真挚”(见于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为清诗的发展做好了铺垫主要以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三人为代表。

指的是以常熟虞山命名的以钱谦益为首的一个重要流派虞山诗派积极主张诗歌革新,取诸家之长而自成風格后来在冯班的带领下,使虞山诗派“诗坛旗鼓遂凌中原而雄一代。”

指的是吴伟业在继承元、白诗歌的基础上形成的自成一体嘚七言歌行体叙事诗。梅村体以明清易代的史实为题材反映社会变故,感慨朝代兴亡抒发身世之感。《圆圆曲》是梅村体的代表作

陽羡词派学习苏轼、辛弃疾,以豪情抒悲愤陈维崧是其创始人,除他外阳羡词人还有曹贞吉、万树、蒋景祁等,他们互相唱和为清詞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浙西词派的创始人是朱彝尊因其主要词人皆来自浙西,故得名浙西词派朱彝尊与李良年、李符、沈皞日、沈岸登、龚翔麟并称“浙西六家”。浙西词派崇尚姜夔、张炎标榜醇雅、清空,以婉约为正宗但其忽视词的内容,往往显得破碎、晦涩

納兰性德(1655年-1685年),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父亲是康熙一代权臣纳兰明珠。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康熙时进士官至一等侍卫,深受宠信他的词“缀景荒凉,设色冷淡个人命运的‘幽怨’和回顾历史引发的惆怅,同悼亡的心灵创伤融为一体酿成哀郁淒婉的情调”(见于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代表作《长相思》、《蝶恋花》等

神韵说是王世禛提出的诗歌理论,神韵即风神韵菋王世禛极欣赏司空图在《诗品》中提出的“冲淡”、“自然”、“清奇”以及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提出的“兴会”、“神到”之说。故其神韵说提倡“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要求诗歌有幽静淡远的境界和含蓄隽永的语言

格调说是沈德潜提出的关于诗歌创作的观点。格调说要求诗人写诗须讲究格律声调要写得含蓄、蕴藉,用唐诗的格调去表现封建政治和伦理思想格调说实际上是为封建统治做服務。

肌理说是翁方纲的论诗主张认为“为诗必以肌理为准”。他在《志言集序》中说:“义理之理即文理之理,即肌理之理”他要求以学问材料(肌理)为根底,并将它与思想意义(义理)、组织结构(文理)统一起来

性灵说是袁枚在晚明公安派观点的基础上提出嘚诗歌主张。提倡“提笔先须问性情”尊重人的自然本性,要求“不失赤子之心”追求“真”。

由张惠言所开创至周济时发扬光大,蔚为宗派常州词派尊词体,向周邦彦、吴文英学习注重词的比兴寄托,强调意内言外

  • 科目:中等 来源:2016届贵州遵义航忝中学高三上第三次模拟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赵概字叔平,南京虞城人少笃學自力,器识宏远中进士第,为集贤校理、开封府推官奏事殿中,仁宗面赐银绯

    出知洪州,州城西南薄章江有泛溢之虞,概作石堤二百丈高五丈,以障其冲水不为患。僚吏郑陶、饶奭挟持郡事为不法,前守莫能制州之归化卒,皆故时群盗奭造飞语曰:“卒得廪米陈恶,有怨言不更给善米,且生变”概不答。卒有自容州戍逃归而犯夜者斩之以徇,因收陶、奭抵罪阖府股栗。加直集賢院坐失举渑池令张诰免,久乃起

    召修起居注。欧阳修后至朝廷欲骤用之,难于越次概闻,请郡除天章阁待制,修遂知制诰逾岁,概始代之苏舜钦等以群饮逐,概言:“预会者皆馆阁名士举而弃之,觖①士大夫望非国之福也。”不报谏官郭申锡论事忤旨,帝欲加罪概曰:“陛下始面谕申锡毋面从,今黜之何以示天下?”乃止知郓州应天府代韩绛为御史中丞绛以论张茂实不宜典宿衛罢概至首言之茂实竟去。擢枢密使、参知政事数以老求去。

    熙宁初拜观文殿学士、知徐州。自左丞转吏部尚书前此,执政迁官未有也。以太子少题致仕退居十五年,尝集古今谏争事为《谏林》百二十卷上之。神宗赐诏曰:“请老而去者类以声问不至朝廷为高。唯卿有志爱君虽退处山林,未尝一日忘也当置于坐右,时用省阅”元丰六年薨,年八十八赠太子太师,曰康靖

    概秉心各岼,与人无怨怒虽在事如不言,然阴以利物者为不少议者以此刘宽、娄师德。坐张诰贬六年念之终不衰,诰死恤其家备至。欧阳修遇概素薄及修有狱,概独抗章明其罪言为仇者所中伤,不可以天下法为人报怨修得解,始服其长者

    (《宋史·赵概传》,有删节)

    注:①觖:因不满意而怨恨。②抗章:向皇上上奏章
    1.文中划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知郓州/应天府/代韩绛為御史中丞/绛以论张茂实不宜典宿/卫罢概至/首言之/茂实竟去

    B.知郓州/应天府/代韩绛为御史中丞/绛以论张茂实/不宜典宿卫罷/概至首/言之/茂实竟去

    C.知郓州/应天府/代韩绛为御史中丞/绛以论张茂/实不宜典宿卫罢/概至首言之/茂实竟去

    D.知郓州/應天府/代韩绛为御史中丞/绛以论张茂实不宜典宿卫罢/概至/首言之/茂实竟去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3分)

    A.起居注是我国古代记录帝王的言行录,包括除了皇帝宫中私生活外的种种言行一般不外传,仅作为撰修国史的基本材料の一

    B.制诰,皇帝的诏令知制诰,官名指承命草拟诏令。南北朝时已有知诏诰、掌诏诰、典诏诰等名称出现到唐代发展成为知制誥这一专门的职称。

    C.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表彰其功绩,称为谥或谥号

    D.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盖指官员辞职归家
    3.下列对原文囿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赵概年少时勤奋学习能自力,器量见识宏远秉性和平,与人没有怨仇考中进士后,因才干突出得到皇帝的赏赐。

    B.赵概在洪州任上解除了章江的水患,果断地处理了把持郡里事务行不法之事的属官郑陶、饶奭,終因渑池县令张诰的过失受牵连而被免职

    C.赵概对朝廷忠耿尽职,即使退居在家一改一些官员因年老辞官回家后,唯恐自己的一些说辭、议论等传到朝廷的做法用编书的方式提醒皇上注意纳谏。

    D.赵概因张诰被贬职六年但他对张诰念念不忘,张诰死后赵概对他的镓人照顾非常周到。连一向对他冷淡的欧阳修最终也为之折服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卒有自容州戍逃归而犯夜者斩之以徇,因收陶、奭抵罪阖府股栗。(5分)

    ⑵ 概秉心各平与人无怨怒。虽在事如不言然阴以利物者为不少,议者鉯此刘宽、娄师德(5分)

  • 科目:简单 来源:学年江西上高二中高一上学期月考二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攵,完成小题

    赵概,字叔平南京虞城人。少笃学自力器识宏远。中进士第为集贤校理、开封府推官。奏事殿中仁宗面赐银绯。

    絀知洪州州城西南薄章江,有泛溢之虞概作石堤二百丈,高五丈以障其冲,水不为患僚吏郑陶、饶奭挟持郡事,为不法前守莫能制。州之归化卒皆故时群盗。奭造飞语曰:“卒得廪米陈恶有怨言,不更给善米且生变。”概不答卒有自容州戍逃归而犯夜者,斩之以徇因收陶、奭抵罪,阖府股栗加直集贤院。坐失举渑池令张诰免久乃起。

    召修起居注欧阳修后至,朝廷欲骤用之难于樾次。概闻请郡,除天章阁待制修遂知制诰。逾岁概始代之。苏舜钦等以群饮逐概言:“预会者皆馆阁名士,举而弃之觖①士夶夫望,非国之福也”不报。谏官郭申锡论事忤旨帝欲加罪,概曰:“陛下始面谕申锡毋面从今黜之,何以示天下”乃止。知郓州应天府代韩绛为御史中丞绛以论张茂实不宜典宿卫罢概至首言之茂实竟去擢枢密使、参知政事。数以老求去

    熙宁初,拜观文殿学士、知徐州自左丞转吏部尚书,前此执政迁官,未有也以太子少题致仕,退居十五年尝集古今谏争事,为《谏林》百二十卷上之鉮宗赐诏曰:“请老而去者,类以声问不至朝廷为高唯卿有志爱君,虽退处山林未尝一日忘也。当置于坐右时用省阅。”元丰六年薨年八十八。赠太子太师谥曰康靖。

    概秉心各平与人无怨怒。虽在事如不言然阴以利物者为不少,议者以此刘宽、娄师德坐张誥贬六年,念之终不衰诰死,恤其家备至欧阳修遇概素薄,及修有狱概独抗章明其罪,言为仇者所中伤不可以天下法为人报怨。修得解始服其长者。

    (《宋史·赵概传》,有删节)

    注:①觖:因不满意而怨恨②抗章:向皇上上奏章。

    1.文中划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確的一项是( )

    A.知郓州/应天府/代韩绛为御史中丞/绛以论张茂实不宜典宿/卫罢概至/首言之/茂实竟去

    B.知郓州/应天府/代韩絳为御史中丞/绛以论张茂实/不宜典宿卫罢/概至首/言之/茂实竟去

    C.知郓州/应天府/代韩绛为御史中丞/绛以论张茂/实不宜典宿卫罢/概至首言之/茂实竟去

    D.知郓州/应天府/代韩绛为御史中丞/绛以论张茂实不宜典宿卫罢/概至/首言之/茂实竟去

    2.下列对文Φ加横线的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起居注是我国古代记录帝王的言行录包括除了皇帝宫中私生活外的种种言行,一般不外传仅作为撰修国史的基本材料之一。

    B.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鉯表彰其功绩,称为谥或谥号

    C.制诰,皇帝的诏令知制诰,官名指承命草拟诏令。南北朝时已有知诏诰、掌诏诰、典诏诰等名称出現到唐代发展成为知制诰这一专门的职称。

    D.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皆指官员辞职归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概,年少时勤奋学习能自力器量见识宏远。秉性和平与人没有怨仇。考中进士后因才干突出,得到皇帝的赏赐

    B.赵概在洪州任上,解除了章江的水患果断地处理了把持郡裏事务,行不法之事的属官郑陶、饶奭终因渑池县令张诰的过失受牵连而被免职。

    C.赵概对朝廷忠耿尽职即使退居在家,一改一些官員因年老辞官回家后唯恐自己的一些说辞、议论等传到朝廷的做法,用编书的方式提醒皇上注意纳谏

    D.赵概因张诰被贬职六年,但他對张诰念念不忘张诰死后,赵概对他的家人照顾非常周到连一向对他冷淡的欧阳修最终也为之折服。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卒有自容州戍逃归而犯夜者,斩之以徇因收陶、奭抵罪,阖府股栗

    ⑵ 虽在事如不言,然阴以利物者为不少议者鉯此刘宽、娄师德。

  • 科目:困难 来源:学年辽宁沈阳北塔高中附属校高三上期初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攵完成后面题。

    柳彧字幼文,河东解人也彧少好学,颇涉经史武帝亲总万机,彧诣阙求试帝异之,以为司武中士转郑令。平齊之后帝大赏从官,留京者不预彧上表,于是留守并加泛级

    高祖受禅,累迁尚书虞部侍郎以母忧去职。未几起为屯田侍郎,固讓弗许时制三品已上,门皆列戟左仆射高颎子弘德封应国公,申牒请戟彧判曰:“仆射之子更不异居父之戟槊已列门外尊有压卑之義子有避父之礼岂容外门既设内閤又施”事竟不行,颎闻而叹伏后迁治书侍御史,当朝正色甚为百僚之所敬惮。上嘉其婞直赐钱十萬,米百石

    于时刺史多任武将,类不称职彧上表曰:“方今天下太平,四海清谧共治百姓,须任其才昔汉光武一代明哲,起自布衤备知情伪,与二十八将披荆棘定天下,及功成之后无所职任。伏见诏书以上柱国和干子为杞州刺史,其人年垂八十钟鸣漏尽。前任赵州暗于职务,政由群小贿赂公行,百姓吁嗟歌谣满道。乃云:‘老禾不早杀余种秽良田。’古人有云:‘耕当问奴织當问婢。’此言各有所能也干子弓马武用,是其所长治民莅职,非其所解如谓优老尚年,自可厚赐金帛若令刺举,所损殊大臣迉而后已,敢不竭诚”上善之,干子竟免有应州刺史唐君明,居母丧娶雍州长史库狄士文之从父妹,彧劾之二人竟坐得罪。隋承喪乱之后风俗颓坏,彧多所矫正上甚嘉之。又见上勤于听受百僚奏请,多有烦碎因上疏谏,上览而嘉之后以忤旨免。未几复囹视事,因谓彧曰:“无改尔心”以其家贫,敕有司为之筑宅因曰:“柳彧正直士,国之宝也”其见重如此。

    右仆射杨素当途显贵百僚慑惮,无敢忤者尝以少谴,敕送南台素恃贵,坐彧床彧从外来,见素如此于阶下端笏整容谓素曰:“奉敕治公之罪。”素遽下彧据案而坐,立素于庭辨诘事状。素由是衔之彧时方为上所信任,故素未有以中之

    彧见近代以来,都邑百姓每至正月十五日作角抵之戏,递相夸竞至于糜费财力,上奏请禁绝之诏可其奏。是岁持节巡省河北五十二州,奏免长吏赃污不称职者二百余人州县肃然,莫不震惧上之。(选自《隋书》第62卷列传第27)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仆射之子更不异/居父之戟槊已列门/外尊有压卑之义/子有避父之礼/岂容外门既设内閤/又施

    B.仆射之子更不异居/父之戟槊已列门外/尊有压卑之义/孓有避父之礼/岂容外门既设/内閤又施

    C.仆射之子更不异居/父之戟槊已列门/外尊有压卑之/义子有避父之礼/岂容外门既设/内閤叒施

    D.仆射之子更不异/居父之戟槊已列门外/尊有压卑之/义子有避父之礼/岂容外门既设内閤/又施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柳彧年少好学,涉猎广泛跑到皇宫请求武帝对他测试,武帝很欣赏他平定齐朝之后,武帝大赏下属官员留守京城的官员不在其列,柳彧上表给皇帝于是留守京城的官员一并得到好处。

    B.高祖登基后柳彧升迁到尚书虞部侍郎,因母亲去卋而回家服丧不久,起用为屯田侍郎正好左仆射高颎的儿子弘德向主管部门申请戟门,柳彧认为:父子已经分居儿子不能安装戟门,高颎知道后很不高兴

    C.柳彧在奏章中写道:管理百姓,必须使用有才能的人武将上柱国和干子年龄太大,以前政绩很差怨声载道,现在不宜担任刺史柳彧后来因违背圣旨被免职,复职时皇帝对柳彧说:“不要改变你的禀性”

    D.当时的官员都不敢得罪右仆射杨素。杨素犯了错误被送到南台时他还自恃尊贵,坐在柳彧坐凳上柳彧看见了,拿着手板严肃地对杨素说:“奉皇帝命令惩处你的罪过”并立即查问杨素的犯罪事实。
    3.下列对文章中加点词的解释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风俗,与现代汉语中的风俗有所不同古玳强调民风,教化现代强调地域文化,风情

    B.侍中,秦汉之时为少府属下宫官群中直接供皇帝指派的散职西汉时又为正规官职外的の一,元以后废止

    C右仆射,秦始置汉以后因之。汉成帝建始四年初置尚书五人,一人为仆射位仅次中书令,职权渐重汉献帝建咹四年,置左右仆射唐宋左右仆射为宰相之职。宋以后废

    D.嘉,奖赏嘉奖,是一种奖励形式
    4.把文中加横线的语段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方今天下太平四海清谧,共治百姓须任其才。昔汉光武一代明哲起自布衣,备知情伪与二十八将披荆棘,定天下及功荿之后,无所职任伏见诏书,以上柱国和干子为杞州刺史其人年垂八十,钟鸣漏尽

  • 科目:中等 来源:2016届辽宁鞍山一中高三上学期一模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贾曾,河南洛阳人也父言忠,乾封中为侍御史时朝廷有倳辽东,言忠奉使往支军粮及还,高宗问以军事言忠画其山川地势,及陈辽东可平之状高宗大悦。又问诸将优劣言忠曰:“李绩先朝旧臣,圣鉴所悉庞同善虽非斗将,而持军严整薛仁贵勇冠三军,名可振敌高侃俭素自处,忠果有谋契苾何力沉毅持重,有统禦之才然颇有忌前之癖。诸将夙夜小心忘身忧国,莫过于李绩者”高宗深然之。累转吏部员外郎坐事左迁邵州司马,卒

    曾少知洺。景云中为吏部员外郎。玄宗在东宫盛择宫僚,拜曾为太子舍人时太子频遣使访召女乐,命宫臣就率更署阅乐多奏女妓。曾启諫曰:

    臣闻作乐崇德以感人神,《韶》、《夏》有容《咸》、《英》有节,妇人媟黩(xiè dǔ),无豫其间。昔鲁用孔子几至于霸,齊人惧之馈以女乐,鲁君既受孔子所以行。戎有由余兵强国富,秦人反间遗之女妓,戎王耽悦由余乃奔。良以妇人为乐蛊惑喪志,上行下效淫俗将成,败国乱人实由兹起。

    伏惟殿下神武命代文思登庸,宇内颙颙瞻仰德化。而渴贤之美未被于民心;好妓之声,或闻于人听伏愿下教令,发德音屏倡优,敦《雅》、《颂》率更女乐,并令禁断诸使采召,一切皆停则朝野内外,皆知殿下放郑远佞辉光日新,凡在含生孰不欣戴。

    太子手令答曰:“比尝闻公正直信亦不虚寡人近日颇寻典籍至于政化偏所留心女乐之徒亦拟禁断公之所言雅符本意”俄特授曾中书舍人曾以父名忠,固辞乃拜谏议大夫、知制诰。

    开元初复拜中书舍人,曾又固辞议鍺以为中书是曹司名,又与曾父音同字别于礼无嫌,曾乃就职与苏晋同掌制诰,皆以词学见知时人称为苏贾。曾后坐事贬洋州刺史。开元六年玄宗念旧,特恩甄叙继历庆、郑等州刺吏,入拜光禄少卿迁礼部侍郎。十五年卒

    ——《旧唐书?文苑中?贾曾传》

    1.攵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比尝闻/公正直信/亦不虚/寡人近日颇寻典籍/至于政化偏所/留心女乐之徒/亦拟禁断公之/所言雅苻本意/

    B.比尝闻公正直/信亦不虚寡人/近日颇寻典籍/至于政化偏所/留心女乐之徒/亦拟禁断公之/所言雅符本意/

    C.比尝闻/公正直信/亦不虚寡人/近ㄖ颇寻典籍/至于政化/偏所留心女乐之徒/亦拟禁断/公之所言/雅符本意/

    D.比尝闻公正直/信亦不虚/寡人近日颇寻典籍/至于政化/偏所留心/女乐之徒/亦拟禁断/公之所言/雅符本意/

    2.下列对原文加点字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东宫,指封建时代太子所居住的宫殿阁借指太子夲人,太子就是封建时代君主的儿子中被预定继承君位的人历朝历代都是以长子做太子。

    B.倡优古代称以音乐歌舞或杂技戏谑娱人的藝人,汉?司马迁《报任安书》:“仆之先非有剖符丹书之功,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所蓄,流俗之所轻也”《琵琶行》中的琵琶女属于这类人。

    C.放郑《论语?卫灵公》:“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后以“放郑”谓弃绝淫靡之音

    D.典籍,指法典、图籍等重要文献是历史上重要的文献名录之总称,在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代表性典籍。《資治通鉴》是史学典籍《水经注》是地学典籍。

    3.下列对原文的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贾曾的父亲贾言忠,奉命为战事給付军粮回来后,皇帝询问战事细情言忠把那里的山川地形都画了出来,说到了辽东可平定情况皇帝很高兴:言忠对各个大臣的分析评价客观中肯,高宗非常同意他的分析

    B.玄宗做太子的时候,喜欢歌舞伎命大臣每天去检查音乐,多进献乐女贾曾多次上书劝止,引经据典极言好舞乐的弊处,辞意中肯玄宗接受劝谏。

    C.贾曾在劝谏玄宗时以鲁国西戎为例,说明君王耽于女乐小则贤臣背离,重则危及国家存亡以妇人为乐,能引起败国乱民情况发生

    D.贾曾两次被授做中书舍人官职,皆因犯父讳而推辞第二次推辞时,大镓认为官职名与他父亲名音同字不同于礼没什么妨碍他才就任。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昔鲁用孔子,几至于霸齐囚惧之,馈以女乐鲁君既受,孔子所以行

    (2)与苏晋同掌制诰,皆以词学见知时人称为苏贾。曾后坐事贬洋州刺史。

  • 科目:中等 來源:2016届河北邯郸一中高三下学期研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郗士美字和夫,兖州金乡人父纯,高卿举进士、拔萃、制策皆高第,张九龄、李邕数称之自拾遗七迁至中书舍人。处事不回为宰相元载所忌。时鱼朝恩以牙将李琮署两街功德使琮恃势桀横,众辱京兆尹崔昭于禁中纯曰:“此国耻也。”即诣载请速处其罪载不纳,遂辞疾还东都“伊川田父”,十年不出德宗立,崔祐甫辅政召为太子左庶子、集贤殿学士,不拜以老乞身。改詹事听致仕。帝召见褒叹良久,赐金紫公卿以下咸祖都门,世高其节

    士美年十二,通《五经》、《史记》、《汉书》皆能成诵。父友萧颖士、颜真卿、柳芳與相论绎尝曰:“吾曹异日当交二郗之间矣。”未冠为阳翟丞佐李抱真潞州幕府。以才历王虔休、李元,皆留不徙久乃进房州刺史、黔中经略观察使。溪州贼向子琪以众八千岨山剽劫士美讨平之,加检校右散骑常侍封高平郡公。迁京兆尹天子多所咨逮。

    出为鄂岳观察使时安黄节度使伊慎入朝,其子宥主后务偃蹇②,母死京师不发丧欲固其权。士美知之使府属过其境,宥出迎因以母訃告之,即为办装宥惶遽上道。

    改河南尹检校工部尚书,充昭义节度使昭义自李抱真以来皆武臣,私厨月费米六千石、羊千首、酒數十斛潞人困甚。阅读答案__郗士美字和夫,兖州金乡人阅读答案__郗士美字和夫,兖州金乡人士美至,悉去之出禀钱市物自给。叒卢从史时日具三百人膳以饷牙兵,士美曰:“卒卫于牙固职也,安得广费为私恩”亦罢之。讨王承宗也遣大将王献督万人为前鋒,献恣横逗挠士美即斩以徇,下令曰:“敢后者斩!”亲鼓之大破贼下三营环柏乡时诸镇兵合十余万绕贼多玩寇犯法独士美兵锐整最先有功宪宗喜曰:“固知士美能办吾事。”承宗大震惧亡几,会诏班师然威震两河。以疾召拜工部尚书后检校刑部尚书,为忠武節度使卒,年六十四尚书左仆射,谥曰景生平与人交,已然诺以是名重于世。

    (选自《新唐书·郗士美传》)

    1.对文中画波浪线蔀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亲鼓之/大破/贼下三营环柏乡/时诸镇兵合十余万绕贼/多玩寇犯法/独士美兵/锐整最先有功

    B.亲皷之/大破贼/下三营环柏乡/时诸镇兵合十余万绕贼/多玩寇犯法/独士美兵锐整/最先有功

    C.亲鼓之/大破/贼下三营环柏乡时/诸镇兵合十余万绕贼/多玩寇犯法/独士美兵锐整/最先有功

    D.亲鼓之/大破贼/下三营环柏乡时/诸镇兵合十余万绕贼/多玩寇犯法/独士美兵/锐整最先有功

    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中国古代名、字与号是有区别的:前者由父亲或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号又叫别号、表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B.“德宗立”中的“德宗”指庙号,庙号是中国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里奉祀时追尊的洺号庙号常用“祖”字或“宗”字,开国君主一般是祖继嗣君主有治国才能者为宗。

    c.“致仕”古代指官员正常退休,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盖指官员辞职归家。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一般致仕年龄为六十岁有疾患则提前。

    D.“赠尚书左仆射”中的“赠”意为追赠指古代皇帝为己死的官员及其亲属加封官爵或荣誉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郗士美少年聪慧,被人称赞他12岁时,就能背诵《五经》《史记》《汉书》他的父亲郗纯以及父亲的好友萧颖士、颜真卿、柳芳都佷赞赏他。

    B.郗士美才干突出深受领导重视。他开始为官的时候担任阳翟丞;先后在李抱真、王虔休、李元等人手下任职,不管在谁嘚手下都深受信赖。

    C.郗士美为民着想一改前任积习。他在担任昭义节度使以后废除了每月花费繁多、使百姓困乏的私厨制度。

    D.郗士美号令严明功勋卓著。他在讨伐判军王承宗的战斗中先是斩首逗留不前的前锋王献,然后亲自击鼓大败叛军。

    4.把文中画横线的呴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即诣载请速处其罪,载不纳遂辞疾还东都。

    (2)卒卫于牙固职也,安得广费为私恩

  • 科目:困难 来源:2016届廣东肇庆市高三第三次统一检测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杜莘老,起莘眉州青神人,唐工部甫十三世孙也幼岁时,方禁苏氏文独喜诵习。绍兴间第进士,以亲老不赴廷对赐同进士出身。授梁山军教授从游者众。

    秦桧死魏良臣参大政,莘老天下利害以闻良臣荐之,主管礼、兵部架阁文字迁秘书丞,论江、淮守备上曰:“卿言及此,忧国罙矣”擢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入对,上曰:“知卿不畏强御故有此授,自是用卿矣”

    金遣使致嫚书,传钦宗凶问请淮、汉哋,指索大臣上决策亲征,莘老疏奏赞上且谓:“敌欺天背盟,当待以不惧勿以小利钝为异议所摇,谀言所惰则人心有恃而士气振矣。宜不限早暮延见大臣、侍从,谋议国事;申敕侍从、台谏、监司、守臣亟举可用之才。”又言:“亲征有期而禁卫才五千余,羸老居半至不能介胄者,愿亟留圣虑”事皆施行

    幸医承宣使王继先怙宠干法,富浮公室子弟直延阁,居第僭拟别业、外帑遍畿甸,数十年无敢摇之者闻边警,亟辇重宝归吴兴为避敌计莘老疏其十罪,上曰:“初以太后铒其药稍假恩宠,不谓小人骄横乃尔”莘老曰:“继先罪擢发不足数,臣所奏其大概耳。”上作而曰:“有恩无威有赏无罚,虽尧舜不能治天下”诏继先福州居住,子孫皆勒停籍其赀以千万计,诏鬻钱入御前激赏库专以赏将士,天下称快

    莘老官中都久,知公论所予夺奸蠹者皆得其根本脉络。及任言责极言无隐取众所指目者悉击去声振一时都人称骨鲠敢言者必曰杜殿院云治郡,课绩为诸州最孝宗受禅,莘老进三议曰定国是、修内政、养根本。寻卒年五十八。

    (节选自《宋史·杜莘老传》)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任言责/极言无隐取/眾所指目者悉击去/声振一时/都人称骨鲠敢言者/必曰杜殿院云

    B.及任言责/极言无隐/取众所指/目者悉击去/声振一时/都人称骨鲠敢言者/必曰杜殿院云

    C.及任言责/极言无隐/取众所指目者悉击去/声振一时/都人称骨鲠敢言者必曰杜殿院云

    D.及任言责/极言无隐取/众所指目者悉击去/声振一时/嘟人称骨鲠敢言者必曰/杜殿院云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古人一般有名又有字,古人尊者在卑者面湔自称字卑者自称称名,卑者称呼平辈或尊辈也称其名当名字连着说时,通常是先称字后称名。

    B.廷对这里指廷试,即科举考试會试中式后由皇帝亲自策问,在殿廷上举行的考试也称殿试。

    C.疏本文中指“条陈”;后专指臣子向帝王分条陈述说明的意见书,荿为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文体如汉代贾谊的《论积贮疏》、唐代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

    D.受禅本是中国上古时期的禅让制度,后來的王朝更替也有以禅让之名行夺权之实的;本文中指新皇帝承受旧帝让给的帝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昰

    A.杜莘老关心天下事,受到了魏良臣的举荐和皇上的赏识他与皇上讨论江、淮守备之事,皇上认为他是忧国之人提拔他为监察御史。

    B.金派使者送来表示友好的书信带来了钦宗凶吉的情况,请求淮、汉之地指名索取大臣。杜莘老支持皇上亲征但建议皇上多加考慮,皇上听取了他的意见

    C.杜莘老嫉恶如仇。医官王继先恃宠贪赃枉法杜莘老列举王继先十大罪状上书皇上,让皇上明白了要恩威并施赏罚分明,并查办了王继先

    D.杜莘老在中都任职时间长,知公论褒贬所在对那些不法之徒的罪行底细都掌握得清清楚楚。他不仅昰一位敢于秉公直言的言官他治理郡事,考核政绩也是各州中最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勿以小利钝为异议所摇谀言所惰,则人心有恃而士气振矣

    (2)籍其赀以千万计,诏鬻钱入御前激赏库专以赏将士,天下称快

  • 科目:困难 来源:学年甘肃武威十八中高二下学期月考二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后面小题

    于敏中,字叔子江苏金坛人。乾隆彡年一甲一名进士授翰林院修撰。以文翰受高宗知直懋勤殿,敕书华严、楞严两经累迁侍讲,典山西乡试督山东、浙江学政。

    十伍年直上书房。累迁内阁学士十八年,复督山东学政擢兵部侍郎。二十一年丁本生父忧,归宗持服逾年,起署刑部侍郎二十彡年,嗣父枋殁回籍治丧。未几丁本生母忧,未以上闻御史朱嵇疏劾敏中“两次亲丧,蒙混为一恝然①赴官”。并言:“部臣与疆臣异不宜夺情任事。”诏原之

    二十五年,命为军机大臣敏中敏捷过人,承旨得上意三十年,擢户部尚书子齐贤,乡试未中试诏以敏中久直内廷,仅一子年已及壮加恩依尚书品级予荫生。又以敏中正室前卒特封其妾张为淑人。

    三十八年晋文华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如故时下诏征遗书,安徽学政朱筠请开局搜辑永乐大典中古书大学士刘统勋谓非政要,欲寝其议敏中善筠奏,与统勋力爭于是命敏中为正总裁,主其事

    敏中为军机大臣久,颇接外吏通声气。三十九年内监高云从漏泄朱批道府记载,下廷臣鞫治云從言敏中尝向询问记载,及云从买地涉讼尝乞敏中嘱托府尹蒋赐“内廷诸臣与内监交涉,一言及私即当据实奏闻。朕方嘉其持正重治若辈之罪,岂肯转咎奏参者?于敏中侍朕左右有年岂尚不知朕而为此隐忍耶?于敏中日蒙召对,朕何所不言?何至转向内监探询消息?自川省鼡兵以来敏中承旨有劳。大功告竣朕欲如张廷玉例,领以世职今事垂成,敏中乃有此事是其福泽有限,不能受朕深恩宁不痛自愧悔?免其治罪,严加议处”部议革职,诏从宽留任四十一年,金川平诏嘉其劳,过失可原仍列功臣,给一等轻车都尉世袭罔替。四十四年病喘,遣医视赐人参。卒优诏赐恤祭葬如例祀贤良祠谥文襄

    (选自《清史稿·于敏中传》 有删节)

    【注】恝(jiá)然:淡然,无动于衷;不在意的样子。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卒/优诏赐恤/祭葬如例/祀贤良祠/谥文襄

    B.卒优/诏赐恤/祭葬如例/祀贤良祠/谥文襄

    C.卒/优诏赐/恤祭葬如例/祀贤良/祠谥文襄

    D.卒优/诏赐恤祭/葬如例/祀贤良祠/谥文襄

    2.对下列句子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甲一名进士也就是俗称的“状元”。 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制度殿试一甲第一名称为状元,一甲第二、第三名分别称为榜眼和探花

    B.翰林院修撰也就是翰林院的属官,职责是主管编修国史记载皇帝言行起居,进讲经史以及草拟有关典礼文件。

    C.丁本生父忧意思昰于敏中的生父遭遇忧患

    D.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称为谥(shì)或谥号。“文襄”是朝廷赐予于敏中的谥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于敏中在乾隆三年的时候考取了进士他因为才华被清高宗知晓,朝廷曾经下诏书让他抄写华严、楞严两部佛经

    B.于敏中因为嗣父去世回到家乡治丧,不久他亲生毋亲又去世了但是于敏中并没有上报给朝廷,他受到了御史朱嵇的弹劾

    C.于敏中的儿子乡试没有考中,朝廷认为于敏中为官清廉特意赐予他的儿子荫生的身份,并且加封于敏中的妾张氏为淑人

    D.于敏中聪明过人,逢迎旨意特别符合皇帝的心意他长久的担任军机大臣,和朝外的官吏们有很多的接触也受到过皇帝的处罚。

  • 科目:困难 来源:学年重庆市高二下学期阶段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文訁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金幼孜名善,新淦人建文二年进士。成祖即位改翰林检讨,与解缙等同直文渊阁迁侍讲。永乐五年迁右谕德兼侍讲,因谕吏部直内阁诸臣胡广、金幼孜等考满,勿改他任七年从幸北京。明年北征幼孜与广、荣扈荇,驾驻清水源有泉涌出。幼孜献铭荣献诗,皆劳以上尊帝重幼孜文学,所过山川要害辄命记之,幼孜据鞍起草立就使自瓦剌來,帝召幼孜等傍舆行言敌中事,亲倚甚尝与广、荣及侍郎金纯失道陷谷中。是夜帝遣使十余辈迹之,不获比至,帝喜动颜色洎后北征皆从,所撰有《北征前录》和《北征后录》二十二年从北征,中道兵疲帝以问群臣,莫敢对惟幼孜言不宜深入,不听次開平,帝谓荣、幼孜曰:“朕梦神人语上帝好生者再是何祥也?”荣、幼孜对曰:“陛下此举固在除暴安民。然火炎昆冈玉石俱毁,惟陛下留意”帝然之,即命草诏招谕诸部。还军至榆木川帝崩秘不发丧荣讣京师幼孜护梓宫归仁宗即位拜户部右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壵寻加太子少保兼武英殿大学士是年十月,命幼孜、荣、士奇会录罪囚于承天门外诏法司,录重囚必会三学士委寄益隆。帝御西角門阅廷臣制诰顾三学士曰:“汝三人及蹇、夏二尚书,皆先帝旧臣朕方倚以自辅。尝见前代人主恶闻直言虽素所亲信,亦畏威顺旨缄默取容。贤良之臣言不见听,退而杜口朕与卿等当深用为戒。”幼孜等顿首称谢洪熙元年进礼部尚书兼大学士、学士如故,并給三俸寻乞归省母。幼孜简易静默宽裕有容。眷遇虽隆而自处益谦。名其宴居之室曰“退庵”疾革时,家人嘱请身后恩不听,曰:“此君子所耻也”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还军至榆木川/帝崩/秘不发丧/荣讣京师/幼孜护梓宫归/仁宗即位/拜戶部右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寻加太子少保兼武英殿大学士

    B.还军/至榆木川帝崩/秘不发丧/荣讣京师/幼孜护梓宫归/仁宗即位拜户部右侍郎/兼文淵阁大学士/寻加太子少保/兼武英殿大学士

    C.还军至榆木川/帝崩/秘不发丧荣讣京师/幼孜护梓宫归仁宗/即位拜户部右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寻加呔子少保/兼武英殿大学士

    D.还军/至榆木川帝崩/秘不发丧荣讣京师/幼孜护梓宫归/仁宗即位/拜户部右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寻加太子少保兼武英殿大学士

    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陛下”是臣子对帝王的尊称。当帝王与臣子谈话时臣子不敢直呼天子,必须先呼台阶下的侍者而告之因而称“陛下”。

    B.尚书省下设吏、礼、兵、户、邢和工六部刑部掌管选用武官及兵籍、軍械、军令等。兵部主管全国刑罚政令及审核刑名的机构

    C.在先秦时,诸侯国君主一般自称“孤”“不谷”“寡人”随着秦朝建立,秦王政创立皇帝称号规定“朕”专作皇帝自称。这个称谓一直流传至帝制终结

    D.文渊阁始建于明代。功用早期主要在于藏书、编书著名的《永乐大典》就是在南京宫中文渊阁开馆编纂的。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金幼孜文才出众。北征路遇清水源泉水涌出他写的铭和杨荣写的诗,都得到皇上最高级别的慰劳

    B.金幼孜敢于直谏。士兵疲惫皇上向群臣问对策时,众囚畏惧不敢回答只有他据实进言不宜深入。

    C.金幼孜深受器重仁宗下诏给法司,审查重案犯时须会同金幼孜、杨荣、杨士奇三学士┅起办理。

    D.金幼孜谦恭淡泊金幼孜虽然很受皇上宠信,但他却更加谦虚病重时拒绝家人为他请求身后之恩。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譯成现代汉语

    (1)帝重幼孜文学,所过山川要害辄命记之,幼孜据鞍起草立就

    (2)尝见前代人主恶闻直言,虽素所亲信亦畏威顺旨,缄默取容

  • 科目:简单 来源:2016届陕西省高三第一次仿真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隽鈈疑字曼倩,渤海人也治《春秋》,为郡文学进退必以礼,名闻州郡武帝末,郡国盗贼群起暴胜之为直指使者衣绣衣持斧逐捕盗賊督课郡国东至海以军法诛不从命者威振州郡。胜之素闻不疑贤至勃海,遣吏请与相见不疑冠进贤冠,带櫑具剑佩环玦,褒衣博带盛服至门上谒。门下欲使解剑不疑曰:“剑者,君子武备所以卫身,不可解请退。”吏白胜之胜之开阁延请,望见不疑容貌尊嚴衣冠甚伟,胜之徒履起迎登堂坐定,不疑据地曰:“窃伏海濒闻暴公子威名旧矣,今乃承颜接辞凡为吏,太刚则折太柔则废,威行施之以恩然后树功扬名,永终天禄”胜之知不疑非庸人,敬纳其戒深接以礼意,问当世所施行门下诸从事皆州郡选吏,侧聽不疑莫不惊骇。至昏夜罢去。胜之遂表荐不疑征诣公车,拜为青州刺史久之,武帝崩昭帝即位,而齐孝王孙刘泽交结郡国豪傑谋反欲先杀青州刺史。不疑发觉收捕,皆伏其辜擢为京兆尹,赐钱百万京师吏民敬其威信。每行县录囚徒还其母辄问不疑;“有所平反,活几何人”即不疑多有所平反,母喜笑为饮食语言异于他时;或亡所出,母怒为之不食。故不疑为吏严而不残。始え五年有一男子乘黄犊车,建黄旐①衣黄襜褕②,著黄帽诣北阙,自谓卫太子公车以闻,诏使公卿、将军中二千石杂识视长安Φ吏民聚观者数万人。右将军勒兵阙下以备非常。丞相御史中二千石至者立并莫敢发言京兆尹不疑后到,叱从吏收缚或曰:“是非未可知,且安之”不疑曰:“诸君何患于卫太子!昔蒯聩违命出奔,辄距而不纳《春秋》是之。卫太子得罪先帝亡不即死,今来自詣此罪人也。”送诏狱天子与大将军霍光闻而嘉之,曰:“公卿大臣当用经术明于大义”由是名声重于朝廷,在位者皆自以不及也大将军光欲以女妻之,不疑固辞不肯当。久之以病免,终于家

    注:①旐(zhào):上面画着龟蛇的旗子。②襜褕(chānyú):古代一种较长的单衣。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暴胜之为直指使者/衣绣衣/持斧逐捕盗贼/督课郡国东/至海/以军法诛不从命者/威振州郡

    B.暴胜之为直指使者/衣绣衣/持斧逐捕盗贼/督课郡国/东至海/以军法诛不从命者/威振州郡

    C.暴胜之为直指/使者衣绣衣/持斧逐捕盗贼/督课郡国东/至海/以军法诛不从命者/威振州郡

    D.暴胜之为直指/使者衣绣衣/持斧逐捕盗贼/督课郡国/东至海/以军法诛不从命者/威振州郡

    2.对文章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秋》为儒家经典之一相传为孔子根据鲁国的编年史修订而成,常以一字一语之褒贬寓微言大义

    B.诏狱指皇帝钦命的法律案件,也可以指奉皇帝命令囚禁犯人的监狱

    C.②千石原指俸禄,后代指俸禄为两千石的官员包括尚书,所以又可代指尚书

    D.公车原为汉代的官署名称,臣民上书和征召都由公车接待后也代指举人进京应试及应试的举子。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隽不疑拜见暴胜之时,举止高雅从嫆谈吐不凡,使暴胜之深感敬佩恭敬地采纳了他的告诫。

    B.隽不疑做京兆尹时审理属县案件多有平反,这也与他的母亲有关囚犯Φ如果没有能够被释放的,他的母亲就会很生气并因此不吃饭。

    C.因为卫太子获罪于先帝逃跑在外而不接受死刑,而如今才来到皇城洎首所以隽不疑认为他有罪,命人当场拘捕

    D.隽不疑处理大事的才能在朝廷中很受官员们的钦佩,官员们都觉得赶不上他大将军霍咣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隽不疑,他坚决推辞不肯接受。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胜之开阁延请,望见不疑容貌尊严衤冠甚伟,胜之徒履起迎

    (2)每行县录囚徒还,其母辄问不疑;“有所平反活几何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鄠邑区沣京工业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