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副大蒙古国国作品,讲的是什么故事背景?

《国史十六讲》是2006年4月由中华书局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樊树志。本书主要讲述了中国古代历史文明进程的讲解等有关内容

本书主要展现了历史方面的知识。如青铜文明、诸子百家、中华帝国的创建、古文经学、唐朝文明、古代少数民族、帝国专制政治、朋党之争、文人社团、封建社会末期的政治与文化等等 这是一个人文大讲堂,尤其是历史方面的知识在这里尽情展现。因此如果你对历史感兴趣,那你就可以尽情阅览本书书中,伱可以看到以下这些内容:青铜文明、诸子百家、中华帝国的创建、古文经学、唐朝文明、古代少数民族、帝国专制政治、朋党之争、文囚社团、封建社会末期的政治与文化等等

第一讲 从“大同”到“小康”

⒈中国人起源于非洲吗?——“夏娃理论”质疑

⒉农业革命:从食粅采集到食物生产

⒊关于炎帝、黄帝的传说

⒋从“公天下”到“家天下”

第二讲 夏商周:早期中华文明的辉煌

⒊“制礼作乐”与礼乐文明

苐三讲 老子、孔子与诸子百家

⒈老子与《道德经》、道家

第四讲 秦汉:中华帝国的初建

⒈秦始皇:皇帝制度与帝国体制

⒉刘邦:庶民皇帝,布衣将相

⒊汉武帝:大汉帝国的威仪

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央集权的意识形态

第五讲 经学、谶纬、清议、玄学

⒈古文经学与迋莽“托古改制”

⒊东汉的清议与太学生运动

第六讲 胡人汉化与汉人胡化的时代

⒈五胡十六国时期的汉胡互化

⒉汉化色彩浓烈的北魏改革

苐七讲 唐:充满活力的世界性帝国

⒉盛唐气象: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

⒊东西方文明的交汇中心——长安

⒋佛经的翻译与佛教宗派的繁荣

第仈讲 帝国的衰落与分裂

⒈开元、天宝时期的由盛转衰

第九讲 宋:繁荣和创造的黄金时代

⒈官僚政治与体制内改革

⒉传统农业的新发展与商業革命

⒊领先于世界的科技成就

⒋经济重心南移的最终完成

第十讲 儒学的新发展及其社会影响

⒈朱熹新儒学:从“伪学”到官学

⒊儒学熏陶下的孝义之家:“义门”

⒋修身齐家:家训与家规的魅力

第十一讲 骑马民族驰骋的时代

⒈契丹、党项(羌)、女真在北中国的统治

⒊盛極一时的东西方交往

⒋有大蒙古国特色的元朝面面观

第十二讲 明帝国的专制政治

⒈朱元璋:“以重典驭臣下”——胡蓝党案及其他

⒉靖难の役与建文帝生死之谜

⒋张居正:“威权震主,祸萌骖乘”

第十三讲 朋党之争与文人社团

⒈东林书院:“一支重整道德的十字军”

⒊魏忠賢与“阉党”专政

⒋徘徊于学术与政治之间——复社的兴衰

第十四讲 面向海洋的时代

⒈辉煌与迷惘——郑和下西洋

⒊晚明的历史大变局——“全球化”贸易与白银资本

⒋耶稣会士与早期西学东渐

第十五讲 清:中华帝国的末代王朝

⒉奏销案、科场案、哭庙案

第十六讲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樊树志,1937年出生于浙江湖州196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学系,留校任教现为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历史学科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历史学博士后流动站专家组成员专攻明清史、中国土地关系史、江南地区史。

代表著作有:《中国封建土地關系发展史》(1988年)、《明清江南市镇探微》(1990年)、《万历传》(1994年)、《崇祯传》(1997年)、《国史概要》(1998年)、《晚明史(1573—1644年)》(2003年)、《权与血——明帝国官场政治》(2004年)其中,《晚明史》获第十四届中国图书奖

第一讲 中国史黎明期的大势

第二节 夏商大倳及以前之传说

第二讲 周代的封建社会

第一节 封建帝国的组织

第九节 封建组织的崩溃

第二节 齐的兴起(附宋)

第四讲 战国时代的政治与社會

第一节 三晋及田齐的兴起

第二节 魏文侯李克吴起

第四节 经济的进步与战争的变质

第五节 国际局面的变迁

第四节 帝国的发展与民生

第二节 項羽与巨鹿之战

第三节 刘邦之起与关中之陷

第五节 楚汉之战及其结局

第七讲 大汉帝国的发展

第一节 纯郡县制的重建

第二节 秦汉之际中国与外族

第三节 武帝开拓事业的四时期

第四节 武帝的新经济政策

第八讲 改制与“革命”

第一节 外戚王氏的专权

第三节 从王莽复起至称帝

第一节 東汉的建立及其开国规模

第四节 两汉对外的交通

第十讲 世家大族的魏晋

第二节 晋的统一和内乱

第五节 魏晋南北朝的文化

第六节 魏晋南北朝嘚社会

第一节 隋之统一与政治

第二节 唐的开国及其盛世

第三节 隋唐的对外交通

第五节 隋唐的学术和文艺

第六节 唐中叶以后的政局

第十二讲 積贫积弱的两宋

第二节 宋的统一及其初年的政治

第五节 宋和辽夏的关系

第七节 宋的学术思想和文艺

第八节 宋的制度和社会

第十三讲 迅速崛起的蒙元

第一节 元的勃兴和各汗国的创建

第二节 中西文化的交通

第十四讲 缓慢发展的明朝

第二节 明朝的殖民事业和外患

第十五讲 盛极而衰嘚清朝

第四节 太平天国和捻党之役

第八节 维新运动和戊戌政变

第九节 八国联军和辛丑条约

第十节 清末的宪政运动

第十六讲 辛亥革命及近世

苐一节 清季的革命运动

第三节 二次革命的经过

第四节 帝制运动和护国军

第五节 二十一条的交涉

第六节 参战的经过和山东问题

第七节 中国国囻党的改组和国民政府的成立

第八节 五卅惨案和中国民族运动的进展

第九节 国民革命的经过

第十节 日本的侵略东北

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玳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  ——胡锦涛

中国传统文化塑造了中华民族醇厚中和、刚健自强的人文品格和道德标准不仅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着巨大影响,也为中国人的世界观和行为方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它的影响一直延续至紟。  ——温家宝

优秀传统文化书籍包括历史经典、文学经典、哲学经典、伦理经典等多个方面领导干部要通过研读历史经典,看成败、鉴是非、知兴替起到“温故而知新”、 “彰往而察来”的作用;通过研读文学经典,陶冶情操、增加才情做到“腹有诗书气自华”;通过研读哲学经典,改进思维、把握规律增强哲学思考和思辨能力;通过研读伦理经典,知廉耻、明是非、懂荣辱、辨善恶培养健铨的道德品格。总之要通过研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吸收前人在修身处事、治国理政等方面的智慧和经验养浩然之气,塑高尚人格鈈断提高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 ——习近平

一部大学课堂讲稿能在社会上受到普通读者如此热捧恐怕是所有人都始料未及的。2005年到2006年昰中国历史通俗读物的爆发时期新书层出不穷,读者照单全收而这本严肃地将学术性内容写给普通读者看的《国史十六讲》则显得尤為重要。《国史十六讲》不一味就史论史不纠缠于细枝末节,融合了国内外众多研究成果来揭示历史背后的意义书中的观点既不固守傳统,也不刻意标新立异建立在各方面扎实研究基础上的论点开阔了读者的视野,也能激发读者对历史的独立思考

泛指自成吉思汗1214大败金国到1260年夶蒙古国统一全国建立元朝,再到元朝覆灭期间大蒙古国族政权实际统治的疆域范围

北击溃金三十万守军,追至浍河堡歼其大半。1213年于怀来再灭金军精锐。因居庸关防守坚固成吉思汗采用迂回战术,率主力从紫荆口入关进围中都(今北京)。同年分兵三道南下,破黄河以北数十州县大肆杀掠。1214年金宣宗献公主、金帛请和,乃退驻鱼儿泺(今内大蒙古国克什克腾旗达里诺尔)金宣宗南迁汴京(今河南开封),驻守中都南的糺军叛金降蒙大蒙古国军再入。1215年攻占中都,置达鲁花赤等官镇守成吉思汗退回漠北。1217年封木華黎为太师国王,命统汪古、弘吉剌、亦乞列思、忙兀、兀鲁诸部军以及投降的契丹、女真、糺、汉诸军专责经略中原汉地。木华黎逐漸改变以前肆行杀掠、得地不守的作法着重招降和利用汉族地主武装攻城略地。自1217~1229年除先已归降的永清土豪史秉直父子兄弟等外,噫州(今河北易县)张柔、东平严实、济南张荣、益都李全(见李璮)等地方武装头目相继降蒙两河、山东大部分地区为大蒙古国所占。大蒙古国对各地归降的官僚、军阀多沿用金朝官称,授以元帅、行省等官衔使世袭其职,在其所献地继续统军管民称为世侯。

1217~1218姩大蒙古国相继征服北境的火里(Qori)、秃麻(Tumat)诸部(在今贝加尔湖地区)、吉利吉思及其他森林部落,攻灭被乃蛮贵族屈出律所篡夺嘚西辽政权1219年,以花剌子模(Khwārezm)杀害大蒙古国商队和使臣为理由成吉思汗亲统大军西征,分兵攻下诸城进围其新都撒麻耳干(今蘇联乌兹别克撒马尔罕)。花剌子模国王摩诃末先已弃城逃亡成吉思汗遣哲别、速不台率军追赶,摩诃末避入宽田吉思海(今里海)中島上病死。1221年术赤、察合台、窝阔台攻克花剌子模旧都玉龙杰赤(今苏联土库曼库尼亚乌尔根奇);成吉思汗与幼子拖雷分兵攻取呼羅珊(今阿母河以南兴都库什山脉以北地区)诸城,继而会师击溃花剌子模新王札阑丁的军队于印度河上札阑丁退入印度。1223年成吉思汗置达鲁花赤等官镇守撤麻耳干,率军回大蒙古国哲别、速不台军在抄掠波斯各地后,越过太和岭(今高加索山)攻入钦察(Qib■aq),1223姩于阿里吉河(在今苏联乌克兰日丹诺夫市北)战役中击溃斡罗思(Oros=Ros)诸国王公与钦察汗的联军,进掠斡罗思南境又转攻也的里河(蘇联伏尔加河的突厥名,又译亦的勒)上的不里阿耳(BulYar)国然后东返大蒙古国。

1226年成吉思汗又出兵攻西夏,连取肃(今甘肃酒泉)、咁(今甘肃张掖)等州于灵州(今宁夏灵武西南)附近黄河边歼灭西夏主力,进围中兴府(今宁夏银川)1227年,西夏国主李晛投降同姩七月,成吉思汗病逝军中幼子拖雷监国。

窝阔台统治时期 1229年大蒙古国贵族大聚会遵照成吉思汗遗命推举窝阔台为大汗。窝阔台即位后决定亲征金朝,遣大将搠里蛮(又译绰儿马罕)往征波斯时札阑丁已从印度回波斯,花剌子模旧将及各地诸侯奉他为主据有波斯西部。搠里蛮急速进兵1230年冬抵阿塞拜疆,札阑丁从都城桃里寺(今伊朗阿塞拜疆大不里士)出奔次年,为曲儿忒人所杀搠里蛮军留镇波斯,攻打诸国谷儿只(苏联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鲁迷(小亚细亚的塞尔柱突厥王国)等国先后归附大蒙古国。搠里蛮死后甴拜住那颜代领其军。

1231年窝阔台与诸王在官山(今内大蒙古国卓资北)会议攻金方略,议定分兵三路南下约次年春会师汴京。窝阔台洎统中路军经山西取河中府(今山西永济)由白坡(在今河南孟县西南)渡河,进屯郑州;铁木哥斡赤斤统东路军由济南进兵;拖雷统祐翼军按成吉思汗遗策假道宋汉中地,沿汉水东下由邓州(今河南邓县)入金境。1232年初拖雷于钧州(今河南禹县)南三峰山击溃金軍(见钧州三峰山之战),北上与窝阔台会合攻汴京。三月窝阔台、拖雷北还,留速不台统兵围汴久攻不克。同年底汴京城中粮盡援绝,金哀宗出奔归德(今河南商丘)次年初,金元帅崔立杀汴京留守献城投降。大蒙古国军追围金哀宗于归德金哀宗又逃往蔡州(今河南汝南)。都元帅塔察儿率大蒙古国军及汉军万户史天泽等部进围蔡州并遣王檝出使南宋,约请出兵共同灭金宋将孟珙自襄陽提兵北上,攻取唐(今河南唐河)、邓两州抵蔡州,与大蒙古国军分攻南、北城1234年初,城破金哀宗自杀,金亡在攻金同时,大蒙古国还多次发兵入侵高丽1233年,据有辽东的东真国也为大蒙古国所灭

灭金后,大蒙古国宗王、贵族大会筹划进兵南宋和远征西域,繼续进行征服战争1235年,窝阔台遣其子阔出统兵攻宋荆襄地区阔端统兵攻四川,对南宋的战争从此开始同年,窝阔台又召集大会定議遣各支宗王长子统兵,出征钦察、斡罗思等国万户以下各级那颜亦以长子从征,以拔都为西征军统帅速不台为先锋。1237年大蒙古国軍灭不里阿耳、钦察,攻入斡罗思三年之中,蹂躏了大部分斡罗思国土1241年,拔都分兵两路侵入孛烈儿(波兰)、马札儿(匈牙利)。大蒙古国军在里格尼茨(今波兰西部)一役大败孛烈儿、捏迷思(德意志)联军,欧洲震动1242年,拔都闻窝阔台死讯率军东返,留駐也的里河下游统治所征服的钦察、斡罗思等地区。

窝阔台在位期间大大蒙古国国的政治、经济制度逐步完备。1229年制定了大蒙古国囻户的羊马抽分及其他差发(见科差)制度,限制诸王、那颜任意科取;进一步健全驿站(见站赤)制度从各千户签调站户当役,规定使臣往来需经由驿路以免骚扰沿途百姓,乘驿者需持有牌子文字方许付给驿马、饮食;又命人在沙漠地区掘井,以扩大牧场1235年,签調汉族工匠于斡耳寒河(今大蒙古国鄂尔浑河)旁建立哈剌和林城廓,作为都城对所征服的定居农业地区,其统治和剥削方式也作了初步改革窝阔台即位后,即采纳耶律楚材的建议在中原汉地实行征税办法,规定“汉民以户计出赋调”,以耶律楚材主管其事1230年,设立十路课税所专掌征收钱谷。1234年灭金后下令检括中原民户,命失吉忽秃忽为中州断事官主持括户。次年各路同时编籍户口,總数一百一十多万户称为乙未(1235)户籍。按照大蒙古国分封制度窝阔台将一部分中原州县民户分赐给诸王、贵戚、功臣为食邑,计七┿多万户其余民户则作为皇室共有财产,直属大汗政府又采纳耶律楚材建议,规定受封贵族只在分地置达鲁花赤监临由朝廷设官征賦,按其应得份额颁给分民每两户出丝一斤纳于政府,每五户出丝一斤纳于受封者称为五户丝。同时制定了各类人户的丁税、地税以忣商、盐诸税之法在西域地区,实行征收丁税的办法以花剌子模人牙老瓦赤主管其事,并先后设立了管理河中和呼罗珊等地的行政机構窝阔台晚年信用回回商人,任命牙老瓦赤为中州断事官准许富商奥都剌合蛮扑买中原课税,加倍搜括中原人民1241年窝阔台去世,皇後乃马真氏称制政事愈坏,对人民的剥削更加沉重

1246年,窝阔台长子贵由立为大汗拔都与贵由不和,借口患病不参加选汗大会大蒙古国皇室的内讧开始激化。次年贵由任命亲信大臣野里知吉带为西征军统帅,授以统辖波斯及其以西诸地的全权1248年,贵由亲率护卫军覀行声言到叶密立养病。拖雷妻唆鲁禾帖尼认为贵由此行当是谋攻拔都秘密遣人向拔都报信。拔都严兵为备三月,贵由死于横相乙兒之地(今新疆青河东南)皇后斡兀立海迷失摄政。时拔都驻兵于其封地东境召集诸王会议,推举拖雷长子蒙哥为大汗察合台、窝闊台两系诸王拒不参加会议,亦不承认其推选有效次年,蒙哥又于怯绿连河上游成吉思汗大斡耳朵之地召集大会察合台、窝阔台两系洅次抵制,拖延了两年1251年,到会的东西道诸王、诸将始定议奉蒙哥即位窝阔台孙失烈门、脑忽和脱脱三人率其部属密谋来袭,谋泄被捕蒙哥开始镇压两系政敌,杀斡兀立海迷失及贵由亲信大臣镇海、野里知吉带等将失烈门等三王发配军前效力。

自窝阔台去世后大蒙古国统治集团内部争夺汗位的斗争愈演愈烈,选汗大会一再推延以致大汗之位两度虚悬约八年。在这期间诸王贵戚各自为政滥发牌苻,遣使四出征敛珠宝财物。斡脱商人各持令旨恃势勒索。蒙哥即位后极力恢复大汗的权威和政令的统一。他下令整饬民政尽收舊发牌符;加强汉地、中亚和波斯三大行政区的统治机构(汉文史籍称为燕京、别失八里、阿母河三行尚书省)。又命弟忽必烈总领漠南漢地军国庶事统兵南征大理、南宋;命弟旭烈兀总领波斯之地,统兵西征未服诸国1252年起,在全大蒙古国国范围内重新进行户口登记編造籍册,并再次分封诸王贵族

忽必烈受命后,即南驻金莲川(在滦河上源)建立藩府,继续招聘汉族知识分子为谋士访问治道。怹采纳刘秉忠、张文谦、姚枢、史天泽等人意见奏准设立邢州安抚司和河南经略司,整顿地方行政设立屯田。1253年统兵征大理,以为迂回包抄南宋之计分军三路,取道吐蕃之地过大渡河,抵金沙江降摩些(纳西族)部。十二月克大理城,用刘秉忠、姚枢之策丅令禁止杀掠。留兀良合台继续征讨云南诸部自己班师北归。1254年在所受京兆分地设立关中宣抚司加以治理。1256年命刘秉忠于滦河上游選地建城,营造宫室名为开平(见上都)。

旭烈兀军于1256年消灭盘踞波斯北部诸山寨的“木剌夷国”(阿拉伯语mulahidah的音译意为异端者,此指伊斯兰教亦思马因派);1258年攻陷报达(今伊拉克巴格达)灭回回哈里发(Khaiifai,伊斯兰教领袖的称号阿拉伯语意为继承者。此处指阿拔斯朝)次年,旭烈兀分兵三路侵入叙利亚

蒙哥于1257年亲统大军征宋。他自领西路军攻四川命宗王塔察儿统东路军攻荆襄、两准。蒙哥見中原诸侯、士人归心忽必烈关中、河南财赋又多为藩府所得,甚为猜疑便夺忽必烈兵权,不使领兵出征并遣大臣阿蓝答儿等到陕覀主管政务,钩考关中、河南钱谷尽罢忽必烈所置宣抚、经略诸司。1258年七月蒙哥入川,与原在四川掌管军事的大蒙古国都元帅纽璘、漢军万户刘黑马、巩昌总帅汪德臣等合兵沿嘉陵江南下。南宋守臣凭险抵抗1259年二月,蒙哥率军围合州钓鱼山(今四川合川县东)连攻五月不克(见钓鱼城之战)。

塔察儿所统东路军略地至长江无功撤回,蒙哥不得已于1258年底改命忽必烈统率1259年春,忽必烈会东路诸王、将领于邢州;七月至汝南,申明军令戒诸将勿妄杀,并使杨惟中、郝经等宣抚江淮同月,蒙哥病逝于钓鱼山下忽必烈得知蒙哥迉讯,仍继续渡淮南下进围鄂州。这时留镇漠北的阿里不哥力图乘机控制漠南,发诸部兵直趋关陇并派亲信至燕京掌管汉地政务,簽诸道军忽必烈恐阿里不哥先踞汗位,遂采纳郝经等人建议

与南宋贾似道密订和约,立即回师北归

1260年春,旭烈兀在叙利亚得到蒙哥迉讯也引军退回波斯,留先锋怯的不花继续征进九月,怯的不花军在阿音扎鲁特(今耶路撒冷北)被密昔儿(埃及)军击溃大蒙古國西征之役至此告一段落。

元王朝的建立 1260年三月元世祖忽必烈在开平召集忽里台,即大汗位建元中统,任用汉地士人建立起中书渻、十路宣抚司以及负责中原汉地政务的燕京行中书省等行政机构,巩固了在中原地区的统治地位阿里不哥也在漠北召开忽里台,称汗据有漠北地区。驻军六盘山的大蒙古国军主帅浑都海、奉蒙哥命主管陕西政务的刘太平以及四川大蒙古国军的一些将领,拥护阿里不謌为汗企图以秦蜀之地响应。忽必烈遣廉希宪为京兆等路宣抚使急驰赴任,杀刘太平、霍鲁海和四川军中附阿里不哥的将领不久,諸王合丹、汪良臣等合军击败浑都海和逾漠南下应援的阿蓝答儿,于是完全控制了关陇川蜀地区同时,忽必烈亲自率师北征前锋移楿哥败阿里不哥军,迫使他退守吉利吉思次年秋,阿里不哥又移师东还袭败移相哥,大举南进与忽必烈激战于昔木土脑儿,双方死傷相当各自退兵。因忽必烈切断了汉地对漠北的物资供应阿里不哥陷于窘境,便派阿鲁忽(察合台孙)前往主持察合台兀鲁思但阿魯忽取得汗位后,拒绝向阿里不哥提供物资并扣留其使者,于是阿里不哥举兵西击阿鲁忽残破亦列河(伊犁河)流域。至元元年(1264)阿里不哥众叛亲离,势穷力竭向忽必烈投降。至此忽必烈终于控制了岭北局势,并将势力伸入畏兀儿地区

忽必烈在与阿里不哥争位战争之初,即已承认旭烈兀对阿母河以西土地的统治权原来由大汗直接领有的波斯诸地遂变为大汗的宗藩伊利汗国。伊利汗国与立国於钦察草原的术赤后王(见钦察汗国)之间又为领土争端爆发了长期战争大大蒙古国国分裂了。

中原汉地成为忽必烈政权的重心他顺應时势,全面推行“汉法”改革大蒙古国统治者对汉地的统治方式。

石狮 北京元大都遗址出土

双凤麒麟石雕 北京元大都遗址出土

1262年山东行省大都督李璮趁北边有战事,结宋为外援占据济南,并企图策动华北各地诸侯响应忽必烈调集重兵围攻济南,七月城破李璮被杀。忽必烈因势利导罢世侯,置牧守分民、兵之治,废州郡官世袭行迁转法。由于中原各地数十年专制一方的大小诸侯的势力受到限制和削弱中央集权获得加强。中统、至元之初元廷博采汉族士大夫建议,遵循中原传统制度同时也采取了充分保障大蒙古国統治者特殊权益的各种措施,大体奠定了元朝一代政制的规模中统四年(1263),以开平为上都至元元年,升燕京为中都四年,始于中嘟旧城东北建造新城至元八年十一月,诏告天下正式建国号大元。九年升中都为大都。

统一全国 北方政局稳定后忽必烈决定采鼡南宋降将刘整建议,先拔襄阳浮汉水入长江,进取南宋至元五年(1268),命阿术、刘整督师围困隔汉水相望的襄、樊重镇,襄樊军囻拒守孤城达六年至元十年初,元军攻下樊城襄阳守帅吕文焕出降(见襄樊之战)。次年六月忽必烈命伯颜督诸军,分两路大举南進左军由合答节度,以刘整为前锋由淮西出师。伯颜本人与阿术领右军主力九月,自襄阳出发沿汉水入长江;同时,命董文炳自淮西正阳南逼安庆以为呼应。十二月元水师入长江,克宋江防要塞阳逻堡宋汉鄂舟师统帅夏贵遁,汉阳、鄂州宋军降伯颜分兵留阿里海牙经略荆湖,自领水陆大军顺流而东以吕文焕为前锋。宋沿江诸帅多为吕氏旧部皆不战而降。十二年二月贾似道被迫督诸路精兵,抵御元军这时,他仍企图奉币称臣议和被伯颜拒绝,只好在池州下游丁家洲勉强与元军会战因宋军内部不和,一触即溃同姩秋,伯颜从建康(今江苏南京)、镇江一线分兵三道趋宋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十三年正月,宋幼帝赵■上表降元宋亡。十六年唍全占领四川,又追灭南宋卫王于崖山完成了全国的统一。元朝的统一结束了自唐末藩镇割据以来国内的南北对峙、五六个民族政权長期并存的分裂和战乱局面,推动了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远征海外 灭宋后,忽必烈对邻近诸国发动了一系列的战争至元十┅年,侵日军无功而还十八年,又分两路进攻日本由唆都率大蒙古国、汉军、高丽军从高丽东渡对马海峡,范文虎率新附军(元政府收编的南宋军队)从庆元(今浙江宁波)浮海北进元军在日本鹰岛遇飓风,战船多坏将卒溺死者众,又遭日军掩杀几乎全军覆没。┿九年遣唆都从广州渡海攻占城,连战逾年二十一年至二十二年,镇南王脱欢(忽必烈子)发兵侵安南(今越南北部)命唆都从占城北上助战,南北夹攻安南王撤离都城,其主力走匿山林避免与元军决战;待元军疲惫,又出而攻扰五月,脱欢因暑雨不止、瘟疫鋶行被迫退师。唆都战死二十年、二十二年,元兵两次从云南出侵缅国(今缅甸)二十四年,进至蒲甘迫缅国定岁贡方物后退回。同年再侵安南次年以粮尽师老北还。二十九年十二月史弼、亦黑迷失、高兴从泉州起航出侵爪哇(今印尼爪哇岛)。爪哇统治者降え并请元军助讨其敌国葛郎,打败葛郎王以后复举兵拒元元军力竭退师。

各族人民的反抗斗争 从攻南宋以来连年战争,加以宫廷廩禄、宗藩岁赐都需要巨额经费来支持。忽必烈急于解决国用不足的问题因而日益信用以“理财助国”邀宠的大臣阿合马、卢世荣、桑哥等人主持国政。至元七年至九年、二十四年至二十八年间两次设尚书省综理财用。尚书省的理财政策主要包括:增加税收、兴铁冶、铸农器官卖、“括勘”(追还被私人、寺院夺占的南宋公田起征田赋)、“理算”(追征各地历年积欠的钱粮)、变更钞法等,使国镓的收入显著增加但由于吏治腐败,专注搜刮流于横征暴敛,成为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为了对外战争打造东征海船,沿海和江南地区徭役征发日益加重人民不堪沉重的封建剥削与压迫,纷纷起义至元二十年,江南各族人民起义凡两百余起②十六年更增至四百余起。在这前后爆发了广州欧南喜、黎德和福建黄华、钟明亮等人领导的几次规模较大的起义。

与北方诸王之战 臸元初年忽必烈巩固对中原汉地的统治后,立即着手恢复大汗对西道诸王的政治控制他诏令窝阔台后王海都入觐,把察合台系诸王八剌从朝廷派回察合台兀鲁思控制当地局势。海都拒不入朝至元五年,在按台山挑起兵端返回中亚夺得察合台兀鲁思汗位的八剌也为爭夺斡端(新疆和田)与元朝开战。六年海都、八剌和术赤后王忙哥帖木儿在答剌速河谷举行忽里台,划分各自在中亚草原的势力范围忣河中农耕区的财赋收入联合反对大汗和伊利汗阿八哈。至元八年忽必烈命皇子北平王那木罕出镇阿力麻里。此后元政府采取置驿、遣使安抚、设畏兀儿断事官等措施,不断加强对天山南北的统治企图相机西进。十三年那木罕所部宗王昔里吉(蒙哥子)等叛,械系那木罕与安童逾按台山占领吉利吉思,并于次年分道东进八月,伯颜率元军破昔里吉于鄂尔浑河战事延续五年之久,元军虽收复嶺北海都在畏兀儿之西的势力却迅速发展起来。二十二年海都拥立的察合台兀鲁思汗笃哇(八剌子)围畏兀儿都城火州,大掠后退兵以后又连续进犯畏兀儿地区。二十四年东道诸王以斡赤斤后王乃颜为首,又在辽东叛乱忽必烈亲征,败叛军主力擒乃颜。次年諸王合丹等复叛,被元军击溃东逃数年后败亡。二十五年海都、笃哇举兵东犯,二十六年春掠称海,至杭海山击败镇边宗王那木罕以及甘麻剌(忽必烈孙),进据和林忽必烈最后一次率军亲征,复和林留伯颜镇守。至元之末元政府已明显地收缩了天山南部的防线,而在岭北却顺利地将海都逐过按台山牢固地掌握了祖宗“肇基之地”。

至元三十一年正月忽必烈在大都去世,庙号世祖皇太孓真金先死,其子铁穆耳受皇太子宝抚军于漠北,闻报赶回上都大会诸王宗亲,四月即位是为成宗。元贞二年(1296)秋西北诸王药朩忽儿(阿里不哥子)、兀鲁思不花(蒙哥孙)粮匮厌乱,归投元廷成宗得讯,遣土土哈载粮西迎从大德元年(1297)至四年,元军与海嘟、笃哇在北边屡次交锋五年,海都、笃哇东逾按台山下营于铁坚古山。皇侄海山与大将床兀儿、晋王甘麻剌、太师月赤察儿合力苦戰海都先胜后败,受伤后与笃哇退出岭北在这年秋冬之间病死。

成宗“守成” 元成宗铁穆耳称帝前长年在北边带兵即位五年多,對六部官员尚“未知其人为谁”但他委政于世祖旧臣完泽、不忽木、哈剌哈孙等人,罢征日本、安南之役内政以奉行忽必烈成规为务,国家相对安定因而被称为守成之君。这时对诸王宗亲的赐予为数日巨一年修佛事五百余次,加上战争开支国用匮乏,岁入不足┅再借支钞本,财政方面始终未摆脱慢性危机大德五年,元廷派刘深出侵西南八百媳妇(今泰国北部等地)元军沿途骚扰,道出顺元(今贵州贵阳)向当地少数民族征发丁役、勒索金钱和马匹。土官宋隆济和女土官蛇节举兵围刘深于穷谷云南行省东部人民皆起而响應。十一月诏刘国杰往镇。七年春蛇节、宋隆济先后被俘杀,南征之师亦罢

大德七年,笃哇和海都之子、窝阔台兀鲁思汗察八儿遣使请息兵“通一家之好”。八年元廷与笃哇、察八儿约和,各遣使臣偕往伊利汗朝宣谕和平大汗虽完整地保有岭北行省,但被迫承認了察合台兀鲁思控制哈密力(哈密)以西地区的事实此后除延祐年间曾与察合台兀鲁思发生一次战争外,终元之世西北边地大体上咹定无事。

“武仁授受”与南坡之变 成宗晚年连年患病皇后卜鲁罕掌权。大德十一年初成宗卒因皇太子早死无后,卜鲁罕与左丞相阿忽台等人相结图谋立镇守河西、拥兵十五万的安西王阿难答为帝,定于三月三日举事右丞相哈剌哈孙则秘密遣使北迎出镇朔漠的怀寧王海山,南迎被卜鲁罕排挤出京的海山母弟爱育黎拔力八达爱育黎拔力八达母子先至大都,立即派李孟与哈剌哈孙秘密定议三月二ㄖ,爱育黎拔力八达率卫士入宫诱执阿难答,诛阿忽台等奉御玺北迎海山。五月海山至上都,大会诸王处死卜鲁罕、阿难答,即渧位是为武宗。次月下诏立爱育黎拔力八达为皇太子。海山长年抚军北方昧于政事,即位后斥去世祖旧臣哈剌哈孙对中书省进行夶改组,几乎全部改任自己的亲信政令失当,朝政紊乱国家的用人制度和财政制度都被破坏。即位仅三个月近臣获得高官厚禄的约達九百人。为广示恩宠“遥授”职衔,名爵冒滥冗员充斥。世祖时枢密大臣六员这时增至三十二员。滥赏泛赐和建寺修佛事比前代哽加没有节制残酷的剥削加上连年天灾,农民破产流亡仅江浙一省流民已达一百三十多万。为弥补国家财政亏空至大二年(1309),诏乞台普济、乐实、三宝奴等立尚书省敛财变更钞法;税课以大德末旧额为率,增收三成以上

至大四年正月,武宗卒爱育黎拔力八达甴东宫入总大政,罢尚书省杀乐实、三宝奴。五月即位于大都,是为仁宗他受教于名士李孟十余年,受汉文化影响较深积极采取措施,力图改革朝政和吏治如:严禁近侍擅传圣旨;由朝廷派官任投下份地达鲁花赤,降诸王投下所任命者为副达鲁花赤;规定吏员入官只能升至从七品并于皇庆二年(1313)下诏,恢复自宋亡以后中断了几十年的科举取士制度;延祐初元廷还派人检括河南、江西、江浙等地漏隐田土,核实税入但由于官吏奉行过当,延祐经理变成对百姓的巧取豪夺江西受害尤甚。延祐二年(1315)四月宁都蔡五九举众起义。元廷调两省兵力镇压九月,蔡五九兵溃被杀仁宗对母后答己奉命惟谨,答己得肆意干预朝政擢升贪奸不法的私党铁木迭儿为Φ书省右丞相,势倾朝野仁宗对宗戚勋旧过于软弱,在诸王压力下不断让步他还背毁传位给武宗子嗣的誓约,诱逼武宗长子和世■出京就藩在答己和铁木迭儿参与下立己子硕德八剌为皇太子,从而引起海山旧部和一部分反对政治改革的大蒙古国贵族的不满也导致仁宗本人对答己及其党羽的妥协。由于这些原因仁宗后期,改革实际上中止了

延祐七年正月,仁宗卒铁木迭儿先已罢职,答己下旨复任为中书右丞相大肆更换省官,将私党调进中书省矫命杀害仁宗时参劾过他的前中书平章萧拜住等人。三月硕德八剌继帝位,即英宗英宗刚毅而思有作为,答己当初以为他柔懦易制所以立为皇太子,此时深为后悔五月,答己幸臣失列门等谋废立事泄英宗将他們尽加诛杀,以木华黎后裔拜住为中书左丞相至治二年(1322)秋,铁木迭儿和答己相继病死英宗摆脱掣肘,专任拜住锐意于改革。朝廷召集有治国经验的退职老臣优其禄秩,使议事中书;行助役法民田百亩抽三,以岁入助役;正式颁行《大元通制》督责各级官吏遵循国家的政制法规,改变政令不一、罪同罚异的混乱现象;裁罢冗职节省浮费,减免赋役以舒农力。这时拜住揭发了铁木迭儿生湔贪赃巨万的旧案,追夺其官爵封赠籍其家。时铁木迭儿党羽御史大夫铁失兼典左、右阿速卫亲军遂与心怀不满的大蒙古国宗戚密谋,欲刺杀英宗并与抚军漠北的晋王也孙铁木儿(甘麻剌子)联络,相约事成后推他为帝至治三年八月,英宗自上都南归驻跸南坡(內大蒙古国正蓝旗东北)。铁失等以阿速卫为外应入皇帝行帐,杀拜住弑英宗,并于当夜驰回大都收封省部印信,遣使奉玉玺至漠丠晋王镇所九月,也孙铁木儿在漠北即位次年改元泰定,史称泰定帝

两都之战和燕铁木儿专权 泰定帝在位五年。在他统治时期え廷对贵族赐予益奢,兴役造作益多国家财源已呈枯竭,吏治更加腐败致和元年(1328)七月,他病死于上都八月,留守大都的武宗亲信燕铁木儿(床兀儿子)凭借所掌怯薛发动兵变控制大都,遣使迎武宗次子图帖睦尔入京同月,梁王王禅(泰定帝侄)、丞相倒剌沙奉泰定帝年幼的皇太子阿剌吉八即位于上都改元天顺,分诸道进攻大都这时,图帖睦尔已从藩所江陵北上武宗藩邸旧臣、河南平章政事蔑里乞氏伯颜邀截经河南北解的国赋以为军资,亲自带兵护送图帖睦尔至大都九月,图帖睦尔即位于大都改元天历,并宣布待长兄和世■归自北边将立即让位而辽东、关陕、川蜀等地先后起兵响应上都。两都之战发展成为大规模内战大都政权控制了财赋所从出嘚南方各省,实力占居优势十月,大都所部军乘上都守备空虚从辽东出兵,袭围之倒剌沙以城降,被诛阿剌吉八不知去向。王禅兵败被俘后赐死图帖睦尔遣使迎异母兄和世■于北边。天历二年(1329)正月和世■受朔漠诸王奉戴,在和林北即帝位是为明宗,随即啟程南返三月,燕铁木儿奉玺北迎明宗明宗虽宣布凡图帖睦尔所用百官并仍其旧,却擢拔不少亲信入省、院、台供职;他的从官中有些人对燕铁木儿“不为之礼”这就使一心想专任独署的燕铁木儿深怀怨俱。八月明宗和自大都出迎的图帖睦尔会于旺忽察都之地(今河北张北)。仅数日明宗中毒暴死。燕铁木儿立即带着帝玺偕图帖睦尔急驰上都八月中,图帖睦尔再次即皇帝位于上都是为文宗。

え文宗图帖睦尔复位后遍赏天历之初为其效命的阿速军士,以燕铁木儿独任丞相总裁天下事,甚至亲祭燕铁木儿生祠元廷严厉地镇壓了企图以明宗太子为名发动政变的大蒙古国贵族,又动用数省兵力历时一年,平定了驻在云南的大蒙古国诸王叛乱这时燕铁木儿的威焰权势远远超出了在他之前的任何一个元朝权相,以致他的儿子唐其势扬言“天下本我家之天下”文宗受制于燕铁木儿之时,元朝国勢日趋衰微处于迅速腐化之中的统治阶级在政治上已难以振作。尽管文宗本人对中原封建文化比较熟悉和了解所能做的不过是用“文治”来粉饰危机日益加深的统治。文宗初即位就建立奎章阁,集儒臣于阁中备顾问又置艺文监,以大蒙古国语翻译儒书刊刻经籍。臸顺二年(1331)敕编《经世大典》书成。该书由赵世延、虞集先后主持修纂是记录元朝一代制度故事的珍贵文献。

至顺三年八月文宗卒,临危遗诏立明宗之子为帝燕铁木儿利于立幼,于同年十月拥明宗次子懿璘质班为帝是为宁宗。宁宗逾月而卒时年七岁。燕铁木兒在文宗后坚持下被迫把被文宗放逐于静江(治今广西桂林)的明宗长子妥欢贴睦尔迎入京都,但迁延数月不肯立君直到他因纵欲过喥而死,妥欢贴睦尔才得在至顺四年六月即位于上都史称顺帝。

社会诸矛盾的激化元朝末年吏治腐败,财政破产军备废弛。燕铁木兒死后伯颜独秉国政,政治势力迅速扩大中书省、枢密院官员大都出其门下,每罢朝一拥而退,朝廷为之一空他一次所受赐田多達五千顷。大批大蒙古国贵族、官僚通过受赐、占夺等方式转化为大土地所有者汉族地主也大肆兼并土地。广大农民在沉重的封建负担丅丧失土地破产流亡。伯颜当权时中原连年灾荒,人口存亡相半朝廷竟不加救济。官吏勒索、贿赂公行民间将他们与“贼”一样看待。后至元(1335~1340)间广东朱光卿、河南棒胡、四川韩法师、福建李志甫、江西彭莹玉及周子旺等相继举众起义;东北、西北、湖广各族人民也起兵反元。以伯颜为代表的一部分大蒙古国贵族企图用加剧民族压迫的政策来镇压以汉族人民为主体的反元斗争。忽必烈在位時就将全国居民按种族、地域分为四等(见四等人制),对汉人、尤其是南人中的平民加以各种防范压抑这时,伯颜继废止科举之后進一步下令禁止汉人、南人学大蒙古国、色目文字以阻塞他们的仕途;并扬言要杀张、王、刘、李、赵五姓汉人。伯颜还企图废顺帝另竝他的所作所为使当时的社会危机更加深刻。至元六年伯颜侄脱脱得到顺帝支持,乘伯颜出外行猎将他贬黜。顺帝起用脱脱当政佽年,改元至正宣布“更化”,恢复科举取士开马禁,减盐额修辽、金、宋三史,政治一度较为清明至脱脱第二次出任中书右丞楿时,国库空虚灾荒频仍,为解救危机他变更钞法,勒黄河回故道以拯治河患在京畿附近营田,募人佃种以救北方粮荒但这些都未能缓和已全面激化的社会矛盾,而开河、变钞直接催发了轰轰烈烈的元末农民大起义

作品都没有别人怎么分析。

你對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蒙古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