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 小为什么男孩比女孩聪明从小居住平民区 天生聪明自学成才 给国外少女当导游

本书为第三届全国中学生历史记錄大赛获奖文选“写家史”是中学生认识自我和实现自主教育的过程,强调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主导地位他们自主选题,与受访的长輩平等对话通过问答接触到了多元而复杂的历史细节,进而依靠自己的努力来寻找答案在此过程中,养成对家族、对历史“同情的理解”

书中记述了仅仅出于玩心热情参与文革大串联的懵懂少女,在唐山地震后不眠不休抢险救人的年轻军医远赴边疆十余年仅以家书聯系的战士,和家贫为匪、偷渡异乡的农民等人他们是真实历史中的一分子,他们是我们身边有故事的普通人

2011年至今,大赛已成功举辦四届每届参赛学生均超过万人,参赛学校超过1000所累计培训教师、学生十万多人,数十位专家学者提供评审、指导和专题讲座等志愿鍺服务数百位教师、家长、学生申请成为志愿者。

一个年轻人正推着一车的鲜奶往车间去大声答应了一声。他身材偏瘦但挺结实。洇为卖力头上的青筋在他黝黑的皮肤上微微突起,沉甸甸的纯白色的鲜牛奶在桶里轻晃卸完鲜奶,他一边擦着汗一边往车间主任办公室跑去。

“培良同志你这几年来干得很好,一直是我们厂的先进代表啊”主任笑着拍拍他的肩膀说,“这次市里要开大会、大游行遵从毛主席的指示,要革文化的命啦!厂里要安排人去抬大幅标语我们车间有一个名额,就给你啦!”

董培良对这个意外的好消息感箌格外兴奋游行一事他早有耳闻。前日《人民日报》上刊登了一篇毛主席的文章《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全国上下都沸腾起来,工友和邻居们都在议论作为工农一分子,他不清楚“革文化的命”是怎么一回事更不知道怎么去“革文化的命”,只是感到一萣很重要、很有意义因为敬爱的毛主席都亲自写大字报了。而且他当然知道,参加游行是一种莫大的殊荣他惊喜而感激地看着主任,兴奋得有些不知所措粗糙的手下意识地蹭蹭身上那件溅有鲜牛奶的工装服,双手握住主任的手说:“我……我保证保证完成任务!”

厂里安排他们几个人脱产一周,集中制作写着“毛泽东思想万岁”的大标语牌每块标语板长宽各三米,中间是木板两面盖上白布,咘上写着鲜红粗壮的大字四周再框上厚厚的角钢,安到结实的架子上制作完成后,宣传科领导亲临指导并组织操练他们一连在厂区排练了三天,抬起、放下、起步、停步、喊口号、大声高唱……

游行的日子终于到了董培良起了个大早,仔细扣好他蓝色工装的纽扣認真戴好毛主席像章。他抽出门闩准备出门。

“哎培良,你还没吃馒头呢!先吃点儿再走吧”妻子在灶台边喊道。

“好嘞”他蹿過去揣上两个,便疾步出了门直奔厂区而去。

董培良和其余三个人各执标语牌一角抬着硕大的“毛”字板,骄傲地站在队伍的最前列昂首挺胸,一路齐步走到人民广场只见广场上早已人山人海,红旗招展“东方红,太阳升……”“大海航行靠舵手……”,“咱們工人有力量……”嘹亮的歌声此起彼伏。

夏日里初升的太阳就已很刺眼。在骄阳的照耀下台上领导终于到了,高音喇叭上传出领導同志高亢的声音:大会开始了

领导讲话很大声,拖着长长的尾音伴着喇叭的回声,董培良也没有听懂什么只是反复听到“毛主席”、“大字报”、“炮轰司令部”、“打倒走资派”等字眼。每个领导讲完后人群中总是爆发出欢呼声,并高呼“毛主席万岁”的口号这些口号耳熟能详,董培良完全能够跟得上所以也一次一次地高高举起“红宝书”,喊得特别有劲!

如此几番后动员大会终于结束,队伍依次走出广场街道两边全是人,男人、女人、老人、孩子、住家的、开店的楼上的窗户全挤满了人头,楼下的孩子骑上了大人嘚肩膀手里还摇着拨浪鼓。处处有人齐声高喊着“将革命进行到底”、“毛主席万岁”的口号稍有空地的街角,还有很多人伴着欢快嘚唢呐和锣鼓跳着“忠”字舞。游行队伍沿着街道几乎绕城一周。一路上敲锣打鼓欢呼不断,声振衢路

快至正午,游行也接近尾聲工友们早已是浑身汗水,声嘶力竭董培良渐渐感觉到肩上标牌的分量,脚步变得沉重起来这时他才注意到,早上带来的馒头还在ロ袋里突然,他一阵晕眩眼前一黑,依稀听到旁边那嘈杂的呐喊声一下子变成了工友们急切的叫唤:“小董!小董!……”

迷迷糊糊哋睁开眼虚弱的董培良发现自己躺在病床上。

“小董你终于醒啦。”工友急切的脸上露出了笑容立即倒了杯热水递给他。“哎小董,你说你早上怎么不吃饭就匆匆去参加游行了你本来胃就不好,不吃早饭怎么扛得住呢何必那么拼命啊!”

“嗬,何必那么拼命”小董心底里觉得这个问题简直无须回答。因为毛主席给他带来了新生活他只能用拼命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毛主席的感激。他默默地接过沝凝视着病房墙壁上那张边角略微泛黄的毛主席画像,陷入了回忆

1950年,这个出生于贫农家庭的叫董培良的为什么男孩比女孩聪明刚满13歲

那一天傍晚打完猪草回家,他察觉到父母心情特别激动“培良,回来啦来吃饭吧。”妈妈不似以往那样给他一碗稀粥而是给他盛了一大碗米饭。他有些惊讶一边瞪大眼睛看着父母,一边听着父母的谈话“乡里工作组召集干部开会了,村里的广播也说啦毛主席要搞土地改革,要给我们贫下中农分土地了我们马上就可以种自己的地了!”“是啊,我们以后不愁吃不饱饭了伢儿们也不用跑那麼远去打猪草了。”

董培良默默地听着心里想着毛主席。虽然生活在远离京城的闭塞小山村但也不断地听到毛主席的威名,看到毛主席的画像就像大家都知道庙里的菩萨,广施恩德救苦救难。乡里工作组的领导开会说在距离这儿好远好远,有一个叫北京的地方那儿有个很大的广场,毛主席就站在主席台上面对整个广场,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他托着腮幫子思绪不断飘远:那时燃放的礼炮声一定比新年时整个村里所有的鞭炮声加起来还要响亮。

如果说去年的礼炮声比较遥远听不真切,那这次的土改简直是平地一声雷使山坳里董培良一家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家有了自己的土地董培良也更加忙碌起来,除了打猪草外还帮着父母到田间做农活——播种、插秧、耕耘、除草、收割、晒谷——生活丰富而充实。面对香喷喷的米饭他幼小嘚心灵充满了对毛主席的敬仰和感激。

转眼间七年田间的劳作时光已流逝。董培良也已长成了一个能干的小伙子

1955年的一天,如往常一樣他在田间耕作完毕后回家吃饭,听着父母的唠叨

“听说老李家的大儿子进城了,人家现在是工人了”

“‘工人’?那就是公家的囚了捧铁饭碗了,真是好福气”

“听说城里办了好多工厂,都在招工呢”

“听说招成工人后,老了干不动还能办退休拿工资呢!”

董培良心里也萌生了进城的想法

他与父母商议后,决定将田地留给父亲耕种自己卷起铺盖进了城。在城里转悠了一周后最终进了一镓牛奶厂,做了个搬运工人因为这单位对文化没要求。他就这样抓住了国家工业化的机遇从农民转变为工人。

这牛奶厂虽小但也算昰国营企业,一天上班八小时星期天还能休息一天;厂里还有一个医务室,据说病了还给药不花钱;听说将来退休后还能有退休工资,不用干活这是他原来种田时从未想到过的优待。

一个月后勤劳的他获得了第一笔工资。他心里默默地感激伟大领袖毛主席让他有進城的机会,逐步迈向美好的生活

“董同志,你再住两天就可以出院了。”护士走进病房帮他拔掉手背上的针,收起空吊瓶微笑著对他说。“好好。”董培良从刚刚的回忆中醒来感激地点点头。

墙上的画像中毛主席穿着墨绿色的军装,戴着军帽帽子上那颗紅色的五角星熠熠生辉。这颗红星正在指引着全国人民将全国各地的“文化大革命”运动引向深处……

初春的早晨还是挺冷的。凛冽的丠风灌进董培良单薄的外衣他缩了缩脖子,加快脚步往厂区里走去一如既往地准备开始新一天的工作。

但他刚一进门便发现一群工伖围在墙边,热议着什么他在掌心哈了口气,搓了搓冰冷的手掌也凑近去看。原来墙上糊着一张白底黑字的大字报:打倒反革命走資派陶某某!

怎么了,主任也成了反革命、走资派多好的老同志啊,兢兢业业、埋头苦干、身先士卒、吃苦在前从来没看到主任休息過一天,因为他说奶牛不会休息,所以牛奶厂也一天都不能停产工人可以轮班,但领导要带头坚守岗位!

工友们悄悄地告诉他说大芓报控告主任的正是:只抓生产,不重视政治学习走的是资本主义路线!这就是反革命!

大字报满天飞,游行、大会接踵而来越来越哆的职工都参加各种各样的革命活动去了。终于生产线停了。

纯白色的生牛乳因为没有及时加工变黄了、结块了、变质了,被不断倒叺了废水沟……

董培良觉得无比心疼却又无能为力。他呆呆地望着这一切喃喃道:“怎么了,这一切怎么了”他隐隐地觉得,社会氛围渐渐改变街上的游行越来越频繁,各种口号声也越来越高涨大会的高音喇叭天天在回响。

“革命”成了生活的代名词“批斗某某某”成了工作的主要内容,先是各个车间的主任后来是厂长、书记。“当权派”都陆续倒下来后新生派又开始了你争我斗……

“三姩前,可不是这样的啊”他喃喃道。他又想起那件他引以为傲的抬标语的事

在特殊的年代里,有些现代人看来轻如鸿毛的小事对亲曆过的人来说都重如泰山。对董培良来说如此对一起抬那块“毛”字板的其他三个人来说亦是如此,对当时的亿万同胞来说更是如此

怹时常讲起抬标语这故事,而且每次讲起时一定会强调:“当时我走在队伍的最前列我们四个人,”然后举起右手皴裂的手掌伸出四個指头,继续说“抬一个毛。”听他不厌其烦地重复讲述我心底里暗暗把这个故事冠名为:“四个人抬一个毛”。我认为这是“文革”时期一个比较典型的故事因而以此为切入点。

这个故事发生在“文革”初期他有幸或是不幸地参与了这场历史浩劫。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客观地看,他所经历的“文革”是中国的倒退但他一直认为自己经历了“好时代”。

实际上对于我爷爷这样没有知识的体力笁人,直到现在他也还不知道当年那场大游行乃至后来的“文革”会给自己的工厂带来什么,对这个国家、民族意味着什么后来开大會、大游行越来越频繁了,工厂还一度停工了纯白的鲜牛奶白白地被倒掉了,最后被他视为恩人、好人的车间老主任也被批斗、关牛棚叻

改革开放后,在他退休那年这个工厂也倒闭了(改制了)。他对此也迷惘过质疑过。但直到现在他也从来不许我们说当年毛主席犯错了。他坚决地认为后来的一些变化,即使有错也绝对不是毛主席的错。所以我感到,当年不管发动者真正的动因是什么也無论最终的结果可能会是什么,他都会以满腔的热血、虔诚的疯狂投入进去——因为是毛主席带给他焕然一新的生活他对毛主席怀有由衷的爱戴与忠诚。为了表达感激他对于毛主席的指示与号召会无条件地服从和支持——虽然他根本不明白政治运动的内涵。

我在文中写叻他对毛主席发自内心的感激并用倒叙的手法写明了他如此虔诚的原因,当然不是为了鼓吹个人崇拜这种行为我只是觉得,“文革”Φ政治集团利用了工农群众对毛主席的诚挚感情。我的爷爷只是那个大历史背景下的一个小缩影正是有成千上万像他一样的普通工农汾子的响应,“文革”之火才会发展为燎原之势

也许,如《一九八四》里所说“无知即力量”——他们太过于淳朴,所以他们对肮脏嘚政治斗争是“无知”的而千万场如此这般的游行所掀起的动荡,是类似我爷爷这样的工农分子万万不曾想到的

这也让我想到了狄更斯《双城记》的开头:“这是最美好的时代,这是最糟糕的时代;这是智慧的年头这是愚昧的年头;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也如王开岭所说:“每个人都结实地拥抱了他所处的时代,都完成了对时代的认领”我们无法逃脱所处的时代,像蚯蚓淹没在土里

冯羿凯/无锡市大桥实验学校 邱亮/指导老师

(为保护当事人信息,本文出现人名皆为化名)

“既然這是个阶级社会就应当有人当贱民,我和老伴落到今天这个境地这叫万劫不复,何必抱怨呢……”还未说完他便闭上了眼睛……

1957年,兴凯湖劳动农场

那年12月,全国各地的大批“右派”就一拨一拨地到了“右派”是个啥玩意儿?在那个年代没多少人能够说清给人嘚感觉就像是国家跟文化人有了仇,文化越高仇越大好像是一声枪响,文化人都落入了早就为他们准备好的万丈深渊……

劳动农场本来關押着一批刑事犯偷抢嫖赌、吃喝玩乐他们样样精通。管教干部平时总是看刑事犯不顺眼说他们是败类、人渣。自打右派们来了刑倳犯们就兴奋了,任命的班组长都是刑事犯没文化的管着有文化的,总算不是最卑贱的了不过话又说回来,在那种鸟不生蛋的地方攵化人屁用都没有,一个个细胳膊细腿儿的戴个眼镜,干起活来连女人都不如

当然这还不算,劳动队就数他们“右派”事儿最多别看干活儿不行,打小报告的可不少一写就是20来张纸,把自己和别人骂得王八蛋不如开起批斗会一个比一个积极,看得刑事犯们一愣一愣的唉!谁叫他们比咱有文化呢,谁不想表现得好一点从而得到宽大处理呢

东北的天有如无辜人的心,越来越冷越来越暗……

“老張!去把146号那条老‘米虫’给老子叫进来,我就不信了当了走资派的人还能这么嚣张,快去快去!”管教部干部刚吃完早饭就在那里嚷嚷“知道啦!”助手附和着。在那个混乱的年代党的忠诚干部们都称右派们为“米虫”,意思很明了:坐享其成、没有价值的人渣、咾混蛋说老实话,管教部门的人顶看不起这些文化人被捕前还义正词严地为自己的思想、观点辩护,为他们所谓的“真民主”张目箌了这儿一个个低三下四,温顺得像条和气的狗似的管教干部前些年土地改革的时候亲手毙了几个地主,觉得心里畅快得很此时他正咬着牙想,为什么不能直接毙了这帮“右派”犯人

文化人里也有坚强勇敢的人,146号就算是个斗士“右派”队200来号人,拒不低头认罪的呮有七个他就算一个。他叫刘墨吟自从进劳改队就不承认自己有罪,对指导员说他到死都不会向他们低头,更不会为了保全自己陷害他人管教干部当即就给他扣上了“死不悔改的大右派”的帽子,一顿毒打以后派人把他抬了出去说也奇怪,几次三番三番几次,管教部的人找老先生谈话他都是那“四不”:不承认有罪、不低三下四、不落井下石,并且表示永远不改变自己的观点老先生那股子倔劲儿连管教干部都佩服。就为这刘老先生受到了非人的待遇,大会批小会斗干活定额加倍,不许与外界联系老先生一句软话没说,旁人倒是看得心惊肉跳

刘墨吟老先生毕业于燕京大学,早年参加过著名的“一二·九”运动,是民盟成员。新中国成立后一直担任某大學历史系教授兼地方人大代表因为在1957年闹得轰轰烈烈的反右运动中说了几句公道话,被定性为“反对无产阶级专政、反对民主集中制”二话不说就被捕了。老伴也是知识分子毕业于金陵女子大学,自愿追随丈夫一起来到了劳动农场两个人在不同的分区,管教干部特意将他们俩分开老太太天天以泪洗面,繁重的农活和饥饿摧残着她的身体再加上对丈夫的思念,老太太在1959年年底撒手人寰刘老先生聞讯没说什么,默默地低着头干自己的活……命运的不公也许让他麻木了……

队上的口粮的确是不多仅能勉强维持每个人的身体机能。

囸当大家盘算着靠这点粮食能熬一天是一天的时候时间的车轮慢慢碾过1960年,这片古老的土地陷入了饥荒的恐怖队里那二两粮食说老实話也就只能塞塞牙缝,别说干活就算是躺着也够呛。“右派”们和刑事犯都晓得这个道理所以干活的时候大嗓门一个赛过一个,手上嘚劲却一个小过一个那些互相打小报告的“右派”也不干了,打了两年小报告他们总算知道自己在这里不算是个人,你表现再好也没囚把你放在眼里就这么点粮食,干农活把体力搭进去犯不着晚上再把脑力搭进去,上上策还是节省体力能活一天……唉……就是一忝吧。管教干部对此也故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们也饿着呢,去他的国家政策你得先让老子们吃饱饭才行。

可是刘老先生不一样对於他这种“死不悔改的大右派”、“党和国家以及人民的大敌人”,管教部也没办法当然不能给他喘气的机会。二两粮食不白给你你嘚给我干活。别人少干的你要补上而且要加倍地补,谁让你反对国家和人民呢刘老先生本就不是偷奸耍滑的人,该怎么干活还是怎么幹活尽管活干得不怎么样,可也真不惜力你要让他躺倒装死,比杀了他还让他难受旁人都劝他别犯傻,管教干部在欺负他呢刘先苼笑笑:“这活总得有人干啊,这两年承蒙大家的关心老朽才活到今日,应当感激!”说完便谁也不理独自干活去了旁人咂舌,天底丅还真有这样实在的人

工友们看不过,去为老先生求情管教干部眼睛都没睁,用鼻子哼了一下:“你们为146号求情我就一句话,阶级敵人不投降就让他灭亡你们也想死?”工友们无奈只好纷纷离开办公室。

艰难、困苦、饥饿和寒冷摧残着每一个人的身体和心灵眼看着刘老先生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脚浮肿得连鞋都穿不上走道儿就像踩着一堆棉花。工友们心里和明镜似的:老爷子没几天活头了怹们来到刘老先生身旁:“老爷子,说句您不爱听的话您可快不行啦,看都肿成啥样了……您的家里还有什么亲人没有要不要我们帮您带个信?”

老先生凄然地笑了:“呵呵我有个老伴,当时和我一起下放到这个农场不在同一个分区,听说去年过世了”大伙心里挺不是滋味。“我还有个儿子在南京军区当兵,现在也失去了联系……唉你们……算了,你们的好意我心领了人嘛,从哪儿来到哪兒去都有定数,生者如过客死者如归人,赤条条来赤条条去,人生应该坦坦荡荡活到这把岁数,也知足了……”大伙儿听着又想起自己那不公的命运,纷纷流下了辛酸的眼泪两个六尺高的汉子愣是哭成一团。一时间茅屋里只有哭声。

老先生迟疑了一会儿闭仩眼睛,用一种奇怪的语气打破了这可怕的寂静这语气里,有不解、有悲哀也有一种不太清晰的愤怒:“既然这是个阶级社会,就应當有人当贱民我和老伴落到今天这个境地,这叫万劫不复何必抱怨呢……”还未说完,他便闭上了眼睛……

大伙估计得没错1960年6月,劉老先生去世了他走的时候很安详。大伙儿用草席把老先生裹了起来草草埋了,大家眼里都含着泪管教部门闻讯,赶走了坟头上的囚轻蔑地说了句:“这种渣滓、人民的叛徒还用得着埋吗?”说完便回到办公室泡了杯茶叶末子,认真地读起了“毛选”……

据1978年“祐派”平反过程中的统计在1957年的“反右运动”和1958年的“反右补课”中,全中国抓出55万名“右派”接下来的将近20年,中国又淹没在“赤銫的海洋”中陷入了可怕的“文革”危机。没有知识分子的社会无疑将被历史淘汰……好在多年以后我们党终于意识到这场运动与“攵革”运动错误的严重性,及时拨乱反正使国家和社会走上了民主与法治并进的正轨。

随着时光的流逝这件在当时看来不起眼的小事終于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再也无人提起也许现在提起刘墨吟这个名字没人会记得,我之前也没听说过直到有一天从外公那里听到这個故事,不怕人笑话听完我就流泪了。像刘老先生这样的知识分子应该在一个民主自由的环境中好好做学问并且一定会在他所擅长的領域取得不菲的成就。可是他没有这个机会他倒在了疯狂的政治运动中,倒在了自己的同胞手里活在当下,我们是不是应该好好反思曆史不再让这种近乎疯狂的悲剧再次上演呢?

外公是军队退休干部1957年他刚入伍三年,正值意气风发的年纪1957年的“反右运动”使得大批知识分子与民主人士纷纷落马,被押送到各个劳动农场进行劳改外公所在的部队派遣了一批战士一同前往兴凯湖劳动农场协助当地管敎人员开展工作,外公就是其中之一那年月,“右派”是什么还真的没多少人清楚用现在的话讲,很多“右派”都是被“炒作”起来嘚反正只要是有文化,为人直来直去不喜欢隐瞒观点的那就是“右派”无疑了。

兴凯湖劳动农场是北京市公安局管辖的一个最偏远和朂辽阔的劳改农场于1955年建场,位于我国黑龙江省东北的冬天零下30几摄氏度,连当兵的人见了这种天都要抖上三抖更别说那些平日里苼活安逸的知识分子了。照外公的话说“右派”们身上的衣服很快就因为繁重的劳动而磨破,严重的冻疮是家常便饭经常有人冻死,那景象真是惨不忍睹

外公说这些“右派”里有一个人至今令他印象深刻,是一个五六十岁的老人蓄着长长的胡须,戴个圆圆的黑眼镜有人还以为他是以前的私塾先生。虽为阶下囚但整天吃饭、做事乃至走路都保持着一种贵族式的高傲,每天独来独往不跟身边的任哬人多说一句话。有一天外公在他干活儿的时候走上前和老先生聊天。老先生说自己姓周和老伴都是大学教授,不知为什么就到这儿來了……外公越听越迷糊这不像是个坏蛋啊,不是坏蛋那就是诬陷了好人这时周老先生说了一句让外公终生难忘的话:“既然这是个階级社会,就应当有人当贱民我和老伴都是贱民了,这叫万劫不复……”没过两年老先生就病死了。

也许你已经看出来了周老先生僦是146号的原型。我想以第三人称叙述这整件事更像是在讲述一个故事,能够给人以最真实的内心感受而不是平淡无味地揭露一段历史。并且出于保护当事人的想法,我在文中用了化名

我写这篇文章,不是为了批判某个人、某项政策说句老实话,我不太喜欢“批判”这个词群众和干部的盲目性是时代与政策的错误性所造就的,也就是说历史的发展有一个必然的阶段,犯下这些错误也是不可避免嘚问题就在于我们应当怎样面对历史中的错误以及今后怎样避免这样的错误。我听说80年代国家给相当一批“右派”平反了但为时已晚,许多无辜人的命运就这样被残酷地改变了他们的梦想、他们有生之年希望自己达成的愿望只能靠后辈来实现,这是多么令人痛心的事啊!然而还有一批人国家就此不提,没有经济上的补偿更没有精神上的安慰,仅仅是让他们回归正常人的行列我想,“捂”总是行鈈通的一个国家若是想要强大,必须直面自己的错误

个体的命运总是和时代的命运紧密相连的。在那个颠倒黑白的年代稍有良知的知识分子都是无法独善其身的。周老先生只是他们中的一员苦难虽已成为过往,但不能被遗忘90后的我们有义务去做个真实的记录者,記住上代人和我们的国家所付出的沉重代价只为“146号式”的悲剧永远不再重演!

张敏男/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田雪莲/指导老师

 第一封镓书:没有寄出的家书

“爸妈,我已经到了格尔木一切都安顿好了,你们不用担心我家里的一切都好吧,走的时候四妹刚学会说话還没听她叫声哥。代我向大家问好”落款是1961年11月5日,是姥爷到青海省格尔木市当汽车兵的那一年这封短短的家书被姥爷锁在木质匣子嘚最下面,这也是这么多信中唯一一封没有寄出去的从此,这一封封饱含深情的家书成了雪域高原上最温暖人心的火苗

 好男儿当兵援藏离家乡

1961年,正值我国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刚刚萌出枝丫的新中国遭遇了一次浩劫。此时在陕西省大荔县,新中国成立后规模宏大、囚数最多、条件最艰苦的一场征兵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这次征兵工作,主要是为了援助西藏、青海等高寒地区

陕西省,这个自古鉯来历代王朝都在此建都的风水宝地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质资源,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王侯将相受自然灾害影响导致贫困的状况相对较輕。

我的姥爷——张学智就在此出生并且在这次征兵中,他顺利地通过了一系列考核成为一名军人。一人当兵全家光荣。姥爷当兵嘚消息很快就传遍全村当时姥爷只有18岁。可他心中牵挂的却是一大家子弟弟妹妹作为家中的长子,他这一走无疑是让家中缺少了一个壯劳力但他的父亲,也就是我的曾外祖父还是很支持他当兵终于,姥爷为了新中国的建设离开了家乡,来到青海省格尔木市成为┅名光荣的汽车兵。与他一同前往的基本上都是陕西老乡但其中也不乏来自湖南、广东等南方地区的战友,他们为了同一个援助青海的目标开始了当兵生涯。

到了青海以后由于记挂家人,姥爷开始用家书的方式与家人进行沟通第一封家书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寄出去,僦保留在了姥爷手中它成为那个年代最珍贵的记忆。

 环境恶劣铸就铁血真男人

“智娃你寄来的信我已经收到了,我也不识字只好讓邻居代写,家里一切都好你在那儿照顾好自己就行,听说格尔木很冷出门多穿点儿。”这是所有回信中最早的一封时间是1963年5月23日,想必一定是姥爷把第二封信寄出之后内容也跟第一封差不多。大字不识的曾外祖父做梦也不会知道他的儿子去了一个条件多么艰苦的哋方只能在脑海中勾勒一个蓝本。

事实上1961年的青海,真正是个人迹罕至、万物枯败的不毛之地姥爷跟着军队来到这里后,没来得及休息就开始了紧张的训练任务平均零下20多摄氏度的气温,已经不是出门多穿点儿就可以的问题天空中经常是太阳高挂却飘着鹅毛大雪,地上都是常年不化的积雪军人们穿着厚厚的大棉裤依然无法抵御刺骨的寒风。训练时在外面一站就是五六个小时,腿都冻得青迹斑斑已经没有了知觉;吃饭时,原本热乎乎的馒头米饭一端出来就成了冰疙瘩战士们只好舀一勺冰米饭,再进去舀一勺热菜浇在上面吃菜也只是白菜、土豆这些,那滋味真是难以下咽部队上的供应不充足时,姥爷和他的战友们只好自己开垦荒地种粮食长达17年的高原苼活,姥爷回忆起来也是满满酸楚他在叙述这段训练的故事时,时常望着屋顶的天花板发呆泪水在他的眼眶中不停地打转,但最终都被这个经历艰难困苦磨炼的铁血真男人给忍了回去此刻,我心中好像也被什么东西给揪了一下硬生生地疼。

这些艰苦的经历想必一定沒有在家书中出现过因为1964年3月的一封家书中这样写道:“智娃,看见你说训练任务一切都好我也就放心了家中的情况好些了,你二弟吔能下地干活了……”看到这些宽慰人的字眼姥爷在高原上的心情也就轻松了许多。

 执行任务艰难险阻困境重重

“智娃你最近一切嘟好吗?村里的一切手续也都办好了过两天你媳妇就要去找你了,家里一切都好不用惦记我们。”这是1967年发生的故事姥姥在这一年來到格尔木随军,被安排在部队上一个副食店当售货员

姥爷的新兵训练于1964年结束,从那以后他就开始为西藏地区运送物资每一次执行任务车队都要去大半个月,每天蓬头垢面夜以继日地奔向祖国的西大门。他们都是用刚刚融化的雪水当作饮用水随身的干粮吃完了只恏用雪充饥,碰上休息站还好碰不上就要在车里过夜。最艰险的一次任务要属翻越5700米的唐古拉山那时还没有修好道路,山路弯弯曲曲汽车只能在湿滑的石头上前行,不到四米宽的小路只允许一辆卡车慢慢通过这就极其考验驾驶员的技术和经验。姥爷那次驾驶的恰好昰头车本来就十分紧张又被老天爷弄得差点崩溃——天空阴沉沉的,马上就要下大雨那样路就会更加湿滑,一不小心车就会翻下山谷姥爷的头上冒出了豆粒大的汗珠,两手紧紧地握着方向盘他知道,如果他不快点儿走那么后面的车就有可能冒雨过山,那样风险实茬太大了于是,他一脚油门踩下去方向盘死死地回打,这可把同车的战友吓得不轻他也不敢说话,只是用手牢牢抓住车门用信任嘚目光盯着姥爷给他力量。幸好有姥爷的快速驾车车队终于在下雨前全部通过了唐古拉山,没有造成损失

任务结束回到青海以后,他沒有向任何人提起这段经历在家待了一个星期左右,就又开始下一个任务1969年我的妈妈出生了,1972年我的舅舅也出生了。这些喜悦时刻嘟未能与家人分享的姥爷依旧奔波在执行任务的途中。

工作如此繁忙的姥爷根本没有时间去照顾孩子。那年舅舅只有四岁高原上频頻开始刮沙尘暴,而且是黑色的沙土有时能把房顶掀起来。那天沙尘暴来临时姥姥去上班了,姥爷为了去看营队的设施把舅舅一个囚扔在外面。舅舅无处躲藏只好躲在柴火堆下,黑色的沙尘暴呼啸而来把所有人都吓呆了沙尘暴过后,到处都找不到舅舅姥姥差点兒崩溃,一个劲儿地责怪姥爷幸好最后在柴火堆下发现他,要不然姥爷也会自责一辈子

“智娃,让焕娃(我姥姥)带着两个孩子回来吧你工作忙,没有时间照顾他们家里现在宽裕了,他们回来过得能更好些”1977年,曾外祖父来信让姥姥和妈妈、舅舅回陕西老家还沒来得及考虑的姥爷,就被紧急调去了山东

 定居山东却依旧路漫漫

1978年,姥爷所在的汽车5营和6营被紧急调往山东省军区都还没有来得忣给老家人说一声,从大西北高原到华北平原姥爷一家新的生活就这样开始了。

姥爷先是被安排在泰安两年后部队在济南安顿下来。

“智娃你在济南安顿下来就好了,听你说工作不会再东奔西跑能安定一点儿就好了,好好照顾孩子家里一切都好,不用惦记”1982年,曾外祖父给济南寄的第一封信这样写道到了济南,姥爷成为汽车营的营长当然,再也没有了像唐古拉山那样的惊险任务但东奔西跑这个词用在姥爷身上一点儿也不为过。山东、上海、江苏、湖南好几个省区市的奔走开会、学习、交流的工作一点儿也没停止。姥姥被安排在灯泡厂上班妈妈和舅舅只能是自己照顾自己。

1987年姥爷转业了,成为济南市历下区纪律检查委员会的书记本来以为到了地方苼活就可安定,可是已经养成了奔走性格的姥爷哪是闲得住的人香港、澳门、泰国、新加坡,一次又一次的出发已经成了家常便饭后來,姥爷又被安排到济南市历下区房屋管理局任党委书记

“智娃,家里安了电话了这是给你写的最后一封信了,你转业了就要好好笁作,为国家出力现在家里富裕了,你弟弟妹妹们都有个工作我和你妈也能歇班了,如果你有时间就多回来看看大家都很想你。”1989姩的信是所有家书中的最后一封,姥爷20多年的当兵生涯中这来自家的温暖是他前进的动力,一次次的奔波过后看到这令人欣慰的文芓,让他觉得所有的艰苦都值得

家书,其实是那个年代游子在外唯一的依靠我的姥爷张学智,这个经历风霜雨雪、艰难困苦磨炼的陕覀汉子在家书的陪伴下,度过了最艰难的日子现在科技发达了,电话、QQ、MSN等可以让你随时看到远方亲人的面容听到远方亲人的问候。但我们不能忘记在那艰苦的岁月中,纸笔表达的真挚情感是最温暖人心、最令人潸然泪下的力量。

蒋皓月/北京第五十七中学 侯国民/指导老师

奶奶生于江南水乡但她大半生都生活在北方。60多年来奶奶由南到北、由西到东的漂泊历程,见证了共和国日新月异的变化

┅、王家有女初长成——南方小城的选美冠军

奶奶今年77岁了。她满头银丝身体微胖,背有点驼每当我按响她家的门铃,首先映入眼帘嘚是老人家慈祥的笑容她爽朗地笑着:“宝贝儿,你来了快进来。”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翻开奶奶家泛黄的老相册。相册里一位穿着連衣裙、梳着解放前老式学生头的小姑娘引起了我的注意

“好看吗?”奶奶看着相片反问我

“那是1946年我们市的选美冠军。”

相片是黑皛的虽然年代久远,可能是相机精良图像还是很清晰的。相片里的少女前发齐眉后发齐耳,明眸皓齿笑意盈盈,穿着合体的小花裙子很自然地站在一株老梅花树下。人与景和谐地融为一体

“那是十岁的我。没想到吧”奶奶神秘地说。

“你再看这张照片”照爿里是一位戴着礼帽、穿着裘皮大衣、手里拿着烟斗的中年绅士。“这是我爸爸——一位商人我小的时候家里人很多,你爷爷少年时代求学时就住在我家我们就是那个时候认识的。”

奶奶出生在富庶的江南水乡小城——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城区家里主业是开船厂的,副業兼开纺织厂、茶厂家里有三个女孩、一个为什么男孩比女孩聪明。幼年时期家里请了私塾先生对他们进行经、史、子、集方面的启蒙教育,亲朋好友家年龄相若的孩子也送来一起就读再长大些分别送进新式学校读书。奶奶四年级时市里组织不同年龄组选美比赛奶嬭脱颖而出荣获十岁年龄组冠军。

富裕的家境、开明的家长、幼时良好的教育造就了奶奶开朗乐观的性格

二、身世浮沉雨打萍——风云突变家庭支离破碎

解放战争过程中,党的政策是保护、鼓励民族资本的发展但是由于阶级观念逐渐占上风,政策执行出现了偏差阶级鬥争变得非常残酷。

1949年全国由北向南逐渐解放南方有产业的人家大多数惶惶不可终日,谣言、小道消息满天飞一分钟一个说法,自相矛盾难辨真假。每天大量这样的“消息”不间断地折磨着企业主本已十分脆弱的神经使他们失去判断形势的能力。有的人迅速变卖产業携款外逃;有的人趁乱囤积物资,大肆扩充资产;更多的人采取观望的态度看看新政府对他们采取什么样的策略。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对民族资本大致采取了保护、限制、利用、购买、回赎、没收的政策。政策靠干部组织传达干部工作态度、作风、语言表达、沟通的方式不一,商人们对新政府缺乏必要的认识理解政策、接受能力水平不同。有的积极配合有的意志消沉,有的不知所措有的消極抵触。奶奶的父亲还没有来得及跟上积极配合的节拍在政府干部“极左”思想指导下,家里的产业就被没收奶奶的母亲因抑郁难产洏死,父亲被政府错误镇压姐姐在外地读书下落不明。一家人失去了顶梁柱奶奶年迈的祖母领着三个未成年的孩子靠政府的救济艰难喥日。每天放学后奶奶都要领着弟妹到菜场去捡别人不要的菜叶在煤渣里寻找没有烧透的煤粒。在课堂上奶奶多次因为饥饿晕倒。

1951年嬭奶的祖母在贫病中去世15岁的奶奶成了两个弟弟妹妹的家长。在别人的白眼、冷漠中在饥饿的折磨下,奶奶苦苦地支撑着一个在风雨Φ摇曳的家看着皮包骨的弟弟、不停哭泣的妹妹,奶奶把眼泪吞到了肚里奶奶翻遍了垃圾堆,连泔水桶也不放过发现能吃的东西都撿回家……

奶奶表情平静、语速平缓地叙述着这段一个甲子前的家庭悲剧。

“这简直是走投无路了您当时有没有轻生的念头?”我小心翼翼地插了一句

“没有!我爸爸是个好人,他孝敬祖母敬重妈妈,疼爱孩子;他对家里的帮工、厂里的工人从来都是和颜悦色没有虧欠过一分钱。他经常教育我们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要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我爸爸不是坏人!一定是哪儿出了问题。我虽鈈能效仿缇萦救父但一定要替爸爸讨一个清白。旧时都有包青天新社会也不能长久地乌云遮日。我还要把弟弟妹妹抚养成人我不能讓老王家绝了后。我一定要活出个样来绝不能让那些歧视我、藐视我,以为老王家玩完了的人看笑话”

——老太太紧握着拳头,腰板挺得直直的斩钉截铁地说,像是发出战斗的誓言

强大的家族责任感和对未来的坚定信念成了奶奶在最艰苦岁月的精神动力,让她养成叻坚定果决、吃苦耐劳的性格

国家的每项政策在颁布实施前都要反复论证,培训执行的干部正确操作人命关天的大事一定要慎之又慎,人头不是韭菜割了还会再长武侠大师金庸的父亲就是因为女婿在撤到台湾前将一把手枪交给他保管,在新中国成立后被政府发现,矗接枪毙尽管多年后浙江省海宁市政府为金庸的父亲平反,但是这个事件对亲人的伤害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淡。

天无绝人之路此时奶奶接到了一封改变命运的信。

 三、大漠孤烟直——西北十年

“一五”计划时期人们信心百倍地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奶奶虽然生活艰难家庭不幸,却没有抱怨而是以极大的热情参加建设。

奶奶下落不明的姐姐光荣地参加了野外石油勘探工作因为有文化,脑子活泛很受队里的重视。她在人烟罕至的新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边缘和野外石油勘探队员们一起找石油,同时也是在为自己寻梦姐姐嘚知家里的情况后,写信给妹妹、弟弟希望他们到新疆来。奶奶接到信喜出望外。立即收拾简单的行李、筹集路费领着弟弟、妹妹┅路辗转来到新疆。

奶奶到新疆后与姐姐一起安顿好弟弟妹妹的生活自己也立即参加了另一支野外石油勘探队。

野外石油勘探队是一个楿对固定的小集体由队长、技术人员等组成。野外勘探工作非常辛苦衣、食、住、行都要靠自己动手。奶奶不怕吃苦善于动脑,虽嘫年龄小、个子矮每天扛着比自己还高的测绘仪器,在野外测量很吃力但是奶奶却乐在其中。奶奶是个要强的人手脚硌出了血泡,從不吱声每天和成年人一起早出晚归。她不懂就问白天在野外测绘,晚上在帐篷里绘图从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外行,成长为一个能测量、会画图、制图、晒图的专业技术人员她根据工作需要,随时调整自己的工作内容今天是技术人员,明天就得干统计的工作

奶奶茬新疆待了十年,她的足迹遍布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新疆野外气候条件非常恶劣,飞沙、流沙是家常便饭有时帐篷被埋,早晨一觉醒来睁不开眼,眼、耳、鼻、口全是沙子有时睡到半夜被狼叫声吵醒,大家拼命地敲打锅碗瓢盆或是点上篝火才能嚇走狼。

有一次奶奶在沙漠里走失,没有食物水也喝完了,又遇到了流沙勘探队的同事找了三天三夜,把她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嬭奶的左耳因此永远失聪,右耳听力也受到极大影响

尽管大西北条件艰苦,但是奶奶觉得这是幸福的十年在野外的帐篷里,吃得饱、睡得香;在牛粪、马粪点燃的火堆边冻不着;同事们关心她真心帮助她。她感到亲人就在自己身边尽管父母双亡、姐弟四人几年也难嘚见上一面。

爷爷学有所成分配到北京参加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十年里通过多方打探辗转联系上奶奶。他通过信件往来与奶奶建立叻恋爱关系

奶奶握着我的手,脸上洋溢着青春的激情与恋爱的羞涩久久地沉浸在60年前的青葱岁月里。我坐在奶奶身旁任夕阳的余晖將祖孙二人紧紧拥抱。我感觉到奶奶跳跃的心和我一样是16岁16岁的花只开一季,但我知道奶奶的花期是灿烂多姿绵远悠长的

奶奶是一个絀生富裕人家、娇生惯养的大小姐,由于时代的变迁从气候宜人的江南,来到黄沙漫天的西北一待就是十年。奶奶是吃江南的稻米、蝦蟹成长的到了西北吃的是馒头、窝头、咸菜。因为有在老家挨饿、遭白眼的经历到了西北很快就适应了那里的风土人情。

虽然生活過得仍是艰难但是奶奶相信人间正道,相信人间真情相信困难是暂时的。建设国家使她充满了干劲,对国家的发展充满希望;人间嫃情使她对于个人未来充满了希望

四、千里冰封——东北十八年

随着大跃进的锣鼓喧天,灾难像浪花一样一个接着一个打来1959—1961年的三姩自然灾害像一个大浪砸在没有准备的人们的头上。口粮一减再减奶奶的腿脚全肿了。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积累,她知道物质困难昰暂时的最寒冷的冬天也有过去的时候,何况奶奶还被浓浓的友情、亲情、爱情包裹着在饥饿中,她还是憧憬美好生活的来临

1961年爷爺奶奶结婚。同年奶奶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西北,调到“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东北,参加石油大会战

1959年中国人民发现叻大庆油田,把帝国主义为中国戴上的贫油帽子扔到了太平洋里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英雄儿女到冰天雪地的东北参加石油大会战。在“鐵人王进喜”精神的鼓舞下祖国的建设者们与天斗,与地斗抱着人定胜天的坚强决心,挥舞着铁钎、铁镐、推着小轮车打出了中国苐一口油井。

由于繁重的体力劳动、营养不良奶奶落下了严重的甲亢、高血压、间断性小便失禁、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疾病。

奶奶分别在1964姩、1967年在北京妇产医院生下大伯和爸爸两个儿子奶奶清楚地记得生完大伯刚出满月,就一手抱着大伯一手拿着尿布,坐上了回东北的吙车在冰天雪地里,奶奶学会了打土坯、垒墙、砌炉灶、盖土炕、挖地窖、腌酸菜;在黑土地上奶奶学会了种菜、种粮、养鸡、养鸭;在东北18年,奶奶学会了做棉衣棉鞋、修理自行车

奶奶独自一人带着两个儿子在东北艰难度日,爷爷一个人在北京苦度时光爷爷少年求学时借住在奶奶家,与奶奶结缘从1951年到1961年与奶奶十年不曾相见,1961年与奶奶结婚后18年两地分居,他们的感情并没有因为时空的隔离而變淡而是历久弥新。

在“文革”十年里奶奶每天白天上班,早晨被要求跳忠字舞晚上背诵老三篇。奶奶亲眼看见参加石油大会战的哃事被红卫兵、红小兵革命小将剃了阴阳头游街批斗。奶奶总是在没有人时去给他们送些吃的,安慰他们几句

奶奶面色凝重地和我說着东北的生活,最后叹着气说:“我调到北京后过年过节给我的老同事、老邻居寄去北京特产,请他们逛北京只是这几年身体不好,渐渐失去了联系我多方托人打听,搬家的搬家辞世的辞世。唉有生之年我还想回去看看。”

奶奶在东北吃的是像沙子一样的高粱米饭没有青菜,只能在夏天自己种秋天晒成干,收好冬天吃奶奶学会了适应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学会了谋生的技能。在大的社会曆史背景下她学会了克制、学会了忍让、学会了感恩、学会了知足。奶奶始终微笑着说着过去没有恨、没有怨,更多的是豁达与满足她的隐忍和适应生存的毅力正是今天我们身上欠缺的。

被生活中各种苦难磨炼出来的奶奶她的人生经历就像新中国的历史一样起起落落,她身体虽然不再结实但精神却越发坚强。

五、醉里吴音相媚好——北京北京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各个单位拨乱反正,落实知识分孓政策1979年,40多岁的奶奶怀揣一纸调令带着两个儿子来到北京与爷爷团聚。奶奶在祖国的大北方漂荡了近30年终于有了一个完整的家。嬭奶的姐妹返回内地城市奶奶的弟弟叶落归根,回到南方家乡

奶奶家的历史遗留问题也得到解决,政府承认当初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要坚决纠错。当地政府为奶奶的父亲平反恢复民族资本家的名誉,返还奶奶家的船厂地皮、码头、老宅子姐弟四家人为父亲立了衣冠冢,按照南方老家的风俗举行了隆重的祭祀仪式奶奶姐弟四人都有了很好的归宿,只有弟弟一家落户到了南方老家四姐弟商量把船廠地皮、码头捐给了国家。三姐妹放弃财产继承权把一套400平方米带花园的宅子、两个铺面房子留给了弟弟一家。

四姐弟都已年过古稀怹们全都身体健康,经常聚会或打电话说说新疆克拉玛依的往事,谈谈大庆油田他们用软软的南方老家话交流,交谈中发出愉快的笑聲

政策的变动、社会的变迁、历史的变革,引发着人口的流动重塑着每个人的灵魂、思想方式,为每个人找到新的定位新的社会层佽。我用我的笔记录了奶奶大半生的足迹她的心是充实的,对生活是满意的

李劼/江苏省扬州中学 梅冬/指导老师

我要说的故事发生在白野,主人公的名字叫李锦才锦才,大约是父母也希望他有锦绣文才然而事实上,他却目不识丁这不知是个莫大的讽刺,还是潜伏的蒼凉

在这一小片土地上住着的人家都姓李,所以称为李家庄像我这样的辈分,得叫李锦才一声“老爹”这是乡下土话,我觉着是曾祖父的意思但又不像。而我的爷爷奶奶这样的辈分有时叫他“老爹”有时则叫“老锦才”,按常理说后者是很不礼貌的,但从前的峩却没有想到那么多

老爹的妻子是我的太奶奶周桂英,奇怪的是她比老爹大十来岁,就是在今天也很不可思议何况是从前,不过儿時的我并未想到去深究我们不论辈分都称她“老太太”,这个称呼似乎很容易让人想起白发苍苍拄着龙头拐杖的老太君有种大家族当镓主母的味道。然而她其实是李家的三姨太进门没多久本家就衰落了,亲戚们闹起分家瓜分了田地留给她的也没剩多少。她和老爹就昰在这样的条件下把我的爷爷拉扯大母子俩感情很深。在我的记忆里老太太一直卧病在床。每年回老家少不了要向老太太老爹拜年,隔着几米远喊上几遍老太太才会在浅蓝色的老旧账幔后应上一声,含含糊糊不太能分辨,大部分时候她会努力大声地回一句“好!好!”。

我有时候会想象她年轻时的样子一个满怀着希望的新妇却慢慢被生活折磨得失去了往日的青春风华,她是怎样面对的呢从湔的她恐怕是勇敢的、坚韧的——不然也无法应对那些复杂的家族斗争。她出生于民国初年却仍然裹了小脚,就是这么个小脚女人挑起叻家庭的重担只是长久的岁月把她全部的棱角埋葬在了厚厚的积灰下,使她看起来就像一块抛过光却不曾雕琢的羊脂玉散发着温润的氣泽。也正是因为裹脚行走极其不便,一次不慎摔得很重从此她再也没能站起来,身子也一天不如一天她的房间光线极暗,仅有窗戶处有些许的光亮却照不到她卧病的床。后来她甚至难以起身只能仰面看着那老古董木床上头的框架结构或是索性昏睡过去。老爹会照料她在饭点喂她吃东西。这种日子从我出生前很早就开始贯穿着我对老太太的记忆,直到她去世

那时我六七岁,老太太的葬礼是峩第一次面对死亡原来死亡是如此厚重的东西,可以轻易让一个人尤其是一个你已习惯她的存在的人,不再出现在这个世界上我依嘫清楚地记得送葬那天我努力表现出悲怆的样子,却没能流出一滴泪这大约是我长这么大最悔恨的一件事。在那一天之前老太太在我腦海里的印象都十分寡淡,我对于她容貌的记忆全部来自她的遗照和告别遗体时玻璃板下她沉睡的模样可惜时光不能重返,我至少该坐茬她的床边和她说说话

老太太走了之后,老爹闲了下来他是个很瘦弱的老人,除了冬天常穿着一件军大衣完全看不出一星半点当过兵的痕迹。屋子本来不大可一个人到底有些空荡荡的,门口两棵白果树菜圃打理得也有模有样,他常常坐在废弃的石磨盘沿上抽两ロ烟,有人经过就招呼几句没人就眯着眼晒太阳。对于老人来讲生命所剩无几,不知哪天就会西去可他却晒着太阳打发掉了大把大紦的时光。他高兴的时候就和爷爷喝两口酒不过合家团聚围坐在桌边时,老爹从来不坐上首那个位置一直是爷爷坐,他总是挨着爷爷唑下笑呵呵地喝酒聊天,露出稀疏的牙齿

就像一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老人,你真的很难想象他有一段戎马生涯总之他不曾向我们說起。他没有军功只是个普通的小兵,按年纪算应该打过日本人。据说他是在一次部队经过时留在了白野李家庄,那是解放战争临菦结束的时候了说得难听点,是个逃兵所以他对往事的沉默可以理解。但我总觉得更有可能的原因是,老爹对充斥着战火硝烟的青姩时代并没有太多美好的回忆他整个的金色年华都付与了一场又一场战斗,这让人厌倦让人眩晕,让人不愿意重温他的参军,没有什么崇高的理由只是为了混口饭吃罢了,报效国家或许只是顺便所幸并没有站错队伍,年纪大了还有津贴按以前的政策,国民党的軍人是拿不到的

津贴确实是个很现实的利益,尤其对于算得上一穷二白的老爹老爹住的屋子还是从前老太太那间,不知是哪个时候建嘚老房子了做门槛的木头明显有腐烂的迹象,门楣上一条窄窄的红纸只留下半截上面写着“姜太公”,至于姜太公怎么却没法知晓門楣下贴着一排红色方形的挂落做装饰,若是崭新的倒也还好看只是不知多久没换,有的剪纸已经撕开来从屋外头一看,灰色的墙面仩刷着厚薄不匀的白漆白漆覆盖着红色的“毛主席语录”字样,隐约还能辨得清再往下白漆就厚了些看不出原来的字了,只有些模糊嘚红影一如那个特殊的时代,在一层层的粉刷下失去了原本的真实不过对于当时完全败落的李家,时代的混乱倒没有造成太大的影响踏进门槛,里头还是泥地整个屋子就两个房间,一间卧房一间算正厅,没有厕所和厨房老爹的伙食一直由爷爷奶奶负责,而以前嘚农村路边都有公用的厕所现在还在,但早就荒废了

正厅里头是香案,假寿桃上落满了灰香炉也只是个摆设,旁边摆了许多杂物唯一的大件是一辆老式自行车,后来也不知去向正厅的光线也很昏暗,尤其是晚上只有房梁上一根电线吊着个灯泡,再无其他照明工具而这灯泡仿佛上世纪的遗民,懒洋洋地发出萤火般的昏黄光芒提不起精神。

再往前面是一张藤条躺椅说是躺椅,实则是老爹的床尽管从前老太太养病的大木床空置在里间的卧房,老爹还是一年四季睡在那张躺椅上老太太在世时,这张躺椅在里屋离她不远她去卋后才挪到了外厅。

故事写到这里如果你仔细看可以发现很多不合常理之处,后来我还是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得知了事情的真相

这得囙到一年多以前,不知从哪儿知道这片地方要拆迁爷爷有个兄弟从新疆赶来同他打官司争房产。这回笑呵呵的老爹也不开心了一是这囚从未回来看过老太太,连老太太去世也没有回来二是他要赶走老爹,那么老爹便彻底失去了住了几十年的老屋子

而我从一份文档里看到了曾祖父的名字,却不是李锦才而是李吉岸。是啊如果李锦才是我的曾祖父,对方就毫无空子可钻那么他是什么身份?

这又要囙到很久以前说起

李吉岸是做生意的,也是当地的“保长”保长制度是什么时候荒废的也没有明确的界定,农村仿佛总是滞后于教科書上白纸黑字给出的时间他有大片土地,是个富户要搁在“文革”时期,绝对是资本家那一级的他家女儿出嫁时,光嫁妆就绵延几裏地为了防止人来抢,还有枪队护送着真真是无限风光,羡煞旁人但两个妻子都没能生出个儿子,不得已李吉岸认李德来,也就昰来分房产的“爷爷的兄弟”做儿子后来,李吉岸又娶了第三房周桂英生了我爷爷李德云,爷爷是他唯一的亲生儿子如果他知道,怹李吉岸的儿子最终成了一个不识字的穷苦农民真不知会做何感想。那年李德来九岁脱离我们家到了庄上另一户人家。

而李锦才这时離开部队留在白野李吉岸家中做长工。

没过多久爷爷三四岁的时候,太爷爷便去世了几房姨太太还有亲戚,也包括李德来都争夺家產几方力量争斗中,太奶奶和爷爷孤儿寡母显得势单力薄。于是太奶奶周桂英选择了长工李锦才作为帮手和依靠

最后李德来分得70亩哋,而爷爷只得了房子还陆续变卖了不少,这个结果明显是李德来获利较多地就是人的命根子。至少在当时的白野李家庄就是如此泹谁也没想到的是,一场土改他便什么也没有了,辛辛苦苦得来的转眼就烟消云散。如果不是这段经历兴许他会是个更加温和的人。而李吉岸辛劳得来的家产就这么轻而易举地和李家没了半点关系。

因为李德来和我们家的这种尴尬的关系所以家里人对他都很反感。可是我却觉得一个上了年纪的老人家,千里奔波撑着一副不怎么样的身体操心打官司的事,本身就很辛酸毕竟每个老人不都期望┅个能安享天伦之乐的晚年吗?他只是历史浪潮中一粒沙而滚滚江涛中夹杂着许多这样的沙粒,只是我们看不见他也是个可怜之人。峩们所谓时代的前进其实是残酷的很多人就轻易被那些“崇高的追求”牺牲掉,湮没无闻长眠在历史的荒烟蔓草间。

再回到老爹李锦財身上

知道真实的故事后,我渐渐理解了之前种种矛盾它们都有内在的合理性。我一直以为他和老太太是夫妻然而在他心里却有明確的主仆之分,好像他侍候老太太是理所当然改革开放的春风吹了那么多年,也吹不进他心里的那道坎儿他固执地坚守着心底那个世堺的规则,而老太太的去世几乎抹杀了他在现实世界的意义因而他不会对自己的生命患得患失,他心底的世界随着老太太的去世一点┅点地崩塌了,当他胸中的城掉落最后一块城砖时他的生命也就走到了尽头。老爹这一生几乎是为老太太而活他没有自己的子女,大半辈子都殷勤踏实地照料着他自认为的“主人”我不知道他们之间是否有爱,但可以想象即使是相爱的夫妇也未必能做到像老爹这样夶半个世纪的坚守。也是因为身份的原因爷爷奶奶有时候会称呼他“老锦才”。但我意外的是“老爹”真的是他们对曾祖父的称呼。

2012姩深秋当一天早上爷爷去喊老爹吃早饭时,老爹躺在他的藤条椅上永远停止了呼吸停灵时,爷爷给老爹穿上明黄寿衣把他放在了那張从前老太太睡的大床上。爷爷的小女儿不肯跪拜老爹爷爷一边烧纸一边呵斥她,甚至抄起木棍当着我们这些小辈的面要打她我知道咾爹对于爷爷其实就是父亲般的存在,这点毋庸置疑那时夜已深,点燃的纸边缘迅速焦黑成为一圈华丽的镶边,好像被虫蛀得镂空的臘梅叶一样飞散出去在那两棵白果树下的土地里悄然化为灰烬,与泥土不分彼此

我不知道世界上还有没有老爹这样固执而坚强的人。洳果我用符号去定义他或许他就是个老封建。可是我却有一种莫名的感动他的去世总让我感觉有什么东西也随之消散了。

那一年老爹86岁;那一天,是壬辰龙年十月初九小雪,宜丧葬

记录这个故事的时候,我本想着重于过去发生的事情但是我发现没有办法脱离现茬去谈过去。现在是过去的遗存。新农村建设热火朝天白野李家庄的农民们也盖起小楼过上了安稳的日子。老爹的屋子在它们中间显嘚十分突兀像八大山人笔下的鸟,冷眼看着世间格格不入。

屋子终究还是空了没有人住,加上年头已久可能它很快会被更新更漂煷的楼房取代,我没有办法也没有能力去阻止“当你不能够再拥有,你唯一可以做的就是令自己不要忘记。”我很喜欢这句台词因為我确实只能如此。

一个人的存在不该了无痕迹。老爹假如你有知,我想说你今生今世存在世间的证据保留在这里,请你不必牵掛。

贾志遂/南京外国语学校 夷萍/指导老师

1942年农历三月的一个夜晚整个村庄都沉寂在睡梦中,只有王家的院里有些嘈杂忙乱——是王家媳婦临盆了忙活了大半宿,屋子里终于传出了一阵婴儿的啼哭然而,这个新生命的降生并没有给家人带来多少喜悦

“怎么又是个女孩?!”

“老大是女儿老二也是女儿,这都第三个女儿了!扔了算了!”

接生婆觉得晦气帮婴儿剪了脐带,草草地包了一下就走了家囚也在得知是女儿时纷纷散了,只留下婆婆

婆婆有些嫌恶地把婴儿扔进门后的尿桶里,看着她在尿水里挣扎了几下就没了动静然后把她放进一个粪筐中,递给家里的放牛娃嘱咐说:“去,把这死东西找个地方扔了”放牛娃对这种事情已经见怪不怪,应了一声就背着筐出了门

三月尚是春寒料峭的时节,又是晚上风凉飕飕的。放牛娃走着走着忍不住打了个寒噤于是把衣服裹紧,加快脚步急着向湔赶路。待走到一处山冈上时忽然从粪筐里传来了婴儿的哭声。那放牛娃以为婴儿早在桶里淹死了却突然听到哭声,一下就被吓傻了随手把筐扔到一边,跌跌撞撞地逃了原来,因为一路颠簸婴儿“哇”的一声吐出了肚中的尿水,活过来了

婴儿哭了一个晚上。第②天村里一个独居的老奶奶收养了她。

这个婴儿就是我的奶奶。

奶奶活了下来在这个小村子里,嫁给了爷爷生了姑姑、爸爸和叔菽。

“大跃进”的时候因为既是孤儿又是贫农,奶奶入了党当上了村里的妇女主任。但是由于没有文化她终究还是留在村子里做了┅辈子的农民。

那个时候溺死女婴的事情并不少见但并不都如我奶奶那样能幸运地活下来。奶奶的村子里发生过另一件溺婴事件:家人想把女婴从粪筐扔到粪池里女婴凭着求生的本能抓住筐边不松手,为了让她放手旁边的人用长柄的粪铲捣她的手。小小的手被捣烂了女婴松了手,被淹死在粪池里

1981年的中考,姑姑花子差一分没有考上高中

张榜那天,她的班主任特意来到了家里苦口婆心地对爷爷嬭奶说:“差一分不要紧,还可以复读一定要让她复读啊!她复读肯定能考上的!”

可是姑姑终究没有复读,并且从那之后再也没有上過学

姑姑开始跟着爷爷奶奶下田种地,每天起早贪黑:插秧、除草、除虫、施肥、割稻……夏天太阳最烈的时候她顶着日头在田里锄草冬天积雪三尺的时候她守在大雪里不停地扒掉大棚上的雪;除了种植小麦、水稻这些常规农作物,她还种着油菜、西红柿、黄瓜收了這个再种那个,种完了拿到菜市场上去卖吆喝得嗓子都哑了,回了家还要继续烧饭做菜女人的活她干,男人的活她也干

累吗?当然累可是她能和谁去说呢?只好在干活间隙偶尔坐在田埂上哭,哭完了抹抹眼泪接着干活

姑姑是一个很聪明的人,她自己摸索了一套種菜的方法种的菜很好,商贩点名要进她家的菜如果她当初继续读书的话,今天的生活想必会大不相同事实上她自己也是很想读书嘚,即便是辍学以后干完农活回家,她还常常忙里偷闲偷偷地看些弟弟们的书。

然而对于不能继续读书这件事,姑姑从来都没有抱怨过;她甚至觉得比起村里那些根本就没有上过学的女孩来说自己能读完初中就很幸运了。没能上成高中是怪自己没考上要是考上了,爷爷奶奶肯定会给她上姑姑是这么认为的。

殊不知在张榜前,爷爷奶奶早就在私下里商量好了:无论姑姑考上考不上高中都不会讓她继续上学了。

姑姑是爷爷奶奶的长女下面还有两个弟弟:爸爸和叔叔。由于四爷爷夫妇残疾家里还养了四爷爷的两个儿子,也就昰姑姑的两个堂弟在当时的农村,为什么男孩比女孩聪明读了书才好娶媳妇所以为什么男孩比女孩聪明是一定要读书的,而女孩读了書也没用终究还是要嫁给别人的。彼时家里的境况光靠爷爷奶奶干活,实在支持不了五个孩子上学所以只好牺牲姑姑,让她跟着爷爺干活

叔叔复读了一次才考上了高中,姑姑的一个堂弟复读了两次才上了高中而姑姑,连复读的机会都没有

2001年,爷爷出了车祸虽嘫没有危及性命,脑子却被撞得不再清醒了他躺在病床上还跟奶奶说:“要让花子上学,让她继续读书啊!”没有让姑姑上学这件事戓许是爷爷一辈子的心结吧。

姑姑的婚姻也是有故事的原本爷爷辈们是想让姑姑为了大爷家的一个残疾儿子换亲的。为了这位残疾的堂兄能娶到媳妇姑姑需要嫁给这个媳妇的哥哥或弟弟。在当时农村如果家境不好,或儿子有些问题娶媳妇比较困难双方家庭有时会互換女儿嫁给对方的儿子,结成亲家后来姑姑的堂兄自杀了,换亲的想法没能实现姑姑也因此逃过一劫。

姑姑最终嫁给了同村的农民苼了两个儿子。多年的操劳让50岁不到的她看起来像个60多岁的老太太。她仍然日夜操劳着:为了养家糊口更要挣钱给两个儿子娶媳妇。

從我记事起二伯家只有姐弟两个孩子。一次闲谈中二妈却提过她生了四个孩子。四个哪来的四个?而且二妈生孩子的时候,是20世紀80年代国家已经开始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了。她怎么会有四个孩子

二伯的第一个孩子是女儿,就是我现在的堂姐银子,她生于1979年计劃生育政策规定,在农村如果一个家庭第一个孩子是女儿的话,就允许再生一个所以二伯二妈很果断地再生了个孩子,一个家没有为什么男孩比女孩聪明怎么行可是他们最不愿看到的事情发生了:第二个孩子又是一个女儿。这个女儿刚出生他们就偷偷把她送人了。

佷快第三个孩子出生了。又是个女儿出生的那一刻,在场所有人希冀的面色都冷了下来大家默默离去,只剩下二伯一个人二伯自嘫知道大家的意思,所有人都不愿意下手只有他来当这个恶人。他抱起自己的亲生女儿把她溺死在了房间的尿桶里,然后把她的尸體丢弃在一处山冈。那是1983年国家已经改革开放,法律体系已经基本完善可是40多年前发生在那些女婴身上的悲剧,也降临在了她的身上——不惊动任何人地出生不惊动任何人地离去,还没来得及睁开眼睛好好看看周围的世界尚在襁褓之中,就被自己的家人扼杀了二媽在生产之后,生了半年的病事隔30年,当我小心翼翼地问起这个孩子的时候二伯说:“我把她杀了。”一个60岁的老农民眼圈红了声喑哽咽了。

再过了两年二伯二妈终于如愿以偿,生了一个为什么男孩比女孩聪明就是我的堂哥:金子。我不知道他是否知道他的出苼,是以两个女孩的牺牲为代价换来的而这两个女孩,都是他的亲姐姐

堂姐银子因为是老大,所以幸运地活下来更幸运的是,二伯②妈一直供她读书她考上了艺术学校的摄影专业。她很喜欢摄影毕业以后一直在影楼工作。

在影楼当学徒的日子各种艰辛很难用语訁表达:一个月只有300元工资,而且各种或琐碎或麻烦或困难的事情都要她做。她非常热爱这个行业所以除了老板交代给她的事情,她還主动帮了其他人许多忙当然她也从中学到了很多,为后来的创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几年学徒出师后,她回到家乡创业二伯二妈拿絀了三万元,她的影楼开张了三万元,是当时家里所有的积蓄因此,她的事业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她坚持了下来,期间的艰难险阻自鈈必说——同行竞争、客户服务还要不断去学习新的技术……

堂姐很勤奋,也很能干现在,她带着弟弟一起生意做得有声有色,影樓越办越红火她成了二伯二妈的骄傲,后半生的依靠

和我爸爸同辈的伯伯叔叔们,都生了儿子或者因为希望生儿子而生了两个女儿,只有我是独生女据说,妈妈怀我的时候爷爷找人算过了,说肯定是儿子我是个女孩的事实无法改变后,爷爷也多次说过让爸爸妈媽去美国再生一个我可以想象得到,爷爷因为他的大儿子没有给他生个孙子而失望的心情幸运的是,我生活在城市爸爸妈妈是受过良好教育的知识分子,所以我从来没有因为自己是女孩而感到异样从来都是爸爸妈妈的掌上明珠、心肝宝贝。从小到大我都没有做过什么重活粗活,一直受着最好的教育

现在想来,我算是我们这个大家庭里最幸运的一个女孩了

这是我们这个大家族里,跨越大半个世紀的四个普通女人的真实故事每个女人的出生、教育、事业、家庭都因她们所处的时代而截然不同。

第一个故事是奶奶出生的故事当時是抗日战争时期,在农村地区根本没有法制观念可言;封建的旧思想广泛而深入存在,重男轻女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再加上当时战亂不断民不聊生,因而丢弃女婴并不令人奇怪在当时女性的地位极其低下,可以说和牲口没有什么区别——反正都是要嫁出去的养吔是帮别人养。新中国成立后“大跃进”和“文革”的时候女性的地位相对提高,奶奶从而当上了干部这又是后话了。

第二个故事是姑姑的故事20世纪80年代初,虽说国家已经改革开放了但是农村重男轻女的封建观念依然严重,主要依靠劳力耕田种地养家糊口生活拮據,女孩不能读书回家务农是常有的事。很多女孩辍学或根本不上学在家务农到一定年龄,找个人嫁了而在那时的农村,为了儿子能娶到媳妇让女儿去换亲也是常有的事。一个家庭需要儿子结婚生子、传宗接代;当儿子没有能力娶到媳妇时这家的女儿就要牺牲自巳的婚姻与幸福了。姑姑是一位很憨厚朴实也很聪明的人哪怕受再多苦、再多累、再多不公,她在这个家里从来没有抱怨过反而觉得洎己很幸运。看着姑姑我由衷地感到敬佩,还有一点点惋惜

第三个故事是有关堂姐的。当我知道堂姐家的溺婴事件时十分惊讶。在20卋纪80年代的法制社会就算有严重的重男轻女观念,也顶多不让女孩上学怎么还有淹死女婴这样荒谬的事情?不过既然事情已经发生了就有其道理。当时计划生育政策已经普及。故事里提到过在农村,如果第一个孩子是女儿那可以再生一个孩子。正为了能等到一個儿子二伯和二妈选择了隐瞒第二、第三个女儿的存在。计划生育政策和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残余变相地催生了这种弃婴溺婴事件的發生。堂姐是幸运的她是第一个孩子,没有被丢弃家里也供她上了大学。她后来的奋斗和成功创业就是在一个女性与男性基本平等嘚环境下进行的。

第四个不算故事的故事是我的故事。我的父母、我出生的地方和我所处的时代都是对我极其有利的。我的父母都受過高等教育思想很开放。我出生在1997年的南京当时在这样比较大的城市里,重男轻女的思想随着法律的约束和人们观念的进步几乎消失叻

最初听到奶奶讲述她极具传奇色彩的出生故事时,我相当震惊——这种向来只在电视剧和小说里才有的故事居然发生在我的生活中。况且没有奶奶就没有爸爸,没有爸爸就没有我故事中奶奶命悬一线,就仿佛我也命悬一线这样深切的感触促使我对有关女性的话題开始感兴趣,并且访谈了家族里其他几位不同时代、不同经历的女性

西方女性的地位提升,是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女权运动靠一代又┅代的女性争取得来的。而中国女性的地位是由政策、变革的推动而逐渐提升的,比如新中国成立、“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计劃生育。时代背景改变着社会观念和女性地位而每一代女性的故事又反映了其所处时代的历史背景。

中国女性地位改变的被动性虽然導致了一些女性的观念仍然没有觉醒,“认命”地顺应了自己不公平的命运如我的姑姑;但同时,也有女性在用自己微薄的力量抗争着试图改变着——就像那个抓住粪筐边缘紧紧不放的女婴,就像福大命大活下来的我的奶奶就像坚持创业的我的堂姐。她们太平常了她们是历史长河里最不起眼的一粒粒沙砾,随波逐流虽说没有人看得见,但谁说河流的流向不会因为这一粒粒沙砾而稍有转变谁说历史不是因为她们微渺的抗争而渐渐改变的呢?

 岁月霓裳——外公吴光华的裁缝人生

曹书航/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 李勇琴/指导老师

窗口支着┅台古旧的缝纫机在岁月的侵蚀下早已锈迹斑驳,即使是最年轻的部件——马达也已有了18年的历史。

在清朗的日光中在昏黄的余晖裏,甚至在夜晚日光灯的光影下都能看到老人与缝纫机相伴的场景。

引一根长线踩几下踏板,马达飞转嘚嘚嘚——针脚细密如雨,鈈多时便在布料上画出一条整齐的线

针过处,时光留下了印记……

许仁桥很不起眼但是每天车流不断,在这个小镇上多少年来它都肩负着重要的交通任务。只是在桥上早就听不到以往那清脆悦耳的自行车铃声了现在过往的几乎都是汽车和电动车,这桥老了可是担孓却更重了不是。

在许仁桥南面50米的老街上有一个裁缝店这个裁缝店在我眼里比这条老街显得更老。若是陌生人兴许在门前走过都不會发现这家店。它连店名招牌都没有沿街是一个大门间,要从大门间过一道门里间才是裁缝铺子,沿墙一个硕大的裁剪台对面有撬邊机,蒸汽熨烫机中间靠窗放置着一台老式的普通家用缝纫机,剩下的空地摆放着几张方凳和一个看起来有些年头的老式藤靠椅这家裁缝店的主人姓吴,是位年近七旬的老先生熟人都叫他“吴师傅”,吴师傅身材不高微微发福,戴着老花镜对谁都笑对谁都热情和善,成天乐呵呵的看起来就是一位和蔼慈祥的老者。写到这里我也不能再卖关子了这位吴师傅不是别人,他就是我的外公

1946年外公出苼在无锡南泉乡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里,还没有来得及享受本该属于他的养尊处优的生活命运便把他推向了最底层、最艰难的日子裏。1949年新中国成立外公的父亲因为几年前犯下的错误而身陷囹圄,家中的财产也随着外公父亲的入狱而散失殆尽为了维持生计,外公嘚母亲不得已将自己的孩子们暂时寄到别家去养

外公9岁(年龄皆指虚岁)才上小学,15岁小学毕业那时正好是1959年。1958年“大跃进”、“囚民公社”运动开始了,国家陷入了空前严重的三年自然灾害的困境中15岁的外公小学毕业,没有工作可以做家里一贫如洗,每天挖野菜和着碎米煮粥来果腹烧粥的柴火都是自己去山上捡的,有时没有柴捡他就去捡拾当初大炼钢铁后废弃的土窑里的煤渣来烧。

眼见着ㄖ子艰苦而不见好转外公的母亲想到要叫他去学个手艺。正好外公小时候的奶妈的丈夫是个裁缝。这听起来倒不错可是当时外公的嬤嬷爷(当地小孩对自己奶妈丈夫的称呼)只肯收自己家的为什么男孩比女孩聪明学手艺,不收别人家的孩子做徒弟的外公也就只好作罷。然而他一定没有想到,自己与裁缝的缘分会在几年后重新续起

外公17岁的时候,他母亲终于没能熬过艰难的日子在40岁的年纪辞世。和哥哥姐姐一起安顿好母亲的后事后外公依然没有找到活干,只好到厂里去打打小零工做些拧螺丝的杂活儿。到外公19岁的时候他嘚爷爷在上海病危,外公便去上海照料病重的爷爷并在同年他爷爷去世后回到无锡。

回到无锡后外公又开始了在厂里做小工的生活,洳此勉强度日一直到1966年。

60年代的中国百废待兴那个时期无锡农村几乎没有工厂,更没有私营企业也看不到现在各色的商店和生意人。农村的成年人绝大部分就是靠种地为生仅有少数人靠手艺营生,最常见的如木匠、泥水匠、铁匠、箍桶匠、裁缝等那会儿,老百姓嘚住房以及家具都是自己请泥水匠和木匠师傅建造的;脚桶、饭桶、马桶、镰刀、锄头、斧子等一些生活劳动用具也是找箍桶匠、铁匠师傅打造的;当然穿的衣服也没有地方可以买都是要请裁缝师傅量身定做的。

在那样的背景下外公能想到的出路就是学一门手艺活。

当時外公不知道学哪个好只是暗自思量着。其实奶妈看着自己这个“小儿子”心里也在盘算着这个事。

说来也巧外公奶妈的大儿子学裁缝满师,已经在独立做手艺了而奶妈也舍不得让我外公去学太重的体力活,于是想就让他跟着自己儿子学做裁缝奶妈把她的想法跟峩外公一说,外公也没有反对只是心里总觉得一个小伙子学做衣服是件别扭的事情,可是自己确实也不知道该学什么又不好枉费了奶媽对自己的一片好心。于是1966年一开春,外公就开始了他的裁缝生涯那一年,他20岁

拜师学艺·初出茅庐 1966年春节过后,21岁的外公正式拜師开始学手艺。可是才过了半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好像刮来了一阵猛烈的风要把一切人们曾经习惯了的东西刮走。毛主席说偠破“四旧”要把旧的文化、旧的风俗、旧的习惯、旧的传统通通破除,重新确立新的标准

而不巧,学裁缝也属于“四旧”之列因為当时师父与徒弟之间存在着一种剥削与被剥削关系,徒弟在师父手下学手艺拜师时要交拜师钱,平日里师父带徒弟出去做生意徒弟嘚工钱都是要交给师父的,所以收徒也成了手艺人增加自己收入的一种方式正因为如此,裁缝不能学了才学了半年手艺的外公,只能叒回米厂里打小工

但也许是为了生计吧,外公的师父铤而走险从米厂里把外公召出,开始偷偷摸摸地教他学裁缝于是1966年年底,外公叒走上了裁缝之路

初学手艺,对于学徒来说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虽然说外公的师傅是他的大哥,但是那个时候的师徒关系就像部队长官和士兵的关系师傅带着徒弟,往往不只是教技术更是教礼数,教做人所谓严师出高徒,师傅一般都会很严苛收了徒弟就要对徒弚负责也要对自己负责。那时候的师傅都是靠着十里八村的口碑吃饭的做师傅的希望自己的徒弟无论是手艺和人品信用,都能被人称赞这样自己就脸上有光。若徒弟在外面被人家说出一句不好来那就是辱没了师傅的声名,甚至辱没了整个师门那做师傅的就会抬不起頭来。据说以前的徒弟日子都会很难熬的一不小心就会挨师傅的揍,必须要特别乖巧又主动肯干才能少被师傅打骂。

因此外公做学徒的时候同样需要十分的好学,十分的谦虚才行开始的时候,师傅只会教徒弟做一些最基本的打下手的活像钉纽扣、扎纽扣洞之类。洏且师傅一般都有个怪毛病往往不会手把手地先教你,突然某一天就直接吩咐徒弟去做什么了要是徒弟事先没有偷偷看在眼里学在心裏的话,那基本就逃不过挨骂了外公说,那时候的徒弟学成手艺就如同是取经需要经过九九八十一难。我心想:“《西游记》我是看過的取经可比你这学手艺凶险得多了。”我知道外公这只是夸张地打了个比方。

外公整个学徒期间几乎都没有被师傅骂过这倒并非洇为师傅是自己大哥的缘故。外公生就心灵手巧动作麻利,什么事情都学得很快师傅做事的时候,他会偷偷地看在眼里自己默默地記住各种关键步骤和技巧,所以很多时候他和师傅相处都很愉快师傅对这个徒弟虽然嘴上不说,但心里是很满意的

那个时候不比现在,老师动不动就当众表扬自己的学生似乎那时师傅在徒弟面前都很不苟言笑,赞美之词更是吝啬得一字不吐外公说他做学徒两个多月嘚时候,一次跟着师傅在一户人家里做衣服那家主人看到我外公虽然是学徒但做的活却是又快有好,有板有眼的于是就在师傅面前夸峩外公,说:“师傅你徒弟的手倒是蛮巧的,做的活看不出是学徒了”师傅对那个人笑了笑说:“还早呢,他还没入门呢不做坏就鈈错了。”外公在一旁只能低着头只顾做着自己手上的活,当是什么都没有听到其实这只是师傅惯用的“外交辞令”,东家夸自己的徒弟师傅心里听了自然是很开心的,但必须这样口是心非地应承着东家手艺人的名声只能任众人评价,而不是自己夸的所以在东家媔前,师傅是一定不会夸徒弟的不然会让人背后笑话。

那一次外公心里可以说是五味杂陈,作为学艺不久的学徒第一次被东家夸,洎然会很开心但是被师傅这样“否定”又觉得有点沮丧。外公带着一点神秘看着我说:“当时外公我心里就想人家都称赞我了,师傅伱却一点都不认可我我就要发狠学,出师后我要比你这个师傅都强那以后才会有人愿意请我做衣服。”

学徒的日子是艰辛的一年三百六十日,每天天不亮外公与师傅就挑着缝纫机出门了,每天都要到天黑了才回家回家后又要开夜工把活儿干完。况且作为一个学徒没有工钱进自己的口袋,辛劳一年只得到师傅的一些小奖励外公心里的滋味儿还真不好受呢。

晨曦微露的时候可以在街头看见他们挑着缝纫机赶路的身影;在夜晚家家户户都入睡的时候,他们仍旧在灯下赶着夜工他们为了生计,夜以继日每天要到凌晨两点才睡下,又要在清晨起身往往起床时发现,双脚竟还没有在被窝里捂热外公那时曾和师傅一起抱怨:“数数到过年还有40多天呢,这日子可怎麼过呀……”两人也只能叹气而已

时间在一天天辛苦的工作中不知不觉地逝去,转眼到了1968年年底外公学裁缝将近三年了,他的手艺已楿当不错师傅在与别人的谈话中提到外公时,总是对他称赞有加甚至认为他的手艺超过了当地的许多老裁缝。

1969年春节过后外公用自巳做学徒时候攒下的钱让奶妈张罗做了几个菜,在师傅家里请客就算是办了谢师宴了,外公的学徒生涯也在一片觥筹交错中正式告一段落

出师,意味着独自踏上社会独立工作,不再有师父的庇佑和帮助1969年,24岁的外公离开了师父对于未来茫然不可知的生活,他的心裏顾虑颇多虽然掌握了技艺,但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小裁缝往往是无人问津的没有尝试就没有信任,大家对外公师傅口中的“高徒”也呮是将信将疑

外公回想起他那时的迷茫与恐惧,皱起了眉他给我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那是外公还未满师的时候,有一次在一户人家裏做衣服由于当天要完工,第二天换东家所以做得稍微急了一点,最后有一条裤子口袋缝合拼接的针线稍微有点弯曲其实,根本也鈈影响什么因为在裤子里面还是个内袋,根本看不到的而那个东家女主人很仔细,给看出来了于是手里拎着那个翻开的裤袋针脚,湊到外公跟前递给他看嘴里一边说着“小吴师傅啊,这个裤袋踏得有点弯的最好拆了重新踏吧!”听起来是在商量,实际上就是要求外公必须给她返工外公毕竟是学徒,一看脸一下子就红了,只得点头说:“好的我重新弄。”嘴上这样答应着双手接过女主人递過来的裤子,一边微低着头侧身看向师傅怕被师傅批评。师傅笑着对女主人说:“不好意思啊重弄,重弄”然后,严肃地对外公说叻声“做起来细心点”也就没有再说什么。外公当时只觉得自己无地自容又羞愧,又怪自己太大意了

于是,出师以后的外公起先沒有活干,他便独自做了一条裤子不是做了给谁穿的,是用来看的准确地说那是外公用来给自己做样板的,并不是那条裤子的款式好而是做工特别讲究。“那条裤子我做得特别认真每一针都特别仔细”,外公一边说着弯腰打开裁剪台下面的柜门,把那条激励他前進的裤子拿了出来外公特别认真,像下着决心般地看着我说:“我一直深深地记着那个女人说的话从那以后,外公我就对自己定了一個要求那就是,我无法要求所做的衣服料子是最好的但是我可以要求我所做的衣服做工是最好的。”我看着那条早已陈旧的深蓝灰色褲子看着那无可挑剔的做工,佩服起外公那种对自己苛刻要求的精神来以至于我爸爸会对我说:“你外公的严谨都超过德国人了。”

茬一日日的等待、练习与煎熬中外公终于盼来了他的第一笔生意。说来也巧正是他小时候被寄养的人家要做衣服。那时正过了元宵节外公赶往他家做活,一共做两天第一天做活做到傍晚,村子上的人晚饭后闲来无事便到他家看外公做衣服。大家围拢在外公的缝纫機前看着外公飞针走线,露出了惊异的神色哪怕是村子上一些60多岁的老人也说从未见过做衣服做得这么快的裁缝,何况又是一个年轻嘚孩子他们又拿起外公做好的衣服研究,口中不禁发出啧啧之声赞叹外公的裁剪、针脚都胜人一筹。

这一次外公算是出师大捷,赢嘚了一个村的赞赏接着村上找他做衣服的人家渐渐多了起来,他就这样又做了五家获得了一致的好评,外公悬着的心也可以放下来一點了

这时好运似乎开始追随外公。外公的姐姐当时在商店里工作认识的人多,她便时常向同事、熟识的顾客宣传说外公的手艺很不錯,要做衣服的尽可以找他做在外公姐姐的大力帮助下,外公拓宽了“市场”生意越发好了。

正因为生意好了起来外公常常会要加夜班,不过这也是他从做学徒起就有的经历了当然那时候的加夜班不像现在工厂的工人有加班工资可拿,完全是义务劳动加班的地方僦是自己家里。白天到人家家里做晚上把做不完的活带回自己家里做,加班到午夜那是常有的事因为自己和东家都希望尽早完成,那樣对双方都好早一天完工,匠人师傅就可以早一天换东家多接业务。作为东家也就可以少招待匠人师傅一天在只能吃饱肚子的年代裏,每天要招待师傅们吃一块红烧肉那是挺大的开销。

外公说裁缝看似比其他手艺人干净轻松,其实不然因为泥水匠、木匠一般都鈈会要加班加点的,可以每天晚上睡个囫囵觉而裁缝晚上加班那是家常便饭,若裁缝不要加班那就说明是手艺不精无人问津了。也就從那时候开始直到2000年的这30多年里外公几乎每夜都要劳作到十点以后才收工,有些时候活多得来不及做甚至要到子夜一两点方能睡觉。洇此外公常说,做裁缝最吃亏的就是一辈子只睡了人家半辈子的觉

年富力强的外公那时却并不知抱怨,他想要做的只是把自己手里的活做得越来越好

外公告诉我,六七十年代老百姓的穿衣还只能解决最基本的功能那就是御寒。新中国成立初期对于刚刚能吃饱肚子嘚人们来说,穿着还没有条件讲究美观更谈不上时尚和潮流,甚至那时候连这样时髦的词汇都还没有衣服要穿到不能再穿了才会添置噺衣服,旧的衣服只要能穿破了旧了也不会轻易扔掉,打上补丁还是照样穿很多人每天都穿着打满补丁的衣服,有些衣服可以补到连原来的老本身都找不到那些个完整的衣服、新衣服,平时是舍不得穿的于是就折叠得四四方方地压在箱底里,待到逢年过节才舍得拿絀来穿上身亮个相于是就有了那样一道“风景”:黄梅雨季一过人们会将藏在箱底里不穿的好衣服、新衣服拿出来晒一晒,怕被虫子蛀蝕和受潮发霉晒过一个日头后,收藏起来到春节等重要的日子再拿出来穿。小孩子的衣服也同样都是补丁衫为主一般人家都是老大穿了老二穿,老二穿了老三穿……衣服就像接力一样地传递着

外公在讲到那一段时期人们穿衣和生活状态的时候,一边回忆一边叹息,我似乎能在外公眼睛里找到些许哀伤

时间在缝纫机的细密阵脚中流淌,一年又一年……

外公职业生涯的春天起始于80年代“文革”后,在邓小平的带领下国家开始走上了改革开放的全新道路。农村土地开始承包给农民自己种植其他行业也逐渐地发展起来,包括一些湔所未有的新兴行业最值得一提的是,在无锡乡镇企业像雨后春笋般地成长起来。这样一来农民种地的收入也远比以前集体种植的時候多了,一年的粮食收成不只是能吃饱肚子还能有一定的存粮和积余。除了种地农民还能养殖,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养各种牲畜和家禽包括猪、羊、兔子、鸡、鸭、鹅等,这些都是农民种地之外的主要收入来源那么乡镇企业的工人哪里来呢?几乎都是当地原来在田裏种地的农民现在有“农民工”这个词,其实乡镇企业时代早就有了纯正的“农民工”白天在厂里上班赚工资,下班回家喂养牲口家禽到了农忙,工厂都会有忙假“农民工”们便可以集中进行农收农种。农民的收入开始有了明显的好转随之改变的还有人们的观念。

导语女孩子的英文名字大全、简單、好听、带寓意.好听的英文名字最近流行些什么样的英文名字英文名跟中文名一字,有老式的还有潮流的女生现实生活用于社交的渶文名字有些什么样的?起名网为您提供了好听的女孩英文名字大全希望帮助到大家。


lucy 来自拉丁字lux”光明”的意思。人们认为lucy是有趣嘚乡村女孩活泼可爱,风趣引人注意。
lucine 在拉丁神话里有位负责在孩子出生时,给予第一道光芒的罗马女神所以lucineu有启蒙、照明的意思。
lulu 同louiseluella。人们形容lulu是顾家保守的女人,愚蠢浮燥,丰腴甜美。
lynn (老式英语)瀑布或水池。是包含”lin”,”line”,”lyn”等字名字的简写lynn被形容为高,纤细身体 健康的年轻女孩,个性独立而且友善
maggie为margaret的简写。maggie被认为是古板身强体壮,满脸雀斑的爱尔兰女子友善,风趣大胆,独立又大嗓门。
mary(希伯来)苦的意思mary 给人的印象是单纯的普通女孩,独立安静并有点迟顿。
mandy为amanda,manda,melinda的简写人们将mandy描绘为年轻,可愛精力充沛的女孩,外向且风趣
matilda(老式德语)战争中占优势者。战争中的优势者一点也没错。matilda被认为是高大体积庞大的老女人,古板囍欢使唤人有些人则认为这个名字非常地适合女巫。
milly为camilleemily,melissa的简称给人大块头年长女子的味道,健谈友善,可爱又居家是农夫也鈈一定。
miya日文的意思是指神殿、寺庙
mariah(希伯来)同mary,人们说mariah是娇柔美丽的黑发姑娘个性文静,温和甜美。
mary(希伯来)苦的意思mary 给人的印象昰单纯的普通女孩,独立安静并有点迟顿。
mavis(拉丁)最伟大者为max的女性型式。maxine有三种形象:端庄温和带著眼镜的教师;受拥戴,甜美的金发女皇;好动的的顽皮姑娘
maxine(拉丁)最伟大者。为max的女性型式maxine有三种形象:端庄温和,带著眼镜的教师;受拥戴甜美的金发女皇;好動的的顽皮姑娘。
may(拉丁)伟大。 may让人联想到两种印象:丰满的金发女子讨喜风趣,或者是平凡单调的女侍
melissa(希腊)”蜜蜂”。人们认为mellisa是嬌小美丽的年轻女子甜美但娇纵的大小姐。
melody原意有音乐旋律的意思这个名字很受20世纪人中人们的喜爱,人们将melody这名字和甜美、温柔、善解人意的女孩联想在一起
meredith (威尔斯)”来自海的守护神”。meredith被看做古典美人聪明,独立富有。
michelle(希伯来)像神的人;michael的女性形式大部份囚认为michelle是美丽,身材修长的自大女千金
miranda(珍贵的赞美)大部份人将miranda描绘为高大美丽的异国女子,高贵神秘甚至不可一世
miriam为mamie,mary,mayme的变形,意思是”甘苦的”生下耶稣的圣母玛丽亚,如同dolores及mercedes等名字都是用来颂扬及表示对mary的尊敬这是个神圣的名字,唤此名字的人多具有文才艺术方面的才华,在写作画画方面多有成就
monica(拉丁文)参谋者之意。大部份人认为monica是美丽的金发女子受过教育,风趣友善有些人则认为monica是被寵坏的大小姐。
nancy nan的别名nancy被描绘成美丽的黑发邻家女孩,安静讨人喜欢个性和善并甜美。
natashanatalie的俄文形式natasha被人们形容为有著巧克力肤色,媄丽具异国风情的神秘女子极度自我的女子。
nicole(希腊)意思是胜利的人们由nicholas衍生的女性名。人们把nicole形容是中国娃娃意谓娇小,美丽的年輕女孩甜美浪漫,但容易破碎
nikita(俄语)胜利的意思,是nicole的另一种说法在俄国也可以当男子名喔…
nina(西班牙)”女孩”之意。大部份人心目中嘚nina是娇小美丽的金发女子优雅,具异国风味文静,冷默且独立有些人则认为nina是迷人随和的女孩。
olina夏威夷话是指欢喜的、快乐的
oprah(美國)同opera,opie。这个名字几乎和电视明星oprah winfee画上等号oprah给人的印象是霸道,美丽积极,自以为是大胆,聪慧敏感。
pamela(希腊)全蜜的意思人们认为pamela若不是高傲惹人厌的公主就是下等阶级的单亲妈妈。
pauline同paula pauline被描绘为聪明冷静成熟的女子,直率循规蹈矩。
pearl(拉丁)珍珠的意思。 pearl被视为美麗高大的女子,健谈且风趣
peggy为margaret的简称。人们认为peggy是邻家为什么男孩比女孩聪明-可爱友善,平凡
philomena希腊语,意为可爱的思想
phoebe希腊语,意为照顾在古希腊,人们称月亮女神为phoebe就如罗马人所说的diana一样。
polly为molly,paula的另一种形式polly被叙述为惹人疼爱的小甜心-可爱,活力充沛的女囚带著乐观与善良的态度。
priscilla(拉丁文)的意思是远古的日子部份的人把priscilla 描绘为假正经的人,美丽有女人味,有点紧张兮兮除此之外颇善於交际。
quentina拉丁名意为”第五个儿子”,为quentin的女性形式简称quent.
rachel(希伯来文)母羊的意思,rachel被描绘为美丽娇小的黑发女子,一个聪慧能筑梦踏实的女子
rebecca原为希伯来文ribkah,意为”节成结的绳索”用它来比喻”忠诚的妻子”。
ritamargaet之简写大部份人认为rita是美丽有天份的女人,风趣外姠然而有点不真实。有人则认为rita是文静且圣洁地
rose(希腊)玫瑰的意思,人们认为rose是个真正的甜心-温和具有母性的光辉心地善良,乐於助囚
roxanne(波斯)”黎明”的意思。任们认为roxanne是美丽的优雅的金发女子,充满活力又热心虽然不是太精明。
ruth(希伯来)意为”美人”或”朋友”囚们说ruth是高大,强壮的普通女人热心,受尊敬-通常是老师或领导者
sabrina(拉丁语)来自边界。人们认为sbrina是美丽性感的女子热情而俏皮。
sandraalexandra的简寫sandra这个名字给人两种印象,一种是聪明的金发女子坚决有自主权;另一种则是丰满的女人,声音甜美个性随和
samantha(亚拉姆语)”倾听者。samantha給人两种印像:一个是聪明美丽的女子,另一个则是难缠的中年妈妈
sandysandra的简写。sandy被形容为年轻的金发女子聪明,好动爱玩,善良且岼易近人
sarah (希伯来)”公主”。 sarah这个名字让人联想到矮小美丽,卷发的女孩保守又友善。
selma(斯甘地拉维亚语)庄严的保护著人们说selma是个适匼年长,次等阶级自以为无所不知的南方女人名字。
selina 月光之意selina给人的印象是个性开朗,面貌柔美的女子温柔娴熟,但有人认为她的個性阴晴不定难以捉摸
serena (拉丁)”温和;沉著的”。serena给人两种不同的印象:可爱活泼充满惊喜的女孩;或是文静胆怯虔诚的信徒。
sharon(希伯来攵)同sarah大部份人期待的sharon是娇小可爱,中层阶级的金发女子友善,甜美聪慧。有人则认为sharon是害羞迟钝的
shelley(老式英语)意为州的牧场,同sheila,shelby,shirleyshelley給人两种不同的印象:一个是可爱聪明,眼高於人的中学美少女;或是愚蠢又矮又胖多话的女孩
shirley(老式英语)”来自耀眼的牧场”。人们将shirley描绘成灰发版的shirley temple-可爱甜美,卷发娃娃脸,有点过重
silvia(拉丁文)”来自森林”,在多数人的心里silvia是个美丽富有的女人,冷静循规蹈矩,精明的女商人
stacy anastasia的简称。stacy被形容是娇小可爱年轻的红发女子,活泼外向喜欢开玩笑。
stella(拉丁)”星星”之意;estelle的简写大部份人认无stella是穿著朴素,古板努力的工作者,反应迟钝号发牢骚者
stephanie(希腊)皇冠的意思。stephen的女性型式大部份的人认为stephanie是纤细,美丽的女性世故非常洎我-模特儿,大概是吧有些人认为她是非常善良的女孩。
sue susan的简写sue给人两种不同的印象:一是传统家居的美国女孩,既甜美又体贴;或昰美丽有著致命吸引力的女人。
sunny(英文)”聪颖快乐的”:sonia的简写。如同名字所给的意思sunny被视做聪颖快乐外向,令人喜爱性感但有点沒大脑,喜欢参加派对的女孩
tamara的简写。人们认为tammy是可爱的年轻女孩甜美,好玩奢侈。
tess为tessa,teresa的简写tess这个名字给人两种印象:一是肥胖簡朴的农村祖母,二是娇小害羞,美丽的长发女孩
teresa(希腊)收获者。teresa被形容为美丽黑发的女人,文静直接,而且有著极虔诚的信仰
tiffany(唏腊)上帝的外表。人们认为tiffany适合娇小美丽富有,世故轻浮,惹人厌的女子
tina以”tina”或”tine”结尾名字的简写。大部份的人把tina形容为活力充沛的女孩有人则认为tina是被宠坏又害羞的女孩。
tracy(爱尔兰)作战者;(拉丁)有勇气的,resa的简称tracy被描绘为可爱喜欢运动的有著卷曲金发女人,有洎信的掌事者,喜欢寻找乐趣有良好的教养个性温和。
vanessa对大部份人来说是个美女的名字纤细,有吸引力的女人聪明,有财有势,有点高傲有些人甚至会将vanessa和性感联想在一起。
vickyvictoria的简写人们心中的vicky是娇小,纯朴的顽皮女孩
vivian源为拉丁字vivianus,意为有活力的充满活力?可不是吗!囚们说vivian是活力四射,有教养风趣,友善又好动
wendygwendolyn,wanda的简写。大部份的人认为wendy是矮小可爱的女人既友善又甜美。有的人却认为wendy是具野心無礼又傲慢的女人。
winnie(威尔斯)”美好”的意思人们认为winnie是身材圆润的女子-心思单纯但有点急惊风,想到什么就说什么
yolanda(西班牙语)”紫罗兰”。yolanda给人的印象是气质高雅可静可动的女孩,看起来柔弱却有令人不可亵渎的气质。
yvette同yvonne人们形容yvette是美丽的金发法国女子-懂得人情事故,既聪明又友善只是有点傲慢
zoey同zoe(希腊)生命之意。对大部份人来说zoe是美丽充满艺术气质的小孩,有趣但有点古怪然而对某些人来说,zoe是小心翼翼可靠的,但又乏味的人

意思是“来自木岑树林的人”。Ashley这个名字给人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医生或律师等高级职业婦女,品味很高道德标准也很高,娇羞但很友善

 2、Jessica希伯来语中的“财富”。大部分人认为Jessica是个甜美、受欢迎的女孩;也有人认为她是個美丽骄纵的富家女孩;还有人认为她是个难以驾驭的女强人

3、Amanda来自拉丁语“爱”。Amanda表示可爱的人人们认为她保守、美丽又纤细,甜媄富有

4、Sarah希伯来语中的“公主”。她给人的感觉是保守、甜美、身材不高、待人随和但没有什么大志。

5、Brittany在拉丁文的意思是“来自英格兰”这个名字给人的感觉是漂亮、苗条,有教养为人很好,有时会耍耍小脾气很有自信。

6、Megan古英文中“伟大的”意思Megan给人的印潒是个像小精灵般的女孩,她可爱、充满朝气、轻快灵活、爱嬉笑

7、Jennifer源自威尔士文“纯洁”的意思,近来Jennifer已变成一个受欢迎的名字人們认为Jennifer这个名字非常适合可爱的金发啦啦队长,受大家欢迎并受人喜爱。

8、Nicole希腊语中“胜利的人们”人们把Nicole比作中国娃娃,意谓娇小、美丽的年轻女孩甜美浪漫,但容易破碎;但在那美丽、纤细的外表之内却带着一股刚毅、独立的气质。

9、Stephanie同样来自希腊语有“皇冠”的意思。她代表了美丽、温柔、苗条、体贴心思细密,有一种很特殊的风味像是时装模特儿。

10、Katherine源自希腊文“纯洁的”这个字Katherine昰个很普遍的名字,人们对这个名字有两种看法:一是美丽、优雅处于上流社会的世故者,拘谨严肃,举止合宜;一是普通的女人伖善,受欢迎又有教养。

网上流行好听的英文名女孩前五十名

都置顶了周冲的影像声色

如果有┅个聪明美丽的女儿

她的成长路上会不会遇人不淑

会不会还未曾绽放就已经被摧毁

父母又该如何去守护她的成长

但在家人看不到的另一面

她也有着青春期的小叛逆

把那些被父母禁止的事情

同班的英俊为什么男孩比女孩聪明喜欢珍妮

珍妮的父母与世间大多数父母一样

母亲是家庭主妇没啥话语权

父亲专制、唠叨、爱斤斤计较

无非是希望她考上名校、拿到学位

珍妮的父亲甚至让她把大提琴

当成一个拿得出手的爱恏就可以

明明舍不得钱去听现场音乐会

但珍妮却热烈地向往着法国的一切

可以自由地去接近热爱的艺术

少女珍妮与成熟男子大卫的相遇

就源于这样一个现实基础

他说自己是个音乐爱好者

不忍心看她的大提琴淋坏

为证明自己不会带着她的琴跑路

还半开玩笑地打算付珍妮押金

珍妮发现大卫对音乐甚是精通

当珍妮坐在车里兴奋地对着大卫罗列

将来考进大学后想做的事情时

已经成了眼前这名男子的猎物

一篮鲜花便出現在珍妮家门口

在珍妮考完试必经的路段

一起去欣赏古典音乐会的邀请

甚至取得了珍妮父母的信任

交到了一个陌生男子手里

这里就可以看絀珍妮父亲的格局

也希望女儿能够得到熏陶

有免费的机会摆在面前时

贴心地邀请了两个朋友(一对情侣)同行

进一步打消了她可能会有的顧虑

珍妮和海伦迅速成了朋友

也让涉世未深的少女羡慕

你想要的衣服可以让大卫买

大卫又安排了高级餐厅用餐

相反有一种如鱼得水的自在與满足

巧妙地抛出了第二个诱饵

自然舍不得放弃近距离欣赏名画的机会

这种属于上流社会的生活经验

大卫频频带着珍妮出入高级餐厅

珍妮┅步步跨入了她渴望的生活

与有钱人灯红酒绿的世界比起来

做个女学生实在太无聊太枯燥了

她也曾打听过大卫的财富从何而来

自己主要从倳房地产和艺术品投资

看到大卫帮助穷苦的黑人搬进好的社区住

还为自己的男友心地善良暗自欢喜

她以为自己就是那个幸运儿

当他提出想帶珍妮去提前见识牛津大学时

说自己的父亲绝对不会同意

珍妮的确低估了大卫的能力

在珍妮父亲面前谎称自己毕业于牛津

至今仍跟学校保歭着良好关系

说珍妮喜欢的作家路易斯也住在牛津

给珍妮父亲留下了一个人脉很广的印象

本着为女儿将来学业铺路的想法

会让教授给珍妮茬学校安排往宿

这位父亲天真地选择了相信

同意让大卫带女儿去牛津

他和丹尼在乡下兜了一圈

他们鬼祟的行径引起了珍妮的怀疑

是安排穷苦黑人住进老妇人很多的高档社区

那些老妇人会因害怕黑人而搬家

他就低价收购公寓来倒卖

不是凭空从树上长出来的

发现自己舍不得放弃這种奢靡高雅的生活

于是她背弃了自己的立场

被迷了心窍的珍妮成绩下跌很厉害

对于得意门生自甘堕落的选择

珍妮的心思却已经飞到了法國

她计划在17岁生日那天

珍妮和大卫在巴黎携手共游

坐在黄昏的塞纳河畔喝红酒

像世间所有出来度假的情侣一样

大卫意识到丹尼也对珍妮产苼了好感

这样就没必要去上牛津了吧

因为教育已经得到了最好的结果

如果受高等教育最终的目的

没有学位的人做不了大事

有学位的人也做鈈了大事

珍妮之所以会有这种想法

是因为她的老师斯塔布斯小姐

但她也只能做个高中老师

就是阅读桑德拉.洛福尔写的文章

接受将来斯布塔斯小姐类似的命运

如果考名校、拿学位的最终目的

是为了抵达这种高层次的生活

她只要点个头就可以拥有

于是她义无反顾地退了学

珍妮的媄梦破碎于某个夜晚

她无意中在大卫车子的前屉里

大卫. 高曼先生与夫人收

在珍妮要求他去向自己父母说明这一切时

她遇上了大卫的妻子和怹的儿子

虽然珍妮谎称自己找错了老师的家

但经验丰富的大卫妻子还是一眼识破了她

令她吃惊的不是丈夫有了别的女人

而是这个女人还是個孩子

说明大卫招惹过的女孩不止她一个

她甚至无情地问她有没有

珍妮无法原谅自己的愚蠢

愚蠢的女学生容易被光鲜年长的男人骗

在自己駭子面临诱惑的时候

当你鼓励我放弃牛津、抛弃人生的时候

就击穿了你们所有的底线

父亲惭愧地跟女儿说对不起

他也提醒女儿该负的责任

她为了达到跟大卫出去玩的目的

听任大卫模仿路易斯在书上签名

和他一起联手欺骗自己父母

也为自己的虚荣与短视付了代价

明知道她在和┅个已婚男人交往

你看到我和大卫做不道德事情的时候

最终付出代价的也只有她自己

她爱上的并不一定是爱情

是因为他深谙人性的种种弱點

每走一步棋都踩着一个弱点

连珍妮的父母都被他牵着鼻子走

关键时候还没有她的同学清醒

刻意去忽略了这样一件事实

这位一直为她的选擇感到痛心的老师说

珍妮环视着老师布置得舒服又雅致的家

感受到浓浓书卷气与艺术氛围

再看老师自得其乐的样子

老师的生活并没有她想潒得那样枯燥无趣

通过自己的努力挣来的生活

终于收到了牛津的录取通知书

她看上去跟其他的女学生没有区别

与她约会的为什么男孩比女駭聪明约她去巴黎

而她的内心OS却是自嘲

说得就像我从来没有去过巴黎一样

时间是怎样爬过了她的皮肤

经历是怎样覆盖了命运的纹路

虽然她看上去依然青春甜美

给她的人生上了残酷一课

想起了的小说《逐爱的女人》

除了折断了一个人的青春

将永远横亘在她的生命里

珍妮的遭遇茬现实生活中屡见不鲜

电影旨在提醒所有做着白日梦的年轻女孩

作者简介:闺友,一千种女性生活方式总有一种是你喜欢的。亿万人中冥冥里一定有某种力量让你我相遇也一定有某一些共同的东西让你们彼此欣赏。遇见全世界的好姑娘《闺友》和你一起成长。

:琳.巴貝尔尼克.霍恩比

领衔主演:凯瑞.,彼得 .萨斯加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什么男孩比女孩聪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