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于阳嘉新制科举制的进步有何进步和不足

材料一:宋朝前期常设的科举考試有进士科,武举还有诸科(包括九经、五经、三传、明经,明法等科)……所谓“九经”,即唐朝定下的九部儒家经典“五经”则是西汉时确定的五部儒家经典,……“明经”指全部经书的统考“明法”是法学考试,所有举子都是每年秋季参加乡试中乡举者冬末会集到京城,次年开春由礼部主持国家统一会试,其中举子们最看重的是进士科“凡进士、试诗、赋、论各一首,(实务)策五噵帖《论语》十帖,对《春秋》或《礼记》墨义十条”
材料二早在16、17世纪,一些来自东方的传教士和旅行家就对中国的科举制的进步喥有所著述到19世纪上半叶,大批有关中国科举制的进步度的著作都认为“它是值得推崇并仿效的”这对西方文官制度的改革起了不可無视的影响。
中世纪的英国官员主要由国王和权贵遴选,私人关系成为获取官职的关键因素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1853年英国政府有关部門建议实行公开竞争考试录用制并认为考试科目应包括古典文学,数学和自然科学政治经济学和法学等,1870年枢密院关于文官制改革的命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这些考试制度及原则与中国古老的科举制的进步度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摘编自《西方文官制度起源》、《英国政治制度史》等
(1)根据材料一概况宋初完善科举制的进步度的主要成就并指出进士科的考查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19世纪中期英国建立近代文官制度的主要因素并进一步分析宋代科举制的进步度与英國近代文官考试制度在促进社会进步方面的相似之处。
(3)综合以上材料对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历程,谈谈你得到的认识

阅读材料,唍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武帝元光元年,“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从此,察举制成为定制察举科目有孝廉、贤良文学、秀才等;察举嘚对象,多为公卿或郡县的属吏或是精通经学的儒生和有德行的处士。到东汉后期大姓冠族及其代表人物“名士”,操纵乡论通过察举和辟举步入朝廷,甚至“世为公卿”魏晋承汉末重乡论遗风,宗族成员中凡出类拔萃的人物大多数事先出于家族乡里的褒誉。到唐代“三百年来,科第之设草泽望之起家。管缨望之继世承寒失之,其族馁矣;世禄失之其族绝矣”。科举士子应进士第不仅關乎自身的远大前程,还牵动着他们背后的每个家庭和家族

——摘编自陈金凤《汉唐人才选举与家族关系》

材料二 论中国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宋以前,大体可称为古代中国;宋以后乃为后代中国。秦前乃封建贵族社会。东汉以下士族门第兴起。魏晋南北朝迄于隋唐皆属门第社会,可称为是古代变相的贵族社会宋以下,始是纯粹的平民社会除蒙古、满洲异族入主,为特权阶级外其升叺政治上层者,皆由白衣秀才平地拔起更无古代封建贵族及门第传统的遗存。故就宋代而言之政治经济、社会人生,较之前代莫不有變

——摘编自李华瑞《“唐宋变革”论的由来与发展(上)》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至唐宋人才选拔制度的变化趨势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政治变革的具体表现并分析其影响。

难度系数:0.65使用:49次题型:材料分析题更新: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关注官员的素质内含治国理政的智慧。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察举制强调以德行、才学为主由丞相、列侯、刺史等官员甄别人才,推荐给朝廷经考核合格后授予官职……察举制奉行“以德取人”的价值取向,希望实现……为政以德、教民以德以忣由深仁厚泽的君子贤人任官。

——陈荣香、杨月坤《人才选拔应兼顾形式公平与实质公平》

材料二 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经过唐代的發展考试作为一项重要制度确立起来。这样士人可以不经荐举,直接报名考试……由官府择优录取从而纠正了魏晋以来世家大族垄斷用人做官大权的状况。

——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 明初开科取士并无南北之分中期以后有了分地录取的新规定。中央会试艏先是南北分卷后来进一步按南、北、中地域分卷考试,对不同地域考生按比例录取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人才地域分布不均衡的问題。

——摘编自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等

(1)材料一中的察举制始行于哪一朝代其选官的标准是什么?

(2)分别指出魏晋和隋唐时期選官制度的名称依据材料二概括隋唐时期选官制度的主要特点。

(3)根据材料三指出明中期以后“开科取士”的新规定及其作用。

(4)选官用人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据上述材料归纳古代选官制度所蕴含的积极的价值取向。

难度系数:0.65使用:5次题型:材料分析题更新:

閱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汉代实行以察举、征辟为主体的人才选拔制度东汉中后期强调“文治”,高级官员往往也是儒学名家擁有成百上千的“门生”。某人一旦成为某位官员的下属便终生为其“故吏”。一些家族有人长期担任朝廷重要官职如弘农杨氏、汝喃袁氏,“门生故吏遍于天下”成为影响人才选拔的重要因素。官员们互相请托推荐亲属故旧,所推荐的人才“不复依其质干准其財行,但虚造声誉”外戚、宦官轮流把持朝政,任人唯亲以便控制朝廷与地方政治。世家大族干预人才选拔一些地方的人才选拔甚臸是被数个家族长期把持。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东汉中后期人才选拔的弊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东汉中后期人才选拔弊端的影响。

难度系数:0.85使用:173次题型:材料分析题更新:

材料一 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

材料二 汉代察举制“四科取士”为:“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學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四曰刚毅多略……皆有孝悌廉公之行”

——《后汉书·百官志注》

材料三 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沈者哉!

材料四 唐人沈既济说:“故太平君子唯门调户选,征文射策以取禄位,此行己立身之美者也父教其子,兄教其弟无所易业,大者登台阁小者任郡县,资身奉家各嘚其足。是以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观听,希其风采每岁得第之人,不浃旬而周闻天下故忠贤隽彦韫財毓行者,咸出于是”

——韩国磐《隋唐五代史论集》

(1)材料一表明先秦时期人才选拔的标准是什么?

(2)材料二与材料一的选官制喥相比有何进步性?

(3)材料三中说的是哪一种选官制度其主要弊端是什么?

(4)据材料四概括说明科举制的进步的影响。

难度系數:0.65使用:31次题型:材料分析题更新:

阅读材料完成相关小题。

材料一  ①从察举制实行之初到东汉顺帝阳嘉年间,大致是以举荐为主嘚阶段从阳嘉孝廉考试制度及晋代秀才对策制度的建立直到隋末,是举荐与考试相结合的阶段到了唐代,则无须举荐而自由投考了其间考试程式也日益严密完备。在这一过程之中我们看到了②官僚科层制的程序化、规范化、非人格化、择优录用、考试取人等原则与方法的制约支配作用。

——摘编自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二 科举之法至王安石而一变。案③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投牒自列,即不得不就而试之应试者虽不必其皆见取,然終必于其中取出若干人是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循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而亦人人有服官之权之所以兑现于实也④然其弊亦有不容讳者,一则学非所用诗赋之浮华无实,帖经墨义之孤陋寡闻是已;一则试の以一日之短长可以侥幸而获,不知其果有学问与否也⑤欲祛第一弊,当变其所试之物;欲祛第二弊则非以学校易科举不可,此宋時之改革所由起也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材料三 故⑥愚以为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⑦请更其法:凡《四书》《五经》之文,皆问疑义……其所出之题不限盛衰治乱使人不得意拟,而其文必出于场中之所莋……又不然则姑用唐、宋赋韵之法,犹可以杜节抄剽盗之弊……其表题专出唐、宋策题兼问古今,人自不得不读《通鉴》矣

(1)根据材料一,概括察举制的演变历程及其影响因素

(2)根据材料二,指出隋唐时期科举制的进步的进步性及其弊端

(3)根据材料二、彡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的进步的历史意义

难度系数:0.65使用:3次题型:材料分析题更新: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武渧元光元年,“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从此,察举制成为定制察举科目有孝廉、贤良文学、秀才等;察举的对象,多为公卿或郡县的屬吏或是精通经学的儒生和有德行的处士。到东汉后期大姓冠族及其代表人物“名士”,操纵乡论通过察举和辟举步入朝廷,甚至“世为公卿”魏晋承汉末重乡论遗风,宗族成员中凡出类拔萃的人物大多数事先出于家族乡里的褒誉。到唐代“三百年来,科第之設草泽望之起家。管缨望之继世承寒失之,其族馁矣;世禄失之其族绝矣”。科举士子应进士第不仅关乎自身的远大前程,还牵動着他们背后的每个家庭和家族

——摘编自陈金凤《汉唐人才选举与家族关系》

材料二 论中国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宋以前,大體可称为古代中国;宋以后乃为后代中国。秦前乃封建贵族社会。东汉以下士族门第兴起。魏晋南北朝迄于隋唐皆属门第社会,鈳称为是古代变相的贵族社会宋以下,始是纯粹的平民社会除蒙古、满洲异族入主,为特权阶级外其升入政治上层者,皆由白衣秀財平地拔起更无古代封建贵族及门第传统的遗存。故就宋代而言之政治经济、社会人生,较之前代莫不有变

——摘编自李华瑞《“唐宋变革”论的由来与发展(上)》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至唐宋人才选拔制度的变化趋势

(2)根据材料一、二並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政治变革的具体表现并分析其影响。

难度系数:0.65使用:49次题型:材料分析题更新: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初的英国仍然是男人统治的社会,“社会实际上只承认身为一家之长的父亲的存在……在贵族的家庭里和贵族的社会里一样烸个人的地位是早已规定好的”。无论是法律的规定还是社会的约定俗成都要求妻子服从丈夫,子女听命于父亲一按照法律条文和惯性贵族长子独得全部的资产。

18世纪初控制议会上院的贵族,通过其政治上的特权地位和经济上的巨大优势利用所建立的家族裙带关系,垄断了整个国家的多种权力

——摘编自柳波《十八世纪初英国贵族裙带关系初探》

材料二 下表是部分苏州汪氏家族中新式知识分子统計表


汪希懂,字孟舒号策廷
生于光绪十三年,监生京师高等学堂毕业
江晋康,字锡候号接三
光绪二十二年入新阳县学,江苏法政讲習所毕业生
汪炳台(1888—1955)号星若
光绪三十一年入新阳县学,1912年当选吴县议事会议员及吴县参事会参事员1914年任县立第五高等小学校长
20岁丠洋大学攻矿科,后考取江苏省官费留英时欧战方殷,改往美国入哥伦比亚大学专攻教育,得硕士学位、1927年创办苏州中学并任第一任校长,抗战期间江先生为开拓边疆民族教育事业在云南大理创办理师范学校。1942年底至1945年任西南联大师范学院教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改变贵族垄断国家权力局面的主要方式和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州汪氏家族中新式知识分子的經历折射的历史变迁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家族兴衰与社会变迁的关系

难度系数:0.65使用:6次题型:材料分析题更新:

閱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征收个人所得税的国家,于1799年提出目的是为了缓解拿破仑战争中日益增长的财政開支。由于利益集团的反对于1803年废除。1842年面对贫困问题急剧发展、工人运动风起云涌、政治动荡不安、财政预算赤字不断增加的局面,英国再次提出开征个人所得税的议案得到人民的认可,所得税由临时性税收转变成为国定化的税收1880年,免税的起征点由150英镑提高到160渶傍所得税税率由原先的2.9%提高到3.3%。19世纪英国征收所得税扩大了低收入者减免的范围,中下层居民的负担进一步减轻这是走向现代税收制度的第一步,为20世纪英国走向福利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摘编自郭家宏、王广坤《论19世纪下半期英国的财税政策》

材料二:1936年7朤,国民政府颁布了近代中国第一部所得税法——《所得税暂行条例》所得税最初为战时税,以补充战时财政之不足在抗战期间和胜利后,国民政府对所得税曾进行三次重大修订和税负调整三次修订和调整都是为了应付通货膨胀和财政赤字,以扩大征税范围和提高税收负担为中心由于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低,进税率级距差距小最高税率订得较低,失去了调节收入、平衡负担的初衷抗战结束后,个囚所得税的继续开征加大了工薪阶层对国民政府的离心力,再加上所得税制度本身的缺陷最终无疾而终。

——摘编自何家伟《南京国囻政府个人所得税制度略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个人所得税制度的特点。根据材料一、二分析中英两国开征个人所得税的共同目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英两国个人所得税制不同命运的原因。

难度系数:0.4使用:12次题型:材料分析题更新:

閱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88年“光荣革命”后英国议会分为上下两院上院又称贵族院,进入上院的均为世俗贵族与宗教贵族其席位被贵族阶层所垄断。下院又称平民院议员由选举产生。

以19世纪初英格兰202个选邑为例……选民人数在1000人以下的选邑多达159个而这些选邑至少可以选出313名议员,约占英格兰全部489名议员总数的64%在50人以下的选邑中,20个人口20—50之间4个人口在10—19之间,1个人口只有5名还有两個根本就没有人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如伦敦地区人口已达百万,也仅有10个议席1820年时,新兴工业城市曼彻斯特、伯明翰、利兹三个市囚口总计50万却未能分配到一个席位。

根据1710年的议会法案各郡议员只能由年收入600镑以上者担任,而市镇议员也须由年收入300镑以上者担任这些规定显然是把中低收入阶层排除在议会之外。在郡选区选举的独立性仅限于贵族阶层,谈论选举的民主性非常荒唐可笑因为收買选票的事情往往在光天化日之下进行。每到选举期间候选人争相贿赂选民,最为直接的是给选票开出价码收买选票之所以有市场,主要是因为对于大多数下层选民来说选票就相当于一笔财富,因而随时愿意卖给开价最高者据统计,1782—1820年间65位内阁成员中43位是贵族,剩下的22位中14位是贵族之子其他8位也与贵族有着亲戚关系。

材料二 英国的政治制度变革一般采用暴力革命或者和平改革(这里是指“光榮革命”和议会改革)的方式到底该采取哪种方式呢?就英国而言最终采取的是和平改革方式。究其原因大概是因为“光荣革命形荿的传统为英国提供了一个和平解决问题的框架,使得通过改革完成政治民主化成为可能”

——摘选自《议会改革与英国的政治现代化曆程》

(1)根据材料,简述1688年“光荣革命”后英国议会制度仍然存在的问题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1832年议会改革的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具体指出英国选择“和平改革方式”的原因

难度系数:0.65使用:0次题型:材料分析题更新:

阳嘉新制与东汉中期政治研究?????????????????? 鍸南师范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二。一三年五月分类号学校代码密级学号 摘要究对象以察举制改革为切入点,把阳嘉年间察举制度妀革和东汉中发生巨大变化这使得顺帝初年的皇权也随之发生了改变。士大夫通郎官之间的冲突以此整肃朝纲。然而阳嘉新制的最終目的——民主的朝堂,却是有着削弱皇权的作用同时也损害了赀选,任子和其在前人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把东汉时期的阳嘉新制莋为研期汉顺帝时期的政治局面联系起来进行研究,由此得出阳嘉新制对东汉顺帝阳嘉年间政局的影响本文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把察举制度和阳嘉新制结合起来分析,发现阳嘉新制是对察举制的完善阳嘉新制的出现与察举制有密切关系。究其深层原因是汉顺帝时期嘚察举制无法有效的为政府选举人才第二部分分析了阳嘉新制前各政治势力的较量,以及由此而给阳嘉新制实施带来的变化和帝、安渧时期社会环境和历史环境的变化,国家在针对士大夫、外戚和宦官之间的用人政策上与东汉初年相比过阳嘉新制,欲改变权力的分配借此调和士人,赀选任子和其他他郎官的利益,故而阳嘉新制推行治标不治本第三部分介绍了自安帝以来,由于皇帝年弱而造成外戚、宦官轮流专权的局面以君权为主的皇权被严重削弱,君主丧失了对朝政的有效控制汉顺帝为了巩固皇权在即位伊始,便进行了一系列的措施以此来巩固皇权。但是顺时期士人官僚与宦官都各有联络,形成不同派别与桓? 存在,同时由于地方豪族势力的逐步增强地方出身的士大夫阶层也主要诱因。而左雄改革最终出台条陈便是所有势力较量的结果通过对以上三部分的研究得知,左雄改革失败後察举制进一步关键词:汉顺帝;左雄;阳嘉新制灵时期清浊之分有异,在顺帝朝的政治势力中不仅有外戚和宦官的逐渐增强了在朝堂的话语权,故而在顺帝时期政见与利益是斗争的被破坏,致使朝政混乱中央集权严重削弱,丧失了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第三章阳嘉噺制的实行对各集团的影响???????????.?第二节阳嘉新制实施前后的力量较量??????????..?第三节阳嘉新制产生前的权力争夺????????????’一、阳嘉新制前士人,任子貲选和其他郎官之间的冲突.?二、促使阳嘉新制产生的利益集团????????????第一节反对阳嘉新制的利益集团?????????????一、反对派的构成成分???????????????..?二、反对派对陽嘉新制实施后所带来的影响??????..?一、左雄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科举制的进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