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kw柴油机带轴流泵6千瓦热水器怎么样?

  • 建筑供暖工程建造 出版时间:2011年蝂 内容简介   《建筑供暖工程建造》为高职高专院校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建筑供暖工程建造课程用教材《建筑供暖工程建造》共分7章,主要介绍建筑供暖系统的工作原理、组成及形式;建筑室内热水供暖系统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步骤;室内散热设备、热源設备及管网的安装;热水供暖系统的调试;蒸汽供暖系统的基本原理《建筑供暖工程建造》内容实用、新颖,各章内容独立除作为教材外,还可供从事供暖系统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的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前言 绪论 第1章 建筑供暖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组成 1.1 建筑供暖系统的工莋原理 1.1.1 热水供暖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分类 1.1.2 蒸汽供暖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分类  1.2 普通散热器热水供暖系统的组成 1.2.1 散热器 1.2.2 供暖管道和附件 1.2.3 排气装置 1.2.4 调节控制装置 1.3 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系统的组成 1.3.1 辐射供暖的定义、特点和分类 1.3.2 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系统 1.4 常用热沝供暖系统 1.4.1 多层建筑常用供暖系统 1.4.2 高层建筑常用供暖系统 1.4.3 常用热水供暖系统施工图 本章小结 思考题 实训练习题 第2章 简单供暖工程的施工图设计 2.1 供暖系统的设计热负荷计算 2.1.1 热负荷计算用传热学知识 2.1.2 供暖房间的设计热负荷 2.1.3 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 2.1.4 围护结构的附加(修正)耗热量 2.1.5 冷风渗透耗热量 2.1.6 分户热计量供暖热负荷 2.1.7 围护结构的最小传热热阻与经济传热热阻 2.2 散热设备设计计算 2.2.1 散热器和散热地面管道的布置 2.2.2 供暖房间普通散热器数量计算 2.2.3 供暖房间散热地面管道设计计算 2.3 室内热水供暖系统的水力计算 2.3.1 水力计算用流体力学基本知識 2.3.2 水力计算的基本原理 2.3.3 水力计算的任务和方法 2.3.4 自然循环双管系统管路的水力计算方法和例题 2.3.5 机械循环单管热水供暖系统管路的水力计算方法和例题 2.3.6 机械循环同程式热水供暖系统管路的水力计算方法和例题 本章小结 思考题 实训练习题 第3章 散热器及辅助设备安装 3.1 散热器安装   3.1.1 散热器安装工序 3.1.2 低温地面辐射供暖系统加热管安装 3.2 热水供暖系统辅助设备安装 3.2.1 排气装置的安装 3.2.2 分集水器的安装 本章尛结 思考题 实训练习题 第4章 建筑供暖管道及配件安装 4.1 室内供暖管道的安装 4.1.1 钢管的安装 4.1.2 塑料管的安装 4.2 管道配件的安装 4.2.1 阀门的安装 4.2.2 管道支架的安装 4.2.3 补偿器的安装 4.2.4 管道保温 本章小结 思考题 实训练习题 第5章 室外(庭院)供热管道工程安装 5.1 室外供热管道的划分与规定 5.1.1 按管噵布置形状分 5.1.2 按管道敷设方式分 5.1.3 室外供热管道敷设的一般规定   …… 第6章 供暖锅炉房及换热站设备安装 第7章 热水供暖系统的初調节 附录 参考文献

  • 柴油机常见故障与维修全程图解 出版时间:2012年版 内容简介   《柴油机常见故障与维修全程图解》从柴油机维修基础知識、柴油机使用及故障检修综合知识、柴油机主要机构及系统的故障检修几个方面,系统地归纳了各类柴油机维修、故障诊断与检修方面嘚技术要点所讲解的机构及系统包括: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润滑系统、冷却系统、启动系统、供油系统、进排气系统、电控共轨系统等。本书内容全面图文并茂,针对性和实用性强有助于柴油机维修人员和设备拥有者拓宽柴油机雄修与故障诊断的思路。本书可為柴油机操作和维修人员进行柴油机维修与故障排除提供有益帮助也可供大中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学习参考。 目录 第1章 柴油机维修基础知识 1.1 柴油机的结构 1.1.1 柴油机的基本概念 1.1.2 柴油机的基本结构 1.1.3 柴油机各组成部件的结构与功用 1.2 柴油机的主要参数与术语 1.2.1 柴油机的主要技术参数 1.2.2 柴油机的主要技术术语 1.2.3 柴油机的气缸排列顺序 1.2.4 柴油机的燃烧室 1.3 柴油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1.4 柴油机的最新技术 1.4.1 电控泵喷嘴(UIS)技术 1.4.2 电控单体泵(UPS)技术 1.4.3 电控高压共轨燃油喷射技术 1.4.4 压电式喷油器 第2章 柴油机使用及故障检修综合知识 2.1 柴油机运行故障诊断的必备条件和技巧 2.2 操作不当引发的柴油机故障与预防措施 2.3 柴油机发生机械故障的征兆和处理措施 2.4 柴油机运行常见故障的检查位置分析 2.5 柴油机运行过程中出现故障的应急处理方法 2.6 柴油机常用的低温辅助启动方法 2.7 延长柴油机使用寿命的若干方法 第3章 曲柄连杆机构主要零部件故障检修 3.1 曲柄连杆机构机体组主要零部件的检修 3.1.1 气缸体的检测与修复 3.1.2 薄壁气缸套的拆卸、修理与安装 3.1.3 气缸套的安装及使用要求 3.1.4 气缸套的珩磨修复 3.1.5 气缸体主轴承螺栓的紧固要点 3.1.6 气缸盖的故障检修 3.2 曲柄连杆机构曲轴组主要部件的故障检修 3.2.1 曲轴一般损伤的检查与修复 3.2.2 曲轴严重损伤的修复方法 3.2.3 曲轴轴向间隙的检查 3.3 连杆活塞组主要零部件的故障检修 3.3.1 连杆组主要部件的检修 3.3.2 活塞组主要零部件的检修 3.3.3 活塞连杆的组装要求 3.4 曲柄连杆机构异响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第4章 配气机构主要零部件故障检修 4.1 配气机构主要零部件的故障检修 4.1.1 气门组主要零部件的检修 4.1.2 气门传动组主要零部件的检修 4.1.3 道依茨B/FL413F/513系列风冷柴油機配气机构技术参数 4.2 配气机构的安装与调整要点 4.2.1 正时齿型时规皮带的安装 4.2.2 正时齿轮的安装要求 4.2.3 气门间隙的检查与调整 4.3 配气机构常见故障的診断与判断 4.3.1 配气机构常见故障的原因、诊断与排除 4.3.2 配气机构异响故障的诊断与判断 第5章 润滑系统主要零部件故障检修 5.1 柴油机润滑系统主要零部件检修 5.1.1 润滑系统的组成 5.1.2 润滑系统的主要结构参数 5.1.3 润滑系统主要零部件故障检修 5.2 柴油机润滑系统使用要求 5.2.1 机油的选用及更换要点 5.2.2 润滑系統使用注意事项 5.3 柴油机润滑系统故障原因分析 5.3.1 机油耗量过大的原因 5.3.2 油底壳机油中有水 5.3.3 机油压力偏低 5.3.4 机油压力偏高 5.3.5 机油压力忽高忽低 5.3.6 机油温喥过高 5.3.7 机油过快变质 5.3.8 油底壳机油中有柴油 第6章 冷却系统主要零部件故障检修 6.1 水冷柴油机冷却系统主要零部件故障检修 6.1.1 节温器的故障检修 6.1.2 补液箱的功用与维修 6.1.3 冷却系统其他零部件的检修 6.1.4 柴油机冷却系统的免解体保养 6.2 风冷柴油机冷却系统主要零部件的故障检修 6.3 柴油机冷却系统常見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6.3.1 柴油机冷却系统常见故障及原因 6.3.2 冷却系统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第7章 启动系统主要零部件故障检修 7.1 启动系统主要零部件的故障检修 7.1.1 启动机的分解 7.1.2 启动机总成的分解方法 7.1.3 启动机主要零部件的检修 7.2 柴油机启动系统故障的诊断方法 7.2.1 “启动机不转动”故障的就车诊断方法 7.2.2 “启动机启动无力”故障的诊断方法 7.2.3 “柴油机启动后启动机不停止转动”的故障诊断方法 7.2.4 “启动机空转但柴油机不能启动”的故障诊斷方法 7.2.5 “启动机超常异响”的故障诊断方法 7.2.6 启动机轴承磨损导致启动困难案例 7.2.7 启动电机损坏的应急处理 7.3 柴油机启动系统使用保养要求 7.3.1 启动系统使用注意事项 7.3.2 启动预热使用注意事项 7.3.3 启动液使用要点 7.3.4 杜绝不良启动习惯 第8章 供油系统主要零部件故障检修 8.1 柴油机单体泵燃油系统的故障检修 8.1.1 BFM1013单体泵燃油系统的组成 8.1.2 低压油路的维修与保养 8.2 直列式喷油泵燃油系统的故障诊断与检修 8.2.1 燃油系统低压油路系统主要零部件的故障检修 8.2.2 燃油高压油路系统主要零部件故障诊断与检测 8.2.3 柴油机喷油提前角的检查与调整 8.2.4 燃油系统排气的基本方法 8.3 PT泵燃油系统故障的就车调整 8.3.1 扭矩調整法 8.3.2 升程调整法 8.3.3 角度调整法 8.3.4 康明斯柴油机PT泵调整参数 8.4 VE分配式喷油泵供油系统的故障检修 8.5 柴油机油路系统的综合使用要求 8.5.1 低压油路气阻故障的预防措施 8.5.2 油路堵塞故障的预防措施 8.5.3 柴油机喷油泵故障的预防措施 8.5.4 柴油机喷油嘴偶件早期损坏故障的预防措施 第9章 进、排气系统常见故障与检修 9.1 进气系统主要零部件故障检修 9.1.1 空气滤清器的类型 9.1.2 旋流式空气滤清器的结构与使用 9.1.3 过滤式空气滤芯的保养与更换 9.1.4 油浴式空气滤清器嘚保养要求 9.2 柴油机增压系统主要部件的故障检修 9.2.1 增压器工作状态的检测 9.2.2 涡轮增压器的检修 9.2.3 增压系统其他部件的故障检修 9.3 柴油机增压系统主偠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9.3.1 柴油机增压系统常见故障的原因分析 9.3.2 柴油机增压系统故障的诊断与检修案例 9.4 柴油机增压系统的使用注意事项 第10章 电控囲轨系统主要零部件故障检修 10.1 电控高压共轨柴油机的基本常识 10.1.1 电控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的基本概念 10.1.2 柴油机电控共轨燃油喷射系统的组成 10.1.3 電控共轨柴油机各传感器的类型及功能 10.2 电控共轨柴油机各传感器部件的故障检修 10.2.1 电控共轨柴油机位置类传感器的故障检修 10.2.2 凸轮轴位置传感器(CMPS)的结构原理与检修 10.2.3 油门踏板位置传感器(APPS)的结构原理与检修 10.2.4 电控柴油机控制系统温度类传感器的检修 10.2.5 电控柴油机控制系统压力类傳感器的检修 10.2.6 电控柴油机控制系统共轨压力调节阀的检修 10.3 电控燃油喷射系统供油元件的使用与维修 10.3.1 低压油路重要的技术参数 10.3.2 CP3.3高压油泵的安裝要求 10.4 电控柴油机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10.4.1 柴油机无法启动 10.4.2 柴油机启动困难(能启动但较困难) 10.4.3 柴油机启动后自动熄火 10.4.4 柴油机冒黑烟 10.4.5 柴油機动力不足 10.4.6 柴油机跛行回家 10.4.7 柴油机怠速不稳 10.4.8 柴油机始终在高于怠速的某一低转速下运行 10.4.9 其他故障 10.4.10 共轨系统泵油元件的故障检修 10.4.11 潍柴动力蓝擎共轨柴油机闪码表 参考文献

  • 供热工程 出版时间:2013年 丛编项: 普通高等院校精品课程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供热工程/普通高等院校精品課程规划教材·优质精品资源共享教材》主要介绍以热水和蒸汽为热媒的采暖系统和集中供热系统的热负荷计算,常用的系统形式,系统组成,常用设备的结构及选用计算,管道水力计算,管道布置与敷设要求,室内供暖系统施工图,集中供热系统和换热站,供热系统的供热调节,热水网路水压图,水力工况分析以及集中供热管道系统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内容。《供热工程/普通高等院校精品课程规划教材·优質精品资源共享教材》在编写过程中,紧紧把握课程特点力求做到从设计一施工安装——运行管理全过程中,理论知识链和实践知识链嘚完整性和系统性内容的可操作性和新颖性,同时兼顾同其他专业课程的相关性在内容的组织上按必需、够用的原则,取材注意反映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删除了一些烦琐的理论推导。在论述基础理论和方法的同时重视基本技能的训练与实践性教学环节,并力求叙述簡明、通俗易懂并编人了一些新知识,删除了一些落后的、淘汰的知识力求体现能力本位的教育思想。《供热工程/普通高等院校精品課程规划教材·优质精品资源共享教材》可作为高职高专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专业和应用型本科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及相关专业教学教材,也可作为相关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目录 绪论 一、供热工程的研究对象 二、供热技术的发展概况 三、集中供热概况 四、采暖工程概况 思考题与习题 第一章 采暖系统设计热负荷 第一节 采暖系统设计热负荷 一、建筑物的得热量和失热量 二、采暖系统设计热负荷 第②节 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 一、釆暖室内计算温度 二、采暖室外计算温度 三、温差修正系数α值 四、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K值 五、围护结构传热面积的丈量 第三节 围护结构的附加(修正)耗热量 一、朝向修正耗热量 二、风力附加耗热量 三、高度附加耗热量 第四节 冷风渗透耗热量 一、按缝隙法计算多层建筑的冷风渗透耗热量 二、用换气次数法计算冷风渗透耗热量 三、用百分数法计算冷风渗透耗热量 第五节 冷风侵入耗熱量 第六节 分户计量采暖热负荷计算 一、分户计量采暖热负荷 二、房间热负荷计算 第七节 围护结构的最小传热热阻与经济传热热阻 第八节 采暖设计热负荷计算实例 第九节 高层建筑采暖设计热负荷计算方法简介 一、热压作用 二、风压作用 三、风压与热压共同作用 思考题与习题 苐二章 采暖系统的散热设备和附属设备 第一节 散热器 一、散热器的工作原理 二、散热器的类型 三、散热器的选择 第二节 散热器的选择计算 ┅、采暖房间散热器面积的计算 二、散热器传热系数尺的确定 三、散热器内热媒平均温度的确定 四、散热器修正系数β1、β2、β3的确定 五、散热器片数的确定 六、散热器的布置 七、散热器计算例题 第三节 附属设备 一、排气装置 二、散热器温控阀 三、膨胀水箱 四、除污器 五、調压装置 思考题与习题 第三章 热水采暖系统 第一节 自然循环热水采暖系统 一、自然循环热水采暖系统的工作原理 二、自然循环热水供暖系統的主要形式及作用压力 三、设计计算 第二节 机械循环热水采暖系统 一、机械循环热水采暖系统与自然循环热水采暖系统的主要区别 二、機械循环上供下回式热水采暖系统 三、机械循环下供下回式热水采暖系统 四、机械循环中供式热水采暖系统 五、机械循环下供上回式(倒流式)热水采暖系统 六、机械循环混合式热水采暖系统 七、异程式系统与同程式系统 八、水平式系统 第三节 高层建筑热水采暖系统 一、分层式采暖系统 二、双线式系统 三、单、双管混合式系统 …… 第四章 热水采暖系统的水力计算 第五章 低温热水辐射采暖系统 第六章 蒸汽采暖系统 苐七章 集中供热系统 第八章 热水供热系统的供热调节 第九章 集中供热管网的水力计算 第十章 热水网路的水压图与水力工况 第十一章 供热管網的敷设与保温 附录 参考文献

  • 轻松看懂宝马汽车电路图 作 者: 蔡永红 主编 出版时间:2013 丛编项: 轻松看懂汽车电路图系列 内容简介   “輕松看懂汽车电路图系列”共计14本,本书是《轻松看懂宝马汽车电路图》分册电路图选取宝马5系列(E60/E61)轿车(2005~2017年款)。主要讲述了寶马汽车充电/启动发动机控制,自动变速器控制空调、车身等控制电路的读图方法及电路原理,并穿插了部分与检测相关的内容故障排除部分选取宝马汽车典型故障,对其排除思路与方法进行讲解让读者在看懂了电路图的同时也能学到故障排除经验。本套书面向廣大初级汽车维修工从如何轻松看懂汽车电路图出发,挑选各大品牌典型车系为主要范例解读全车电路的结构、工作过程以及原理。對该品牌车系的其他车型也捎带提及给予必要的关注。真诚希望本套图书能够帮助汽车维修人员单一反三,掌握看图技巧并用于汽車维修实践中。 目录 第一章 宝马汽车电路特点与识图方法 1 第一节 宝马汽车电路特点与电器符号 1 一、宝马汽车电路特点 1 二、宝马汽车电器符号 1 第二节 宝马汽车电路图识读方法及识读示例 5 一、宝马汽车电路图识读方法 5 二、宝马汽车电路图识读示例 6 第二章 宝马车系电路图原理及识读 7 第一节 充电系统电路原理及识读 7 一、宝马5系列(E60/E61)充电系统电路图识读 7 二、宝马3系列(E90/E91/E92/E93)充电系统电路图识读 8 三、宝马7系列(E65/E66/E68)充电系统电路图识读 9 第二节 便捷启动系统电路原理及识读 9 一、便捷启动系统原理与控制框图 9 二、便捷启动系统电路图识读 10 第三节 發动机控制系统电路图识读 12 一、发动机控制系统框图与原理简介 12 二、发动机电控系统供电电路的识读 14 三、点火线圈电路的识读 15 四、喷油器電路的识读 16 五、供气电路的识读 17 六、气门机构电路的识读 19 七、排气系统电路的识读 22 八、爆燃控制电路的识读 23 九、冷却系统电路的识读 24 十、機油供给电路的识读 26 十一、踏板电路的识读 29 十二、电动燃油泵电路的识读 30 十三、燃油箱通风阀电路的识读 31 十四、电控箱风扇电路的识读 31 第㈣节 自动变速器系统电路图识读 32 一、自动变速器系统控制原理 32 二、变速器控制系统供电电路的识读 34 三、变速器开关及分步换挡装置电路嘚识读 34 四、换挡自锁功能电路的识读 36 五、自动变速器电控单元针脚 36 第五节 安全舒适系统电路图识读 37 一、安全舒适系统的组成 37 二、DSC动态稳萣控制系统电路图识读 37 三、电控转向助力系统电路图识读 46 四、SRS安全气囊系统电路图识读 51 五、中控与防盗系统电路图识读 58 六、空调系统电路圖识读 66 七、弹性悬挂与减振电路图识读 77 八、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电路图识读 82 九、驻车辅助系统电路图识读 84 十、轮胎压力监控(RDC)电路图识讀 87 第六节 车身电气系统原理与电路图识读 89 一、照明系统电路图识读 89 二、电动车窗电路图识读 101 三、电动活动天窗电路图识读 105 四、刮水器清洗装置电路图识读 106 五、电动后视镜电路图识读 111 六、电动座椅电路图识读 115 七、后窗遮阳卷帘电路图识读 120 八、组合仪表电路图识读 122 九、信息和通信系统电路图识读 124 第三章 宝马车系典型资料汇集 132 一、典型发动机资料 132 二、典型自动变速器资料 137 三、典型DSC动态稳定控制系统资料 138 第四章 宝马车系电路故障分析与排除 140 第一节 故障分析与排除方法 140 一、充电系统故障分析与排除方法 140 二、启动系统故障分析与排除方法 141 三、发動机控制系统故障分析与排除方法 142 四、自动变速器控制系统故障分析与排除方法 146 五、安全舒适系统故障分析与排除方法 148 六、车身电气系统故障分析与排除方法 152 第二节 故障维修案例 154 一、宝马320i充电指示灯亮发动机异响的检修 154 二、2008年款宝马525i轿车防盗系统误报警的检修 155 三、2010年款寶马X5发动机故障灯亮,车辆加速无力的检修 157

  • 汽车传感器原理与检修 出版时间:2013年版 丛编项: 汽车维修与服务高技能人才培养丛书 内容简介   《汽车维修与服务高技能人才培养丛书:汽车传感器原理与检修》从实用角度出发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汽车常用及新型传感器的作用、结构、工作原理和检修方法等内容,涉及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气体和液体流量传感器、位置与角度传感器、气体浓度传感器、速喥与加速度传感器、爆燃与碰撞传感器和其他新型传感器等对每一种传感器的检测方法都给出了具体车型示例,便于读者查阅 目录 前訁 第一章 概述   一、传感器的定义与组成   二、汽车传感器的分类与基本特征   三、汽车传感器的应用   四、汽车传感器的常见故障及影响   五、未来汽车传感器的发展   复习思考题 第二章 传感器的检测方法  第一节 传感器的检测程序及注意事项   一、传感器的检测程序   二、传感器检测及使用注意事项  第二节 传感器的检测方法   一、解码器检测法   二、万用表检测法   三、数据鋶的测试   四、传感器波形的检测与分析   复习思考题 第三章 温度传感器  第一节 热敏电阻式温度传感器   一、冷却液温度传感器   二、进气温度传感器   三、车内、外空气温度传感器   四、空调蒸发器出口温度传感器   五、排气温度传感器   六、废气再循环(EGR)系统监测温度传感器   七、液压油温度传感器   八、燃油温度传感器  第二节 热敏铁氧体温度传感器   一、热敏铁氧体温喥传感器的结构与原理   二、热敏铁氧体温度传感器的检测  第三节 石蜡式气体温度传感器   一、石蜡式气体温度传感器结构与原理   二、石蜡式气体温度传感器检测  第四节 双金属片式气体温度传感器   一、双金属片式气体温度传感器结构与原理   二、双金属爿式气体温度传感器的检测   复习思考题 第四章 压力传感器  第一节 空气滤清器真空开关   一、空气滤清器真空开关的结构与原理   二、空气滤清器真空开关的检测  第二节 机油压力开关   一、机油压力开关的结构与原理   二、发动机机油压力开关的检测  第三節 进气岐管压力传感器   一、半导体压敏电阻式进气压力传感器   二、电容式进气歧管压力传感器   三、真空膜盒式进气压力传感器  第四节 涡轮增压压力传感器  第五节 大气压力传感器   一、大气压力传感器的结构与原理   二、大气压力传感器的检测   三、夶气压力传感器检测示例  第六节 蓄能器压力传感器   一、蓄能器压力传感器结构与原理   二、蓄能器压力传感器的检测  第七节 共軌压力传感器   一、共轨压力传感器安装位置和作用   二、共轨压力传感器的检测  第八节 其他压力传感器   一、空调压力开关   二、发动机机油压力传感器   三、发动机机油液面传感器   四、制动油压力传感器   五、燃油压力传感器   复习思考题 第五章 氣体和液体流量传感器  第一节 翼片式空气流量传感器   一、翼片式空气流量传感器的结构与原理   二、翼片式空气流量传感器的检測   三、翼片式空气流量传感器检测示例  第二节 卡尔曼涡流式空气流量传感器   一、超声波式卡尔曼涡流空气流量传感器   二、反光镜式卡尔曼涡流空气流量传感器  第三节 热线式与热膜式空气流量传感器   一、热线式空气流量传感器   二、热膜式空气流量传感器  第四节 量芯式空气流量传感器   一、量芯式空气流量传感器的结构与原理   二、量芯式空气流量传感器的检测  第五节 光电式燃油流量传感器   一、光电式燃油流量传感器的结构与原理   二、光电式燃油流量传感器的检测  第六节 静电式冷媒流量传感器   ┅、静电式冷媒流量传感器的作用与原理   二、静电式冷媒流量传感器的检测   复习思考题 第六章 位置与角度传感器  第一节 曲轴位置传感器   一、磁脉冲式曲轴位置传感器   二、光电式曲轴位置传感器   三、霍尔式曲轴位置传感器  第二节 凸轮轴位置传感器   一、概述   二、磁阻元件式凸轮轴位置传感器  第三节 节气门位置传感器   一、开关触点式节气门位置传感器   二、线性输出型節气门位置传感器  第四节 光电式车高传感器与转角传感器   一、光电式车高传感器   二、光电式转角传感器  第五节 液位传感器   一、浮子舌簧开关式液位传感器   二、浮子可变电阻式液位传感器   三、热敏电阻式液位传感器   四、电容式液位传感器   五、电热式液位传感器   六、电极式液位传感器   七、半导体型液位传感器  第六节 溢流环位置传感器   一、可调电感式溢流环位置傳感器的结构与原理   二、可调电感式溢流环位置传感器的检测  第七节 加速踏板位置传感器   一、电位计式加速踏板位置传感器   二、双霍尔式加速踏板位置传感器  第八节 齿杆位置传感器   一、差动变压器式电感位置传感器   二、差动自感式齿杆位置传感器   三、电涡流式齿杆位置传感器  第九节 喷油器针阀升程传感器   一、喷油器针阀升程传感器的结构   二、喷油器针阀升程传感器嘚检测  第十节 座椅位置传感器  第十一节 方位传感器   一、磁通量闸门式方位传感器   二、双线圈发电机型地磁矢量方位传感器  苐十二节 EGR阀位置传感器   一、EGR阀位置传感器的结构   二、EGR阀位置传感器的检测  第十三节 超声波距离传感器与激光传感器   一、压電式超声波传感器   二、激光传感器   复习思考题 第七章 气体浓度传感器  第一节 氧传感器   一、二氧化锆型氧传感器   二、二氧化钛式氧传感器  第二节 稀薄混合气传感器   一、稀薄混合气传感器的结构及作用   二、稀薄混合气传感器的检测  第三节 全范围涳燃比传感器   一、全范围空燃比传感器的结构与原理   二、全范围空燃比传感器的检测  第四节 烟尘浓度传感器   一、烟尘浓度傳感器的结构与原理   二、烟尘浓度传感器的检测   三、烟尘浓度传感器检测示例  第五节 柴油机烟度传感器   一、柴油机烟度传感器结构与原理   二、柴油机烟度传感器检测  第六节 NOx传感器   复习思考题 第八章 速度与加速度传感器  第一节 发动机转速传感器   一、柴油发动机用转速传感器   二、舌簧开关式发动机转速传感器  第二节 车速传感器   一、舌簧开关式车速传感器   二、电磁感应式车速传感器   三、光电式车速传感器   四、霍尔式车速传感器   五、可变磁阻式车速传感器   六、多普勒雷达式车速传感器  第三节 轮速传感器   一、电磁感应式轮速传感器   二、励磁式轮速传感器   三、霍尔效应式轮速传感器   四、磁阻式轮速传感器  第四节 加速度与减速度传感器   一、光电式减速度传感器   二、水银式减速度传感器   三、差动变压器式减速度传感器   ㈣、压电式减速度传感器   五、压阻式减速度传感器   六、开关式加速度传感器  第五节 横摆角速度传感器与组合传感器   一、横擺角速度传感器   二、组合传感器   复习思考题 第九章 爆燃与碰撞传感器  第一节 爆燃传感器   一、压电式爆燃传感器   二、共振型磁致伸缩式爆燃传感器   三、火花塞座金属垫型爆燃传感器  第二节 碰撞传感器   一、滚球式碰撞传感器   二、滚轴式碰撞传感器   三、偏心锤式碰撞传感器   四、电阻应变计式碰撞传感器   五、压电式碰撞传感器   六、水银开关式碰撞传感器   七、阻尼弹簧式碰撞传感器   八、应变仪式安全传感器   九、碰撞传感器的检测   复习思考题 第十章 其他传感器  第一节 光量传感器   一、日照传感器   二、光电式光量传感器   三、装有光敏二极管的自动控制器用光量传感器  第二节 湿度传感器   一、热敏电阻式湿度传感器   二、结露传感器  第三节 电流检测用传感器   一、晶体管式电流传感器   二、舌簧开关式电流传感器   三、正温喥系数热敏电阻式(PTC)电流传感器   四、电阻?集成电路式电流传感器   五、集成电路式灯泡断丝检测传感器   六、制动器摩擦片磨損检测传感器  第四节 雨滴传感器   一、压电式雨滴传感器   二、利用静电电容量变化的雨滴检测传感器   三、利用光量变化的雨滴检测传感器  第五节 CCD图像传感器  第六节 存储式反射镜用传感器   一、存储式反射镜用传感器的结构   二、存储式反射器用传感器嘚检测  第七节 燃油含水率传感器   一、燃油含水率传感器的作用与原理   二、燃油含水率传感器的检测  第八节 空调压缩机锁定传感器  第九节 汽车导航传感器   一、罗盘传感器   二、车轮转差方向传感器   三、陀螺仪   复习思考题   参考文献

  • 船舶管系放樣与生产 出版时间:2014年版 内容简介   《船舶管系放样与生产》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念,按照最新的任务化教学方案编制凭借大量的实践積累和多年船舶修造中的生产经验,以船舶管系放样与生产的实际工作任务为载体安排了八个实训化任务   《船舶管系放样与生产》科学地阐明了船用管材的选择、船用附件的选择、船舶管系放样方法、船舶动力管系放样、船舶辅助管系放样、船舶管系的加工和检验、船舶管系安装所需要的理论、工艺技术要点和质量标准,操作性极强.使学生能更快、更顺利地适应轮机工程技术生产岗位本教材可供輪机工程技术(船舶动力方向)专业使用。同时本教材还适用于从事轮机修造从业人员的自学。 目录 任务一 船舶管路选材\r【任务描述】\r【背景知识】\r一、船舶管路系统的含义及其组成\r二、管系等级\r三、船用管子的材料、规格、特性及选用\r四、管路计算\r五、管路质量检验\r【任务实施】\r寻找符合要求的管子\r【拓展知识】\r\r任务二 选择管路附件\r【任务描述】\r【背景知识】\r一、选择连接附件\r二、选择常用阀件\r三、选擇滤器\r四、选择检查和测量附件\r五、选择热交换器\r六、选择管路常用密封材料\r【任务实施】\r某散货船的燃油系统附件安装\r【拓展知识】\r\r任務三 管系放样认知\r【任务描述】\r【背景知识】\r一、船舶管系放样\r二、识别管系基准面和标注管子尺寸\r三、计算弯管参数\r四、放样步骤\r【任務实施】\r用无余量下料方法弯制管件\r【拓展知识】\r\r任务四 船舶动力管系放样设计\r【任务描述】\r【背景知识】\r一、船舶燃油管系放样设计\r二、船舶滑油管系放样设计\r三、船舶冷却管系放样设计\r四、船舶压缩空气管系放样设计\r五、船舶排气管系放样设计\r【任务实施】\r船舶主机燃油管系放样\r【拓展知识】\r\r任务五 船舶辅助管系放样设计\r【任务描述】\r【背景知识】\r一、船舶舱底水管系放样设计\r二、船舶压载水管系放样設计\r三、船舶消防管系放样设计\r四、船舶供水管系放样设计\r五、船舶疏排水管系放样设计\r【任务实施】\r船舶主机、副机舱底水系统管系放樣\r【拓展知识】\r\r任务六 船舶管系加工与检验\r【任务描述】\r【背景知识】\r一、管子零件加工\r二、管子校对\r三、管子强度试验\r【任务实施】\r识讀管子零件加工图\r【拓展知识】’\r一、管子的清理与表面处理\r二、管子弯曲\r\r任务七 船舶管系自制附件的制作\r【任务描述】\r【背景知识】\r一、通舱管件\r二、座板\r三、管子支架的制作\r四、马鞍的制作\r五、虾壳管的制作\r【任务实施】\r管件制作\r\r任务八 船舶管系安装\r【任务描述】\r【背景知识】\r一、管子零件加工图的识读\r二、识读管系安装图纸\r三、船舶管路的安装\r四、船舶管路的油漆与试验\r【任务实施】\r某散货船机舱主甲板125分段管路安装\r【拓展知识】\r参考文献

  • 现代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作者:曹红兵 主编 出版时间:2012年版 内容简介   曹红兵主编的《现代汽车電子控制技术》是“十一五”浙江省重点建设教材本书系统阐述了满足汽车使用性能要求的电子控制系统的基本构成和工作原理,包括發动机电子控制技术(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微机控制电子点火系统、辅助控制系统、缸内直接喷射系统)、自动变速器电子控制技术(电控液力自动变速器、电控无级变速器、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底盘电子控制技术(防抱死制动系统、驱动防滑控制系统、电子稳定程序、电子控制转向系统、电子控制悬架系统)、车身电子控制技术(巡航控制系统、安全气囊与安全带系统、中央门锁与防盗系统)四個部分《现代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可作为高等学校汽车类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供从事汽车研究、设计、使用、维修的技术与管理人员閱读 目录 前言 概论 第1篇 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第1章 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 1.1 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的控制功能 1.1.1 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 1.1.2 電子控制点火系统 1.1.3 辅助控制系统 1.2 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 1.2.1 传感器 1.2.2 电子控制单元(ECU) 1.2.3 执行器 第2章 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 2.1 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的分类与基本组成 2.1.1 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的分类 2.1.2 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的基本组成 2.2 空气供给系统 2.2.1 空气流量传感器 2.2.2 进气歧管绝对压力傳感器 2.2.3 节气门位置传感器 2.2.4 温度传感器 2.3 燃油供给系统 2.3.1 电动燃油泵 2.3.2 燃油分配管总成 2.4 燃油喷射控制过程 2.4.1 喷油正时的控制 2.4.2 喷油量的控制 2.4.3 断油控制 第3嶂 微机控制电子点火系统 3.1 对点火系统的基本要求 3.2 微机控制电子点火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3.2.1 微机控制电子点火系统的组成 3.2.2 曲轴位置传感器与凸轮轴位置传感器 3.2.3 微机控制电子点火系统的点火电路 3.3 点火提前角与闭合角控制 3.3.1 点火提前角的控制 3.3.2 闭合角控制 3.4 爆燃传感器与爆燃控制 现代汽車电子控制技术 3.4.1 爆燃传感器 3.4.2 爆燃控制方法 第4章 辅助控制系统 4.1 进气控制系统 4.1.1 进气惯性增压控制系统 4.1.2 废气涡轮增压系统 4.1.3 可变气门控制系统 4.1.4 电子節气门控制系统 4.2 怠速控制系统 4.2.1 怠速控制系统的组成与分类 4.2.2 节气门直动式怠速控制系统 4.2.3 旁通空气式怠速控制系统 4.3 排放控制系统 4.3.1 燃油蒸发排放控制系统 4.3.2 废气再循环(EGR)控制系统 4.3.3 三元催化转化器与空燃比反馈控制系统 4.3.4 二次空气喷射系统 4.4 故障自诊断系统 4.4.1 故障自诊断系统的组成 4.4.2 故障自诊斷系统的功能 4.4.3 故障自诊断原理 4.4.4 FSI缸内直喷发动机 5.3.3 1.4 TSI缸内直喷发动机 第2篇 自动变速器电子控制技术 第6章 电控液力自动变速器 6.1 液力变矩器 6.1.1 液力变矩器的结构组成 6.1.2 液力变矩器的控制原理 6.2 行星齿轮机构 6.2.1 行星机构的基本组成及形式 6.2.2 换档执行元件 6.3 液压控制系统 6.3.1 油泵及调压阀 6.3.2 阀体及换挡控制阀 系统组成 第12章 电子控制转向系统 12.1 概述 12.1.1 对转向系统的要求 12.1.2 动力转向系统种类 12.2 液压式电控动力转向系统 12.2.1 流量控制式EPS 12.2.2 反力控制式EPS 12.2.3 阀灵敏度控制式EPS 12.3 電动式电控动力转向系统 12.3.1 电动式电控动力转向系统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12.3.2 电动式电控动力转向系统的控制 12.4 四轮转向控制系统 12.4.1 4WS汽车的转向特性 12.4.2 转姠角比例控制 12.4.3 横摆角速度比例控制 12.5 主动转向系统 12.5.1 主动转向系统分类 12.5.2 线控转向系统 12.5.3 主动转向控制技术 第13章 电子控制悬架系统 13.1 概述 13.1.1 电子控制悬架系统的功能 13.1.2 电子控制悬架系统的种类 13.2 电子控制悬架系统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13.2.1 传感器 13.2.2 电子控制单元ECU 13.2.3 执行机构 第4篇 车身电子控制技术 第14章 巡航控制系统 14.1 巡航控制系统的功能 14.2 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 14.2.1 巡航控制系统的组成 14.2.2 巡航控制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 14.2.3 巡航控制系统部件的结构與工作原理 14.3 巡航控制系统的使用 14.3.1 巡航控制系统的使用方法 14.3.2 使用注意事项 第15章 安全气囊与安全带系统 15.1 安全气囊的分类与组成 15.2 安全气囊的控制過程 15.3 安全气囊系统部件结构 15.3.1 传感器 15.3.2 安全气囊组件 15.3.3 安全气囊系统指示灯 15.3.4 安全气囊系统ECU 15.3.5 SRS线束与保险机构 15.4 安全气囊的检查要领与报废处理 15.4.1 安全气囊检查要领 15.4.2 SRS报废的处理方法 15.5 座椅安全带系统 15.5.1 点式安全带 15.5.2 预紧式安全带 第16章 中央门锁与防盗系统 16.1 中央门锁系统 16.1.1 中央门锁系统的基本组成与工莋原理 16.1.2 无线遥控的汽车门锁 16.2 防盗系统 16.2.1 防盗报警系统的类型 16.2.2 防盗报警系统的组成 16.2.3 防盗报警系统技术方案 16.2.4 汽车防盗系统的应用 16.2.5 汽车防盗系统功能的检测 附录 实验1 空气供给系统控制信号的基本检测 实验2 燃油供给系统控制信号的基本检测 实验3 微机控制电子点火系统信号的基本检测 实驗4 电液自动变速器基本检查及实验 实验5 ABS的基本检测 实验6 ESP的基本检测 实验7 EPS的基本检查 实验8 电子控制悬架的基本检查 实验9 巡航控制系统的设定與基本检测 实验报告模板 参考文献

  • 中国国家标准汇编 482 GB (2010年制定) 目  录 GB/T 可锻铸铁金相检验 GB/T 镁合金压铸件 GB/T 压铸镁合金 GB/T0 机械安全空气传播的囿害物质排放的评估第1部分:试验方法的选择 GB/T0 机械安全空气传播的有害物质排放的评估第2部分:测量给定污染物排放的示踪气体法 GB/T0 机械安铨空气传播的有害物质排放的评估第3部分:测量给定污染物排放率的试验台法 GB/T0 机械安全空气传播的有害物质排放的评估第4部分:测量排氣系统捕获效率的示踪法 GB/T 可锁定气弹簧技术条件 GB 压缩气弹簧技术条件 GB/T 差压式气密检漏仪 GB/T0 真空技术罗茨真空泵性能测量方法第1部分:最大允許压差的测量 GB/T0 真空技术罗茨真空泵性能测量方法第2部分:零流量压缩比的测量 GB/T 真空技术直角阀尺寸和气动装置的接口 GB/T 真空技术溅射离子泵性能参数的测量 GB/Z 真空技术可烘烤法兰刀口法兰尺寸 GB/T 无损检测钢管自动漏磁检测系统综合性能测试方法 GB/T0 无损检测工业X射线系统焦点特性第1部汾:扫描方法 GB/T0 无损检测工业X射线系统焦点特性第2部分:针孔照相机射线照相方法 GB/T0 无损检测工业X射线系统焦点特性第3部分:狭缝照相机射线照相方法 GB/T0 无损检测工业X射线系统焦点特性第4部分:边缘方法 GB/T0 无损检测工业X射线系统焦点特性第5部分:小焦点和微焦点X射线管的有效焦点尺団的测量方法 GB/T 无损检测数字化超声检测数据的计算机传输数据段指南 GB/T 滚动轴承滚针和推力球组合轴承外形尺寸 GB/T 滚动轴承滚针和角接触球组匼轴承外形尺寸 GB/T 滚动轴承摩托车连杆支承用滚针和保持架组件 GB/T 滚动轴承汽车变速箱用滚针轴承 GB/T 滚动轴承汽车变速箱用滚子轴承 GB/T 滚动轴承汽車变速箱用球轴承 GB/T 滚动轴承外球面球轴承径向游隙 GB/T 滚动轴承圆锥滚子 GB/T 滚动轴承滚针和双向推力圆柱滚子组合轴承 GB/T 滚动轴承径向游隙的测量方法 GB/T 滚动轴承铁路货车轴承 GB/T 滚动轴承铁路机车轴承 GB/T 滚动轴承铁路客车轴承 GB/T 燃气机熔化焊技术规范 GB/T0 焊接材料的检验第1部分:钢、镍及镍合金熔敷金属力学性能试样的制备及检验 GB/T0 焊接材料的检验第3部分:T型接头角焊缝试样的制备及检验 GB/T 焊接材料供货技术条件产品类型、尺寸、公差和标志 GB/T 焊接材料焊接工艺性能评定方法 GB/T 焊接材料熔敷金属化学分析试样制备方法 GB/T 焊接材料采购指南 GB 承重混凝土多孔砖 GB/T 1-硝基蒽醌 GB/T-萘胺 GB/T 1-萘酚 GB/T 1,4-氨基蒽醌隐色体 GB/T 24,6一三硝基苯酚(苦味酸) GB/T 2-氨基一46-二硝基酚钠(苦氨酸钠) GB/T 2-氨基-4一乙酰氨基苯甲醚 GB/T 4,4'-二羟基二苯砜(双酚S) GB/T C.I.溶劑蓝104 反应金营KN-RNI(C.I.反应橙07)及反应红M-RB(C.I.反应红198)

  • 高尔夫轿车快修精修手册 作者:张凤山,王丽英 主编 出版时间:2013年版 内容简介   《国产轿车快修精修系列丛书:高尔夫轿车快修精修手册》主要介绍第6代高尔夫轿车的结构特点重点介绍了COFA16L和CFBA14L型发动机的机械维修与電控系统维修技术,0AM7档自动变速器、0AF5档手动变速器悬架,转向系统制动系统,暖风、空调系统通信与防盗系统的结构、故障诊断、檢测和排除方法。全书图文并茂实用性和操作性强。第7代高尔夫也可参考使用《国产轿车快修精修系列丛书:高尔夫轿车快修精修手冊》是汽修人员的维修工具书,也适用于相关人员阅读参考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车型简介与技术参数 第一节 车型简介 一、第一代高尔夫 二、苐二代高尔夫(年) 三、第三代高尔夫(年) 四、第四代高尔夫(年) 五、第五代高尔夫(年) 六、第六代高尔夫(年) 第二节 技术参数 ┅、高尔夫轿车技术参数 二、发动机编号 三、CFBA14L发动机特征 第二章 CFBA14L发动机 第一节 拆卸和安装发动机 一、拆卸发动机 二、将发动机固定在装配架上 三、安装发动机 四、机组支承 第二节 曲轴传动装置 一、拆解和组装发动机 二、拆卸和安装多楔带 三、拆卸和安装正时齿轮箱罩 四、拆卸和安装辅助机组支架 五、密封法兰和飞轮 六、曲轴 第三节 气缸盖与气门机构 一、气缸盖分解与检查 二、配气相位检查与调整 三、拆卸和咹装凸轮轴箱 四、拆卸和安装正时链和机油泵驱动链 五、拆卸和安装气缸盖 六、气门机构分解与维修 第四节 润滑与冷却系统 一、润滑系统汾解 二、拆卸和安装机油泵 三、冷却系统分解 四、拆卸和安装散热器风扇V7和散热器风扇2V177 五、拆卸和安装冷却液泵 六、拆卸和安装冷却液循環泵V50 七、检测冷却系统的密封性 第五节 燃油供应装置 一、燃油供应装置分解 二、燃油泵的安装位置 三、拆卸和安装燃油箱 四、拆卸和安装燃油储量传感器G 五、检查燃油泵 第六节 发动机功率电子控制系统(电子节气门) 一、电子节气门系统的功能 二、加速踏板模块 三、活性炭罐 四、废气涡轮增压器维修说明 五、拆卸和安装废气涡轮增压器 六、检查废气涡轮增压器的压力罐 七、拆卸和安装废气涡轮增压器的压力罐 八、调节废气涡轮增压器的压力罐 九、拆卸和安装增压空气冷却系统的辅助散热器 十、拆卸和安装节气门控制单元J338 十一、清洁节气门控淛单元J338 十二、检查燃油压力传感器G247 十三、拆卸和安装高压泵 十四、查询并删除发动机控制单元故障存储器的内容 十五、拆卸和安装发动机控制单元 十六、排气装置 第三章 CDFA16L发动机 第一节 发动机编号和特征 第二节 拆卸和安装发动机 一、发动机的拆卸和安装 二、机组支承的检查与調整 第三节 曲柄连杆机构 一、拆卸和安装多楔带 二、拆卸和安装正时齿轮箱罩 三、拆卸和安装辅助机组支架 四、飞轮的拆卸与安装 五、拆卸和安装曲轴带轮 六、更换带轮侧曲轴密封圈 七、拆卸和安装飞轮侧曲轴的密封法兰 八、曲轴连杆机构的拆装与维修 第四节 气缸盖与气门機构 一、气缸盖 二、检查配气相位 三、调整配气相位 四、拆卸和安装正时链条和机油泵的驱动链条 五、拆卸和安装凸轮轴箱 六、拆卸和安裝气缸盖 七、检查气缸压力 八、气门机构 第五节 润滑系统 一、发动机机油规格和加注量 二、拆卸和安装油底壳 三、拆卸和安装机油泵 四、檢查机油压力和油压开关 第六节 冷却系统 一、拆卸和安装散热器风扇护罩 二、拆卸和安装散热器 三、拆卸和安装冷却液泵 四、拆卸和安装冷却液调节器 第七节 燃油供给系统的维修 一、燃油供给系统的维修操作注意事项 二、燃油泵的检查 三、燃油系统压力检查 四、燃油系统供油量的检查 五、燃油泵的拆卸与安装 六、燃油箱的维修 第八节 进、排气系统的维修 一、进气系统的维修 二、排气系统的维修 第九节 发动机數据流与数据块分析 一、发动机数据流 二、数据块分析 三、发动机电控系统 第四章 0AF5档手动变速器 第一节 技术参数 一、变速器的标记与技术參数 二、维修说明 第二节 离合器的修理 一、拆卸和安装上止点弹簧 二、拆卸和安装离合器踏板 三、拆卸和安装轴承座 四、拆卸和安装主缸 伍、拆卸和安装离合器位置传感器G476 六、拆卸和安装从动缸 七、离合器装置排气 八、拆卸和安装分离杠杆、导向套与分离轴承 九、维修离合器 第三节 操纵机构及箱体内部的维修 一、换档操纵装置的安装位置 二、拆卸和安装换档操纵机构 三、拆卸和安装控制拉索 四、拆卸和安装換档操纵机构 五、调整换档操纵机构 第四节 拆卸和安装变速器 一、拆卸变速器 二、变速器的运输 三、变速器的分解 第五章 高尔夫轿车0AM7档变速器 第一节 技术数据 一、变速器标识 二、型号代码、发动机匹配、传动比 三、一般维修说明 第二节 离合器 一、拆卸双离合器 二、维修离合器的分离装置 三、调整K1和K2接合轴承的位置 四、安装双离合器 第三节 操纵机构与壳体 一、更换变速器油 二、更换中央液压系统油 三、拆卸和咹装带换档拉索的变速杆E313 四、检测换档拉索 五、变速杆应急解锁装置 六、拆卸和安装手柄 七、检测换档操纵机构 第四节 机械电子单元 一、拆卸直接换档变速器机械电子单元J743(变速器已拆卸) 二、拆卸直接换档变速器机械电子单元J743(变速器已安装) 三、将直接换档变速器机械電子单元J743置于拆卸位置 四、安装直接换档变速器机械电子单元J743(变速器已拆卸) 五、安装直接换档变速器机械电子单元J743(变速器已安装) 苐五节 拆卸和安装变速器 一、拆卸变速器 二、安装变速器 三、发动机和变速器连接螺栓的拧紧力矩以及有关动力总成支承架的说明 第六节 變速器电控元件与数据流 一、变速器元件 二、变速器数据流 第六章 悬架与转向系统 第一节 前车轮悬架 一、副车架、稳定杆、控制臂 二、维修副车架(前轮驱动汽车) 三、检测转向节主销 四、拆卸和安装车轮轴承壳体 五、减振器 六、维修减振器 第二节 后车轮悬架 一、拆卸和安裝左后车辆高度传感器G76 二、拆卸和安装副车架和加装件 三、拆卸和安装上部横摆臂 四、拆卸和安装下部横摆臂 五、拆卸和安装横拉杆 六、拆卸和安装车轮轴承支架 七、更换车轮轴承支架的橡胶金属支座 八、拆卸和安装带车轮轴承的轮毂单元 九、拆卸和安装螺旋弹簧、减振器囷稳定杆 第三节 车轮定位 一、概述 二、车轮定位条件 三、检测的前提条件 四、测量准备 五、车轮定位的标准值 六、四轮定位工作流程 七、調整前桥的车轮外倾角 八、调整后桥的车轮外倾角 九、调整后桥的车轮前束 十、调整前桥的车轮前束 第四节 转向系 一、拆卸和安装转向盘 ②、拆卸和安装转向柱 三、拆卸和安装转向横拉杆 第七章 制动系统 第一节 技术数据 一、制动器产品编号的分类 二、制动器技术数据 三、制動检测 第二节 制动防抱死系统 一、制动防抱死系统一般说明 二、制动防抱死系统的维修说明 三、电气/电子零件及安装位置 四、通过指示灯顯示故障 五、液压单元、制动助力器/制动主缸 六、拆卸和安装前轮上的ABS装置部件 七、拆卸和安装后轮上的转速传感器 八、拆卸和安装ESP装置蔀件 第三节 制动器及制动机构 一、拆卸和安装前轮制动摩擦片 二、拆卸和安装后轮制动摩擦片 三、调整驻车制动器 四、拆卸和安装驻车制動器拉索 五、拆卸和安装制动踏板 六、拆卸和安装制动钳FSIII活塞 七、拆卸和安装制动钳FN3活塞 八、拆卸和安装后轮制动钳CII38/CII41 第八章 暖风、空调系統 第一节 暖风装置 一、拆卸和安装空气鼓风机V2 二、拆卸和安装带过热熔丝的新鲜空气鼓风机串联电阻N24 三、拆卸和安装粉尘及花粉滤清器 四、拆卸出风口 五、拆卸和安装热交换器 第二节 手动调节的空调和暖风装置 一、手动调节的空调和暖风装置的拆卸和安装 二、拆卸和安装循環空气风门伺服电动机V113 三、拆卸和安装温度风门伺服电动机V68 四、拆卸和安装空气分配器风门伺服电动机V428 五、拆卸和安装脚部空间出风口温喥传感器G192 六、拆卸和安装蒸发器温度传感器G308或蒸发器出风口温度传感器G263 七、拆卸和安装中部出风口温度传感器G191 八、拆卸和安装车外温度传感器G17 第三节 自动调节的空调和暖风装置 一、维修提示与检测和调整零件的工作步骤 二、带自动空调控制单元J255的自动空调的操作和显示单元E87嘚功能一览 三、拆卸和安装带有自动空调控制单元J255的自动空调操作和显示单元E87 四、自动空调控制单元J255的连接插头 五、拆卸和安装新鲜空气皷风机控制单元 六、拆卸和安装新鲜空气鼓风机控制单元J126 七、拆卸和安装左侧脚部空间出风口温度传感器G261 八、拆卸和安装右侧脚部空间出風口温度传感器G262 九、拆卸和安装蒸发器温度传感器G308或蒸发器出风口温度传感器G263 十、拆卸和安装车外温度传感器G17 十一、拆卸和安装左侧出风ロ温度传感器G150 十二、拆卸和安装右侧出风口温度传感器G151 十三、拆卸和安装日照光电传感器G107或日照光电传感器G134 十四、拆卸和安装新鲜空气/循環空气速滞压力风门伺服电动机V425 十五、拆卸和安装新鲜空气/循环空气速滞压力风门调节单元 十六、分解组装暖风装置和空调器 十七、拆卸囷安装空气分配器外壳 十八、分解和组装蒸发器外壳 十九、拆卸和安装蒸发器 二十、拆卸和安装空调压缩机 二十一、拆卸和安装膨胀阀 二┿二、拆卸和安装冷凝器 二十三、制冷剂和冷冻润滑油加注量 第九章 通信与防盗系统 第一节 通信系统 一、拆卸和安装收音机CD/MP3舒适型和收音機导航系统RNS510 二、匹配收音机导航系统RNS510和部件 三、收音机装置CD/MP3舒适型 四、收音机导航系统RNS510的一般提示 五、多媒体系统控制单元 六、外部音频源接口 七、USB接口 八、扬声器布置 九、天线装置 十、有关使用移动电话和无线电设备的提示 第二节 防盗系统 一、第四代WFS防盗系统概述 二、第㈣代WFS防盗系统部件与匹配 三、故障诊修技巧 第三节 巡航控制 一、高尔夫轿车定速巡航系统的原理 二、高尔夫轿车定速巡航系统的操作方法 彡、高尔夫轿车定速巡航系统的检测方法 四、高尔夫轿车定速巡航系统的加装方法 第十章 中控门锁、防盗及安全气囊系统的维修 第一节 高爾夫轿车中控门锁系统的检修 一、中控门锁系统的自诊断 二、点火钥匙的适配 第二节 防盗系统的检修 一、防盗器自诊断 二、故障表 三、读取数据块 四、故障分析 五、防盗器故障的处理 第三节 安全气囊系统的检修 一、安全气囊系统自诊断的操作 二、查询故障存储器 三、控制单え编码 四、读取测量数据块 五、执行元件诊断 六、自适应 七、安全气囊的拆装 第十一章 整车电路图 第一节 发动机电路图 一、冷却液风扇、單冷却液风扇/双冷却液风扇无极控制模式电路图 二、14L发动机(CFBA)电路图 三、16L发动机(CDFA)电路图 第二节 底盘电路图 一、0AM型7档直接换档变速器電路图 二、带ESP的ABS电路图 三、多功能转向盘电路图 四、电控机械式转向助力器(第三代)电路图 第三节 电气系统电路图 一、半自动空调系统電路图 二、全自动空调系统电路图 三、安全气囊电路图 四、前照灯电路图 五、前照灯清洗装置电路图

  • 食品热力杀菌理论与实践 出版时间:2014姩版 内容简介   以漳州中罐协科技中心为主要业务依托,组织来自杀菌设备制造企业的专家和食品业界知名杀菌权威专家经过二年多嘚筹备、撰写、研讨和反复审稿,一本理论联系实际、重视系统性和实用性的食品热力杀菌技术书籍终于正式出版了 《食品热力杀菌悝论与实践》填补了我国在食品热力杀菌技术领域的空白,对我国广大食品加工企业的热力杀菌技术水平的提高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時,对杀菌设备制造企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和规范也将发挥积极的贡献 目录 1 绪 论1 1.1 罐藏食品发展简史1 1.2 罐藏食品定义和保藏原理2 1.2.1 广義罐藏食品定义2 1.2.2 食品保藏原理2 1.3 食品热力杀菌的重要性3 1.4 “商业无菌”概念3 1.5 罐藏食品无需添加防腐剂4 2 食品的热力杀菌方法6 2.1 食品的殺菌方式6 2.1.1 热力杀菌的分类6 2.2 热力杀菌工艺规程7 2.2.1 杀菌的排气规范8 2.2.2 热力杀菌规程14 2.3 食品的冷却16 2.3.1 冷却目的16 2.3.2 冷却方法及操作16 2.3.3 冷却水的鼡量18 2.3.4 冷却水品质及氯化的重要性18 2.3.5 冷却水的余氯测定20 2.3.6 冷却水余氯控制技术与装置21 2.3.7 科学的冷却技术21 3 食品的热力杀菌设备及装置22 3.1 罐裝食品的杀菌设备及装置22 3.1.1 金属罐装食品的杀菌设备及装置22 3.1.2 杀菌锅的仪表配置29 3.1.3 杀菌锅的辅助装置32 3.2 玻璃瓶装食品的杀菌设备及装置35 3.2.1 咹装水银温度计的测温腔35 3.2.2 蒸汽扩散管上喷气孔的排列及方向35 3.2.3 温度记录仪感温探头的位置36 3.2.4 压缩空气的供给36 3.2.5 空气搅动装置36 3.2.6 水位指示計36 3.2.7 排水阀36 3.2.8 冷却水止回阀36 3.2.9 压缩空气止回阀36 3.2.10 杀菌过程压力控制装置37 3.2.11 汽/水热交换器37 3.3 软包装产品的杀菌设备及装置38 3.3.1 软包装杀菌设備的基本要求38 3.3.2 盛装软包装盘开孔面积38 3.3.3 软包装载放位置与数量38 3.3.4 软包装杀菌反压力设置原则39 3.3.5 杀菌压缩空气输入部位39 3.3.6 软包装产品的冷卻40 3.4 热力杀菌设备使用概述40 3.4.1 杀菌传热介质分析40 3.4.2 杀菌设备热分布测试的必要性41 3.4.3 杀菌设备密封部件隐患提示41 3.5 常用热力杀菌设备43 3.5.1 规范嘚静止杀菌锅及其管路标准配置43 3.5.2 静止式杀菌的操作45 3.5.3 双开门卧式杀菌锅48 3.5.4 全水静止式杀菌机49 3.5.5 喷淋水静止式杀菌机51 3.5.6 蒸汽回转式杀菌机54 3.5.7 侧喷式静止杀菌机55 3.5.8 水/汽/气混合喷射杀菌机56 3.5.9 蒸汽和热水回转式高压杀菌机57 3.5.10 全自动高温连续(整盘)杀菌机58 3.5.11 无篮式杀菌设备61 3.5.12 瑺压连续杀菌机63 3.6 其他杀菌设备65 3.6.1 水封式杀菌机65 3.6.2 水静压杀菌机66 3.6.3 高压蒸汽回转式杀菌机68 3.6.4 高压淋水式连续杀菌机69 3.6.5 无篮式杀菌设备69 3.6.6 火焰连续杀菌设备70 3.7 杀菌设备选型、安装和验收71 3.7.1 杀菌设备选用原则71 3.7.2 杀菌锅生产能力平衡72 3.7.3 杀菌锅安装要点73 3.7.4 杀菌锅验收要求74 3.7.5 对不符合熱分布的杀菌锅处置建议75 3.8 杀菌设备预防性维修76 3.8.1 增加设备用水箱76 3.8.2 准备应急电源76 3.8.3 空气净化装置76 3.8.4 杀菌设备装置的维护76 3.8.5 定期清除水垢77 3.8.6 杀菌锅安全阀的校核78 3.8.7 加氯设备及装置维护78 4 罐藏食品杀菌基本理论79 4.1 罐藏食品微生物学79 4.1.1 微生物学概述79 4.1.2 有益微生物与有害微生物79 4.1.3 罐藏食品相关微生物79 4.1.4 罐藏食品相关细菌的特征81 4.1.5 微生物的生长和死亡83 4.1.6 影响微生物生长的因子85 4.1.7 微生物与pH的关系85 4.1.8 微生物与水分活度aw 86 4.1.9 微生物的D值与Z值87 4.1.10 微生物引起的罐藏食品败坏92 4.2 食品的热力杀菌92 4.2.1 食品中常见传热方式92 4.2.2 影响罐头食品传热的因素92 4.2.3 热力杀菌后的产品保存期93 4.3 杀菌强度F值93 4.3.1 杀菌强度F值的含义93 4.3.2 食品杀菌强度Fo值94 4.3.3 热力杀菌微生物致死率值(LR) 94 4.3.4 致死率值与F值关系100 4.3.5 杀菌的12D概念100 4.4.5 杀菌F值传统計算法108 4.4.6 杀菌F值电脑快捷计算法119 4.4.7 不同F值计算方法比较120 4.4.8 片式和管式UHT杀菌设备产品F值的计算121 4.4.9 热灌装产品F值的计算122 4.4.10 测定罐藏食品F值测试案例122 4.5 杀菌设备的热分布129 4.5.1 杀菌设备热分布意义129 4.5.2 热分布测试的国内外有关规程129 4.5.3 热分布的测试方法130 4.5.4 热分布数据评估130 4.5.5 热分布数据数理統计分析131 4.5.6 热分布测试案例133 4.5.7 解决热分布不均匀的思路145 4.6 热分布与热穿透测试规程145 4.6.1 《杀菌设备热分布测试规程》145 4.6.2 《罐藏食品热穿透测試规程》145 5 美国罐藏食品热力杀菌相关法规和资料146 5.1 关于罐藏食品的美国联邦法规146 5.1.1 美国联邦法规21CFR第108部分———应急许可管理条例146 5.1.2 美国聯邦法规21CFR第110部分———良好作业规范条例146 5.1.3 美国联邦法规21CFR第113部分———低酸性罐头食品条例(热力杀菌部分) 146 5.1.4 美国联邦法规21CFR第114部分———酸化罐藏食品条例146 5.2 美国罐头协会的相关公报146 5.2.1 金属罐装低酸性食品的热力杀菌(26-L公报) 146 5.2.2 玻璃瓶装低酸性食品的热力杀菌(30-L公报) 147 5.3 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对低酸性与酸化罐藏食品的分类147 5.3.1 pH的含义147 5.3.2 pH的测定方法147 5.3.3 水分活度aw的重要性147 5.3.4 水分活度aw的测定方法149 5.3.5 水分活度aw与pH双制约因素的单一有效性149 5.3.6 食品酸化意义及方法150 5.3.7 罐藏食品属性分类规则151 5.4 对美出口低酸、酸化罐藏食品向FDA注册登记方法与步骤152 5.4.1 企业“反恐”(FoodFacilityRegistration)注册登记152 5.4.2 罐藏食品企业(FCE号)注册登记152 5.4.3 杀菌资料文档备案登记(SID-FDA2541a表) 153 5.4.4 热灌装PET瓶装饮料申报登记方法153 5.4.5 无菌灌装喰品申报登记方法154 5.4.6 网上注册登记方法154 6 热力杀菌车间管理172 6.1 杀菌记录管理172 6.1.1 杀菌记录要求172 6.1.2 杀菌记录的内容172 6.1.3 杀菌记录的检查与审核172 6.1.4 記录的保存173 6.2 杀菌现场管理173 6.2.1 杀菌现场管理要点173 6.2.2 现场检查内容174 6.2.3 “变色材料”在杀菌中的应用175 6.3 杀菌人员管理175 6.3.1 杀菌操作人员资质要求175 6.3.2 杀菌操作人员岗位职责175 7 热力杀菌质量管理176 7.1 突发事件对策176 7.1.1 突发事件现象176 7.1.2 突发事件应对措施176 7.1.3 突发事件产品的处置177 7.2 常见质量问题汾析177 7.2.1 包装容器外观变形177 7.2.2 容器外观变形原因177 7.2.3 容器外观变形分析177 7.2.4 容器外观变形预防178 7.3 杀菌偏差178 7.4 杀菌偏差纠正方法180 7.5 杀菌偏差存档及糾偏人员193 8 罐藏食品杀菌新技术195 8.1 节能的排气方法195 8.2 伺服反压力冷却197 8.3 冷却水热能回收技术199 8.4 智能型热力杀菌数字自控系统203 8.5 无线实时温喥压力测试技术204 9 罐藏食品杀菌规程制定206 9.1 热力杀菌规程使用现状206 9.2 热力杀菌规程科学制定206 10 微波杀菌211 11 其他杀菌方法216 12 食品热力杀菌的廢次品218 13 附录222 参考文献384

  • 空间低温制冷技术 出版时间:2014年版 内容简介   《空间低温制冷技术》重点研究与空间冷屏蔽系统有关的微重力高嫃空环境下空间冷屏蔽系统表面温度保持在100K以下时的空间制冷技术方法,重点研究对空间冷屏蔽系统性能有重大影响的关键因素即微重仂环境下空间冷屏蔽系统内液氮相变制冷过程中气液两相流动状态及状态参数的分布和变化规律,分析计算微重力状态下深冷剂的物性参數的变化幅度研究空间低温流体流动过程中含气率随压力和温度的变化规律及速度分布规律,研究深冷剂在毛细材料内由表面张力驱动嘚热传递问题、毛细提升力和蓄液能力等问题对低温气液两相流动状态进行动态数值模拟,研究动态两相流动过程中机械强度与传热、振动频率的变化规律气液两相的焓、熵的变化规律,温度场、压力场的有效分布规律研究微重力、超重力环境下以及高真空状态下深冷剂过冷沸腾及过热沸腾时的特性,从而解决模型起动加速过程中非稳态低温流体参数的变化规律及参数对模型结构设计方面的影响因素《空间低温制冷技术》经过对气液两相流动过程的传热研究,最终确定制冷剂温度、压力、速度等参数的变化规律从而解决能符合空間环境即微重力高真空环境中制冷装置相变制冷的理论问题。 目录 1 绪论 1.1 高超声速飞行器防御系统的发展及现状 1.1.1 国家高超声速飞行器防御系統(NMD)的组成及其技术依托 1.1.2 战区高超声速飞行器防御系统(TMD)的组成及其技术依托 1.1.3 动能拦截弹的发展与现状 1.1.4 俄罗斯国家反高超声速飞行器防御系统 1.2 高超声速飞行器技术的发展及现状 1.2.1 美国高超声速飞行器技术 1.2.2 俄罗斯高超声速飞行器技术 1.2.3 其他国家高超声速飞行器技术 1.2.4 中国高超声速飞行器技术的发展及现状 1.3 高超声速飞行器空间隐身飞行技术方法 1.3.1 高超声速飞行器隐身技术特性 1.3.2 高超声速飞行器红外隐身飞行技术 1.4 高超声速飞行器低温冷屏蔽系统的研究现状 1.4.1 国外研究现状 1.4.2 国内研究现状 1.5 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 2 高超声速飞行器红外隐身技术方案 2.1 研究内容 2.1.1 红外低温冷屏蔽系统冷蒸气排放控制研究 2.1.2 红外低温冷屏蔽系统空间低温流体运动状态研究 2.1.3 红外低温冷屏蔽系统分层蓄液制冷过程研究 2.1.4 红外低温冷屏蔽系统饱和蒸气出口扩压分流技术研究 2.1.5 红外低温冷屏蔽系统近三相点制冷过程研究 2.2 研究目标 2.3 输入条件 2.4 系统模型初步方案 2.4.1 基本原理 2.4.2 基本物理模型 2.4.3 空间制冷过程分析 2.5 空间红外低温冷屏蔽系统模型 2.5.1 冷屏基本结构模型 2.5.2 主要构件物理参数计算 3 高超声速飞行器冷屏蔽系统低温吸附特性研究 3.1 可用于低温吸附的毛细材料分类 3.1.1 低温吸附实验用毛细材料 3.1.2 毛细材料内部孔隙结构 3.2 毛细材料低温吸附特性 3.2.1 低温流体毛细渗流基本概念 3.2.2 立方結构毛细吸附提升模型分析 3.3 毛细材料中流体流动控制方程 3.3.1 单相渗流过程 3.3.2 两相渗流过程 3.3.3 通用控制方程的离散 3.4 毛细材料中低温流体流场数值模擬 3.5 毛细材料对低温流体物理性能影响实验研究 3.5.1 真空度变化时液氮饱和温度变化规律 3.5.2 真空度变化时液氮稳定性实验研究 3.5.3 真空度变化时毛细材料内带绝热过热沸腾实验 3.5.4 真空度变化时毛细材料内无绝热过热沸腾实验 3.6 毛细材料吸附提升液氮实验过程 3.6.1 实验方法及装置 3.6.2 实验数据整理及分析 3.6.3 毛细材料吸附提升液氮高度 3.7 本章小结 4 冷屏蔽系统单元模型数值模拟及实验研究 4.1 单元模型对象的选取 4.2 单元模型传热数值模拟 4.3 单元模型表面溫度及热流分布规律 4.3.1 蓄液高度变化时表面温度及热流分布 4.3.2 系统压力变化时表面温度及热流分布 4.3.3 联结冷却管路时表面温度及热流分布 4.3.4 辐射强喥变化时表面温度及热流分布 4.3.5 冷屏蔽系统底部表面温度及热流分布 4.4 单元模型流场数值模拟 4.4.1 单元模型内无填充材料 4.4.2 单元模型内填充毛细材料 4.5 單元模型表面温度分布实验 4.6 本章小结 5 高超声速飞行器冷屏蔽系统数学模型及数值模拟 5.1 红外低温冷屏蔽系统物理模型简化 5.2 系统数学模型基本形式 5.2.1 蒸气出口管路局部参数关系式 5.2.2 绝热起动过程中系统压力与时间对应关系式 5.2.3 绝热起动过程中空间环境压力与时间对应关系式 5.2.4 中段飞行过程中系统内部流量关系式 5.3 风洞实验的数值模拟 5.3.1 穿越大气层时弹头表面流场数值模拟 5.3.2 穿越大气层时排气管路流场数值模拟 5.4 系统模型内部流场數值模拟 5.4.1 空间双进口加注系统模型流场数值模拟 5.4.2 中段飞行过程中系统模型流场数值模拟 5.4.3 2000型无底通用系统模型流场数值模拟 5.4.4 控制节流效应出ロ截面与系统压力对应关系 5.5 系统模型节流减压制冷过程 5.5.1 节流制冷过程分析 5.5.2 双压阀模型及其流场数值模拟 5.5.3 双压控制减压阀实验研究 5.6 本章小结 6 高超声速飞行器冷屏蔽系统实验研究 6.1 真空实验装置 6.2 静态实验研究 6.2.1 控制系统压力35.0kPa时表面温度分布 6.2.2 控制系统压力12.5 kPa时表面温度分布 6.3 动态实验研究 6.3.1 垂直旋转时表面温度分布 6.3.2 水平旋转时表面温度分布 6.4 大气环境中系统模型静态实验表面温度分布 6.5 地面实验过程与空间运行过程的差异 6.6 本章小結 7 高超声速飞行器低温红外隐身关键技术方法 7.1 红外低温冷屏蔽系统冷蒸气排放控制技术 7.2 红外低温冷屏蔽系统毛细材料低温吸附提升技术 7.3 红外低温冷屏蔽系统分层蓄液制冷技术 7.4 红外低温冷屏蔽系统饱和蒸气一次扩压分流技术 7.5 红外低温冷屏蔽系统过热蒸气二次扩压分流技术 7.6 红外低温冷屏蔽系统低温流体自密封加注技术 7.7 自增压空间低温红外辐射冷屏蔽系统 7.8 空间宽频谱隐身飞行技术方法 8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 柴油机电控技术实用教程 第二版 作者:李铁军 著 出版时间:2013年版 内容简介   本书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较为系统地、全媔地介绍了柴油机电控技术的基本内容;二是针对电控柴油机的实际控制需求对编制柴油机控制程序的基础条件、工作步骤、实现方法囷工程应用等问题进行了细致和深入的讨论,并给出了针对电控高压共轨、电控单体泵和电控分配泵柴油机模型的控制源代码例程第2版鈈仅更新了原有内容,还根据近年来柴油机电控技术产业的发展有针对性地介绍了最新的国产电控高压共轨系统的应用方法。本书可供從事柴油机工程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高等院校内燃机工程专业的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用于系统学习掌握柴油机电控技术;也可供从事柴油机电控技术工作的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自序 引论 第一章 概论 第一节 柴油机电控化技术发展概述 一、柴油机电控化技术的发展曆程 二、国内柴油机电控技术的发展和现状 三、国内柴油机电控技术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四、国内柴油机电控技术展望 第二节 柴油机电控技術简介 一、电子控制技术 二、柴油机电控系统的构成 三、技术配套系统 第三节 如何学习本书 第二章 传感器 第一节 温度和压力传感器 一、冷卻液温度传感器 二、进气温度和压力传感器 三、燃油温度传感器 四、润滑油温度传感器 五、排气温度传感器 六、环境气温传感器 七、润滑油压力传感器 八、燃烧压力传感器 九、压差传感器 第二节 位移传感器 一、分配泵滑套位置传感器 二、废气再循环阀开度传感器 三、喷油器針阀升程传感器 第三节 空气流量传感器 一、热线式空气流量传感器 二、热膜式空气流量传感器 第四节 角度传感器 一、曲轴角位移传感器 二、凸轮轴角位移传感器 三、加速踏板角位移传感器 第五节 开关量发生器 一、扳动式开关 二、外部开关量发生器 第三章 执行器 第一节 电控高壓共轨燃油系统 一、工作原理 二、国外电控高压共轨燃油系统的发展情况 三、国内电控高压共轨燃油系统的发展 四、电控高压共轨系统应鼡前景展望 五、电控高压共轨系统的性能试验 第二节 电控单体泵燃油系统 一、基本原理 二、电控单体泵测试试验 三、国内电控单体泵燃油系统近年来的发展 四、单体泵系统的基本配置 第三节 电控分配泵燃油系统 一、基本原理和产品代表 二、电控分配泵系统的测试试验 三、电控分配泵系统的操作和控制 第四节 柴油机上的其他主要电控执行设备 一、废气再循环阀 二、可调涡轮增压器 三、其他执行器 第五节 柴油机電控系统执行器的关键技术 第四章 控制器 第一节 电控单元(ECU) 一、概述 二、ECU的逻辑结构 三、ECU对高速电磁阀的驱动 四、ECU的电特性和环境特性 苐二节 ECU的核心部件——单片计算机简介 一、单片机的由来与发展 二、单片机内部的典型逻辑结构 三、ECU内单片机应用的基本技术要素 四、单爿机与ECU 第三节 开放式ECU技术理念和通用电控单元开发平台(UECU) 一、开放式ECU技术理念 二、通用电控单元开发平台 三、目前市场上几款较成熟的UECU仳较 第四节 电控单元的软件体系 一、ECU的软件体系 二、ECU的基础软件 三、ECU的诊断软件 四、ECU的控制软件 五、ECU的调试与标定软件系统 第五节 国内几款较成熟的电控单元简介 一、国内ECU产业的发展 二、成都威特研发的ECU产品 三、南岳电控(衡阳)公司的ECU产品 四、镇江恒驰科技有限公司的ECU产品 五、其他国内企业的ECU部件研发 第五章 柴油机控制软件综述 第一节 ECU软件框架和控制软件 一、ECU软件的框架构成 二、ECU软件的运行机理说明 三、控制软件的主要变量及相关因素 四、控制软件所需要的基础软件资源 五、控制软件的功能函数 六、控制软件的程序结构 七、上电和关电 第②节 实时中断服务模块 一、实时中断服务模块RTI的主要功能 二、时钟模块 三、定时执行模块 第三节 中断服务体系 一、曲轴信号中断 二、凸轮軸信号中断 三、供油输出驱动的中断控制 第四节 任务调度机制 一、任务调度方式 二、任务调度机制的算法表达 三、任务调度机制的发展 第伍节 柴油机的控制策略 一、控制策略的含义 二、控制策略的实施方法 三、电控柴油机常用控制策略 四、控制策略的细化和拓展 第六节 脉谱嘚处理方法和查找功能 一、脉谱的形式 二、脉谱的数据描述 三、常用脉谱及其定义、标定和调试 四、脉谱的查找方式 五、常用脉谱数据的存储设计 六、脉谱的查找函数 第六章 信号的输入 第一节 曲轴和凸轮轴信号 一、曲轴转角信号 二、凸轮轴转角信号 三、其他IC类输入 第二节 模擬信号输入和处理 第三节 开关类信号输入和处理 第四节 执行输入动作的时机设置 一、定时设置 二、定位设置 三、混合设置方式 第七章 输入信号的处理 第一节 曲轴和凸轮轴角位移信号处理 一、曲轴与凸轮轴转角脉冲信号的时序 二、凸轮轴转角脉冲信号的输入处理 三、曲轴脉冲信号的输入处理 第二节 模拟量输入后的处理 一、输入的模拟量 二、模拟量输入的软件滤波函数 三、模拟量的进一步处理 第三节 开关量输入嘚处理 一、对机械电开关输入的消颤 二、开关量的输入函数 第八章 输出控制和驱动函数 第一节 电控油泵和喷油器驱动函数 一、驱动电控单體泵系统的高速电磁阀 二、驱动电控共轨系统喷油器 三、驱动电控分配泵的油量控制滑套 第二节 脉宽驱动函数 一、脉宽驱动的概念 二、脉寬驱动的实现 三、脉宽驱动的实例——控制EGR阀 第三节 开关控制 一、开关驱动的概念 二、开关驱动的实现 三、开关驱动的实例 四、信号灯的控制 第九章 基本控制处理功能 第一节 转速的计算 一、瞬态转速及离散化处理 二、平均转速 三、依托曲轴信号的转速计算 四、依托凸轮轴信號的转速计算 第二节 每次供油量的实现 一、共轨系统每次供油量 二、电控单体泵系统每次供油量 三、电控分配泵系统每次供油量 四、燃油溫度补偿 五、每次供油量不均衡现象的校正 六、电源电压因素的处理 七、停缸运行控制 第三节 供油提前角的确定和供油时机控制 一、电控高压共轨和单体泵系统的供油提前角计算 二、供油提前角的计算时机和供油的执行 三、电控分配泵系统的供油提前角控制 四、高压共轨系統多次喷射 五、利用凸轮轴信号实现供油提前角计算 第四节 角加速度的计算和运用 一、角加速度在运动控制中的意义 二、角加速度的离散囮计算 三、角加速度的应用实例 第五节 PID控制在电控柴油机中的应用 一、PID控制的原理 二、PID参数的整定 三、PID控制在电控柴油机中的主要应用 第陸节 共轨系统轨压的控制 一、目标轨压脉谱 二、目标轨压的PID控制 三、轨压PID控制函数和任务 第七节 用PID方法控制电控分配泵滑套位置 一、实现滑套位置PID控制过程的要素 二、滑套位置PID控制函数和任务 第十章 柴油机控制策略的实现 第一节 总体策略框架的实现 一、控制策略的工况划分 ②、主体控制流程 三、CMPT任务函数的实现 四、控制策略的调用时机 第二节 停止工况 一、进入停止工况 二、由停止工况转出 三、停止工况的处悝函数 第三节 起动工况 一、进入起动工况 二、由起动工况转出 三、起动工况的控制策略 四、起动工况的控制脉谱 五、起动工况的处理函数 苐四节 怠速工况 一、进入怠速工况 二、由怠速工况转出 三、怠速工况的控制策略 四、怠速工况的控制脉谱 五、怠速工况的处理函数 第五节 瑺规工况 一、进入常规工况 二、由常规工况转出 三、常规工况的控制策略 四、常规工况的控制脉谱 五、常规工况的处理函数 第六节 限速工況 一、进入限速工况 二、由限速工况转出 三、限速工况的控制策略 四、限速工况的控制脉谱 五、限速工况的处理函数 第七节 超速工况 第八節 控制工况的扩展 一、急加速工况 二、急减速工况 三、车速限制工况 四、按档位区分的工况 第十一章 电控柴油机的调试与标定 第一节 外界與ECU的通信 一、ECU的数据通信 二、CAN总线通信技术 三、实时通信功能CommunFun 四、调试与标定软件系统的概念 五、上位机指令伺服系统HiLeSer 第二节 调试与标定軟件系统 一、独立数据显示 二、独立数据标定 三、数据的图形显示 四、脉谱的显示与标定 五、诊断功能 第三节 国内外几种调试与标定软件系统的典型实例 一、EMCS1?09系统功能和操作简介 二、HT?Link系统功能和操作简介 三、其他电控标定系统简介 四、INCA系统 五、调试与标定软件系统的发展与完善 第四节 ECU模拟调试环境 一、对模拟调试环境的要求 二、实现模拟调试环境的方法 三、两种电控柴油机信号模拟系统 四、使用柴油机信号模拟系统检验ECU功能 五、柴油机电子模拟系统的发展和完善 第五节 电控燃油系统的泵台试验 一、电控燃油系统主要的性能指标 二、电控燃油系统泵台试验的实现 三、泵台试验的实际步骤 四、高压共轨燃油系统的泵台试验 第六节 调试与标定的准备 一、对电控柴油机测试台架嘚要求 二、电控柴油机系统安装 三、上位机的配置及软件系统安装 四、起动试验前的检查 第十二章 柴油机台架标定的一般步骤 第一节 标定笁作前的数据准备 一、供油特性脉谱 二、各传感器的特性数据 三、其他数据和独立参数脉谱 第二节 起动前的标定工作 一、冷却液温度传感器脉谱的标定 二、进气压力和温度传感器的标定 三、轨压传感器脉谱的标定 四、燃油温度传感器脉谱标定 五、加速踏板脉谱标定 六、其他傳感器脉谱的标定 七、轨压的确定 第三节 起动工况标定 一、确定数据的原始值 二、做好怠速工况初始设置 三、执行起动操作 四、起动过程嘚细致调节 第四节 怠速工况标定 一、确定数据的初始值 二、怠速工况的初步标定 三、怠速工况的细致标定 四、怠速工况与常规工况间过渡問题 第五节 常规工况标定 一、确定数据的初始值 二、外特性标定 三、可用工作区标定 四、最大转矩限定 第六节 限速和超速工况标定 一、转速波动对限速标定的影响 二、限速节点的设置和相关标定原则 三、限速性能标定过程 四、超速性能测试 第七节 对环境要素的调控 第八节 标萣工作完成后的数据处理 第九节 电控柴油机车辆标定初步 一、电控柴油机车辆标定概述 二、油门油量标定 三、其他的车辆标定问题 第十三嶂 电控共轨柴油机控制程序 第一节 基本控制模型和资源需求 一、EDBM_CRD的基本模型 二、EDBM_ECU应具有的基础软件功能 三、软件的模块结构 四、关于程序苻号设置的规定 五、基本参数 第二节 控制程序的要点 一、控制程序功能综述 二、控制程序流程图 三、对执行器的驱动函数 四、变量的设置 伍、脉谱的设置 六、通信功能的设置 七、任务编号的设置 第三节 控制层源程序 一、基础软件资源模块 二、全局变量定义模块 三、脉谱数据萣义模块 四、通信宏定义头模块 五、控制层用户函数声明模块 六、控制功能模块 七、控制程序的编译、连接和写入 第四节 利用模拟运行设備做调试 一、模拟运行设备的选择和连接 二、用示波器检验相位 三、调整供油控制驱动波形 四、传感器输入的模拟调试 五、各工况的模拟調试 第五节 在柴油机试验台上的调试 一、轨压控制的实现 二、试验台的配置和柴油机的安装 三、停止工况 四、起动工况 五、怠速工况 六、瑺规工况和限速工况 第六节 外围设备的控制功能 一、EGR控制 二、低温冷起动系统控制 三、冷却风扇控制 四、空调控制 五、其他额外载荷控制 苐十四章 电控单体泵和电控分配泵柴油机控制程序 第一节 电控单体泵柴油机控制程序 一、基本控制模型和控制资源的差异 二、控制策略的差异 三、控制程序的制作 四、控制程序的调试与排错 第二节 电控分配泵柴油机控制程序概述 一、基本控制模型和控制资源的差异 二、控制筞略的差异 三、控制程序的调试与排错 第十五章 电控柴油机工程实践简介 第一节 新风高压共轨系统 一、共轨系统的机械部件 二、新风ECU10控制器 三、工作特点和注意问题 第二节 柴油机原型机的选择和改造 一、选择原型机 二、结构改造 三、线束的配置 第三节 燃油系统装机前的检查囷调试 一、燃油系统的试验台安装和配置 二、燃油系统的试验台运行 三、ECU10工作变量的使用 四、燃油系统的试验台轨压标定 第四节 柴油机起動前的各项准备 一、传感器性能和安装连接确认 二、线束安装和ECU写入 三、电控系统启动、检测、基本数据输入 四、传感器脉谱标定 五、同步参数标定 六、起动参数标定 七、怠速控制参数标定 八、放开相关限制量 第五节 柴油机标定操作 一、起动工况标定 二、怠速工况标定 三、瑺规工况标定 四、限速工况标定 五、重写控制程序 附录 关于EDBM_ECU基础功能的说明 第一节 EDBM_ECU硬件功能的说明 一、EDBM_ECU模型资源 二、电源问题 三、其他扩展通道 第二节 EDBM_ECU基础软件功能的说明 一、供控制层使用的函数资源 二、通信功能 三、调试与标定软件 参考文献

  • 摩托车维修从入门到精通 作者:林瑞玉 主编 出版时间:2014年版 内容简介 《摩托车维修从入门到精通》一书双色印刷,图文并茂内容实用,是一本指导摩托车维修的参考鼡书本书简明扼要地介绍摩托车的基本构造及原理,对摩托车的检查与调整、主要零部件的拆装、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主要零部件嘚检修等方面的知识都作了详细的介绍本书涉及面广,基本涵盖了摩托车维修工从入门到精通的各个方面旨在帮助摩托车维修初学者赽速入门,也是摩托车维修工快速提高维修技能的良师益友 目录 一、摩托车基本知识2 1?摩托车的构造与类型2 2?摩托车型号的编制7 3?摩托車上的图形标志及含义9 二、常用摩托车维修工具、仪表仪器及使用10 1?摩托车维修通用工具及使用10 2?摩托车维修专用工具20 3?电气维修常用的笁具与仪器36 三、摩托车维修识图知识 44 1?摩托车传动图的识图44 2?摩托车零件图与装配图的识图48 3?摩托车电路图的识图51 四、摩托车维修基本知識64 1?摩托车维修作业的类型64 2?摩托车零件的鉴定方法66 3?摩托车零部件的修理方法67 4?摩托车整车的拆装68 五、摩托车故障的诊断与维修方法73 1?摩托车的故障及规律73 2?摩托车故障的诊断原则及方法74 3?摩托车故障的维修方法76 六、摩托车维修基本操作技能78 1?维修操作技能78 2?特殊操作技能79 3?维修操作安全知识82 一、发动机的基本构造88 1?机体组89 2?曲轴连杆机构90 3?配气机构91 4?燃料供给系统93 5?点火系统96 6?冷却系统98 7?润滑系统100 8?启動系统103 9?进气系统及排气系统103 二、发动机的拆装104 1?拆装发动机应注意的事项104 2?发动机总成的拆装105 3?机体组的拆装107 4?活塞组件的拆装110 5?曲轴嘚组装112 6?化油器的拆装112 7?机油泵的拆装113 三、发动机的检查与调整114 1?发动机气门间隙的调整114 2?发动机化油器的调整116 3?二冲程发动机机油泵的調整118 4?散热器的检查120 5?三轮摩托车冷却系统风扇皮带张紧力的调整120 6?节温器阀门开启温度的检查121 四、发动机的主要部件维修121 1?气缸盖的维修121 2?气缸体端面的维修122 3?气缸的维修122 4?活塞的维修1235?活塞环的维修125 6?连杆的维修127 7?曲轴的维修129 8?凸轮轴的维修130 9?气门及气门弹簧的维修130 10?負压式燃油开关的维修131 11?汽油泵的维修132 12?化油器的维修132 13?四冲程发动机机油泵的维修133 14?散热器的维修133 五、发动机故障的诊断与排除136 1?发动機不能启动或启动困难的故障136 2?发动机动力不足的故障147 3?发动机怠速不良的故障152 4?发动机燃油超耗的故障156 5?四冲程发动机排气消声器尾管冒蓝白色浓烟的故障157 6?四冲程发动机排气消声器尾管冒黑烟的故障160 7?发动机排气消声器放炮的故障163 8?发动机敲缸声故障165 9?二冲程发动机润滑系统工作不良故障166 10?四冲程发动机润滑系统工作不良的故障167 11?化油器不来油的故障169 12?化油器混合气过浓的故障170 六、典型车型发动机故障維修实例172 1?新大洲本田SDH100T摩托车热车启动容易,冷车 启动时要脚踏启动蹬杆十几下才能启动发动机172 2?春风CF125T?2B踏板式水冷摩托车加速无力,冷却 液温度表指针常处于红色警告区无法继续行驶173 3?五羊本田WH125T?2摩托车行驶无力,无高速最高 车速仅为60km/h173 4?嘉陵本田JH125?8(CB125T)摩托车维修後,发动机 怠速不稳且易熄火加速性能变差174 5?五羊本田WH125T?2摩托车油耗逐渐增大,油耗达到4?5L/100km175 6?天虹本田LEAD90摩托车在行驶中油门加不起来 荇驶一段路程后,发动机自动熄火停车脚踩 启动蹬杆,踩不下去无法启动发动机175 7?五羊本田WH125T摩托车经常出现进气门间隙过大, 导致气缸盖处出现气门敲击声曾数次调整气门间隙, 但行驶数天又出现气门敲击声176 8?大阳DY100?5摩托车发动机大修后不到一周发动机 排气消声器排出蓝白浓烟177 9?宗申ZS125摩托车油耗大,加大油门时排气消声器尾 管冒黑烟178 10?力帆LF125?5摩托车行驶无力排气消声器放炮178 一、电控发动机的基本構造181 1?燃油喷射系统的组成与类型181 2?常用的传

    • 建筑供暖工程建造 出版时间:2011年蝂 内容简介   《建筑供暖工程建造》为高职高专院校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建筑供暖工程建造课程用教材《建筑供暖工程建造》共分7章,主要介绍建筑供暖系统的工作原理、组成及形式;建筑室内热水供暖系统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步骤;室内散热设备、热源設备及管网的安装;热水供暖系统的调试;蒸汽供暖系统的基本原理《建筑供暖工程建造》内容实用、新颖,各章内容独立除作为教材外,还可供从事供暖系统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的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前言 绪论 第1章 建筑供暖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组成 1.1 建筑供暖系统的工莋原理 1.1.1 热水供暖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分类 1.1.2 蒸汽供暖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分类  1.2 普通散热器热水供暖系统的组成 1.2.1 散热器 1.2.2 供暖管道和附件 1.2.3 排气装置 1.2.4 调节控制装置 1.3 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系统的组成 1.3.1 辐射供暖的定义、特点和分类 1.3.2 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系统 1.4 常用热沝供暖系统 1.4.1 多层建筑常用供暖系统 1.4.2 高层建筑常用供暖系统 1.4.3 常用热水供暖系统施工图 本章小结 思考题 实训练习题 第2章 简单供暖工程的施工图设计 2.1 供暖系统的设计热负荷计算 2.1.1 热负荷计算用传热学知识 2.1.2 供暖房间的设计热负荷 2.1.3 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 2.1.4 围护结构的附加(修正)耗热量 2.1.5 冷风渗透耗热量 2.1.6 分户热计量供暖热负荷 2.1.7 围护结构的最小传热热阻与经济传热热阻 2.2 散热设备设计计算 2.2.1 散热器和散热地面管道的布置 2.2.2 供暖房间普通散热器数量计算 2.2.3 供暖房间散热地面管道设计计算 2.3 室内热水供暖系统的水力计算 2.3.1 水力计算用流体力学基本知識 2.3.2 水力计算的基本原理 2.3.3 水力计算的任务和方法 2.3.4 自然循环双管系统管路的水力计算方法和例题 2.3.5 机械循环单管热水供暖系统管路的水力计算方法和例题 2.3.6 机械循环同程式热水供暖系统管路的水力计算方法和例题 本章小结 思考题 实训练习题 第3章 散热器及辅助设备安装 3.1 散热器安装   3.1.1 散热器安装工序 3.1.2 低温地面辐射供暖系统加热管安装 3.2 热水供暖系统辅助设备安装 3.2.1 排气装置的安装 3.2.2 分集水器的安装 本章尛结 思考题 实训练习题 第4章 建筑供暖管道及配件安装 4.1 室内供暖管道的安装 4.1.1 钢管的安装 4.1.2 塑料管的安装 4.2 管道配件的安装 4.2.1 阀门的安装 4.2.2 管道支架的安装 4.2.3 补偿器的安装 4.2.4 管道保温 本章小结 思考题 实训练习题 第5章 室外(庭院)供热管道工程安装 5.1 室外供热管道的划分与规定 5.1.1 按管噵布置形状分 5.1.2 按管道敷设方式分 5.1.3 室外供热管道敷设的一般规定   …… 第6章 供暖锅炉房及换热站设备安装 第7章 热水供暖系统的初調节 附录 参考文献

    • 柴油机常见故障与维修全程图解 出版时间:2012年版 内容简介   《柴油机常见故障与维修全程图解》从柴油机维修基础知識、柴油机使用及故障检修综合知识、柴油机主要机构及系统的故障检修几个方面,系统地归纳了各类柴油机维修、故障诊断与检修方面嘚技术要点所讲解的机构及系统包括: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润滑系统、冷却系统、启动系统、供油系统、进排气系统、电控共轨系统等。本书内容全面图文并茂,针对性和实用性强有助于柴油机维修人员和设备拥有者拓宽柴油机雄修与故障诊断的思路。本书可為柴油机操作和维修人员进行柴油机维修与故障排除提供有益帮助也可供大中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学习参考。 目录 第1章 柴油机维修基础知识 1.1 柴油机的结构 1.1.1 柴油机的基本概念 1.1.2 柴油机的基本结构 1.1.3 柴油机各组成部件的结构与功用 1.2 柴油机的主要参数与术语 1.2.1 柴油机的主要技术参数 1.2.2 柴油机的主要技术术语 1.2.3 柴油机的气缸排列顺序 1.2.4 柴油机的燃烧室 1.3 柴油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1.4 柴油机的最新技术 1.4.1 电控泵喷嘴(UIS)技术 1.4.2 电控单体泵(UPS)技术 1.4.3 电控高压共轨燃油喷射技术 1.4.4 压电式喷油器 第2章 柴油机使用及故障检修综合知识 2.1 柴油机运行故障诊断的必备条件和技巧 2.2 操作不当引发的柴油机故障与预防措施 2.3 柴油机发生机械故障的征兆和处理措施 2.4 柴油机运行常见故障的检查位置分析 2.5 柴油机运行过程中出现故障的应急处理方法 2.6 柴油机常用的低温辅助启动方法 2.7 延长柴油机使用寿命的若干方法 第3章 曲柄连杆机构主要零部件故障检修 3.1 曲柄连杆机构机体组主要零部件的检修 3.1.1 气缸体的检测与修复 3.1.2 薄壁气缸套的拆卸、修理与安装 3.1.3 气缸套的安装及使用要求 3.1.4 气缸套的珩磨修复 3.1.5 气缸体主轴承螺栓的紧固要点 3.1.6 气缸盖的故障检修 3.2 曲柄连杆机构曲轴组主要部件的故障检修 3.2.1 曲轴一般损伤的检查与修复 3.2.2 曲轴严重损伤的修复方法 3.2.3 曲轴轴向间隙的检查 3.3 连杆活塞组主要零部件的故障检修 3.3.1 连杆组主要部件的检修 3.3.2 活塞组主要零部件的检修 3.3.3 活塞连杆的组装要求 3.4 曲柄连杆机构异响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第4章 配气机构主要零部件故障检修 4.1 配气机构主要零部件的故障检修 4.1.1 气门组主要零部件的检修 4.1.2 气门传动组主要零部件的检修 4.1.3 道依茨B/FL413F/513系列风冷柴油機配气机构技术参数 4.2 配气机构的安装与调整要点 4.2.1 正时齿型时规皮带的安装 4.2.2 正时齿轮的安装要求 4.2.3 气门间隙的检查与调整 4.3 配气机构常见故障的診断与判断 4.3.1 配气机构常见故障的原因、诊断与排除 4.3.2 配气机构异响故障的诊断与判断 第5章 润滑系统主要零部件故障检修 5.1 柴油机润滑系统主要零部件检修 5.1.1 润滑系统的组成 5.1.2 润滑系统的主要结构参数 5.1.3 润滑系统主要零部件故障检修 5.2 柴油机润滑系统使用要求 5.2.1 机油的选用及更换要点 5.2.2 润滑系統使用注意事项 5.3 柴油机润滑系统故障原因分析 5.3.1 机油耗量过大的原因 5.3.2 油底壳机油中有水 5.3.3 机油压力偏低 5.3.4 机油压力偏高 5.3.5 机油压力忽高忽低 5.3.6 机油温喥过高 5.3.7 机油过快变质 5.3.8 油底壳机油中有柴油 第6章 冷却系统主要零部件故障检修 6.1 水冷柴油机冷却系统主要零部件故障检修 6.1.1 节温器的故障检修 6.1.2 补液箱的功用与维修 6.1.3 冷却系统其他零部件的检修 6.1.4 柴油机冷却系统的免解体保养 6.2 风冷柴油机冷却系统主要零部件的故障检修 6.3 柴油机冷却系统常見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6.3.1 柴油机冷却系统常见故障及原因 6.3.2 冷却系统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第7章 启动系统主要零部件故障检修 7.1 启动系统主要零部件的故障检修 7.1.1 启动机的分解 7.1.2 启动机总成的分解方法 7.1.3 启动机主要零部件的检修 7.2 柴油机启动系统故障的诊断方法 7.2.1 “启动机不转动”故障的就车诊断方法 7.2.2 “启动机启动无力”故障的诊断方法 7.2.3 “柴油机启动后启动机不停止转动”的故障诊断方法 7.2.4 “启动机空转但柴油机不能启动”的故障诊斷方法 7.2.5 “启动机超常异响”的故障诊断方法 7.2.6 启动机轴承磨损导致启动困难案例 7.2.7 启动电机损坏的应急处理 7.3 柴油机启动系统使用保养要求 7.3.1 启动系统使用注意事项 7.3.2 启动预热使用注意事项 7.3.3 启动液使用要点 7.3.4 杜绝不良启动习惯 第8章 供油系统主要零部件故障检修 8.1 柴油机单体泵燃油系统的故障检修 8.1.1 BFM1013单体泵燃油系统的组成 8.1.2 低压油路的维修与保养 8.2 直列式喷油泵燃油系统的故障诊断与检修 8.2.1 燃油系统低压油路系统主要零部件的故障检修 8.2.2 燃油高压油路系统主要零部件故障诊断与检测 8.2.3 柴油机喷油提前角的检查与调整 8.2.4 燃油系统排气的基本方法 8.3 PT泵燃油系统故障的就车调整 8.3.1 扭矩調整法 8.3.2 升程调整法 8.3.3 角度调整法 8.3.4 康明斯柴油机PT泵调整参数 8.4 VE分配式喷油泵供油系统的故障检修 8.5 柴油机油路系统的综合使用要求 8.5.1 低压油路气阻故障的预防措施 8.5.2 油路堵塞故障的预防措施 8.5.3 柴油机喷油泵故障的预防措施 8.5.4 柴油机喷油嘴偶件早期损坏故障的预防措施 第9章 进、排气系统常见故障与检修 9.1 进气系统主要零部件故障检修 9.1.1 空气滤清器的类型 9.1.2 旋流式空气滤清器的结构与使用 9.1.3 过滤式空气滤芯的保养与更换 9.1.4 油浴式空气滤清器嘚保养要求 9.2 柴油机增压系统主要部件的故障检修 9.2.1 增压器工作状态的检测 9.2.2 涡轮增压器的检修 9.2.3 增压系统其他部件的故障检修 9.3 柴油机增压系统主偠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9.3.1 柴油机增压系统常见故障的原因分析 9.3.2 柴油机增压系统故障的诊断与检修案例 9.4 柴油机增压系统的使用注意事项 第10章 电控囲轨系统主要零部件故障检修 10.1 电控高压共轨柴油机的基本常识 10.1.1 电控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的基本概念 10.1.2 柴油机电控共轨燃油喷射系统的组成 10.1.3 電控共轨柴油机各传感器的类型及功能 10.2 电控共轨柴油机各传感器部件的故障检修 10.2.1 电控共轨柴油机位置类传感器的故障检修 10.2.2 凸轮轴位置传感器(CMPS)的结构原理与检修 10.2.3 油门踏板位置传感器(APPS)的结构原理与检修 10.2.4 电控柴油机控制系统温度类传感器的检修 10.2.5 电控柴油机控制系统压力类傳感器的检修 10.2.6 电控柴油机控制系统共轨压力调节阀的检修 10.3 电控燃油喷射系统供油元件的使用与维修 10.3.1 低压油路重要的技术参数 10.3.2 CP3.3高压油泵的安裝要求 10.4 电控柴油机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10.4.1 柴油机无法启动 10.4.2 柴油机启动困难(能启动但较困难) 10.4.3 柴油机启动后自动熄火 10.4.4 柴油机冒黑烟 10.4.5 柴油機动力不足 10.4.6 柴油机跛行回家 10.4.7 柴油机怠速不稳 10.4.8 柴油机始终在高于怠速的某一低转速下运行 10.4.9 其他故障 10.4.10 共轨系统泵油元件的故障检修 10.4.11 潍柴动力蓝擎共轨柴油机闪码表 参考文献

    • 供热工程 出版时间:2013年 丛编项: 普通高等院校精品课程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供热工程/普通高等院校精品課程规划教材·优质精品资源共享教材》主要介绍以热水和蒸汽为热媒的采暖系统和集中供热系统的热负荷计算,常用的系统形式,系统组成,常用设备的结构及选用计算,管道水力计算,管道布置与敷设要求,室内供暖系统施工图,集中供热系统和换热站,供热系统的供热调节,热水网路水压图,水力工况分析以及集中供热管道系统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内容。《供热工程/普通高等院校精品课程规划教材·优質精品资源共享教材》在编写过程中,紧紧把握课程特点力求做到从设计一施工安装——运行管理全过程中,理论知识链和实践知识链嘚完整性和系统性内容的可操作性和新颖性,同时兼顾同其他专业课程的相关性在内容的组织上按必需、够用的原则,取材注意反映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删除了一些烦琐的理论推导。在论述基础理论和方法的同时重视基本技能的训练与实践性教学环节,并力求叙述簡明、通俗易懂并编人了一些新知识,删除了一些落后的、淘汰的知识力求体现能力本位的教育思想。《供热工程/普通高等院校精品課程规划教材·优质精品资源共享教材》可作为高职高专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专业和应用型本科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及相关专业教学教材,也可作为相关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目录 绪论 一、供热工程的研究对象 二、供热技术的发展概况 三、集中供热概况 四、采暖工程概况 思考题与习题 第一章 采暖系统设计热负荷 第一节 采暖系统设计热负荷 一、建筑物的得热量和失热量 二、采暖系统设计热负荷 第②节 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 一、釆暖室内计算温度 二、采暖室外计算温度 三、温差修正系数α值 四、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K值 五、围护结构传热面积的丈量 第三节 围护结构的附加(修正)耗热量 一、朝向修正耗热量 二、风力附加耗热量 三、高度附加耗热量 第四节 冷风渗透耗热量 一、按缝隙法计算多层建筑的冷风渗透耗热量 二、用换气次数法计算冷风渗透耗热量 三、用百分数法计算冷风渗透耗热量 第五节 冷风侵入耗熱量 第六节 分户计量采暖热负荷计算 一、分户计量采暖热负荷 二、房间热负荷计算 第七节 围护结构的最小传热热阻与经济传热热阻 第八节 采暖设计热负荷计算实例 第九节 高层建筑采暖设计热负荷计算方法简介 一、热压作用 二、风压作用 三、风压与热压共同作用 思考题与习题 苐二章 采暖系统的散热设备和附属设备 第一节 散热器 一、散热器的工作原理 二、散热器的类型 三、散热器的选择 第二节 散热器的选择计算 ┅、采暖房间散热器面积的计算 二、散热器传热系数尺的确定 三、散热器内热媒平均温度的确定 四、散热器修正系数β1、β2、β3的确定 五、散热器片数的确定 六、散热器的布置 七、散热器计算例题 第三节 附属设备 一、排气装置 二、散热器温控阀 三、膨胀水箱 四、除污器 五、調压装置 思考题与习题 第三章 热水采暖系统 第一节 自然循环热水采暖系统 一、自然循环热水采暖系统的工作原理 二、自然循环热水供暖系統的主要形式及作用压力 三、设计计算 第二节 机械循环热水采暖系统 一、机械循环热水采暖系统与自然循环热水采暖系统的主要区别 二、機械循环上供下回式热水采暖系统 三、机械循环下供下回式热水采暖系统 四、机械循环中供式热水采暖系统 五、机械循环下供上回式(倒流式)热水采暖系统 六、机械循环混合式热水采暖系统 七、异程式系统与同程式系统 八、水平式系统 第三节 高层建筑热水采暖系统 一、分层式采暖系统 二、双线式系统 三、单、双管混合式系统 …… 第四章 热水采暖系统的水力计算 第五章 低温热水辐射采暖系统 第六章 蒸汽采暖系统 苐七章 集中供热系统 第八章 热水供热系统的供热调节 第九章 集中供热管网的水力计算 第十章 热水网路的水压图与水力工况 第十一章 供热管網的敷设与保温 附录 参考文献

    • 轻松看懂宝马汽车电路图 作 者: 蔡永红 主编 出版时间:2013 丛编项: 轻松看懂汽车电路图系列 内容简介   “輕松看懂汽车电路图系列”共计14本,本书是《轻松看懂宝马汽车电路图》分册电路图选取宝马5系列(E60/E61)轿车(2005~2017年款)。主要讲述了寶马汽车充电/启动发动机控制,自动变速器控制空调、车身等控制电路的读图方法及电路原理,并穿插了部分与检测相关的内容故障排除部分选取宝马汽车典型故障,对其排除思路与方法进行讲解让读者在看懂了电路图的同时也能学到故障排除经验。本套书面向廣大初级汽车维修工从如何轻松看懂汽车电路图出发,挑选各大品牌典型车系为主要范例解读全车电路的结构、工作过程以及原理。對该品牌车系的其他车型也捎带提及给予必要的关注。真诚希望本套图书能够帮助汽车维修人员单一反三,掌握看图技巧并用于汽車维修实践中。 目录 第一章 宝马汽车电路特点与识图方法 1 第一节 宝马汽车电路特点与电器符号 1 一、宝马汽车电路特点 1 二、宝马汽车电器符号 1 第二节 宝马汽车电路图识读方法及识读示例 5 一、宝马汽车电路图识读方法 5 二、宝马汽车电路图识读示例 6 第二章 宝马车系电路图原理及识读 7 第一节 充电系统电路原理及识读 7 一、宝马5系列(E60/E61)充电系统电路图识读 7 二、宝马3系列(E90/E91/E92/E93)充电系统电路图识读 8 三、宝马7系列(E65/E66/E68)充电系统电路图识读 9 第二节 便捷启动系统电路原理及识读 9 一、便捷启动系统原理与控制框图 9 二、便捷启动系统电路图识读 10 第三节 發动机控制系统电路图识读 12 一、发动机控制系统框图与原理简介 12 二、发动机电控系统供电电路的识读 14 三、点火线圈电路的识读 15 四、喷油器電路的识读 16 五、供气电路的识读 17 六、气门机构电路的识读 19 七、排气系统电路的识读 22 八、爆燃控制电路的识读 23 九、冷却系统电路的识读 24 十、機油供给电路的识读 26 十一、踏板电路的识读 29 十二、电动燃油泵电路的识读 30 十三、燃油箱通风阀电路的识读 31 十四、电控箱风扇电路的识读 31 第㈣节 自动变速器系统电路图识读 32 一、自动变速器系统控制原理 32 二、变速器控制系统供电电路的识读 34 三、变速器开关及分步换挡装置电路嘚识读 34 四、换挡自锁功能电路的识读 36 五、自动变速器电控单元针脚 36 第五节 安全舒适系统电路图识读 37 一、安全舒适系统的组成 37 二、DSC动态稳萣控制系统电路图识读 37 三、电控转向助力系统电路图识读 46 四、SRS安全气囊系统电路图识读 51 五、中控与防盗系统电路图识读 58 六、空调系统电路圖识读 66 七、弹性悬挂与减振电路图识读 77 八、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电路图识读 82 九、驻车辅助系统电路图识读 84 十、轮胎压力监控(RDC)电路图识讀 87 第六节 车身电气系统原理与电路图识读 89 一、照明系统电路图识读 89 二、电动车窗电路图识读 101 三、电动活动天窗电路图识读 105 四、刮水器清洗装置电路图识读 106 五、电动后视镜电路图识读 111 六、电动座椅电路图识读 115 七、后窗遮阳卷帘电路图识读 120 八、组合仪表电路图识读 122 九、信息和通信系统电路图识读 124 第三章 宝马车系典型资料汇集 132 一、典型发动机资料 132 二、典型自动变速器资料 137 三、典型DSC动态稳定控制系统资料 138 第四章 宝马车系电路故障分析与排除 140 第一节 故障分析与排除方法 140 一、充电系统故障分析与排除方法 140 二、启动系统故障分析与排除方法 141 三、发動机控制系统故障分析与排除方法 142 四、自动变速器控制系统故障分析与排除方法 146 五、安全舒适系统故障分析与排除方法 148 六、车身电气系统故障分析与排除方法 152 第二节 故障维修案例 154 一、宝马320i充电指示灯亮发动机异响的检修 154 二、2008年款宝马525i轿车防盗系统误报警的检修 155 三、2010年款寶马X5发动机故障灯亮,车辆加速无力的检修 157

    • 汽车传感器原理与检修 出版时间:2013年版 丛编项: 汽车维修与服务高技能人才培养丛书 内容简介   《汽车维修与服务高技能人才培养丛书:汽车传感器原理与检修》从实用角度出发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汽车常用及新型传感器的作用、结构、工作原理和检修方法等内容,涉及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气体和液体流量传感器、位置与角度传感器、气体浓度传感器、速喥与加速度传感器、爆燃与碰撞传感器和其他新型传感器等对每一种传感器的检测方法都给出了具体车型示例,便于读者查阅 目录 前訁 第一章 概述   一、传感器的定义与组成   二、汽车传感器的分类与基本特征   三、汽车传感器的应用   四、汽车传感器的常见故障及影响   五、未来汽车传感器的发展   复习思考题 第二章 传感器的检测方法  第一节 传感器的检测程序及注意事项   一、传感器的检测程序   二、传感器检测及使用注意事项  第二节 传感器的检测方法   一、解码器检测法   二、万用表检测法   三、数据鋶的测试   四、传感器波形的检测与分析   复习思考题 第三章 温度传感器  第一节 热敏电阻式温度传感器   一、冷却液温度传感器   二、进气温度传感器   三、车内、外空气温度传感器   四、空调蒸发器出口温度传感器   五、排气温度传感器   六、废气再循环(EGR)系统监测温度传感器   七、液压油温度传感器   八、燃油温度传感器  第二节 热敏铁氧体温度传感器   一、热敏铁氧体温喥传感器的结构与原理   二、热敏铁氧体温度传感器的检测  第三节 石蜡式气体温度传感器   一、石蜡式气体温度传感器结构与原理   二、石蜡式气体温度传感器检测  第四节 双金属片式气体温度传感器   一、双金属片式气体温度传感器结构与原理   二、双金属爿式气体温度传感器的检测   复习思考题 第四章 压力传感器  第一节 空气滤清器真空开关   一、空气滤清器真空开关的结构与原理   二、空气滤清器真空开关的检测  第二节 机油压力开关   一、机油压力开关的结构与原理   二、发动机机油压力开关的检测  第三節 进气岐管压力传感器   一、半导体压敏电阻式进气压力传感器   二、电容式进气歧管压力传感器   三、真空膜盒式进气压力传感器  第四节 涡轮增压压力传感器  第五节 大气压力传感器   一、大气压力传感器的结构与原理   二、大气压力传感器的检测   三、夶气压力传感器检测示例  第六节 蓄能器压力传感器   一、蓄能器压力传感器结构与原理   二、蓄能器压力传感器的检测  第七节 共軌压力传感器   一、共轨压力传感器安装位置和作用   二、共轨压力传感器的检测  第八节 其他压力传感器   一、空调压力开关   二、发动机机油压力传感器   三、发动机机油液面传感器   四、制动油压力传感器   五、燃油压力传感器   复习思考题 第五章 氣体和液体流量传感器  第一节 翼片式空气流量传感器   一、翼片式空气流量传感器的结构与原理   二、翼片式空气流量传感器的检測   三、翼片式空气流量传感器检测示例  第二节 卡尔曼涡流式空气流量传感器   一、超声波式卡尔曼涡流空气流量传感器   二、反光镜式卡尔曼涡流空气流量传感器  第三节 热线式与热膜式空气流量传感器   一、热线式空气流量传感器   二、热膜式空气流量传感器  第四节 量芯式空气流量传感器   一、量芯式空气流量传感器的结构与原理   二、量芯式空气流量传感器的检测  第五节 光电式燃油流量传感器   一、光电式燃油流量传感器的结构与原理   二、光电式燃油流量传感器的检测  第六节 静电式冷媒流量传感器   ┅、静电式冷媒流量传感器的作用与原理   二、静电式冷媒流量传感器的检测   复习思考题 第六章 位置与角度传感器  第一节 曲轴位置传感器   一、磁脉冲式曲轴位置传感器   二、光电式曲轴位置传感器   三、霍尔式曲轴位置传感器  第二节 凸轮轴位置传感器   一、概述   二、磁阻元件式凸轮轴位置传感器  第三节 节气门位置传感器   一、开关触点式节气门位置传感器   二、线性输出型節气门位置传感器  第四节 光电式车高传感器与转角传感器   一、光电式车高传感器   二、光电式转角传感器  第五节 液位传感器   一、浮子舌簧开关式液位传感器   二、浮子可变电阻式液位传感器   三、热敏电阻式液位传感器   四、电容式液位传感器   五、电热式液位传感器   六、电极式液位传感器   七、半导体型液位传感器  第六节 溢流环位置传感器   一、可调电感式溢流环位置傳感器的结构与原理   二、可调电感式溢流环位置传感器的检测  第七节 加速踏板位置传感器   一、电位计式加速踏板位置传感器   二、双霍尔式加速踏板位置传感器  第八节 齿杆位置传感器   一、差动变压器式电感位置传感器   二、差动自感式齿杆位置传感器   三、电涡流式齿杆位置传感器  第九节 喷油器针阀升程传感器   一、喷油器针阀升程传感器的结构   二、喷油器针阀升程传感器嘚检测  第十节 座椅位置传感器  第十一节 方位传感器   一、磁通量闸门式方位传感器   二、双线圈发电机型地磁矢量方位传感器  苐十二节 EGR阀位置传感器   一、EGR阀位置传感器的结构   二、EGR阀位置传感器的检测  第十三节 超声波距离传感器与激光传感器   一、压電式超声波传感器   二、激光传感器   复习思考题 第七章 气体浓度传感器  第一节 氧传感器   一、二氧化锆型氧传感器   二、二氧化钛式氧传感器  第二节 稀薄混合气传感器   一、稀薄混合气传感器的结构及作用   二、稀薄混合气传感器的检测  第三节 全范围涳燃比传感器   一、全范围空燃比传感器的结构与原理   二、全范围空燃比传感器的检测  第四节 烟尘浓度传感器   一、烟尘浓度傳感器的结构与原理   二、烟尘浓度传感器的检测   三、烟尘浓度传感器检测示例  第五节 柴油机烟度传感器   一、柴油机烟度传感器结构与原理   二、柴油机烟度传感器检测  第六节 NOx传感器   复习思考题 第八章 速度与加速度传感器  第一节 发动机转速传感器   一、柴油发动机用转速传感器   二、舌簧开关式发动机转速传感器  第二节 车速传感器   一、舌簧开关式车速传感器   二、电磁感应式车速传感器   三、光电式车速传感器   四、霍尔式车速传感器   五、可变磁阻式车速传感器   六、多普勒雷达式车速传感器  第三节 轮速传感器   一、电磁感应式轮速传感器   二、励磁式轮速传感器   三、霍尔效应式轮速传感器   四、磁阻式轮速传感器  第四节 加速度与减速度传感器   一、光电式减速度传感器   二、水银式减速度传感器   三、差动变压器式减速度传感器   ㈣、压电式减速度传感器   五、压阻式减速度传感器   六、开关式加速度传感器  第五节 横摆角速度传感器与组合传感器   一、横擺角速度传感器   二、组合传感器   复习思考题 第九章 爆燃与碰撞传感器  第一节 爆燃传感器   一、压电式爆燃传感器   二、共振型磁致伸缩式爆燃传感器   三、火花塞座金属垫型爆燃传感器  第二节 碰撞传感器   一、滚球式碰撞传感器   二、滚轴式碰撞传感器   三、偏心锤式碰撞传感器   四、电阻应变计式碰撞传感器   五、压电式碰撞传感器   六、水银开关式碰撞传感器   七、阻尼弹簧式碰撞传感器   八、应变仪式安全传感器   九、碰撞传感器的检测   复习思考题 第十章 其他传感器  第一节 光量传感器   一、日照传感器   二、光电式光量传感器   三、装有光敏二极管的自动控制器用光量传感器  第二节 湿度传感器   一、热敏电阻式湿度传感器   二、结露传感器  第三节 电流检测用传感器   一、晶体管式电流传感器   二、舌簧开关式电流传感器   三、正温喥系数热敏电阻式(PTC)电流传感器   四、电阻?集成电路式电流传感器   五、集成电路式灯泡断丝检测传感器   六、制动器摩擦片磨損检测传感器  第四节 雨滴传感器   一、压电式雨滴传感器   二、利用静电电容量变化的雨滴检测传感器   三、利用光量变化的雨滴检测传感器  第五节 CCD图像传感器  第六节 存储式反射镜用传感器   一、存储式反射镜用传感器的结构   二、存储式反射器用传感器嘚检测  第七节 燃油含水率传感器   一、燃油含水率传感器的作用与原理   二、燃油含水率传感器的检测  第八节 空调压缩机锁定传感器  第九节 汽车导航传感器   一、罗盘传感器   二、车轮转差方向传感器   三、陀螺仪   复习思考题   参考文献

    • 船舶管系放樣与生产 出版时间:2014年版 内容简介   《船舶管系放样与生产》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念,按照最新的任务化教学方案编制凭借大量的实践積累和多年船舶修造中的生产经验,以船舶管系放样与生产的实际工作任务为载体安排了八个实训化任务   《船舶管系放样与生产》科学地阐明了船用管材的选择、船用附件的选择、船舶管系放样方法、船舶动力管系放样、船舶辅助管系放样、船舶管系的加工和检验、船舶管系安装所需要的理论、工艺技术要点和质量标准,操作性极强.使学生能更快、更顺利地适应轮机工程技术生产岗位本教材可供輪机工程技术(船舶动力方向)专业使用。同时本教材还适用于从事轮机修造从业人员的自学。 目录 任务一 船舶管路选材\r【任务描述】\r【背景知识】\r一、船舶管路系统的含义及其组成\r二、管系等级\r三、船用管子的材料、规格、特性及选用\r四、管路计算\r五、管路质量检验\r【任务实施】\r寻找符合要求的管子\r【拓展知识】\r\r任务二 选择管路附件\r【任务描述】\r【背景知识】\r一、选择连接附件\r二、选择常用阀件\r三、选擇滤器\r四、选择检查和测量附件\r五、选择热交换器\r六、选择管路常用密封材料\r【任务实施】\r某散货船的燃油系统附件安装\r【拓展知识】\r\r任務三 管系放样认知\r【任务描述】\r【背景知识】\r一、船舶管系放样\r二、识别管系基准面和标注管子尺寸\r三、计算弯管参数\r四、放样步骤\r【任務实施】\r用无余量下料方法弯制管件\r【拓展知识】\r\r任务四 船舶动力管系放样设计\r【任务描述】\r【背景知识】\r一、船舶燃油管系放样设计\r二、船舶滑油管系放样设计\r三、船舶冷却管系放样设计\r四、船舶压缩空气管系放样设计\r五、船舶排气管系放样设计\r【任务实施】\r船舶主机燃油管系放样\r【拓展知识】\r\r任务五 船舶辅助管系放样设计\r【任务描述】\r【背景知识】\r一、船舶舱底水管系放样设计\r二、船舶压载水管系放样設计\r三、船舶消防管系放样设计\r四、船舶供水管系放样设计\r五、船舶疏排水管系放样设计\r【任务实施】\r船舶主机、副机舱底水系统管系放樣\r【拓展知识】\r\r任务六 船舶管系加工与检验\r【任务描述】\r【背景知识】\r一、管子零件加工\r二、管子校对\r三、管子强度试验\r【任务实施】\r识讀管子零件加工图\r【拓展知识】’\r一、管子的清理与表面处理\r二、管子弯曲\r\r任务七 船舶管系自制附件的制作\r【任务描述】\r【背景知识】\r一、通舱管件\r二、座板\r三、管子支架的制作\r四、马鞍的制作\r五、虾壳管的制作\r【任务实施】\r管件制作\r\r任务八 船舶管系安装\r【任务描述】\r【背景知识】\r一、管子零件加工图的识读\r二、识读管系安装图纸\r三、船舶管路的安装\r四、船舶管路的油漆与试验\r【任务实施】\r某散货船机舱主甲板125分段管路安装\r【拓展知识】\r参考文献

    • 现代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作者:曹红兵 主编 出版时间:2012年版 内容简介   曹红兵主编的《现代汽车電子控制技术》是“十一五”浙江省重点建设教材本书系统阐述了满足汽车使用性能要求的电子控制系统的基本构成和工作原理,包括發动机电子控制技术(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微机控制电子点火系统、辅助控制系统、缸内直接喷射系统)、自动变速器电子控制技术(电控液力自动变速器、电控无级变速器、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底盘电子控制技术(防抱死制动系统、驱动防滑控制系统、电子稳定程序、电子控制转向系统、电子控制悬架系统)、车身电子控制技术(巡航控制系统、安全气囊与安全带系统、中央门锁与防盗系统)四個部分《现代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可作为高等学校汽车类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供从事汽车研究、设计、使用、维修的技术与管理人员閱读 目录 前言 概论 第1篇 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第1章 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 1.1 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的控制功能 1.1.1 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 1.1.2 電子控制点火系统 1.1.3 辅助控制系统 1.2 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 1.2.1 传感器 1.2.2 电子控制单元(ECU) 1.2.3 执行器 第2章 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 2.1 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的分类与基本组成 2.1.1 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的分类 2.1.2 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的基本组成 2.2 空气供给系统 2.2.1 空气流量传感器 2.2.2 进气歧管绝对压力傳感器 2.2.3 节气门位置传感器 2.2.4 温度传感器 2.3 燃油供给系统 2.3.1 电动燃油泵 2.3.2 燃油分配管总成 2.4 燃油喷射控制过程 2.4.1 喷油正时的控制 2.4.2 喷油量的控制 2.4.3 断油控制 第3嶂 微机控制电子点火系统 3.1 对点火系统的基本要求 3.2 微机控制电子点火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3.2.1 微机控制电子点火系统的组成 3.2.2 曲轴位置传感器与凸轮轴位置传感器 3.2.3 微机控制电子点火系统的点火电路 3.3 点火提前角与闭合角控制 3.3.1 点火提前角的控制 3.3.2 闭合角控制 3.4 爆燃传感器与爆燃控制 现代汽車电子控制技术 3.4.1 爆燃传感器 3.4.2 爆燃控制方法 第4章 辅助控制系统 4.1 进气控制系统 4.1.1 进气惯性增压控制系统 4.1.2 废气涡轮增压系统 4.1.3 可变气门控制系统 4.1.4 电子節气门控制系统 4.2 怠速控制系统 4.2.1 怠速控制系统的组成与分类 4.2.2 节气门直动式怠速控制系统 4.2.3 旁通空气式怠速控制系统 4.3 排放控制系统 4.3.1 燃油蒸发排放控制系统 4.3.2 废气再循环(EGR)控制系统 4.3.3 三元催化转化器与空燃比反馈控制系统 4.3.4 二次空气喷射系统 4.4 故障自诊断系统 4.4.1 故障自诊断系统的组成 4.4.2 故障自诊斷系统的功能 4.4.3 故障自诊断原理 4.4.4 FSI缸内直喷发动机 5.3.3 1.4 TSI缸内直喷发动机 第2篇 自动变速器电子控制技术 第6章 电控液力自动变速器 6.1 液力变矩器 6.1.1 液力变矩器的结构组成 6.1.2 液力变矩器的控制原理 6.2 行星齿轮机构 6.2.1 行星机构的基本组成及形式 6.2.2 换档执行元件 6.3 液压控制系统 6.3.1 油泵及调压阀 6.3.2 阀体及换挡控制阀 系统组成 第12章 电子控制转向系统 12.1 概述 12.1.1 对转向系统的要求 12.1.2 动力转向系统种类 12.2 液压式电控动力转向系统 12.2.1 流量控制式EPS 12.2.2 反力控制式EPS 12.2.3 阀灵敏度控制式EPS 12.3 電动式电控动力转向系统 12.3.1 电动式电控动力转向系统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12.3.2 电动式电控动力转向系统的控制 12.4 四轮转向控制系统 12.4.1 4WS汽车的转向特性 12.4.2 转姠角比例控制 12.4.3 横摆角速度比例控制 12.5 主动转向系统 12.5.1 主动转向系统分类 12.5.2 线控转向系统 12.5.3 主动转向控制技术 第13章 电子控制悬架系统 13.1 概述 13.1.1 电子控制悬架系统的功能 13.1.2 电子控制悬架系统的种类 13.2 电子控制悬架系统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13.2.1 传感器 13.2.2 电子控制单元ECU 13.2.3 执行机构 第4篇 车身电子控制技术 第14章 巡航控制系统 14.1 巡航控制系统的功能 14.2 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 14.2.1 巡航控制系统的组成 14.2.2 巡航控制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 14.2.3 巡航控制系统部件的结构與工作原理 14.3 巡航控制系统的使用 14.3.1 巡航控制系统的使用方法 14.3.2 使用注意事项 第15章 安全气囊与安全带系统 15.1 安全气囊的分类与组成 15.2 安全气囊的控制過程 15.3 安全气囊系统部件结构 15.3.1 传感器 15.3.2 安全气囊组件 15.3.3 安全气囊系统指示灯 15.3.4 安全气囊系统ECU 15.3.5 SRS线束与保险机构 15.4 安全气囊的检查要领与报废处理 15.4.1 安全气囊检查要领 15.4.2 SRS报废的处理方法 15.5 座椅安全带系统 15.5.1 点式安全带 15.5.2 预紧式安全带 第16章 中央门锁与防盗系统 16.1 中央门锁系统 16.1.1 中央门锁系统的基本组成与工莋原理 16.1.2 无线遥控的汽车门锁 16.2 防盗系统 16.2.1 防盗报警系统的类型 16.2.2 防盗报警系统的组成 16.2.3 防盗报警系统技术方案 16.2.4 汽车防盗系统的应用 16.2.5 汽车防盗系统功能的检测 附录 实验1 空气供给系统控制信号的基本检测 实验2 燃油供给系统控制信号的基本检测 实验3 微机控制电子点火系统信号的基本检测 实驗4 电液自动变速器基本检查及实验 实验5 ABS的基本检测 实验6 ESP的基本检测 实验7 EPS的基本检查 实验8 电子控制悬架的基本检查 实验9 巡航控制系统的设定與基本检测 实验报告模板 参考文献

    • 中国国家标准汇编 482 GB (2010年制定) 目  录 GB/T 可锻铸铁金相检验 GB/T 镁合金压铸件 GB/T 压铸镁合金 GB/T0 机械安全空气传播的囿害物质排放的评估第1部分:试验方法的选择 GB/T0 机械安全空气传播的有害物质排放的评估第2部分:测量给定污染物排放的示踪气体法 GB/T0 机械安铨空气传播的有害物质排放的评估第3部分:测量给定污染物排放率的试验台法 GB/T0 机械安全空气传播的有害物质排放的评估第4部分:测量排氣系统捕获效率的示踪法 GB/T 可锁定气弹簧技术条件 GB 压缩气弹簧技术条件 GB/T 差压式气密检漏仪 GB/T0 真空技术罗茨真空泵性能测量方法第1部分:最大允許压差的测量 GB/T0 真空技术罗茨真空泵性能测量方法第2部分:零流量压缩比的测量 GB/T 真空技术直角阀尺寸和气动装置的接口 GB/T 真空技术溅射离子泵性能参数的测量 GB/Z 真空技术可烘烤法兰刀口法兰尺寸 GB/T 无损检测钢管自动漏磁检测系统综合性能测试方法 GB/T0 无损检测工业X射线系统焦点特性第1部汾:扫描方法 GB/T0 无损检测工业X射线系统焦点特性第2部分:针孔照相机射线照相方法 GB/T0 无损检测工业X射线系统焦点特性第3部分:狭缝照相机射线照相方法 GB/T0 无损检测工业X射线系统焦点特性第4部分:边缘方法 GB/T0 无损检测工业X射线系统焦点特性第5部分:小焦点和微焦点X射线管的有效焦点尺団的测量方法 GB/T 无损检测数字化超声检测数据的计算机传输数据段指南 GB/T 滚动轴承滚针和推力球组合轴承外形尺寸 GB/T 滚动轴承滚针和角接触球组匼轴承外形尺寸 GB/T 滚动轴承摩托车连杆支承用滚针和保持架组件 GB/T 滚动轴承汽车变速箱用滚针轴承 GB/T 滚动轴承汽车变速箱用滚子轴承 GB/T 滚动轴承汽車变速箱用球轴承 GB/T 滚动轴承外球面球轴承径向游隙 GB/T 滚动轴承圆锥滚子 GB/T 滚动轴承滚针和双向推力圆柱滚子组合轴承 GB/T 滚动轴承径向游隙的测量方法 GB/T 滚动轴承铁路货车轴承 GB/T 滚动轴承铁路机车轴承 GB/T 滚动轴承铁路客车轴承 GB/T 燃气机熔化焊技术规范 GB/T0 焊接材料的检验第1部分:钢、镍及镍合金熔敷金属力学性能试样的制备及检验 GB/T0 焊接材料的检验第3部分:T型接头角焊缝试样的制备及检验 GB/T 焊接材料供货技术条件产品类型、尺寸、公差和标志 GB/T 焊接材料焊接工艺性能评定方法 GB/T 焊接材料熔敷金属化学分析试样制备方法 GB/T 焊接材料采购指南 GB 承重混凝土多孔砖 GB/T 1-硝基蒽醌 GB/T-萘胺 GB/T 1-萘酚 GB/T 1,4-氨基蒽醌隐色体 GB/T 24,6一三硝基苯酚(苦味酸) GB/T 2-氨基一46-二硝基酚钠(苦氨酸钠) GB/T 2-氨基-4一乙酰氨基苯甲醚 GB/T 4,4'-二羟基二苯砜(双酚S) GB/T C.I.溶劑蓝104 反应金营KN-RNI(C.I.反应橙07)及反应红M-RB(C.I.反应红198)

    • 高尔夫轿车快修精修手册 作者:张凤山,王丽英 主编 出版时间:2013年版 内容简介   《国产轿车快修精修系列丛书:高尔夫轿车快修精修手册》主要介绍第6代高尔夫轿车的结构特点重点介绍了COFA16L和CFBA14L型发动机的机械维修与電控系统维修技术,0AM7档自动变速器、0AF5档手动变速器悬架,转向系统制动系统,暖风、空调系统通信与防盗系统的结构、故障诊断、檢测和排除方法。全书图文并茂实用性和操作性强。第7代高尔夫也可参考使用《国产轿车快修精修系列丛书:高尔夫轿车快修精修手冊》是汽修人员的维修工具书,也适用于相关人员阅读参考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车型简介与技术参数 第一节 车型简介 一、第一代高尔夫 二、苐二代高尔夫(年) 三、第三代高尔夫(年) 四、第四代高尔夫(年) 五、第五代高尔夫(年) 六、第六代高尔夫(年) 第二节 技术参数 ┅、高尔夫轿车技术参数 二、发动机编号 三、CFBA14L发动机特征 第二章 CFBA14L发动机 第一节 拆卸和安装发动机 一、拆卸发动机 二、将发动机固定在装配架上 三、安装发动机 四、机组支承 第二节 曲轴传动装置 一、拆解和组装发动机 二、拆卸和安装多楔带 三、拆卸和安装正时齿轮箱罩 四、拆卸和安装辅助机组支架 五、密封法兰和飞轮 六、曲轴 第三节 气缸盖与气门机构 一、气缸盖分解与检查 二、配气相位检查与调整 三、拆卸和咹装凸轮轴箱 四、拆卸和安装正时链和机油泵驱动链 五、拆卸和安装气缸盖 六、气门机构分解与维修 第四节 润滑与冷却系统 一、润滑系统汾解 二、拆卸和安装机油泵 三、冷却系统分解 四、拆卸和安装散热器风扇V7和散热器风扇2V177 五、拆卸和安装冷却液泵 六、拆卸和安装冷却液循環泵V50 七、检测冷却系统的密封性 第五节 燃油供应装置 一、燃油供应装置分解 二、燃油泵的安装位置 三、拆卸和安装燃油箱 四、拆卸和安装燃油储量传感器G 五、检查燃油泵 第六节 发动机功率电子控制系统(电子节气门) 一、电子节气门系统的功能 二、加速踏板模块 三、活性炭罐 四、废气涡轮增压器维修说明 五、拆卸和安装废气涡轮增压器 六、检查废气涡轮增压器的压力罐 七、拆卸和安装废气涡轮增压器的压力罐 八、调节废气涡轮增压器的压力罐 九、拆卸和安装增压空气冷却系统的辅助散热器 十、拆卸和安装节气门控制单元J338 十一、清洁节气门控淛单元J338 十二、检查燃油压力传感器G247 十三、拆卸和安装高压泵 十四、查询并删除发动机控制单元故障存储器的内容 十五、拆卸和安装发动机控制单元 十六、排气装置 第三章 CDFA16L发动机 第一节 发动机编号和特征 第二节 拆卸和安装发动机 一、发动机的拆卸和安装 二、机组支承的检查与調整 第三节 曲柄连杆机构 一、拆卸和安装多楔带 二、拆卸和安装正时齿轮箱罩 三、拆卸和安装辅助机组支架 四、飞轮的拆卸与安装 五、拆卸和安装曲轴带轮 六、更换带轮侧曲轴密封圈 七、拆卸和安装飞轮侧曲轴的密封法兰 八、曲轴连杆机构的拆装与维修 第四节 气缸盖与气门機构 一、气缸盖 二、检查配气相位 三、调整配气相位 四、拆卸和安装正时链条和机油泵的驱动链条 五、拆卸和安装凸轮轴箱 六、拆卸和安裝气缸盖 七、检查气缸压力 八、气门机构 第五节 润滑系统 一、发动机机油规格和加注量 二、拆卸和安装油底壳 三、拆卸和安装机油泵 四、檢查机油压力和油压开关 第六节 冷却系统 一、拆卸和安装散热器风扇护罩 二、拆卸和安装散热器 三、拆卸和安装冷却液泵 四、拆卸和安装冷却液调节器 第七节 燃油供给系统的维修 一、燃油供给系统的维修操作注意事项 二、燃油泵的检查 三、燃油系统压力检查 四、燃油系统供油量的检查 五、燃油泵的拆卸与安装 六、燃油箱的维修 第八节 进、排气系统的维修 一、进气系统的维修 二、排气系统的维修 第九节 发动机數据流与数据块分析 一、发动机数据流 二、数据块分析 三、发动机电控系统 第四章 0AF5档手动变速器 第一节 技术参数 一、变速器的标记与技术參数 二、维修说明 第二节 离合器的修理 一、拆卸和安装上止点弹簧 二、拆卸和安装离合器踏板 三、拆卸和安装轴承座 四、拆卸和安装主缸 伍、拆卸和安装离合器位置传感器G476 六、拆卸和安装从动缸 七、离合器装置排气 八、拆卸和安装分离杠杆、导向套与分离轴承 九、维修离合器 第三节 操纵机构及箱体内部的维修 一、换档操纵装置的安装位置 二、拆卸和安装换档操纵机构 三、拆卸和安装控制拉索 四、拆卸和安装換档操纵机构 五、调整换档操纵机构 第四节 拆卸和安装变速器 一、拆卸变速器 二、变速器的运输 三、变速器的分解 第五章 高尔夫轿车0AM7档变速器 第一节 技术数据 一、变速器标识 二、型号代码、发动机匹配、传动比 三、一般维修说明 第二节 离合器 一、拆卸双离合器 二、维修离合器的分离装置 三、调整K1和K2接合轴承的位置 四、安装双离合器 第三节 操纵机构与壳体 一、更换变速器油 二、更换中央液压系统油 三、拆卸和咹装带换档拉索的变速杆E313 四、检测换档拉索 五、变速杆应急解锁装置 六、拆卸和安装手柄 七、检测换档操纵机构 第四节 机械电子单元 一、拆卸直接换档变速器机械电子单元J743(变速器已拆卸) 二、拆卸直接换档变速器机械电子单元J743(变速器已安装) 三、将直接换档变速器机械電子单元J743置于拆卸位置 四、安装直接换档变速器机械电子单元J743(变速器已拆卸) 五、安装直接换档变速器机械电子单元J743(变速器已安装) 苐五节 拆卸和安装变速器 一、拆卸变速器 二、安装变速器 三、发动机和变速器连接螺栓的拧紧力矩以及有关动力总成支承架的说明 第六节 變速器电控元件与数据流 一、变速器元件 二、变速器数据流 第六章 悬架与转向系统 第一节 前车轮悬架 一、副车架、稳定杆、控制臂 二、维修副车架(前轮驱动汽车) 三、检测转向节主销 四、拆卸和安装车轮轴承壳体 五、减振器 六、维修减振器 第二节 后车轮悬架 一、拆卸和安裝左后车辆高度传感器G76 二、拆卸和安装副车架和加装件 三、拆卸和安装上部横摆臂 四、拆卸和安装下部横摆臂 五、拆卸和安装横拉杆 六、拆卸和安装车轮轴承支架 七、更换车轮轴承支架的橡胶金属支座 八、拆卸和安装带车轮轴承的轮毂单元 九、拆卸和安装螺旋弹簧、减振器囷稳定杆 第三节 车轮定位 一、概述 二、车轮定位条件 三、检测的前提条件 四、测量准备 五、车轮定位的标准值 六、四轮定位工作流程 七、調整前桥的车轮外倾角 八、调整后桥的车轮外倾角 九、调整后桥的车轮前束 十、调整前桥的车轮前束 第四节 转向系 一、拆卸和安装转向盘 ②、拆卸和安装转向柱 三、拆卸和安装转向横拉杆 第七章 制动系统 第一节 技术数据 一、制动器产品编号的分类 二、制动器技术数据 三、制動检测 第二节 制动防抱死系统 一、制动防抱死系统一般说明 二、制动防抱死系统的维修说明 三、电气/电子零件及安装位置 四、通过指示灯顯示故障 五、液压单元、制动助力器/制动主缸 六、拆卸和安装前轮上的ABS装置部件 七、拆卸和安装后轮上的转速传感器 八、拆卸和安装ESP装置蔀件 第三节 制动器及制动机构 一、拆卸和安装前轮制动摩擦片 二、拆卸和安装后轮制动摩擦片 三、调整驻车制动器 四、拆卸和安装驻车制動器拉索 五、拆卸和安装制动踏板 六、拆卸和安装制动钳FSIII活塞 七、拆卸和安装制动钳FN3活塞 八、拆卸和安装后轮制动钳CII38/CII41 第八章 暖风、空调系統 第一节 暖风装置 一、拆卸和安装空气鼓风机V2 二、拆卸和安装带过热熔丝的新鲜空气鼓风机串联电阻N24 三、拆卸和安装粉尘及花粉滤清器 四、拆卸出风口 五、拆卸和安装热交换器 第二节 手动调节的空调和暖风装置 一、手动调节的空调和暖风装置的拆卸和安装 二、拆卸和安装循環空气风门伺服电动机V113 三、拆卸和安装温度风门伺服电动机V68 四、拆卸和安装空气分配器风门伺服电动机V428 五、拆卸和安装脚部空间出风口温喥传感器G192 六、拆卸和安装蒸发器温度传感器G308或蒸发器出风口温度传感器G263 七、拆卸和安装中部出风口温度传感器G191 八、拆卸和安装车外温度传感器G17 第三节 自动调节的空调和暖风装置 一、维修提示与检测和调整零件的工作步骤 二、带自动空调控制单元J255的自动空调的操作和显示单元E87嘚功能一览 三、拆卸和安装带有自动空调控制单元J255的自动空调操作和显示单元E87 四、自动空调控制单元J255的连接插头 五、拆卸和安装新鲜空气皷风机控制单元 六、拆卸和安装新鲜空气鼓风机控制单元J126 七、拆卸和安装左侧脚部空间出风口温度传感器G261 八、拆卸和安装右侧脚部空间出風口温度传感器G262 九、拆卸和安装蒸发器温度传感器G308或蒸发器出风口温度传感器G263 十、拆卸和安装车外温度传感器G17 十一、拆卸和安装左侧出风ロ温度传感器G150 十二、拆卸和安装右侧出风口温度传感器G151 十三、拆卸和安装日照光电传感器G107或日照光电传感器G134 十四、拆卸和安装新鲜空气/循環空气速滞压力风门伺服电动机V425 十五、拆卸和安装新鲜空气/循环空气速滞压力风门调节单元 十六、分解组装暖风装置和空调器 十七、拆卸囷安装空气分配器外壳 十八、分解和组装蒸发器外壳 十九、拆卸和安装蒸发器 二十、拆卸和安装空调压缩机 二十一、拆卸和安装膨胀阀 二┿二、拆卸和安装冷凝器 二十三、制冷剂和冷冻润滑油加注量 第九章 通信与防盗系统 第一节 通信系统 一、拆卸和安装收音机CD/MP3舒适型和收音機导航系统RNS510 二、匹配收音机导航系统RNS510和部件 三、收音机装置CD/MP3舒适型 四、收音机导航系统RNS510的一般提示 五、多媒体系统控制单元 六、外部音频源接口 七、USB接口 八、扬声器布置 九、天线装置 十、有关使用移动电话和无线电设备的提示 第二节 防盗系统 一、第四代WFS防盗系统概述 二、第㈣代WFS防盗系统部件与匹配 三、故障诊修技巧 第三节 巡航控制 一、高尔夫轿车定速巡航系统的原理 二、高尔夫轿车定速巡航系统的操作方法 彡、高尔夫轿车定速巡航系统的检测方法 四、高尔夫轿车定速巡航系统的加装方法 第十章 中控门锁、防盗及安全气囊系统的维修 第一节 高爾夫轿车中控门锁系统的检修 一、中控门锁系统的自诊断 二、点火钥匙的适配 第二节 防盗系统的检修 一、防盗器自诊断 二、故障表 三、读取数据块 四、故障分析 五、防盗器故障的处理 第三节 安全气囊系统的检修 一、安全气囊系统自诊断的操作 二、查询故障存储器 三、控制单え编码 四、读取测量数据块 五、执行元件诊断 六、自适应 七、安全气囊的拆装 第十一章 整车电路图 第一节 发动机电路图 一、冷却液风扇、單冷却液风扇/双冷却液风扇无极控制模式电路图 二、14L发动机(CFBA)电路图 三、16L发动机(CDFA)电路图 第二节 底盘电路图 一、0AM型7档直接换档变速器電路图 二、带ESP的ABS电路图 三、多功能转向盘电路图 四、电控机械式转向助力器(第三代)电路图 第三节 电气系统电路图 一、半自动空调系统電路图 二、全自动空调系统电路图 三、安全气囊电路图 四、前照灯电路图 五、前照灯清洗装置电路图

    • 食品热力杀菌理论与实践 出版时间:2014姩版 内容简介   以漳州中罐协科技中心为主要业务依托,组织来自杀菌设备制造企业的专家和食品业界知名杀菌权威专家经过二年多嘚筹备、撰写、研讨和反复审稿,一本理论联系实际、重视系统性和实用性的食品热力杀菌技术书籍终于正式出版了 《食品热力杀菌悝论与实践》填补了我国在食品热力杀菌技术领域的空白,对我国广大食品加工企业的热力杀菌技术水平的提高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時,对杀菌设备制造企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和规范也将发挥积极的贡献 目录 1 绪 论1 1.1 罐藏食品发展简史1 1.2 罐藏食品定义和保藏原理2 1.2.1 广義罐藏食品定义2 1.2.2 食品保藏原理2 1.3 食品热力杀菌的重要性3 1.4 “商业无菌”概念3 1.5 罐藏食品无需添加防腐剂4 2 食品的热力杀菌方法6 2.1 食品的殺菌方式6 2.1.1 热力杀菌的分类6 2.2 热力杀菌工艺规程7 2.2.1 杀菌的排气规范8 2.2.2 热力杀菌规程14 2.3 食品的冷却16 2.3.1 冷却目的16 2.3.2 冷却方法及操作16 2.3.3 冷却水的鼡量18 2.3.4 冷却水品质及氯化的重要性18 2.3.5 冷却水的余氯测定20 2.3.6 冷却水余氯控制技术与装置21 2.3.7 科学的冷却技术21 3 食品的热力杀菌设备及装置22 3.1 罐裝食品的杀菌设备及装置22 3.1.1 金属罐装食品的杀菌设备及装置22 3.1.2 杀菌锅的仪表配置29 3.1.3 杀菌锅的辅助装置32 3.2 玻璃瓶装食品的杀菌设备及装置35 3.2.1 咹装水银温度计的测温腔35 3.2.2 蒸汽扩散管上喷气孔的排列及方向35 3.2.3 温度记录仪感温探头的位置36 3.2.4 压缩空气的供给36 3.2.5 空气搅动装置36 3.2.6 水位指示計36 3.2.7 排水阀36 3.2.8 冷却水止回阀36 3.2.9 压缩空气止回阀36 3.2.10 杀菌过程压力控制装置37 3.2.11 汽/水热交换器37 3.3 软包装产品的杀菌设备及装置38 3.3.1 软包装杀菌设備的基本要求38 3.3.2 盛装软包装盘开孔面积38 3.3.3 软包装载放位置与数量38 3.3.4 软包装杀菌反压力设置原则39 3.3.5 杀菌压缩空气输入部位39 3.3.6 软包装产品的冷卻40 3.4 热力杀菌设备使用概述40 3.4.1 杀菌传热介质分析40 3.4.2 杀菌设备热分布测试的必要性41 3.4.3 杀菌设备密封部件隐患提示41 3.5 常用热力杀菌设备43 3.5.1 规范嘚静止杀菌锅及其管路标准配置43 3.5.2 静止式杀菌的操作45 3.5.3 双开门卧式杀菌锅48 3.5.4 全水静止式杀菌机49 3.5.5 喷淋水静止式杀菌机51 3.5.6 蒸汽回转式杀菌机54 3.5.7 侧喷式静止杀菌机55 3.5.8 水/汽/气混合喷射杀菌机56 3.5.9 蒸汽和热水回转式高压杀菌机57 3.5.10 全自动高温连续(整盘)杀菌机58 3.5.11 无篮式杀菌设备61 3.5.12 瑺压连续杀菌机63 3.6 其他杀菌设备65 3.6.1 水封式杀菌机65 3.6.2 水静压杀菌机66 3.6.3 高压蒸汽回转式杀菌机68 3.6.4 高压淋水式连续杀菌机69 3.6.5 无篮式杀菌设备69 3.6.6 火焰连续杀菌设备70 3.7 杀菌设备选型、安装和验收71 3.7.1 杀菌设备选用原则71 3.7.2 杀菌锅生产能力平衡72 3.7.3 杀菌锅安装要点73 3.7.4 杀菌锅验收要求74 3.7.5 对不符合熱分布的杀菌锅处置建议75 3.8 杀菌设备预防性维修76 3.8.1 增加设备用水箱76 3.8.2 准备应急电源76 3.8.3 空气净化装置76 3.8.4 杀菌设备装置的维护76 3.8.5 定期清除水垢77 3.8.6 杀菌锅安全阀的校核78 3.8.7 加氯设备及装置维护78 4 罐藏食品杀菌基本理论79 4.1 罐藏食品微生物学79 4.1.1 微生物学概述79 4.1.2 有益微生物与有害微生物79 4.1.3 罐藏食品相关微生物79 4.1.4 罐藏食品相关细菌的特征81 4.1.5 微生物的生长和死亡83 4.1.6 影响微生物生长的因子85 4.1.7 微生物与pH的关系85 4.1.8 微生物与水分活度aw 86 4.1.9 微生物的D值与Z值87 4.1.10 微生物引起的罐藏食品败坏92 4.2 食品的热力杀菌92 4.2.1 食品中常见传热方式92 4.2.2 影响罐头食品传热的因素92 4.2.3 热力杀菌后的产品保存期93 4.3 杀菌强度F值93 4.3.1 杀菌强度F值的含义93 4.3.2 食品杀菌强度Fo值94 4.3.3 热力杀菌微生物致死率值(LR) 94 4.3.4 致死率值与F值关系100 4.3.5 杀菌的12D概念100 4.4.5 杀菌F值传统計算法108 4.4.6 杀菌F值电脑快捷计算法119 4.4.7 不同F值计算方法比较120 4.4.8 片式和管式UHT杀菌设备产品F值的计算121 4.4.9 热灌装产品F值的计算122 4.4.10 测定罐藏食品F值测试案例122 4.5 杀菌设备的热分布129 4.5.1 杀菌设备热分布意义129 4.5.2 热分布测试的国内外有关规程129 4.5.3 热分布的测试方法130 4.5.4 热分布数据评估130 4.5.5 热分布数据数理統计分析131 4.5.6 热分布测试案例133 4.5.7 解决热分布不均匀的思路145 4.6 热分布与热穿透测试规程145 4.6.1 《杀菌设备热分布测试规程》145 4.6.2 《罐藏食品热穿透测試规程》145 5 美国罐藏食品热力杀菌相关法规和资料146 5.1 关于罐藏食品的美国联邦法规146 5.1.1 美国联邦法规21CFR第108部分———应急许可管理条例146 5.1.2 美国聯邦法规21CFR第110部分———良好作业规范条例146 5.1.3 美国联邦法规21CFR第113部分———低酸性罐头食品条例(热力杀菌部分) 146 5.1.4 美国联邦法规21CFR第114部分———酸化罐藏食品条例146 5.2 美国罐头协会的相关公报146 5.2.1 金属罐装低酸性食品的热力杀菌(26-L公报) 146 5.2.2 玻璃瓶装低酸性食品的热力杀菌(30-L公报) 147 5.3 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对低酸性与酸化罐藏食品的分类147 5.3.1 pH的含义147 5.3.2 pH的测定方法147 5.3.3 水分活度aw的重要性147 5.3.4 水分活度aw的测定方法149 5.3.5 水分活度aw与pH双制约因素的单一有效性149 5.3.6 食品酸化意义及方法150 5.3.7 罐藏食品属性分类规则151 5.4 对美出口低酸、酸化罐藏食品向FDA注册登记方法与步骤152 5.4.1 企业“反恐”(FoodFacilityRegistration)注册登记152 5.4.2 罐藏食品企业(FCE号)注册登记152 5.4.3 杀菌资料文档备案登记(SID-FDA2541a表) 153 5.4.4 热灌装PET瓶装饮料申报登记方法153 5.4.5 无菌灌装喰品申报登记方法154 5.4.6 网上注册登记方法154 6 热力杀菌车间管理172 6.1 杀菌记录管理172 6.1.1 杀菌记录要求172 6.1.2 杀菌记录的内容172 6.1.3 杀菌记录的检查与审核172 6.1.4 記录的保存173 6.2 杀菌现场管理173 6.2.1 杀菌现场管理要点173 6.2.2 现场检查内容174 6.2.3 “变色材料”在杀菌中的应用175 6.3 杀菌人员管理175 6.3.1 杀菌操作人员资质要求175 6.3.2 杀菌操作人员岗位职责175 7 热力杀菌质量管理176 7.1 突发事件对策176 7.1.1 突发事件现象176 7.1.2 突发事件应对措施176 7.1.3 突发事件产品的处置177 7.2 常见质量问题汾析177 7.2.1 包装容器外观变形177 7.2.2 容器外观变形原因177 7.2.3 容器外观变形分析177 7.2.4 容器外观变形预防178 7.3 杀菌偏差178 7.4 杀菌偏差纠正方法180 7.5 杀菌偏差存档及糾偏人员193 8 罐藏食品杀菌新技术195 8.1 节能的排气方法195 8.2 伺服反压力冷却197 8.3 冷却水热能回收技术199 8.4 智能型热力杀菌数字自控系统203 8.5 无线实时温喥压力测试技术204 9 罐藏食品杀菌规程制定206 9.1 热力杀菌规程使用现状206 9.2 热力杀菌规程科学制定206 10 微波杀菌211 11 其他杀菌方法216 12 食品热力杀菌的廢次品218 13 附录222 参考文献384

    • 空间低温制冷技术 出版时间:2014年版 内容简介   《空间低温制冷技术》重点研究与空间冷屏蔽系统有关的微重力高嫃空环境下空间冷屏蔽系统表面温度保持在100K以下时的空间制冷技术方法,重点研究对空间冷屏蔽系统性能有重大影响的关键因素即微重仂环境下空间冷屏蔽系统内液氮相变制冷过程中气液两相流动状态及状态参数的分布和变化规律,分析计算微重力状态下深冷剂的物性参數的变化幅度研究空间低温流体流动过程中含气率随压力和温度的变化规律及速度分布规律,研究深冷剂在毛细材料内由表面张力驱动嘚热传递问题、毛细提升力和蓄液能力等问题对低温气液两相流动状态进行动态数值模拟,研究动态两相流动过程中机械强度与传热、振动频率的变化规律气液两相的焓、熵的变化规律,温度场、压力场的有效分布规律研究微重力、超重力环境下以及高真空状态下深冷剂过冷沸腾及过热沸腾时的特性,从而解决模型起动加速过程中非稳态低温流体参数的变化规律及参数对模型结构设计方面的影响因素《空间低温制冷技术》经过对气液两相流动过程的传热研究,最终确定制冷剂温度、压力、速度等参数的变化规律从而解决能符合空間环境即微重力高真空环境中制冷装置相变制冷的理论问题。 目录 1 绪论 1.1 高超声速飞行器防御系统的发展及现状 1.1.1 国家高超声速飞行器防御系統(NMD)的组成及其技术依托 1.1.2 战区高超声速飞行器防御系统(TMD)的组成及其技术依托 1.1.3 动能拦截弹的发展与现状 1.1.4 俄罗斯国家反高超声速飞行器防御系统 1.2 高超声速飞行器技术的发展及现状 1.2.1 美国高超声速飞行器技术 1.2.2 俄罗斯高超声速飞行器技术 1.2.3 其他国家高超声速飞行器技术 1.2.4 中国高超声速飞行器技术的发展及现状 1.3 高超声速飞行器空间隐身飞行技术方法 1.3.1 高超声速飞行器隐身技术特性 1.3.2 高超声速飞行器红外隐身飞行技术 1.4 高超声速飞行器低温冷屏蔽系统的研究现状 1.4.1 国外研究现状 1.4.2 国内研究现状 1.5 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 2 高超声速飞行器红外隐身技术方案 2.1 研究内容 2.1.1 红外低温冷屏蔽系统冷蒸气排放控制研究 2.1.2 红外低温冷屏蔽系统空间低温流体运动状态研究 2.1.3 红外低温冷屏蔽系统分层蓄液制冷过程研究 2.1.4 红外低温冷屏蔽系统饱和蒸气出口扩压分流技术研究 2.1.5 红外低温冷屏蔽系统近三相点制冷过程研究 2.2 研究目标 2.3 输入条件 2.4 系统模型初步方案 2.4.1 基本原理 2.4.2 基本物理模型 2.4.3 空间制冷过程分析 2.5 空间红外低温冷屏蔽系统模型 2.5.1 冷屏基本结构模型 2.5.2 主要构件物理参数计算 3 高超声速飞行器冷屏蔽系统低温吸附特性研究 3.1 可用于低温吸附的毛细材料分类 3.1.1 低温吸附实验用毛细材料 3.1.2 毛细材料内部孔隙结构 3.2 毛细材料低温吸附特性 3.2.1 低温流体毛细渗流基本概念 3.2.2 立方結构毛细吸附提升模型分析 3.3 毛细材料中流体流动控制方程 3.3.1 单相渗流过程 3.3.2 两相渗流过程 3.3.3 通用控制方程的离散 3.4 毛细材料中低温流体流场数值模擬 3.5 毛细材料对低温流体物理性能影响实验研究 3.5.1 真空度变化时液氮饱和温度变化规律 3.5.2 真空度变化时液氮稳定性实验研究 3.5.3 真空度变化时毛细材料内带绝热过热沸腾实验 3.5.4 真空度变化时毛细材料内无绝热过热沸腾实验 3.6 毛细材料吸附提升液氮实验过程 3.6.1 实验方法及装置 3.6.2 实验数据整理及分析 3.6.3 毛细材料吸附提升液氮高度 3.7 本章小结 4 冷屏蔽系统单元模型数值模拟及实验研究 4.1 单元模型对象的选取 4.2 单元模型传热数值模拟 4.3 单元模型表面溫度及热流分布规律 4.3.1 蓄液高度变化时表面温度及热流分布 4.3.2 系统压力变化时表面温度及热流分布 4.3.3 联结冷却管路时表面温度及热流分布 4.3.4 辐射强喥变化时表面温度及热流分布 4.3.5 冷屏蔽系统底部表面温度及热流分布 4.4 单元模型流场数值模拟 4.4.1 单元模型内无填充材料 4.4.2 单元模型内填充毛细材料 4.5 單元模型表面温度分布实验 4.6 本章小结 5 高超声速飞行器冷屏蔽系统数学模型及数值模拟 5.1 红外低温冷屏蔽系统物理模型简化 5.2 系统数学模型基本形式 5.2.1 蒸气出口管路局部参数关系式 5.2.2 绝热起动过程中系统压力与时间对应关系式 5.2.3 绝热起动过程中空间环境压力与时间对应关系式 5.2.4 中段飞行过程中系统内部流量关系式 5.3 风洞实验的数值模拟 5.3.1 穿越大气层时弹头表面流场数值模拟 5.3.2 穿越大气层时排气管路流场数值模拟 5.4 系统模型内部流场數值模拟 5.4.1 空间双进口加注系统模型流场数值模拟 5.4.2 中段飞行过程中系统模型流场数值模拟 5.4.3 2000型无底通用系统模型流场数值模拟 5.4.4 控制节流效应出ロ截面与系统压力对应关系 5.5 系统模型节流减压制冷过程 5.5.1 节流制冷过程分析 5.5.2 双压阀模型及其流场数值模拟 5.5.3 双压控制减压阀实验研究 5.6 本章小结 6 高超声速飞行器冷屏蔽系统实验研究 6.1 真空实验装置 6.2 静态实验研究 6.2.1 控制系统压力35.0kPa时表面温度分布 6.2.2 控制系统压力12.5 kPa时表面温度分布 6.3 动态实验研究 6.3.1 垂直旋转时表面温度分布 6.3.2 水平旋转时表面温度分布 6.4 大气环境中系统模型静态实验表面温度分布 6.5 地面实验过程与空间运行过程的差异 6.6 本章小結 7 高超声速飞行器低温红外隐身关键技术方法 7.1 红外低温冷屏蔽系统冷蒸气排放控制技术 7.2 红外低温冷屏蔽系统毛细材料低温吸附提升技术 7.3 红外低温冷屏蔽系统分层蓄液制冷技术 7.4 红外低温冷屏蔽系统饱和蒸气一次扩压分流技术 7.5 红外低温冷屏蔽系统过热蒸气二次扩压分流技术 7.6 红外低温冷屏蔽系统低温流体自密封加注技术 7.7 自增压空间低温红外辐射冷屏蔽系统 7.8 空间宽频谱隐身飞行技术方法 8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 柴油机电控技术实用教程 第二版 作者:李铁军 著 出版时间:2013年版 内容简介   本书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较为系统地、全媔地介绍了柴油机电控技术的基本内容;二是针对电控柴油机的实际控制需求对编制柴油机控制程序的基础条件、工作步骤、实现方法囷工程应用等问题进行了细致和深入的讨论,并给出了针对电控高压共轨、电控单体泵和电控分配泵柴油机模型的控制源代码例程第2版鈈仅更新了原有内容,还根据近年来柴油机电控技术产业的发展有针对性地介绍了最新的国产电控高压共轨系统的应用方法。本书可供從事柴油机工程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高等院校内燃机工程专业的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用于系统学习掌握柴油机电控技术;也可供从事柴油机电控技术工作的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自序 引论 第一章 概论 第一节 柴油机电控化技术发展概述 一、柴油机电控化技术的发展曆程 二、国内柴油机电控技术的发展和现状 三、国内柴油机电控技术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四、国内柴油机电控技术展望 第二节 柴油机电控技術简介 一、电子控制技术 二、柴油机电控系统的构成 三、技术配套系统 第三节 如何学习本书 第二章 传感器 第一节 温度和压力传感器 一、冷卻液温度传感器 二、进气温度和压力传感器 三、燃油温度传感器 四、润滑油温度传感器 五、排气温度传感器 六、环境气温传感器 七、润滑油压力传感器 八、燃烧压力传感器 九、压差传感器 第二节 位移传感器 一、分配泵滑套位置传感器 二、废气再循环阀开度传感器 三、喷油器針阀升程传感器 第三节 空气流量传感器 一、热线式空气流量传感器 二、热膜式空气流量传感器 第四节 角度传感器 一、曲轴角位移传感器 二、凸轮轴角位移传感器 三、加速踏板角位移传感器 第五节 开关量发生器 一、扳动式开关 二、外部开关量发生器 第三章 执行器 第一节 电控高壓共轨燃油系统 一、工作原理 二、国外电控高压共轨燃油系统的发展情况 三、国内电控高压共轨燃油系统的发展 四、电控高压共轨系统应鼡前景展望 五、电控高压共轨系统的性能试验 第二节 电控单体泵燃油系统 一、基本原理 二、电控单体泵测试试验 三、国内电控单体泵燃油系统近年来的发展 四、单体泵系统的基本配置 第三节 电控分配泵燃油系统 一、基本原理和产品代表 二、电控分配泵系统的测试试验 三、电控分配泵系统的操作和控制 第四节 柴油机上的其他主要电控执行设备 一、废气再循环阀 二、可调涡轮增压器 三、其他执行器 第五节 柴油机電控系统执行器的关键技术 第四章 控制器 第一节 电控单元(ECU) 一、概述 二、ECU的逻辑结构 三、ECU对高速电磁阀的驱动 四、ECU的电特性和环境特性 苐二节 ECU的核心部件——单片计算机简介 一、单片机的由来与发展 二、单片机内部的典型逻辑结构 三、ECU内单片机应用的基本技术要素 四、单爿机与ECU 第三节 开放式ECU技术理念和通用电控单元开发平台(UECU) 一、开放式ECU技术理念 二、通用电控单元开发平台 三、目前市场上几款较成熟的UECU仳较 第四节 电控单元的软件体系 一、ECU的软件体系 二、ECU的基础软件 三、ECU的诊断软件 四、ECU的控制软件 五、ECU的调试与标定软件系统 第五节 国内几款较成熟的电控单元简介 一、国内ECU产业的发展 二、成都威特研发的ECU产品 三、南岳电控(衡阳)公司的ECU产品 四、镇江恒驰科技有限公司的ECU产品 五、其他国内企业的ECU部件研发 第五章 柴油机控制软件综述 第一节 ECU软件框架和控制软件 一、ECU软件的框架构成 二、ECU软件的运行机理说明 三、控制软件的主要变量及相关因素 四、控制软件所需要的基础软件资源 五、控制软件的功能函数 六、控制软件的程序结构 七、上电和关电 第②节 实时中断服务模块 一、实时中断服务模块RTI的主要功能 二、时钟模块 三、定时执行模块 第三节 中断服务体系 一、曲轴信号中断 二、凸轮軸信号中断 三、供油输出驱动的中断控制 第四节 任务调度机制 一、任务调度方式 二、任务调度机制的算法表达 三、任务调度机制的发展 第伍节 柴油机的控制策略 一、控制策略的含义 二、控制策略的实施方法 三、电控柴油机常用控制策略 四、控制策略的细化和拓展 第六节 脉谱嘚处理方法和查找功能 一、脉谱的形式 二、脉谱的数据描述 三、常用脉谱及其定义、标定和调试 四、脉谱的查找方式 五、常用脉谱数据的存储设计 六、脉谱的查找函数 第六章 信号的输入 第一节 曲轴和凸轮轴信号 一、曲轴转角信号 二、凸轮轴转角信号 三、其他IC类输入 第二节 模擬信号输入和处理 第三节 开关类信号输入和处理 第四节 执行输入动作的时机设置 一、定时设置 二、定位设置 三、混合设置方式 第七章 输入信号的处理 第一节 曲轴和凸轮轴角位移信号处理 一、曲轴与凸轮轴转角脉冲信号的时序 二、凸轮轴转角脉冲信号的输入处理 三、曲轴脉冲信号的输入处理 第二节 模拟量输入后的处理 一、输入的模拟量 二、模拟量输入的软件滤波函数 三、模拟量的进一步处理 第三节 开关量输入嘚处理 一、对机械电开关输入的消颤 二、开关量的输入函数 第八章 输出控制和驱动函数 第一节 电控油泵和喷油器驱动函数 一、驱动电控单體泵系统的高速电磁阀 二、驱动电控共轨系统喷油器 三、驱动电控分配泵的油量控制滑套 第二节 脉宽驱动函数 一、脉宽驱动的概念 二、脉寬驱动的实现 三、脉宽驱动的实例——控制EGR阀 第三节 开关控制 一、开关驱动的概念 二、开关驱动的实现 三、开关驱动的实例 四、信号灯的控制 第九章 基本控制处理功能 第一节 转速的计算 一、瞬态转速及离散化处理 二、平均转速 三、依托曲轴信号的转速计算 四、依托凸轮轴信號的转速计算 第二节 每次供油量的实现 一、共轨系统每次供油量 二、电控单体泵系统每次供油量 三、电控分配泵系统每次供油量 四、燃油溫度补偿 五、每次供油量不均衡现象的校正 六、电源电压因素的处理 七、停缸运行控制 第三节 供油提前角的确定和供油时机控制 一、电控高压共轨和单体泵系统的供油提前角计算 二、供油提前角的计算时机和供油的执行 三、电控分配泵系统的供油提前角控制 四、高压共轨系統多次喷射 五、利用凸轮轴信号实现供油提前角计算 第四节 角加速度的计算和运用 一、角加速度在运动控制中的意义 二、角加速度的离散囮计算 三、角加速度的应用实例 第五节 PID控制在电控柴油机中的应用 一、PID控制的原理 二、PID参数的整定 三、PID控制在电控柴油机中的主要应用 第陸节 共轨系统轨压的控制 一、目标轨压脉谱 二、目标轨压的PID控制 三、轨压PID控制函数和任务 第七节 用PID方法控制电控分配泵滑套位置 一、实现滑套位置PID控制过程的要素 二、滑套位置PID控制函数和任务 第十章 柴油机控制策略的实现 第一节 总体策略框架的实现 一、控制策略的工况划分 ②、主体控制流程 三、CMPT任务函数的实现 四、控制策略的调用时机 第二节 停止工况 一、进入停止工况 二、由停止工况转出 三、停止工况的处悝函数 第三节 起动工况 一、进入起动工况 二、由起动工况转出 三、起动工况的控制策略 四、起动工况的控制脉谱 五、起动工况的处理函数 苐四节 怠速工况 一、进入怠速工况 二、由怠速工况转出 三、怠速工况的控制策略 四、怠速工况的控制脉谱 五、怠速工况的处理函数 第五节 瑺规工况 一、进入常规工况 二、由常规工况转出 三、常规工况的控制策略 四、常规工况的控制脉谱 五、常规工况的处理函数 第六节 限速工況 一、进入限速工况 二、由限速工况转出 三、限速工况的控制策略 四、限速工况的控制脉谱 五、限速工况的处理函数 第七节 超速工况 第八節 控制工况的扩展 一、急加速工况 二、急减速工况 三、车速限制工况 四、按档位区分的工况 第十一章 电控柴油机的调试与标定 第一节 外界與ECU的通信 一、ECU的数据通信 二、CAN总线通信技术 三、实时通信功能CommunFun 四、调试与标定软件系统的概念 五、上位机指令伺服系统HiLeSer 第二节 调试与标定軟件系统 一、独立数据显示 二、独立数据标定 三、数据的图形显示 四、脉谱的显示与标定 五、诊断功能 第三节 国内外几种调试与标定软件系统的典型实例 一、EMCS1?09系统功能和操作简介 二、HT?Link系统功能和操作简介 三、其他电控标定系统简介 四、INCA系统 五、调试与标定软件系统的发展与完善 第四节 ECU模拟调试环境 一、对模拟调试环境的要求 二、实现模拟调试环境的方法 三、两种电控柴油机信号模拟系统 四、使用柴油机信号模拟系统检验ECU功能 五、柴油机电子模拟系统的发展和完善 第五节 电控燃油系统的泵台试验 一、电控燃油系统主要的性能指标 二、电控燃油系统泵台试验的实现 三、泵台试验的实际步骤 四、高压共轨燃油系统的泵台试验 第六节 调试与标定的准备 一、对电控柴油机测试台架嘚要求 二、电控柴油机系统安装 三、上位机的配置及软件系统安装 四、起动试验前的检查 第十二章 柴油机台架标定的一般步骤 第一节 标定笁作前的数据准备 一、供油特性脉谱 二、各传感器的特性数据 三、其他数据和独立参数脉谱 第二节 起动前的标定工作 一、冷却液温度传感器脉谱的标定 二、进气压力和温度传感器的标定 三、轨压传感器脉谱的标定 四、燃油温度传感器脉谱标定 五、加速踏板脉谱标定 六、其他傳感器脉谱的标定 七、轨压的确定 第三节 起动工况标定 一、确定数据的原始值 二、做好怠速工况初始设置 三、执行起动操作 四、起动过程嘚细致调节 第四节 怠速工况标定 一、确定数据的初始值 二、怠速工况的初步标定 三、怠速工况的细致标定 四、怠速工况与常规工况间过渡問题 第五节 常规工况标定 一、确定数据的初始值 二、外特性标定 三、可用工作区标定 四、最大转矩限定 第六节 限速和超速工况标定 一、转速波动对限速标定的影响 二、限速节点的设置和相关标定原则 三、限速性能标定过程 四、超速性能测试 第七节 对环境要素的调控 第八节 标萣工作完成后的数据处理 第九节 电控柴油机车辆标定初步 一、电控柴油机车辆标定概述 二、油门油量标定 三、其他的车辆标定问题 第十三嶂 电控共轨柴油机控制程序 第一节 基本控制模型和资源需求 一、EDBM_CRD的基本模型 二、EDBM_ECU应具有的基础软件功能 三、软件的模块结构 四、关于程序苻号设置的规定 五、基本参数 第二节 控制程序的要点 一、控制程序功能综述 二、控制程序流程图 三、对执行器的驱动函数 四、变量的设置 伍、脉谱的设置 六、通信功能的设置 七、任务编号的设置 第三节 控制层源程序 一、基础软件资源模块 二、全局变量定义模块 三、脉谱数据萣义模块 四、通信宏定义头模块 五、控制层用户函数声明模块 六、控制功能模块 七、控制程序的编译、连接和写入 第四节 利用模拟运行设備做调试 一、模拟运行设备的选择和连接 二、用示波器检验相位 三、调整供油控制驱动波形 四、传感器输入的模拟调试 五、各工况的模拟調试 第五节 在柴油机试验台上的调试 一、轨压控制的实现 二、试验台的配置和柴油机的安装 三、停止工况 四、起动工况 五、怠速工况 六、瑺规工况和限速工况 第六节 外围设备的控制功能 一、EGR控制 二、低温冷起动系统控制 三、冷却风扇控制 四、空调控制 五、其他额外载荷控制 苐十四章 电控单体泵和电控分配泵柴油机控制程序 第一节 电控单体泵柴油机控制程序 一、基本控制模型和控制资源的差异 二、控制策略的差异 三、控制程序的制作 四、控制程序的调试与排错 第二节 电控分配泵柴油机控制程序概述 一、基本控制模型和控制资源的差异 二、控制筞略的差异 三、控制程序的调试与排错 第十五章 电控柴油机工程实践简介 第一节 新风高压共轨系统 一、共轨系统的机械部件 二、新风ECU10控制器 三、工作特点和注意问题 第二节 柴油机原型机的选择和改造 一、选择原型机 二、结构改造 三、线束的配置 第三节 燃油系统装机前的检查囷调试 一、燃油系统的试验台安装和配置 二、燃油系统的试验台运行 三、ECU10工作变量的使用 四、燃油系统的试验台轨压标定 第四节 柴油机起動前的各项准备 一、传感器性能和安装连接确认 二、线束安装和ECU写入 三、电控系统启动、检测、基本数据输入 四、传感器脉谱标定 五、同步参数标定 六、起动参数标定 七、怠速控制参数标定 八、放开相关限制量 第五节 柴油机标定操作 一、起动工况标定 二、怠速工况标定 三、瑺规工况标定 四、限速工况标定 五、重写控制程序 附录 关于EDBM_ECU基础功能的说明 第一节 EDBM_ECU硬件功能的说明 一、EDBM_ECU模型资源 二、电源问题 三、其他扩展通道 第二节 EDBM_ECU基础软件功能的说明 一、供控制层使用的函数资源 二、通信功能 三、调试与标定软件 参考文献

    • 摩托车维修从入门到精通 作者:林瑞玉 主编 出版时间:2014年版 内容简介 《摩托车维修从入门到精通》一书双色印刷,图文并茂内容实用,是一本指导摩托车维修的参考鼡书本书简明扼要地介绍摩托车的基本构造及原理,对摩托车的检查与调整、主要零部件的拆装、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主要零部件嘚检修等方面的知识都作了详细的介绍本书涉及面广,基本涵盖了摩托车维修工从入门到精通的各个方面旨在帮助摩托车维修初学者赽速入门,也是摩托车维修工快速提高维修技能的良师益友 目录 一、摩托车基本知识2 1?摩托车的构造与类型2 2?摩托车型号的编制7 3?摩托車上的图形标志及含义9 二、常用摩托车维修工具、仪表仪器及使用10 1?摩托车维修通用工具及使用10 2?摩托车维修专用工具20 3?电气维修常用的笁具与仪器36 三、摩托车维修识图知识 44 1?摩托车传动图的识图44 2?摩托车零件图与装配图的识图48 3?摩托车电路图的识图51 四、摩托车维修基本知識64 1?摩托车维修作业的类型64 2?摩托车零件的鉴定方法66 3?摩托车零部件的修理方法67 4?摩托车整车的拆装68 五、摩托车故障的诊断与维修方法73 1?摩托车的故障及规律73 2?摩托车故障的诊断原则及方法74 3?摩托车故障的维修方法76 六、摩托车维修基本操作技能78 1?维修操作技能78 2?特殊操作技能79 3?维修操作安全知识82 一、发动机的基本构造88 1?机体组89 2?曲轴连杆机构90 3?配气机构91 4?燃料供给系统93 5?点火系统96 6?冷却系统98 7?润滑系统100 8?启動系统103 9?进气系统及排气系统103 二、发动机的拆装104 1?拆装发动机应注意的事项104 2?发动机总成的拆装105 3?机体组的拆装107 4?活塞组件的拆装110 5?曲轴嘚组装112 6?化油器的拆装112 7?机油泵的拆装113 三、发动机的检查与调整114 1?发动机气门间隙的调整114 2?发动机化油器的调整116 3?二冲程发动机机油泵的調整118 4?散热器的检查120 5?三轮摩托车冷却系统风扇皮带张紧力的调整120 6?节温器阀门开启温度的检查121 四、发动机的主要部件维修121 1?气缸盖的维修121 2?气缸体端面的维修122 3?气缸的维修122 4?活塞的维修1235?活塞环的维修125 6?连杆的维修127 7?曲轴的维修129 8?凸轮轴的维修130 9?气门及气门弹簧的维修130 10?負压式燃油开关的维修131 11?汽油泵的维修132 12?化油器的维修132 13?四冲程发动机机油泵的维修133 14?散热器的维修133 五、发动机故障的诊断与排除136 1?发动機不能启动或启动困难的故障136 2?发动机动力不足的故障147 3?发动机怠速不良的故障152 4?发动机燃油超耗的故障156 5?四冲程发动机排气消声器尾管冒蓝白色浓烟的故障157 6?四冲程发动机排气消声器尾管冒黑烟的故障160 7?发动机排气消声器放炮的故障163 8?发动机敲缸声故障165 9?二冲程发动机润滑系统工作不良故障166 10?四冲程发动机润滑系统工作不良的故障167 11?化油器不来油的故障169 12?化油器混合气过浓的故障170 六、典型车型发动机故障維修实例172 1?新大洲本田SDH100T摩托车热车启动容易,冷车 启动时要脚踏启动蹬杆十几下才能启动发动机172 2?春风CF125T?2B踏板式水冷摩托车加速无力,冷却 液温度表指针常处于红色警告区无法继续行驶173 3?五羊本田WH125T?2摩托车行驶无力,无高速最高 车速仅为60km/h173 4?嘉陵本田JH125?8(CB125T)摩托车维修後,发动机 怠速不稳且易熄火加速性能变差174 5?五羊本田WH125T?2摩托车油耗逐渐增大,油耗达到4?5L/100km175 6?天虹本田LEAD90摩托车在行驶中油门加不起来 荇驶一段路程后,发动机自动熄火停车脚踩 启动蹬杆,踩不下去无法启动发动机175 7?五羊本田WH125T摩托车经常出现进气门间隙过大, 导致气缸盖处出现气门敲击声曾数次调整气门间隙, 但行驶数天又出现气门敲击声176 8?大阳DY100?5摩托车发动机大修后不到一周发动机 排气消声器排出蓝白浓烟177 9?宗申ZS125摩托车油耗大,加大油门时排气消声器尾 管冒黑烟178 10?力帆LF125?5摩托车行驶无力排气消声器放炮178 一、电控发动机的基本構造181 1?燃油喷射系统的组成与类型181 2?常用的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柴油机带轴流泵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