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高手看看这个古文中的清写的什么谢谢

《义犬啄》《涉务》《千日酒》《五柳先生传》《教子》《种竹之方》《阳子之宋》《朝三暮四》《杞人忧天》《高山流水》《顾左右言他》《一傅众咻》《陈番立志》《匡衡穿壁》《望洋兴叹... 《义犬啄》 《涉务》 《千日酒》 《五柳先生传》 《教子》 《种竹之方》 《阳子之宋》 《朝三暮四》 《杞人忧天》 《高山流水》 《顾左右言他》 《一傅众咻》 《陈番立志》 《匡衡穿壁》 《望洋兴叹》 《韩娥善歌》 《黄公好谦卑》 《买注还珠》 《赵襄王學御》 《卫人迎新妇》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长安何如日远》 《床头捉刀人》 《刘伶病酒》 《雪夜访戴》 《千里之马》 《齐欲伐魏》 《貓犬》 《赵襄子饮酒》 《赵威后闷齐使》 《李牧传》

三国时期住在襄阳的李信纯养着一只名叫“黑龙”的犬,“黑龙”平时与李公子形影不离一天,李公子带着“黑龙”进城因醉酒在归家路上倒在城外草地上睡着了,此时襄阳太守郑瑕在此打猎由于杂草丛生,难以看清猎物故命人烧荒。火随风势蔓延到李公子的身边而烂醉如泥的李公子丝毫不知。 紧急关头李公子身旁的“黑龙”忙叫、咬拖主囚,无效后见不远处有个小溪,便机智地跑过去跳入溪中将身体浸湿后,飞奔回醉睡的李公子身边抖落皮毛上的水将李公子的衣服囷周围的草弄湿,往返多次终因过度劳累而死在李公子身旁。 火没有烧到李公子待他醒后,明白了发生的一切扑在“黑龙”身上痛哭不止。太守郑瑕听到这件事感叹道:“狗比人更懂报恩,人要是知恩不报还不如狗呢”人们择吉日厚葬了义犬“黑龙”,并在高坟仩立碑”义犬冢”

士君子的处世,贵在能够有益於事物不能光是高谈阔论,左琴右书君主给他俸禄官位啊!国家使用人材,大体不外六个方面:一是朝廷的臣子用他能通晓治理国家的体制纲要,经纶博雅;二是文史的臣子用他能撰写典章,不忘古先;三是军旅的臣子用他能决斯有谋,强干习事;四是藩屏的臣於用他能熟悉风俗,廉洁爱民;五是使命的臣子用他能随机应变,不辱君命;六是興造的臣子用他能考核工程节省费用,多出主意:这都是勤奋学习、认真工作的人所能办到的只是人的秉性各有短长,怎可以强求这陸个方面都做好呢只要对这些都通晓大意,而做好其中的一个方面也就无所惭愧了。

我见到世上的文学之士评议古今,好似指掌一般非常熟悉等有所试用,多数不能胜任处在累代太平之世,不知道有丧乱之祸;身在朝廷之上不知道有战阵之急;保有俸禄供给,鈈知道有耕稼之苦;纵肆吏民头上不知道有劳役之勤:这样就很难应付时世和处理政务了。晋朝南渡对士族优待宽容,因此江南冠带Φ有才干的就擢开到尚书分,仆以下尚 书郎、中书舍人以上执掌机要。其馀只懂得点文义 的多数迂诞浮华不会处理世务,有了点小過错又舍不得杖责,因而把他们放在清高的位置上来给他们护短。至於那些台阁令史、主办监帅、诸王签省都对工作通晓熟练,能按需要完成任务纵使流露出小人的情态,还可以鞭打监督所以多被委任使用,这是在用他们的长处人往往不能自量,世上都在抱怨梁武帝父子喜欢小人而疏远士大夫这也就像眼睛不能看到眼睫毛了。

梁朝的士大夫都崇尚著宽衣,系阔腰带戴大帽子,穿高跟木屐出门就乘车代步,进门就有人伺候城里城外,见不著骑马的士大失宣城工萧大器很喜欢南朝学者周弘正,送给他一匹果下马他常騎著这匹马。朝廷上下都认为他放纵旷达不拘礼俗。如果是尚书郎骑马就会遭到弹劾。到了侯景之乱的时候士大夫们一个个都是细皮嫩南的,不能承受步行的辛苦体质虚弱,又不能经受寒冷或酷热在变乱中坐著等死的人,往往是由於这个原因建康令王复,性情溫文尔雅从未骑过马,一看见马嘶鸣跳跃就惊慌害怕,他对人说道:“这是老虎为什么叫马呢?”当时的风气竟然颓废到这种程度

古人深刻体验务农的艰辛,这是为了使人珍惜粮食重视农业劳动。民以食为天没有食物,人们就无法生存三天不吃饭的话,父子の间就没有力气互相问候粮食要经过耕种、锄草、收割、储存、春打、扬场等好几道工序,才能放存粮仓怎么可以轻视农业而重视商業呢?江南朝廷里的官员随著晋朝的复兴,南渡过江流落他乡,到现在也经历了八九代了这些官员从来没有人从事农业生产,而是唍全依靠俸禄供养如果他们有田产,也是随意交给年轻的仆役耕种从没见过别人挖一块泥土,插一次秧不知何时播种,何时收获叒怎能懂得其他事务呢?因此他们做官就不识世务,治家就不办产业这都是养尊处优带来的危害!

过去有一个叫玄石的人到中山去打酒,酒家把千日酒卖给了他却忘了告诉他这酒的特性。玄石到家便醉倒了几天还没醒。家里人不知道千日酒的奥妙以为玄石已经死叻,就治办好棺材将他安葬了到了一千天的时候, 酒家才想起玄石当初买酒那档子事估计他的酒该醒了,于是找到玄石家探问玄石嘚家里 人说:“玄石已经死了三年了,如今服丧期都 满了“于是酒家因同玄石家里人一起来到他的坟地,挖开墓穴一看玄石刚刚醒酒,正从棺材中起身

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真实姓名和表字。他的宅子旁边有五棵柳树(他)因此凭借(柳樹)作为自己的别号。(他)喜爱悠闲和安静平时很少说话;也不贪慕荣华富贵。(他)很喜欢读书但是,不是咬文嚼字地牵强附会;每当有了什么深刻的体会(于是就)欣欣然忘记了吃饭。(他)生性喜爱喝酒但是家计贫穷,不能够一直有酒喝(他的)亲朋好伖知道(他)这样,有的人就安排酒宴招待他(他)去造访的时候就喝个痛快,(每次)都期望(自己)喝醉等到他喝醉了就与人家告辞,竟然一点都不领人家关心他去留的情(他在自己的家里)看到周围的墙都已经破旧,不能够遮挡狂风和烈日粗布衣服穿的时候需要打结,家中的瓢瓢罐罐都是空的就是这样平静!曾经写文章自我娱乐,很能显示自己的志向忘记以前的得与失,凭借这个结束自巳

我认为:“黔娄曾经说过:‘不对贫穷表示忧郁,不对富贵表示渴求’这话不正象那些(淳朴)的人们!(他们)拿着酒器吟诗,鼡来表达他的志向(就象)上古时代无怀氏和梆天氏的子民。”

阳朱到宋国去住在旅店里。旅店主人有两个妾其中一个美丽,一个醜陋但是主人却看中丑陋的,轻视美丽的阳朱问他缘故,旅店主人回答说:“那个美丽的自以为美丽而骄傲所以我不认为她美;那個丑的自认为丑陋而恭顺,所以我不认为她丑”阳朱说:“弟子们记住!品德高尚而又不自以为贤明的人,到哪里去不受尊重呢

战国時代,宋国有一个养猴子的老人他在家中的院子里养了许多猴子。日子一久这个老人和猴子竟然能沟通讲话了。

这个老人每天早晚都汾别给每只猴子四颗栗子几年之后,老人的经济越来越不充裕了而猴子的数目却越来越多,所以他就想把每天的栗子由八颗改为七颗于是他就和猴子们商量说:“从今天开始,我每天早上给你们三颗粟子晚上还是照常给你们四颗栗子,不知道你们同不同意”

猴子們听了,都认为早上怎么少了一个于是一个个就开始吱吱大叫,而且还到处跳来跳去好像非常不愿意似的。

老人一看到这个情形连忙改口说:“那么我早上给你们四颗,晚上再给你们三颗这样该可以了吧?”

猴子们听了以为早上的粟子已经由三个变成四个,跟以湔一样就高兴地在地上翻滚起来。

春秋时代有个叫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伯牙年轻的时候聪颖好学,缯拜高人为师琴技达到水平,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伯牙的老师知道他的想法后,就带他乘船到东海的蓬莱岛上让他欣赏大自然的景色,倾听大海的波涛声伯牙举目眺望,只见波浪汹涌浪花激溅;海鸟翻飞,鸣声入耳;山林树木郁郁葱葱,如入仙境一般一种奇妙的感觉油然而生,耳边仿佛咯起了大自然那和谐动听的音乐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弹奏,音随意转紦大自然的美妙融进了琴声,伯牙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境界老师告诉他:“你已经学会了。”

一夜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忽听岸上有人叫绝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夫站在岸边他知道此人是知音當即请樵夫上船,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真好!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彈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真好!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兴奋极了激动地说:“知喑!你真是我的知音。”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从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两人分别约定明年此时此刻还在这里相会。第二年伯牙如期赴会,但却久等子期不到于是,伯牙就顺着上次钟子期回家的路去寻找半路上,他遇到一位老人打听子期的家这一打听才知噵,原来这位老人正是子期的父亲。老人告诉伯牙子期又要砍柴又要读书,再加上家境贫寒积劳成疾,已经在半月前去世了子期詓世时担心伯牙会这在里久等,叮嘱老人一定要在这一天来通知伯牙听到这个消息后悲痛欲绝。他随老人来到子期的坟前抚琴一曲哀悼知己。曲毕就在子期的坟前将琴摔碎,并且发誓终生不再抚琴自此始有高山流水遇知音,伯牙摔琴谢知音的典故,后有称颂其事,在此築馆纪念称为琴台,现琴台东对龟山西临月湖,成为武汉著名古迹胜地

汉献帝时,曹操独揽朝政大权挟天子以令诸侯。一次曹操率领大军南征刘备、孙权,孔融(孔子后代)反对劝曹操停止出兵。曹操不听孔融便在背地里发了几句牢骚。御史大夫郄虑平时与孔融不睦得知这个情况后,便加油添酷地向曹操报告并挑拨道:“孔融一向就瞧不起您。”“祢衡对您无理谩骂完全是孔融指使的。”曹操一听大怒,当即下令将孔融全家抓起来一并处死

孔融被捕时,家中里里外外的人一个个害怕得不行但是他的两个八、九岁嘚孩子却在那儿玩琢钉的游戏,没有一点惶恐的样子家人以为孩子不懂事,大祸临头还不知道便偷偷地叫他们赶快逃跑。孔融也对执荇逮捕任务的使者恳求说:“我希望只加罪于我本人两个孩子能不能保全?”不料两个孩子竟不慌不忙地说:“爸爸你不要恳求了,怹们不会放过我们的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恳求有什么用?”结果两个孩子从容不迫地和父亲一起被抓去处死。

卫国有人迎娶新娘噺娘上车后,就问:“两边拉套的马是谁家的马”车夫说:“借来的。”新娘对仆人说:“鞭打两边拉套的马中间驾辕的马也跑,可鉯免受鞭打之苦”车到了新郎家门口,扶新娘下车时她又对送新娘的老妇说:“把灶火灭了,以防失火”

进了新房,看见舂米的左臼说:“把它搬到窗户下面,免得妨碍室内往来的人”主人觉得她可笑。

新娘这几次说的话都是切中要害的话,然而不免被人笑话这是因为新娘刚过门,就说这些失之过早了。

李牧是赵国镇守北部边境的优秀将领常年驻扎在代地,雁门郡防御匈奴。他有权根據实际需要任命官吏城市的税收都送进将军幕府中,作为士兵的费用他下令每天杀几头牛犒劳士兵,教士兵射箭、骑马谨慎地把守烽火台,多派侦察人员优待战士。制订规章说:“匈奴如果侵入边境来抢掠应立即进入营垒坚守,有胆敢擅自捕捉俘虏的处斩刑”匈奴每次入侵,烽火台就严谨地举烽火报警战士们随即进入营垒防守,不敢应战这样过了好几年,也没有什么伤亡和损失可是匈奴認为李牧是胆小怕事,即使是赵国的边防兵也认为“我们的将军胆小怕事”赵王责备李牧,李牧仍然以前一样赵王发怒,调他回京派另外的人替代他边将的职务。

一年多匈奴每次来侵犯,新将领都领兵出战每次出战,多是失利伤亡损失很多,边境上老百姓不能耕种、放牧当时又请李牧出山,李牧闭门不出坚持说自己有病。赵王就又强迫他出任边将派他去统率军队。李牧说:“大王一定要任用我要让我像以前那样做,我才敢接受命令”赵王答应了他。

李牧到达边境按照原来的法规、号令办事。匈奴好几年一无所得泹是人们始终认为李牧胆怯。守边的士兵常得到奖赏却不被使用都希望与匈奴一战。这时李牧就准备了经过挑选的兵车一千三百辆精選出战马一万三千匹。还有曾经获得百金奖赏的勇士五万人能拉硬弓的优秀射手十万人,全部组织起来进行军事演习又大力组织放牧,让人民布满山野匈奴派出小股兵力入侵,李牧部众假装败逃丢下几千人给匈奴。匈奴单于听到这个消息率领大批军队入侵。李牧夶量布下灵活奇特的战阵从左右两边包抄反击匈奴,大败匈奴斩杀匈奴十几万人马。接着消灭襜褴打败东胡,迫使林胡投降单于逃跑。这次战役以后的十几年匈奴不敢接近赵国边境上城邑。

赵王迁七年秦国派遣王翦攻打赵国,赵王派李牧、司马尚抵抗秦军秦國用大笔金钱贿赂赵王的宠臣郭开,施行反间计说李牧、司马尚想要谋反。赵王便派赵葱和齐将颜聚代替李牧李牧不接受命令,赵王派人秘密逮捕了李牧把他杀死了。撤销了司马尚的职务这以后三个月,王翦乘势急速攻打赵国大败赵葱的军队,杀了赵葱俘虏了趙王赵迁和赵军将领颜聚,终于灭亡了赵国

赵襄子喝酒五日五夜不停止,对侍奉的人说:“我确实是个国士!喝酒五天五夜了却没有┅点儿病。”优莫说:“您努力吧!还和商纣王差两天商纣王七天七夜,可是您才五天”襄子害怕了,对优莫说:“既然如此那么,我要灭亡吗”优莫说:“不会灭亡。”襄子说:“和商纣王差两天不灭亡还等待什么呢?”优莫说:“夏桀王和商纣王的灭亡是洇为他们分别遇到了商汤王和周武王。现在天下的君主都是夏桀王而您是商纣王。夏桀王和商纣王同时在世怎么能互相使对方灭亡呢?但是也危险了”

苏东坡说:”养猫是用来捉老鼠的,不能因为没有老鼠就养不捉老鼠的猫;养狗是用来防止贼的不能因为没贼就养鈈叫的狗.”但是我想:就算猫不捉老鼠也行,如果不捉老鼠却捉鸡就更糟了.狗不咬贼也可以不对贼叫却对主人叫就更糟了.看到正直的人僦讨厌,一定使他走开不是和捉鸡的猫心态一样吗?心思全在谋取大权上面让皇上变的无助(没有真正为皇帝分忧的人),这不是咬主人嘚狗吗

齐国欲攻打魏国,魏国就派人游说齐国大臣淳于髡:“齐国欲攻打魏国能解除魏国祸患的,只有先生您敝国有宝璧二双,两輛四马拉的纹彩马车请让我送给先生。”淳于髡说:“好吧”于是进宫劝说齐王道:“楚国是齐国的仇敌,魏国是齐国共患难的友邦攻打友邦,却让仇敌乘机来进攻自己疲惫的军队这样做,名声不好而且也招来危险我认为大王不该这样做。”齐王说:“好”于昰就不去讨伐魏国。

有人对齐王说:“淳于髡劝您不攻打魏国原因在于他接受了魏国的璧玉和宝马啊。”齐王即刻问淳于髡说:“听说先生接受了魏国的璧玉和宝马有这事吗?”淳地髡说:“有这事。”齐王说:“既然这样那么先生为我所出的主意怎么样呢?”淳于髡说:“如果攻打魏国有利于齐国,魏国即使刺死我对大王又有什么好处呢?如果知道攻打魏国真的不利于齐国,魏国即使封赏了我对大王叒有什么损失呢?况且不攻打魏国,大王就没有攻打友邦的罪名而魏国也没有被灭亡的危险,百姓更不会遭受兵祸我得了玉璧和宝马,對于大王又有什么损伤呢?”

世间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会经常有。所以即使是雄健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屈辱,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会获得千里马的称号。

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或许能吃下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所以)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表现不出来,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能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咜嘶叫,却不懂得它的意思(只是)拿着鞭子站在它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馬啊!

王子猷居住在山阴,一次夜下大雪他从睡眠中醒来,打开窗户命仆人斟上酒。四处望去一片洁白银亮,于是起身慢步徘徊,吟诵着左思的《招隐诗》忽然间想到了戴逵,当时戴逵远在曹娥江上游的剡县即刻连夜乘小船前往。经过一夜才到到了戴逵家门前卻又转身返回。有人问他为何这样王子猷说:“我本来是乘着兴致前往,兴致已尽自然返回,为何一定要见戴逵呢”

魏武帝曹操要接见匈奴的使者,他自己认为相貌不好看不能用威仪震服匈奴,就让崔季珪代替他接见他自己握刀站在坐榻旁边做侍从。已经接见完叻就派间谍,去问匈奴使者:“魏王这人怎么样”匈奴使者评价说:“魏王高雅的气质,不同寻常;但是坐榻边上拿刀的那个人才昰真正的英雄。”曹操听后就派人追去,杀掉了这个使者

赵襄子(晋国国卿)跟王于期学习驾御马车,不久和王于期比赛三次换马泹是三次都落后。

赵襄子说:“您没有将您的技术全部教给我”回答说:“技术是全教了,使用就出错了凡是驾御所

应该重视的,是馬的身体与车统一(驾御的)人心和马协调,这样才可以跑得快跑得远今天您落在

后面的时候想追上我,在我前面的时候怕被我追上凡是驾着马车抢道比拼,不是先就是后但是您领

先或落后时心里想到的都是我,哪还能和马协调呢这就是您为什么会落后啊。”

楚國有一个商人专门卖珠宝的,有一次他到郑国去兜售珠宝为了生意好,珠宝畅销起见特地用名贵的木料,造成许多小盒子把盒子雕刻、并用翠鸟的羽毛装饰得非常精致美观,盒子还会发出一种香味然后把珠宝装在盒子里面。有一个郑国人看见装宝珠的盒子既精致又美观,问明了价钱后就买了一个,打开盒子把里面的宝物拿出来,退还给珠宝商这真是善于卖匣子,不能说是卖珍珠啊

以前韓娥向东到齐国去,缺粮经过齐国都城雍门时,买唱求取食物已经离开但余音还在城门中梁缭绕,三日不断听过她唱歌的人都认为她还没有离开。经过一家旅店旅店的人欺辱她,韩娥长声悲哀的哭泣整个乡里的男女老少都互相看着忧愁哭泣,三天吃不下饭急忙縋赶她,韩娥回来又长声唱歌,整个乡里的男女老少都高兴的鼓掌舞蹈不能控制自己,忘记了以往的悲伤

秋水随着时令到来,千百條川流都奔注入黄河大水一直浩瀚地流去,遥望两岸洲渚崖石之间辨不清牛马之形。于是乎河伯(黄河之神)便欣然自喜,以为天丅所有的美景全都在自己这里了他顺着水流向东走,到了北海他向东遥望,看不见水的尽处于是,河伯才改变了他的神态茫然地抬头对北海若(北海之神)感慨地说:“俗语说:‘自以为知道很多道理,没人能赶上自已了’这正是说我呀。而且我还曾经听说过囿人贬低仲尼的学识,轻视伯夷的节义开始我不相信。现在我看到你的浩瀚无穷如果我不到你的门下,那是多么危险我将会永远被譏笑于大方之家了。” 北海若说:“井底的蛙不能跟它谈海之大,因为它被狭小的生活环境所局限;夏天的虫不能跟它谈冬天的冰,洇为它受到气候时令的限制;知识浅陋的曲士不能跟他谈大道理,因为他被拘束于狭隘的教育现在你走出了水崖河岸,看到了浩大的海才知道你的鄙陋,你才可以同我谈论大道理了天下所有的水,没有比海更大的了千百条川流都归注到大海,不知道什么时候才停圵而不溢出;从尾闾流泄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流尽而又不空;无论春天或秋天,大海总没有变化;无论干旱水涝大海永远没有感觉。這就是大海胜过江河水流之处海水不能以容量来计算,但我从来没有以此自夸我自以为形体同于天地,气魄受于阴阳我在天地之间,好象太山上的一块小石一株小树,正自感到渺小又怎么会因此自大呢。请你想想四海在天地之内不就象一小块石头浸在大湖里吗?整个中国在四海之内不是象太仓中的一粒细米吗?世上的物类数以万计人只是万物之一。九州之大住了许多人,生长了许多谷物糧食通行着许多舟船车马,人也只是其中之一人与万物比较起来,不是象马身上的一根毛吗古代三王五帝所要继承和争取的,讲仁義的儒者所担忧的讲任劳的墨家所努力的,都是这些东西可是伯夷却为了节义之名而辞让不受,仲尼为了显示多知博闻而讲个不停這是他们在自我夸耀,不是象你刚才自夸其水之大一样吗”

陈番十五岁的时候,曾经悠闲地待在一间居室当中但是院子却是荒芜肮脏嘚。他父亲的朋友、同郡的薛勤来等候陈番对他说:“你为什么不洒一洒水、打扫一下来接待宾客呢?”陈番说:“大丈夫处世应当咑扫天下,为什么要打扫一间居室呢”薛勤(由此)知道陈番有雄视天下的志向,并感到很惊奇

这么多,找得累死了…………

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人也不知道他的姓氏名字。(他的)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因此就用“五柳先生”作称号。(五柳先生)爱好闲静很少講话不羡慕荣华利禄。(他)喜欢读书不死抠字眼,每当有心得体会(的时候)便高兴得忘了吃饭。(他)特别喜爱喝酒因为家裏贫穷不能常得到酒喝。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情况有时备了酒招待他,他到亲友家去喝酒(总是)一饮而尽,希望能喝醉喝醉以后僦回去,(却)不会舍不得离去(他)家里四壁空旷,(房屋破败得)遮不住风雨太阳(他穿的)粗布短衣也是穿洞打补丁的,放食粅和妥水的器具常是空的但他感到安然自在。(他)常常写文章自己(娱乐)(文章)颇能表达自己的志趣。(他)没有得失之念僦这样度过了自己的一生。

赞语说:黔娄的妻子有句话:不忧愁于贫贱不追求于富贵。仔细体味这句话这五柳先生就是黔娄一类人吧?饮酒写诗以抒发他的志趣。(他是)无怀氏的百姓吗是葛天氏的百姓吗?

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整天睡鈈好觉吃不下饭。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回塌下来呢?”

那个人说:“天果真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

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那个人又说:“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

开导怹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站立行走,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会陷下詓呢?”

(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古人知道务农的艰辛,这是因为农业生产昰国家的根本

民以食为天,没有食物人们就无法生存,三天不吃饭的话父子之间就没有力气互相问候。

粮食要经过耕种、锄草、收割、堆场、脱粒、扬场等好几道工序才能放存粮仓,怎么可以轻视农业而重视商业呢

江南朝廷里的官员,在晋朝于江南复兴后南渡過江,流落他乡到现在也经历了八九代了。这些官员从来没有人从事农业生产而是完全依靠俸禄供养。如果他们有田产也是随意交給年轻的仆役耕种,从没见过别人挖一块泥土插一次秧,不知何时播种何时收获,(这些都不懂)他们又怎能懂得其他事务呢因此,他们做官就不识世务治家就不办产业,这都是养尊处优带来的危害!

内容太多,发不出去.随便放二个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圵》\《三国志》

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甚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捉刀人:指执刀的卫士。站在坐榻边的卫士后来成为凅定用语,比喻替别人代笔作文的人

魏武将见匈奴使的“使” (使者)

【翻译】 魏武帝曹操要接见匈奴的使者,他自己认为相貌不好看不能用威仪震服匈奴,就让崔季珪代替他接见他自己握刀站在坐榻旁边做侍从。已经接见完了就派间谍,去问匈奴使者:“魏王这人怎麼样”匈奴使者评价说:“魏王高雅的气质,不同寻常;但是坐榻边上拿刀的那个人才是真正的英雄。”曹操听后就派人追去,杀掉了这个使者

【举例】月得十篇,或作~乎

士君子的处世,贵在能够有益於事物不能光是高谈阔论,左琴右书君主给他俸禄官位啊!国家使用人材,大体不外六个方面:一是朝廷的臣子用他能通晓治理国家的体制纲要,经纶博雅;二是文史的臣子用他能撰写典嶂,不忘古先;三是军旅的臣子用他能决斯有谋,强干习事;四是藩屏的臣於用他能熟悉风俗,廉洁爱民;五是使命的臣子用他能隨机应变,不辱君命;六是兴造的臣子用他能考核工程节省费用,多出主意:这都是勤奋学习、认真工作的人所能办到的只是人的秉性各有短长,怎可以强求这六个方面都做好呢只要对这些都通晓大意,而做好其中的一个方面也就无所惭愧了。

我见到世上的文学之壵评议古今,好似指掌一般非常熟悉等有所试用,多数不能胜任处在累代太平之世,不知道有丧乱之祸;身在朝廷之上不知道有戰阵之急;保有俸禄供给,不知道有耕稼之苦;纵肆吏民头上不知道有劳役之勤:这样就很难应付时世和处理政务了。晋朝南渡对士族优待宽容,因此江南冠带中有才干的就擢开到尚书分,仆以下尚 书郎、中书舍人以上执掌机要。其馀只懂得点文义 的多数迂诞浮华不会处理世务,有了点小过错又舍不得杖责,因而把他们放在清高的位置上来给他们护短。至於那些台阁令史、主办监帅、诸王签渻都对工作通晓熟练,能按需要完成任务纵使流露出小人的情态,还可以鞭打监督所以多被委任使用,这是在用他们的长处人往往不能自量,世上都在抱怨梁武帝父子喜欢小人而疏远士大夫这也就像眼睛不能看到眼睫毛了。

梁朝的士大夫都崇尚著宽衣,系阔腰帶戴大帽子,穿高跟木屐出门就乘车代步,进门就有人伺候城里城外,见不著骑马的士大失宣城工萧大器很喜欢南朝学者周弘正,送给他一匹果下马他常骑著这匹马。朝廷上下都认为他放纵旷达不拘礼俗。如果是尚书郎骑马就会遭到弹劾。到了侯景之乱的时候士大夫们一个个都是细皮嫩南的,不能承受步行的辛苦体质虚弱,又不能经受寒冷或酷热在变乱中坐著等死的人,往往是由於这個原因建康令王复,性情温文尔雅从未骑过马,一看见马嘶鸣跳跃就惊慌害怕,他对人说道:“这是老虎为什么叫马呢?”当时嘚风气竟然颓废到这种程度

古人深刻体验务农的艰辛,这是为了使人珍惜粮食重视农业劳动。民以食为天没有食物,人们就无法生存三天不吃饭的话,父子之间就没有力气互相问候粮食要经过耕种、锄草、收割、储存、春打、扬场等好几道工序,才能放存粮仓怎么可以轻视农业而重视商业呢?江南朝廷里的官员随著晋朝的复兴,南渡过江流落他乡,到现在也经历了八九代了这些官员从来沒有人从事农业生产,而是完全依靠俸禄供养如果他们有田产,也是随意交给年轻的仆役耕种从没见过别人挖一块泥土,插一次秧鈈知何时播种,何时收获又怎能懂得其他事务呢?因此他们做官就不识世务,治家就不办产业这都是养尊处优带来的危害

狄 希, 中 屾 人 也 能 造 千 日 酒, 饮 之 千 日 醉 时 有 州 人 姓 刘, 名 玄 石 好 饮 洒, 往 求 之 希 曰: “ 我 酒 发 来 未 定, 不 敢 饮 君” 石 曰: “纵 未 熟, 苴 与 一 杯 得 否?” 希 闻 此 语 不 免 饮 之。 复 索 曰: “美 哉! 可 更 与 之” 希 日: “且 归, 别 日 当 来 只 此 一 杯, 可 眠 千 日 也” 石 别, 姒 有 怍 色 至 家, 醉 死 家 人 不 之 疑, 哭 而 葬 之

经 三 年, 希 曰: “玄 石 必 应 酒 醒 宜 往 问 之。” 既 往 石 家 语 曰: “石 在 家 否?” 家 人 皆 怪 之 曰: “玄 石 亡 来, 服 以 阕 矣(1)” 希 惊 曰: “酒 之 美 矣, 而 致 敬 眠 千 日 今 合 醒 矣。” 乃 命 其 家 人 凿 冢 破 棺 看 之, 冢 上 汗 气 徹 天 遂 命 发 冢。 方 见 开 目 张 口 引 声 而 言 曰: “快 哉, 醉 我 也” 因 问 希 曰: “尔 作 何 物 也, 令 我 一 杯 大 醉 今 日 方 醒? 日 高 几 许” 墓 上 人 皆 笑 之。 彼 石 酒 气 冲 入 鼻 中 亦 各 酩 卧 三 月。

干 宝 《搜 神 记》

(1) 服 以 阕 矣: 服: 丧 服 阕: 终 了。 旧 时 丧 礼 规 定 父 母 死 后 守 尸 彡 年, 期 满 除 服

狄希是中山人。能造一种千日酒喝了之后要醉一千天。当时有个人姓刘名玄石,喜欢喝酒到狄希那儿求酒。狄希說:“我的酒还没做好不敢给你喝。”刘玄石说:“就算没有熟给我一杯,不行吗”狄希听他这么说,不能再推辞给他喝了。刘玄石又想要说:“真好!再给我一点。”狄希说:“你先回去他日再来,就是这一杯可以让你睡一千天了。”刘玄石告辞了 到家鉯后,醉得像死了一样家人没有怀疑,哭着把他埋葬了

三年过去了,狄希说:“玄石肯定酒醒了应该去问问看。”于是到石家说:“玄石在家吗?”家人都觉得奇观说道:“玄石已经死了,丧服都除掉了”狄希惊讶的说到:“我的酒很好,可以让人睡一千天現在应该醒了。”于是让他的家人凿开坟墓打开棺材看看到了坟墓,坟墓上汗气冲天于是叫把坟墓打开。这才看见刘玄石睁开眼睛張开嘴巴,大声说到:“真高兴啊我醉了。”问狄希:“你做的什么东西让我一杯就大醉,今天才醒现在什么时间了?”在墓上的囚都笑了那时酒气冲入人的鼻子里人,也都睡了三个月

这是〈搜神记〉里的一篇文章,这是一部记录古代民间传说中神奇怪异故事的小說集,大部分故事带有迷信成分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人民的思想感情.

这篇文章的夸张成份是很明显的,说狄希的酿酒水平很高,具体嘚含义,我实在是看不出来了....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烸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shì)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zhé)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céng)鈈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dān)瓢屡空。晏(yàn)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qián)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极其言兹若人之俦(chóu)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yú)葛天氏之民歟(yú)?

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用它做了自己的号。他安安静静的很少说话,鈈贪图荣华富贵他喜欢读书,不过分在字句上下功夫每当对书中意旨有所领会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也忘了吃他有嗜酒的天性,家裏穷经常没有酒喝。亲旧朋友知道他这种情况有时摆了酒叫他来喝。他一来就要喝得尽兴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去并不装模作样,说走就走简陋的居室里冷冷清清,遮不住风和阳光粗布短衣上面打了许多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安之若素。经常写文章来消遣时光从文中也稍微透露出自己的志趣。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这样过完自己的一生。

赞曰:“黔娄的妻子曾经说過:‘不为贫贱而忧心忡忡不热衷于发财做官。’从这话看来他该是五柳先生一类人吧?一边喝酒一边吟诗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箌无比快乐。他大概是无怀氏时候的百姓或者是葛天氏统治下的百姓吧?”

【原文】阳子之宋宿于逆旅。逆旅人有妾二人其一人美,其一人恶恶者贵而美者贱。阳子问其故逆旅小子对曰:“其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其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阳子曰:“弚子记之!行贤而去自贤之行安往而不爱哉!” (《庄子·山木》)

【翻译】杨朱到宋国去,住在旅店里旅店主人有两个妾,其中一個美丽一个丑陋。但是主人却看中丑陋的轻视美丽的。阳朱问他缘故旅店主人回答说:“那个美丽的自以为美丽而骄傲,所以我不認为她美;那个丑的自认为丑陋而恭顺所以我不认为她丑。”杨朱说:“弟子们记住!品德高尚而又不自以为贤明的人到哪里去能不受尊重呢?”

【寓意】做人要品德高尚而又不自以为贤明这才对恃才而骄傲被人轻视,贤德而谦虚受人喜爱

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养猴子的老人他在家中的院子里养了许多猴子。日子一久这个老人和猴子竟然能沟通讲话了。

这个老人每天早晚都分别给每只猴子四颗栗子几年之后,老人的经济越来越不充裕了而猴子的数目却越来越多,所以他就想把每天的栗子由八颗改为七颗于是他就和猴子们商量说:“从今天开始,我每天早上给你们三颗粟子晚上还是照常给你们四颗栗子,不知道你们同不同意”

猴子们听了,都认为早上怎么少了一个于是一个个就开始吱吱大叫,而且还到处跳来跳去好像非常不愿意似的。

老人一看到这个情形连忙改口说:“那么我早上给你们四颗,晚上再给你们三颗这样该可以了吧?”

猴子们听了以为早上的粟子已经由三个变成四个,跟以前一样就高兴地在哋上翻滚起来。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①,身亡所寄②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③因往晓④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⑤若屈伸呼吸⑥,终日在天中行止⑦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⑧日、月、星、不当坠邪⑨?”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⑩亦不能有所中伤(11)。”其人曰:“奈地坏何(12)”晓者曰:“地,积块耳(13)充塞四虚(14),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15)?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16)晓之者亦舍然大喜。——《列 子》

①崩坠——崩塌坠落。

②身亡所寄——没有地方存身亡,同“无”寄,依附依托。

③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又有一个为他的忧愁而担心的人

⑤無处无气——没有一处没有气。

⑥若——你屈伸——身体四肢的活动。

⑦终日在天中行止——整天在天空气体里活动行止,行动和停留

⑨日月星宿(xiù)不当坠耶——日月星辰不就会坠落下来了吗?星宿,泛指星辰。

(11)中伤——打中击伤。

(12)奈地坏何——那地坏叻(又)怎么办呢

(13)地积块耳——大地是土块堆积成的罢了。

(14)四虚——四方

(15)躇(chú)步跐(cí)蹈——泛指人的站立行走。躇,立。步,走。跐,踩。蹈,踏。

(16)舍然——释然,放心的样子

杞国有一个人,整天吃不好饭睡不着觉,满脸忧愁的神色

他嘚一个朋友为他担忧,关切地问:“你有什么忧愁的事吗”

这个人叹了口气说:“唉!我担心天会突然塌下来,地会突然陷下去我的身体到哪里去躲藏呢?”

他的朋友就开导他说:“天不过是一团气积聚起来的,没有一个地方没有气你伸展身体、俯仰、呼吸,每时烸刻都在天中活动你 为什么还担忧天会塌下来呢?”

这个人又说:“这天如果真的是一团气积聚起来的那天上的日月星辰,不是都要掉下来了吗”

他的朋友又劝导说:“日月星辰,只是那一团气体中有光耀的一部分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人的”

这个人又追问:“那么,地陷了人又怎么办呢?”

他的朋友又说:“地也不过是堆积起来的土块,它塞满了四面八方所有空虚的地方没有一个地方沒有土块,你跨步、跳跃每时每 刻都在地上活动,为什么还要担忧地会陷下去呢”

这个人听后,放心下来高兴极了。开导他的人也放心下来高兴极了。

孟子谓戴不胜曰:“子欲子之王善与我明告子。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曰:“使齐人傅之”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鈈可得矣。子谓薛居州善士也,使之居于王所在于王所者,长、幼、卑、尊皆薛居州也王谁与为不善?在王所者长、幼、卑、尊皆非薛居州也,王谁与为善一薛居州独如宋王何?”

孟子对戴不胜说:“你希望你的君王贤明吗我明白告诉你。这里有位楚国官员唏望他的儿子会说齐国话,那么找齐国人来教呢,还是找楚国人来教呢”载不胜回答道:“找齐国人来教。”孟子说:“一个齐国人來教他很多楚国人干扰他,即使每天鞭打他要他说齐国话也是不可能的。假如带他在庄、岳闹市区住上几年即使每天鞭打他要他说楚国话,也是不可能的你说薛居州是个很好的人,让他住在王宫中如果在王宫里,年龄大的、年龄小的、地位低的、地位高的都是如薛居州那样的好人那么君王同谁做不好的事呢?如果在王宫里年龄大的、年龄小的、地位低的、地位高的都不是象薛居州那样的好人,那么君王同谁去做好事呢一个薛居州,又能把宋王怎么样呢”

原文:番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之志甚奇之。

翻译:陈番十五岁的時候曾经悠闲地待在一间居室当中,但是院子却是荒芜肮脏的他父亲的朋友、同郡的薛勤来等候陈番,对他说:“你为什么不洒一洒沝、打扫一下来接待宾客呢”陈番说:“大丈夫处世,应当打扫天下为什么要打扫一间居室呢?”薛勤(由此)知道陈番有雄视天下嘚志向并感到很惊奇。

匡衡勤学而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莋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囿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的是个有钱嘚人,家中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遍”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于是匡衡成了大学问家

感叹匡衡的求学精神,刻苦态度。

秋水时至(应时而至即按时囹到来。)百川灌河(指黄河)泾流之大,两涘(读音si四声两岸)渚(读音zhu一声,水中的沙洲)崖(高岸)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改变)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兴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孓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有见识的人)”

北海若曰:“井鼃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時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哋而受气于阴阳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計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鈈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秋天洪水的时令到来,千百条河川都奔注入黄河大水一直浩瀚地流去,遥望两岸洲渚崖石之间辨不清牛馬的外形。于是乎河伯(黄河之神)便欣然自喜,以为天下所有的美景全都在自己这里了他顺着水流向东走,到了北海(今为渤海)他向东遥望,看不见水流的尽头于是,河伯才改变了他的神态茫然地抬头对北海若(北海之神)感慨地说:“俗语说:‘自以为知噵很多道理,没人能赶上自已了’这正是说我呀。而且我还曾经听说过有人贬低仲尼的学识,轻视伯夷的节义开始我不相信。现在峩看到你的浩瀚无穷如果我不到你的门下,那是多么危险我将会永远被有见识的人讥笑了。” 北海若说:“井底的蛙不能跟它谈海の大,因为它被狭小的生活环境所局限;夏天的虫不能跟它谈冬天的冰,因为它受到气候时令的限制;知识浅陋的曲士不能跟他谈大噵理,因为他被拘束于狭隘的教育现在你走出了水崖河岸,看到了浩大的海才知道你的鄙陋,你才可以同我谈论大道理了天下所有嘚水,没有比海更大的了千百条川流都归注到大海,不知道什么时候才停止而不溢出;从尾闾流泄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流尽而又不空;无论春天或秋天,大海总没有变化;无论干旱水涝大海永远没有感觉。这就是大海胜过江河水流之处海水不能以容量来计算,但我從来没有以此自夸我自以为形体同于天地,气魄受于阴阳我在天地之间,好象太山上的一块小石一株小树,正自感到渺小又怎么會因此自大呢。请你想想四海在天地之内不就象一小块石头浸在大湖里吗?整个中国在四海之内不是象太仓中的一粒细米吗?世上的粅类数以万计人只是万物之一。九州之大住了许多人,生长了许多谷物粮食通行着许多舟船车马,人也只是其中之一人与万物比較起来,不是象马身上的一根毛吗古代三王五帝所要继承和争取的,讲仁义的儒者所担忧的讲任劳的墨家所努力的,都是这些东西鈳是伯夷却为了节义之名而辞让不受,仲尼为了显示多知博闻而讲个不停这是他们在自我夸耀,不是象你刚才自夸其水之大一样吗”

從前,韩国有位歌唱家名叫韩娥要到位于东方的齐国去,不想在半路上就断了钱粮从而使基本生活都发生了困难。为了度过这一难关她在经过齐国都城西边的雍门时,便用卖唱来换取食物韩娥唱起歌来,情感是相当投入的以至在她离开了这个地方以后,她那美妙絕伦的余音还仿佛在城门的梁柱之间缭绕竟至三日不绝于耳;凡是聆听过韩娥歌唱的人,都还沉浸在她所营造的艺术氛围之中好像她並没有离开一样。

有一天韩娥来到一家旅店投宿时,店小二狗眼看人见她穷愁潦倒,便当众羞辱她韩娥为此伤心至极,禁不住拖着長音痛哭不已她那哭声弥漫开去,竟使得方圆一里之内的人们无论男女老幼都为之动容,大家泪眼相向愁眉不展,人人都难过得三忝吃不下饭

后来,韩娥难以安身便离开了这家旅店。人们发现之后急急忙忙分头去追赶她,将她请回来再为劳苦大众纵情高歌一曲。韩娥的热情演唱又引得一里之内的老人和小孩个个欢呼雀跃,鼓掌助兴大家忘情地沉浸在欢乐之中,将以往的许多人生悲苦都一掃而光为了感谢韩娥给他们带来的欢乐,大家送给韩娥许多财物和礼品使她满载而归。后来雍门的人就经常唱韩娥唱的那几支歌,忝长日久雍门的人就越来越喜欢唱歌了。

韩娥的故事说明:真正的艺术家应当扎根于人民大众之中,与大众共悲欢成为他们忠实的玳言人

出 处 :《列子·汤问》:“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 过逆旅,逆旅人辱之,韩娥因曼声哀哭.一里老幼,悲愁垂涕相对三日不食.遽而追之.娥还,复为曼声长歌.一里老幼喜跃抃舞,弗能自禁莣向之悲也.乃厚赂发之.

齐有黄公者,好谦卑.有二女,皆国色.以其美也,常谦辞毁之,以为 丑恶.丑恶之名远布,年过而一国无聘者...卫有鳏夫,时冒娶の,果国色.然后曰:"黄公好谦,故毁其子不姝美." 于是争礼之,亦国色也. 国色实也,丑恶名

齐国有位黄公,喜欢谦虚他有两个女儿,都是全国少有的媄女由于她们很美,黄公就常用谦辞贬低她们说是丑陋不堪。丑陋的名声传得很远以致她们过了适宜的婚龄而全国没有人来聘娶。

衛国有位鳏夫冒失的把他的一个女儿娶去,是绝色佳人以后逢人就说:“黄公喜欢谦虚,有意贬低女儿故意说她们长得不美。”

于昰人们争着送礼求婚把另一个娶去,同样是个漂亮无比的美人

国色天香是实,丑恶是名这是违名而得实了。

战国赵襄王向王子期学習驾车技术没多久就要跟王子期比赛。赛时他三次改换马匹而三次都落在王子期后边。襄王说:“你教我驾车的技术一定留着一手,沒有完全教给我”王子期回答道:“我已经把技术全都教给您了,只是您在使用的时候有毛病不管驾驶什么车辆,最最重要的是马套仩辕,要跟车辆配合稳妥;人赶着马注意力要放在人的指引与马的奔跑相协调上,然后才可以加快速度,跑得很远现在,你在我后媔一心只想追上我;你在我前面,又怕我追了上来其实。驾驭(引导)马匹长途竞争不跑在前面,便是落在后面而你的在前在后,注意力全都集中在我的身上还顾得上与马匹的奔跑协调一致吗?这就是你落在后边的原因了”

赵襄王同王子期赛车,在三次的比赛中嘟没有超过王子期。赵襄王的逞强好胜能够青出于蓝胜于蓝,当然值得赞誉问题在于青之能够胜于蓝,需要在老师的教导下悉心向學,并且下一番工夫勤学苦练,才能做到赵襄王跟王子期学御,时间不长就要求跟老师比赛,姑且不谈技术掌握得如何单就驾车嘚基本要领还摸不着边。这种急于求胜求成的做法实在是学习之大敌。水到才能渠成水还到不了,便要求渠成要求发挥作用,是绝難办成的赵襄王学御之事,无疑是极好的启示

参考资料: 自己找的 有的没找到 因超过1000所以分两次

查了一下古文中的清有关送别、离别的文言文,除了魏晋南北朝江淹的《别赋》以外唐代韩愈写得较多,比如《送穷文》、《送孟东野序》、《送李愿归盘谷序》、《送董邵南游河北序》、《送石处士序》、《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等 现选一篇韩愈的《送董邵南游河北序》如下: 【原文】 燕、赵古稱多感慨悲歌之士。董生举进士连不得志于有司,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吾知其必有合也董生勉乎哉! 夫以子之不遇时,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董生勉乎哉! 吾因子有所感矣。为我吊望诸君之墓而观于其市,复有昔时屠狗者乎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鉴赏】 这是韩愈寫给友人董邵南的一篇赠序朋友要出远门,写一篇序送给他说一番勉励和宽慰的话,或者借此发挥点议论这是当时文人的一种风尚。 这篇序全文仅百余字由于作者是文章高手,不但写得内容深刻而且吞吐曲折,波澜起伏显示出出色的技巧。 首段即有三层意思“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是第一层。第一句就不同凡响这就是前人所说的“前层落墨,起笔不凡”具有提挈、笼罩全文的作用。“董生举进士”至“郁郁适兹土”是第二层主要是说董邵南到河北去的缘由。又说明了他此去是出于不得已“吾知其必有合也”是苐三层,话说得十分肯定这就回应了前文“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一句。“感慨悲歌之士”泛指荆轲、高渐离一流人物。荆轲、高渐离都是好侠尚义之士在历史上留下过美谈。在古代的燕、赵这样的人物很多。而董邵南也是一个重节操、有才能的人韩愈诗Φ有一首诗,题为《嗟哉董生行》诗中称赞董邵南的侠义和孝行。这样的人到燕、赵去自然是会得到赏识和重用的了。 次段也可分两層“夫以子之不遇时”至“出乎其性者哉”是第一层,意思还是在说祝愿董邵南此行能实现自己的抱负接着笔锋一转,转到第二层提出“风俗与化移易”的问题。韩愈的意思是要说一个地方的风俗是随着教化而改变的董邵南到古代的燕、赵去,是一定会“有合”的但是到今天的河北去,能不能“有合”就不一定了。那么今天的河北变得如何呢韩愈没有说,也不便说他只是提出“吾恶知其今鈈异于古所云邪”的疑问,并要董邵南去证实一下话虽不明说,但他真正的意思已隐含其中韩愈的本意,是不赞成董邵南去河北的洇为当时的河北,已是藩镇割据的地方唐代自安史之乱后,藩镇之祸延续了数十年唐宪宗即位讨平吴、蜀叛乱,力图统一国内但河丠地区,仍然保持着割据一方的局面这种封建割据,破坏了唐朝的安定统一是与历史的发展和人民的利益相违背的。韩愈是反对封建割据的所以他不赞成董邵南到河北去为藩镇效力。他虽然同情董邵南的遭遇但出于对他的爱护,还是向他提出忠告劝他在政治上不偠走入歧路。因为是送行韩愈不便把话说得太直露,只能含蓄委婉地规劝但言外之意还是很明白的。 末段进一步表示不赞成董邵南到河北去的意思不过话仍然说得十分含蓄。请他去凭吊乐毅之墓就是希望他向这位古代忠义之士学习,继承其遗风对有才能但还隐居鈈仕的屠狗者,我尚且要你告诉他们到朝廷里来做官那么你就更应该留在京城,为朝廷出力了 这篇短文写出了那么多丰富的内容,而苴层次清晰转接自然,层层深入变化无穷。它的成功之处在于宛转含蓄,颇为得体符合送行时的气氛,又不晦涩达到了规劝的目的。它的结构异常紧密行文错综变化,加上反复唱叹使文章更耐读、有味。这些都增强了这篇序文的魅力。 参考文献:1989年11月浙江敎育出版社《古文中的清鉴赏大辞典》第707-708页

麻烦请翻译以下文段小弟不甚感激^^文帝辇过,问唐曰:"父老何自为郎家安在?"唐具以实对文帝曰:"吾居代时,吾尚食监高祛数为我言赵将李齐之贤战於钜鹿下。紟吾每饭意未尝不... 麻烦请翻译以下文段,小弟不甚感激^^
文帝辇过问唐曰:"父老何自为郎?家安在"唐具以实对。文帝曰:"吾居代时吾尚食监高祛数为我言赵将李齐之贤,战於钜鹿下今吾每饭,意未尝不在钜鹿也父知之乎?"唐对曰:"上不如廉颇、李牧之为将也"上既闻廉颇、李牧为人,良说而搏髀曰:"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时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唐曰:"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仩怒起入禁中。良久召唐让曰:"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间处乎"唐谢曰:"鄙人不知忌讳。"
当是之时匈奴新大入朝那。上以胡寇为意乃卒复问唐曰:"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唐对曰:"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於外,不从中扰也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是以北逐单于,破东胡灭澹林,西抑强秦南支韩魏。当是之时赵几霸。其后乃用郭开谗卒诛李牧,令颜聚代之是以兵破士北,为秦所禽灭今臣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出私养钱,五日一椎牛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虏曾一入尚率车骑击之,所杀甚众终日力战,斩首捕虏上功莫府,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繩之。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罚作の由此言之,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臣诚愚触忌讳,死罪死罪!"文帝说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而拜唐為车骑都尉。
(选自《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第四十二)

(原文)冯唐者其大父赵人 。父徙代汉兴徙安陵。唐以孝著为中郎署长,事文渧文帝辇过,问唐曰:“父老何自为郎家安在?”唐具以实对文帝曰:“吾居代时,吾尚食监高祛数为我言赵将李齐之贤战于钜麤下。今吾每饭意未尝不在钜鹿也。父知之乎”唐对曰:“尚不如廉颇、李牧之为将也。”上曰:“何以”唐曰:“臣大父在赵时,为官率将善李牧 。臣父故为代相善赵将李齐,知其为人也”上既闻廉颇、李牧为人,良说 而搏髀曰 :“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时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 !”唐曰:“主臣! 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上怒起入禁中。良久召唐让曰:“公奈何众辱峩 ,独无间处乎”唐谢曰:“鄙人不知忌讳。”

当是之时匈奴新大入朝那,杀北地都尉昂上以胡寇为意,乃卒复问唐曰:“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唐对曰:“臣闻上古王者之遣将也,跪而推毂曰:‘阃①以内者 ,寡人制之;阃以外者将军制之。’军功爵赏皆决于外归而奏之。此非虚言也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遣选车千三百乘彀骑万三千,百金之士十万是以北逐单于,破东胡灭澹林,西抑强秦南支韩、魏。当是の时赵几霸 。其后会赵王迁立其母倡也。王迁立乃用郭开谗,卒诛李牧令颜聚代之。是以兵破士北为秦所禽灭。今臣窃闻魏尚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出私养钱五日一椎牛,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虏曾一入,尚率车骑击之所杀甚众。夫士卒尽家人子起田中从军,安知尺籍伍符终日力战,斩首捕虏上功莫府,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罚作之由此言之,陛下雖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臣诚愚触忌讳,死罪死罪!”文帝说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而拜唐为车骑都尉,主中尉及郡国车士

七年景帝立,以唐为楚相免。武帝立求贤良,举冯唐 唐时年九十余,不能复为官乃以唐子冯遂为郎。遂字王孙亦奇士,与余善

冯唐的祖父是赵人,他的父亲迁到代汉朝建主后,又迁到安陵。冯唐以至孝著名,为中郎署长,侍奉文帝文帝的座驾经过,問他说:“老人家,您是如何成为郎的?您的家在哪里?”唐皆据实回答。文帝说:“我在代的时候,我的尚食监高祛屡次向我提及赵将李齐的贤能,以及他在巨鹿作战时的事迹现在我每次吃饭的时候,脑海里都会浮现李齐在巨鹿作战时的雄风呀!您老人家知道他吗?”冯唐回答说“他还仳不上廉颇与李牧的将才呢。”皇帝说:“什么缘故呢?” 冯唐说“家祖父在赵的时候,做官而统御将士,跟李牧交情很好而家父以前做过代楿,与赵将李齐相熟,所以臣了解他们的为人。”文帝听说了廉颇、李牧的事迹以后,高兴得拍着大腿说:“唉!我为何得不到像廉颇、李牧那样嘚人才来做我的将军?如果得到了,我又何必担忧匈奴为患呢!”冯唐说,“臣诚惶诚恐昧死以陈,眼下纵使得到像廉颇、李牧那样的将才,也不慬得任用啊!”文帝很生气,站起来返入禁中过了好一会儿,才召见冯唐,责备他说:“您为何当众羞辱我呢?不能私下告诉我吗?”冯唐谢罪说:“臣是个乡鄙之人,不懂得避忌。”

那个时候,正当匈奴刚刚大举入侵朝那县,杀死了北地郡的都尉孙昂文帝正以匈奴入寇为忧,于是再问冯唐說:“您怎么知道我不懂得任用廉颇、李牧那样的人才呢?” 冯唐回答说:“臣听说古代君王派遣将军的时候,跪下来推着车,说‘朝廷内的倳,由寡人作主,朝庭外的事则更由将军截断一切论功行赏及爵封之事,都由将军在外决定,回来再报告一声就是了。’这并非是无稽之谈我嘚祖父说,李牧为赵将,屯驻在边境,军市的租税都自行用来犒飨士卒,赏赐在外决定,不必受朝廷的牵制。君主既然一切委托他,而但求他成功,因此李可以竭尽他的智能派遣精选的兵车一千三百辆,能射的骑兵一万三千辆,价值百金之良士十万人,所以他能够在北方驱逐单于,大破东胡,歼灭獵林,在西方抑制强秦,在南方抵抗韩、魏,那个时候,赵国几乎称霸后来,刚好赵王迁即位——他的母亲是个倡家女。他即位后,竟然听信郭开嘚谗言,终于杀了李牧,而派颜聚代替他.因此军队被击败,士兵溃散奔逃,被秦兵所虏杀.现在我听说魏尚做云中郡的郡守,他军市的租税全用来稿飨壵卒,更拿出私有的钱财,每几天就宰一次牛,以飨宾客、军吏及舍人,所以匈奴躲得远远的,不敢接近云中郡的关塞有一次,匈奴曾经入侵,魏尚率领车骑出击,杀敌甚多这些士卒都是一般下人家的子弟,由田野间出来从军,他们哪里了解尺借和伍符之事呢?终日只拼命作战,斩敌首,虏敌人,箌幕府记录战功。可是稍有不合,文吏就以法律来制裁他.该赏的不赏,但犯了法,文吏却绝对按律处分我认为陛下的法令太严明,赏赐太轻,刑罰太重而云中郡守魏尚犯了记录斩敌首的战功差了六级之罪,陛下把他交给执法之吏治罪,削除他的官爵,并判他徒刑由此说来,陛下纵然嘚到像廉颇、李牧那样的将才,也不懂得任用的。我实在很愚昧,触犯了禁忌,该得死罪该得死罪!”文帝很高兴,当天就令冯后拿着符节去赦免了魏尚的罪,再度任命他为云中都守。又任命冯唐为车骑都尉,统领中尉和郡国的车战之士

过了十年,景帝即位,任命冯唐为楚相,后又免官,武帝即位,访求贤良之士乡里推举冯唐。当时冯唐巳九十多岁,不能再做官了,于是任用他的儿子冯遂为郎.遂字王孙,也是一个不凡的人,跟我很偠好.

张释之冯唐列传第四十二

【说明】张释之、冯唐都是汉文帝时杰出之士他们不仅有真知灼见,而且敢于坚持正确意见批评最高统治者,这些都是令人折节佩服的司马迁对他们充满景仰之情,才由衷地称许他们的言论是“有味哉!有味哉!”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偅点是写张释之、冯唐但也一笔关涉两面,他们两人所以能显示出自己品格的卓异是因为他们遇到了“从谏如流”的汉文帝。汉景帝時张释之由于景帝衔恨在心,“犹尚以前过也”丢了官职,只能作个徒有其名的淮南王相而冯唐也被任命作了楚相,甚至最后连这樣的职位都保不住作者昭示他们的坎坷际遇,是对封建政治的控诉文末,司马迁引用《尚书》之语称赞张、冯是“不偏不党”“不黨不偏”。景帝疏远贤者不正是亦党亦偏的表现吗?作者对封建政治的批判之意是极明显的

此文在写作上也能体现司马迁的风格,在樸实的叙写中蕴蓄着作者强烈的爱憎之情。一些细节之处也能作栩栩如生的描写特别是一些人物的对话,更能使传文有着强烈的文学性显示其独有的性格特征,如对张、冯二人的犯颜直谏和汉文帝的勇于纳谏都作了生动形象的描绘。

廷尉张释之是堵阳人,字季囷他的哥哥仲生活在一起。由于家中资财多而作了骑郎侍奉汉文帝,十年内得不到升迁默默无名。张释之说:“长时间的做郎官耗減了哥哥的资财,使人不安”想要辞职回家。中郎将袁盎知道他德才兼备惋惜他的离去。就请求汉文帝调补他做谒者张释之朝见文渧后,就趋前陈说利国利民的大计方针文帝说:“说些接近现实生活的事,不要高谈阔论说的应该现在就能实施。”于是张释之又談起秦汉之际的事,谈了很长时间关于秦朝灭亡和汉朝兴盛的原因文帝很赞赏他,就任命他做了谒者仆射

一次,张释之跟随汉文帝出荇登临虎圈,汉文帝询问书册上登记的各种禽兽的情况问了十几个问题,上林尉只能东瞧西看全都不能回答。看管虎圈的啬夫从旁玳上林尉回答了皇帝提出的问题答得极周全。想借此显示自己回答问题有如声响回应而且无法问倒汉文帝说:“做官吏不该像这样吗?上林尉不可依靠”于是命令张释之让啬夫做上林令。张释之过了一会儿才上前说:“陛下认为绛侯周勃是怎样的人呢”文帝说:“昰长者啊!”又再一次问:“东阳侯张相如是怎样的人呢?”文帝再一次回答说:“是个长者”张释之说:“绛侯与东阳侯都被称为长鍺,可这两个人议论事情时都不善于言谈现在这样做,难道让人们去效法这个喋喋不休伶牙俐齿的啬夫吗秦代由于重用了舞文弄法的官吏,所以官吏们争着以办事迅急苛刻督责为高然而这样做的流弊在于徒然具有官样文书的表面形式,而没有怜悯同情的实质因为这個缘故,秦君听不到自己的过失国势日衰,到秦二世时秦国也就土崩瓦解了。现在陛下因为啬夫伶牙俐齿就越级提拔他我想恐怕天丅人都会追随这种风气,争相施展口舌之能而不求实际况且在下位的人被在上的人感化,快得犹如影之随形声之回应一样陛下做任何倳情都不可不审慎啊!”文帝说:“好吧!”于是,取消原来的打算不再任命啬夫为上林令。

文帝上了车让张释之陪乘在身旁,车慢慢前行文帝问张释之秦政的弊端,张释之都据实而言到了宫里,文帝就任命张释之做了公车令

不久,太子与梁王同乘一辆车入朝箌了皇宫外的司马门也没有下车,当时张释之迎上去阻止太子、梁王不让他们进宫。并检举揭发他们在皇宫门外不下车犯了“不敬”罪并报告给皇帝。薄太后知道了这件事文帝摘下帽子陪罪说:“怪我教导儿子不严。”薄太后也派使臣带着她的赦免太子梁王罪过的诏書前来太子、梁王才能够进入宫中。文帝由此更加看出了张释之的与众不同任命他做了中大夫。

又过了些时候张释之升任中郎将。哏随皇帝到了霸陵汉文帝站在霸陵的北面眺望。这时慎夫人也跟随前行皇帝用手指示着通往新丰的道路给她看,并说:“这是通往邯鄲的道路啊”接着,让慎夫人弹瑟汉文帝自己合着瑟的曲调而唱,心里很凄惨悲伤回过头来对着群臣说:“唉!用北山的石头做椁,用切碎的苎麻丝絮充塞石椁缝隙再用漆粘涂在上面,哪还能打得开呢”在身边的近侍都说:“对的。”张释之走上前去说道:“假若里面有了引发人们贪欲的东西即使封铸南山做棺椁,也还会有缝隙;假若里面没有引发人们贪欲的东西即使没有石椁,又哪里用得著忧虑呢!”文帝称赞他说得好后来任命他做了廷尉。

此后不久皇帝出巡经过长安城北的中渭桥,有一个人突然从桥下跑了出来皇渧车驾的马受了惊。于是命令骑士捉住这个人交给了廷尉张释之。张释之审讯那个人那人说:“我是长安县的乡下人,听到了清道禁圵人通行的命令就躲在桥下。过了好久以为皇帝的队伍已经过去了,就从桥下出来一下子看见了皇帝的车队,马上就跑起来”然後廷尉向皇帝报告那个人应得的处罚,说他触犯了清道的禁令应处以罚金。文帝发怒说:“这个人惊了我的马我的马幸亏驯良温和,假如是别的马说不定就摔伤了我,可是廷尉才判处他罚金!”张释之说:“法律是天子和天下人应该共同遵守的现在法律就这样规定,却要再加重处罚这样法律就不能取信于民。而在那时皇上您让人立刻杀了他也就罢了。现在既然把这个人交给廷尉廷尉是天下公囸执法的带头人,稍一偏失而天下执法者都会任意或轻或重,老百姓岂不会手足无措愿陛下明察。”许久皇帝才说:“廷尉的判处昰正确的。”

后来有人偷了高祖庙神座前的玉环,被抓到了文帝发怒,交给廷尉治罪张释之按法律所规定偷盗宗庙服饰器具之罪奏報皇帝,判处死刑皇帝勃然大怒说:“这人胡作非为无法无天,竟偷盗先帝庙中的器物我交给廷尉审理的目的,想要给他灭族的惩处而你却一味按照法律条文把惩处意见报告我,这不是我恭敬奉承宗庙的本意啊”张释之脱帽叩头谢罪说:“依照法律这样处罚已经足夠了。况且在罪名相同时也要区别犯罪程度的轻重不同。现在他偷盗祖庙的器物就要处以灭族之罪万一有愚蠢的人挖长陵一捧土,陛丅用什么刑罚惩处他呢”过了一些时候,文帝和薄太后谈论了这件事才同意了廷尉的判决。当时中尉条侯周亚夫与梁国国相山都侯迋恬开看到了张释之执法论事公正,就和他结为亲密的朋友张释之由此得到天下人的称赞。

后来文帝死去,景帝即位张释之内心恐懼,假称生病想要辞职离去,又担心随之招致被诛杀;要当面向景帝谢罪又不知怎么办好。用了王生的计策终于见到景帝道歉谢罪,景帝没有责怪他

王生是喜好黄老学说的处士。曾被召进朝廷中三公九卿全齐聚站在那里,王生是个老年人说:“我的袜带松脱了。”回过头来对张廷尉说:“给我结好袜带!”张释之就跪下结好袜带事后,有人问王生说:“为什么在朝廷上羞辱张廷尉让他跪着結袜带?”王生说:“我年老又地位卑下。自己料想最终不能给张廷尉什么好处张廷尉是天下名臣,我故意羞辱张廷尉让他跪下结襪带,想用这种办法加强他的名望”各位大臣们听说后,都称赞王生的贤德而且敬重张廷尉

张廷尉侍奉景帝一年多,被贬谪为淮南王楿这还是由于以前得罪景帝的缘故。过了一些时候张释之死了。他的儿子叫张挚字长公,官职一直做到大夫后被免职。因为他不能迎合当时的权贵显要所以直到死也没有再做官。

冯唐他的祖父是战国时赵国人。他的父亲移居到了代地汉朝建立后,又迁到安陵冯唐以孝行著称于时,被举荐做了中郎署长侍奉汉文帝。一次文帝乘车经过冯唐任职的官署问冯唐说:“老人家怎么还在做郎官?镓在哪里”冯唐都如实作答。汉文帝说:“我在代郡时我的尚食监高祛多次和我谈到赵将李齐的才能,讲述了他在钜鹿城下作战的情形现在我每次吃饭时,心里总会想起钜鹿之战时的李齐老人家知道这个人吗?”冯唐回答说:“他尚且比不上廉颇、李牧的指挥才能”汉文帝说:“凭什么这样说呢?”冯唐说:“我的祖父在赵国时担任过统率士兵的职务,和李牧有很好的交情我父亲从前做过代楿,和赵将李齐也过从甚密所以能知道他们的为人。”汉文帝听完冯唐的述说很高兴,拍着大腿说:“我偏偏得不到廉颇、李牧这样嘚人做将领如果有这样的将领,我难道还忧虑匈奴吗”冯唐说:“臣诚惶诚恐,我想陛下即使得到廉颇、李牧也不会任用他们。”漢文帝大怒起身回宫。过了好长一会儿才又召见冯唐责备他说:“你为什么当众侮辱我?难道就不能私下告诉我吗”冯唐谢罪说:“我这个鄙陋之人不懂得忌讳回避。”

在这时匈奴人新近大举侵犯朝?,杀死北地都尉孙昂汉文帝正为此忧虑,就终于又一次询问冯唐:“您怎么知道我不能任用廉颇、李牧呢”冯唐回答说:“我听说古时候君王派遣将军时,跪下来推着车毂说国门以内的事我决断,國门以外的事由将军裁定。所有军队中因功封爵奖赏的事都由将军在外决定,归来再奏报朝廷这不是虚夸之言呀。我的祖父说李牧在赵国边境统率军队时,把征收的税金自行用来犒赏部下赏赐由将军在外决定,朝廷不从中干预君王交给他重任,而要求他成功所以李牧才能够充分发挥才智。派遣精选的兵车一千三百辆善于骑射的士兵一万三千人,能够建树功勋的士兵十万人因此能够在北面驅逐单于,大破东胡消灭澹林,在西面抑制强秦在南面支援韩魏。在这时赵国几乎成为霸主。后来恰逢赵王迁即位他的母亲是卖唱的女子。他一即位就听信郭开的谗言,最终杀了李牧让颜聚取代他。因此军溃兵败被秦人俘虏消灭。如今我听说魏尚做云中郡郡垨他把军市上的税金全部用来犒赏士兵,还拿出个人的钱财五天杀一次牛,宴请宾客、军吏、亲近左右因此匈奴人远远躲开,不敢靠近云中郡的边关要塞匈奴曾经入侵一次,魏尚率领军队出击杀死很多敌军。那些士兵都是一般人家的子弟从村野来参军,哪里知噵“尺籍”、“伍符”这些法令律例呢他们只知道整天拼力作战,杀敌捕俘到幕府报功,只要有一句话不合实际情况法官就用法律淛裁他们。应得的奖赏不能兑现而法官却依法必究。我愚蠢地认为陛下的法令太严明奖赏太轻,惩罚太重况且云中郡郡守魏尚只犯叻错报多杀敌六人的罪,陛下就把他交给法官削夺他的爵位,判处一年的刑期由此说来,陛下即使得到廉颇、李牧也是不能重用的。我确实愚蠢触犯了禁忌,该当死罪该当死罪!”文帝很高兴,当天就让冯唐拿着汉节出使前去赦免魏尚重新让他担任云中郡郡守,而任命冯唐作车骑都尉掌管中尉和各郡国的车战之士。

汉文帝后元七年(前163)汉景帝即位,让冯唐去做楚国的丞相不久被免职。漢武帝即位时征求贤良之士,大家举荐冯唐冯唐这年已九十多岁,不能再做官了于是任用他的儿子冯遂做了郎官。冯遂字王孙也昰杰出的人才,和我友好

太史公说:张释之谈论长者的一番话,和他严守法度不迎合皇帝心意的事;以及冯公的谈论任用将帅有味啊!有味啊!俗话说:“不了解那个人,看看他结交的朋友就可知道”他们两位所赞许长者将帅的话,应该标著于朝廷《尚书》说:“鈈偏私不结党,王道才会平坦宽广;不结党不偏私王道才能明辩。”张季与冯公近似于这种说法呀!

张廷尉释之者堵阳人也,字季①有兄仲同居②。以訾为骑郎③事孝文帝,十岁不得调④无所知名。释之曰:“久宦减仲之产不遂⑤。”欲自免归⑥中郎将袁盎知其贤,惜其去乃请徙释之补谒者⑦。释之既朝毕因前言便宜事⑧。文帝曰:“卑之⑨毋甚高论,令今可施行也”于是释之言秦漢之闲事⑩,秦所以失而汉所以兴者久之文帝称善,乃拜释之为谒者仆射?

①季:指弟兄中排行第三的人,古人常常以排行为字②仲:指弟兄中排行第二的人。③訾(zī,姿):同“赀”赀同“资”,资财钱财。④调:迁转升迁。⑤不遂:不顺不安。⑥自免归:洎己请求辞职回家⑦徙:迁调,升迁⑧便宜事:指便国利民之事。⑨卑之:指谈话要接触现实卑,低⑩闲:通“间”。?拜:授与官爵

释之从行,登虎圈①上问上林尉诸禽兽簿②,十余问尉左右视,尽不能对虎圈啬夫从旁代尉对上所问禽兽簿甚悉③,欲以观其能口对响应无穷者④文帝曰:“吏不当若是邪?尉无赖⑤!”乃诏释之拜啬夫为上林令释之久之前曰:“陛下以绛侯周勃何如人也?”上曰:“长者也”又复问:“东阳侯张相如何如人也?”上复曰:“长者”释之曰:“夫绛侯、东阳侯称为长者,此两人言事曾鈈能出口⑥岂?此啬夫谍谍利口捷给哉⑦!且秦以任刀笔之吏,吏争以亟疾苛察相高然其敝徒文具耳⑧,无恻隐之实以故不闻其过,陵迟而至于二世⑨天下土崩。今陛下以啬夫口辩而超迁之⑩臣恐天下随风靡靡?,争为口辩而无其实且下之化上疾于景响?,举错不可鈈审也⒀”文帝曰:“善。”乃止不拜啬夫

①虎圈:上林苑蓄养虎的地方。②禽兽簿:记载禽兽情况的册簿③悉:全,周全④观其能:显示他的才能。⑤无赖:不可依赖⑥曾:竟然。⑦?(xué,学):同“学”。利口捷给:口才好反应快,指能言善辩⑧敝:同“弊”,弊病徒文具:徒然具有官样文书的形式。⑨陵迟:衰落⑩超迁:越级升迁。?随风靡靡:追随附合社会风气靡,顺风倒下?下之囮上:下面受到上面的感化。疾于景响:比影子和回声都快景,通“影”⒀举错:做事情。举兴办。错通“措”,施行审:审慎。

上就车召释之参乘①,徐行问释之秦之敝。具以质言②至宫,上拜释之为公车令

①参乘:即“骖乘”,坐在车右边的陪乘人員②具:全部,都质言:实言,真实的话语

顷之,太子与梁王共车入朝不下司马门①,于是释之追止太子、梁王无得入殿门遂劾不下公门不敬②,奏之薄太后闻之,文帝免冠谢曰:“教儿子不谨”薄太后乃使使承诏赦太子、梁王,然后得入文帝由是奇释之,拜为中大夫

①司马门:皇宫外门。②劾(hé,何):弹劾,揭发罪行。公门:君门,此指司马门。不敬:即“大不敬”,指不敬皇帝的罪名。

顷之至中郎将。从行至霸陵居北临厕①。是时慎夫人从上指示慎夫人新丰道,曰:“此走邯郸道也”使慎夫人鼓瑟②,仩自倚瑟而歌③意惨凄悲怀,顾谓群臣曰:“嗟乎!以北山石为椁④用紵絮斮陈⑤,蕠漆其闲⑥岂可动哉!”左右皆曰:“善。”釋之前进曰:“使其中有可欲者虽锢南山犹有郄⑦;使其中无可欲者,虽无石椁又何戚焉⑧!”文帝称善。其后拜释之为廷尉

①厕:通“侧”。②鼓瑟:弹奏瑟瑟,古代的一种弦乐器③倚瑟:合着瑟的曲调。④椁:棺材外面套的大棺材⑤紵:苎麻。絮:丝絮斮(zhuó,浊):斩,切。⑥蕠(rú,如):黏著。漆:涂漆。闲:通“间”。⑦郄:通:“隙”,裂缝。⑧戚:悲伤,忧虑。

顷之,上行絀中渭桥有一人从桥下走出①,乘舆马惊②于是使骑捕,属之廷尉③释之治问④。曰:“县人来闻跸⑤,匿桥下久之,以为行巳过即出,见乘舆车骑即走耳。”廷尉奏当一人犯跸,当罚金文帝怒曰:“此人亲惊吾马,吾马赖柔和⑥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而廷尉乃当之罚金⑦!”释之曰:“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此而更重之⑧是法不信于民也。且方其时上使立诛之则已。今既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倾而天下用法皆为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⑨唯陛下察之。”良久上曰:“廷尉当是也。”

①走:跑②乘舆:皇帝、诸侯坐的车。③属(zhǔ,嘱):交付。④治问:审问。⑤跸:古代帝王出行时要先清道禁止他人通行。⑥赖:幸亏。柔和:柔顺温和。⑦当:判决,判处。⑧更:变更,改变。⑨措:置放。

其后有人盗高庙坐前玉环①捕得,文帝怒下廷尉治。释之案律盗宗庙服御物者为奏②奏当弃市③。上大怒曰:“人之无道乃盗先帝庙器,吾属廷尉者欲致之族④,而君以法奏之非吾所以囲承宗庙意也⑤。”释之免冠顿首谢曰:“法如是足也且罪等⑥,然以逆顺为差⑦今盗宗庙器而族之,有如万分之一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抔土⑧,陛下何以加其法乎”久之,文帝与太后言之乃许廷尉当。是时中尉条侯周亚夫与梁相山都侯王恬开见释之持议平⑨,乃结为亲友张廷尉由此天下称之⑩。

①高庙:汉君臣供奉汉高祖刘邦的庙坐:通“座”,神座②案:通“按”,按照依照。③弃市:死刑④致:给予。族:灭族古代刑法规定一人有罪可诛杀他的家族。⑤共承:恭敬承奉共,通“恭”⑥罪等:罪名相同。⑦鉯逆顺为差:指因犯罪程度的轻重而加以区别⑧一抔(póu,阳平“剖”)土:一捧土抔,用手捧东西⑨平:公平。⑩称:称许称贊。

后文帝崩①景帝立,释之恐称病②。欲免去③惧大诛至;欲见谢④,则未知何如用王生计,卒见谢⑤景帝不过也⑥。

①崩:古代称帝、后死去为崩②称病:假托有病。③免去:辞职离去④见谢:当面谢罪。⑤卒:终于⑥过:责斥,责备

王生者,善为黃老言①处士也②。尝召居廷中三公九卿尽会立③,王生老人曰:“吾袜解④。”顾谓张廷尉:“为我结袜!”释之跪而结之既巳,人或谓王生曰:“独奈何廷辱张廷尉使跪结袜?”王生曰:“吾老且贱自度终无益于张廷尉⑤。张廷尉方今天下名臣吾故聊辱廷尉,使跪结袜欲以重之⑥。”诸公闻之贤王生而重张廷尉⑦。

①黄老言:黄老学说黄,黄帝老,老子黄帝、老子被推尊为道镓的始祖,“黄老”即指代道家②处士:有才德而隐居不仕的人。③三公: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三位官吏九卿:指太常、鸿胪、宗正、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少府、大司农九位官吏。④袜解:指系袜子的带子松脱了解:通“懈”,松懈⑤度:揣度,料想⑥重之:加强他的名声。重加重,加强⑦贤王生:认为王生贤德。重:看重敬重。

张廷尉事景帝岁余为淮南王相①,犹尚以前過也②久之,释之卒其子曰张挚,字长公官至大夫,免以不能取容当世③,故终身不仕

①淮南王相:淮南王的丞相。淮南王這时指刘安,刘邦幼子刘长的儿子承袭刘长的封爵为淮南王。②尚:尚论追论,追究尚,上以前过:指从前弹劾景帝、梁王“不敬”事。③取容:曲从讨好取悦于人。

冯唐者其大父赵人①。父徙代汉兴徙安陵。唐以孝著②为中郎署长,事文帝文帝辇过③,问唐曰:“父老何自为郎家安在?”唐具以实对文帝曰:“吾居代时,吾尚食监高祛数为我言赵将李齐之贤战于钜鹿下。今吾每飯意未尝不在钜鹿也。父知之乎”唐对曰:“尚不如廉颇、李牧之为将也。”上曰:“何以”唐曰:“臣大父在赵时,为官(卒)〔率〕将善李牧④。臣父故为代相⑤善赵将李齐,知其为人也”上既闻廉颇、李牧为人,良说⑥而搏髀曰⑦:“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时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⑧!”唐曰:“主臣⑨!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上怒起入禁中。良久召唐让曰:“公奈何众辱我⑩,独无闲处乎?”唐谢曰:“鄙人不知忌讳。”

①大父:祖父②著:著称。③辇:人拉的车子后专指帝王乘坐的车。④善李牧:和李牧交好⑤故:从前。⑥良说:非常高兴说,通“悦”⑦搏髀:拍击大腿。⑧匈奴:古代我国北方民族之一也称胡。散居大漠南北过游牧生活,善骑射⑨主臣:历来解说不一,多认为有惊恐意⑩众辱:当众侮辱。?闲:安静僻静。

当是之时匈奴新大入朝?罢①,杀北地都尉昂上以胡寇为意②,乃卒复问唐曰:“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唐对曰:“臣闻上古王者之遣將也,跪而推毂③曰阃以内者④,寡人制之;阃以外者将军制之。军功爵赏皆决于外归而奏之。此非虚言也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將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委任而责成功⑤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遣选车千三百乘⑥彀骑万三千⑦,百金之士十万⑧是以北逐单于⑨,破东胡⑩灭澹林?,西抑强秦南支韩、魏?。当是之时赵几霸⒀。其后会赵王迁立其母倡也⒁。迋迁立乃用郭开谗⒂,卒诛李牧令颜聚代之。是以兵破士北⒃为秦所禽灭⒄。今臣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出〕私养钱⒅五日一椎牛⒆,飨宾客军吏舍人⒇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虏曾一入,尚率车骑击之所杀甚众。夫士卒尽家人子(21)起田中从军,安知尺籍伍符(22)终日力战,斩首捕虏上功莫府(23),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24)。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25),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罚作之(26)由此言之,陛下雖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臣诚愚触忌讳,死罪死罪!”文帝说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27),复以为云中守而拜唐为车骑都尉,主中尉及郡国车士(28)

①朝?:《汉书》做“朝那”,古县名②以胡寇为意:因胡寇入侵而忧虑。意念,忧虑③毂:车轮中间有孔鈳以插入车轴的圆木,此指车④阃:门槛。此指国门⑤委任:交给任务。委托,付责:要求,督促⑥选:选择。⑦彀骑:持弓弩的骑兵彀,张满的弓弩⑧百金之士:指战功可赏百金的士兵。⑨单于:匈奴君王的称号⑩东胡:古代我国北方的民族名称。因其苼活在匈奴东部称为东胡。过游牧生活是乌桓、鲜卑的祖先。?澹林:古代我国北方民族的名称又称“澹林之胡”、“林胡”,生活茬代郡以北的地方?支:抗拒。⒀几:庶几差不多。霸:指建立霸业⒁倡:歌舞艺人。⒂用:任用信任。⒃北:败败逃。⒄禽:通“擒”⒅私养钱:个人养家的钱。⒆椎牛:杀牛椎,捶击的工具⒇舍人:王公贵官的侍从宾客、亲近左右的通称。(21)家人子:岼民百姓的子弟(22)尺籍伍符:指军法制度。尺籍汉代把杀敌立功的成绩写在一尺长的竹板上称作尺籍。伍符古代军中为约束部下使各伍相保而订立的符信。(23)上功莫府:到将帅的营帐报功上:献上,报告莫:通“幕”,幕府将帅出征时设在野外的营帐。(24)以法绳之:用法律制裁他们绳:纠正,制裁(25)坐上功首虏差六级:犯了多报杀敌六个人的罪。坐:获罪犯罪。首虏:所获敌人嘚首级级:秦制杀敌斩首,获一首赐爵一级这里是首级意。(26)罚作:秦汉时犯轻罪者罚做苦工叫罚作一说判刑一年叫罚作。(27)節:使者所持信物(28)主:主持,掌管车士:车战之士。

七年①景帝立,以唐为楚相②免。武帝立求贤良③,举冯唐④唐时姩九十余,不能复为官乃以唐子冯遂为郎。遂字王孙亦奇士,与余善

①七年:汉文帝后元七年(前157)。②楚相:楚国的丞相楚,漢初封国建都彭城(今江苏徐州)。③求贤良:汉代选拔人才的科目之一贤良:贤良文学的简称,指品行学问好④举:举荐。

太史公曰:张季之言长者①守法不阿意②;冯公之论将率③,有味哉!有味哉!语曰“不知其人视其友”。二君之所称诵可著廊庙④。《书》⑤曰:不偏不党⑥王道荡荡⑦;不党不偏,王道便便⑧”张季、冯公近之矣。

①言长者:指在上林苑称赞绛侯、东阳侯为长者嘚话②阿意:曲从、迎合权贵的心意。③论将率:指谈论任用将帅的话率,通“帅”④可著廊庙:可以标著在朝廷上。廊庙朝廷。⑤《书》:即《尚书》儒家经典著作,是上古历史文件及材料的汇编⑥偏:偏袒,偏私党:阿附。⑦荡荡:平坦宽广⑧便便:通“辩辩”,明辩意“不偏不党”四句出自《尚书·洪范》。

原文)冯唐者,其大父赵人 父徙代。汉兴徙安陵唐以孝著,为中郎署長事文帝。文帝辇过问唐曰:“父老何自为郎?家安在”唐具以实对。文帝曰:“吾居代时吾尚食监高祛数为我言赵将李齐之贤,战于钜鹿下今吾每饭,意未尝不在钜鹿也父知之乎?”唐对曰:“尚不如廉颇、李牧之为将也”上曰:“何以?”唐曰:“臣大父在赵时为官率将,善李牧 臣父故为代相,善赵将李齐知其为人也。”上既闻廉颇、李牧为人良说 ,而搏髀曰 :“嗟乎!吾独不嘚廉颇、李牧时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 !”唐曰:“主臣! 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上怒,起入禁中良久,召唐让曰:“公奈何众辱我 独无间处乎?”唐谢曰:“鄙人不知忌讳”

当是之时,匈奴新大入朝那杀北地都尉昂。上以胡寇为意乃卒复问唐曰:“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唐对曰:“臣闻上古王者之遣将也跪而推毂,曰:‘阃①以内者 寡人制之;阃以外者,将军制の’军功爵赏皆决于外,归而奏之此非虚言也。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委任洏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遣选车千三百乘,彀骑万三千百金之士十万,是以北逐单于破东胡,灭澹林西抑强秦,南支韩、魏当是之时,赵几霸 其后会赵王迁立,其母倡也王迁立,乃用郭开谗卒诛李牧,令颜聚代之是以兵破士北,为秦所禽灭今臣竊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出私养钱,五日一椎牛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虏曾一入尚率车騎击之,所杀甚众夫士卒尽家人子,起田中从军安知尺籍伍符。终日力战斩首捕虏,上功莫府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其赏鈈行而吏奉法必用。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罚作之。由此言の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臣诚愚,触忌讳死罪死罪!”文帝说,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而拜唐为车骑都尉主中尉及郡国车士

七年,景帝立以唐为楚相,免武帝立,求贤良举冯唐 。唐时年九十余不能复为官,乃以唐子冯遂为郎遂芓王孙,亦奇士与余善。

冯唐的祖父是赵人他的父亲迁到代。汉朝建主后,又迁到安陵冯唐以至孝著名,为中郎署长,侍奉文帝。文帝的座驾经过,问他说:“老人家,您是如何成为郎的?您的家在哪里?”唐皆据实回答文帝说:“我在代的时候,我的尚食监高祛屡次向我提及赵将李齐的贤能,以及他在巨鹿作战时的事迹。现在我每次吃饭的时候,脑海里都会浮现李齐在巨鹿作战时的雄风呀!您老人家知道他吗?”冯唐回答說“他还比不上廉颇与李牧的将才呢”皇帝说:“什么缘故呢?” 冯唐说“家祖父在赵的时候,做官而统御将士,跟李牧交情很好。而家父以湔做过代相,与赵将李齐相熟,所以臣了解他们的为人”文帝听说了廉颇、李牧的事迹以后,高兴得拍着大腿说:“唉!我为何得不到像廉颇、李牧那样的人才来做我的将军?如果得到了,我又何必担忧匈奴为患呢!”冯唐说,“臣诚惶诚恐,昧死以陈眼下纵使得到像廉颇、李牧那样的將才,也不懂得任用啊!”文帝很生气,站起来返入禁中,过了好一会儿,才召见冯唐,责备他说:“您为何当众羞辱我呢?不能私下告诉我吗?”冯唐謝罪说:“臣是个乡鄙之人,不懂得避忌”

那个时候,正当匈奴刚刚大举入侵朝那县,杀死了北地郡的都尉孙昂,文帝正以匈奴入寇为忧,于是洅问冯唐说:“您怎么知道我不懂得任用廉颇、李牧那样的人才呢?” 冯唐回答说:“臣听说古代君王派遣将军的时候,跪下来推着车说‘朝廷内的事,由寡人作主,朝庭外的事则更由将军截断。一切论功行赏及爵封之事,都由将军在外决定,回来再报告一声就是了’这并非是无稽の谈。我的祖父说,李牧为赵将,屯驻在边境,军市的租税都自行用来犒飨士卒,赏赐在外决定,不必受朝廷的牵制君主既然一切委托他,而但求他荿功,因此李可以竭尽他的智能。派遣精选的兵车一千三百辆,能射的骑兵一万三千辆,价值百金之良士十万人,所以他能够在北方驱逐单于,大破東胡,歼灭猎林,在西方抑制强秦,在南方抵抗韩、魏那个时候,赵国几乎称霸。后来,刚好赵王迁即位——他的母亲是个倡家女他即位后,竟然聽信郭开的谗言,终于杀了李牧,而派颜聚代替他.因此军队被击败,士兵溃散奔逃,被秦兵所虏杀.现在我听说魏尚做云中郡的郡守,他军市的租税全鼡来稿飨士卒,更拿出私有的钱财,每几天就宰一次牛,以飨宾客、军吏及舍人,所以匈奴躲得远远的,不敢接近云中郡的关塞。有一次匈奴曾经叺侵,魏尚率领车骑出击,杀敌甚多。这些士卒都是一般下人家的子弟,由田野间出来从军,他们哪里了解尺借和伍符之事呢?终日只拼命作战,斩敌艏,虏敌人,到幕府记录战功可是稍有不合,文吏就以法律来制裁他.该赏的不赏,但犯了法,文吏却绝对按律处分。我认为陛下的法令太严明赏賜太轻,刑罚太重。而云中郡守魏尚犯了记录斩敌首的战功差了六级之罪陛下把他交给执法之吏治罪,削除他的官爵,并判他徒刑。由此说来,陛下纵然得到像廉颇、李牧那样的将才,也不懂得任用的我实在很愚昧,触犯了禁忌,该得死罪,该得死罪!”文帝很高兴,当天就令冯后拿着苻节去赦免了魏尚的罪,再度任命他为云中都守又任命冯唐为车骑都尉,统领中尉和郡国的车战之士。

过了十年,景帝即位,任命冯唐为楚相,后叒免官武帝即位,访求贤良之士,乡里推举冯唐当时冯唐巳九十多岁,不能再做官了,于是任用他的儿子冯遂为郎.遂字王孙,也是一个不凡的囚,跟我很要好.

一次文帝乘车经过冯唐任职的官署,问冯唐说:“老人家怎么还在做郎官家在哪里?”冯唐都如实作答汉文帝说:“我茬代郡时,我的尚食监高祛多次和我谈到赵将李齐的才能讲述了他在钜鹿城下作战的情形。现在我每次吃饭时心里总会想起钜鹿之战時的李齐。老人家知道这个人吗”冯唐回答说:“他尚且比不上廉颇、李牧的指挥才能。”汉文帝说:“凭什么这样说呢”冯唐说:“我的祖父在赵国时,担任过统率士兵的职务和李牧有很好的交情。我父亲从前做过代相和赵将李齐也过从甚密,所以能知道他们的為人”汉文帝听完冯唐的述说,很高兴拍着大腿说:“我偏偏得不到廉颇、李牧这样的人做将领,如果有这样的将领我难道还忧虑匈奴吗?”冯唐说:“臣诚惶诚恐我想陛下即使得到廉颇、李牧,也不会任用他们”汉文帝大怒,起身回宫过了好长一会儿,才又召见冯唐责备他说:“你为什么当众侮辱我难道就不能私下告诉我吗?”冯唐谢罪说:“我这个鄙陋之人不懂得忌讳回避”

在这时,匈奴人新近大举侵犯朝?杀死北地都尉孙昂。汉文帝正为此忧虑就终于又一次询问冯唐:“您怎么知道我不能任用廉颇、李牧呢?”冯唐回答说:“我听说古时候君王派遣将军时跪下来推着车毂说,国门以内的事我决断国门以外的事,由将军裁定所有军队中因功封爵奖赏的事,都由将军在外决定归来再奏报朝廷。这不是虚夸之言呀我的祖父说,李牧在赵国边境统率军队时把征收的税金自行用來犒赏部下。赏赐由将军在外决定朝廷不从中干预。君王交给他重任而要求他成功,所以李牧才能够充分发挥才智派遣精选的兵车┅千三百辆,善于骑射的士兵一万三千人能够建树功勋的士兵十万人,因此能够在北面驱逐单于大破东胡,消灭澹林在西面抑制强秦,在南面支援韩魏在这时,赵国几乎成为霸主后来恰逢赵王迁即位,他的母亲是卖唱的女子他一即位,就听信郭开的谗言最终殺了李牧,让颜聚取代他因此军溃兵败,被秦人俘虏消灭如今我听说魏尚做云中郡郡守,他把军市上的税金全部用来犒赏士兵还拿絀个人的钱财,五天杀一次牛宴请宾客、军吏、亲近左右,因此匈奴人远远躲开不敢靠近云中郡的边关要塞。匈奴曾经入侵一次魏尚率领军队出击,杀死很多敌军那些士兵都是一般人家的子弟,从村野来参军哪里知道“尺籍”、“伍符”这些法令律例呢?他们只知道整天拼力作战杀敌捕俘,到幕府报功只要有一句话不合实际情况,法官就用法律制裁他们应得的奖赏不能兑现,而法官却依法必究我愚蠢地认为陛下的法令太严明,奖赏太轻惩罚太重。况且云中郡郡守魏尚只犯了错报多杀敌六人的罪陛下就把他交给法官,削夺他的爵位判处一年的刑期。由此说来陛下即使得到廉颇、李牧,也是不能重用的我确实愚蠢,触犯了禁忌该当死罪,该当死罪!”文帝很高兴当天就让冯唐拿着汉节出使前去赦免魏尚,重新让他担任云中郡郡守而任命冯唐作车骑都尉,掌管中尉和各郡国的車战之士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请的古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