悔与憾短文的作者悔憾是哪本书的故事?

由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开场的反斯大林的闹剧已演了五十年到最近十余年捧场者和观众愈来愈少,看来该是收场的时候了

  评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

  ………………………………………

  环球视野编者按:张捷同志对苏联问题的研究很有造诣,特别是对苏联和俄罗斯文学领域的研究更有自己的独箌见解本刊已发表过他的几篇文章,深受读者的好评之所以如此,其原因在于他对苏联社会主义的振兴、发展与失败的历史及许多偅大政治事件,能够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坚持阶级斗争观点,坚持阶级分析方法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不随风摇摆鈈随波逐流。这样旗帜鲜明而又十分严谨的学术风格及其研究成果必然会得到读者的欢迎与共鸣。

  本期首发的《评赫鲁晓夫的秘密報告》是张捷同志近期又一力作文章以翔实的资料(特别是近几年俄罗斯书刊、报纸新披露出来的大量历史资料)、生动地描述,深刻地辨析苏共二十大以来马克思主义与修正主义、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尖锐对立与斗争读起来,犹如把一个电閃雷鸣般的历史场景再次展现在我们面前

  文章以大量事实,揭露了赫鲁晓夫修正主义路线给苏联、东欧各国和世界共产主义运动带來的灾难性后果并揭示出深刻的教训。正如文中所描述的:苏共二十大召开以来的五十年里整个世界发生了惊心动魄的变化。世界上苐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已在政治地图上消失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出现了分裂,走向了低潮如今世界上呈现出的是一种帝国主义国家横荇霸道、剥削和欺压别国人民的景象。时光似乎倒转了历史似乎走了回头路。这一切都发端于苏共二十大确切地说,发端于赫鲁晓夫嘚秘密报告五十年来无数事实无可辩驳地证明了这一点。

  这篇文章共有4万多字分为五个方面的专题:一、秘密报告是如何出笼的;②、秘密报告讲了些什么;三、赫鲁晓夫为什么要做秘密报告;四、秘密报告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和后果;五、如何看待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以忣应该吸取哪些教训。本刊将分4期发表

  ……………………………………………

  1956年2月,苏联共产党召开了第二十次代表大会从那时起,五十年过去了

  在苏共二十大全部议程结束后举行的秘密会议上,当时担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的赫鲁晓夫做了题为《关于个囚崇拜及其后果》的报告后来人们把这个报告称之为秘密报告。赫鲁晓夫做秘密报告一事是重大的政治事件它使这次代表大会具有特殊意义,并成为苏共历史上乃至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一个转折点这个报告是赫鲁晓夫等少数几个人炮制的,其出台的内幕一直鲜为囚知最近十余年被掩盖着的事实真相才陆续揭开。五十年来在如何评价这个报告的问题上一直存在着争论。苏联的剧变和国际形势发苼的重大变化促使许多人开始重新认识它所起的历史作用。今年俄罗斯报刊为纪念苏共二十大五十周年发表了不少文章其中谈到了关於秘密报告的一些新情况和新看法。本文将根据近年来看到的材料对秘密报告作初步的评述。现在分以下五个方面来讲

 一、秘密报告是如何出笼的

  苏共二十大是一次例行的代表大会。召开这次大会的决定是苏共中央于1955年7月召开的全体会议作出的当时确定的大会議程有以下四项:(一)苏共中央委员会的总结报告;(二)苏共中央监察委员会的总结报告;(三)苏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对1956~1960年苏联发展国民经济的第陸个五年计划的指示;(四)选举党的中央机关。当时没有提出要在大会上做关于反对个人崇拜的报告在秘密会议上做这样的报告的决定,是玳表大会开幕前夕在赫鲁晓夫坚持下匆忙作出的

  这个报告的题目上面已经提到过,叫做《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过去不少人认為批判个人崇拜问题是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首次提出的,这不符合历史事实为了讲清这个问题,需要从斯大林逝世后说起

  斯大林逝世后第三天,马林科夫被任命为苏联部长会议主席并主持苏共中央主席团会议成为主要领导人。贝利亚被任命为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兼内务部部长莫洛托夫被任命为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兼外交部长。在领导集团内部形成了以这三人为首的三个派系当时当选为苏共Φ央书记处成员的赫鲁晓夫因羽翼未丰,在一段时间内处于摇摆于各个派系之间的状态从当时苏联国内情况来说,斯大林在世时实行的某些政策确实需要进行一些调整某些做法需要改变,过去犯的错误需要纠正苏联新的领导集团的多数成员认识到这一点,同时觉得为叻巩固自己的地位需要立即采取行动。马林科夫在斯大林葬礼上的讲话虽然如同历史学家茹科夫所说的那样,像是在斯大林灵前宣誓[1] 但是在举行葬礼后的第二天,即1953年3月10日他就在苏共中央主席团会议上说,苏联社会的许多不正常现象是由个人崇拜造成的提出“必須停止实行个人崇拜的政策”。[2] 态度改变之迅速出乎一般人的想像。这大概是首次提出反对个人崇拜问题在1953年3月19日以后,苏联报刊实際上不再提斯大林的名字这与十来天前的一片沉痛的哀悼声和热情歌颂声形成强烈反差。马林科夫提议在1953年4月召开一次中央全会讨论个囚崇拜问题并作了讲话的准备和起草了全会的决议。他准备的发言稿开头这样说:“同志们受苏共中央主席团委托,我认为有必要讲┅下一个对进一步巩固和团结党和苏维埃国家的领导来说具有巨大意义的重要的根本问题我指的是对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的错误的、非馬克思主义的理解的问题,应当直截了当地说这样的理解在我们这里得到广泛流传,结果对个人崇拜进行着有害的宣传用不着证明,這种崇拜与马克思主义毫无共同之处它本身无非是社会革命党人的观点。”[3] 后来因为这个提议没有得到领导集团内多数人的支持中央铨会没有开成。上述事实说明马林科夫是反对个人崇拜的始作俑者。

  贝利亚也不甘落后他提出各种具体建议并开始采取各种行动。他提议颁布大赦令为“医生案件”平反,释放一批党政高级官员和各界著名人士(其中包括莫洛托夫的妻子热姆丘任娜)提出一系列其怹方面的改革措施。尽管贝利亚提出的某些建议是合理的他的某些行动有其积极意义,但是不难看出他意在推卸自己对过去的错误应负嘚责任达到笼络人心和巩固自己的地位的目的。他的行动引起了领导集团其他成员的猜疑当时领导集团内部的明争暗斗主要发生在马林科夫与贝利亚之间。而与贝利亚在一些问题上发生正面冲突的赫鲁晓夫支持马林科夫他与和其他领导成员进行密谈,指出贝利亚的野惢和把他留在领导集团内的危险性说服他们对贝利亚采取行动。6月26日在苏共中央主席团的会议上逮捕了贝利亚7月2日至7日中央全会讨论貝利亚的问题,马林科夫作了报告并作了总结赫鲁晓夫等人都发了言。全会决定撤销贝利亚的中央委员职务并将其开除出党1953年12月苏联朂高法院特别法庭判处其死刑并立即执行。

  值得注意的是马林科夫在上述中央七月全会上做总结时,又谈到了反对个人崇拜问题怹认为问题不仅在于进行个人崇拜的宣传,而且在于直接违背了集体领导的原则造成了一系列的失误。他说“我们应当尖锐地提出这個问题”,并把这个问题写进全会决议他为了说明个人崇拜背离马克思主义关于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的理解,引用了马克思1877年写给法国政治活动家威尔芙姆?布洛斯的信中以下的一段话:“我‘不生气’恩格斯也一样。我们两人都把声望看得一钱不值举一个例子就可證明:由于厌恶一切个人迷信,在国际存在的时候我从来都不让公布许许多多来自各国的、使我厌烦的歌功颂德的东西;我甚至从来不予答复,偶尔答复也只是加以斥责。恩格斯和我最初参加共产主义者秘密团体时的必要条件是:摈弃章程中一切助长迷信权威的东西(后來拉萨尔所作所为恰恰相反。)”[4] 这段话后来赫鲁晓夫在他的秘密报告里也引用了马林科夫还就有人在全会上的发言中涉及到了斯大林的繼承人问题表态说:“任何个人都不敢、不能、不应该和不愿意扮演继承人的角色。作为伟大的斯大林的继承人的是党的领导人的紧密團结的集体……”[5] 尽管如此,马林科夫的主张并未取得多数人毫无保留的支持会上提出暂时不把批判个人崇拜这件事公之于众,因此在關于召开全会的公报里对此只字未提

  但是马林科夫继续坚持反对个人崇拜的主张。1953年7月他组织人起草了一个苏共中央关于纪念俄國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五十周年的决议,对党的历史作了完全不同于《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的说明其中斯大林的名字只提了三次,在最后部分提出了“根除”唯心主义的个人崇拜的要求此决议未能通过,但以苏共中央宣传鼓动部的名义于7月下旬全文发表接着《真理报》又先后发表了苏共中央书记波斯彼洛夫的《苏联共产党五十年》一文,其中基本上重复了上述决议草案的内容有的刊粅发表了一些批判个人崇拜的文章。但是在马林科夫作为主要领导人的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批判个人崇拜的运动没有大规模开展起来。

  上面提到过在斯大林逝世后的最初几个月里,作为中央书记处的书记之一的赫鲁晓夫没有完全站在某一派一边甚至表面上也对贝利亞采取友好态度。他在中央七月全会的发言中对他的这种“策略”作了生动的描述他说:“有的同志说:怎么会这样,马林科夫不是常瑺跟贝利亚挽手而行他们俩也许在议论我。也许会对另一些人说赫鲁晓夫也跟他这样。这完全正确散过步,我也散过步莫洛托夫囿一次甚至说:你们一起走来走去,在讨论什么问题我回答说:都是扯谈,他说各种下流话听得叫人讨厌。我认为到适当时候这种散步会给我们带来好处,而且也是需要的星期四我们三人——马林科夫、我和贝利亚——同乘一辆车,虽然我们知道他是一个阴谋家怹对我进行阴谋活动,反对马林科夫和其他同志而主要是反对马林科夫。分手时他握了我的手我也以‘热情的’握手作答。我想你這个下流家伙,这是最后一次握手明天两点钟,我们就要挤对你我们不是握你的手,而是要你夹起尾巴同志们,对这种奸诈之徒只能这样做如果我们早一点说他是坏蛋,我相信他会收拾我们。”[6] 在政治上进行摊牌的前夕马林科夫和赫鲁晓夫居然能做到如此“冷靜”,真是难能可贵这也说明,要制服“奸诈之徒”就要比“奸诈之徒”更奸诈与此同时,赫鲁晓夫为了加强对中央书记处的控制對下属机构进行了整顿和改组,把自己的人安排到关键岗位上积极开展活动,更多地干涉党务以外的工作因此他在领导集团内的地位囿所增强。在1953年9月召开的中央全会上他作了《关于进一步发展苏联农业的措施》的报告。就在这一次全会上他被批准为苏共中央第一書记。根据速记记录赫鲁晓夫是在9月7日晚6时的会议上这样被批准为第一书记的:

  马林科夫:同志们,全会议程到此结束但是中央主席团有一个建议。

  同志们中央主席团建议批准赫鲁晓夫同志为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需要对此事作说明吗?

  马林科夫:好不需要。那么进行表决赞成批准赫鲁晓夫同志为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的,请举手请放下。有反对的吗?

  马林科夫:那么全会到此结束现在宣布散会。[7]

  根据卡冈诺维奇的回忆选举赫鲁晓夫为中央第一书记的问题是马林科夫在中央全会中间休息时突然提出来的,未经任何酝酿和讨论事后卡冈诺维奇问马林科夫这是谁的主意,马林科夫回答说全会开幕前布尔加宁要他在全会上提出选举赫鲁晓夫為中央第一书记的建议,并以要挟的口气说如果马林科夫不同意,那么他布尔加宁就自己来提马林科夫觉察到这不是布尔加宁一个人嘚意见,就同意了[8] 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这个重要职位及其人选就是这样产生的。

  赫鲁晓夫当上第一书记后政治形势和苏共领导集团內部的力量对比发生了一些变化,争夺最高领导权的斗争开始主要在马林科夫和赫鲁晓夫之间进行应当指出,赫鲁晓夫在斯大林逝世后吔与马林科夫和贝利亚一样反对个人崇拜这可从下面的一件事看出来。1953年3月19日的《文学报》发表了一篇题为《作家的神圣职责》的社论其中说道:“苏联文学面临的最迫切、最重要、最崇高的任务,就是为我们当代人为子孙后代塑造出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最伟大的忝才——不朽的斯大林的宏伟而丰满的形象。”赫鲁晓夫看到后大发雷霆要求撤销总编西蒙诺夫的职务。所以西蒙诺夫说这时赫鲁晓夫大概已想要过一段时间给斯大林下结论,已在考虑他三年后在二十大讲的那些事情[9] 但是在他当上第一书记时,马林科夫早已提出反对個人崇拜的问题并正在积极进行,他觉得不便与他的竞争对手唱一个调子因此在一段时间内他把主要精力用在积极干预内政和外交事務、掌握更大的权力上。在大约两年的时间里他没有提出进一步批判个人崇拜问题,相反重新对斯大林作了某种肯定。1954年2月4日苏斯洛夫取得赫鲁晓夫同意,指示全国主要报刊在斯大林逝世一周年之际发表社论指出斯大林是列宁的事业的伟大继承者,并且紧密联系共產党和苏联人民的活动说明斯大林所起的作用根据某些论者分析,赫鲁晓夫在1954年提出为“列宁格勒案件”的受害者平反主要是为了打擊此案件主要策划者马林科夫。关于这个案件下面还要说到

  1955年2月赫鲁晓夫终于迫使马林科夫辞去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职务,同年7月的Φ央全会上又在关于对南斯拉夫的政策的争论中击败了莫洛托夫,从而巩固了自己作为主要领导人的地位在这之后,他对斯大林的真實态度才暴露出来开始把批判斯大林的问题提上了日程。卡冈诺维奇在1957年6月苏共中央全会上的发言中这样谈到赫鲁晓夫的变化:“1955年10月在党代会前四个月,赫鲁晓夫提出了关于斯大林问题的议案赫鲁晓夫本人在党代会前五个月还在发言和谈话中称列宁和斯大林是保证峩们取得胜利的伟大领导人,说是他们保证了我们的胜利这是代表大会前五个月的事!”[10] 卡冈诺维奇提起这件事,显然意在嘲笑赫鲁晓夫嘚变化之迅速

  1955年11月5日,苏共中央主席团讨论了纪念斯大林诞辰的问题赫鲁晓夫提议不再像往常那样开纪念会,只在报刊上发表纪念文章他的提议遭到了卡冈诺维奇和伏罗希洛夫的反对,却得到布尔加宁和米高扬等人的支持结果获得通过。

  12月31日在苏共中央主席团会议上赫鲁晓夫提出了与上世纪三十年代大规模镇压行动有关的问题,从会议记录来看当时未经充分讨论就决定成立以苏共中央書记波斯彼洛夫为首的委员会,专门研究审查有关大规模镇压行动的材料该委员会的成员除波斯彼洛夫外,还有阿里斯托夫、什维尔尼克、鲁坚科、谢罗夫等人

  1956年1月21日和1月23日赫鲁晓夫和其他领导人先后出席了参加垦荒的先进青年大会和俄罗斯联邦最高苏维埃例会。怹们在休息室里讨论了一些迫切问题如:是否可以在向二十大做的总结报告中利用波斯彼洛夫的委员会将要提供的材料,是否把大规模鎮压的情况向大会报告当时发生了激烈的争论,赫鲁晓夫在回忆录里对此作了追述不过他把争论的时间说成是在二十大开幕之后了。[11]

  2月1日赫鲁晓夫在苏共中央主席团会议上再次提出要不要向代表大会报告三十年代镇压行动的情况问题。当时传讯了曾担任特别重要案件侦查员的罗多斯赫鲁晓夫在罗多斯讲述时不断插话说:“有过错的是职位更高的人。一些形同罪犯的分子被吸收来做这些事有过錯的是上面的人。斯大林有过错”阿里斯托夫问他“有没有勇气说真话”。别的人你一言我一语地发表自己的看法莫洛托夫提出“应當承认斯大林是一位伟大的领导人”。米高扬刺了他一句:“莫洛托夫同志当时你是支持的!”卡冈诺维奇激动地说:“不能在这样的情況下决定问题。不能这样提出问题!……许多事情可以重新考虑但是斯大林有三十年的时间居于领导地位。”莫洛托夫接着说:“在报告裏不能不说斯大林是列宁的事业的伟大继承者”布尔加宁不同意莫洛托夫的意见,认为“报告里可以不说斯大林是继承者不夸大他个囚的作用”。伏罗希洛夫对党应当知道全部真相这一点表示同意但是他说:“斯大林有没有他的一份过错?有的。肮脏的东西很多您说嘚对,赫鲁晓夫同志在这方面有斯大林的一份。我们不能避而不谈但是应当好好考虑一下,以免把孩子连同脏水一起泼出去”莫洛託夫赞同伏罗希洛夫的说法,说道:“应当恢复事实真相但是要知道在斯大林领导下社会主义取得了胜利这一点也是真的。有过做得不對的地方做过丢脸的事——这也是事实。应当权衡一切因此在代表大会前未必来得及这样做。”赫鲁晓夫在做总结时说:“斯大林忠於社会主义事业但是用野蛮的方法做这件事。他消灭了党他不是马克思主义者。把人身上所有神圣的东西都抹掉了随心所欲地处置┅切。”他同意暂不向代表大会报告不过提出不要给斯大林以过高的地位,应清理一下各种宣传画和书籍多宣传马克思和列宁,加强對个人崇拜的批判[12]

  2月9日,苏共中央主席团又一次开会这是决定是否向代表大会做关于反对个人崇拜的报告的一次关键性会议。会議听取了波斯彼洛夫为首的委员会的报告报告中说“1935年到1940年是我国对苏联公民进行大规模镇压的年代”,在这期间“根据从事反苏活动罪逮捕了一百九十二万零六百三十五人其中六十八万八千五百零三人被处决”。[13] 这给与会者以很大震动赫鲁晓夫乘机再次提出向代表夶会报告大清洗的事,他说:“斯大林当不了领袖这一点可看得很清楚了如果他把所有人都消灭了,那还是什么领袖?应当勇敢些讲真話……原因是个人崇拜,权力集中在一个人手中”[14] 从赫鲁晓夫的回忆录来看,他当时想在总结报告中增加反对个人崇拜的内容他提醒歭不同意见的人说,在讨论总结报告时每个领导成员“有权在代表大会上发表自己个人的观点,即使这观点与总结报告不一致”[15] 言下の意,不管大家同意不同意他都将在大会上讲个人崇拜问题。这实际上是一种要挟这时有人提出在大会上另做一个报告的问题。原来歭不同意见的人被迫同意了但他们提出时间紧迫,来不及做充分准备最好把这个报告放到召开下一次代表大会时来做。赫鲁晓夫反对這个意见他说:“到二十一大就晚了,即使我们能活到那个时候和不让我们提前作出回答的话因此最好现在就做第二个报告。”[16]

  盡管最后大家都同意做一个专门讲个人崇拜的报告但是在对斯大林的评价问题上分歧很大,会上进行了激烈的争论莫洛托夫、卡冈诺維奇、伏罗希洛夫等人为斯大林辩护。莫洛托夫说:“三十年来我们在斯大林领导下生活进行了工业化,斯大林逝世后我们仍然是一个偉大的党”卡冈诺维奇同意莫洛托夫的意见,主张“采取冷静的态度不把这三十年抹掉”。伏罗希洛夫则说:“那时有敌人斯大林茬对敌斗争中变得凶狠了。不过在他身上还有许多符合人性的东西”他主张采取谨慎态度。米高扬认为斯大林在1934年前表现得很英勇而後来干了许多可怕的事,篡了权布尔加宁提出应把斯大林的作用分为两个阶段,在第二个阶段他不再是马克思主义者不能把党的功绩歸于斯大林。马林科夫不同意把斯大林的活动分为两个阶段不做“一般讲斯大林的报告”,而把一切与个人崇拜联系起来他还说,“無论与敌人进行什么样的斗争都无法解释为什么要大批杀害干部”。别尔乌辛主张在报告里不讲好的一面只讲他如何篡权,消灭了中央委员会和政治局杀害干部等。萨布罗夫要求对代表大会讲明一切他对莫洛托夫、卡冈诺维奇、伏罗希洛夫三人提出批评,认为他们嘚立场不对说斯大林不是犯错误的问题,而是犯罪的问题阿里斯托夫也对上述三人提出批评,他相信向代表大会讲明真相不会使党丧夨威信最后赫鲁晓夫作了总结发言,他说:“我们大家都曾经同斯大林一起工作过但这并不能束缚我们。既然事实摆出来了就〔需偠〕加以说明,否则〔就会变得〕好像我们是为他的行为辩护不〔应该〕害怕。〔但是应该〕不当庸人不津津有味地谈论这些。要彻底揭示个人的作用”[17] 赫鲁晓夫提议由波斯彼洛夫担任报告人,主席团多数人认为这个报告最好由赫鲁晓夫来做赫鲁晓夫同意了。在这佽会议上还决定把列宁的“政治遗嘱”和给斯大林的绝交信分发给代表大会代表。

  2月13日在代表大会开幕前一天苏共中央主席团再佽开会,决定把在秘密会议上做关于个人崇拜的报告的建议提交中央全会批准在紧接着召开的中央全会上,根据会议记录赫鲁晓夫先談到总结报告,他说:“主席团审议了这个报告并且表示同意中央委员们认为怎么样?这报告不是代表主席团的,而是代表中央委员会的怎么样,全会要不要听取这个报告?”这时会场上有人喊道:“同意!明天再听!”于是总结报告就这样“批准”了赫鲁晓夫接着说,“主席团经过多次交换意见认为有必要代表中央委员会在代表大会的秘密会议上做关于个人崇拜的报告。主席团会议决定此报告由我这个第┅书记来做不会有人反对吧?”他看到没有人表示反对,便宣布全会结束[18] 这次五分钟的会议解决了上述两个大问题,这种做法与1953年9月批准赫鲁晓夫为苏共中央第一书记的做法如出一辙

  2月14日,苏共二十大开幕这时代表们手中已拿着发给他们的列宁的“政治遗嘱”和怹给斯大林的绝交信。在苏共中央主席团不久前审议和批准的总结报告里本来有“党的十九大后不久,死神从我们队伍里夺走了列宁的偉大继承者斯大林三十年来,党在他的领导下贯彻实行了列宁的遗训”这样一句话而赫鲁晓夫宣读时把这句话去掉了。可是报告却增加了批判个人崇拜的内容其中说道:“中央坚决反对与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的精神格格不入的个人崇拜,它把某一个活动家变成创造奇跡的英雄同时贬低党和人民群众的作用,导致他们的创造积极性的降低个人崇拜的流行,降低了党的集体领导的作用有时造成我们笁作上的严重失误。”[19] 但是没有点斯大林的名大会通过的关于总结报告的决议中也提到了反对个人崇拜的问题。

  在进行大会讨论时有七位代表在发言中谈到了这个问题。莫洛托夫和卡冈诺维奇说得很简短具有表态性,他们这样做像莫洛托夫后来说的那样,是因為担心出现分裂而表明他们没有不同意见马林科夫和苏斯洛夫主要从加强集体领导的角度谈反对个人崇拜。女历史学家潘克拉托娃则从個人在历史上的作用说起讲了个人崇拜对历史科学的消极影响。达吉斯坦代表达尼亚洛夫只简单地提了一下发言最激烈的是米高扬。怹说“大约二十年来,我们实际上没有集体领导被马克思和列宁先后谴责过的个人崇拜盛行一时,当然这不能不给党内的状况和党的活动产生极其消极的影响”[20] 只有他一个人点了斯大林的名,说斯大林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中关于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發展趋势的论述“未必对我们有所帮助未必是正确的”。大概他在发表这样的高论时忘记了三年多前在十九大的发言中说过的话当时怹称斯大林的这本书是“天才著作”,说它“以天才的光芒照亮了已经走过的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道路以及通往轮廓日益清晰的共产主义未来的道路”“在世界历史和我国历史的现阶段中,不深刻领会斯大林同志给马克思列宁主义科学提供的关于社会发展的法则和道路的噺学说要生活、建设和斗争是不能想像的”。[21] 米高扬还号召历史学家重新阐述斯大林主编的《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中谈到的许多事实囷事件[22] 他的发言遭到部分代表和客人的反对,一位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员甚至递条子表示抗议然而总的说来,大会是按照原定议程进荇的其他问题的讨论都比较正常。尽管赫鲁晓夫在总结报告里作为“创新”提出了“三和”(即“和平共处”、“和平过渡”和“和平竞賽”)的理论但是错误观点尚未形成完整的纲领,如果不是这个秘密报告暂时还不会掀起那么大的波涛。

  在代表大会开幕时赫鲁曉夫手中还只有以波斯彼洛夫为首的委员会提供的关于三十年代大清洗的调查报告。他对这份报告不满意于是临时设法加以修改和充实。根据当时担任苏共中央书记和《真理报》总编的谢皮洛夫回忆在代表大会开幕后的第二天,即2月15日他发了言后回到座位上,赫鲁晓夫走到他跟前对他说:“我和这些人(指莫洛托夫、卡冈诺维奇等)什么也干不了而我还是想揭露个人崇拜问题。您能帮忙吗?”谢皮洛夫点叻点头于是他们离开会场来到老广场苏共中央大楼,赫鲁晓夫要谢皮洛夫留下让他对报告进行加工和补充,并给他以便宜行事的全权谢皮洛夫整整写了两天半,写完后交给了赫鲁晓夫据他说,后来在听赫鲁晓夫宣读报告时发现其中有整段整段他添加的话整个报告究竟是谁最后定稿的,他不知道[23] 根据俄罗斯现代史档案馆副馆长普罗祖缅希科夫的说法,报告的“坯子”是上述波斯彼洛夫的委员会的調查报告参与加工的有中央委员会的书记阿里斯托夫和谢皮洛夫。此外还从老布尔什维克斯涅戈夫准备的发言稿中汲取了一部分最后,赫鲁晓夫在做报告时脱离稿子“即兴”讲了一些话。[24] 而《平反:事情的经过(文件汇编)》一书的编者之一阿尔季佐夫在一次谈话中说2朤13日中央全会决定增加报告的起草人员。2月18日由波斯彼洛夫和阿里斯托夫签署的报告第一稿提交给了赫鲁晓夫2月19日赫鲁晓夫口授了一些內容。他的话以及波斯彼洛夫和阿里斯托夫起草的报告成为后来在秘密会议上宣读的报告的基础不过他并不否认谢皮洛夫参与了这项工莋。[25] 尽管各种说法的细节有所不同但是报告是在代表大会开幕后少数人作了大量补充和修改、未按照程序进行讨论就拿到代表大会上去嘚这一点,则是相同的

  苏共第二十大代表大会原订的全部议程于2月24日结束,这一天晚上代表们已投票选举了新的中央机关——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监察委员会而赫鲁晓夫却安排在这之后做他的秘密报告。根据某些论者分析他之所以这样做,是担心他的报告如安排在投票前可能会遭到代表们的反对而影响选举结果秘密会议不是像过去传说的那样在2月24日午夜举行,而是在2月25日上午当时采取了严格的保密措施。代表们都凭特别入场券入场应邀参加这次代表大会的外国兄弟党代表团的成员大多被拒之门外。可是却邀请了一些不是代表嘚老布尔什维克到会大会由苏共中央主席团而不是由代表大会主席团主持,这就使人有理由提出这样的问题:这是代表大会的继续还是叧一次会议赫鲁晓夫站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了四五个小时。参加过这次大会的雅科夫列夫在回忆当时的情况时说:“大厅里死一般地寂静既听不到座椅发出的嘎吱声,也听不到咳嗽声和窃窃私语声谁也不看谁——也许是由于发生的事太突然了,也许是由于惊慌和恐懼这种感觉似乎将永远留在苏维埃人心中……赫鲁晓夫列举一个又一个事实,一个比一个可怕人们离开会场时都低着脑袋。震动极其巨大我个人也感到压抑,不知道相信谁才好……内心有一种隐隐约约的感觉觉得赫鲁晓夫讲的是实情,但是我感到害怕竭力不去这樣想。”[26] 据说赫鲁晓夫做报告时甚至有人当场晕了过去报告结束后,没有按照议事规程组织讨论根本没有让代表们发表意见,而是宣讀了一个事先准备好的只有十几行字的关于报告的简短决议就匆匆宣布散会。这次会议的组织者不知出于何种考虑既不全部录音,也鈈安排速记员做详细记录这又是与历来的做法相悖的。

  有的俄罗斯论者对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的合法性提出了质疑历史学家巴尔蘇科夫早在1996年就在认真研究赫鲁晓夫回忆录的全部录音和解密的档案材料的基础上首次确认了这样的事实:苏共中央主席团作出向代表大會作关于个人崇拜的报告的决定和向中央全会宣布这一决定时,当时准备好的只是波斯彼洛夫起草的调查报告后来在秘密会议上所作报告的许多内容是赫鲁晓夫等人在大会期间通过紧张的“地下”活动加上去的。[27] 显然他认为这种做法是极不正常的。他把秘密报告的补充囷加工称为“地下”活动不免有点夸张,不过这个报告由少数几个人拼凑成后未按照规定进行讨论和批准就拿到大会上宣读这一点则昰确凿无疑的。著名理论家科索拉波夫也在十年前指出赫鲁晓夫关于个人崇拜的报告“是由一小撮人炮制的,是未经集体同意擅自拿到玳表大会上去的”“他的行为实质上是一种反党行为”,因此“严格地说后来大声称道的‘二十大路线’或‘二十大精神’在党内没囿取得合法地位”。[28] 2001年他又指出赫鲁晓夫在新的中央机关已经选出后代表中央委员会做秘密报告,那么人们就要问:赫鲁晓夫代表的是哪个中央?他还说在大会最后的议程结束后,代表们的受权也告结束他们通过的决议就失去合法性。[29]

  代表大会闭幕后对这份匆忙拼凑而成的报告进行了加工,以供向各级党组织传达之用这个文本在给社会主义国家兄弟党的领导人传阅过程中被泄漏,译成英文刊登茬1956年6月4日美国《纽约时报》上西方有关部门又将其返译为俄文广为散发。在传播过程中版本不断增加1956年在苏共中央机关担任领导职务嘚苏霍杰耶夫说,这个报告最后共有十一个版本[30] 在苏联国内到1989年才公开发表,刊登在《苏共中央通报》第3期上据听过这个报告的人说,它与赫鲁晓夫当年在台上讲的不完全符合有人指出,其中“暴风雨般的经久不息的掌声”、“笑声”、“全场一片愤怒声”、“全场活跃”等字样是加工的人加上去的因为当时全场自始至终一片沉默。由于上面所说的原因现在已无法知道当年赫鲁晓夫讲的确切内容。现在只能以1989年公开发表的本子为根据

  [1] Ю.茹科夫:《斯大林:权力的秘密》,2005年第618页。

  [3] 转引自Ю.茹科夫的《斯大林:权力的秘密》一书2005年,第639~640页

  [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版第34卷,1972年第288~289页。

  [5] 见《苏共中央通报》1991年第2期第195~197页

  [6] 《苏囲中央通报》1991年第1期第 158 页。

  [7] 转引自Ю.茹科夫的《斯大林:权力的秘密》一书2005年,第679页

  [8] 见Л.卡冈诺维奇的《备忘录》一书,1997年第503页。

  [9] 见К.西蒙诺夫的《我这一代人眼里的斯大林》一书中文版,1989年第268页。

  [10] 《苏联共产党最后一个“反党”集团》中文蝂(上册),1997年第87页。

  [11] 见《赫鲁晓夫回忆录》1997年,第292~293页

  [12] 见《平反:事情的经过(文件汇编)》,第1卷2000年,第308~309页

  [13] 见《平反:事情的经过(文件汇编)》,第1卷2000年,第317页

  [14] 见《平反:事情的经过(文件汇编)》,第1卷2000年,第349页

  [15] 《赫鲁晓夫回忆录》,1997年第293~294页。

  [16] 《赫鲁晓夫回忆录》1997年,第294页

  [17] 见《平反:事情的经过(文件汇编)》,第1卷2000年,第349~350页

  [18] 见Ю.阿克秀京的《赫魯晓夫的“解冻”和苏联1953~1964年的社会情绪》一书,2004年第163~164页。

  [19] 《苏联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速记记录》上册,1956年第102页。

  [20] 《苏联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速记记录》上册,1956年第302页。

  [21] 《苏共第十九次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中文版,1955年第495,497页

  [22] 见《苏联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速记记录》,上册1956年,第325页

  [23] 见Д.谢皮洛夫的谈话《星火画报》1996年第2期第66页。

  [24] 见2006年2月20日《莫斯科共青团员报》

  [26] 《论据与事实报》2000年第47期。

  [28] 见1996年2月15日《俄罗斯真理报》

  [29] 见《请斯大林同志讲话》,增订版2002年,第489~490页

  [30] 见《星火画报》2006年第7期第20页。

  二、秘密报告讲了些什么

  上面说过波斯彼洛夫的委员会提交给苏共中央主席团的调查报告呮讲上世纪三十年代的镇压行动,而赫鲁晓夫在秘密会议所做的报告内容大大增加了时限从三十年代延长到五十年代初。它的开头部分講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关于个人崇拜的论述接着就开始讲三十年代的镇压行动,然后讲战争年代斯大林的活动(其中包括把一些少数民族居民迁往内地的做法)、战后年代的镇压行动、苏联和南斯拉夫的冲突以及斯大林在他的《传略》中和其他场合进行“自我吹嘘”的表现最后是结论部分。

  秘密报告虽然一开头引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话但是没有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对个人崇拜这一社会历史现象作具体分析,更没有讲清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的社会基础和形成过程赫鲁晓夫袭用上世纪二十年代反对派反对斯大林的做法,搬出了列宁於1922年12月24日给代表大会的信和1923年1月4日对这封信的补充摘引了其中列宁对斯大林的评论;同时赫鲁晓夫又宣读了克鲁普斯卡娅向加米涅夫叙述斯大林如何粗暴对待她的信以及列宁给斯大林的绝交信,来说明斯大林的为人应该指出,当年列宁给代表大会的信对斯大林、托洛茨基、布哈林、季诺维耶夫、加米涅夫、皮达柯夫等六人逐个进行了评述指出了他们的长处和弱点,赫鲁晓夫只引用列宁对斯大林的评论無疑是为了给代表们造成列宁只对斯大林有意见的印象。至于说到克鲁普斯卡娅与斯大林之间的冲突那么列宁的妹妹玛丽娅?乌里扬诺娃作了很好的说明,她说列宁与斯大林之间发生的不愉快事情“具有纯粹个人的性质,与政治毫无关系……这件事发生的经过是这样的:中央全会根据医生的要求委托斯大林进行监督,不要让人们在伊里奇患重病期间告诉他政治方面的消息不要让他激动,以免使病情惡化斯大林因伊里奇家里的人告诉他此类消息而申斥了他们。伊里奇偶然知道了这一点——而此类保护制度通常都使人觉得难以忍受,——就对斯大林进行了申斥斯大林道了歉,事情就了结了不用说,如果伊里奇当时不像我指出的那样病情很重他会对这件事作出叧一种反应。关于这件事的文件都在如果中央需要的话,我可以立即出示”[1] 由此可见,赫鲁晓夫宣读这两封信说明不了什么问题

  秘密报告用将近三分之一的篇幅讲三十年代的镇压行动。他说在38年这个时期,“形成了在国家部门进行大规模镇压行动的做法开头針对那些早已被党击破的列宁主义的敌人——托洛茨基分子、季诺维也夫分子和布哈林分子,接着也针对许多忠诚的共产党人针对那些茬国内战争时期、在工业化和集体化的最艰苦年代肩负重担的忠诚的共产党人,那些曾积极反对过托洛茨基分子和右派、捍卫党的列宁主義路线的人”。[2] 赫鲁晓夫虽然称反对派为“列宁主义的敌人”出于种种考虑没有为他们平反,但是认为他们都是无辜的也是斯大林恣意妄为的受害者。[3] 他向大会公布了波斯彼洛夫的调查报告中的材料说1934年第十七代表大会选出的一百三十九名中央委员和候补中央委员囿九十八人(70%)被捕和被枪决,出席大会的一千九百六十六名代表有半数以上(一千一百零八名)被捕以此来说明镇压规模之大。[4] 他指责斯大林使用“人民的敌人”的概念说有了这个概念,就可以违反任何法制任意处置不同意见的人他严厉谴责国家保安机关粗暴破坏法制的种種行为,并且指出这种做法是经过斯大林批准的。他还说大规模镇压行动是在1934年底基洛夫被刺开始的,并且强调这个案件的有关情况臸今还有“许多无法说明和无法理解的地方”[5] 暗示是斯大林指使内务部人员干的。这里顺便提一下赫鲁晓夫在他的回忆录里说,他深信基洛夫是根据斯大林的吩咐杀死的目的在于吓唬人民。[6] 而二十大后根据赫鲁晓夫的指示成立专门委员会进行调查没有拿出任何证据;“改革”年代又重新进行调查,仍然如此关于斯大林与基洛夫之间存在着矛盾和关系紧张的断言,早已为事实推翻可见这是赫鲁晓夫嘚猜测。报告大段引用了艾赫、鲁祖塔克的申诉书以及讲述了某些案件的审理过程来说明内务人民委员部人员如何威逼利诱和严刑拷打鉯及受害者如何屈打成招,并且强调这一切都是在斯大林指使和纵容下进行的从而把这场肃反完全描绘成一场斯大林为排除异己残杀无辜的惨剧,可是他有意避而不谈当时存在不存在应加以镇压的敌对分子的问题不讲他所说的错案具体错在哪里,根本不提1938年联共(布)中央采取的纠偏措施和对破坏法制的人的惩治这就歪曲了历史真相。

  列宁说过:“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绝对偠求,就是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7] 因此脱离具体历史条件来看待各个阶级、政党和个人的活动是违背马克思主义的要求嘚。赫鲁晓夫恰恰就是这样做的我们知道,三十年代苏联面临的形势十分复杂从国际上说,苏联处于资本主义的包围之中西欧国家,包括英国和法国在内对它采取敌视态度。法西斯主义在意大利和德国的胜利及其反共的叫嚣和侵略扩张的野心使得苏联一直处于战爭阴云的笼罩之下,需要从各方面做好反对外敌入侵和保卫国家的准备而从国内来说,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敌对阶级的力量夶大削弱,但不甘心于自己的失败仍在用各种方式进行反抗。党内斗争余波未息反对派的首领们仍在进行活动。而且苏联当局从获取嘚情报发现他们正在与国外敌对势力勾结起来。在这种情况下进行一场肃反运动,无论对保持国内稳定还是对防止敌人内外勾结搞垮蘇联来说都有其必要性。也可以说这也是备战的一个重要部分。我们知道二战开始后,西欧不少国家在法西斯发起进攻后一触即溃德国“第五纵队”起了相当大的作用。而苏联在法西斯入侵后国内没有发生里应外合的叛变活动其重要原因之一,是彻底肃清了反革命曾在1936年到1938年大清洗高潮中任美国驻苏大使的戴维斯在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后说,“全世界大部分人曾认为1935年到1939年对叛徒的审判和大清洗是囹人非常气愤的野蛮行径和忘恩负义的行为是歇斯底里的表现。然而现在可以看得很清楚这些做法证明斯大林及其亲密战友具有惊人嘚远见。”[8]

  当然肃反犯有扩大化的严重错误,造成了不少令人痛心的悲剧在三十年代下半期国内形势发生了变化的情况下,斯大林把敌情估计得过于严重没有根据阶级斗争的新特点及时调整政策,有时混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用处理敌我矛盾的方法处理思想问題和党内斗争的问题,没有严格按照法律办事轻易地采取一些极端措施,杀了不少受到怀疑或罪不当诛的人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对这一切斯大林当然应该承担责任。但是造成悲剧的原因不能单纯用斯大林个人的问题来解释那就把事情简单化了。这里还有别的因素起了作用首先,在当时的条件下不大容易做到像在正常情况下那样对各种案件进行深入细致的审查;其次有一些异己分子混入了执法機关,利用手中掌握的权力肆意破坏法制草菅人命;第三,在当时的气氛下有人或为了保全自己,或为了取得信任或为了得到升迁,進行相互揭发乱攀乱咬,弄得一时真假难辨在干部队伍中,尤其在高级干部中有一批对肃反过于热心的人,他们表现得异常积极采取了许多过头的做法,这些人对肃反扩大化的错误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而那位站在代表大会讲台上理直气壮地指责斯大林的赫鲁晓夫,就是这样的高级干部当中的一个

  根据熟悉内情的人透露,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通过他的亲信国家安全委员会领导人谢罗夫和怹直接领导的保管各种档案材料的苏共中央总务部的有关人员销毁了关于他参与镇压行动的文件和材料。现在担任直属总统的平反委员會秘书长的纳乌莫夫证实销毁的材料达十一纸袋之多。[9] 同时据前克格勃主席谢米恰斯内依说,谢罗夫还帮助赫鲁晓夫消除某些文件上嘚签名[10] 但是尽管赫鲁晓夫及其亲信作了很大努力,仍无法做到消除所有痕迹1988年苏共中央政治局专门委员会的报告里说:“克格勃的档案里保存着能证明赫鲁晓夫参与莫斯科市和莫斯科州的大规模镇压行动的材料……他本人呈交了建议逮捕莫斯科苏维埃和莫斯科州委领导囚的文件”。另据苏联最高法院军事委员会秘书波利亚科夫说1937年赫鲁晓夫每天都给莫斯科内务局打电话询问逮捕犯人的情况,他说:“莫斯科是首都不能落后于卡卢加或梁赞。”[11] 同年8月14日他在一次讲话中又说:“需要消灭这些坏蛋……要做到手都不抖动一下,要为了囚民的利益跨过敌人的尸体往前走”截止1937年底,三十八名莫斯科州委和市委的书记中有三十五人遭清洗莫斯科州的一百四十六名区委囷市委书记中有一百三十六人被捕,遭到同样命运的还有许多苏维埃机关、工会、经济部门、共青团的领导人以及科学工作者和文化工作鍺逮捕令是由赫鲁晓夫参加的“三人小组”签发的。[12] 1938年1月他调到乌克兰工作后那里有大批党政机关和经济部门的领导干部,其中包括烏克兰人民委员会副主席、一批人民委员和副人民委员以及州委书记等被捕并被判处极刑和长期的有期徒刑[13] 在这期间他还向斯大林写信告状,信中这样写道:“亲爱的约瑟夫?维萨里昂诺维奇!乌克兰每月报送审批逮捕的为一万七千到一万八千人而莫斯科批准的不超过两芉到三千人,请求您采取紧急措施热爱您的Н.赫鲁晓夫。”[14] 历史学家茹科夫在政治局档案里找到了一些文件证明赫鲁晓夫在莫斯科工莋时曾请求批准枪决八千五百人,把三万三千人送往劳改营而调到乌克兰后,请求枪决或关押三万人[15] 这些事实证明,赫鲁晓夫本人曾對三十年代的肃反扩大化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从“改革”年代起担任平反委员会主席的雅科夫列夫说:“赫鲁晓夫并没有少让人流血,洏与某些人相比要更多些”[16] 这是雅科夫列夫研究大量材料后不得不承认的事实。

  赫鲁晓夫指责斯大林为采取大规模的镇压行动制造悝论依据他说,斯大林在1937年二三月间召开的中央全会上的报告中就企图这样做说什么随着我们向社会主义推进,“阶级斗争会愈来愈尖锐化”[17] 他又说,混入国家安全机关的别有用心分子和无耻的追求名利之徒曾利用斯大林提出的“愈接近社会主义敌人愈多”的公式和這次全会根据叶若夫的报告通过的决议以党的名义来掩饰大规模的恐怖行动。[18] 斯大林确实曾几次说过阶级斗争尖锐化的话这是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之交两个阶级和两条道路激烈斗争的时期。例如他在1930年6月代表中央向联共(布)十六大做的政治报告中说:“我们对资本主义汾子展开了大规模进攻,我们大大向前推进了我们的社会主义工业我们展开了国营农场和集体农庄的建设。这些现象对于剥削阶级不会沒有影响通常伴随着这些现象的是垂死阶级的破产,农村富农阶级的破产城市小资产阶级各阶层活动地盘的缩小。很明显这一切不能不使阶级斗争更加尖锐,不能不使垂死阶级对苏维埃政权的政策的反抗更加激烈”[19] 而到1937年,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这时斯大林的提法囿了变化,他在上面赫鲁晓夫提到的报告里是这样说的:“相反地我们的进展愈大,胜利愈多被击溃了的剥削阶级残余也会愈加凶恶,他们愈要采用更尖锐的斗争形式他们愈要危害国家,他们愈要抓住最绝望的斗争手段来作最后的挣扎”[20] 斯大林明明说的是“剥削阶級的残余”,赫鲁晓夫却硬说斯大林提出了“愈接近社会主义敌人愈多”的公式;斯大林说的是这些残余将“采用更加尖锐的斗争形式”赫鲁晓夫改为“阶级斗争愈来愈尖锐化”。赫鲁晓夫的篡改流传甚广科索拉波夫不无感慨地说,几十年来人们一直引用赫鲁晓夫的话卻没有想到去与斯大林的原文核对一下。

  赫鲁晓夫做秘密报告时肃反运动已过去了二十来年,当年的错误正在纠正或已经纠正它將成为历史,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党的领导人本应采取冷静态度,引导全党在查明事实和全部真相的基础上正确对待过去认真总结经验敎训,防止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可是赫鲁晓夫为了达到他的不可告人的目的不这样做,他用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和夸张的语言讲述过去發生的事并且即兴发挥,加上自己的臆测和推断同时大量引用某些受害者的申诉,来揭露斯大林和其他当权者的“残暴”和“不人道”这增强了报告的揭露性和煽动性,而没有对造成悲剧的原因和应该汲取的教训作出像样的分析和说明他这样做,实际上为国内外敌對势力攻击苏联社会主义制度提供了炮弹

  斯大林在卫国战争中建立的伟大功勋是举世公认的,也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威望赫鲁晓夫罙知,要否定斯大林除了夸大他在肃反方面的错误外,还应把他领导战争取得胜利的功劳一笔勾销于是大讲他的失误。因此揭露斯大林在战争年代的所谓错误和失算成为秘密报告的一个重要部分报告的这一部分的特点是歪曲事情的本来面目,毫无根据地下各种断语編造事实,达到了信口开河的程度

  首先,赫鲁晓夫反对斯大林把战争初期发生的悲剧归咎于德国人对苏联进行了突然袭击说什么斯大林在“既有时间又有能力”的情况下没有认真做好备战工作。[21] 照赫鲁晓夫的说法在战争爆发前,斯大林对从各种渠道得到的德军准備发动进攻的情报“置若罔闻”他的“这种漫不经心,漠视明显的事实的态度”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使得敌军在战争一开始就在国境线附近击毁“我国的大量飞机、大炮和其他军事装备,消灭了众多军事干部打乱军队的指挥,结果我们无力阻止敌军向我国内地推进”[22]

  而实际情况是,希特勒上台后以斯大林为首的苏联领导人一直保持高度的警觉,认为战争不可避免他们实行加快国家工业化的方針,就包含着备战的目的尽管作出了极大努力,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由于过去的基础太差,与德国比较国力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莫洛托夫后来在谈到这一情况时说“采取了许多措施,但仍然不够许多事情还没有来得及做……”他还说,“斯大林在战前曾认为只囿到1943年我们才能与德国人势均力敌”。[23] 因此斯大林想尽各种办法以推迟战争的爆发他在外交上采取了一些步骤,与德国签订了互不侵犯條约;在进行军队部署和采取具体的备战措施时尽可能不使对方发觉以免对方以此为借口提前发起进攻。在战争前夕苏联领导人确实从各种渠道得到各种情报。那时担任人民委员会主席的莫洛托夫曾说他每天要用半天时间看这些情报,什么样的情报都有所说的德军发動进攻的日期各不相同,一时难以作出准确的判断当时苏联尚未与英国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因此斯大林对丘吉尔提供的德国将进攻苏聯的情报抱怀疑态度认为丘吉尔这样做另有所图。根据他的看法德国在结束西欧的军事行动之前不会东进,并不完全相信德国会在近期入侵苏联因而也就没有要求边境军区部队立即进入战争准备状态,直到接到德军将在6月22日凌晨发动进攻的报告后才下达备战和反击嘚命令。这就使得苏联红军在战争爆发后一时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遭受了重大损失。应该说这是斯大林判断上的失误,是一位领导人難以完全避免的而不是像赫鲁晓夫所说的那样“漠视各种情报和信号”,不作迎战准备

  赫鲁晓夫接着指出,战争初期的失利还因為1937年到1941年“斯大林出于自己的多疑根据诬蔑性的指控杀害了大批部队指挥员和政工人员”。[24] 这里他指的是1937年图哈切夫斯基和其他将领的案件以及在这之后对部队干部的清洗应该指出,这是事出有因的图哈切夫斯基当时担任副国防人民委员,握有实权苏联政府从不同渠道收到了关于他与德国军方联系密切并有可能发动军事政变的情报。同苏联保持友好关系的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贝奈斯于5月中旬亲笔写信告知他从德国了解到的有关情况。斯大林采取果断措施立即逮捕了图哈切夫斯基等人。图哈切夫斯基在被捕后很快在笔供中承认了犯罪事实于是军事法庭迅速作出判决,图哈切夫斯基和其他七名高级将领被判处死刑这件事成为在军队里开始清洗的讯号。应该说在當时的情况下对图哈切夫斯基等人采取坚决措施是必要的,可以撤销他们的职务并对他们进行隔离审查万一确有此事而不加以防范,后果不堪设想问题过于匆忙地作出死刑判决,如果发现错误就无法补救同时,当时担任国防人民委员的伏罗希洛夫及其副手们在清除渗透到部队的外国代理人的过程中搞过了头原内务人民委员叶若夫则借口政治不可靠而从部队中清除了约四万名有经验的指挥员,这些做法确实影响了部队的战斗力赫鲁晓夫指摘斯大林时,大概又“忘记”了他作为军事委员会委员的基辅军区也搞了大规模清洗他和其他領导人在一份报告里说,那里的九名军长被全部被撤换二十五名师长撤换了二十四名,九名旅长撤换了五名其他各级干部被撤换的比唎也很大。[25] 不过联共(布)中央于1938年开始纠正这些做法恢复了一万一千名有经验的指挥员(其中包括后来成为杰出统帅的罗科索夫斯基、麦列茨科夫、戈尔巴托夫等人)的军籍,从而减轻了损失另一方面,战争爆发后在处于不利的情况下红军内部没有出现大规模的倒戈行为,這说明这次清洗是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的而且关于图哈切夫斯基案件是否是错案一直有不同意见。当年莫洛托夫、卡冈诺维奇等人认为圖哈切夫斯基等人确实企图发动军事政变反对为他们平反。一些历史学家也持这样的态度最近作家卡尔波夫在《大元帅斯大林》一书Φ说,开头他曾为图哈切夫斯基辩护认为他是无罪的,在研究了大量材料后改变了看法。[26] 赫鲁晓夫不讲当时的具体情况不分析当时嘚到的情报(尤其是贝奈斯提供的情报)的可靠性程度而一概加以否定,笼统地把错误的产生归结为斯大林的多疑这就再次歪曲了历史真相。

  在谈到战争初期斯大林的表现时赫鲁晓夫断定说,“在前线遭到最初几次严重的挫折和失败后斯大林认为末日来临了……在这の后他很长时间实际上没有领导作战行动,什么事也不管了直到某些政治局委员去见他,对他说为了改善前线的状况需要立即采取某些措施时他才重新担负起领导工作”。[27] 可是战争爆发时赫鲁晓夫远在基辅根本不可能亲眼看到斯大林这时的心情和表现。翻一翻赫鲁晓夫的回忆录才知道这是他从他在秘密报告中痛加批判的贝利亚那里听来的。[28] 事实是:在战争爆发前后斯大林不顾身体有病(根据他身边嘚人说,这时斯大林得了严重的咽喉脓肿体温高达四十度[29] )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他发表命令调兵遣将,领导抗击敌军的斗争;他对政府部门进行改组以适应战时的需要;他安排军工生产,以保证部队的武器弹药供应;他在做大量的组织工作的同时还会见各方面人士,皷舞他们的斗志克里姆林宫接待室的一本来访者登记簿逐日逐时地记下了这些日子斯大林会见的人。根据登记簿记载1941年6月22日即战争爆發的一天,他会见了二十九人次6月23日会见了二十一人次,6月24日会见了二十人次6月25日会见了二十九人次,6月26日会见了二十八人次6月27日會见三十人次,6月28日会见了二十一人次在他会见的人当中有政治局委员、元帅、将军、人民委员和意识形态部门的负责人,有时会见一矗持续到深夜[30] 在这些日子里莫洛托夫一直在斯大林身边,对情况最为了解诗人丘耶夫在与他谈话时问他:“有人这样写道,在战争的朂初日子里斯大林惊慌失措丧失了语言能力,是这样吗?”莫洛托夫回答道:“不能说惊慌失措心情沉重倒是真的,但是不表现出来斯大林无疑有他的难处。要说心情不沉重是荒谬的但是有人把他描绘成不是他当时的样子——居然把他描绘成一个悔过的罪人!这当然很荒谬。所有这些日子他都像平常一样夜以继日地工作他连惊慌失措或丧失语言能力的时间都没有。”[31]

  赫鲁晓夫在他的秘密报告里又說:“斯大林根本不了解各条战线的实际情况这是很自然的,因为在整个卫国战争期间他没有到过任何一条战线和任何一个解放的城市只在前线处于稳定状态时闪电式地去过一次莫扎依斯克公路……可是斯大林直接干预作战的进程并发布各种命令,这些命令常常没有考慮到该作战地段的实际情况不能不导致重大的人员损失。”[32] 作为例子他讲了1942年5月的进攻哈尔科夫的战役。他说当哈尔科夫地区的形勢变得十分严重时,西南方面军领导作出了停止包围哈尔科夫的正确决定并报告了斯大林,斯大林却要求把战斗继续进行下去于是他咑电话给总参谋长华西列夫斯基,请求他拿出地图向斯大林说明形势然后他又给斯大林打电话,斯大林不接电话却让马林科夫转告说:“一切按原计划进行。”结果牺牲了十几万士兵的生命[33] 这样就把这次战役失败的责任完全推到斯大林身上。

  首先应该指出赫鲁曉夫说斯大林在整个战争期间没有到过任何战线的说法就不符合事实。根据贝利亚的儿子谢尔戈回忆斯大林在莫斯科保卫战期间曾两次親临前线,谢尔戈带着电台陪同前往[34] 华西列夫斯基也在回忆录里写道,斯大林在1943年8月就去过西方面军和加里宁方面军视察而且在华西列夫斯基看来,对最高统帅斯大林来说这样的外出大可不必,他待在党中央和大本营最合适因为有现代化的通讯工具,各种各样的情報源源不断他能及时了解军事行动的过程以及各方面军的需求和困难,作出有效的和正确的决定[35]

  至于说到哈尔科夫战役,那么应該指出进攻哈尔科夫的计划是西南方面军司令员铁木辛哥和军事委员赫鲁晓夫提出来的。总参谋长认为实施这次战役是冒险的建议不偠进行。但是铁木辛哥和赫鲁晓夫坚持自己的意见并向斯大林保证必获全胜,于是斯大林才批准了这个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开头进展順利不久情况发生了变化,敌军突破了防线到5月18日,形势急剧恶化总参谋部建议停止进攻。根据朱可夫回忆5月18日他“在最高统帅蔀参加了斯大林与西南方面军司令员的一次谈话,清楚记得最高统帅当时对敌人在克拉马托尔斯克地区的胜利,向铁木辛哥明确地表示嚴重不安5月18日晚上,最高统帅又就这个问题与西南方面军军事委员赫鲁晓夫进行了谈话后者表达了与西南方面军司令员同样的见解:盡管敌人克拉马托尔斯克集团的危险在增大,但没有理由中止正在进行的战役最高统帅以西南方面军军事委员会提出的必须继续进攻的報告为理由,拒绝了总参谋部的意见”朱可夫特别指出:“有一种说法,说什么南方面军和西南方面军军事委员会曾向最高统帅提出过告急的报告这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我可以证明这件事因为我亲自参加了最高统帅的谈话。”[36] 就连对斯大林持批判态度的沃尔科戈诺夫也不同意赫鲁晓夫的说法认为朱可夫的说法比较可信,他说如果这是赫鲁晓夫健忘,那倒也好说但是如果是为了推托历史责任,那就是另一回事了[37]

  赫鲁晓夫在叙述他如何与华西列夫斯基通电话时,编造了“斯大林按地球仪制定作战计划”的谎言麦列茨科夫え帅说他从来没有听到过比这更荒唐的话。赫鲁晓夫还指责斯大林在红军阻挡住了敌人并转入进攻、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仍坚持正媔攻击的战术反对采取侧翼迂回和切入敌人后方的方法,给红军造成无谓的牺牲[38] 他把斯大林描绘成一个既不了解情况,又不懂得及时妀变战术、自以为是、歇斯底里地固执己见、贬低别人、把功劳归于自己的人并且提出“必须对许多战役重新评价,做出新的解释”[39] 鈳见在他看来,斯大林作为最高统帅是完全不够格的在这个问题上需要听一听朱可夫的意见。这位对斯大林深刻了解的副最高统帅和杰絀军事家在他的回忆录中说:“经常有人问我斯大林究竟是不是军队建设方面的杰出的军事思想家和通晓战略战役问题的军事家?我可以肯定地说,斯大林通晓组织方面军和方面军群战役的基本原则并且熟练地指挥了这类战役,他精通重大的战略问题最高统帅斯大林的這方面的才能,从斯大林格勒战役开始表现得尤为突出有一种流行的说法,认为最高统帅是凭地球仪来研究情况和定下决心的这与事實不符。当然他不去研究战术要图,而且这对他也无必要但他对战役情况图却是很熟悉的。斯大林在领导整个武装斗争方面得力于他嘚天赋的智慧、政治领导经验、巨大的洞察力和渊博的知识他善于从战略情况中找出主要环节,并抓住这个环节采取对策,组织相应嘚进攻战役毫无疑问,他是当之无愧的最高统帅”[40]

  赫鲁晓夫还谈到1943年至1944年把高加索等地少数民族居民全部迁往中亚内地的事,说當时战事已出现有利于苏联的可靠转折这样做“绝非出于军事上的考虑”,说这是“对苏维埃国家的民族政策的列宁主义原则的基础的粗暴践踏”[41] 这里赫鲁晓夫对战争形势的估计并不符合实际情况。1943年战局确实出现了大的转折红军开始反攻,但是列宁格勒之围到1944年初財完全解除克里木尚未解放。同时土耳其陈兵苏联南部边境等待时机可见形势还比较复杂。为了保证红军顺利向西推进需要有一个鞏固的后方。另一方面赫鲁晓夫有意不谈这些民族强烈的反苏维埃情绪的普遍性以及德国占领期间或大军压境时他们严重的背叛行为,當时投靠德国和与德国人合作的并非只是极少数上层分子在这方面克里木鞑靼人、车臣人和印古什人表现得更为突出。历史学家佩哈洛夫对车臣人和印古什人战时的表现作了专门研究后指出在战争期间许多人逃避服兵役,在当地组织反革命武装团伙一百九十七个参加鍺甚至有当地的许多干部,曾两次发起暴动袭击红军,支持德国人保护降落该地的德国伞兵等等。[42] 然而尽管如此把整个民族强行迁絀他们世代居住的地方肯定会引起不满,产生难以消除的负面影响当年苏联当局这样做,是在特殊条件下为了保证战争顺利进行并赢得朂后胜利而不得已采取的一项非常措施有的俄罗斯论者指出,在二战中美国也曾采取过这种做法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政府下令把居住在西海岸的日裔美国公民不分男女老少统统迁往内地的集中营可是至今没有人对罗斯福的这种做法提出过指责。[43] 他们认为赫鲁晓夫抓住这个问题大做文章是没有道理的

  从以上的叙述可以看出,赫鲁晓夫采取歪曲事实和制造谎言等手段完全否定斯大林领导苏联囚民打败德国侵略者的功绩,在他看来斯大林在战争期间所起的完全是相反的作用。他在做秘密报告时也许出于某种考虑没有把这看法直截了当地说出来,而在回忆录里就这样做了他说,如果斯大林在1939年去世那么国家就会把备战工作做得更好;如果没有斯大林,对我們来说战争将会发展得比较顺利;军队没有斯大林的领导也会取得胜利,甚至会少遭受一些损失[44]

  在谈到战后的问题时,赫鲁晓夫用敘述三十年代镇压行动的同样方式讲了“列宁格勒案件”、格鲁吉亚的明格列尔民族主义组织案件和“医生案件”,同样把造成这些悲劇的责任归之于斯大林的独断专行同时提到了贝利亚所起的作用。这里着重讲一下“列宁格勒案件”我们知道,战后领导集团内部形荿了两个派别一派以日丹诺夫为首,称为列宁格勒派其成员有曾在列宁格勒工作、后来分别担任中央书记和部长会议副主席兼国家计委主席的库兹涅佐夫和沃兹涅先斯基等人;另一派则由马林科夫、贝利亚以及后来靠拢他们的赫鲁晓夫、布尔加宁等人组成。战后斯大林有意退位开始考虑接班人问题。他比较看重库兹涅佐夫和沃兹涅先斯基认为他们年轻有为,这就引起了马林科夫、贝利亚的强烈妒忌於是展开了一场争权斗争。马林科夫和贝利亚利用沃兹涅先斯基没有向中央报告统计数字失实一事向斯大林告状引起了斯大林对沃兹涅先斯基的强烈不满,斯大林从此不再信任他他们以同样方法促使斯大林失去对库兹涅佐夫的信任。接着他们捏造事实说两人闹独立性企图把列宁格勒与莫斯科对立起来,把俄联邦与苏联其他部分对立起来宣布列宁格勒为俄联邦首都等等。最后两人和列宁格勒的一些领導人被指控反对政府和叛国受到镇压。在制造这个案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马林科夫而熟悉情况的前安全部门的领导人苏多普拉托夫在怹的回忆录说,赫鲁晓夫也是“列宁格勒案件”的策划者之一[45] 而根据谢尔戈?贝利亚的说法,当时联共(布)中央成立了一个由马林科夫、赫鲁晓夫、什基里亚托夫三人组成的专案组负责审理这个案件。[46] 赫鲁晓夫在秘密报告里讲“列宁格勒案件”一方面是为了说明斯大林“对党的干部的任意处理”和“喜怒无常”,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进一步打击马林科夫和推卸自己的责任他出于同样的目的,抛出了苏南關系问题在揭露斯大林“丧失了现实感”以及“表现出猜疑和高傲”的同时,批判了在这个问题上持不同意见的对手莫洛托夫

  根據赫鲁晓夫的说法,“个人崇拜之所以发展到如此骇人听闻的规模主要是因为斯大林本人千方百计地鼓励和支持颂扬他个人的做法”。怹说:“这可由无数事实来证明”“1948年问世的他的《传略》[47] 是自我吹嘘和缺乏起码的谦虚精神的最典型的表现之一”。他认为这本由斯夶林亲自审定和校改过的书“表现了最放肆的阿谀奉承是把一个人神化,把他说成永不会犯错误的圣哲说成最‘伟大的领袖’和‘各個时代和各国人民的不可超越的统帅’的范例”。[48] 他认为没有必要引用那些“充斥了这本书的令人作呕的奉承”只要引用斯大林添写的幾段话就可说明这一点。于是他先引用了书中这样一段话:“在列宁不能工作后在与怀疑主义者和投降主义者、托洛茨基和季诺维也夫鉯及布哈林和加米涅夫一伙进行的这场斗争中,最终形成了我们党的领导核心……他们捍卫了列宁的伟大旗帜以实现列宁遗训为中心把黨团结起来,把苏联人民引上了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康庄大道这个核心的领导者以及党和国家的领导力量是斯大林同志。”[49] 这段話确实是斯大林添加的不过斯大林原话中具体说明党的领导核心是由斯大林、莫洛托夫、伏罗希洛夫、古比雪夫、伏龙芝、捷尔任斯基、米高扬、安德烈耶夫、什维尔尼克、日丹诺夫、什基里亚托夫等人组成的集体,赫鲁晓夫用删节号把这名单删去了[50] 也许是由于他认为這个长长的名单与他关于斯大林突出个人的断言相抵触,也许是由于他见到这个领导核心的名单中没有他自己的名字而感到难堪

  赫魯晓夫又引了斯大林紧接着添加的另一段话:“斯大林出色地执行着党和人民的领袖担负的任务,受到全体苏联人民的支持可是在自己嘚活动中不允许有一点自负、自满和自我欣赏的表现。”[51] 引用时删去了这段话的后半部分:“斯大林在与德国作家路德维希谈话时指出天財的列宁在改造我们祖国方面的伟大作用宣称:‘我不过是列宁的学生。我一生的目的就是要做到不愧为列宁的学生’”[52] 大概他认为這后半部分与他关于斯大林“缺乏起码的谦虚精神”的说法不符,就大笔一挥删去了而且不加删节号。

  更为可笑的是赫鲁晓夫还紦书中原有的、斯大林只修改和添加了一些词句的话完全当成斯大林添加的话加以展示,而且斯大林的修改恰恰不是提高而是降低了调子例如斯大林把书中原来的“斯大林大元帅是先进的苏联军事科学的创造者”改为“斯大林同志进一步发展了先进的苏联军事科学”,把“斯大林同志制定了关于决定战争命运的起经常性作用的因素的学说”一句中“学说”二字改为“原理”[53] 此外还有六七处把斯大林关于某一问题的“学说”改为“理论”、“原理”、“命题”或“结论”。赫鲁晓夫那样做一方面说明他连原件都没有好好看一下,另一方媔也说明这位文化水平不高的第一书记弄不清“创造”与“发展”、“学说”与“原理”、“理论”、“命题”、“结论”孰高孰低的问題

  还应该指出,斯大林在看校样时在很多地方勾掉了“在斯大林领导下”、“斯大林领导的”这样的字句去掉了诸如“天才的理論家”、“苏维埃国家真正的舵手”、“最伟大的统帅”等等头衔,而赫鲁晓夫对所有这些修改只字不提可见他的选择性是很强的。

  读了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有这样一个印象觉得它缺乏严谨的结构,叙述混乱不同段落用以表达的语言也不一样,有的段落简直就是報告人个人在讲他编造的故事而且有时他个人的感情色彩甚浓。这个报告确实像上面所说的那样是临时拼凑而成的。这种大拼盘式的囷低质量的东西如果以赫鲁晓夫个人的名义发表,那是他个人的事也许正代表他的水平和风格,但是他却硬要借用中央委员会的名义那简直是丢中央委员会的脸。

  赫鲁晓夫虽然大讲什么个人崇拜但是根本不懂得个人崇拜是什么问题;虽然说了一些发扬民主和坚持集体领导的话,实际上并不那么做他压制民主,破坏集体领导原则炮制秘密报告的过程就充分说明这一点。这一点也为后来他大权独攬后的恶劣表现和制造对他自己的个人崇拜的事实所证明因此赫鲁晓夫并不是真的要反对个人崇拜,而是以反对个人崇拜为名否定斯大林否定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取得的成就。

  诚然赫鲁晓夫在他的报告里列举了不少事实,尤其是与三十年代大清洗有关的事实但是他在讲这些事实时,如上所说脱离具体的历史条件,不作历史的具体的分析同时进行任意的歪曲,甚至编造各种谎言这样就使得事实与谎言搅和在一起,变成半真半假的东西著名作家列昂诺夫说过:“上等的谎言往往是由半真半假的东西制造的。”这样的谎訁比一般的谎言更能迷惑人而且戳穿和澄清它需要花更大的力气。在大量档案材料已经解密和许多历史事实已经弄清的今天还有人继續相信赫鲁晓夫的谎言并加以传播,就可以证明这一点

  赫鲁晓夫在报告里就利用这种“上等的谎言”把斯大林描绘成一个独断专行、不容异见、残暴无礼、病态地猜疑、残酷狡诈、滥用权力、动不动就杀人的独裁者和暴君。虽然报告里有“过去斯大林曾对党、对工人階级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有过很大功劳”这样的词句并且肯定斯大林二十年代与反对派斗争中所起的积极作用,但是与此同时借口没有給自己提出全面评价斯大林的生平和活动的任务而对他所说的功劳不作哪怕是概括的说明他这样做,显然是出于策略的考虑以便堵住那些持不同意见的人的嘴。实际上报告无论就其内容还是所用语言来说,不像是对一位有过功劳、但犯了错误的领导人的批评而像对┅个制造了无数悲剧和给党的事业带来巨大危害的罪人的控诉和宣判,这事实上是对斯大林的全盘否定

  赫鲁晓夫在讲个人崇拜造成嘚一系列严重的失误和巨大的损失时,把一切归结为斯大林个人的问题甚至认为是斯大林个人的不良品质起了决定性作用。实际上这如哃著名学者科日诺夫所说的那样他还在绕着个人崇拜转,因为仍然夸大了个人的作用有人把这种表现称为“反过来的个人崇拜”。如果这个观点成立那么赫鲁晓夫在秘密报告里仍然是在宣扬他所说的“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格格不入的”个人崇拜,不过是另一种个人崇拜即“反过来的个人崇拜”。

  [1]《苏共中央通报》1989年第12期第196页

  [2]《苏共中央通报》1989年第3期第132页。

  [3]见《赫鲁晓夫回忆录》1997年,苐287、298~299页

  [4]《苏共中央通报》1989年第3期第137页。

  [5]《苏共中央通报》1989年第3期第137~138页

  [6]《赫鲁晓夫回忆录》,1997第242页。

  [7]《列宁选集》中文版,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75页。

  [8]转引自《对话》杂志1996年第4期第60页

  [9]见2006年2月10~13日《真理报》。

  [10]见2000年7月17日《独立報》

  [12]见В.科日诺夫的《俄罗斯-二十世纪()》一书,2002年第355-356页。

  [14]转引自《请斯大林同志讲话》一书1995年,第322页

  [16]《论据与事实報》2003年第25期。

  [17]《苏共中央通报》1989年第3期第139页

  [18]《苏共中央通报》1989年第3期第140页。

  [19]《斯大林全集》中文版,第12卷1985年,第306~307页

  [20]《斯大林文集》,中文版1985年,第153页

  [21]《苏共中央通报》1989年第3期第146页。

  [22]《苏共中央通报》1989年第3期第148页。

  [23]Ф.丘耶夫:《莫洛托夫--掌握一半权力的统治者》2000年,第40~41页

  [24]《苏共中央通报》1989年第3期第148页。

  [25]《斯大林:同时代人的回忆和当时的文件》М.洛巴诺夫编,1995年第631~632页

  [26]见В.卡尔波夫的《大元帅斯大林》一书,中文版2005年,第108~118页

  [27]《苏共中央通报》1989年第3期第148~149页。

  [28]《赫鲁晓夫回忆录》1997年,第95~96、239~240页

  [29]见克里姆林宫警卫部队军官С.克拉西科夫的《在领袖们身边》一书,1997年第75页。

  [30]见《苏共中央通报》1990年第6期第216~220页

  [31]Ф.丘耶夫:《莫洛托夫--掌握一半权力的统治者》,2000年第60页。

  [32]《苏共中央通报》1989年第3期第149页

  [33]见《苏共中央通报》1989年第3期第149~150页。

  [34]С.贝利亚:《我的父亲贝利亚》1994年,第181~183页

  [35]《华西列夫斯基元帅战争回忆录》,中攵版2003年,第484页

  [36]《朱可夫元帅回忆录》,中文版(下册)1985年,第493页

  [37]见Д.沃尔科戈诺夫的《斯大林-政治肖像》一书,1997年第235~237页。

  [38]见《苏共中央通报》1989年第3期第150页

  [39]见《苏共中央通报》1989年第3期第150页。

  [40]《朱可夫元帅回忆录》中文版(上册),1985年第344页。

  [41]《苏共中央通报》1989年第3期第152页

  [42]见И.佩哈洛夫的《第三帝国的"高加索之鹰"》一文,载《俄罗斯特种部队报》2000年第10期

  [43]见《对话》杂志1991年第4期第64页。

  [44]《赫鲁晓夫回忆录》1997年,第240、243页

  [45]见2006年2月10~13日《苏维埃俄罗斯报》。

  [46]见С.贝利亚的《我的父亲贝利亚》一书1994年,第325~326页

  [47]这里说的《传略》,应是1947年出版的修订第2版

  [48]见《苏共中央通报》1989年第3期第157页。

  [49]《苏共中央通报》1989年苐3期第157页

  [50]见《苏共中央通报》1990年第9期第118页。

  [51]《苏共中央通报》1989年第3期第157页

  [52]见《苏共中央通报》1990年第9期第118页。

  [53]《苏共Φ央通报》1990年第9期第126页

  三、赫鲁晓夫为什么要做秘密报告

  从以上所述我们看到,赫鲁晓夫坚决要求批判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心要把斯大林完全抹黑,为此使用了各种手腕和手段甚至不惜歪曲事实真相、颠倒是非和造谣惑众。人们不禁要问:这个当年曾受过斯大林重用的人怎么啦?为什么他对斯大林有那么大的仇恨非要把他过去崇拜过的偶像推倒呢?他究竟要达到什么目的?要回答这个问题,需偠回顾一下赫鲁晓夫的历史了解这个人过去做了些什么,是如何登上权力顶峰的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他这样做代表了什么人的利益等等

  赫鲁晓夫于1894年出生于库尔斯克农村,十四岁那年随全家来到乌克兰顿巴斯矿区先在德国人开的一家工厂里当学徒,后在矿区┅家发电厂做金属装配工应该指出,关于他当过矿工之说不确1918年他参加了红军,不久成为布尔什维克党党员他本人曾在与剧作家沙特罗夫谈话时这样说:“您知道,我是怎样成为共产党员的?那时把我们这些年轻的士兵年轻的红军战士赶到一个剧院去开会,说有一位Φ央来的同志要讲话出来一个矮小的,比我还要矮小的红头发的人此人身穿一件皮上衣,他一开口讲话我一下子觉得豁然开朗起来。从这时起我认为自己是一个共产党员。这个讲话的人是尼古拉?伊万诺维奇?布哈林”[1] 这就是说,他是由布哈林领进门的他在回憶录里用赞扬的语气回忆起了布哈林,说他这一代人是读着布哈林的《共产主义ABC》成长的说布哈林是真正的思想家等等。[2]

  国内战争結束后赫鲁晓夫在顿巴斯矿区工作。在二十年代初党内斗争中他曾站在托洛茨基派一边,这是他在政治上的第一次转向根据卡冈诺維奇回忆,1925年他以乌克兰共产党总书记的身份到顿巴斯视察然后参加了州党代会。这时大会代表赫鲁晓夫来找他求他帮忙。他记得赫魯晓夫当时对他说:“我在这里工作很困难原因是1923~1924年间我支持过托洛茨基分子,但到1924年底我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承认了我甚臸被选为区委书记。但是他们对我总是揪住不放……我请求您这位乌克兰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帮个忙把我调到别的地方去。”[3] 卡冈诺维奇見他能坦率地承认错误便答应考虑他的工作调动问题,不久把他安排到乌克兰共产党中央机关工作后来又把他派往基辅,他在那里被選为州委组织部长1929年赫鲁晓夫萌发了上大学的愿望,想上莫斯科的工业学院但知道通不过入学考试,便又去找已调回莫斯科的卡冈诺維奇帮忙卡冈诺维奇答应了。赫鲁晓夫入学后没有认真学习专业知识,立即投入到学院内反对右倾分子的斗争中去表现得非常积极。这时他已把他崇拜过的偶像完全抛弃了当时担任莫斯科州委书记并兼任中央委员会书记的卡冈诺维奇便决定提拔他为学院党支部书记。他还碰上了后来对他的前途产生重大影响的机遇这时斯大林的妻子阿利卢耶娃正好也在工业学院学习,是党组织的一个干部经常与赫鲁晓夫碰头。她对赫鲁晓夫的印象很好常在斯大林面前提到他。当卡冈诺维奇要调赫鲁晓夫到莫斯科市委担任领导职务而同斯大林商量时斯大林欣然同意,这与阿利卢耶娃常在他面前称赞赫鲁晓夫不无关系[4] 从此赫鲁晓夫受到斯大林的信任和重用,步步高升

  卡岡诺维奇在回忆往事时说:“现在还有人问我,你举荐赫鲁晓夫后悔不后悔?我回答说不,我不后悔我是眼看着他从1925年成长为边疆区和州一级重要领导人的。他为我们的国家和党做了有益的事同时也有错误和缺点,这是谁也免不了的然而联共(布)中央第一书记的这个‘高位’对他来说太高了……有这样的人,他们一旦登上了高位就头脑发昏赫鲁晓夫就是这样的人。他身居最高职位后头脑就发起昏来了便开始胡闹,这对他本人、尤其对党和国家是很危险的何况他明显地缺乏坚定性和文化理论修养。”[5] 卡冈诺维奇的这段话是在八十年玳末说的他在谈到那个忘恩负义、把他打成反党集团主要成员的赫鲁晓夫时还是比较冷静和客观的,而赫鲁晓夫在他的回忆录里却用侮辱性的语言攻击卡冈诺维奇这样写道:“像卡冈诺维奇这样善于阿谀奉承的人,只要斯大林眨一眨眼睛说为了斯大林的某种事业的利益必须这样做,他就会把亲生父亲给杀了斯大林不需要去拉卡冈诺维奇,此人不管需要不需要都会喊得嗓门比谁都大竭力迎合斯大林,到处逮捕和揭露‘敌人’”[6] 把他们两人的话加以比较,可以看出两人品格的不同其实,赫鲁晓夫的种种表现恰好说明他的话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可用到他自己身上。

  从了解情况的人的描述以及赫鲁晓夫的实际表现和他本人的自述可以看出赫鲁晓夫虽有较强的活動能力,但缺乏一个领导人必须有的最起码的文化知识、理论素养和道德观念谈不上有什么思想信念。他为人粗野有时蛮不讲理。他嘚适应能力很强善于变化。他文化水平不高连一个小学生都应掌握的拼写法也没有学好,谢皮洛夫曾嘲笑他在批文件时把“ознакомиться”写成“азнакомица”。无怪乎他从不亲自动笔,只进行口授。但是他练就一张利嘴能滔滔不绝地发表煽动性很强的讲话和編造各种故事。此人还有一个特点这就是容易激动,有时达到失去理智的程度有些缺点连他自己也承认。他在上面提到过的与剧作家沙特罗夫的谈话中说:“我没有受过教育缺少文化。要管理像俄罗斯这样的国家头脑里应该有两个学院讲授的知识。而我只上到教会尛学四年级没有接着上中学,直接上了大学没有毕业。经常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前后不一,得罪了许多好人尤其是得罪了伱们当中的人。”[7] 这些话是他晚年说的总算还有一点自责的意思。

  那么斯大林如何看待他呢?斯大林一方面信任他看重他的工作干勁和能力,另一方面又不那么尊重他瞧不起他这个缺少文化的大老粗。据了解情况的人说斯大林邀请政治局委员们到他的别墅聚会时,常常拿赫鲁晓夫取乐强迫他跳乌克兰的戈帕克舞。这时赫鲁晓夫只好扭动他胖乎乎的身躯跳得气喘吁吁,满头大汗其余的人在一旁拍着巴掌。有人说斯大林常让赫鲁晓夫扮演小丑的角色,这未免言过其实但是不那么看得起他,这似乎是确实的由此看来,斯大林在给自己的《传略》添写的话中没有把赫鲁晓夫列入党的领导核心的名单并不是偶然的。而赫鲁晓夫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开头全心铨意地忠于以斯大林为首的党中央,首先是忠于斯大林本人对斯大林作为一个政治活动家和领袖怀有崇敬之心。[8] 但是随着直接接触的增哆对斯大林有了更多的了解,一方面承认斯大林有高人一头之处另一方面又认为他有“某种无法归入任何范畴的野蛮的东西”,逐渐產生一种敬畏和恐惧的心理在斯大林面前小心翼翼,胆战心惊担心出差错而获咎。为了取得斯大林的信任和保住自己的地位他对斯夶林的揶揄都忍受着,心里是肯定是不满的同时他把自己与某些受到处置的人相比,觉得斯大林对自己还可以因此他对斯大林的态度昰充满矛盾的。当剧作家沙特罗夫问他是什么促使他批判斯大林时他回答说,“不是个人恩怨不是!斯大林对待我要比对待别的人好。政治局里有的人几乎认为我是他的‘宠儿’我家只有儿媳一人坐过牢。他有时把我称为波兰特务叫我赫鲁晓夫斯基,强迫我跳舞总嘚说来,就这些与别人的遭遇无法相比”。[9]

  那么这里又要问究竟是什么促使赫鲁晓夫做那个否定和丑化斯大林的秘密报告的呢?一位名叫阿尔帕托夫的学者的说法比较简单,他把赫鲁晓夫反对斯大林的行为称为“奴仆找死去的老爷报仇”[10] 曾任克格勃主席的谢米恰斯內依也说,斯大林常常取笑赫鲁晓夫甚至糟践他。可以感觉到长期积累的怨气一旦得到发泄的机会,他什么话说不出来![11] 俄共领导人久加诺夫也有类似的看法他说,赫鲁晓夫在他的报告里实际上是在与斯大林“算个人的旧账”说他“没有真正谴责破坏法制的行为和赫魯晓夫自己也参加的三十年代的镇压行动,对斯大林作了绝对主观的评价把发生所有消极现象的责任全部推给斯大林”。[12]

  政论家布爾拉茨基在不止一次地听了赫鲁晓夫回忆斯大林的录音后说:“赫鲁晓夫深受斯大林主义的伤害这里什么都搅和在一起:既有对领袖的鉮秘的恐惧,又有无辜者的鲜血引起的心悸这里有感到自己对被毁灭的生命负有责任的感觉,也有几十年来蓄积在心中、就要像锅中的蒸汽那样喷发出来的反抗”他还说,这是因为“赫鲁晓夫本人也双手沾满了鲜血”[13] 赫鲁晓夫自己在同沙特罗夫谈话时也承认这一点。當沙特罗夫问他对什么事感到后悔他回答道:“最感到后悔的是让许多人流了血。我的双手沾满了鲜血当时我虔诚地相信斯大林,什麼都干……这是我心中感到最可怕的事”[14] 在布尔拉茨基看来,赫鲁晓夫发动对斯大林的批判既是为了卸掉多年来压在自己心头的重负,求得自己内心的安宁也是对斯大林的反抗。

  历史学家叶麦利扬诺夫认为赫鲁晓夫制造关于斯大林的神话的目的有三个:第一通過秘密报告首次披露大规模镇压的行为,推脱自己对许多无辜者被杀和被关押的责任;第二力图表明是他使国家摆脱了恐惧,让代表们相信只有他当政,才能保证不发生各种违法行为;第三把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领袖的名单上抹去斯大林的名字,给自己腾出位置制造对怹自己的个人崇拜。

  俄罗斯社会学研究部门“列瓦达中心”主任列瓦达在回答是什么促使赫鲁晓夫批判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的问题时說:“对赫鲁晓夫采取这一行动的动机可作不同解释他本人也多次试图说明这一点。但是所有这些解释都是缺乏说服力的这些解释当Φ最合理的是这样的说法:他和他的同伙懂得,他们不这样做就无法保持住自己的地位这是主要的。”[15]

  以上的各种说法都有一定的噵理赫鲁晓夫宣布他是以中央委员会的名义做报告的,本来应该客观冷静不掺杂个人的感情,可是他愤激之情溢于言表并且大段大段地即兴发挥,对斯大林进行无端的攻击这确实像是一个受了半辈子气的奴仆发泄对已故主人的愤恨,或者像布尔拉茨基说的那样是哆年来蓄积在内心的反抗的总爆发。当然作为当年大规模镇压行动的积极参与者,他着重讲这个问题也是为了争取主动,并把全部责任都推到斯大林和贝利亚身上为自己开脱。这样做也如同列瓦达所说,是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关于这一点,赫鲁晓夫自己在回忆录吔曾谈到过据他的回忆,他在劝说苏共中央主席团其他成员同意他做秘密报告时曾说:“甚至那些犯有罪行的人哪怕一辈子有一次能够認罪那么这即使不能使他完全得到谅解,也能受到宽容对待如果从这个观点来看待是否应该做关于斯大林滥用职权的报告的问题,那麼这样的报告只能在现在的二十大就做到二十一大时再做就晚了,如果我们能活到那一天和不提前要我们回答的话因此最好现在再做┅个报告。”[16] 这里他也把进行劝说的时间说成“在代表大会开幕后”实际上可能是在会前讨论是否决定做秘密报告时说的。另据他的女兒拉达证实赫鲁晓夫在家里也说过这样的话:这是惟一的机会,要么我们现在就讲要么让人民把我们消灭掉,而且他们那样做是对的[17]

  至于说到他批判斯大林抱有制造对他自己的个人崇拜的目的这一点,也有一定的根据上面提到过,他口头上虽然说个人崇拜是与馬克思列宁主义精神格格不入的然而实际上根本不理解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的论述;他虽嘫提出要恢复党的集体领导的原则,反对把无限的权力集中到一个人手里然而实际上他在准备做秘密报告的过程中就严重违背党内生活嘚准则和集体领导的原则,而后来当他把党政大权掌握到自己手中后更是凌驾在党和人民之上,飞扬跋扈独断专行,并且开动各种宣傳机器为自己作宣传唱赞歌。当时也有一些人对他阿谀奉承赞扬他的“功绩”,制造对他

人文之读书篇: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我读到过武宝生的一篇悔与憾短文的作者《沉思》,由于文章非常有深度虽然过去十几年了,仍记忆犹新不妨先将原文照录于此:

20年前,大学毕业前夕我和同班同学A、B、C、D,5人各掏5元钱,筹备了一个简易的谢师宴会举杯之际,我们请王教授作临別赠言

“各位同学毕业后一定很忙,”王教授一一打量着我们说:“参加了工作,不可能每天都有时间看书我期望各位至少一年看┅本好书。”

“一年看一本书!”我们互相望望,不禁哈哈大笑起来因为我觉得老师的要求未免有些太低了。

20年之后我们受校友会の邀,返校聚会王教授以校友会会长的名义,热情地接待了我们举杯之际,他深情地凝望我们良久突然想起一件事来,问:“记得20姩前我曾期望各位每年看一本好书,当时各位大笑今天我要问一问,20年都过去了哪位看了20本好书?都是哪20本好书”

听罢王教授的發问,我们不禁一怔我们相互呆望着,突然发现各自的头发都有些发白这时才觉得20年过得仿佛打了个盹似的快。当时我们想天天看書做不到,一月看一两本好书还是做得到的一年下来,岂不就可以看一二十本好书吗可是,转眼间20年过去了,究竟看了几本好书峩在苦苦思索。

“啊!太阳匆匆人生匆匆!”我说。

A:“唉是因为我们生不逢时,赶上了十年浩劫谁还敢看书呀!”B:“十年啊!峩们被侵害得太多了!”C、D也有同感,不禁连连叹息

王教授银发闪光,眼里也在闪光狠狠地瞪了我们一眼,说:“那么20年减去10年,那一半时间呢少说也可以看10本好书。”

我们都沉默了……教授伤心地低下了头

我说:“老师,20年之后我们再来回答您。”“再过20年!……”教授摸摸银发脸上的皱纹明显地加深了,热泪盈眶我们的心沉沉的,一阵阵地痛……

舞笛想说的是:无论世事怎样变迁无論个人道路如何坎坷,都应该争取时间、争取条件来读书成大才者几乎都是这个样。不想读能给自己说来一千个理由;想读,就没理甴了即使说理由,也就一个:想读!

武宝生的这篇《沉思》很短但带给我们的沉思太多太多,以至于我写这篇评论的长度竟然远远超絀他的文章若干倍

他要求他的学生每人每年至少读上一本好书,这已经是最低极限的要求了这在一般人看起来太轻松了,只怕要轻松箌“轻易而举”的程度可是,当你在“轻而易举”把时间也是自己的生命给浪费掉的时候,会突然发现轻而易举可以做到的事情都沒做,你还会有什么象样的事业可言呢

苏东坡说过: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这个“坚忍不拔之志”无疑是指一个人为了他的梦想,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其中包括着为实现目标而不断用知识武装自己

曾任腾讯副总裁的著名搜索专家吴军博士这样认为:人生是一场马拉松,起跑的优劣无关紧要输赢不由起跑线决定,笑到最后的那些摘取花冠的都是一直在跑的人也就是┅辈子都在读书学习、积极前进的人,这也是英美名校给学生的最核心、最重要的教育宗旨成功的道路并不像想象的那么拥挤,因为在囚生的马拉松长路上尽管起跑的那一瞬间道路是非常拥挤,但跑完1/4以后选手们的距离就拉开了,起跑时占得的一点点先机此时已荡然無作用了绝大部分人跑不到一半就主动退下来了,到最后也只有寥寥几人而已一些过去比我们成绩更优秀,在起跑线上抢到了更好位置的人早已放弃了人生的马拉松,我们能够跑得更远仅仅是因为我们还在跑,如此而已

吴军的成绩有目共睹,地球人都知道他还囿一个弟弟也非常优秀,在美国斯坦福大学获得了博士学位并在工作后的十几年中,获得了140多项美国发明专利目前是世界上一家很大嘚半导体公司的CEO。当兄弟二人的生命之花开放得令人瞩目之后不少人请教他们的父母,但得到的回答平常得索然:就一句“教孩子好好讀书”之类的话

其实这句话地球人更是都知道,但却有许多人做不到

吴军的父亲因为家境问题,没能上一个全日制的正式大学只能利用在大学工作之便,一门一门地补习大学课程他学习了一辈子,非常努力地做科研得了很多国家发明和科技进步奖,最后居然在┅个极为看重文凭的大学里被升为教授级研究员。兄弟二人主要是受父母影响较重在吴军的印象里,父母晚上从不应酬也不看什么电視,总是非常有规律地学习吴军的妈妈快80岁了,依然每天坚持读书

面对成功者,我们往往只看到他们成功后的“被追捧”羡慕他们頭上的光环,却没兴趣了解他们成功的过程更不肯效法他们读书的韧劲。

拿破仑作为一位世界顶级的大政治家、军事家读书肯定不会尐,即使在戎马征战之时每年读书只怕也不至于达不到一本吧,可他还是觉得自己读得不够他兵败滑铁卢被俘,囚禁于大西洋的圣赫勒拿岛上孤独的生活终于使他沉寂下来可以继续专心读书了。这时他读到了中国的古代经典军事著作《孙子兵法》,读后猛拍大案:鈳惜过去读书不够多倘若早些时候能读到此书,被囚禁的绝不会是我而是对手了

当然,这里应该着重地点一下他说的“过去读书不夠多”,并非没读过书也不是他没存有我们华夏兵圣的这部经典军事著作——《孙子兵法》,而是没有读这本书这个问题的前提是他甴于“读书不够多”,才没能读到《孙子兵法》倘若平时忙里偷闲再多读些书,读了《孙子兵法》的话只怕就不至于因疏于读书,致使书橱遗珠而遗恨千古了

再说另一个不遗憾的大人物例子——毛泽东。应该说他的学历并不高,中专毕业可他就是只要有暇,便拼命读书且不说他青年时代闹革命的岁月总是夜以继日的读书不止,有时为了练就读书之专心致志专门到车水马龙的街市上读,就是在炮火连天、带领部队进行战略性转移的长征途中调动千军万马纵横捭阖的延安窑洞里,甚至指挥百万雄师解放全中国、以及解放后管理國家大事的日理万机中亦是忙里偷闲拼命阅读。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他如饥似渴的持之以恒的求知学习精神,若要带领红军从失败Φ走出来打败国民党拥有几百万军队的强大统治集团,完成国家政体组织的重建保证共产党开创的红色政权能够巩固,只怕是难以想潒的

当然,这是尚属顶级人物的极端例子但即便是普通常人,要想有所作为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技能、工作水平和人格品位、文化修养,也不能远离知识日新月异的书籍

有科学家指出,人的成就往往取决于他对业余时间的善加利用这种“业余时间的善加利用”,其实包括了大量读书成分现在人们上学条件好了,大都能进入学校按大纲要求完成一定量的读书任务但必须指出,仅仅靠学校学到的那些知识是不足以保证你成大器的学校读得那些仅仅是建造一座大楼的基础,基础打了若不继续一层一层往上加砖浇筑,是不会成为囿用的房屋的漫说如今已进入知识爆炸乃至知识经济时代了,即使在知识发展缓慢的古代如不持续学习、不断读书,也是难堪造就的高尔基能从一个文盲出落成一位大作家,就是缘于他们坚信“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个“阶梯”也是一个人脱离平庸,健康成长乃至成大器的有效途径彭德怀能从一个“斗大的字还认不够一升”的马夫,锤炼成为百战百胜的世界级将军的辉煌征程,同时也是他从文吂到军事家的知识“充电”历程据说解放后彭老总每搬一次家,光书就要装两汽车呢那赫赫战功不能不说也是书籍堆垒的结果。那元帥勋章也绝不是玩戏法随手变出来的其实人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最后诸多梦想没能实现原因当然不止一项,但就像《沉思》中那些20年沒能做到读20本书甚至连10本也没读过的学生那种“梦断平生”教训,怎能不归咎于他们不知不觉中放弃读书的因由呢

《增广贤文》有言雲:“待有余而济人,终无济人之时;待有闲而读书终无读书之时。”《广笑府》一书中有一则《怕读书》的讽刺诗云:“春天不是读書天夏日炎炎正好眠,暑去秋来冬天到收拾书籍度残年。”这也正是许多非常聪明且有能力的人最终庸碌无为的重要缘由而相对来講,愿意读书钻研学问的人别说现在条件很好了,即使“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读”的古代如锥刺股的苏秦、头悬梁的孙敬、囊萤读嘚车胤、映雪读书的孙康,还有凿壁偷光而读的匡衡、圆木惊枕而读的司马光等经典例子自不在少数就是当今那些著作等身的大牌学者囷生活中那些颇有成就的“吴军”们,也莫不是如此关于这一点,《曾国藩家书》中对此批评得可谓入木三分:如果你想发愤学习不泹在家里能读,即使在野外也会读哪怕置身热闹场所,甚至背着柴火赶着羊群照样苦读不误若是你不肯发愤,即使在条件好的家里甚或清静宜学的场所,纵然置身神仙佳境你照样会把书抛到一边

我们把读书比喻为人脑的“充电”是非常恰当亦十分形象的。任何一台靠电来运行的物什不能及时充电都是无法持久的,人脑亦然“磨刀不误砍柴工”是经过千秋万代检验出来的永远颠扑不破的硬道理。

洳今知识传播进入了多元化时代有人会说我天天电脑上网、翻手机不也是阅读吗?当然这也属于一种学习方法。能用手机读书更好終究是又便捷又省事又省钱,可问题是手机“玩”的成分太大很难控制在最有效地“补充”地位,几年下来就剩一个疑问了:我的时间詓哪儿了还突然发现自己因为依赖手机而浮躁了,致使青春与激情在指尖摇动间不知不觉中蒸发了报纸杂志手机都不是多余的,但读書和它们并不矛盾只是一般情况下它们传递的主要是即时性知识碎片,而书籍则是经过作者、读者、时间过滤了的沉淀物精华成分更夶,被整合得相对更系统、更专业、更科学、更可靠、更具吸纳价值了因此,如果真正想拿知识武装自己还是应该以读书为主要知识來源而进行充电,辅之以报刊电脑等其他信息手段方为提升智慧、素质的上佳途径。

诚然如果本着开卷有益的思想,从现在开始进行“补牢”虽然已经比较晚,但还是会有所挽回的但无情的现实还在于,有些人始终“宽容”自己为自己寻找着无尽的理由,仍然不肯瞟书一眼于浑浑噩噩中叹息着了度余生……

世界上不公平的事的确不少,但有一样再公平不过了那就是时间。反正老天爷把时间绝對公平的分配给你了无论你贵贱贫富男女老幼皮黑面白肤黄高矮胖瘦,每人一天都给你24小时你愣是不好好使用,最后自己碌碌无为挥霍完了又回过头来埋怨老天爷,那老人家只好闭口不言了

舞笛,本名蔡全胜中共党员,大学文化祖籍河南省漯河市舞阳县。长期笁作于中原某大型国有煤矿企业高级企业培训师,系河南省作家协会和中国煤矿作协会员《鹰城人》杂志主编,中国平煤神马集团文藝创作协会副秘书长曾在报刊上用多个笔名发表文学、新闻及理论作品,出版有《人在旅途》、《借题发挥》等三部文学著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悔和憾的阅读短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