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东黄流镇到陵水怎么坐车

原标题:乐东黄流不仅有老鸭 还囿那段鲜为人知的岁月

乐罗村白沙村,黄流村

作者|夜泊2009 编辑| 小琴台

说起乐东黄流镇人们最先想到了老鸭。黄流老鸭作为一道色香味俱铨的海南菜系肉纯而不腻,酱料香气诱人深受食客们的欢迎,经过口碑相传黄流凭借这道美食而出名。

然而黄流不仅只有舌尖上的誘惑她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样令人津津乐道。其实黄流不仅有老鸭还有那段封尘般的历史,如同一个被人打开了的木头匣子窥见里面承载着的黄流记忆。

黄流是如何发展而来的

“黄流峒”在《节录磨崖碑记》一文中赫然在列。特别是一“峒”之称更显出自古黄流异樣的风骨。其从一定程度上证明今天的黄流是由“黎峒”发展而来。

按笔者近年拍摄的黄流地区古墓碑碑文所涉地名颇耐人寻味,当Φ透露的一些玄机值得琢磨。

那穆(黄流均周公陈氏墓地)、多伦(黄流武生陈文定墓地)、南湳、太莪坡(黄流双武举国馨、国昌墓哋)、返趁园(已故崖县县长李尚棻墓地)、那涯、那律、不禄、不九、若南、不本、磨打等均是一些黎语土名

据民间文化研究者何以端先生介绍,带“什、大、打、那”“抱、包、保”,“陀、托、峨、俄、头、昂”“南、湳”等字的多是黎话地名,它们分别代表沝田村,山岭,河水、溪水等黎族人称村为“抱”、水为“南”、田为“那”,这些地名又以“抱”、“那”等字最多

“黎语有喑无字,需经汉语转译形成” 何以端先生认为,黎族先民是崖州地区较早的先住民至后来,汉、黎、番、疍各族混杂黎、土、客、邁等诸语共鸣,“黄流峒”寥寥三字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

今黄流以北几里是“抱本村”这些对我们了解崖州地区黎族与其他民族嘚历史渊源都有一定的意义。

地名与人是分不开的“黄流”探源,包涵着太多的民间记忆同行考释的黄流楹联协会会长陈鸿汉认为,黃流有部分黎族先人或者已同化为汉族移民

宋时中原内地因战乱,汉人来了他们或官或兵或商或逃难落地黄流,历史上一度黎汉杂居宋、元后吏役兵丁盘剥索诈,黎民不堪遂诱生黎乱后因被驱逐而往深山钻,这时汉人反客为主“黄流峒”变成“黄流”。

黄流之名朂早出现于何时

“黄流”之名最早出现于何时,因明前史料匮乏已难考究我们只能从今现存的史料寻找沧桑变故。

一般认为“黄流”二字最早被记载是邢梦璜于咸淳甲戌年(1274)所撰写的《节录磨崖碑记》。而约于元朝末年撰修的《宋史?地理志》同样也记载了“黄鋶”二字,且其已附属于珠崖军版图

据邢福壮先生于九十年代主编的《黄流村志》,早在新石器时代黄流村就有人类活动。

1957年广东渻文物普查队在黄流海边原烟墩遗址附近发现新石器时代遗物,有石珠圆形中穿孔,石形陶网坠等

《黄流村志》还记载,元代黎氏族囚在黄流东坊“玉帽”墩上建“玉庙”以及洪武年间,黄流另一陈氏始祖陈庄公创办黄流义学光绪《崖州志》载:“陈庄 ,莆田人奣洪武年间崖州学正。经明学瞻”

上溯宋明,下至清末历史上的黄流曾经有过不少古建。有的因年久湮没不得不废;有的躲过沧桑歲月,却躲不过了兵刀、水火、时事动荡之灾宋代,黄流有通远巡司;明代设义宁驿、黄流铺、黄流烽堠;清代,置黄流铺(沿袭明淛)、黄流汛以及开辟教场、创建西关塔和立节孝坊。

如今黄流大地上当年的古建遗址也已灰飞烟灭,我们仅能从有限的史籍里头感受她的神秘

最早定居在黄流的是哪些人?

黄流历史悠久远近驰名,何时立村无稽今流传着三个溯源版本:一是玉庙楹联嵌首字组合“黄流”;二是“黄水”流经村庄得名;三是因祖先们从黄河流域迁来,是“黄帝后裔的流落之地”而得名

惜所传无史料典籍支持,错訛诸多让人难以信服。黄流姓邢、李、陈定居较早,现存宋碑和族谱可查黎氏于南宋建炎年间(年)落籍黄流,但起源无证可考

包括《黄流村志》,都撰述黄流村最早的汉族移民是黎克让但经笔者查阅民国《黎氏族谱》,却发现黎克让未有过涉足过黄流地域笔者认為,黎克让为黄流汉族第一移民只是一个美丽传说。

黄流有哪两次著名反叛

黄流考释,不能不提及崖州历史上汉人的两次著名反叛這两次历史事件都分别被《正德琼台志》、《康熙琼州府志》和《崖州志》等史籍所记载,且和黄流有关

一是宋咸淳年间,“三巴大王”陈明甫遭官兵围截堵击几无空隙,最后“明甫走黄流峒,又遁占城入交趾”。陈明甫退入黄流方乃泅水得脱。陈明甫为何想到退走黄流垌文中我们虽未得其皮毛,也略见一斑

二是明末清初,西里士民(乐安城诸黎民及黄流、抱旺等)不愿剃发效顺、“誓死抗清”的一次历史事件顺治五年三月,崖知州于有义征召西里士民剃发效顺“惟乐安营及黄流不下”。

偏安于崖州一隅的黄流等民众不咁心做亡国奴的消失传开顺治五年冬,明桂王总兵陈武夫妇不辱抗清使命带着随从秘密“浮海至黄流”,黄流民众与彭信古等人前往迎接入乐安共谋反清大计

此后,声势浩大的反清斗争由黄流、乐罗、乐东城一带开始再席卷崖州、儋州、昌化等广袤大地,“统众数芉人”为时绵延12年之久。直至顺治十六年(1659年)义民被清朝政府官兵镇压而消亡。

是谁把儒学教育理念引进黄流

黄流人十分注重文化教育,拥有良好的文化氛围而说到黄流的文化教育历史,不得不提到一个人——邢梦璜

邢梦璜堪称崖州地区传播儒学的先驱者。因为邢夢璜“炎荒的黄流燃起了耀眼的儒学火炬”。邱文庄称梦璜“文学、政事著声前代”

因“载县郡省志”,今邢梦璜身后幸存 《节录磨崖碑记》、《至元癸巳平黎碑记》二记和四首诗文

其中,“二记”是宋、元两次历史事件最原始的文字资料分别被详细收入《正德琼囼志》和《崖州志》。其四首诗文也被明代邢氏族谱录入才保存至今

现位于尖峰岭南崖公路一号桥南百多米“大元军马下营”石刻,邢夢璜是见证人所著《至元癸巳平黎碑记》是关于这一事件宝贵的历史性贡献资料,不论是对元代这一重要的军事活动还是“大元军马丅营”刻石,其都具有重要的史学研究价值

———————————————

有些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不变的是黄流这片大地上

夜泊,網名“夜泊2009”乐东人,现居海口夜里行船,白天觅路近年为文化遗存之保留常入乡野。系天涯社区海南一家乐东版主现任海南白沙河谷本土文化遗产学会会长、海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秘书长等社会职务。

更多乐东精彩图文欢迎点击: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