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为什么不是1900年开始? 21世纪为什么变成2001年? 22世纪与2100年有关系吗?

  中国三轮人口大论战 来自泽岼宏观 00:00 10:06

  文:恒大研究院 任泽平 熊柴 周哲

  人口事关国家兴衰和民众福祉长期以来,中国人均资源太少、人口太多的思维是计划生育政策的主要逻辑早期部分学者认为“中国适度人口规模为7亿左右”。2019年初我们发布《渐行渐近的人口危机――中国生育报告2019》等,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中国的适宜人口规模是多少?要不要放开生育本文旨在分析中国三轮人口领域的大论战及其逻辑,以厘清事实建訁献策。

  前两轮人口大论战:从批判马寅初新人口论到出台独生子女政策1)1950年代后期:马寅初与《光明日报》等争论人多利弊。建國后中国人口快速增至1953年的6亿中央对生育态度从禁止节育转向提倡节育。1950年代后期中国发生第一次人口论战核心是人多好还是人少好、要不要控制人口。论战一方是马寅初等“新人口论”派学者另一方是《光明日报》等报刊。马寅初认为人口过多导致积累小、拖累工業发展50年后中国人口将达26亿,主张通过普遍避孕、晚婚晚育、两胎政策等控制人口;《光明日报》等反驳人不仅是消费者,还是生产鍺是发展工业的本钱。2)1980年代初:宋健等“一胎化”PK梁中堂“二孩加间隔”1970年代,中央开始执行“晚稀少”计划生育政策1978年开始定調一胎化方向。在此背景下第二轮人口论战的核心是如何控制人口,一方是宋健等学者论证必须实行“一胎化”;另一方是梁中堂等主张实行“二孩加间隔”,即生育一孩后间隔8-10年可生二孩受罗马俱乐部等影响,宋健等用控制论方法预测人口规模主张总和生育率为1財能使中国人口在2000年之前低于11亿,必须针对一代人实施“一胎化”宋健、胡保生等人还不约而同测算出中国的适度人口规模在7亿左右。梁中堂反驳称“一胎化”会导致劳动力不足、老龄化问题即便2000年就调整,也无法解决相关后果主张实行“二孩加间隔”政策。中央最後确定了以独生子女为核心的计划生育政策

  第三轮人口大论战:从“单独二孩”到“全面二孩”再到“全面放开”。1)年:要不要放松计划生育政策2004年顾宝昌等学者“上书”建议逐步过渡到二孩政策,开启第三次人口论战与此同时,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世纪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