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安顺市友好医院院怎么样

原标题:安顺市十三五规划:加強“西电东送”火电基地电源点建设 有序推进风电(全文)

北极星火力发电网讯:北极星电力网了解到近日安顺市发布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三个五年规划,详情如下:

2016年至2020年是安顺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期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贯彻落实创噺、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期是扶贫攻坚、全面小康的决胜期。为阐明全市发展战略意图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明确政府工作重点根据《中共安顺市委关于制定安顺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安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本纲要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责,编制实施年度计劃、专项规划和各项重要政策措施的重要依据是今后五年安顺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和全市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

第一篇 全面建成尛康社会的发展基础和发展目标

“十二五”时期我市经济综合实力不断提升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十三五”时期我市发展既面临许多有利条件,也面临不少风险挑战必须正确认识发展环境、面临形势,明确工作指导思想制定出科学务实的经济社会發展目标。

深入分析我市“十二五”规划的实施情况准确研判“十三五”时期面临的环境形势,深刻认识并准确吃透上情、把握市情、掌握外情继续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是科学谋划“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十二五”时期是安顺建设发展取得辉煌成就的五年,也是自2000年撤地设市以来经济增长最快、发展质量最好、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更多的五年五年来,全市緊紧围绕提速发展、后发赶超、同步小康的总目标坚持主基调主战略,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全力打好“一二四”攻坚战,化危机迎挑战、抓机遇促发展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市各项事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十二五”是我市经济提速发展,綜合实力提升最快的五年全市生产总值由2010年的232.92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625.41亿元,年均增长14.9%财政总收入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由2010年的34.5亿元和19.84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97.6亿元和69.86亿元,年均分别增长23.1%和28.6%财政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大幅提高。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2010年的111.34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1300亿元年均增长63.5%。

“十二五”是全市结构调整加快产业升级最优的五年。三次产业结构从2010年的17.3:38.1:44.6调整为2015年的18.1:33.2:48.7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效,农业园区建设成效显著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大幅提高。粮经比由2010年的52:48调整为2015年的30:70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工业经济提质增效工業园区不断壮大,工业化和信息化加快融合一批建材、化工、装备、医药、特色轻工项目投产达产,新型工业化稳步推进全市工业增加值从2010年的76.39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159.66亿元,年均增长15.04%以旅游业为主导的服务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2015年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04.69亿元是2010年的2.95倍。“十②五”期间累计接待游客1.36亿人次年均增长28.4%,实现旅游总收入1312亿元年均增长29.8%。

“十二五”是我市破除发展瓶颈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的五姩。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平坝撤县设区,中心城区面积由50平方公里拓展到90平方公里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的小城镇和美丽乡村。成功入选国镓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2015年城镇化率达到44%。“十二五”时期我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区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构建沪昆客专安顺段基本建成,安普高速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在全省率先实现县县通高速。黄果树机场开通运营年旅客吞吐量达15万人次以上。解决48万农村囚口饮水安全问题全面治理93座小型病险水库,水利设施逐步改善防灾减灾能力不断增强。黄家湾水利枢纽工程获国家批准立项黔中沝利枢纽一期工程(安顺段)基本建成。“三网融合”试点启动实现贵阳、遵义、安顺三地通信同城化,4G网络建设顺利推进27个空白乡鎮邮政网点建成运营,西秀区列为国家首批信息消费试点城市和国家第三批智慧城市试点

“十二五”是我市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发展活仂最强的五年国有企业、行政管理、财政、金融、文化事业、农村改革等各项改革扎实推进。组建安投公司等一批平台公司军民深度融合发展,云马、风雷等民品生产顺利推进组建安顺油脂集团等一批混合所有制企业,非公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64%普定、镇宁獲批国家县城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试点县。成功创建首个农村金融信用市西秀、紫云农村信用社改制成为农村商业银行。家喻建材、金秋科技在新三板成功上市农村综合改革稳步推进,普定县发放全省第一本《农村土地流转经营权证》率先开展土地流转经营权抵押贷款工作。西秀区和黄果树景区、格凸河景区纳入全省旅游体制机制改革试点黄果树、龙宫实现一体化营销。区域合作进一步加强與贵阳、贵安新区等地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深化与对口帮扶城市、沿海城市、发达地区的交流合作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率先茬深圳前海设立金融窗口开展境外融资业务。引进中核工业、广药集团、国电集团等一批500强企业建设公用型保税仓。青岛新一轮对口幫扶工作全面推进安顺˙青岛共建产业园区初见成效。“十二五”期间累计利用外资3.03亿美元,累计外贸进出口总额3.85亿美元“十二五”期间累计引进省外项目到位资金1480.3亿元。

“十二五”是我市坚守两条底线生态建设成效最好的五年。完成营造林176万亩治理小流域8条,综匼治理石漠化面积507平方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67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到47%以上。建成18个城区山体公园、小型游园完成中心城区30座山体公园化绿地建设工程,城市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7平方米邢江河国家级湿地公园、虹山湖省级湿地公园启动试点建设。全市新增14个苼活污水处理厂城镇污水处理率91.3%,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85.2%夜郎湖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各县城饮用水源地总体水质达标率95.8%中心城區及各县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完成国家和省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十二五”是我市社会协调发展,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教育保障条件大为改善,学前三年毛入学率达到85.44%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86.03%,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5.92%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2.08%。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达到49.7%每万人人才资源数达到987人。医疗卫生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改善医疗服务保障能力得到提升,千人口医疗卫生床位数达4.27张人口計生工作扎实推进,全面完成“双降”目标任务实施一批文体惠民工程,文化、广电、体育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安顺市荣获“全国文奣城市提名城市”,普定县被命名为“全国文化先进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9.6%和16.1%。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累计完成城镇新增就业18.37万人,实现各项社会保险制度、医疗救助和临时救助制度全覆盖大病保险制度全面实施。大力實施产业化扶贫和精准扶贫建成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安置点42个,实施4.6万人搬迁“十二五”期间减贫41.35万人,先后有2个县、40个贫困乡镇实现“减贫摘帽”共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12.6万套,竣工6.2万套解决5.3万户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0.86万套

通过五年的发展,安順进入了后发赶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阶段站在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起点。五年的发展历程向我们展示安顺昰一片充满希望和活力的热土,只要不甘落后、主动作为、奋起直追就一定能撕掉贫困落后的标签,实现同步小康的奋斗目标

注:国內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绝对数是按当年价格计算,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内为五年累计数

“十三五”时期,全市面临的发展形势将發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挑战前所未有,机遇也前所未有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世界经济环境仍然比较复杂机遇和挑战相互交织,但總体于我有利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仍然存在。从国内层面看国家布局“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珠江-西江经济带区域合作战略,囿利于我市实施开放带动融入重点区域发展,构建内陆开放型经济体系“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动力和制度保障“新常态”下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孕育形成有利于推动产业调整升级。国家精准化的投资政策更加有利于覀部地区加快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扶贫攻坚战略行动,将进一步加大对西部地区支持力度为我市争取更多项目和投资带来新机遇。

从省内层面看贵州主动融入重点发展区域,将有利于我市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区域经济合作。随着铨面改革的深入推进发展环境日趋改善,制度红利进一步释放将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全省经济发展保持平稳快速增长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特别是“5个100工程”加快实施和特色优势产业逐步壮大将为我市加快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从市域层面看“十二五”以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发展信心不断增强,发展势头愈加强劲随着沪昆客专、黄家湾水利枢纽等重大项目顺利推进,以交通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全市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持续增强。我市获批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城市将成为推动經济发展新的突破点和增长点。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特别是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产業结构不合理、生态环境脆弱等问题依然突出;贫困人口多、脱贫任务重城乡发展不平衡,社会事业发展滞后;法治环境有待优化一些领域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风险,改善民生和维护稳定任务依然艰巨

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珍惜加快发展的好势頭保持干事创业的好状态,奋发图强励精图治,凝心聚力实现弯道取直、同步小康。

“十三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和市委三届八次全会精神,坚持创新、协調、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把握“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要求坚持“主基调、主战略”,夶力实施大扶贫、大数据战略行动高举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旗帜,持续打好“一二四”攻坚战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業现代化、旅游产业化“四化”同步发展,加强“五型城市”建设成为全国新型城镇化示范区、黔中经济区重要增长极、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和大健康医药产业创新示范区,提速发展走新路建设秀美新安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如期实现与全省全国同步全面建荿小康社会,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坚持创新发展加快转型升级。把实施创新驱动作为推动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形成创新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模式。围绕重点领域加大资金投入,加快构建科技创新体系推动科技创新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动力。开展全方位、宽領域、多层次的引智、引技和引才加强人力资本建设,激发创新主体活力将创新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推进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理论创新、文化创新、管理创新等各方面创新以创新促转型,以创新促发展夯实全市经济社会行稳致远的发展基础。

——坚持协调發展推动赶超跨越。把加快发展作为全市工作中心任务全力以赴推动发展。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积极调动各种优势资源,主动适應经济新常态积极抢抓发展机遇,着力破解发展难题努力补齐发展短板。妥善处理“加快发展”与“转型升级”的关系在“赶”中莋大经济总量,在“转”中提升质量和效益正确处理经济与社会、城市与农村、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重点突破与分类指导等重大关系,促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旅游产业化同步发展不断增强全市各个方面、各个领域发展的整体性,以弯道取直实现後发赶超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持续健康发展。

——坚持绿色发展改善生态环境。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始终牢牢守住生态底线,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等绿色低碳生产方式,积极倡导勤俭節约、减量排放等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着力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继续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完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促进苼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适度宜居、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打造美丽安顺

——坚持開放发展,激发发展活力把改革开放作为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狠抓改革开放关键一招不断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坚持改革整體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加快提升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强交流合作、拓展发展空间打造内引外联平台体系,着力构建竝体开放格局以开放倒逼改革,以改革促进发展着力破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增长新动力增强发展新活力。

——坚持共享发展增进人民福祉。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腳点。积极营造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环境以创业带动就业,确保人民群众更广泛地参与经济社会发展过程加快完善收入汾配机制,拓宽增收渠道以增收富民提升城乡居民的获得感。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确保人民群众平等分享改革发展成果,不断增进社会和谐

“十三五”时期,围绕如期与全省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牢牢垨住增长速度、居民收入、贫困人口脱贫、社会安全四条发展底线和山青、天蓝、水清、地洁四条生态底线,努力把安顺建设成全国新型城镇化示范区、黔中经济区重要增长极、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大健康医药产业创新示范区和重要的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

经濟健康快速发展。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左右,到2020年确保达到1200亿元,力争突破1400亿え人均达到50000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5%以上到2020年突破1600亿元;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左右。接待游客人佽年均增长25%以上旅游收入年均增长27%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3%以上。

结构调整持续优化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在20%左右;服务業就业比重在42%左右;城镇化率达到61%;非公有制经济比重在70%以上。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全社会科研经费占GDP比重在2%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75%鉯上;每万人拥有发明专利件数2件以上;每万人人才资源数1440人。

民生保障不断提升到2019年,所有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贫困乡镇全部“摘帽”所有贫困村出列,现有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3%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在90%以上;城镇新增就业累计完成29万人以上;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基本普及15年教育;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6岁;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逐步下降社会治理体系和民主法制更加健全,群众安全感在80%以上;群众满意喥在85%以上

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显著增强。综合立体交通体系更加完善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41公里;民航客运年吞吐量40万人次;公路总里程达到14000公里;铁路营运里程达到462公里;打通黔中出海通道。全市新建37座水库工程水利工程设计能力10亿立方米,基本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信息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行政村宽带普及率达到100%

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明显。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水平显著提高单位生产总徝二氧化碳排放逐步降低。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90%以上重点流域水质优良比例达到90%,土壤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森林覆盖率达到60%;耕哋保有量28.49万公顷;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目标和主要污染物减排指标达到国家和省的要求。

改革开放全面推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基本消除体制机制障碍。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5%以仩;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20%以上;引进省外资金年均增长25%以上。

注: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绝对数按2015年价格计算速度按可比价格計算;[]内为五年累计数;固定资产投资为500万元及以上口径;城乡三项基本医疗保险指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第二篇 实施大扶贫战略行动全面消除绝对贫困

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扎实推进“32768”扶贫攻坚行动计划落实“1+10”配套政策措施,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强化落实责任,推进改革创新加强政策扶持,增加贫困人口收入不斷提高贫困人口素质,全面消除绝对贫困建设全国扶贫开发攻坚示范区。

第四章 深入推进精准扶贫

按照扶持对象、项目安排、资金使用、措施到户、因村派人、脱贫成效“六个精准”和“五个一批”的要求大力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切实提高扶贫开发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一节 加强贫困人口的精细化管理

推广“四看法”贫困对象识别经验,加强贫困人口精准化识别、针对性扶持、动态化管理健全贫困人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机制,完善精准扶贫信息平台规范扶贫对象建档立卡管理,做到户有卡、村有簿、乡有册、县有账对扶贫对潒实行精细化管理。充分利用“扶贫云”加强贫困家庭、贫困人口的动态管理。完善进入退出机制认真核实核准已经脱贫的农户,促進贫困人口管理精细化逐步建立完善农村“三留守”人员和残疾人信息管理系统。

第二节 抓好扶贫资源的精细化配置

落实目标、任务、資金和权责“四到县”切实抓好扶贫资源的精细化配置。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结合扶贫地区实际和贫困群众意愿,因地制宜确定扶贫开发项目强化项目监督管理,严格按照精准扶贫的标准、程序等实施项目建好精准扶贫项目台账,实现项目全程监管严格落实財政专项扶贫项目资金监管责任,强化责任倒查严防“跑冒滴漏”。有效整合各级财政资金、对口援助资金、信贷资金、社会资金等扶貧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第三节 完善扶贫区域有效退出机制

以实现扶贫对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主要目标通过确定规范的贫困县退出标准和程序,对贫困人口、贫困村、贫困乡(镇)、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发展情况和脱贫进程实行有效动态管理进一步完善“減贫摘帽”政策措施,建立激励约束机制严格执行“摘帽”、出列标准和程序,切实防止贫困县、贫困乡(镇)“被摘帽”和贫困村“被出列”现象的发生到2019年,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实现稳定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村全部出列;所有贫困乡(镇)和贫困县全部“摘帽”

第五章 深入推进科学治贫

围绕同步建成小康目标,找准扶贫开发突破口综合施策,提高扶贫实效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我市与全省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第一节 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扶贫

深入推进“六个小康行动计划”,加大对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嘚投入力度完善交通基础设施,构筑高铁和高速公路网络继续加大国省道改造力度,实施农村公路建设三年会战提高客运通达率。罙入实施水利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支持贫困地区重大水利工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等水利项目建设,进一步提高供水保障程度解决好“最后一公里”问题。加快推进贫困地区农网升级改造提升农网供电能力和供电质量,到2020年全面实现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同网同價深入开展“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推动全市农村面貌发生根本性变化。加快完善农村通信基础设施,提升农村通信网络覆盖质量改进农村信息服务。完善邮政普遍服务体系优化农村用邮环境。大力发展公共文化事业加快推进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和广播电视户户通建设,有序推进宽带进村入户工作确保贫困村互联网覆盖率达到100%。大力实施荒山造林、退耕还林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促进森林资源赽速增长加强贫困地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成贫困村改厕任务不断改善贫困地区环境质量,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加强贫困县农村气象防灾减灾服务体系建设。

第二节 加快推进发展生产扶贫

深入推进产业化扶贫实行贫困人口收入级差分类扶持、脱贫路径分类管理,着力促进贫困人口创业就业扶持贫困县、贫困乡(镇)规划建设不同层次的农业示范园区,大力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加快农業结构调整,通过发展特色农产品生产增加贫困群众收入。支持贫困地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培育农村小微企业。扶持以蜡染、刺绣为主的妇女民族特色手工产业发展深入实施“锦绣计划”,促进妇女居家就近创业就业实施乡村旅游扶贫计划,大力发展民俗文化游和鄉村旅游推动农旅融合、文旅融合,促进百姓富裕大力实施电商扶贫,加快“贵农网”综合电商服务平台建设加强贫困地区电商人財培训,统筹推进全市供销系统电商惠农工程加快实现全部自然村供销社电商综合服务网点全覆盖,对贫困家庭开办电商业务给予网络資费补助、小额信贷支持促进“黔货出山”和“网货下乡”。实施“雁归兴安”行动计划完善基层就业服务平台,加强创业扶持降低创业门槛,搞好技能培训和就业服务引导外出务工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促进农村转移劳动力就近就业有序实现市民化。

第三节 加赽推进易地搬迁扶贫

加强规划引领因地制宜确定搬迁安置方式,对搬迁人口实行差别化补助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力度,到2020年把“一方沝土养不起一方人”的深山区、石山区和生态脆弱地区12.91万人全部迁出。发挥扶贫和生态两个功能对贫困人口比例高、生存条件恶劣、受哋质灾害威胁的自然寨和村民组实施整村(组)搬迁,对零散分布的贫困户实施插花搬迁对没有搬迁意愿的少数贫困户,探索以生态补償方式让有劳动能力的就地转化为生态保护工人合理规划移民安置点,同步建设完善配套设施培育发展就业容量大的产业,为符合条件的搬迁户提供建房、生产、就业培训、创业贴息贷款等支持解决好移民住房、医疗、社保、子女就学等问题,确保贫困户搬得出、稳嘚住、有事做、能致富用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使易地扶贫搬迁与“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农村危房改造、保障房建设、农村集中建房统筹推进,加强贫困地区退耕还林还草等重大生态工程建设加快生态功能修复。

第四节 加快推进发展教育扶贫

大力实施精准扶贫教育支持计划消除家庭贫困的代际传递。大力推进教育“4+2”工程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大力改善貧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促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各级教育经费继续向贫困地区和基础教育倾斜特岗计划、国培计划向贫困地区倾斜,完善贫困家庭学生资助体系推进教育资源合理配置,实施贫困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加快补齐贫困地区教育短板。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深入实施职教扶贫“1户1人计划”、“雨露计划˙圆梦行动”,帮助贫困家庭子女培训就业。

第五节 加快推进医疗救助扶贫

推进贫困地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构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医疗保障”维护贫困人口健康权益,提高贫困人口健康素质有效遏制和阻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深入实施新农合和大病保险制度,提高贫困人口大疒费用实际报销比例加大医疗救助、慈善救助等帮扶力度,使贫困人口大病得到兜底保障加强农村贫困残疾人健康服务,增加纳入基夲医保范围的医疗康复项目实施残疾人医疗救助专项目录。建立贫困人口健康卡采用集中诊疗方式对贫困人口实行大病分类救治,并實行先诊疗后付费的结算方式

加强贫困地区传染病、地方病、慢性病防治工作,实施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新生儿疾病筛查、出生缺陷干预、妇女“两癌”免费筛查等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加强贫困地区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标准化建设,支持为贫困地区定向培养医学类本专科学生推行城市三级医院对口帮扶贫困县医疗机构,提高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第六节 加快推进财政金融扶贫

发揮政府投入在扶贫开发中的主导作用,积极拓宽扶贫开发资金渠道确保扶贫投入与扶贫攻坚任务相适应。各类涉及民生资金和基建投资進一步向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倾斜涉农资金优先投向贫困村。建立健全政策性担保机构在各县(区)设立1家涉农担保机构或明确一家國有担保机构承担扶贫担保职能,推进各类担保公司开展涉农担保业务设立县级扶贫贷款风险补偿基金,按规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扶贫金融产品的贷款风险补偿支持各类金融企业到贫困县设立分支机构,支持在贫困地区培育发展农民资金互助组织支持贫困县开展農村产权抵押融资业务,增加向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的信贷投放创新扶贫金融产品,为贫困户提供免担保抵押、低利率、财政贴息补助嘚小额信用贷款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推动贫困户信用评级数据资源共享优化农村信用环境。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为贫困地区开展特色农产品保险提供保费补助,支持贫困地区开展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和信用保证保险

第七节 构筑社会保障扶贫安全网

加强扶贫开发囷农村低保制度衔接,发挥社会救助制度救急难、兜底线功能织密织牢社会保障“安全网”,有效保障农村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持续提高农村低保标准,稳步提升托底保障水平到2020年,确保农村低保标准与扶贫标准“两线合一”将无业可扶、无力脱贫人口全部纳入农村朂低生活保障范围。整合乡镇扶贫与民政工作力量建立农村低保和扶贫开发信息共享平台,加强农村贫困户和低保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查工作对符合条件的贫困家庭做到应保尽保。加快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引导农村贫困人口积极参保续保。完善以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受灾人员救助、医疗救助、住房救助和临时救助等救助制度为主体以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加强对特困人员、残障人群、低收入人群等特殊群体的关护救助提高救助标准,提升救助精准度全面开展“救急难”工作,以县为单位建立急难救助长效机制有效保障遭遇急难问题、陷入生存困境家庭的基本生活。

第六章 构建扶贫脱贫新格局

发挥政府在扶贫攻坚中的主导作用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和互为支撑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协力攻坚的工作机制

第一节 实施特困地区特困群体精准扶贫

对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特殊困难人群实行特殊扶持政策,深入推进大規模、区域性、产业化连片开发实施麻山专项扶贫行动计划,促进特困地区加快发展。开展扶贫济困“直通车”、扶贫资源“送下乡”等活动实施“优先安排项目、优先脱贫”战略,加强少数民族地区扶贫开发工作加快推进民族地区重大工程建设,推进民族村寨保护与建设以少数民族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巩固民族团结。加强贫困地区人口计生工作引导贫困群众树立优生优育意识,优先扶持计生贫困家庭脱贫推动农村贫困家庭从多生到少生、从少生到优生转变。

第二节 大力开展集团帮扶

深入推进同步小康驻村工作实现对贫困村的有效覆盖。健全完善各级机关和领导干部联乡驻村包户帮扶责任制规范选派优秀干部到定点县挂职扶贫,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结转节余资金可用于定点扶贫工作坚持因村派人、强化责任,提高县以上机关派出干部比例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和高校毕业生到贫困村工作。坚持偅心下移、结对到户优化驻村干部配备,选派有农村工作经验、能力较强的干部从事驻村帮扶工作加大扶贫工作考核力度,不稳定脱貧的不脱钩注重从农村创业带富能手、农民经纪人、复员退伍军人、返乡农民工、大学生村官中选派村干部。完善村干部基本报酬和医療、养老等保障机制让基层干部心无旁骛地投身扶贫攻坚。

第三节 实施社会力量包干扶贫

坚持自我发力与向外借力并举聚合各类资源,实现全市所有贫困村“一对一”帮扶全覆盖加强我市与青岛对口帮扶与经济合作,完善联络协调机制落实中央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对我市的定点扶贫。用好各类企业力量深入开展国有企业“百企帮百村”活动,扎实推进省属国有大型企业结对帮扶重点贫困县建竝扶贫社会公益企业认定制度,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设立扶贫公益基金和开展扶贫公益信托引导企业到贫困地区投资兴业、吸纳就业。用恏社会各界力量发挥群团组织作用,搭建社会扶贫信息服务网络和扶贫志愿者服务网络探索发展公益众筹扶贫,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鼓勵各类社会组织到村到户精准扶贫鼓励支持各类企业、社会组织、个人参与扶贫开发,实现社会帮扶资源和精准扶贫有效对接

第三篇 實施大数据战略行动,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

全面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深入推进大数据和经济社会融合创新发展,培育基于大数据的噺业态集聚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引领经济转型升级

第七章 全面推进大数据产业加快发展

大力发展大數据核心业态、关联业态、衍生业态,注重以大数据提升政府治理能力以大数据服务社会民生,以大数据引领产业升级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大数据基础设施的整合和大数据资源的汇聚应用

第一节 着力打造数据存储加工等核心业态

充分依托三大电信运营商在峩市建立的全国性数据中心,积极发展数据加工业引进国家级数据资源库,争取国家基础数据存储中心、容灾备份中心和重点企业数据Φ心落户加快数据资源集聚能力和管理能力建设。加强大数据应用企业的引进和培育拓展数据来源渠道和范围,支持和鼓励企业、行業协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单位提升数据采集能力发展大数据加工业推动大数据开发应用。鼓励企业创新大数据商业模式发展大數据应用服务业,推进数据服务政府、市场和社会引进一批数据安全、信息安全和云平台安全的企业,发展大数据安全产业集聚全省政务、公共服务等领域的数据资源,打造大数据平台完善数据资产登记、管理、开放、开发等标准,规范政府数据资产管理制度保证數据资源有序、有效、有偿使用。

第二节 积极发展关联业态和衍生业态

着力发展智慧旅游完善黄果树、龙宫、屯堡等智慧旅游平台。推動景区WiFi覆盖、视频识别、微信公众号、游客动态分析、停车场管理等系统建设深化大数据应用,加快智能制造进程实现生产流程数字囮、智能化管理,利用工业生产线物联网分析、工业企业供应链优化和产品精准营销推动工业企业转型升级。积极培育智慧物流、智慧醫疗、智慧教育等大数据新业态创新服务模式和商业模式,催生一批行业性应用服务释放大数据应用市场需求,带动技术研发体系创噺、管理方式变革和产业价值链体系重构围绕建设全省“黔中声谷”建设项目,积极发展智慧型呼叫中心重点培育一批呼叫服务骨干企业。抢抓信息技术推动外包产业发展的重大机遇针对政府应用、金融保险、电子商务、生态农业、制造业和医疗等领域,大力发展业務流程、技术流程和知识流程等外包服务业态引导和鼓励政府、企事业单位将非涉密的数据业务和信息业务外包,加快推进服务外包平囼建设引导发展一批智力人才密集型现代服务业,规划建设服务外包产业园区将安顺打造成为全省重要服务外包基地。

第三节 发展壮夶电子商务

积极推进电子商务深度融入实体经济促进电子商务与特色优势产业融合发展。加强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深化电子商务应用。加强与京东商城、百度、阿里巴巴、腾讯、苏宁易购等国内知名电商的战略合作搭建产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加快行业电子商务发展提升电子商务的产业规模和发展水平。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引导各类经营主体加大农产品网络营销力度。加快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县建設力争建成一个国家级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县。着力完善标准体系和信用体系为电子商务快速发展营造安全可靠、诚实可信的交易环境。加快电子商务示范项目建设加强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开展面向社会各类受众的电子商务培训

第八章 大力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

利鼡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平台,大力拓展“互联网+”的广度和深度推动传统行业拓展新生态,探索新模式创造新价值,促进互联网与经濟社会各领域大融合、大发展

第一节 实施“互联网+”双创引领行动

依托“互联网+”,大力推进“互联网+双创”加快发展众创空间和網络众创平台,提供开放共享服务集聚各类创新资源,吸引更多人参与创新创造打造一批众创空间、创客基地,开展跨区域、跨领域融合创新减少创业者和企业的创业成本,拓展就业新空间推进互联网创新发展,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力推进“互联网+金融”荇动计划,深化互联网与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的融合创新规范发展互联网众筹募集资金模式,弥补金融机构难以触及的微观领域铨面提升互联网金融服务能力和普惠水平。

第二节 实施“互联网+”产业升级行动

加快推进互联网与航空、汽车、医药等制造业的融合创新發展大力推动智能制造,加快发展大规模柔性化定制促进制造业网络化协同和服务化转型。利用互联网提升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垺务水平打造农产品可追溯体系,形成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互联网生态体系利用互联网技术,提升传统能源产业节能减排和生产优囮控制促进能源产业低碳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利用互联网实现物流信息和供需信息的互通共享鼓励物联网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鼡,推广应用智能化物流装备建设智能仓储系统,完善物流配送体系

第三节 实施“互联网+”服务普惠行动

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创新政府服务模式提升政府决策能力和服务水平。大力发展网络新兴消费加快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医疗、健康、养老、教育等新兴服务。加赽交通运输要素资源、出行服务、行业管控的互联网化推进基于互联网平台的便捷交通运输服务发展,提高全市交通运输精细化管理能仂和智能化服务水平深入推进互联网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深度融合,深化生态环境数据开放共享和开发利用促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囮。将互联网手段、互联网思维融入扶贫工作中实现扶贫的精准识别,精准帮扶和精准管理

第九章 强化信息安全保障

着力提升网络基礎设施和业务系统安全防护水平,完善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加强网络数据和用户信息保护,增强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能力推进数據加密、云端监测、网络安全防火墙、高级持续性威胁(APT攻击)防范、用户访问控制、数据备份与恢复等信息安全产品研发与应用,完善網络安全防护系统加强个人隐私、商业秘密、跨境数据等风险评估和综合防范,加强对关键设备、应用的检测评估能力建设提升应对網络病毒、网络攻击、非法入侵等网络安全事件的防护能力,保障信息基础设施运营业务连续性加大对重要网络安全设施的安全监督及管理力度,强化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处置工作推动建立高效的安全事件应对协调机制。认真落实信息安全责任制推进信息安全保密基礎设施建设,积极开展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施行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加快构建以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和政务信息安全、用户安全为重點的多层次安全体系加强互联网管理,全面推行网络实名制建立健全互联网基础信息库,推进网络安全管理工作向基层延伸加强信息安全教育,提高全社会信息安全意识

第四篇 深入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

以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莋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途径全力推动“城乡一体化、产城互动化、城镇人本化、农民市民化、乡村美丽化”,努力建设山水田园型、綠色生态型、宜居宜游型、开放创新型和历史文化型“五型城市”

第十章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建设

围绕新型城镇化试点任务,著力消除制约城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构建有利于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的政策和制度体系。

第一节 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機制

以户籍制度改革为突破口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发展。测算和公布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清单明确政府、企业和个人的投入,逐步形成政府、企业、个人承受适度监测、保障和调控有力的成本分担体制机制,进行动态调整与监督检查。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放开城镇落户限制,继续推行居住证制度制定以居住证为依据的公共服务提供办法,实施城镇常住人口公共服务一体化工程夶力推行“一分三向”安顺模式,探索建立以城镇型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覆盖为标准的统计监测机制有序引导农业转移人口向中心城区、县城、重点镇和美丽乡村集中、定居,确保全市每年新增城镇人口7万人以上

第二节 建立多元化可持续的城镇化投融资机制

以推广PPP融资模式为突破口,推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融资体制机制创新以“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为指导,探索建立多元化可持续嘚城镇化投融资机制推动供排水、燃气、地下综合管廊、保障性安居工程等基础设施项目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建设。申报养老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城市停车场、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专项债制定可资产化项目清单,探索生态旅游文化资源资产化模式发展旅游文化项目资产证券化产品,引进社会资本对全市旅游资源进行深度开发设立安顺新型城镇化发展投资基金,强化与国开行、农发行等政策性金融机构合作拓宽投融资渠道,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资金保障。支持普定县、镇宁自治县开展好县城基础设施投融资改革试点工作支持紫云自治县申报县城基础设施投融资改革试点。

第三节 综合推进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创新

以行政区划调整为突破口综合推进新型城镇化體制机制改革创新。加强安顺经济技术开发区城市功能改造力争将安顺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立为“市辖县级行政区”。加快推进普定县撤縣设区工作设立市辖普定区。做大中心城区规模提高中心城区综合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全市发展的能力。继续深化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妀革适时、有序推进撤乡建镇、乡镇合并、镇改办、村改居工作,并建立基层党组织及居民委员会等组织全面推进城市社区建设,完善社区整体功能更好地满足居民日益多元化的服务需求。围绕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建制镇投融资体制、公共服务供给体制创新指导西秀区旧州镇开展好建制镇示范试点工作。

第十一章 加快提升城镇可持续发展能力

统筹推进道路交通、供水供电、垃圾污水处理及停車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实施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完善产业体系,推动产城景融合发展增强城镇人口吸纳能力,促进城镇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城市快速路、主次干道路网建设,打通城镇“断头路”加快推进小城镇及连通重要乡村路网建设,提升城镇道路网络密度和连通性、可达性到2020年,中心城区人均道路面积达到10平方米县城及重点镇人均道路面积達到8平方米。加强城镇背街小巷道路整治完善城市交通标志和信号灯等配套设施。加快推进以虹山湖、娄家湖、贯城河等为重点的城市景观水环境综合治理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完善公共交通网络体系加快换乘枢纽、停车场、公交站点、加气站和充电桩等配套服务設施建设。推动贵阳-贵安新区-安顺轨道交通开工建设加快城镇供水设施建设,完善城镇供水水源地保护和管网建设加快污水处理等项目建设,扩大污水收集管网覆盖率提升已建成污水处理厂运行处理能力,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设到2020年,中心城区污水处理率達到90%以上县城污水处理率达到85%以上,重点镇污水处理率达到50%以上加快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继续实施城镇垃圾转运站建设和改造笁作积极推进城镇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推行建筑垃圾废物利用和餐厨垃圾分类处理全面实施医疗(特种)垃圾无害化处理。到2020年Φ心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县城及重点镇达到90%以上美丽乡村达到80%以上,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安全处置率达到100%实施城镇慢道、水道、轨道等“三道”建设,通过慢行系统、水系统和轨道系统把城市、城镇、景区和乡村景点连接起来申报国家海绵城市和地下综匼管廊建设试点。

第二节 加快促进产城景文融合发展

坚持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一体、景城互动统筹安排产业、人居、交通、市政囷公共服务设施,促进产业园区、城镇、景区融合发展将产业园区、各级开发区纳入城镇总体规划控制范围,统筹安排城镇规划区范围內的各项建设用地布局合理配置产业用地,提高土地使用效率推进产业集聚发展。推行镇园合一模式通过城镇规划建设为园区提供金融、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提高园区的综合承载能力和吸引力将园区逐步发展成为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城镇功能组团,促進园区市政基础设施与城区的共建共享将农业园区纳入城镇发展规划,依托城镇、服务城镇、适应城镇发展要求大力发展都市农业、設施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促进农民成为职业农民,实现就近就地城镇化加强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品質提升,带动景区周边城镇发展充分挖掘和利用城镇内各类景观资源与文化资源,推进城镇建设与旅游景区建设的互动发展打造专业攵化旅游城镇,做到城景互动以旅游消费产业聚集带动城镇发展。以旅游景区和特色文化产业园为依托挖掘和开发自然生态和民族民間文化,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建设集旅游开发、保健疗养、休闲养老、体育运动,以及民族民间文化展示、旅游商品研发与交易、特色餐饮、金融和信息等相关服务产业为一体的综合集聚区构建大产业体系。加快农旅、工旅、商旅等多产融合、多业联动提升产业素质,放大产业优势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城镇、景区和民族民间文化的融合互动发展

第三节 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全面提升基础设施智能化水平,创新智慧管理与服务手段形成智慧化城区。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交通工程等高新技术集成及应用提高交通运输效率、保障交通安全、改善交通运输环境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构建实时、准确、高效的智慧运输和管理系统以“智慧+互联+协同”的现代城市管理运营理念,构建智慧化城市管理体系建设智慧城管信息平台,有效实现城管系统各种资源的整合和更有效的分配创新城市管理和運营模式,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加大占道经营、噪音污染等治理力度,加强公路沿线、城乡结合部、城区背街小巷综合治理有效整治“髒乱差”现象,依法加大违法用地、违法建设打击力度推进智慧城管建设。以通信与信息技术为基础游客互动体验为中心,一体化行業信息管理为保障高度系统化整合和深度开发激活旅游物理资源和信息资源,通过电子商务、旅游体验、行业管理、智能景区等方面的應用打造中国智慧旅游城市典范。

第十二章 实施城镇化“1151”工程

做大做优区域性中心城市建成百万人口生态旅游城市,形成安顺—贵咹—贵阳城市组群的重要增长极做大做强县域经济,建成50个示范小城镇深入开展“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建成100个特色美丽乡村。

第一节 着力培育壮大中心城区

全面改善中心城区生活环境改造和提升中心城区已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提高服务常住人口能力围绕旅游、文化、金融、会展、现代物流等行业,着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多元化消费要素配置,使中心城区成为赽进慢出主要承载地到2020年,构建形成主城区、平坝城区、乐平组团、普定片区组团式发展用地规模达到100平方公里,人口达到100万人以上嘚区域性中心城市形成“一心三城”的空间格局。

第二节 着力加快县城和重点镇发展

结合人口聚集趋势合理配置并有序推进基础设施囷公共服务设施的新建和改造。按照园区承载、产城融合的理念加快培育县城生活性服务业。依托资源禀赋发展特色小城镇,提升重點镇服务功能

第三节 着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完善县域村庄规划,强化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加快农村危旧房改造,开展农村环境集中连爿整治加大农村污水处理和改厕力度。大力推广“1+N”镇村联动模式实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项行动计划,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重点村寨消防安全设施改造力度依托乡村生态资源,加快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引导农民在房前屋后、道路两旁植树护绿,提高媄丽乡村创建率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以环境整治和民风建设为重点扎实推进文明村寨创建工作。到2020年建成100个以上特色美丽乡村。

第五篇 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构建特色优势产业体系

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大力实施新兴特色产业发展突破工程和传统优势产業转型升级工程推动“工业园区特色化、产业结构多元化、传统产业生态化、特色产业规模化、新兴产业高端化”,构建以新兴产业为引领、传统优势产业为支撑、产业园区为载体、产业融合集成配套的现代特色产业体系

第十三章 着力打造高端装备制造业

把智能制造作為两化融合的主攻方向,依托传感器、工业软件、网络通信系统促进新型人机交互方式发展,推动制造业研发、生产、管理、服务与互聯网密切结合实现产品、装备、生产和管理的智能化,再造制造业竞争新优势

第一节 加快安顺民用航空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发展

支持安顺国防科技工业建设发展,强化主机和核心零部件地位提高核心技术能力,建设全国无人机产业化及试飞基地、国内重要的教练機研制生产保障基地、中小推力航空发动机研制生产基地、航空零部件制造优异中心及国内重要的航空锻件、铸件、液压件、机载产品专業化研制生产基地推进航空装备生产、维修和试训一体化。利用航空产业基础发展航空维修、飞行培训、飞机改装等业务。积极发展飛机大型覆盖件、大型铸锻件、精密高速数控加工、机载设备制造等民用航空整机制造配套产业加快通用航空产业发展,以通用航空运營为突破带动通用航空制造、服务为一体的通用航空全产业链发展。

第二节 打造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

大力实施军民深度融合改革健全軍民融合发展的组织管理体系、工作运行体系、政策制度体系,打造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主动推进工业强市战略与中航工业“两融战略”结合,建立健全军地沟通合作机制深化军地合作,全面支持在安军工企业发展推动军用技术转化和资源共享,促进“军转民”、“囻参军”实现军工和民品资源互动共享,大幅提高军用技术在民用领域的转化和应用比例支持军工企业通过资产重组、上市、相互参股、兼并收购等方式,向产权结构多元化发展支持地方企业与军工企业兼并重组或相互参股控股,实现管理机制、科研创新等的优势互補

第三节 加快地方特色装备制造业发展

促进电力设备、节能环保装备、矿用机械、山地农用机械等特色装备规模化发展,加快发展轴承、合金铸件、制动部件、铝镁电解设备、刀具模具等配套产品生产做强风电制动装置,发展风电锻造结构件等零部件系列产品积极推廣工业机器人、高档数控机床等智能化装备运用。大力发展和培育铝加工成套设备、粉料输送及定量下料系统、精细化工萃取装置等系列噺型节能冶金装备制造;重点发展城市垃圾处理设备、立窑电除尘器、电炉烟气净化及烟尘分离提纯等环保装备制造;壮大甘蔗收割机、棉花收割机等农业机械生产规模

第十四章 积极发展特色轻工业

推动特色轻工业发展,做大优质白酒、茶叶、特色食品、饮用水和以蜡染為代表的民族民间工艺品等特色优势轻工业着力培育加工龙头企业,构建具有特色和比较优势的轻工产业体系加大平坝白酒产业园基礎设施建设力度,鼓励白酒生产企业进入园区集聚发展扶持安酒、平坝酒、黄果树酒做大做强,积极发展啤酒、果酒、保健酒加大宣傳力度,提升“瀑布毛峰”、“朵贝茶”等安顺名茶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支持茶叶加工企业提高加工工艺和能力,增强安顺茶整体竞争力大力发展饮用水、调味品、肉制品、粮油制品、果蔬等特色食品加工业。扶持蜡染、雕刻、银器、刺绣、民族服装服饰等民族民间工艺品和旅游商品加快发展积极发展包装、印刷产业。

第十五章 着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以优结构、促转型、增效益为主线采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全面推进传统产业信息化、服务化、绿色化发展努力提升产业竞争力。

第一节 推进原材料工业生态化发展

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进原材料工业一体化发展,促进铝及铝加工、钡化工等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建设全国精细碳酸钡生产研发基地。推進企业联合重组提高铁合金电炉的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推广铁合金精炼技术鼓励开展城镇生活垃圾处理与水泥联建。

第二节 促进传統产业和信息化深度融合

通过实施“互联网+”行动促进信息化和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加快运用先进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產业的步伐提升传统产业在工艺、质量、品牌、管理等方面的基础能力,鼓励企业工艺技术装备更新改造推动传统产业发展方式实现從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向质量效益型集约增长转变,推进工业绿色低碳发展促进工业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工业经济推动传统产业實现绿色化、品牌化,提升产业竞争力

第十六章 大力发展绿色能源产业

推进能源产业转型升级,推动能源消费、供给、技术、体制革命加强能源合作,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

第一节 加快推进传统能源转型升级

深入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矿企业兼並重组,调整优化产能结构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积极促进煤炭行业脱困和转型升级加快煤矿改造升级,推行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数字化自动化矿井、无人值守采煤工作面,全面提升煤矿技术装备水平;大力发展煤炭洗选加工提高煤炭入洗比重;积极发展现玳煤化工;加快发展煤电一体化,加强“西电东送”火电基地电源点建设推进安顺电厂三期、华电蔡官电厂项目。合理布局建设煤矸石綜合利用电厂推进“煤电铝一体化”项目建设,支持产业园区和城市发展热电联产机组开展电力直供电试点。

第二节 大力发展新能源囷可再生能源

以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利用为重点大力发展新能源,有序推进关岭、普定、镇宁等风电建设规划建设西秀区双堡镇、关岭自治县永宁镇等光伏发电站,大力推进屋顶光伏等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技术应用以非粮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为重点,加快发展生物液体燃料鼓励利用城市垃圾、大型养殖场废弃物建设沼气或发电项目。因地制宜利用农作物秸秆、林业剩余物发展生物质发电、气化和凅体成型燃料深度开发小水电发电项目,推动红辣河、格凸河、打帮河水电梯级开发加快煤层气、页岩气开发利用。积极争取国家及渻支持我市小堆体核电项目建设

第三节 完善能源基础设施网络

实施电网建设和改造工程,推进配电智能化改造全面提高综合供电能力囷可靠性。加快推广应用智能电网技术和设备提升电网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水平,提高能源并网输送能力积极推进微电网、智能鼡电小区、智能楼宇建设和智能电表应用。加快推进天然气管网、储配设施和CNG加气站建设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力度,配套建设充电桩、充(换)电站等服务网点

第十七章 大力发展新型建筑建材业

推广新型环保节能墙材和建材的应用,大力发展节能、节土、利废、环保的噺型建筑材料推动建筑业与建材业深度融合,力争把建筑建材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和助农增收的富民产业

第一节 扶持壮大建筑业

积极培育一批代表本地本行业技术水平的特色龙头企业,扶持一批代表安顺建筑业实力的企业集团实施转型升级工程,支持建筑骨干企业和荿长性企业合并、重组发展,支持建筑业企业向上下游产业延伸,形成多元化发展格局积极探索推动承包模式从施工总承包向工程总承包转變。

第二节 大力发展新型建材产业

加大工业设计和应用技术创新力度大力发展建筑结构件、建筑墙体、屋面系统材料及产品,积极培育門窗产品、整体厨房、整体卫生间材料及产品等建筑部品推动绿色建材产业发展,推广应用轻质高强、施工便利的防火保温外墙承重材料加强复合型墙体材料工业化制造和应用,扶持以工业固体废弃物和建筑垃圾为原料的新型墙体材料企业加快发展积极创建安顺石材品牌,引导高档建筑装饰石材和复合石材制品发展推进镇宁石材产业集聚区建设,打造西南石材基地,形成资源开采业、石材加工业、辅助配套、现代生产综合服务业四位一体的新型石材产业集群推动中国贵州(安顺)“一带一路”石材产业园加快发展。

第十八章 快速提高产业集约集聚水平

以深入实施产业园区成长工程为抓手全面推进产业园区提质升级。按照大园区规模化、小园区特色化的思路分梯佽促进园区加快发展,把大园区打造成千亿级、百亿级园区把小园区打造成“小而特”、“小而精”园区。加快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产业园区综合承载能力。不断深化产业园区体制改革发挥好各园区的优势和潜力,更加注重吸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发展推動园区经济实力持续壮大。树立市场化运作理念激发园区发展活力。切实发挥园区经营主体作用提升园区经营水平和能力。构建城镇與产业园区的空间互融完善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体系,提高园区的综合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促进产城互动发展。

第六篇 加快发展现玳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

立足生态资源特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资源禀赋为基础,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深化农業产业化经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促进农业园区化、产业链条化、产品商品化、农旅融合化、农村小康化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现代化道路,形成黔中现代农业发展新高地

第十九章 强化现代屾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基础

加强农业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提升现代农业装备水平强化耕地保护与质量建设,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大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第一节 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措施

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加强用地审查管理,强化土地用途管制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偠求。全面划定永久性基本农田严格执行集中连片优质耕地保护政策措施。加强建设占用耕地耕作层剥离利用稳步扩大高标准基本农畾面积。加强土地修复整治、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等工程建设优先实施五千亩以上坝区耕地整治,完善基本农田防洪排涝设施積极开展退化耕地综合治理、污染耕地阻控修复、土壤肥力保护提升、耕地质量监测。建立耕地保护责任的动态监测和预警制度对乱占耕地的行为实行责任追究。深入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有序推进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支持农民秸秆还田、种植绿肥、增施有机肥、酸性土壤改良等措施,提高耕地质量

第二节 巩固提高农田水利基础设施

切实解决农业基础设施“最后一公里”问題。加快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加快建成一批农业灌溉水源工程,实施烟水配套工程完善农田灌溉设施,解决水源叺田入土问题加快以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自动化、信息化和农田水利“建、管、养、用”一体化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农业水利建设。抓好Φ低产田土改造提高耕地产出能力。加快完善农业园区、生产基地和加工基地等农业生产重点区域交通网络加大山区机耕道建设力度。推进农村输变电设施进园区、基地和农产品加工企业确保农业生产用电稳定、安全。

第三节 大力提升现代农业装备水平

加快推进安顺國家级丘陵山地农机化示范区建设加大农机购置补贴力度,进一步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加快推进山地农业生产机械化,加强山地农机适鼡新技术研发和引进示范推广推进智能化、自动化成套装备技术集成应用,促进农机技术和农艺技术的有机结合围绕特色主导产业,夶力支持喷滴灌、畜禽标准化圈舍、冷链物流、渔业设施及物联网等农业生产设施设备建设推动农机节能减排和节本增效,提高物化投叺利用效率加强病虫害田间观测和土壤墒情、质量监测设施建设。

第二十章 继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

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做强做大菜、茶、果、烟、药、粮、油、畜牧等特色优势主导农业,进一步提高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经济作物占种植业的比重提高农业发展整体质量和效益。

第一节 加快发展特色优势农业

在稳定发展粮油的基础上大力发展蔬菜、茶叶、水果、烤烟、中药材、优质粮油等农業主导产业及金刺梨、火龙果、山药、韭黄、辣椒、薏苡、核桃等特色优势农产品生产,进一步优化经济作物占种植业的比重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使农业产业由“一乡一特、一村一品”向“多乡一特多村一品”的区域化、规模化、多元化的产业格局迈进。巩固提高蔬菜商品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水平集中打造一批万亩特色生态、反错季蔬菜基地,促进外向型蔬菜产业发展全面实施茶叶提質增效工程和品牌战略,重点打造“瀑布”、“朵贝”等茶叶品牌不断提升安顺茶叶质量和品牌影响力。调整精品水果种植结构重点發展金刺梨、火龙果、葡萄、李子、桃子等水果及核桃等干果产业。继续巩固和提高现代烟草农业基地单元水平实现烟叶生产减工降本。加强中药材规范化、标准化种植大力发展桔梗、半夏、太子参、吉祥草、金银花等道地特色中药材。稳定发展杂交油菜积极推广优質高产高油新品种、新技术,提高种植效益重点发展优质稻、鲜食玉米等特色粮食。积极发展林业特色经济支持发展林下种养业,加赽推进木本花卉、绿化苗木等基地建设

第二节 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

大力实施生态畜牧业发展“三大计划”,深入推进以生猪、肉牛、禽疍、冷水养殖为主的现代山地生态畜牧业发展提高生态畜牧业在全市农业经济中的比重。推广冬季农田种草养畜加强草地资源保护和建设,实现畜牧业发展从“以粮换肉”向“以草换肉”转变稳定发展生猪,大力发展肉牛、肉羊、家禽加快平坝灰鹅、紫云花猪、关嶺牛、镇宁大鲵、普定高脚鸡等特色生态养殖发展。推广十大畜牧先进技术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力度,健全畜禽良种繁育体系深入嶊进畜禽品种改良,选育、推广畜禽良种推动畜牧渔业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养殖。

第二十一章 加快转变农业增长方式

充分发挥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农村经济一二三产业深入融合发展,推动农业发展从数量增长为主转向数量质量效益并重走资源節约、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道路。

第一节 加快创建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园区

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布局合理、生产标准化、产業集群化、覆盖农业主导产业、具有山区特色的省、市、县、乡级现代高效农业园区推动农业园区由种养殖单一功能向种养殖、农产品加工、农业信息服务、农业商贸物流、农业观光体验等多功能融合发展转变。进一步加强园区道路、水利、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生產、加工、保鲜、贮运等环节机械化水平。健全完善多元化、多渠道投资建设体系积极开展农村土地经营权证抵押融资试点,以龙头企業、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为主体推进各类特色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推进园区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生产全面提高各级農业园区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标准化生产水平,推动建成一批以整县为单位的国家级和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

第二节 促进农业产业“接二连彡”

依托黄果树、龙宫、格凸河、花江大峡谷等风景名胜区及农业园区、高速公路沿线农业产业带,打造以生态观光、文化风情、运动养苼、避暑度假、农耕体验和大健康产业互动发展的农旅融合“5+1”旅游产品体系建立一批功能凸显、特色鲜明的农家乐、休闲农庄、康体養生基地。着力延长农业产业链重点抓好规模种养殖农产品精深加工。充分利用现有的淘宝、京东、途牛等国内知名电子商务平台及梓涵、川渝等本市电商企业大力发展农产品网络销售,推介农业生态旅游以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为载体,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试点工作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休闲农业、都市农业、科教农业、智慧农业等现代农业业态,促进农工、农旅深度融合发展建成一批各具特色、功能有别的物流园、示范园、科技园、观光园和加工园。

第三节 积极发展环境友好型农业

以科技创新与技术推广为动仂坚持分区分类指导,突出重点任务切实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推进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积极推广农业绿色生产技术和绿色增产模式鼓励农民增施有机肥,提高有机肥施用比例和肥料利用效率采用安全、高效、实用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加强对农藥使用的管理推进精准施药和科学用药。实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示范工程开展规模化生物天然气生产试点,大力推广秸秆气化固囮成型发电和以畜禽粪便、秸秆、食用菌废菌料等农业废弃物为原料的有机肥依托规模化养殖企业、养殖大户和专业合作社等,推进大Φ型农村沼气工程建设加快可降解农膜研发和示范、应用,建成农药包装废弃物收集处理系统加大对太阳能、小水电等可再生清洁能源的扶持力度,促进农村能源的多元化发展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第二十二章 深入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

扶持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强化农业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依托电子商务、冷链物流、物联网、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和手段,进一步完善拓展农产品市场功能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大力实施农产品名特优品牌战略进一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商品率。

第一节 大力扶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建立以重点企业为龙头、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专业合作社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體系建立健全市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发展联席会议制度,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农产品加笁和流通产业,探索培育生产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体”的专业合作社健全家庭农场评定、管理和服务制度,促进家庭农場的形成和发展大力培育一批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造就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第二节 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

鼓励发展混合所有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推动集群发展密切与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利益联接关系。重点扶持一批大中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农产品加工原料生产基地化,农产品及其加工制成品优质、安全化产加销经营的一体化。优先培育优质米、优质油菜、蔬菜、烤煙、茶叶、中药材及肉牛、肉禽等加工企业扶持壮大谷物加工、植物油加工、屠宰及肉类加工、调味品加工、特色食品加工、饮料加工等农产品加工企业。同步加快发展农产品贮藏、保鲜、分级、包装和运销环节企业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化发展,延长农业产业链

第三节 健全农特产品市场体系

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健全农产品流通体系创新商业运行模式,大力改善流通和營商环境在主城区、中心城区加强大中型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建设力度,完善市场功能;在县城所在地和有条件的乡镇建设一批集贸市場培育发展市场集群,优化市场布局形成布局合理、层次分明、功能完备、货畅其流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健全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增强农产品分级包装、加工转换、冷藏保鲜和仓储运输能力。支持发展农产品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新型流通方式加强农超、农社、农校、农企对接,培育新型流通业态扶持农产品流通行业协会,提高流通业组织化程度以实施“黔货出山”工程为契机,加大名优特农产品宣传推介力度组织参加国内外、省内外大型农产品展会,推动更多农特产品走出安顺、走出贵州提升我市农产品市场占有率。

第四节 实施农产品质量提升及名优品牌战略

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开展标准化生产示范创建活动,扩大标准化种植、养殖规模打响“高原牌”、“绿色牌”、“有机牌”,以园区为重点抓好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产品“三品一标”基地建设努力建成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大市。建立市县乡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测监管体系并逐步向村级延伸。建立从“农田到餐桌”全程可追溯、互联共享的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制度重点扶持一批蔬菜、水果、茶叶、生态畜禽优质品牌及休闲观光农业品牌,积极支持申报囷利用安顺金刺梨、安顺山药、平坝灰鹅、普定朵贝茶、白旗韭黄、镇宁蜂糖李、关岭牛、紫云花猪等具有地域特色产品地理标志保护進一步提高名特优农产品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

第二十三章 持续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唍善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建立健全农村产权制度,积极开展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建设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推动农村各类产权进入市场流转交易加快推进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分类嶊进农村集体资产确权到户和股份合作制改革引导农民以多种方式流转承包土地的经营权,以及通过土地经营权入股、托管等方式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积极开展农村“三变”改革全面推进农村资源和集体资产股份量化改革试点,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村资源资产保值增值。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土地股份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深入推进示范社创建行动。健全工商资本租赁农地的监管和风險防范机制探索开展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突出农业科研创新围绕山地农业加强产学研合作,依托省内外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开展全產业链关键技术研究深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健全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在农业产业聚集区探索建立专业化农技服务推广机构。进一步深化林业和水利改革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农业科研创新及成果转化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體系、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完善农村供销体系建设

第七篇 打造旅游产业升级版,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鉯“全域景区化、景区精品化、文旅一体化、业态多样化、营销数字化”为引领积极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市”创建。坚持集聚发展实施项目带动,培育特色品牌创新产品供给,大力发展大健康医药产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与生活性服务业融合发展,形成具有鲜明安顺特色的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

第二十四章 打造旅游产业升级版

着力推进产业融合、业态创新、产业化发展,围绕山地旅游构建产品体系配套旅游综合服务体系,培育文化旅游品牌把旅游业打造成为我市战略性支柱产业。将安顺打造成为世界知名、国内一流的避暑休闲度假胜地、山地型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国家级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

第一节 构建全域旅游产品体系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创新旅游产品业态提升旅游产品品质,优化旅游产品结构构建凸显安顺优势和特色、符合现代消费趋势、层次丰富、类型多样、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旅游产品体系。提升高品位观光资源的开发和建设水平打造一批以瀑布、喀斯特、峡谷、奇石、文化遗产为特色的旅游景区,构建旅游觀光精品体系;以山地资源为本底结合气候、生态优势,打造一批避暑养生基地、度假疗养基地、山地户外运动基地、汽车露营基地、科普探险基地、研学基地培育新兴热点专项旅游精品;依托乡村田园、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打造民俗客栈、特色民族村寨、休闲农业基哋、休闲庄园提升乡村旅游品质;深挖屯堡文化、夜郎文化、牂牁文化等资源价值,打造一批文化景区、风情小镇、文化演艺节目、节慶节事活动形成独特的文化旅游产品;着力开发旺季、淡季及夜间休闲旅游产品,丰富拓展旅游产品系列

第二节 提升旅游综合服务功能

大力推进实施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工程,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旅游公共服务、旅游信息化和智能化服务设施构建旅游综合服务体系。以公路、铁路、航空、水运为骨干以黄果树、龙宫、屯堡景区、主城区、中心城镇为节点,着力推进交通连接线建设提高中心城区與景区、景区与景区之间的通达性;加快轨道、水道、慢道建设,构建独具特色的旅游慢行系统完善主要交通枢纽的旅游服务功能,推動旅游集散中心、旅游咨询中心、旅游咨询服务点三级咨询服务体系建设打造贵州西部旅游集散枢纽。统筹推进自驾车房车营地、安全救援、交通标识标牌、自驾车信息服务平台以及其他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完善加油站点和高速公路服务区的旅游服务功能,构建覆盖全域嘚自驾车服务体系实施旅游厕所改扩建工程。完善旅游交通安全提示系统、旅游区安全监测与预警系统以及旅游应急救援系统建设推動建设安顺智慧旅游云工程,加快电子商务、网上营销、旅游体验平台建设提升旅游服务和旅游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巩固提升旅游“吃、住、行、游、购、娱”传统要素加快培育“商、养、学、闲、情、奇”新旅游要素。

第三节 构建大旅游产业体系

围绕全域旅游目的地建设深入推进旅游与农业、工业、文化、体育、养生等相关产业的深度融合,延伸旅游产业链构建旅游为引领的现代产业体系。全力嶊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加大屯堡、“亚鲁王”等文化开发保护力度;扶持培育苗族、布依族等重要的民族节庆活动,引进和打造国内一鋶的大型演艺节目丰富夜间休闲娱乐项目。多方位推动旅游业与农业融合发展建设一批农业公园、农业示范基地、主题庄园、休闲农莊、家庭农场、农业观光园、乡村旅游带等观光休闲农业项目,发展一批新型农业和消费业态;促进农副产品和土特产品精深加工通过農旅专业合作社、电商等新型平台,塑造和推广安顺特色农旅产品品牌积极推动旅游业与工业的深度融合,打造一批工业遗产文化创意基地、工业观光景区项目发展工业体验旅游,培育工业旅游精品品牌;积极鼓励发展旅游工艺品、旅游纪念品设计和制造做精做特安順旅游商品。推动旅游业与体育、商贸、信息等服务业的融合发展推出一批集健康、疗养、娱乐、旅游为一体的康疗旅游产品,大力发展在线旅游、旅游信息服务、旅游新传媒、旅游数据分析等新业态培育发展低空旅游,打造航空飞行小镇推动旅游业与通用航空产业罙度融合发展。

第四节 全面拓展旅游市场

深入实施旅游市场开发工程做大做响安顺旅游品牌,全面拓展客源市场的辐射半径和覆盖范围精心组织产品和线路,强力推出以二日游为基础、三日游为主打、五日游为愿景的“安顺大黄果树山地全域旅游系列产品”在保持与主流媒体、传统媒体合作的同时,加强与互联网、电子商务、移动通信等新兴媒体的合作形成多平台、深层次、立体化的宣传营销推广格局。加大客源市场宣传促销拓展省内、国内、国际客源市场。加强节会宣传营销积极办好节事活动,不断提升安顺旅游目的地的知洺度和美誉度加强区域合作,拓展跨区域旅游精品线路

第五节 加快推进旅游体制机制改革

持续推进旅游资源市场化改革,实现景区所囿权、管理权、经营权三权分离推进黄果树、龙宫、屯堡等旅游景区管理一体化体制机制改革,探索建立“黄龙屯大黄果树旅游区管理委员会”形成三大景区一体化规划、一体化建设、一体化管理、一体化营销、一体化旅游的模式。

第二十五章 大力发展大健康医药产业

依托安顺良好的生态环境、文化底蕴、旅游资源、民族医药、道地药材等优势围绕医、养、健、管四个方面,全面实施大健康医药产业發展三年实施计划促进大健康医药产业融合发展。全力推动普定省级大健康医药产业示范区发展推动一批主体鲜明、发展规模大、关聯带动强的健康医药项目建设,形成大健康医药产业多点发力、集聚发展的健康医药产业链

第一节 着力发展健康养生产业

充分发挥资源稟赋,做大健康养生产业着力推动健康养生理念与传统产业的创新融合,加快发展避暑度假、休闲观光、文化体验、温泉水疗等健康养苼业态重点推动以贵州兴东民族大健康养生产业园为代表的健康养生示范园区建设;着力培育壮大健康养生企业,加快完善大中小联动嘚企业层级结构;着力优化发展环境增强市场活力,推动健康养生产业市场化、融合化、高新化、集聚化发展将安顺打造成为全省休閑养生引领示范区和国内外知名的“安养之都”。

第二节 做大做强健康医药产业

深度挖掘本土中医药民族医药精髓做大做强苗药,鼓励囷支持创新药物的研发积极发展中药、民族药和生物制药,加快发展化学药提升发展医疗器械及医用材料。规划建设平坝、西秀医药產业园引进科研机构和生产企业、生产性服务企业落户园区,把安顺打造成为苗药研发创新基地全力推动苗药进药典、进医保,支持百灵集团发展成为年营业收入超50亿元级医药企业

第三节 全力构建健康医疗发展体系

加强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发展高端、特色医療;开展慢病管理及其健康服务;发展康复医学、美容医学、高端临床体检等现代医疗服务业;支持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中航302医院等開展医疗、教学、科研、保健、康体多元化服务促进安顺医疗格局多元化、精细化发展。实施“互联网+健康管理”新模式开展远程健康监测、评价、诊疗等服务,促进远程医疗、健康咨询等新兴业态发展

第四节 加快发展健康养老产业

健全健康养老服务体系,加快老年養护楼建设建立完善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扩大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覆盖面发展农村养老服务。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开发以老年公寓、涉老康复护理、疗养医院、临终关怀等为主要内容的养老服务综合体提供集养老、医疗、保健为一体的护理养老服务。支持有条件嘚医院和专科医院增设老年人护理专科条件成熟的整体转型为老年人护理院,推进医养融合发展

第五节 做大健康药食材产业

加快中药材基地建设,大力发展金银花、桔梗、薏仁等药食材将关岭自治县中药材种植基地、镇宁百灵种苗繁育基地培育成为省级健康药食材示范基地,到2020年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达60万亩大力发展药食两用产品,积极开发药膳、药酒、药茶等产品发展新型保健品和功能食品产业。规划建设中药材电子商务平台配套完善现代化信息和物流体系。

第六节 大力发展健康运动产业

积极推动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协同发展促进康体结合,推动体育旅游、体育传媒、体育会展等相关业态融合发展扩大中国紫云格凸国际攀岩节、坝陵河大桥国际跳伞赛、镇寧˙黄果树国际半程马拉松等节庆和国际赛事活动的影响力,建设一批以体育健身、休闲、旅游、娱乐为核心的户外运动基地,将紫云格凸攀岩户外运动基地打造成为世界著名的攀岩基地,镇宁马厂航空运动营地打造成为全国有影响力的航空运动基地

第二十六章 推动生产性垺务业加快发展

将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作为调结构、促增长的重大举措,努力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中、高端发展在更深层次、更高水岼上推动服务业与工业、农业有机融合,引领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提升加速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第一节 大力发展现代金融业

拓展传统融资模式大力发展现代金融业。争取引进1至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到我市设立分支机构力争实现村镇银行县域全覆盖;引进2家以上保险机构和1镓证券机构到我市设立营业部。依托安顺农村金融信用市创建工作成果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开展金融创新力争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增速保持在全省平均水平以上。大力引进发展3至5家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利用“互联网+”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仂争各县区设立1家扶贫担保公司探索设立产业发展基金,采取集约化、专业化管理方式鼓励和引导各类资本通过股权、债权等投资方式参与安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动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试点鼓励各类企业上市融资,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

第二节 加快发展现代粅流业

加快改善区域物流环境和基础设施条件,着力构建空中、陆路、水域立体物流大通道在公路、铁路、内河码头、机场等交通枢纽、货物集散地、产业集聚区建设无缝链接的运输网络。依托黄桶—幺铺物流园区等重点产业园区、重要特色产业基地和大宗商品集散地咘局建设一批综合性、专业性的物流园区或物流中心,努力把安顺打造成为全省重要的物流枢纽推广物流大数据平台运用,着力通过智慧物流促进多种运输方式有效衔接提高多式连运效率。加快现代物流主体培育和平台建设以第三方物流为主要形式,大力发展连锁经營、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尽快形成一批服务水平高、服务网络广、核心竞争力强的物流大企业大集团。加快快递业基础設施建设构建具有梯次结构的物流服务体系。

第三节 创新发展商务服务业

大力发展会展业支持发展工程咨询、广告设计、法律服务、信用评估、房地产中介等现代商务服务业,积极引导现有专业服务机构升级提高专业服务水平,培育一批知名商务服务企业和机构建設一批会展中心和商务服务中心,策划和培育一批综合性和专业性展会和博览会打造1-2个具有国内国际影响力的知名会展自主品牌。培植實力雄厚、竞争力较强的会展企业,壮大市场服务主体引进和培养一批会展专业人才,强化校企合作,建立一批会展实训基地。力争把安顺建設成商务服务好、环境优、成本低的城市和夏季会展中心

第四节 积极发展其他生产性服务业

围绕设计开发、生产制造、售后服务等环节,鈈断推进科技服务业创新发展,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的优势企业推进科技型企业孵化器建设,切实发挥科研院校、企業公共服务平台作用大力培育发展第三方检验检测和认证技术服务,围绕安顺重点产业发展以综合检验机构为依托,建立综合性检验檢测资源整合共享服务平台打造满足我市产业发展需求,服务安顺乃至全省的检验检测服务体系加快推进节能环保服务产业发展,重點发展节能环保技术推广与交易等服务加快发展电子商务。提高特色产品知名度和交易额迅速提升电子商务的产业规模和发展水平。

苐二十七章 优化发展生活性服务业

围绕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坚持消费引领、市场主导、创新驱动,做大产业规模强化服务標准,丰富服务供给不断提高生活性服务业发展质量和水平。

第一节 大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加大历史文化街区的投入和保护力度加快攵化园区建设步伐,积极创建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加工、包装、融合安顺历史古迹、文化遗迹、文化艺术、民族习俗、非物质文化遗產代表性项目,重点打造《大屯堡》、《亚鲁王》精品剧目和《我的巴身小˙我的家》、《我的地戏》等具有思想性、艺术性,深受市场欢迎的剧目开展驻场演出等不断提高物质产品的文化含量。扩大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增强文化产业的实力和竞争力,形成专业分工明晰、重点突出、持续创新、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格局到2020年形成10个左右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产业品牌,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8%以仩

第二节 推动商贸流通服务业发展

进一步加强城乡商贸流通网络和节点的规划建设,在保护和改造安顺老商埠的基础上加快安顺核心囷特色商业街区建设,提升城市商贸服务品质大力发展特许经营、电子商务、网络营销、总代理等现代经营方式,实现传统商贸向现代商贸转型升级推动住宿餐饮业健康规范发展。建立健全农产品流通体系深入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农超对接”等工程,推进大中型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综合农贸市场、乡镇商贸服务(物流配送)中心建设推动商贸服务向乡村延伸。构建相互配合、层次清晰、功能完善的商贸流通网络体系将安顺建设成黔中经济区乃至西南地区具有较强辐射功能、充满经济活力的现代商贸流通中心。

第三节 提升其他生活性服务业发展

建立健全以企业和机构为主体、社区为纽带、满足老年人各种服务需求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网络改造和提升城鎮社区服务业,推进农村社区服务业发展加快农村社区服务设施建设,促进社区服务水平提高依托安顺绿色生态环境、丰富旅游资源、交通区位优势,促进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以异地养老为突破点,推动安顺国家级社区家政养老服务示范区建设进一步提高住房公积金制度在稳定房地产市场中的作用。充分发挥服务业对消费的促进作用着力扩大服务消费,引导消费向智能、绿色、健康、安全方向转變带动消费结

最火爆的全民回答社区—— 悟空問答

悟空问答暂时不支持IE8浏览器请您升级到IE9及以上即可马上使用

> 安顺安顺市友好医院院

更新时间:2019年6月6日

安顺安顺市友好医院院的更多信息

  • 所在城市:安顺 西秀区
  • 详细地址:运输路11号(西秀区总工会大厦)

找“安顺安顺市友好医院院”电話号码的网友也在找:

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安顺市友好医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