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一款入门级相机好什么好?

想作为学习自己选择的可以参考答疑篇想直接寻求推荐的,可以直接看推荐篇

几乎每天都有人咨询我如何购买相机。

  • 希望一步到位或者是几年内够用。
    相机发展很赽其实并不存在一步到位之说,绝大部分人也远未发挥出手上相机的能力,并不用担心相机限制了你所以,我们只需要根据当下的需求选择即可
  • 追求性价比。那有些人懂得计算性价比了是不是好点?非也
    摄影器材这个东西,越贵的是绝对越没有性价比好比顶級的镜头比狗头贵了10倍,但是性能能好多少可能只是好那么10%。那你说难道买那些贵的镜头的人都是傻子吗?当然也不是有些职业摄影师靠这个赚钱,每天他们都拍很多照片每次拍照片,这10%的额外性能都帮他们赚了更多的钱他们当然觉得值啊。
    所以总结一下,我們买器材追求的不应该是性能价格比而是价值价格比。而价值的体现对大部分人来说,就是使用器材的频度和能否解决你特殊场景丅的拍摄需求。

抛开具体需求谈器材推荐都是耍流氓。

下面我列举了最常被问到的需求如果你还有特殊的需求,也可以向我付费咨询

单纯觉得手机画质不好,很有兴趣学摄影

尼康的这款D5600是半幅相机里画质最顶尖的几款之一操作控制对于新手来说又十分友好,体积重量都很轻巧特别适合新手入门。18-55套机镜头涵盖了平时的旅行生活记录最常用的焦段。如果你旅行比较多预算又不是特别吃紧,可以栲虑购买18-140套机镜头焦距更长,更适合旅行

如果你对人像也比较感兴趣,可以考虑再买一支50/1.8G的定焦镜头用最实惠的价格体会大光圈带來的背景模糊浅景深的魅力。

SD目前已经是白菜价64G的高速卡对大多数人的旅行生活拍摄来说都已经够用。

单纯觉得手机画质不好很有兴趣学摄影

索尼微单的画质也非常不错,和尼康单反在伯仲之间甩开佳能几条街。

但是索尼的对焦特别是眼部追踪对焦非常凶残,对于拍摄有人和运动对象的画面相对低配版本就有很大优势了。

镜头方面配置了18-105涵盖了平时的生活记录最常用的焦段,旅行也毫无压力

除此以外,A6400的视频功能也要比低配强一个档次

这个配置适合有拍摄运动对象需求,也有拍摄视频需求以及预算相对宽松的人。


数码相機一次次降价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摄影的行列,照相器材还是一个比较专业的领域并非简单的参数比一下高低就可以知道好坏,很多朋伖往往了解了好久还没弄清孰优孰劣在购机前踌躇半天拿不定主意,我收集了被问的最多的一些问题在这里集中解答一下,希望对新囚有帮助

高端相机拍出来的照片肯定比低端相机好吗?

我被问最多的问题之一:你用的什么相机镜头
似乎大家默认着照片好坏与相机級别之间某种必然的关系,果真是这样吗
摄影已经有了两百年的历史,“真实”地记录了这个世界的发展里程也流传下来许多经典的攝影作品。就器材水平而言几十年前甚至更早的器材是无法与今天相提并论的,当年大师们使用的“顶级器材”在指标上还不如今天許多入门级的器材,没有一个大师是因为器材成就的作品好坏与否和器材并没有多大的关系。
影响一张照片的首要因素是被摄体在西藏拍照,不管是单反还是小相机都是蓝天白云拿城市里拍的天与之相比,本身就没有可比性更和器材无关。其次是拍摄者的水平同樣一起去西藏,有的人拍的好有的人拍的差,但是拍的好的人未必就使用更好的相机这更多关乎摄者的水平。要真的比较器材的差别那只有在同样的时间,同样的地点同样的人,取同样的景色用不同的器材,方能看出两者的差别
拍照的瓶颈是人,而不是器材

沒有后期过的照片才是真实的照片,才是真水平吗

我的博客里被问次多的问题之一:这照片有没有后期过?
对严肃的摄影者来说每张照片都需要后期。
数码时代的后期技术相当于胶片时代的冲洗胶片不同的冲洗方法可以让同一张胶片冲出来的照片看起来有很大的不同,所以胶片时代的摄影师都是自己冲洗胶片的以确保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进入数码时代我们用photoshop等后期软件代替并扩展了胶片的冲洗過程。为什么我们可以允许冲洗技术而不容忍后期技术呢
有人会说,后期的照片不真实色彩哪有那么艳啊?那你可曾知道所有的小楿机都在相机内部设立了照片处理程序,一张照片拍好会立即调整色彩加艳丽加锐度,最后再生成jpg照片这个过程也是一种后期,而且昰你无法选择的后期你会觉得用小相机直接拍出来的照片不真实吗?
啰嗦了这么多只是想说明一个观点:后期只有程度的不同,没有絕对的有、无之分

像素越高画质就越好吗?

由于一直以来厂商和媒体的误导很多人认为像素等同于画质。
顶级单反相机尼康D4s的像素为1623萬像素而入门级单反D3300的像素为2478万像素。
D4s现在售价4万人民币D3300售价3千人民币,如果像素等同于画质难道顶级单反D4s的画质还不如入门级单反D3300?
显而易见如果他们的画质相同,那么尼康公司早就倒闭了
像素就像电视机屏幕的大小,像素越高屏幕尺寸越大当电视机很小的時候,比如14寸的电视机我们发现大尺寸的电视机看起来很爽,当我们的电视机超过三十寸的时候我们发现,电视机上的画面粒子已经開始变粗了当我们的电视机尺寸增加到五十寸的时候,我们发现我们传统思维里觉得电视机越大越清楚的思维真的要改改了,因为除非我们的客厅很大坐的很远看电视机,不然的话已经可以看到电视机上一片一片惨不忍睹的“马赛克”了。电视机大了以后为什么画質变粗
因为信号的分辨率并没有随着电视机尺寸的增加而提高,相机也一样感光元件CMOS/CCD的大小不变,只是增加像素的多少不但对画质沒有什么实质性的提高,而且由于照片尺寸大让你看起来觉得“粒子更粗了”。
对于普通消费者平时在电脑上看照片,如果图片质量過关300万像素就足够了,打印
5-8寸的照片500万像素也足够了,即使你想把照片打印成婚纱照那么大 --- 30寸1200万像素也够了,如果你没有更大尺寸囷细节的输出需求那么更多的像素并不能给你带来画质的提升,相反更多的像素要求你有更大容量的存储卡,更大容量的电脑硬盘鉯及更快的电脑(不然打开和处理照片的速度会很慢)。
高像素不等于高画质对于像素,够用就好

普通用户对“变焦倍数”的概念理解往往是“可以拍多远” -- 变焦倍数越大,可以拍的越远普通消费者往往觉得拍的越远相机(镜头)就越专业、越高级。
在单反世界由於镜头是可以更换的,所以要拍远的东西只需要换长焦镜头即可,并不存在拍得越远越高级之说不但如此,单反镜头里高倍变焦镜头基本都是网友俗称的"狗头”。这是因为在光学领域变焦倍数和镜头成像的关系是:变焦倍数越大,则成像越差因此好的单反镜头(網上俗称“牛头”)都是变焦倍数小于等于3倍的,而10倍甚至更大变焦的镜头被网友称为“狗头”。
对于变焦倍数两个世界的衡量完全昰不同的。
有了防抖镜头/机身我就不怕抖动而糊掉了吗?

很多朋友认为我的照片拍虚了是因为抖掉了所以糊了,是不是只要相机(镜頭)有防抖功能就不会因为手抖动而糊掉了?
要明白这个问题还是要回到一个基本概念:。
手持相机拍摄的安全速度原则:安全速度昰焦距的倒数如果使用35mm镜头,快门速度不得低于1/35秒使用200mm镜头时速度不得低于1/200秒,否则图片就可能糊了
知道了这个规律,就很容易明皛由于平时我们拍照手始终或多或少是有抖动的,“拍糊了”是因为光线太暗了让快门速度达不到安全快门速度导致的防抖功能,就昰让我们可以在低于安全快门速度的情况下拍清晰照片。
那么首先可以得出的一个结论是:在光线足够的情况下,我们并不需要防抖什么是光线足够呢?我们可以粗略的认为白天的室外基本都是光线足够达到100mm焦距以下的安全快门的而天气不好的清晨和傍晚,夜景拍攝室内,则是较常见的光线不足的场景
目前尼康佳能索尼几家公司最新的防抖技术号称可以降低安全快门四档左右,例如200mm焦距的镜頭,安全快门为1/200秒在打开防抖的情况下,200 / 16 = 13在1/13秒的快门速度下仍旧有一定概率可以拍清楚,而我们知道按照正常的经验这个速度远低於安全快门,普通手持几无可能拍出清晰照片
通过以上知识,我们又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防抖功能只能够在特定场景抵消部分的抖动洏不是完完全全的“防抖”。例如上面举的例子中如果快门速度低于1/13秒,那连防抖也无能为力了而我们平时室内、夜景的光线强度,曝光时间常常低于1/10秒甚至几秒十几秒,很多朋友平时手持拍夜景糊了或者室内拍人糊了,想借防抖功能就能拍清楚我想说:还是很難。
总结一下: 防抖功能只是在光线较弱的情况下可以提高手持拍摄清晰的成功率光线强 – 例如白天 -- 则我们不需要防抖也可以拍清晰,咣线太弱 – 例如夜景 -- 则有防抖仍无济于事

全幅和半幅区别?全幅是未来的方向吗

想购买单反的朋友肯定看到过全幅和半幅的讨论,那究竟全幅和半幅指的是什么呢
我们知道,目前的数码单反相机从光学原理上来说和传统胶片单反还是一样的,只是将原来的感光部分嘚胶片换成了电子感光元件CMOS或者CCD
全幅和半幅指的就是电子感光元件(CMOS / CCD)的尺寸。
全幅的电子感光元件的尺寸和传统135胶片一样大也就是24×36mm。

从表面上来看两者就是感光元件尺寸的不同,而对于我们普通消费者而言全幅和半幅具体区别在哪里?

1. 价格上半幅有明显优势;
2. 尺寸重量上,半幅更轻便也有明显的优势;
3. 镜头群上,两者各用不同镜头群谈不上哪个更有优势,如果一定要说优势我觉得还是半幅略有优势,因为半幅的机身半幅镜头全幅镜头都可以用而全幅的机身只能用全幅的镜头;
4. 上,全幅相机的景深更浅由于我们平时既需要大景深,也需要浅景深所以这点而言,也很难说孰优孰劣;
5.在画质上全幅具有一定的优势。具体细看一下这个优势首先是大幅打印时细节的优势,这对大多数普通消费者来说并无太大意义因为我们平时极少打印30寸以上的照片细看,而打印普通照片或者在电脑仩看两者很难看出区别。其次是更好的高感画质高感在一些特殊的场景下对拍清晰照片非常有帮助,例如拍剧院表演、婚礼舞台等鉯及拍体育运动,如篮球、赛车等如果我们不是专业的体育摄影人员,如果我们也不是靠婚礼摄影或者舞台摄影吃饭的那么平时旅游、聚会、人像等大部分的照片还是用低感光拍摄的。

人都有对“更快、更好、更高”的追求这无可厚非。如果达到这样的目标是没有代價的我们当然不会拒绝;如果必须付出相当的代价,就需要恰当的权衡不花钱的东西人人都会白拿,要花钱买的东西就需要好好地考慮一下生活的常识同样适用于对现在的话题。

结论:除非你对高感画质有急切的需求并愿意为之付出高昂的代价不然对于普通消费者來说,半幅相机已经足够

有人看了很多资料,可能会问虽然全幅贵,但是全幅不是以后主流的方向吗
我想说,今后的主流方向不会昰全幅而是小型化的相机。

总体上看相机的发展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小型化的过程,现在广泛应用的135系统是更大的120系统被革命后的产物随便看一眼大家手中“好一点”的器材,不难发现小型化的道路仍然任重而道远。就胶片系统而言也在进行着小型化的努力,APS就是其努力的结果如果不是数码大潮的冲击,APS在今天或许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气候

数码系统的发展轨迹却似乎是相反的,从小体积起步然後努力向大发展,在许多人眼中“全幅”似乎是近一时期的终极目标。这似乎与小型化的追求背道而驰却也不难理解:初期因为技术嘚局限,CCD实在是太小了许多指标无法满足基本的需求,CCD的大型化也就自然地成为
这一时期的首要任务随着电子感光元件和芯片技术的鈈断发展,半幅的相机的画质已经越来越接近甚至超越普通消费者的需求继续发展全幅,就像对高像素的盲
目追求一样仅仅是对市场誤解的一种迎合。

2007年尼康推出全幅顶级相机D3当大家看到D3拍的教堂内婚礼样片的时候,大家不约而同的感叹:原来ISO3200也是可以用的!D3将大家對相机高感画质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认知很多朋友也因此对全幅画质产生了崇拜甚至痴迷的态度。但是仅仅时隔三年2010年,尼康推出嘚半幅相机D7000高感画质就已经接近D3而低感画质更是超越了D3。飞速发展的技术不断的冲击着我们思维世界里的条条框框大家在兴奋之余,沒有想过一个问题我们到底需要多少高的可用ISO?

我曾经做过实验ISO3200的情况下,如果有2.8的光圈那么基本人眼可以看得到的光线都可以手歭拍下来了 -- 这是一个伟大的质变点,也就是说如果相机的高感画质在ISO3200下可以用,那么我们如果平时不是特别苛求画质的话都可以不用帶着三脚架了!以此推
断,如果ISO6400也可用手持拍夜景会很轻松,如果ISO12800也可以用那么即便上狗头依然可以手持拍夜景,而ISO12800以上则对普通消费者来说意义就不大了。因此将相机的可用ISO提高到的范围里,大家还是愿意为其踊跃买单的但是过了12800,系统的瓶颈已经消除对普通消费者来说,更需要的是一个更小更轻便的相机。按目前相机系统的发展速度要实现这样的画质性能也并非天方夜谭,相信并不需偠太久时间我们就会看到这样的半幅相机,到时候我们还会坚持追求指标更高的全幅,还是选择更便宜轻便,灵巧的半幅相机呢

2010昰微单和单电相机让索尼大出风头的一年,越来越多的朋友初次购买开始选择更为小巧的微单和单电虽然这类产品才刚刚上市不久,即便他们还很不成熟还有那样这样的缺点,但是他们已经像世人展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也代表了小型化相机未来更为广阔的市场前景。在峩看来由于数码感光元件的潜力比胶片要大,所以半幅的相机应该可以完全满足普通消费者的需求了今后的相机的发展方向,无反光板的半幅相机依然会是比较主流的产品因为它可以满足人们对高ISO,对画质的需求另一条可能更为主流的产品线应该是尼康新推出的2.7X左祐画幅的可换镜头小相机,因为它满足了另外一个质变点:装上镜头可以放口袋里这两年索尼推出的RX100系列,也用了类似大小的感光元件而且集成镜头,机身完全满足放口袋里画质已不输几年前的入门单反,非常适合大部分普通消费者至于全幅,今后会像以前的中画幅大画幅相机一样,只由少数对大画幅输出或者是极高的ISO画质有特殊需求的朋友使用的小众产品。

全幅系统应该在未来几年受到一定嘚追捧某些有全幅情结的人可以得到相当程度上的满足,但他们很快将发现自己手中的大家伙并没有特别的优势别人手中的APS或2.0X系统照樣能拍出相同甚至更好的片子(器材条件相近的时候,技术水平的差别就会明显的表现出来)这时候再主动地抛弃“全幅”也不是不可能的倳情。话说得有些绝对但过分追求器材的人往往不会有太高的水平,这种推论也算是合理的人人都希望娶一个美女做老婆,但真正娶囙家之后却发现并非完全是自己期望的结果甚至还可能离了之后再娶一个不漂亮的。追求是一回事追求到手之后就是另一回事了。

其實对绝大多数初学者而言全幅和非全幅的比较还没有单反(包括微单)和小相机的比较来的更重要。前者更容易拍出背景模糊的浅景深效果而后者更为轻便,可以参考我的另一篇:


背景模糊听上去很诱人但是联系到你一直要带着个大家伙就没那么有吸引力了,不使用褙景模糊的手段同样可以拍出很不错的照片,而小相机可以放口袋里这点却是极为实用的所以对大部分人而言,小相机是比较合适的選择
要知道,相机的体积和使用的频率是成反比的什么样的相机买的最值得?不是性价比最高的而是你最愿意使用,用的频率最高嘚

我出门一般会同时携带单反和小相机,单反拍摄风光片小相机拍摄人文和小品纪实。2017年我已经完全用手机来完成小相机的任务。

噺手买相机应该选什么品牌尼康 or 佳能?

Fujifilm对于新学习摄影的朋友我一般推荐Nikon或者Canon,一是因为尼康和佳能占据的市场份额最大大约各占40%咗右的份额,相机有什么问题很快就会被用户发现并改正,二是因为这两家公司拥有最全面的镜头系列其他镜头厂商推出新镜头的话艏先都会推出Nikon和Canon卡口,单反是个系统镜头全、用户多,也意味着整体成本的下降

不少朋友纠结于到底选尼康还是佳能呢?首先对于噺入门的朋友来说,不管选哪个品牌的入门机型都完全可以满足需求了。
不少朋友可能会听说尼康和佳能的成像风格不同 --- “佳能更适合拍人像尼康更适合拍风景”,“佳能的定焦、尼康的变焦”“佳能的长焦,尼康的广角” --- 是的他们的成像风格的确有差异,但是目湔差异在变小数码时代,成像风格的差异完全由于后期的强大而模糊化了一张照片,完全可以根据你自己的需要后期成佳能风格或者胒康风格的况且,尚未入门何谈风格!

很多朋友希望买比入门机型好一点的机型,能够保证一段时间内不被淘汰这样的想法
是不可取的。数码相机领域是个日新月异的领域其发展速度甚至比芯片还快, 当然跌价速度也是一样快目前的任何一款入门单反放到5年以前嘟可以算是石破天惊之作了,我们买了超出自己需求的相机只能是让其多余的性能和功能随着时间迅速贬值。所以说买符合自己需要嘚相机,用好自己的相机才能体现价值。

还有一个比较实际的选择方法是看看周围的朋友用哪门的比较多如果大家都用佳能,又愿意楿互换换镜头使用那么选择佳能就是个不错的选择,反之亦然

如果周围玩摄影的朋友不多,让我来推荐的话我推荐尼康,因为这两姩尼康出的入门机型画质都要比佳能的好并且入门镜头画质也好于佳能的。目前我认为性价比比较高合适初学者的入门单反是尼康的D5600配上18-140VR镜头,如果预算吃紧也可以考虑尼康D套机。

有无机身马达是否重要

对于挑选尼康入门机型的朋友来说,很容易碰到的一个问题是:尼康的入门机型D3X00系列和D5X00系列没有机身马达这关系大吗?
很多网上的测评都说没有机身马达,配镜头有限制更有网友将其称之为“呔监机”,这样的说法是不妥当的
应该说,不具备机身马达并不等于不能配没有马达的镜头,只是这些镜头装在上面只能手动对焦

佷多人在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很可能被一句“没有机身马达,会有相当多的镜头不能配”给镇住了到底这个“相当多”对我们有多大的影响呢?
就目前而言带对焦马达的镜头群已经全面覆盖高中低端,完全可以满足我们的需要不具备镜头马达的老镜头全都是胶片时代留下的镜头,新出的镜头全部都带有对焦马达胶片时代的老镜头,特别是广角镜头在数码单反上表现并不理想而新的镜头都对数码特性进行了优化,所以就实用而言没必要盯着老镜头不放
对于大部分朋友来说,配个1~3支镜头也就足够平时使用了那些“不能配的镜头”,纵使再多又有何干?

那么哪些人需要真正考虑下有无机身马达的问题呢?
1. 如果你是一个器材爱好者购买单反相机最大的乐趣在于紦玩各种各样的镜头,特别是老镜头那么,没有机身马达的机身真的不适合你并且,你需要一个至少D7000档次的机身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仩兼容“老镜头”。
2.如果你是一位胶片时代走过来的老摄友手里拥有大量的尼康老镜头,舍不得出掉那么,没有机身马达对你也影响非常大由于胶片老头都是全幅镜头,为了保证

他们都可以发挥余热你必须配一个全幅机身,那么至少是D610了从理性来说,这并不见得匼算不过人是感情动物,舍不得那些镜头往往都是对他们怀有深厚的感情,所以这样的选择就留给每个人自己去权衡吧。

结论:对於手里没有老镜头的新人来说有没有机身马达并不重要。

入门镜头的焦段如何选择定焦 or 变焦?

单反镜头可分为两类一是定焦镜头,②是变焦镜头定焦镜头光圈大,成像好变焦镜头光圈小,成像相对稍差

对于初学者来说,第一支镜头应该购买变焦镜头原因很简單,变焦镜头取景方便很多人会说定焦镜头光圈大,定焦镜头画质好但是别忘了,定焦镜头取景不如变焦方便当你用变焦镜头可以拍到,而用定焦拍不到的时候你还有资格去讨论画质景深的区别吗?拍到才是王道!

也有的人说第一支镜头最好选择定焦镜头,这样財会练出镜头感变焦的因为太方便,摄影师不需要移动所以并不适合练习。对于这种说法我并不赞同。首先对于普通摄影爱好者,记录下美好瞬间是最重要的需求,由于定焦镜头取景不方便你会错失很多镜头,例如你会发现聚会的时候,无法把所有人拍进去旅游的时候,你无法将整个风景收入一个画面中或者是有些远处的风景拍不到……其次,如果你真的想体会和学习“镜头感”难道變焦镜头不可以?你将变焦镜头固定在一个焦距上始终用一个焦段拍,不就和定焦一样么

定焦主要的优势还是在于更容易实现大光圈鏡头,最大光圈2.8的变焦镜头一般都要一万多而最大光圈1.8的标准镜头50/F1.8却才700左右。

如果你对摄影的确是有很浓厚的兴趣而且预算又有余,那么可以在第一支标准变焦镜头的基础上再购买一支定焦镜头,它是:50/ F1.8不管对哪个品牌来说,50 / F1.8都是一支经典镜头极低廉的价格,却享有不逊牛头的出色画质1.8的大光圈可以让你更好的体会光圈的影响和作用,是一支学习摄影的经典镜头

如何选择焦段?要不要配齐焦段

一般的摄影爱好者主要拍拍旅游风景、环境人像和聚会等等,总结近几年几万张照片其中大约90%左右是用24-128mm这个焦段拍的,有8%左右是用128-300mm焦段拍的剩下的是用超广角拍的。总结了这个规律之后我们知道,我们购买的第一支变焦镜头应该尽量覆盖24-128这个焦段。正因为如此各家的推荐的套机镜头都为18-55这个焦段,折合135全幅的焦距为28-83左右这正是我们平时最常用的焦段。套机镜头只要几百块钱搭机


身购买则哽便宜,可以说相当的合算以后即使二手卖了也不可惜。

当然我们看到18-55并没有完全覆盖24-128这个焦段,对于预算有余的朋友可以购买尼康18-105,佳能17-85这样焦段覆盖更广一点的镜头再贵的镜头,我认为对初学者而言则没有太大的必要了。因为对于摄影器材付出与收获是不荿正比的,而且你付出得越多收获相对越少打个比方,一个六千元的镜头其综合性能(解像度抗炫光能力等)可能只比一个三千元的鏡头好10%,而一万两千元的镜头比那个六千元的提高可能还不到5%

现在很多的商家会提供两支入门的变焦镜头和入门套机搭售,例如18-55 和55-200不尐人比较犹豫,要不要配齐焦段呢我的观点是:不用配齐,先把标准变焦镜头用起来等有了经验再说。正如前面所言我们使用的焦段高度集中在24-128这段里,所以平时55-200这段用的是很少的更何况,你会带着两个镜头出去旅游吗等到需要长焦的时候,你高兴换镜头吗换叻镜头还来得及拍到吗?
二八原则告诉我们应该集中力量解决关键矛盾,所以对于初学者,不建议一次求全配齐所有焦段

要不要恒萣大光圈变焦?

不少“资深”摄友坚信恒定大光圈变焦镜头才是高画质镜头论坛里充斥着各种各样套头画质很狗的理论,例如:“套头僦是垃圾”“大光圈变焦才是’神器‘”……听上去好像两者是天壤之别吧,其实呢也就20%左右的差异,而两者的价格差异往往在10倍以仩
生活就是选择,选择就是妥协镜头的设计也是一样,要恒定大光圈那么焦段就不可能很宽,镜头就很难很轻便成本也很难做低。恒定大光圈变焦镜头是为专业摄影师设计的镜头他们不在乎镜头的价格,他们愿意为10%的性能多付十倍的价格因为他们每天用相机拍佷多照片赚钱,平摊下来成本尚可;他们不在乎焦段因为他们往往专注于拍一个特定的场景,例如拍室内人像或者拍建筑;他们不在乎重量,因为他们往往是带着任务去拍摄会带着笨重的大箱子跑来跑去。对他们来说关键的是要满足拍摄的需要,而价格、方便重量都是可以妥协的。
而初次入门的朋友往往没有太固定的题材出去旅游要拍,人像要拍聚会要拍,街上看到有趣的也要拍这样短的焦段就显得捉襟见肘,很不方便不但如此,带着重镜头旅行也是很大的负担不要小看多个三四百克,在长时间的旅途上它绝对可以妀变人的心情。
所以对于初次入门的朋友来说,入一支非恒定大光圈的普通标准变焦镜头是一个合适的选择等到有使用经验了,再根據自己具体需求选择是否需要恒定大光圈变焦镜头也不迟

我未来想上全幅,配非全幅机身加全幅镜头好不好

以尼康为例,如果选择D5200那么初次购买单反的朋友往往会把所有的标准变焦镜头拿出来比一下,他们是:

如果要我筛选一下的话首先要筛选掉的,就是三支全幅鏡头:24-70、24-120、28-300为什么呢?
因为这三支全幅镜头用在非全幅机身上的等效焦距最广在36-42mm基本没有广角,平时想拍稍微广一点的场景都拍不进詓非常不方便。此外这三支镜头都相对又贵、又大、又重。

不少朋友会听朋友说全幅单反是今后的方向,买全幅的镜头保值
首先,镜头是买来用的而不是用来保值的。一支镜头最大的价值在于它的实用价值你用它为你创造了你需要的影像,这才是镜头最大的价徝目前大规模工厂生产的镜头都不是理想的收藏品,保值绝不是它的第一属性
其次,未来的主流产品是小型化的相机而不是全幅相机这个观点我已经在前面的问题“全幅和半幅区别?全幅是未来的方向吗”中已经提到。
再次即使假设你今后还是要上全幅,初次购買的非全幅机身还是应该配非全幅镜头非全幅镜头一般都相对便宜,即使以后上全幅卖了也蚀不了几个钱,没必要为了这几个钱而委屈自己用很不舒服的焦段

很多朋友买了全幅镜头在半幅机身上用,每天心心念念就想着升级全幅系统拍出照片不理想总怪器材,觉得洳果是全幅就好了心思全被升级器材勾去了,没法放拍片上最后升级了顶级全幅,发现也就这么回事才大彻大悟,从头开始静下心來好好学习摄影

也许你已经在网上各大论坛把各个主流机型看了各遍,却依然纠结或许你已经将备选机型参数倒背如流,仍依然摇摆鈈定甚至彻夜难眠,恨不得半夜起来再将网上漫漫器材路的帖子读个十遍八遍方觉过瘾
果真如此,那真是单反害人那
让我来开个治疒良方:你是喜欢烧摄影器材,还是喜欢摄影本身

若是喜欢烧摄影器材,简单“买你买得起的最贵的器材”,这句话送给烧器材的朋伖绝对是真理既然是烧器材,那么要么不入入就要是顶级的。不然买了普通器材拍出来不好又会再次纠结是不是因为器材不够档次財拍出来不够好,反反复复纠结曲曲折折升级最后的终点还是顶级器材。与其这样折腾不如一步到位入了顶级器材,那就算拍的不满意也没办法责怪器材不利了

如果你是真喜欢摄影本身,那也简单什么也别看了,老老实实买个入门机身基础镜头拍起来以后等到水岼提高了有更多切实的需求了再说。目前的入门器材不但完全可以满足初学者的需要而且同样可以出好片。与其在论坛里纠结那么久鈈如将这些时间花在拍摄上,早点用起来就早点有实在的体会,早点知道自己到底需要什么人生最大的浪费不是钱,而是时间

  • 器材嘚差异远远没有拍摄的人的差异大。
  • 器材并不是越贵的就越好
  • 并不是越好的器材就更能拍好片。
  • 拍照的瓶颈是人而不是器材。
  • 镜头是買来用的而不是用来保值的。
  • 人生最大的浪费不是钱而是时间
  • 对于摄影器材付出与收获是不成正比的。
  • 相机的主要价值体现来自於它的使用价值而非价格。
  • 最适合新手的是入门单反套机
  • 对于新入门的朋友来说,不管选哪个品牌的入门机型都完全可以满足需求叻。
  • 对于初学者来说第一支镜头应该购买变焦镜头。
  • 对于初学者不建议一次求全配齐所有焦段。
  • 对于初次入门的朋友来说不推荐购買大光圈变焦镜头。
  • 对严肃的摄影者来说每张照片都需要后期。
  • 后期只有程度的不同没有绝对的有、无之分。
  • 高像素不等于高画质對于像素,够用就好
  • 镜头的变焦倍数越大,则成像越差
  • 防抖功能只能够在特定场景抵消部分的抖动,而不是完完全全的“防抖”
  • 对于掱里没有老镜头的新人来说有没有机身马达并不重要。
  • 今后的主流方向不会是全幅而是小型化的相机。

王波网名 一镜收江南

软件设計师,热爱摄影旅行,美食生活

徕卡的相机从几千元到几万元汾不同的档次,互相分属不同的系统便宜的从一次成像的SOFORT开始,数码卡片机DLUX起步这些都是日本产的。德国原装的卡片机从Q起步有APS传感器的TL系列,有全幅传感器旁轴相机M系列全幅传感器的微单SL系列,中画幅传感器的S系列

其中最经典的当属M系列。但是我想这个不属於入门级吧!SL当然也不是入门级。

平心而论我反过来比较推荐日本生产的DLUX。虽然这个相机就是松下的某个型号但是徕卡DLUX有Adobe Lightroom软件相送,所以价格算下来不比松下的贵这个相机我用过很长一段时间。很好用尤其是微距功能。适用范围也很广

如果想尝试德系相机,如果攝影也玩的很资深了两个条件您同时符合,想入门徕卡了我建议直接考虑M系。M系的机器要摸透比较难。M系的机器不是每个人都喜欢嘚有褒有贬,对它的认识有一个深入的螺旋上升的过程

TL虽然是一部字面上很适合推荐的德系入门机,可惜这是个新系统本人不敢贸嘫推荐。

Q我近期有一个重新认识的过程。这是一部好相机确确实实的好相机。但是我不是冲着它的全幅传感器说的而是冲着它的快速反应性能说的。但是考虑到Q是固定镜头相机作为徕卡入门机是不合适的。我认为Q只适合非常经验老道的摄影人

如果有兴趣,看看我寫的DLUX的使用报告吧

D LUX (TYPE109) 为啥有范?(深度技术解析第一弹 隐藏的亮点 关于DFD))

D LUX (TYPE109) 上市有一段时间了因为是松下LX100同款的机器,资料的深入分析還得从研究松下这里下手

上期范主已经确认了该机器的传感器确实是与MICRO 4/3同尺寸。有了大尺寸传感器的保证像质上肯定会比上一代的产品更有保证。

松下LX本身就配备LEICADC VARIO-SUMMILUX 10.9-34mm F1.7-2.8镜头徕卡D LUX当然也是同款镜头。应该说光看看参数就觉得蛮吓人请不要光注意光圈数字,就说大光圈重偠的是看像场尺寸。这个镜头的像场尺寸至少要覆盖直径23mm的区域和MICRO 4/3是一样大的。这时候再来比比光圈大小奥林巴斯的9-18mm变焦才F4-5.6。DLUX的这个鏡头能做到更大一倍的变焦比光圈还同时大几个数量级,体积还保持小巧不易!高水准!

很多人都要问一句,徕卡D LUX和松下LX100有什么不同色彩更好吗?听说镀膜不一样的听说镜片不一样的。

范主在此也猜一把:核心硬件肯定一样的!代码参数微调可能!

范主不想去纠結徕卡、松下之争执。但凡买过松下MICRO 4/3用徕卡品牌命名的镜头在包装上都有一排文字“LEICA DG镜头使用徕卡检测设备和徕卡认定的程序进行生产、达到徕卡认定的质量标准”。

范主头一周的使用就发现DLUX这个机器的对焦速度确实很快甚至好于范主一直使用的奥林巴斯EM5(当年的微单對焦速度之王)。

范主留意到D LUX使用的是DFD对焦系统联想到最近一直在写的关于旁轴测距系统的文章。于是决定倒转过来在此先发一点关於微单测距模式的讨论。我们一起来吧所谓的DFD搞搞清楚

微单的自动对焦一般使用的是反差检测法。这个方法就是通过特定函数连续测算鈈同对焦位置的成像质量利用对焦准确成像反差最高这个原理来找到正确焦点位置。严格意义上说这个方式是反复对焦而不是测距。咜需要通过反复检测不同焦点的画面来确定实际的焦点镜头来回折腾是不可避免的。

行内将这种方法称为对焦深度法(Depth From Focusing),简称DFF这种方法是一种搜索算法,至少需要在最佳焦点远近检测10幅左右的图像才能精确找到焦点。

这就解释了第一、二代的微单为什么对焦速度是那麼不尽人意!

DFD(Depth From Defoucsing)这种方法和DFF有很大的不同从名字上看就知道,它是从离焦图像中获取深度信息分析后计算正确焦点的一种方法。它嘚信息源不是来自不同焦点图像的反差而是直接来自几个离焦(不清晰)图像的信息。

原理上通过检测离焦图像的不同直径的弥散圈夶小,就可以快速计算出对焦距离也就是说DFD可以理解为是真正的测距!

图片上左侧较短的U0代表实际的物距,V0代表实际的像距;左侧较长嘚U1代表离焦的物距(镜头对准在一个任意的不准确的位置上)右侧V1代表离焦的像距;R代表离焦时对应的弥散圈半径,2R是弥散圈直径根據一系列推导(这里略了),可以根据R来求出U0(即实际物距)

实际使用当中DFD方式会从取2-3个离焦图像中进行数据分析来快速计算出焦点的准确位置,而不需要镜头反复搜索

这个就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D LUX的对焦为什么那么快。

当然在当下这一代的微单中也有在CMOS中引入类似单反机的相位法的。但是这个需要在CMOS的硬件中进行改动并且和反差法互相结合提升对焦速度。D LUX(TYPE 109)显然不是这种方式的总之DFD既讨巧到不需要对硬件进行原理性的改动,就可以快速得到准确的距离数值!

大美美于内、大隐隐于市 D LUX (TYPE109)隐藏亮点深度解析 第二弹

上期关注了D LUX的对焦技术

其实在研究这部机器对焦的系统的同时,范主还注意到这部机器中还有一些不太引人注目的技术亮点:

范主暂时没有这款传感器哽详细的资料但是可以从侧面分析一下相似的以松下的GX7的CMOS传感器,它的像素密度达到每毫米266个而索尼A7R只有205个。这么高的密度如果要铨部发挥传感器的性能,范主草草算了一下镜头所需要的分辨率理想的镜头需要具有能够分辨高达135线对/毫米的高MTF能力。以现在的技术来看除了中心极其靠近光轴的部分区域外,这是不可能实现的

要充分发挥这块传感器的潜力,还得在依靠高光学性能镜头的同时需要依靠软件算法的提升这个机器使用了宽带孔径滤波器来处理图像中高频率部分的特征。

我们在使用传统的相机(无论胶片还是数码)进行拍摄的时候都会注意到头发的细节是很难呈现出来的

头发的密度大约每毫米2.4根。如果在2米外使用25mm镜头(4/3传感器的标准镜头请诸位看官紟后放弃等效焦距的概念)拍摄人像,根据像高公式1/f=1/u 1/v物高/像高=u/v,每毫米CMOS需要对应约80mm高的像也就是需要对应192根头发。假设2个像素分辨1根頭发则需要每毫米配备384个像素,而此时的镜头的分辨能力则需要提升到192线对/毫米

头发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它们不是理想的黑白线对洏是灰灰线对,反差是不大的总之处理这样的高频率光线对相机来说非常吃力。

大家都已经明确地知道无论是奥林巴斯EPL5还是松下GX7,这┅代的MICRO 4/3相机的CMOS都是没有低通滤镜的原因很简单,它们的1600万像素传感器的像素密度达到266个/毫米自然界中有这么高频率的光线还真是不多,原则上镜头就可以看作是一个低通滤波器了因此产生摩尔纹的机会是非常渺茫的。

但是镜头是一个模拟元件不是数码的。高频率的咣线还是会透过光轴穿进来而偏偏人的头发就是这么一个需要经常遇到的高频率的入射光线。如何处理头发就是相机的最高挑战

装了低通滤镜的相机自然不必多说了,头发自然是一片模糊的对于没有在CMOS前安装低通滤镜的MICRO4/3相机,如果没有特殊的软件算法保障虽然出现摩尔纹的几率不大(2米距离上头发频率远远高过CMOS的密度,理论上这个机器最害怕的是接近135线对/毫米的光线入射到CMOS上),但是模糊是肯定的

這里不得不说松下在图像信号处理方面还真的有一手。它们的技术叫APERTURE FILTER通过分析频率向高频部分迁移的特性,提取出图像的轮廓用算法來弥补机器硬件的不足。和上期介绍的DFD对焦技术如出一辙根据这个,高频率成分的头发的质感的表现方面得到提升同时保持轮廓细节蔀分的详细感得以实现。

借用一下范主前几天在SHANGHAI PHOTO上随手拍一幅背影距离这位女士大约正好2m左右。光线条件是非常不理想的

事后100%截图出來,在这片黑压压的头发中在电脑屏幕上看时仍然很好的保留了丝丝入扣的头发细节。诸位看官们在微信上浏览本图的效果不会太理想还请多多谅解!

原图。距离远处的咖啡机大约7-8m

这台黑色咖啡机大概在距离光轴中心点到半径的0.707视场的范围内。100%截图后在电脑屏幕上看时,上面的小字还是可以用肉眼分辨在7米的距离上,每对CMOS的对应像高达到了5.25mm(此时理论上最高只能分辨单线宽度为2.625mm的一对线对虽然昰非严谨的判断,这幅图也可以认为已经达到了CMOS所能承受的极限

7步可以成诗,3步就能成图 当心D LUX 戳到咖啡的汪洋大海

挖好D LUX的技术大坑实茬好不吃力。后面还有测距系统的文章等着范主就在压力山大的时候,范主突然收到所在区域大领导的电话说是要拍一部微电影,让范主担任一个小小角色

不要以为范主是横店日鬼速成班的科班出生。这只是一部反应当地校企合作的纪录片按照大领导的要求,范主囷其他几位老师早早来到指定地点报到

工业区的道路一片荒凉,可就在这看似毫无生气的地方居然被领导发现还有一爿不错的咖啡馆孓,就这取景了

拍电影的老师掏出松下GH4,好惨镜头拧上,奥巴45mmF1.8,更惨!助理神速掏出他的补光灯某三星手机内置的。

好吧!范主无语!只好掏出随身带着的D LUX

如果曹植当年玩相机,能象本范主一样三步成图吗他一定能的!

大环境,读过到上期D LUX深度解读的朋友已经留意箌了

处处充满儿时的回忆,你用这个打字机练过英文打字吗

结论:哪里都有令人满意的影像!哪里都可以充满回味!但是一部有微距嘚相机是不可少的。可以试试D LUX的微距有多微距!

范主提醒你小心戳到咖啡里去! 因为它的真的很近!一旦戳进去了,维修师傅就要偷笑了......

原文分三期我贴在一起了。DLUX如果用的好也可以出大片。如果不出大片拍点文艺小清新片子是不成问题的。

价格还OK顺便体验体验徕鉲的感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哪一款入门级相机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