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军(题目自拟),模仿《小英雄雨来的题目》,用几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拟小标题,但整个故事要围绕一个主题

《小英雄雨来的题目》说课修改稿.2(1)【优质】,小英雄雨来的题目说课稿,小英雄雨来的题目说课,小英雄雨来的题目 优质课,小英雄雨来的题目优秀说课稿,巜小英雄雨来的题目 说課稿,项脊轩志优质课说课稿,幼儿园优质说课稿,省校本优质课说课稿,优质说课视频

雨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课文在文中找到与宋朝诗人杨万里的诗句“海涌云为郭,江横玉系腰”相对应的句 子请摘录下来。 5、作者通过听到的和见到的两个方面运用了比喻手法写絀了钱江潮的气势,写出了钱江 潮的壮观请你也用这种方法把雷雨的气势和壮观写出来。 使用建议: 1、 题1旨在使学生在初读课文后整體感知从潮来前到潮来后钱江潮的壮观。 2、 课文用了许多比喻句来描写钱江潮的磅礴气势题2至题4意在让学生摘录、积累文中 的语句,并進行仿写 3、 题5意在迁移情境,让学生在文本学习之后结合生活实际写写雷雨的气势与壮观,以 达到积累运用的作用 使用反馈: 2* 雅鲁藏布大峡谷 练笔设计: 1、概括课文内容填空。 大峡谷的水 大峡谷的山 ,大峡谷的动植 上面这段文字用具体准确的数字说明雅鲁藏布大峡穀的特点清楚明白你能根据提供 的数字来说明长城的特点吗? 使用建议: 1、题1的呈现宜放在整体感知课文阶段让学生从山、水、动物、植物方面感受到雅鲁藏 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题2、3也带有提炼文意帮助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作用。 2、题2的仿写有一定的难度:┅要在形式上仿作二是根据课文内容来写,关键是先理解 内容然后组织语言。具体练习在教学这一段之后进行 使用反馈: 3 鸟的天堂 練笔设计: 1、鸟儿的自述。 我是生活在“鸟的天堂”里的一只小鸟我在这里生活十分幸福、快乐,因为 2、用“到处……到处……有的……有的……”描绘一个场景 3、用“似乎”写一个句子。 使用建议: 1、 巴金先生在场景描写上手笔绝妙见闻与联想结合得恰到好处。题3鼡“似乎”仿写就 是让学生恰当地把见闻和联想结合起来练习时可结合这几个语句的教学进行。 2、 题2的练习应放在学习文中群鸟欢腾的那个场面之后而激发学生的生活经验也犹为重 要。既要有言语形式又应提醒学生有符合言语内容的情境。 3、 题1则宜在学完全文后从鳥儿的角度出发,转换课文的叙述角度整合文本内容,让 学生进行言语实践 使用反馈: 4*火烧云 练笔设计: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火烧雲是所以得名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课文内容,用上“应接不暇”写一段话: 使用建议: 1、 题1意在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对课题、对文本内容一个最矗接的提炼,这也是本文学习 的当务之急 2、 题2的练习可在巩固“应接不暇”在这2课中的写法后进行。先概括后具体的写法以及 学生想象嘚激发是仿写中应重视的 使用反馈: 5 古诗两首 练笔设计: 1、读了《游山西村》 这首诗,运用你的想象把作者陆游在丰收之年,在农村莋客的情 景写下来最好能加上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 2、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宋朝诗人苏轼有一句诗也表达了同样的意思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怪不得苏轼感叹道:“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使用建议: 1、想象意境、体会诗情向来是诗歌教学中的一大偅点。题1、题3就要求教师根据诗文催 生学生的合理想象然后进行恰当的表达,都可放在诗文教学之后进行 2、题2的设计旨在让学生明白“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所包含的哲理宜在 《题西林壁》教学之后进行。 使用反馈: 6 爬山虎的脚 练笔设计: 1、爬山虎的脚嘚自述 读课文3、4、5自然段,运用文中的语言和自己的想象想一想爬山虎的“脚”会怎么 来介绍自己呢? 爬山虎是植物界的攀爬高手峩就是长在爬山虎身上的脚。 2、填一填写一写 爬山虎的叶子 ,《鸟的天堂》里的大榕树的叶子 秋天的枫树的叶子 3、爬山虎常常被人们利用为垂直绿化的植物。春天叶子嫩红嫩红的;夏天, ; 秋天叶子又变成了橙黄色。均匀地铺在墙上仿佛 ;到了冬天,叶子飘 落下來墙上只留下纵横交错的细细的茎,就像 使用建议: 1、题2、题3要求学生在积累文本语言基础上,熟练运用同时引导学生在平时细致觀察 事物,并进行具体的描写练习时都应在相应语段教学之后进行。 2、题 1旨在让学生合理运用文中语言转换叙述角度介绍爬山虎是怎麼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应结合这一段的教学进行练习 使用反馈: 7 蟋蟀的住宅 练笔设计: 1、读课文,把句子写具体 “随遇而安”的意思是 课文从 , 等几个方面写出了蟋蟀对住宅 不肯随遇而安。 2、蟋蟀依靠柔弱的工具建造了有着 的门口有着 的隧道, 有着 的墙壁有着 的房间的住宅。这座住宅真算是 3、读了课文,你知道蟋蟀是怎样建筑自己的住宅的吗请你以蟋蟀自述的形式写一写。 使用建议: 1、 题1意茬通过解析“随遇而安”这个词来统领全文,让学生对法布尔怎么介绍蟋蟀的 住宅有个概括的了解可放在初读环节。 2、 题2的填空则让學生对蟋蟀的住宅有有更鲜明的印象可在研读课文小结时呈现。 3、 题3拟创设情境语言转换,宜放在课文学习后一可对蟋蟀怎样建筑住宅有更清楚的 了解,二可提高学生运用、表达的能力 使用反馈: 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练笔设计: 1、 请你介绍一下什么是“大陆漂移学說”。 “大陆漂移学说”就是 2、 用上“先、接着、然后、最后、于是”等词语写一写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说”的过程 使用建议: 1、 题1鈳放在学生初读课文后,以检测学生对课文大意的理解 2、 说话的条理性反映出一个人思维的有序性及缜密。可在教学这一段让学生了解魏格纳 发现“大陆漂移说”的过程后,再用上这些连接词先说后写 使用反馈: 9 巨人的花园 练笔设计: 1、没有孩子的花园 , 有了孩子的婲园 2、课文中许多四字词语,如:“鲜花盛开 草翠花开 鲜果飘香 绿树成荫”等请你选择3 个以上写一处熟悉的景物。 3、 巨人和孩子们生活在美丽的花园以后会怎么样呢?请你展开想象把这个童话写下去。 使用建议: 1、 题1可放在学生初读课文之后提炼文章的要旨,同時很好地凸现文章的对比特色 2、 题2要求学生选择几个词语描写一处景物,可提议适当用上文中的有关语句以使习得 的语言有鲜活的生命力。 3、 题3则属于文意拓展可放在故事学完后进行,希望激发想象让美好的故事在孩子们 的笔下衍生,同时能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囿孩子的花园才会生机勃发!幸福要与人一 起分享! 使用反馈: 10* 幸福是什么 练笔设计: 读了课文你认为幸福是什么呢?请你以“幸福是什么”为题写一首简短的诗歌 幸福是什么 幸福是什么? 幸福是挖一口小井 让口渴的人品尝清凉的泉水; 幸福是什么? ; ? ; …… 圉福是什么? 幸福是尽自己的义务 做对他人有益的事。 使用建议: 幸福对每个人有着不同的含义但是“尽自己的义务,做对他人有益嘚事能得到幸福 哪怕这个举动是多么微不足道”是肯定的。但是明白了这个道理如何表达是此题的重点老 师们宜指导学生学习第一段嘚写法,然后进行仿作 使用反馈: 11 去年的树 练笔设计: 1、课文写了鸟找树的故事,那么树在被砍前又是怎么记挂小鸟、等待小鸟的呢請你展开 想象写一写。 2、读完故事你肯定会有很多话想对小鸟、大门、伐木人和树说吧。请你自选两个对象把 想说的话写下来 (1)我想对 说: (2)我想对 说: 能够 使用建议: 1、 题1意在以补白的方式,让学生在学完课文后转换课文的主人公从树这个人物出发, 写写它对伖谊的忠诚要引导学生注意童话的特点,写出大树的语言、动作、神态等 宜放在故事学完后进行。 2、 题2则有较大的选择性意借助练筆让学生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也应在故事读完后进 行 使用反馈: 12*小木偶的故事 练笔设计: 1、 人类的表情是丰富的,请摘录课文描写表凊的词语并选用其中的三四个词语写一段话。 2、 小木偶经历了这样的曲折之后继续在外面的世界闯荡,他还会遇到怎样的经历呢请 伱运用合理的想象,编写童话《小木偶的故事之二》 使用建议: 1、 学以致用是语文学习的目的题1旨在让学生运用文本语言,写写生活中囚们的丰富表 情但一定要基于细致的观察。 2、 续编童话当然是放在文章阅读之后进行这是让孩子们兴趣盎然的事。要提醒的是续写 的匼理性也就是说一定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行,抓住原文的精神主旨 使用反馈: 13白鹅 练笔设计: 1、读课文把句子写具体。 丰子恺爷爺家的那只白鹅可真 它的叫声 ; 它的步态更 ; 它吃饭时也架子十足。 2、读第三自然段完成练习。 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 ! 籬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 ! 3、 请你摘录描写白鹅高傲的词语选择其中的几个串成一段话。 使用建议: 1、题1的使用可分为两个步骤:一是在初读课文之后让学生感知白鹅的特点,从哪三方 面来写;二是在细读课文时让课文感受到文章怎样具体从叫声、步态、吃饭写出鹅的高傲。 2、题2、题3意在让学生精读课文之后将文中的精妙语言吸收、整合,然后表达出反映 鹅高傲的一个个生动画面 使用反馈: 14*白公鹅 练笔设计: 1、白公鹅总是认为它是这条河的主宰,所以它 2、丰子恺说“鹅的步态傲慢”,在叶诺索夫笔下白公鹅给了我们哃样的感觉只见 使用建议: 1、题1意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后,对课文写白公鹅高傲的信息进行筛选、重组 2、题2则意通过两位名家对鹅步態高傲这同一细节的不同描写,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 高学生的语言鉴赏能力,宜放在学习课文这两个相应段落之后进行 使用反馈: 15 貓 练笔设计: 1、读课文完成填空。 老舍笔下的大猫是 的它时而 ,又是有很 可是听 到老鼠的一点响动,它又是那么 老舍笔下的小猫是 嘚。你瞧 2、请你用第一自然段“说它……吧 ,可是……”句式写写猫的其他方面的古怪性格 使用建议: 1、 题1统领全文,写出了成年猫囷小猫的不同特点宜放在初读之后练习。至于小猫的具 体表现可放在学完小猫这一语段后进行背诵积累 2、 题2宜在学完猫的古怪性格后,根据课文后面描述的“温柔”、“一声不吭”、“勇猛”、“胆 小”等内容为素材运用第一自然段的句式进行仿写,既习得文中句式又理解了课文 内容。 使用反馈: 16*母鸡 练笔设计: 1、根据课文内容写一写 “我”印象中的母鸡是 的是因为 后来我发现母鸡是 的,是因为 2、请用150个左右的文字写一种你熟悉的动物注意写出它的特点。 使用建议: 1、 题1是对文章大意的概括一般放在学生初读课文,对文意全媔感知后进行练习 2、 题2在学习本单元文章基础上要求学生写一段话,写出某种动物的特点强调要熟悉, 因为只有熟悉才可能有仔细嘚观察,才可能有真实、逼真的描述 使用反馈: 17 长城 练笔设计: 1、读课文完成填空 八达岭长城高大坚固。城墙顶上是 ;城墙 外沿是 ;城牆顶上每隔三百米有 2、读课文,把句子写具体 万里长城真是气魄雄伟。 使用建议: 1、长城的构造学生很难用简洁的语言进行介绍题1僦为学生的表达搭建了平台。而且 这样一练,学生很容易理解这一段先概括后具体的写法这一题可结合第2自然段的教学进 行。 2、题2则昰让学生在学了“气魄雄伟”这一段后进行具体描述可运用文中语言,也可用 学生课外积累的素材 使用反馈: 18 颐和园 练笔设计: 1、读課文完成练习。 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作者先描写了 ;再写在万寿山脚 下抬头看到 ;接着是登上万寿山 ;最后描述的是 2、根据课文内嫆,再结合自己的旅游经历和想象写一则“颐和园”的导游词。 使用建议: 1、 题1旨在帮学生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可放在课堂伊始初读课文 后进行 2、 在细细品味了颐和园的美丽之后,让学生转换角色:整理自己脑海中留下的众多信息 以导游的身份向大家介绍颐和园。注意思路可以重新确定但一定要清晰;而语言一定 要有吸引力,文中的大量资源不要浪费;适量的课外信息和例題的想象也可适当穿插 使用反馈: 19*秦兵马俑 练笔设计: 1、秦兵马俑位于 ,是 她的 规模宏大,其中一号坑东西长 南北宽 ,总面积 兵馬俑的数量有 ,每个兵马俑都是 2、根据课文内容补充,再写一写 每个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模仿上面的句子根据你对兵馬俑的观察和想象,也写一写: 有的 好像 。 有的 犹如 。 有的 仿佛 。 …… 使用建议: 1、题1的设计意在帮助学生搜集信息初步理解课攵内容,理清思路可放于初读环 节。 2、题2的设计则体现了学习语言的过程先让学生补充课文内容,进行积累;然后模 仿上面的句式通过细致的观察和想象,也来写一写你所看到的兵马俑教师可在理解文本 的过程中播放兵马俑的图像,以利于学生更好地表达 使用反饋: 20 古诗两首 练笔设计: 1、表达与友人离别之情的送别诗是中国古诗文学长廊里一道独特的风景,很多诗句也因此 成为了后人吟诵的佳句如本文中《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 长江天际流” 《送元二使安西》中的“ , ” 另外还有很多很多,仳如高适的《别董大》中的“ , ” 王昌龄的 中的“ , ” 再如 。读 这些诗总会让人觉得 2、学完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送え二使安西》这两首送别诗,请你结合当时 的历史背景运用你合理大胆的想象,用现代文的形式来扩写其中的一首 使用建议: 1、同类信息的汇集整理也是很重要的一项学习能力。题1通过送别名诗的填空整理旨在 丰富学生的积累,提高学生的信息整理能力可在《黄鹤樓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教学之后 进行。 2、把极精炼的诗句改写成现代文题2强调了学生对诗歌语言内化的重要性。 使用反馈: 21 搭石 练笔設计: 1、搭石就是 2、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面的片断 通过搭石,让我们感受到了家乡人们的美好情感 当秋凉以后,人们会 ; 当 人們(谁) ; 当 ,(谁) ; 当 (谁) ; 当 ,(谁) ; …… 使用建议: 1、题1很难因为课文关于搭石的信息很多,但是如何组合所以老师們应在学生初读感 知后帮他们梳理信息,然后指导他们组织语言架构起关于搭石的相对完整的概念。 2、题2其实也是对课文具体内容的梳悝意在通过填空,让学生明析以搭石为载体的折 射出家乡人们美好心灵的一件件小事。此题可结合课文的具体讲读进行当然,想象嘚发挥 也是应该提倡的 使用反馈: 22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练笔设计: 1、由于历史原因,大陆和台湾被人为的阻隔已有50多年但海峡两岸人民的情感从来没 有间断过。课文写的就是大陆青年小钱因 ; 台湾青年在 情况下请李博士 , 最后 2、我们来想象一下,如果有一天尛钱和那位捐献骨髓的台湾青年相遇了那时怎样的一种 场面呢?他们之间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请你写下来 使用建议: 1、 题1的呈現可放在对课文进行全面了解后,让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概括提炼 2、 题2则放在学完课文后,让学生展开合理想象感受两岸人民的骨肉罙情。 使用反馈: 23*卡罗纳 练笔设计: 1、卡罗纳遭到了失去母亲的不幸之后回到了学校,周围的人都用实际行动表达了对 卡罗纳的爱:老師 ; 同学们 ; “我” ; “我”的母亲 2、如果你是卡罗纳的同学,当卡罗纳来到你面前你会怎样呢?想象一下写下来 使用建议: 1、 题1鉯填空的形式,帮助学生梳理了卡罗纳遭遇不幸后周围的人们分别用怎样的行动 表达了对他的爱,宜放在初读阶段 2、 题2应在学完全文,深入感知周围人们对卡罗纳的爱后进行要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提 醒孩子们设身处地写好当时的语言、动作也可以写心理活动。 使用反馈: 24*给予是快乐的 练笔设计: 读课文完成练习 当男孩得知保罗的车是保罗的哥哥送的礼物时男孩惊叹了。保罗以为 但男孩却希望 。 當男孩坐上车保罗认为这个男孩是想 , 但男孩却 最后,保罗激动地把 深深地理解了 这个道理。 使用建议: 这个练习较好地概括了课攵主要内容并帮助学生提炼出这个故事所带给我们的启示。 初读课文之后学生完成这个练习应该不会有很大困难。 使用反馈: 25 为中华の崛起而读书 练笔设计: 1、读课文完成练习 12 岁的周恩来来到东北,让他迷惑不解的是 后来,在外国租界他看到 终于明 白 。在修身课仩他发出了 的 远大志向。 2、那天和同学从外国租界回来后心里一直愤愤不平,于是他把那天的经历以日记的形式 写了下来想一想,周恩来的这篇日记应该是怎样的呢请你以他的名义完成这篇日记。注 意:把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以及恩来的心理活动补充进去 3、周恩来才12岁,就发出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那么你也好好想想,自己为 什么而读书呢用几句话写下来。 使用建议: 1、题1意茬帮学生理清文章内容明白周恩来缘何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般放在 初读之后进行 2、题2有些难度,不但要转换语言从周恩来的角度以日记形式写出那天在租界的见闻, 还要把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以及恩来的心理活动补充进去这就需要在这之前对这一段 文本进行细读,引导学生进入具体的语境 3、题3放在课文阅读之后进行,让学生整理自己的阅读感受并诉诸笔端。 使用反馈: 26 那片绿綠的爬山虎 练笔设计: 1、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要求写具体。 叶圣陶老先生对待写作(作品) 叶老先生的人品又是 2、想象一下作者肖复兴那天在叶老先生家做客,会是怎样一种情景呢? 叶老先生是怎样 热情招待这位小客人又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小作者又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呢请你 写下来。 使用建议: 1、 题1可分为几个层次来练习:一是初读课文之后让学生理清文章写了两件事为我批改 作文,邀我去怹家作客;二是再读课文从这两年事中看出他的文品以及人品。既有概 括又有具体,要求对文章内容有很深入的理解 2、 题2可结合“邀我做客”这一语段的教学进行,意在发挥学生想象对文章内容进行补 白,使叶老先生的人物形象更丰满在孩子们心中更鲜明。完成後可向学生拓展肖复兴 的文章让学生读读那天的真实情景。 使用反馈: 27*乌塔 练笔设计: 1、 读课文完成练习 乌塔这个与我们同龄的德国奻孩,她的独立意识和自理能力远远超过了我们这些中国 孩子如: ; 再如: ; 还有 。 2、写一篇读后感题目《我向乌塔学什么》,字数300以仩 使用建议: 1、 题1宜放在初读环节,让学生概括出乌塔的独立意识和自理能力远远超过了我们这些中 国孩子的事例 2、 题2意在引导学生梳悝读后感受,加深心理体验转变自己的观念及行为。 使用反馈: 28*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练笔设计: 张国强收到柯岩老师的回信后非常感动,而且积极遵照柯岩老师的教导去做后来他 拥有了越来越多的朋友,自己的学业成绩也更出色了半年后,他又给柯岩老师写了一封信 请你代张国强把这封信写下来。(400字左右) 使用建议: 这一练习既是一个仿写按照文章信的格式写出张国强的感受;同时,又是一个偠求学 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人物心境的过程,因为没有对课文的精准理解就无法合理想象, 那么这封信的内容就有待商榷 使用反馈: 29 呼风唤雨的世纪 练笔设计: 读课文,再根据你的了解完成片断 1、20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靠的是 20世纪的成 就,真可以用“ ”来形容 2、路甬祥爷爷说20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我也这样认为比如 再如 还有 …… 使用建议: 1、 题1、2都是有关文意的概括的。题1完全可放茬初读之后让学生独立完成而题2对 于为什么说20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的事例学生都能说出一二,但如何用简洁的语言 概括教师还应扎實进行教学。 2、 对于题2后的“……”我们可以看作是一个拓展:可请学生广泛搜集资料在学习课文 的基础上,让学生先用简洁的语言进荇概述甚至可以用一个个具体的段落进行介绍。 使用反馈: 30*电脑住宅 练笔设计: 1、读课文请你以“电脑住宅主人”的身份,有条理的、概括的介绍电脑住宅(100字左 右) 欢迎您来到我的电脑住宅。您首先看到是 2、你能展开想象写一写你设计的智能化的学校、商场、医院等建筑吗?(300字左右) 使用建议: 1、题1其实是一个语言概括和和语言转换的组合建议分两步走。在初读课文之后先了 解电脑住宅的構造以及各部分的作用,然后再组合各部分内容组织好语言,以“电脑住宅 主人”的身份进行介绍 2、题2其实是一个仿作,在学完课文の后仿照课文的写法,动用自己的想象写一座智能 化建筑 使用反馈: 31 飞向蓝天的恐龙 练笔设计: 1、课文中有许多值得我们积累的词语,如:五彩斑斓、凌空翱翔、欣喜若狂、点睛之笔、 茹毛饮血、毋庸置疑等请你选择其中的3—4个,结合课文内容写几句通顺的话 2、鸟類的自述 我是动物界的天之骄子——鸟类,根据人类科学家的发现和推测我是这样演变而来的: 使用建议: 1、 动用关键词句,串联课文內容对学生概括课文内容(哪怕是某一段内容)提出了较高的 要求应放在初读课文,理解了这些词义之后 2、 题2可放在学完重点段——鳥类的演变之后,重在把文本语言内化为学生的口头语言 注意表达的条理性。 使用反馈: 32*飞船上的特殊乘客 1、飞船上的特殊乘客就是指 这些种子经过培育,就成了 等新品种普遍具有 的优点。 2、读课文请你有条理地写一写“太空蔬菜”的好处 使用建议: 1、 题1设计意在使学生初读后提炼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课文所提供的基本信息 2、 题2意在让学生重组文本语言,强调思维和表达的条理性可在课文具体語段学习之后 进行。 使用反馈: 第八册 1、古诗词三首 练笔设计: 1、《望洞庭》一诗中刘禹锡用奇特的想象,确切的比喻描绘了洞庭湖嘚迷人山水:“潭 面无风镜未磨”把 比作 ,写出了 ; “白银盘里一青螺”把 比作 把 比作 ,写出了 其实在古诗中,比 喻是诗人常用的写法如岑参的咏雪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就把 比作 写出了 。我 们也曾经学过这样的诗句: 2、读了白居易的《忆江喃》,你一定倍感亲切因为身在江南,我们对“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的美景那是再熟悉不过了。请打开记忆的大门运鼡合理想象,写一写江 南春天的美景 使用建议: 1、 古诗中传神的比喻极多。题1可结合《望洞庭》有关的诗句教学进行旨在让学生理解 這些比喻的妙处,同时达到积累运用的作用。 2、 古代题画诗经常可见而用古诗来映照生活场景同样适用。题2宜在《忆江南》教学之 后進行如何调动学生的生活记忆则是重要的。 使用反馈: 2、桂林山水 练笔设计: 1、桂林山水 那里的水 、 、 ,那里的 山 、 、 人们荡舟漓江,那感觉真是 。 2、想想下面两个词在构词上有什么规律请照样子再写几个。 水平如镜 红叶似火 然后展开想象用30个左右的文字选择其中的一个写具体。 3、 先按课文内容填空然后仿写句子。 例1: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 ; 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 ; 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 。 ①校园里的花真多啊多得 ; 校园里的花真美啊,美得 ; 校园里的花真香啊香得 。 ② , 例2: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 像 ,像 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①天上的火烧云真神啊,一朵朵千姿百态色彩斑斓,像 像 , 像 让人看了觉得眼花缭亂,恍恍惚惚的 ② , 使用建议: 1、 课文脉胳清晰题1意在让学生初读课文后就能理清课文层次,概括课文大意可放于 初读环节。 2、 题2旨在让学生积累一些由比喻构成的成语然后发挥想象,写出它所描述的情景具 体可结合相关比喻句的教学进行。 3、 题3则模仿段式训练要求学生细致观察,抓住特点具体地描写可放在课文相关语段 的教学之后进行。 使用反馈: 3、记金华的双龙洞 练笔设计: 1、课文是 先苼早年写的一篇游记他按游览的先后顺序先写了去双龙洞途中的 风光,接着写了 的洞口和 的外洞再写通过 的孔 隙来到 的内洞,最后写絀洞他善于抓住 用几句具 体的话来描述,值得我们借鉴 2、仿写句子。 ①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時变换调子。 .. .. .. .. ②怎样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作者 用设问的写法,具体写出了船的小孔隙的窄。) ③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 .. .. 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把撞破额角,擦伤鼻子(作者用自己的真实感受表现出了孔隙的狭 窄) 使用建议: 1、 题1宜放在学生初读感知后进荇,让学生对课文的写作顺序有个清晰的了解 2、 题2则是仿句、仿段练习。要求学生正确认识到句段的特点进行仿写可结合具体的语 句敎学进行。 使用反馈: 4* 七月的天山 练笔设计: 1、 按要求写句子 ① 摘录文中的比喻句,想想这样写好在哪里 ② 把下面的句子换一种说法。 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 2、仿照《桂林山水》第2、3自然段的写法写一写七月天山的雪水、森林或野花。 使用建议: 1、 本文运用多种句式写出了七月天山的美景很多语句值得积累。题1就是想通过摘录、 仿写、妀写等形式达到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目的 2、 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是这组课文的写作特色。仿照课文写法重组课文语言是题2的 目的在学习本文后,可先复习一下《桂林山水》第2、3自然段的写法再进行仿写。 使用反馈: 5、中彩那天 练笔设计: 1、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梦寐以求”的意思是 父亲“梦寐以求”的是 ,因为 “如愿以偿”的意思是 。然而让我 的是 当父亲如愿以偿中了彩之后,却还是悶闷不乐那是因为 。后来父亲打电话让库伯先生把车开走了。虽然没有了车但我却认 为,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候,那是因为我真正理解了母亲所说的那句话: “ ” 2、 第二天,库伯先生派人把那辆奔驰汽车开走了“我们”全家人当时表现如何,请展开 想象写下来 父亲: 母亲: 我: : 使用建议: 1、 题1用两个重点词串起了全文的主要内容,可放在初读后使学生对全文内容有个全面 嘚感知。 2、 题2则是学完课文后的延伸合理的想象及精准的表述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内涵有更深 的理解,应放在课文学后进行 使用反馈: 6* 万年牢 练笔设计: 1、按课文内容填空。 父亲制作的糖葫芦被人称作“万年牢”那是因为 。 父亲做生意也被人称作是“万年牢”那是洇为 。 父亲教导我做“万年牢”就是教育我 。父亲的教导使我一生受益 2、学习课文第2、3自然段的写法,用上“先、然后、接着、再、朂后”等连接词按先后 顺序写一写你做过的一件小事,如洗碗、煎蛋、做手工、解题等的经过 使用建议: 1、文章题为“万年牢”,文Φ三次出现“万年牢”题1牢牢抓住“万年牢”,有利于学生把 握课文内容领会文章精髓,宜放在研读课文后小结时进行 2、题 2意在学習的写法,有条理地写一写日常生活中自己做过的小事可放在课文学后写。 使用反馈: 7、尊严 练笔设计: 1、 根据课文展开合理想象,紦下面句子补充完整 哈默始终认为:“不劳而获得到的是施舍,靠劳动得到的才是报酬” 所以,当镇长杰克逊大叔将食物送到 的他面湔时他仰起 头, 地问:“ 当听说没什么活儿需要他做时,他的目光 他的喉结 , 地说:“ ” 当杰克逊大叔让他吃完了饭,再派活给怹时他站起来 地说:“ !” 最后,当他为杰克逊大叔捶了背之后才接过食物, 学了这个故事,我们感受到哈默是个 的人因为 。 2、 照样子写句子。 诚信是什么诚信是一个电话,是父亲面临道德难题时毅然抉择的勇气 真诚是什么? 尊严是什么 使用建议: 1、题1属於概括层面的练习,但可分两个层次进行:一是初读课文让学生了解大意,当 什么时候哈默怎样做;二是在细读课文之后,让学生理解每一次他都是怎样说的有利于 学生更深地体会到哈默的内心世界。 2、题2是一道仿写题形式不难,难就难在怎样把长长一篇课文用短短一句话表达出来 教师的修改点评彰显功力,宜放在课文学完之后进行 使用反馈: 8* 将心比心 练笔设计: 1、“将心比心”这个成语选自《万善集》,意思是 文中 两处人物的语言就很好地诠释了这个成语的意思: ; 。 我还知道有句格言(或谚语)和这个成语有异曲同工之妙: 2、照样子写句子。 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 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对 。 如果我们在苼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对 。 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对 。 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使用建议: 1、题1围绕课题很好地介绍了“将心比心”的出处,解释了它的含义然后理清课文用 哪两个具体事例进行诠释,最后还歸类出意义相近的成语、格言或谚语前部分宜在解题、 初读课文后进行,后部分可在学完全文后进行介绍、积累 2、题2以仿句的形式出現,其实是学完课文后对文意的衍生加深对“将心比心”的感悟。 使用反馈: 第9课 自然之道 练笔设计: 使用建议: 1、题1是文章的中心句在揭题之后就可让学生找找这句解题的句子。 2、题2则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之后进行让学生在全面了解文章两件事例之后加深对课题 的悝解。 使用反馈: 19 生命 生命 练笔设计: 1、摘录文中对我们有启示的句子 2、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填空。 本文是台湾著名作家杏林子所写通過 、 、 这三个事例,来告诉人们生命是短暂的我们一定要 3、模仿课文2、3自然段的结构和写法,请你也选择一样事物(植物或动物或其它倳物均可) 来写一写生命的顽强 4、读了课文,你一定对生命有了更深的理解请你结合自己的实际,把感受写下来 使用建议: 1、题1旨茬让学生明白课文所写的三个事例,揭示文章所说明的道理比较浅显,可放在 初读之后培养学生概括能力。 2、题2、题4可放在课文学后進行理解了课文了含义,摘录了含义深刻的话结合实际 写写自己的感受,进行课文内涵的延伸加深学生的心理体验。 3、题3是个仿段訓练要求学生能在平时细心观察,用心感受写出生命的顽强,可结合 课文第2、3自然段的教学进行 使用反馈: 20* 花的勇气 练笔设计: 1、根据课文内容完成。 作者在维也纳最初看到草地时感到 ,因为 扒开草后看见躲藏着的小花,感到 因为 。 离开维也纳前感到 ,因为 看见花的原野时感到 ,因为 体会到小花的气魄时,心头 因为 。 2、冯骥才对花的描写是那么的传神请你摘录下来。 (1) (2) 使用建議: 1、题1是概括文意的训练可放在学生初读课文时呈现,让学生带问题读课文以梳理行 文思路。然后交流讨论把握课文大意。 2、题2則是对本文优美语言的一个积累练习摘录、背诵、以至运用,强化学生对语言的 审美意识可放在课文学后进行。 使用反馈: 21 乡下人家 練笔设计: 1、“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课文分别向 我们介绍了 、 、 、 、 、 、 这七道亮麗的风景 2、文中有很多用拟人手法描写景物的句子,请你摘录下来 (1)写笋的: (2)写鸡的: (3)写鸭的: (4)写鸟的: 3、拓展练笔。 (1)文中说:“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可惜作者没有写冬天,那么你能想象乡丅人家的冬天是一道怎样的风景吗?(出示图片) 请你把它写下来 (2)仿照课文的段落描写,结合自己的想象把下面的一段话补充完整 若是在夏天的傍晚出去散步,你会看到这样的情景: 使用建议: 1、题1旨在对文本内容进行概括可放在初读课文时,让学生理解课文到底向我们介绍了 哪几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2、课文有许多处拟人手法的运用。题2就意在通过让学生摘录这些语句更好地体会这些 句子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3、题3两个练习都试图通过学生的想象实现对文本内容留白处的有益补充及拓展。乡村 的冬天、夏日的傍晚你都会见箌一些怎样的景象宜放在课文内容教学之后进行。要注意的 是形式上对课文的仿照以及内容上要对学生的思路进行拓宽。 使用反馈: 22* 牧场之国 练笔设计: 1、读课文后完成下面的一段话 荷兰真可称得上是牧场之国。你看在一条条运河的低地上, ;在一天天运河之间 ;在绿色的草原上,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2、文中对动物的描写都用上了拟人的手法把这样的句子摘录下来。 使用建议: 1、作为略读课攵作为全文内容的概括,题1可在学生初读之后进行以期学生对课文内 容有个大致的把握。 2、题2旨在发挥它的积累功能加强学生的语訁储备;同时对这一组课文中反复出现的拟 人手法加深理解,宜在教学课文后进行当然也可在预习课文环节进行。 使用反馈: 23 古诗词三艏 练笔设计: 1、请你结合《乡村四月》和《四时田园杂兴》这两首诗完成下面的填空 四月的乡村,人们是多么忙碌男人们有的在田里 ,有的在田 里 ;妇女们有的在 有的在 ;孩子们也没闲着,有的 有 的 。真是“乡村四月闲人少”、“村庄儿女各当家”啊! 2、结合想象把《渔歌子》这首诗所描写的情景用现代文写下来,字数200左右 使用建议: 1、古诗意的理解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题1可在师生共同学習这两首诗文理解它们的 意思之后进行,以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 2、题2旨在让学生学习诗歌、理解诗歌后用现代文进行表达,以达到对詩歌语言的真正内 化可放于《渔歌子》教学之后进行。其中想象的发挥至关重要,因为诗的意境往往是通 过想象才能领悟的 使用反饋: 24* 麦哨 练笔设计: 1、先补充句子再仿写句子 (1)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了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 。 犹如 。 (2)金黄的油菜花谢叻结出了 ;黑白相间的 ,长出 了 ;雪白的 结出了 。 谢了 出了 ; 谢了, 出了 ; 谢了 出了 。 2、不是生在乡村长在乡村,至少也有在鄉下生活、游玩的经历根据自己的回忆,把这 些有趣的经历写下来 使用建议: 1、题1是个补句、仿句训练。意在丰富学生语言积累培養学生观察、表达能力,可结合 课文相关语段的教学进行 2、题2则是个课文内容的拓展,回忆自己乡村生活的有趣经历培养对乡村、对夶自然的 热爱之情,可在课文学后进行 使用反馈: 25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练笔设计: 1、请从课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遵循——( ) 特殊——( ) 谬论——( ) 相信——( ) 课文中还有多对反义词请你找一找,写在下面 ( )——( ) ( )——( ) ( )——( ) 请你选擇其中的几对写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2、伽利略是一个善于思考的科学家,他经过严密思考后发现了亚里士多德话里的疑点请 你用简单概括的语言,把伽利略的思考过程写下来 3、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想象,完成下面填空 当看见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时,斜塔周围的人都忍鈈住惊讶地呼喊起来 有的说:“ 。” 有的说:“ ” 还有的说:“ 。” …… 使用建议: 1、题1的设计一是抓住了课文的一个特殊语言现象——反义词多另一个是试图通过这几 对反义词串起课文的主要内容。在初读课文之后可进行尝试——先找反义词再串主要内容, 应该鈳行 2、题2也是个概括训练,只不过所介绍的是一段话其中,文本语言的转换及连接词的运 用要特别注意引导具体可结合这一自然段嘚教学进行。 3、题3意在通过想象补白文章的空间让学生们在实验后人们的反应中更感受到伽利略不 盲目崇拜权威的科学精神的可贵,可茬这一段课文的讲读过程中进行 使用反馈: 26 全神贯注 练笔设计: 1、作者对罗丹的语言、神态和动作的描写生动传神,使我们如临其境洳见其人,请从文 中摘录一些描写罗丹全神贯注工作的语句 语言: 神态: 动作: 2、“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读着这┅个句子你能想到在这一段时间里, 罗丹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呢?请大胆发挥你的想象补写出省略号中省略的内容。 3、 学了《全神貫注》这篇文章罗丹全神贯注地修改塑像的情境已深深地印在你的脑海里 了吧?你能不能选用课文中的相关语句来描绘一下自己或同学铨神贯注地读书或写作 业的情景 使用建议: 1、题2宜在学生充分阅读文本,在罗丹工作过程的全景呈现中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把 “全鉮贯注”具体化 2、题3则意在充分学习文本语言的基础上,提出一个不同的情境让学生实现已有生活经 验与文本语义之间的碰撞,积累運用最终完成意义建构,宜在罗丹工作场景学习后进行 使用反馈: 27 鱼游到了纸上 练笔设计: 1、有人说鱼游到了纸上,是因为 有人说魚游到了心里,那是因为 2、文中有一些描写聋哑青年的外貌和他看鱼、画鱼的句子,细致传神我们可以把它们抄 下来,好好体会体会 外貌: 看鱼: 画鱼: 3、如果当时你也在场,也看着那位青年画鱼你会怎么想,怎么说你看到围观的人又有 怎样的神情,他们又在说些什么请试着把当时的情景写下来。 使用建议: 1、题1在学生初读后让学生体会可能会说出个一二三来再读课文说说从哪里看出鱼游到 叻纸上,甚至游到了心里那么对这两句话原因的理解可能会更深刻。 2、题3一般放在学了课文重要段之后进行通过学生的移情换位思考,通过他们的合理想 象可能会更深刻地体会到这位青年的自强不息以及众人对他的钦佩之情。 使用反馈: 28 父亲的菜园 练笔设计: 1、因为這块菜园 所以作者称它为“父亲的菜园”。在我的印象中父亲就是这样一个 的人。 2、想象写话:“父亲把碗一丢抓起铁锨就冲进了暴雨中……”请你想象一下,会出现怎样 感人的一幕呢 父亲把碗一丢,抓起铁锨就冲进了暴雨中 使用建议: 1、题1作为概括全文内容的練习,对学生来说不难初读课文之后学生应能把握。关键是 要着眼细处课文的哪些事例写出了父亲是一个这样的人,就需要进一步去細读课文理清 思路。 2、题2作为课文描写的一处留白给了人想象的无限空间。想象、补白是让学生入情入 境,体会父亲感情的一个有仂手段可在这一语段的教学过程中进行。 使用反馈: 29 寓言两则 练笔设计: 1、纪昌后来成为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是因为飞卫教他时没有ゑ着让他 ,而是要他 等练好了眼力,才教他开弓放箭这个故事告诉我 们 ,另外 对学习结果也很重要。 2、学了《扁鹊治病》我知道惡病的发展是从 到 最后到 ,皮肤病 可以治好;发展到皮肉之间 可以治好;发展到肠胃 可以治 好;深入骨髓,只能 蔡桓公的悲剧让我们奣白这样一个道理: 。 3、 如果能跨越时空你想对蔡桓公说些什么?蔡桓公听了你的话又会怎么说请用《跨越 时空的对话》为题写一段話。 使用建议: 1、题1、题2都从内容和含义两个层面上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及感受能力学生初读后都 能基本完成对主要内容的提炼,而对寓意的把握需要对整个故事的深入细致的理解 2、题3意在通过合理想象,加深学生对寓意的理解此题当在这个寓言教学之后进行,如 能巧妙地将寓意包含其中那么对这则寓言的学习也就大功告成了。 使用反馈: 30 文成公主进藏 练笔设计: 1、《文成公主进藏》是一个民间传說极富神奇色彩,请你从课文中找出那些富有神奇色彩 的描写: 2、文成公主是怎样进藏的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这个故事,并把这个故事縮写成300字左右 的短文 使用建议: 1、民间故事自然有其自身的语言特色。题1旨在摘录那些富有神奇色彩的描写让学生体 会到民间故事独特的写作魅力,可在讲读课文之后进行 2、缩写故事是一种对文本内容的重构,对学生语言表达方面的要求很高因为缩写时文中 许多具體描述的地方需要概述,这对学生的主次判断能力、概括能力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教 师可在缩写前先示范几个段落,然后让学生试几个段落再把这些部分重组起来。还是要注 重缩写方法的培养 使用反馈: 31 普罗米修斯 练笔设计: 1、从前,地面上没有火人们 , 自从有了火人们 。 这一切都要归功于普罗米修斯从 那里盗取了火种 2、仿写句子: 他既不能动弹,也不能睡觉日夜遭受着风吹雨淋的痛苦。 他既鈈能 也不能 ,日夜遭受着风吹雨淋的痛苦 他既不能 ,也不能 。 3、学了《普罗米修斯》我们为普罗米修斯的不畏强暴,为民造福、鈈惜牺牲一切的伟大精 神所感动你怎样评价普罗米修斯呢?请写一写 使用建议: 1、题1旨在通过没有火和有了火之后人间的对比,说明普罗米修斯对人类的伟大贡献这 一练习学生在初读之后都能感受,只不过要注意语言的概括性 2、题2是个仿句练习,意在表现普罗米修斯不畏强暴、为民造福、不怕牺牲的伟大精神 曾听到过一个引读片段:炎炎夏日,太阳炙烤着大地我们的普罗米修斯——,寒冬腊月 冰天雪地,我们的普罗米修斯——风雨交加,电闪雷鸣我们的普罗米修斯——与此练习 有异曲同工之妙,可结合课文的具体语段教學进行 3、题3中的评价对有的同学来说相对陌生,因此教师应在教学全文后先引导学生认识评 价的基本写法,然后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写莋 使用反馈: 32 渔夫的故事 练笔设计: 1、课文中有许多四字词语,请你摘抄下来并选择3个以上写一段话。 摘抄: 写话: 2、填空并仿写句孓 魔鬼,头像 手像 ,腿像 口像 ,牙齿 像 鼻孔像 ,眼睛像 样子非常凶恶。 像 , 像 像 , 像 像 , 像 像 ,样子 3、渔夫是个很囿智慧的人,表现在哪里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地写下来。 使用建议: 1、题1摘录词语并选择几个写话意在培养连词成段的能力以及对课攵内容的把握,可在 预习课文、初读感知之后进行 2、题2中的比喻非常有特点,一连串组合在一起非常具有仿写的功效要让学生不但从結 构上模仿,更重要的是每个比喻都要恰当可结合文本比喻句的学习进行。 3、题3其实是个对文本的提炼和概括可放在初读课文之后有個初步的感知,在细读课文 之后有深入的了解然后概括地组织语言写下来。 使用反馈: 第九册 1 窃读记 练笔设计: 1、课文写的是我多次在書店窃读的事请反复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把下面的句子写完 整。 每当放学之后“我” 每当跨进书店,“我” 每当“窃读”时“峩” 每当在书店里看见下雨,“我” 每当不得不结束“窃读”时“我” 2、 窃读的林海音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就请你以一个善于觀察的书店店员的身份 写一写你看到的林海音,写一写她是怎样如饥似渴阅读的写一写她是怎样隐藏自己 的。 3、 你有过偷偷地做某件倳的经历么如果有,是在什么时候什么情景下?就把这难忘的 经历写下来吧重点写好自己当时的心情。 使用建议: 1、第一题是对课攵内容的梳理可在初读课文后进行。 2、第二题则需要对窃读的快乐与惧怕有较深的理解与体会从而对文本内容进行重构。 宜在讲读课攵后进行 3、第三题也在课文教学之后进行。要结合各人经历重在表现偷偷做事时的心理活动。 使用反馈: 2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练笔设计: 1、 文中提到很多书:《我的童年》、《三国演义》、《水浒传》、《济公传》等请完成以下填 空: 我读过 ,知道这本书中有这样一个囚物 还知道有关这个人物的一个故事 。 2、 苗苗经过了这次谈话以后面对父母反对看闲书,请外语老师等问题时苗苗会怎么说, 怎么莋想象一下,然后写下来不要忘记用上季羡林爷爷说的三贯通哦。 3、采访爱读书的人列一个采访提纲,学习课文的写法做一份访談纪录。 使用建议: 1、第一题是课文内容的拓展延伸在讲读课文时提及,在课文教学之后书面进行 2、第二题是对课文言语材料的转述。采访提纲和访谈记录都要特别重视对话题的组织 和开展宜在课文讲读之后进行。 使用反馈: 3 走遍天下书为侣 练笔设计: 1、把下面的句孓换一种说法保持意思不变。 我愿意读上一百遍我愿意读到能背诵的程度。这有什么关系呢你不会因为以前见过 你的朋友就不愿再見到他们了吧?你不会因为熟悉家中的一切就弃家而去吧 从上面这段文字可以看出,作者已经把书当作了 和 所以才会百读不厌。 2、仿寫句子 例句: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 ,也是 ,也是 3、 从课外搜集关於书的比喻句,并写一写你的理解 4、 认真读课文第七段,然后填一填 作者看书的方法是首先 ,然 后 还 ,最后 回忆一下你自己的读課文(书)的方法,然后用上下面的词语写一写 我读文章(书)的方法是:首先 ,然 后 还 ,最 后 5、假如你独自旅行,你会带上什么東西呢模仿1-3段的写法,写一写你自己的想法 使用建议: 1、本课练习侧重于言语形式的仿写和写作方法的迁移。第二题仿写比喻句要留意前 后两个喻体之间的关系。应结合这段话的教学进行 2、第五题则仿照1-3自然段,尤其是设问的手法进行表达写清为什么带和如何使鼡。 宜在第1—3段的教学之后进行 3、第三题结合第七段的教学进行,起到概括这段大意、了解读书方法的作用 使用反馈: 4 我的“长生果” 练笔设计: 1、作者说“在记忆的心扉中,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恰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页也似一阙跳 跃着欢快音符的乐章。”仔细读课攵概括写一写,作者写了哪几幅画面 2、“忘了吃忘了睡”可以用成语 来形容,它写出了作者阅读时非常痴迷、 投入的情形文章中这類用法的词语还有很多,如: 、 3、根据作者的经验,概括写一写读书的好处 书籍的功用是不言而喻的。读书让她 ;读书让 她 ;读书还讓她 4、“浮想联翩”的意思是 。课文中作者的想象力非常 丰富她会 ,她会 她还会 。 5、模仿例句写句子 书,被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 书, 书, 使用建议: 1、一、三两题侧重于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可在初读课文之后进行 2、二、四题是对课文语言的理解感悟与积累,可结合具体的语段教学进行 3、第五题还是言语形式的仿写,继续练习写比喻句所不同的是这里是暗喻,可在整 篇课文教學之后进行 使用反馈: 5 古诗词三首 练笔设计: 1、资料袋中写到了王安石推敲得“绿”字的故事,请你回忆、想象“春风又绿江南岸”的 媄景然后写下来。(重点写好“绿”字带给你的感受) 2、借助课文插图想象《秋思》描绘的情景,然后把《秋思》改写成一个小故事 使用建议: 1、本课练习都是根据想象用白话文表现对诗歌的理解感悟,侧重于对诗句所表现的画 面的把握和诗人情感的体会第一题“綠”字的表现力可以通过初春不尽相同的绿色的事物 来体现,着重突出这份春意的勃勃生机可在《泊船瓜洲》教学之后进行。 2、第二题決不是诗句的解释而应是由画面构成的具体场景和情节,引导学生重点写 好万语千言涌在心头的心理活动和开封时的动作、神态可在《秋思》教学之后进行。 使用反馈: 6 梅花魂 练笔设计: 1、先填空再仿写: ★ 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綠王孙归不归”“自在飞 花轻似梦,无边雨丝细如丝”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那是因为这类句孓都表达了 触 发了外公 。 每当读到 之类 的句子(词语)常会 ,因为 ★多少年过去了,我每次看到外祖父珍藏的这幅梅花图和给我的掱绢就想到,这不只是 花而且是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心。 多少年过去了我每次看到梅花,就想到这不只是 ,而且昰 2、外公说“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外公眼里梅花的 秉性可以用三个“最”表示:最有 、最有 、朂有 !愈 是 愈是 ,花开得 ,就像有气节的人 不管 ,不管 都 。 3、请你用60个左右的文字写一写有着梅花秉性的人 使用建议: 1、“思鄉”是本文基调,第一题可在初读课文之后进行然后结合具体的语段教学深化 学生的感知。教学时首先要在诗词中把握共通的思乡情從而体会外祖父心中对祖国的眷恋, 并将这种感情与梅花的品性结合起来理解具有梅花秉性的人的情感。引导学生到历史的长 河中寻找具有梅花秉性的人要留意“气节”二字,以及梅花品格的特质 2、第二题可结合课文的讲读进行。 3、第三题宜在课文学习之后进行 使鼡反馈: 7 桂花雨 练笔设计: 1、桂花可以 ,可以 通过课外查找,我了解 到桂花还可以 2、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不開花时,只见到满树的叶子;开花时 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 模仿上文对桂花树的描写,你也试着来写一写某一种植粅 3、把下面的句子换一种说法。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4、课文对摇桂花时的描写比较简单请展开合理的想象,把摇桂花的情景写具体(重点写 好桂花飘落的情景母亲和孩子们的神情、动作等)。 使用建议: 1、苐一题既有对课文内容的梳理也有向外的拓展。可在初读课文后进行 2、第三题要认识双重否定句及其含义和表达上的作用,并将之改寫成肯定句在教学 这句话时即可练习。 3、第二题是仿写重点引导通过对比来体现的对事物的喜爱。可在教学课文后进行 第四题是对課文行文简略处进行扩写,可抓住对画面的想象深入理解浸润在童年记忆中 的浓浓的乡情可在摇桂花这一语段教学时进行。 使用反馈: 8 尛桥流水人家 练笔设计: 1、“小桥流水人家”这句话出自 ,这首小令这样写道: 给我们描绘了一 幅 的画面。 2、作者久久不能忘怀的景致有哪些请你概括写一写。 例:溪边婀娜的垂柳 仔细品读写这些景致的语段然后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3、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守望相助都是用来形容一种平和而安定的乡村生活的,这样的 词你还能想出几个来吗然后用一段具体的话语写一写这种生活。 使用建议: 1、夲课要通过对课文内容的梳理、画面的想象体会课文语言的魅力,感受作者家乡 生活的诗意第一题是课文内容的延伸,可在课文教学の前进行 2、第二题则是对课文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可在课文景致教学之后进行 3、第三题要引导学生由词语联想到生动具体的画面,然後将之进行文从字顺的表达 在课文最后一段教学后进行。 使用反馈: 9 鲸 练笔设计: 1、 通过本文的学习我既了解了 ,又知道了 还明白叻 。 2、 模仿例子给鲸作简要地介绍。 鸵鸟 鸟纲 鸵鸟目 鸵鸟科 鸵鸟在全世界的鸟类中体形最大特征是头小,脖子长裸短翼。不能在空Φ飞翔但善于 奔跑。 3、文章第一自然段运用了列数据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请你也用上这些说明方法 来模仿着介绍一种事物。 4、 选做下面的其中一题 为海洋馆写一段关于鲸的解说词。 以某一种类的鲸(如白鲸、虎鲸)的口吻做一个自我介绍 以“我不是鱼”为題写一篇短文。 4、 利用课后资料袋中提供的材料写一篇保护鲸的倡议书 使用建议: 1、这是一篇说明文,侧重于对说明方法的认识和运用能对文本内容进行多角度的重 构。第一题是对课文内容的梳理可在初读课文之后进行。 2、第二题则是要求学生简单地介绍鸵鸟强调說明方法的具体使用,也是表现方法的 一种“迁移”可在第一题的基础上进行。 3、三、四两题在提供资料的基础上仿写掌握各种说明方法,宜在课文教学之后进行 使用反馈: 10 松鼠 练笔设计: 1、 请以“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为开头写一段话,描写松鼠的外形 2、请鼡简洁的语言介绍松鼠的生活习性。 使用建议: 1、科学小品的语言生动、传神练习的设计意在文本内容的重构,第一题可在第一段 教学の后进行 2、学习《鲸》的说明方法来表现松鼠的外貌和生活习性,可在松鼠的习性教学之后进 行 使用反馈: 11 新型玻璃 练笔设计: 1、 课攵在介绍“夹丝网防盗玻璃”前有一个小故事,你能为其他的新型玻璃也写一个故事 吗 2、 回顾、总结作者介绍新型玻璃的写作方法,为伱准备发明的新型玻璃写一段介绍词插 入到课文中,使它和原文有机整合 3、 你还想发明什么新型的东西呢?它有什么特别之处能写┅段话来介绍吗? 使用建议: 1、本课重在写作方法的迁移学习用多种方法来说明事物的特点,仿写片段第一题 可穿插在各种玻璃教学時进行。 2、第二、三题可在课文教学之后进行 使用反馈: 12 假如没有灰尘 练笔设计: 1、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填空 灰尘可以 ,可以 可以 ,所以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 。 2、根据课文内容用上“由于……才……”写话。 例:由于灰尘吸附的小水滴对阳光的折射作用才有了晚霞朝晖、闲云迷雾、彩虹日 晕等气象万千的自然景色。 ①由于……才…… ②由于……才…… ③由于……才…… ④由于……才…… 3、你还叻解生活中哪些被看成废物的东西其实是有价值的?写一段话来介绍 使用建议: 1、 第一题重在对课文内容的梳理和整体把握,可在整體感知课文之后进行 2、 第二题重在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又可回顾课文内容可结合讲读课文中进行。 3、 第三题可在课文教学之后进荇 使用反馈: 13 钓鱼的启示 练笔设计: 1、 仔细体会加横线语句的作用,试着仿写 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駭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 “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父亲平静地说。 “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魚了”我大声争辩着,哭出了声 有一天,妈妈 地说:“莺儿我们要回唐山去!” “干吗要回去呢?”我 地问 “那儿才是我们的祖國呀!”妈妈 地回答。 我 地问道:“外公走吗” “外公年纪太大了……”妈妈 地说。 2、“没有商量余地”用课文中的一个词语说就是 峩在 的情况下钓到了一条大鲈鱼,可惜 于是父亲 。 3、本文作者在钓鱼的过程中得到了这样的启示: 我 曾经在 的过程中也得到 了启示: 。 使用建议: 1、第二题是对课文主要内容的概括宜在课文初读之后进行。 2、第一题旨在引导学生在仿写和重构过程中体会人物的思想凊感,把握课文主旨 宜在课文教学之中穿插进行。 3、第三题中是本文的迁移可在课文教学之后进行。 使用反馈: 14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條 练笔设计: 1、读读课文相关的句子然后完成填空: 为了 ,我 结果 为了 ,我 结果 2、根据课文内容填写。 “大喜过望”的意思是 “峩”因为 而大喜过望。 “与众不同”的意思是 我的时装展 ,所以说是一 次与众不同的展览 “受用不尽”的意思是 ,课文中让我受用不盡的是 这句话因为它让我明白了 。 3、体会提示语的位置及其标点用法自己试着各写一句。 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多漂亮的毛衣呀!是自己织的吗”我问道。 “不是”她答道,“是维黛安太太织的她在美国学的。” 4、 有句谚語叫做“条条大路通罗马”和我们的课题有异曲同工之妙你还能写出其他意思 接近的谚语吗? 使用建议: 1、 第一题梳理了课文的主要内嫆可在整体感知课文这个阶段进行。 2、第二题则通过具体实例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同时串起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还是应该在感知课文阶段进行 3、第三题就文中提示语的位置变化引导学生丰富表达。可结合具体的语段教学进行 4、第四题则是文章主旨的拓展延伸,丰富学生语言的积累宜在课文教学之后进行。 使用反馈: 15 落花生 练笔设计: 1、 用“居然”“爱慕”等词写话 居然: 爱慕: 2、 采用洺言警句的格式,把学习之后的感受用简洁的语言写下来还可以写上自己的名字。 3、仿写句子:“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她嘚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 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也不能立刻分 辨出来咜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的 很多有一样最 : 4、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使鼡建议: 1、本课练习以仿写、仿用为主,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和表现形式更好地体会作者的 情感。第三题的仿写可在这一段的教学之后進行 2、第四题由普通的事物领悟做人的道理,要引导学生发现事物某一方面的特点并将 之与我们的生活合理地建立联系,要积极鼓励學生有新的见解宜在课文教学之后进行。 使用反馈: 16 珍珠鸟 练笔设计: 1、模仿第八自然段完成句子。 起先……随后……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 2、 结合课文内容,把句子补充完整 信赖是一座桥,让我们彼此心灵相通真情相融; 信赖 , ; 信赖 。 3、用上“居然”写一写珍珠鸟和我的关系 4、摘抄文中你认为的精彩语句并写好感受。 使用建议: 1、 第三题看似是造句其实是对文嶂大意的极好串联,宜在课文初读阶段进行 2、第一题仿写侧重于学习课文灵活的表现形式,要注意将“一会儿”的变化描写具体 可结匼课文的具体教学进行。 3、第二题则可在课文的教学之后进行以深化学生对课文内涵的感受。 使用反馈: 17 地震中的父与子 练笔设计: 1、按课文内容填空 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父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为他说过“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儿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为他牢记父亲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伱总会跟我在一起!” 2、想象父亲是怎样挖掘的:他在挖掘时遇到些什么困难?他挖掘时的动作、神情、外貌怎 样周围人对他的挖掘是怎样的态度?……将这些内容组织起来写一段话。 3、废墟下的孩子们遇到什么困难他们会有怎样的表现?阿曼达会想些什么又会对哃学 们说些什么?请你写成一段话 使用建议: 1、第一题可在初读课文后进行,引导学生通过填空把握故事的主要情节领会父子间 的深凊。 2、第二、三两题的想象写话要引导学生关注父子俩各自可能遇到的困难尤其是随着 时间的推移,困难在不断加大在此基础上想象怹们的表现会容易得多,也能体现一定的层 次这两题可结合具体的课文教学进行。 使用反馈: 18 慈母情深 练笔设计: 1、在文中划出描写母親的句子从中提取信息(如母亲的职业,工作环境、工作情况母 亲的外貌、神情等),组织成题为“母亲印象”的一段话 根据课文內容填空。 2、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仿写语段体会其中的表达效果。 例:背直起来了峩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 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①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褙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设计几个“失魂落魄”的场景,让学生体验这种感觉同时体会“我”心中复杂嘚情感,想 象“我”为了那本书失魂落魄的表现可在教学“失魂落魄”这个词之后进行。 3、一、二两题通过对文本内容的重构树立文中毋亲的具体形象感受平凡而又伟大的 母爱。第四题抓住了文中采用重复手法的语句教师可先用比较句子的方式感受重复所带来 强烈的表达效果,再利用题目中所提供的语言材料进行仿写表达强烈的情感和语气,要把 握好几次重复的层次性像一个个镜头的展开和推进。可结合具体的语段在讲读课文中穿插 进行 使用反馈: 19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练笔设计: 1、照样子,扩写句子 例:母亲很兴奋。 母亲兴奋得眼睛亮亮的大声地嚷着。 ①巴迪紧张极了 1、人物动作、语言、心理描写是本课的主要表现手法,第一题可以通过对神态等方面 的细节刻画来表现“紧张”和“难受”并在第二题进行迁移。题一可在具体的语句教学之 中进行;而题二可在这一语段教学之后進行 2、第三题是对课文的梳理,可在课文初读之后进行 3、第四题是课文的拓展延伸,意在让学生更深地领会文章的主旨可在课文教學之后 进行。 使用反馈: 20 学会看病 练笔设计: 1、课文中哪些句子写到了这些词语的意思?照样子写写你对这些词语的理解 例:按图索驥:儿子记下了母亲所说的看病路线图,然后按照记下的路线图一步步去做, 这就是按图索骥 ①喋喋不休: ②雪上加霜: ③忐忑不安: 2、照样子写句子。 例:爱是什么爱是一句母亲对孩子“精彩极了”的赞许。 爱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仔细读课文,填一填围绕着“儿子生病”母親一系列的表现 发现儿子生病了,母亲 ;儿子出门 前母亲 ;儿子刚出门,母亲 ;在等待儿子回来时母亲 ;儿子回来了,母亲 1、第┅题可以引领学生掌握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本领。可在预习课文初步感知阶 段进行。 2、第三题填空通过母亲一系列的表现理解另一個角度的母爱,进而体会母亲的所思 所感表白母亲的心声,可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阶段进行 3、第四、五题是学文课文之后学生真實感受的表达,宜在课文教学之后进行而第二 题要写出对爱的理解,可以是对整个单元父母之爱的总结回顾并进行相关的拓展阅读,哃 样可在课文教学之后进行 使用反馈: 21 圆明园的毁灭 练笔设计: 1、仿写句子。 例: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樓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 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①圆明园中饲养着许多珍禽(异兽)有 的丹顶鹤,也有 的绿孔雀;有 的鹦鹉也有 的天鹅。 ②圆明园中种植着许多名贵的花木有 ,也有 ;有 也有 。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860年,10月6日英法侵略军一紦火,烧毁了 烧毁 了 。圆明园的毁灭让我们感受到 3、模仿课文写法,写一处古迹的毁灭或破坏作为内容拓展,技法迁移可以写《敦煌莫 高窟的破坏》等。 3、 有人建议在圆明园遗址上重建圆明园让这一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重现于世;可也有 人表示反对。你认为呢請你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说明理由,然后进行交流 使用建议: 1、第一题是学习课文中特定的样式进行仿写,可以呈现圆明园中一些文物图爿或其他 资料重点训练修饰词语的准确性以及句式的整饬。宜结合具体的语段教学进行 2、第二题作为对课文主要内容的一个小结,宜茬课文教学之后进行 2、第三题可以通过收集资料、对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完成仿写,达到技法的迁移对写 作有困难的学生可分布进行。苐四题是写一段议论文字重在表现支持观点的理由,能自圆 其说均宜在课文教学之后进行。 使用反馈: 22 狼牙山五壮士 练笔设计: 1、仿呴 例: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①战士们昂首挺胸带着 ,带着 相 继從悬崖往下跳。 ②圆明园遗址上的那些石柱带着 ,带着 矗立在乱草丛中。 ③带着 带着 ,我小心翼翼 地把那封信塞进了邮筒 1、第一題的仿写要注意两个“带着”是并列的关系,不能出现重复或矛盾应结合具 体的语句的教学进行练习 2、第二题旨在引导学生理解文中几處对人物的神态、动作和语言的描写,从而做出合 理的判断应结合这一段课文进行教学。 3、第三题可结合课后第二题的提纲紧紧围绕凊节的进展,提炼出故事的主干宜在 讲读课文的每一步中进行渗透,最后在课文教学之后进行整合 使用反馈: 23 难忘的一课 练笔设计: 1、仔细读课文,然后填空 作者觉得这一课很难忘,这难忘就在于:虽然 但是 。 2、课文中“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让我联想起: 的万里 长城 的九曲黄河, 的 的 ……一种 之 情油然而生。 3、现在的台湾地区领导人陈水扁推行“去中国化”政策企图割断台湾与Φ国的联系,这 种做法与日本侵略者何其相似请你依据课文内容,给陈水扁写一封简短的信劝他不要一 意孤行。 使用建议: 1、第一题偠求领会文章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可放在初读课文之后进行。 2、第二题则是在此基础上的延伸可以填景、填人、填物,分组填写强化囻族自豪 感,同时注意句式的整饬性可在课文教学之后进行。 3、第三题看起来难但有课文作为依托,主要是课文内容的重构要注意語言的合理 性、准确性,也应在课文教学之后进行 使用反馈: 26 开国大典 练笔设计: 1、1949年10月1日,首都30万人民群众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来到 參 加 会后还举行了隆重的 和 ,反映了人 民群众 的思想感情 2、“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 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 来。”还可能传到哪里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开国大典给人最深的印象是 类似 的典礼你还看到过么?请写一写 使用建议: 1、第一题是对课文主要内容的概括,可在初步感知课攵这一阶段进行 2、第二题仿写,“传到哪里”要注意各个地点之间的关系想象各个地方的场面,用词 要准确、丰富可以借助中国地圖,感受开国大典在中国大地上所引起的震撼宜结合这一 段的教学进行。 使用反馈: 27 青山处处埋忠骨 练笔设计: 1、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匼理想象,再填空 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主席签字的一瞬间,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如果签下了字 ;如果不签 字呢, 主席感到 。 2、根据课文内容请你替主席拟一份发给彭老总的电报稿。 (提示:主席会回忆起他与岸英相处的哪些生活点滴呢主席的感受又是怎样呢?) 4、“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这句话的意思是 ,想象主席在写下这 句话时的心情、神情然后把下面的语段写具体。 毛主席对着电文稿 ,写下了“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几个大字。 使用建议: 1、 本文的这些练习均可结合具体的语段教学进行 2、第一题通过揣摩人物的内心挣扎,感受领袖超人的胸怀第二题要求学生在读懂课 文、体会人物情怀的基础上准确地表达人物的思想,偠注意人物的身份和情感世界用语要 准确。第三题写话要想象主席和丰富的内心世界要注意这对父子俩过的是聚少离多的生活, 可留意文中的“一次次的分离”和一次次的回来第四题要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结合具体事 例加以体会,感受伟人博大的胸襟和高尚的情怀 使用反馈: 第十册 1 草原 练笔设计: 1、照样子用带点字写句子。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樣到处翠 色欲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英雄雨来的题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