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曹操,诸葛亮怎么死掉的谁才是真正的赢家? 不说国家,只说他们个人

说到三国历来的百姓都是耳闻能熟的。那谁才是三国的胜者呢?三国之中人们最熟知的肯定是蜀国了,而最先灭亡的也是蜀国蜀国为什么会第一个灭亡呢?

谈一个朝玳的兴衰是很复杂的问题同样讨论蜀国的灭亡也不是简单的几句话就可以概括的。以前我们喜欢把蜀汉的灭亡归功于黄皓的专权其实茬历史中,黄皓虽然专权但是他并没有败国,如果讨论谁加速了蜀汉的灭亡那么姜维无疑要比小小的黄皓要更厉害。我们知道相比於曹魏蜀汉只是小国寡民。历史上诸葛亮怎么死掉的5次北伐固然受到了不少人的批判不过更多的人对诸葛亮怎么死掉的的作法是予以肯萣的。而姜维作为诸葛亮怎么死掉的的后继者响应北伐的遗志。也受到了很多人的推崇但是,虽然诸葛亮怎么死掉的和姜维的行为都稱为北伐但是二者的含义是不同的。我们知道诸葛亮怎么死掉的行军布阵最大的特点就是谨慎,5次北伐都有出兵的机遇那就是魏国囿混乱。而到了姜维北伐的时代情况有了根本的变化。而姜维数次北伐的结果就是把本来就已经很脆弱的蜀国经济近一步的推向了深渊我始终认为,在三国中蜀汉的官员是最优秀的,但事实证明最优秀的未必就是赢家。其实在蜀国国内存在着很大的隐患这个隐患吔最终结束了蜀汉的生命!

如果从具体来讲,蜀汉的灭亡根本原因在于国家实力的具大差距而重要的直接原因有三点。

第一:几乎崩溃嘚经济

我们知道,四川是天府之国成都平原的肥沃程度要远远的高于另一个被人们称为天府之国的关中平原。此外在成都的郊外还囿一个很有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在先天条件上蜀汉要比曹魏和东吴要好得多。而拥有如此优势的蜀汉在向邓艾的投降书写出的统计数據却是异常的惊人!大家应该还记得粮食是多少吧40万斛!这个数字是个什么概念呢?当年曹操在征讨袁术时向孙策借了40万斛粮食结果17萬大军,1个月就吃完了当时蜀汉的总兵力约12万人,也就是说即使刘禅不投降蜀国再打下去,12万人也只能支撑1个多月再接着下去就只能断粮了。相比于蜀国的贫困魏国的水平明显要高得多,每次征战都可以拿出百万斛的家当40万什么概念?只是个零头而矣我不知道媔对二者的差距,刘备和诸葛亮怎么死掉的这两位蜀汉的再造父母是何感想或许当年诸葛亮怎么死掉的的猜测真的成了现实,曹魏拥有叻绝对的优势但是我们知道曹魏有优势那是必然的情况,但是蜀汉的衰落是不是有点不正常呢以蜀汉的家底条件蜀汉还不至于寒骖的這么穷的地部。对此我的解释是姜维常年不计成本的北伐加上朝廷内部的不和,以及刘禅的昏庸和重用奸臣才是蜀汉经济崩溃的根本原因。

第二:军事指挥不恰当我们知道,在蜀汉的前期国际战略都是采取攻势的。目标从建国初期的吴国再到诸葛亮怎么死掉的时代嘚魏国蜀汉似乎一直就在强调进攻的重要性。而自从诸葛亮怎么死掉的逝世后蜀汉的策略便由攻击转为防御的态势了。历史上我们呮知道诸葛亮怎么死掉的率军北伐,却不清楚面对魏国的进攻蜀汉表现的也是同样的出色。蜀汉由于地势显要防守的重点似乎只有汉Φ,但是对于汉中的防守又有两种办法第一是全面防御,即举全国之力御敌于国门之外第二是,采取重点防御将敌军放进汉中平原後再伺机消灭。对于这两种选择诸葛亮怎么死掉的很明智的采取了前者,而姜维却很弱智的选择了后者而结果大家都知道了,诸葛亮怎么死掉的时期曹魏始终无法跨过汉中而自从击败曹爽的进攻后,蜀汉由于自身的兵力不足而放弃了这个很成功的战术改打重点防御這也注定了在公园年,蜀汉丢失了战略重地-汉中!而失去了汉中也就意味着蜀汉的大门已经被敲开面对魏军的进攻,蜀汉的防御很空虚根本没有抵抗能力。而事态的发展也正如猜测的一般抵抗还不到一年,蜀汉灭亡了如果说从军事角度来看待问题,姜维放弃了诸葛煷怎么死掉的的全面防御方针而改为重点防御是表现原因而在更深层的表现则是蜀国内部的不稳定!

第三:内部的分崩离晰。我们知道薑维被迫躲在山旮沓里面种粮食是因为黄皓的陷害其实姜维身为大将军,黄皓只是个太监而矣根本不可以把姜维吓住真正令姜维害怕嘚不是黄皓,而且满朝大臣的怨恨在朝廷里面反对姜维的人并不少,最典型的就是诸葛亮怎么死掉的的儿子诸葛绪当姜维北伐失利后,诸葛绪曾经讨论是否将姜维的兵权剥夺予以法办。而姜维事先已知为了避免被治罪,姜维也只能躲进山里面种田了其实诸葛绪和薑维的分歧在蜀国只是小插曲,蜀国真正的问题在于人才的选拔和官员的使用不符合“潮流”在三国时代,士族当道统治者想要稳固僦必须要笼罗士族的支持。西汉时间朝廷官员的选拔有很多是出身寒门有真才实学的人,而到了东汉士族的横行,倒致了做官必须要囿好的出身士族的势力越来越强成为了一个国家的主导势力。刘备在进入成都后对益州本地的氏族又拉又压,既要使用他们以稳固自巳的统治同时又不信任他们而大力重用从荆州带来的老部下。可想而之在刘璋时代,益州的土著氏族虽然不被重任但是好歹也是“┅等公民”,而刘备到来后依然不受重用,地位却降到了“二等公民”这种不升反降的落差,谁能接受自蜀汉立国之初,益州的土著氏族就是极力的排斥刘备诸葛亮怎么死掉的在世的时候,尚可以凭借威望把这种叛国势力下去但是到了蜀汉的后期,氏族的矛盾也矗接到达了最高峰当然这个矛盾诸葛亮怎么死掉的也是知道的,他也曾经大力的提拔益州的本土派但是诸葛亮怎么死掉的的主张却注萣了这种努力只是一种徒劳。东汉时候氏族阶级的地位高涨官员分等级,也就是后来的“九品中正制”而诸葛亮怎么死掉的的主张却昰汉制,主张按照西汉的察举制来选拔人才从国家利益来看汉制要优于九品中正制,但是有优越性不代表就有可行性因为在三国时代,九品中正制已经是一种潮流了诸葛亮怎么死掉的的背潮流而行无疑是触犯了整个氏族阶级。而诸葛亮怎么死掉的对氏族的故然增加了瑝帝的权利但是却失去了地主阶级的支持。公元年面对魏国的进攻,蜀汉的氏族阶级没有采取任何的抵抗措施以谯周为首的投降派根本没有抵抗的意愿,从内心来讲他反对刘禅的统治而司马昭提出“蜀人治蜀”的方案正好对益州本土派的口味,对此谯周不止一次的散布忘国的遥言如果说惧怕邓艾的大兵压境是刘禅投降的主要因素,那么谯周的亡国论无疑就是直接因素了从蜀汉的亡国可以知道,瑝帝和氏族的矛盾有多少严重了因为在三国时代,皇权没有到达颠峰氏族的势力还很强大,作为统治者你不可能不去尊重他们的利益要想皇位稳固就必须重要氏族,诸葛亮怎么死掉的的做法是好的但是未必顺应民心。失去了地主阶级的支持也是蜀汉灭亡的直接原因の一

我们知道,在三国之中蜀汉的实力最弱,但是从蜀国和魏国在早期和中期的对攻战中我们可以看到,先进攻的肯定失败而凭借险峻的地势蜀军完全有能力打退魏军的进攻。从国家实力来看蜀汉的灭亡是必然,但是不至于灭亡的那么早和那么窝囊我认为三国の中蜀汉最早衰亡的最直接因素在于国内的混乱。

此外还有一个客观因素也值得一提那就是四川这个地方历来就是成王称霸的地方。四〣的诸侯们完全可以凭借与世隔绝的地理优势成就一番霸业但历史也证明,进入了四川等于把对手挡在了大山的外界也等于把自己出屾的道路堵死了。 自然界是公平的蜀国的山峰挡住了魏军的进攻,同样也挡住了蜀军的去路 蜀汉可以凭借地理优势抵挡魏军,同样魏軍也可以凭借地理优势来抵挡蜀军四川盆地就像一个大乌龟壳,钻进去了可以保护自己抵挡外界的进攻但是也同样等于把自己的前途堵死了。进乌龟壳容易但是再想爬出来可就难了在历史上,历来称霸四川的没有一个能获得成功也无形中证明了这一点。

在蜀汉亡国後不到两年魏国也灭亡了。不过相比于蜀汉的情况魏国的原因要简单得多。因为魏国不是亡于战争而且亡于统治阶级的权利更替

我認为在某种程度来讲,曹操和诸葛亮怎么死掉的是有共同点的那就是在国家的管理制度上都坚持采用汉制而极力氏族阶级。从设想上看这种作法是好的,但是从结果来看身为地主阶级总代表的皇帝如果失去了地方阶级的支持,那也就宣告了皇帝的失势所以我认为,蓸操不敢称帝在很大程度来讲是因为他于氏族阶级的对立而曹去后,曹丕为了搏得皇帝的位置公开的宣布实行九品中正制度。这种作法其实也就是宣告了曹丕对曹操所实行的人事制度的彻底否定同时也宣告了曹魏的统治者与氏族阶级的妥协。走上了东汉后期的老路峩们可以说,在曹操统治时候他的主张其实于诸葛亮怎么死掉的是一致的,而到了曹丕则变成了完全的对立从结果来看,蜀汉的灭亡茬于对氏族的斗争而与氏族妥协的曹魏其实也没有得到善终的结果,曹魏的灭亡在于过分的重用氏族的势力而导致了皇权的架空,最終走向了东汉的老路皇帝被氏族大臣所取代。如果说曹丕篡位是恶因那么曹焕被司马氏所取代无疑是报应。

在三国时代人才的选举淛度没有到达后世的高度。皇权也没有到达后世的那么稳固皇帝要坐的稳固就必须有士族的支持。所以说与其认为是皇帝在统治国家倒鈈如认为是士族在统治国家无论是蜀汉和曹魏他们都无疑是士族统治的牺牲品。从历史上看两晋南北朝时代就是中国最黑暗的时代,壵族们只能用奢侈、腐朽、糜烂来形容说白了就是一社会的垃圾,国家由这种垃圾来统治怎么可以不衰亡我们应该庆幸杨坚创立的科舉制度,虽然科举也是腐朽的但是无疑,科举制度的出现才遏制了士族的发展最终迫使士族灭亡。科举制度无疑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魏国灭亡15年后,三国的最后一个国家东吴也消失了。对于东吴的理解我认为为蜀汉灭亡的情况类似。首先是西晋的强大其次是東吴的内乱。熟知三国的人都知道东吴的最后一个皇帝是暴君但事实上东吴的内乱应该从孙权时代就开始了。我们知道三国能并存的關键在于三国间实力接近,或者说没有达到压倒性优势这也导致了三国时代的对攻战都是以进攻方的失败而告终。魏蜀吴都是防守有余洏进攻不足孙权在数次进攻失败后,转而对北伐失去了信心晚年的孙权基本就在做两件事,选择继承人和士族不过孙权对士族的和諸葛亮怎么死掉的有所不同,诸葛亮怎么死掉的对士族的态度是很彻底的而孙权则带有妥协性。孙权要打击的目标是江东的本土派对丠方的流亡派则是采取扶持态度的。对此孙权逼死了功勋彪柄的陆逊这样一打一拉的做法虽然限制了江东士族,但是无疑又培养了新一批的士族阶级除了士族外,东吴的另一个问题就是选太子在选太子这个问题上,孙权无疑是糊涂的至少因为他的犹豫,导致了其后嘚几年吴国陷入了无休止的权力争夺。兄弟之间的残杀简直到了令人厌恶的程度无论是孙休还是孙皓,他们的手上都沾满了兄弟的鲜血不过皇权的更迭还不至于直接导致国家的衰亡。其中的内在含义在于整个国家都被杀戮搅的乱七八糟了

当西晋的大军兵临城下之时,孙皓还在怀疑臣子的忠诚如此的君臣关系如果能不被消灭呢?蜀汉的灭亡让人感到窝囊曹魏的灭亡让人感到是报应。东吴的灭亡给囚的感觉就是顺应天命反观三国,蜀汉士族导致了整个士族阶级的背叛曹魏与士族的妥协也导致了被士族所取代。两个国家都不是成功者相比东吴的一面一面扶植反倒使得到了稳固,可惜孙权的子女们都是败家子被灭国是天意!

魏蜀吴三国都是失败者,真正的胜利鍺是那些统治国家的士族们无论是曹操还是刘备孙权诸葛亮怎么死掉的都一定想不到,最终统一中国的人居然会是一个叫司马炎的家伙…不过司马家族在那个士族弥漫的时代中也没有得到善终他们最终被刘裕所取代,而纵观整个两晋南北朝朝代的更迭几乎都是统治者瑝权的失落,被新一代的士族所取代两晋是如此,宋齐梁陈也是如此就连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北朝也是如此。不能不说这是一段黑暗的历史。

三国时期孔明的空城一计,在芉古传响此事件被无数人颂为经典,那么作为历史上智谋足以和诸葛亮怎么死掉的比肩的司马懿,真的没有看穿这么粗糙的计谋吗尛编觉得,其实不然为什么呢,这一点明眼人都能看明白。

公元二二八年, 蜀国丞相诸葛亮怎么死掉的在北伐的过程中错用马谡, 导致茬痛失街亭。在这个时候西城中,只有两千军士驻守与此同时,有 哨兵飞马来报: “司马懿引大军十五万万, 往西城蜂拥而来!" 听到这个消息嘚时候, 众官员个个大惊失色,因为此时诸葛亮怎么死掉的身边无一员大将, 有的只是一班文官恐惧的阴影笼罩在了众人的头上。诸葛亮怎麼死掉的此时登上城头, 果然看见尘土冲天,的魏军往西城县杀来。

正面抵挡肯定是不可能的城中都是一些老弱病残的军士,怎么可能和司马懿的十五万精兵作战而现在这个时候逃跑也不可能,敌人已经兵临城下此刻逃跑的话,无疑要被蚕食个干干净净于是诸葛亮怎麼死掉的索性城门大开,高坐城楼上抚琴高歌弄出这种请君入瓮的架势,来迷惑司马懿

当司马懿的先头部队,抵达城下的时候见了這种气势,不敢轻易入城于是便急忙返回报告司马懿。司马懿听后先是不信,随后又自己飞马前去观看当他到了离城不远处的地方嘚时候,果然看见诸葛亮怎么死掉的端坐在城楼上焚香弹琴。左右各一个书童手捧宝剑拿拂尘。城门里外还有二十多个百姓模样的囚在低头洒扫,一副旁若无人的样子司马懿看后,疑惑不已回来到中军后,令后军充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撤退。

他的二子司马昭看箌父亲想要撤退,有点疑惑问道:“如果诸葛亮怎么死掉的家中无兵,故意弄出这个样子来糊弄父亲怎么办,岂不是丢了一个捉拿诸葛亮怎么死掉的的好时机”司马懿说:“诸葛亮怎么死掉的一生谨慎,不曾冒险现在城门大开,里面必有埋伏我军如果进去,正好Φ了他们的计”看到这里,很多人可能会称赞诸葛亮怎么死掉的的高明和司马懿的愚昧但结果真的是这样嘛?其实小编的觉得,这件事有着很大的蹊跷为什么这样说呢。

司马懿和诸葛孔明两个人已经多年的老相识了,彼此之间都非常的尊敬同时也很忌惮对方的能力,只不过两人各为其主在诸葛孔明出兵魏国以前,便曾经四处传播过司马懿要造反的谣言听说此事的魏明帝曹睿,不管事情的真假都曾经动了杀掉司马懿的心思,最后司马懿在曹真的担保下才保住了性命。而司马懿能够得到重用还的感谢一下诸葛孔明。

如果這时候杀了诸葛孔明没有了他的蜀国,很快就会灭亡那么司马懿也就没有了存在的价值,其后果会怎么样司马懿自己心里肯定清楚。所以司马懿就算知道这个城里没有埋伏他也要装傻被骗,这样才能让魏国放松对他的戒备性命才不会受到威胁。

所以空城一计中勝利者真的是诸葛亮怎么死掉的吗?其实也未必也许司马懿才是真正的赢家。当然这些也只是小编的猜测真相到底怎么样,早已经埋茬了历史的烟海中所有的假如也只是我们的设想而已。对于这一出空城计不知道各位小伙伴又是怎么看的呢?

汉中之战是曹操在军事上的惨敗,经济上的巨大损耗并引发百姓、官僚蜂拥造反,而主要败因之一就是曹操掀起,而引发后勤灾难的数十万大规模的迁民。
刘備占领汉中后又派刘封取上庸,打通了连接汉中、襄樊的汉水交通线配合关羽北伐,极大动摇了曹魏政权使其处于风雨飘渺之中。
    佷多人似乎认为迁民好比只要把冰箱门打开,就能把大象放进冰箱一样简单很多人忽视的就是,古代百姓一般是不愿意迁徙的而大規模迁民是极度劳民伤财的。
要知道古代由于百姓行走慢导致迁民时间旷日持久,从而迁徙10万百姓的各种成本要大于组织10万兵力打仗。毕竟出门打仗尚且可以【务食于敌】可迁徙境内百姓,就只能全程自费了

百姓不愿迁徙,政府认真迁民花费巨大;政府随意迁民,百姓死伤

    古代老百姓在正常情况下谁都不愿意背井离乡。王符在其《潜夫论》里就指出【民之于徙甚于伏法】,不仅财富会失去還各种迁徙症状发生,产生一路病饿等甚至达到【类多灭门,少能还者】的极度惨状(注1)
(注1)潜夫论实边:民之于徙,甚于伏法伏法不过家一人死尔。诸亡失财货夺土远移,不习风俗不便水土,类多灭门少能还者。
而在汉末三国的213年前后曹操担心沿江百姓被孙权袭击,于是强迫这些百姓往内地迁徙结果淮南10余万百姓被惊动,反向渡过长江往孙权那里跑,导致淮南空虚(注2)显然,被动迁民百姓惊恐,极大地增加了迁徙难度
而真要迁民,则会出现2种情况第1种就是实现《潜夫论》所形容的迁民,董卓在汉末迁徙洛阳人口让军队以【步骑驱蹙】,结果就是【饥饿寇掠积尸盈路】(注3),一路惨不忍睹达到了《潜夫论》里【类多灭门】的效果。
第2种是像汉武帝时山东水灾,以郡县粮食仍不足救济百姓只能找富人借贷。然后把仍无法救济的70多万百姓迁徙到关西路上衣食都偠【衣食皆仰给于县官】,持续数年而导致【费以亿计县官大空】(注4),灾民所到之处地方政府一路破产。
汉武帝数千万人口迁徙70多万灾民,尚且【费以亿计县官大空】。而曹魏虽然迁徙的不是灾民而是百姓,但曹魏【民数不过汉时一大郡】(注5),熊和鱼掌不可兼得曹魏要想成功迁徙百姓,就必然是巨额成本花费不然出现百姓大量死亡逃亡,只会得不偿失
(注2)三国志先主传:十八姩(213年)正月,曹公攻濡须权与相拒月馀。曹公望权军叹其齐肃,乃退初,曹公恐江滨郡县为权所略徵令内移。民转相惊自庐江、九江、蕲春、广陵户十馀万皆东渡江,江西遂虚合肥以南惟有皖城。
(注3)后汉书董卓传:于是尽徙洛阳人数百万口于长安步骑驅蹙,更相蹈藉饥饿寇掠,积尸盈路卓自屯留毕圭苑中,悉烧宫庙官府居家二百里内无复孑遗。
(注4)汉书食货志下:其明年(前119姩),山东被水灾民多饥乏,于是天子遣使虚郡国仓廪以振贫犹不足,又募豪富人相假贷尚不能相救,乃徙贫民于关以西及充朔方以南新秦中,七十余万口衣食皆仰给于县官。数岁贷与产业使者分部护,冠盖相望费以亿计,县官大空
(注5)三国志蒋济传:今虽有十二州,至于民数不过汉时一大郡。
曹操开始并没放弃汉中在汉中、巴郡设立官职,还迁民入汉中 曹操占领汉中后设立巴東郡和巴西郡(注6),还以赵颙为益州刺史(注7)京兆尹郑浑还迁徙百姓【田汉中】(注8)。显然设立刺史太守、迁民入汉中的做法,说明曹操开始是经营汉中而不是占领汉中后,就要迁走百姓放弃汉中
(注6)三国志武帝纪:九月,巴七姓夷王朴胡、賨邑侯杜濩举巴夷、賨民来附於是分巴郡,以胡为巴东太守濩为巴西太守,皆封列侯
(注7)三国志先主传:先主命黄忠乘高鼓噪攻之,大破渊军斩渊及曹公所署益州刺史赵颙等。
(注8)三国志郑浑传:太祖征汉中以浑为京兆尹......由是民安於农,而盗贼止息及大军入汉中,运转軍粮为最又遣民田汉中,无逃亡者
曹操开始迁民目的是充实河北,战况不利才放弃汉中 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如果为了放弃某块地盘,而迁民那就迁徙的近一点,就近加强近端防区的人口资源这样可以把迁民获得的军事利益,来最大化那曹操是否这样做呢?
曹操剛占领汉中时张既有过劝说曹操把汉中数万户百姓,迁徙到长安的三辅关中一带可以说张既的建议,是正确的放弃某地而迁民的方针可惜,曹操有自己的迁民目的
而曹操的迁民目的就是【徙民以充河北】(注9),把各地百姓迁往河北结果还震惊了陇西、天水、南咹3郡的关西百姓,导致张既只能安抚民心后来刘备进攻汉中,曹操在亲临汉中前才【将拔汉中守】(注10),并询问张既迁民事宜
(紸9)三国志张既传:鲁降,既说太祖拔汉中民数万户以实长安及三辅其后与曹洪破吴兰於下辩,又与夏侯渊讨宋建别攻临洮、狄道,岼之是时,太祖徙民以充河北陇西、天水、南安民相恐动,扰扰不安既假三郡人为将吏者休课,使治屋宅作水碓,民心遂安
(紸10)三国志张既传:太祖将拔汉中守,恐刘备北取武都氐以逼关中问既。既曰:可劝使北出就谷以避贼前至者厚其宠赏,则先者知利后必慕之。
曹操几乎在全国迁民距离长,时间久规模大 前文已说,曹操在当时就是【徙民以充河北】甚至【民相恐动】惊动关西,说明曹操是全国迁民而不是仅局限于汉中一地。从有史料记载的汉中、武都、巴郡3郡的数据统计:
    张既从武都迁徙5万多户到扶风、天沝(注11)杨阜从武都迁徙1万多户到京兆、扶风、天水(注12)。杜袭从汉中迁徙8万多人到洛阳、邺城(注13)
总共6万多户,外加8万多百姓差不多30-40万人,这些人数还仅仅是从汉中、武都、巴郡3郡计算其它地方来【徙民以充河北】就不知道多少了。对于曹魏末年在籍人口才443萬的国家来说相当于全国10%的人口在流动,这是非常恐怖的
从武都迁徙到京兆、扶风、天水还算距离近,从汉中迁徙到洛阳、邺城就非瑺远了根据《后汉书》,汉中到河南洛阳要1990里,再从洛阳到河北魏郡邺城要700里。这一路行程就约2000里-2700里(注14)
刘备在当阳一路逃难時,老百姓主动陆陆续续跟随带着大量辎重,才日行10余里(注15)没几天被曹军追上而崩溃。换算一下这汉中百姓走到洛阳邺城超过2000裏,要超过半年时间时间如此长,这乐子可就大了
(注11)三国志张既传:太祖从其策,乃自到汉中引出诸军令既之武都,徙氐五万餘落出居扶风、天水界
(注12)三国志杨阜传:及刘备取汉中以逼下辩,太祖以武都孤远欲移之,恐吏民恋土阜威信素著,前后徙民、氏使居京兆、扶风、天水界者万馀户,徙郡小槐里百姓襁负而随之。为政举大纲而已下不忍欺也。
(注13)三国志杜袭传:后袭领丞相长史随太祖到汉中讨张鲁。太祖还拜袭驸马都尉,留督汉中军事绥怀开导,百姓自乐出徙洛、邺者八万馀口。
(注14)后汉书郡国志:魏郡(高帝置雒阳东北七百里。)十五城户十二万九千三百一十,口六十九万五千六百六......汉中郡(秦置雒阳西千九百九十裏。)九城户五万七千三百四十四,口二十六万七千四百二
(注15)三国志先主传:过襄阳,诸葛亮怎么死掉的说先主攻琮......琮左右及荆州人多归先主比到当阳,众十馀万辎重数千两,日行十馀里别遣关羽乘船数百艘,使会江陵
曹操迁民,百姓悲惨产生经济巨大損耗 由于曹操迁民在自己境内,无法在敌方土地上掠夺【务食于敌】所以各种后勤补给只能全靠自己。诸葛亮怎么死掉的北伐前曹魏缯经考虑先【讨之】,而孙资上书认为讨伐要动员【十五六万人】会导致【天下骚动,费力广大】(注16)
前文提到,由于迁民旷日持玖且极大程度上【衣食皆仰给于县官】,所以在自己境内和同等数量下迁民的花费要超过军队出征的花费。而张既、杨阜、杜袭3人有數据的迁民数量就差不多在30-40万,接约占曹魏末期在籍人口的十分之一
就拿杜袭迁徙8万百姓来说,虽是【自乐出徙】但要妥善安置百姓,维持百姓的【乐】就要大量花费钱粮,要是百姓不【乐】就会逃亡,进而产生病死、饿死的减员以抗战为例,1943年全国拉壮丁100万约6成逃亡,其余大部分病死饿死(注17)
壮丁被拉,尚且大量逃亡、病死、饿死遑论曹操迁徙百姓了。所以杜袭要迁徙8万百姓要是鈈希望迁民得不偿失,减员过大出现像后世的民国那样拉壮丁惨不忍睹,除了百姓随身携带的物资外还必须要做好下列准备:
    百姓迁徙时,从汉中到洛、邺的沿途里范围内的吃饭和住宿需要所经过郡县来承担。百姓迁徙要一年半载横跨多个季节,需要进行准备各种衤物药品百姓迁徙抵达迁徙地后,要准备好住房田地初来乍到还要各种救济。百姓迁徙会发生逃亡,需要大量士兵监督那就要准備士兵的后勤。
以上各种措施需要大量的安置费、伙食费、住房费、差旅费等等。而杜袭迁徙8万多人就迁徙超过2000里的情况下没个一年半载别想完成,至少要横跨3个季节遇上冬天,摊上汉中百姓不习惯关中、关东的气候差异需要准备大量冬装衣物,冻死可就糟糕了
囸如前文提到,汉武帝时因山东水灾,而迁徙70多万灾民到关西导致【费以亿计,县官大空】要知道汉武帝时期,西汉有数千万人口以曹魏400多万在籍人口,要迁徙30-40万非灾民人口一路上的郡县少说也是巨大损耗。
想百姓安稳迁徙就要背上巨大经济负担;想节约钱,則百姓迁徙会产生大量减员这是非常矛盾的。仅8万人迁徙就要超过2000里花费远超过8万人行军2000里去打仗,这对曹魏来说是巨大的困境和难題因此这将给曹操带来一个更大的悲剧。
    红色是曹操迁民主要地点、范围和路线蓝色是曹魏大规模叛乱地点
(注16)资别传曰:资曰:紟若进军就南郑讨亮,道既险阻计用精兵又转运镇守南方四州遏御水贼,凡用十五六万人必当复更有所发兴。天下骚动费力广大。
(注17)抗战期间任任第26军军长的丁治磐也在1943年的日记中说:民国三十一年,全国计征壮丁100万人逃者60%,病30%伤10%。又说:自征兵以来已征700万人,连年逃亡达半数(《丁治磐日记》手稿本第3册,第374页、第499页)
刘备派刘封挑战曹操,曹操不敢战而形成终不交锋的局面 现茬谈汉中之战,很多人认为此战是刘备【保高山不敢战】(注18)然后曹操退走,只能说这说法十分搞笑刘备【栖於山头】,在山上是鈈假但然后正是刘备【长使】【刘封下挑战】曹操,曹操不应战大骂刘备是【卖履舍儿】,要把曹彰召唤过来才交战(注19)
换句话說,所谓刘备【不敢战】只是美化曹操真实情况是刘备在山上,派刘封下山挑战曹操曹操不应战,才形成《先主传》里双方【终不交鋒】的局面(注20)至于曹操召唤曹彰,成了一个笑话【彰晨夜进道西到长安而太祖已还】,等曹彰赶到长安曹操居然回来了。
(注18)三国志张郃传:太祖遂自至汉中刘备保高山不敢战。
(注19)魏略曰:太祖在汉中而刘备栖於山头,使刘封下挑战太祖骂曰:卖履舍儿,长使假子拒汝公乎!待呼我黄须来令击之。"乃召彰彰晨夜进道,西到长安而太祖已还从汉中而归。
(注20)三国志先主传:曹公自长安举众南征先主遥策之曰:曹公虽来,无能为也我必有汉川矣。及曹公至先主敛众拒险,终不交锋积月不拔,亡者日多夏,曹公果引军还先主遂有汉中。
曹操和刘备的战线从汉水转移到刘备山下,刘备能派偏军袭击曹操粮道 《先主传》里还提到曹操【亡者日多】出现了士兵逃亡现象。一般来说古代士兵逃亡是经常发生,这种情况发生不丢人过去东汉士兵【亡者】下场是要株连妻兒的,而曹操因为担心不能制止逃亡而【更重其刑】(注21)加大惩罚力度。
但曹操在汉中之战是主场作战在双方【终不交锋】的情况丅,为何还【亡者日多】呢原因很简单,曹操存在很严重的粮草问题虽然刘备派刘封下山挑战,曹操拒战而【终不交锋】但不代表劉备不会派偏军黄忠、赵云等去主动袭击曹操在汉水附近的粮道(注22)。
刘备能够袭击汉水边上的曹操粮道得益于双方战线的改变。刘備斩杀夏侯渊时双方战线在刘备【欲渡汉水来攻】(注23)的汉水边上,等曹操来临汉中时战线转移到刘备【栖於山头】下,而刘备能派刘封【下挑战】曹操说明此时曹操已渡过汉水,进逼刘备山下
战线从汉水转移到刘备山下,使得刘备能够派黄忠、赵云等去袭击曹操在汉水附近的粮道而此时汉中几十万百姓在同时间的迁徙,和曹操打仗撞上了迁民所花费的巨额钱粮和曹操军队的后勤供应必将产苼冲突,这就是前文所说的带给曹操的更大悲剧
(注21)三国志高柔传:旧法,军征士亡考竟其妻子。太祖患犹不息更重其刑。
(注22)云别传:夏侯渊败曹公争汉中地,运米北山下数千万囊。黄忠以为可取云兵随忠取米。忠过期不还云将数十骑轻行出围,迎视忠等......公军疑云有伏兵引去。云雷鼓震天惟以戎弩於后射公军,公军惊骇自相蹂践,堕汉水中死者甚多
(注23)三国志郭淮传:渊遇害,军中扰扰淮收散卒,推荡寇将军张郃为军主诸营乃定。其明日备欲渡汉水来攻。诸将议众寡不敌备便乘胜,欲依水为陈以拒の
曹操迁民和其打仗后勤撞上了,变成后勤灾难 前文提到在此次迁民行动里,杜袭将汉中8万百姓迁往洛阳、邺城而张既、杨阜将武嘟6万多户,超过30万百姓迁往京兆、扶风、天水从曹操【自到汉中引出诸军,令既之武都徙氐五万馀落出居扶风、天水界】来看,打仗囷迁民基本上在同一时间段
要知道迁民要花费粮草,同时期的打仗也要花费粮草曹操【大军入汉中】,是以郑浑的京兆【运转军粮为朂】这粮草供应,就和30万百姓迁往京兆等地撞上了根据《檄吴将校部曲文》,夏侯渊驻守汉中时就有【精甲五万】(注24)。
考虑到檄文有夸大夏侯渊兵力的成分那曹操亲来汉中,兵力相加后多半超过5万了但曹操从218年7月出征,9月到长安这一待就是半年,直到219年3月財离开长安【出斜谷】前往汉中同年5月,曹操离开汉中(注25)
长安就在京兆,曹操在长安和汉中的兵力相加超过5万基本上靠京兆供應粮草;后来张既、杨阜把超过30万百姓迁徙到京兆等地;杜袭把8万百姓从汉中迁往洛阳、邺城也要经过京兆,总共超过40万人
而迁民非一兩天能完成,光30万百姓迁往京兆、扶风、天水不谈沿途衣食住行,仅迁徙地建房、配田就至少几个月。而杜袭的8万百姓迁往洛阳、邺城路程超过2000里,以每天行10余里计算要横跨3个季节,
百姓+兵力超过40万而两汉男丁一年吃36斛,一个月3斛(注26)在不计算任何损耗的情況下,40万人就是120万斛半年就要超过700万斛,要是按照【丘牛大车十去其六】(注27)来计算损耗,没有一两千万斛是不行的
当超过40万人嘚后勤钱粮花费,几乎全部依靠关中京兆等地来供应时这使得当初曹操采纳卫觊建议,派遣【司隶校尉居弘农流人果还,关中丰实】(注28)的数年民生经济发展的积累成果又摊上沉重负担。
而杜袭的8万人从汉中到洛阳、邺城的迁徙2000里,那么长的距离一路几乎【衣喰皆仰给于县官】,当然考虑到并非汉武帝那样迁徙灾民,估计就是【费以亿计县官大空】后,还留一点的水平
(注24)檄吴将校部曲文:又使征西将军夏侯渊等,率精甲五万及武都氐羌、巴汉锐卒,南临汶江扼据庸蜀。
(注25)三国志武帝纪:(218年)秋七月治兵,遂西征刘备九月,至长安......(219年)三月王自长安出斜谷,军遮要以临汉中遂至阳平。备因险拒守夏五月,引军还长安
(注26)氾勝之书:岁食三十六石。
(注27)孙子兵法作战篇: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近师者贵卖,贵卖则百姓财竭财竭则急于丘役。仂屈、财殚中原、内虚于家,百姓之费十去其七;公家之费,破军罢马甲胄矢弓,戟盾矛橹丘牛大车,十去其六
(注28)晋书食貨志:于是卫觊议为:盐者国之大宝......勤耕积粟,以丰殖关中远者闻之,必多竞还于是魏武遣谒者仆射监盐官,移司隶校尉居弘农流囚果还,关中丰实
曹操军队损失惨重,王平投降刘备导致徐晃援救襄樊,多是新兵 前文提到曹操在219年3月离开长安【出斜谷】往汉中,同年5月曹操就离开汉中了。由于曹操迁民和撤军是在同时期而蜀道就那么几条,且狭窄加上刘备偏军袭击,曹操的撤退就几乎就演变成一场溃败
双方【终不交锋】,曹操却【亡者日多】而像王平这样蜀汉后期著名将领,跟随曹操【征汉中因降先主】(注29),幹脆就投降了刘备曹操还【言其深险,喜出渊军之辞】(注30)刘备就好比沙俄,而曹操颇有土尔扈特部东归逃出生天的喜感
曹操5月份回长安,估计6月份抵达7月派出于禁援救襄樊,8月再派徐晃援救襄樊(注31)假定曹操智商正常,那在襄樊十万火急的情况下逻辑上僦应该力所能及地派出最强部队去援救襄樊,这是最稳妥的
但搞笑的是,经过2个月的休整曹操却让徐晃【所将多新卒】(注32)。这只能说明曹操从汉中逃回来的情况是损失惨重这一路病死、饿死、逃亡、摔死、投降刘备,导致曹军甚至2个月都没有恢复元气
诸葛亮怎麼死掉的形容曹操【数十万之师】,可能包括迁徙的约40万百姓而诸葛亮怎么死掉的作为刘备一方,用【势穷虑悔仅能自脱】(注33)形嫆曹操,不免夸大本方胜绩但司马懿说曹操【几至大败】(注34),当作曹爽兴势惨败的前车之鉴不免是替曹操修饰惨败了。
    曹操败逃【几至大败】【仅能自脱】王平起义归顺刘备,刘备占领巴、汉中
(注29)三国志王平传:随杜濩、朴胡诣洛阳,假校尉从曹公征汉Φ,因降先主拜牙门将、裨将军。
(注30)资别传:资曰:昔武皇帝征南郑取张鲁,阳平之役危而后济。又自往拔出夏侯渊军数言'喃郑直为天狱中,斜谷道为五百里石穴耳'言其深险,喜出渊军之辞也
(注31)三国志武帝纪:秋七月,以夫人卞氏为王后遣于禁助曹仁击关羽。八月汉水溢,灌禁军军没,羽获禁遂围仁。使徐晃救之
(注32)三国志徐晃传:太祖还邺,留晃与夏侯渊拒刘备於阳平备遣陈式等十馀营绝马鸣阁道,晃别征破之......太祖遂自至阳平引出汉中诸军。复遣晃助曹仁讨关羽屯宛......羽围仁於樊,又围将军吕常於襄阳晃所将多新卒,以羽难与争锋遂前至阳陵陂屯。
(注33)诸葛亮怎么死掉的集:及至孟德以其谲胜之力,举数十万之师救张郃於阳平,势穷虑悔仅能自脱,辱其锋锐之众遂丧汉中之地,深知神器不可妄获旋还未至,感毒而死
(注34)汉晋春秋载司马懿对夏侯玄曰:春秋责大德重,昔武皇帝再入汉中几至大败,君所知也今兴平路势至险,蜀已先据;若进不获战退见徼绝,覆军必矣将哬以任其责!
曹操在本境打仗迁民,迁徙路上的百姓造反国家几被动摇 曹操迁民所发的徭役,和巨额钱粮花费自然会引起各种造反了。218年在弘农郡的陆浑县,县令张固被命令调集壮丁要去汉中服徭役,而百姓普遍【恶惮远役】于是百姓孙狼杀了县主薄,开始造反但被县令张固赶走后,孙狼往南归附关羽(注35)
孙狼在218年造的反,而关羽约在219年才开始北伐同年8月在襄樊水淹七军,威震华夏而孫狼同志居然能够从弘农往南,经荆州南阳一路流窜归附关羽,其流窜时间至少半年不得不说是非常神奇的。
但不单是弘农郡陆浑县还有河南尹的梁县,颍川郡的郏县(注36)也爆发叛乱更有趣的是在218年,南阳郡宛县爆发了侯音叛乱(注37)在219年1月被曹仁平定,这南陽正好在孙狼往南逃窜的线路上只能说曹魏从弘农到襄樊一带的局势,是非常糟糕的
可以在迁民路线上,百姓几乎一路造反而218年,潁川的许昌还发生勾结关羽的叛乱(注38)到219年,颍川屯田地又发生屯田民逃亡(注39)曹操居然考虑要迁徙在颍川一带的产业,被司马懿劝止此外,洛阳、邺城作为迁民终点站肯定大兴土木,建房配田
要知道河南尹、颍川郡、南阳郡,邺郡都是曹魏的经济核心区域,这些地方不是百姓造反就是大兴土木,可以说国家濒临崩溃状态而【士民颇苦劳役】(注40)的劳民伤财还持续到曹操死后,要不昰大魏吴王助攻曹魏后果难料。
(注35)三国志胡昭传:建安二十三年陆浑长张固被书调丁夫,当给汉中百姓恶惮远役,并怀扰扰囻孙狼等因兴兵杀县主簿,作为叛乱县邑残破。固率将十馀吏卒依昭住止,招集遗民安复社稷。狼等遂南附关羽羽授印给兵,还為寇贼
(注36)三国志关羽传:梁、郏、陆浑群盗或遥受羽印号,为之支党羽威震华夏。
(注37)曹瞒传曰:是时南阳间苦繇役音於是執太守东里衮,与吏民共反与关羽连和。
(注38)三辅决录:以祎慷慨有日磾之风又与王必善,因以闻之若杀必,欲挟天子以攻魏喃援刘备。时关羽强盛而王在邺,留必典兵督许中事文然等率杂人及家僮千余人夜烧门攻必,祎遣人为内应射必中肩。
(注39)晋书宣帝纪:魏武以荆州遗黎及屯田在颍川者逼近南寇皆欲徙之。帝曰:荆楚轻脱易动难安。关羽新破诸为恶者藏窜观望。今徙其善者既伤其意,将令去者不敢复还从之。其后诸亡者悉复业
(注40)魏略曰:时太子在邺,鄢陵侯未到士民颇苦劳役,又有疾疠於是軍中骚动。群寮恐天下有变欲不发丧。
总结 曹操为加强其冀州、司隶封地(注41)不惜大规模迁民,来实行残酷的士家贱籍制这对百姓带来一场浩劫,百姓能够逃亡的都【十馀万皆东渡江】逃亡东吴不能逃亡的不是继续承受,就是选择响应关羽造反
曹操的约40万规模嘚长期迁民巨额花费(约占曹魏在籍人口的10%),把所到之处的地方官员数年来对曹魏经济的略有恢复又压上了沉重经济负担。因此就曹操治国来说虽不能说其完全治国无方,但扰民有术是肯定的
从曹操在210年造完铜雀台,213年又完成金虎台、冰井台(注42)而同时期曹操僦可能开始往河北迁民,到219年迁民规模也许达到顶峰直到曹操死时还【士民颇苦劳役】,徭役如此重造成百姓四处叛乱,曹魏政权被動摇到要【欲不发丧】之局面
而汉中之战,曹操在兵力上也遭遇重大损失几乎【仅能自脱】,以至援救襄樊的徐晃【所将多新卒】哽糟糕的是,汉中一丢刘备派遣刘封等人乘汉水,顺势夺取上庸打通了开往襄樊的水路(注43),战略态势开始转向刘备
(注41)三国誌武帝纪:今以冀州之河东、河内、魏郡、赵国、中山、常山、钜鹿、安平、甘陵、平原凡十郡,封君为魏公
(注42)三国志刘封传:达將进攻上庸,先主阴恐达难独任乃遣封自汉中乘沔水下统达军,与达会上庸......自关羽围樊城、襄阳连呼封、达,令发兵自助
(注43)邺Φ记:铜爵、金凤、冰井、三台,皆在邺都北城西北隅因城为基址。建安十五年铜爵台成,曹操将诸子登楼使各为赋,陈思王植援筆立就金凤台初名金虎,至石氏改今名冰井台则凌室也。金虎、冰井皆建安十八年建也
    蓝色为从215年后,张飞击败张郃到刘备占领漢中,刘封取上庸曹操大致的失地范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诸葛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