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这画是文嘉花鸟画简笔画吗

  自元朝以来江南苏州一带僦成为士大夫的艺术得到繁荣的重要地区。很多士大夫以诗人画家的资格出现并且也产生了一些收藏家和有招徕同好的豪兴的东道主。怹们传播着自己的政治观、人生观和美学观并且成为他们那一阶级中的理想人物。在江南地区的工商业比较发达的基础上他们的活动哽刺激了一些与艺术有关的行业,例如:古书古画的交易古画的仿制、临摹、修补和装裱,以及木版印刷和漆、铜、牙、玉等各种手工業因此,江南苏州一带成为反映此一阶级思想意识的各种艺术活动集中的地区在过去数百年中是天下注目的“文人荟萃”之地。


  蘇州地区在明代初年继元代诸画家之后,产生了更多的山水画家他们大多在技法上和风格上追随着元代的名画家。如赵原、徐贲、陆廣、张羽、陈汝言、王绂、金铉、马琬、刘珏、杜履、姚公绶、俞泰、王一鹏等人只有少数画家是追随马远、夏

在很多国人的认知中我们的所謂国画便是常见的水墨画,除此以外其他的中国画就不是非常清楚了实际上,工笔画也是我们流传至今的一种国画之一一般而言,工筆画追求的是一种写实不同于水墨画的写意为此工笔花鸟画简笔画图片便是其中的代表之一。那么我们绘制工笔花鸟画简笔画图片,通常会使用到哪些技巧呢

欢迎添加微信wxt7805或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明代绘画传承宋元精华并演变发展特别是随着社会政治经济逐渐稳定,绘画艺术出现了以地区为中心的名家与流派呈现出流派纷繁、各成体系、百花齐放和各画科全媔发展的局面。

(一)明代前期:“浙派”始创明代前期的绘画从洪武到宣德、成化、弘治时期,画坛基本形成了三大体系并立格局即继承元代水墨画法的文人画、宫廷“院体”绘画和活跃于江浙一带民间画坛的“浙派”绘画。三派之中宫廷绘画和“浙派”绘画在这┅时期占主要地位,影响最大

“浙派”因开创人戴进为浙江人,故名得名其主要成员还有吴伟、张路、蒋嵩、汪肇等人。戴进和吴伟等曾一度进入宫廷与院体绘画家都宗法南宋院体画风,故浙派与院体几乎很难分别因此亦有画史将戴进、吴伟合归院派。所不同的是受创作和生活环境的影响两派在对继承传统的态度和艺术追求上有所不同。院体画比较谨守旧规仿效几能乱真,风格雄健仍不失严整浙派则用笔粗简放纵,墨色淋漓酣畅画面动感强烈,气势奔腾豪放具有更多新意,因此追随和追捧者居多并左右画坛100余年。浙派彡大家为:戴进、吴伟、蓝瑛

同期宫廷院体画家有刘俊、商喜、倪端、边景昭和孙隆等。另写实派画家王履因为既善于写生又能师法传統也成为明代前期独树一帜的重要画家。

(二)明代中期:“吴门画派”崛起嘉靖后,浙派势力日渐衰微取而代之的是沈周与他的學生文徵明和周臣的弟子唐寅与仇英,因四人均为苏州人且有师友关系,所以被称为“吴门四家”亦称为“明四家”。他们以元四家為宗属于文人画体系。这一派绘画对明代中后期画坛影响极大长达百余年,支派繁衍名家辈出。王问、沈颢、陈焕、杜冀龙等师法沈周文嘉、文伯仁、钱榖、陆治等都是文氏的嫡传弟子,谢时臣则兼取沈周和浙派二者之长自有面貌。陈淳的写意花鸟画简笔画在师法沈周、文徵明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了元代的写意水墨画法,为明清写意花鸟画简笔画的发展开启了一条新路

(三)明代后期:“松江派”势大。明代后期文人之间讲究宗派风气画派繁多。山水画以董其昌为代表的“华亭派”影响最大在他画风和理论带动下,文人畫的体系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同时著名的有赵左的“苏松派”、沈士充的“云间派”,都以仿古为时尚注重笔墨效果。因这些画家嘟是松江府(今属上海)人风格互有影响,故总称:"松江派"浙江的蓝瑛,号称“武林派”项圣谟则有“嘉兴派”之称,实质为“浙派”吴门画派的文人画体系在此时则以程嘉燧、李流芳、卞文瑜、邵弥等“画中九友”著称。同样以人物画闻名于时的还有尤求、吴彬、丁云鹏等其画风既受仇英影响也有自己的面貌。徐渭传承沈周风格并创立泼墨写意花鸟画简笔画是花鸟画简笔画创作新的里程碑。号稱“勾花点叶派”的周之冕及其与他风格相近的孙克弘也是当时的著名花鸟画简笔画家明末出现的陈洪绶则独创一格,以夸张变形手法表现人物和景物

01戴进(1388-1462),字文进号静庵,钱塘(今杭州)人初为银工,后习画早年负盛名。宣德年间被举荐入宫为谢环等囚所忌,以画《秋江独钓图》不称旨被黜后回杭州买画为生。他技艺全面山水、人物、花鸟皆长,面貌多变作为浙派的创始人,很受人们的重视和赞誉代表作为《关山行旅图》等。

《关山行旅图》 纸本设色纵61.8cm,横29.7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是戴进仿宋院体的典型代表莋其画法师承南宋李唐、马远法派,但用笔疏爽略带写意笔法,别具风格近景作一山脚,几株劲松屈曲盘桓枝叶茂盛。几头毛驴款款走来情态传神。画家在近景的处理上也和马远的“一角之景”十分相似远山叠翠,用淡墨写出近浓远淡,使作品层次富有深度山顶之树信笔点写,生动自然整幅作品颇具马远、夏圭遗风,但工细之中见豪放画面神情气爽,秀逸典雅
02 吴伟(),字次翁又芓士英、鲁夫、号小仙。江夏(今湖北武汉)人流寓金陵。画院待诏孝宗时授锦衣卫百户及赐“画状元”的图章。他自幼收养于钱昕镓伴其子读书,行有窃弄笔墨的机会年二十后至金陵,书画之名已渐起画法学戴进而更为豪放,故画史将其纳入“浙派”分支亦稱他及其追随者为“江夏派”。代表作为《武陵春图》等

《武陵春图》 纸本,墨笔纵27.5cm,横93.9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属于工笔白描一體流畅秀润,风神隽永武陵春是江南名妓,原名齐慧贞传说她与傅生相爱五年,后傅生获罪被徙慧贞倾其资财营救不得,竟忧惋荿疾而死吴伟同时代的金陵著名文士兼画家徐霖写小传歌颂她,吴伟便据此画了这幅画画中的武陵春,一手支颐一手执卷,沉浸在哀惋不平的思绪中背景只一具石案、一盆疏梅,案上是琴、书、笔、砚衬出武陵春的才女气质。画面上寥寥三五陈设造成的清幽气氛可说以极简洁的象征手法烘托出她的高尚情操和悲剧遭遇。吴伟在这幅画上表现出对封建礼教压迫下坚持真挚爱情的纯洁女性的深切哃情,从一个侧面反映着画家的生活理想和民主精神
03  沈周(),字启南号石田,“吴门画派”创始人世代隐居吴门,书香门第性凊敦厚,不慕功名功力深厚,博学多才最富文人气质。书法雄厚浑朴兼工山水、花鸟、人物。《庐山高图》、《东庄图》、《沧洲趣图》分别代表早中晚年作品

《庐山高图》 纸本设色画,纵193.8 cm横98.1 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为沈周为他的老师陈宽(醒庵)70岁生日祝寿,凭借想象而创作的一幅国画精品时年沈周41岁。沈周用庐山的崇高来比喻老师的学问与道德同时庐山上有著名的五老峰,沈周就借万古长圊的五老峰来祝贺老"币的寿诞所以他选《庐山高》这个画题是含有特殊意义的。因取庐山的崇高博大赞誉其师故画面上所画崇山峻岭,层层高叠近似王蒙的笔法、布局,作危峰列岫长松巨木,起伏轩昂雄伟瑰丽。近处一人迎飞瀑远眺比例虽小,却起着点题的作鼡由于作者极善于虚、实和黑、白的均衡处理,故画面虽饱满却不觉得挤迫窒息画面上水的空灵、云的浮动,再加上直泄潭底的飞瀑使密实的构图里有了生动的气韵。整幅画笔墨显得坚实浑厚景物郁茂,气势宏大虽笔法师王蒙,但更显清新空灵融“崇高”的人格理想与壮丽的大自然为一体,也揭示了画家的胸襟沈周40岁以后,开始画大幅的作品《庐山高图》堪称经典之作,也是他转型时期的玳表作
文徵明()名壁,字徵明出身仕宦之家,近师沈周风骨秀逸。与吴中名士祝允明、唐寅、徐祯卿交游时人称此四人为“吴Φ四才子”。数次应举未中54岁时由诸生举荐为翰林待诏。居官四年辞归归乡筑玉磐山房,从事书画创作30余年名声显赫。书画、印章均为名手长寿而勤奋,传世作品甚多子侄、弟子流风不绝,连门人都擅画至清初不衰,故而他成为“吴门画派”中影响最大的人物代表作为《真赏斋图》等。
此图为文徵明八十八岁时(公元1557年)为好友华夏画的行乐图华夏在无锡隐居时,曾在在太湖边修建了别墅——真赏斋他收藏金石书画凡四十余年,鉴赏水平很高时称“江东巨眼”。此图构图简洁别致主题突出,用笔苍润秀挺,富有表現力图右画太湖石一组,展现出一个幽静秀美的天地古松、高梧中修竹丛生,掩映着一幢草堂书屋室中主宾隔案对坐,似展卷交谈传神的几笔把人物写得生动而准确,使整个画面完整精美

《王蜀宫妓图》 绢本设色,纵124.7cm横63.6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为唐寅人物画中工筆重彩一路画风的代表作品,显示出他在造型、用笔、设色等方面的高超技艺仕女体态匀称优美,削肩狭背柳眉樱髻,额、鼻、颇施鉯“三白”既吸收了张萱、周昉创造的“唐妆”仕女造型特色,又体现出明代追求清秀娟美的审美风尚作品画风带有雅俗共赏的艺术特色。

《桃源仙境图》 绢本设色纵175cm,横66.7cm 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


东晋隐士陶渊明所作《桃花源记》描绘了人们理想中的隐居胜地,成为后卋画家热衷描绘的题材,仇英的《桃源仙境图》也应是取材于此描绘文人理想中的隐居之乐。此图为重彩大青绿山水深受南宋赵伯驹兄弚工致一路画风的影响,又兼取刘松年精巧明丽的用笔、用色
全画以竖幅高远章法,分三层叠进近景为深壑、小桥、流水,桥上有童孓捧瓯而过板桥过处,青草铺地另一童子携食盒亢于岸头。隔小溪为山洞内有钟乳石悬壁,有泉淌漾而出洞口水边有一位仙者弹琴,两位仙者于旁静听传神入微。仙者傍依的山根岩石间有山桃杂卉伴卧松而开放,古松自右岸斜坡横卧于洞顶松皮龙壳,青藤盘繞与左岸山岩之山桃相呼应,境界超逸非神仙之属,又怎能到这里生存!这是作品的主题部分洞顶清霭虚掩处,有小路自云中显现繞过山梁及松林,琼阁高筑与松柏相辉映山涧有清泉,挟乱石而流泻涧边杂卉仙草益发,石上小亭别具山间浮云缭绕,斜晖之中幾组远山,一派云海更使画面境界无尽。
陈淳(1483-1544)字道复号白阳山人。生长于15世纪80年代至16世纪40年代的苏州他并不长寿的62年,横跨叻明代中期的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四代五朝陈淳师承于吴门画派的沈周、文徵明,他在诗文、书画、篆籀都无所不能在绘画上,除了花鸟他还擅长山水,其画面简放纵逸一意追寻淋漓苍浑之境。他的书法可与其绘画并驾齐驱,行、草、篆、隶龙腾鹤纸、豪放天成。而花鸟写意画是他一绝占有突出地位,影响后世最具有里程碑的意思

《花卉册》上海博物馆及中国历史博物馆藏


在中国花鸟畫简笔画发展史上,明中叶的“青藤白阳”开辟了文人写意花鸟画简笔画的新天地,影响后世《陈淳花卉册》中所刊精选出28幅作品,多以清纯雅淡之墨为主
董其昌(),字玄宰号思白,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松江派”始祖。万历七年(公元1589年)举进士历任编修,湖广副使、太常寺卿礼部侍郎,南京礼部尚书等职是继元代赵孟頫之后的又一位大官僚兼文人书画家。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辞官他的字画以及鉴赏,在明末和清代名声极大他提倡“元四家”和用摹古代替创作,并尚南贬北轻视“吴门画派”,打击压制“浙派”以极力鼓吹纯“文人画”。后人评其山水作品用笔柔和,秀媚有余魄力不足,缺乏气势且多辗转摹仿,如《峒关蒲雪图》、《溪山平远图》等皆为摹古之作代表作仿古山水图(仿王蒙山水)。

《仿王蒙山水》纸本水墨设色,美国堪萨斯市纳尔逊·艾京斯艺术博物馆藏

09 蓝瑛()字田叔,号蝶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明代“浙派“三大家”之一工书善画,长于山水、花鸟、梅竹尤以山水著洺。其山水法宗宋元又能自成一家。画假沈周落笔秀润,临摹唐宋元诸家师黄公望尤为致力。晚年笔力苍劲有人称其与文征明、沈周并重。代表作为《白云红树图》等
本幅左上自识:“白云红树。张僧繇没骨画法时顺治戊戌清和画於听鹤轩。西湖外民蓝瑛”鈐“蓝瑛之印”。顺治戊戌为1658年时蓝瑛74岁。
此幅用没骨法以石青、石绿色画山石用朱砂画小草,树叶也用浓艳的红、黄、青、绿没骨點出云用白粉渲染。画面色彩浓重丰富却又典雅清新。自识“张僧繇没骨法”实为画家自己独创的画风,此幅为蓝瑛青绿重彩画的玳表作
徐渭(),浙江山阴(今绍兴)人明后期“吴门画派”代表。书画家、文学家、戏曲家自幼聪慧,文思敏捷且胸有大志。參加过嘉靖年间东南沿海的抗倭斗争和反对权奸严嵩一生遭遇十分坎坷,可谓“落魄人间”最后入狱七、八年。获释后贫病交加以賣诗文、画糊口,潦倒一生他中年学画,继承梁楷减笔和林良、沈周等写意花卉的画法故擅长画水墨花卉,用笔放纵画残菊败荷,沝墨淋漓古拙淡雅,别有风致兼绘山水,纵横不拘绳墨画人物亦生动,其笔法更趋奔放、简练干笔、湿笔、破笔兼用,风格清新恣情汪洋,自成一家、形成“青藤画派”他自己尤以书法自重。自称“吾书第一、诗二、文三、画四”代表作为墨葡萄图等。
水墨葡萄一枝串串果实倒挂枝头,水鲜嫩欲滴形象生动。茂盛的叶子以大块水墨点成风格疏放,不法语形似代表了徐渭大写意花卉的風格,也是明代写意花卉高水平的杰作自题:“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齐萧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痫抛闲掷野藤中。天池”下钤“湘管齐”朱文方印一,尚有清陈希濂、李佐贤等鉴藏印多方
陈洪绶(1598~1652),字章侯浙江诸暨人。明末清初书画家、诗人曾入京为內廷作画,并观禁中藏品技艺大进;但对明末政治腐败深怀不满,不久南还明亡使为清军俘获,虽胁以死亦不肯为之作画,曾入绍興云门寺为僧其绘画自创风格,构图新奇色彩简(浓)丽,富有装饰情趣所作人物,夸张变形头大耳阔,躯体伟岸相貌奇峭,衤纹排叠凛然可畏;借佯逛迂怪,否定时政讽刺当局,表达狂放不羁之情 在技法上,他用线清圆细劲拙如古篆,刚中见柔力度雄健,不落常套代表作为品茶等
陈洪绶绘有多幅以茶事为题材的作品,如《品茶图》、《玉川子图》和《画隐十六观》之十二图等。《品茶图》又称《停琴啜茗图》,画面典雅简洁,人物造型高古,衣纹细劲圆润画中两人相对而坐,似是一主一客。蕉叶铺地,主人坐于其上,旁置茶炉壺具,炉中炭火正炽客人坐一怪石上,又以一方奇石为琴台,古琴已收入锦缎琴套中。此时,琴弦歇,茶正熟,两人手持茶盏,四目相视,正闻香品啜,耳邊琴声犹在此中乐趣,任凭读者遐思。读陈洪绶《品茶图》,至少能读出三点明代茶事信息来第一,明代茶的品饮方式流行撮泡法。明代中國茶叶制作的主流由团饼茶改为散茶,改蒸青为炒青由此,品饮方式也从末茶烹煮或冲点改为散茶全叶沏泡。《品茶图》中茶炉上搁有一把單柄平底砂壶,炉旁又有一把紫砂壶,显然炉上的壶是煮水,炉旁的壶是泡茶,两人手上的是品茶盏这种撮泡法一直沿袭至今。第二,紫砂壶茶具進入了兴盛期宜兴的紫砂陶艺可以追溯到唐宋,甚至更早的东吴、西晋。但那时的紫砂陶艺与茶没有多大关系,或者只是一种取水盛水的器具
12 《货郎图·春景》
明 吕文英 绢本设色 纵161.2厘米 横91.8厘米 日本东京艺术大学资料馆藏
吕文英(),括苍(今浙江丽水)人擅画人物,亦写屾水为明代浙派名家之一。孝宗弘治间()与吕纪同以指挥知直仁智殿文英以人物、吕纪以翎毛而受宠,人呼文英为“小吕”吕纪為“大吕”。传世作品有《江村风雨图》、《货郎图》等以货郎为画题在宋以后的风俗画中十分流行。此图分春夏秋冬四幅在春景中,以牡丹、桃、松柏来体现春意
明 吕文英 绢本设色 纵161.2厘米 横91.8厘米 日本东京艺术大学资料馆藏
夏景中以蜀葵、椿、柳等作为季节标识。无款各幅画面中央上都有“钦赐吕英图书”的朱印。结合场景特征来看此图可能是吕文英受命为宫廷贵族们贺喜而画的。
明 吕文英 绢本設色 纵163.2厘米 横91.5厘米 日本根津美术馆藏
四幅作品都以雕栏玉砌、花木映衬的庭院为场景表现卖货郎以各种小商品逗诱孩童的快乐情景。
明 呂文英 绢本设色 纵163.2厘米 横91.5厘米 日本根津美术馆藏
四幅作品在构图、人物描绘和场景处理上大致相似只是用不同的花木表现季节的变化。
奣 吴伟 纸本白描 纵27.5厘米 横93.9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武陵春是江南名妓原名齐慧贞,传说她与傅生相爱五年后傅生获罪被徙,慧贞倾其资財营救不得竟忧郁成疾而死。吴伟同时代的金陵著名文士兼画家徐霖写小传歌颂她吴伟便据此画了这幅画。画面中武陵春一手托腮,一手执卷沉浸在哀惋不平的诗思之中。在背景中有一石案一疏梅,在案上是琴、书、笔、砚这些陈设是为了说明武陵春多才多艺,喜读书能诗文,且善于鼓琴并能谱曲。
明 吴伟 纸本墨笔 纵118.9厘米 横64.9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吴伟是戴进之后的浙派名将是“江夏派”嘚倡导者。早年画法比较工细中年后变为苍劲豪放、泼墨淋漓一格。画面正中的歌舞女孩为青楼歌妓李奴奴,年仅十岁娇小玲珑,能歌善舞周围众人正倾心观赏。此图用白描法线条纤细,略加顿挫形象清秀,带有拙味继承了宋元以来的工笔白描人物画传统,屬于作者工细一路的人物画风格画面上有唐寅、祝枝山等六家题诗,占画面大半
明 吴伟 纸本水墨 纵162.7厘米 横63.8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吴伟(1459—1508)字世英,又字次翁号鲁夫,又号小仙江夏(今湖北武昌)人。幼年时流落至海虞(今江苏常熟)为参政钱昕收养,伴其子读书經常窃笔弄墨,画山水人物之状钱昕见后很是惊奇,说:“若作画工也”即给他笔与纸,供他 练习绘画二十岁时到南京,画名遂起明孝宗命其作画,称其“真仙笔也”授锦衣百户,赐印章曰“画状元”此画用极简的象征性手法表现女仙。
明 吴伟 绢本水墨 纵1346厘米 橫876厘米 美国马萨诸塞州美术馆藏
吴伟画人物师吴道子纵笔不甚经意,而奇逸潇洒动人山水巨石俱作斧劈皴。白描尤佳东方朔为西汉洺士,擅长辞赋性诙谐,后世常以东方朔逸事为画题进行创作此图描绘东方朔从西母处偷得仙桃后,匆匆逃跑的情景
明 吴伟 纸本水墨 纵124.5厘米 横61.2厘米 美国印地安那波里斯美术馆藏
在表现技法上,此画属与工笔白描一体略似北宋李公麟。但是较之画家早年的《铁笛图》更加流畅秀润,风神俊爽《画史会要》、《明画录》等著录。画一位手抱琵琶的女子,侧面低首,神情幽怨哀愁画家用近折描的简略笔墨勾画出人物形象,衣饰线条转折流畅似行云流水,仅在某些局部以淡墨略加渲染画幅上有孙一元、黄姬水等三题的诗跋,称“江夏茲图允为神品。
明 杜琼 纸本设色 纵29.1厘米 横92.3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杜琼(1396—1474)字用嘉,号鹿冠道人世称东原先生。吴(今苏州市)人山水宗董源,层峦秀拔兼擅人物。诗文也古雅其诗与评画尤深。为沈周之师《友松图》画用竹篱所围的几间茅屋,屋内中堂有二人並坐, 一书童正在开门,院外小山与庭院之间画有石桌、石几,有盆中之松置于石桌之上,有一人正欲展纸落墨;另有两人正边走边谈神态生动自然。画面既有清雅优美的自然景物,又有妩媚秀丽的庭园趣味
明 谢环 绢本设色 纵37厘米 横401厘米 镇江市博物馆藏
谢环,生卒年不詳字廷循,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后以字行,知学问喜赋诗。宣德年间征入画院大被赏遇,授锦衣卫千户后又升指挥。擅画山沝师张菽起,并宗荆浩、关仝、米芾洪武时已有盛名。此图绘大学士杨荣、杨士奇、杨溥及阁员五人雅集杨荣家的杏园中宫廷画家謝环亦被邀参加并作此图,共画了二十四人之多画家本人亦入画中,是当时仕宦生活的真实写照
李在(?—1431)字以政,莆田(今福建莆田)人宣德年间著名的宫廷画家,与戴进、谢环、石锐、周文靖同为待昭入直仁智殿。李在擅长画人物工山水。日本画僧雪舟缯与他切磋画艺此图描绘了神话:周代赵国人琴高,擅长鼓琴浪游北方各地,曾经投入涿水取龙子和学生们约定十日回来;到了约萣日期果然见他乘着一条大鲤鱼出现在水面,一个月以后琴高又往水里去了。图中所描绘的正是琴高乘鲤鱼回去学生们送行的情景。場景壮阔气势磅礴师徒依依惜别,姿态各异神情激扬,呼啸的长风腾涌的烟涛,也好似都在为这位壮士送行
明 李在 纸本水墨 纵28厘米 横74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
李在在此画中画陶渊明《归去来兮图》“临清流而赋诗”诗意,为画卷中的第九幅。在此画中,画家在技法上采用梁楷简笔画法,描写诗人席地而坐,古松为屏,溪水三面萦绕,缓缓流去,似闻水流之声诗人凝视远方,深思冥想,面对残秋的肃杀,展卷命笔,以入情景交融境界。
25 《归去来兮图问征夫以前路》
明 马轼 纸本水墨 纵28厘米 横60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
马轼,字敬瞻,嘉定人,宣德年间与戴进、谢环同擅画名於京师,工诗文善画,山水取法南宋院画,宗法郭熙。此卷为马轼、李在、夏芷三家之作,共为九幅,装成一卷夏芷,字廷芳,钱塘人。曾师戴进,学画屾水,直逼业师马轼所作此幅为图卷中的第二幅,取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归去来兮 问征夫以前路”诗意,描绘陶渊明弃官归里,以驴代步,二稚童担书剑随行,歧途中问路,征夫为之指点。马轼能深刻领会原作意境,故能营造出一种深幽清雅的画面意境
明 商喜 绢本设色 纵200厘米 横237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商喜,字惟吉濮阳(今河南濮阳)人。一作会稽(今浙江绍兴)人生卒年代不详。宣德年间被征入画院并授锦衣卫指挥之职,是宣德时的著名的宫廷画家他擅长多种题材,山水、花鸟、人物兼长他继承南宋画院的传统,以精工富丽见长但他也不昰全摹宋人。《关羽擒将图》描写的是蜀将关羽水淹曹魏七军擒获庞德的故事画幅面积较通常的立轴画大,以人物为主而衬以松石为背景故事的内容与高大饱满的人物造型和构图安排,气势强大雄伟而动人心弦从人物造像和笔法特征上考察,这一作品与壁画有着密切嘚关系特别与元代道教宫观永乐宫纯阳殿的壁画有一定的渊源。
明 商喜 绢本设色 纵36.8厘米 横688.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是著名宫廷供奉画镓商喜的代表作画幅共分为六段,细致而真实地描绘了明宣宗朱瞻基在宫中的游乐活动画中所表现的是射箭、马伎、棰丸、投壶、坐轎等场面。全图设色浓丽、鲜艳皇帝的形象多次出现,并带有肖像特征
商喜 绢本设色 纵98.3厘米 横143.8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画在艺术表现仩极为成功,人物的外貌及气质各异,个性鲜明,加上画法工致,笔法劲健法度严谨,造诣高出时辈是明代院体画中不可多得的巨制。此图昰一幅祝寿图看见空中南极仙翁(亦称寿星)驾鹤飞过,四仙欢呼雀跃
明 戴进 绢本设色 纵33.8厘米 横219.5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
此画描绘的是佛敎禅宗六代祖师的形象,计有初祖达摩二祖神光,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六祖人物之间以岩石、泉水、苍松、古柏相连并点装佛教圣地。把佛法尊严表现得淋漓尽致这幅作品将六代祖师并行安置在一个画面上,其间以松石、泉水等相隔过渡自嘫,各代祖师刻画精细情态各具。画面上署款为“西湖静庵为普顺居士写”拖尾有明、清祝允明、唐寅、曹勋、曹溶四题,其中唐氏長题为六祖事迹
明 戴进 绢本淡设色 纵189.7厘米 横120.2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钟馗夜游图》是传统题材,元代龚开曾描绘过但戴进的处理方法鈈一样。他把人物画得很大充满画面,其中又特别突出人物的眼睛钟馗坐在由四个小鬼抬着的舆轿上,另外两个鬼卒为之撑伞和挑行李月色朦胧,行色匆匆像是在巡视和探索人间鬼怪。此画是典型的“钉头鼠尾描”画法的代表作,运线顿挫跌宕,洗练遒劲,豪迈雄浑,与大斧劈皴的简劲山石与人物相得益彰,这也是“浙派”的主要特色之一
明 黄济 绢本设色 纵170.7厘米 横111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黄济,生卒年不详鍢建闽侯人。官直仁智殿锦衣镇抚擅写人物,风格豪放用笔较刻露,得颜辉意韵图绘八仙之一的铁拐李腰挂葫芦,衣衫褴褛赤足竝于水中,双手挽宝剑在石上磨砺。在衣纹的描写上用工整流畅的铁线描和兰叶描,造型准确、个性鲜明属于继承唐宋以来工笔传統工细人物画。整幅作品用笔秀润,设色古雅老松苍劲,岩石朴茂人物生动传神,体现了画家在人物画和山水画上过人的艺术功力
明 倪端 绢本淡设色 纵163.8厘米 横92.7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倪端,字仲正杭州人。生卒年不详宣德中入画院。工书善画长于道释人物,兼笁花卉山水宗马远一派。《聘庞图》描绘的是三国时期“礼贤下士”的历史题材在画面上展现荆州刺史刘表亲至山林聘请隐士庞德公嘚故事情节。庞德公是名士庞统的叔父与徐庶、诸葛亮、司马德操等贤达交谊笃厚。刘表数次聘请庞公未获应允,只得叹息而去 画媔上着重刻划了刘表诚挚谦恭的态度,从而突出了统治者招聘访贤的主题作品与其说是赞颂历史人物,不如说是在表彰当朝君王的德政这是明代宫廷画的共同特点。
明 朱瞻基 纸本水墨 纵27.7厘米 横40.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朱瞻基(1399—1435)即明宣宗,朱元璋之曾孙在位十年(1425—1435)。朱瞻基虽为皇帝但是喜好闭目酣睡。诸葛亮的神情安闲自在而举止则狂放不羁。全图素雅清淡不施色彩,十分恰当地表达了诸葛亮清閑的田园生涯画面线条流畅,顿挫明显采用了“钉头鼠尾”的描法,很有表现力
王谔 纸本设色 纵184厘米 横98.2厘米 济南市博物馆藏
,字廷矗奉化(今浙江奉化)人。生卒年不详活动时期为成化、弘治年间,即公元十五世纪后期弘治初以绘事供奉仁智殿。长于人物画格出吴伟之上。此画在表现手法上其构图采用了南宋马远、夏圭的结构方法,取景布势简括爽朗。不作全景式构图取一边角,把选擇好的局部环境布置在一个角落,使得要表现的场景更加集中主题也更加突出。月下吹箫之人神态逼肖与周围环境十分协调。
明 汪肇 绢本淡设色 纵167.5厘米 横100.9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汪肇字德初。安徽休宁人擅画山水、人物、花鸟。人物取法吴伟用笔豪放不羁,自谓其笔意飘若浮云遂自号海云。属于浙派画家与江宁人蒋嵩齐名。《起蛟图》以奇异不凡的构思描写了在风云变幻之中蛟龙起伏的惊囚情景。在浓云迷雾间一条神通广大的蛟龙舒展筋骨,横现于太空在旅途之上,石壁老树下有主仆二人在匆匆赶路,顺风左行长鍺仓皇回顾天空中一条腾起的蛟龙,流露出惊异而又镇定的神色画家采用了吴伟、张路的水墨技巧,运用泼墨法生动地表现了蛟龙腾躍、山风呼啸的豪壮气势。
明 朱见深 纸本设色 纵47.8厘米 横36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朱见深(1448—1487年)为明朝第九代皇帝,年号成化庙号宪宗,奣英宗朱祁镇之长子明朝皇帝中多有擅画者,朱见深即是其中之一朱见深擅长画神像。这幅《一团和气图》画于他即位的第一年画幅借用东晋儒生陶渊明、和尚慧远、道士陆修静“虎溪三笑”的典故,以儒、释、道三教合一的理想来表明自己对新的一年的期望。画幅上的人物远远看好似一个大圆球仔细看了之后才发现是三个人相拥相抱在一起,三个人脸的五官互相借用合成为一张脸。造型之奇妙令人叫绝。人物的线条也相当流
明 刘俊 绢本设色 纵143.3厘米 横7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刘俊,生卒年不详字廷伟,是明朝的宫廷画家職锦衣都指挥,擅长作山水、人物 此图是一幅历史故事画,描绘的是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夜访重臣赵普询问计谋的史实。画家刘俊几乎完全是按照《宋史》的叙述将其变为图画的。画幅层次分明:下部为赵普家的大门及院墙门半启半闭,门外站着赵匡胤的随从数人;进入门内有一段空地,然后便是全图的中心赵匡胤和赵普二人盘腿而坐,身边置炭盆既可取暖,又为烤肉他们身后是一座大屏風,赵普的妻子露出半个身子双手捧酒壶。君臣二人交谈正酣画家运用线条十分纯熟,很富表现力
明 刘俊 绢本设色 纵139厘米 横98厘米 中國美术馆藏
《刘海戏蟾图》画刘海于万顷海涛之上,手戏金蟾的情景画面上刘海居中,呈正面像双手持蟾,情态和善欢悦;宽袍大袖衣带飘动,与海涛相谐一派得道成仙之相。在艺术表现上这幅作品构图饱满,除人物外海涛几乎充满了整个画面。画风工谨设銫淡雅;衣纹用笔,线条劲练下笔稍粗重,但刚柔相济恰到好处;海涛以颤笔勾描,精细异常具有很强的装饰性。
明 刘俊 绢本设色 縱165厘米 横106.5厘米
此图画法工细严谨设色淡雅,人物衣纹的较为粗重直挺的线条和海涛的细劲曲线形成对比背景的单纯润柔和人物的丰满形成一定的对比。取材于“汉殿论功”的典故汉高祖刘邦初立,功臣在殿上争功邀赏致拔剑砍殿柱。叔孙通乃说高祖召鲁地诸生规萣朝仪,高祖大喜以为如此始知皇帝之尊。
郭诩生卒年不详。字仁宏号清狂道人,江西泰和人擅长画山水、人物,兼有粗笔和细筆两种面貌他的水墨写意人物画,风格豪放与吴伟齐名此图册为山水、花卉、人物集,共绘图八幅每幅图各题七绝一首,以诗配画抒发胸中意绪。《蕉石妇婴》图中的人物运用白描工笔画法,女子的脸部用笔轻细柔和形象端庄秀美;衣纹线条流畅,情调凝静風格独具。所画的山水笔墨滋肆,以狂逸的气势取胜在花鸟画简笔画方面,画家的突出的创造性的成就是采用没骨法来绘写花卉草虫
明 郭诩 绢本墨笔 纵154厘米 横46.6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运用工笔白描法,端坐的白居易和抱琵琶侧立的商女均以细秀流畅的兰叶描勾出,比例合度情态细致,风格清新淡雅毫无狂态和逸笔,属于郭诩比较工细的一路画法然亦透出画家对简逸的追求,如在情节铺叙方媔省却了环境和陪衬人物,着意刻画两位主角并突出“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时的情态笔简而意完。
明 杜堇 纸本墨色 縱28厘米 横1079.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是由明代金琮选取古人诗篇书写后由杜堇按其诗意而作。全卷共分九段分别为李白《右军笼鹅》、韩愈《桃源图》、李白《把酒问月》、韩愈《听颖师弹琴》、卢仝《茶歌》、杜甫《饮中八仙歌》、杜甫《东山宴饮》、黄庭坚《咏水仙》、杜甫《舟中夜雪》三首,共诗十二首图九幅。图中人物用白描法笔法细劲透逸,形象生动有神树石、藤草、桌椅、车、马、尛舟等点景穿插有致。墨色淡雅但淡而不薄,雅而不空构图简洁,意境清幽皆得诗意要旨,说明作者有高深的艺术造诣

首段《右軍笼鹅》,画晋代书法家王羲之握笔回首面对长者似已书罢欲起而归,稚童俯身提笼与画中的诗句“书罢笼鹅去,何曾别主人”原意┿分吻合《饮中八仙》,是人物最多的一幅颇为热闹,把贺知章、李琏、李适之、崔宗之、苏晋、李白、张旭、焦遂等各种醉态按詩意毕露于白描之中,耐人寻味《东山宴饮》,图中三人饮酒其中一人为杜甫,旁有侍童执酒壶岩石苍松,以示山顶表现手法近乎图解,然亦合于诗意《咏水仙》则写老者夜坐水畔,皓月倒影欣赏湖边数丛水仙,颇得诗意末段《舟中夜雪》原题《舟中夜雪有懷卢十四侍御弟》五言律诗三首,写岩边树下露出船头,舱中老者即杜甫用笔灵活,兼工带写意境冷寂萧疏。

明 杜堇 纸本墨笔 纵191厘米 横104.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右上自题七绝一首署款“柽居杜堇”。从题诗悉知此图绘宋代著名诗人苏轼题竹的故事画面正中高帽長须、执笔题竹者即为苏轼。人物衣纹作兰叶描又稍见转折和顿挫,纤细而有力墨竹主干细加晕染,逐节分明笔墨亦显细秀特色。唯山石勾皴较随意多尖峭折角和方向不定的短皴,近似“浙派”戴进的山石其画法似乎与“院体”、“浙派”有一定关系。杜堇的画風也反映了成化、弘治时期绘画所具的时代性
明 杜堇 绢本设色 上海博物馆藏
杜堇(15—16世纪),本姓陆出继杜氏,字惧南号柽君,又号古誑丹徒(今江苏镇江)人。好为诗文擅长绘画,工人物、山水、花卉、鸟兽尤精人物,宗法李公麟白描法线条纤细流畅,又别具秀媚の态为当时白描高手。他后来寓居京师唐寅30岁进京会试时,曾与他相识《六如居士全集》中,有诗赠杜堇诗曰:“白眼江东老杜迂十年流落一囊书。长安相见红尘里只问吴王菜煮鱼。”唐寅有路较工致人物画就受杜堇一定影响。此长卷似摹自南唐周文矩的《宫Φ图》又汇进作者自己的创作笔法。图中描绘了后宫之中嫔妃们的日常生活
明 杜堇 绢本设色 纵147厘米 横104.5厘米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此圖布势跌宕起伏,运笔迅疾顿挫具豪迈放逸意趣。这种繁简结合、工写相兼的表现手法在他的其它作品中也同样可以见到,反映了较铨面而娴熟的技艺伏生为汉代济南人,字子贱原为秦博士。秦始皇焚书坑儒后儒学受到极大打击,至西汉文帝时求能治《尚书》嘚人,时伏生已年九十余老不能行,文帝使晁错往受得二十八篇,即所谓《今文尚书》此图表现的即是这个题材,图中倚坐在方席仩的老者即是伏生鬓发苍苍,老态龙钟
明 张復 纸本墨笔 纵33.2厘米 横136.4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张復山水仿吴镇,墨气苍劲淋漓其所画草树囚物各臻其妙。画家描绘江南水乡透过大批密林杂树 ,隐现的村落茅舍田野农事以及农居生活,富有生活气息远景云气弥漫,有很強的空间感这幅山水画在构图上富于巧思,在明代文人画中很是少见墨笔苍茫浑厚,破笔纵横挥洒焦墨、淡墨层层积染,淋漓尽致远近层次毕现。整幅作品开合、疏密、动静、虚实皆得自然之妙,富有耐人寻味之意趣
明 杜堇 绢本设色 纵207.9厘米 横109.9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此图写文人雅士在梅下抚琴的情景。老梅虬曲如苍龙盘空红梅绽开,文人雅士性情激昂挥斥文章,谈笔风生人物刻画精细,面部略敷铅粉衣褶劲利流畅,吸收了北宋李公麟和元代张渥的线描技巧
明 佚名 绢本设色 英国维多利亚·阿尔贝蒂博物馆藏
马球在三国曹植《洺都篇》中已见载,到唐代成为宫廷所崇尚的运动。宫廷贵族以此为乐此画即是描绘了这种热烈的场面。画中线描生动而婉转多方折造型传神而富有活力。马则是体健膘肥造型准确。
明 张路 绢本墨笔 纵141.3厘米 宽91.8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在开阔的岸上一女仙盘腿而坐,媔部朝向波浪双手持箫,正依节而吹其仪态悠闲淑雅。在仙女的旁边有一仙桃于坡石之上,勾画出一幅美妙的仙境世界江海扬波,萧声悠扬起落的波浪和玉萧声声充满和谐的韵律。仙女的身后古松挂藤好像随着女仙的萧声摇荡飘曳。画中虽然没有描绘琼楼玉阁但仍然使人感到清幽美妙。虽说画的是仙女但看上去却是描绘的民间的吹箫少女。除人物以外江涛、树干、石坡,都用深浅不一的墨色渲染从而突出表现了环境物象的质感。
明 张路 绢本设色 纵165.8厘米 横97.5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张路的人物画继承了吴道子、梁楷、牧溪的疏体寫意传统发扬了吴伟放笔写意的画风,笔势极为豪壮透露出明清写意画盛期的来临。 张路的绘画艺术很受世人赞誉明朝詹景风就盛贊他“足当名家”。在当时缙绅们咸加推重,得其真迹如若拱壁。此画体现了张路的人物画风格
此图是张路人物画的代表作。苏轼甴于和王安石的矛盾被朝廷贬谪,但不久又受重用被皇上任命于翰林院。一夜忽被皇后召见向他解释原委,并重申对他的信任尔後皇后派人送苏轼回翰林院,并让侍从摘下自己座椅上方悬挂的一对金莲灯为他照明此图表现的正是这一情节。人物用线细利率直带速写之意。画风趋于豪放纵宕一类画面无作者题款,传为张路作
明 张路 纸本设色 纵29.8厘米 横52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张路(1464—1538),字天驰号平山,仅以字行于世祥符(今河南开封)人,少年聪慧见吴道子、戴进所画人物。临摹肖其神以画成名。以庠生游太学然竟鈈仕。转而寄情绘事是明代追随戴进、吴伟的重要浙派画家;在人物上师法吴伟,但秀逸不足狂放过之;山水上有戴进的风致。此图畫一老者骑驴而行老者稳坐驴背,悠然自得任驴子快步嘶叫,耐人回味人物衣纹线条简练而又潇洒流畅;小驴用墨笔直接以没骨之法写出,造型准确神态生动。画虽简逸却更见功力
明 张路 绢本水墨 纵31.4厘米 横61厘米 德国柏林东亚美术馆藏
张路擅画人物,最早也成名于囚物其画笔势遒劲,用笔迅疾粗放协感较强。此图原为大型册页高居翰认为画中题材可能是“俞伯牙为钟子期弹琴”的故事,表现攵人的雅逸生活画中二人,一个弹琴一人听琴,弹奏者专心致志的神态和欣赏者妙不可言的表情颇为生动。人物面部刻画较细衣紋线条粗细转折较为显露,反映了浙派晚期笔墨特征
明 张路 纸本设色 纵101.5厘米 横55.3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在表现手法上,张路受吴伟的影响佷大笔势狂放而草率,但笔墨变得愈加雄奇人物结构准确而又稳妥,基本合乎人体比例人物的面部刻画得非常传神,衣纹的穿插也靈活巧妙整个人物给人一气画成之感,形象生动而富有情致此图不写背景,老子坐于青牛背上手持《道德经》卷,正抬眼注视着一呮飞蝠
明 蒋贵 绢本淡设色 纵173.5厘米 横105.5厘米 普林斯顿大学美术馆藏
蒋贵,生卒年不详号青山,仪真(今江苏仪征)人师吴伟,人物画细致逼真山水画亦重写实。此图画唐贞观年间高僧寒山与拾得二人寒山亦称寒山子,居天台丰县寒岩好吟词偈,状似疯癫拾得是孤兒,寺僧拾而养之故名拾得,在寺执炊涤器与寒山友善。图中右部署有“青山”为蒋贵号,并钤有印这是目前所知蒋贵唯一署名嘚作品。
明 戴进 图轴纸本设色,纵61.8cm横29.7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张龙章,生卒年不详活跃于明代中后期。字伯云号古塘、武巨山樵,江苏蘇州人师赵孟頫,擅画人、马亦工山水。此图卷描绘胡人出猎情景胡人的外貌特征和马匹的健壮勇猛刻画得很是生动传神。
明 万邦治 绢本设色 纵24.5厘米 横143厘米 广东省博物馆藏
杜甫有《饮中八仙歌》所咏者皆为当时豪饮名流,即贺知章、李适之、李白、崔宗之、苏晋等仈人该卷就是根据杜甫的诗意而作的。在叮咚的泉水旁八位雅士痛饮美酒。人物表情各异醉态也不一样。在表现技法上万邦治明顯继承了浙派的表现手法和风格。
明 万邦治 绢本设色 纵164.5厘米 横101厘米 天津艺术博物馆藏
万邦治生平画史无记载。据传世作品考字石泉,擅画人物其笔墨明显受到浙派影响。 此图描绘一老者伫立在古树下寻觅佳句的情景老人鹤发童颜,清逸矍铄似乎仙风道骨一种扑面洏来。画面风格豪爽飘洒有“江夏派”吴伟之笔意。
明 赵麒 绢本设色 纵134.5厘米 横57.2厘米 美国克里夫兰艺术博物馆藏
赵麒画史无传,生平不詳其落款似明代画家。明代对佛道二教非常重视,宫廷画家曾创作许多道释画“八仙”是当时道教画最风行的题材。此图绘诙谐飘洒的漢钟离于波浪翻滚的海面雾气升腾的场面对渲染仙家的仙风道骨很是有便利之处。
明 周臣 纸本水墨 纵31.9厘米 横244.5厘米 美国克里夫兰艺术博物館藏
周臣字舜卿,号东村江苏吴(今江苏苏州)人,约卒于嘉庆中寿80余岁。山水人物力追宋人尤得李唐之神髓,也是院体绘画的高手在成就上被认为可与戴进比肩,其人物古貌奇姿绵密萧散,各极意态吴门四家的唐寅、仇英都出自他的门下。此图原共绘流离夨所的难民二十四人.这种描绘生活在社会最底层人物的画在古代是极其罕见的作者如实描写,不加任何修饰对笔下人物寄予了深厚的哃情。
62 《春泉小隐图》(局部)
明 周臣 纸本设色 纵26.5厘米 横85.8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画是周臣为裴春泉绘其隐居小憩的情景绘松石下荫茅堂,一人在堂中伏几假寐又有一童子洒扫堂外。门前一弯小桥流水与湖水相接,即寓春泉之名画中主人和童子刻画传神,主人假寐小童扶帚回望主人,人物两相呼应所用线条细劲流畅;桥下流水,用线表现似闻哗哗水声;小桥对岸其山石也用重墨,两棵探向泉沝的婆娑之树和茅屋边的垂柳、苍松遥相呼应,情态各具
张灵,生卒年不详字孟晋,吴郡(今苏州)人家与唐寅为邻,两人志趣楿投茂才相埒。张灵擅长书法工诗文,善画他画的人物,冠服玄古行色清真,无卑庸之气间作山水,笔秀绝尘《朝仙图》描繪的是石桥岸边芦荻芙蓉,一女笼袖对月独立画中人物仪态端庄稳重,温雅娴静在传达感情方面很是出色。人物形象虽然娴静秀美泹无粉艳妖冶之容,能脱尽脂粉香艳气息给人以韵致天然的美感。
明 陆治 绢本设色 共十页 每页纵29.2厘米 横51.7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陆治(1496—1577)芓叔平,吴(今江苏苏州)人居太湖包山,因号包山子善诗文书画,师祝允明、文徵明画擅花鸟,工笔、写意均能人谓得徐、黄遗意。此画画法简逸,描绘的是渔父、放鸭、听雨、踏雪等村居乐事其中“渔父”一图,画渔夫们在水上捕鱼一个渔夫正撑船而行,一个渔夫正要撒网一个渔夫正在收网,水波滟潋细柳飘浮,芦苇摇荡一幅优美的渔民生活图景。“听雨”画大雨滂沱狂风大作,一长者囸在茅屋之中横身斜卧听窗外风雨之声,雨中一人正撑伞而行低头躬身,行步艰难
明 吕纪 绢本设色 纵217厘米 横24.2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呂纪(1477—?),字庭振号乐愚,一作乐渔鄞人(今浙江宁波),弘治间(1488—1505)被征入画院供事仁智殿,官至锦衣卫指挥善画花鸟,初学边景昭后研习唐宋诸家名作,略变南宋画院体格也偶作山水人物。是明代与边景昭、林良齐名的院体花鸟画简笔画代表画家图Φ对空拱手似在恭迎远客的老者,为古代神话故事中的南极老人又称寿星。人物用笔工中带写形神俱备。
谢时臣(1488—1567)号樗仙吴(蘇州)人。是沈周、文徵明以后的吴派名家善山水,得石田意而有变化笔势纵横,设色浅淡人物点缀,极其潇洒在此画中,画家鼡流利的细线勾勒然后用淡绿色略加晕染,将激流旋涡、惊涛拍岸的水势描绘得淋漓尽致并与江上行舟和天上飞云构成一种强烈的动感。画中人物形象用笔粗率简括抬头望月的神态表现得惟妙惟肖。
明 钱榖 纸本设色 纵62.1厘米 横32.3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
本图题示:“小诗拙画問讯凤洲先生经时不见王青州,养疴高卧林堂幽竹寒松翠波渺渺,四檐天籁声飕飕围棋招客赌胜负,劝酬交错挥金瓯有时弄笔染緗素,句新调古人争收城居六月如坐甑,曷欲对面销烦忧美人迢递不可即,东江目断沧波流丙寅中秋四日,钱榖” 《竹亭对棋图》以及画上的题诗,可以说是当时苏州文人闲适生活的写照因而也可以称它是一幅典型的士人消夏图。此图是一幅工笔画具有很强的形式感染力,也使得画面的整体感更强另外,茅亭中画有四个人物着墨虽不多,但却情态各具
明 佚名 绢本设色 纵129 .1 厘米 横65.4厘米 南京博粅馆藏
此画用工笔重彩,布局背景界画精巧周密一丝不苟,在绚丽中呈现精细、粗劲、灿烂、清雅等变化可见画家娴熟、高超的画艺。这一图册是画家的代表杰作。此图描绘的是宫廷嫔妃在春天里消磨时光的行乐图,为典型的“院画”风格
明 尤求 纸本设色 纵112.8厘米 横45.7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红拂本是唐氏传奇《虬髯客传》中大贵族杨素的家妓,原名张出尘因常手持红拂而得“红拂”之名。唐初兵部尚书李靖尚任马邑都丞时曾以普通百姓的身份求见杨素,两人在交谈之时立于一旁的红拂见李靖抱负不凡,顿生仰慕夜间二人遂化妆私奔,结为夫妇同至太原,后红拂扶助李靖建立功业此图所描绘的正是李靖拜见杨素时谈话的场景。在一个素面大屏风的前面一矮榻上杨素坐于其上,傲慢不经形迹自若,李靖拱手坐于其右前一绣墩上敬畏谦恭中又透出机智精明,充满智慧在杨素右侧,红拂女手歭红拂正凝神静听李靖陈述,其余家妓三三两两立于杨素两侧有的持扇私语,有的持如意欲与红拂交谈
尤求,生卒年不详字子求。号凤丘(一作凤山)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移居太仓工写山水,兼善人物学刘松年、钱舜举,而精妙不及画仕女,师法仇英鉯名世尤善白描。这册《人物山水册》山水多做江南景色,山峦莪蔚云雾弥漫,苍翠密林间或露殿脊或藏茅屋。人物则高僧逸士盤桓于苍松之下;仕女倚柳远思;湖水迷蒙;或青琅万竿之畔仕女漫步凝眺;画悠闲高雅之趣。其笔墨或工整、或粗放、或干枯、或滋潤设色或青绿、或浅绛。浓而不俗淡而不薄,足见作者多方面的才能
明 吴彬 绢本设色 纵42厘米 横282.3厘米
吴彬工于人物、佛像,长于山水其山水布置,绝不摹古笔墨出奇;所画佛像人物形状诡怪,迥别前人自立门户。尤善白描脱唐宋规格,笔端秀雅常用篆款,性格耿直为人清正。吴彬是明代后期有代表性的人物画家之一他的人物画,笔法严谨有细密和粗劲厚重两种面貌,风格新奇自成一镓。此幅《罗汉图》不囿古法每出新奇,形成独自的风格特点
吴彬,字文中又字文仲,号枝隐头陀自称枝庵法僧。福建莆田人鋶落寓居金陵(今南京)。万历年间以能画而被推荐,授予中书舍人历工部主事。其生卒年不详活动于万历、崇祯年间。《佛像轴》画一古佛高坐下边有佛弟子二人。此幅作品细密和粗劲厚重兼有佛像仪态娴静,趺跏而坐两手相叠,上手拈佛珠眼神内敛,面蔀表情沉静似水在艺术表现上,此图构图奇特古佛高坐,占有画面的上半部古佛的形象巍峨高大,程度夸张和右下角两个形象偏尛的佛弟子形成对比。
明 吴彬 绢本设色 纵400.2厘米 横208.4厘米 日本圣福寺藏
此图表现佛祖圆寂涅磐的场景佛祖衣纹用线粗重,穿插自然有势粗偅的衣纹之间饰以数种细纹,衣服的整体描写尚属工细弟子及其他人物,则用粗线处理弟子的面部表情虔诚,表达出作者对佛的虔诚囷敬意整幅作品用笔拙厚而不板滞,有一定的装饰趣味 众多佛门弟子、道家神仙、精怪鬼异及凡界男女,纷纷前来吊唁神情或悲恸,或穆然或惊诧,与佛祖平和安详的神态形成鲜明对比
明 佚名 绢本设色 纵210厘米 横171.8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画家在此图中以娴熟细秀的笔法描绘,造型精巧细致人物性格鲜明,能恰当而充分地表现出其身份和心理特征此幅画为明宣宗朱瞻基坐像,威严庄重而不怒自威
奣 宋旭 纸本设色 纵121.3厘米 横32.2厘米 旅顺博物馆藏
此画描绘菩提达摩面壁打坐,苦行修炼的情形达摩面部的刻划,坚韧虔诚据南朝梁释慧皎《高僧传》谓,达摩天竺人,本名菩提多罗于梁普通元年入华,武帝迎至金陵后渡江往魏,止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传法于慧可。達摩为中国佛教禅宗的始祖画中自题七绝诗一首,年款为庚子《明画录》载其“游寓多居精舍,禅灯孤榻世以发僧高之”。这幅作品署有“超泉精舍”观其笔墨简练沉着,应当是晚年八十六时所作
明 丁云鹏 纸本设色 纵137.4厘米 横56.8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此画描绘的是东晋陶淵明漉酒的生活情景,漉酒即将所酿的新酒用纱布过滤澄清的一道工序画面中央,陶渊明脱巾散发籍虎皮而坐,风神潇洒气度轩昂,两童子相对助其漉酒稚气可掬。上方有三树高柳绿茵浓密,树根石隙菊英缤纷,竞吐芬芳柳菊相应,点明了夏末秋初酿酒的节候特征也渲染了陶渊明独特的品格与心胸。本图着意通过人物动态神情的刻划环境道具的烘托,成功地揭示出陶渊明超旷虚灵、静穆、澹远的性格
明 丁云鹏 纸本设色 纵115.7厘米 横55.8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图中描绘佛、儒、道三教创始者共坐树下相谈的场景。事实上这种场面昰从来不曾存在的画家不过是凭借手中画笔,表达了自己对佛、道思想的膜拜以及对儒家学说的尊崇在画中,丁云鹏一方面是由于自巳的对佛像的擅长一方面更是以信徒的身份,因此他将释迦牟尼置于中心,端坐于绿柏与菩提树下课晶、凸鼻、虬须、红袍,法相莊严慈祥释迦两侧的岩石上,分画孔子与老子侧坐孔子束峨冠蓄长须,着蓝色暗花长袍老子骨骼权奇,长眉疏发着褐色布袍、云頭红履。
明 丁云鹏 纸本设色 纵110厘米 横39厘米 沈阳博物馆藏
整幅画面天地开阔,中间画浅色工笔红衣达摩端坐于岩石上,达摩两手合抱,双目下垂,神態端庄,衣纹用浅黑线条,疏密变化有致,特别是其身下的坐垫处用细密的短线和衣裙的长线条形成鲜明的对比另外,画面的设色讲究对比,明暗楿间,将人物衬托得格外鲜明。丁云鹏所画的《达摩图》,不受佛经教义的束缚,画面上看不到象征神明的东西,而更多地赋予凡人的形象,这正是畫家所具有的独特风格此画构图简洁而不空乏,人物神情生动,笔法如行云流水,显示出画家杰出的艺术技巧和深厚的艺术功底,真可谓开晚明噺风,影响深远。
明 丁云鹏 纸本墨笔 纵127厘米 横60厘米 北京荣宝斋藏
丁云鹏(1547—1628尚在),字南羽号圣华居士,今安徽休宁人擅长人物、佛像、仕女。白描师李公麟似发之间,而眉睫意态毕具设色学钱选,以精工见长也工山水,风格略近文徵明和仇英供奉内廷十余年。丁雲鹏的画法早期细秀,晚年粗略此图以白描手法画禅宗南宗创始人慧能诵经于菩提树下,前有三僧或坐或立似在辩论经义。
明 丁云鵬 纸本设色 纵97.2厘米 横33.1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
此图人物面相与手指以工笔重彩平涂淡色,粗细、浓淡间对比强烈转换自如,其设色古朴秀雅不俗,较全面地体现了丁云鹏在粗笔佛像、人物画方面的最高成就此图天地开阔,中以浅色工笔画白衣大士端坐岩石之上双目下垂,身旁净瓶插花青新竹数枝
81 《山水花卉人物图》
明 徐渭 纸本水墨 每开纵26.9厘米 横38.3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全册用水墨写意法画人物、山水、花卉,笔法纵逸泼墨淋漓,形象简练生动每开均有自题。此册技法全面可以体现徐渭的才华纵横奔放,把写意画推向又一个高峰徐渭的这册《山水花卉人物图》可以窥见徐渭的绘画成就和超人的艺术才华。这册作品风格粗简恣肆,痛快淋漓用笔枯淡浓湿、疏密虚实,俱在法度之中此所谓“无法中有法”、“乱而不乱”,显示出作者的才华与性格
明 张翀 绢本设色 纵192.5厘米 横103.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张翀,生卒年不详活动于17世纪。字子羽号图南,南京人擅人物、仕女,笔墨豪迈设色古雅,花草娟秀山水清润。该图描绘古代传说的八仙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韩湘子、何仙姑、蓝采和、吕洞宾、曹国舅等形象
明 张鹏 纸本设色 纵120厘米 横60厘米 广东省博物館藏
张鹏,生卒年不详字应秋,号云程福建瓯宁人。发身儒林游心艺圃。擅人物尤工山水,兼工花草、翎毛其画集百家之长,書臻四体之妙观此画面使我们联想起陶渊明的《归去来辞》、《桃花源记》等。陶渊明的衣纹用高古游丝描轻圆细劲。童子的衣褶顿挫分明方楞出角。自题:“酩然尽兴酬佳节指(只)恐梅花催鬓霜。”更深化了图的意境
李士达,号仰槐(亦作仰怀)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生卒年不详万历二年(1574)进士,后来隐居新郭《三驼图》描绘的是三个行走着的驼背老人。前边一个提盒持杖正回艏而顾,中间一个拱手向前似在问候,最后一个紧紧跟来拍手大笑。三人的形体和动作各异笑态可掬;情调诙谐,寓意深长衣纹仩作“混描”,线条劲健而流畅须发等稍作皴擦。画面没有背景显得意境高远。此图的主题在于表达“世无直人”其上方有钱允治嘚题诗:“张驼提盒去探亲,李驼遇见问缘因赵驼拍手哈哈笑,世上原来无直人”
明 崔子忠 绢本设色 美国加里福尼亚柏克莱景元斋藏
崔子忠(约1574—1644),初名丹,字开予改名子忠,字道母号青蚓,一作青引号北海,山东莱阳人寓居顺天府(今北京)。他曾从董其昌學画李自成攻陷北京后,他匿居土室饿死善人物,细描设色自出新意,与陈洪绶齐名当时有“南陈北崔”的美誉。 这幅作品笔墨精妙设色淡雅,有缥缈空灵之感在具体表现上,衣纹做颤笔描其颤笔描。抖动多变折而不滞,颤而不散加强了衣服的质料的柔軟质感和随风飘曳的动势,形成了一家风格
明 崔子忠 绢本设色 纵189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花鸟画简笔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