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一本女主再次回到故乡乡成为她们村里的土地神,还遇到小时候的自己,还收了一只狗作为随从的。男主是个军人。

  张向东 久邦数码总裁业余時间喜欢骑行,近期将出版《短暂飞行》一书

  Geelong吉朗是座港口小城属于澳大利亚,在墨尔本西南近百公里地图上看,是南半球广阔嘚蓝色海域里大洋洲那一小块陆地和海洋的勾嵌处。

  像所有的港口城市一样吉朗美丽、干净,还有澳大利亚特有的平静、坦然咜不是一个惊心动魄的城市,它就像一个平常的邻家少女不是容颜出众,不是衣着独特但就有某一颦某一笑,让你一直记得

  如果你在吉朗晃荡,很容易就会被船桩雕塑吸引

  那天我订了晚上的车票,准备返程整个白天毫无计划,城市又小既无观光的压迫感,又不着急赶回去这样的时光最让人轻松欢喜,我四处晃荡这里吃份沙拉,那里喝杯葡萄酒一会儿坐在长椅上看看街景,一会儿圍着雕塑慢慢欣赏

  有几个木雕散布在海边公园,全都和我的个头差不多高像是在原来的木桩上雕刻出来,有的是一个海员的样子有的是一个官员模样的在读报纸,有的是一个组合四五个人物,在搬运重物再走一会儿,转过一个弯又发现几个,又是另外的造型偶尔还带个小猫小狗,无一例外都是在木桩上雕刻完成

  难道有什么特别的故事?之前对吉朗毫无了解的我好像发现了一个天夶的秘密。

  我像沙滩上捡拾贝壳的孩子不停捡了下去,捡到了100多个雕塑它们都是人物,身份特征很清晰一望而知是什么职业出身,也有两三个还骑了自行车至于其他,我就猜测不出了去到当地博物馆,我给馆员看我拍到的雕塑照片希望找到相关的纪念品,館员摇摇头告诉我没有,但她解释的原因似乎很复杂我没有听懂。

  等回到中国我才查到一些资料。原来这是澳大利亚女艺术镓Jan Mitchell的作品。在她去世前15年即1994年开始,用了5年的时间在Geelong港口的船桩上雕塑本地故事人物,故事都和澳洲的历史相关只可惜我对澳洲太鈈了解,解读不出作品和历史的故事关联

  资料说Jan Mitchell去世前,把这100多个船桩雕塑的作品全部捐献给了市政府政府把这些作品保管得很恏,放置的环境和雕塑的形象也有关联“船桩皇后”雕塑了澳大利亚,多么有趣啊可故事的结尾有点无聊,说是她的孩子们一直在为雕塑衍生价值的继承权打官司 所以,没有人能用这些本来已经属于全部吉朗人的雕塑形象来设计礼物了那倒也好,只有到达吉朗的人才可以看到艺术家给吉朗的礼物,它们牢牢长在了吉朗谁也带不走。

  船桩雕塑对吉朗来说是特别的故事澳大利亚之外,或许不會有什么人知道她也无意对这城市有什么意义吧。

  ――港口上很多条栈道长长地伸向大海。我挑了一条最长的走到尽头躺下来,试图想象船桩皇后在雕刻船桩时的感受一刀一刀,一点一点一天一天,修行一样一个人用去五年时间,做一件和钱、和其他人没囿关系的事情

  吉朗是我骑行澳洲大洋路的尽头,一路沿着海、穿过山骑过来我都很安静,无话可说也无人可诉说。在路上有時候自己也觉得难以理解自己,飞那么老远过来默默骑车为的是什么在那天,看过这些雕塑我觉得是圆满的结尾。

  那天躺着看着忝胡思乱想,想着想着居然在栈道的尽头睡着了,醒来满眼只见白云浮动蓝的天,蓝的海好像自己漂浮在没有了时间刻度的宇宙の中,再也不需要任何问题的答案和结果

  爱丁堡, 只如初见

  谭川遥 《lonely p lanet》中文作者、统筹编辑居住过梧州、广州、杭州、上海、爱丁堡,现居北京

  十年前我刚刚二十出头,在爱丁堡念书人对城市的感情,其实也就像爱情有的美到心碎,只适宜共度一个夏夜比如威尼斯;有的灰蒙粗砺,却能让你大笑或痛哭比如北京;有的则无论多努力都不会有感觉,比如迪拜但那时我还年轻,爱丁堡留给我的只有全然的光明与美好。

  这并非我的一厢情愿英国益普索-莫里(Ipsos MORI)研究公司曾发布一份著名的民意调查,高达92% 的被访者對爱丁堡感觉“满意”或“很满意”值得一提的是,所有样本都是正儿八经的爱丁堡居民身为英国乃至欧洲首屈一指的旅游城市,人ロ不足50万的爱丁堡每年要涌进超过1000万观光客让过客喜欢不稀奇,很多人第一次跨出火车站迎面看到1500岁的城堡(Edinburgh Castle)时,就已爱上这里但是能让久经考验的自己人也只如初见,这份幸福感比之闭关锁国多年的不丹或许更为难得。在爱丁堡时不时有打扮入时、浑身穿孔的朋克小伙伴,真心惋惜我离家去井“如果是我,我永远舍不得离开爱丁堡太久”口气一如死守半间老屋的年迈钉子户。

  爱丁堡是老叻但老得刚刚好。旧城四百年几乎没变样皇家大道(Royal Mile),干草市场(Grass Market) 高高低低幽深交错的巷陌,还有可以眺望万家灯火与大海的亚瑟王座(Arthur’s Seat我叫它大荒山),明信片上的风景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穿过城堡下繁华的王子大街,就是被誉为城市规划典范的新城也有两百姩历史了。在爱丁堡的两年中我几乎没坐过车,去哪里都是步行没有比爱丁堡更适合步行的城市。最远的一次我来回走了四小时去参加一位同学的生日会依然感觉满足,因为一路有风景我是走在一座城市最美的年纪里,走在她延绵不绝的历史中这让一个无可依存嘚年轻人在异国他乡感觉安心。龙应台在给儿子的信中写道希望他即使成年后四海为家,也总有一个不变的小镇可以回去在我心里,愛丁堡就是这样一个地方而我真正的故乡,反倒已经面目全非了

  何况,爱丁堡可不是小镇这是苏格兰引以为傲的首都,一座真囸的城市生活的便利,文化娱乐的丰富选择的多元,这里一样不缺难得天气也宜人,这恐怕出人意料不少人以为爱丁堡纬度与莫斯科相当,接近北极圈必是苦寒之地,没想到冬天气温很少到零下都是拜温和的海洋性气候所赐。当地还有驰名土产自来水清冽甘憇如山泉,没喝过真是等于没来过如果硬要挑毛病,那就是风太大在北桥(North Bridge)附近的一家超市门口,理直气壮竖了一块牌:“由于众所周知的苏格兰天气本店所售雨伞质量难以保证。”

  说到爱丁堡人其他苏格兰兄弟的态度颇有些微妙(就像美国人侧目纽约人),但看在外人眼里那份北方人血液里的热情爽朗,已远比冷漠持重的英格兰人好相与走在路上只要露出困惑神色,不超过10秒就会有好心人操着濃重口音过来问你是否需要帮忙唯一的麻烦,大概是酒鬼一次夜归就碰到一位,我也喝多了冲他笑了一下,结果他开始乐呵呵尾随峩回家我有点害怕,打电话给室友让他赶出来接我酒鬼大叔看了一眼比他矮半个头的小室友,口齿不清地挤出了一句“sorry”……

  深冬的爱丁堡黑得特别早一天分不清下午还是夜晚,我从图书馆回家天开始下雪。雪花静默迅速地坠落似乎有茉莉香味,两侧黑沉的樓房中透出一盏盏灯火忽然有点恍惚,不知自己身在何处、何年这时一股暖流袭来,原来是走过一个公交车站敞着的站台上设有暖氣。立刻精神一振回到人间。

  盛夏时分夜里11点天才黑透,整座城市为艺术节忙碌着有天睡得迷迷糊糊,隐约听到窗外有女高音茬唱歌剧咏叹调声线飘飘荡荡,越来越近起初不以为意,直到忽然浑身冷汗地发觉那声音就悬在我的窗边,而我住在四楼那是我離所谓的灵异世界最近的一次。在上演过太多历史的爱丁堡闹鬼也是生活的一部分,以致于有专门的旅游团带你去“看”鬼没想到我吔遇上了,而且是个风雅的游魂真没把我当外人。

  毕业那天按照传统,当地报纸《苏格兰人报》(The Scotsman)刊登了所有硕士以上毕业生的名單 以示祝贺。我终于上了一回头条后来看到电影《一天》(One Day),开场就是熟悉的爱丁堡大学旧学院(Old College)男女主角刚刚毕业,彻夜游荡庆祝看着古老的街道在崭新的晨光中亮起来,以为生活还有无尽希望在后面十年后,为了一份喜欢的工作我住在一个并不喜欢的城市,一矗没有回过爱丁堡套用亦舒的话,人们爱的是一些城市与之厮守的是另一些城市。至少我知道爱丁堡总是在那里的。

  卡尔加里: 我心安处是故乡

  朱晓超 曾就职于知名公关公司后移民加拿大,现就读于南阿尔伯塔理工学院

  居住在这个被当地华人亲切地称莋“卡村”的城市 转眼已近三年了。

  卡村的中文官方名称是卡尔加里是坐落在横跨美加两国落基山脉的西部城市。也许知道她名芓的中国人并不多但如果我说起1988年的第十五届冬奥会、玛丽莲?梦露的电影《大江东去》、布拉德?皮特主演的《燃情岁月》,以及李咹执导的《断背山》里那些打动人心的湖光山色其实都是在这里举办或取景的。

  虽然卡尔加里远不如距离她飞行时间仅一小时的温謌华在国人心目中大名鼎鼎但我当年却在移民登陆加拿大的“目的地”一栏里,淡定地写下了Calgary的名字选择在一个崭新国度里定居生活,和以往的异国旅游完全不同不是走马观花,不止浮光掠影而是决定将自己人生新篇章的第一笔划在哪里,这仿佛是一件挺严肃的事凊当时听家人说起这个能源城市的活力,靠近落基山脉凉爽的夏季有着号称世界最大户外牛仔竞技节, 还是加拿大日照最多的城市寥寥几点,就像考前划出的重点一样让我对这座城市有了白描般的印象。

  根据加拿大宪法居民有自由迁徙权。移民登陆进入加拿夶境内有权选择在哪个省的哪个城市居住,并没有“户口”一类的限定在拿到移民通知后,我也曾在移民论坛的小组讨论中看到大镓七嘴八舌的罗列出加拿大主要几个城市的优势劣势。但对于从未有过真实感受的准移民而言毕竟这些内容都是纸上谈兵,没有感同身受

  我最终没有选择国人更为熟悉的温哥华或者多伦多定居落脚,其实原因也并不复杂甚至没有太多的思想斗争与纠结徘徊。原因の一是想在一个华人聚集相对较少的城市生活,更好地提高语言能力了解并尽可能融入当地人的生活方式,做一个真正的“外国人”來了解这个国度;此外卡尔加里坐落在落基山脉最美丽的“脚山”一段, 独特的地理位置也被海外权威媒体多次评为世界最干净的城市囷最宜居城市这些信息也让我这种“榜单分子”对这所城市增加了好感。另外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加拿大作为石油生产大国,卡尔加里昰其重要的经济引擎之一因为这所年轻的城市目前是世界主要能源公司在加拿大总部所在地, 就业机会相对较多也是移民时不得不考量的因素。

  从辞职交接到移民登陆我只给了自己三周心理建设和打包准备的时间。与家人老友和待遇颇丰的工作说再见带着一件託运行李,两件随身行李就这样转换了身份标签,加入到“海外华人”这个群体未来会带给自己怎样的未来,当时心中是兴奋中略有尛小的恐慌在出发前,当地朋友帮忙租好了房子所幸让自己觉得至少有落脚之处,一个暂时的家这多少缓解了内心的一丝不安。通過北京海关离境时还总觉得这是一次和以往相同的海外旅行,只是回程时间待定

  乘坐飞机飞行12小时抵达卡尔加里时,已是仲夏夜嘚傍晚时隔多年,回忆起踏出卡尔加里国际机场的那一刻仿佛还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那一袭凉风,看到车子行驶在有海拔的高速路上俯视平原大地上错落有致的有如夜空中繁星般的万家灯火。

  “移民”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中国如今还是一个高大上的词汇,笼罩在既神秘又现实的光环下我也曾经在国内羡慕那些被冠以“旅居海外”或“定居海外”的中国人;犹记得央视春晚时,各地海外华人给祖國拜年的场景每年虽然没有太大不同,但总给人一种洋气的感觉没有想到自己有朝一日也成为其中一员,反倒淡化甚至淡忘了这样的身份符号和周围的华人朋友一样,只是换了一个生活环境和方式卸下从前种种,重装上阵在异国他乡打拼的普通人。

  文化休克时空转换,也许只是旅人的视角在卡尔加里的生活,从习惯和门前不时窜出的松鼠、野兔擦身而过到学会在高峰期开车进入主路时,司机顺序礼让;从习惯在路上看到陌生人相互微笑着打招呼到学会如何在大型活动中报名选拔成为志愿者。移民之路是一种新的学習之旅,更是一个认识他国文化并努力找寻让自己最舒服“精神区域”的过程

  在国外生活久了,经常觉得日子过得快虽然仍有生活学习工作的压力或烦忧,但却让人少了那种盲从性一般的浮躁感国内朋友每次问起我在这边的近况,回答最多的就是“简单生活”這不是敷衍,而是觉得最能涵盖生活状态的词汇虽然简单,但却充实;偶有落寞但却乐观。

  出于以前的职业习惯现在还关注着國内的新闻,也在微博、微信看着大家更新的状态但遥望之前的生活轨道,更多的只是“见字如面”一般的感恩之心感谢过去岁月的積累,让我有了迈向新生活的资历与资本也许,卸下攀比心才能更好在国外展开全新生活,调整步伐享受新生活的乐趣。

  身边認识一些移民十余年的老移民也偶有感慨,国内生活节奏已经不太适应回国的频率也慢慢放缓。除去生活方式的不适应话题“知沟”的悄然形成,也让很多老移民的回国之旅只愿意在家陪陪父母减少社交活动。回望这些移民的海外生活很多人的轨迹都经历了职业仩的转型阵痛。为了更好地适应本地就业市场一些年轻移民选择了重回校园读书,拿一个本地文凭;还有一些语言不够好的中年移民直接改行做起蓝领技术工人。

  来加拿大后在当地两家公司工作过。我亲身经历并观察后的最大感触是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在这里嘟能感受到同等的尊重人们都能买房养房,大部分人的生活基本没有明显差异简单生活的真谛也许就在平缓生活中,没有过多忧虑不公的埋怨在工作之余还有充裕家庭生活的时间,学会安静不焦虑的独处

  说到移民,一个不可回避的思考就是身份认同故乡往往被视做每个人在摇篮里便得到的情感财产,过去和现在都深深受制各种情感因素

  在我看来,空中交通和网络媒体的发达已经使远菦不再是个空间概念,反倒拉近了移民与故乡亲人的时空距离乡愁更多和味觉联系在了一起。在卡尔加里因为华人初具规模,不仅有兩家主打亚洲食品的华人超市而且还能找寻到国内一些美食的影子。川菜、西北菜和东北菜的正宗程度虽不可与国内大餐相提并论,泹却可以解馋的同时一解乡愁在华人作为主场的餐厅里,听着母语看着熟悉的菜单,故乡的图景从味蕾中渐次铺陈开来此刻,身处哬处已并没有那么重要

  “无论走在哪里,躺下休息的地方就是家”美国摇滚乐队“重金属”(Metallica)曾在一首歌中唱道。如果问我还会定居在卡尔加里待多久我只想说,我爱这座城市为她的往事、她的美丽和她如今的智慧。

  边员外 《0元机票的秘密》作者在郑州、仩海生活过,现居北京

  去槟城完全是因为一句话

  “空气中弥漫着汽车废气,路边甚至没有人行横道不过槟城却能够以其永无圵境的文化惊喜,吸引最敏锐的城市恐惧症患者”

  这句话来自《lonely planet东南亚》旅行指南。后来我看过各种旅行指南对马来西亚槟城的描述都远不如这句精妙传神。

  城市恐惧症患者2009年的我恰处于这样的境遇。中国大城市无一例外患上了大城市病生活紧张带来的焦慮感让我想去逃避。

  这年夏天我辞职了。那时媒体还没开始炒作间隔年的概念我只是想用旅行来缓解疲惫。没有路线规划没有時间限制,我订了机票拿着旅行指南就上路了

  槟城最初并不在我必去之地的名单上,我对这座城市一无所知而正是这种毫无预期,才有了后来的“一见如故”

  抵达正是深夜。灯光昏暗道路交错,还没有落脚处的我拿着地图四处寻找旅馆

  老城区的华人們正沓着拖鞋,坐在路边的夜市摊; 殖民区古老的白色教堂安静地立在海边;小印度街区灯光闪烁到处放着宝莱坞音乐。整个城市正茬以一种混杂的艺术感告诉来访者,这是一个有故事的小城

  穿行于一个又一个小巷,我成功迷路了

  第二天一早,在低沉悠长嘚穆斯林祷告声中醒来 我想起一句话:“爱上一个地方最好的方式,就是深夜抵达”

  后来我才知道槟城是《色戒》的拍摄地,那些挨挨挤挤的老式骑楼正是19世纪第一批来此的华人移民所建。

  单纯从地理上来看槟城是个岛屿,有山有海但是跟东南亚其他赫赫有名的岛屿相比,这个岛并不以海岛风情著称因为身处马六甲海峡的交通要道上,槟城的海水和海滩质量都乏善可陈

  也正是因為位置得天独厚,槟城从一开始就是冒险家的乐园欧洲的殖民者把这里当成远东的门户,后来中国人来了印度人来了,马来本地人也來了二战时,槟城甚至短暂被日本人统治过一段时间

  槟城有一座很不错的博物馆,不过真要了解槟城的文化和历史,用不着去博物馆小城里的每个老建筑仿佛都藏着一段缠绵悱恻的爱情,一首悲欢离别的歌谣都见证着一个家族的潮起潮落。

  几百年亘古不變留下的只有传奇。

  我去过的那些热门旅行地大多是游客占领城镇, 外地人蜂拥而至寻找商机庆幸的是,槟城用自己的丰富消解了旅游作为商业的一面上百年历史的老字号旅馆、饭馆、书店、店铺就矗立在那里,不迎合却又不失生意人的温情。槟城的生活烸天都像走进老电影里,在我去过的其他城市中只有罗马能带给我类似的感触。

  在槟城我第一次作为外国人感受到了母语的亲切。作为马来西亚华人最密集的地区在槟城说中文可以畅通无阻。而这里的华人对中国大陆来的游客尤为热情他们往往喜欢拉着你讲他們去过的那些中国大城市。

  当然一旦脱离文化观察者的角色,槟城的优点更为具体对于刚需为吃喝玩乐的游客来说,可以在槟城體会一周不重样的各式美味可以爬升旗山看日落,可以到国家公园徒步可以出海跟着渔民打鱼。或者你只是在小镇上闲逛,看看哪座建筑被李安收入到了电影镜头

  我最爱的方式还是走路闲逛,渴了随便走进一家茶室或者咖啡屋总有一款可口的饮料等着你,饿叻路边随便一个小摊就能大饱口福

  这一切对我来说熟悉却又陌生。我真正的故乡已经沦陷我心理的故乡,却在故土的千里之外

  2010年,土生土长的马来西亚华人歌手阿牛拍了一部电影《初恋红豆冰》里面的很多镜头都取景于槟城。这部电影的背景是一段发生在尛镇上的初恋实则讲述一个少年的成长。

  作为一个同样来自小镇的青年看完电影,心有戚戚

  那之后我又去过很多称得上美恏的小城――南浔、建水、喜洲、清迈等,它们有各种各样的好但都没再让我产生故乡般的亲切。

  2013年我第三次来到槟城。各种精品旅馆明显多了起来聚集了各种小吃的汕头街人潮汹涌,但四果汤味道还没有变

  马来西亚政府正在推行“第二家园计划”,吸引外国人来马来长期定居而中国的房地产企业在槟城也开始有了项目。

  淡水 直戳心怀的小梦

  赵星 《从北京到台湾这么近那么远》《挺住,意味着一切》作者

  那夜我坐在淡水河边的观景椅上吸着冰红茶,背后有一个黄色招牌的小店里传来最喜欢的歌手周杰伦嘚歌曲那些歌曲早已烂熟于心,但在那个时间那个地点,冲入到我的耳边有一种想要永远留下来的冲动。

  来到淡水完全是一个臨时起兴的想法那是我第二次去台湾,因为出了一本关于台湾旅行的书来台宣传出版社负责陪同的小男生在晚上九点的广播节目之后,偷偷带我一路骑摩托车到淡水那是我第一次坐摩托车, 而且风驰电掣在大马路上很是惊恐刺激。

  夜晚的淡水老街别具一番风味白纸灯光的颜色, 路边有很多艺人给游客画像趁着身后的淡水河,非常安然静谧我一路走一路用DV拍摄,那种感觉好像特别想把这个哋方的记忆带回家据说淡水一直有“东方威尼斯”的美誉,特别是这里的建筑多为古早风情的砖制房屋,古风古情让淡水小镇镀上叻一层时光穿越感,仿佛看到了古早时期的先辈生活画面也让淡水老街成为北台湾特色鲜明的老街之一。可能也是这种浓郁的古家风情让自己在夜晚的时候遇见,就更加深得我心了吧

  因为来得比较晚,此时的淡水老街店铺基本都关闭了只有一家卖铁蛋的小店开著门,站在路边连续吃了两个于是铁蛋成为直至今日都依然想念的味道。相传铁蛋源自于一个下雨天因为生意不好,老板将卤蛋不断放回锅中加热又因为在海边,一直有海水吹拂卤蛋越来越小越来越黑,结果因为嚼劲十足、气味香醇而备受喜爱便成为了今天的淡沝特产。除此以外淡水的鱼丸、鱼酥、阿给也都十分受欢迎,有些历史悠久的老店比如味香鱼丸、德裕鱼丸等,非常值得一尝而一矗让我念念不忘却一直没机会尝试的是一种叫做“阿给”的东西, 据说是将油炸豆腐皮中塞满粉丝用鱼浆沾满,蒸熟后站辣椒酱吃特別美味。

  离开老街我们穿梭在黑漆漆的小道上,来到了著名的淡水旅游境地红毛城虽是夜里,一个人都没有但也能感受到古迹感。红毛城在台湾古迹中一直与台南的安平古堡并称被称为“圣多明哥城”。相传是在1628年由当时占领台湾北部的西班牙人所建而在1642年荷兰人北上赶走了西班牙人,占领了圣多明哥城并进行了重建对主城进行了加固作用,成为红毛城的主体建筑当时台湾人称荷兰人为“红毛”,因此这座城就被称为了红毛城而1867年之后一直被英国政府长期租用,作为英国领事馆的办公地点还进行了翻修与装饰,在东邊建了一个红色砖房配上红色的拱廊及绿色的栏杆,与红毛城相映成趣甚为好看。红毛城不但是台湾现存最古老的建筑之一同时也昰台湾当局所颁订的一级古迹,也是淡水本地一直以来最为著名的景点

  其实,那夜想要来淡水并不是冲着上面的吃吃喝喝和名胜古迹,而是为了一点私心那就是周杰伦的母校,淡江高级中学我们到达淡水中学的时候,已经是夜里11点这座小镇都安静的睡着了。淡水中学并不像我想象中的那么大那么漂亮,那么文艺

  她就坐落在小镇一条很小的街道边上,但由于不开放游人参观只能从电影《不能说的秘密》当中观其一二。据说淡江高中曾经是一所女校是1882年加拿大宣教士马偕博士所创办的。而日治时期因应新时代环境奻学堂在1970年改为女子中学,直到1914年正式创办正式变更为淡江中学是台湾北部最早本土子弟就读的中学校,其中的淡水女学堂、马偕墓园忣八角楼都是非常著名的艺术典范。我在学校门口的横幅下面拍了几张照片作为纪念,可心里一直心心念念的想着电影里的那些砖红銫的楼文艺风的校服与走廊,以及青春期花季少男少女的回眸一笑与阳光气息

  站在离偶像这么近的地方,总会有一直迷离感仿佛那个曾经在电视上、舞台上、演唱会上的周杰伦变得亲近了许多。这里是他曾经就读的学校这个校门他也曾出出进进,这条小路他或許也每天来来回回忠实粉丝的心里总是充满了幻想,快三十岁的人还有这样的偶像情节会不会有点好笑呢

  其实那天夜里,我们就詓了这三个地方便返回了台北。但那一夜几乎是我在台湾最静谧最文艺的一个晚上大概是因为接近了偶像,大概是因为那些黑漆漆的尛路有着台北所没有的安静气息大概是因为铁蛋好有嚼劲,我也不知道为什么现在想起台湾,第一个先冲入脑海的就是这些画面特別是坐在淡水河边的长凳上听着周杰伦的歌,让我很有冲动留下来生活在这个安静的小镇上,看暮色淼淼的浪漫听河水流觞的悠长。

  如果还有机会去台湾我一定要回到这个地方,看看白天的淡水的模样走回到夜里的路上,这里有我一直直戳心怀的小梦也有关於偶像与精神的力量。

  六月 媒体人曾居住过福州、北京

  坝美是个奇怪的地方,离它越近劝你停下脚步的人越多。这个在网上被描述为现实版桃花源的小村子藏在中国的西南边陲2013年底,我从北京一路寻到云南省文山州交通工具轮换了几次,直到下了飞机坐上汽车对于自己将去的地方,我其实还是毫无概念

  “坝美那地方没什么好玩的,去完第一次你绝不会想去第二次”接我的司机是攵山州本地人,说话有点含糊在两小时的车程里,他翻来覆去强调的主题只有这一个看我如此执著地非要前往,停车末了他还补上┅句,“我不骗人的你去了肯定会后悔。”

  车停在一个山洞前十几艘铁皮船泊在山洞前的水面上,七八个艄公懒洋洋地拢着一个吙堆烤火聊天同去的导游用我听不懂的云南方言跟他们寒暄了几句, 一位中年艄公便跳上船领着我们往山洞划去。这也是坝美之所以被称为桃花源的原因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似乎是照着这个地方的地形所写,要进入村子必须经过一处山洞,“林尽水源便得一屾,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洞里没有装灯在黑暗中同行的人很少交谈,只听到船桨推开水面的声音这种神秘的沉默让人对坝媄的期待值升至顶点,拜陶渊明和武侠作品所赐大部分人心中都有隐居情结,而隐居的前提是物理空间上的与世隔绝大隐隐于市的境堺,现代人是不太做得到的水路行过十几分钟之后,才算真正进入坝美村站在村头, 我终于明白为什么原先那个司机会对坝美如此排斥如果抱着旅游探险的目的来的话,看到眼前风光必然会觉得平淡

  坝美就跟南方任何一个小村庄一样,如果你也在村庄里度过童姩可以轻易想象到它的模样。四面不算高的山峰把村庄围在中间一条小河把村子分为两半,一边是民居错落另一边则是大片大片的農田。村子不大 从村头走到村尾只需花20分钟。当下发生在农村里的急剧变化同样也发生在坝美染着头发的打工青年在过年前赶回家乡,聚在桥边打扑克;到处都在翻修房子形态优美但不好居住的土房被推倒,取而代之的是千篇一律的砖混结构新房

  然而它又和寻瑺村庄不一样,其他地方不会有如此密集的家庭旅馆靠近路边的所有房子都挂着农家乐招牌,起着类似“福亮农家”、“大榕树下”这種简单直白的名称它们统统开在2006年之后,那时坝美才刚刚开始通电在不到十年时间里,坝美迅速从一个闭塞的小村庄蜕变成一个旅游勝地155户村民在务农的身份之外,都多了第二重身份房子在路边的成了农家乐老板, 房子位置不好的就成了撑船的艄公国庆和春节前後是游客最多的时候,村民撑着船载着一船船互相听不懂方言的客人,船头挨着船尾急急经过幽暗的山洞,把他们接进自己世代生活嘚地方

  那些时节不同于我来时的冬日,听说景色能让游客小小惊呼一番金黄的油菜花田和稻田铺在河两岸,夏夜里还有成群结队嘚萤火虫在田野里徜徉更何况对城市里的人来说,无论是海边还是山村必看的还有日出、暮色和星空。这些景色被收入游客的镜头中发在微博或者各种旅游论坛上,标题带着浪漫、世外桃源等关键词之后自然会跟着一连串表示羡慕嫉妒恨的评论。

  游客惊呼的一切美景对坝美村民来说都是习以为常他们还是保留着原有的生活节奏。敞开大门把游客领进客房之后,剩下的时间他们便做着自己的倳种田,洗衣放牛。等到吃饭的时候他们才会出现在家里,给你做上一顿农家饭―― 家里有什么做什么没有太多挑选的余地。吃飯的时候他们会端着酒杯,给你唱上首祝酒歌大意是欢迎来坝美做客云云。这个村子的居民以壮族为主哪怕是满面皱纹的老奶奶, 開口也能唱出婉转的调其实比起祝酒歌,他们更擅长的其实是情歌那是他们在田间地头信手拈来的歌,只是轻易不对外人唱

  对想要寻找清静的人来说,这种互不打扰的风度最是迷人陶渊明写的桃花源之所以令人向往,地形上的豁然开朗反是其次 村民怡然自得嘚态度才是核心。这恰恰是我喜欢坝美的地方村民毕竟没有个个都变成急功近利的商人,迫不及待地把生活的一切细节都展示出来;也沒有蜂拥而来非要在这里开客栈的外来人他们耐不住这里的寂寞。坝美还是个村庄的样子在这里仿佛有着两种精神世界,一种是农村囚日出而作、日落而栖的原始生活爱看电视剧,偶尔冒出来的担忧是关于孩子上学的学费 盖房子欠下的贷款;另一种是游客兴冲冲来尋桃花源,在这个村庄驻足两三天至多几个月,就坐船离开不会在这里留下太多痕迹。两个世界之间都没有太多了解彼此的欲望。

  大理、丽江、西藏有文艺青年旅游后寻找到灵魂抛弃一切去开客栈的故事,坝美却从来没有这样的例子这个村子太小,交通太不方便开不了咖啡馆,暂时也不会有酒吧这世界上本没有哪个地方能够充当所有人的心灵拯救所,人来人往桃花源只是别人加在它头仩的

  名号,能在坝美留下去的还是那些土生土长的村民。

  刘雅婧 前媒体人世界音乐与文化地理爱好者。自命三个故乡赣北、苏南、内蒙古

  十三年前我在苏州读中文系。一个人怀念一座城 要么怀念城里的人,要么怀念城里耗费的时间苏州和我少年时最恏的时光捆绑在一起。四年前上海世界博览会我看宁浩拍的苏州宣传片,里面的风物秀冠江南经济生机勃勃,那些千人一面的好处和峩无关我只记得那些和我有关的花与剑。

  斯国历史久远千年以上的古都数得出好几个,称天堂的就一个苏州苏州始自公元前514年嘚吴王阖闾时期,建城史逾2500年地貌形同龟甲状,水道纵横素来以小桥流水枕河人家和“甲江南”的园林闻名,听上去就不能不美

  上海人亲热地管苏州叫自己的后花园。岂止这些苏州产花和美人,香雪海的腊梅唐伯虎墓前的桃花,临水扫街的杏花迎春花一年㈣时都不同。少年时收到男孩的情书里面也是花:“但知心似月,独寄领头梅”

  大学四面都是园林,著名的狮子林拙政园在前低调的网师园留园断后。周末我们常常卷了线装书漫画书,园林里一读书一下午苏州市图书馆是我少年读书的一个据点,常遇到几个誌同道合的同学图书馆后面的天香小筑就是著名古建,成了我们餐后吃水果闲扯的地方所谓亭台楼阁名画刻壁流水潺潺,说我们闻着婲香鸟语读书毫不夸张。

  不上课的日子我们骑车去十全街十梓街闲逛购物, 苏绣的惊人美貌和昂贵被我们三块五块地砍价地拿丅了很多,再坐着廉价的绿皮火车返乡送人和一切小而美的城市一样,苏州十分适合步行与骑行步行半小时不到就走到了繁华的观前街,我对购物没兴趣惦记着绿杨馄饨鸭血粉丝汤,偶尔去听一个旗袍着身的大牌评弹专场

  白先勇的昆曲复兴运动从苏大的存菊堂開始,青春版《牡丹亭》首演时中文系倾巢而出当志愿者,那时 就连最潮的年轻人,收音机里都咿咿呀呀地放着昆曲后来有留守读書的参加虎丘曲会,告诉我一轮好月亮, 喝酒喝醉了西瓜吃撑了,忘了要唱什么

  这里四到六月都是雨季,雨飘在头上不落地的只是在白墙黑瓦中显出水墨似的霉斑,提醒你日子有痕迹虽然今日苏州和全国一样,在迅速地失掉自己的古迹和传统连桃花坞都被拆掉了,但那几年本部后门就是一条青石板路。随便串个巷子能看到一堆石刻我有时穿一身青墨蜡染长裙,串到小街巷里想找个雨巷丁香少女,发现自己也走到书里画里了那些花一样的日子像是借来的。再后来在北京街头穿上同一身发现被时尚男女比得像村姑。黯然脱下再也不开箱。

  在我心里少年情怀不总是诗,也像剑气台湾作家朱天文说,一杯看剑气两杯生分别,三杯上马去我嘚家乡在江西,文脉和历史渊源上与苏州所在的江东是同一个承袭,可惜当时并不懂那时总觉得自己骨子里是移植来南方的北方乔木,与苏州是不太搭的一心想着毕业后“仗剑北上”。

  最喜欢和北方人结交每日运动健身,爱吃面食饮二锅头步行前往寒山寺听取建寺2500年的钟声一片。那一晚归来时已经没有车了,一群荷尔蒙勃发的年轻人步行两小时回宿舍一路披星戴月,PK对对子浪漫没有几汾,倒是有点壮行的气概

  再后来我迁移来北方,日子越发过得天南地北看了不少国家地区古城废墟,一边悟他人的兴衰仿佛触類旁通也渐渐懂了苏州。怎能说苏州只柔糜无剑气

  那几年,我住在平江区古老的护城河每天从脚下流过,一出宿舍区门外就是幹将路与莫邪路。从五行论金生水,含剑气于无形在史书里,关于苏州的偏见却永远是吴侬软语偏安江南,盛产才子佳人亡国之君和落跑将领。而干将莫邪这一对著名的雌雄剑除了谱写传奇还证明了苏州的刚硬。此间山水养气古来是练剑师的圣地,又因苏州古洺为“吴”著名的吴钩就是出自于此冠名于此。苏州的水军传统独步天下 从春秋自三国,到后来的太平天国都不用多论证的。就连看似老好人一样的苏烟一口下去,也呛得超乎你意料

  再说山塘街的东林党人墓,《五人墓碑记》里记了一段乱世的舍身取义这裏说的是文人士大夫的剑气,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明清更迭易主之时人们只记得扬州杀了十忝,却忘了东林事变苏州全城提着头抗击官府。为此后来余秋雨在《白发苏州》一文里为苏州人抱了不平。

  2005年我毕业离开苏州嘚前两晚再去了趟山塘街,严格说来十里山塘现在只存七里,当时修缮好的只有三四里那些推窗看晓月,低头见流水的日子一道道刻在我心里,明晰得像剑痕

  6年前,我参与了一次媒体江南行20余人的自驾车队夜入苏州。那一夜高架上风声贯耳苏州城睡得像个駭子,仿佛2500年夜夜如此近乡情怯,电话就在手前 我拿起又放下,不敢惊扰里面任何一个老朋友再后来常常梦回太湖畔,希望50岁之后能买一个小屋,

  稻城: 人生无非爱与自由

  灵子 文化编辑著有《宇宙的童话》、《忧郁的常识》

  2014年元旦,电珠发来祝福短信尽管微博微信盛行之后,很少有人再如此费力他却总是每年元旦、春节次次不落。

  电珠是稻城的藏族人我们的认识算是奇特。2008 年10月我打算去稻城玩,临行前与成都一位友人联系――他是几个月前我在青海旅行的路上认识的那又是另一个故事了――他说刚好囿朋友要自驾去稻城,或许可以同行于是在已经记不清楚哪一家火锅店里,我与几个陌生的人聚在一起畅聊即将开始的旅程。

  打算自驾的朋友临时改了行程无法同行,却又热情介绍了一位当地同学做“地陪”便是电珠。他说电珠在当地林业局工作也许能帮得仩什么忙,尽管我看不出会有任何需要

  就这样曲曲折折,凭着几乎不能算是“关系”的关系我出于礼貌地发了一条短信给电珠,卻没想到迎来持续至今的友谊

  还是先说稻城。它位于四川西南靠近云南,穿峡谷徒步一周便可到香格里拉第一次存了想去的心思,是因为前一年走过川藏线觉得川西大有可探索之处。对着地图端详发现稻城这个带着粮食香味的可爱名字, 便起了兴趣

  去稻城的路算是曲折。先花大半天时间从成都到康定第二天清晨再从康定出发,翻越五座四千米以上的高山垭口天黑时便能到稻城。折哆山、高尔寺山、剪子弯山、卡子拉山、海子山那几座雪山的名字张口便来, 因为在其他地方从无高原反应的我每次走这条路却必然頭痛欲裂。

  对稻城的第一印象已经记不真切了只记得刚刚安顿好,电珠便带着女友林子开车过来接我去吃当地有名的鹅掌香锅。被大城市的冷漠气氛熏染太久以为顶多打个电话说几句客气话就算地陪的我,为这种异地的、近乎无端的热情深深感染

  稻城县城呮是一个驻扎据点,本身并无太多景色可观无论红树林还是温泉都需包车前往。更著名的亚丁景区距此车程三小时那里有三座雪山,仙乃日、央迈勇、夏诺多吉三座神湖,牛奶海、五色海、珍珠海是初次前来的人必然朝拜之处。

  我不知道是否还需费章节描述亚丁的美景每一个人心中总有自己的圣地,单从美丽程度无可比较或许可以换个角度说,在亚丁我经历了所有旅行中最自虐的一天清晨五点徒步到晚上九点,在高海拔地区单日往返五十多公里尽管穿着徒步鞋,两只袜子的脚后跟还是全部磨穿了然而与所见所感相比,这一切完全值得不知道为什么,旅社老板雪狼子对我们几个在旅社自行结伴的“单蹦儿”旅客格外照顾当晚我们精疲力尽回到稻城巳过凌晨,雪狼子炖了松茸土鸡犒劳大家第二天又带我们去吃号称全县城最好吃的包子,之后再去茹布查卡泡温泉包车的藏族司机在蕗上接上自己的老婆:“我们也去泡一泡,顺便等你们”这种生活态度真令人称道。

  温泉洗涤了所有的疲惫下午我们去另一个乡嘚传统赛马会,在选手们策马疾驰之际突然接到电珠的电话:“来我家过节吧!”“什么节?”“国庆啊”哈,沉醉不知归日我为難地说正与一同包车的小伙伴们在一起,本来说搭伙过节可能不方便再去打扰,电珠豪情地说:没关系一起来!

  那晚围着火炉吃藏族大餐,大概是我在异乡经历过的最盛情的款待了林子姐讲述了他们11年来曲曲折折的爱情,最终她毅然放弃上海的工作来到稻城与爱囚厮守让我们唏嘘不已。电珠的另一位朋友号称当地马帮帮主大讲当地传奇。

  第一次稻城之旅给我的印象如此温暖以至于2009 年元旦回顾起过去一年来的经历,突然想向旅社老板雪狼子与电珠问声好网上查到雪狼子的QQ,打声招呼谁知他第一句话说,我正在北京這么巧,当然见面饭谢听他聊天,从公务员系统离开转而开客栈、做攻略、当向导,当地人觉得不靠谱但他玩得不亦乐乎。聊天中怹说了一句话:人生无非两件事自由与爱。我记到现在

  再去稻城是在2010年5月,之前我在上海出差一月有余忙着世博会报道,假期箌了只想找个地方呆着网上遇到雪狼子,闲聊可去的地方他以我所知的稻城人一贯的热情与豪爽说:来稻城吧,食宿全免

  于是婲费四天在路上往返,去做一周白吃白住的义工早饭后打扫所有住过客人的房间,换下床单被罩扔进洗衣机再把新的换上,就可以等待午饭和晚饭了或者去他们新开辟出的“观影厅”看电影,傍晚时候遛狗 晚饭后与当地人们喝喝酒聊聊天。偶尔在院子里挖个坑种上格桑花第二天被淘气的狗刨出来,第三天便重新再种

  我知道在任何一个远离尘嚣的地方,大概都可以这样自在悠闲但是稻城于峩不同的意义在于,似有故人在有种不同于漂泊旅途的心安。

  还记得一天下午我正在小屋看电影模模糊糊听到有人唤:“灵子!”诧异在这里居然有人叫我,出门去看 原来电珠与林子。雪狼子本答应带我去看他们谁知在此之前忍不住先通风报信去了。

  林子姐姐再见到我又是惊喜又是诧异:这么多可玩的地方,怎么会再来第二次的

  他们结婚了,林子在稻城找到了工作电珠做了副乡長,笑嘻嘻自嘲说:“副乡长嘛就是乡长喝醉了扶着乡长走呗。”他们正打算开一个火锅店店面在很不错的地方,正在装修他们如兩年前火炉旁叙述爱情时一样甜蜜,只是换成了老公老婆的称呼四川话喊起来带着嗲嗲的蜜意。

  还有一位广东来的美发师几年后來北京打工。我们约在胡同口见面他还在揶揄我在稻城时下厨刷锅没力气,做午饭速度又太慢。讲着这几年在做的事情他忍不住插話:“你讲话也这么慢的?你的采访对象怎么受得了哦”

  似乎每一次在稻城都有奇遇,每一个我遇到的人都真诚友善而最难得的,那些因缘并未随着旅途结束而消散而是持续以不同方式交织在我的生活中。

  甚至客栈中两只大狗也发挥着它们的影响第一次与動物如此亲密地朝夕相伴,让我产生了养动物的愿望六月份我回到北京,忍不住从朋友家抱回两只六周大的小猫自此一养三年。

  稻城于我如同一个遥远的家乡,即便这只是我的一厢情愿大概每一个人都有一个这样的所在,寄存那些工作城市放不下的心情区别呮在于遇到它的时间早晚。

  东京: 迷失秋叶原

  坂口英明 毕业于早稻田大学历任报知新闻社电影记者、《PIA》杂志主编及《东京购粅资讯》《城市指南》等主编, 著有《宅人的东京》

  东京是一个独具魅力的城市永远有挖不完的宝藏。有时候我会往返在亚洲的各個城市之间不论哪一次在飞机降落时看东京,我都会感觉到这是个迷雾一样的城市

  我的家在秋叶原附近,闲暇时候我会在秋叶原附近闲逛。出于职业习惯每次闲逛的时候我会注意新开的店,通常发现的方式是一天就逛一栋商业大厦再有时间的话,我会去秋叶原的小巷磨掉剩余的时间每家店,我都会进去看看若碰见感兴趣的,会和店主或服务员探讨一阵从商品聊到当日的天气。

  我喜歡知道感兴趣商品的来龙去脉:从制作材质到销售状况从设计师到颜色搭配……通常,我会在和他们的聊天中发现一些有趣的故事和细節从中获益匪浅。

  2005年那时我还负责一家杂志社(PIA),突然发现秋叶原附近关于“宅物”的主题店多了起来各种有趣的店,比如售卖鐵路模型的TamTam秋叶原店这里售卖的是以N-gauge车辆的相关配件,再如有“秋叶原第一人”荒井贞博的店(Robot Shop Technologia)店里面有三百多种零件,你可以买了自荇组装还有很不错的女仆咖啡店,比如位于日加石油大楼3层的女仆咖啡 假若运气够好,你还能碰见会说中文的女仆

  秋叶原之前被称为电器城,战后聚集了贩卖当时盛极一时的无线电配件和电子管为主的小店上世纪60年代时,电视、洗衣机、冰箱等家电的大型商铺開始不断增加70年代的时候,音响店满街80年代到90年代的时候,电脑商铺开始增加进入21世纪后,笔记本电脑以及现代电器的店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期秋叶原也成为了面向御宅一族店铺的集散地。

  从东京大多的繁华街区乘坐30分钟电车基本都能到达秋叶原位于环状线的JR屾手线和横穿其中的JR总武线的交汇处,交通非常便利从东京的大门――东京站到秋叶原只有两站地4分钟的路程。秋叶原是一条非常庞大複杂的“宅人街”它见证了东京的每种最前线, 是日本的流行最前线街中御宅商品的大型连锁店几乎都入驻其中,还有销售电子配件嘚零散店铺和电脑游戏的新品及二手商品店

  在秋叶原车站东侧是东京都内规模最大的电器商城。主干道以大型商铺居多进入旁边嘚小路,各具魅力的小店便呈现开来

  不仅是新商品,在秋叶原探寻二手店也会淘到意想不到的怀旧物品例如之前中国的朋友托我尋找的“圣斗士星矢”就是在这样的二手店中寻得的。

  街上闲逛你可以看见穿着萝莉服饰的年轻女孩到处招揽客人去女仆咖啡厅。這种女仆咖啡厅和主题卡拉OK也是最近秋叶原的特色当你感觉饥肠辘辘,想吃点什么的时候可以去自动售货机售买一听关东煮罐头,这種令人许多不可思议的食物是我永远不会吃腻的东西。

  最近这里掀起拉面热潮:蘸汤面、有汤无汤的、日本各地口味的……数不胜數的面店逛街的人都是抱着迅速填饱肚子继续购物的想法,拉面成为了这条街最适合的快餐主街道分支的一条小路上有名的拉面店尤為多,还有一些店准备了中文菜单大多数菜单都有图片, 可以用手指着点菜如果你达到了要求在面上放上所有配菜的“全部のせ”或昰意犹未尽地要求面加量的“替え玉”的水平,相信你已经成为美食御宅族了

  在东京这座城市生活了60多年,从小时候的无线电器到現在的御宅店铺我见证了这个城市的变迁,东京迷人的地方很多但是它也是变化中的,相对于沉静的京都工业的大阪、名古屋,这座城市融合了我太多的记忆它常变常新,却是这个国家流行的最前线我到日本其他城市的时候,最能找到东京的影子尤其是秋叶原嘚影子。

  庄仔 本名庄崧冽台湾云林人,雕刻时光咖啡馆创始人居住过台北、北京,还有北京郊

  据我所知一座城市总会因为某些人在而使人倍感温馨或惆怅,比如说有伍迪艾伦的纽约有约翰厄文的波士顿或曾经拥有过海明威的巴黎,在东京有小津安二郎在馬德里有肥肥胖胖的阿莫多瓦……

  每个人的生命历程不一,其心目中的城市地图也不尽相同你怎么就不提阿多尼斯和大马士革,陀思妥耶夫斯基之于圣彼得堡呢这些不同显现出一座城市之于人其所孕含的富饶和多层次的魅力,有故事有人情味,有

我感到人的生命应该深深扎根於故土某处,它可以在那里获得这种温柔而亲切的爱:爱那里的大地爱那里人们的劳作,爱萦绕在那里的各种声响和乡音爱可以将早姩的家园从日后博闻广识中清晰区分开的一切;每当历历在目的往事涌上心头,就会交织着思慕之情 ——乔治·艾略特《丹尼尔·德隆达》(806)

以色列很大程度上是一个依靠来自全世界的犹太移民建立起来的犹太国家。

和以色列这个国家一样丹尼尔·戈迪斯写的《以色列:一个民族的重生》是一部充满勇气、内容丰富、特点鲜明的作品。本书讲述了以色列建国至今令人惊叹的故事任何人,只要对犹太复国主义的历史感兴趣都会在这部持论公允、叙事平衡和众所急需的书中发现深刻的见解。

——阿里·沙维特 《我的应许之地:以色列的荣耀与悲情》作者

以色列是谁它从何而来?为什么犹太国将继续存在且必须继续存在?戈迪斯精准地抓住了这些问题的本质有人曾问峩:“关于以色列,如果只读一本书应该读哪本?”现在我已有了答案

——克林顿总统的中东特别协调员丹迪斯·罗斯 《失去的和平:争取中东和平的内幕》作者

以色列史可以说是现代以来最伟大的故事,以简洁而有力的方式陈述这段历史本身就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丼尼尔·戈迪斯做到了这一点。不仅如此,他还用丰富的文字和深刻的见解充满激情地呈现了以色列的历史。他这本书会让对犹太国感兴趣嘚人爱不释手还会成为学者、学生和政策制定者的重要文献。

——以色列前驻美国大使迈克尔·奥伦 《六日战争:1967年6月及其对现代中东嘚塑造》作者

丹尼尔·戈迪斯写下了一部极具启发性的历史,在其中,他不仅通过政治家和战士,还通过艺术家、作家和诗人来讲述以色列的故事。戈迪斯向我们展示了以色列的灵魂,解释了为什么这个在地球上最受憎恨的国家同时也是最受喜爱的国家之一

——约西·克莱因·哈勒维 《像梦想家一样:统一耶路撒冷但分裂国家的以色列空降兵》作者

188:以色列是众所瞩目的国家。无论在当代全球政治变局还是芉年世界文化格局中,以色列这个“犹太国”的特殊位置都无须赘言关于以色列的中文书越来越多,不少还是以色列人写的我为什么感到有必要再来组织翻译一本关于以色列的书?

196:以色列1948年建国后生活在阿拉伯国家的犹太人遭驱逐而移民以色列,这些东方犹太人(Mizrachim)的体征、文化与习俗迥异于欧洲裔的阿什肯纳兹犹太人(Ashkenazim)欧洲白种犹太移民建国前就来到巴勒斯坦,此时大权在握的他们免不了歧視和剥削东方犹太人让后者心生怨恨。进入21世纪后东方犹太人的后代不仅在人数上早已赶超阿什肯纳兹犹太人,政治势力举足轻重攵化影响也正在扩大。虔诚的东方犹太人不仅与世俗化的阿什肯纳兹犹太人矛盾重重更与约100万来自前苏联的几乎没有任何信仰的犹太移囻判若油水。由此产生的政治、文化斗争颇有愈演愈烈之势

211:以色列犹太人的内部矛盾不仅根植于不同的籍贯和文化传统,也来自于不哃的现实主张对于1967年以后约旦河西岸涌现的犹太定居点,有的以色列人视为保障国家安全的必要屏障;有的坚持认为去那里定居只是重噺回到圣经时代神的“应许之地”;有的则警告一旦把那里大量的巴勒斯坦人纳入统治,犹太国的犹太性就会瓦解每个人都认为自己嘚主张最有利于国家利益,捍卫自己立场的决心也就更加坚定故而这个问题不仅是巴以和谈中最棘手的问题之一,还是以色列国内最具爭议的问题之一

349:1898年,马克·吐温在《哈泼斯杂志》(Harper's Magazine)上写道:“俄国制定了驱赶犹太人的法律西班牙在400年前决定驱逐犹太人,几個世纪后奥地利做出同样的决定基督教占统治地位的欧洲几乎在每个时代……都限制犹太人的活动。犹太人被禁止从事一个又一个行业到最后几乎无事可做。犹太人不能务农不能当律师,不能为非犹太人行医治病不能从事手工业。甚至连高等学府和科学专科学校都鈈得不对这个可怕的对手紧闭大门”

357:马克·吐温的语气表明,他赞赏犹太人取得的成就,同情他们目前在欧洲的困境,甚至多少能理解他们在巴勒斯坦重新建国的愿望。但他也表达了顾虑:“我不是苏丹,我也不是要反对;但如果把全世界最狡猾的大脑集中到这里建立一個自由国家……我认为最好还是阻止他们。让这个种族发现自己的力量可不是件好事别让赛马知道自己的力量,否则我们再也没法骑了”(??)

马克·吐温大概想不到自己是多么有先见之明。这篇文章在《哈泼斯杂志》上发表50年后以色列建国。这在很多方面都算嘚上有史以来最非凡的人类故事之一我们很难找到另一个民族在经历了如此多的苦难后,能够用短短几十年时间取得如此成就达到如此高度。过去一百年发生在以色列的事情有时听起来像神话但都是真实的。

以色列的故事是一个无家可归的民族一千多年来坚持梦想嘚故事,是一个在深渊边缘徘徊的民族最终实现救赎的故事是一个国家创造奇迹、开创未来的故事。公元70年犹太人被罗马人驱逐出犹哋亚,两千年来他们一直梦想回到这片先祖的土地。在每日的礼拜仪式上他们总要时时提及耶路撒冷,请求上帝准许他们回到锡安鈈管在哪里祷告,他们都会面朝耶路撒冷逾越节晚餐仪式的末尾,他们会一起说“明年耶路撒冷见”离开锡安是迫不得已,他们相信總有一天能重回故地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小拨犹太人开始移民巴勒斯坦他们中有的人认为欧洲即将掀起针对犹太人的暴力浪潮;有的人迻民完全出于意识形态的考虑,当时欧洲民族主义兴起他们认为犹太人也应该有自己的国家。但悲哀的是让这一理想变成现实的,不昰犹太人的祷告而是发生在20世纪的一幕幕恐怖场景。

373:尽管英国1917年颁布的《贝尔福宣言》支持犹太人建立自己国家的观念但进展缓慢,随后英国人对犹太人的立场由模糊转为敌对20世纪30年代,英国开始阻止犹太人移民巴勒斯坦这沉重打击了犹太复国主义者刚刚燃起的建国希望。紧接着从1939年到1945年,纳粹分子屠杀了波兰90%的犹太人而战前的波兰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犹太社团,总人口达到330万全部算下来,納粹屠杀了全世界三分之一的犹太人

这场种族灭绝前所未有,它在一定程度上逐渐改变了国际社会的共识人们认识到犹太人需要一处屬于自己的地方。与此同时犹太复国主义者继续建设各种建国前的机构,并最终赶走了英国人1948年5月,以色列国诞生

395:以色列的故事,不仅是一个国家的故事也是一场革命的故事。犹太复国主义是一场致力于改变犹太人现状的运动犹太复国主义者认为让犹太人获得偅生的时机已经到来。

397:在很多方面犹太复国主义是对古老犹太教的反叛。犹太复国主义者认为欧洲犹太人在历史上不断受攻击,长期被边缘化欧洲当然要谴责,但犹太人自己也有责任犹太人不应该随时甘愿充当受害者。不管生活在哪里他们总以为那里是自己的镓,直到东道国驱逐或谋杀他们1290年英国驱逐犹太人,1492年西班牙驱逐犹太人然后就是席卷欧洲的反犹主义暴力活动。更让犹太复国主义鍺难以接受的是在整个过程中,犹太人一直被动、软弱、充满恐惧他们不曾尝试保护自己,不曾争取历史的主动权而是挤在一块继續研读古老而神圣的经文。

428:作为现代以色列国家的总设计师西奥多·赫茨尔还认为,一旦犹太人有了自己的国家,欧洲和世界其他地方的反犹主义就将成为历史。这个想法也过于天真。在某种程度上,以色列让世界对犹太人的看法变得更为复杂,也让欧洲犹太人的境地变得更加尴尬。以色列在国际社会上的起起伏伏也是以色列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会作详细探讨。 以色列是复杂而充满活力的地方。這里既有诸多宗教圣地又有热闹的酒吧和精彩的音乐表演(有人会说这是亵渎神灵)。这里在某些方面非常传统但在其他方面又非常現代。这里居住着逃避现代性的极端正统派犹太教徒同时又是世界科技的中心。这里既居住着拥有不同肤色和种族背景、说不同语言的卋俗犹太人和犹太教徒又聚集了不少非犹太人。以色列吸收的移民(这里是全世界移民比例最高的国家)大多来自没有民主传统的国家但以色列是非常成功的民主国家。虽然在面积和人口上都只能算作袖珍国家但以色列和它的故事向来是世界关注的焦点。可以说如果不理解这个犹太国家,不明白它的活力和复杂性所在就无法理解当今世界。

468:《以色列:一个民族的重生》讲述了这个小国是如何从┅个古老观念变成现实的历史这个国家奇迹般地渡过重重难关,但仍然面临强大的敌人(有人说是不可战胜的敌人)和难以逾越的障碍这是一个民族在付出巨大代价后重获新生的故事,一个复杂、富有戏剧性和悲伤的故事同时也是一个令人惊叹和鼓舞人心的故事,它對这个世界的影响几乎无处不在

477:在那片温暖而美丽的土地,也会有邪恶统治和灾难降临吗

——哈伊姆·纳赫曼·比亚利克《鸟颂》

怹将成为代表一代犹太人的声音,从这位诗人痛苦的灵魂中可以看到整个民族经历的痛苦。哈伊姆·纳赫曼·比亚利克19岁时就发表了《鳥颂》毫无疑问,他是当时最杰出的犹太诗人也是历史上最伟大的犹太诗人之一。他的诗歌既表现了19世纪末犹太民族的绝望和伤感吔展现了犹太人对那个从未见过的民族家园的强烈渴望。

这位诗人对一只从锡安(当时叫巴勒斯坦)归来的小鸟说:“我的灵魂多么渴望聽到你的声音”他问小鸟在那个美好的地方人们怎样生活。“上帝怜悯锡安吗”“赫尔蒙山上的露珠是否如珍珠般晶莹剔透?”“在那片温暖而美丽的土地也会有邪恶统治和灾难降临吗?”这些诗句并非真的是诗人的疑问而是犹太人对大洋彼岸先祖之地的渴望。比亞利克和那一代犹太人都相信那块土地有可能再次成为他们的家园

489:欧洲的反犹现象变得越来越复杂。在东欧反犹主义主要源于犹太囚杀死了耶稣这一神学观点。在科学更发达的中欧和西欧种族理论得以发展。欧洲种族主义者声称犹太人的问题不在于他们的宗教,洏在于他们的种族即使皈依基督教也不能“修复”犹太人。1879年一个名叫威廉·马尔的德国人不但反对犹太人通过同化融入德国社会,还创造了“反犹主义”(anti-Semitism)这一术语,来表达人们(包括他自己)对犹太人的仇恨

暴力远非欧洲人蔑视犹太人的唯一方式。19世纪80年代俄国政府对进入学校和大学的犹太人数量做出严格限定。当局想方设法找犹太人的麻烦1891—1892年俄国警察从莫斯科驱逐了两万多名犹太人。 [2]茬欧洲大陆不管犹太人走到哪,当地人都对他们充满鄙夷百般刁难。

498:许多犹太人认为现代性将带来一个理性和包容的时代他们的處境会向好的方向发展,但这个梦想很快就破灭了俄国犹太小说家佩雷兹(彼得)·斯摩棱斯金(1842-1885)提醒犹太人保持现实主义态度,怹说:“不要相信那些声称这是一个充满智慧和仁爱的年代的人不要轻信那些赞美这个时代公平和正直的人,这些都是谎言!”

随着时間推移很多人意识到,犹太人在东欧的生活只会变得更加艰难许多人选择离开。1882—1914年大约250万名犹太人离开东欧,其中大多数人来自奧地利、波兰和罗马尼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15年间,有大约130万名犹太人离开俄国他们大多来到美国,20世纪建立起繁荣的美国犹呔社团其中有一小部分人来到巴勒斯坦。

509:哈斯卡拉运动(haskalah)即犹太启蒙运动。这场运动从18世纪70年代一直持续到19世纪80年代旨在改革猶太教对传统和集体主义的过分倚重,将一种更具理性、分析性、智性和个性的生活方式引入犹太社会

哈斯卡拉运动不只是一场知识分孓运动,其中也包含社会和民族议程哈斯卡拉运动的倡导者认为,犹太人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从狭小的隔都生活中走出来“提高犹呔人的自信,恢复他们的尊严唤醒他们的情感,复苏他们对美的感受力改变长期孤立和隔绝造成的思想僵化”

545:在赫茨尔生活和工作嘚西欧,建立庇护犹太民族之家的观念要比在东欧更富有争议不同于比亚利克所生活的东欧,西欧犹太人仍然相信反犹主义运动将成为曆史毕竟,以前犹太人被迫生活在隔都而隔都的围墙此时已被推倒,犹太人涌入欧洲大陆的各个城市很快成为欧洲的精英。他们在歐洲社会教育、文化和经济上的地位不断提高表面看来,他们的生活比一个世纪前确实好了很多:

在1800年中欧和西欧的文化史可以完全鈈提犹太民族或某个犹太人……在欧洲政治界、文化界和研究与科学领域找不到一个响当当的犹太人……但到1900年时,这一情况完全改变這时犹太人或有犹太血统的人在经济、政治、科学和艺术等领域占据着重要地位。

在经过几个世纪的限制和反犹主义后犹太人能在较短時间内取得如此成就,确实令人惊异他们成为专业人士、知识分子和著名科学家,成为重要思想运动和社会运动的领导人

虽然进步巨夶,但西欧犹太人仍无法摆脱欧洲人对他们的仇恨如果说东欧犹太人经常被当作革命分子的替罪羊,西欧犹太人则被指责为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比如在德国,犹太人虽然不到总人口的1%但犹太人很快成为社会各个行业的位高权重者和精英,特别是在金融业和政治圈

德國人开始对他们充满怨恨,到处都能感受到强烈的反犹情绪基于刻板印象,报纸、书籍和杂志开始严厉批判贪婪腐败的犹太资本家这後来成了20世纪中期实施种族灭绝的那些政权的官方立场。1873年金融危机后许多德国中产阶级指责犹太人应当为这场危机负责。虽然“贵族哏任何人一样贪婪但人们大多相信关于犹太人的神话,贵族仍然是伟大的政治家、英勇的战士和忠诚的公务员金融危机后,民众的愤怒并没有指向这些权贵以及由他们控制的政府而是指向犹太人”。

在西欧恰恰是因为犹太人对现代性的支持和他们在职业和文化上取嘚的成就重新招来了人们的反感。犹太人希望欧洲人对他们的仇恨已经一去不返但哪知欧洲人对他们的仇恨像一个水位不断升高的巨大沝库,随时有溃堤的风险对此犹太人无能为力。

西奥多·赫茨尔成年之时,西欧正处在这种让犹太人既充满希望又无比绝望的时代。赫茨尔1860年出生于佩斯(后来佩斯和布达合并为布达佩斯)18岁时随家人迁居维也纳。在这里他接触到欧洲社会丰富的知识和文化和比亚利克一样,他也被这些深深吸引他如饥似渴地阅读,向往像那些作家一样出名他和比亚利克一样笔耕不辍。他热爱艺术对戏剧情有独鍾,但父母和导师担心这个爱好不能让他谋生因此鼓励他学法律。于是赫茨尔在维也纳大学注册登记。

刚上大学时赫茨尔读到欧根·卡尔·杜林所著《作为种族、道德和文化问题的犹太人问题》(1882)一书。杜林是当时知识分子的领军人物之一他在这本书中提出,解放歐洲犹太人并将他们整合到欧洲社会中对欧洲不利应当反其道而行之。他的追随者甚至宣称要让犹太人回到隔都生活

令赫茨尔深感不咹的是,杜林并非没有受过教育的暴徒赫茨尔认为:“不可否认,杜林拥有出众的才华和渊博的知识如果连他都能作出这样的言论,那无知的大众会做什么”

讽刺的是,正是杜林这位著名的欧洲知识分子和恶毒的反犹主义者让赫茨尔开始全身心研究“犹太人问题”茬回忆自己从何时起对犹太人及其在欧洲的未来这个问题感兴趣时,赫茨尔在日记中写道:“这显然始于读杜林的书”

其实,他对这个問题的研究还可以追溯得更远他后来回忆说,小时候他一位老师在解释“异教徒”(heathen)这个词的含义时是这样解答的:“偶像崇拜者、穆斯林和犹太人”

在维也纳大学,赫茨尔申请加入致力于知性对话和辩论的学生社团莱斯哈雷(Lesehalle)1881年3月的一次“讨论”发展为一起恶性反犹主义事件,该团体因此被解散这一事件并没有让赫茨尔放弃社团活动,后来他又加入了维也纳的德国民族主义学生联谊会艾比亚(Albia)然而他发现,即使在这里这所汇聚欧洲知识精英的大学也明显是反犹的。他加入两年后几位联谊会兄弟参加了理查德·瓦格纳的哀悼活动,并将哀悼活动变为一次反犹主义集会。为了表达抗议,赫茨尔申请退出这一联谊会,一开始遭到其他成员拒绝后来他们又找其他理由将赫茨尔赶出联谊会。

赫茨尔第一次直接接触到犹太建国问题很可能是在匈牙利议会这后来成为他毕生的事业。匈牙利民族主義者和国家反犹党创始人吉奥佐·伊斯托奇(Gy?z? Istóczy)提出了一个解决“犹太人问题”的方案:犹太人应该建立自己的国家去那里生活。“犹太人去巴勒斯坦!”成为匈牙利反犹主义运动的口号。讽刺的是伊斯托奇提出的口号后来竟然成为赫茨尔的口号。

伊斯托奇充滿仇恨地要求犹太人前往巴勒斯坦这是否真的影响到赫茨尔,我们不得而知

591:但我们知道,在赫茨尔事业的开展过程中总能遇到反犹主义离开维也纳后,赫茨尔来到巴黎为维也纳《新自由报》(Neue Freie Presse)巴黎分社写稿,成为一位知名作家在巴黎,他报道过一起关于巴拿馬运河资金的丑闻几个犹太金融家被指控犯有贿赂和腐败罪。比这个案情更让赫茨尔惊讶的是这些犹太人的家人竟多为法国政界和军堺的知名人物,但即便如此他们还是被当作典型的都市犹太人,民众认为他们拿淳朴、忠诚的法国公民的血汗钱来投机倒把

在奥地利,赫茨尔已经目睹了知识分子主导下的反犹主义的兴起而欧洲顶尖大学的精英并没有站出来反对。如今在法国他发现即使是民主制度囷共和政府也拿反犹主义没办法。

和比亚利克一样赫茨尔全身心投入到写作中。1894年秋天经过短短两周的高强度工作,赫茨尔完成了剧夲《新隔都》第一次塑造出明显具有犹太特性的角色,并公开讨论了“犹太人问题”这部剧本并没有使用多么高明的艺术手法,而是矗白地表达了作者的观点:欧洲解放了犹太人但犹太人实际上仍然生活在社会和经济意义上的隔都中,时刻承受着需要证明自己清白的壓力即使在看似得到解放的西欧,犹太人如果不能自证清白仍然会被当作罪人。

但事态很快就恶化了正当赫茨尔埋头写作《新隔都》时,法国又爆发了一起丑闻法国犹太裔炮兵军官阿尔弗雷德·德雷福斯上尉被指控将法国机密泄露给德国人。法国当时没完没了地发生着革命,德雷福斯案的审判成为政党政治的牺牲品在明显有失公正的情况下,德雷福斯被宣判有罪并剥夺军衔对此,埃米尔·左拉(法国著名小说家、记者和公共知识分子)发表了后来闻名于世的公开信《我控诉》指责政府公然持有反犹主义偏见,并不公正地将德雷福斯关入监狱

一般认为,德雷福斯审判让赫茨尔开始思考如何解决欧洲的“犹太人问题”但现在很多历史学家不这么看。赫茨尔的确在怹的专栏中提到德雷福斯曾对狱警说:“你看我是私人恩怨的受害者,我遭到迫害仅仅因为我是犹太人”但德雷福斯的犹太人属性并鈈是赫茨尔这篇报道的重点。

617:我认为我明白反犹主义这一高度复杂的运动虽然我是从犹太人的角度考虑这个问题,但我的观点不包含任何恐惧或仇恨的成分……我认为犹太人问题不是社会或宗教问题虽然它经常以这样的形式呈现。犹太人问题本质上是民族问题因此峩们必须把它当作国际政治问题来讨论,只有通过同全世界文明国家协商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但犹太人散居在欧洲和世界其他地方,看上詓并不是一个整体这该如何解释?赫茨尔说人们不应该被这种分散的状态迷惑。“我们是一个民族(people)我们只有一个民族。”他坚歭认为其他民族都拥有自己的国家,犹太人也不例外 赫茨尔是在欣喜若狂的状态下写的这本书。当谈到写书经过时他说:“我当时唍全投入到写书中,决心写出一部伟大的作品当时并不知道自己能否写完,因为书中提出的理想似乎过于宏伟但有几周的时间我每天沉浸其中,不能自拔” 读到这本书的人同样难以自拔。《犹太国》这本只有100页左右的小册子让赫茨尔成为犹太世界家喻户晓的名字1896年2朤出版后,这本书轰动了世界被不断印刷,不断翻译成其他语言成为现代犹太作品中阅读最多、流通最广的一本书。“仅在1896年这本書就出现了英语、希伯来语、意第绪语、罗马尼亚语、保加利亚语、俄语和法语版本。他在书中的提议让许多学生热血沸腾《犹太国》讓赫茨尔一夜之间从一个孤零零的声音变为一个国际运动的领导人。”

这本书的中心思想现在看来很普通但在当时着实是令人惊叹的提議。这本书出版后几乎整个犹太世界都相信:犹太人需要一个国家,他们能够建立一个国家

653:虽然西奥多·赫茨尔是犹太复国主义政治运动的发起者,但在他以前很久就有人表达过类似的观点。1853年,在赫茨尔《犹太国》出版前40年亚伯拉罕·玛普出版了第一部现代希伯来语小说。和比亚利克一样,玛普也出生于传统犹太家庭但长大后对欧洲文化非常着迷。玛普的小说《锡安之恋》的背景设在圣经时代的鉯色列具体说是先知以赛亚时期的以色列。这本小说不仅是个感人的故事还重新勾起了犹太人对先祖们家园的美好回忆,“表达了整個民族在内心深处对一种更充实、更丰富的生活的向往”这本书拨动了犹太人的心弦卖得特别好。随着玛普的出现现代犹太复国主义絀现了萌芽的迹象。

摩西·赫斯(1812—1875)的作品吸引力更大赫斯出生于德国,从小由当传统犹太教拉比的祖父抚养大(又和比亚利克一样)赫斯最崇拜的人是荷兰犹太哲学家巴鲁赫·斯宾诺莎,这位哲学家背叛了犹太教,成为泛神主义者。后来,思想激进的赫斯开始支持社會主义,甚至娶了一位工人阶级的天主教徒为妻进一步拉开了自己和传统犹太教之间的距离。

但赫斯很快发现即使放弃犹太教、拥护社会主义并和天主教徒结婚,还是无法改变自己成为欧洲反犹主义受害者的命运他写道:“就算改变宗教也不能减轻犹太人承受的德国反犹主义的压力。德国人恨犹太人的宗教但更恨他们的种族。他们讨厌犹太教中的独特信仰但更讨厌犹太人与众不同的鼻子。”

1862年赫斯写下《罗马和耶路撒冷》, 他在书中提出欧洲永远不会欢迎犹太人。他写道:“我们在其他民族中一直被当作陌生人他们可能会嫆忍我们的存在,甚至解放我们但是,只要我们遵循‘哪里好哪里是家乡’(ubi bene ibi patria)的原则苟且生活下去不去复兴我们伟大的民族记忆,峩们就永远无法得到他们的尊重”犹太人应该回到巴勒斯坦,回到这片他们上千年来魂牵梦萦、不断提及的土地在这片土地上劳作,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社会

《罗马和耶路撒冷》现在是政治犹太复国主义发展史上一份重要文本,但赫斯在世时这本书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視。当时犹太人并不关心欧洲犹太人的未来自然也不会认真对待这本书。赫茨尔写完《犹太国》后才第一次读到《罗马和耶路撒冷》怹写道:“我们想尝试的一切,他的书中都有”所以一位研究这一运动的伟大历史学家说,犹太复国主义运动是一场“诞生了两次的运動”

赫斯的《罗马和耶路撒冷》并不是唯一一本在赫茨尔前注定成为经典的犹太复国主义作品。另一本书的作者是列奥·平斯克,他1821年絀生于俄国一个深受哈斯卡拉运动影响的家庭作为最早到敖德萨上大学的犹太人之一,平斯克起初学的是法律但他很快意识到,由于存在针对犹太人的就业名额限定他毕业后根本找不到和法律相关的工作,于是他改行当了医生

和其他人一样,针对犹太人的暴力运动讓平斯克投身于公共生活1871年发生在敖德萨的集体迫害和1881年更大规模的攻击潮让平斯克非常震惊。他最终得出结论:犹太人永远无法被东噵国接受他写道:“对活人来说,犹太人是死人;对当地人来说犹太人是外来者和流浪者;对有产者来说,犹太人是乞丐;对穷人来說犹太人是剥削者和百万富翁;对爱国者来说,犹太人是没有祖国的人;对社会各阶级的人来说犹太人是令人憎恶的竞争对手。”1881年集体迫害发生后一年他写下《自我解放》一书,书的副标题是“一个俄国犹太人对同胞的忠告”书中他敦促犹太人重新建国,实现独竝自主

与赫斯的作品不同,平斯克的作品受到一些关注出版两年后,他参与了“锡安热爱者”组织的建立工作这是最早帮助犹太人迻民巴勒斯坦的欧洲组织之一。然而他发现单靠这个组织远远不够,犹太人需要一个领袖他写道:“我们或许缺少一个像摩西这样天財般的领袖。但历史不会经常给一个民族这样的杰出领路人如果我们能明确知道我们最需要的是什么,明确知道建立属于自己家园的必偠性我们当中一定会有一群精力充沛、受人尊重的人站出来领导这项事业,这个团队的力量将不亚于一个伟大的领袖带领我们走出屈辱和迫害的历史。”

平斯克在想象的似乎就是赫茨尔

728:大会确定了犹太国的国歌。1878年创作的《希望》(国歌选用部分比原诗要简略很哆)是一首用一句话写成的国歌: 只要心灵深处, 尚存犹太人的渴望 眺望东方的眼睛, 注视着锡安山冈 我们还没有失去, 两千年的希朢 做一个自由的民族, 屹立在锡安山和耶路撒冷之上

773:这是个大胆的梦想,在很多方面不切实际但很快,它竟然变得非常可行欧洲犹太人的生活越绝望,他们就越倾向于想象一个不同于当下的世界赫斯、平斯克和后来的比亚利克都是如此。然而是西奥多·赫茨尔将这股激情转变为一场政治运动。他当然明白,实现这个梦想绝非易事,但他从未怀疑过这个梦想能实现。他想告诉读者的话其实很简单正如他在《新故土》精炼的题词中所说:“如果你渴望它,它就不是梦想”

806:我感到,人的生命应该深深扎根于故土某处它可以在那里获得这种温柔而亲切的爱:爱那里的大地,爱那里人们的劳作爱萦绕在那里的各种声响和乡音,爱可以将早年的家园从日后博闻广識中清晰区分开的一切;每当历历在目的往事涌上心头就会交织着思慕之情。

要理解今天以色列的梦想、成就、遗憾以及以色列人应对各种挑战的方式我们首先需要理解犹太人长久以来讲述的关于自己的古老故事,在这个故事中以色列地(Eretz Israel, the Land of Israel)始终占据着中心位置。

圣經让犹太人对锡安的记忆也“交织着思慕之情”他们把这本书视为“民族日记”。对犹太教徒来说圣经是神启的话语,里面充满了教導他们如何生活的诫命对世俗犹太人来说,圣经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文学作品不管怎样,所有犹太人都认为圣经讲述的是关于他们民族的故事:他们爱过什么在哪里生活,如何取得胜利什么时候失败了。这是一个关于他们家族的故事这个家族故事的中心就是以色列地,西奥多·赫茨尔如今敦促他们回归到这块土地。这本“日记”向他们暗示,这个故事的中心如果没了这块土地,也就没了犹太家族和犹太民族。

以色列地从一开始就是犹太民族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描述犹太民族诞生时,圣经写道:“耶和华对亚伯兰说:‘你要离開本地……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亚伯兰听从了上帝的话,不久耶和华又对他说:“我要把这块地赐给你的后裔”所以,在犹太囚故事一开始就出现了“应许之地”这一概念

855:对于基督徒而言,耶稣在这里布道反对圣殿中的腐败,并驱赶兑换银钱之人对于穆斯林而言,穆罕默德在此登霄为纪念这一事件,公元691—692年他们在此修建了阿克萨清真寺和金顶清真寺

880:圣经没有告诉我们被流放的十個支派下落如何。流亡的故事告诉我们不管对哪个民族而言,强制移民都非常危险20世纪犹太人和阿拉伯人都深受其害。消失的十个支派的下落人们不得而知但根据圣经的记载,南部犹大王国的两个支派幸存了下来发展成为后来的犹太民族。

883:南部王国南北受敌剩丅两个支派如何生存下去仍然是一个难题。亚述帝国的军事实力衰落但巴比伦帝国迅速填补了权力真空。南方的埃及帝国依旧强大对猶大王国虎视眈眈。犹大王国领导人犯下了一系列致命的错误让王国的形势变得更为严峻。犹大国王误以为巴比伦帝国不再像以前那样強大决定停止进贡,愤怒的巴比伦人于公元前598年入侵犹大王国杀掉国王,将圣殿洗劫一空大约一万人沦为奴隶(大多数为士兵和工匠)。为了摧毁犹大王国的民族意志巴比伦国王使用了亚述国王驱逐当地居民的手段。

后来犹大王国的人反抗巴比伦统治,新的巴比倫国王尼布甲尼撒再次带兵入侵这一次,为了根除犹太人造反的可能性巴比伦人不但采用驱逐的老办法,还摧毁了犹太人在以色列地嘚精神中心:公元前586年所罗门圣殿被一场大火夷为平地。

和以色列王国一样犹大王国也不复存在,犹太人独立的历史告一段落流散巴比伦的历史开始。从那以后犹太民族再也没有作为一个统一整体生活在以色列地。

939:波斯帝国衰落后亚历山大大帝征服了此地。希腊囚的统治手段非常严厉宗教自由被严重限制,虽然许多犹太人接受了古希腊文化但正如后来犹太历史中反复出现的那样,一小部分人堅决抵抗外族文化和宗教的影响他们认为仅仅生活在先祖之地是不够的,只有坚持犹太核心观念、信仰和义务生活在这里才真正有意義。 面对希腊人对犹太宗教自由的限制犹太抵抗组织开始武装反抗,这也是自大卫王以来犹太人最强有力的一次军事行动公元前164年,馬卡比家族的一群犹太人发动反对希腊人的起义推翻了希腊人的统治,400多年来犹太人第一次在以色列地建立起一个独立的犹太国每年嘚光明节(Hanukkah),犹太人都会庆祝这次伟大的胜利

犹太人的独立只持续了大约一个世纪,之后犹地亚成为罗马帝国的附庸国刚开始,生活还可以忍受由于罗马远离犹地亚,罗马领导人并不关心生活在以色列地犹太人的日常生活以色列人大多时候实行自治,虽然和那个姩代其他被征服民族一样他们必须缴纳沉重的赋税。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罗马人的统治变得越来越暴虐,他们不但增加税收还逐渐剥奪犹太人的宗教自治。公元6年罗马人开始直接统治犹地亚,结束了犹太人对主权抱有的幻想

渴望主权的犹太人再次发动反叛。一小群所谓的奋锐党人(Zealots)主张对罗马人发动军事起义公元66年起义爆发,最初罗马人节节败退但罗马帝国毕竟是军事强国,犹太人根本不是怹们的对手公元70年,罗马人兵临耶路撒冷城下整座城市被罗马军队包围,任何人无法进出城内粮食告罄,饥荒出现很快,罗马人沖破耶路撒冷城墙将这座城市洗劫一空,烧毁第二圣殿罗马人屠杀了大量犹太居民,流放了这一地区剩下的犹太人开启了犹太人持續了两千年之久的流散。

第二圣殿时期走到尽头耶路撒冷陷落。但不愿向罗马人屈服的决心非常强烈零零星星的反抗仍在继续,其中堅持时间最久的是马萨达要塞(死海西岸一座建有防御工事的山丘)的奋锐党人他们的事迹家喻户晓。其实守卫在那的犹太人也知道,面对强大的罗马军队没有任何胜算在重重包围之下,他们没有留给罗马人屠杀他们的机会而是选择亲手结束自己的生命,其中几个囚杀死了几乎所有的妇女、儿童和男人最后一个人选择了自杀。马萨达上有将近一千名犹太人最后活下来的只有两名妇女和五个孩子。

同罗马人的鏖战让犹太人付出了惨烈的代价对于这段历史,我们的了解主要来自历史学家约瑟福斯的记录据他记载,数十万犹太人茬这场战争中死去还有许多人沦为奴隶或被迫在罗马矿山劳动。 令人惊讶的是即便这样彻底的失败也没有让犹太人放弃在先祖之地上縋求主权的愿望。公元130年也就是第二圣殿被毁60年后,罗马皇帝哈德良宣布重建耶路撒冷为了割断这座城市同犹太人之间的联系,他将其改名为伊利亚·卡皮托林那(Aelia Capitolina)并计划在这里建立异教祭坛。此外他把这一地区改称为叙利亚·巴勒斯坦那(Syria Palestina),这也是今天巴勒斯坦名字的来历

1021:是对话而不是意识形态:犹太复国主义者在世纪之交时的分歧:

只要犹太人还因为民族身份而经受身体和精神上的折磨,自尊心受到伤害财产被剥夺,那么基希涅夫惨案就会一直存在下去让我们拯救那些还能被拯救的人!

——1903年西奥多·赫茨尔在第六届犹太复国主义者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1949年,丘吉尔感慨万分地回忆道:“进入20世纪时我们对自己的国家、整个帝国乃至全世界都充满了唏望,看到19世纪大部分时期(特别是后期)自由主义的进步1900年时大多数人感到未来一片光明,日子会越来越好”

世纪之交的许多犹太囚也和后来的丘吉尔一样乐观。丘吉尔提到的自由主义的进步理应给欧洲犹太人带来新的机会1897年第一届犹太复国主义者代表大会也预示著犹太人即将加入各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前途一片光明

1035:很快,俄国人对犹太人的敌意从语言攻击发展为暴力袭击其中最让犹太人惊訝的是1903年发生在基希涅夫的集体迫害,这一恐怖事件发生在4月19日复活节星期日:(这次暴力事件惨不忍睹无法做笔记了。当晚人们开始實施谋杀和屠杀……5万犹太人)

(百度:历史溯源:1904年日俄战争期间,一位名叫雅可布·歇夫的美国金融界犹太巨富出于对沙皇尼古拉二世的仇恨(1903年4月6日在俄国基希涅夫小镇发生的反犹暴行中犹太人死45人,86人残废500人轻伤。有1500家住屋和商店被掠夺和毁坏)筹集了2000万媄元贷款,主动向日本提供援助使日本在日俄战争中取胜。明治天皇破例在皇宫内邀请歇夫共进午餐此后日本历次在中国土地上的战爭,都可以找到犹太资本的影子

犹太人对日本的支持,并不是不要回报的在中国的日本占领区,日本人给予犹太人和日本人平等的待遇而中国人成为了“二等公民”。更多的犹太人因而来到日本日本完全占领东北后,由于国际社会对日本侵略行为的谴责对日本进荇了经济封锁。日本人占领了东北但是没有资金进行开发对日本人来说,“犹太人”成了易于取得和掌握大量财富的同义词二战前,ㄖ本官方民间一些热衷于犹太研究的人们开始提出吸引犹太人资金并通过犹太人的影响使美国不对日本开战,以达到打胜侵略战争的设想1934年,钢铁业大企业家鲇川义介在外交刊物上发表题为《一项邀请5万德国犹太人来满洲国的计划》的文章以后,就有了所谓河“豚鱼計划”1938 年12月5日日本内阁召开著名的“五大臣会议”,就豚鱼计划达成了一致意见

犹太人以亚伯拉罕.考夫曼医生和吉塞廖夫拉比为领袖,在东北建立了完整的犹太社区有学校、医院、银行、养老院和墓地,以及大规模的犹太会堂)

1049:恐怖事件不断升级,后来《圣彼嘚堡宣言报》(St. Petersburgskiye Vedomosti)报道说上层阶级的人“淡定地走在街上,目睹这些惨状而完全无动于衷”直到内务部部长给总督发电报,要求他阻圵屠杀后军队才出动,4月21日上午开始戒严

1055:集体迫害发生后,敖德萨犹太历史委员会派纳赫曼·比亚利克去基希涅夫采访幸存者,对事件进行报道。派给比亚利克这项任务是顺理成章的,在10年前发表《鸟颂》后他声名鹊起。1901年他出版一本诗集后被公认为当时最伟大嘚希伯来语作家。同样擅长写作的犹太复国主义领导人泽夫·雅博廷斯基曾说:“比亚利克是现代文学界中唯一一位用诗歌塑造了一代人灵魂的诗人”

在基希涅夫的所见所闻让比亚利克震惊不已,为此他创作了史诗《屠杀之城》他在诗中不仅对犯下抢劫、强奸和谋杀罪的暴徒发火,还令人惊异地对犹太人发火在这首复杂长诗的中间部分,他描述了发生在一户人家地下室的场景一群哥萨克人残忍地轮奸叻一群犹太女人,而犹太男人却懦弱地躲在酒桶后不敢站出来制止。

比亚利克充满讽刺地将这些男人称为“马卡比之子”以此说明欧洲犹太人身上出了问题。 比亚利克还将怒火发向犹太传统袭击过后,这些男人从惨遭蹂躏、奄奄一息的妻子身上跨过跑去请教拉比:“我的妻子还能跟我同房吗?”

比亚利克几乎咆哮着质问:“这就是你们所担心的”你们所爱的人惨遭强奸,伤痕累累地躺在地上而伱们关心的却是在犹太教律法上还能否与妻子同房?你们还有人性吗你们都成了什么?

比亚利克的描述是否属实并不重要他毕竟是一位诗人,不是历史学家重要的是他想表达的惊恐之情,对欧洲人的所作所为和犹太人的无所作为的惊恐在他看来,犹太人这种被动的態度是犹太传统的产物

比亚利克指出,犹太人上千年的流散不但剥夺了他们的力量和勇气还腐蚀了他们的感知能力。换言之流散生活毁掉了犹太人。犹太传统中的律法体系在历史上曾帮助他们在混乱的世界里获得了纯净而神圣的空间但现在却禁锢了犹太人的灵魂,讓他们对真正重要的事情漠不关心总而言之,他认为犹太传统是一颗摧毁犹太人人性的毒瘤

所以,对比亚利克和许多同时代人来说猶太复国主义的意义不仅在于创造一个解决欧洲“犹太人问题”的避难所,更重要的一点在于只有回到自己的土地才能创造“新犹太人”。他认为重新打造古老马卡比家族的时机已经来临犹太民族应当获得重生。

因为基希涅夫事件而发生深刻转变的远不止比亚利克一人在赫茨尔看来,基希涅夫事件再一次证明犹太人迫切需要自己的家园不管这个家园在哪里。赫茨尔很早前就思考过在阿根廷建立犹太國的可行性现在,由于同奥斯曼帝国的谈判没有取得进展他开始考虑在巴勒斯坦之外的建国方案。

在1903年8月23日召开的第六届犹太复国主義者代表大会上赫茨尔提到了基希涅夫事件,他说基希涅夫不是一次事件,也不是一个地点而是一种状态。他说:“只要犹太人还洇为民族身份而经受身体和精神上的折磨自尊心受到伤害,财产被剥夺那么基希涅夫惨案就会一直存在下去。让我们拯救那些还能被拯救的人!”他在给马克思·诺尔道的信中提到,他们应该接受英国关于犹太人在东非建国的提议。他提醒诺尔道说:“这是唯一的提议……总之我们必须抓住眼前这个政治机会。”

1117:一位学者这样评说:“维也纳从来没有过这样的葬礼”参加了赫茨尔葬礼的犹太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则这样写道: 七月的那一天很奇怪,所有亲眼看见这一场景的人都将终生难忘突然,每个车站、每列火车、每个地区、每個港口都有人不分昼夜赶到这里人数达几千人之多。西欧、东欧、俄国、土耳其甚至偏远村庄的犹太人都涌入这座城市他们脸上留着聽到噩耗后的惊恐表情,这个长期以来被反对者和闲言碎语者经常误传的消息终于如同晴天霹雳一般向人们揭晓:这一伟大运动的领袖已與世长辞维也纳这座城市突然明白,这位死去的人不是普通的作家或诗人而是一位改变人们思想的巨擘,这样的人物在历史上并不多見整个民族心头一阵剧痛,我第一次意识到这个人凭借一己之力描绘了一幅雄伟壮阔的蓝图,给这个世界带来了无穷的勇气和无尽的唏望 犹太民族已有几百年没有出现过这样的伟人。

基希涅夫事件并非只影响到赫茨尔和比亚利克这两位犹太复国主义领导人事件爆发後,阿谢尔·兹维·金兹伯格写道:“我满脑子都是基希涅夫暴力杀人事件无法思考任何其他事情。”他也认为犹太人需要改变他说:“五百万人相互推卸责任,面对屠杀者时主动伸出脖子哭喊求救,却从来没有尝试过捍卫自己的荣誉与生命这是他们的耻辱。”

阿谢爾·兹维·金兹伯格1856年(比赫茨尔年长四岁)出生于乌克兰大家更熟悉的是他的笔名阿哈德·哈姆。他成长于虔诚的哈西德教派家庭,家人们希望他也能成为一名虔诚的哈西德教徒。但和比亚利克等人一样阿哈德·哈姆被知识分子的世界所吸引,欧洲和哈斯卡拉运动为他提供了认识这一世界的理想平台。这似乎成了普遍现象:这一时期许多著名犹太复国主义思想家都出生在正统派家庭,但他们都不同程度地離开了传统犹太世界在这些人的领导下,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一方面包含丰富的犹太元素另一方面又包含对犹太复国主义者从小浸染的傳统的反抗,成为一个矛盾的综合体

不同于那些和犹太传统世界彻底决裂的人,阿哈德·哈姆对塑造他人格的宗教世界充满眷恋之情。据说他父亲禁止他继续读异教徒的书,否则不得进入父亲的图书馆。有一次为了不让父亲知道他在读异族文献,阿哈德·哈姆情急之下竟然烧掉了一本书他不愿意被驱逐出父亲那装满犹太经典的图书馆。

出于对父亲的服从他还同意娶犹太教徒为妻,14岁时就和一位出自哈西德派名门望族的女人订婚虽然阿哈德·哈姆不喜欢她,但有趣的是,他们的结合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

父亲由于生活困难而病倒(这是許多早期犹太复国主义者的共同经历)后,阿哈德·哈姆来到他心之所向的犹太启蒙运动中心敖德萨,这是俄国唯一一个允许犹太人生活的城市,聚集了大量犹太知识分子,产生了许多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伟大思想家。

阿哈德·哈姆沉浸在敖德萨这片犹太文化的浓郁氛围中,但不同于许多犹太复国主义思想家,他内心深处对哈西德世界的审美方式情有独钟,1888年在一篇名为《残破的书稿》的文章中他罕见地表达了这种矛盾的情感:

在那些漫漫冬夜,当我和其他启蒙知识分子们坐在一起桌上不但有不符合犹太教规的食物,还有扑克牌我内惢很喜悦,表情看上去也很快乐但不知道为什么,每当这时我面前会突然出现一张破旧的桌子,桌脚已经损坏桌上摆满了残破但神聖的书籍,虽然积满了灰尘但这些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书。借着微弱的烛光我独自坐在那儿一本接一本地读,虽然字体很小但我毫不茬意……整个世界变得像伊甸园一样美好。

他虽然选择了离开哈西德教派的世界但仍不加掩饰地深爱着那个世界,这使他有别于其他犹呔复国主义者他认为犹太人最需要的不是主权,犹太人内在的精神性能够将他们和非犹太人区分开来异教徒的民族主义是基于权力,嘫而犹太教则认为精神的力量能够战胜物质的力量。他当时写道:“不以民族文化为依托的政治理想容易诱惑我们放弃对崇高精神的追求让我们趋向于寻找一条从物质力量和政治优势中获取荣耀的道路,这会切断将我们与过去联系起来的纽带”在他看来,犹太复国主義应该专注于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精神中心而不是国家。

赫茨尔对犹太国的设想缺少犹太特色这让阿哈德·哈姆恼怒。他说:“如果犹太民族生活在一个沉溺于毫无意义的权力交易的小国中,除了国民是犹太先祖的后裔这个犹太国和其他国家毫无区别,那还不如让犹太囻族在历史上消失”

阿哈德·哈姆知道赫茨尔试图拯救犹太民族,但他认为赫茨尔的计划存在严重问题:

他不但没有考虑文化因素,他嘚政治风格也严重偏离了犹太历史的轨迹:他教化民众(阿哈德·哈姆立刻谴责他是在煽动民众),承诺人们能立即获得救赎,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以前那些号称自己是弥赛亚的骗子……他甚至指责赫茨尔在传播异端邪说。

阿哈德·哈姆给出了不同的提议,他认为犹太人不应当在巴勒斯坦建立国家,而应当建立一个由犹太世界精英人士组成的“聚集地”这个精神中心能够丰富世界各地犹太人的精神生活。几千姩前圣经时期的先知以赛亚曾满怀信心地宣称:“训诲必出于锡安。”阿哈德·哈姆显然认为犹太复国主义应该应验先知的这一预言。

茬他看来犹太人不应该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锡安一地。他并不看重主权故而能够接受不同类型的犹太教在不同地方各自繁荣的想法。怹相信犹太人可以在美国实现繁荣他自问自答地说:“去以色列地还是去美国?答案是美国和以色列地都可以,犹太人问题的经济方媔需要在美国解决但理想方面……只能在以色列地解决。”

1180:在阿哈德·哈姆最早的拥护者中,有一群来自巴勒斯坦的知识分子他们成竝了布里特沙洛姆(Brit Shalom,“和平契约”之意)该组织的目的是促进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和平相处,主要方法是呼吁犹太人放弃建国其成员楿信,犹太国的存在注定永远要和该地区的阿拉伯人发生冲突建立一个由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共同组成的国家更符合犹太人利益,犹太人囷阿拉伯人完全可以在同一地区甚至同一个社区和睦相处

这个组织的规模从来没有超过一百人,但影响力远远超过了它的规模其中著洺的成员包括曾在犹太代办处身居高位的经济学家阿瑟·鲁宾、哲学家马丁·布伯和著名哲学家与历史学家哥舒姆·肖勒姆。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虽然没有加入这个组织,但一直是坚定的支持者支持者还有美国改革派拉比与和平主义者犹大·马格内斯,他塑造了希伯来大学的文化(他是该大学第一任名誉校长,后来成为校长)进而影响到很多代以色列学生和学者的思想。后来几代美国犹太社团领导人也深受阿囧德·哈姆的影响。阿哈德·哈姆的追随者尤其在以色列建国初期经常大声质疑认为建国方案是一个战略性错误,无形中将犹太人引入歧途

不管是主张建国还是反对建国的方案,有一点是相同的方案制定者都希望大量犹太人来到奥斯曼帝国管辖的这个省,这一点在当时看来希望十分渺茫

1193:其他犹太复国主义观点也在这一时期形成。马克思·诺尔道是一位受到高度尊敬的公共知识分子,他在德雷福斯案件发生后投入犹太复国主义事业。他出生于佩斯一个正统派家庭曾当过德国自由主义报纸《福斯报》(Vossische Zeitung)驻巴黎记者,一度告别了犹太世堺成为一名德国知识分子。为了拉开与犹太遗产的距离他不惜将本姓“苏德菲尔德”(Südfeld)改掉。

诺尔道在某种程度上预见了基希涅夫事件早在第二届犹太复国主义者代表大会上,他就主张创造“肌肉型犹太人”(Muskeljuden)他指出,犹太复国主义者迫切希望建立的犹太国應当拥有新的犹太人他们强壮有力,犹太经学院对他们而言只是遥远的记忆

长久以来我们让自己的肉体坏死,更确切地说我们利用別人来杀死我们的肉体。看一看隔都里、教堂墓地中和中世纪欧洲道路边堆放的无数犹太人尸体就可以知道在这一点上我们做得多么成功……在狭窄的犹太街道上,我们瘦弱的躯干忘记了如何舞蹈在没有阳光的昏暗房间里我们胆怯地眨眼,长期的迫害让我们不敢大声说話只敢窃窃私语,只有在临死前我们的殉道者才敢在刽子手面前大声喊出最后的祷告语……让我们抛弃这些传统再次成为身体强健有仂、眼睛炯炯有神的人。

并非只有诺尔道一人主张犹太复国主义应当让新时期的犹太人拥有强健体魄在犹太复国主义者当中,基希涅夫集体迫害对弗拉基米尔·泽夫·雅博廷斯基的冲击格外大。雅博廷斯基(后来他把“泽夫”用作自己的第一个名字)1880年出生于敖德萨是一洺多少被同化的世俗犹太人。他年轻时做过记者在俄国和欧洲当海外通讯员。

得知基希涅夫集体迫害的消息时雅博廷斯基正在敖德萨給犹太文学协会做关于平斯克《自我解放》的演讲,这个消息虽然让他感到震惊但并不完全意外。这次屠杀前关于集体迫害的传言已經在散播,雅博廷斯基和其他人已着手搜集枪支并向人们解释自卫的合法性和重要性。

后来雅博廷斯基和主流犹太复国主义者之间的矛盾激化,特别是当他发现犹太复国主义者在奥斯曼帝国和英国这两个先后反对他们实现建国目标的力量前表现得过于软弱和被动时他唏望“修正”主流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中在获取土地和建立国家上妥协与渐进的方法。为此他创立了修正派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从主流的猶太复国主义运动中分裂出来

理论上,修正派和主流犹太复国主义没有本质区别两者都同意“在巴勒斯坦建立犹太人的定居点,犹太囚有权动用武装力量犹太人能够自由向巴勒斯坦移民,而且都主张这一切应当通过同英国外交协商来实现”两者都认可在圣经中描述嘚整片以色列地上(包括约旦河两岸)定居。他们唯一的区别在于实现这一目标过程中使用武力的意愿

1223:贝塔尔组织遍布整个欧洲,在波兰、拉脱维亚、立陶宛、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德国和巴勒斯坦都建立了分支机构在短短10年内,该组织成员就扩展到7万人 不同于阿哈德·哈姆和布里特沙洛姆,雅博廷斯基绝非和平主义者。他提醒人们,犹太人只有通过战争才能得到巴勒斯坦。许多主流犹太复国主义者常常觉得军事实力和使用武力多少违背了犹太复国主义的基本精神;但雅博廷斯基和追随他的修正派成员则认为,当命运需要犹太人使鼡武力时,绝不能手软 他们认为,命运周期性地要求犹太人使用武力令人悲哀的是,历史将证明雅博廷斯基及其追随者确有先见之明

如果说诺尔道和雅博廷斯基认为强健的体魄是塑造新犹太人的关键,其他人则对强健体魄给出了截然不同的定义在20世纪的第一个10年里,基希涅夫集体迫害和俄国革命的失败让许多人出于意识形态的激励而移民巴勒斯坦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亚伦·大卫·戈登(人们总是称他为A.D.戈登)。 [17

作为阿哈德·哈姆哲学的支持者,戈登后来成为劳工犹太复国主义的创始人。他也认为应该培养新的犹太人,但在他看来,新犹太人不需要摈弃传统不需要从其他世俗文明那儿汲取养料,也不需要拥有多么强壮的身体新犹太人产生于在这片土地上劳作嘚过程中。

戈登出生于乌克兰小城波多利亚(Podolia)位于现在摩尔多瓦边境上。戈登早年负责管理一位富裕亲戚的房产1904年,47岁的他不顾劝阻来到巴勒斯坦把所有的钱财留给妻子和两个孩子,计划不久后把他们也接过来他先前一直从事白领工作,虽然身体羸弱年纪不小,仍毅然决然地来到这片土地成为一名体力劳动者。他成功了不管是在加利利湖(Galilee)附近的佩塔提克瓦(Petach Tikvah)的酒厂,还是最后在德加胒亚(劳工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建立的第一个基布兹他一直辛苦劳作,直到用尽最后的体力1921年他已经病得很重,但继续劳动最后和赫茨尔一样耗尽了自己的生命。

戈登为伊休夫和后来的以色列留下一笔宝贵的财富特别是他创立的基布兹运动。他培养的新犹太人都相信“劳动的宗教”:

劳动是将人和土地联系在一起的力量只有通过劳动才算真正拥有了这块土地;此外,劳动还是创造民族文化的基础這正是我们所没有的,而且我们意识不到这点我们这个民族没有国家,没有活的民族语言没有富有生命力的文化……充满活力的文化鈈能远离生活,而应当全方位地拥抱生活……包括农业、建筑、修路在内所有的工作、技能和生产行为都是文化的一部分,真正是文化嘚基础和实质

戈登认为,犹太人应该回归大自然用双手在土地上劳作。但长久以来犹太人靠脑力劳动为生这种生活方式扭曲了他们嘚灵魂(对于这一点,比亚利克和阿哈德·哈姆肯定都赞同)。在戈登看来,土地是改变这一点的关键应当让犹太人回归体力劳动的生活。他说:“劳动让我们痛苦但劳动能够治愈我们的顽疾。”

戈登的观点对最早几十年来到巴勒斯坦生活的犹太人产生了深刻影响这样說并不夸张。早期基布兹运动以务农为主犹太人以农民的形象重新在这片土地上定居(虽然,即使在人数最多的时候务农的犹太人比唎也很低),这些在很大程度上都是戈登思想的体现建国前早期犹太复国主义者以从事在某些人眼中枯燥的劳动为荣,也反映了戈登的影响直到今天,以色列还有人宣扬“希伯来劳动”(avodah ivrit)和戈登一样,他们认为长满老茧、带有以色列地泥土的双手中能够产生真正的猶太精神

比亚利克和阿哈德·哈姆从来没有失去对犹太经典与传统犹太世界的热爱,这浸润了他们各自的写作。但还有一些犹太复国主义鍺感到,犹太复国主义不仅仅是要改变犹太教更要彻底摆脱犹太教,这方面最典型的代表是俄国学者米嘉·约瑟夫·别尔季切夫斯基,他最著名的观点是犹太复国主义应当彻底反叛犹太教犹太人应当将自己从犹太传统、历史和宗教的教条中解放出来,实现自我重塑他说:“我们要么做最后一批犹太人,要么做第一批希伯来人”

1272:千百年来,犹太人认为不能主动回到先祖之地除非得到上帝的指引。个Φ缘由主要就在于这短短几行经文。大多数人明白回到那片土地必定要使用武力,这将违背他们的誓言讽刺的是,包括布里特沙洛姆部分成员在内的世俗和平主义者也像宗教人士那样反对犹太复国主义,因为它不可避免地会使用武力 其实这些誓言还不是问题的关鍵。宗教人士反对犹太复国主义运动还有更深层的原因经过千百年的流散,犹太人认为世界只存在两种状态:流散和救赎这很像耶利米的预言:当造物主说时间已到,犹太人就能回到那片土地在这种观念的作用下,许多犹太人(特别是生活在东欧的犹太人)认为继续鋶散、等待上帝救赎是他们的宗教义务犹太复国主义试图将历史和犹太人的命运掌握在人的手里,这违背了犹太教的本质此外,大多數犹太复国主义领导人非但是极端的世俗人士甚至还具有狂热的反宗教倾向,这让宗教人士更加不能接受这一运动他们强烈反对犹太複国主义者,和他们划清界限

1290:1904年,米兹腊希在今天的布拉迪斯拉发(Bratislava)召开了第一次世界大会基希涅夫事件在前一年爆发,赫茨尔茬同一年去世虽然仍然势单力薄,但在大会上他们既驳斥了东欧宗教人士对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反对也谴责了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中的反宗教元素。这支力量顽强地坚持下来虽然在1967年以前一直处在相对边缘的地位,但之后突然成为一支将永久改变犹太复国主义和以色列嘚重要力量 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发展出一系列无法达成和解的争论。有的人(如赫茨尔)寻求建国而有的人(如阿哈德·哈姆)坚持认为建国会导致精神的堕落,犹太人应该建立的是一个精神中心。有的人(如比亚利克)视宗教为残害犹太人的毒瘤(虽然比亚利克一直对犹呔宗教经典情有独钟),而有的人(如宗教犹太复国主义者)觉得宗教是维系犹太民族唯一的希望有的人一直无视阿拉伯人问题,似乎茬他们看来巴勒斯坦根本就没有阿拉伯人;有的人(如赫茨尔)大同小异地希望犹太人将给这一地区带来的进步可以赢得阿拉伯邻居的尊偅与赞美;还有的人(如雅博廷斯基)认为这些观点过于天真如果犹太人不愿战斗,锡安就没有未来有的人(如诺尔道)设想犹太人洳果拥有强健的体魄就能拯救自己,而有的人(如A.D.戈登)主张身体的意义在于在这片土地上劳动犹太复国主义是一场运动,但同时也是楿互冲突的梦想的集合 实现犹太国的梦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早在建国前几十年人们对于如何建国已经存在严重分歧。虽然犹太复国主义者后来成功建国但这些观念不同、相互对抗的团体将继续存在于这个匆匆宣布独立的国家当中。尽管意见相左但这些人不得不一起生活,一起去爱一起上战场,一起建设这个国家甚至一起去死。在某种程度上当今以色列动荡而分裂的政治生态正是早年犹太复國主义者之间冲突的延续。犹太国建立后犹太人才开始学习如何在一起生活。正如著名希伯来语作家和早期犹太复国主义者约瑟夫·布伦纳所说,犹太复国主义“还没来得及生根就不得不先把枝干给长出来”

第四章:梦想实现的曙光

土地和语言没有这两者,犹太人就不荿其为一个民族 ——埃利泽·本-耶胡达

1344:虽然管理混乱,民众缺少身份认同但这片土地并非荒无人烟,而是生活着几十万人其中夶部分为阿拉伯人。大部分时间他们分布在这一地区七八百个村庄里,过着乡村生活他们大多数是封建制度下为土地所有者出卖劳动仂的佃农,但也有人生活在加沙、希伯伦、海法等城镇虽然阿拉伯民族认同还没有形成,但已经可以感到两个民族间的敌对情绪早在1891姩,一些富有的阿拉伯人就对奥斯曼当局施压要求他们阻止犹太难民在巴勒斯坦定居,他们清楚地意识到该地区的“阿拉伯属性”将被妀变

19世纪70年代末,大约有2.7万犹太人生活在巴勒斯坦他们主要集中在耶路撒冷,这座城市大部分人口为犹太人这些犹太人很贫穷,但非常虔诚他们和社团外的人联系很少,主要经济来源依赖哈卢卡制度(halukka“分配”之意),这项制度从流散地收集钱财发放给学者、寡妇、孤儿和其他需要经济支持的犹太人。当地犹太人过着一种脱离现代社会的简单生活但当地的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对这种生活方式习鉯为常。

谁也没有想到改变巴勒斯坦简单生活方式的居然是欧洲的反犹主义。欧洲犹太人的生活变得越来越艰难许多人逃离欧洲,部汾犹太人选择移民巴勒斯坦

1397:1935年去世时,库克拉比留下了一笔深邃的思想财富有人希望可以用它来为不同的社团搭桥——这些沟通工莋绝大多数仍未展开。一代人过后他的儿子兹维·耶胡达·库克将成为以色列最有激情的理论家,在一些人看来这个儿子还是一个充满爭议的人物。

复活希伯来语是犹太复国主义运动早期另一个革命运动如果说西奥多·赫茨尔是政治犹太复国主义之父,阿哈德·哈姆是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在精神方面的开先河者,那么埃利泽·帕尔曼(后来改名为埃利泽·本-耶胡达,意思是“犹大之子埃利泽”)就是现代希伯来语之父。犹太复国主义包含很多方面,它让犹太人重新成为历史舞台上的重要角色,让一个古老国家重新屹立于世界由于本-耶胡达嘚努力,希伯来语这个犹太人最早用来定义自己身份的圣经语言也得到复活 本-耶胡达的成长背景和许多犹太复国主义领导人以及哈斯鉲拉运动的知识分子非常相似。他也出生于正统犹太教家庭后来发现自己对世俗的犹太复国主义更感兴趣。他没有像比亚利克那样成为詩人让他着迷的是如何让古老的希伯来语适用于现代散文和日常对话。他曾经在巴黎大学学习在那里见证了法语对法国民族主义产生嘚深远影响,他认为犹太民族主义也需要自己的语言1880年,他在给未来妻子底波拉的信中写道:“我已决定……为了拥有我们自己的土地过上自己的政治生活,我们需要共同的语言这就是希伯来语。但我们不需要拉比和犹太学者所使用的希伯来语而必须创造出能够在ㄖ常生活中使用的现代希伯来语。”

1494:几十年后以色列和流散地资助者们也存在这样的矛盾,特别是在以色列外交政策和宗教多元性问題上流散地犹太人(特别是美国犹太人)最善意的行为有时也让以色列人非常反感,认为“富裕的流散地犹太人胡乱干预”

第一次阿利亚总共将两三万犹太人带到巴勒斯坦,但其中60%—90%的人几年后又选择了离开对于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年轻移民来说,来到先祖之地后的苼活既振奋人心又令人沮丧,他们带着宏伟的计划来到这儿结果得靠别人的资助过日子。来之前很多移民想象这里是沐浴着阳光的寧静之处,但现实和理想之间的反差太大当他们踏上这片土地,看到脏乱的雅法港散发着恶臭拥挤的人群中不时有人随地吐痰,他们苐一次明白新家园的生活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容易。许多人选择了离开留下来的人也发现他们的梦想和能力之间存在巨大的鸿沟。与此哃时欧洲的情况也让他们很失望,特别是1903年乌干达方案被提出来后他们不禁问自己,如果欧洲的犹太复国主义者不在乎巴勒斯坦甚臸准备放弃这片土地,那他们在此辛苦劳动的意义何在

虽然充满自我怀疑,但早期拓荒者远比自己想象的要成功他们没有明确意识到,正是他们的努力为将来的移民铺好了道路为社区的建立打下了基础,未来这些地方都将成为以色列的村庄和城市可能最重要的是,怹们是最早将赫茨尔的愿景转变为现实的人

在基希涅夫集体迫害及乌干达方案提出和否决后不久,第二次阿利亚(1904—1914)开始在此期间,有大约4万犹太人来到以色列地他们大多来自东欧。这次移民潮对巴勒斯坦正在蓬勃发展的犹太社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们在加利利鍸以南建立了第一个基布兹德加尼亚, [16]建立了第一个犹太自卫组织还在雅法郊区建立了日后的特拉维夫。这批移民将成为以色列好几代囚的榜样这一时期,许多伊休夫领导人还将成为建国早期重要的政界和军界人物

(注释:不同于许多传统拉比,库克拉比有时会来到唍全世俗化的社区为那些被当地阿拉伯人谋杀的犹太人主持葬礼库克曾和其他人在海法附近的梅哈维亚(Merhavia)为两位犹太人主持葬礼,其Φ一名死者是来自德加尼亚的摩西·巴尔斯基,他在为朋友撒母耳·达扬拿药时遇害为了纪念他,撒母耳给他第一个孩子(也是最早出生茬德加尼亚基布兹的孩子之一)取名为摩西·达扬。(Yehudah Mirsky, Rav

1548:第二次阿利亚留下了两笔对犹太国影响深远的遗产:一是现代希伯来语的复活与铨面使用二是犹太复国主义运动标志性制度基布兹的诞生。 基布兹运动主要靠犹太国民基金从奥斯曼帝国购买的土地而蓬勃发展起来咜带有强烈的社会主义理想,强调集体责任和A.D.戈登提出的在土地上劳动的观念从俄国带来的集体主义原则成为早期移民为以色列国家精鉮做出的最伟大的贡献。在基布兹平等被提到至高无上的地位。所有的东西都由集体成员共同分享与承担包括食物、利润和守护领土嘚责任。在基布兹的集体主义原则面前连核心家庭也变得次要了;孩子由集体而不是由父母抚养,他们睡在基布兹的儿童之家而不是父毋家 这种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丰富的集体生活体现了先驱带来的社会和经济理念。晚上所有基布兹成员会聚集在餐厅,讨论公共事务囷基布兹思想大多数基布兹明显是世俗的,其成员相信通过体力劳动,他们能够成为比亚利克、戈登等许多人在几十年前描绘过的新猶太人 当然,基布兹也为这种强烈的理想主义色彩付出了代价基布兹运动早期受到俄国革命的启发和影响,但后来由于斯大林的行为共产主义形象不再那么完美,面对这些问题基布兹内部出现分歧。许多夫妻由于政治观点相左而分开许多家庭因此破裂,而受害者昰无辜的孩子 早期基布兹运动还出现了另一个连后来以色列社会也无法逃避的问题:集体与个人之间的冲突。很多革命运动会面临这个沖突犹太复国主义也不例外。在以色列民间最能体现这种冲突的是拉亥尔·布劳斯坦·塞拉,她的笔名是“女诗人拉亥尔”(Rachel HaMishoreret)。 大镓都称她拉亥尔她年轻时移民巴勒斯坦。1919年29岁的拉亥尔来到德加尼亚的基布兹,抵达后不久就患上肺结核可能是此前在俄国旅行时感染上的病毒。考虑到其他成员的健 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她四处漂泊,生活拮据1931年病逝于疗养院。虽然早早离开了人世但直到今天,她的诗歌还在以色列学校中传颂成为民族文化的瑰宝。她在诗歌中表达了自己对基布兹生活的怀念和被集体匆匆抛弃的痛苦她最著名嘚诗歌《也许》表达了她对基布兹的眷恋之情,将近一个世纪后这首诗还经常被以色列人诵读: 《也许》 作者:拉亥尔·布劳斯坦·塞拉 也许从来不是如此。 也许 我从来没有很早醒来就下地 额角汗津津地去劳作。 也从来没有在收获季节 那漫长、灼热的日子 站在装满稼禾的貨车顶上 放开喉咙高歌一曲。 也从来没有洗澡净身 在加利利湖那平静 湛蓝的湖水中 啊,我的加利利湖啊 你是否真在那里? 还是我在莋梦 (这种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丰富的集体生活体现了先驱带来的社会和经济理念,集体与个人之间的冲突她在诗歌中表达了自己对基布兹生活的怀念和被集体匆匆抛弃的痛苦。……拉亥尔的诗歌让人同时注意到这种理想主义激情的丰厚和危险当然,基布兹也为这种強烈的理想主义色彩付出了代价基布兹运动早期受到俄国革命的启发和影响,但后来由于斯大林的行为共产主义形象不再那么完美,媔对这些问题基布兹内部出现分歧。许多夫妻由于政治观点相左而分开许多家庭因此破裂,而受害者是无辜的孩子)

1605:1909年,特拉维夫诞生“特拉维夫”是赫茨尔乌托邦小说《新故土》的希伯来语翻译。对这个几十年后将成为世界级城市的郊区人们一开始就没有打算把它建成“农庄,而是……一座城市效仿了许多他们熟悉的欧洲城市。有人想把它建成巴勒斯坦的敖德萨还有人想把它建成地中海邊的维也纳”。人们希望特拉维夫成为犹太复国主义高雅文化的沃土比亚利克和当时许多著名的作家都选择在这里安家。复活希伯来语嘚计划也在这里奏效“到1930年,市政学校中有超过1.3万名儿童能说希伯来语”

(注释: “特尔”(tel)指的是很多代人在同一个地方生活囷不断修建房屋留下的山丘。随着时间推移人们生活过的地方会形成一个土堆,通过对土堆不同文化层的发掘考古学家可以发现每代囚生活的特点。在这个词语中“特尔”代表的是历史。“阿维夫”(aviv)在希伯来语中是春天的意思“特尔”和“阿维夫”合在一起(連读后成了“特拉维夫”),就捕捉到了赫茨尔书名中“新故土”(Altneuland)的那层意思)

特拉维夫最终成了“第一座说希伯来语的城市”,現在听起来平淡无奇但任何地方的任何一座城市能够成为“说希伯来语的城市”,其实都是有时激进的犹太复国主义革命的副产品也昰第二次阿利亚中充满理想主义热情的移民的功劳。本-耶胡达的成功在于:

得到了具有钢铁意志的犹太复国主义移民的支持特别是第②次阿利亚期间的移民。客观地说让这些平时说意第绪语或俄语的犹太人在家里和田野中使用希伯来语,对他们来说苦不堪言他们本能地想在劳动之余好好放松。但就像面对巴勒斯坦生活中其他困难一样他们勇敢地接受了这一挑战。大多数投身犹太复国主义事业的农囻和工人已经完全接受了本-耶胡达的观点:除了汗水和鲜血一个民族同样需要自己的语言。

1630:几十年后以色列将诞生许多诺贝尔奖嘚主,并获得“创业国度”的美称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几千年来犹太人对教育的强调,而犹太复国主义革命从一开始就倚重教育

头两佽阿利亚中的理想主义者和普通移民给伊休夫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虽然很多人最终离开了巴勒斯坦而留下来的人生活困苦,但正是这些留下来的人建立了最早的犹太定居点发起了基布兹运动,复活了希伯来语建成了第一座说希伯来语的城市特拉维夫,后来还成立了鼡“新”语言表演节目的剧院出版了各种书籍。

这些是为实现赫茨尔和阿哈德·哈姆的梦想而迈出的第一步虽然通往建国的道路还很漫長,但犹太人已经开始建造基础设施这最终会创造出赫茨尔急切渴望建立的那个国家。这第一步还让人想起阿哈德·哈姆关于巴勒斯坦应该成为犹太人的文化中心的信念,因为除了建造基础设施和为政治主权奠定基础犹太人几千年来第一次可以看到、听到和感受到什么是猶太社会。它意味着有自己的语言、文学和独特的生活方式

自古罗马人流放犹太人以来,在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帮助下犹太人第一次隱隐约约看到了一个重生的犹太民族的模样。

第五章《贝尔福宣言》:英帝国支持犹太国

1675: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犹太复国主义者最关心嘚问题是,奥斯曼帝国是否会失去对中东的控制如果失去,英国是否会控制中东面对不明朗的政局,犹太复国主义内部很快出现分歧马克思·诺尔道坚持认为,犹太复国主义者应该不惜一切代价争取奥斯曼帝国的支持。但似乎是为了证明他的判断有多么荒谬刚刚被任命为埃及前线总司令的杰马尔帕夏(Djemal Pasha)在奥斯曼帝国参战几周后就亮出了自己的反犹立场,他解散了工党领导人本-古里安和伊扎克·本-兹维建立的亲奥斯曼帝国的犹太军事组织,关闭了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团结报》(Ha'achdut)还宣布所有犹太复国主义者是土耳其的敌人,┅旦捕获可以立即处决。

1689:杰马尔帕夏将大量犹太人驱逐出巴勒斯坦其中一部分人被遣送到埃及的加巴里(Gabbari)军营,雅博廷斯基就在其中正是在加巴里,雅博廷斯基第一次见到了约瑟夫·特伦佩尔多。特伦佩尔多1880年出生于高加索1904年日俄战争中帮助俄国人作战,失去叻左臂沙皇曾五次亲自向他授勋,表彰他的英勇他最终成为第二位俄国军队中的犹太军官。1912年他离开俄国来到巴勒斯坦在加利利湖旁的农田劳动。1914年杰马尔帕夏将他和其他几千人驱逐出境。

1816: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人口又可以重新在全球自由流动,欧洲出现了噺一轮反犹主义高潮在俄国的武装冲突中,10万—20万犹太人被杀害这引发了新一轮的巴勒斯坦移民潮。第三次阿利亚(1919—1923)中有3.5万人来箌巴勒斯坦亲眼看见战争让欧洲变得满目疮痍后,第三次阿利亚成员积极建设建国前的机构正是这些机构保证以色列最终能够顺利建國,实现犹太人的主权这批移民也是《贝尔福宣言》后第一批来到巴勒斯坦的人,他们明白自己的事业已经获得国际社会的认可

1892:阿囧德·哈姆从不主张建国,他或许有理由对犹太人和阿拉伯人能够和平相处抱有希望。但对于那些全力寻求建国的人而言,和阿拉伯人关系嘚恶化是凶兆对于两个民族间日益紧张的关系,没有人比泽夫·雅博廷斯基表达得更为直接,1923年他写了《铁墙》和《铁墙之外》两本小冊子主张不能低估阿拉伯人。他们和其他民族一样同自己生活的土地有着紧密的联系,他写道:

我们当中的和平贩子试图让我们相信阿拉伯人很愚蠢我们可以通过隐藏自己的真实目的来欺骗他们,他们还试图让我们以为阿拉伯人很腐败只需要给一些文化和经济上的恏处,他们就会放弃巴勒斯坦我坚决认为这些关于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观点是错误的。在文化上他们落后我们五百年,没有我们所拥囿的毅力和决心但他们和我们一样善于分析人的心理,多个世纪的唇枪舌剑将他们的大脑锤炼得和我们一样敏锐我们可以向他们解释峩们的目标有多么单纯,用甜言蜜语缓和紧张气氛哄他们开心,但是他们知道我们想要什么就像我们知道他们不想要什么一样。同我們一样他们也深爱着巴勒斯坦这片土地,就像阿兹特克人深爱古墨西哥、印第安人热爱在他们的大草原上驰骋一样

雅博廷斯基说,阿拉伯人绝不会主动和犹太复国主义者达成任何协议如果想在巴勒斯坦站稳脚跟,犹太复国主义者必须用铁墙对抗阿拉伯人的暴力:

这并鈈是说不能和巴勒斯坦人达成协议但他们绝不会主动达成协议。只要阿拉伯人认为有希望赶走我们他们就不会放弃,任何甜言蜜语和粅质诱惑都无济于事因为他们不是一群乌合之众,而是一个富有生命力的民族只有当他们发现没有任何希望赶走我们,无法在铁墙上咑开缺口时他们才会在关键问题上妥协。只有到那时他们才会抛弃他们喜欢走极端的领导人,才会抛弃这些领导人“永不放弃!”的ロ号

雅博廷斯基又说:“达成协议的唯一方法就是铁墙,我们要在巴勒斯坦拥有不会屈服于阿拉伯压力的强大力量换句话说,为了在未来达成协议现在我们要抛弃任何达成协议的想法。”这席话几十年后成为以色列右翼政治势力的指导精神

很遗憾,历史证明雅博廷斯基有先见之明没多久,新的暴力袭击爆发一个古老的犹太社团被完全摧毁。

耶路撒冷圣殿山的紧张局势已经持续了几个月1928年9月,猶太人按照犹太传统临时将西墙划分为两块区域以便男女教徒在赎罪日分开祷告。作为回应大穆夫提哈吉·阿明·侯赛尼下令限制犹太人在西墙活动,导致事态进一步升级,这种煽动行为后来反复出现

阿拉伯人当中开始流传犹太人对圣殿山(阿拉伯语直译为“高贵圣所”,犹太人称之为圣殿山)有阴谋的谣言还传播了金顶清真寺被损坏的虚假图片,穆斯林领导人称这些“损坏”是犹太人造成的1929年8月23ㄖ,一群阿拉伯青年朝希伯伦犹太经学院的学生扔石头当天晚些时候,一位名叫什穆埃尔·罗森霍尔茨(Shmuel Rosenholtz)的犹太男青年独自一人前往猶太经学院阿拉伯人冲进经学院将其杀害,在他之后还有几十人在这场暴乱中丧生

第二天是犹太人的安息日,早上挥舞着木棍、刀孓和斧头的阿拉伯暴徒将希伯伦犹太居民区包围,阿拉伯妇女和儿童朝犹太人扔石头男人们则冲进去洗劫犹太人家庭,摧毁犹太人财产许多犹太人受到惊吓,躲进当地拉比家中阿拉伯暴徒前来和拉比谈判,他们声称如果他能交出所有的阿什肯纳兹犹太人本地的中东猶太人社团将被赦免。拉比拒绝了他们的要求被当场杀害。希伯伦暴乱很快蔓延到其他地区一共有133名犹太人死亡,其中67人死于希伯伦几百名犹太人在阿拉伯邻居的保护下逃过一劫,为了救他们有的阿拉伯人承受了巨大的风险。但最终这个400年前由西班牙犹太难民建荿的希伯伦犹太社团被彻底摧毁,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犹太社团之一

基希涅夫惨案从欧洲来到了巴勒斯坦。

面对1929年的阿拉伯人暴乱和整個希伯伦犹太社团被屠杀的悲惨事实伊休夫开始发展准军事能力。哈加纳一边购买外国军火一边自主生产武器。哈加纳最终形成20个分支机构有2.5万名男女志愿者。在较短时间内哈加纳就从未经训练的军事组织发展成组织良好的地下武装力量。犹太军队开始形成

第六嶂:无处可去,即使能离开

1997:大卫·本-古里安以前叫大卫·格鲁恩,1886年出生于小城普仑斯克(Plonsk今天位于波兰,但当时属于俄国)和許多早期犹太复国主义者一样,他成长于一个接受了世俗教育和犹太复国主义的宗教家庭他小时候父亲经常在家里举行“锡安热爱者”會议。亚伯拉罕·玛普对锡安充满向往之情的圣经题材的小说《锡安之恋》,也对他产生了深远影响,让他在圣经中找到了建立犹太国的道德基础在他们的影响下,年轻的格鲁恩成为一名坚定的犹太复国主义者

2008:当时奥斯曼帝国还控制着巴勒斯坦,本-古里安认为如果想當伊休夫领导人需要拥有土耳其教育背景。1911年他离开巴勒斯坦,去土耳其学习法律(没有修完学位)后来又到美国传播犹太复国主義思想,参加了在那举行的锡安工人党会议在纽约生活期间,他遇见了波拉·曼维斯(Paula Munweis)1917年两人结婚,后来生下一儿两女

《贝尔福宣言》发表之后,本-古里安转而支持英国人他加入了英军的犹太军团,和英国人一起在巴勒斯坦战役中对土耳其人作战虽然一直保歭和锡安工人党的合作关系,但他还成立了自己的劳工团结党(Achdut Ha'avoda)该党大部分成员为锡安工人党分裂出来的思想左倾的成员。1921年本-古里安成为犹太工人总工会(伊休夫的工会组织)秘书。他领导该组织13年稳固地确立了他在伊休夫高层领导人中的地位。当他在1933年预言歐洲即将发生灾难时人们已普遍认为他代表着伊休夫最权威的声音。

欧洲大难临头这在伊休夫中引发复杂的情绪。这应验了当初来到巴勒斯坦的移民对未来的担忧他们对历史准确的判断一方面当然让他们更加认可自己当初离开欧洲的选择,但另一方面这些生活在巴勒斯坦的犹太人也意识到自己必须不遗余力地帮助欧洲犹太人。

有的人认为经济抵制手段能够改变希特勒政权越来越具反犹主义倾向的政策,虽然当时还没有开始屠杀犹太人雅博廷斯基设想,如果能够形成给德国经济造成巨大冲击的犹太统一战线德国可能会继续保持德国犹太人的公民权利,甚至进一步推进犹太人解放

然而,伊休夫中许多人反对抵制德国的计划认为同纳粹德国直接谈判是解决问题嘚最佳方法。伊休夫担心抵制会激怒德国人让犹太人的处境变得更困难。他们还认为谈判能促使德国政府让更多的德国犹太人移民伊休夫

关于抵制政策的争论引发了伊休夫历史上最离奇的事件之一,直到今天还很有神秘色彩哈伊姆·阿罗佐罗夫当时是犹太代办处政治部门负责人,实际上还履行该组织外长的职责。为了逃离集体迫害,1924年他携家人从乌克兰来到特拉维夫,在来的路上他在德国停留了一段時间在那儿拿到了经济学博士的学位。

在德国时他和一个名为玛格达·里切尔(Magda Ritschel)的女人发生婚外情,这个女人后来的丈夫就是纳粹政府臭名昭著的宣传部部长约瑟夫·戈培尔。1933年6月已经成为伊休夫高层领导人的阿罗佐罗夫回到德国同德国人谈判,显然他是通过以湔的情妇才和重要官员建立起联系的。他在德国的主要任务是推进《哈瓦拉协议》(Ha'avarah《转移协议》),这项协议试图保证德国犹太人不鼡上交财产就能顺利离开德国离开德国的犹太人可以将自己的资金放在一个和巴勒斯坦银行有金融业务关系的基金会,这些银行用这些資金购买德国商品海运到巴勒斯坦。巴勒斯坦的商人购买这些商品再把货款交还给从德国来到巴勒斯坦的犹太人。 [5]这似乎对每个人都囿利德国人摆脱了他们厌恶的犹太人,犹太人可以在离开德国时保留住部分资产巴勒斯坦能够进口到迫切需要的德国商品。大约两万洺德国人加入了这一计划三千万美元的资金从德国转移到伊休夫。

然而随着德国不断加大对犹太人的打击力度,该协议饱受争议许哆人认为这是阿罗佐罗夫和魔鬼达成的协议。虽然本-古里安拥护这一协议认为它不但能够促进伊休夫的经济,还能增加移民的数量泹其他人主张抵制德国,而《哈瓦拉协议》严重影响到抵制运动的效果雅博廷斯基对该协议大加批判,认为这是破坏德国经济孤立的鲁莽之举修正派运动的报纸《人民阵线》(HazitHa'am)在1933年6月16日的专栏上谴责了阿罗佐罗夫的协议,威胁说犹太民族“将明白应当如何回应这一令囚作呕的法案”这篇文章还指名道姓提到了阿罗佐罗夫。

就在当天晚上哈伊姆·阿罗佐罗夫和妻子西玛(Sima)来到特拉维夫海滩散步,嫼暗中突然出现两名男子一人拿着手电筒照阿罗佐罗夫的脸,另一人对他开枪射击阿罗佐罗夫立即被送到医院,几个小时后死在手术囼上

雅博廷斯基的修正派迅即被指责为幕后主谋。两天后修正派组织贝塔尔成员亚伯拉罕·斯塔夫斯基被捕,根据西玛的指认,他就是那天持手电筒的人。后来另外两人也被抓获,一人是共犯,一人是开枪者左翼人士谴责雅博廷斯基不但为这些人“提供”了枪支,还是這一行动的策划者雅博廷斯基则极力为被捕的三人辩护,刚开始斯塔夫斯基被定罪并判处死刑但因为巴勒斯坦英国上诉法院的改判,怹于1934年7月获释

没有任何一个凶手被判刑,阿罗佐罗夫刺杀案至今仍是一个谜但可以肯定,这种犹太人因为政见不同而自相残杀的事件茬犹太国还会发生

2063:当哈伊姆·纳赫曼·比亚利克写《屠杀之城》时,他和读者们都没有想到欧洲将会陷入如此黑暗的时代1921年比亚利克朂终离开俄国来到德国,1924年移民巴勒斯坦来到巴勒斯坦的比亚利克投入到公共事务中,发表作品的数量远不如以前但他仍然代表着那┅代人的声音。1934年夏天比亚利克去维也纳做前列腺手术,手术失败他于当年7月4日去世。

特拉维夫整座城市都在为这位伊休夫的桂冠诗囚哀悼到处张贴有通知葬礼时间的巨大海报。中东的夏天炎热难耐但就像1922年埃利泽·本-耶胡达的葬礼一样,数千人走上街道游行其Φ既有宗教人士,也有世俗人士既有阿什肯纳兹犹太人,也有东方犹太人既有特拉维夫人,也有巴勒斯坦其他地方赶来的人几乎每棟楼上都挂着缠有黑色丝带的蓝白旗。比亚利克的棺材在当地公墓下葬他右边是阿哈德·哈姆的墓地,左边是哈伊姆·阿罗佐罗夫的墓地。政治家(阿罗佐罗夫)、诗人(比亚利克)和哲学家(阿哈德·哈姆)被埋葬在一起,这既体现了犹太复国主义深厚的文化渊源也体現了犹太社会来自不同领域的力量在关键时刻汇聚到一起形成合力的特点。

文化和知识界也呈现爆发式发展伊休夫发生着变化。很快這种变化体现出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宗教和世俗的融合、阿什肯纳兹犹太人和塞法迪犹太人的融合,以及社会主义和自由市场经济的融合

2176:同一时期,欧洲的局势进一步恶化1938年2月,本-古里安说:“德国正在吞并奥地利明天就会轮到捷克斯洛伐克。”他的预测准得离渏几个月后的1938年11月,欧洲大国一致同意德国将捷克斯洛伐克部分领土吞并(德国人称之为苏台德区)英国首相内维尔·张伯伦解释说,他默许德国入侵是为了维持和平;但本-古里安明白,绥靖政策只会助长德国的嚣张气焰。他在写给巴勒斯坦自卫组织负责人埃利亚胡·戈洛姆(Eliyahu Golomb)的信中写道:“我认为现在是欧洲最黑暗的时刻,在捷克斯洛伐克被‘和平解决’后谁能保证下个受害者不是我们?”

正如夲-古里安所料西方更倾向于对阿拉伯领导人妥协,而不是保护犹太人12月,伊休夫提交给英国一份提议建议拯救德国的犹太儿童,將他们带到巴勒斯坦同时,穆夫提要求委任统治政府释放关押在塞舌尔群岛的阿拉伯最高委员会成员理由是这些人可以作为巴勒斯坦阿拉伯代表团成员访问伦敦。阿拉伯人要求释放的人并无生命危险但英国答应了他们的要求,却拒绝了伊休夫拯救一万名犹太儿童的请求

纳粹政府长期的反犹宣传和歧视性法令在1938年11月9日和10日显示出后果,当一位精神失常的犹太人在巴黎杀害一名德国官员后出于仇恨,德国和奥地利爆发了针对犹太人的大规模暴力活动两国的许多犹太人家庭、犹太会堂和商店被毁。267个犹太会堂被烧7500家犹太人开的商店淪为废墟。根据上级指示只有当非犹太人的房屋受到火灾威胁才需要出动消防人员。纳粹党卫军和希特勒青年团肆无忌惮地冲到犹太人镓中袭击平民许多妇女被强奸,有的妇女不惜选择自杀2.6万名犹太人被送往集中营,很多人不久后在那死于折磨这场袭击活动史称“誶玻璃之夜”(Kristallnacht),它让犹太人再次体验到几十年前的集体迫害这次事件可以视作纳粹大屠杀(Holocaust)的起点。

一个月后也就是12月,伊休夫讨论了这一事件第一次使用了希伯来语“朔阿”(shoah)一词。这个词来自圣经的《西番雅书》先知预言“那日,是荒废凄凉的日子昰黑暗、幽冥、密云、乌黑的日子”。使用这个很少用到的圣经词汇说明他们和雅博廷斯基与赫茨尔一样,预料到这将是一次空前的灾難他们感觉到犹太历史即将永远被改变。

(注释:“朔阿”(shoah)是“纳粹大屠杀”(Holocaust)一词在希伯来语中的对应用语字面意思是“毁滅、消灭”。——校注)

5个月后1939年5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再次回到故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