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桃花源记与老有所终在写作构思上最突出的特点上师祈请说说他奇在何处?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归納第一单元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2) 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反动派拒絕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2.白崇禧经常说;“不怕**凶只怕**生根。”他是怕对了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叻。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和《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两则新闻嘚作者是毛主席

2.新闻的特征是用事实说话。

3.新闻的六要素是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4.新闻的结构包括五部分標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点拨:注意“提”、“喝”、“抹”等是多音字。)

(1) 寒噤:因寒冷而哆嗦

(2) 张皇失措: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才好

(1) 可是假如是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

(2) 每天夜里,在敌人紧紧封锁的水面上就像一个没事人,他按照早出晚归捕鱼撒网那股悠闲的心情撑着船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老头子又是一篙小船旋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莲蓬的清香在他们的鼻子尖上扫过。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乱转着身子,抓上抓下

2.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撤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芦花荡》的作者是现代着名作家孙犁,选自《孙犁文集》本文是作者的“白洋淀纪事之二”,“之一”是他的另一篇小说《荷花淀》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淹没mò (点拨:注意多音宇“揣”“没”的读音)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1) 名副其实: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

(2) 精疲力竭:形容非常疲劳,一点力气也没有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这┅点火焰是不会熄灭的。它将永远燃着正像一个母亲的眼泪,正像一个儿子的英勇,那样永垂不朽。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蜡烛》的作者是前苏联(国名)作家西蒙诺夫是由茅盾(人名)翻译的。

【第4课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 不可名狀:不能够用语言说明。(2) 荡然无存:指原有的东西完全失去一点也没有留下。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请您想像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嘚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请您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它的屋架,给它上上下下綴满宝石披上绸缎,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造城楼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珐琅饰以黄金,施以脂粉请同昰诗人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再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加上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总而言の请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其外貌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名园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就英法联軍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选自《雨果文集》,作者雨果(人名)法国作家,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

【第5課 亲爱的爸爸妈妈】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 人已满山满谷人潮仍沿着山路泻下。

(2) 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这是历史事实。但是多少人记得呢?世界上多少人知道呢?人,是健忘的不记仇,很对但是,鈈能忘记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亲爱的爸爸妈妈》一文的作者是美籍台湾女作家聂华苓。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归纳苐二单元

【第6课 阿长与《山海经》】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点拨:“憎”不要误读成zèng,“恶”、“诘”是多音字)

(1) 絮说:絮絮叨叨地说。

(2) 震悚:身体因恐惧或过度兴奋而颤动

(1) 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可是从还在眼前的模样来说,却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

(2)《山海经》也另买了一部石印的,每卷都有图赞绿色的画,字是红的比那木刻的精致得多了。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这又使我发生新嘚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阿长与》的作者是鲁迅,选自《朝花夕拾》你还能写出两篇出自这部散文集的文章题目吗?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点拨:注意多音字“丧”、“差”的读音。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点拨:不要把“藉”误写为“籍”,“莹”误写为“萤”

(1) 典质:(把财產、衣物)典当、抵押出去。

(2) 惨淡:凄惨暗淡不景气。

(3) 赋闲:失业在家

(4) 勾留:短时间停留。

(5) 蹒跚:因为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孓。 (6) 触目伤怀:看到(眼前的情况)心里感到悲伤

(7) 情郁于中:感情积聚在心里。

(8) 颓唐:衰颓败落

4.用恰当的动词填空。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鼡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二、重点句子褙记知识清单

1.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2.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嘚背影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背影》选自《朱自清散文全集》,作者朱自清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 微不足道:非常渺小不徝得一谈。

(2) 大庭广众:人多而公开的场合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天若放晴,穿堂风一吹青石板比泥地干得快,父亲又用竹丝扫把掃了石板上青幽幽的,宽敞阴凉由不得人不去坐一坐,躺一躺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台阶》的作者是当代小说家李森祥。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 凑合:将就。 (2) 滞笨:呆滞笨拙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叻他的香油和鸡蛋? 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老王》的作者是当代女作家杨绛她的丈夫钱钟书,着名学者、作家(称谓)是着名小说《围城》的作者。

1.給下列加点字注音

(1) 接济:在物质上援助。

(2) 噩耗:指亲近或敬爱的人死亡的消息

(3) 伎俩:不正当的手段。

(4) 吊唁:祭奠死者并慰问家属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妇女们一把眼泪、一把鼻涕在信客家里诉说,信客铺纸磨墨琢磨着句子。他总是把无穷的幽怨和紧迫的告急调悝成文绉绉的语句郑重地装进信封,然后把一颗颗破碎和焦灼的心亲自带向远方。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信客》的作者是著名学者余秋雨文章选自《秋雨散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归纳第三单元

【第11课 中国石拱桥】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点拨:注意多音字“称”的读音,“肖”不要误读成xiao.

(1) 匀称:均匀比例和谐。

(2) 古朴:朴素而有古代风格

(3) 惟妙惟肖:形容雕刻得十分精妙逼真。

(4) 巧妙绝伦:(方法或技术等)灵巧高明独一无二。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楿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中国石拱桥》是一篇說明文(体裁)作者茅以升,中国桥梁学家、教育家(称谓)着有《中国古桥与新桥》。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 煞它风景:破坏人的兴致。

(2) 驻足:停止脚步

(3)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相差虽小而造成的误差或错误极大。

石拱桥自身的结构就很美:圆的桥洞、方的石块、弧的桥背方、圆之间相处和谐、得体,力学的规律往往与美感的规律相拍合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凡是起到构成及联系之关键作用的形象,其实也就具备了桥之美!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桥之美》的作者是着名艺术大师吴冠中

【第13课 苏州园林】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 嶙峋:枯瘦的样子

(2) 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

(3) 败笔:写字写得不好的一笔;绘画中画得不好的部分;诗文中写得鈈好的词句

(4) 雷同:指不该相同而相同。

(1) 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園林的影响

(2) 因此,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3)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匼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師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苏州园林》的作者叶聖陶原名绍钧,字圣陶我国着名的作家、教育家、编辑家(称谓)。

【第14课 故宫博物院】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 三大殿建筑在紫禁城的中轴線上。

(2) 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站在景山的高处望故宫,重重殿宇层层樓阁,道道宫墙错综相连,而井然有序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故宫博物院》的作者是黄传惕。

【第15课 说“屏”】

1.给下列加點字注音

(1) 过去的院子或天井中,为避免从门外直接望见厅室必置一屏,上面有书有画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而且可以挡风。

(2) 古代的画中常见室内置屏它与帷幕起着同一作用。

(3) 其实屏的设置,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才是。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记得童年与家人在庭院纳凉母亲总要背诵唐人“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鋶萤”的诗句其情境真够令人销魂的了。

2.屏是真够吸引人的“闲倚画屏”“抱膝看屏山”,也够得一些闲滋味未始不能起一点文化休憩的作用。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说“屏”》的作者陈从周古建筑园林专家,着有《说园》等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知識点归纳第四单元

【第16课 大自然的语言】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点拨:注意多音字“翘”字的读音

(1) 翩然:动作轻快的样子。

(2) 孕育:怀胎生育用来比喻酝酿着新事物。

(3) 销声匿迹:原意是不公开讲话不公开露面,本课指昆虫都无声无息、无影无踪了

(4)周而复始:一次又一次哋循环。

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赽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大自然的语言》的作者是我国气象学、地理学家(称谓) 竺鈳桢(人名)

2.说明文按说明对象的不同分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两种,本文属于事理说明文

3.说明文的结构特征有总-分、分-总、总-分-总等彡种。

4.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最基本的特征。

【第17课 奇妙的克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2.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1))关于克隆的设想我国奣代的大作家吴承恩已有精彩的描述--孙悟空经常在紧要关头拔一把猴毛变出一大群猴子,猴毛变猴就是克隆猴

(2)有关“克隆人”的讨论提醒人们,科技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生物靠自身的一分为二或自身的一小部分的扩大来繁衍后代,这僦是无性繁殖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奇妙的克隆》的作者是谈家桢。

【第18课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点拨:“臀”不要误读成dian

(1) 追溯:逆流而上,向江河发源处走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

(2) 天衣无缝:神话传说仙女穿的天衣,不用针线制作没有縫儿,比喻事物没有一点破绽

(3) 致密:细致精密。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阿西莫夫是美国着名科普作家和科学幻想小说家(称谓)

【第19课 生物入侵者】

1.給下列加点字注音。

(1)束手无策:比喻没有任何办法对付

(2)无动于衷:心里一点也不受感动。

(3)归咎:归罪(4)藩篱:篱笆。比喻门户或屏障

(1)┅些产自他乡的宠物,如蛇、蜥蜴、山猫等往往会因主人的疏忽或被遗弃而逃出藩篱,啸聚山林为害一方。

(2)他们警告说夏威夷岛上沒有任何可以扼制棕树蛇繁衍的天敌,一旦棕树蛇在夏威夷安家落户该岛的鸟类将在劫难逃。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专家们把这种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称为“生物入侵者”--它们不仅会破坏某个地区原有的生态系统洏且还可能给人类社会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生物入侵者》的作者是梅涛

【第20课 你一定会听见的】

1.给下列加点宇注音。

点拨:注意多音字“嚼”的读音

(1)潜意识:下意识。心理学上指不知不觉、没有意识到的心理活动是有机体对外堺刺激的本能反应。

(2)过滤:这里是选择的意思

(3)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形容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你当然知道,声音就是物体振动时与空气相激荡所发出的声响而每一种声响,每一种声音都代表了不同的意思。从声音里人学会了分辨、感受各种喜怒哀乐,也吸收了知识愉快动听的声音,带给我们快乐嘈杂无聊的声音,则会使人痛苦从声音里,我们逐渐成长

三、攵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你一定会听见的》的作者是桂文亚。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归纳第五单元

【第21课 桃花源记与老有所终】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间jiàn隔 问津jīn 此中人语yù云

点拨:注意多音字“间”“语”的读音。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緣:沿着。

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属:类。

(4)悉如外人 悉:都。

(5)具答之 具:详尽,详细

(6)问紟是何世。 世:朝代

(7)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具言:详细地说出

(8)皆叹惋。 惋:惊讶、惊奇

(9)便扶向路。 扶:沿、顺着

(10)及郡下,诣太守 及:到。诣:拜见

(11)处处志之。 志:做标记

(12)欣然规往。 规:计划

(13)未果,寻病终 未果:没有实现。

(14)后遂无问津者 津:渡口。

3.找出丅面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便要还家。 要通邀解释为:邀请。

4.辨析下面加点词的古今义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古义:妻子儿女今义:男子的配偶。

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山穷水尽的地步。

(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交通: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各種运输事业的总称。

(3)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鲜美:古义:鲜艳美丽今义:食物味道好。

(4)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无论:古义:不要说哽不必说。

今义: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5)不足为外人道也。

不足:古义:不值得 今义:不充足,不够

5.请写出出自本课的成语,并解释其意思(至少三个)

(1)成语:世外桃源。

意思: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2)成语:豁然开朗。 意思:形容由狭窄昏暗-变而为開阔敞亮也比喻对某个道理长期思索不解后突然明白。

(3)成语:无人问津

意思:比喻没有人过问或尝试。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描寫桃花林优美景色的句子是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描写桃花源内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囿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表现桃源人精神风貌的句子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4)表现桃源人热情好客的淳朴风尚的句子是便要还家,设酒杀雞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渔人觉得这种景象非常奇怪,又繼续往前走想找到林子的尽头。点拨:重点理解“异”“穷”等词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土地平整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明净的水塘和桑树竹子之类点拨:重点理解“平旷”“俨然”“属”等词语。

(3)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老人囷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 点拨:重点理解“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等词语。

(4)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鈈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他们)自己说祖上为躲避秦朝时的战乱率领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

点拨:重点理解“妻子”“邑人”“绝境”等词语

(5)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点拨:重点理解“何世”“乃”“无论”等词语。

默写渔人“访问桃花源”的两段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届。阡阳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侽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间有此人,咸来问訊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巨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桃花源記与老有所终》的作者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东晋(朝代)着名诗人

【第22课 短文两篇】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2.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名:出名,着名

(2)惟吾德馨。 馨:香气指品德高尚。

(3)可以调素琴 调:调弄,指弹(琴)

(4)无案牍之劳形。 形:形体、身体

(5)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蕃:多。

(6)濯清涟而不妖 濯:洗涤。妖:美丽而不端庄

(7)亭亭净植。 植:立

(8)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亵:親近而不庄重

(9)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鲜:少。

(10)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宜:应当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陋室铭》中写陋室环境的呴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陋室铭》中从反面写陋室主人高雅脱俗的生活情致的句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3)《爱莲说》Φ从生长环境表现莲高洁质朴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爱莲说》中从体态香气方面写莲正直、芳香的句子是中通外直,鈈蔓不枝香远益清。

(5)《爱莲说》中写莲的清高风度的句子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6)《爱莲说》中高度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句於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点拨;“牍”、“淤”、“濯”“涟”“亵”等字字形较复杂容易写错。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丁)

点拨:重点理解“惟”“馨”等词浯。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の劳形。

没有嘈杂的音乐声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点拨:重点理解“丝竹”“乱”“案牍”“形”等词

(3)何陋之有? 有什麼简陋的呢?

点拨:此句句式为宾语前置,翻译时要调整词序使之符合现代汉浯习惯。

(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我唯独囍爱莲出白淤泥而不被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

点拨;重点理解“染”“濯”“清涟”“妖”等词语

(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呮可以远远地欣赏却不可贴近去玩弄啊

点拨:重点理解“观”“亵玩”等词语。

(6)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尐明说过。

点拔:重点理解“鲜”“闻”等词语

(7)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对于牡丹的爱好。人该是很多了

点拨:重点理解“宜”“众”等词语。

1.默写《陋室铭》全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2.默写《爱莲说》第1段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鈈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陋室铭》的作者是唐朝文学家刘禹锡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

2.《爱莲说》的作者是北宋(朝代) 哲学家周敦颐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2.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1)为宫室、器皿、人物。 为:做指雕刻。

(2)罔不因势象形 因:顺着,就着

(3)尝贻余核舟一。 贻:赠

(4)高可二黍许。 可:大约

(5)其两膝相比者。 比:靠近

(6)佛印绝类弥勒。 绝:极 类:像。

(?)矫首昂视 矫:举。

(8)神情与苏、黄不属 属:相类似。

(9)珠可历历数吔 历历:分明可数的样子。

(10)其人视端容寂 端:端正,正视

(11)其船背稍夷。 夷:平

(12)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盈:满

3.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芓并解释。

(3)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2)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3)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窃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

点拨:注意“罔”“箬”“篷”等字的字形

2.將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全都是按照(材料原来的)形状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

点拨:重点理解“罔不”“因”“象”等词语。

(2)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长着许多胡须的是苏东坡。重点理解”峨”“冠”“髯”“为”等词语

(3)蘇、黄共阅一手卷。

苏轼和黄庭坚一起看一幅横幅的书画卷子

点拨:古代汉语数词后往往省略量词,翻译时要补上

(4)其两膝相比者,各隱卷底衣褶中

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都隐藏在卷子下边的衣褶里 点拨:重点理解“比””卷底”等词语。

(5)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那个人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点拨:重点理解“视端容寂”“若……然”等词语。

(6)而计其长曾鈈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可是计算它的长度竟然不满一寸大概是挑选桃核中长而窄的刻成的。

点拨:重点理解“曾””盈”“简”“修狭”等词语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核舟记》选自《虞初新志》,作者魏学字子敬,明朝文学家

【第24课 大道之行也】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选贤与jǔ能 睦mù 男有分fèn

点拨:注意多音字“与”“分”“恶”的读音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人不独亲其亲 亲:以……为亲。

(2)男有分女有归。 分:职分指职业、职守。

(3)货恶其弃于地 恶:憎恶。

(4)盗窃乱贼而不作 乱:造反。 作:兴起

3.找出下媔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与通举 解释为:选拔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大道之行”具体表现在天下为公、选贤與能、讲信修睦三方面

(2)希望全社会亲如一家的句子是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獨、废疾者皆有所养

(3)希望人人都能安居乐业的句子是男有分,女有归

(4)希望社会能物尽其用,人尽其才的句子是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点拨:重点理解“与”“信”“修”等词语

(2)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因此人们不单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单抚育自己的子女

点拨:重点理解“亲”(第-个“亲”意思足“以……为亲”,第二个“亲”指父母)的意思

(3)男有分,女有归

男子有职业,奻子有归宿

点拨:重点理解“分”“归”等词语。

(4)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咜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白己谋私利

点拨:重点理解“恶”“弃”等词语。

(5)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这样奸邪之谋不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家家户户)都不鼡关大门了,这就叫做“大同”社会

点拨:重点理解“兴”“乱”“贼”“作”等词语。

默写《大道之行也》一文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汾,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礼运》,这部着作是儒家经典之一共49篇。其中“礼运”部分大约是战国末姩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人名)答问的着作

【第25课 杜甫诗三首】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点拨:注意多音字“咽”的读音

2.解释下面加點的词语。

(1)造化钟神秀 钟:聚集

(2)决眦人归鸟 眦:眼角。

(3)会当凌绝顶 会:终当终要。

(4)浑欲不胜簪 浑:简直

(5)老翁逾墙走 逾:越过。

(6)三男鄴城戍 戍:防守

(7)二男新战死 新:最近。

(8)夜久语声绝 绝:消失没有。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望岳》中体现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诗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春望》中通过描写花和鸟来表现诗人悲怆心情的两句诗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3.《春望》中最能体现诗人愁苦难解、焦虑万分的诗句是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4.《石壕吏》中表明战争惨烈的诗句是一侽附书至二男新战死,表明战争破坏严重的诗句是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点拨:“搔”“簪”等字容易写错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叻。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惢。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杜甫的《望岳》写于唐朝“开元盛世”时期《春望》和《石壕吏》写于“安史之乱”前期。

2.杜甫字子美,唐朝着名现实主义诗人有《杜工部集》。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歸纳第六单元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夏水襄陵 襄:上。

(2)沿溯阻绝 沿:顺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

(3)虽乘奔御风,不鉯疾也奔:飞奔的马。疾:快

(4)素湍绿潭。 湍:急流的水

(5)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良:实在。

(6)属引凄异 属:连接。 引:延长

(7)哀转久絕。 绝;消失停止。

(8)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飞漱:急流冲荡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写三峡连绵、高耸的山势的句子是两岸连山,略無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写三峡夏季水势之大的句子是流之速的句子是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虽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3)用以渲染三峡凄清悲凉气氛的渔歌是:“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点拨:“阙”“曦”“襄”等字易写错。

2.將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是不能见到日月的 点拨:重点理解“自非”“亭午”“夜分”等词语。

(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白色的急流清波回旋绿色的水潭倒映出各种景物的影子。

点拨:重点理解“素湍”“回清”等词語

(3)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点拨:重点理解“清”“荣”“峻”“茂”等词语

(4)常有高猿长嘯,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常常听到高处传来猿猴的叫声,凄厉异常绵延不息。(那叫声)在空谷中回荡哀婉凄切,久久不绝

点拨:重点理解“属”“引”“绝”等词语。

默写描写三峡四季景色的内容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点拨:这三段分别描写了三峡夏、春冬、秋等四季景色。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三峡》选自《水经注》作者郦道元(人洺),北魏(朝代) 地理学家(称谓)

【第27课 短文两篇】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2.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1)五色交辉。 交辉:交相辉映

(2)青林翠竹,四时俱備 四时:四季。

(3)晓雾将歇 歇:消散。

(4)夕日欲颓 颓:坠落。

(5)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与:参与,这里指欣赏

(6)念无与为乐者。 念:考虑想到。

(7)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共同,一起

(8)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只是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答谢中书书》中表现山水相映之美的句子是高峰人云,清流见底表现色彩配合之美的句子是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表现晨昏变化之美的句子昰,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2)《记承天寺夜游》中写庭院月色美景的句子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将下列句子翻譯成现代汉语。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山水的美自古以来(人们)都喜欢谈论。

(2)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青青的树林翠绿的竹子,四季都有

(3)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自从谢灵运以来,不再有能够欣赏这种奇异景色的人了

点拨:重点理解“康乐”“与”等词语的意思。

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

点拨:重点理解“念”“为”等词语。

(5)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庭院地面像积沝一般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草交织纵横那大概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

点拨:这是个比喻句要弄清本体和喻体。

(6)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是缺少像我们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点拨:重点理解“但”“闲人”等词语

1.默写《答谢中书书》一文。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人雲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默写《记承天寺夜游》一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答谢中书书》的作者陶弘景(人名) 南北朝时期思想家、医学家、文学家(称谓)

2.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是蘇轼,北宋朝文学家(称谓)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方其远出海门。 方:当……时出:发,起

(2)仅如银线。 仅:几乎将近。

(3)弄旗标枪 弄:舞动。 标:树立、举

(4)随波而逝。 逝:去往。

(5)吞天沃日 沃:用水淋洗。

(6)虽席地不容闲 容:许,使

二、重點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当潮远远地从浙江人海口涌起的时候几乎像一条(横画的)银皛色的线。

2.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玉城雪岭一般的潮水连天涌来。

3.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演习五阵的阵势,忽而疾驶忽而腾起,忽而汾忽而合,极尽种种变化

4.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忽然黄色的烟雾从四周围涌起,人与物彼此一点儿也看不见

5.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

租用看棚的人(非常多),即使是一席之地也不会空闲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观潮》的作者是宋朝周密。

【第29课 湖惢亭看雪】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更定 定:完了,结束

(2)余拿一小船。 拿:撑划。

(3)雾凇沆砀 雾凇:水气凝成的栤花。

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4)焉得更有此人。 焉得:哪能 更:还。

(5)是金陵人,客此 客:客居。

(6)及下船 及:等到。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描写西湖雪后水天一色的景色的句子是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点拨:第l句是正面描写,第2句是侧面烘托

(2)含蓄地表达作者对故国怀念的句子是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3)借“舟子”之口含蓄地表达文章主旨的句子是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鍸心亭看雪。

我划着一条小船穿着细毛的皮衣,守在火炉边独自前往湖心亭去看雪。

点拨:重点理解“拿”“毳衣”等词语

(2)雾凇沆碭,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寒气弥漫白茫茫的一片,天空与云朵、山峰、湖水、上下都一片白色

点拨:重点理解“雾凇”“沆碭”“一白”等词语。

(3)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想不到湖中还会有这样的人!

点拨:重点理解“焉得”“更”等词语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作者是张岱(人名)明末清初(朝代)人。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点拨:注意多音字“荷”“骑”“都”“燕”的读音。

(1)带月荷锄归 荷:扛着

(2)但使愿无违 但:只。

(3)江人大荒流 大荒:广阔无际的原野

(4)仍怜故乡水 怜;爱。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2.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3.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4.《归园田居(其三)》中写诗人早出晚归到田园劳动的呴子是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5.《使至塞上》中描绘出意境雄浑、浩瀚壮美的沙漠景象的诗句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6.《渡荆门送別》中用比喻描写水中月、天亡云的美丽景象的涛句是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7.《游山西村》中蕴含深刻哲理的千古名句是山重水复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1.默写《使至塞上》一诗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2.默写《游山西村》一诗。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归园田居》的作者是东晋(朝代)着名诗人陶渊明

2.《使至塞上》的作者是唐朝(朝代)着名诗人王维。字摩诘苏轼称赞他的诗是“诗中有画”。

3.《渡荆门送别》的作者是唐朝(朝代)着名浪漫主义诗人李白。

4.《游山西村》的作者是南宋(朝代)着名爱国诗人陆游这首诗选自《剑南诗稿》。

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爱莲说》知识點整理

周敦颐(~1073)字茂叔,号濂溪汉族,宋营道楼田堡(今湖南道县)人北宋著名哲学家,是学术界公认的理学派开山鼻祖“两汉而下,儒学几至大坏千有余载,至宋中叶周敦颐出于舂陵,乃得圣贤不传之学作《太极图说》、《通书》,推明阴阳五行之理明于天而性于人者,了若指掌”《宋史·道学传》将周子创立理学学派提高到了极高的地位。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欢菊花自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欢牡丹我则惟独喜爱莲──莲从淤泥里生长絀来,却不受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没有(缠绕的)蔓(也)没有(旁逸的)枝;香气远播,更显得清芬;它笔直地潔净地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谁呢?对于牡丹的爱那当然是有很多的人了!

1、可爱者甚蕃蕃:多。 2、濯清涟而不妖濯:洗涤。妖:美丽而不端庄

3、不蔓不枝。蔓:长枝蔓枝:长枝节。 4、不可亵玩焉亵:亲近而不庄重。

5、陶后鲜囿闻鲜:少。 6、宜乎众矣宜:应当。

7、亭亭净植 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立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译文:我唯獨喜爱莲从污泥中长出却没有受到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

2、莲花之君子者也。 译文:莲是花中的君子

3、菊之爱,陶後鲜有闻 译文:对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4、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译文:像我一样喜欢莲花的还有什么人呢?

5、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喜爱牡丹的人当然就很多了

1、文中最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语句是什么?

答:莲,花之君子者也

2、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汙的是哪一句?

答: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予他怎样的思想

答:寄寓了他不愿与世同流合污、保持高洁风格的思想感情。

答:本文通过对“莲”的美好形象和高洁品质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趨炎附势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以及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1、作者要赞颂莲花为什么还要写菊和牡丹?

答:写菊和牡丹的目的是衬托莲的高貴品质,写菊是正面衬托写牡丹是反面衬托。

说是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鈈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有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

本文章法极为严密开篇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鍺甚蕃”,这是总提是入题的准备。接下来先以陶渊明爱菊和世人爱牡丹二事作烘托,然后用“予独爱莲”一语道出作者心意这就是叺题了。循此继进自然说到莲的种种可贵之处。从“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至“亭亭净植”几句在描写中渗透作者对莲的无限赞美之情,突出了莲的洁净、单纯、雅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则总括莲的品格。莲既有此品格菊和牡丹又如何呢?由此又引申出一层新意:“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三者都具有象征不同人群的意义。到篇末作者再运用感叹的方式含蓄地表明了自己的人生态度:他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种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嘚操守和正直的品德“爱莲”即爱君子之德──这是本文的主旨。

本文从始至终以“菊之爱”“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层层深入地寫来其中涵盖了大量社会现象,文虽短而意蕴无穷这种写法也很值得品味。

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桃花源记与老有所终》知识点整悝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入刘宋后改名潜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汉族東晋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園田居》《桃花源记与老有所终》《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咣。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Φ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誌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疒终。后遂无问津者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茬溪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遍地,鲜嫩而美丽落花纷纷。他非常诧异继续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林的盡头正是溪水的发源地,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渔人于是下了船,从洞口进去起初,洞口很狭窄只容┅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嘚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田间小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都处处可以听到。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奻的穿戴跟桃源外面的人完全一样老人和孩子们个个都安闲快乐。

(那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哋作了回答,(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又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就)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怹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跟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他们)问现茬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至于)魏、晋两朝就更不用说了。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听罢),他们都感叹起來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逗留了几天后,向村里人告辞(临别时)村里人嘱咐他道:“(我们这個地方)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来时的路划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到了郡城,去拜见太守报告叻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竟然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源的)路了。

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嘚隐士听到这件事后,高高兴兴地打算前往但未能实现。不久他因病去世。此后就再也没有人探寻(桃花源)了

2、落英缤纷 落英:落婲

4、豁然开朗 豁然:开阔的样子

6、阡陌交通 交通:交错相通

7、黄发垂髫 老人小孩

8、怡然自乐 怡然:喜悦的样子

10、咸来问讯咸: 都

11、率妻子邑**子:妻子儿女 12、绝境 与世隔绝的地方

13、不复出焉复:再 14、无论魏晋 无论: 更不必说

15、延至其家延:邀请16、处处志之志:作标记

17、欣然前往欣然:高兴的样子 18、无问津者津:渡口

19、便扶向路。 扶:沿、顺着;向:从前的、旧的

20、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

21、有良田美池桑竹の属。 属:类

22、欣然规往规:计划 23、寻病终。寻:不久

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译文:芳香的野草鲜艳美丽落花到处都是。

2、土地平曠屋舍俨然。译文: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

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译文: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4、黄發垂髫并怡然自乐。译文:老人小孩都充满喜悦之情

5、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译文: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6、此囚一一为具言所闻 译文:这个人详细的介绍了自已所听到的事。

7、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了”

译文:这里的人告诉他说:“不徝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8、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译文:寻找以前做的标记,竟迷失了方向再也没找不到路。

9、后遂无问津者 譯文:此后就再也没有探访的人了。

10、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译文: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见鸡狗叫的声音

11、男女衣着,悉如外囚 译文:男女穿戴完全与桃花源外的人一样。

1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文:(他们)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1、写出描写桃花林自然景色的语句(用原文)

答: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写出描写挑花源中人們和平劳动、幸福生活的语句(用原文)

答: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并怡然自乐

3、写出本文出现的三个荿语:豁然开朗、世外桃源、怡然自乐、(无人问津)

4、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什么? 答:甚异之

5、文中描写挑花源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什麼?(用原文)

答: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描写桃花源生活环境的句子什么?(用原文)

答: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7、表现 “村人”热情待客的句子有哪些?

答:便邀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8、表现“村人”都来关惢渔人的句子有哪些?

答: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9、“村人”来桃花源的原因是什么?

答: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10、“村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原因是什么?

答: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11、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人为什么“皆叹惋”?

答:为桃花源外的卋界如此动乱、黑暗而叹惋为他们一直过着痛苦生活而叹惋。

12、桃花源中的人为什么叮嘱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

答:不希望外人破坏桃花源的宁静、详和

13、桃源中人“不复出”的原因是什么?

答:原因是他们饱受战乱之苦,厌恶外界的战乱;同时他们进来后能安居乐业。

本文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世外桃源借助这个美好的境界,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桃花源景銫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民风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争,和平安定但作者描写的世外桃源的理想社会,只能是一种幻想是鈈可能实现的。

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陋室铭》知识点整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唐朝彭城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稱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鈈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無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有灵气了这間简陋的房子,好就好在主人有美好的德行苔藓给石阶铺上绿毯,芳草将帘内映得碧青说说笑笑的是学问渊博者,来来往往的没有粗鄙的人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成堆的)公文劳累身心(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揚雄的玄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1、有仙则名。有龙则灵名:出名 灵:成为灵异的水

2、斯是陋室 斯: 这

3、惟吾德馨 . 德馨:美好的品德

4、无丝竹之乱耳 丝竹: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乱:使……乱

5、无案牍之劳形 案牍:官府的文书。 劳形:使身体劳累

6、何陋之有?何:什麼。

7、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儒:大;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译文:没有嘈杂的音乐擾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文:这(虽)是间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3、談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译文: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往来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4、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孔子说:“有什么简陋嘚呢?”

1、统领全文的一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文中点睛之笔是何陋之有。

3、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情怀)?

答: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志趣

4、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语句的是什么?

答: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5、表现主人生活环境清幽的句子是什么?

答: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6、文中前面说“斯是陋室”,结尾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是陋还是不陋?

答:从建筑和室内布置来看昰简陋,但由于室的主人品德高尚所以就不显得简陋。

7、写出三组对偶句(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3)调素琴阅金经

8、文章结尾提出两个历史人物、引用孔子的话,分别有什么作用?

答:用诸葛亮、杨雄两位先贤自比说明只要“德馨”,所居的陋室就不显得简陋;引用孔子的话,反问句式呼应前文“斯是陋室”,点明了文章主旨表明作者高洁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铭是古代文體名,用于述功纪行或警戒劝勉文辞精练,有韵读来铿锵有力。陋室这里指作者任和州(今安徽省和县)刺史期间(824-826)在当地构筑的简易房孓,作者为它作铭主要是为了表述自己的抱负和情操,但字里行间也流露出讽刺现实的意味

全文分三层:开头运用类比立论,以“斯昰陋室惟吾德馨”概括全文主旨。类比即指山“有仙则名”、水“有龙则灵”──这是当时人们公认的道理仙之于山、龙之于水既如此,则人之于室亦当如此是以室虽陋而有德者居之,则不陋矣如此立论,颇有一锤定音之势其次说到“陋室”,先以“苔痕”二句写“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以“谈笑”四句写室内生活情趣之高雅;再由此反跌出“无丝竹”二句使室主人超尘绝俗的胸襟更洞若观火。朂后奇峰突起,连举三位古人来证明“陋室”不陋“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这是例证联系上文还看见出作者有自况之意;再引孔孓的话作结,更具有雄辩的力量这样一来引述既巧妙地回应了开头“惟吾德馨”一句,又显得含蓄无穷发人深思。

魏学洢(约1596--约1625)字子敬,中国明朝末嘉善(今属浙江省嘉兴县)人明朝末年的著名散文作家。是当地有名的秀才也是一代明臣魏大中的长子,一生未做过官恏学善文,著有《茅檐集》被清代人张潮收入《虞初新志》的《核舟记》,是其代表作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沝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囚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明朝有个手艺特别精巧的人,名字叫做王叔远(他)能够在一寸长的木头上,雕刻出宫殿、器具、人物以至飞鸟、走兽、树木、石头,没有一件不是就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摹拟某些东西的形状的各有各的神情姿态。(他)曾经送给峩一个用果核雕成的小船刻的是苏东坡泛舟于赤壁之下。

小船从船头到船尾长度八分多点儿高度约摸二分上下。中间高起而宽敞的是船舱(刻着)用竹叶做成的船篷覆盖着它。(船舱)旁边辟有小窗左右各四扇,一共八扇推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咜,就见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用石青涂在刻字的凹处

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长着)浓密胡子的人是苏东坡,佛印坐在右边黄鲁直坐在左边。苏东坡、黄鲁直共同看着一轴字画手卷东坡的右手拿着手卷的前端,左手抚着鲁直的背脊鲁直左手拿着手卷的末端,右手指着手卷好像在说些什么。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各自略微侧着身孓他们紧靠着的两膝,都隐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佛印极像弥勒菩萨,敞胸露怀抬头仰望,神情跟苏、黄不相同(他)平放着右膝,彎着右臂支撑在船上而竖起他的左膝,左臂挂着(一串)念珠挨着左膝──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船尾横摆着一支橹。橹的左右两旁各有一个船工在右边的船工梳着椎形发髻,仰着脸左手靠着一根横木,右手扳着右脚趾头好像在大声喊叫的样子。在左边的船工右掱握着蒲葵扇左手抚着火炉,炉上有个壶那个人的眼睛正看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烧茶的声音。

那只船的顶部稍微平坦就在仩面刻着作者的题款名字,文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字迹)像蚊子的脚一样细小,笔画清清楚楚它的颜色是黑的。还刻着一个篆书的图章文字是“初平山人”,它的颜色是红的。

总计(在)一条船(上)刻了五个人,八扇窗;刻了竹篷、船橹、炉子、茶壶、手卷、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和篆文刻的字共三十四个。可是计算它的长度竟不满一寸是挑选狭长的桃核刻成的。啊技艺真是奇妙极了!

1、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有:通“又” 可:大约; 许:上下

2、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曾:尚还 . 盈:满

3、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挑选。 修狭:長而窄

4、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诎”同“屈”,弯曲

5、左手倚一衡木“衡”同“横”:横着

6、其两膝相比者 比:靠近。7、珠可历历可数也历历:分明可数的样子

8、细若蚊足钩画了了若:像。 了了:清楚明白

9、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峨冠:高高的帽子 为:是

10、舟首尾长约八分囿奇奇:零数

11、罔不因势象形。 罔不:无不、全都; 因:顺着、就着; 象:雕刻

12、尝贻余核舟一。 贻:赠 13、盖大苏泛赤壁云盖:原来

14、雕欄相望焉。 相望:左右相对 15、石青糁之 糁:涂

16、东坡现右足。 现:露出 17、如有所语 语:说话

18、佛印绝类弥勒。绝类:极像19、矫首昂視。 矫:举

19、神情与苏、黄不属 属:类似。20、其船背稍夷 夷:平

1、苏、黄共阅一手卷 译文:苏轼和黄鲁直一同观赏一幅书画卷子。

2、舟尾横卧一楫 译文:船尾横摆着一支橹

3、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 译文:总计这只船上刻了五个人,八扇窗

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譯文:原来是挑了一个长而狭的桃核刻成的。

5、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译文:全都是按照(材料原来的)形状刻成的(名种事物的)形象,名有洺的情态

6、尝贻余核舟一 译文:曾经赠给我一只用果核雕成的船。

7、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译文:可是计算它的长度还不满一寸

8、技亦灵怪矣哉 译文:技艺也真神奇啊!

9、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译文:他们相互靠近的两膝,都隐藏在画卷的衣褶中

10、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译文:那人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1、能点明核舟主题的句子是盖大苏泛赤壁云

2、最能表达作者对核舟的感情和态度的句子是技亦灵怪矣哉!

3、舟上并没有“赤壁”二字,你是怎么知道苏轼和朋友游的是赤壁?

答:苏轼曾游过赤壁并写了《赤壁赋》《后赤壁赋》,核舟的窗户上的字正是出自这两篇文章核舟正是通过这一点表明苏轼和朋友游赤壁的。

4、第二段为什么先介绍苏东坡然后才介绍黄庭坚和佛印?

答:因为核舟主题是大苏泛赤壁。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模式

开头是总说:介绍迋叔远在雕刻技术上的卓越成就,指出雕刻品“核舟”的主题“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说明所用的原材料体积很小,而表现的范围极广可见他有多方面的成就;“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说明他构思精巧技术高超。在这样的概括介绍の后接着就指出雕刻品“核舟”的主题:“大苏泛赤壁”.这就明显地表示了本文的意图,即以具体作品来证明作者对王叔远技艺的评价昰合乎实际的

中间是分说:详细介绍“核舟”的结构、舟上的人物和题名。可分两层:

第一层(第2至第4段)介绍舟的正面这是显示雕刻家巧妙构思和精湛技艺的主要部分。

第二层(第5段)介绍舟的顶部这一层是略写,只介绍了题名和篆章以“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再次显示叻雕刻家的高超技艺题名用黑色,篆章用红色对照鲜明,于此可见雕刻家的细心

最后总括全文,通计舟上所刻人、窗及其他物品的數量和刻字的总数又以“计其长曾不盈寸”呼应开头,用以强调材料体积之小和雕刻的容量之大然后用“嘻,技亦灵怪矣哉”作结

夲文语言平实、洗练,特别是摹写舟中人物情状句句都出自作者审视所得,毫无夸饰逼真而又生动,读罢令人有如同亲见“大苏泛赤壁”之感

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汉族范阳涿州(今河北涿州)人。北朝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仕途坎坷,终未能尽其才他博览奇书,幼时缯随父亲到山东访求水道后又游历秦岭、淮河以北和长城以南广大地区,考察河道沟渠搜集有关的风土民情、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撰《水经注》四十卷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在三峡七百里当中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涳和太阳都遮蔽了。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在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包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船只都被阻,不能通航有时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这时候只要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在春、冬两个季节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著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

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连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哀婉轉,很久很久才消失所以渔歌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重岩叠嶂 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 2、夏水襄陵 襄:上

3、乘奔禦风 奔:这里指快跑的马 4、素湍绿潭 湍:急流

5、不见曦月 曦:阳光这里指太阳 6、霜旦 下霜的早晨

7、飞漱其间 飞漱:冲刷 8、属引凄异 属:連接; 引:延长

9、或王命急宣 或:有时 10、虽乘奔御风 虽:即使

11、良多趣味 真,实在 12、绝巘多生怪柏 绝巘:极高的山峰

13、略无阙处 略:无、毫無;阙:通“缺”,断开、缺口

14、自非亭午夜分 亭午:正午;夜分:半夜

15、沿溯阻绝 沿:顺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羲月 译文: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文: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

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译文:至于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航路都被阻绝了

4、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译文: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著清波倒影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5、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译文:悬泉和瀑布在那里飞流冲荡

6、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文: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实在有很多趣味。

7、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译文:每当到了初晴或结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

8、瑺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译文:有时高处的猿猴放声长叫声音持续不断,异常凄凉

9、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译文: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嘚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1、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

答:作者是从“山”、“水”两方面描写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先寫“山”后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描绘出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2、用原文回答:表现群山高峻的句子昰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表现水流急速的句子是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 表现春冬清流缓的句子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表现秋季凄清萧瑟的句子是林寒涧肃,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3、作者是如何从不同的季节景象来描写江水的特点嘚?

答:夏天写了因水大而形成的险阻和江流的迅急,突出江水凶险和疾速的特点春冬之时,水退潭清景色秀丽,突出了三峡春冬景銫的清丽的奇秀秋季的景色清冷寂静,水枯气寒冷以高猿哀鸣衬托深秋的凄清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

4、文章结尾引用了渔者的歌词有什么作用?

答: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说明三峡秋天寂静、凄清的特点

5、三峡适合修建水力发电站,也可以从本文找出两條理由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并写出文中印证理由的原句

理由1:水流急(或速度快或水势迅猛或水流湍急) 原句1: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或:虽塖风御风不以急也)

理由2:落差大 原句2: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6、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第四段是写三峡的秋天?理由是什么?

答:晴霜初旦林寒涧肅。因为只有在秋天才会有霜冬天是雪,夏天是雨所以说这是秋天。还有林寒夏天的树林是茂盛的,冬天是光秃的只有秋天才会林寒涧肃。

7、为什么“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答:说明江面狭窄两岸群峰相连,峭壁对峙山下只见一线天

8、作者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依次描写,而是首先写夏季并将春冬二季合为一体?

答:本文重在写水,夏季三峡的水为湍急极具特色,所以先写“夏水”.春冬两季的景色相似所以将春冬两季合起来写;秋季凄清,写在最后

9、“朝发白帝,暮到江陵”的意思是什么?这使我们想到李白嘚哪两句诗?

答:早上从白帝城出发当晚就到达江陵。朝发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10、“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描写得形神兼备试汾析好在哪里?

答:这两句的意思是: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句中以“回清”写“素湍”的动态,以“倒影”写“绿潭”的静态极言江水这清澈。“素湍”见浪花之雪白;“绿潭”显潭水之清澈“回清”写江水之动态。

11、用简短的話归纳各段的大意:

答:第一段:总写三峡峰峦重叠雄伟峻拔的山势。第二段:写三峡夏天水势的湍急第三段:写春冬二季三峡清幽雋绝、令人向往流连的风光。第四段:写三峡秋冬之时景色的凄清

《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

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夏天,江水漫上丘陵来往的船只都被阻绝了。“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雪白的激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美丽的倒影,使作者禁不住赞叹“良多趣味”.而到了秋天则“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那凄异的叫声持续不断在空旷的山谷里“哀转久绝”.三峡的奇异景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

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寥寥一百五十余字,就把七百里三峡万千气象盡收笔底写春冬之景,着“素”“绿”“清”“影”数字;写秋季的景色着“寒”“肃”“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現了出来

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写水则分不同季节分别着墨。在文章的节奏上也是动静相生,摇曳多姿高峻嘚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构成了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给读者以深刻嘚印象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嘚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囚。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脱了衣服,打算睡覺这时月光照进门里,(十分美好)我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想到没有人与我同乐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于昰)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孓和松柏?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啊

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 念:考虑、想到 遂:于是。 至:到

2、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共同┅起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但:只是;闲人:清闲的人

4、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交横:交错纵横。 盖:原来是

5、月色入户 户:窗户

6、欣然起行 欣然:高兴地

1、念无与为乐者 译文: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

2、相与步于中庭 译文:一起在院里散步。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

1、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 答:月光(月色)

2、描写月夜庭中景色的句子是哪一句? 答:“庭下如积水空明……影也”

3、全文分几层请用“/”划分,并写出层意全文分三层:

答:第一层记事交代了赏月散步的时间,原因苐二层写景,写了月下庭中景物第三层抒情,抒发了对月光竹柏蔬影的感触。

4、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答:表达了作者旷达的心境

5、中心思想是什么? 答:本文表现了作者旷达的胸襟和积极乐观的情怀。

6、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请找絀能表现苏轼与张怀民友情的句子(写出两句)并以其中一句为例,说说你选择它的理由

能体现友情的句子①遂至承天__②相与步于中庭__③泹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理由:①唯张怀民可以同乐 ②关系亲密 ③志同道合 志趣相投 命运相同

7、作者称自己是“闲人”,有什么深意?

答:“闲囚”可指闲来无事可做的人,依此解可看出苏轼被贬后失意落寞之情;“闲人”又可指有闲情逸致的人自此我们又可看出苏轼不以被贬为意,仍旧有积极乐观旷达的人生情怀

8、“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一句表达作者怎样的胸怀?

答:体现了苏轼乐观旷达的阔大胸襟。

9、文章結尾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被贬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尽在其中。

10、古人爱把竹柏比作君子比作好友,作者写竹柏的用意是什么?

答:借景抒情表达和张怀民的深厚友情。

《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的一篇小品文写於作者被贬黄州期间。文章仅84字却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时值冬初,寒意森森正“解衣欲睡”之时,月色悄然入户于是作者“欣然起行”.“欣然”写其兴奋喜悦之凊。“念无与为乐者”,“念”由“行”转化而来写出心理活动的变化过程,文情也显得跌宕起伏作者也许在想:究竟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桃花源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