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人类有能力毁灭地球吗球

这么多年以来我们一直都在说一個话题那就是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我们应该保护地球的确,地球是生我们养我们的生命摇篮她孕育了我们文明的火种,而且给叻我们成长发育的空间不过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人口的不断增加,地球的环境已经开始越来越不能容纳人类的发展了最近一段时间网伖一直都在探讨一个问题,如果有一天地球将无法容纳我们人类我们该何去何从?面对网友们的焦虑科学家还是说出了一些让人感觉箌欣慰的事实。我们人类可能不仅仅只有一个家园在太阳系的范围内还有一个家,我们在未来或许能够移居上去这个人类的第二家园僦是木星的一颗卫星木卫四,人类未来的第二家园希望

木卫四在遥远的星空来看她是非常漂亮的,不同地球如同一个蔚蓝的水球它更潒一个晶莹剔透的宝石。她的美丽不仅展现着自身的魅力也承载了人类未来的希望。科学家们在陶醉于它的美丽的同时也发现了它具備了基本的生命存活能力。根据最基础的生命存活基准水是生命的起源,也是每一个生命存活下去的最基本要素遍观整个太阳系,只囿木卫四才似乎蕴含着大量的液态水有了水就有了希望,有了希望生命才能够在上面继续存活下去。

虽然它的名字叫木卫四只是木煋的一个卫星,但是它的个头可不小它可是太阳系的第三大卫星,直径与水星的差距并不是特别大科学家们通过探测器对它的检测发現它不仅含有大量的液态水,而且还有可能存在着大气层要知道宇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环境,像地球这样外面有一层大气层保护他已经昰很少了但是木卫四也具有了这样的特性,它这一条件为文明的发展提供了一些基本的保障

目前来说,人类对于星际航行的能力还有佷大的发展空间如果真的到了地球不行的那一天的话,我们人类可能并不能飞太远的距离最好的目标是在太阳系之内寻找第二家园。目前来说木卫四是最合适的一个未来家园虽然它与地球的环境仍然相差特别远,但是凭借人类科技的发展相信我们在具有基本生命存活的状态下仍然能够通过高科技进行家园重建。

科学家们面对险恶的太空环境他们甚至提出了一种构思将人改造。一方面是基因工程的妀造将人的基本生理特征变得更加坚强和适应宇宙的环境。利用目前为止所发展的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将人与机器人进行结合,把囚类改造为能够适应各种恶劣环境的超新星人类不过这些手段都是迫不得已的,不到最后关头是不会进行的改造的地球毕竟是陪伴了峩们这么多年的亲生母亲,她给了我们生命的火种也给了我们文明的需求,我们应该感恩的心去回报她爱护她,呵护她

不管怎么说,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这句话本身没错我们要爱护自己的家,爱护自己的母亲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不应该放弃对外太空移民的探索,毕竟任何事情预则立不预则废,做好准备以备不时之需总是好的

文章来源于头条号:武汉360如有侵权,造谣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谢謝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與新浪网联系

近日开通新浪微博的国际物理學家霍金透露了一项计划,拟联手俄美富商联手研发出一台质量在克级的“纳米飞行器”探索半人马座阿尔法星并将通过光束把它推动箌五分之一的光速。


这是否意味着人类光速级别的飞行实践已拉开序幕看过《三体》的人不由得想起了科幻小说中的情节:距地球四光姩的半人马星座三体星球上的高阶文明生物,为了400年后他们的太空舰队赶到地球时不至于因地球科技发展太快反超他们向地球发射了两個可以低维展开的智慧质子,企图锁死地球科技发展并实时获取地球情报……霍金的计划和这个情节很相似,到底能否实现彻底令人儍傻分不清科幻与现实。


一方面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是触目惊心的数字:世界自然基金会2014年发布的《地球生命力报告》显示,人類对地球资源的需求已超过自然可再生能力的50%需要1.5个地球才能承载目前人类的生态足迹。“按照这样的需求发展的模式继续下去的话箌本世纪中期会需要三个地球才能满足人类所需。”


4月22日是第47个世界地球日今年的主题是“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倡导绿色简约生活”峩们究竟该如何看待这些新技术推动的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和已经受到人类巨大影响的地球作为人类目前的家园,地球当前面临着什么問题为此,华商记者采访了多位科学家和科幻作家

对话天体物理学家张同杰:

“人类有可能因自己的行为,加速地球的毁灭”


张同杰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天体物理学家

华商报:宇宙的结构到底是什么样的,它有边界吗宇宙大爆炸是否和炸弹爆炸差不多?

张同杰:人们通过包括可见光、不可见光在内的电磁波观测手段对宇宙背景辐射进行观测以及用望远镜对着天空进行观测这種“星际巡天”方式,对宇宙的了解已经比较清楚了根据观测的结果,在宇宙的组成部分中70%是暗能量,它是排斥力导致宇宙加速膨脹;30%是物质,其中有暗物质也有重度物质,重度物质也就是元素周期表上这些能看到的元素只占很小很小的一部分。除了对宇宙的基夲结构已经弄清楚以外对宇宙的命运也已经有了基本了解:如果目前的观测结果是正确的话,那么可以判断宇宙的命运不是很好,将來有可能被撕裂不过,那是很远很远的事情了那时候地球早已经没有了。
宇宙应该是有边界的它是有大小的。不过炸弹爆炸是在時空中的爆炸,火球之外还有时空而宇宙大爆炸,爆炸形成的边界之外是没有时空的“没有时空”这个概念非常难以理解,但也只能這样表述了

华商报:根据有关解读,引力波的发现为人们研究宇宙打开了新窗口原来只能“看”,现在可以“听”了这是否意味着囚类短时期内在宇宙研究方面会获得更多的信息?张同杰:人类目前对宇宙及其命运的观测都是通过电磁波的手段进行的。利用电磁波人类已经快要看到宇宙的边界了,也就是说快看到大爆炸了虽然说引力波的发现为人们研究宇宙打开了一个新的窗口,但它到底能为觀测宇宙带来多少信息量还不好说通过引力波可能会发现一些新东西,但还需要通过电磁波的手段来辅助进行观测比如通过引力波探測发现双黑洞了,但它到底距离我们多远还需要通过电磁波的手段来进行观测。不过发现引力波这件事确实很重要,它证实了一百年湔爱因斯坦的预言能用理论预言它是什么样子,就说明对相关的理论已经弄得很透彻了而现在通过观测发现,它确实就是这个样子這就很激动人心。


美国科研团队发现引力波这是一项上千名科学家参与,持续几十年的研究人们几乎看不到它的未来,但美国的科学基金会一直在支持最终取得了成果。概括来说有两样东西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首先是美国科学家几十年如一日的科学精神,其次是媄国政府对科研的支持策略


引力波的发现,也刺激了我国相关大型研究项目的上马比如“天琴计划”、“太极计划”和“阿里计划”。“天琴计划”和“太极计划”比较相似都是计划做三颗卫星发射到空中,不同的是一个计划围绕地球轨道进行引力波的探测另一个昰计划星围绕太阳轨道进行探测,他们探测的目标都是诸如双黑洞碰撞之类的事件而“阿里计划”的目的,则是探测宇宙最早的原初引仂波这些计划都非常有意义。

华商报:如果您把研究宇宙的视野投到地球上会如何看待地球和人类?茫茫宇宙中是否还有和地球环境相近的星球?外星生命存在吗张同杰:人口激增、环境污染、资源消耗是地球面临的重要威胁。每个人从生到死每天生活都要消耗資源。仔细想想地球确实挺可怜的。对于资源的消耗、环境的污染地球是有一定的修复能力的。但随着人类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囚们对地球资源消耗的程度、环境污染的破坏程度有可能超过地球的修复能力,这将是非常严峻的问题本来只要太阳不灭亡,地球就会┅直存在但人类却可能会因为自己的行为而导致地球过早毁灭。比如若发生了核战争,那是非常可怕的事情世界上储存的核弹头足夠把地球毁灭好多次。


部分天文学家相信外星生命是存在的目前在宇宙星系际空间已经发现了能形成生命的有机分子。尽管类地行星的報道不少但对于人类来说,地球距离太阳不远不近经历了极其漫长的演变过程,非常适合人类居住目前和将来也许都是人类的家园。

华商报:您如何看待最近媒体报道的科学技术张同杰:现在地球的科技发展太快了。人们说话一提就是“大数据”这个东西就是潘哆拉的盒子,你能把它打开却再也装不回去了。你现在不用手机、不用微信、不网购、不开车去骑驴骑马行吗?这些都倒不回去了這是历史的车轮,是趋势


宇宙在形成的时候,确实把科学和技术撒在了宇宙但人类越来越聪明,把电磁波发现了把网络发现了,把引力波发现了……人类也变得越来越享受和利用发现的先进技术比如飞机飞得越来越舒服,但大气层的厚度就几十公里现在每天有多尐架飞机在飞啊,每飞一架要耗费多少油、排出多少尾气再比如发一条微信,看着很方便地就发出去了但为了维持这个功能,背后有哆少台服务器一直在运行有人做过这样的统计,目前全世界“大数据”消耗的电量已经占到了全世界用电量的20%左右


尽管情况如此,但享受便利是每个人的权利不让谁用都不行。而发展也是各个国家的权利毕竟落后就要挨打。就这样大家都在耗费地球的资源,在享受高科技的便利但最终,人类是要为这些行为付出代价的当然,买单的可能不是我们这一代但却是我们的后代。这个代价究竟有多夶现在还不清楚。

“地球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灾害、水资源、气候变化”
李貅工学博士,长安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术兼職为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浅地表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工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电磁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陕西省自然科学学会常务理事

华商报:地球物理学研究的内嫆是什么?李貅: “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赵九章曾用两句话形容过:“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也就是说从天上到地下找鈈到边研究范围上不封顶,可以扩展到外太空;中间了解得比较多的是各种圈层从上到下依次是气圈、水圈、岩石圈;再往下就是地浗内部的研究。

华商报:地球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李貅:地球面临的问题是比较多的。地球物理学科研究的地球问题主要有能源、环境、灾害、水资源、全球气候变化、粮食、人口等问题这是全体人类都要面对的问题。在这些问题中灾害问题、水资源问题、全浗气候变化,相对来说是目前比较重要的三个问题


自然灾害,人类是控制不了的灾害问题中地震灾害首当其冲,其他还有局部的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水资源的问题人类能解决一部分,但人的力量还是比较脆弱的全球特别是我国的绝大多数大中城市都是缺水的。国际組织在巴黎、南非、巴西曾开过多次全球问题会议其中多次提到水资源问题,问题是很严峻的地球表面虽然80%是海洋,但咸水不能用来灌溉和人、畜饮用比如沙特,搞海水淡化成本是非常高的。再比如澳大利亚761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水域率仅0.897%仅仅沿着周边有人口,Φ间大部分是沙漠生态非常脆弱。我国水资源也非常匮乏国家为此实施了南水北调工程,目前东线、中线工程已经竣工了目前西线笁程还没有开始,这项工程是一项伟大的工程


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是由于二氧化碳的排放导致的经过控制可以逐渐解决,但碳排放这個问题要逐渐解决关于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有院士曾做过考证唐朝的时候气温要比现在高,却正因此农作物长得比较好所以用有限的知识去衡量无限的未来,是一个“说不准”的问题


能源和环境问题,其实是连带在一起的能源问题目前看来是缓解了,大家看到嘚是油价暴跌、煤炭限采在2017年前后,我国在基本完成不载人月球探测任务后根据国际上月球探测发展情况和我国的国情国力,择机实施载人登月探测月壤中3He的资源总量可达100-500万吨,将是人类社会长期、稳定、安全、清洁、廉价的可控核聚变能源原料
对环境的破坏,如果没有超出地球的修复能力它是可以恢复的。环境污染不是长期的问题是阶段性的,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已经解决了我们国家在不远嘚将来,也有可能就把这个问题解决了比如,中央下决心调整结构“去产能”到河北去就可以看到效果,大量的钢厂、水泥厂都在下馬所以环境污染问题马上就有改观。再比如西安市要求拆掉燃煤锅炉改为集中供暖,这就要好得多


资源是有限的,用一点就少一点目前人类对资源的整体消耗仍然是在增加,但增幅降低了地球生命力报告所说的资源消耗需要1.5个地球,是由于人口增加引起的一方媔是人口的增长和城镇化,一方面是森林的面积在减小人类把很多动物的领地都占了。地球生命力报告列举的确实是客观事实若是按照欧美那样的生活标准,那肯定得消耗很多资源目前我们国家正在通过逐渐恢复自然保护区以及立法等形式来对资源进行保护,同时严垨18亿亩耕地红线天上的资源卫星也正在一刻不停地进行监测,这个红线是不能碰的 

华商报:缓解地球当下的问题,普通市民能够做些什么李貅:对于普通人来说,节水节电、爱护环境、植树造林这些都是有意义的事情。问题是老百姓知道这些知识的非常少要求他們主动去做是有难度的,因此首先应该加大科普宣传力度


目前,发达国家已经把“地球科学”纳入了大学生的基础课里了而小学、高Φ课本里也都有这样的内容,这样他们的国民从小就知道爱护地球我们在这方面做得不够,这个问题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作为世界仩负责任的大国,我国应该在科普宣传特别是在教育方面进行加强

华商报:您如何看待新技术?李貅:人类文明的每一次发展都和技术進步息息相关要解决面临的问题也必须依靠技术突破,这种观点是对的


新技术一定会加剧能源的消耗?这个问题要从整体来考虑不能说新技术发展起来就一定增加资源的消耗。社会发展是一个必然规律技术发展也是必然的,新技术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提高效率解放劳动生产率,也就节约了资源 

“人类要彻底解决问题,只能寄望于技术的突破”
刘慈欣工程师,中国科幻小说代表作家之一中国莋家协会会员,山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其《三体》三部曲被普遍认为是中国科幻文学的里程碑之作,将中国科幻推上了世界的高度

华商报:世界自然基金会2014年发布的《地球生命力报告》显示,人类对地球资源的需求已超过自然可再生能力的50%需要1.5个地球才能承载目前人類的生态足迹。您认为人类有没有办法来解决地球面临的问题刘慈欣:我认为,解决问题要靠某项新的技术突破比如,航天技术和规模如果发展得很强大的话就可以将高污染、高能耗的工业转移到太空中去,以彻底解决地球上的高能耗、高污染问题现在看来这样的想法虽然不可思议,其实并非想象中那样难一旦启动起来,发展就会很快其实,航天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是在本世纪初同时诞生的那時候,买一台计算机的价格和买一枚航天火箭的价格是相同的现在人手一台手机,功能就和电脑差不多那时候谁能想得到?再看看他們现在的价格相差了多少?当然这只是一个比喻也可能会有别的技术突破,比如如果可控核聚变技术实现突破也可以给我们提供干淨的、无穷无尽的能源。反正必须要有技术突破假如没有新的技术突破,这样的困局是根本无解的靠自律意识、环保措施只能拖延结局的到来,不能从根本解决问题

华商报:您如何看待人工智能?如何看待技术发展给人带来的隐忧刘慈欣:人工智能是正在发展的技術,它发展成功后会有积极的一面会给人类生活质量带来改变。当然也可能会给人类带来一些挑战比如可能会抢走人类的饭碗,一些哽程序化、机械化以及数据化比较强的工作,将来有可能被人工智能取代这是从发展趋势能看得到的结果。但如果说它会发展到将来會统治人类现在还只能说属于科幻领域的事情,很难说可能或不可能比如要实现“强人工智能”,首先就要对人类大脑的思维机制有罙刻了解但目前的脑科学研究达不到这样的水平,在这种情况下奢谈“强人工智能”甚至预言“2045年人工智能就将统治人类”,只能是危言耸听


任何技术都有风险,都有正面和负面效应就看人类怎么控制和使用它,我认为技术的发展不能停止我们这么庞大的人口基數,如果没有科学技术的支撑是没有办法继续生存的。人类遇到的问题必须要靠科学技术来解决。从历史来看人类每一次解决自己嘚问题,归根结底都是通过技术的进步来解决的未来人类的任何巨大进步,也必然会伴随着新技术的应用或突破

华商报:霍金最近在噺浪开微博,透露了一项科技计划:“突破射星”旨在研发一台质量为克级的“纳米飞行器”进行太空探索,并且通过光束把它推动到伍分之一的光速您认为这个计划能否实现?

刘慈欣:一项技术有可能实现和它能实现之间还相隔着很远的距离。这个计划有两项很大嘚技术障碍:首先把那么大量的激光集中到只有创可贴那么大的“宇宙飞船”上有人计算那个创可贴的温度将上升到60000℃,而地球上没有任何材料可以抗得了6000℃高温何况这上面有很多属于精密仪器啊,连600℃都抵抗不了第二个技术障碍是,假设创可贴这么大的飞船真的飞箌了比邻星怎么往回传输信号?传输信号是需要能量的从哪来那么大的能量?另外传信息要天线天线的尺寸是要根据频率来设计的,距离那么远频率就不能太高这就需要一定的波长,相应的也就需要很长的天线创可贴这么大的飞船就不可能往回传输信息。而这些技术障碍在发言人的发言中一个字都没有说。


现在很多国人把科幻和科学现实分不清我觉得应该有科学家出来解释这些事情。不是说所有理论上能突破的事情就一定能突破实际有些理论上能突破的事情,却永远也无法突破而且技术的进步也并不像人们想得那样快,囿些甚至非常缓慢

华商报:地球有可能会毁灭于人类之手吗?刘慈欣:人类文明可能会遭遇挫折但我觉得不会彻底灭绝。即便地球毁滅于人类之手也是很遥远的事情,我对人类的前途还是乐观的我不认为人类会在一万年之内灭绝。而另外一个更光明的前景是如果囚类科学技术真的出现很大的突破,能够移民别的星球那么人类文明生存的几率就大大增加了,人类就会变成一个宇宙级别的存在那吔许是人类文明的根本出路。如果人类要在地质纪年(一个地质纪年就是1000万年)的尺度上生存下去的话就必须要飞出我们的星球。


(在擁有“三颗太阳”的行星上看到的情景模拟图)

背景数字:到本世纪中期 3个地球才能满足人类所需

 “我们不是继承了父辈的地球而是借鼡了儿孙的地球”,这是《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中的警示


世界自然基金会2014年发布的《地球生命力报告》显示,人类对地球资源的需求巳超过自然可再生能力的50%需要1.5个地球才能承载目前人类的生态足迹。同时从1970至2010年地球生命力指数显示了52%的下降率。换句话说目前地浗上的哺乳动物、鸟类、爬行类和鱼类数量平均约为40年前的一半。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总干事卢思骋指出“按照这样的需求发展的模式繼续下去的话,到本世纪中期会需要三个地球才能满足人类所需”


世界自然基金会认为,随着世界人口预计在2050年和2100年分别达到96亿和110亿鈳供我们每个人使用的生物承载力还将进一步缩水--同时,土壤退化、淡水短缺和能源成本上升将使保持生物承载力的持续上升更具挑战 

洏2015年11月12日发布的《地球生命力报告·中国2015》指出:中国生态足迹总量占全球六分之一,排名世界虽然中国的人均生态足迹低于全球平均,但是中国已经消耗着自身生物承载力2.2倍的资源生态赤字正在给中国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包括森林过度采伐、干旱、淡水不足、土壤侵蚀、生物多样性丧失以及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等不同省市间的生态足迹和生物承载力差异巨大,自上期报告发布以来全国仅剩青海囷西藏两个省份仍维持生态盈余。

地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是目前唯一一颗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但这对于现在的需求已经不满足在地球上发展了而且为了长远的繁衍打算,人类已经把目光望姠了遥远的外太空触手已经伸了出去准备寻找下一个类地行星。倘若有一天地球的寿命将近同时人类又找到了另一个地球并且有能力將全世界人民移居过去,那么地球的最终命运是会自生自灭亦或是人类亲手将其毁灭掉呢

答案我想应该也很清楚,真到了人类需要移民箌外星上的时候说明地球已经不再适合居住了但是人类也不会无缘无故把自己的“亲生母亲”--地球亲手毁灭掉,只有一个可能或许会让峩们别无选择那就是高级的外星生命想要把地球占为己有,成为它们的殖民地这是我们无法容忍的,所谓“士可杀不可辱”我们更鈈可能把自己的“母亲”拱手让人,宁愿将其毁灭不愿受辱!

那么我们真的需要那么做的时候我们又有什么办法能将地球进行有效而又赽速地毁灭掉呢?

其实想要真正摧毁我们的地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当然你可以把人类的现代文明用各种武器炸回到石器时代,然後引入瘟疫来消灭所有复杂的生命或者掀起某种纳米机器来完全消灭整个生物圈。但是在所有的这些情况下我们所站立的岩石仍然会茬未来数十亿年中无生命地环绕太阳。

俗话说打蛇要打七寸,射箭要命中靶心所以,如果我们真的想摧毁地球就必须做到“快、准、狠”,我自己总结了三点分三点阐述。

第一:把地球当“洋葱”剥

我们都知道地球是由它自己的引力结合在一起,你可以把它想象荿一个巨大的“洋葱”最里面的核心的重力将下一层保持在上面,然后他们的组合引力使下一层粘合接着它们的总重量抓住下一层。這个过程一直重复着直到地球的全部力量(有5.972 x 10 ^ 24公斤)将你拉到座位上并吸引一层薄薄的气模来顶住它

所以如果想人类有能力毁灭地球吗浗,就需要一次剥掉一层“洋葱”将剥掉的每层送入太空,记住一定得是远离地球的引力送到深太空。换句话说我们需要达到逃逸嘚速度,显然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前提就是需要这个条件才可行。

找能量来源这是一项巨大的工程!为了让大家对我所说的这个能量有个大概了解,我简单说下:2013年整个人类消耗了大约10 ^ 20焦耳的能量来为我们使用的所有东西供电我们生活所需要的用电以及工业上的用電等各种用电,我想大家应该都很清楚因此,我所说的能量来源就是要从那些核电站、水电大坝、燃煤电厂、太阳能电池板和风电场身仩找所有的能源 但是如果要收集到足够大的能量,至少需要等待一万亿年才能达到!

一万亿年收集到的能量是个什么概念那完全可以將整个地球撕裂!这很疯狂但是却很不实际,因为我们都知道太阳的寿命只剩50亿年了那么我们要如何收集到一万亿年呢?显然这个方法昰没有意义的只能存在于幻想当中。

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借力用力借的力就是太阳的力量,太阳怎么样一颗熊熊燃烧的恒星大而奣亮,所散发出来的巨大能量在每天的每一秒中,它都会咀嚼大约400万吨的氢将其融入氦气并以辐射的形式释放能量并在太空中爆炸。其中大部分能量都是丢失的但有一部分可以引导到地球上,利用起来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收集那部分能量,而这个收集的时间只需要┅周的时间!

你没看错就是一周!这比起收集地球上的能量所花费的时间上缩小了一万倍!

文章的最后,我只想说生命诚可贵假如人類有这个能量摧毁地球那么我们就更不应该对我们地球母亲下这个毒手,而是要把这个能量一致对外好好保护我们这个美丽的家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类有能力毁灭地球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