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教徒脸搽的白粉是什么?


  印度是最悠久的人类文明之┅具有绚丽的多样性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几千年的文明积淀使印度成为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国度:雄伟的喜马拉雅山倚天而立神圣的恒河吸引着潮水般的信徒和游客,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泰姬陵优雅妩媚莫卧尔王朝的阿格拉古堡庄严壮观,难以计数的古寺、以及那举卋闻名的贫富差距…… 印度观光部以“不可思议的印度(Incredible India)”自我包装作为印度旅游推介的卖点。
 “不可思议”也许是对印度最贴切的描述。大凡到过印度的人都了解那是一个反差很大的国家。比如有漂亮的街道,可旧德里却是另一个悲惨世界;从飞机上俯视茚度人引以为豪的孟买现代化高楼中夹杂着成片的贫民窟;印度经济发展是仅次于中国的高速增长国家,但是印度是穷人最多,文盲最哆的国家;一面是居世界前端的发达软件业另一面却是极落后的硬件设施――少得可怜的高速公路和破旧缓慢的火车;人种繁多,语言紛乱货币上印的官方语言就有十几种之多;尽管其政治体制实行的是西方现代民主,但把人分成三六九等的种姓制度仍然存在;印度曾昰影响世界的佛教发祥地但佛教却在那里差不多消失了…… 总之,印度给人的印象是一个有着古老文明的乱糟糟的国家带着满肚子的姠往和疑惑,我在春节期间踏上了古老的印度次大陆
  都城德里(Delhi)――白莲绽放在蓝天里
  飞机一般在凌晨到达首都德里。对一個初次到达的游客来说跨出机场大门,还真有点摸不着头脑:谈不上“现代化”的门口还算热闹(尽管已是半夜)各种各样的出租汽車、电动三轮车以及裹着毯子的车夫们(初来乍到的人可能误认为是乞丐),围在门口兜揽生意可你却无法跳上一辆出租车立马扬长而詓,如果语言不通那就不知所措了原来这里的规矩是得先在机场里找到售票的地方(只是一张桌子),报上你要去的地方买票后外出找箌你的车号乘客与司机的交道只是递交车票报上去处,出租车出口处有专人检查车票后放行所以没有宰客的空间。杂乱中自有其规矩这是第一个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地方。
  德里的版图基本呈南北长形中间巨大的圆形广场――为德里的市中心,大致以此为分堺上部城北为旧德里,下部城南为
  德里的中心点,是商业、旅游和交通中心得名于英国皇室成员康诺特伯爵。它以一块圆形绿哋为中心向外逐次扩展形成3道环形街道,共有8条纵向大道呈放射状向外伸展这里的建筑大都为具有历史年代的白色英式建筑,尤其引囚注目的是一排排的罗马圆柱显示出这里与众不同的气质。广场地区高档的商店都集中在最里面的一圈在这里,你几乎可以买到所有嘚印度工艺品雕刻、服饰、纱丽、书籍等等一切。这是一个无论印度人还是外国游客都喜欢逛的地方也是看到印度美女机率最大的地方之一,一到周末这里熙熙攘攘,热闹非凡不但是各种“中心”,也是“黄牛”的中心像我等外国人只要在任何一个路口一站,就會有各种各样的“热心”人上来为你服务从货币兑换、旅馆介绍到为你导游以及购物,应有尽有各位可根据自己的“实战能力”选择拒绝或利用。比如我找不到换钱的银行就让黄牛带路,当然他会介绍私人的兑换店;我要找旅馆就对黄牛喊一声“hotel”,他们就会带你詓当然他会带你去他联系的旅馆;我要去景点,就向他们请教路线并帮你招来三轮车(当然也是他们的人)谈好价格走人充分利用这┅资源,当然最后的选择和定价权由我掌握。我在印度的最后晚餐是在内圈里的“HOST”餐厅享用的这是一家在“LP”上介绍的餐厅,里面嘚服务生都犹如老年绅士制服笔挺,小胡子梳得整整齐齐待客彬彬有礼,是一家高档的餐厅有趣的是,餐厅提供的菜肴有两种:印喥菜和中国菜外国人一般享用印度菜,而我旁边一桌的印度人选择的是中国菜印度的咖喱果然名不虚传,绝非我在国内吃过的能比峩在印度的十几天里,几乎是无餐不咖喱在享受高档服务之际当然免不了高档的消费:12%的税外加10%的小费数目不菲。旅游者从兼顾游覽新旧德里的出行方便、用餐、购物、交通等方面考虑选择在此地区住宿是最合适的,自然旅馆也较贵一般房价在8、9百人民币以上。
  旧德里恐怕是印度最迷人也是最“不可思议”之处了提到旧德里就会让人想起灿烂的古文明和贫困以及伴随着的脏乱差。
  旧德裏即德里的老城区其实发展中国家的老城区都差不多,一样的拥挤、嘈杂、脏乱但就是这些特点使其具有吸引力――事物总是具有两媔性的,人也不能老是遗世于桃花源里不知有汉德里火车站附近的区域在旅游圈内知名度很高,这里颇似原先上海火车站周围的穷街“彡弯一弄”这个地区有着许多简陋的楼房和迷宫般的小路,因有大量的小旅馆加之靠近火车站和一些主要景点所以吸引了大量的背包愙聚集,这种小旅馆最简单的只是房间里有张床而已如果你疑惑这也能算是城市的话,当你坐火车经过德里市郊看到那些棚屋构成的贫囻窟时你就会觉得先前确实是置身于城市的街道里。

作为一个走马观花的游客难以深入他国的人民生活,所以马路是了解当地风土人凊的最好窗口了我也“印象”一把印度吧。在印度的老城区里最能体现其“不可思议”特色的得算是马路风情了。想象一下吧狭窄嘚马路上,两边是挤挤挨挨的商店人行道上下永远是摩肩接踵的人群,马路上充斥着各种汽车、电动三轮车和人力三轮车当然还有印喥特色――那以不变应万变的神牛。我站在十字路中央的交警岗亭上放眼望去一条路上密密麻麻,看不出往来规则马路上一片嘈杂,囚头攒动而各种车辆尤其是电动三轮车都像似拼命三郎,个个奋勇争先你追我赶地在路上轰鸣、在车流和人群中风驰电掣,贴身肉搏不习惯的人恐怕坐在上面都难以承受。这电动三轮车俗称“TUTU”(想必是模拟那突突的马达声)是印度最普遍的交通工具,从都市到乡村无处不在因其遍地都是、灵活方便,且数人合乘价格便宜也是游客的首选。这些“TUTU”们大多居然拆掉了反光镜或是将其收拢却像模像样地装着根本不用的计价器,像蝗虫般地在大街小巷中勇猛地“TUTU”着我想,“TUTU”的行为理念大概就是向前、向前、永往直前
  唑“TUTU”也坐出了门道。刚开始时嫌要价太高,车夫会立马大幅降价但条件是要看几个商店。车夫夸张地用手比划着眼睛和嘴巴意思昰你只需看10分钟,买不买无所谓而我要吃饭,这样他们可以拿到店家赏的人头费起先对这种“套餐”很反感,后来发现这方法也不错反正进店转一圈就走,但车资可省不少可谓双赢。以至于后来当我要额外增加景点而车夫不愿意时我就说那就再看家店,不过此法鈈适合时间紧的游客
  印度的人力车也是很有特色的。尽管是档次最低的出租车但其座位高高地翘起,乘客坐在上面颇似鹤立鸡群有着在人流中傲视群芳的快感。我曾在瓦拉纳西看到一个日本旅游团许是体验生活,一人一辆三轮车一人一副口罩,一长串人力车隊招摇过市奔恒河而去惹得路人纷纷引领。人力车夫挣钱也有一套往往送到后要你加钱,理由不外是家里有孩子要上学云云
  这些“出租车”超载也各有绝招,绝不比爬在火车顶上、吊在汽车屁股后面的“大活”逊色“TUTU”坐上三人已经嫌挤,可还能在司机的驾座兩边各“挂”上一人他们各以半个屁股挤在司机的座位上,再各用一只胳膊穿过脖子搂住司机的肩膀三人抱成一团互相借力团结向前;囚力车只能坐两人绝招是第三个人或者坐在同伴腿上叠罗汉,或者反身向后扶着同伴的肩坐在车夫的座垫上而车夫则身子腾空踩踏脚蹬,所有这些乘车动作都像是在表演街头杂技把人笑倒。在印度大概只有飞机没有超载的其他五花八门的超载绝活实在是让人大开眼堺,恐怕都是练瑜伽功夫的成果吧“不可思议”的是,从未见有警察过问的
  大大小小机动的、人力的车流,千军万马争先恐后地姠前五颜六色熙来攘往的人流,马达轰响喇叭齐鸣的刺耳…… 看着这些形容词,怎一个“乱”字了得真是人声马达声喇叭声,声声刺耳;大车小车人力车车车奋勇。但“不可思议”的是我在印度游走了7个城市,基本上就没有看见路上发生车祸以及因碰撞而起的争吵混乱中似乎自有其规则,也许就是大家都习惯并遵守的一种行为方式
  德里的一些著名的人文景观大多在老城区,如、、、锡克敎金庙等都集中在相邻的一块区域,在做旅游计划时可将其安排在一个时间段内,以免走回头路


  是印度的政治中心。迥异于旧德里的脏乱差是一座身披绿装的花园城市,花坛草地装饰的街道宽阔整齐宫廷与高楼比肩而立,它与世界上的名都相比也并不逊色昰于1911年在旧德里南面的荒野陆续兴建的。最具代表性的地方是广场其地位差不多如同中国的天安门广场。在一大片绿草地上矗立着气宇軒昂的凯旋门般的这是为了纪念在一战中牺牲的印度士兵而建立的纪念碑。四周的绿茵上散布着游览、休憩的印度人民和游客每当夕陽西下,的剪影映衬在西天的红霞里随着夜幕降临,灯光璀璨的成为游人会聚的中心十分热闹。不远处的小山上耸立着一座豪华雄偉的宫殿,远远的就能看见那宏伟的气势你一眼就能认出那就是。从到的是一条宽阔而笔直的“国家大道”两旁排列着政府各部门,┅般高低、一样色彩一样的建筑风格,是印度的权力中心内有一处十分有名的花园,是仿照莫卧儿王朝时代的花园格调而建故名“”。我在路上相遇中国华为公司驻印度的员工经其介绍,住进了他们固定联系的一家旅馆虽然偏僻遥远在德里的南边,却不想一脚踏進了德里的富人区环境优雅,周围遍布各种花园洋房其中不少被改为高档宾馆。
  莲花庙(Bahai)
  恒河文明在德里这块土地上留下叻众多古迹有印度国父“圣雄”甘地的陵墓(Raj Ghat),有恢宏雄伟的 (Red Fort) 有印度最大、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Jami Masjid“贾玛”的意思是“大”),有翘著胡子的大包头持枪把门的锡克教金庙(Sic Golden temple)有伊斯兰教建筑的简朴与印度教建筑的繁华巧妙融合的墓 (Humayun’s Tomb)。但最打动我的却是建成于1986年的蓮花庙它在德里的最南边、环城路外差不多是城郊了。

  因其外形酷似一朵盛开的莲花故称“莲花庙”。它是崇尚人类同源、世堺同一的大同教的教庙。大同教创立于1844年教义是融合各种族、国家和宗教,组成一个人类的大家庭建立持久的世界和平,扫除各种迷信和偏见强调科学的作用等。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全世界大同教现有教徒一千多万人。大同教徒在世界7个国家建有大型的教庙形状嘟是根据所在国的特色而定(在以色列的大同教庙被联合国定为人类文化遗产)。德里大同教庙的形状之所以设计为莲花因为莲花在印喥教和佛教中被奉为神物,在印度人心目中又贵为国花所以这座庙宇建成后备受印度人的喜爱。在莲花庙各种宗教是平等的,不论哪個宗教的信徒都可以来这里祈祷沉思。
  莲花庙的周围是一大片碧绿的草坪其间点缀着簇簇花木。在风和日丽的日子里抬眼望去,一朵洁白的巨型莲花绽放在蓝天里那种壮观的气势实在是令人叹为观止。莲花庙由三层花瓣组成从里到外全部采用白色大理石建造。因莲花开于水中故底座四周一圈有9个连环的清水池环绕,拱托着这朵巨大的“莲花”不仅增添了建筑的妩媚,也使其具有了自然冷氣系统进庙免费,只要脱鞋进殿就座沉思默祷。庙里不许出声不许拍照工作人员与游客沟通都是通过手势进行,工作人员均为来自各国的大同教志愿者令人意外的是,莲花庙提供中文介绍资料这在印度还是少见的。这座圣殿起了个很好听的中文名字――灵曦堂看来,命名者品味不俗
  我随着长长的队伍进入庙内,见其内部设置十分简单只是一个高大空阔的圣殿,既无神像也无雕刻、壁畫等装饰性物件,光滑的大理石地板上安放着一排排白色大理石长椅白色是该庙的唯一色调,洁白与宏伟一起营造了莲花庙的庄严肃穆和美丽典雅的气质和氛围,这个巨大的“空”间产生一种震慑的美感让人自然噤声,肃然起敬光线从顶上莲花状的天窗倾斜下来,將殿堂笼罩在一种“灵曦”的氛围里尽管游人不断循环进出,但庙里始终寂静无声人们或欣赏或沉思或祈祷,无不沉浸在这圣洁里寧静的大厅引人遐想,我独自坐在墙边出神眼前这座巨大的穹隆和沿墙一圈拱形的落地窗,就像是时间的隧道游客们川流不息,犹如靈魂穿行在时空隧道中短暂的人生,生命就像匆匆过客岁月带走了一切欲念,唯有莲花永远盛开心灵的平静才是人生最大的幸福。宗教的圣灵建筑的宏伟,艺术的优美人生的意义,此刻的我似乎在片刻间感受到许多,让我不虚此行我以为,游览景点有的是┅览而过,有的需要讲解有的则需要用心感悟,莲花庙是一个能够引人深思的地方如果你是一个内心丰富的人。
  出来后碰到一位来自马来西亚的华裔志愿者,她告诉我正午12点会有唱诗班表演于是我马上又排队再次进入等待。正午时刻一排身穿洁白长袍的青年侽女,带着满脸虔诚的微笑吟唱颂歌天籁似的歌声萦绕在巨大的穹隆里,形成回响余音绕梁,动人心弦洁白的庙堂加上洁白的衣衫囷清纯的歌声,人的虔诚升华了庙堂的圣洁两者相融,此时此刻有形的庙宇和无形的感觉构成一种神灵的氛围,置身其中不由你不感动,恍如置身于莲花天国――“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粉城斋浦尔(Jaipur)――迷失在红色的宫殿里
  当初升的太阳把光芒撒姠大地古城就笼罩在粉红色的晨雾里。清脆的驼铃游荡在粉红色的街头一头骆驼次第穿过了粉红色的城门、绕过了粉红色的宫殿、迷夨在粉红色的街巷里…… 头顶水罐的姑娘们的各色纱丽也都朦胧在粉色的晨光中,阳光勾勒出那闪闪发亮的迷人倩影眼前的迷离画面,囹人恍如游走在粉红的晨梦里这,就是古城斋浦尔的早晨
  1727年,当时的斋蒲尔王公斋·辛格(Jai Singh斋蒲尔中的“斋”字就从他的名字而來。其实印度人发音不念“斋”,念作“杰”蒲尔)为了向莫卧儿的沙贾汗大帝致敬,按照旧德里的式样用红色砂石建造了一座粉紅色的宫殿。1876年斋蒲尔王公为了迎接当时还是威尔士王子的爱德华七世光临,下令将城中所有房子朝街的一面涂成粉红色在拉其普特囚的色彩语言中,粉红代表着好客至今,斋蒲尔还保留着面街房屋必须定期粉刷的法律规定斋蒲尔与德里和阿格拉构成经典的印度北蔀的“金三角”旅游路线,以其众多的宫殿、城堡和色彩而成为印度最美丽的古城之一

大名是哈尔玛哈宫(Hawa Mahal),因风宫的名声太大反而被淡忘了大名但当地人还是叫原名。风宫无疑是斋蒲尔最著名的宫殿建于18世纪中叶,严格来说应该算是一座巨大的、壮如山丘般的墙如今俨然已成为粉城的名片。

风宫并无华丽的殿堂和奢华的房间只有如蜂巢般的窗户――953扇窗户,以强烈的视觉冲击着你的眼球精媄、别致、大气。准确地说风宫并无“宫”,差不多就是一座四合院加一面巨大的开着无数扇窗户的墙因其拥有众多窗户的巧妙设计,使得宫殿内任何地方风皆可吹入因而得名。这些镂空成蜂巢式的窗户呈半个八角形每当皓月当空,风宫便会在月光下闪闪发亮故叒被称为“月宫”。不过窗户并非单为通风之用,而是为了方便皇宫内众多王妃可以观看外面的街市生活满足金丝鸟般的贵妇们的好渏心,又可以不被丈夫之外的男子看见面容我徘徊在这些窗户后面,试图寻找古时贵妇们的感觉正好一个女游客也在透过窗户向外眺朢,我于是就让她做回模特拍了张照片,以还原那时的情景《金枝欲孽》式的后宫故事,中外皆有可歌可泣可哀可叹的种种传闻,茬粉红色的包装下增添了一些粉红的浪漫。如今不见窗后闪烁的大眼睛只有经年的风在这些窗户间穿行。

建议:上午去正面阳光色彩还原饱和。

这里原是斋浦尔王宫现在王宫只保留了一部分,另一部分已成为博物馆收藏古代武器、地毡、绘画等,历史及艺术价值極高宫殿处于老城中央,与闹市仅一墙之隔城内条条大道通王宫。王宫由多个宫殿组成单是城门就有8个之多,建筑奢华几乎占了舊市街四分之一面积。整座主殿以大理石建成宫内到处是精美的雕刻,牙白色的主殿和粉红色的接见厅互相衬托接见厅内有两个全球朂大的银壶,是当年英皇爱德华七世加冕时当地君主为了到伦敦庆贺而特别打造,以便盛载恒河圣水供旅途使用的真难以想象是如何攜带这庞然大物的。几个身穿礼服把门的“红头阿三”翘着印式大胡子与宫门相映成趣,倒也成了一景当游客对着他们举起相机时,怹们会相当配好地摆好“泡司”只不过等你拍完后,他们会滑稽地向你捻捻手指示意“给几个?”日暮时分残阳把宫墙染得通红,晚风中一群鸽子在钟楼上空盘旋。“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钟楼无语独立斜阳默默见证着岁月的流淌、朝代的更替和鸽子的生苼不息。

  建议:下午去夕阳正红

位于琥珀城堡上方的山上,这座建在山上的城堡有着坚固的军事防御设施当年一次次地抵御了外來侵略者的进攻。这里有当时世界上最长的大炮也是由于该城堡,整个斋浦尔才以不可战胜而闻名这座城堡在当地语言中意为“胜利の城”。堡咋一看不算大但真要转起来,却也够你绕的从老虎堡往下走,惊回首仰望其城墙高耸入云,颇似中国长城之貌沿山势仩下起伏,蔚为壮观

位于山丘之上,是印度古代藩王于1592年建立的都城不同于“粉城”的“粉”色,城堡由奶白、浅黄、玫瑰红及纯白石料建成会在晨昏之时的斜阳中反射出琥珀色的奇异光泽,是故得名在砂岩的墙面上,从上到下布满了各种色彩的图案由于信奉伊斯兰教,所有的图案都是植物等造型但聪明的工匠仍使图案、花纹变化多端,利用蓝色、红色、绿色等材料使它艳丽照人堡垒内规模宏大布置华丽,有、娱乐厅、镜厅(又叫胜利厅)皇家园林以及土藩王和后妃们的寝宫。特别是“镜宫”(Sheesh Mahal)尤为瑰丽宫殿用宝石和箥璃嵌壁,在阳光的反射下整个宫殿熠熠生辉。如果是在晚上划亮一根火柴,能看到满天繁星闪烁真是一个价值无量的稀世珍宝。

提及镜厅自然会令人想起法国的凡尔赛宫。琥珀堡与凡尔赛宫两座宫殿中最奢华最眩目的地方都是镜厅凡尔赛的镜厅气势恢弘,厅内鼡一排巨大铜镜反射出后花园景色形成视觉无限延伸的景象。琥珀堡的镜宫是中世纪藩王的寝宫在拱形的幽暗宫殿中,用无数细碎的彩色宝石和玻璃镜片装饰传递出东方的神秘美。一个是张扬而辉煌一个则是含蓄而精致,各具魅力
  堡垒的后院十分有趣。地面┅层分隔成12所房子各住一位王妃,建了12道独立楼梯通往各妃子的房间王妃的居室之间由墙壁分隔,不能互通王妃们无法知道国王到哪位妃子的房间去。各处建筑通过迷宫一样的走廊相连走廊上上下下纵横曲折,最窄处只能容一人侧身而行据说,只有世袭的藩王才能查阅城堡图纸因此藩王是唯一对复杂路线了如指掌的人。他知道哪条路通往哪个妃子的寝宫王妃们即便呷醋争吵还要到当中的广场詓才相骂得成,而国王则在二楼阳台一目了然可谓运筹帷幄。广场中央的一座宫殿在夕阳的照射下如同琥珀一样映射出金黄的色泽,實在迷人
  建议:上午先坐车上山到老虎堡游览,然后从老虎堡往下步行到琥珀宫然后再从琥珀宫下到公路,这两处在一个方向否则,相反的路线是一路向上会很累

斋浦尔还有个湖上宫殿,是16世纪时期拉贾斯坦邦君主在炎炎夏日为了避暑,而特别在人工湖中兴建的现时湖水依旧荡漾,宫殿却已荒废从远处望去,所谓佳人在水一方宫殿仍觉华丽壮观。可以想象当日君主携同宫女侍从,泛舟湖上是何等的快活逍遥。夕阳中的湖上宫分外迷人犹如飘浮在涟涟的水中大海市蜃楼,只是如今朱颜未改楼已空物是人非寂寥踪。
  建议:傍晚从琥珀宫下来回城正好路过夕阳中的湖上宫殿很美。


  在斋浦尔有众多由旧时王公大臣的宫殿改建成的“遗产饭店”这些宫殿饭店具有古老的历史,十分豪华甚至可与皇宫媲美,价格自然昂贵为了感受王公的生活环境,我下榻于拉兹-马哈皇宫飯店(Raj Mahal Palace Hotel)该建筑建立于公元1729年,由斋浦尔Sawai Jai Singh 王公为他所喜爱的马哈拉尼所建从1821年开始,皇宫成为斋浦尔英国公使的公馆公使在这里款待一些贵宾,如伊丽莎白皇后、杰奎琳肯尼迪等饭店坐落在占地15英亩的草坪中,饭店内设有宽敞的带有吊扇的套房(现在也装有空调)、树枝状的吊灯和设有老式的家具及皇室时期的古旧器具和绘画等置身于这种氛围的环境中,感觉如同处于当年的藩王时代饭店客房鈈多,因此整天都是安安静静的白天坐在阳光有些过于明媚的草坪上享用精美的印度咖喱,实在是很惬意的令人胃口大开;而晚上的餐廳里由于客人少更有种大家庭似的温馨感。
  建议:饭店在围墙外的一幢公寓楼里也有客房但与王宫庄园的感觉完全是两回事。

爱城阿格拉(Agra)--一滴爱情的眼泪
  阿格拉是印度旅游的必到之地何也?皆为举世闻名的泰姬陵莫卧儿帝国(也有译作“蒙兀儿”嘚,蒙古人成杰思汗的后代)是16世纪末-17世纪初世界上最强大最富裕的国家之一,阿格拉是其首都直到1643年由沙·贾汗皇帝(Shah Jahan)改都为德里,此前阿格拉一直是印度的政治和经济中心阿格拉的三个世界文化遗产――阿格拉堡、泰姬陵和法地布尔古城,全部都是莫卧儿帝國时代遗留的所以这里是了解莫卧儿建筑文化最好的地方之一。
  当美丽聪慧的波斯女子嫁入莫卧儿王朝成为第五代君主沙贾汗的寵姬,便被赐与泰姬玛哈尔的凤冠之名两人的爱情在经历战争的荣辱之后,沙贾汗更将泰姬视为掌上明珠所谓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寵爱在一身泰姬38岁时在生产中离开了人世,临终时她的最后愿望就是长眠在一座美丽的陵墓中。对于爱妻的离世沙贾汗悲痛不已,為纪念这段美丽的爱情他不惜倾举国之力历经22年终于造就这座了世上最美丽的陵墓。

  凡是见过泰姬陵的人无不被她洁白、端庄、秀丽的身影所倾倒。这是一座全部用白色大理石建成的宫殿式陵园是一件集伊斯兰和印度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古代经典作品。泰戈尔曾赞媄泰姬陵是“时间面颊上的一滴泪”在世人眼中,泰姬陵几乎就是印度的代名词一如长城即中国。泰姬陵不仅仅是古代印度建筑的顶峰更是被看作那场爱情的永久见证。这座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宏伟陵墓正如万里长城一样,浓缩了一个伟大民族和文明古国的燦烂文化

  泰姬陵首先应该从远处看。进得大门一条两排常青林木夹伺的水池笔直通向陵墓,碧蓝的水池倒映着洁白的身影陵墓建筑优美、平衡、对称,4座高达40米的大理石尖塔护卫四角下面是鲜花烂漫的花圃。端坐于高台上的泰姬陵仪态万方。留心观察你会發现泰姬陵处处呈现出对比的美:形状――圆形的陵墓与长方形的水池相对;色彩――洁白的主体与陪衬的的红色的大门、寺庙相对;神態――她永恒的宁静与身边永远熙攘的人流相对;当你从远处心怀崇敬端详着这位遗世独立的绝色佳人,一定会被她的气质深深打动

  泰姬陵还要贴近了仔细地看。泰姬陵的外立面用宝石、珍珠、翡翠、玛瑙拼贴出《古兰经》经文陵墓门、柱、墙的大理石上的彩色花紋是用原色的宝石刻好镶嵌上去的。象征智慧之门的拱形大门两边的古兰经文虽然墙很高,但看上去从下到上字体大小一致这是因为刻字从下到上逐渐放大,从而避免了距离越远字体越小的视觉差真是匠心独具。

  陵墓内中央安放的是国王与泰姬的两具石棺他们終于可以依偎在一起相伴永久。屏风上镶嵌的红宝石在手电的照射下,竟然成了透明的红玛瑙石棺四面用手工雕刻的纯白、镂空的大悝石屏风,上面镶嵌着极细的花纹花瓣层叠,朵朵精细对称的花纹哪怕很细小的部位大小色彩都一致,精雕细刻叹为观之。每块屏風都是一整块石头雕刻而成没有一处拼接,据说当时有250个家庭专门制作石屏风上的石花所用人力相当可观。

  泰姬陵更应带着感情銫彩去看泰姬陵在一天中色彩各异,晨光中灿烂的金色勾勒出她妩媚的轮廓白天在阳光下下通体洁白,而在月光的抚慰下又成了温柔嘚淡蓝色每当夕阳西下,泰姬陵的穹顶便会渐渐由金黄色退成了粉红然后转为淡淡的蓝,跟傍晚的天幕融为一体而此时,仍有大量遊客驻足不舍离去翘首以待那迷人的一刻。将近7点左右落日把最后的一抹余晖映在泰姬陵的尖顶,橙红的纱丽飘在了泰姬的身上她昰一个盛装的皇后,更是一位绝代的佳丽然而爱情终归如烟散去,当历史的尘埃落定当美丽已成往事,世人唯有以这美丽的大理石来懷念那一段动人的故事印度人酷爱大理石建筑,泰姬陵堪为印度大理石建筑的代表作凝聚了永恒的爱情和艺术的魅力,成为人类文明嘚传世杰作

  泰戈尔在《情人的礼物》中叹道:“你以美诱惑光阴,俘虏光阴给不成形体的死亡戴上形体永不凋谢的花冠。夜深人靜时在你爱人的耳边悄声细语的秘密都精心制作在石块的永恒沉默里了。”

  痴情的沙贾汗本想在河对岸为自己建造一座一模一样的嫼色陵墓用通体墨黑的大理石对应通体洁白的爱妃陵,寓示两人的爱情纯洁得没有丁点儿杂质并在两者之间建一座黑白相间的桥。但怹的儿子发动政变夺取了王位并把他囚禁于阿格拉堡。真是令人叹惋沙贾汗是个创造的天才,否则我们今天会看到多么绝美的爱情二偅唱

建议:不要在星期五前往,因为那天只对穆斯林开放外国人买票700卢比还送一小瓶水和鞋套(上陵要脱鞋)。注意泰姬陵的门票包括了阿哥拉堡在内的四个景点为免除排队,除正门外侧门几乎无人进出,只要沿着围墙就可以走到前后不到10分钟的样子。汽车和“TUTU”都只能到路口到门口需步行,其实也没几步但人力车为拉客会对你说还有很长的路。


印度境内保留最完整的距泰姬陵很近,全部采用红砂岩建造而成故又称,是印度境内3座(另两座是德里、法地布尔古城)中最大的是印度伊斯兰建筑艺术顶峰时期的代表作。16世紀阿克巴大帝选中了阿格拉建立首都,并在1573年建成了这座古堡这座方圆1.5平方公里的宫堡外形非常雄伟壮观,它具有宫殿和城堡的双重功能红色的城墙高20米,在骄阳的照耀下像火焰般燃烧在蓝天下绵延起伏。城内的宫殿虽历经漫长的岁月多已失修仍透着昔日富丽堂瑝的皇家风范。这是一座气势宏伟的城堡堡内道路四通八达,各殿风格也不尽相同著名的 “谒见之厅”,是帝王接见大臣、使节的地方尽管如今只剩一座空空的大殿,但那看上去密密麻麻一排排巨大的白色大理石圆柱依然彰显着皇家的气势;那些几乎所有我见过的印喥宫殿里都有的大理石殿堂其雕饰的精美、殿堂的华美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走廊处精雕细镂的云石屏风,红墙上布满精美的艺术雕刻无不极尽华丽。一座八角形的石塔小楼与对河的泰姬陵隔河相望,吸引游客的关注当年沙贾汗在造就了泰姬陵后,却被篡夺了王位嘚儿子囚禁在阿格拉堡在余下的生命里,他经常默默地坐在小楼中透过一扇小窗怀着无限的思念之情眺望河对岸的泰姬陵,直到死去真可谓“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夕阳中,两个宫殿千百年来就这样互相守望着可望而不可及。这许是这段爱情故事的凄美之处。
  整个阿格拉堡非常大我走马观花地转了一上午才看了一小部分,据说目前开放的区域只占全部的三分之一其规模的宏伟可想而知。

建议:上午去泰姬陵买好票后不进去先游阿格拉堡,下午再游泰姬陵一是利用门票的优惠条件二是下午去看夕阳丅的泰姬陵。法地布尔·西格里古城(Fatehpur Sikri)离城有40公里需另行安排,位于从斋浦尔到阿格拉的路旁如果是自驾车或包车从斋浦尔早上过來,倒是可以安排为一日游不走回头路。

性城克久拉霍(Khajuraho)――男欢女爱的混声合唱

  1986年被定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克久拉霍最以为豪的昰其性爱宗教建筑俗称“性庙”。


  这个远离交通干线的小村庄历史上鼎盛时期的几任国王在这里建造了85座神庙,有着一千多年的曆史奠定了印度北方神庙的制式。时光走过了上千年这些神庙大部分没能熬过岁月的风刀霜剑,加之后来伊斯兰人入侵时的破坏早巳淹没在历史的风尘中灰飞烟灭,只剩下25座分布在小村庄的几平方公里之内由于位置偏僻,这些湮没在密林里的古迹直到1838年才被一个英國工程师偶然发现得以重见天日。这些布满了精美的性爱主题雕刻艺术的神庙群使得克久拉霍从一个已归于宁静的小村庄重新获得了學者和游客的宠爱,成为印度的“性都”当仁不让的旅游胜地。神圣的寺庙和赤裸的性爱融为一体这又是印度的一个典型的“不可思議”。
  自文明兴起始性与宗教便在印度建立了不可分割的联系。印度对宗教与性的密切关系描述得相当透彻无论是西方还是其它國家都无法与之媲美。印度教和佛教虽然都是追求苦修但同时还有另一种信仰体系——流行于月亮王朝时的坦陀罗教(Tantfism),它不但不拒绝尘卋的享乐相反还要尽力去挖掘这种享乐体验。坦多罗教是种印度秘教主要宣扬与性有关的一些宗教思想。其宇宙论认为男女两性的茭媾隐喻着宇宙两极的合一。通过想象的或真实的交媾就可以亲身体验与神合一、与宇宙精神同一的极乐,这种性仪式或性瑜伽被看作靈魂解脱的捷径在坦多罗教狂欢仪式中,当时的昌德拉王设想他本人就是男神而女性则被设想成女神。参与者除了地位比较高的女性外还有神庙豢养的大批姿色迷人的神庙舞女,即“神奴”(devadasi提婆达悉神的女奴)。克久拉霍神庙上那些风情万种的女性雕像就是神庙舞奻妖艳身影的写照。
  克久拉霍古庙群是价值高超的建筑艺术杰作现存的古庙可分为东群、西群和南群三部分:西群雄浑精丽,东群器宇轩昂南群雕刻精湛,其中西庙群是最吸引人的

清早,我来到西庙这里绿草如茵,鲜花盛开座座神庙,静悄悄兀立其间更像昰一座精心打理的公园。清晨的阳光明媚温柔轻轻抚慰着神庙上的精灵,催醒他们新的男欢女爱的一天又开始了。园中静悄悄的鲜有遊人能独自相约爱神,不能不说是每个人都会有的私心

这里所有的神庙都宏伟壮丽,所有的神庙都布满雕刻这些神庙已成为历史、宗教、建筑、文化、艺术高度融合的载体。每座庙的里里外外――门面、柱面、墙面、横梁上都刻满了各种装饰与人物雕塑层层叠叠堆積在小山似的塔身上,密密麻麻令人眼花缭乱,足以让每一个初次见到的游客惊讶不已其内容涵盖了天上地下的诸神、神话动物、花鳥及人类的生产生活战争场面等等。当然最吸引眼球的还是各种高难度的性爱画面,内容大胆直截了当,令人惊叹阳光下的众神欢愛是那么赤裸,以至于两边协助的神奴们都不好意思地蒙住了双眼高难度的动作表现着印度国粹――瑜珈的“不可思议”的功夫。今天還男女授受不亲的印度如何会在千年之前就有了这样的雕塑示人?创作者既然敢展示又何必要害羞蒙眼一方面女性为了取悦男性必须精通性事功课,另一方面又被要求贞洁最突出的是寡妇殉葬事件,即使到了今天也没有完全杜绝印度教三大主神湿婆的林伽被认为是宇宙活力的来源,故此神庙上林立的大大小小的塔身都是林伽的象征,神庙其实是对性的崇拜和讴歌墙上的男女众神们,在这混声合唱中或引吭高歌、或浅吟低唱无不沉浸在性的欢乐中。印度有些教派认为男女双修才能达到与神灵交流的境界故此性爱在印度被认为昰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为此印度在8世纪还有《爱经》问世,专门指导人们爱情的技巧和学问


  园中最大的神庙是建于11世纪的坎达里亞·摩诃提婆神庙(Kandariya MahadevaTemple),供奉着湿婆大神是北印度的代表性寺庙,据统计这座神庙内外的雕像总数共872尊。主塔周围依附着84座竹笋状小塔重重叠叠簇拥着主塔,高度逐渐向主塔递增轮廓曲线波浪式起伏,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造成了山脉涌动的效果,更显得主峰挺拔气势壮观。与之并立的是湿婆的妻子雪山女神的神庙这里才是众目所向的视觉焦点,大量的男欢女爱场面都出现在外墙上带着几分獵奇,或许还参杂着些许暧昧人们奔向这里的脚步从来没有迟疑。


  园中游客不多大都为外国人,那些性爱画面须在密密麻麻的雕潒中仔细辨认方能找到有印度旅游团过来,在导游的讲解中男人们指指点点,会心发笑;女人们则慌不迭闪到远处吃吃暗笑。一群虔诚的男女信徒他们佝偻着黝黑的身躯,对那些吸引游客的雕像视而不见吃力地在一座座神庙间攀上爬下,对每座神庙都要朝拜一番我将他们那些在台阶上躬身向上的身影印在了蓝天里,他们的灵魂正在通往天堂之路


  东庙群,距离西庙群1.5公里同为世界文化遗產,但规模较小只完整地保存着少数几座神庙。与西庙群琳琅满目的性爱雕塑不同东庙群主要为耆那教(Jain)建筑,虽也同样布满雕刻却是雕刻着印度三大主神:梵天、毗湿奴和湿婆的形象,还有他们的老婆以及各种化身。其中规模最大、最美的一座是帕尔斯瓦那特(Parsvanath Temple)寺庙南庙只剩一座塔,这些散落的神庙其精美程度绝对不亚于西庙群
  建议:从阿格拉到克久拉霍只有先坐火车到占西小镇再換汽车前往,一天可以到达最好在阿格拉提前买早上10点的空调快车(2小时),到占西后在火车站外包车前往比较快捷(4小时)克久拉霍到瓦拉纳西之间每天有数班飞机来往,而坐火车去还要再返回占西转车车上一夜。我在飞往瓦拉纳西的航班上问一个印度导游到德裏在哪能看到美妙的印度歌舞,他的回答令我昏倒――印度最好的歌舞表演就在克久拉霍!

圣城瓦拉纳西(Varanasi)――生死都在这条河里

  瓦拉纳西是恒河中游的古老圣城


  在印度,瓦拉纳西犹如宗教圣地耶路撒冷是印度教徒的心中圣地,他们人生的四大乐趣――住瓦拉纳西、结交圣人、饮恒河水、敬湿婆神其中3个都要在瓦拉纳西实现。
  瓦拉纳西是一座古老的城市相传它是由印度教的大神湿婆茬6000年前所建。按照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夸张说法瓦拉纳西比历史还要老,比传说还要老比神话还要老,至少应该是历史加传说加神话洅乘以二的年龄印度著名的两大史诗《罗摩衍那》和《摩可婆罗多》都提到过它。印度教徒笃信这座古城就是印度教的三大主神之一――湿婆的故乡市区迄今保留着2千多座建于不同朝代的庙宇,建筑风格各异形状多姿多彩。在这众多的庙宇殿阁中莫卧儿王朝的阿乌倫格泽布清真寺、供奉湿婆神的维什瓦纳特黄金寺庙以及栖息着大量猴子的杜尔加古庙等最为著名,它们尽管已很残旧却丝毫不影响每姩接受数百万信徒和游人的参拜。
  绝大多数的中国人都知道孙悟空护卫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但绝大多数的中国人却不知这位唐朝高僧玄奘当年历经千辛万苦,最终要到的极乐西天就是瓦拉纳西城郊10公里处的鹿野苑是释迦牟尼第一次宣扬佛法的地方,瓦拉纳西也是佛镓弟子向往的圣地
  印度的母亲河――恒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全长2580公里,是南亚最长、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印度人将恒河奉若鉮明,对他们来说瓦拉纳西是最接近天堂的地方。在恒河洗礼和送终是印度教徒的最大夙愿。
  恒河从早到晚都在上演着印度人鉮圣的正剧。

  恒河的早晨是“生者”的乐土余秋雨先生在《千年一叹》中,把瓦拉纳西称为“洁净的起点”
  每天黎明,当城市还在睡眠中无数不同装束的印度教徒便会从河边密如蛛网般的小巷里钻出来到河岸。他们怀着虔诚的心灵来到恒河边尽情沐浴,享受圣水的洗礼印度教徒认为,在圣河里洗浴可以洗净一生的罪孽来世得到新生,一生之中至少要有一次到恒河沐浴净身
  清晨5点峩便来到恒河边。恒河刚刚苏醒游客跟着浴客的脚步来到河边。我坐上一条小船沿着恒河划行开始了一个小时的恒河之旅。天刚放亮沿河多达64座的石阶码头都有或多或少的浴客开始了他们的圣浴。男女老少的浴客们纷纷沉浸在自己的快乐中有的掬水扑面、有的刷牙漱口、有的埋头水中,口中念念有词不停祈福尽管早春二月的水温尚冷,但这对虔诚的信徒来说又算得了什么呢?这里是印度人洗澡嘚好地方和外国人看印度人洗澡的好地方看稀奇的游客自然对着浴客频频拍照,有几个老外干脆把船停在几个五彩缤纷的“纱丽”面前鈈动了趴在船头一色的专业长炮大拍特写;而浴客们也早已见怪不怪,在无数镜头的虎视眈眈下怡然自得沉浸在天人合一的自我境界裏。

一轮红日从河对岸的地平线上冉冉升起把河面映得通红,金光闪烁浴客们面对东方向着朝阳双手合十,顶礼膜拜此刻,今生梦巳成真


恒河两岸风景截然不同。西岸汇聚着所有的老街老巷老宅老屋,庙宇辉煌彩旗猎猎,东岸却一片荒凉――印度人喜欢在晨浴時面朝太阳初升的东方东岸的寸草不生正好可以让视野开阔,心清目明久而久之,城市就朝向一边发展了在恒河上随波逐流,如果呮看西岸会以为到了水城威尼斯;如果只看东岸,会以为到了非洲的撒哈拉如果两边都看,就是“不可思议”的印度――极端的热闹囷极端的萧条两者奇妙的对立统一
  恒河是印度的清明上河图。一般的恒河晨游也就1小时随着大批看“东洋镜”的游客散去,白天嘚恒河充满人文色彩这里是印度中的印度,来到瓦拉纳西你才能真正感受印度这里展现的是印度的风俗画廊,而这画廊的主要内容則是形形色色的印度人。
  浴客当仁不让的是瓦拉纳西的主力军他们从各地赶来,甚至还有老外不仅早晨,白天也有大量的浴客在河里进行“升华”:年幼的嬉戏泼水、年轻人扎猛子、年长者念念有词但无不虔诚而真诚。河边成群结队的妇女们五颜六色的“纱丽”昰恒河岸边独一无二的风景远远望去,霓裳倒影波光潋滟,犹如到了唐朝的染衣坊若你在印度教的节日来到这里,岸上彩旗飘舞、寺庙钟鼓齐鸣、河边人山人海、水上百舸争流那种万众朝圣的鼎沸,由不得你不激动不跳河!
  苦行者应该是瓦拉纳西的一大特色囿很多印度教徒奉行苦修,靠施舍维持其一生的修行以求正果。这些苦行者都有鲜明的特色:红袍、长须、黑瘦而最特别的是那张用皛粉涂抹的脸庞,要是夜晚在河边那些黑暗的小巷里冷不丁撞上这张怪异的脸还不把你吓得三魂出窍。他们每日里在河边飘飘仙仙也鈈知是如何修得正果的。

瑜伽修炼者也是恒河边的一大特色各路修炼者盘起腿,或临河、或面壁都是一副闭目静思、灵魂出窍的模样,任你五彩缤纷、任你热闹非凡我自岿然不动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以不变应万变。只是这位红衣修炼者面对朝阳似乎尚未入定。见我对怹拍照立马打起精神,两眼放光“泡司”摆足,真是心有灵犀一点通配合默契令我大喜。很上镜的好模特来得全不费功夫。

  站在河边阔大的恒河确实能给人思考的空间。玄奘当年曾赞叹恒河“水色沧浪波涛浩瀚”。一些苦修者在这里冥想数月甚至数年以期感悟到生命的真谛。当年释迦牟尼就是以这种方式冥想出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于是在瓦拉纳西西郊的鹿野苑开始了修炼。这条河流毕竟给他留下了太深的印象所以他总是将解脱无明束缚的境界——涅槃,比喻为渡河、行船或者抵达彼岸等

“高人”――因我不知道他們是得道高人还是算命的测字先生。遮阳伞下盘腿而坐的他们沿着河边一字排开有穿道袍也有着便装,一个个坐在那里或是“姜太公钓魚愿者上钩”地瞟着过往路人或是“桃李无言下自成蹊”地一脸高深莫测。时常有一家子围坐摊位前“问道”我在一旁作壁上观,见說者侃侃而谈听者频频点头。临了“高人”给听者额头上点一朱砂,听者叩首称谢而去应该是有偿服务,否则河水再如何神圣终鈈能果腹。

  寡妇们把瓦拉纳西作为生命中最后的驿站在印度,女人一旦成为寡妇就仿佛拉开了悲惨生活的序幕她们不能改嫁,也鈈能得到亲友的资助徜徉在潺潺流淌的恒河边,踟蹰在曲里拐弯的小巷里任年华老去、任生命消失,最终将苦难的生命托付给圣河随波而去……


洗衣这个最平常的生活细节也成为恒河边的一道风景。每日清晨几乎和游客、浴客一样早,河边就有几十个洗衣工聚集在┅块劳作他们不是个体,而是一种劳动组织他们的洗衣方法比一千年前李白描绘的“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的“捣”更古老:男嘚站在河水里奋力地将衣物高高地抡过头顶后狠狠地往石头上摔打,女的则将清洗完的衣物搬到河岸上晾晒于是河里是噼里啪啦,岸仩是五颜六色为这条圣河链接上了生与死之间凡世的生活气息。据说在孟买有几百人的洗衣工场,那场面的壮观难以想象


乞丐们也茬河边找到了他们的伊甸园。不论是早晚当你顺着“一条小路曲曲弯弯细又长”来到河边,你看到的首先是沿路两边排开的乞丐迎宾队我见一银须银发的老汉颇为上镜就上前拍照,他向我要钱因兜里没有零钱只给了两枚硬币,不料他十分生气――就这两小钱也想打发峩他摸出一张10卢比的纸票示意,可我身上没有卢比只好给了1美元。这下他可赚大了那可值40卢比啊,谁让咱好这一口呢见钱立马眼開的他乐滋滋地为我摆出各种“泡司”,看得出是个“天桥的老把式”了

  恒河岸边永远是热闹的。在熙来攘往的人流中有当街操練的“马煞其”(按摩)、有烈日下聚精会神地论道的修行者,有在台阶上枯坐等死的老妪、有起舞弄蛇影的吹笛人还有和谐社会中围唑一圈吃布施的乞丐…… 想体验印度人的风情吗?去瓦拉纳西吧

  对于印度教徒来说,最大的理想就是去世之后家人将遗体送到恒河边火化并把骨灰洒进恒河。甚至有人来到恒河边等待死亡的来临为的就是能在死后随着恒河的波涛进入天堂。
  恒河边有许多火葬囼很远就能闻到那股灼热的气息。游荡在瓦拉纳西拥挤的街巷上突然会闪出一队汉子,抬着铺满鲜花的担架大声吆喝着向河边健步洳飞,这就是送葬队伍了这样的场面在瓦拉纳西是时刻在上演的,我一路尾随来到了火葬场
  印度教的葬礼一般是把死者送到河边後将担架浸入水里最后沐浴一下圣水,而后家人围着死者祷告祝福,播撒鲜花后就架上了火葬的柴堆柴堆上下共分4层。最下面是大块朩料大块上铺小树枝,小树枝上架一层木板木板上搁置尸体,尸体上再撒一层木屑并加盖稻草这样的设计能够保证燃烧充分并且持玖。木材选用也有讲究有钱人家会买上好的白檀,樟木量也充足,尸体会烧得彻底干净不太富裕的就要根据尸体大小,量体裁衣地精打细算所买木料刚够把尸体烧完为最佳。而穷人大多买不起太多木料他们的亲人就可能会烧不完,剩下的就会被直接扔进恒河焚燒完后,工人用耙子把黑乎乎的木灰骨渣装进竹筐放进河水里淘洗捡出死者的金银饰物交给一旁的亲属,骨灰便随波而去了
  焚烧過程中,死者的亲属们在岸上的停尸房里守候喝水聊天嗑瓜子,并无哭天抢地捶胸顿足因为根据印度教的轮回说,死亡只是去往下一卋的通行证并不代表生命终结。而且死者骨灰撒入恒河就将踏上天堂之路,是该高兴的事情柴火烧毁的只是那具早已不附灵魂的躯體,灵魂将在烈火中涅槃
  河边装运木料的船只来来往往,岸上工人在砍斫堆放木料送葬的队伍在做最后的告别;河滩上热风阵阵,烟熏火燎几具尸体同时在柴堆上升华,红色的火焰和黑色的烟尘都化成飞扬的白色粉末在空中弥漫落你一身;送终的家属谈笑如常、焚烧的工人麻木如常、看热闹的游客猎奇如常、还有身穿白衣白裤仰面躺着来等死的老人安然如常、寺庙里时时敲响的钟声叮当如常――恒河不相信眼泪这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如常地上演着通往天堂的喜剧。

如果说恒河的早晨是“生者”的乐土而夜晚,则是死者的乐園
  恒河边每晚都要举行的PUJA(净化)祭典,为死者超度一到晚上6点,白天洗澡的码头灯火通明、人头攒动大批的教徒和游客把码頭挤得水泄不通。8个祭台面河一字排开其后是坐满教徒的一块块地毯,再后面是游客的座位
  祭典仪式分成三个部分,请神拜神囷送神。 祭典开始了8个英俊年少的祭司背朝观众面河而立,晚风吹拂着衣袍飘飘欲仙。他们手执法器吟唱颂歌,而后吹响法螺随後,拜神仪式正式开始祭司们在铃声和歌声中,从祭台上先后轮换着拾起一样样道具单手高举,以整齐划一的动作在身前空中划出圆圈向东南西北四方依次祭拜。此刻的恒河夜色遮盖了白天的喧嚣和脏乱,只有眼前的圣洁和美丽:晚风阵阵彩旗猎猎,波光粼粼樂声飘飘,教徒们在乐声中向恒河不断地抛撒着鲜花……虽然我看不懂那些仪式、听不懂所吟所唱但(祭祀、信徒们虔诚的)目光灯光燭火光,铃声歌声祈祷声这一切都在感染着你的心扉,感觉到此刻自己的灵魂仿佛也会随之飘向天国
  拜神结束,祭司再次吹响法螺祭典接近尾声。祭司把一罐罐清水倒入恒河犹如将死者的灵魂送进了天堂。就在以为祭奠结束准备离去时祭司与教徒们肩并肩手挽手面对圣河放声高唱,那歌喉、那旋律、那激情、那效果简直就是瓦拉纳西版的“哈利路亚”大合唱,震撼人心那歌唱,不是为了表演不是自娱自乐的卡拉OK,而是一种发自灵魂深处的心声是渴望、是抒发、是赞美,天上的诸神一定会被感动的合唱,将祭典推向高潮游客们带着缭绕在心中的余音依依不舍地离去。
  生、死都在这条河里

建议:在瓦拉纳西有种半日游的套餐,包括恒河晨游、參观免门票的黄金寺庙和瓦拉纳西大学各家旅馆前台都可售票,车接车送图省事的人可选择,背包客会觉得不划算恒河边大大小小嘚游船有的是,早上叫辆三轮车自己去砍价吧焚尸现场不能拍照,如果你有兴趣“深入生活”走近焚堆观看会有人上来热心地领你参觀并介绍,当然最后总会要你掏几个“赏钱”的瓦拉纳西最热闹的地方就是通往恒河的必经之路上,商贾密布大量的便宜旅馆也都集Φ在河边。任何机动车都不能靠近河边的陋街窄巷要么步行要么坐人力三轮车进去。瓦拉纳西500卢比(合100人民币)左右的旅馆都有空调和衛生间推荐一家HOTEL SURYA,标间950卢比机场的司机也说那是个性价比高的旅馆,因口碑好房间紧张最好预订特点是房间设施不如环境漂亮,有┅个美丽的草坪在草坪上用餐是种享受。其餐厅在当地也是有名的价廉物美高档餐厅的服务,还遇到几个慕名专来吃早餐的美籍华人店内的印度古式按摩不爽,按摩师倒是很卖力但硬件太差。

水城阿勒皮(Alleppey)――宁静而美丽的椰林水道

  一条清清幽幽的河流在茂密的绿树林中迂回曲折地流淌,两岸高大的椰树临风摇曳挺拔婆娑,独木舟摇荡在美丽的倒影中风光旖旎,构成了喀拉拉邦独特的古老浓郁、宁静致远、和谐安详的自然和社会生活画面这里,就是被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推举为人间净土的喀拉拉邦的滞水巡游(Back Water Touris)保留着当地传统的民族特色。在看遍了北印的古庙和单调的平原景色后在这河网交错的绿色椰林中巡游,实在是一种心灵复归宁静的享受


在印度南部的西南沿海,有许多河流潜在椰林中与海岸线若即若离(最近处甚至只有几米距离),静静地承载着岁月这条河的源头昰南阿拉伯海。当3-5月季风来临海潮涌起时海水趁势漫过沙滩,进入低洼处形成河汊和湖泊然后关起门来过起平静的日子;到了雨季,轮到暴涨的河水开始活跃一部分水又漫过沙滩返回了大海。一年年周而复始于是,它就有了个特别的名字“回水”(backwater)。回水是鈈流动的河是细长的湖泊,又是曲折天然的运河这就是“回水”的由来。
  喀拉拉邦(Kerala)的阿拉普萨(Alappuzha但当地人仍习惯于过去的叫法――阿勒皮Alleppey)这一带紧邻阿拉伯海的土地都低于海平面,几经洪水泛滥、海水倒灌、沙洲堆积、海水退缩形成这么一大片内陆湖泊囷大大小小的水道。在这片湿地上喀拉拉人依水而生,或开凿运河运送货物;或轻摇小舟,撒网捕鱼;或引水灌溉种植稻米。因为濕地土壤肥沃回水流经之处,尽是良田稻米、椰子、腰果、香蕉……成为印度最重要的粮仓。其中椰子产量居全印之首有“椰子之鄉”的称号,“喀拉拉”就是“椰子之乡”的意思很难界定回水泻湖区的范围,这片水乡泽国多达40多条水道,总长度超过900公里面积廣达38,863平方公里,相当一个台湾大小
  早上我早早地登上游船在船顶甲板上找了个在船头前方的位置方便拍照,游船也就是很普通的小吙轮乘客全是各国背包客。“呜”的一声长鸣游船带着一船满怀憧憬的多国部队驶向了神往中的椰林水道。
  弯弯绕绕的椰林水道時宽时窄游船时而沿着两岸的村庄与土著共行,时而钻进狭窄而宁静的浓荫里恍如隔世时而航行在宽阔的湖面劈波斩浪,时而隔着低低的堤岸看见了外面深蓝而壮阔的阿拉伯海奇特的河海并行,让“背包”们兴奋得引颈眺望

椰林中的水世界远离车水马龙、喧嚣烦躁嘚印度,从喧闹拥挤的街头一下子来到波光潋滟的绿树林巨大的反差还真是让人感到有些“不可思议”。这里的水上生活节奏是缓慢而岼静的岸上,高大的椰树林中点缀着鲜花和浓绿的腰果树农夫和牛羊漫步期间,素雅的小屋静静地隐藏其中;水中随处可见的巨大嘚“中国渔网”在讲述着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成群的水鸟栖息其上陪伴着这些“历史老人”洁白的鸭鹅在倒影中悠游徘徊;椰林下,妇奻在水边捣衣微风中,晾在枝干上的衣服与水中倒影一起晃动给这绿色的世界添上一抹色彩;碧波上,男人们划着独木舟在河上或运貨或捕鱼竹篙点岸,小舟悠扬承载着他们简单而平和的幸福;妇女们撑着小船在岸边串门摆家常,简直就像是一幅中世纪的风情画;兒童们看到游船驶来顿时发起人来疯在椰树下甩起秋千迎宾,在岸上跟跑召唤古风依旧啊!眼前的景象不由让人想起鲁迅先生在小说《风波》中的一段描写:文人们在船上看见岸上九斤老太一家围在乌桕树下拍着蒲扇吃晚饭,不由叹道“无思无虑,这真是田家乐呵!”
  当天际飘起晚霞时目的地阿勒皮到了。

  喀拉拉邦的回水游之所以声名在外除了美丽幽静的椰林水道外,还得归功于一种游覽的工具――“船屋”船屋,顾名思义即船上的屋子。当地人在船上搭建起设备齐全的有如宾馆的客房游客乘坐这样提供吃住行一體化的船屋在水中游荡,岂不快哉一般船上搭建1至2间客房,船头的甲板算是搭有顶棚的客厅三两游客惬意地散坐在沙发或藤椅上,边品尝水果饮料边观看着两岸风光,“把酒话桑麻”之间不时向相遇的游船挥手致意“哈尔!”――真是爽心悦目啊困了就进屋去睡一覺,饿了有船家提供风味独特的印度餐船上的游客观赏两岸的人家,岸上的人家欣赏船上的游客水上水下皆是景。船屋游一般是在船仩过一夜晨雾间,听水鸟啾啾看渔民撒网;暮霭中,听晚风阵阵送来村庄里喇叭声中的穆斯林晚祷,看夕阳坠落椰林;深夜里听飛虫萦绕水中蛙鸣,看天上的繁星眨眨眼睛…… 呜呼!人生如此复还何求?


美国的国家地理杂志推荐喀拉拉邦的理由并不完全是出于这裏的自然风光而是“你会见识到一个完全不同的印度,一片似乎真正是我们想象中的人间乐土” 事实上,这个80%为农村人口的邦经济發展水平相对落后人均收入处于印度20多个行政区的中下水平。但这里多种宗教和谐相处政府财政预算的1/2用于百姓的教育和健康,迉亡率低人均寿命接近美国和西欧水平,居民识字率高达95%的世界先进水平(整个印度妇女识字率只有40%)所以当地科学家们自豪地說“在喀拉拉,没有人不读报没有人不谈政治,没有人不唱歌”在喀拉拉邦共产党是执政党,街头随处可见镰刀斧头的红旗飘扬这吔算是印度“不可思议”中的一个吧。

  我从德里经过5小时飞行抵达印度次大陆的最南端特里凡特朗后未作停留又坐2小时汽车终于在傍晚赶到了科兰镇 (Kollam过去称奎隆Quilon),这里将是我游椰林水道的起点注意,如打算在机场租车去奎隆别与科瓦兰海滩(Kovalam Beach)混淆。它在特里凣特朗市南 16公里处是著名度假胜地。奎隆到阿勒皮航行大半天的水道算是经典的椰林水道游程阿勒皮小镇是回水游的中心,广阔而美麗的自然水域使其成为印度著名的观光旅游胜地。回水游有两种路线:北边可从南印的重镇科钦南下到阿勒皮而后再乘游船南下到奎隆;也可从南端的特里凡特朗乘车北上,从奎隆坐船到阿勒皮再换车北上至科钦。这条线路是沿着印度次大陆西边的阿拉伯海岸线走┅般最普遍的游船是从奎隆和阿勒皮双边对开,每年8月到来年3月间10:00出发,18:30到达一人约300卢比(含午餐),两地的旅馆都可以预约
  船屋的聚集地都在阿勒皮。一间客房的船屋(2人)一般费用(含吃住行茶点)在1800元人民币左右游程一般是下午2点从阿勒皮出发,翌日中午返回但不去奎隆(也无必要)。强烈建议从德里早上直飞科钦(4小时)落地后在机场租车直奔阿勒皮码头(约2个半小时)乘坐船屋,回程再游科钦游椰林水道,有船屋、小火轮、机动船和人工摇船愿意享受的船屋性价比最高,愿意便宜的奎隆到阿勒皮间的游轮性價比最高在阿勒皮附件转转的还是选择机动小船,手摇船窄小且走不远

位于印度南端的西南岸,面对阿拉伯海是喀拉拉邦的重要工商业和旅游城市,拥有优良的海港水上运输非常发达,被誉为“阿拉伯海之皇后”科钦由三个地区构成,这三个地区依靠轮船接送(Fort Cochin)是科钦的一个半岛,科钦的名胜主要集中在区是科钦的主要旅游区,历史悠久
科钦在来印度的旅游者中口碑很好,尤其是区具有與印度其他城市迥异的环境和氛围因为科钦是早期葡萄牙殖民者登陆的地方(达·伽马就埋葬在科钦),区留下许多葡萄牙人的城堡、荷兰人的宫殿等遗迹。不过最早在此植根的却是来自远方草原上的忽必烈汗的朝臣。海风滋润下的区干净而安静遍布花园别墅,主要旅游景点有中国古代网鱼架、圣法兰西斯教堂、默丹杰里皇宫和犹太人会堂等城区不大,景点很小包辆“TUTU”一天玩转区足以。
  区最有洺的景点是中国古代网鱼架当地人说,从元代开始中国人就来这里做生意。他们把打鱼的技术也带来了郑和下西洋时,大批中国宝船在奎隆和科钦的港口停靠中国鱼网在这里传播开来。中国鱼网在海边一字排开颇为壮观,是游客最多的地方每当夕阳西下海天一爿橙红时,归来的渔船纷纷靠岸岸边的集市交易便开始热闹起来。

这是一家建立于17世纪的荷兰宫殿式建筑饭店的10间豪华客房自1945年开始為叙利亚的基督教家庭所拥有。近年来饭店经过重新修整和装饰仍保留着以前建筑的结构和优美的建筑特征。房间够大、卫生间也够大距离中国鱼网很近。饭店的小花园很漂亮烛光中进行的晚餐温馨而浪漫。我在前台还了个好价比网上的标价便宜了不少,性价比高
  对于喜欢拍摄人像的摄影爱好者,印度简直是个“发烧”的天堂尤其是那些五彩缤纷的纱丽,其诱惑力是难以抗拒的
  我在茚度行走的日子里,所到之处只要瞄准没有遭拒的,绝无国内蔚然成风的伸手要钱之恶劣状印度人喜欢拍摄,只要你把镜头对准她通常都会对你报以微笑,可以按你的要求摆出各种“泡司”我在德里的胡玛雍陵门口遇到一大群女学生,对她们大喊一声“哈尔”立馬收获一大群激情四射、喜笑颜开的“哈尔”回报;在莲花庙见一队中学生中有一身穿纱丽的女孩飘飘欲仙几如嫦娥下凡,便与带队老师溝通要求拍摄小姑娘心有灵犀一点通配合得天衣无缝,亭亭玉立鹅黄色的纱丽飘逸在蓝天里,惹得印度人纷纷围观且当是他们的宝莱塢在拍明星;在瓦拉纳西看见一盛装女郎坐在人力车上立马上前抓拍让她身旁的老娘离开点不想老娘反而抱紧女儿--为何不拍我?在克久拉霍的西庙群里我请一个妇女拍一个沿神庙台阶向上攀登的画面,她在老公的大力鼓励下欣然为我友情出演;在德里的身披纱丽嘚姑娘为我反反复复地在廊柱间来回走猫步;在斋浦尔的琥珀堡门口,一群嘻嘻哈哈的姑娘们在我的导演下爬上高高的台阶再往下漫步,演绎着光与影的魅力;恒河边我给一脸天真的女孩拍了张让她满意的照片后她又要我给她的弟弟、母亲、奶奶拍;在德里的曼珠尔寺廟门口,我拍摄到一对漂亮的小夫妻当我示意丈夫让开以便为盛装的妻子拍张单人照时,不料丈夫醋坛子打翻气冲冲地拉着娇妻就走咱不拍了!让我在那里发晕。但立刻我就被一群如花似玉的“纱丽”逗得心情大好,叽叽喳喳的姑娘们先与我玩一通老鹰捉小鸡似的躲閃后让我为她们拍张合影,将青春的风采定格住画面上;至于瓦拉纳西形形色色的人物那就更是丰富多彩了这样的拍摄故事不胜枚举。德里街头有文化的人会问“为什么要拍”碰到这种情况,我就说:“我来自中国因为我喜欢印度,喜欢印度姑娘喜欢印度的纱丽。”于是OK!这成为我屡试不爽的“老三句”法宝所向披靡。谁不喜欢被人喜欢呢如果在印度呆上几个月,出一本漂亮的印度人物画册當不在话下
  欢喜拍人像的发烧友们,还等什么抄家伙去印度啊。


  吃:印度的咖喱世界闻名也是咖喱的一统天下(同行的一謌们受不了天天咖喱转奔麦当劳而去,结果汉堡包也是咖喱的!)如果能接受绝对是一种味蕾的享受。其实饭店里的印度菜基本西化吔是沙拉、汤、主菜、甜品这样的套路。我喜欢一种“起司馕”即奶油烤饼,用来蘸咖喱吃味道好极了。我所到之处都向当地人打听夲地最好的饭店这是一条品尝美食的捷径,数人合吃一餐的消费水准约在人均百元人民币左右喝水最好买瓶装水。

  住:从几十元箌数千元人民币的各种旅馆都有一分价钱一分货,根据自己的消费偏好选择建议住一下王公贵族留下的古堡,至少在1千元人民币以上如果事先没有做功课,到地方后可让“TUTU”带你去找旅馆一般不会宰你,只要说个价格标准注意许多旅馆的双人房里只有一张双人大床。最好选择锅炉热水系统的电热水器经常洗不完一个人的过程。旅馆的卫生间往往在接近地面的墙上安装着一个水龙头还有一个大塑料杯,那是根据印度人便后用手洗屁股的习惯而准备的

  行:这次的印度之行差不多遍尝各种交通工具,飞机、火车、轮船、巴士、的士、“TUTU”、人力车最好的是飞机一般可随到随走,建议在城里的代售点搞定此行在印度内陆乘坐了4段飞机,体验了几家廉价航空感觉都不错,都是大飞机也很新,绝非上海的印度航空售票处的人夸张说法――那廉价航空也能坐注意,德里有两个机场一个是主飞国际航线的甘地国际机场(Gandhi International Airport),另一个则是专飞内陆航线的国内机场(Palam airport)火车较旧,也会晚点买票最好提前一天,因为需要像买飛机票那样填单子巴士也像火车一样老旧,也要填单子飞机场的的士不讲价,报上你的目的地统一购票坐“TUTU”、人力车一定要谈好這个价格是一辆车的价而非人均价。

  购物:喀什米尔羊绒围巾绝对细腻漂亮但太长一直到膝下,没买有些遗憾


  总结:印度绝對是个值得去的国度。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为此把我在印度的所见所闻

奉献给大家,对我们这个古老却又略显陌生的邻居有所了解增加彼此友谊。

  这个辽阔而古老的国家无论人文还是自然景观都是极其丰富多彩的。本文原先拟名为“形形色色的印度”待文章基本荿型后,已被自己笔下的印度所感动遂改名为“色彩斑斓的印度”。其“不可思议”之处也是魅力的所在而脏乱差的街景和火车的破舊拥挤等混乱也并非如网上所描绘的那样夸张,且这些风景对我们中国人来说也并不陌生仅仅把这种混乱归结为管理不善并不全面。根據印度教圣典《奥义书》的解释人生活的物质世界都是幻觉。既然是幻觉何必在意眼前的混乱呢?同时印度教的轮回观念使印度人鈈重视时间,反正这辈子不行还有下辈子印度人的性格似乎注定是散漫的。如果你的旅行时间不够就去“金三角”(德里、斋普尔、阿謌拉)而对风土人情感兴趣的那就非恒河边的瓦拉纳西莫属了。印度教的代表性寺庙大都在南印度而北方的喀什米尔和喜马拉雅地区吔是极其著名的旅游胜地。全世界的佛教徒都向往着去印度朝圣而前来修炼瑜伽的更是难以计数。面对如此丰富多彩的印度只能感叹此生也有限!

  游游游,印度特色难思议;

  游游游印度寺庙多如柱;

  游游游,印度风景美如画;

  游游游印度有女颜如玊。

前言我们应该穿越去哪里

在当紟这个时代,各类穿越小说中的主角似乎都已经把穿越当成了家常便饭——刚一睁开眼,发现了一个景色截然不同的地方最多不过是先思考一下,这是不是在拍电影然后就立即果断地认为自己穿越了,接下来便是“理智”地思考起了未来的宏图伟业而不是像普通人┅样琢磨着该怎么回家。

——炙热的阳光洒落在金色的沙漠上一条蜿蜒的长河给干燥的大地带来了绿色和生命……长满芦苇的河畔,无數肤色黝黑的劳工被皮鞭驱使着奋力拖拽一块块巨石,堆砌起巍峨高大的金字塔……

看到这一切穿越主角就明白自己来到了古埃及,嘫后就很自然地开始考虑怎么发明冶铁术怎么打造马镫和骑兵,如何****神秘的埃及女祭司甚至是难度更高的解放奴隶、加速推动社会进步……最终目标恐怕是在这个遥远的时空中,完成文明升级的重任留下属于自己的一抹痕迹……

——斑驳的荨麻爬满了古堡的石墙,盔甲鲜明的骑士在麦苗青青的原野间耀武扬威卑微的农奴跪倒在泥泞中瑟瑟发抖,而茂密的橡树林后面则掩映着尖顶小教堂的十字架,囙荡着悠扬的圣歌声……

看到这一切穿越主角就明白自己来到了中世纪欧洲,然后就很自然地开始考虑怎样泡个公主或者女贵族如何獲得一片属于自己的领地,怎么进行政权建设如何破除封建迷信,改革领地上的军事、农业、手工业和医學……乃至于怎么征服欧罗巴洲重现古罗马帝国的辉煌霸业……

——走街串巷的黄包车夫,叮叮当当的有轨电车头缠红布的印度阿三,长衫马褂的过路市民趾高氣扬的各国洋人,卖梨膏糖的饶舌小贩还有面黄肌瘦、醉生梦死的大烟鬼……距离灯火辉煌的十里洋场不远处,就是破败不堪的闸北贫囻窟……最繁荣的和最潦倒的地方往往只有一墙之隔……

看到这一切,穿越主角就明白自己来到了民国年间的旧上海然后就很自然地開始考虑怎样投身于这个轰轰烈烈的大时代,在救国救民之余开创一番丰功伟绩——或是在上海滩努力打拼成为一代黑道霸主;或是到外地去经营势力,设法跻身军阀、割据称雄;或是选择南下投身黄埔军校重走一遍诸位先辈伟人们拯救国家的老路;或者另辟蹊径,尝試着发明青霉素和其它新科技搞实业救国……

总而言之,不管是究竟穿越到了哪里绝大多数的小说主角都有这么一个共同点:无论主角之前的人生经历,有多么的失败和颓废只要一旦穿越到了异世界,就会很快地脱离原有的小市民或宅男剩女属性毫不犹豫地彪悍起來——为什么感觉主角所在的时空,好像经常有穿越这回事呢

总的来说就是一句话——在穿越之后,主角必须火速适应环境并且很快發达起来!既然都已经穿越了,若是还不能发达起来的话岂不是就不科學了?

唉照这样看来,主角这种生物的适应力和奋斗精神当嫃不是一般的强啊!

但问题是……穿越之后的生活,真是这么容易就能让我们现代人适应的吗

由于奇幻世界的设定变化多端,而穿越附身的种族也是从神明到恶魔再到骷髅都应有尽有,对于这些奇幻生物的生活舒适程度实在是不好摆在同一个层面上进行比较。所以茬本文之中,就先仅仅针对最常规的历史穿越这一类型就现代人穿越历史之后遭遇的各种情况,进行一番严肃科學的假设和探讨

——嗯哼,像是这种击破别人心中美好幻想什么的事情我一向都最喜欢了!!!

总的来说,现代人穿越到古代哪怕穿越成权贵子弟,都不昰什么舒服的选择

一、没羞没臊的全裸风尚!

但是,在领略古埃及的万般风情之前诸位穿越客们,你们首先必须要丢掉自己的羞耻心!

嗯为什么必须要你们丢掉自己的羞耻心?

因为古代埃及的气候十分炎热干燥怎么样也冻不着,而古埃及时代的纺织和染色技术还很原始和落后其产量实在是个悲剧,从而导致布匹价格昂贵得令人发指染色的布匹更是成了贵族的专利。

所以为了勤俭节约,古埃及囚一般都穿得很少甚至是什么都不穿,并且从不认为裸体是什么耻辱——古埃及的小孩子们无论是男是女都不穿衣服,直接光着屁股滿街跑直到他们长到十几岁或者结婚时,才会置办一件亚麻衣服纵然是不差钱的贵族家庭也不例外。

在古埃及人的眼中小孩子就应該是裸体的,穿衣服的小孩子都是怪胎

好了,那些想要穿越到古埃及寻找浪漫爱情的勇敢姑娘们你们作好了在光天化日之下赤身裸体苼活最起码十几年的准备了吗?——如果你们都是天体营爱好者的话就当我没说。

但即便如此你们最好还是在穿越前抓紧时间研究一丅,在没有任何衣服可穿的时候该怎么防止胸部在发育期间下垂,以及如何用古埃及出产的天然草药调制防晒霜怎样用尼罗河畔盛产嘚芦苇茎秆编织简易月经带……相信在到了那边之后一定会很有用的——在古埃及可是既没有卫生棉也没有卫生纸,所谓的莎草纸与其说昰纸倒不如说是比较薄的三夹板,而且价格也很贵没人舍得拿去擦屁股……

就算你直接以成年人的身份穿越过去,古埃及的服饰在现玳人尤其是中国人眼里,依然是难以直视的

——从浮雕和壁画里就可以看出,那些至尊的埃及法老也只是穿着一条被称为“努格白”的短裙或者说裹腰布,上身打着赤膊脑袋上裹着头巾,脖子上再套一串项链罢了脚上穿的居然还是拖鞋或凉鞋……诶诶?法老大人嘚这副尊容怎么总让我联想起楼下那个在脑袋上裹了条毛巾的卖西瓜的赤膊小贩?

至于埃及女性的典型服式则是颇具现代感的“丘尼克”——这是一种低胸露肩的无袖筒形紧身裙,或长或短有时也会加上一条或两条肩带,类似现代酒吧舞女低胸裙装的筒裙简化版

从仩层贵族到普通百姓,埃及人的服饰基本上就是这么两种男人赤膊穿短裙,女人穿露肩低胸筒裙款式上相差不大,区别只在于染色、婲纹、布料质地和金银装饰品等等

古埃及的鞋子价格也很贵,一般人都选择赤脚走路只有富人才穿得起凉鞋。至于袜子、胸罩和****……茬那个年代还没有发明甚至连裤子都没有——裤子这东西是骑马游牧民的原创,农耕民族最初都是不穿裤子的就算性格保守的中国人,也一直要到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之后才在长袍里面穿上了裤子。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孔子一边念“君子坦荡荡,小人常唧唧”┅边不小心当众露鸡鸡的场面……)

因此,如果要严格套用古埃及的背景去写言情文那么就会变成两个没羞没臊的裸体小孩,光着屁股茬尼罗河畔一边玩泥巴一边谈恋爱……似乎很杀风景啊!

另外即使是在成年之后,埃及人在家里也经常是裸体的——那年头没有空调室内又闷又热,穿衣服的话很快就被汗水打湿了当时的染料质量也不怎么样,彩色的布匹穿得稍微久一点就容易掉色

所以,古埃及人嘚衣服其实相当于现代的礼服和制服,是在外面公众场合穿着彰显身份的至于休闲服和内。衣么……那时候的布料价格昂贵得惊人區区一条缠腰布(类似现代相扑手的兜裆布)都被看成是贵重家当。而耗费布料较多的女装筒裙更是女孩子必不可少的最值钱嫁妆,类姒现代的“结婚三大件”普通人家里能有一件好衣服就不错了——这样一来,大家平时就只好裸体了

记住,在古埃及人的观念之中衤服基本上被看成是装饰品,而非日用品

这样一来,在古埃及社会人们无论是当街裸奔,还是在市场上裸体做买卖甚至裸体参加宴會,都是司空见惯的事不值得羞耻——不过,衣服可以不穿护身符却是不能不戴的,否则就会被人嘲笑

因此,古埃及贵族不怎么喜歡裸体出行也不是因为羞耻心的缘故,而是为了保持自己的派头——就好像现代富人外出旅游就一定要开豪华轿车参加舞会就应该要穿高档时装一样。

当然如果是穿越到古埃及贵族家庭的男性,或许会很有眼福了——为了避免损坏昂贵的衣服古埃及贵族家庭的侍女們,平常也都是裸体工作的只有在外出、节日或举办宴席的正规场合,才会披上衣服而且她们往往是只裹了腰部,却露出了胸部——為了节省布料有些女人也跟男人一样,只穿短裙或裹腰布譬如历史上著名的几位女法老,就都经常光着膀子露着胸部在宏伟的大殿裏呵斥群臣。

所以在古埃及时代的权贵之家里,确实是经常能看到成群的年轻裸女们毫无羞涩地进进出出、谈笑自若好似成人杂志里媔拍摄的香艳场景。

此外或许是因为服装业发展得太悲催,古埃及的化妆和人体彩绘艺术倒是弄得相当不错——用墨汁画眉毛和描眼角;用孔雀石和铝矿石将眼圈描成绿灰色;用红赭石和油膏做成口红;用散沫花对指甲、手掌和脚底进行染色;至于那些最为时髦的古埃及貴妇、淑女们还会给自己的乳。房涂上金色给乳头描上蓝色——可想而知,她们肯定是露着胸部甚至全裸参加酒宴的

此外,由于很哆人都习惯于裸体出行于是,古埃及宫廷居然还发明出了“阴部美容师”这个职业。

所以花心男主角在跟古埃及贵妇小姐们偷。情嘚时候千万记得要先让她好好地洗个澡。否则就会在亲热的时候不幸品尝了一嘴纯天然的有毒有害矿物质,那可不是什么值得高兴的倳

至于身份低贱的埃及女奴和舞女、妓。女在平时就都是全裸的,区别只在于舞女和妓女的身上会有一些金银装饰品而已——从某種意义上来说,古埃及就是一个巨大的天体营

至于让埃及舞姬们穿上若隐若现的艳丽轻纱,蒙着面纱跳肚皮舞……那最起码已经是罗马渧国的统治时代或者更迟一些,是阿拉伯人入侵之后的事情了

所以,诸位尊重古埃及传统的穿越者们还是快点把节操这种多余的东覀,和衣服一起丢掉吧!

二、把全身毛发都剃光光吧!

嗯嗯仔细想想,对于现代人来说裸奔似乎也不是什么绝对无法接受的事情。毕竟眼下我们已经不是生活在什么讲究三贞九烈的封建年代了。现代法国的普罗旺斯港外不是也有一个常住人口200名的裸体者聚居之岛吗?而台湾人民最近似乎也在积极向欧美學习屡次在台北郊外开办非法天体营……

好了,现在诸位挂着主角头衔的穿越客经过一番努力,已经基本抛弃了对于当众裸体的羞耻心在古埃及世界把衣服和节操一起丢掉了。那么是不是就基本没问题了

喵哈哈哈,很遗憾没那么容易过关,接下来还有一项更羞耻的事情在等着大家——剃毛!

大概是环境酷热的关系埃及人特别关注清洁,习惯于把容易藏污纳垢的头发和体毛全都剃掉以免滋生虱子等体表寄生虫,诱发各种可怕的疾病——那个年代的医疗水平同样也是个悲剧。

但是这样一来埃及的男男女女自然也就几乎统统都成了光头,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假发久而久之,光头与戴假发就成了古埃及人的一种习惯穷人买鈈起假发,就裹一顶头巾来代替

反之,如果谁的身上留了很多毛发没剃干净则会被其他人羞辱和嘲笑,说他很肮脏不像埃及人。

看過漫画的读者大概都会知道里面的那个拉姆瑟斯,还有他的妹妹就是因为带着外国血统,又不喜欢剃光头戴假发结果被其他埃及权貴视为异类,在贵族的小圈子里很受排斥

(注意,古埃及文明持续的时间相当漫长不同时代的风俗也略有差别,所以偶尔也有不太流荇剃光头的时候正如同中国人原本一直都留发髻,但在清朝却是剃发留长辫一样)

更糟糕的是,古埃及人不仅认为头发要剃光腋毛囷阴。毛也不能放过那些神官甚至还要剃眉毛。

现代社会只有男性需要买剃刀刮胡子在古埃及则是男人和女人都需要剃刀:男人同时剃胡须和下面的毛,女人用剃刀专门清理自己的胯下——注意既然古埃及的青少年都是裸体的,那么阴毛有没有剃掉也就不再是个人隱私,而是跟脸上的胡须一样变成了大家都能看得见的事情。

这样一来穿越者们就算想要偷工减料,只剃头发不剃阴毛,也是行不通的若是没剃阴。毛就出门同样要被大家嘲笑,或者被认为是外国野蛮人——古埃及人可是很排外的哟!

由于青铜时代的剃刀很贵岼民家庭往往买不起,所以只好请理发师帮忙古埃及的理发师不但要帮人剃光头,还要剃腋毛和阴毛,男人和女人的胯下都要剃——芉万别把他误会为什么邪恶的调教师啊!

不知那些想要推倒埃及妹子的男主角们面对这些光头美人会有怎样的感想?感觉像是在睡尼姑

那么,如果穿越者在古埃及硬是坚持不剃毛会怎么样

恐怕会很不妙,首先被全社会视为异类寸步难行不说,而且那时候既没有洗发沝也没有香皂就连点燃艾草驱蚊的土方子,也不晓得有没有被发明出来——富人会焚烧香料驱蚊但穷人绝对用不起。

这样一来在古埃及的闷热夜晚,等到你入睡之后湿答答的汗水和毛发纠缠在一起,会招来许多虱子之类很有爱的小虫子把你咬得皮肤红肿、满头是包,甚至染上一些当时难以治愈的寄生虫病……

所以请诸位穿越者还是尊重当地传统,乖乖地接受凌辱……呃不对,接受剃毛吧!

然洏就算你抛弃了羞耻心,在古埃及社会里剃除体毛也是一桩非常痛苦的事——那年头可是既没有激光除毛也没有电动剃须刀,甚至连鋒利一点的钢铁小刀都没有正如里面描绘的那样,当时的铁器还是赫梯人秘而不宣的神兵利器对外国的售价比等重的黄金还贵,绝对沒人舍得拿来做剃刀

而等到冶铁技术扩散开来,钢铁价格大幅度下降的时候古埃及文明也差不多该灭亡了。

——就连早期的古罗马军團士兵们也都在使用青铜短剑,更不用说更早之前的古埃及人了

所以,古埃及人只能用很钝的青铜剃刀除毛(当时还没有剪刀最早嘚剪刀要到西汉年间才被中国人发明),甚至就连这种铜制的剃刀也要到埃及的中王国时期才出现,之前只有更悲催的燧石刀片……由於光用这种落后的刀子实在是剃不干净理发师们通常还要准备一把镊子,用来直接拔毛

这下子问题可就来了,在古代没有抗生素和消燚药的时候因为刮胡子不当心而划破脸皮,进而导致伤口感染化脓最终一命呜呼的囧人囧事,在东方和西方都有过不少记载而大家嘟知道,我们下体的皮肤远比脸皮更娇嫩同时也更敏感,自然也更容易被剃刀弄伤——所以古埃及的剃刀不给力或许还是好事

嗯嗯,總之如果对自己的手艺没信心的话,最好还是找个手艺好本事高的理发师替你剃毛吧!

但不管古埃及理发师对于剃毛业务有多么的熟练簡陋的工具就摆在那里,想要不疼是不可能的

总之,你在古埃及找人剃毛的时候有条件的可以先在阴。部涂抹一点原始肥皂——通常吔就是动物油脂掺入草木灰的小油团而已但穷人还是用不起——没条件的就直接泼点水上去洗一洗,然后理发师一手拿刀一手薅着你嘚毛,慢腾腾地来回“锯”……

但由于青铜或燧石刀片太钝哪怕你痛得死去活来也剃不干净,所以理发师在剃过几遍毛之后还要拿出夶号镊子(类似现在夹方糖的玩意儿),对着太阳帮你把剩下的那些毛一根根拔掉……

嗯这到底有多痛?你自己试着到胯下拔一撮毛就荇了绝对能让你呲牙裂嘴痛不欲生。

更要命的是万一这位剃毛师傅是初學乍练、手艺不佳,或者他恰好今天不在状态那么你的下体僦很可能会被割得血迹斑斑,好像刚刚从阉割太监的“净房”或者说“蚕室”里出来一样

正因为在铁器时代之前的剃毛工作是如此痛苦,还停留在石器时代的玛雅人一般会给自家孩子从小用热毛巾敷脸,让他再也长不出胡子来但这个办法不能用在生殖器官上,否则很嫆易导致绝育

亲爱的诸位穿越者们,尤其是女性同胞们鉴于古埃及的剃毛服务是如此的糟糕,你们在穿越到尼罗河畔之前最好还是先到美容医院做一下全身的激光脱毛吧!

(说起来,我一直很好奇凯萝尔和夕梨在古埃及是怎么剃毛的莫非她们都是天生白虎?)

三、古埃及的饮食——生死攸关的严酷考验!

好了不管过程有多痛苦,现在衣服也脱了头发和体毛也剃了,接下来还有什么考验在等待着夶家

这个……你还需要一副坚固耐磨的铁齿铜牙,以及同样强悍耐用的钢铁肠胃

嗯?古埃及的饮食文化有这么悲惨

那倒不是,事实仩埃及人是非常会享受生活的。得益于尼罗河谷地丰饶的农产品当希腊人和罗马人还在茹毛饮血的时候,埃及人已经拥有了面包而苴还是混合了黄油、蜂蜜和香料的高级甜点面包。

啤酒则是埃及人的另一大主食——与现代那种会产生许多气泡的啤酒不同古埃及人的啤酒比较粘稠,里面含有许多固状物营养含量很高,更像是现代的粥(多加点蜂蜜就是甜酒酿了)

除了面包和啤酒这两样全民级别的基本配置之外,古埃及人还发明了加入椰枣和蜂蜜的蛋糕以及作为高档饮料的葡萄酒。在古埃及最廉价的蔬菜是洋葱和蒜头,一般比媔包还要便宜得多就连奴隶也能经常吃到,甚至直接用洋葱作为主食而渔夫们从尼罗河里捞上来的淡水鱼,也是埃及人补充蛋白质的偅要来源至于各种肉类,尤其是牛肉的价格相对来说就很昂贵了,穷人一般根本吃不起

此外,在古埃及贵族的奢华宴会上还能看箌烤全牛、烤鸭、烤鹅、烤鸽子、烤猪排、烤鱼、浓汤、杂拌蔬菜、葡萄干、椰枣干、水果拼盘……基本上,日后西餐的各类基本菜色茬古埃及都能找到雏形。

遗憾的是古埃及人只发明了菜肴,却没发明餐具穿越者只能像现代印度人一样用手指直接吃饭。等到最早发奣的餐具被波斯人和希腊人带到尼罗河畔的时候,传统意义上的古埃及也已经快要结束了

而更加遗憾的是,古埃及人发明的这些膳食雖然十分精美营养方面也称得上很丰富,但因为埃及的风沙太大在烹饪的时候多多少少都会掉一些砂子进去,不管怎么防范也弄不干淨

作为埃及人主食的面包,因为烤制的条件粗糙更是危害健康的罪魁祸首——从古埃及坟墓中提取的面包标本表明,这些面包里面有許多混杂物包括大量的沙子、用来磨面的手磨碎片和仓库的残物……

虽然埃及人成功把烘制面包变成了一种手艺,创制了五十多种不同形状的面包——圆的、立方的、麻花形的、动物形状的……但就是没办法把面包里的砂子弄干净

坚硬的石英砂会磨损埃及人的牙齿釉质層,造成龋齿继而引起牙神经溃烂。在最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诱发败血症而导致患者死亡——著名的拉美西斯二世法老,就是因为蛀牙而活活痛死的

古埃及世界非但食物如此不健康,就连饮水也有问题——众所周知埃及人喝水全靠尼罗河。上埃及的尼罗河水尚算清澈适合饮用。但到了三角洲地区的下埃及尤其是靠近入海口的地方,由于河水的流速大为减缓河道里就尽是淤泥浊水了。居住在尼羅河三角洲地区的富人一般会把这些浊水灌进池子里慢慢沉淀,然后使用上面的清水这样勉强还过得去。但穷人却没法如此讲究只能捏着鼻子喝脏水,而当时又没有要把水烧开再喝的概念……结果就是各种肠胃寄生虫病的常年泛滥成灾

因此,以现代人的娇贵肠胃恐怕很难适应古埃及的糟糕饮食。

四、坑爹的古埃及医疗和商业!

糟糕的饮食会引起疾病生了病就得治疗,这就扯到了古埃及的医學

僦公元前的标准来说,古埃及医學可以说是相当发达已经分门别类到了一个很详细的地步,根据古希腊历史學家希罗多德在他的一书之Φ的记录:“……(埃及人的)医學技术是这样划分的:每个医生仅要求掌握一种疾病而不是更多我所到的地方都有医生,医疗业务的劃分十分严格每名医师负责一种疾病。有些医师只照管眼睛有些只照管牙齿,还有一些只负责照管胃……”

总之古埃及医學的分工頗细,已开专科之先河有眼医、牙医、头痛医、腹病医、手足医……诸如此类。但是很不幸的是,他们开的药方……除了常见的草药鉯外他们还喜欢往里面掺入各种泥土,以及各式各样千奇百怪的动物粪尿——就如同里面孙悟空他们用马尿捏药丸给人治病一样……

臸于古埃及人治疗牙痛的办法,则更加恐怖——乃是将一只新鲜的老鼠杀死剥皮之后血淋淋地塞入嘴里咀嚼,犹如嚼口香糖一样而老鼠尾巴还在外面一翘一翘……考古學家在研究公元前4000年的一具古埃及木乃伊之时,就在它的消化道中发现了一只剥皮的老鼠可见这一“苼吃老鼠”的疗法并非虚构。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用吃老鼠的办法来治牙病,充分体现了早期人类“吃什么补什么”的原始医疗观

综上所述,那些兴高采烈前往古埃及世界的穿越者们只怕是一到那边就要先被脱衣剃毛凌辱一番,然后因为饮食不健康而患上龋齿和胃病接着还要被庸医们拿马粪灌嘴,甚至被逼着生吃老鼠呢!

而古埃及的外伤疗法也很奇葩主要是用发霉的面包来治疗伤口感染……希望别昰雪上加霜吧!

更要命的是,当古埃及医生无法确诊患者究竟得了什么病的时候他就会声称这是恶鬼作祟,目前进入了你的体内正在吸干你的骨髓,然后慢慢吞噬肉体……唯一的对策就是祈求神灵驱邪而驱邪方法是这样的,先让病人服用催吐剂吐得昏天黑地,然后讓医生在病人身上使劲蹦跶一边践踏着病人的肉体,一边大声喊叫:“回去恶鬼!荷鲁斯神的咒文正召唤着你——他将割除你,撕裂伱!”

很显然被这么一通折腾之后,原本就已是体虚病弱的患者十有八九就真的要被神明召唤上天堂了。

讲完了古埃及貌似很科學很先进但实际上却不够靠谱的医學,接下来再谈一谈古埃及的商业

早在古埃及文明诞生的初期,就已经有了相当繁荣的国内和国际贸易当时,埃及对外出口大量的谷物、啤酒、亚麻、雪花石膏还有埃及特产的纸草。而进口货物则主要是本国缺乏的木材和金属在埃及嘚首都和边境城市,尤其是尼罗河的上游和出海口都形成了一系列很兴盛的贸易市场。

但需要指出的是古埃及始终没有发明出自己的金属铸币,直到古埃及文明结束的前夕才有希腊商人把钱币带到了埃及。而最早的金银铸币发明地则是在女主角夕梨穿越的赫梯帝国舊地,一个名叫吕底亚的国度——但时间却是在赫梯灭亡的几百年之后了

因此,在古埃及想要上街买东西只能以货易货,或者用贝壳、金银块当做一般等价物但贝壳的“面值”太小,很多人拒收金银又不是真的货币,没法直接换东西每一次交易都要对金银进行仔細称重,还要有一双能够分辨出金银成色的火眼金睛——用金箔包裹着铅块做出来的假金子在那时候就已经有了。

此外古埃及人还曾鼡过其它许多形形色色的流通中介物,例如各种珍稀的石头但换算方面的麻烦却是一直没有得到改善,也没有什么规定的官方兑换率

這样一来,在古埃及做生意就会让人很头疼算账也不知道该怎么算,甚至搞不清楚自己究竟是赔了还是赚了因为各种物资之间的兑换仳率一直在波动,可是却没有一种明确的货币来衡量……

当然按照穿越小说的一般套路,这种情况下应该可以用粮食价格作为基准而古埃及人也确实是这么做的——他们规定了一个名叫“萨提”的单位,指代一定数额的谷物然后把市场上的商品价格都用“萨提”来换算。比如说根据一张保存下来的账单,当时的一张床大约价值4个“萨提”

但问题是,粮价在古代世界偏偏是波动幅度非常大的荒年囷丰年的粮食价格甚至可以相差几十倍。即使是同一年的不同季节里粮价往往也能波动上几倍。而商船和骆驼商队在路上往往要走几个朤到一两年……于是当埃及商人做完生意回到家里之后,仍然算不清楚自己究竟是赔了还是赚了

直到古埃及文明最后阶段的新王国时玳,埃及政府才开始发行一种规定了重量和成色的白银圆环作为法定的一般等价物。8个这样的白银圆环可以买到一头牛或者换到一个侽性奴隶四天的服役(由此可见当时埃及的奴隶身价很贵,一个奴隶都能换一群牛了)但是再接下来,没有等到古埃及人独自摸索出真囸的货币小亚细亚的吕底亚人就已经率先发明出了金银钱币,并且被希腊和腓尼基的商人带进了埃及

在现代的文學作品之中,古埃及迋室内部禁忌背德的近亲婚姻向来都是一个让人津津乐道的话题。在长篇漫画之中就对这方面有所描写——从小便订下了婚约,分别統治上下埃及的爱西斯女王和曼菲士法老居然是一对血脉相连的亲生姐弟!

而在现实的历史之中,古埃及王室的婚姻还要更让人难以置信姐弟恋都已经是小儿科了——埃及第三王朝的第一任法老,便是父女结合所生;而第十九王朝的拉美西斯大帝也娶了自己的亲生女兒为妻。

至于第十八王朝的阿蒙霍特普三世法老在近亲****上更是登峰造极:他的第一任王后便是亲生母亲娣娣,生了两个女儿第二任王後是他的表妹妮弗瑞。第五任王后居然是他和母亲娣娣生的女儿也替法老生了两个女儿……****乱到这等程度,这王室内部的辈分都已经不知道该怎么排了……

即使是到了古埃及文明的末期这一疯狂****的王室习俗仍然被保持了下来。譬如历史上最后一位埃及法老著名的埃及豔后克里奥佩特拉,除了勾搭凯撒和安东尼之外还先后跟她的两个亲生弟弟结了婚。

——综上所述整个古埃及的历史,可说是“以****始以****终”!

事实上,在古埃及时代不仅王室成员长期采用近亲联姻,贵族和平民也非常崇尚近亲结婚——古埃及人普遍认为:近亲结婚鈳以保护家族的血统也可以防止不怀好意的外人进入家族内部。各种姐弟、兄妹、舅舅和外甥女结婚的事情比比皆是,并且被习以为瑺!

不过跟王室有所区别的是,在古埃及的贵族和平民之中通常最理想的首选是堂兄妹结婚,然后是表兄妹接下来还要考虑到在各個家族之间进行联姻的需要,实在不行才会让亲兄妹结婚

但古埃及王室却是严格制度化地明确规定,每一位法老都应该迎娶自己的亲生姐妹!

事实上古埃及王室在国际交往方面,一向是只娶不嫁的——法老本人可以迎娶外国嫔妃但埃及公主无论如何也绝不外嫁,最多呮能嫁给埃及自己国内的贵族和大臣

而且,虽然法老可以有很多外国妃子但只有具备埃及王室血统的公主,也就是法老的亲生姐妹才能当王后此外,也只有法老和自己姐妹们近亲生育出来的“血统纯正”的孩子才能拥有王位的继承权。

当然虽说理论上古埃及王室確实是这样规定继承权的,但一旦到了不得已的时候偶尔也会有所变通。

那么为什么古埃及王室要进行这种强制性的近亲婚姻呢?

根據古埃及王室的公开说法因为埃及法老是神明的后代,所以必须进行神圣的王室同族通婚以此来保持血统的纯洁和高贵……但在这冠冕堂皇的说法背后,则隐藏着有关王权继承的政治考量

需要注意的是,古埃及文明是一个早熟的文明当埃及人还处于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的状态,男尊女卑的观念尚未完全形成之时埃及就已经进入了文明国家阶段。所以跟日后的其他文明相比,古埃及攵明的“女权”相对来说比较高比如说古埃及的女人也能出任官职,继承财产甚至当家做主。碍于当时的一般社会观念法老很难完铨剥夺掉公主们(实际上是女婿们)的继承权。为了防止女婿与儿子争夺王位导致国家分裂****,古埃及的法老干脆让儿子和女儿自行结婚以免造成权力的分散。

从王位传承的安全性上来讲这条规定既可以避免危险分子通过婚姻进入王室,也可以避免王后的家族成员以外戚的身份篡夺王权甚至架空整个王室(中国东汉年间在这方面问题就很严重),还可以防止外国君王以自己娶了埃及公主或者母亲是埃及公主为由,自称有资格继承法老之位进而挑动埃及的继承权战争(欧洲历史上的很多场继承权战争都是这么打起来的,连时代已经佷靠后的普法战争直接起因也是如此)——这才是古埃及王室连续几千年坚持近亲结婚,不让其他家族的女人当王后的根本原因

所以說,在之中曼菲士法老想要逼迫爱西斯女王远嫁巴比伦,这个情节是不太合理的按照当时的习俗,如果法老实在不想迎娶自己的亲姐姐通常也只能把她下嫁给大臣,或者让她当祭司孤独终生如果硬要让法老的女儿远嫁外国,那就是空前绝后的“革命性创举”肯定會搅得举国大哗。

回到正题在阐述了古埃及的近亲婚姻之后,我们又该怎么看待这一严重违反现代伦理道德的习俗呢

首先,我们看问題不能脱离时代背景更不能用现代人的标准来要求古代人。

请容我在这里指出一点:在人类文明尚未开化的远古时代世界各地的婚姻狀况全都非常混乱,不仅旁系血亲甚至直系血亲间也可通婚。在那个蛮荒蒙昧的时空中兄妹或姐弟结婚根本就是司空见惯的常事,而鈈是古埃及文明的特例

在埃及神话、日本神话里,甚至基督教的之中都有这方面的描述。就连观念比较保守的中国人也是到了西周時代,才逐步出现了严格禁止近亲结婚的道德观念

而在同一时代的“野蛮地区”,比如古罗马文明诞生之前的西欧当时一部分比较落後的日耳曼人,干脆连婚姻制度都很模糊整个部落的男女“犹如野兽一样****、繁衍”,小孩子大多说不清自己的父亲是谁

所以,对于古埃及人的近亲婚姻我们大可不必把它指责为落后蒙昧、****背德的耻辱象征,甚至扯上什么劣根性——同一时代生活在地球上的其他民族基本上都要比古埃及人更加落后得多呢!

也就是说,我们现代人如今遵循的各种伦理道德在当时根本就没有发明出来,自然也谈不上****了

当然,根据现代學者的研究结果近亲结婚确实不太好——不仅生育率低,后代的死亡率高还常常出现先天畸形和遗传性疾病。例如表兄妹结婚痴呆儿发生率比非近亲结婚高150倍,新生儿死亡率和畸形率也比非近亲结婚高3倍多而近亲结婚者的子女在20岁前死亡率达13。9%非近亲结婚却仅为1。7%

在古埃及,由于长期的近亲结婚很多法老也都患有遗传病。譬如说那位著名的少年法老图坦卡蒙就是一位疾病纏身的少年,有着畸形足和颚裂需要拐杖的帮助才可以行走——考古學家在他的坟墓中发现了100多根拐杖,显然是为图坦卡蒙的来生而准備的

根据上述的科學研究结果,近亲结婚不利于子孙后代的健康成长这绝对是一条确证无疑的公理。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古代人类嘚寿命原本就十分短暂,婴儿的夭折率通常就超过一半而成年人在天灾、瘟疫和战争之中的死亡率和残疾率也相当高。一直到工业革命湔夕当时号称最文明最先进的欧洲人,平均寿命依然没有超过40岁而在遥远的古埃及时代,埃及人的平均寿命和生活质量就更加悲催了

在这里可以举一个反例,曾经一度风俗放荡的古罗马帝国在公元三世纪全民皈依了基督教之后,开始严格执行一夫一妻制度禁止各種背德****的陋习,奉行廉洁节制的生活态度按道理来说,这样婴儿的存活率应该会变得比较高了吧!可事实上根据东罗马帝国政府在七卋纪对首都君士坦丁堡市民家庭的一次统计普查,当时全城婴儿出生的存活率只有60%其中很大一部分还会在三岁之前夭折。

因此在古埃忣时代,婴儿患遗传病的几率变高一些似乎还称不上什么严重问题,因为原本的夭折比率就已经过半了事实上,那些患有严重遗传病嘚孩子通常根本就没有机会长大成人。而埃及法老在身体力行的“广种薄收”之下一般来说总还是会繁育出几个健康婴儿的,不必过汾担忧继承人的问题

此外还可以做一个类比:根据某部外国小说的内容,一位年轻的士兵在前线战地被一位漂亮的****百般****虽然士兵十分惢动,却又担心她身上有艾滋病于是****就非常老道地“教导”这个菜鸟说:作为一个很可能在明天就会被子弹打死的人,你又何必为某种茬十年之后才会威胁生命的疾病而发愁呢

同样的道理,如果某位穿越者来到了古埃及并且成为了王子或法老的话,那么他尽可以放心夶胆地推倒自己的姐姐和妹妹而无须去顾忌当时还不存在的某些伦理道德,以及跟瘟疫、战争和天灾相比而言根本无足轻重的遗传病——前提是只要你能够过得了自己心里的那道坎……

但是作为一个负责任的人,我觉得在这里还是有必要提醒大家一下:从来也没有哪位鉮明规定过法老的女儿就一定会是貌若天仙、温柔可人的大美女,而不是歪瓜裂枣、弯腰驼背、瘸腿瞎眼的丑姑娘……至于脾气暴躁、忝生放荡的泼妇或者阴险毒辣、手段残忍的恶女,在王室里就更是多得数不胜数了

如果亲生姐妹的数量很多,法老或许还可以从里面挑出一个比较中意的人选立为自己的王后。但如果这一代的埃及公主只有一两个而且品行容貌全都不怎么样,那么法老的婚事就会比較难办了

然而,碍于神圣的近亲结婚律法法老们还是不得不硬着头皮与这些未必很美好的亲生姐妹结婚——只要稍微回忆一下,埃及豔后的前后两任弟弟丈夫是什么下场(一个被姐姐的姘头凯撒击败战死一个直接被艳后毒杀),你应该就不会对“娶个姐姐当老婆”这種禁忌的婚姻抱有太多美好的幻想了。

一、并不浪漫的城堡生活

咳咳言归正传,对于中世纪的欧洲大家都有着怎样的印象?

通过小時候读过的以及成年之后看过的无数好莱坞大片,现代人对于中世纪欧洲大致上应该会有着这样的浪漫联想:

——宏伟华丽的城堡、盔甲明亮的骑士、热情如火的贵妇、优雅羞涩的公主、披着黑袍或紫袍的女巫、躲在墓地里的吸血鬼、在月光下变身嚎叫的狼人……诶诶?好像有些什么奇怪的东西混进来了

嗯,为了严肃起见在谈论中世纪欧洲的风貌之前,最好还是先把女巫、吸血鬼、狼人这些不科學嘚奇幻产物在第一时间就排除掉——天晓得这些神奇的家伙会不会在自家壁炉里开了一道时空门只要往身上撒一把奇怪的药粉,然后猫腰往壁炉里一钻就能跑到二十一世纪的巴黎香榭丽舍大道买新款时装呢?

就现实世界而言中世纪欧洲的主旋律就是骑士与城堡,而穿樾的旅途也必然围绕这两者展开——诸位主角们之所以不辞辛劳地穿越时空通常都不是特意去受苦受难,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而是為了领略中世纪风情和建功立业的,自然不会选择穿越成农奴、盗贼之类的扑街人物(想当罗宾汉的另外再说)最起码也要混上个贵族騎士的头衔,家里有城堡、有庄园、有盔甲还有几个年轻侍女可供****揩油。

嗯那么接下来该怎么办?莫非就这样住着很大很漂亮的城堡抱着浑身香喷喷的公主,每年去骑士比武大会上出出风头偶尔去乡下找几个中意的农家姑娘行使初夜权,换个胃口打打野战

很遗憾,梦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中世纪的贵族生活可没有你想象之中那么舒服

先谈谈中世纪的城堡吧!从本质上来说,城堡是用来据守的軍事要塞而不是用来显摆的豪华宫殿,更不是用来享受生活情趣的度假别墅——这些以磐石修造、深壕围绕、铁门和吊桥把守的坚固要塞在遍地烽火的中世纪欧洲,确实可以让窥视贵族财富的不速之客望而生畏但却不见得能让主人住得舒服。

——文革年间全中国的夶中小城市都在拼命修筑三防工事,挖了不知多少防空洞但等到改革开放之后,似乎也没见多少贪图便宜的人搬家到里头去居住……天底下哪里会有宜居的军事要塞啊

中世纪城堡生活的糟糕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为了便于长期坚守,城堡大多修筑在地势险峻之處例如悬崖、山顶,以及河心小岛等等但地势险峻的同义词就是交通不便。假如你的城堡位于崎岖险峻的山顶貌似俯瞰众生威风八媔,但每一趟上山回家就能把你累得够呛如果城堡内没有足够的水井,那么每天的打水和运输食物也很累人

当然,这些琐碎的杂务自嘫都有仆人们代劳主人们只要发愁究竟该如何让精心打造的豪华马车驶过蜿蜒狭窄的山路,拉上倾斜度极高的山坡然后弄进自己的城堡里就行了。

其次为了防备敌人的弓箭和抛石机,中世纪城堡的外壁上很少打窗洞所以城堡的内部总是暗无天日,太阳晒不到自然潮湿得很。再加上当时的建筑水平不过关墙壁和屋顶上免不了有些裂缝,因此一下雨就渗漏得厉害进而导致城堡内的保洁很成问题。

偏偏中世纪欧洲人的卫生观念也很差于是那些看似雄伟庄严的城堡里面,通常臭虫、跳蚤、蚊子、苍蝇和生活垃圾恐怕还不如当代日夲流浪汉的纸板屋干净。

此外中世纪欧洲的大幅布匹,价格仍然很贵在那些较为贫穷的地方,一般只有城堡的主人有资格睡床铺其怹人就算是骑士侍从,也只能跟牲口一样睡稻草堆顺便和他们的爱马一起被臭虫咬……

呃?你说在旅游手册上看到的德国城堡很华丽很舒适根本没有我说的这么悲催?

哦你说的大概是德国巴伐利亚州的新天鹅堡吧!

那座城堡是巴伐利亚大公在19世纪后期才修筑的“皇家主题公园”,很多尖顶之类的华丽结构都用了混凝土你可以把它想象成现代的迪斯尼公园——真正中世纪城堡哪有这么可爱!

另外,在歐洲还有一些经常被当作游览景点的华丽城堡其实也都是喜欢派头的近代贵族们,在文艺复兴之后甚至18、19世纪才兴建起来的,或者是茬旧城堡的原址上进行了大规模改建基本不能再算是真正的中世纪城堡,只能说是“看起来很像城堡的宫殿”罢了跟迪斯尼乐园里的城堡差不多属于同类。

事实上就在现代的德国和奥地利,还有很多继承了古代城堡的破落贵族后裔对这些祖辈的遗产避上只要1欧元就肯转让,但还是乏人问津——中世纪城堡大多修建在交通不便人烟稀少的荒山野岭,没水没电不说哪怕开车逛个超市都得跑几十公里,除了考古专家就再也没人愿意去住

而且,这些城堡不仅要被征收大笔遗产税其本身的维护费用也很高——先不说城堡的体积有多大,结构有多复杂光是让建筑队带着笨重的建筑材料和相关机械,翻山越岭路远迢迢地到城堡里跑一趟还要自备干粮饮水和发电机……這个出勤的人工费就比在城里搞装修贵得多了。

偏偏这些城堡还是历史文化遗产在政府档案之中有着记录,若是后代不肖子孙任凭其风囮坍塌或者胡乱改建成仓库什么的话,有关的文物部门还会找你吃官司……

总之你在继承了这座城堡之后,不管是否入住都需要维護这座城堡保持原样。任何对建筑外观有所改动的装修哪怕只是拉一条电线装几只空调,都要提前几个月写申请打报告而所有的修缮材料,也都必须使用政府指定厂家的专门品牌产品价钱铁定是死贵死贵的。并且还要雇佣专业人员进行施工人工费也足以让你心惊肉跳……每年耗费十几万欧元都是正常情况,不是大富翁的话通常根本吃不消

同样的道理,在中世纪的落后生产力之下一座城堡的维护修缮费用,也是很多人的不能承受之重

因此,到了中世纪末期欧洲大陆的战争不再那么频繁之后,讲求生活质量的贵族领主们就纷紛把家当搬到了更加舒适的乡下别墅,或者位于繁华都市里的奢侈官邸再也不肯住这见鬼的破城堡了。

二、无法无天的黑暗年代

那么既然城堡住起来这么不舒服,那么就索性不住城堡在附近的交通发达、风光秀丽之地,用木头搭个度假小屋怎么样反正是贵族领主,這点钱总是拿得出的实在不行还可以征召领民免费服劳役嘛!

嗯,这个做法在贵族私斗已经非常稀少相对比较和平的中世纪末期,应該是可行的正如上文所述,当时的很多领主已经搬出了城堡只有在战火临近的时候,才会重新回到坚固的城堡里居住

但如果你的眼咣太超前,在中世纪的前期和中期就这样搞的话……你根本就是在自寻死路!

——当时的欧洲混乱无比没有什么大一统的民族国家。无論是英国、法国、德国还是意大利全都是诸侯林立。各国君王的权威基本只限于首都和王家领地对手下贵族们的私斗根本无能为力。

洳果某一家贵族的城堡和领地被邻居夺去那么他最好别指望只要到宫里打打御前官司就能把领地要回来……除非你跟国王的交情够硬,鈳以让他为你发兵开战否则能在宫廷里给你个职位赏口饭吃就很不错了。所以在那个时代,每一位领主都必须牢牢守护住自己的城堡不敢长期离开。

偏偏每一位领主又都在处心积虑地扩张地盘找借口对外扩张侵略,经常只是因为一点边界争执、一次人身攻击、一句無心之言、一次求婚失败有时甚至只是一个姿态、一个表情、一个手势,都能引爆一场中世纪的战争——中世纪的骑士们都是很暴力也佷蛮横的千万别把他们想象成彬彬有礼的绅士。在中世纪的诗歌和文献之中记录了很多他们的无耻行当。例如某位贵族骑士曾向一位富有的****求婚不幸被拒,于是他便悍然带兵围攻这位****拥有的城堡直到对方被逼得打开城门屈膝下嫁为止……

除了不怀好意的隔壁领主们の外,中世纪欧洲的森林里还有很多穷凶极恶的流贼团伙,好像蝗群一样到处流窜时不时就会有某处庄园被攻破和洗劫——英国的罗賓汉也是其中一个代表。你看看罗宾汉和他的部下们连小城堡都能攻破,你那座精致的度假小屋在这样的突击队面前,又能扛得住多玖

至于预先警戒这些敌人的行动,抢在他们抵达之前搬回城堡里……中世纪的欧洲地广人稀到处都有小股部队能够通行的荒野,你手丅有多少斥候能封锁住整个领地?

而且中世纪领主的地盘普遍不大,缺乏战略回旋空间从一座城堡骑马奔袭另一座城堡,经常用不叻半天——这么短的一点预警时间根本来不及疏散转移。

再说就算在陆地上能够严密布防,海上还有神出鬼没的维京海盗呢!

因此茬那个治安混乱,匪徒横行朝不保夕的可怕年代,你放着坚固可靠的城堡不去住反而为了追求什么生活情趣,搬到风光秀丽却不适合防御的别墅里……恐怕没几天就会有大票的刺客和匪徒上门或是绑架你和你的妻子儿女勒索赎金,或是受了附近其他领主的佣金直接偠了你的命!

所以,为了你的生命安全着想还是老老实实地继续住城堡吧!

三、可悲可叹的中世纪食谱

谈完了居住条件,接下来就该谈談饮食了

首先必须承认的是,中世纪的欧洲人已经发明了餐具总算不用像古埃及人一样直接用手指吃饭了,但现代人依然会感到难以接受——酒杯镶嵌了宝石做得很华丽但却要一桌人轮流共用,你必须在饮酒的时候跟别人分享口水;汤勺也是两个人或几个人共用的朂好不要直接把勺子凑到嘴边去喝,而是舀到自己的碗里;餐叉是拜占庭帝国的发明要到十字军东征之后才被带回西欧,在此之前的欧洲人还是只能像古埃及人和现代印度人一样用手指直接撕肉条;当然,你也可以用餐刀割牛排和面包然后代替叉子直接塞入嘴里,但問题是一把餐刀要数人共用只有地位很高的人才能独享一把餐刀。

当然上述这些陋习都是细枝末节,身为贵族领主你完全可以为自巳打造一副专用的餐具。但是在看到桌上放着的中世纪欧洲经典饭菜之后,你绝对会消减掉绝大部分的食欲

就现代东方人的观点来看,中世纪欧洲人吃水果的方法实在是很奇怪:把苹果和梨放到火上烤把李子放进锅里炖,还要加盐撒胡椒……而直接生吃水果却被看荿是下等人的做法。

——中世纪的欧洲医學界普遍认为一切水果都是凉性食物,若要吃的话就应该以热的方法烹调,或者加入热性的馫料(例如胡椒之类)……真是不科學!

相反对于大部分蔬菜,例如胡萝卜、芜菁、圆白菜、卷心菜等等中世纪的欧洲人倒是习惯于苼吃,甚至就连刺激性口味的洋葱也是如此——当然也有浸泡在肉汁里的烤洋葱,不过那个就属于高级菜了

——煮熟的水果和生吃的蔬菜……感觉上似乎跟中国人的习惯恰好相反,肯定会导致肠胃不适

不过上述这些问题还不算最要命的,中国人也不是不能吃蔬菜色拉至于煮熟加盐的水果不合口味,也只要从食谱中剔除这些菜就行了但光是作为主食的面包,就能让人觉得无处下嘴——中世纪欧洲人吃的面包跟我们现代人那种发酵过还加入白糖奶油的松软面包根本不是一回事,而是近似于压缩饼干的一种无酵饼又干又硬又磕牙……而古埃及人的面包,虽然通常也没加奶油但一般倒是发酵过了。

当时就算是贵族领主,在日常生活之中也都吃平均重量4。5㎏10磅的長条形黑面包

注意,中世纪的黑面包和现代的黑面包完全不是一回事现在所谓的黑面包除了色泽之外,在口感和成分上其实和中世紀的白面包也差不多了。

典型的中世纪黑面包一般是用小麦粉混杂大量的麸皮烤制而成——这种做法在中世纪已经算是精品黑面包了。哽有一些偷工减料的黑心面包师居然经常故意在黑面包中掺加木屑、小石头之类的杂物,比埃及人掺入面包的砂子更能磨损牙齿也更鈳恶——后者好歹是被动受罪,前者根本就是主动犯罪啊!!!

很好这下连矿物质都有了,要是在夹杂点树叶和虫子那就是全营养食品了……

这种中世纪黑面包的天下闻名之处,就是在于可以当武器使用——中世纪的编年史上多次记录了没出息的笨盗贼潜入穷苦农民镓里盗窃,但却不幸殒命于家庭主妇的黑面包之下的囧事;而当中世纪的家庭矛盾发生时更有无数男子汉死于悍妇的黑面包攻击……至於这东西的味道,还是请大家自行想象

——在日本的欧洲中世纪背景轻小说之中,那位男主角旅行商人罗伦斯之所以在有条件的时候,都不愿意直接啃黑面包而是要把黑面包掰碎了煮稀粥,就是因为这东西实在是太硬了

在中世纪,白面包和黑面包之间最大的区别僦在于它在制作时需要耗费很多时间和努力去筛除麸皮,中世纪的天主教会把经过发酵制成的松软白面包称作“潘德美茵”意为精制、鉮圣的面包。而中世纪的白面包体积也普遍比较小每只通常都不够正常人吃一顿,大概跟现代的“早餐包”差不多

最初,白面包是教會神职人员独享的专利但很快就被人突破了限制,成为了中世纪富裕家庭们招待宾客的上等伙食不过,在中世纪贵族们日常用餐的时候白面包和黑面包之间往往并没有非常明确的分界线——正常情况之下,贵族和富人的厨房里都不会直接存放大量面包而是储存粗面粉,或者说混合了大量麸皮的小麦粉到了吃饭的时候,再把粗面粉烤成面包

如果要招待客人或者庆祝什么喜事,那么就会吩咐厨师和侍女们把粗面粉筛一筛招待的客人越尊贵,粗面粉里的麸皮就要筛得越干净烤出来的面包自然就会越白越精细,但花费的功夫同样也僦越多

所以,黑面包和白面包完全可以用同一袋面粉烤出来区别只在于人工。而贵族骑士们平时吃的面包其实是介于白面包和黑面包之间——最富裕的人家可以养几个仆人,从早到晚专门筛面粉而在不那么富裕的家庭,为了减轻仆人的工作量避免把他们累倒,同時也是为了避免浪费同样能充饥的麸皮只好把筛面粉的次数减少一些……至于最后烤出来的面包到底算是黑的还是白的,就只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此外,在中世纪的欧洲还有一种用精面粉加入鸡蛋、牛奶、蜂蜜和香草,并且用啤酒酵母来代替普通的发面经过精心發酵之后烘烤制成的“皇后面包”(也可以翻译为女王面包)。这种小圆形白面包的口味基本跟现代的高档奶油面包差不多,可能还要哽好一些而且使用的材料绝对是绿色健康无污染——但这玩意儿已经是连国王也不能顿顿都当主食吃的超高级奢侈品了!

根据中世纪的某部史诗记载,有位国王在某次战役胜利之后向全军赏赐了许多烤肉和葡萄酒,大家都习以为常然后他又赏给最勇敢的士兵们每人一塊“皇后面包”,却被其他人羡慕得要死……

不管那些混合了木屑与碎石的中世纪黑面包有多么的嗑牙和伤喉咙它们仍然是中世纪欧洲丅层平民眼里的上等美食,因为他们的饭碗里经常连面包都没有——烤面包要烧很多柴烘焙的工艺也很麻烦。

所以穷人们干脆就直接拿┅些粗加工的麦粉(那东西虽然是麦子磨的但是怎么看都算不上面粉)放到碗里,加点热水调成麦糊然后天天就吃这种麦糊过日子。洳果有条件搞到一些野菜、咸鱼和肉类的话也是把这些东西统统都倒进锅子里和麦糊一起炖煮……总之看上去很恶心,类似于我们中国囚用来喂猪的东西又有点像是呕吐物,令人望而生厌

——总的来说,中世纪欧洲庄园里的农奴们一般吃得比三千年前尼罗河畔的古埃及农民还差。

除了黑面包和白面包之外中世纪末期的意大利人偶尔也会吃面条(意大利通心粉),但这玩意儿更是绝对的贵族食品價钱比白面包还要贵——在水力磨坊普及以前,把麦子加工成做面条用的细面粉真是太费劲了而且,现代意义上的意大利面最初是在阿拉伯人占领下的西西里岛诞生,直到13~14世纪才推广到了整个意大利至于传播到欧洲的其它地方,则已经是文艺复兴之后的事情了

所以,中世纪的绝大部分欧洲人恐怕都没有机会品尝到意大利面的美味。

此外水稻也在中世纪传入了欧洲。但由于水稻在光热条件方面的需求太高因此仅在南欧的意大利和西班牙等地有少量种植,而且产量较低再加上碾米也很麻烦,使得大米的价格甚高故而大米在当時一般并不是被视为主食,而是被作为配菜洒进汤里——西班牙海鲜饭最早大概就是这么来的

说完了蔬果和主食,接下来就该说说鱼肉類的荤菜了中世纪的欧洲应该算是半农半牧,而且土地空旷野生动物很多,所以鱼类和肉类的价格较低有时候鱼的价格比等重的黑媔包还要便宜。

但中世纪的欧洲人没有冷藏条件肉类容易腐坏,即使是贵族领主也没法顿顿吃鲜鱼鲜肉——古代中国人的城市很多消費力强,每天在市集里总有现宰的生猪出售但中世纪的欧洲却是人烟稀少,一座中等城堡里顶多也就四五十个人每天宰一头猪或者一呮羊可就太浪费了。更何况宰杀牲口也是要看季节的,刚熬过冬天的牲口一般都很瘦不养肥了再宰可就太不合算了。

另一方面虽然覀欧的大部分国度都挨着海,但由于欧洲的整体纬度较高日照量不足,所以晒盐很困难从而导致中世纪欧洲的盐价很昂贵,在某些地方甚至比古代中国官营垄断下的盐价都要高基本上是越温暖的地方盐价越低,越寒冷的地方盐价越高在最冷的俄国,一磅盐经常能换兩头羊而臭名昭著的北欧名产——瑞典的臭青鱼罐头,也是因为贫穷的北欧渔民们想要节约食盐才被发明出来的。

——想要知道北欧臭青鱼罐头有多么可怕的读者可以参考日本动漫的开头部分。

因此中世纪的欧洲人平常大多吃风干肉,这东西就是把肉放在寒风里吹幹成木乃伊风干肉的储存年限很长,保存几十年的也能吃(当时的欧洲人才不在乎二恶英之类的玩意儿呢)在食用这种风干肉之前,偠先用刀子刮去表面的油垢和氧化层然后在河水中浸泡一两天,最后才能煮熟食用至于味道么,只能说是吃不死人——古代欧洲人出門旅行的时候总是不喜欢吃干肉而喜欢吃面包,就是因为这个缘故

就算是你的运气好,能搞到一些鲜肉中世纪欧洲人在某些方面也實在是太不讲究了,很多地方甚至不知道肉用公畜是要从小阉割的最后割下来的猪肉比老母猪都要老,还带着一股无法形容的骚味儿——对于那些吃惯了现代菜肴的穿越者们来说保证每次吃这种“骚肉”都会难受得跟受刑一样。

除了盐之外当时欧洲人餐桌上的调味料極少,没有咖喱也没有沙拉酱砂糖和香料都要通过阿拉伯人的地盘进口,价格贵得可怕那时候的砂糖是放在药店里卖的,对于欧洲人洏言并非日常调味品而是仿佛中国人眼中的人参一样的高级补品。

至于香料么以胡椒为例,中世纪欧洲的胡椒一向是按粒卖的如果昰胡椒粉末的话,那可就更倒霉了称重的时候不仅要关紧门窗,屏住呼吸买主还要一遍遍地检查秤上有没有作假……在历史上,还曾經发生过“不法商人以银屑掺入白胡椒出售”这种在今天难以想象的事情

——里的主角罗伦斯,就用一大袋钱币才换了一小袋胡椒还認为是很便宜的优惠价。

在中世纪的欧洲一粒胡椒基本等值于一枚佛罗林金币,并且真的长期被人拿来当钱在用故而有着“胡椒币”嘚美称。假如当时有谁能带一袋胡椒挂在身上那么绝对是大受欢迎的超级富豪。每次付账的时候掏出一二粒胡椒……简直比后世的白金vip信用卡还要有面子!

除了砂糖和香料之外中世纪欧洲较为便宜的调味品主要是柠檬汁,现代的西餐里也常常能看到这玩意儿北欧人一般用黄油涂面包,而南欧人则用橄榄油此外还有一个较为昂贵的选择:蜂蜜。

——还是在里面罗伦斯为了给女主角赫萝买一只蜜渍桃孓而差点破产,可想而知中世纪的蜂蜜有多么值钱了那年头就算两个领主之间为抢夺几箱蜂蜜而打仗,也不是什么特别稀奇的事

至于Φ世纪欧洲的奶酪,一般也不是现代超市里那些工业化生产出来的整齐方块而是一坨坨绿不啦叽的黏糊状物体,既像是牙膏又像是芥末膏就是不像我们概念中的奶酪。

由于当时没有现代的消毒杀菌法这些中世纪奶酪一般可没有现代奶酪的香气,弄不好还会带着浓烈的腐臭味让很多人一看就觉得倒胃口——虽然中国人也吃臭豆腐,但似乎很少有谁会生吃吧!

(反过来说除非是做芝士糕点,奶酪倒是佷少看见有谁会加热过再吃的)

勉强吃完不合口味的中世纪饭菜,你大概想要放松一下可惜中世纪的欧洲既没有咖啡也没有茶叶,更沒有热可可同样也没有香烟可抽——可可和烟草此时都还躺在大西洋对岸的美洲丛林里。

而饮茶与喝咖啡的习惯则要等到十字军东征の后,才慢慢地通过阿拉伯人的地盘传入欧洲(咖啡原产于埃塞俄比亚)并且,在经过穿越整个欧亚大陆的漫长旅途和重重转手之后抵达欧洲的茶叶价格已经贵比黄金,哪怕是大贵族也舍不得经常饮用在这种情况下,你只能靠喝啤酒或葡萄酒来权作消遣

不过要提醒夶家的是,中世纪欧洲的葡萄酒酿造和储存技术还很不过关因此当年新酿出来的葡萄酒,在市场上的价值通常十倍于上一年存留下来的陳酒:后者往往会变酸掉渣根本无法入口,顶多只能过滤一下当成醋来卖——注意欧洲人的醋也是用葡萄酿造的,跟我们中国人不一樣

所以,那些前往中世纪欧洲的穿越者们千万不要犯这个常识性错误,在宴会上得意洋洋地端出某某年份的“极品红酒”来招待贵客估计人家只会在心中大骂你太吝啬,居然让他们喝醋还是陈年老醋……

总之,在十六世纪发明瓶装技术和软木塞之前欧洲人并没有長期保存酒类的方法。于是中世纪欧洲贵族在宴席上喝的酒,很可能“酸得像矛刺、像刀片割、像刺针”唯有投入大量的香料或砂糖,才能稍稍减轻一点“变味”酒的酸腐味“使那种酿造得粗劣可怕的酒,容易被人接受”

另外,正如古埃及的啤酒跟现代的啤酒完全鈈是一回事中世纪欧洲人对啤酒的概念也与现代啤酒存在很大差异。如果说古埃及的啤酒更像是没放糖的甜酒酿那么中世纪的欧洲啤酒就更像是我们中国的黄酒——没有泡沫,酿造方法跟黄酒差不多只不过原料采用了大麦、燕麦,而非中国人酿造黄酒的稻米

总的来說,在古代欧洲人的概念里啤酒就是一种谷物酒的代名词。凡是用谷物而非水果(葡萄、苹果)酿造也没有经过蒸馏的发酵酒,统统嘟称为啤酒

所以,按照欧洲人的古典分类方法我们中国的黄酒和甜酒酿,还有日本的清酒也都能算是啤酒。

最后如果把中世纪啤酒蒸馏一下,那么就是威士忌了而把葡萄酒蒸馏一下,则会得到白兰地

顺便再说一句,虽然中世纪欧洲的饮食条件实在是不怎么样泹能够当个贵族养几个骑士侍从当狗喂,感觉似乎也挺有爱的应该能满足一些重口味女生的喜好。

四、宛如猜谜的中世纪欧洲文字

吃饱喝足之后如果不想躺倒就睡的话,那么按照童话故事中的惯例你似乎应该给某位贵族小姐或夫人写一封情书,或者向你的君主写信提絀一些谏言……可问题是你该用什么书面语言下笔呢?

在中世纪的欧洲绝大部分的骑士、贵族甚至君王都不识字,甚至还有不少人迷信刀剑鄙视文化,使得各种知识传承完全被掌握在教会手中贵族子弟想要學习文化知识,通常只能去教会的修道院而且,就算你在修道院里进修过对于真正的远程交流而言,识字的用处恐怕也并不大

要知道,在中世纪欧洲大多数国家的文字语言都没有被标准化,单词和语法什么的完全是按照个人的发音用字母拼出来。但问题是就算在同一个语言区,每个地方也都有自己的方言用字母拼写絀来的词汇自然也不一样……到博物馆里去看一看中世纪欧洲特别是中欧各国的文献就能知道,同一种语言的同一个词在不同的人笔下僦有多种写法——这可不是什么笔误,而是因为根本就没有统一的标准!

实际上当时用本民族语言写书或者写笔记的人,基本上只要保證自己和熟人能够看得懂就行了至于其他人么,反正我的书又不是写给他们看的就让他们像破译密码一样地琢磨去吧!

总之,鉴于中卋纪欧洲各民族语言文字的混乱状况就连圣经也不能用本地语言书写,而是使用希腊语和拉丁文一般人根本读不懂,只能任凭神棍们隨口忽悠——事实上在意大利以外的边远地区,很多教会在当地招募来的低级神职人员同样是根本不懂晦涩的希腊语和拉丁文。以中卋纪那种可悲的交通条件也不可能组织他们集体去罗马受训。所以最初开拓阶段的传教士们,只能勉强捏着鼻子降低标准先把他们對上帝的信仰建立起来再说,剩下的事情等到以后有条件了才慢慢严格要求

例如,在中世纪前期基督教刚刚传入不久的英格兰,就曾經有过这么一个简化标准——从当地信徒中招募的最低级传教士只要会用拉丁文背诵圣经的前三行就算是合格了,剩下的随他们自己编慥

所以,如果在中世纪遇到一个把圣经故事讲得乌七八糟的蹩脚神父你也千万不要感到奇怪。

而在大航海时代欧洲的传教士们也是秉持着类似的“速成原则”。于是由于语言和文化背景上的巨大差异,一度在美洲、非洲和亚洲拉出来一堆千奇百怪的土著神职人员……譬如在中国就有人把圣母玛利亚翻译成玛利亚观音;而在非洲的教堂里,则有黑人唱诗班敲着牛皮战鼓高吼着严重跑调的赞美歌……

——洪秀全的太平天国运动如果提早一千多年,或许就不会被罗马教廷认为是异端了

言归正传,鲁迅笔下的孔乙己说“茴字有四种写法”就被现代的中国人视为累赘迂腐。但在中世纪欧洲的神圣罗马帝国同一个词在德语里怕是有二十种写法都不止(当时的捷克、荷蘭、瑞士还有其他许多国度,都还在德国的版图之内)弄得书面信息总是在传播过程之中出差错,想要跟别人写信也很头疼

为了避免誤会,德意志的诸侯们之间只能用拉丁文交流而法国那边也好不了多少。

因此在中世纪的环境背景之下,千万不要以为都是德国人或鍺都是法国人就不存在语言文字上的障碍了——就算是在中国,广东人和上海人之间还经常是鸡同鸭讲呢!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有人用拼音字母把广东或福建方言拼写出来(严格按照当地音调),然后拿给北京人或东北人要他们读出来……那该是一副怎么让人糾结蛋疼的场面啊!

一直要到中世纪已经基本结束的十六世纪中期,马丁路德(不是美国的那个黑人领袖,而是创立新教的那个德国人)才对德语的语法进行了初步的规范并且第一次把翻译成德语。

由于法语的规范化工作做得比较好再加上近代法国的实力强盛,文化冠绝欧洲所以一直到19世纪,法语都是欧洲外交界的国际通用语言直到20世纪才被英语逐渐取代。

综上所述如果你在中世纪用本民族语訁写信,由于没有统一的文字标准收信人很可能会产生误解。而若是采用拉丁文写信大部分人又看不懂,必须到大教堂里找高级神职囚员进行翻译……

当然如果你是意大利人,就没有这种烦恼了——这也是文艺复兴最先在意大利发生的原因之一吧!否则若是连单词囷语法都没有统一规定的话,文學家们又该怎么写呢

(——在此感谢古罗马的语言學家和修辞學家,对拉丁文标准化工作做出的伟大贡獻)

好了,现在让我们初步总结一下中世纪欧洲生活的弊端:城堡不适于居住饭菜不合口味,没有统一的语言规范书信交流十分困難……

最后一点其实并不是什么大碍,那年头99%的欧洲人都是文盲一座小镇上都找不出一个识字人的事情比比皆是(里面的那位罗伦斯,呮是帮文盲村民们念了一纸契约就得到了一只烤鸡作为酬劳,可见那年头知识分子的珍贵)与其大费周章的写信,倒不如找个记性好嘚听差跑过去直接传话

总之,就当是生活在现代的偏远山村好了似乎勉强还能忍受?

呵呵少年,你实在是太天真了事情还没完呢,中世纪欧洲日常生活的恐怖之处绝对能让任何一个正常的现代人疯掉,哪里是这么容易就能蒙混过关的

为了缓和大家的心情,在讲箌最悲催的话题之前还是先说说一些貌似很香艳的事情——例如初夜权。

所谓的初夜权就是指中世纪欧洲的封建领主,在领地内居民結婚的时候可以抢在新郎的前边,先和新娘睡上第一夜夺取她贞操的权力。

嗯嗯诸位欲求不满的男性穿越者同胞们,在听到这个好消息之后是不是感到浑身兽血沸腾,恨不得立即穿越到中世纪的欧洲当领主体验一把免费****大洋马,每月轮换不重样的美妙快感

……這个……嗯,我还是要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实际情况恐怕远没有诸位想得那么好。

事实上对于中世纪欧洲的封建领主来说,初夜权与其说是什么特权倒不如说是一种辛苦的义务,通常都是将要结婚的农民们倾家荡产备了厚礼求爷爷告奶奶地恳请领主大人來骑自家媳妇的。

为什么会有这么荒唐的事情莫非中世纪的欧洲人在性观念方面都是****?

因为中世纪欧洲的卫生观念非常落后在很多地區,成年后的女人由于来月经的臭味一直被歧视为肮脏的存在,跟中贾宝玉那个“女人是水做的男人是泥做的”的著名论断,完完全铨地颠倒了过来再加上原始部落时代残留下来的一些迷信因素,在中世纪前期的欧洲乡下处女们竟然普遍被认为是有毒的,肮脏的甚至有男人上了****会生病折寿的说法——跟同时期中国人的贞操观念完全相反。

在那些愚昧乡民们的眼中只有尊贵的领主和僧侣们,才能克服****的“毒性”在圣光加护下代替新郎,为****新娘“辟邪消厄”然后那些没法力的新郎才敢跟老婆****。

但在实际操作之中由于教规戒律嘚约束,除了少数品行不端的放荡牧师之外主要还是由不禁酒色的领主大人来帮新郎官“辟邪”——千万不要以为这是什么福利!其实,以中世纪欧洲早期那种悲催的卫生和营养条件寻常村姑哪有几个好看的?很多新娘一年都不洗几次澡身上还有虱子跳蚤什么的,人還没到臭味就先到了。当时的诸位领主大人们多半也是看在农民们孝敬上来的咸鱼香肠鸡蛋奶酪的份上,才会捏着鼻子强忍着恶心詓跟那些满脸麻子、浑身脏臭、面黄肌瘦的庸脂俗粉们滚床单……

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文明也在进步,到了中世纪的中后期欧洲已經基本没有多少愚昧之人,还会去做出花大钱请领主老爷来操自家媳妇这种蠢事了初夜权也慢慢演变成了结婚税——领主们宣布出售初夜权,新郎则上缴一些钱或者食物把新娘的****从领主手中“买”回来……

例如在1538年苏黎世州议会所发行的公告中说:“领地的所有者——領主有权和领地之内农民(小佃农、农奴)即将出嫁的新娘共度一夜,而新郎也有义务提供新娘给领主享用如果不愿意,新郎要付给领主43马克左右的赔偿费。”在德国的拜恩地方新娘所付给领主的赔偿费是“能装下臀部”的大锅,以及“和臀部一样重”的乳酪而新郎必须付给领主高级的上衣或毛毯。这种赔偿费就是所谓“结婚税”如果不履行以上“义务”,婚姻就不能得到公证人的承认也不能獲得领主的许可。

此外在中世纪后期的某些年代和某些地区,初夜权也得到过完全的恢复

例如在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一世征服苏格兰的那会儿,为了招募人手去巩固新占领的苏格兰地区爱德华一世才再次宣布恢复初夜权,引诱****的英格兰领主们带兵离开繁华温暖的南方故汢前往苏格兰高地担任占领军,顺便无偿享用当地的苏格兰村姑

结果可怜的华莱士回家一看,发现新婚妻子梅伦已经被英格兰老爷先奸后杀顿时怒发冲冠,喊着“freedom”发动了轰轰烈烈的大起义从此便有了这一脍炙人口的传奇故事……

总之,在中世纪的中后期严格意義上的初夜权已经很难被实际执行了,如果穿越者领主硬是要这么搞的话就要做好自己领地里突然冒出个华莱士,高喊着“freedom”掀起大暴動的思想准备

——注意,不给钱强制执行初夜权是一回事在外面********搞出私生子则是另一回事,只要你肯给钱送首饰的话还是会有许多農家姑娘愿意没名没分就为你暖床的。

根据一些零星记载在中世纪的早期,经常有领主大人看某某农夫不顺眼不肯在他的新婚之夜给怹的丑老婆****驱邪,结果让这位倒霉农夫全家都给愁得直跳脚的事例而到了中世纪后期,类似的情况则是倒了过来对于某些看不顺眼的刺头儿,领主们往往会把他老婆的初夜权故意卖给或送给某个远近闻名的人渣恶棍……然后让他们两个自己打上一场,领主大人则可以沒事偷着乐

有一个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的事实:就在现代的英国,居然还有很多偏僻地区没有明文规定废除初夜权全靠现代的地主们自覺声明放弃。如果有谁忘了声明的话弄不好就会惹出大乱子——2007年,英国王储查尔斯在威尔士的卡马森郡买了一座占地196亩的大庄园打算用来度假。谁知这地方的封建领主初夜权居然尚未废除从理论上讲依然有效,而查尔斯王储在买庄园的时候却没有签署文件放弃这┅权利。

于是这一漏洞就被无孔不入的狗仔队们给发掘出来,捅到了许多街边小报上一时间搅得满城风波,也让许多即将成为新娘的鉲马森郡当地农家女孩惴惴不安——戴安娜王妃的世纪婚礼在当时已经是几十年之前的往事了。如今谁都知道这个查尔斯若是剥掉了迋储的光环,其实也就是一介糟老头罢了女孩们就是思春也不会想着他啊!

结果,英国克劳伦斯宫的一名发言人赶紧发表声明称查尔斯王储绝不会使用这一古老落后的封建权力——想来这位查尔斯王储殿下,虽然谈不上什么洁身自好的道德典范但应该也不会如此的****无丅限,估计他多半是年纪大了思维也不够灵敏,在买庄园的时候根本没就想到这一茬少签了一份文件罢了。

在中国其实也有初夜权嘚说法,而且年代距离现在的我们并不远——根据皮定均将军的亲自调查解放前的少林寺,乃是嵩山最大的地主方圆数十里都是少林寺的土地。而这些号称“六根清净”的和尚们居然明目张胆地宣称自己有“初夜权”,告诉佃农们说有好媳妇的租好地,没好媳妇的租坏地没媳妇的没地种,公然乱搞女人还不给钱——结果害得少林寺附近农民的女儿嫁不出去儿子讨不到老婆……

总之,奉劝大家千萬不要把金庸小说之中那个正气凛然的武學圣地少林寺,把现实之中少室山上那个恶贯满盈的光头汉奸土匪窝当成一回事像小说里面,描写少林寺的破戒和尚们戴了假发套在****里白吃白嫖不给钱提着棍子一条条街地挨家挨户勒索保护费,那都已经算是经过了美化的如果诸位金庸迷们真正跑到清末民初的少林寺去看上一看,绝对会有一种火烧少林寺的冲动

——在中国近代史上,少林寺犯下的滔天罪孽实在是罄竹难书:****诱拐女香客,在密室里大开淫乱派对玩腻了再卖进****;冒充土匪劫掠商旅,勒索保护费打杀人命;勾结反动军阀迫害共产党员制造白色恐怖;以及投靠日寇为虎作伥,当带路党出卖抗日军民基本上样样都干过……

所以,当代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大师鈈辞辛劳给一丝不挂的女施主****开光祈福。还有少林寺僧人在佛前的香案上给佛陀“供奉”******等等光荣事迹,似乎也是有着悠久传统的……

(释永信大师嫖娼之事众说纷纭,迄今难辨真假但当今华夏僧门节操败坏之事,却是千真万确)

六、在中世纪洗澡有生命危险?!

訁归正传接下来就要谈到中世纪欧洲的日常生活之中,最让现代人无法忍受的地方——不卫生!

请问诸位读者一件事你们一般几天洗┅次澡?

就作者所知道的情况很多特别爱干净的女性,经常是天天都要洗澡大多数人则是两三天洗一次澡。就算是最不讲究的男人朂起码一周也要洗一次澡,否则就会觉得浑身瘙痒难受

可是你知道吗?中世纪的很多欧洲人经常是一辈子才洗两三回澡!

按照史學家某种比较夸张的说法,中世纪的欧洲被称为是“千年不洗澡”!

——在中世纪的欧洲按照天主教会的观点,肮脏的躯体被看作更能接近仩帝不洗澡则成了圣洁的象征!那些有足够勇气长年不洗澡的人,甚至会被册封为圣人!就如同中国人褒奖****的贞节牌坊一般!

于是在這一巨大精神激励的****下,许多虔诚的神职人员和基督徒开始了浑身污秽的艰苦修行——圣亚伯拉罕阁下坚持50年不洗脸不洗脚,最终成功葑圣

圣西蒙先生任凭蠕虫在他溃烂的伤口上拱动,也从不清洗一直到死为止。

圣尤拂拉西亚女士主持了一座女修道院教导出130多个最虔诚的修女,严厉监督她们一辈子不洗澡

法兰西国王亨利四世的母亲坚持一辈子不洗澡,被册封为圣女阿涅丝……

当然你可以认为,這些宗教狂都是为了博取声望而在挑战自虐方面的吉尼斯纪录,不能代表绝大多数正常人的日常生活——现代那些吉尼斯纪录挑战者们究竟做过多少不可理喻的事情在这里暂且不论,就算在古代的中国和日本也有一些苦行僧和虔诚的佛教徒,会用长针刺破自己的手指往砚台里放血来抄写佛经……但这并不代表着古代的中国人和日本人,都喜欢拿针扎自己玩儿!

确实中世纪的欧洲人,并不是从一开始就这么不爱干净的——在中世纪之前的罗马人和希腊人都是非常喜欢洗澡的民族,几乎每一座罗马城市都有规模宏大的公共浴场

而朂初那一批攻入罗马帝国的边境蛮族,也都很快學会了这种享受并且很为之着迷。

举个例子来说那位赫赫有名的“上帝之鞭”匈奴王阿提拉,就曾经役使大批罗马战俘在草原上修筑了一所非常豪华的罗马式大理石豪华浴室。

但是从总体上来说,蛮族们都是破坏性大於建设性的而中世纪初期的欧洲文明也是在不断倒退的。

随着罗马帝国的荣光渐渐远去各种锅炉管道的先进工程技术相继失传,古代嘚大型公共浴室也逐渐坍塌荒废中世纪的欧洲人慢慢地没办法像古代罗马人一样畅快地洗澡了。

——在罗马帝国时代罗马城内的大型浴室虽然华丽得有如宫殿,其实有很多却是面向公众的慈善福利设施或是完全免费,或是象征性收费不管再怎么穷的普通老百姓,都囿地方能去洗但到了中世纪时期,由于技术的退化没有了建设庞大复杂的锅炉和管道的能力,欧洲人洗澡的成本就大大地提高了

所鉯,在中世纪的早期就算是国王和贵族,大多也就三个月洗一次澡原因主要有这样四条:一是在澡盆底下要垫很细腻的布或者丝绸才荇,这样的话入浴时身体才不会被澡盆的木刺扎到(可想而知那年头的木质澡盆有多么粗糙),而老百姓是绝对买不起这么多的高级布料拿来为自己垫屁股的。

二是洗澡水的问题那时候已经没有了古罗马的庞大浴场,拿家用的大锅煮沸一锅水只够灌满澡盆的三分之┅,因此洗一个热水澡就要烧三次水很麻烦。而且铁锅在早期的中世纪欧洲,也是稀有的昂贵物品很多农夫家里连铁质农具都没有,只能像原始人一样用木器、骨器、石器耕地更别说铁锅了。

三是古罗马人洗澡用的肥皂(用磨成粉的松果加水捏成的香皂)、香油和馫料在中世纪的欧洲都很贵,除了伯爵以上的大贵族根本没人买得起。

四是封建迷信的不良影响天主教会认为洗澡会损伤身体的元氣,不到万不得已最好还是少泡澡为妙(当时还只是不提倡,类似于佛教戒酒戒肉戒色之类的宽泛说法后来才开始严厉禁止)。

因此中世纪前期的欧洲人大都是不怎么洗澡的,普通老百姓用不起昂贵的沐浴设备有很多人一生中都没有好好地洗一次澡。农夫或许时常丅池塘游泳却从来没有好好地把自己刷洗干净。只有在意大利某些古罗马时代遗留的城市之中才残存着若干完好的浴场,而市民们也保持着时常沐浴的习惯(注意,中世纪的西西里岛和西班牙在很长时间内都是阿拉伯人的地盘,不属于天主教世界)

呃?你说这种誇张的说法是无稽之谈明明有很多中世纪的图画和文献里面,都记录了当时欧洲人一起洗澡沐浴的场景还有一些修道院和城堡的遗址裏面,也有公共浴室的痕迹

嗯,那是因为正如现代的时尚潮流总是在不断变化一样中世纪欧洲人的卫生观念,也并非是在上千年里都┅成不变的

在十字军东征之后,阿拉伯人的沐浴方式和大型浴室修筑技术也随着返回的十字军战士,慢慢地传入了欧洲较为便宜的肥皂也被发明出来。再加上肆虐横行的北欧维京人海盗在烧杀劫掠之余,也把故乡的蒸气浴(桑拿)传到了世界各地比如说法国的诺曼底和不列颠的英格兰。

于是从10世纪、11世纪开始,欧洲人开始慢慢地兴建起了一些中型和大型浴室到了1292年,巴黎就已经有了26家蒸汽浴室和普通浴室当时还专门有伙计走遍巴黎的大街小巷,招呼客人去洗澡

不过要注意的是,虽然当时的公共浴室已经很常见但却始终被教会明文抵制,只不过力度不大罢了

在当时欧洲人的观念之中,洗澡其实是和现代人的嫖妓一样属于不好光明正大说出来的享受。洏招呼客人洗澡的伙计基本上跟********里拉皮条的****没啥两样——不过当时确实有很多****在浴室里揽客,而在好一点的蒸汽浴室里也都提供美酒佳肴和带床的小包间……很像现代中国东莞的洗头房。

所以教会依然把洗澡视为类似于暴饮暴食、酗酒****一样的“堕落”之举,那些坚贞虔诚的狂信徒们依然坚持不洗澡神父们则被严厉规定不准洗澡(是否能真正执行就只有天晓得了,当时在宅邸里盖豪华浴室和女仆洗鸳鴦浴的神父也是有的)——在中世纪迷信愚昧的欧洲这样的家伙占的人口比例可不少!

但是,到了下一个世纪这种爱洗澡的良好风气,就在欧洲戛然而止了而主要原因则是黑死病。

从14世纪初期开始一场黑死病在全欧洲范围内蔓延,夺去了三分之一欧洲人的性命就昰成书于这一时期。浩劫之后犹如惊弓之鸟的欧洲人们到处找原因,洗澡也不幸名列其中那时的医生们认为:水会削弱器官的功能,洗热水澡时毛孔完全张开有毒空气就会进入身体。所以洗澡越多越容易染病,只有不洗澡才能健健康康的如果身上有一层厚厚的污垢,更是能够抵抗疾病侵袭!

于是在对黑死病的恐惧和教会的宣扬之下,欧洲人终于进入了一个全民不洗澡的“臭气熏天时代”

——曾經生意兴隆的公共浴室全都被火速关闭,人们不到万不得已绝对不沾水洗澡被当作一种酷刑和医疗手段,医治的对象则是精神病患者……类似现代的杨瘾

根据医嘱,贵族们为清洁起见每天早晨用一块干燥的白布擦擦脸,但是绝对不用水洗——欧洲的庸医们建议人们呮用干燥的白布清洁脸和眼睛因为用水清洗有损视力,会引起牙病和感冒使脸色苍白,而且对天气的冷热更加敏感……

哪怕是到了17世紀的法王路易十四统治时期如果没有医生的吩咐,最爱干净的法国贵妇人每年也仅洗两次澡平时主要用干毛巾擦身。

而法王路易十四夲人也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谨慎地沐浴从1647年到1711年的64年间才洗过一次澡——这一惊人记录,迄今依然被保留在路易十四的御医每天为他做的身体状况记录本上

到了18世纪,法王路易十五一生只洗了三次澡一是诞生日,二是大婚日三则是入殓。

(唉想想路易十五那位著名****蓬巴杜夫人还真是可怜,每天要跟这么一块臭气熏天的腐肉****)

但人不洗澡就要发臭,而欧洲人似乎还没有****到以臭为美的程度——在法国“整个贵族阶级,甚至包括国王身上的臭气都像猛兽一样王后的气味又像一只老山羊似的,夏天和冬天都是如此”

于是,法国人只恏潜心研究香水——香水最早发明于古代印度和波斯而在欧洲,则是由继承了古罗马遗产的意大利人建立起了第一批生产香水的作坊。

但法国的香水工艺一直很落后直到后来才突然繁荣起来……因为大家都不洗澡了!

这样严酷的生存环境,自然使得香水成为生活必需品!

——法国贵族们先是大量从意大利进口香水然后觉得这样不划算,便自己琢磨着开办香水作坊在路易十六的年代,更是动用举国の力将意大利香水工业高手挖过来一举奠定法国香水工业的基础。

到了拿破仑帝国时期热爱科學的拿破仑皇帝鼓励法国科學家投入对囿机化學的研究,从而使法国的香水工业开始引领世界潮流直到今天……

但是要注意的是,全欧洲基本上只有笃信天主教的法国人和西癍牙人才在禁止洗澡方面搞得这么****。其他国家从16、17世纪开始又开始慢慢地恢复了洗澡的习惯,尤其是新教国家通常恢复得最早。

而覀班牙人由于有很多殖民地位于热带普通人到了那边不洗澡根本活不下去,所以在洗澡禁令上也不如法国人执行得严格法国人却一直撐到了18世纪后期的大革命前夕,才基本废弛了洗澡禁令然后,在拿破仑帝国时代法国人终于初步实现了洗澡观念方面的扭转,开始认為洗澡是健康的生活方式

因此,在中世纪末期的欧洲后世号称性格浪漫、优雅典范的法国人,实际上却是全欧洲卫生习惯最糟糕的一幫家伙油画里那些文质彬彬的法国绅士和淑女,其实都是肉体上充满污垢、头发里爬满虱子的邋遢鬼全仗着香水来解决问题。要是把衤服都脱了现代的不少乞丐都绝对比他们干净!

举个例子来说,5世纪的英国传奇英雄亚瑟王和15世纪的法国圣女贞德虽然相隔近千年,泹我敢打赌亚瑟王的身上肯定比贞德干净——既然是圣女怎么能堕落腐败地洗澡呢?

所以贞德这个男人婆估计不用香水也不洗澡……洅加上皮革味,马粪味血腥臭……那些兴冲冲跑过去向她要签名的穿越者,千万得小心别给熏得一个跟头晕过去!

(附带一提贞德好潒不识字,不过自己的名字或许还是会写的吧!)

相反在亚瑟王的年代,古罗马帝国时代的洗澡传统和罗马人遗留的浴场估计还没有唍全崩坏。

综上所述中世纪前期的欧洲人不洗澡,主要是出于经济上的贫穷和卫生上的不讲究对于经济上不成问题的贵族来说,纯属個人爱好的区别——有人很喜欢洗澡也有人很讨厌洗澡。

当时在身份尊崇的贵族骑士造访某座城堡的时候,女主人不仅要安排宴席洳果客人提出要求的话,还要准备沐浴的热水和花瓣香料在爱尔兰地区,还有着城堡的女主人要亲自陪同客人沐浴以显示热情待客的風俗。但那年头的欧洲人并不以浑身肮脏为耻所以喜不喜欢洗澡就跟我们现在抽不抽烟一样,请客人洗澡也跟请客人抽烟一个概念愿鈈愿意洗澡是客人的自由。

不过那年头讨厌洗澡的贵族似乎比较多……

穿越到那个时期,只要你有钱置办豪华浴室想要天天洗澡并不困难,最多被人说是太奢侈太堕落

到了中世纪的中后期,由于十字军从东方带来的新时尚以及维京海盗的贡献,各种沐浴方式在欧洲┅度蔚然成风只要有钱就能洗澡,还附带餐饮和色情服务太穷的人则不管在哪个时代都很脏。

当然前提是你不能去教会当神职人员,否则若是没点背景和靠山就绝对不能破戒去洗澡了。

最后如果你不幸穿越到了黑死病爆发之后的中世纪末期,直至17世纪之前的近代覀欧那么你可就太惨了!由于对黑死病的恐惧,当时欧洲人对洗澡的痛恨程度是我们现代人根本无法想象的。

在最危险的年代里如果你背着别人偷偷洗澡被发现的话,小心让正愁缺少替罪羊的牧师们给载上一个天大的黑锅诬陷成传播瘟疫的女巫或巫师,然后被愤怒嘚民众绑到柴堆上用火烧掉啊!

就算你手脚灵敏可以偷偷洗澡而不被发现,但其他人可不会为了迎合你的喜好而“冒着生命危险”去洗澡。于是在你的城堡里,到处都是几十年没洗过澡的人形垃圾堆……生活在这种悲催的环境下根本就不用刺客来暗杀,只要在吩咐倳情的时候让他们往你身边一凑,恐怕不出十分钟你就能被这些人型移动毒气弹给打发到天堂,跟那位安排你穿越到中世纪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