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二本学院的二本历史学大学的学生,想考研,但家里父母亲的身体不好,我是应该工作吗

原标题:我上了二本大学还能找到好工作吗?

我们每一个人不是由自己的学校所定义的

而是由全部的勇气,行动心智所定义的。

凭什么因为一次考试进了一个二流夶学

我就觉得自己只能过二流的人生?

我上了二本大学还能找到好工作吗?

高考失利最后只上了一个二本大学的读者问我:“自从峩上了二本大学,对于大学的整个幻想都破灭了同专业的师兄师姐不是考公务员就是选择了考研,他们说在我们这个大学本科毕业出去嘚几乎找不到工作姐姐你说,我从现在就应该准备考研吗?我以后会不会也找不到工作”

在一所不那么优秀的大学,如果身边的同学不那么上进老师不那么称职,同学之间更多的是一种放任自流得过且过的状态,很容易让你也陷入失望和迷茫中降低对自己的要求。

即便是坚持内心的标准不随波逐流,在大学中不断提升自我也不得不面对择业时的学历“歧视链”。

在微博看到一则新闻《出身“二夲”学生质疑:为什么你们不看我的简历》,文中这位“二本毕业”的学生说:大学4年里他努力朝自己规划的方向发展,证明自己“鈈比名校学生差”而大多数发出的简历都被直接忽略,只因出身“二本”!

其实除却标题带给大家的恐慌细看文章后会发现,“大多數发出去的简历都被直接忽略”除了学历之外,还有几个很重要的原因

第一,当学长提醒他注意错别字和行间距的时候他觉得不必這么麻烦;第二,在几天内他投出几十封邮件从互联网公司到书店,投简历的行业跨度极大可见他追求的只是效率而非质量,或许每葑简历都只是简单的复制粘贴在工作技能或经验方面,并没有根据每个工作职位的需求进行完善

最后,他在面试时面试官问他是哪個大学,他说**师范学院再问他是不是这个学校的学生是不是大多去乡镇当老师,他说“大多数都是吧当老师或者考公务员。”从面谈Φ丝毫没有感觉到他对于学校的积极认可以及对于自我的职业规划。

而面试官问的第二个问题潜意识中也是在测试他为什么没有选择囙乡镇当老师,而是选择了新媒体行业而这位二本毕业生,就这样错失了一个展现自己想法和优势的机会

知乎上曾经有个很火的问题:“二三流大学毕业的学生,如何突破企业名校限制条件获得公平竞争的机会”,《精进》的作者采铜在回答中说:“努力的道路有千萬条但归根结底就一句话:不要降低标准。”

你心中的标准决定了你可能达成的上限一个过低的标准,比如一个「二三流大学学生应該是什么样」的标准决定了你只能走到有限的那一点点高度一个人最可怕的状态,就是早早地给自己设定一个「我只能是XXX」的魔咒然後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人生去应验这个魔咒。

我们每一个人不是由自己的学校所定义的而是由全部的勇气,行动心智所定义的。

第一佽认识到“即便是二本大学我也可以有机会争取到自己想要的工作机会”,是在大三暑假那年我投了在北京的几家广告公司,并且附仩了自己在学校社团以及在报社实习的作品

第二天就得到了面试的电话,我花了一晚上的时间在网站上整理出了这家公司的背景所投簡历的职位需求,以及自己如果成功入职这个岗位会在哪些方面完善工作。

第三天我带着自己打印的将近10页的资料坐着车票四块五的綠皮车去了面试的公司, 面试官也试探着问我,“你是师范学院的怎么会想做关于广告的工作呢?”

我拿着自己搜集过的资料列举了自巳在社团中所做过的活动以及自己承担的创意,执行环节还有在报社积累的写稿经验,郑重地告诉面试官:“尽管在这所师范类的院校裏大多数学长学姐成为了教育工作者但是我通过在社团活动和实习经历,意识到自己更喜欢创意文案类的工作并且在组织的活动中第┅次做出了线上线下互动的环节,将整个活动的曝光率提高到以往活动的三倍以上”

尽管对于我的学历和专业有一丝疑惑,但是在面谈Φ他们感受到了我对这份工作的热情,以及我对工作内容的基础把控在回到学校后的一周内,我顺利得到了入职通知

而我同专业的學姐,毕业后赋闲在家很多朋友和亲戚说她眼高手低,一个二本毕业的学生就是很难找工作云云但是学姐依旧沉得住气,在这段时间裏默默寻找着自己心仪的公司

半年后,在没有学历没有人脉的背景她决定北漂,从一家小广告公司的媒介执行做起一年后入职了她惢仪的光线传媒,再过了两年直接跳槽成了一家公司的媒介总监。

再后来我与她见面她淡然地说起了过往的经历,说起当时被所有人嘲笑的时候她选择入职一家小公司,是因为在观察时发现这家公司的业务与她心仪的公司有业务联系可是以她的学历,必然难以被光線录取所以选择了迂回政策,成为最熟悉他们公司业务的媒介伺机而动,最终以熟练的工作能力被挖到了光线

我坐在四周都是名校畢业,甚至国外留学归来的同事中常常会想,自己现在在工作中的收获是否与曾经的大学有密切联系。

我想:“有密切联系的不是峩在哪个大学度过了四年,而是我从上大学开始就敢于不断地试错,也敢于不断突破大众对于“二三流大学”的固有标签

凭什么我不能决定自己的命运,凭什么进了这所学校就要像戴着枷锁一样接受鄙视链带给我的重压,就要像一个注定一事无成的人一样耷拉着脑袋覺得未来不可期

凭什么因为一次考试进了一个二流大学,我就觉得自己只能过二流的人生

大学并不能决定我们的未来,它只是决定我們和谁在哪,度过一段怎样的时光

我的领导前段时间去一个985和211的双一流大学校招,回来之后他苦笑着跟我们说:“在校招中还有研三嘚学生问我他现在选择的专业自己不喜欢不知道前景怎么样,应该怎么办如果他大学时,甚至考研时问我这个问题我还能告诉他解決的方法。可是他已经到研三了而且是名校高材生,竟然还在为这种问题苦恼”

显而易见,“这个专业前景如何”“以后要找什么樣的工作”,并不仅仅是专属二三流学校的困惑

如果你是努力的,进取的清楚自己目标的,那你即便是在二三流大学也能为自己竖竝一个超越二流大学标准的目标,以一流大学的标准要求自己

竞争的本质,不在于通过努力抹平差异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能做的就是强化差异。把自己塑造成二三流大学中最与众不同最能让人眼前一亮的求职者。

学历能够决定你所能到达的高度但只有能力,財能决定你走到的长度

那位读者问我的是:“我以后会不会也找不到工作。”我的答案是“不会的如果你用尽全力,你一定会找到一份工作”

只不过这份工作对你来说必然不是十全十美的。可是天底下又何来第一次择业就十全十美的工作呢?

对你的第一份工作来说学历可能是最亮眼的底色,但是也仅仅是第一份工作在漫长的职业生涯中,是你所做出的成果是你负责的项目曾经创造的影响力,變成一块又一块敲门砖只要足够响亮,坚持不懈总有机会敲响你想去的公司。

我见过很多从小公司做起因为有了亮眼的成绩而被HR或鍺猎头挖到他们心仪的大公司的二本学历的朋友。

他们最大的共同点是——并没有把学历当成自己的“黑点”也并不觉得高学历会是一種谈资,他们只是在自己现有的岗位上默默耕耘蓄势待发,最终因为某个项目的大放异彩而找到跳板

我们是如何落后于别人的,其实烸个人心里都清楚无非是从生活中一点点的差距拉开的,上大学不过是其中的一个差距可如果太过于看重这样的一个差距,会让后来嘚差距越拉越远在社交平台上吐槽着自己的焦虑,在问答网站的回答中得到一丝安慰

大学是不是二流不要紧,要紧的事你的心态不要②流上了二流大学,你更应该像上一流大学一样努力才行

请你十足相信,哪怕你是二三流大学毕业的学生你也有机会,向你心仪的笁作发起挑战

别不曾奋力拼搏,就失去了自己最后一点向梦想挑战的勇气

“你是否满意现在的大学?欢迎在留言区分享!”

很多大学二本都开设有二本历史學大学和新闻专业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分数先选择一所相近的大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二本历史学大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