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油画国画专业的选择该如何选择?

内容提示:最全的美术专业毕业論文题目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5990| 上传日期: 08:42:11|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画油画国画专业的选择是否需要训练素描当下国内的素描艺术和素描教育处于一个怎样的现状?澎湃新闻()记者走访了沪上各大艺术机构和艺术院校的专家从油画国画专业的选择、油画、版画、雕塑等各个方面来探讨这一话题。

  张培成(上海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油画国画专业的选择若要借鉴素描必须以油画国画专业的选择学的方式切入

  画油画国画专业的选择是否需要训练素描?这个问题很久以来一直是有争议嘚

  每个人对素描的内涵、外延的理解是不同的。我个人认为不管油画、油画国画专业的选择、版画,甚至是抽象艺术都是在造型。如果素描是解决造型问题的一个便捷的手段的话素描应该还是有必要学的。我国古代当然没有素描的概念但当时的白描从某种宽泛的程度上来讲也是一种素描。

  素描其实是一种对造型的判断力这是一种感受对象的能力。我觉得对一位艺术家来说这种感受的能力是相当重要的。比如看到一个人、一幅景或是一个瓶,他会有感觉有想要去表现的冲动。如果说这种感受力是天生的话那也是需要通过素描的训练把这种潜能挖掘出来的。当然素描的方式也有不同有被动模拟自然的,也有主动表现对象的事实上,中油画国画專业的选择适应的是后者

  西方素描解决的还有空间问题。立体、透视等这些在油画中都是基本功。对油画国画专业的选择来讲畫面是平面的,即使现在我们要画比较写实的油画国画专业的选择这种空间和油画也是不同的。所以如果说中油画国画专业的选择要學习素描的话,其侧重点和西画一定是不一样的要不然会带来很多负面的效果。

  其实在比我年长一些的油画国画专业的选择家中囿些是非常有成就的艺术家,但依然碰到瓶颈原因就是当年被灌输了太多西方的素描,这种影响很难摆脱在用中油画国画专业的选择嘚笔墨线条去表现的时候就产生问题了。这样的素描训练就成了枷锁让中油画国画专业的选择的表现很不自由。从这个角度讲素描和油画国画专业的选择是两个体系。尤其是对画山水、花鸟的画家那是绝对不可以用这种素描的方法去训练的,不能像画西画一样去画石膏他们甚至可以不画素描。

  但如果从宽泛的角度来看中油画国画专业的选择的素描可以用另一种方法来训练。比如中油画国画专業的选择画人物需要很强的造型能力,因此造型训练必不可少中油画国画专业的选择的表现手法是书写性的,要求画家非常熟练地把想表达的东西一气呵成地表达出来如果在造型上稍微有点迟疑,笔停住了那书写性也大受影响,气马上就“断了”但中油画国画专業的选择的造型训练不应该画长期作业,不然反而对艺术的表现有损害

  另外,油画国画专业的选择素描的画法也应该摒弃完全模拟對象的、一板一眼的画法而在今天这个时代,也应该鼓励造型的多样性画出自己心中的感觉,自由地创作我觉得这更符合艺术的要求。

  其实在古代虽然不学西方意义上的素描,但也通过学习《芥子园画谱》、再早一点的各种粉本来理解造型比如画花,就需要對花的结构非常理解以齐白石为例,他没有画过西式素描但他对对象的结构非常了解。记得曾经看过一份资料上说齐白石要画鸭子,他对鸭子一掌着地时另外一只脚掌具体是怎样的都认真研究过了然于心。从严格意义上讲他这种搞清楚的过程我们也可以理解为素描的一种,因为他不光是心里搞清楚还势必要通过笔头表现出来,那这其实也是对造型的一种研究所以对油画国画专业的选择来说,素描的训练应该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不是被对象“牵着鼻子走”,不该过分写实而应该去捕捉更有意味的造型。

  老师应该经常去启發学生对艺术的感觉每个人如果都有自己独特的趣味的话,都能找到自己我们的艺坛就会丰富多彩了。尽管这很难做到当然对传统嘚学习也是必须的。要不然这文化就传不下来了

  油画国画专业的选择老师以前在教学的时候开课徒稿,一是教给学生物象的造型還有是一种程式。学生从这里知道牡丹是长得怎样的有几种画法,了解中油画国画专业的选择画法独特的形式语言也就是作画的程式。对此我觉得有优点但是也有短板,那就是中油画国画专业的选择的学生除非自己有特别的才能这样一点点才能脱离老师,画出和老師不一样的牡丹、竹子来不然就很容易陷入程式化的模式。

  其实创作应该要多走出去直接面对自然写生很重要,当然其中完全可鉯融入自己内心的主观的东西我看到过朱屺瞻先生画的写生,他就用一个小本子和钢笔勾一幢房子等等很多东西都在他心里。

  我鈳以说现在画竹子的人很少出去看真的竹子而只是从程式里套,所以全国人民可能都画出来一样的竹子我们的古人所创造出的这套程式是对着真的竹子总结出来的。我们今天如果有写生的能力也完全可以对着今天的竹子,去创造出一套新的程式——这种程式不同于古囚但又和我们民族文化的根连在一起。而这就需要塑造对象的能力

  “文革”刚结束的时候,教育部曾经展开过一个大讨论说油画國画专业的选择要不要素描素描是不是油画国画专业的选择的基础?我认为说“素描是油画国画专业的选择的基础”这肯定是不对的。但素描的造型能力却是油画国画专业的选择可以借鉴的而这种借鉴应该要以油画国画专业的选择学的素描方式去切入。我觉得油画國画专业的选择的学生在上素描课的时候,完全可以就用毛笔来画比如画石膏伏尔泰,你可以画得像他也可以不像他,但很有毛笔的筆意在里面这样西式素描对中油画国画专业的选择的束缚就可以大大减轻。

  姜建忠(上大美院油画系主任博导):

  素描是顿“自助餐”,个性化地挑选才能发现自我

  当下中国艺坛风起云涌素描教学理念却已滞后。目前美术学院油画专业在课堂上所理解的素描含义更多的依然是前苏联走了调的二手盗版模式,素描已经是一种“八股文”式的东西是教条;放置在时代的背景中,它就像冰箱中的咸鱼已不鲜活了

  素描好比通往彼岸路上的一片必经的沼泽地。如果素描基础差画面就会弱。但长期以来国内学院的学生中大多数人走进这片泥泞的沼泽地却很难自拔。在美院素描课天天碰到,然而当今的素描究竟怎样画大多数人没有思考过,依然沿着素描教条实施学生被动地学习。学生只知道把一张素描磨得很细腻但却不懂得去捕捉特征,不懂造型不懂素描是认知事物的一种方式,仅仅把模特儿当作道具来写生没有生命力和灵魂。

  学生在学习素描法则的同时不知道通过法则去达到什么目的。大多数的学苼进美院是因为他们热爱绘画,他们会在文化课堂上情不自禁地在课本上涂抹上几笔,勾画出一些幼稚但很生动的人物但是当他们進入教室,面对模特时那些想象力已荡然无存。他们迷失在“苏式”的素描包袱里眼睛与对象之间被无数的体块、调子、方法、规律所遮挡并产生障碍,他的每一笔都是为了体现这些法则而工作至于对象鲜活的特征和自己的感受已经麻木了。我想不少人都有这样的体會当家长每天硬喂给孩子吃饭的时候,往往效果适得其反结果是厌食症。

  在被动式教育的模式下还会产生一种怪胎,越是传统石膏技巧掌握得好的学生毕业后创作欲望越是少。我们国内素描更多的是应试教育个性化的东西非常少,这种“公共性”的评判标准對敲开大学之门很实用但进了大学之后,这种素描对于一个学生要成为艺术家来说是不利的学生应该从自己的内心和感受,去寻找一條“私人化”的素描之路不要太多的“公共性”。我认为对油画专业的学生应提倡以短期作业与速写为主训练眼睛的敏锐性和造型的概括力。用最简练的方式去捕捉最生动的东西其实西方古代大师的成长之路,更多的是画短期作业

  其实传统是动态的,需要你根據自己的需要“找到”传统东西方的美术史那么悠久、那么丰富,你能全部“咽”下去吗消化不了,对你而言 就没有多少价值。你呮能用自助餐的方式选择适合自己肠胃结构的食物食用。如果凡·高去学安格尔的话,那凡·高就不存在了。当你发现,并“消化”了那些“传统”的时候,你就体验到了“转换性创造”的奥秘,你也渐渐发现了自己。

  素描的训练并不是仅仅通过写生或模拟对象来實现;更重要的是按照个人的嗜好、秉性,根据所处的时代在观念上、表现手法上、造型上不断去吸收修正美术史,在写生中借用前人嘚经验植入现实中

  不少当今成功的艺术家由于历史的原因,是“改革开放”后在西方大师的油画中才发现了自己而不是在素描中領悟的。因此大多数人较习惯于在画布上用油画材料和工具直接思考表述自己的观念,很少用素描的形式来思考或阐释个人的艺术观点素描仅仅被看作是基础训练,而不是一门独立的艺术许多人把创作与素描截然分开,画素描时是一种思维模式搞创作时又是一套思維模式,把两者对立起来然而,这类画家的作品很难走远

  因此,素描对有些艺术家而言已经久违了就像学生考试一样,完毕后就恨不得把课本甩了,胜利大逃亡不愿再回首过去。素描在国内属于几乎连边缘都谈不上的位置其实对于艺术家而言,素描依然很偅要是艺术家的艺术立场,有时素描的记录更贴切自然、朴实、方便。素描是艺术手记是艺术家心理的轨迹和行为方式,是创作的湔站、是创作的一部分、是创作本身!有什么样的素描就有什么样的油画。历史上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如凡·高,安格尔、埃贡·席勒、弗洛伊德等等。

  寻找自己的思考点培养独立的思考能力,从自身出发已显得迫在眉睫!请在美术史这庞大的菜单中,阶段性地選择自己所钟爱的画风寻找兴奋点吧!特别在学生时代,要不断替换大师的拖鞋走走游走于美术史和对象之间,在生活与历史、在现玳与传统之间寻找接口不要把基础训练与创作对立起来,基础训练中应该有创作的成分也许这应该与打基础的第一天同时起步!

  順便一提,在当代油画专业与中油画国画专业的选择专业的造型训练面临着共同课题。如果把素描看作是方法论的话那么其含义就会佷宽泛。其实世界各民族都有着自己的造型方法和对世界认知的独特性只是被边缘化了。

  中国传统的造型理念与西方的区别在于Φ国人的雕塑理念是跟着绘画走的,衣纹线条完全是平面线条的理念讲究的是疏密、通达、顺气、含蓄,追求的是平面而西方的绘画昰跟着雕塑走的,讲究的是光影、空间、力度追求的是体积。针对初学者提倡画石膏像就缘于此。

  也许这世界一直是多元的只昰由于各种原因,我们已经忘记了自己的传统有意思的是中油画国画专业的选择专业的理念出现了西方素描的思维现象,而西方却在靠菦东方的平面化一个民族在她的文化形成中依然是在选择适合其民族发展的东西,始终处于吸收、排斥、整合之中选择、教会学生如哬去找食吃,这才是最重要的

  西方美学的发展,基本上是跟随着科学的发展而演绎传统的素描理念是西方人对自然世界认识和把握的结果。然而当照相技术普及以后再现自然的素描理念发生了危机……如果19世纪以来中国的历史是对西方的回应,那么当今时代最終是否可被看作是“西方对东方的回应”?如果我们绕开东西方文化对立的怪圈才有可能不落入别人的文化窠穴,也不落入自己的窠穴或许,我们要做的是站在自己的土壤上从个人的视线出发,追溯、梳理东西方文化传统融会贯通,生成自己

  卢治平(中国美術家协会版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

  启用素描的“十八般武艺”,启迪多元和多样的创作

  素描这个提法起源于西方但如果说素描涵指一切单色绘画的话,那么从广义上讲我国古代用毛笔勾勒线条的方法其实也可以视作一种素描甚至于现在有人认为,水墨也是素描的一种形式只不过当时不这么称呼而已。其实世界各国早期的艺术创作多数是用单色来表现的,比如岩画、拓片等等

  素描对於所有造型艺术的入门和发展多有裨益。对于版画来说很长一段历史时期里,它都是以单色为主比如早期的黑白木刻、铜版画、石版畫等,所以版画与素描有特别的渊源素描应该被看做版画创作的重要支撑。

  在教学领域对于如何认识与处理素描教育与版画创作嘚关系,历来是一个受到重视的课题在“文革”前后,为了使基础教学更快地与版画创作(特别是黑白木刻)对接当时国内的一些美術院校就专门设计了一套素描教学体系,他们不是从光影色调出发而是更多地从结构和体块出发来训练素描。这是专门为版画教学设计嘚特别形式的素描

  这个想法在当时有一定道理,在一个阶段里对推动版画的发展也挺有成效但从现在的眼光来看,任何事情都有利有弊当时的素描教学的依据是:版画应该有固定的模式——大块面、大黑白,而素描是为这个固定模式服务的但当国门打开以后发現,其实版画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比如,有些铜板画就对光影特别讲究还一些版画却特别强调线条肌理和形式感等等。而不同的素描就可能启发艺术家创作出不同风格的版画作品让版画呈现出一种更加丰富的面貌。这样说来一开始就设定好某种素描对应某种版画嘚固定套路就比较片面了。

  卢志平作品《老人》

  事实上在油画国画专业的选择创作中也一样举例而言,如果你一开始设定油画國画专业的选择多用线条就强调学生多用线描,但后来发现油画国画专业的选择也可以泼墨、可以没骨可以有许多其他的方法,那种┅开始就定框框的训练方法对学生而言就可能成为束缚相反,如果一开始就鼓励学生尝试多种素描那他今后无论从事那种艺术门类的創作,眼光都能更加开阔从这个角度说,素描不但是一种教会学生画画的手段其本质是一种观察方法和思维方式的训练。现在各个领域不都在提倡创意吗那我认为素描可以作为一种突破原有框框的手法。以这种思路去实践素描可能更具意义和合理性

  至于高校招苼中广受诟病的素描考试方法,我觉得是整个教育领域多年来的积弊造成的这完全是一种功利性的做法。让老师去设定一个模式便于評分和录取,至于对学生今后的成长是否有利考虑得比较少像我接触的很多学生可以说就是这种教育体制的“牺牲品”。因为我们版画創作在很多时候特别不提倡去如实描摹眼前的对象依葫芦画瓢,而更强调创造性所以很多学生来到之后感到手足无措,没有方向

  我们尝试让学员学会通过观察、概括、取舍、想象、变异、创造等手法,改变他们原来依赖描摹对象的固有思维让他们用抽象的方法、想象的方法、设计构成的方法,逐步把他们的思维模式扭转过来

  举例而言,在训练学生练习构图的时候我会要求他们:同一题材能不能构出十张的不同画面?比如同样是三个苹果能不能有多种摆法黑白关系能否有不同的处理?这就逼迫他们必须打开思路等他們构图完成后,我说这个时候你们自己在其中选一张自己认为最好的就是了事实上,只要思路打开了手就跟上了。速写和构图训练都昰素描的一种形式既是一种创作手段,也是一种思考的依托之后的大稿可能和素描构图不完全一样,但这没关系创作者能从其中的┅根线条背后看到更多线条和可能性,从而摆脱对对象的依赖

  当然,我觉得任何一种素描形式去了解和尝试一下都是有益的,包括高校招生中广受诟病的画石膏像其实学习如何将作品推向深入本身并没有错。问题出在把这样的一种素描形式推崇成为唯一的金科玉律这就不对了。我觉得如果能够掌握苏联式的比较严谨的观察方法,步步推进的塑造方式同时又能从中跳出来,那就好了

  我鉯前也接受过这套苏式教育。我当时的老师跟我说:“等到三年、五年、十年以后你大概会体会到这种长期作业对你起的作用”。如今峩深有体会长期素描的价值不在于逼真地还原对象,其价值在于让我学会细致全面的观察;学会缜密严谨的取舍权衡;学会充分恰当层層推进的表达还可以用来研究探索多种多样的表现手法。这是能力、思维、同时也是心态的训练

  在造型艺术中版画可能是风格面貌和技法特别丰富的一个画种,所以与之对应的素描形式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比如铜版画中有一种叫“美柔汀”的技法,追求丰富而微妙的色调变化不像黑白木刻那样色块分明。对于这种版画技法苏联式长期素描作业的功夫就都派上用场了。十八般武艺各有千秋就看对谁、在什么场合适用。

  西方有些学生或者学校不重视素描不会画,这不应该成为我们必须效仿的对象当然他们重视思维的训練方法也有可取之处,但这不代表“手上功夫好”错了现在西方绘画也在回归,一段时间跑偏有些矫枉过正也属正常。作为我们来讲没有必要见异思迁,跟潮流跑好像大家不会画画才是“正道”,这完全没有必要

  杨剑平(上大美院副院长、雕塑系教授,博导):

  当下素描教学如同雾霾是个“综合征”

  素描,顾名思义是一种以简单而朴素的方式去描绘形象的方法从历史上看素描和雕塑有着紧密的联系。对于雕塑家来说素描是基础训练、更是一种记录思想以及创作灵感的方法,很多雕塑家除了立体的雕塑作品外還留下来特别多的手稿,比如米开朗琪罗、罗丹

  相对而言中国传统雕塑、绘画与西方的古典写实样式、方法都不太一样。它有老祖宗传下来的独特的艺术造型样式和创方法中国古代雕塑有自己严格的型制,通过粉本的描摹、文字数据的心传口授例如一尊佛造像的開相就有很具体的数据,都是有法度的东方重的是传承而不是创新,但这些造型又别具一格所以素描作为一种基础练习或者记录创作掱段,广义上的形式其实是很多的

  雕塑本身,由于东西方文化的不同、材料的不同、观念的不同最后呈现的样式非常多元化,甚臸可以是以观念的、装置的方式来呈现作为素描教学也应该要跟上。不然你一味去训练每个学生画具象但到最后很多人其实根本不搞具象。并不是说我们现在学的“学院式”素描没有可取之处但至少所有的人都去做这件事就不好了。应该有所区分对于那些坚持搞具潒的学生,让他们把传统写实素描研究好其他的学生可以作为了解,但没有必要花太多的课时在上面不同的学生应该有不同的训练侧偅。

  素描的方式其实多种多样比如包豪斯的素描训练方法是画结构关系。再看看传统的大师米开朗琪罗、达·芬奇、荷尔拜因、丢勒等,那些线条美极了,极具表现性。我们要反对教条,要有活跃的思想和批判的精神。

  我们这一代人学习素描穿着“红舞鞋”一蕗跳来倒也享受了其中的愉悦。我们到一个地方考察掏出素描本来记录,动手画觉得很过瘾一张画需要半天。可现在的年轻人不一样他们情愿掏出手机来拍张照,拍个视频省时又省力。他们现在的考察更多的是体验节奏快了,看的东西也多了互联网时代,这样嘚变革有时说来也无可厚非同时也提出一个问题: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基础训练,要画怎样的素描摄影术诞生以来对于记录性的绘画僦是一种冲击,之后的艺术表现更多的是思想我们现在所有的学生还都去画一样的、像照片一样的素描吗?这里面肯定是有问题的

  我们通常说大师的素描画得好。其实达·芬奇不仅仅是画家,他还是博物学家,是个科学家和思想家。我们现在总是说要学大师的线条,但人是综合的。一个人因为有能力有思想,是个艺术家所以他才能画得好。庖丁解牛的典故里的那句话“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很有道理,现在人只好“技”而不求“道”本末倒置了。

  这和我们现在的高考制度也有很大关系学生为了考试整天学的就是這些模式化的素描,进了大学之后他们就不知道该干什么了有些人觉得素描就该这样画。所以说进来的学生是老师想要的学生吗但如果不想要,那又能要谁中国,那么多人口不通过这个办法如何选拔入大学?高考素描现在确实广受诟病但要改革的话可不是那么简單。

  现在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其实是个“综合征”和中国的国情有关,就像中国的雾霾一样你说学生只知道画石膏,也不能怪怹们他们从小的美育就很缺乏。另外一方面中国的学生毕业后,无论是生存的需要还是家庭的期待都是需要他们就业的这样所学的東西就不得不“实用”。从某种程度上说美术学院在中国不是培养艺术家的,而是解决社会就业问题的

  教学大纲上面清清楚楚写著“素描头像”、“静物”,你即使不认可也必须要上这个课相较而言,研究生阶段相对灵活一点总之,大的国情、教育制度、师资甚至还有意识形态等一系列问题都让教学改革举步维艰。

  (本系列文章由姜岑根据采访整理)来源艺术观)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