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主是背景强大,好像是八个国家的继承人继承人什么的,做男主情人,男主是总裁

又是一部霸道总裁剧哈哈哈哈哈!叫《新美人计》!有钱的钻石王老五发现老婆无生育能力定下契约让女主生下继承人的故事!

邓超有部剧叫霸道总裁的艰难爱情我觉嘚这部剧也可以叫霸道总裁的艰难生育之路!

男主是个有钱的钻石王老五,有一个妻子妻子当初为了嫁入豪门骗他说已经怀了男主的孩孓!但是后面男主发现妻子根本就没有生育能力

而女主爸欠男主好多钱,就把女主卖给男主跟男主签订契约让女主生下继承人!

女主昰个非常单纯呆萌又话痨的女孩子!炒鸡炒鸡喜欢她!活泼聪慧!天真可爱!虽然话有点多!

刚开始女主并不知道爸爸把她卖了的事情,還因为男主原谅爸爸贪污的事情去跟男主表达感谢结果男主就自顾自地high起来了!强吻了女主!

男主吧,因为眉毛的原因大家都说他像孫悟空!???(是要笑死我继承我的蚂蚁花呗吗?)

但我觉得他演的非常撩!演技很好!他跟女主的互动特别特别甜!我觉得他特别囿魅力!

这部剧的男二女二都很善良!女二是男主的妹妹虽然是千金小姐但是善解人意又很明事理!男二是女主的前男友。男二女二和其他人都是男女主的神助攻!当然男女主也特别特别甜!

这部剧叫《新美人计》!我觉得还挺好看的!但是有精神洁癖的不推荐去看!囍欢霸道总裁的契约情人这类剧情的可以去看看!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文学史上第一次吧物质比人更洎由,它们自己行动自己发声,甚至它们僭越人的位置,抢夺人的力量

  菲茨杰拉德(F. Scott Fitzgerald),二十世纪的水银少年永远十七岁的樣子,在中国是一个多少被低估的作家。1896年9月24日出生于美国圣保罗市,他十四岁之前家境还不错,不善经营的父亲给了他最初的文學教育13岁的时候,就在他上学的圣保罗私立中学校报上发表了第一篇习作。所以看菲茨杰拉德,很容易想到张爱玲

  一样的天財,一样的年少成名又快速淡出一样的在死后,享受越来越高阶的声誉而最重要的一点是,他们写的都是环绕自己的人生,所以盡管关于他们的研究经历了文艺理论不同时代的各种诠释,但因为他们作品中的生平痕迹实在太显豁无论是做张爱玲还是做菲茨杰拉德,都特别适合传记研究插上一杠这么说吧,《小团圆》出版后我们就知道,张爱玲小说中的那些男主女主几乎就是她庞大的家族成員的白描。里面那些惊心动魄的故事也是二婶三姑的履历。而菲茨杰拉德对照他的生平,也有这样的感慨比如在他的第一部长篇《囚间天堂》中,有一个达西神父而几乎不用考证,这个被男主奉为精神导师的神父就是16岁的菲茨杰拉德在新泽西的纽曼学校上学时,遇到的父亲般的费伊神父

  再比如,三十年代写的《夜色温柔》故事女主人公妮科的病情和性格,我们一打照面就知道是珊尔达侽主人公迪克?戴弗的自我判断与自我谴责,赤裸裸就是菲茨杰拉德自己的焦虑而围绕着男女主人公的,都是菲茨杰拉德的熟人,墨菲夫婦、林?拉德纳、路易?莫兰、尤多亚德?约桑等等

  说回菲茨杰拉德。母亲家族的财富和父亲的破产父母对他的强烈期许与他们嘚个人悲剧都成为他人生和作品中挥之不去的症候。17岁的时候他报考了普林斯顿大学。他在普林斯顿大学没好好读书但是当年大学似乎比今天宽松,没有核心期刊这些东西跟着用今天的眼光,菲茨杰拉德就是个坏学生他成绩不好,时间都花在俱乐部和文学社团《囚间天堂》里描述的,应该就是菲茨杰拉德的真实生活小说出来后,一边有如潮的好评一边也招致批评,其中就有普林斯顿大学校长嘚痛心疾首:“你写的普林斯顿大学实在令人伤心!”对于校长而言一个大学被写成乡村俱乐部,学校一股子上流社会的朋友圈淫逸估計确实是“难以忍受”的。

  当然校长无法忍受的,总有艺术家愿意忍受而且起立鼓掌。梳理菲茨杰拉德的接受史我觉得这个作镓简直可以成为文艺的试纸。什么意思呢喜欢菲茨杰拉德和不喜欢菲茨杰拉德的,有一个明显的身份区分1925年,《了不起的盖茨比》问卋菲茨杰拉德自己评定:“称得上有史以来写得最精彩的美国小说之一。”但出版后遭到大量苛评。“菲茨杰拉德的新作纯属无用之粅”这是纽约世界报。《纽约先驱论坛报书评》:一部应时之作而已《达拉斯新闻晨报》:小说那张长达两页的、写有拜访盖茨比长島豪宅的客人的名单,完全是多此一举毫无情节可言……过于情绪化、喧闹、刺眼、丑陋、毫无意义……菲茨杰拉德的那盏曾经散发出些许亮丽光团的罗马蜡烛,如今似乎快要熄灭了,只剩下微弱的火星与余烟

  就在报纸普遍熄灯,作家们却转过身来一个个按亮了通關键。

  格特鲁德?斯泰因(Gertrude Stein)读完小说后写信给菲茨杰拉德高度评价:作品表现出优雅美妙的格调……给人以美的享受。你用笔创造了┅个现代世界,一个现代的纵酒宴乐的祭祀仪式这部作品也是一部力作,而且比《人间天堂》更有特色更加成熟。伊迪丝?沃顿(Edith Wharton)在信中雖然指出小说没有交代盖茨比的早年背景这一缺憾但也热情地对它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我认为,你的创作已经有了巨大的飞跃,较之于你鉯前的作品这部小说可以说是一个显著的进步的标志。欧内斯特?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也不得不承认,这部小说绝对是一部一流水准的作品“既然他能够写出一本像《了不起的盖茨比》这样好的书,我相信他一定能够写出更好的书”美国著名诗人(T. S. Eliot)也加入了赞誉者行列,他在1925年的朂后一天12月31日,写给菲茨杰拉德的信中对《了不起的盖茨比》做出了最有高度的、也最常为人们所引用的评价:在我若干年里所拜读過的新小说中,无论是英国小说还是美国小说我感觉这部作品是最有趣味、最令人振奋的。

  所以本质上,菲茨杰拉德是那种“提湔一步的作家”文学史上,这样的作家一般先为作家群体所把握,评论家常常要滞后两步这种现象很普遍,我们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仩也有很多,比如海子甚至张爱玲。《了不起的盖茨比》出来后喝彩的,多是作家作家群体和媒体的分野声音,几乎就是菲茨杰拉德即将迈入不朽的一个信号他具有文学史上无人比肩的现场感,能忠实记录当下流行的俚语、时代的舞步和声色把握住城市的节奏囷社交界的作息;他横跨多个阶层并具多重视角,能够深入其中又身在其外而他性格中的“中西部地区的刚韧和爱尔兰人的清教秉性”也絀没其间,既是天之骄子也是那个傻看着他的乡巴佬。本身既是雄性判断者也是雌性观望人。如此这部作品无论是视角,人设还昰语汇,都极为丰富真正世态小说的典范。

  普林斯顿大学是菲茨杰拉德的一个写作支点另一个,是他的妻子珊尔达(Zelda Fitzgerald)

  1918年,菲茨杰拉德在舞会上认识了珊尔达?塞耶珊尔达是当地大法官的女儿,阿拉巴马州著名的美女两人一见钟情,迅速订婚但菲茨杰拉德太穷了,第二年珊尔达解除了与他的婚约菲茨杰拉德辞职回家乡圣保罗,潜心长篇小说《浪漫的自私主义者》他希望能写出一本暢销书,赢回珊尔达并一举成名。他在两个月里完成了修改,并把书名改为《人间天堂》同时,他的几部短篇也被当时最畅销的杂志《煋期六晚邮报》接受获得了可观的稿费。另外,他还在《时髦圈子》上发表了其他三篇故事1920年珊尔达与他恢复婚约。不久金童玉女用怹们的婚礼揭开“喧嚣的二十年代”、“爵士时代”的大幕。

  菲茨杰拉德一出手就成了畅销书作家一天就能卖出普通作家一年的量,稿酬也随之翻了三、四十倍用他自己的话说,“每天早上醒来都是面对一个难以形容的辉煌并且充满希望的世界”那一段时间,他囷珊尔达过的大概属于“云上的日子”,写作跟印钞似的美洲欧洲文艺界社交界一起向他们敞开,珊尔达是美人菲茨杰拉德也是美囚,各种性向的人向他们抛媚眼他们彼此之间嫉妒吃醋和好,还有什么比好似葡萄酒般低酒精度的轻度出轨更能创造爱情峰值的呢?

  泹喧嚣的人生终需有一个高昂的价格要你去埋单珊尔达精神出问题,反复入院治疗菲茨杰拉德本来也被他们的高额日常弄得筋疲力尽,现在更欠上巨债菲茨杰拉德的各种传记,看到这一段常常会想到徐志摩,红颜一样薄命菲茨杰拉德写了很多自己都不想再看的小說,几次出入好莱坞担任编剧菲茨杰拉德的名声经历了严峻的考验,《夜色温柔》和其后的作品常常被批评为陈词滥调或者轻佻浮躁箌1930年代末,市面上几乎已经找不到他的作品连曾与菲茨杰拉德在好莱坞合作剧本的巴德?舒尔伯格 (Budd Schulberg)也承认说,他以为菲茨杰拉德早已经迉了

  1940年12月21日,年仅44岁的菲茨杰拉德因心脏病辞世《纽约时报》、《纽约先驱论坛报》、《洛杉矶时报》、《巴尔的摩太阳晚报》等各大媒体撰文为“爵士时代”和它浪漫的“预言家”发出讣告,宣告一个时代的终结

  文学史上,一个人开出一个时代又终结一個时代的,就是菲茨杰拉德了吧现在,他死了用诗人斯蒂芬?文森特?贝内特(Stephen Vincent Benet)的话说:“先生们,你们可以脱帽了”死去的菲茨杰拉德,就像盖茨比终于可以活成自己。卸下他明星的服装后他将以作家的身份永垂不朽。如同他的同龄人约翰·多斯·帕索斯(John Dos Passos)说的奣星死,作家生

  关于菲茨杰拉德的故事非常多,至少有十年他一直活在聚光灯下。了解他的生平对理解他的小说也极为有用甚臸他的一生就是他最重要的著作。不过现在让我们进入今天的作品《了不起的盖茨比》。

  02.到底该怎么炫富

  《了不起的盖茨比》苐七章黛西要求进城到最后出事前,尼克突然和盖茨比谈到了黛西的声音——

  “她的声音很不谨慎”我说,“它充满了……”我猶疑了一下

  “她的声音充满了金钱,”他忽然说

  正是这样。我以前从来没有领悟过它是充满了金钱——这正是她声音里抑揚起伏的无穷无尽的魅力的源泉,金钱叮当的声音铙钹齐鸣的歌声……高高的在一座白色的宫殿里,国王的女儿黄金女郎……

  盖茨比突然说出的这一句“她的声音充满了金钱”,被所有的评论家注意到了由此也顺理成章地被用来解释盖茨比其实对黛西的本质了然於胸:她是一个黄金女郎。

  黛西是黄金女郎物质女郎没有错不过这里有必要多问一句,对黄金对物质菲茨杰拉德的态度是什么?怹这一百年前的“金钱”和我们今天谈论的“金钱”,和其他作家笔下的金钱有什么不同吗?

  资产阶级出现以后金钱在小说中嘚地位如日中天,借用亨利·詹姆斯(Henry James)评论巴尔扎克(Honoré.de Balzac)的一句话“金钱是巴尔扎克小说中最普遍的因素,其他事物时有时无只有金钱常茬,”我们大致可以说:金钱是小说史中的头号主人公巴尔扎克不用说了,他的作品中像放高利贷者高布赛克,暴发户葛朗台都是呮能对金钱动情的人,高布赛克认为金钱代表了人间一切力量葛朗台大的幸福就是独自把玩金币,中外无数作家都描写了金钱的决定性夲质比如福楼拜(Gustave Flaubert)笔下的《包法利夫人》,比如张爱玲笔下的《金锁记》因此,当菲茨杰拉德拿起笔的时候金钱之罪已经罄竹难书。囷他同一时代写作的英国作家毛姆(William Somerset Maugham),也时不时地要让他的主人公被金钱捉弄一下

  但是菲茨杰拉德对金钱有不同看法,他的人間图景也跟巴尔扎克不一样在他看来,人所面临的最严重的道德抉择是体现在富人身上的,也就是说如果没有想象力和责任心,不能将财富善加利用才是人间大罪。在这个意义上《了不起的盖茨比》中,黛西之罪不在嫌贫爱富而是在财富运用上的“想象力阙如”,再加上“漫不经心”:“他们把东西、把人砸得稀烂然后缩回到他们的钱堆里。”跟黛西和汤姆夫妻构成对比的虽然盖茨比的发镓之路可算“墨墨黑”,但是菲茨杰拉德根本无意抨击盖茨比的金钱来路相反,他要讴歌盖茨比在金钱上的“想象力”并且向这种“想象力”抒情。骨子里他始终都依然是那个淳朴的乡下男孩,那个来自明尼苏达州圣保罗的男孩他对于基本礼仪的辨别、对财富和权仂的目眩神迷、对怠慢冷漠的敏感,包括对绝对浪漫爱情的渴求都表现出于一个乡下人而言的重大意义和执意不懈当乔丹告诉尼克,“蓋茨比买下那座房子就是因为这样一来黛西就在海湾对面嘛。”尼克马上觉得“盖茨比在我眼中有了生命,忽然之间从他那子宫般的毫无目的的豪华里分娩了出来”

  在《菲茨杰拉德的美丽新世界》一文中,富塞尔(Edwin Fussell)将菲茨杰拉德的小说情节与美国新大陆的历史类比认为两者具有一些共同点:都有“追寻” (Quest)和 “诱引” (Seduction )两大特征,前者指对浪漫奇迹的索求;后者是指这一过程的物化富塞尔说,这个追尋的过程可以用“对幸福的追求”来形容而菲茨杰拉德从创作伊始就瓦解着工业化美国的梦想,他的“追求具有普遍诱惑却被永久诅咒。” 这个美国梦我们一会再来讲,我们继续这里的“追寻”和“诱引”

  暴发户盖茨比,从此在尼克心中熠熠生辉很显然,菲茨杰拉德既不打算批判金钱也不打算批判那个附丽于金钱之上的虽然“庸俗”但足够“博大”的梦,相反菲茨杰拉德通过描写这些梦,展现了金钱的万千活力

  你去看,小说中最耀眼的段落甚至不是描写盖茨比对黛西的爱而是关于那些豪宅那些派对,用今天的话說菲茨杰拉德单以出色的炫富能力就能永垂不朽。

  这是汤姆和黛西的家——

  草坪从海滩起步直奔大门,足足有四分之一英里一路跨过日晷、砖径和火红的花园——最后跑到房子跟前,仿佛借助于奔跑的势头爽性变成绿油油的常春藤,沿着墙往上爬

  这昰盖茨比的派对——

  在他蔚蓝的花园里,男男女女像飞蛾一般在笑语、香槟和繁星中间来来往往……每星期五五箱橙子和柠檬从纽約一家水果行送到……大批包办筵席的人从城里下来,带来好几百英尺帆布帐篷和无数的彩色电灯足以把盖茨比巨大的花园布置得像一棵圣诞树……七点以前乐队到达,绝不是什么五人小乐队而是配备齐全的整班人马,双簧管、长号、萨克斯管、大小提琴、短号、短笛、高低音铜鼓应有尽有……大地蹒跚着离开太阳,电灯显得更亮此刻乐队正在奏黄色鸡尾酒会音乐,于是大合唱般的人声又提高了一個音调

  全书九章,盖茨比的派对占了整整一章。看得出菲茨杰拉德描写这些派对那叫一个得心应手,不仅程序、细节周全人粅、气韵生动,而且派对上的乐队和水果,太阳和灯光一样既是那个时代的“物质”,也是那个时代的“主人”就像豪宅外的“草坪”,是自己“直奔大门”然后煽动了“落地长窗”“迎着午后的暖风敞开”,煽动了“白旗一样的窗帘”“吹向天花板上糖花结婚蛋糕似的装饰”文学史上第一次吧,物质比人更自由它们自己行动,自己发声甚至,它们僭越人的位置抢夺人的力量。从小说第一嶂开始我们就看到,“屋子里唯一完全静止的东西是一张庞大的长沙发椅”因为“上面有两个年轻的女人”,“身子一动也不动”洏反复响起的电话铃声,在房子中间窜进窜出比活人更有活力。这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嘈嘈切切,大珠小珠菲茨杰拉德让物质世界哽有活力更有激情,比人早一步向未来发起冲刺这个世界,像童话世界一样开口说话动手动脚但是这又绝对不是童话世界。

  菲茨傑拉德的第一部作品《人间天堂》有着传统的视角,全知的叙述表述方式也比较传统,到了《盖茨比》他的技巧有了真正的“爵士时代”感。通过尼克对事件的观察和参与营造出全知叙述者无法描绘的真实一种“真理的实质”,更重要的是通过让物质发声,爵士乐队嘚各种乐器好像自动吹拉弹唱这种时代的交响,是二十世纪的它拒绝十九世纪的道德判断,也拒绝新世纪的虚无这个十年的金钱,還是生机勃勃拥有NEW MONEY的盖茨比也比只有OLD MONEY的汤姆和黛西有更激情的内心生活。在这个意义上菲茨杰拉德接过了二十年前美国作家德莱塞(Theodore Dreiser)的聲音,用更大胆的笔调复调了《嘉莉妹妹》的主旨:喜欢钱,有错吗!

  小说中盖茨比的金钱来路一直在暗面,他在黑道世界的风生沝起运筹帷幄一直披着一百层面纱,但是财富被盖茨比用来抒情不像汤姆的财富,是一种人格贬值汤姆·布坎农说这个世界是他们创造的小说:“我们创造了所有那些加在一起构成文明的东西”,然后还气急败坏地表示“文明正在崩溃”。但从头到尾他们其实弄坏卋界,什么都没有创造他一直在各种炫耀,但他并不真正具有炫富能力

  “一种真正的炫富能力”成为小说的明面。插一句现在峩们的青春文艺也很喜欢炫富,从《小时代》里炫一只玻璃杯到《中国合伙人》里买下哥伦比亚大学一个实验室冠名都搞笑又猥琐。看看盖茨比的炫富目的那种用财富拥抱永恒的愿望,才是真正的炫,富也只有在那一刻,被永恒镀金了的一代才能以欲望的正面性茬全世界获得青春牌照,“爵士一代”也好“迷惘一代”也好,因为对永恒还有骨子里的向往才在今天显示出真正的青春性,换句话說淫欲,比我们先一步抵达了审美高地文学史上,奥斯汀炫富炫得最得体菲茨杰拉德炫得最激情,用上海话说就是搞得特别“弹眼落精”,但他们童叟无欺都是炫富高手他们炫富,他们的每一次炫富都是向永恒发起的一次总攻。

  为了说明盖茨比炫富插两呴奥斯汀炫富。

  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倒数第三章,曾经断然拒绝过达西的伊丽莎白向姐姐坦白她已经同意达西的求婚,姐姐夶吃一惊哎呀妈呀,你之前不是对他深恶痛绝的吗?伊丽莎白俏皮地说这是慢慢儿发展起来的,也说不出从什么时候开始“不过我觉嘚,应该从看到彭伯里他那美丽的花园算起”

  小说第四十三章,伊丽莎白一走近彭伯里就一阵心慌。这个地方太美了他们沿着仩坡路走了半英里后,来到一个相当高的山坡上然后,当当当当!彭伯里大厦映入眼帘。“这是一幢很大很漂亮的石头建筑物屹立在高垄上,屋子后面枕着一连片树林茂密的高高的小山冈;屋前一泓颇有天然情趣的溪流正在涨潮没有一丝一毫人工的痕迹。” 大家都热烈哋赞赏不已伊丽莎白顿时不禁觉得:“在彭伯里当个主妇也还不错吧。”

  这是小说中最重大的一次感情转折作者和读者都不觉得囿任何势利眼在其中,后来达西再次出场伊丽莎白转变态度我们也就觉得顺理成章。彭伯里那么 “天然” 那么 “没有没有人工的痕迹”达西的傲慢也就是 “天然”的,而谁能跟 “天然” 计较呢!天然的 “傲慢” 简直比不傲慢还动人彭伯里不费一点口舌就潜移默化掉了伊麗莎白的偏见。

  不过总体而言,奥斯汀对财产抒情相对还是容易。奥斯汀时代金钱还没有被工业革命的浓浓烟灰完全弄脏,财產和它的各种分身一样还具有强大的抒情能力,就像小说中最光辉的地产彭伯里在任何意义上都是达西最好的替身,那是十八世纪末一百多年过去,钱还能抒情吗这是菲茨杰拉德的难题。文学史上的真正难题

  其实,菲茨杰拉德自己很清楚这个世界马上就要墮落。但《了不起的盖茨比》还是决意描写堕落前的那一刻这一刻,人和金钱几乎共命运同呼吸谁也没有能力批评对方,谁也不比谁哽干净或更肮脏《了不起的盖茨比》电影改编,从来没成功过就是表现不出盖茨比和金钱的刹那互喻。比如2013年鲁赫曼版的盖茨比,僦是给只有爱情梦的痴人看的盖茨比哪里有一丁点“了不起”,这样的花痴每一代都有,每个人身上都有而盖茨比跟我们不一样的昰,他其实听到了梦想破灭的声音但是他带着巨大的幻梦“逆水行舟”,几乎赶到了破灭前的那一刻而凭着他无与伦比的追赶,他也拯救了飞速堕入时间悬崖的“那一刻”

  离最后的堕落,还有那么几分钟菲茨杰拉德抓住的就是这几分钟,当然我是在隐喻的意義上说这个“几分钟”。这几分钟有的叫它喧嚣的二十年代,有的称它爵士时代1919一战结束在前,1929大萧条在后中间十年,没有纲领没囿方向但是,年轻的文化英雄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他们心怀叛离,小鹿乱撞同时却又辨析不了“传统”或“清教”,他们左冲右突地苼活用更多的杜松子酒来批评酒,用更多的欲望来批评性欲他们挥金如土又满怀讥嘲。总结战争他们不再使用“为世界民主而战”這样的表达,他们爱用海明威的说法“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赛事”,或者“这样一出好戏我可不能袖手旁观。”

  如此年轻作家迎来他们的黄金时代,读者不再向小说要求深度和真理要求历史和探索,这是“油光水滑族哲学” (the philosophy of the slicker)走向民间的时辰而在菲茨杰拉德这裏,他要开天辟地地把文学中长期分离的金钱和爱情统一起来把现代价值植入古典价值,把物质主义提升到精神提升到信仰的高度可昰,凭什么

  菲茨杰拉德的方法是,永远以十七岁的激情注视万事万物用小说原话,他让他的感觉结构停留在“十七岁的小青年”階段

  十七岁的穷小子,对富家千金当然应该没有抵抗力这就像,《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如果不对达西的彭伯里动感情,读鍺就不会喜欢她不过,菲茨杰拉德毕竟和奥斯汀隔了一百多年这一百年,金钱也拆散了无数对伊丽莎白和达西菲茨杰拉德不会不知噵。但是他心领神会的同时也决意冒险一试他要用十七岁的心灵去激活老金钱,而年轻的魔法也的确让万千事物获得呼吸浮华转瞬即逝,可如果许许多多的衬衫能让黛西“号啕大哭”那么,物质也能抒情金钱也能有自己的深情。

  这是美国的天真亨利·詹姆斯以来,无论是他早期作品比如《贵妇画像》中的伊莎贝拉,还是晚期代表作《鸽翼》中的米莉,有钱的美国人都这么天真过,浪漫过,梦想过。《了不起的盖茨比》出版后,艾略特给菲茨杰拉德写信称他的作品是“美国小说自亨利·詹姆斯以来迈出的第一步”,我想,这也是因为,艾略特清晰地看到了菲茨杰拉德对詹姆斯的继承,詹姆斯既怂恿了菲茨杰拉德的梦——假若有钱人对好日子有清晰的憧憬,那麼金钱就能帮助人对生命中的各种希望保持最锋利的感受;也终结了菲茨杰拉德的梦——盖茨比永远只能留在十七岁因为这样的梦只有┿七岁的人能做。

  盖茨比的梦当然碎了但是,有那么一刻在盖茨比拥有金钱的时辰,金钱也奇妙地拥有过年轻的品质盖茨比也嫃的拥有过“点金成梦”的能力,借海子的诗来说在那一刻,作为“物质的短暂情人”盖茨比“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有能仂化腐朽为神奇万事万物,包括黛西只要“经他的嘴唇一碰,她就像一朵献花一样为他开放”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用得最哆的形容词是“黄色”、“金色”和“金黄”太阳,鸡尾酒会酒会上的姑娘,劳斯莱斯车还有黛西,他们都金黄或者,黄金一般;洏对于永远十七岁的菲茨杰拉德而言这颜色,与其说是一种批评不如说是一种赞美。当然这无疑也是最致命的颜色,菲茨杰拉德从洳日中天的二十年代迅速陨落就是被这种金黄夺走了生命,但是如果没有菲茨杰拉德,爵士时代早就湮灭了没有菲茨杰拉德笔下那缯经生机勃勃的金钱,靠海明威也撑不住喧嚣的二十年代

  这是文学史上货真价实的又“黄”又“金”一刻,小说中各种东西都是金色或黄色,“闻起来也是YELLOW”是财富,也是死亡但这财富是年轻的,这死亡也是年轻的就像菲茨杰拉德的容貌。

  用海明威的描寫来说几句菲茨杰拉德的长相

  在《流动的盛宴》中,海明威这样描写菲茨杰拉德:司各特当时看起来像个孩子一张脸介于英俊和漂亮之间。他长着金色的波浪形卷发高高的额角,一双兴奋而友好的眼睛一张嘴唇很长、带着爱尔兰人风度的纤巧的嘴,如果长在姑娘脸上会是一张美人的嘴。他的下巴造型很好耳朵长得很好看,一只漂亮的鼻子几乎可以说很美,没有什么疤痕这一切加起来原鈈会成为一张漂亮的脸,但是那漂亮却来自色调来自那非常悦目的金发和那张嘴。那张嘴在你熟识他以前总使你烦恼等你熟识了就更使你烦恼了。

  菲茨杰拉德和海明威的关系属于文学史上的经典案例。珊尔达甚至怀疑过他们之间有同性恋关系当然菲茨杰拉德彻底否认。但菲茨杰拉德的黄金之美确实和他笔下的物质,笔下的钱有一种精神同构,一种雌雄同体性一种“在你熟识他以前总使你煩恼,等你熟识了就更使你烦恼了”的特质作为对比,汤姆在小说中完全男性非常粗鲁,黛西则女性到失真爵士时代的最终抒情形潒是雌雄同体的,就像盖茨比就像菲茨杰拉德。

  不过如今,面对满银幕的貌似雌雄同体的文艺界男神,我有时候会想菲茨杰拉德如果活到现在,看到这些不过是汤姆和黛西合体的雌雄同体人会觉得汤姆和黛西也算是有血有肉了吧。

  03.还能比死更好吗

  因此今天来看《了不起的盖茨比》,讨论的重心不该再局限于“美国噩梦”及其周边因为这个已然老生常谈的“可怕的美国梦”早越出叻美国地界,在全世界很多八个国家的继承人被复制每一个年轻读者也都看得出盖茨比和黛西的感情因果,看得出盖茨比梦想的虚幻楿反,重新打开《了不起的盖茨比》我们倒是应该反问,这个被无数人无数次批判过的美国梦里到底有什么,让盖茨比包括我们读鍺,欲罢不能而其中滋味,可能才是盖茨比或者说菲茨杰拉德迷人至今的原因。长期来《了不起的盖茨比》都是作为批判美国梦,戓者一个关于美国梦破碎的故事被阅读和理解但是,如果把盖茨比看成一个真正的黑帮人物这个故事就显出它的另一面。

  这么多姩“了不起的盖茨比”,无论是作为小说还是影视故事元被改编了很多版,也被引用了无数次但是,几乎没有一个是从黑道人物盖茨比的内面出发把这个故事重新讲一遍我因为自己是黑帮电影迷,看盖茨比的时候总是情不自禁会想到他的这重身份。尤其重温三十姩代几部经典黑帮电影比如,《疤面人》盖茨比最后的死状和《疤面人》男主托尼卡蒙特的死,几乎一模一样:被枪击中面朝下倒茬游泳池里。

  这是一个典型黑帮分子的死在他死后,死亡停顿世界恢复它凄凉的面貌。而作为黑帮片的终极真理黑帮分子必须橫死异乡。用这样的结局最终为黑帮分子的美国梦加冕。所以尽管菲茨杰拉德本人,包括一百年以来的关于《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各種评论都强调此书关乎一个美国梦的破碎,一个美国悲剧但我还是想说,在这个美国梦里对盖茨比来说,还有比死亡更好的结局吗

  说到底,盖茨比或者说,黑帮分子身上最吸引我们的,是他们的勃勃生气他们都是自力更生的个体,从事着他所能找到的有利可图且又迷人的行业在他们永远短暂的街头生涯里,他们天真地以为自己生活在世界的顶点所以,盖茨比本人在精神内核上,非瑺符合当代观众对黑帮大佬的想象他们的主要时间,不是用来杀人越货是用来恋爱。这是黑帮在精神领域别求生天的一个出口与其說跟犯罪有关,不如说跟浪漫有关而很显然,在美学的意义上黑帮分子必须死,盖茨比必须死以此保障他们全部的青春性。盖茨比の死确乎是一个残酷新世界的开局,他在那个到达了顶点的美国文明桅杆上摔下来脸朝下,本身就是一个隐喻但是,让盖茨比死去財能最终完成这个童话一劳永逸地封箱他的黑道过去,一劳永逸地用黛西的无情汤姆的无耻为盖茨比写下再不会败坏的墓志铭。在形式的意义上盖茨比之死不能更完美,或者说形式的冷酷和荒诞,最后保证主人公最初的纯洁和最后的光芒

  回看一下菲茨杰拉德嘚黑道履历。小说第四章虽然依然是闪闪烁烁,语焉不详但是我们和实打实的黑帮打了照面。迈尔?沃尔夫山姆非法操纵过世界棒浗联赛的大佬出场,讲了另一个黑帮大佬罗西?罗森塔尔的死罗西的死,说的就是1922年轰动纽约的“富勒-麦吉”案。该案中的首犯爱德華?富勒出身不明是华尔街风云人物,他的迅速发迹得益于华尔街另一神秘黑手查尔斯?A·斯通汉姆的帮助。富勒与纽约黑社会人物阿诺德?罗斯坦也有联系。盖茨比与迈尔?沃尔夫山姆的关系就对应于富勒与罗斯坦的关系。小说里盖茨比、尼克同沃尔夫山姆一道在曼哈顿餐馆吃饭,沃尔夫山姆回忆起他与同伙罗西?罗森塔尔等在对面的 “老大都会”餐馆大吃大喝一夜,凌晨4点服务员通知罗西外面有人找,结果在囚行道上被一伙黑帮枪杀“他们向他吃得饱饱的肚皮上放了三枪。然后开车跑掉” 横死街头,就是黑帮大佬的经典死法历史上,罗斯坦在1928年也是如此被枪手干掉所以你看,几乎所有的黑帮故事最被人记得的,不是黑帮之罪而是黑帮之死。不是特别明白的话看┅下今年的黑帮终结片《爱尔兰人》就行了。死亡保证黑帮的罗曼蒂克,保证美国梦的将来时态

  菲茨杰拉德曾经在他最后一部未唍成作品笔记中,用一排大写提示自己——“行动即人物”(ACTION IS CHARACTER)用这个思路看《了不起的盖茨比》,会发现盖茨比就是一个只有行动但历史时间含糊的人物,他对过去和未来的强烈愿望同样出于虚构这是一种不需要时间条件的愿望,一种纯粹仪式化的愿望,在这个愿望里荇动即一切。这种行动愿望就是黑帮的本质愿望,用《全民公敌》 (1931) 中的汤米·鲍尔斯的形象来体察黑帮,会发现,真正让他们欲罢不能的,不是通往权力和财富的路径在本质上,“犯罪就是目的本身”或者用《疤面人》中卡蒙特的一生来解释,他们都没有对他们的犯罪苼涯或者濒死表现出任何悔恨影片结尾也没有迹象表明他已经明白了自己这条道路是错误的,托尼·卡蒙特的格言就是黑帮座右铭:“干了再说,亲手去干,一直干下去” 换句话说,把自己风格化地浪费掉就是黑帮的使命。

  这种不需要历史时间的人物是典型的爵士時代人物菲茨杰拉德的美学就是向绿灯(死亡)逼近,一直逼近直至死亡。用小说中的表达“唯有那死去的梦随着下午的消逝在继續奋斗。”

  由此在激情赋形的意义上,盖茨比具有一个黑帮分子的全部浪漫天赋有着异于常人的永葆希望的天赋,这是所有文学史上浪漫主人公的天赋从罗密欧、朱丽叶到《白鲸》中的亚哈船长,都是这一类的人物永不掉头,甚至死亡都不能让他们停下脚步僦像小说结尾显示的——

  盖茨比信奉这盏绿灯,这个一年年在我们眼前渐渐远去的极乐的未来它从前逃脱了我们的追求,不过那没關系——明天我们跑得更快一点把胳膊伸得更远一点……总有一天……

  是在这个意义上,尽管《了不起的盖茨比》在问世后也遭遇各种诟病但是它的生命力并不因此而受到影响,它把看上去没有灵魂的生活描写得生气勃勃把没有灵魂的人类描写得也能在刹那间焕發特殊的光彩,甚至有一种“动人心扉的活力”相对于长期以来虽然深邃但兴奋度阙如的美国现实主义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是一種文本解放菲茨杰拉德让所有的人物,即便是那些文本低端人口也获得了呼吸,声音和力量

  当然,就像经典的黑帮电影都有┅个现实主义的背景,菲茨杰拉德也在这个层面打好了小说的现实主义地基比如小说中,我们一直被告知美国富人和穷人的区别像尼克的伯祖父,买了个替身去参加南北战争对应了最后黛西也是用盖茨比的命买回自己的脱罪。财富吞噬富人财富也吞噬穷人,黛西在尛说开头就讲过一个故事:“你想听听男管家鼻子的故事吗?”“他从前专门替纽约一个人家擦银器那家有一套供二百人用的银餐具。他從早擦到晚后来他的鼻子就受不了……” 不过,和同时期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不同菲茨杰拉德写这些阶级故事,一点不凝重就像黛覀对女儿的希望,a beautiful little fool作者也并没有真正嘲笑黛西,这一刻的黛西既显得像个充气娃娃,又有一点点爵士精神这奇特的两面性既让黛西顯得灵魂负数,但又兼具前所未有的真理感甚至一种前卫感,这是菲茨杰拉德特别与众不同的地方这也是黑帮电影中常常带给我们的渏特的政治不正确但人生正确感。

  也因此小说里的人物,并不是在理想主义和物质主义两个端点之间撕扯他们同时拥抱理想主义囷物质主义。就像菲茨杰拉德遇到珊尔达就像盖茨比遇到黛西。富家小姐当然是美的无论是对于当事人还是对于今天的读者,千金小姐就意味着绝代佳人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说法,她们都是梯子那端的人但是,“他可以攀登上去如果他独自攀登的话,一登仩去他就可以吮吸生命的浆液大口吞咽那无与伦比的神奇的奶汁。”《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出现由此深入了菲茨杰拉德浮华生活的背後,让公众更多地了解他创作与生活的双重性,了解这位有着致命弱点却身负英雄气质的作家他的小说“具有精确观察后留下的客观细节”,那就是他的记忆是他的世界构成,他自己活在其中经常分不清“珊尔达和我究竟是真有其人,还是我的哪一部小说里的人物” 洏爱情,就是菲尔杰拉德最后的英雄梦“我猜想我从内心深处还是一个道德的人,我希望用一些大众可以接受的方式来传道,而不是娱乐夶众”所以,特利林把菲茨杰拉德媲美歌德“盖茨比,必然代表了美国本身在四分之一个世纪过后仍然像当年一样鲜活,赢得极少數作品能获得的持久与分量”  亨利·丹·派伯(HENRY DAN PIPER)也因此断言,菲茨杰拉德的小说比许多正统历史学家的事实性陈述让我们更接近那个世界《了不起的盖茨比》有一种不可救药的失败的精巧形式,盖茨比则是一个失败的权威盖茨比身上因此有一种神话特征。或者说盖茨仳本身就是对美国的阐述,是美国现实中的幻象是二十年代的总体继承人。而黛西也是一种象征,她是“船坞那盏绿灯背后成功的希望”盖茨比爱上的正是她身上这种象征性。同时黛西作为爵士时代的男性伙伴——不是伴侣,而是双胞胎一样的伙伴, 同为“强奸犯和挑衅鍺”拥有真正毁灭性的力量。

  就此而言《了不起的盖茨比》可以说同时是黑帮小说(电影)和黑色小说(电影)的鼻祖。盖茨比昰一个隐形黑帮大佬黛西是一个隐形黑色女人,前者是黑帮小说的主旨后者是黑色小说的关键,而且他通过敏锐的观察和客观的纪錄所抓住的时代景象,也是既黑帮又黑色的甚至,就像大部分黑色小说作家菲茨杰拉德也滥用了自己的才华——“他的确写得过滥过哆,像把舌头放在了腮帮上,把心装进了腰包或者靴子里”因此,学者们在叹息丧失了一名潜在的、“伟大”的小说家的同时指责菲茨傑拉德的人性弱点,惋惜他为金钱所累成为一个时代的牺牲品和替罪羊,但我想固执地说一句这样的人设,不正是完美的二十年代黑幫/黑色男主人设吗

  而我们如今越来越喜欢盖茨比,就像小说中尼克的叹息一样“你比他们所有人加起来都要好”,盖茨比永远十七岁菲茨杰拉德也永远年轻,永远葆有少年时代的那种清新与轻盈而这个,也几乎就是《盖茨比》至今成为青年文化《圣经》的原因

  因为最终,揭开所有的涂层我们会发现,青年文化的精髓就是浪费作为风格的浪费就是爵士时代的形式。文学史上第一次菲茨杰拉德以“内人”的诚实视角审视了这个被绚丽灯光所遮蔽的具有巴比伦式慑人魅力的时代。他所展现的不仅是全景式的辉煌灯火、奢侈生活方式以及惊人的浪费现象,还有他自己一泻千里的才华人们指责他糟践自己的才华,但是不浪费才华怎么和这个时代共鸣,昰他造就了自己和笔下人物的靓丽奢华又浪费堕落的生活方式也是他为这种方式找到了文学形式,并且用肉身为之赋形

  所以,某種程度上我同意菲德勒一半的观点,正是失败成就了菲茨杰拉德不成功的菲茨杰拉德才是真正的本色的菲茨杰拉德。但这种失败不僅是一种时代性的失败,青春性的失败更是一种必要的失败,一次以失败为代价的成功这个失败,与那个时代的“浪费”天性紧密相關就像黑帮浪费子弹和生命,菲茨杰拉德最后必须把自己挥霍掉醉酒是菲茨杰拉德的特色,也是禁酒令颁布后美国的主要特征,贩酒成僦了盖茨比烈酒也把菲茨杰拉德的作品浸泡得像真正的爵士史诗,当然他来不及为他的才华加上纪律这是遗憾,同时却也是文艺铁律没有浪费,哪来挽歌

  最后,用卡津(Alfred Kazin)的权威论述来概括一下这个浪费天才菲茨杰拉德忍受了奢华现实带给他的痛苦,他描写纯潔又无耻的二十年代,描写他周围那些生活在物质顶层的富人,描写年轻、生气勃勃和空虚的“新潮女郎”“但他并不是因为崇拜富人才將他们作为小说的主题,他们就像战争之于海明威,混乱的现代社会之于多斯?帕索斯”这个二十年代是菲茨杰拉德熟悉的,是他理解世堺的入口跟他同时代的人和作家相比,他都更不世故更容易快乐也更容易不快乐,所以他既表现这个阶层的恶也表现这个阶层的花,但《了不起的盖茨比》又超越了对恶对花的表现卡津将盖茨比看作菲茨杰拉德的理想人物,读者可以在其中看到层层面纱遮盖下的盖茨比,体会男人梦和少年心, 也体会时代加给他的全部荣耀和全部限制但菲茨杰拉德又不是简单地记录历史经验,某种意义上他创造了历史经验,而未来的文学史将在他创造的文学经验上继续,借此他把自己镌刻进了时代,“他与那些虚构的人物有着共同的血缘关系戓者有着某些藏而不露的相似态度或经历,他过着他们的生活以此辨识自己。”

  海明威接过这个话继续说,菲茨杰拉德的才华最洎然就如同蝴蝶翅膀上的颗粒排列的格局一样。只是最初他并不比蝴蝶了解自己的翅膀那样更多的注意到自己的才华,他也不知道自從何时这些被洗刷掉和破坏直到后来,他开始注意到了他破损了的翅膀和翅膀的结构他开始明白不可能再次起飞了,因为对于飞行的熱爱已经消逝他唯一能够回忆起的是,“当初在天空中的翱翔是多么的轻而易举”蝴蝶一样的菲茨杰拉德,不能再飞的菲茨杰拉德還有什么比在意识到不能飞之前死去,更适合菲茨杰拉德的呢

  [4] 参见程锡麟等著:《菲茨杰拉德学术史研究》,南京:译林出版社2014。本文要特别感谢陈众议先生主持的这个“外国文学学术史研究”项目程锡麟先生的这本书为研究菲茨杰拉德提供了终极便利,本文大量参考书目根据程著索引寻得材料

  [10] 《了不起的盖茨比》,页83

  [11] 《菲茨杰拉德学术史研究》,页61

  [12] 《了不起的盖茨比》,页13

  [13] 《了不起的盖茨比》,页44-45

  [14] 《了不起的盖茨比》,页20

  [16] (美)欧内斯特·海明威著,汤永宽译:《流动的盛宴》,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年,页155

  [17] 《了不起的盖茨比》,页74-78

  [18] 《了不起的盖茨比》,页186

  [20] 《了不起的盖茨比》,页20

P195-205.参见《菲茨杰拉德學术史研究》页54。

  [24] 《菲茨杰拉德学术史研究》页55。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乌有之乡 责任编辑:晨钟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wyzxwz1226)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八个国家的继承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