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孙子兵法作者里面氨底抽薪是第几集

瞒天过海——伪装客商 暗渡陈仓——走 小 路

以逸待劳——林中休息 声东击西——吴用下药

混水摸鱼——偷 酒 抛砖引玉——送 枣

欲擒故纵——不肯卖酒 走为上策——劫走生辰纲

釜底抽薪——杨志断了升官梦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三十六计不是孙子兵法作者里面的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36计是孙子兵法作者Φ的釜底抽薪是第九计吗?釜底抽薪我记得是第十九计吧!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这是语文同步上的一道题!!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采纳数:0 获赞数:3 LV1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备周则意怠①;常见则不疑阴茬阳之内,不在阳之对②太 ③阳,太阴

 ①备周则意怠:防备十分周密,往往容易让人斗志松懈削弱战力。

 ②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對:阴阳是我国古代传统哲学和文化思想的基点,其
思想笼罩着大千宇宙、细末尘埃并影响到意识形态的一切领域。阴阳学说是把宇
宙萬物作为对立的统一体来看待表现出朴素的辩证思想。阴、阳二字早在甲骨文、
金文中出现过但作为阴气、阳气的阴阳学说,最早是甴道家始祖楚国人老子所倡
导并非《易经》提出。此计中所讲的阴指机密、隐蔽;阳指公开、暴露。阴在
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在兵法上是说秘计往往隐藏于公开的事物里而不在公开事
物的对立面上,就是说非常公开的往往蕴藏着非常机密的

 ③太:极,极大此句意同上。

 古人按语说:阴谋作为不能背于秘处行之。夜半行窃僻巷杀人,愚俗之行

 这是说“瞒天过海”之谋略决不可以与“欺上瞒丅”、“掩耳盗铃”或者诸如
夜中行窃、拖人衣裘、僻处谋命之类等同,也决不是谋略之士所应当做的事情虽
然,这两种在某种程度上嘟含有欺骗性在内但其动机、性质、目的是不相同的,
自是不可以混为一谈这一计的兵法运用,常常是着眼于人们在观察处理世事中
由于对某些事情的习见不疑而自觉不自觉地产生了疏漏和松懈,故能乘虚而示假隐
真掩盖某种军事行动,把握时机出奇制胜。

 见《詠乐大典——薛仁贵征辽事略》唐太宗贞观十七年御驾亲征,领三十万
大军以宁东土一日,浩荡大军东进来到大海边上帝见眼前只昰白浪排空,海茫
无穷即向众总管问及过海之计,四下面面相觑忽传一个近居海上的豪民请求见
驾,并称三十万过海军粮此家业已独備帝大喜,便率百官随这豪民来到海边只
见万户皆用一彩幕遮围,十分严密豪民老人东向倒步引帝入室。室内更是绣幔彩
锦茵褥鋪地。百官进酒宴饮甚乐。不久风声四起,波响如雷杯盏倾侧,人
身摇动良久不止。太宗警惊忙令近臣揭开彩幕察看,不看则巳一看愕然。满
目皆一片清清海水横无际涯哪里是什么在豪民家作客,大军竟然已航行在大海之
上了! 原来这豪民是新招壮士薛仁贵扮成 这“瞒天过海”计策就是他策划的。
“瞒天过海”用在兵法上实属一种示假隐真的疑兵之计,用来作战役伪装以期
达到出其不意的战斗成果。

 公元589年隋朝将大举攻打陈国。这陈国乃是公元557年陈霸先称帝建国定
国号为陈,建都城于建康也就是今天的南京。战湔隋朝将领贺若弼因奉命统领
江防,经常组织沿江守备部队调防每次调防都命令部队于历阳(也就是今天安徽
省和县一带地方)集中。还特令三军集中时必须大列旗帜,遍支警帐张扬声势,
以迷惑陈国果真陈国难辨虚实,起初以为大军将至尽发国中士卒兵马,准备迎
敌面战可是不久,又发现是隋军守备人马调防并非出击,陈便撤回集结的迎战
部队如此五次三番,隋军调防频繁蛛丝马迹┅点不露,陈国竟然也司空见惯
戒备松懈。直到隋将贺若弼大军渡江而来陈国居然未有觉察。隋军如同天兵压顶
令陈兵猝不及防,遂一举拔取陈国的南徐州(今天的讲苏省镇江市一带) 

 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共敌不如分敌:共,集中的分,分散使分散。句意:打集中的敌人不如

 敌阳不如敌阴: 敌,动词攻打。句意为 先打击气势旺盛的敌人不如后打

 古人按语说:治兵如治水:锐者避其锋, 如导疏;弱者塞其虚,如筑堰故当
齐救赵时,孙子谓田忌曰:“夫解杂乱纠纷者不控拳救斗者,不搏击批亢捣虚,
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史记》卷六五《孙子吴起列传》)

 对敌作战,好比治水:敌人势头强大就要躲过冲击,如用疏导之法分流对
弱小的敌人,就抓住时机消灭它就象筑堤围堰,不让水流走孙子的比喻十分生
动形象,想理顺乱丝和结绳只能用手指慢慢去解开,鈈能握紧拳头去捶打;排解
搏斗纠纷只能动口劝说,不能动手参加对敌人,应避实就虚攻其要害,使敌
方受到挫折受到牵制,围困可以自解

 事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是讲战国时 期齐国与魏国的桂陵之战公元
前354年, 魏惠王欲释失中山的旧恨便派大将庞涓湔去攻打。这中山原本是东周
时期魏国北邻的小国 被魏国收服后来赵国乘魏国国丧伺机将中山 强占了,魏将
庞涓认为中山不过弹丸之地 距离赵国又很近,不若直打赵国都城邯郸既解 旧
恨又一举双得。 魏王从之欣欣然似霸业从 此开始,即拨五百战车以庞涓为将
直奔趙国围了赵国都城邯郸。 赵王急难中只好求救于齐 国并许诺解围后以中山
相赠。齐威王应允令田忌为将,并起用从魏国救得的孙膑为軍师领兵出发这孙
膑曾与庞涓同学,对用兵之法 谙熟精通魏王用重金将他聘得,当时庞涓也 正事
奉魏国庞涓自觉能力不及孙膑,恐其贤于己遂以毒刑将孙膑致残,断孙两足并
在他 脸上刺字企图使孙不能行走又羞于见人。后来孙膑装疯幸得齐使者救助,

 这是一段關于庞涓与孙膑的旧事且说田忌与 孙膑率兵进入魏赵交界之地时,
田忌想直逼赵 国邯郸 孙膑制止说:解乱丝结绳,不可以握拳去打排解争斗,
不能参与搏击平息纠纷要抓住要害,乘虚取势双方因受到制约才能自然分开。
现在魏国精兵倾国而出若我直攻魏国。那龐涓必回师解救这样一来邯郸之围定
会自解。 我们再于中途伏击庞涓归路其军 必败。田忌依计而行果然,魏军离
开邯郸归路中又陷伏击与齐战于桂陵,魏部卒长途疲惫溃不成军,庞涓勉强收
拾残部 退回大梁 齐师大胜,赵国之围遂解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围魏救赵”
的故事。 又后十三年齐魏之 军再度相交于战场,庞涓复又陷于孙膑的伏击自知
智穷兵败遂自刎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

 太平天国后期,由于内讧加剧大大削弱了革命军的力量。公元1860年清军
派和春率领数十万大军进攻太平天国的都城天京(今江苏南京),清军仗着人马众
多层层包围,使天京成为一座孤城为了解救天京,天王洪秀全召集诸王众将商
讨对策但对如此险恶的形势,大镓一时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

 这时,年轻的将领忠王李秀成为洪秀全献上一计他说:“如今,清军人马众
多硬拼只会凶多吉少。请天迋拨给我两万人马乘夜突围,偷袭敌军屯粮之地杭
州这样,敌人一定会分兵救援抗州然后天王乘此机会突围,我也回兵天京形
成兩面夹击之势,天京之围可解”

 翼王石达开急忙响应,并表示也带一支人马协同忠王作战诸王全将都认为这
是“围魏救赵”之计,有兩位王爷亲率精兵突围胜利是有把握的。可是洪秀全生
性喜欢猜疑以为天京被围,形势险恶怀疑二王是不是想乘机脱逃,所以迟疑鈈

 李秀成猜透了洪秀全的心思他突然跪倒在地泪如泉涌,说道:“天王天国
危在旦夕,我等若有二心对得起天王和全军将士吗?”石达开也跪在天王面前

 洪秀全深受感动,终于同意照计而行这年正月初二,正值过年清军仗着人
多势众,已把天京团团围住也就畧有松懈。

 这天半夜时分李秀成、石达开各率一部人马,乘着黑夜从敌人封锁薄弱的
东南角突围出去。清将和春见是小股部队逃窜吔就没有追击。

 二王突围后分兵两路:李秀成奔杭州,石达开奔湖州李秀成抵杭州城下,
见守备森严他急令士兵攻城,但都被击退原来这杭州是清军的重要粮草基地,
城内守军也有一万余人他们只坚守城池,并不出城反攻李秀成见三天三夜未能

 突然天降大雨,城内守军见太平军久攻不下都很疲惫,天又降雨就都躲进
城堡休息,因为几天几夜没好生睡觉倒在地上,就呼呼入睡李秀成乘着雨夜,
派一千多名勇士用云梯偷偷爬上城墙,等守城兵士惊醒城门己经大开,李秀成
率部冲入城内攻了杭州。

 为了吸引围困天京的清军李秀成下令焚烧清军的粮仓。和春闻讯知道杭州
已失,断了后勤供应急今副将张玉良率十万人马,火速回救杭州洪秀全见清軍
已分兵解救杭州,敌军正在调动于是下令全线出击。李秀成攻下抗州放火烧了
粮仓之后,火速回兵天京石达开也率部回撒天京。兩路兵马汇合一处机智地绕
道而行,回避了张玉良回救抗州的部队终于顺利地赶回天京。

 此时城内城外的太平军对清军形成夹击之势清兵始料不及,左冲右突阵势
大乱,死伤六万余人一败涂地。清军惨败天京之围已解。短时期内清军已无
力再打天京了。 

 敌已奣友未定①,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②推演

 ①友未定:“友”指军事上的盟者,也即除敌、我两方之外的第三者中可以
一時结盟而借力的人、集团或国家。友未定就是说盟友对主战的双方,尚持徘徊、
观望的态度其主意不明不定的情况。

 ②《损》:出自《易经·损》卦:“损: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

 孚,信用元大。贞正。意即取抑省之道去行事,只要有诚心就会囿大
的吉利,没有错失合于正道,这样行事就可一切如意又卦有:《象》损:损:
损下益上,其道上行”意指“损”与“益”的转囮关系,借用盟友的力量去打击
敌人势必要使盟友受到损失,但盟友的损失正可以换得自己的利益

 古人按语说:故象已露,而另一势仂更张将有所为,便应借此力以毁敌人
如:郑桓公将欲袭郐,先向郐之豪杰、良臣、辨智、果敢之士尽书姓名,择郐之
良田赂之為官爵之名而书之,因为设坛场郭门之处而埋之衅之以鸡缎,若盟状
郐君以为内难也,而尽杀其良臣桓公袭郐,遂取之(《韩非孓,内储说下》)
诸葛亮之和吴拒魏,及关羽围樊、裹曹欲徙都,懿及蒋济说曹曰:“刘备、孙权
外亲内疏关羽得志,权心不愿也可遣人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释。”
曹从之羽遂见擒。(《长知经》卷九《格形》)

 古按语举了几则战例:春秋时期,郑桓公袭击郐国之前先打听了郐国有哪些
有本领的文臣武将,开列名单宣布打下郐国,将分别给他们封官爵把郐国的土
地送给他們。并煞有介事地在城处设祭坛把名单埋于坛下,对天盟誓郐国国君
一听到这个消息,怒不可遏责怪臣于叛变,把名单上的贤臣良將全部杀了结果
当然是郑国轻而易举灭了郐国。三国时诸葛亮献计刘备联络孙权,用吴国兵力在
赤壁大破曹兵还有,蜀将关羽围困魏地樊城、襄阳曹操惊慌,想迁都避开关羽
的威胁司马懿和蒋济力劝曹操说刘备,孙权表面上是亲戚骨子里是疏远的。关
羽得意孫权肯定不愿意。可以派人劝孙权攻击关羽的后方并答应把江南地方分
给孙权。曹操用了他们的计谋关羽终于兵败麦城。

 此计多是封建官僚之间尔虞我诈、相互利用的一种政治权术用在军事上,主
要体现在善于利用第三者的力量或者善于利用或者制造敌人内部的矛盾,达到取
胜的目的学会识别这一计谋,可以防止上大当吃大亏。

 借刀杀人是为了保存自己的实力而巧妙地利用矛盾的谋略。当敌方动向已明
就千方百计诱导态度暖昧的友方迅速出兵攻击敌方,自己的主力即可避免遭受损失
此计是根据《周易》六十四卦中《损》卦推演而得。”曰:损下益上其通上行。”
此卦认为“损、益”,不可截然划分二者相辅相成,充满辩证思想此计谓借
人之力攻擊我方之敌,我方虽不可避免有小的损失但可稳操胜券,大大得利

 春秋末期,齐简公派国书为大将兴兵伐鲁。鲁国实力不敌齐国形势危急。
孔子的弟子子贡分析形势认为唯吴国可与齐国抗衡,可借吴国兵力挫败齐国军队
于是子贡游说齐相田常。

 田常当时蓄谋篡位急欲铲除异己。子贡以“忧在外者攻其弱忧在内者攻其
强”的道理,劝他莫让异己在攻弱鲁中轻易主动扩大势力,而应攻打吴国借强
国之手铲除异己。田常心动但因齐国已作好攻鲁的部署,转而攻吴怕师出无名
子贡说:“这事好办。我马上去劝说吴国救鲁伐齊这不是就有了攻吴的理由了吗?”

 子贡赶到吴国对吴王夫差说:“如果齐国攻下鲁国,势力强大必将伐齐。
大王不如先下手为强联鲁攻齐,吴国不就可抗衡强晋成就霸业了吗?”子贡马
不停蹄又说服赵国,派兵随吴伐齐解决了吴王的后顾之忧。

 子贡游说三國达到了预期目标,他又想到吴国战胜齐国之后定会要挟鲁国,
鲁国不能真正解危于是他愉偷跑到晋国,向晋定公陈述利害关系:吳国伏鲁成功
必定转而攻晋,争霸中原劝晋国加紧备战,以防吴国进犯

 公元前484年, 吴王夫差亲自挂帅率十万精兵及三千越兵攻打齊国,鲁国立
即派兵助战齐军中吴军诱敌之计,陷于重围齐师大败,主帅图书及几员大将死
于乱军之中齐国只得请罪求和。夫差大獲全胜之后骄狂自傲,立即移师攻打晋
国晋国因早有准备,击退吴军子贡充分利用齐、吴、越、晋四国的矛盾,巧妙
周旋借吴国の“刀”,击败齐国;借晋国之“刀”灭了吴国的威风。鲁国损失
微小却能从危难中得以解脱。

 努尔哈赤父子亲率十数万满兵声势浩大,锐不可挡进犯明朝,志在必得

 明天启六年,努尔哈赤亲自率部攻打宁远以十三万之众围攻宁远守兵万余人。

 宁远守将袁崇焕身先士卒,奋勇抗敌击退满兵三次大规模进攻。明军的奋
勇抵抗力挫骄横的满兵。袁崇焕乘满军气馁之时开城反攻,追杀数十里击伤
努尔哈赤,满军惨败怒尔哈赤遭此败绩,身体负伤攻占明朝的壮志难酬,羞愧
愤懑而死皇太极继位,第二年又率师攻打辽萣。袁崇焕早有准备皇太极又兵

 又经过几年的准备,皇太极再次攻打明朝崇祯三年,他为避开袁崇焕守地
由内蒙越长城,攻山海关嘚后方气势汹汹,长驱而入袁崇焕闻报,立即率部入
京勤王日夜兼程,比满兵早三天抵达京城的广渠门外作好迎敌准备。满兵刚箌
即遭迎头痛击,满兵先锋巴添狼狈而逃皇太极视袁崇焕为从未有过的劲敌,又忌
又恨又害怕袁成了他的心病。

 皇太极为了除掉袁崇焕绞尽脑汁,定下借刀杀人之计他深知崇祯帝猜忌心
特重,难以容人于是秘密派人用重金贿赂明廷的宦官,向崇祯告密说袁崇煥已
和满州订下密约,故此满兵才有可能深入内地崇祯勃然大怒,将袁崇焕下狱问罪
并不顾将士吏民的请求,将袁崇焕斩首皇太极借崇祯之刀,除掉心腹之患从此
肆无忌惮,再也没有遇到哀崇焕这样的劲敌了 

 困敌之势①,不以战;损刚益柔②

 ①困敌之势:迫使敵入处于围顿的境地。

 ②损刚益柔:语出《易经. 损》“刚”、“柔”是两个相对的事物现象,在
一定的条件下相对的两方有可相互转化“损”,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兑下艮
上)。上卦为艮艮为山,下卦为兑兑为泽。上山下泽意为大泽浸蚀山根之象,
也就说有沝浸润着山抑损着山,故卦名叫损”“损刚益柔”是根据此卦象讲述
“刚柔相推, 而主变化” 的普遍道理和法则此计正是根据“损”卦的道理,以
“刚”喻敌以“柔”喻已,意谓困敌可用积极防御逐渐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
使之由强变弱而我因势利导又可使自巳变被动为主动,不一定要用直接进攻的方

 古人按语说:此即致敌之法也兵书云:“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
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孙子.虚实篇》)兵书论敌,此
为论势则其旨非择地以待敌;面在以简驭繁,以不变应变以小变应夶变,以不
动应动以小动应大动以枢应环也。如管仲寓军令于内政实而备之。(《史记》
卷六二《管晏列传》);孙膑于马陵道伏击龐涓(《史记》)卷六五《孙子吴起列
传》;李牧守雁门久而不战,而实备之战而大破匈奴(《史记》卷八—《廉颇

 古按语举了管仲治国备战,孙膑马陵道伏击庞涓李牧大破匈奴的事实,来证
明调敌就范以逸待劳,是“无有不胜”法。强调用中心枢纽即关键性嘚条件,
来对付无穷无尽、变化多端的“环”即广大四周的情况。掌握战争的主动权是本
计关键谁人不知,两个拳师放对聪明的拳師往往退让一步,蠢人则其势汹汹
劈头就使出全副本领.结果往往被退让者打倒。《水浒传》上的洪教头在柴进家
中要打林冲,连唤幾个“来来”结果却是退让的林冲看出洪教头的破绽,一脚踢

 以逸待劳语出于《孙子·军争篇》: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
锐,昼气惰暮气归。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
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佚(同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

 又,《孙子·虚实篇》:“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同逸),后处战地而趋战
者劳故善战者,致人洏不致于人”原意是说,凡是先到战场面等待敌人的就
从容、主动,后到达战场的只能仓促应战一定会疲劳、被动。所以善于指揮作
战的人,总是调动敌人而决不会被敌人调动。

 战国末期秦国少年将军李信率二十万军队攻打楚国,开始时秦军连克数城,
锐不鈳挡不久,李信中了楚将项燕伏兵之计丢盔弃甲,狼狈而逃秦军损失数
万。后来秦王又起用已告老还乡的王翦。王翦率领六十万軍队陈兵于楚国边境。
楚军立即发重兵抗敌老将王翦毫无进攻之意,只是专心修筑城池摆出一派坚壁
固守的姿态。两军对垒战争┅触即发。楚军急于击退秦军相持年余。王翦在军
中鼓励将士养精蓄锐吃饱喝足,休养生息秦军将士人人身强力壮,精力充沛
平時操练,技艺精进王翦心中十分高兴。一年后楚军绷紧的弦早已松懈,将士
已无斗志认为秦军的确防守自保,于是决定东撤王翦見时机已到,下令追击正
在撤退的楚军秦军将士人人如猛虎下山,只杀得楚军溃不成军秦军乘胜追击,
势不可挡公元前223年,秦灭楚

 此计强调:放敌方处于困难局面,不一定只用进攻之法关键在于掌握主动权,
待机而动以不变应万变,以静对动积极调动敌人,創造战机不让敌人调动自
已,而要努力牵着敌人的鼻子走所以,不可把以逸待劳的“待”字理解为消极被

 三国时吴国杀了关羽,刘備怒不可遏亲自率领七十万大军伐吴。蜀军从长
江上游顺流进击居高临下,势如破竹举兵东下,连胜十余阵锐气正盛,直至
彝陵哮亭一带,深入吴国腹地五六百里孙权命青年将领陆逊为大都督,率五万
人迎战陆逊深谙兵法,正确地分析了形势认为刘备锐气始盛,并且居高临下
吴军难以进攻。于是决定实行战略退却以观其变。吴军完全撤出山地这样,蜀
军在五六百里的山地一带难以展開反而处于被动地位,欲战不能兵疲意阻。相
持半年蜀军斗志松懈。陆逊看到蜀军战线绵延数百里首尾难顾,在山林安营扎
寨犯了兵家之忌。时机成熟陆逊下令全面反攻,打得蜀军措手不及陆逊—把
火,烧毁蜀军七百里连营蜀军大乱,伤亡惨重慌忙撤退。陆逊创造了战争史上
以少胜多、后发制人的著名战例 

 敌之害大①,就势取利刚决柔也②。

 ①敌之害大:害指敌人所遭遇到的困难,危厄的处境

 ②刚夬 (卦名)柔也:语出《易经·夬》卦。夬,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乾
下兑上)。上卦为兑兑为泽;下卦为乾,乾為天兑上乾下,意为有洪水涨上天
之象《夬》的《彖》辞说:“夬,决也刚决柔也。”决冲决、冲开、去掉的
意思。因乾卦为六┿四卦的第一卦乾为天,是大吉大利吉利的贞卜,所以此卦
的本义是力争上游刚健不屈。
 所谓刚决柔就是下乾这个阳刚之卦,在沖决上兑这个阴柔的卦
 此计是以“刚”喻己,以“柔”喻敌言乘敌之危,就势而取胜的意思

 古人按语说:敌害在内,则劫其地;敌害在外则劫其民;内外交害,败劫其
国如:越王乘吴国内蟹稻不遗种而谋攻之,后卒乘吴北会诸侯于黄池之际国内
空虚,因而抟之大获全胜(《国语·吴语·越语下》)。

 这则按语把“趁火打劫”计具体化了。所谓“火”即对方的困难、麻烦。敌
方的困难不外有兩个方面即内忧、外患。天灾人祸经济凋敝,民不聊生怨声
载道,农民起义内战连年,都是内患;外敌入侵战事不断,都是外患敌方有
内忧,就占它的领土;敌方有外患就争夺他的百姓;敌方内忧外患岌岌可危,赶
快兼并它总之,抓住敌方大难临头的危急の时赶快进兵,肯定稳操胜券《战
国策·燕二》中的著名寓言“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也就是“趁火打劫”的形象

 趁火打劫的原意是:趁人家家里失火,一片混乱无暇自顾的时候,去抢人家
的财物乘人之危捞一把,这可是不道德的行为此计用在军事上指的是:当敵方
遇到麻烦或危难的时候,就要乘此机会进兵出击制服对手。《孙子·始计篇》云:
“乱而取之”唐朝杜牧解释孙子此句说,“敌囿昏乱可以乘而取之。”就是讲

 春秋时期吴国和越国相互争霸,战事频繁经过长期战争,越国终因不敌吴
国只得俯首称臣。越王勾践被扣在吴国失去行动自由。勾践立志复国十年生
聚,十年教训卧薪尝胆。表面上对吴王夫差百般逢迎终于骗得夫差的信任,被
放回越国因国之后,勾践依然臣服吴国年年进献财宝,麻痹夫差而在国内则
采取了一系列富国强兵的措施。越国几年后实力大大加强人丁兴旺,物资丰足
人心稳定。吴王夫差却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被勾践的假象迷惑,不把越国放在眼里
他骄纵凶残,拒绝纳谏杀了一代名将忠臣伍子胥,重用奸臣堵塞言路。生活淫
靡奢侈 大兴土木,搞得民穷财尽.公元前473年吴国颗粒难收,民怨沸腾越
囸勾践选中吴王夫差北上和中原诸侯在黄池会盟的时机,大举进兵吴国吴国国内
空虚,无力还击很快就被越国击破灭亡。勾践的胜利正是乘敌之危,就势取胜

 努尔哈赤、皇太极都早有入主中原的打算只是直到去世都未能如愿。顺帝即
位时年龄太小,只有七岁朝廷的权力都集中在摄政王多尔兖身上。多尔兖对中
原早就有攻占之意想在他手上建立功业,已遂父兄未完成的入主中原的遗愿他
时刻虤视眈眈地注视着明朝的一举一动。

 明朝末年政治腐败,民生凋敝崇祯皇帝宵衣旰食,倒想振兴大明可是,
他猜疑成性贤臣良将根本不能在朝廷立 

 敌志乱萃①,不虞③坤下兑上③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①敌志乱萃:援引《易经·萃》卦中《象》辞:“乃乱乃萃,其志乱也”之意。
萃,悴即憔悴。是说敌人情志混乱而且憔悴

 ②不虞:未意科,未预料

 ②坤下兑上:萃卦为异卦相叠(坤下兑仩)。上卦为兑兑为泽;下并为坤,
坤为地有泽水淹及大地,洪水横流之象

 此计是运用“坤下兑上”之卦象的象理,喻“敌志乱萃”而造成了错失丛杂、
危机四伏的处境我则要抓住敌人这不能自控的混乱之势,机动灵活地运用时东时
西似打似离,不攻而示它以攻欲攻而又示之以不攻等战术,进一步造成敌人的
错觉出其不意地一举夺胜。

 古人按语说:西汉七国反,周亚夫坚壁不战吴兵奔壁の东南陬,亚夫便备
西北;已而吴王精兵果攻西北遂不得入(汉书四十《周勃传》附)。此敌志不乱
能自去也。汉末朱隽围黄巾于宛,张围结垒起土山以临城内,鸣鼓攻其西南
黄巾悉众赴之,隽自将精兵五千掩其东北,遂乘虚而人此敌志乱萃,不虞也
然则聲东击西之策,须视敌志乱否为定乱,则胜;不毯将自取败亡,险策也

 这则按语通过使用此计的两个战例,来提醒使图此计的人必須考虑对手的情况:
敌方指挥确可扰乱用此计必胜,如果对方指挥官头脑冷静识破计谋,此计就不
可能发挥效力了黄巾军中了李隽佯攻西南方之计,遂丢失宛城(今河南南阳)
而周亚夫处变不惊,识破敌方计谋吴军佯攻东南角,周亚夫下令加强西北方向的
防守當吴军主力进攻西北角时,周亚夫早有准备吴军无功而返。

 声东击西之计早已被历代军事家熟知,所以使用时必须充分估计敌方情况
方法虽是一个,但可变化无穷

 声东击西,是忽东忽西即打即离,制造假象引诱敌人作出错误判断,然后
乘机歼敌的策略为使敌方的指挥发生混乱,必须采用灵活机动的行动本不打算
进攻甲地,却佯装进攻;本来决定进攻乙地却不显出任何进攻的迹象。似可为洏
不为似不可为而为之,敌方就无法推知己方意图被假象迷惑,作出错误判断
东汉时期,班超出使西域目的是团结西域诸国共同對抗匈奴。为了使西域诸国便
于共同对抗匈奴必须先打通南北通道。地处大漠西缘的莎车国煽动周边小国,
归附匈奴反对汉朝。班超决定首先平定莎车莎车国王北向龟兹求援,龟兹王亲
率五万人马援救莎车。班超联合于阗等国兵力只有二万五千人,敌众我寡難

 班超遂定下声东击西之计,迷惑敌人他派人在军中散布对班超的不满言论,
制造打不赢龟兹有撤退的迹象。并且特别让莎车俘虏听嘚一清二楚这天黄昏,
班超命于阗大军向东撤退自己率部向西撤退,表面上显得慌乱故意放俘虏趁机
脱逃。俘虏逃回莎车营中急忙报告汉军慌忙撤退的消息。龟兹王大喜误认班超
惧怕自己而慌忙逃窜,想趁此机会追杀班超。他立刻下令兵分两路追击逃敌。
他親自率一万精兵向西追杀班超班超胸有成竹,趁夜幕笼罩大漠撤退仅十里地,
部队即就地隐蔽龟兹王求胜心切,率领追兵从班超隐蔽处飞驰而过班超立即集
合部队,与事先约定的东路于阗人马迅速回师杀向莎车。班超的部队如从天而降
莎车猝不及防,迅速瓦解莎车王惊魂未定,逃走不及只得请降。龟兹王气势汹
汹追走一夜,未见班超部队踪影又听得莎车已被平定,人马伤亡稍重的报告
大势已去,只有收拾残部悻悻然返回龟兹。

 台湾被荷兰殖民者统治数十年 民族英雄郑成功立志收复台湾。1661年4月
郑成功率二万五千將士顺利登上澎湖岛。要占领台湾岛赶走殖民军,必须先攻下
赤嵌城(今台南安平)郑成功亲自寻访熟悉地势的当地老人,了解到攻咑赤嵌城
只有两条航道可进:一条是攻南航道这条道港阔水深,船只可以畅通无阻又较
易登陆。荷兰殖民军在此设有重兵工事坚固,炮台密集对准海面,另一条是攻
北航通直通鹿耳门。但是这条航道海水很浅礁石密布,航通狭窄殖民军还故
意凿沉一些船只,阻塞航道他们认为这里无法登陆,所以只派少量兵力防守郑
成功又进一步了解到,这条航道虽浅但海水涨潮时,仍可以通大船于昰决定趁
涨潮时先攻下鹿耳门,然后绕道从背后攻打赤嵌玻

 郑成功计划已定;首先派出部分战舰,浩浩荡荡装作从南航道进攻。荷兰殖
民军急忙调集大批军队防守航道为了迷惑敌人,郑成功的部队声威浩大喊声震
天,炮火不断这一下,郑成功非常成功地把殖民军嘚注意力全部吸引到了南航道
北航道上一片沉寂,殖民军以为平安无事南航道激战正酣,在一个月明星稀之夜
郑成功率领主力战舰,人不知鬼不觉,乘海水涨潮时机迅速登上鹿耳门守军从
梦中惊醒,发现已被包围郑成功乘胜进兵,从背后攻下赤嵌城荷兰殖民軍狼狈
逃窜,台湾又回到祖国怀抱 

 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①。少阴、太阴、太阳②

 ①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诳,欺诈、诳騙实,实在真实,此处作意
动词句意为:运用假象欺骗对方,但并非一假到底而是让对方把受骗的假象当

 ②少阴,太阴太阳:此“阴”指假象,“阳”指真象句意为:用大大小小

 古人按语说:无而示有,诳也诳不可久而易觉,故无不可以终无无中生有,
则甴诳而真由虚而实矣,无不可以败敌生有则败敌矣,如:令狐潮围雍丘张
巡缚嵩为人千余,披黑夜夜缒城下;潮兵争射之,得箭數十万其后复夜缒人,
潮兵笑不设备,乃以死士五百砍潮营焚垒幕,追奔十余里(新唐书一九二《张
巡传》《战略考·唐》)。

 此計的关键在于真假要有变化虚实必须结合,一假到底易被敌人发觉,难
以制敌先假后真,先虚后实无中必须生有。指挥者必须抓住敌人已被迷惑的有
利时机迅速地以“真”、以“实”、以“有”,也就是以出奇制胜的速度攻击
敌方,等敌人头脑还来不及清醒时即被击溃。

 无中生有这个“无”,指的是“假”是“虚”。这个“有”指的是“真”,
是“实”无中生有,就是真真假假虚虛实实,真中有假假中有真。虚实互变
扰乱敌人,使敌方造成判断失误行动失误。此计可分解为三部曲:第一步示敌
以假,让敌囚误以为真;第二步让敌方识破我方之假,掉以轻心;第三步我方
变假为真,让敌方仍误以为假这样,敌方思想已被扰乱主动权僦被我方掌握。
使用此计有两点应予注意:

 第一、敌方指挥官性格多疑过于谨慎的,此计特别奏效

 第二、要抓住敌方思想已乱迷惑不解之机,迅速变虚为实变假为真,变无为
有出其不意地攻击敌方。

 唐朝安史之乱时许多地方官吏纷纷投靠安禄山、史思明。唐将张巡忠于唐室
不肯投敌。他率领二三千人的军队守孤城雍丘(今河南杞县)安禄山派降将令狐
潮率四万人马围攻雍丘城。敌众我寡张巡虽取得几次突击出城袭击的小胜,但无
奈城中箭只越来越少赶造不及。无有箭只很难抵挡敌军攻城。张巡想起三国时
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心生一计。急命军中搜集秸草扎成千余个草人,将草人
披上黑衣夜晚用绳子慢慢往城下吊。

 夜幕之中令狐潮以为张巡又偠乘夜出兵偷袭,急命部队万箭齐发急如骤雨。
张巡轻而易举获敌箭数十万支令狐潮天明后,知已中计气急败坏,后悔不迭
第二忝夜晚,张巡又从城上往下吊草人贼众见状。哈哈大笑

 张巡见敌人已被麻痹,就迅速吊下五百名勇士敌兵仍不在意。五百勇士在夜
幕掩护下迅速潜入敌营,打得令狐潮措手不及营中大乱。

 张巡乘此机会率部冲出城来,杀得分狐潮大败而逃损兵折将,只得退守陳
留(今开封东南)张巡巧用无中生有之计保住了雍丘城。

 战国末期七雄并立。实际上秦国兵力最强,楚国地盘最大齐国地势最恏。
其余四国都不是他们的对手当时,齐楚结盟秦国无法取胜。秦国的相国张仪是
个著名谋略家他向秦王建议,离间齐楚再分别擊之。秦王觉得有理遂派张仅

 张仪带着厚礼拜见楚怀王,说秦国愿意把商于之地六百里(今河南淅川、内江
一带)送与楚国只要楚能絕齐之盟。怀王一听觉得有利可图:一得了地盘,二
削弱了齐国三又可与强秦结盟。于是不顾大臣的反对痛痛快快地答应了。怀王
派逢侯丑与张仪赴秦签订条约。二人快到咸阳的时候张仪假装喝醉酒,从车上
掉下来回家养伤。逢侯丑只得在馆驿住下过了几天,逢侯丑见不到张仪只得
上书秦王。秦王回信说:既然有约定寡人当然遵守。但是楚未绝齐怎能随便签

 逢侯丑派人向楚怀王汇报,懷王哪里知道秦国早已设下圈套立即派人到齐国,
大骂齐王于是齐国绝楚和秦。

 这时张仪的“病”也好了,碰到逢侯五说:“咦,你怎么还没有回国”
逢侯丑说:“正要同你一起去见秦王,谈送商于之地一事”张仪却说:“这点小
事,不要秦王亲自央定我当時已说将我的奉邑六里,送给楚王我说了就成了。”
逢侯丑说:“你说的是商于六百里!”张仪故作惊讶:“哪里的话!秦国土地都是
征战所得岂能随意送人?你们听错了吧!”

 逢侯丑无奈只得回报楚怀王。怀王大怒发兵攻秦。可是现在秦齐已经结盟
在两国夹击の下,楚军大败秦军尽取汉中之地六百里。最后怀王只得割地求和。

 怀王中了张仪无中生有之计不但没有得到好处,相反却丧失大爿国土 

 示之以动①,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②。

 ①示之以动:示给人看。动此指军事上的正面佯攻、佯动等迷惑敌方的军

 ②益动洏巽:语出《易经·益》卦。益,卦名。此卦为异卦相叠(震下巽上)。
上卦为巽,巽为风;下卦为震震为雷。意即风雷激荡其势愈增,故卦名为益
与损卦之义,互相对立构成一个统一的组纷。《益卦》的《彖》辞说:“益动而
巽日进无疆。”这是说益卦下震为雷为动上巽为风为顺,那么动而合理,是

 此计是利用敌人被我“示之以动”的迷惑手段所蒙蔽而我即乘虚而入,以达

 古人按语说:渏出于正无正不能出奇。不明修栈道则不能暗渡陈仓。昔邓
艾屯白水之北;姜维遥廖化屯白水之南而结营焉。艾谓诸将日:“维令卒还吾
军少,法当来渡而不作桥,此维使化持我令不得还。必自东袭取洮城矣”艾
即夜潜军,径到洮城维果来渡。而艾先至據城,得以不破此则是姜维不善用
暗渡陈仓之计;而邓艾察知其声东击西之谋也。

 这则按语讲出了“奇”、“正”的辩证关系奇正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孙
子田:“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所谓“正”指的是兵法中的常规原则;所
谓“奇”,指的是与常规原则楿对而言的灵活用兵之法其实,奇正也可以互相转
化比如说,“明修找通暗渡陈仓”,写入兵书此法可以说由奇变为正,而适
时嘚正面强攻又可能转化为奇了邓艾识破姜维“暗渡陈仓”

 之计,认定姜维派廖化屯白水之南不过是想迷惑自己,目的是袭取洪城等
薑淮偷袭洪城时,邓艾已严阵已待了邓艾懂得兵法中奇正互变的道理,识破姜维
之计由此可见,对于熟悉兵法的人来说战场上千变萬化,使用各种计谋必须
审时度势,机械搬用某种计谋是难以成功的。

 暗渡陈仓意思是采取正面佯攻,当敌军被我牵刺而集结固守時我军悄悄派
出一支部队迂回到敌后,乘虚而入进行决定性的突袭。

 此计与声东击西计有相似之处都有迷惑敌人、隐蔽进攻的作用。二者的不同
处是:声东击西隐蔽的是攻击点;暗渡陈仓,隐蔽的是攻击路线

 此计是汉大将军韩信创造。“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是古代战争史上的著名成

 秦朝末年,政治腐败群雄并起,纷纷反秦刘邦的部队首先进入关中,攻进
咸阳势力强大的项羽进入关中后,逼迫刘邦退出关中鸿门宴上,刘邦险些丧命
刘邦此次脱险后,只得率部退驻汉中为了麻痹项羽,刘邦退走时将汉中通往关
中的栈噵全部烧毁,表示不再返回关中其实刘邦一天也没有忘记一定要击败项羽,

 公元前206年 已逐步强大起来的刘邦,派大将军韩信出兵东征出征之前,
韩信派了许多士兵去修复已被烧毁的栈道摆出要从原路杀回的架势。关中守军闻
讯密切注视修复栈道的进展情况,并派主力部队在这条路线各个关日要塞加紧防
范阻拦汉军进攻。韩信“明修栈道”的行动果然奏效,由于吸引了敌军注意力
把敌军的主仂引诱到了栈道一线,韩信立即派大军绕道到陈仓(今陕西宝鸡县东)
发动突然袭击一举打败章邯,平定三秦为刘邦统一中原迈出了決定性的一步。
一般来说一个将领实施某一计谋取成功之后,敌方会吸取教训防止再次上当。
因此故伎重演,难度很大古代军事渏才韩信,二施“暗渡陈仓”的计谋玩弄
敌人于股掌之上,堪称一绝楚汉相争,各路诸侯自知力量不敌刘邦、项羽,他
们密切注意戰争动向寻找靠山。西魏王豹本已投靠刘邦,后见汉兵受挫就转
而投靠项羽,联楚反汉大将军韩信举兵攻打西魏,大军进至黄河渡口临晋关(今
陕西大荔东)西魏王豹派重兵把守临晋关对岸的蒲坂(今山西永济西),凭借黄
河天险紧守度日,封锁临晋关河面森严壁垒。

 韩信深知如果从临晋关渡河,损失太大难以成功。他决定再施“暗渡陈仓”
的计谋他佯装准备从临晋关渡河决战,调集囚马赶造船只,派人沿黄河上游察
看地形经过认真调查韩信决定从黄河上游夏阳(今陕西韩城南)渡河,那里地势
险要魏兵守备空虛。韩信一面命大军向夏口调集一面佯装从临晋关渡河,派兵
丁擂鼓呐喊推船入水,作出强攻的样子魏军无论如何也没想到,就在漢军佯装
大举强渡的时候汉军已在韩信率领下从夏阳渡河后,直取魏都平阳(今山西临汾)
等到西魏王豹得到消息,派兵堵截汉军巳经来不及了。汉军生擒西魏王豹占领

 阳乖序乱①,明以待逆②暴戾恣睢③,其势自毙顺以动豫,豫顺以动④

 ①阳乖序乱:阳,指公开的乖,违背不协调。此指敌方内部矛盾激化以
致公开地表现出多方面秩序混乱、倾轧。

 ②阴以待逆:阴暗下的。逆叛逆。此指我暗中静观敌变坐待敌方更进一

 ③暴戾恣睢:戾,凶暴猛烈。睢任意胡为。

 ④顺以动豫 豫顺以动: 语出《易经.豫》卦。豫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
(坤下震上)本卦的下卦为坤为地,上卦为震为雷是雷生于地,雷从地底而出
突破地面,在空中自在飞騰《豫卦》的《彖》辞说“豫,刚应而志行顺以动。”
意即豫卦的意思是顺时而动正因为豫卦之意是顺时而动,所以天地就能随和其意

 此计正是运用本卦顺时以动的哲理,说坐观敌人的内部恶变我不急于采取攻
逼手段,顺其变“坐山观虎斗”,最后让敌人自残洎杀时机—到而我即坐收其
利,一举成功古人按语说:乖气浮张,逼则受击退则远之,则乱自起昔袁尚、
袁熙奔辽东,众尚有数芉骑初,辽东太守公孙康恃远不服。及曹操破乌丸或
说曹遂征之,尚兄弟可擒也操曰:“吾方使斩送尚、熙首来,不烦兵矣”⑨月,
操引兵自柳城还康即斩尚、熙,传其首诸将问其故,澡日:“彼素畏尚等吾
急之, 则并力; 缓之则相图,其势然也”或曰:此兵书火攻之道也,按兵书
《火攻篇》前段言火攻之法后段言慎动之理,与隔岸观火之意亦相吻合。

 按语提到《孙子· 火攻篇》认为孙子言慎动之理,与隔岸观火之意亦相吻
合。这是很正确的在《火攻篇》后段,孙子强调战争是利益的争夺,如果打了
胜仗洏无实际利益这是没有作用的。所以“非利不动,非得(指取胜)不用
非危不战,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指怨愤、恼怒)而致战。合于利而动
不合于利而止。”所以说一定要慎用兵戒轻战。战必以利为目的当然,隔岸观
火之计不等于站在旁边看热鬧,一旦时机成熟就要改“坐观”为“出击”,以

 隔岸观火就是“坐山观虎斗”,“黄鹤楼上看翻船”敌方内部分裂,矛盾
激化楿互倾轧,势不两立这时切切不可操之过急,免得反而促成他们暂时联手
对付你正确的方法是静止不动,让他们互相残杀力量削弱,甚至自行瓦解

 东汉末年,袁绍兵败身亡几个儿子为争夺权力互相争斗,曹操决定击败袁氏
兄弟袁尚、袁熙兄弟投奔乌桓,曹操向烏桓进兵击败乌既,袁氏兄弟又去投奔
辽东太守公孙康曹营诸将向曹操进君,要一鼓作气平服辽东,捉拿二袁曹操
哈哈大笑说,伱等勿动公孙康自会将二袁的头送上门来的。于是下令班师转回
许昌,静观辽东局势公孙康听说二袁归降,心有疑虑袁家父子一姠都有夺取辽
东的野心,现在二袁兵败如丧家之犬,无处存身投奔辽东实为迫不得已。公孙
康如收留二袁必有后患,再者收容二袁,肯定得罪势力强大的曹操但他又考
虑,如果曹操进攻辽东只得收留二袁,共同抵御曹操当他探听到曹操已经转回
许昌,并无进攻辽东之意时认为收容二袁有害无益。于是预设伏兵召见二袁,
一举擒拿割下首级,派人送到曹操营中曹操笑着对众将说,公孙康向来俱怕袁
氏吞并他二袁上门,必定猜疑如果我们急于用兵,反会促成他们合力抗拒我
们退兵,他们肯定会自相火并看看结果,果然不出我料

 战国后期,秦将武安君白起在长平一战全歼赵军四十万,赵国国内一片恐慌
白起乘胜连下韩国十七城,直逼赵国国嘟邯郸赵国指日可破。赵国情势危急平
原君的门客苏代向赵王献计,愿意冒险赴秦以救燃眉。赵王与群臣商议决定依

 苏代带着厚禮到咸阳拜见应侯范睢,对范睢说:“武安君这次长平一战威风
凛凛,现在又直逼邯郸他可是秦国统一天下的头号功臣。我可为您担惢呀!您现
在的地位在他之上恐怕将来您不得不位居其下了。这个人不好相处啊”苏代巧
舌如簧,说得应侯沉默不语过了好一会儿,才问苏代有何对策苏代说:“赵国
已很衰弱,不在话下何不劝秦王暂时同意议和。这样可以剥夺武安君的兵权您
的地位就稳如泰屾了。”

 范睢立即面奏秦王“秦兵劳苦日久,需要修整不如暂时宣谕息兵,允许赵
国割地求和”秦王果然同意。结果赵国献出六城,两国罢兵

 白起突然被召班师,心中不快后来知道是应侯范睢的建议,也无可奈何两
年后,秦王又发兵攻赵白起正在生病,改派王陵率十万大军前往这时赵国已起
用老将廉颇,设防甚严秦军久攻不下。秦王大怒决定让白起挂帅出征。白起说:
“赵国统帅廉頗精通战略,不是当年的赵括可比;再说两国已经议和,现在进
攻会失信于诸侯.所以,这次出兵恐难取胜。”秦王又派范睢去動员白起两
人矛盾很深,白起便装病不答应秦王说:“除了白起,难道秦国无将了吗”于
是又派王陵攻邯郸,五月不下秦王又令皛起挂帅,白起伪称病重拒不受命。秦
王怒不可遏削去白起官职,赶出咸阳这时范睢对秦王说:“白起心怀怨恨,如
果让他跑到别嘚国家去肯定是秦国的祸害。”秦王一听急派人赐剑白起,令其
自刎可怜,为秦国立下汗马功劳的白起落到这个下场。

 当白起围邯郸时秦国国内本无“火”,可是苏代点燃范睢的妒忌之火制造
秦国内乱,文武失和赵国隔岸观火,使自己免遭灭亡 

 信而安之①, 阴以图之②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 ③。

 ①信而安之:信使信。安使安,安然此指不生 疑心。

 ②阴以图之:阴暗地裏。

 ③刚中柔外:表面柔顺实质强硬尖利。

 古人按语说:兵书云:“辞卑而益备者进也;……无约而请和者,谋也”
故凡敌人之巧訁令色,皆杀机之外露也宋曹玮知渭州,号令明肃西夏人惮之。
一日玮方对客奕棋会有叛夸数千,亡奔夏境堠骑(骑马的侦宿员)报至,诸将
相顾失色公言笑如平时。徐谓骑日.“吾命也汝勿显言。”西夏人闻之以为
袭己,尽杀之此临机应变之用也。若勾踐之事夫差.则意使其久而安之矣

 宋将曹玮,闻知有人叛变他非但不惊恐,反而随机应便谈笑自如,不予追
捕让敌人把叛逃者误認为是曹玮派来进攻的,把他们全部杀光曹琼把笑里藏刀
和借刀杀人之计运用得何其自如!古代兵法早就提醒为战者:切不可轻信对方嘚甜
言蜜语、空头支票,要谨防他们暗中隐藏的杀机总之,此计还多用于军事政治与

 笑里藏刀原意是指那种口蜜腹剑,两面三刀“ロ里喊哥哥,手里摸家伙”
的作法此计用在军事上,是运用政治外交上的伪装手段欺骗麻痹对方,来掩盖
己方的军事行动这是一种表面友善而暗藏杀机的谋略。
 战国时期秦国为了对外扩张,必须夺取地势险要的黄河崤山一带派公孙鞅
为大将,率兵攻打魏国公孙鞅大军直抵魏国吴城城下。这吴城原是魏国名将吴起
苦心经营之地地势险要,工事坚固正面进攻恐难奏效。公孙鞍苦苦思索攻城之
计他探到魏国守将是与自己曾经有过交往的公子行,心中大喜他马上修书一封,
主动与公子行套近乎说道,虽然我们俩现在各为其主但考虑到我们过去的交情,
还是两国罢兵订立和约为好。念旧之情溢干言表。他还建议约定时间会谈议和
大事信送出后,公孙鞅還摆出主动撤兵的姿态命令秦军前锋立即撤回。公子行
看罢来信又见秦军退兵,非常高兴马上回信约定会谈日期。公孙鞅见公子行巳
钻入了圈套暗地在会谈之地设下埋伏。会谈那天公子行带了三百名随从到达约
定地点,见公孙鞅带的随从更少而且全部没带兵器,更加相信对方的诚意会谈
气氛十分融洽,两人重叙昔日友情表达双方交好的诚意。公孙鞍还摆宴款待公子
行公子行兴冲冲人席,還未坐定忽听一声号令,伏兵从四面包围过来公子行
和三百随从反应不及,全部被擒公孙鞅利用被俘的随从,骗开吴城城门占领吳
城。魏国只得割让西河一带向秦求和。秦国用公孙鞅笑里藏刀计轻取崤山一带

 三国时期, 由于荆州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成为兵家必爭之地。公元217年鲁
肃病死。孙、刘联合抗曹的蜜月已经结束当时关羽镇守荆州,孙权久存夺取荆州
之心只是时机尚未成熟。不久以後关羽发兵进攻曹操控制的樊城,怕有后患
留下重兵驻守公安、南郡,保卫荆州孙权手下大将吕蒙认为夺取荆州的时机已到,
但因囿病在身就建议孙权派当时毫无名气青年将领陆逊接替他的位置,驻守陆口
陆逊上任,并不显山露水定下了与关羽假和好、真备战嘚策略。他给关羽写去一
信信中极力夸耀关羽,称关羽功高威重可与晋文公、韩信齐名。自称—介书生
年纪太轻,难担大任要关羽多加指教。关羽为人骄做自负,目中无人读罢陆
逊的信,仰天大笑说道:“无虑江东矣。”马上从防守荆州的守军中调出大部人
馬一心一意攻打樊城。陆逊又暗地派人向曹操通风报信约定双方一起行动,夹
击关羽孙权认定夺取荆州的时机已经成熟,派吕蒙为先锋向荆州进发。吕蒙将
精锐部队埋伏在改装成商船的战舰内日夜兼程,突然袭击攻下南部。关羽得讯
急忙回师,但为时已晚孫权大军已占领荆州。关羽只得败走麦城 
 第十一计 李代桃僵

 必有损,损阴以益阳①

 ①损阴以益阳:阴:此指某些细微的、局部的事物。阳此指事物带整体意义
的、全局性的事物。这是说在军事谋略上如果暂时要以某种损失、失利为代价才
能最终取胜,指挥者应当机竝断作出某些局部、或暂时的牺牲,去保全或者争取
全局的、整体性的胜利这是运用我国古代阴阳学说的阴阳相生相克、相互转化的
噵理而制定的军事谋略。

 古人按语说:我敌之情各有长短。战争之事难得全胜,而胜负之诀即在
长短之相较,乃有以短胜长之秘诀如以下驷敌上驷,以上驷敌中驷以中驷敌下
驷之类:则诚兵家独具之诡谋,非常理之可测也

 两军对峙,敌优我劣或势均力敌的情况昰很多的如果指挥者主观指导正确,
常可变劣势为优势孙膑赛马的故事为大家的熟知,他在田忌的马总体上不如对方
的情况下使他仍以二比一获胜。但是运用此法也不可生搬硬套。春秋时齐魏桂
陵之战魏军左军最强,中军次之右军最弱。齐将田忌准备按孙膑赛馬之计如法
泡制孙膑却认为不可。他说这次作战不是争个二胜一负,而应大量消灭敌人
于是用下军对敌人最强的左军,以中军对势均力敌的中军以力量最强的部队迅速
消灭敌人最弱的右军。齐军虽有局部失利但敌方左军、中军已被钳制住,右军很
快败退田忌迅即指挥已方上军乘胜与中军合力,力克敌方中军得手后,三军合
击一起攻破敌方最强的左军。这样齐军在全局上形成了优势,终于取胜李代
桃僵,就是趋利避害指挥的高明之处,是要会“算帐”古人云:“两利相权从
其重,两害相衡趋其轻”以少量的损失换取很大的胜利,是划得来的

 李代桃僵,语出《乐府诗集·鸡鸣篇》:“桃生露井上,李树生桃旁,虫来啮
桃根李树代桃僵,树木身相玳兄弟还相忘?”本意是指兄弟要象桃李共患难一
样相互帮助相互友爱。此计用在军事上指在敌我双方势均力敌,或者敌优我劣
的凊况下用小的代价,换取大的胜利的谋略很象大家在象棋比赛中的“舍车保
 战国后期,越国北部经常受到匈奴蟾褴国及东胡、林胡等蔀骚扰边境不宁。
赵王派大将李牧镇守北部门户雁门李牧上任后,日日杀牛宰羊犒赏将士,只许
坚壁自守不许与敌交锋。匈奴摸鈈消底细也不敢贸然进犯。李牧加紧训练部队
养精蓄锐, 几年后兵强马壮,士气高昂公元前250年,李牧准备出击匈奴他
派少数士兵保护边寨百姓出去放牧。匈奴人见状派出小股骑兵前去劫掠,李牧的
士兵与敌骑交手假装败退,丢下一些人和牲畜匈奴人占得便宜,得胜而归匈
奴单于心想,李牧从来不敢出城征战果然是一个不堪一击的胆小之徒。于是亲率
大军直逼雁门李牧已料到骄兵之计巳经奏效,于是严阵以待兵分三路,给匈奴
单于准备了一个大口袋匈奴军轻敌冒进,被李牧分割几处逐个围歼。单于兵败
落荒而逃,蟾褴国灭亡李牧用小小的损失,换得了全局的胜利

 春秋时期,晋国大奸臣屠岸贾鼓动晋景公灭掉于晋国有功的赵氏家族屠岸贾
率三千人把赵府团团围住,把赵家全家老小杀得一个不留。幸好赵朔之妻庄姬公
主已被秘密送进宫中屠岸贾闻讯必欲赶尽杀绝,要晋景公杀掉公主景公念在姑
侄情分,不肯杀公主公主已身怀有孕,屠岸贾见景公不杀她就定下斩草除根之
计,准备杀掉婴儿公主生丅一男婴,屠岸贾亲自带人入宫搜查公主将婴儿藏在
裤内,躲过了搜查屠岸贾估计婴儿已偷送出官,立即悬赏缉拿赵家忠实门客公
孫许臼与程婴商量救孤之计:如能将一婴儿与赵氏孤儿对换,

 我带这一婴儿逃到首阳山你便去告密,让屠贼搜到那个假赵氏遗孤方才會
停止搜捕,赵氏嫡脉才能保全程婴的妻子此时正生一男婴,他决定用亲子替代赵
氏孤儿他以大义说服妻了忍着悲痛把儿子让公孙许臼带走。程婴依计向屠岸贾
告密。屠贼迅速带兵追到首阳山在公孙井臼居住的茅屋,搜出—个用锦被包裹的
男婴于是屠贼摔死了婴兒。他认为已经斩草除很放松了警戒。在忠臣韩厥的帮
助下一个心腹假扮医生,入宫给公主看病用药箱偷偷把婴儿带出宫外,程婴巳
经听说自己的儿子被屠贼摔死强忍悲痛,带着孤儿逃往外地过了十五年后,孤
儿长大成人知道自己的身世后,在韩厥的帮助下兵戈讨贼,杀了奸臣屠岸贾

 程婴见赵氏大仇已报,陈冤已雪不肯独享富贵,拔剑自刎他与公孙许臼合
葬一墓,后人称“二义冢”怹们的美名千古流传。 

 第十二计 顺手牵羊

 微隙在所必乘①;微利在所必得少阴,少阳②

 ①微隙在所必乘:微隙,微小的空隙指敌方嘚某些漏洞、疏忽。

 ②少阴少阳:少阴,此指敌方小的疏漏少阳,指我方小的得利此句意为
我方要善于捕捉时机,伺隙捣虚变敌方小的疏漏而为我方小的得利。

 古人按语说:大军动处其隙甚多,乘间取利不必以胜。胜固可用败亦可

 大部队在运动的过程中,漏洞肯定很多比如,大兵急于前进各部运动速度
不同,给养可能造成困难协调可能不灵,战线拉得越长可乘之机一定更多。看
准敌囚的空隙抓住时机一击,只要有利不一定完全取胜也行。这个方法胜利
者可以运用,失败者也可以运用强大的一方可以运用,弱尛的一方也可以运用
战争史上一方经常用小股游击队,钻进敌人的心脏神出鬼没打击敌人,攻敌薄弱
处应手得利。这样用顺手牵羊取胜的例子不胜枚举。

 顺手牵羊是看准敌方在移动中出现的漏洞抓住薄弱点,乘虚而入获取胜利的
谋略古人云:“善战者,见利不夨遇时不疑。”意思是要捕捉战机乘隙争利,
当然小利是否应该必得,这要考虑全局只要不会“因小失大”,小胜的机会也

 公元383姩 前秦统一了黄河流域地区,势力强大前秦王苻坚坐镇项城,调
集九十万大军打算一举歼灭东晋。他派其弟苻融为先锋攻下寿阳初战告捷,苻
融判断东晋兵力不多并且严重缺粮建议苻坚迅速进攻东晋。苻坚闻讯不等大军
齐集,立即率几千骑兵赶到寿阳东晋将領谢石得知前秦百万大军尚未齐集,抓住
时机击败敌方前锋,挫敌锐气谢石先派勇将刘牢之率精兵五万,强渡洛涧杀
了前秦守将梁荿。刘牢之乘胜追击重创前秦军。谢石率师渡过洛涧顺淮河而上,
抵达淝水一线驻扎在八公山边,与驻扎在寿阳的前秦军隔岸对峙苻坚见东晋阵
势严整,立即命今坚守河岸等待后续部队。谢石看到敌众我寡只能速战速决。
于是他决定用激将法激怒骄狂的苻坚。他派人送去一封信说道,我要与你决一
雌雄如果你不敢决战,还是趁早投降为好如果你有胆量与我决战,你就暂退一
箭之地放峩渡河与你比个输赢。苻坚大怒决定暂退一箭之地,等东晋部队渡到
河中间再回兵出击,将晋兵全歼水中他哪里料到此时秦军士气低落,撤军令下
顿时大乱。秦兵争先恐后人马冲撞,乱成一团怨声四起。这时指挥已经失灵
几次下令停止退却,但如潮水般撤退嘚人马已成溃败之势这时谢石指挥东晋兵马,
迅速渡河乘敌人大乱,奋力追杀前秦先锋苻融被东晋军在乱军中杀死,苻坚也
中箭受傷慌忙逃回洛阳。前秦大败淝水之战,东晋军抓住战机乘虚而入,是
古代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唐朝中期,各镇节度史都擁有军事、经济大权根本不把朝廷放在眼里。蔡州
节度使的儿子吴元济在父死之后起兵叛乱。唐宪宗派大将李诉担任唐州节度使

 李訴到任,放风麻痹吴元济散布说,我是个懦弱无能的人朝廷派我来,只
是为了安顿地方秩序至于攻打吴元济,与我无干吴元济观察了李诉的动静,见
他毫无进攻之意也就不把李诉放在心上了。

 其实李诉一直在思考攻打吴元济老巢蔡州的策略他趁机擒获了吴元济掱下的
大将李佑,对他优礼有加感动了李佑。李佑告诉李诉吴元济的主力部队都部署
在洄曲一带,防止官军进攻而防守蔡州城的不過是些老弱残兵。蔡州是吴元济最
大的空隙如果出奇制胜,应该迅速直捣蔡州活捉吴元济。

 李诉在一个雪天的傍晚率领精兵抄小路,神奇地直抵蔡州城边趁守城士兵
呼呼大睡时,爬上城墙杀了守兵,打开城门部队静悄悄涌进了城。筹吴元济从
睡梦中惊醒发现宅第已被围困,负隅顽抗终于被捉。李诉将吴元济装进囚车
押往长安。驻扎在洄曲的董重质见大势已去也向李诉投降。 

 第十三计 打艹惊蛇

 疑以叩实①察而后动;复者②,阴之媒也③

 ①疑以叩实:叩,问查究。意为发现了疑点就应 当考实查究清楚

 ②复者:反复詓做,即反复去叩实而后动

 ③阴之媒也:阴,此指某些隐藏着的、暂时尚不明显或未暴露的事物、情况

 “复者,阴之媒也”意即反複叩实查究,而后采取相应的行动实际是发现

 古人按语说:敌力不露,阴谋深沉未可轻进,应遍挥其锋兵书云:“军旁
有险阻、潢囲、葭苇、山林、翳荟者,必谨复索之此伏奸所藏也”(《孙子·行

 兵法早已告诫指挥者,进军的路旁如果遇到险要地势,坑地水洼芦苇密林,
野草遍地—定不能麻痹大意,稍有不慎就会“打草惊蛇”而被埋伏之敌所歼。
可是战场情况复杂变化多端,有时已方巧设伏兵故意“打草惊蛇”,让敌军中

 打草惊蛇之计一则指对于隐蔽的敌人,己方不得轻举妄动以免敌方发现我
军意图而采取主动;二则指用佯攻助攻等方法“打草”,引蛇出动中我埋伏,聚

 打草惊蛇语出段成式《酉阳杂俎》:唐代王鲁为当涂县令,搜刮民财貪污
受贿。有一次县民控告他的部下主薄贪脏。他见到状子十分惊骇,情不自禁地
在状子上批了八个字:“汝虽打草吾已惊蛇.”咑草惊蛇,作为谋略是指敌方
兵力没有暴露,行踪诡秘意向不明时,切切不可轻敌冒进应当查清敌方主力配

 公元前627年, 秦穆公发兵攻打郑国他打算和安插在郑国的奸细里应外合,
夺取郑国都城大夫蹇叔以为秦国离郑国路途遥远,兴师动众长途跋涉郑国肯定
会作恏迎战准备。秦穆公不听派孟明视等三帅率部出征。蹇叔在部队出发时.痛
哭流涕地警告说恐怕你们这次袭郑不成,反会遭到晋国的埋伏只有到崤山去给
士兵收尸了。果然不出蹇叔所料郑国得到了秦国袭郑的情报,逼走了秦国安插的
奸细作好了迎敌准备。秦军见襲郑不成只得回师,但部队长途跋涉十分疲惫。
部队经过崤山时仍然不作防备。他们以为秦国曾对晋国刚死不久的晋文公有恩
晋國不会攻打秦军。哪里知道晋国早在崤山险蜂峡谷中埋伏了重兵。一个炎热的
中午秦军发现晋军小股部队,孟明十分恼怒下令追击。追到山隘险要处.晋军
突然不见踪影孟明一见此地山高路窄,草深林密情知不妙。这时鼓声震天杀
声四起,晋军伏兵蜂涌而上夶败秦军,生擒孟明视等三帅秦军不察敌情,轻举
妄动“打草惊蛇”终于遭到惨败。当然军事上有时也可故意“打草惊蛇”而诱
敌暴露,从而取得战斗的胜利

 李自成起义部队逐步壮大,所向披靡公元1642年,围困明朝都城开封崇祯
连忙调集各路兵马,援救开封李洎成部已完成了对开封的包围部署。敌人二十五
万兵马和一万辆炮车增援开封集中在离开封西南四十五里的朱仙镇。李自成为了
不让援軍与开封守敌合为一股在开封和朱仙镇分别布置了两个包围圈,把敌军分
割开来又在南方交通线上挖一条长达百里、宽为一丈六尺的夶壕沟,一断敌军粮
道二断敌军退路。敌军各路兵马貌合神离,心怀鬼胎互不买帐。李自成兵分
两路一路突袭朱仙镇南部的虎大威的部队,造成“打草惊蛇”的作用一路牵制
力量最强的左良玉部队。击溃虎大威部后左良玉果然因被围困得难以脱身,人马
损失过半拼命往西南突围。李自成故意放开一条路让败军溃逃。哪知左良玉
退了几十里地又遇截击,面临李自成挖好的大壕沟马过不去,士兵只得弃马渡沟
仓皇逃命。这时等在此地的伏兵迅速出击敌军人仰马翻,尸填沟堑全军覆没。 
 第十四计 借尸还魂

 有用者不可借①;不能用者,求借②借不能用者而用之,匪我求童蒙童

 ①有用者,不可借;意为世间许多看上去很有用处的东西往往不容易去駕驭

 ②不能用者,求借:此句意与①句相对言之即有些看上去无什用途的东西,
往往有时我还可以借助它而为己发挥作用犹如我欲“還魂”还必得借助看似无用
的“尸体”的道理。此言兵法是说兵家要善于抓住一切机会,甚至是看去无什用
处的东西努力争取主动,壯大自己即时利用而转不利为有利,乃至转败为胜


 ③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语出《易·经蒙》卦。蒙,卦名。本纷是异卦相叠
(下坎上艮)本卦上卦为艮为山,下卦为坎为水为险山下有险,草木丛生故
说“蒙”。这是蒙卦卦象这里“童蒙”是指幼稚无知、求師教诲的儿童。此句意
为不是我求助于愚昧之人而是愚昧之人有求于我了。


 古人按语说.换代之际纷立亡国之后者,固借尸还境之意吔凡—切寄兵权
于人,而代其攻宁者皆此用也。

 历史上常有这种情况在改朝换代的时候,都喜欢推出亡国之君的后代打着
他们的旗号,来号召天下用这种“借尸还魂”的方法,达到夺取天下的目的在
军事上,指挥官一定要善于分析战争中各种力量的变化要善於利用一切可以利用
的力量。有时我方即使受挫,处于被动局面如果我方善于利用敌方矛盾,利用
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也能够转被動为主动,改变战争形势达到取胜的目的。

 借尸还魂:原意是说已经死亡的东西又借助某种形式得以复活,用在军事上
是指利用、支配那些没有作为的势力来达到我方目的的策略。战争中往往有这类情
况对双方都有用的势力,往往难以驾驭很难加以利用。而没有什么作为的势力
往往要寻求靠山。这个时候利用和控制这部分势力,往往可以达到敢胜的目的


 秦朝实行暴政,天下百姓“欲为乱者十室有五。”大家都有反秦的愿望但
是如果没有强有力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也就难成大事秦二世元年,陈胜、吴广被
征发到渔阳戍邊当这些戌卒走到大泽乡时,连降大雨道路被水淹没,眼看无法
按时到达渔阳了秦朝法律规定,凡是不能按时到达指定地点的戌卒一律处斩。
陈胜、吴广知道即使到达渔阳,也会误期被杀不如一拼,寻求一条活路他们
知道同去的戍卒也都有这种思想,正是举兵起义的大好时机陈胜又想到,自己地
位低下恐怕没有号召力。当时有两位名人深受人民尊敬一个是秦始皇的大儿子
扶苏,温良贤奣已被阴险狠毒的秦二世暗中杀害,老百姓却不知情另一个是楚
将项燕,功勋卓著爱护将士,威望极高在秦灭六国之后不知去向。于是陈胜
公开打出他们的旗号,以期能够得到大家拥护他们还利用当时人们的迷信心理,
巧妙地作了其它安排有一天,士兵做饭時在鱼腹中发现一块丝帛,上写“陈胜
王”(这个王字是称王的意思)士兵大惊,暗中传开吴广又趁夜深人静之时,
在旷野荒庙中學狐狸叫士兵们还隐隐约约地听到空中有“大楚兴,陈胜王”的口
号他们以为陈胜不是一般的人,肯定是“天意”让他来领导大家的陈胜、吴广
见时机已到,率领戍卒杀死朝廷派来的将尉陈胜登高一呼.揭竿而起。他说:我
们反正活不成了不如和他们拼个你死我活,就是死也要死出个样儿来。于是
陈胜自号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占大泽乡,天下云集响应节节胜利,所向披靡
后来,部下擁立陈胜为王国号“张楚”。

 赤壁大战之后刘备势力增强,但还不雄厚他和孙权都把眼睛盯住四川,那
里地理位置好资源丰富,昰个可以大展宏图的好地方但是,曹操统一中原的决
心已定虎视眈眈,牵制住了孙权的力量刘备、孙权一时都对四川无法下手。公
え215年 曹操进攻汉中,张鲁降曹益州刘璋集团形势危急。这时刘璋集团内
部争权夺利,分崩离析刘璋深怕曹操进攻四川,心想不洳请刘备来,共同抵御
曹操刘备得讯,喜不自胜正中下怀,这不正是他进军四川的大好时机吗他派
关羽留守荆州,亲自率步卒万人進入益州刘璋推举刘备为大司马领司隶校尉,自
己为镇西大将军兼益州牧

 刘备、刘璋的这段“蜜月”肯定长不了。一日刘备接到荆州来信,说曹操兴
兵侵犯孙权刘备请刘璋派三万精兵、十万斛军粮前去助战。刘璋怕削弱了自己的
力量只同意派三千老兵出川。刘备塖机大骂刘璋:我为你抵御曹操你却吝惜钱
财,我怎能和你这种人合作共事!于是向刘璋宣战乘胜直捣成都,完成了占领四
川的计划刘备就是借刘璋这个“尸”,扩充了实力占据了四川,为以后建国打

 第十五计 调虎离山

 待天以困之①用人以诱之②,往蹇来连③

 ①待天以困之:天,指自然的各种条件或情况此句意为战场上我方等待天然
的条件或情况对敌方不利时,我再去围困他

 ②用人以诱之: 用人为的假象去诱惑他(指敌 人),使他向我就范

 ③往蹇来连:语出《易经·蹇》卦。蹇,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艮下坎上)。
上卦为坎为水,下卦为艮为山山上有水流,山石多险水流曲折,言行道之不容
易这是本卦的卦象。蹇困难;连,艰难这句意为:往来皆难,行路困难重重

 此计运用这个道理,是说战场上若遇强敌要善用谋,用假象使敌人离开驻地
诱他就我之范,丧失他的优势使他处处皆难,寸步难行由主动变被动,而我则

 古人按语说:兵书曰:“下政攻城”若攻坚,则自取败亡矣敌既得地利,
则不可爭其地且敌有主而势大:有主,则非利不来趋;势大则非天人合用,不
能胜汉末,羌率众数千遮虞诩于陈崤谷。诩即停军不进洏宣言上书请兵,须
到乃发羌闻之,乃分抄旁县翔因其兵散,日夜进道兼行百余里,令军士各作
两灶日倍增之,羌不敢逼遂大破之。兵到乃发者利诱之也;日夜兼进者,用
天时以困之也;倍增其灶者恶之以人事也(《后汉书》五八《虞诩》、《战略考

 《孙子兵法作者》早就指出:不顾条件地硬攻城池是下等策略,是会失败的敌人
既然已占据了有利地势,又作好了应战的准备就不能去与他爭地。应该巧妙地用
小利去引诱敌人把敌人诱离坚固的防地,引诱到对我军有利的战区我方就可以
变被动为主动,利用天时、地利和囚为条件一定可以击败敌人。

 前面讲的虞诩智骗羌人的故事就是个好例证他故意说等待援兵,松懈了敌人
的斗志分散了他们的兵力;他日夜兼程行军,充分利用了时间;他还增加灶的数
量让敌人误以为援军已到,不敢轻举妄动都在于扰乱故人的意图。这样就充分
發挥了己方的主动性牵住了敌方的牛鼻子,以己方的意图随意调动了敌方终干

 调虎离山,此计用在军事上是一种调动敌人的谋略。咜的核心在一“调”字
虎,指敌方山,指敌方占据的有利地势如果敌方占据了有利地势,并旦兵力众
多防范严密,此时我方不鈳硬攻。正确的方法是设计相诱把敌人引出坚固的
据点,或者把敌人诱入对我军有利的地区,这样做才可以取胜

 东汉末年,军阀并起各霸一方。孙坚之子孙策年仅十七岁,年少有为继
承父志, 势力逐渐强大公元199年,孙策欲向北推进准备夺取江北卢江郡。卢
江郡南有长江之险北有淮水阻隔,易守难攻占据卢江的军阀刘勋势力强大,野
心勃勃孙策知道,如果硬攻取胜的机会很小。他和眾将商议定出了一条调虎
离山的妙计。针对军阀刘勋极其贪财的弱点,孙策派人给刘勋送去一份厚礼并
在信中把刘勋大肆吹捧一番。信中说刘勋功名远播今人仰慕,并表示要与刘励交
好孙策还以弱者的身份向刘勋求救。他说上缭经常派兵侵扰我们,我们力弱
鈈能远征,请求将军发兵降服上缭我们感激不尽。刘勋见孙策极力讨好他万分
得意。上缭一带十分富庶,刘勋早想夺取今见孙策軟弱无能,免去了后顾之忧
决定发兵上缭。部将刘晔极力劝阻刘勋哪里听得进去?他已经被孙策的厚礼、甜
言迷惑住了孙策时刻监視刘勋的行动,见刘勋亲自率领几万兵马去攻上缭城内
空虚,心中大喜说:“老虎己被我调出山了,我们赶快去占据它的老窝吧!”幹
是立即率领人马水陆并进,袭击卢江几乎没遇到顽强的抵杭,就十顺利地控制
了卢江刘勋猛攻上缭,一直不能取胜突然得报,孫策已取卢江情知中计,后
悔已经来不及了只得灰溜溜地投奔曹操。

 东汉未期北边羌人叛乱。朝廷派虞诩平定叛乱虞诩的部队在陳仓崤谷一带
受到羌人阻截。这时羌人士气正旺,又占据有利地势虞诩不能强攻,又不能绕
道真是进退两难。虞诩决定骗羌人离开堅固的据点他命令部队停止前进,就地
扎营对外散布行军受阻,向朝延请派增援部队羌人见虞诩已停止前进,等待增
援部队就放松了戒备,纷纷离开据点到附近劫掠财物去了。虞诩见敌人离开了
据点下令部队急行军,日夜兼程每日超过百里,通过山谷他命囹在急行军时,
沿途增加灶的数量今日增灶,明日增灶敌人误以为朝廷援军已到,自己的力量
又已经分散不敢轻易出击。虞诩顺利哋通过陈仓崤谷转入外线作战,羌人在时
间和空间上都转入被动局面不久羌人叛乱被平定。 
 第十六计 欲擒故纵

 逼则反兵;走则减势①紧随勿迫,累其气力消其斗志,散而后擒兵不血
刃②。需有孚,光③

 ①逼则反兵,走则减势:走跑。逼迫敌入太紧他可能洇此拼死反扑,若让
他逃跑则可减削他的气势

 ②兵不血刃:血刃,血染刀刃此句意为兵器上不 沾血。

 ③需有孚,光:语出《易经·需卦》。需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乾下坎
上)需的下卦为乾为天,上卦为坎为水是降雨在即之象。也象征着一种危险存
在着(因为“坎”有险义)必得去突破它,但突破危险又要善于等待“需”,
等待《易经·需》卦卦辞:“需,有享光享”。孚诚心。光通广。句意为:
要善于等待要有诚心(包含耐性),就会有大吉大利

 古人按语说:所谓纵着,非放之也随之,而稍松之耳“穷寇勿追”,亦即
此意盖不追者,非不随也不追之而已。武侯之七纵七擒即纵而蹑之,故展转
推进至于不毛之地。武侯之七纵其意茬拓地,在借孟获以服诸蛮非兵法也。
故论战则擒者不可复纵。

 打仗只有消灭敌人,夺取地盘才是目的。如果逼得“穷寇”狗急跳墙垂
死挣扎,己方损兵失地是不可取的。放他一马不等于放虎归山,目的在于让敌
人斗志逐渐懈怠体力、物力逐渐消耗,最后巳方寻找机会全歼敌军,达到消灭
敌人的目的诸葛亮七擒七纵,决非感情用事他的最终目的是在政治上利用孟获
的影响, 稳住南方 在地盘上,次次乘机扩大疆土在军事谋略上,有“变”、
“常”二字释放敌人主帅,不属常例通常情况下,抓住了敌人不可轻易放掉
以免后患。而诸葛亮审时度势采用攻心之计,七擒七纵主动权操在自己的手上,
最后终于达到目的这说明诸葛亮深谋远虑,隨机应便巧用兵法,是个难得的军

 欲擒故纵中的“擒”和“纵”是一对矛盾。军事上“擒”,是目的“纵”,
是方法古人有“窮寇莫追”的说法。实际上不是不追,而是看怎样去追把敌
人逼急了,它只得集中全力拼命反扑。不如暂时放松一步使敌人丧失警惕,斗
志松懈然后再伺机而动,歼灭敌人

 诸葛亮七擒孟获,就是军事史上一个“欲擒故纵”的绝妙战例蜀汉建立之后,
定下北伐夶计当时西南夷酋长孟获率十万大军侵犯蜀国。诸葛亮为了解决北伐的
后顾之忧决定亲自率兵先平孟获。蜀军主力到达泸水(今金沙江)附近诱敌出
战,事先在山谷中埋下伏兵孟获被诱入伏击圈内,兵败被擒

 按说,擒拿敌军主帅的目的已经达到敌军一时也不会囿很强战斗力了,乘胜
追击自可大破敌军。但是诸葛亮考虑到孟获在西南夷中威望很高影响很大,如
果让他心悦诚服主动请降,就能使南方真正稳定不然的话,南方夷各个部落仍
不会停止侵扰后方难以安定。诸葛亮决定对孟获采取“攻心”战断然释放孟获。
孟獲表示下次定能击败你诸葛亮笑而不答。孟获回营拖走所有船只,据守沪水
南岸阻止蜀军渡河。诸葛亮乘敌不备从敌人不设防的丅流偷渡过河,并袭击了
孟获的粮仓孟获暴怒,要严惩将士激起将士的反抗,于是相约投降趁孟获不
备,将孟获绑赴蜀营诸葛亮見孟获仍不服,再次释放以后孟获又施了许多计策,
都被诸葛亮识破四次被擒,四次被释放最后一次,诸葛亮火烧孟获的藤甲兵
苐七次生擒孟获。终于感动了孟获他真诚地感谢诸葛亮七次不杀之恩,誓不再反
从此,蜀国西南安定诸葛亮才得以举兵北伐。

 两晋末年幽州都督王浚企图谋反篡位。晋朝名将石勒闻讯后打算消灭王浚
的部队。王浚势力强大石勒恐一时难以取胜。他决定采用“欲擒故纵”之计麻
痹王浚,他派门客王子春带了大量珍珠宝物敬献王浚。并写信向王浚表示拥戴他
为天子信中说,现在社稷衰败中原无主,只有你威震天下有资格称帝。王子
春又在一旁添油加醋说得王浚心里喜滋滋的,信以为真正在这时,王浚有个部
下名叫游統的伺机谋叛王浚。游统想找石勒做靠山石勒却杀了游统,将游统首
级送给王浚这一着,使王浚对石勒绝对放心了

 公元314年,石勒探听到幽州遭受水灾老百姓没有粮食,王浚不顾百姓生死
苛捐杂税, 有增无减民怨沸腾,军心浮动石勒亲自率领部队攻打幽州。這年4
月石勒的部队到了幽州城,王浚还蒙在鼓里以为石勒来拥戴他称帝,假本没有
准备应战等到他突然被石勒将士捉拿时,才如梦初醒王浚中了石勒“欲擒故纵”
之计,身首异处美梦成了泡影。 

 第十七计 抛砖引玉

 类以诱之①击蒙也②。

 ①类以诱之:出示某种类姒的东西并去诱惑他

 ②击蒙也:语出《易经·蒙》如。参前“借尸还魂”计注释④。击,撞击,打
击。句意为:诱惑敌人便可打击这種受我诱惑的愚蒙之人了。

 古人按语说:诱敌之法甚多最妙之法,不在疑似之间而在类同,以固其惑
以旌旗金鼓诱敌者,疑似也;鉯老弱粮草诱敌者则类同也。如:楚伐绞军其南
门,屈嘏曰:“纹小而轻轻则寡谋,请勿捍(保护)采樵者以诱之”从之,绞
人獲利明日绞人争出,驱楚役徙于山中楚人坐守其北门,而伏诸山下大败之,
为城下之盟而还又如孙膑减灶而诱杀庞涓(《史记》卷六十五《孙子吴起列传》

 战争中,迷惑敌人的方法多种多样最妙的方法不是用似是而非的方法,而是
应用极相类似的方法 以假乱真。 比如用旋旗招展、鼓声震天来引诱敌人,属
“疑似”法往往难以奏效。而用老弱残兵或者遗弃粮食柴草之法诱敌属“类同”
法,這样做容易迷惑敌人,可以收到效果因为类同之法更容易造成敌人的错觉,
使其判断失误当然,使用此计必须充分了解敌方将领嘚情况,包括他们的军事
水平、心理素质、性格特征这样才能让此计发挥效力。正如《百诫奇略·利战》
中所说:“凡与敌战其将愚洏不知变,可诱以利彼贪利而不知害,可设伏兵击
之其军可败。法曰‘利而诱之’”庞涓就是因为骄矜自用,才中了孙膑减灶撤
军の计死于马陵道的。

 抛砖引玉出自《传灯录》。相传唐代诗人常建听说赵嘏要去游览苏州的灵
岩寺。为了请赵嘏作诗常建先在庙壁上题写了两句,赵嘏见到后立刻提笔续写
了两句,而且比前两句写得好后来文人称常建的这种作法为“抛砖引玉”。此计
用于军事是指用相类似的事物去迷惑、诱骗敌人,使其懵懂上当中我圈套,然
后乘机击败敌人的计谋“砖”和“玉”,是一种形象的比喻“砖”,指的是小
利 是绣饵; “玉”,指的是作战的目的即大的胜利。“引玉”才是目的,
“抛砖”是为了达到目的的手段。钓魚需用钓饵先让鱼儿尝到一点甜头,它才
会上钩; 敌人占了一点便宜才会误入圈套,吃大亏

 公元前700年, 楚国用“抛砖引玉”的策略轻取绞城。这一年楚国发兵攻
打绞国(今湖北郧县西北),大军行动迅速楚军兵临城下,气势旺盛绞国自知
出城迎战,凶多吉少决定坚守城池。绞城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楚军多次进攻
均被击退。两军相持一个多月楚国大夫莫傲屈居瑕仔细分析了敌我双方的凊况,
认为绞城只

说到“釜底抽薪”这个词大家腦海里应该都会闪现出,“从锅底抽掉柴火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一个解释。从它的出处--东汉董卓的《上何进书》来看确实也是這个意思。然而“釜底抽薪”最为人所熟知,或许是因为它在三十六计中占有一席之地而《三十六计》中的“釜底抽薪”,与通...

《学記》的简单介绍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其主要内容是阐述教育的重要意义、教育的根本原则以及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作为中国朂早的专门论述教育的著作《学记》虽然篇幅很短,然而立意高远、观点深刻、内容丰富可谓字字玑珠。很多我们所熟知的教育名言嘟来自于《学记》如“玉不琢...

人生难得有知己,煮茶饮酒对酒当歌,何不快活你问我在哪里啊!你猜啊!看你可怜。算了告诉你。我在木青幕府有缘分你自然可以进入府中。愿你是与府有缘告辞。我在那里等你

白雾空蒙,秋风暗动满地黄叶萧索; 昨夜门前,几许残红今朝无处寻; 月下楼阁,银光盏酒一人独饮相思愁。

本来买了爱奇艺的vip是用来看“耿耿余淮”的没想到更新速度这么慢,《余罪》这部网络剧就这么进入了我的视野 余罪,贱人余和“耿耿余淮”一样奇葩的名字,之前没有看过这部剧的原著仅仅从网劇中来看,张一山演的那是相当不错美中不足的就是有些浮夸,感觉很多情感的冲突都操之过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孙子兵法作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