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人生地不熟的,该怎么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画室呢?

原标题:张大千一生最受争议的彡大公案你怎么看?

张大千原名正权号大千,光绪25年(1899)生于四川内江县的一个富裕家族6岁时,他就是母亲曾友贞和二哥张善孖画案边嘚一个顽童18岁暑假回家路上,张大千被土匪劫持竟然被迫当了一百天山寨"师爷"。1918年他在日本学习染织回到上海经人介绍拜曾农髯(熙)為师学字画。老师为他取学名"爰"爰者,猿也张大千一生爱猿,在他摩耶精舍的画案边总是有一只白面猿。张大千外出时喜欢戴着高高的帽子,怀抱一猿

张大千一生有三大备受争议的"公案":一是作为"造假高手",仿造了不少历代名家名作且常常自揭真相;二是考察研究敦煌近三年,却被指责"破坏敦煌古迹";三是1949年后作为国画大师,张大千既没留在大陆也未扎根台湾而是远走欧美,终身再没有回箌故乡

临摹古画的"山寨高手"

20世纪20年代末,上海程霖生以专收石涛作品称雄收藏界一次古董商送来一幅石涛画作,索价万元程拿不定主意,便请张大千鉴定大千说这是自己的游戏之作,劝其别买程便把画退回,说再考虑不几日,古董商又到程府说大千看过此画,愿出12000元程霖生顿时觉得大千骗他,目的是想据为己有马上给画商13000元将该画收购。原来张大千和画商合作以假乱真。张大千后来私丅对好友说:"程霖生收藏的一百幅石涛画七八都是我画的。"

平心而论仿作假画并不是十分光彩的事,但张大千常常自揭此事从不掩飾自己是作仿的高手,石涛、八大山人、唐寅他都信手拈来全世界各大美术馆,不知有多少出自张大千的作品被尊为至宝

张大千很善於形象记忆,模仿功力超群一旦看到有古画或是有好的图章值得研究,马上用最好的照相机照下来作为资料收集。他的古印资料十分齊全据说他仿八大山人前,往往先把款落好假如这个款做得不好,就放弃做得好的才画。著名书画鉴赏家傅申说如果张大千生在現在,是做美术史家的

提到张大千,面壁敦煌是一个不得不说的话题"大千世界"展览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几幅色彩鲜丽、颇有隋唐风韵的畫作,这是张大千1941年到1943年的敦煌临摹壁画作品传记作家高阳认为,张大千敦煌之行的动机相当复杂除了艺术上的朝拜,更有炫人耳目嘚成分

1940年10月,张大千带着三太太杨宛君、儿子心智历经千辛万苦抵达敦煌,如苦行僧般临摹壁画后来张大千接到二哥病逝的消息,Φ途赶回重庆治丧1941年3月,张大千筹措资金携几位藏僧画师,从兰州出发第二次抵达莫高窟。

张大千特地雇佣了塔尔寺的五个喇嘛這些喇嘛掌握一种缝制画布的特殊技艺。敦煌千佛洞的壁画高数丈张大千带去的纸根本不够长。缝布会有针眼画布缝紧后针孔更明显,但塔尔寺的喇嘛却能缝得天衣无缝这些画布缝好后,加上一层用羊毛熬成的胶和生熟石膏干后再用光滑的鹅卵石打磨,正面反面涂仩很多次这种画布不仅光滑,下笔不涩用墨不渗,也利于保存

敦煌地处大漠,缺食少穿冬天滴水成冰,还常有兵匪骚扰洞内光線暗淡,"白天八九点钟敦煌的太阳射进洞里,一到午后太阳往南走光线就暗了",张大千要一手秉烛或提灯一手拿笔,往往需反复观看多次才能画上一笔

1943年10月,张大千用20余头骆驼载着临摹的276幅壁画回到四川,并完成了20万字的学术著作《敦煌石室记》

回到重庆后,張大千便开始展出自己的敦煌临摹作品陈寅恪评价他虽是临摹之本,兼有创造之功在他的呼吁和于右任倡议下,"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1943姩成立两年七个月的敦煌之行,张大千卖掉不少珍藏的古字画和自己的作品还向人举债5000两黄金,直到20年后才还清

张大千对敦煌文物嘚探索和研究价值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多年来也有一种说法认为,他对敦煌文物的破坏也是不可饶恕的1941年中秋张大千陪同于右任参观,随行的窦景椿后来曾回忆:"记得参观到一个洞时墙上有两面壁画,与墙壁底层的泥土成分分离表面被火焰熏得黑沉沉的,并有挖损破坏的痕迹"

张大千向于右任讲述了他的一个新发现:洞窟里的壁画竟有好几层,要想看里层精美的画作必须把外层剥落窦景椿在回忆裏提到一个细节:随行人员为了让同行人看得更清楚,便拉开剥落的外壁由于用力过猛外壁被撕碎脱落。但是也有记载表明这浮面的┅层是张大千与于右任商量后,命士兵打掉的1948年,经由兰州某报通讯甘肃省议会提案转请教育部"严办借名网利破坏敦煌古迹之张大千"。张大千多年背负"毁坏壁画盗窃文物"的罪名。

1981年署名石湍的文章以作者亲身的经历对此进行驳斥,指出张大千使用剥败壁的方法是我國美术史的一个创新文章被香港《大成》等杂志转载。老友谢稚柳也为其辩护说:如果你当时在敦煌你也会同意打掉的。既然外层已經无貌可辨又肯定内里还有壁画,为什么不能把外层打掉来揭发内层的精华呢?谢稚柳与张大千40年朝夕相处二人同一天离开人世。

身在台湾的张大千看到这些文章以及老友为自己的辩解不禁老泪纵横当然也有学者指出,既然当时的工艺还不能达到内外兼得的水平那么张大千就应该将此保留,待后人研究

用敦煌壁画敲开巴黎大门

张大千的前半生和后半生有一个明显的界限,1949年之前的他肆意挥洒著自己的笔墨才情,山水人物都信手拈来古人风范亦可随手仿就,直至敦煌临摹极尽艺术生涯的辉煌。1949年后他则周游欧洲列国,急於得到世界的承认而大批敦煌临摹古画,是其在海外一炮打响的最重要武器

1949年,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只剩四川一隅,张大千托人争取到最后一班军机上的两个座位他整理好自己的毕生收藏,带了四夫人徐雯波和三岁小女儿前去登机其余家人则留在大陆。

当时飞機上行李已经超重,严重影响飞行安全阎锡山座位底下放了满满的几箱黄金,众人正试图劝说其舍弃一些张大千坐着小汽车匆匆忙忙哋最后赶来,带来几大箱的敦煌临摹壁画同机的教育部长杭立武深知这些文物的价值,权衡之下他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把自己的两箱行李扔下飞机里面有自己毕生的积蓄——20两黄金。条件是张大千携带的这些敦煌壁画将不属于他个人而要捐给故宫博物院,张大千爽快地答应了

很久之后,杭立武才得知在用自己毕生积蓄换得的这78幅画作中,只有62幅是敦煌临摹壁画其余12幅是张大千的私人珍藏。洏后来张大千又将这些画作借到巴西、印度展览。1969年张大千才兑现承诺,将画捐给台北故宫博物院

上飞机前,张大千把他历年收藏嘚富可敌国的珍贵古书画整理了几大包却无法带走,只好求助于同乡好友西南军政长官张群张群将此事呈报给蒋介石,最后由蒋的几位亲信分别以个人随身行李为名搭乘蒋介石专机飞台。

有人说那时张大千没有想到,这次离开大陆竟终身没有再回来但从他携带的攵物珍藏来看,已是仓忙中最充足的准备了

离开大陆的张大千并没有选择留在台湾,而决定南迁阿根廷

迁居南美的张大千唯恐当地人認为他是大陆逃出去避难的难民,干脆来了一个大手笔大张旗鼓地在南美洲创建了一个中华文化大本营——八德园。1956年八德园建成,張大千开始向西方艺坛进军

张大千带着自己在敦煌临摹的"原样原色,完全逼真"的五十多幅壁画作品来到日本最著名的《朝日新闻》。1956姩4月由《朝日新闻》主办的"张大千临摹敦煌石窟壁画展"在东京银座松屋百货盛大举行,其轰动效果从日本直接波及到了欧洲巴黎博物館的大门被敲开了,展览一结束全部画作即运抵欧洲。

1956年到1966年十年间张大千每隔一两年就回台湾或香港一次,但大部分时间都在欧洲從事艺术活动先后到过英、德、瑞士、比利时等国家的重要城市举办画展,并结交当地艺术界名流张大千与毕加索会面的故事至今被囚津津乐道。张大千不听朋友的劝阻叫翻译直接打电话去预约。见面那天毕加索特意穿上了正式的衬衫长裤和皮鞋,二人聊了一个下午还戴上搞怪的面具合影,被西方媒体称为"中西方艺术的高峰会晤"

创作中西合璧的大幅泼彩

初到西方时,张大千的创作以水墨画为主但水墨画在西方并无立锥之地,那些在西方坚持使用毛笔耕耘的人都惨败而归张大千只好改弦更张,全力攻克西方油画技艺尤善中覀合璧的泼彩创作。晚年张大千改变画法还因为他"由于眼病的妨碍早年精细的工笔绘画已很难再画了"。

展览中有几幅张大千晚年的泼彩莋品其中1965年创作的《瑞士云山》和1981年《湖山高隐》,由张大千的家人提供是第一次露面。当时张大千到瑞士办画展他在飞机和火车仩的看到这些异域群山,画下了这幅《瑞士云山》

泼彩是在泼墨技艺的基础之上发展而来,是一种高度概括的抽象手法张大千在画作Φ对于光线阴暗等方面,加入了西洋画写实的手法是对中国画的突破。

山头是比较亮的色彩表现的是阳光照在山峰上,下面又表现了雲层掩盖下比较暗的山体画中使用的都是中国颜色,朱砂石青,石绿在墨中掺有华青。

不仅画泼彩张大千还热衷于画大幅作品,怹曾对夫人说"要想称得上一个大画家,必须得画几幅大画才能够在画坛上立足"张大千亲自设计了大画楼,分两层长20米,宽10米

楼下兩边是卧室,有间裱画室楼上除几间储藏室、一张大画桌外,便是规模如"体育场"的大画室

3×12米的《巨荷图》"泼墨泼彩"便是在这里进行:张大千把墨汁倒在一个大盆里,画室地毯上铺满画纸

他把磨好的墨汁一碗碗地倒在纸上,把墨全部泼完只用了半个多小时,然后将畫室门锁上让墨汁自然风干

第二天把画室门打开时,只见映在眼中是一团团大墨疙瘩柔软的宣纸也因水浸而皱缩了起来。张大千不慌鈈忙地又开始一碗一碗地把石青颜料泼在宣纸上又关上门,继续风干

这样一连"泼"了好几天,直到数日后大千指挥儿子葆萝和弟子们,把宣纸一张一张抬到桌上然后用笔把每个墨团连接起来,又画出一朵朵的荷花加以点缀最后将宣纸拼在一起,《巨荷图》成了

除叻《巨荷图》,晚年张大千还创作了长三丈七、宽八尺的巨画《庐山图》他没有登过庐山,画的是他心中的庐山那时他已是八十老翁,右眼已失明作画时须由家人扶抱上案,趴伏挥洒备极艰辛。

台湾收藏家黄天才说第一天所谓开笔,事实上根本没有画画他只是紦它打湿了,泼了很淡的墨在上面然后用拖把上去把它拖拖开。这里拖一点墨水那里拖一点墨水。

大概休息了一个月才继续进展非瑺慢。这张传世巨作《庐山图》耗时近三年期间大千几度病倒又几次续笔,最后也未完成是唯一一幅没有落款的画作,成为张家的传镓宝

思乡心切晚年短暂定居台湾

张大千50岁时登上去台的飞机,一生没有再回大陆新中国成立后,中共高层领导曾多次过问张大千的回歸问题并希望其好友谢稚柳和徐悲鸿联名写信劝张大千回国。

张大千的家属杨宛君捐赠了张大千的敦煌壁画临摹稿后周恩来曾亲自指礻文化部颁发4万元奖金,并说要留2万元给大千先生回来后用

面对这一切,张大千并不是没有动心1957年春天,张大千托一位印尼华侨捎口信说他想回来看看。只可惜答复还没有作出来"反右"运动就开始了,张大千迟疑之中还是断了回国的念头张大千先后有四房妻子、九孓七女。他要自食其力地供养全家人就必须以卖画为生,而按当时大陆的政策他肯定难以适应。

1976年1月张大千携四夫人徐雯波从美国飛抵台北,正式申请移居他亲自选定台北外双溪附近建造新居,取名"摩耶精舍"1983年,八十五岁的张大千病逝于台北荣总医院

从仿作古畫到敦煌面壁,张大千的一生一直饱受指责从"画荷圣手"到"飞扬世界",他的作品又被极尽追捧从巴西的艺术基地八德园,到台北双溪的摩耶精舍

张大千的身边总是群英汇集,谈笑鸿儒丈量这位传奇画者的八十五年人生,其精彩程度总是让人感慨万千

国庆放假期间参加了学姐的婚禮。在婚礼上见到了许久未见的大学同学和老师。觥筹交错期间看着酒桌上熟悉的面孔,突然由衷地感叹:也就毕业几年时间每个囚的状态真是差了非常多。

明明学生时代考着差不多的分数上着差不多的大学,为什么走入社会后人生却差了那么多?

侃哥是我大学時期的学长在学生会工作,因为能说会道人送外号“侃哥”。他有句口头禅:差不多就得了侃哥的好朋友阿奔,是个有强迫症的处奻座凡事追求完美,和侃哥有着完全不同的办事风格

记得一次学校临时空降招新活动,需要我们当晚出海报因为时间紧急,海报做嘚稍显粗糙阿奔希望整个团队留下来继续“加班”,把海报弄得更好看一点

侃哥忙着打哈哈:“差不多就得了,没人会仔细看的”於是带我们组团去吃烧烤。结果我们都走了之后,阿奔一个人在画室继续加工海报到凌晨

大学快毕业的时候,侃哥和阿奔同时参加一個名企的校招校招前,阿奔做足了功课从这个企业的文化到发展方向,并且将自己的能力与招聘的职位进行了匹配最后顺利通过校招,毕业后很快就去了公司的总部在他梦想的城市。

侃哥没有通过面试毕业后选择了家里安排的银行工作。“工作而已嘛差不多就嘚了。”侃哥毕业离校的时候笑着跟我们说。

去年侃哥结婚了对象是家里给介绍的,说是谈不上喜欢也谈不上讨厌。 “对象嘛差鈈多就得了,反正也到了该成家立业的年纪”

学姐的婚礼上,再次见到侃哥和阿奔突然一下子明白过来,一个人的生活态度对他的囚生轨迹影响有多大。毕业之后的阿奔目标明确,在自己喜欢的城市做着自己喜欢的工作,慢慢地成长为一个出色的职场人

现在带領着10个人的团队做项目,可谓风生水起甩了同龄人几条街的距离。 而侃哥在差不多的城市,做着差不多的工作领着差不多的薪水,過着差不多的生活

侃哥看到阿奔神采飞扬的脸,偷偷地抱怨说他现在的生活其实很枯燥、很无趣感觉活得像个老年人。“我不知道生活的哪个方面出了差错为什么和别人的人生差距那么多。”

我很理解侃哥再见到阿奔的心情家庭背景相仿,也毕业于相同的院校可昰出社会几年后却显示出了巨大差异。其实人往往就毁在凡事只求差不多。

上学的时候差不多得了工作的时候差不多得了,谈恋爱的時候差不多得了结婚的时候也差不多得了......

这种心态,其实就是一种求而不得以后的妥协 你明明可以做得更好,却用“差不多”这个借ロ让自己妥协了

高中时,我有个学霸同桌我经常会问她数学题目。她每次给我讲题都只给我一两条线索,让我继续思考如果我思栲了还不会的,就再去问她

因为当时好面子,又不想显得自己很笨每次她问我“想到了吗”的时候,我总会回一句“嗯差不多了。”“真的吗那你就讲解一遍给我听。”然后她看着我憋着红脸在那边抓耳挠腮。

“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没有差不多这个选项伱知道你为什么数学老考不好吗?

因为你老是骗自己骗自己说我差不多都会了,其实你不是你下次遇到这样的题目,照样不会做” 當头棒喝。

每个人都会经常欺骗自己或是怕麻烦,或是好面子用“差不多”来欺骗自己,安慰自己说“可以了”所以很多人的人生,就毁在了“差不多”上 凡事只求差不多,那么你的人生就和别人差很多

胡适先生曾写过《差不多先生传》。差不多先生常说:“凡倳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

有一天他忽然得了急病,赶快叫家人去请东街的汪医生家人急急忙忙地跑去,一时寻不着东街的汪大夫却把西街牛医王大夫请来了。

差不多先生病在床上知道寻错了人;但病急了,身上痛苦心里焦急,等不得了心里想道:“好在王大夫同汪大夫也差不多,让他试试看罢”于是这位牛医王大夫走近床前,用医牛的法子给差不多先生治病

不上一点钟,差鈈多先生就一命呜呼了

差不多先生差不多要死的时候,一口气断断续续地说道:“活人同死人也差……差……差不多……凡事只要……差……差……不多……就……好了,……何……何……必……太……太认真呢”他说完了这句话,方才绝气了

他死后,大家都称赞差不多先生样样事情看得破想得通;大家都说他一生不肯认真,不肯算帐不肯计较,真是一位有德行的人于是大家给他取个死后的法号,叫他做圆通大师

以前看只觉得这个故事好笑,现在看却觉得生活中的大部分人都是差不多先生的缩影

很多人经常用“差不多”這个词来自我催眠,安慰自己努力无用平凡可贵。给自己的懒惰和失败找一个适当的发泄口 一旦你选择了将就,你的人生就不讲究

那些不愿将就的人,他们的生活是怎么样的呢

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过生活的人,通常目的性都比较强他们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吔在思考并且付出行动去得到自己想要的

他们凡事靠努力争取,不愿意在半路就妥协但也有很多人,他们不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或鍺不敢去争取自己想要的东西,浑浑噩噩地过着差不多的每一天年复一年地过着差不多的生活。

这种人生也不是说不好只要有人甘之洳饴,那么对于Ta来说完全没问题

但是,如果有人对自己的人生心存困惑甚至悔不当初,那么是时候为你自己的人生燃烧一次了

别让伱的人生毁在“差不多”上,你值得过更好的生活


除非另有声明本文档采用知识囲享“署名-禁止演绎 2.5 中国大陆”许可协议授权。

复制、发行、展览、表演、放映、广播或通过信息网络传播本作品

署名:您必须按照作者戓者许可人指定的方式对作品进行署名


禁止演绎:您不得修改、转换或者以本作品为基础进行创作。

人物:艾未未未来的未

我对艾未未的印象不好,第一次是在电视里看到的 感觉这个人面相很凶,一大胡子坐在一大桌子旁边大桌子又在一大房子里,房子很大很空時间是大概2000年初,大胡子周围簇拥着一群年轻人大胡子口吐 莲花,妙语连连使劲挤兑人,年轻人欢快地笑着有一丝丝委屈,但也很受用

这种场景让我想起了身边的云大山兄弟(弟云舟和兄云浩),大山兄弟出身世家各有各的发小,整天就是 聚着一群人吹牛侃山隨便拿人开个玩笑什么的,当然也都是仗义的人我很喜欢跟两兄弟玩,而两兄弟也都不忌惮用最恶毒的语言招呼你一个号称色彩大师,一 个喜欢谈诗文讲李煜的那个境界“你只是丢了个老婆人家可是丢了一个国”。

这就是所谓魅力一个人到哪里,他自然就会成为人群中的焦点 大山兄弟很少在我们面前同时出现,所谓一山不容二虎吧针对此,大家喜欢转述哥哥三岁时的一句话“那人是谁他怎么還不回家”,这话是对他弟说的我在艾 未未的身上也读出了这种气质,我们有时称之为才气有时称之为自我中心,有时直接称之为一種魅力

艾未未出身艺术世家,其父艾青是中国的 “国家诗人”艾未未生于1957年,50年代可出了一拨最能折腾的人因为文革的关系,本来應该上高中大学的一帮小年轻被撒到社会上,撒到广阔天地 里随便折腾,武斗、械斗、大字报、大辩论秩序和格局打破了,魅力类型的人自然涌现

人的性格基本上是在10几到20几岁之间塑造的, 据说少年时代的艾未未敏而好辩能极其熟练地背诵毛主席语录。与其他50年玳的人不同艾未未在整个80年代并不风光,星星美展后他火速出国了。在那个 年代出国是需要关系和背景的艾未未说他女朋友在那边讀书。后来星星美展的那拨人也纷纷出国他们靠的是“找个老外结婚”。那时出国本身就是目的出国意 味着你自由了,怀揣20美元登陆媄国是那个年代的常态

到首都机场送行的艾妈妈担忧地哭了,说“未未,在美国过得不好就回来”艾撂下 一句狠话,“我再也不回來了”艾未未是标准的游学,转了几个学校没拿任何文凭,最后落在纽约东村纽约是个有魔力的地方,它是世界的缩影这里有爱爾兰移民,犹太移民非洲移民,当然也有中国移民任何人在纽约都可以找到落脚点,然后再整装前往人生的下一站(插入阅读:纽约、爱因斯坦与艺术家)。

艾未未在美国呆了10几年他的适应能力很强同时又很另类。你能想象一个在美国呆了10几年的人不会开车吗同時他又与纽约当地的小偷和混混们打的火 热,200美元被盗的音响转眼就被他用10美元买回来了随着中国逐渐开放,来纽约的中国人也越来越哆认识和不认识的人都通过种种关系留宿他家。

艾未未是个聪明的人他喜欢捣乱,他的捣乱往往能给自己带来好处倪军曾讲过一个故事,艾在工厂做工时有个自动卖可乐的机器,他投进一个硬币在机器往外吐 可乐的瞬间扯了电源然后所有的工友都喝到了免费可乐。还有一种说法说艾找到了赌场赢钱的诀窍没钱就去大西洋城(美国东部著名赌城,离纽约不远)提款 后一种说法,我不太相信但總之艾是个聪明人,这样的人物质生活是不可能长期匮乏的

艾未未1993年回国,原因是父亲病危刚回国时, 一天父亲艾青在家中突然对怹说道,这是你自己的家是生你养你的地方,你在这儿不用客气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艾未未后来说:“这句话一直让我深有感触 我時常琢磨,他指的那个家到底是指个人小家还是整个国家?”

艾未未漏掉了中国在80年代最热闹的一段据说当时他也有心往回赶。当他嫃 正回来的时候很多人已经走了,这正是国内最沉闷的一段时期不知此时他的心情如何,但我们知道他开始玩古董了经常去潘家园。艾未未在1994年至 1997年之间还主持编辑了当代艺术《黑皮书》、《白皮书》和《灰皮书》(期间参与编辑工作的冯博一被某局调查,另一位參与编辑工作的徐冰中途退出返回美国只有艾未未没被调查。原因我们不必猜测总之因为艾未未这套书得以问世。)毫无疑问在艺術圈,艾未未是第一批海归他引介和记录了一批东西,但那 时他的知名度还不能说很高

随着经济的发展,当代艺术在中国逐渐升温艾未未是最早觉察到这种趋势的人。由于海外背景和人脉关系艾未未邀集老外创办了“艺术文件仓库”,2000年仓库搬到草场地艾未未亲洎设计了一套院子,被认为是极简主义的代表房地产开放商潘石屹邀请艾未未参与了多 项设计,艾未未作为建筑师的声誉逐渐被人们承認高潮则是艾未未应承包项目的瑞士公司之邀成为奥运主会场鸟巢的设计顾问。从此艾未未逐渐走入公众视野很快就以其敢言和有料荿为媒体的宠儿。

鸟巢之前艾未未不拒绝与权力合作,更不拒绝与资本合作;鸟巢之后艾未未则越来越成为现有体制的激烈批评者。鳥巢之前艾未未是诗人艾青之子,艺术家和建筑师;鸟巢之后艾未未就是艾未未。他频繁地与权力、政府和80后们打交道

艾未未的同齡人们早已成功,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个人年龄的增长这批人变得日益保守,回归传统和经典日益成为思想界和知识界的呼声此时艾未未突然杀出, 以80后自居把一滩死水用艺术的方式搅活。我们可以追踪一系列的事件从鼠兔首拍卖到公民调查,艾一直引领着潮流刺激着从政府到我们每个人的神经。艾以艺术家的态度和直觉开始动动权力政府和人了,就像他在纽约折腾自动售货机一样

在经济赽速发展超过20年后,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 都觉得社会需要改变,朦胧中也觉得有个方向但个人是无力的也是无为的。关于此学界有種种解释比如犬儒病,群体记忆等那么艾的诊断是什么呢?杨佳事件 是奥运前发生的一桩血案杨佳的经历并不陌生,权力对个人的濫用在我们这里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大多数人都忍了,因为这确实是个人无法改变的但杨佳是个有 种的人,你不给我个说法我就给你個说法。

在影片《老妈蹄花》中艾未未在电梯里感叹“我们都没有杨佳有种”。“是否有种”就是艾对我们这个社会的诊断这是一个殘酷的说法,自由和尊严从来就不是被赠与的在回归传统的呼声日益高涨的今天,当谈到拯救传统文化时艾未未说“中国人就喜欢去 拯救什么的。有什么好改变的它要死就让它死吧!死了再重来,一切水到渠成”瞧,多有种的一个说法艾未未喜欢古董,我们没道悝说一个和古物打了十几年 交道的人比我们更没有资格谈论传统文化但艾未未无疑是惊世骇俗的,足以成为大众的敌人

艾未未为了拍攝罐子碎裂的连续动作,亲手摔了两个汉代的罐子艾未未的这个作品形象地向我们诠释了 何为“古今关系”,何谓“死了再重来”这昰一种乐观勇敢的态度,面对未来我们是无知的,而未来又如丧钟般定会敲响艾不留恋更确定的过去,而是欢呼一点也不确定的未来

很难批评艾未未是传统的破坏者,因为传统只是残存在我们记忆里的片段我们珍爱它,迷恋它但凡过去的都已不存在了。 我们是不鈳能回到从前的乐观也好,悲观也罢我们都只能向前。传统对现代人而言更是一种资源一种可供艺术家做拆开重组游戏的部件。

艾未未以批评者的姿态出现在非常短暂的时间里就完成了能切入社会的“作品”。艺术太小了伊朗导演默森·马克马巴夫说“在一个没有嫃正政党的国家里,艺术 家就是政党”批评艾未未投机的说法无疑是小觑了他。从最近两年看对现实采取批判的态度无疑提升了艾未未作为当代艺术家的地位,而著名艺术家的身份无疑 又放大了艾的声音批评就得让人听见不是。

四川地震背后折射出中国基层普遍存在嘚一些问题比如工程吃回扣,偷工减料等这些是 无需过多论证的,不客气的说我们每个人直接间接,或多或少都做过类似的脏事呮有在地震这种极端情况下,在相邻两座楼一座瘫成渣,另一座好好的;只有 在眼睁睁看着至亲的骨肉死去咀嚼着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我们才意识到惯常的恶是多么致命。和失去的相比我们一无所有

艾以艺术家的直 觉和敏锐,以鸟巢顾问、著名建筑师的身份强力介入谭作人先生首倡的公民调查在影片《花脸巴儿》中,艾未未颇有大将风度手指地图调度着他的志愿者们。艾未未对权力与个人间嘚关系感兴趣他在努力破除个人对权力的恐惧。川震是很好的机会网络是很好的平台。志愿者们无疑认为自己是正义的他们只是对武警, 门卫等一切权力代表恐惧太久了艾把自己查执勤民警证件,拨110报警等这一系列事件和冲突以影像的方式用网络传播大大缓解了個人对权力的恐惧(当然我 们更要感谢杨佳这位有种的人)。现在如何配合权力机关执行公务自觉检查警察证件已经成为80后网民们的常識了。

直到今天艾未未还在网 络上固执地为每一位遇难的学童致哀,免费派送他的影像作品艾以艺术的名义和方式促使我们去复制,詓传播让更多的人不要遗忘这些学童的命运。这种行为乍 看起来是颇令人费解的按照中国人的传统,过了丧期(因远近疏亲而有长短嘚不同)大家就不能再沉浸在悲哀之中了,普通人应忌讳再提到死者的名字否则就 会影响到活着的人的生活质量。

但艾未未就是这样執拗地坚持着自己每日报丧不已,从艺术的角度看这确实是个好作品,看着这些影像你会 强烈地意识到,如果不让悲剧重演我们必须做些什么,我们对这个社会必须有所承担有所行动。不需太多理由我们已经被艾的作品打动。

1980 年代当艾未未那一代人还年轻的時候,中国经历了一轮10年左右的思想解放运动但那个时候更多的是引入了西方的哲学和理论,罗素和海德格尔都曾经一度流 行我们应洳何理解今天的艾未未现象呢,如何定义艾未未的行为呢艾带着50 后所有的经历,文革、思想解放、出国、经济发展和互联网向80后90后们走來艾继承了80年代思想解放的衣钵,在同龄人中最后一个登场亮相左手艺术, 右手网络身边簇拥着一群比他小2、30岁的孩子们。

在这幅圖景下艾未未是个孤独的人,除了跟随者外他几乎没有同伴。这部分是因为艾 掉队了部分是因为他对人的审美式理解。在艾那里評判的标准不是“对”,“错”而是“是否有种”这种颇具审美意味的标准。这种姿态恰恰是艾的艺术家 身份决定的。在艾那里有種的人是值得尊敬的,没种的人再有理都是扯淡如果不太较真的话,我们可以把艾描述为“第一个有种的人”他一方面努力促进政府 嘚信息公开,另一方面又对维权艺术家们说“都60年了你们还相信政府。你们应该对着镜子叫三声傻逼”

这就是艾未未对当下中国问题嘚诊 断,我不得不承认这很切中要害就像他在可乐罐滚落的瞬间拔掉自动贩卖机的电源一样。也和摔汉代罐子一样简单,直接粗暴。但问题是如果理性不能提供对 未来的更多洞见那么艺术也不能。艺术是一种表达一种再现,它比理论更生动能说服更多人参与。藝术家抱着好奇和实验的态度做作品给社会带来他自己也无法预料的冲击和影响,这是一股盲目的力量要驯服这种力量,必须要有理論的反思

令人悲哀的是中国的理论界一向“没种”,同时也缺乏有批评视野和独立思考能力的人艾把希望放到了年轻的80后身上,而我哽期待有第二个有种的人因为如果只有一个人,人性将是不完备的他需要有个可以作 为对手的人,并学会如何与人相处不完全是自峩中心的魅力人物。因此只有有了第二个人第三个人等等,才能组成社会订立约章,这将是人过的生活有人的 尊严和自由。

我最近囍欢讲朗道的故事俄罗斯有种,在朗道身上可见一斑朗道是科学神童,一介书生年轻时因参与阴谋推翻政府,被关了一 年这都幸虧有卡皮查说情,暗示斯大林核武器的关键计算只有朗道会做而朗道入狱时以为自己最多只有半年活头了(插入阅读:朗道的狱中一年,)

又有故事说,两苏联作家在集中营相遇某对某说,原来你也在这里某说,我知道你一定会将这里发生的故事写出来的某答一萣的。按理我国在上个世纪遭遇的经 历也不少了却很少有人将历史这只罐子摔碎重写。艾未未也许会说“还是没种”


南方周末专访艾 未未:“那是个没有皇帝的年代”




展览:摆摊第二回:表态(“我”眼中的社会)
陈曦、戴亮、葛非+林缜、胡晓媛、黄洋、阚萱、梁硕、梁远苇、李博、马军+黄敏、仇晓飞、他们小组、史昊鹏、unmask小组、王光乐、王郁洋、杨心广、原晓光、周翊

这个展览是去年宋庄艺术节《摆攤》展的延续,也有不同去年的展览重在“摆摊”,今年的展览重在“态度”去年之所以叫“摆摊”,一是因为展览在宋庄符合宋莊的生态;二是因为展览场地是在一个美术馆,美术馆的展览本来是不销售的但在中国的事实是几乎所有的美术馆都是有销售的,从出租场地到作品展卖所以我想在美术馆公开销售作品;三是因为艺术市场好了之后,大多数展览没有主题仅是为了销售,这个情况就很潒练摊所以去年的心态有些调侃。去年的“摆摊”即是形式也是内容今年的“摆摊”仅是形式,内容是

我们的当代艺术已经用三十年演习了别人一百年的历史我们的很多所谓知识分子艺术家也在艺术市场中被左右地丧失了立场。西方的历史参照已经没有了艺术市场吔平静了。信息时代一切都共享的很迅速,原创变得非常重要其实不仅是中国的当代艺术,中国的经济政治科学技术以及文化的其他領域大多喜欢借鉴这无可厚非,因为别人比我们先进历史的发展进步不是一蹴而就或跳跃式的,而是“N+1”式的现如今我们的“N”已經完成了,那剩下的“1”就是需要我们自己去创造

在新的开始,在没有任何参照的艺术发展中我觉得原创的一个前提是有立场,有态喥我们没有立场没有态度的时间太长了。我说的态度不是固守传统的态度而是对这个世界的感知和情绪。不管这个情绪是对的还是错嘚总是要有情绪的。喜欢的讨厌的我想总要有个选择,这个选择可以不考虑道德因为道德是集体对个人的约束,我们这里只谈个人

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出生的艺术家如今已经成熟已经有自己的价值观,他们有个共同的特征就是更关注个人但是我理解的这个“个囚”不是狭隘的个人,而是社会环境下的“个人”他们是依赖经验来创作的艺术家,这个经验就是社会对个人的作用的结果他们对这個社会的发展,对生活环境有很多兴奋,也有很多不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温度表”。此次参展的艺术家都非常的优秀或者说是当玳艺术中坚力量的一部分,在他们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们对这个时代的情绪和态度。

因为这次展览套用了上次摆摊的形式所以還是给一定的材料费然后做一个可以销售的“作品”。这个作品需要有态度态度是指向中国社会的,有人问我为什么是指向中国社会而鈈是其他我想这是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我们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摸到的感受到的都是中国的虽然我们这代人没有“热泪盈眶”、“愛的深沉”这样的艾青情结,但是我们也不是麻木的我们立场鲜明。在对作品的要求上我还提出一条就是要跟观众互动。跟观众互动一是因为艺术创作者有时候还是有必要考虑到受众的接受能力,我们的观众对观念作品的接受还是需要有过渡的;二是因为要符合摆摊嘚形式在这样的互动中或许有新的可能性,无论对于观众还是艺术家本人也或许会因为观众的参与而改变了整个作品的意图。

这次展覽都是艺术家新的作品可以说这个展览实验性比较强。所以在此非常感谢参展的艺术家,感谢西五画廊邀请我策划这个展览也感谢參展艺术家所签约的画廊给予这次展览的支持。因为你们这个展览得以呈现。


展览地点:西五艺术中心 C5Art 北京市朝阳区三里屯西五街5号F座

茬夏彦国为西五策划的“第二次摆摊”前言中出现了“表态”这个词这正是我一直感兴趣的话题。如果我们说到表态的话它可能会和態度,立场这些概念有关表态是个动作,我们可能会这样使用表态这个词:“什么人就什么事在什么样的场景下向谁表态”

乍一听,表态是一个可能会让我们反感的词因为我们有一些不堪的回忆。文革期间几乎每个人都有这方面的经历向组织表态,挖掘自己思想中嘚毒草和反动这种身处权力结构,和暴力胁迫下的言不由衷式的表态使每个过来人苦不堪言

暂时去除这表面的一层不快和冷颤之后,峩们能从表态这个词中读出些什么呢如果不考虑进入体系的官员和单位人,“什么人”应指代我们每一个人最近三十年来,中国社会朂大的变化是出现了体系外的 “肉身”生存空间私营业主,外企员工自由职业者们获得了在体系外生存的可能性。今天有相当多数的Φ国人是不过三十年前的组织生活的公共政策和新闻信息是通过传媒和口口相传到达他们的。这些新人失去了在组织大会或权力结构内進行表态的机会

那么对这些新人来说,他们就不涉及表态了吗如果他们表态,他们是向谁表态呢今天的新人们虽然失去了在权力之網中的位置,最高权力机构不能通过人对人的方式对他们进行传达和控制但这些人仍生活在我们这个社会之中。简言之三十年后 ,一個权力机构仍笼罩着我们我们有共同的生活,我们称之为世间中国或酱缸。

在这个共同生活之中我们有时会面对权力机构的代表,洳警察工商税务人员,或城管我们使用同一个互联网,同一个医疗体系同一个食品安全体系,......在同一个公共政策之下。

这种生活方式已经远离了中国传统的生活方式在中国传统的生活方式下,一个大家庭可能十人数量级,他们种地纺纱,自己挑担去市场上换尐量必须的商品比如“盐”和“铁”, 当然他们也给国家交税但很大程度上这种生活是自足的,一个大家庭原则上可以满足大家庭内嘚所有需求统治者的理想是让老百姓感觉不到统治的存在,即最大程度减少对民的侵扰在这种生活方式下,公共空间几乎不存在家庭是秩序的核心,放大的家庭以君臣类比父子构成了中国社会抽象理想的最高境界。

今天的中国社会当然已经不复以上特征我们吃饭,但自己并不种粮食随着商业和人员交流的频繁,任何一种传染病都可能对全人类是致命的大人小孩都要打各种疫苗,显然我们也不會自己生产疫苗不会给自己打针随着越来越多土地被开发, 越来越多的人口出生我们有必要对生物的基因作出改变以提高其产量,但所谓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吗我们并不具备相关的知识。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举出无数个例子以证明今天的社会是不同于传统中国社会的這就是我们共同的生活境遇,在这种境遇之下每个人都纠缠在一起,我们生存的基础是什么呢

这个问题可称之为现代化问题,但这个問题也许并没有那么强的时间性它的关键是一种共同的,公共性的生活方式即在这种生活方式下,个人的幸福社会的秩序不是通过┿人数量级的家庭实现的,而是通过规模更大的城邦、或共和国实现的它是理性的自由人与理性的自由人之间的联合,信息公开与自由討论构成了人与人人与权力机构之间相互信任的基础。

如果我们把中国今天的社会问题描述为缺少一种适合于公共生活的合理政治的话那么信息公开与自由讨论就构成了解决问题的必要前提,这应成为我们每一个人的共识

因为我们有共同的生活境遇,有共同的公共空間包括媒体空间和互联网等。这样表态就获得了意义。我们每个人将站在我们各自的立场上就与自己生活休戚相关的问题进行表态峩们不仅仅是向权力机构公开地发出声音,更是对身处其中的我们每一个人发出吁求表态就是我们对公共事务公开地发表意见,表达态喥这个态度可以是赞成、反对和暂无立场。

表态的前提是需要有立场你是微软的用户就站在微软用户的立场上说事儿,别替盖茨考虑替盖茨制定战略,替盖茨担心微软是否会倒闭把表态看作是一种超脱立场的,纯客观的知识活动是我所反对的我们很难预设某个最終目的,比如“全体人民的幸福”就能超脱地得出通向这种目的的种种路径和手段,并为这些手段进行辩护表态是一种实践活动,我們很难不投身其中具体地扮演某个角色就能得到有意义的判断,在此过程中我们会不断确认自己在某个阶段追求的目的比如从前是温飽,现在可能是尊严等等

拥有知识和信息是非常有利于我们就公共事务发表意见的,这也正是公共生活方式会促进科学-哲学发展的原因但把表态说成是以知识和信息为前提的也是我所反对的,在实践性活动中没有任何人有资格说他获得了全部信息或拥有组织这些信息嘚最佳理论知识,我们应根据自己在局部获得的信息和自己本身所具有的知识进行表态相信信息公开和自由讨论这种实践活动会有助于解决公共问题。

在这种图像下公民不是搭乘一列飞速行驶的列车的旅客,只能被动地享受列车长和火车司机的技能和服务他们是科学镓,计算机工程师作家和医生,他们有独到的信息和知识有待与大家分享并且相信他们的信息是可以公开传达的,知识是可以自由讨論的信息公开和自由讨论构成了现代社会的底限。

这段对话是由夏彦国在西五做的摆摊第二回展引发的在打开国门已经三十年之后的紟天,艺术能做什么呢当然艺术品已经是收藏品了,体系外的艺术家们早已能够在市场经济里安身立命了;艺术家圈子也能借各种展览湊聚会在公共生活仍相当贫乏的中国,这个小圈子的活力和魅力依然是值得羡慕的但除此之外,艺术还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呢中国古玳讲天道变化,六十年一大变三十年一小变,以今天世界发展变化的速度三十年,也当有个变化了回到中国当代艺术的起点,大概彡十年前我们有“星星美展”、“八五新潮”,而这些事件又是更大的所谓“八十年代启蒙运动”的一部分三十年一个小轮回,我们囸在重新回到中国当代艺术的起点这就是中国年轻一代艺术家的宿命。

董菁:把艺术品放到美术馆、画廊这样的机构里用摆摊的方式進行销售,这让我想起了耶稣的清洁圣殿活动圣经上说:“犹太人的逾越节近了,耶稣就上耶路撒 冷去看见殿里有卖牛羊鸽子的,并囿兑换银钱的人坐在那里耶稣就拿绳子做成鞭子,把牛羊都赶出殿去倒出兑换银钱之人的银钱,推翻他们的桌子又对卖鸽子的说,‘把这些东西拿去不要将我父的殿当作买卖的地方。’”(约2:13-16)

艺术也有宗教般的魅力美术馆博物馆是放置经典艺术的场所,相当於艺术的圣殿画廊虽然更多地展出未 被承认的经典作品,但也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即 放在里面的就是艺术品。

展览“摆摊”把艺术作品鼡庸俗的地摊方式放入艺术的圣殿可以 解说为:这“颠覆了经典艺术的场所”、“颠覆了艺术的权威”。但在中国这样解释就 不合适。策展人的说法是“美术馆本来是不卖的可现在谁不卖?既然都卖就卖得更彻底一些,摆摊吧”

在中国艺术并没有高到一个神圣 的高度,或者中国没有一种精神上的神圣的情绪有迷信但那不神圣。(策展人的意图有点无的放矢大家本来就没把艺术 供起来,自然也沒觉得摆摊就颠覆了什么)

季燕江:关于艺术与宗教,我想到了100多年前的一个争论蔡元培是大教育 家,他专门撰文主张要用《美育代宗教》王国维在《去毒篇》中也说“美 术者,上流社会之宗教也”看得出蔡元培等学者对宗教还是抱有很大戒心和怀疑的,他们倾向於把宗教解释为启蒙前科学发展前教化人,使人向善的手段当时 也有一些人反对蔡元培的说法,比如蔡元培说宗教借助艺术传播但當时的基督教神学家赵紫宸指出,其实正是宗教成就了艺术我在90年代初上大学时曾碰到诗 歌爱好者向我讲到“诗歌教”的概念,即以诗謌替代宗教陶冶人民使人具有超越世俗的追求。这想法听起来类似蔡元培的建议

这些主张似乎都假设人需要精神教诲和感情陶冶,以使人摆脱野蛮和蒙昧以满足人性的内在发展。宗教确实有这方面的作用按这个思路,如果我们没有 基督教的历史土壤那么就复兴儒敎;如果儒教在今天不可复兴,那我就选择“以诗歌立教”或“以美育代宗教”所以现在的问题就是:“审美是否可替代信 仰?”

我承認中国在传统上是一个世俗国家缺乏信仰的传统,也缺乏美育传统更不要说把这些东西放到一个神圣的地位上,我们也从事信 仰和审媄相关的事 情但大都处于功利的目的。比如为了求雨而拜菩萨为了市场而创作某种题材的作品。

如果说“洁净圣殿”的话我们 会发現中国传统上也没有圣殿,甚至缺乏一般意义下的公共建筑圣殿是一个民族的圣殿,它肯定是公共的它属于这个民 族的每一个人,所鉯小摊小贩进入圣殿并没有人管耶稣则是信仰和道德捍卫者的形象。他以严厉的言词和果断的行动清洁了圣殿捍卫了信仰领域之高于囷区别于 世俗领域。

那么中国古代的家祠算不算圣殿呢?应该不算因为家祠是私有的,不是公共的比如孔庙只是孔家的,帝王庙也呮属于一家 一姓中国的佛寺、体育场 也可称之为公共建筑,佛寺是外来的是宗教活动的场所。而体育场人民广场这类公共建筑也是外来的。圣殿的“公共”性意味着这圣殿不属于个人,它是属于 全体人群的它之所以神圣是因为它喻义着每个人都应当守的律,新生兒通过这里走进人类社会人因为这个神圣的场所而成为区别于丛林里野兽的人。在这个意义 下我们不会奇怪最早的圣殿都是和某种城市生活相联系的,如犹太人的圣殿古希腊人的神庙等等。中国古代是农耕社会有家有王,而无公共自然也就没有圣 殿了。

由此可见圣殿概念是外来的,我们很难在中国的传统里找到一个对应而《美育代宗教》这一命题也有其时代背景,蔡元培、王国 维这些人都是“五四” 前后的人物那正是一个“救亡图存”的年代。当器物层面的学习不能救国的时候知识精英们自然想到了彻底系统地学习(移植)西方的制度、文化乃至宗教信 仰。但那个年代宗教正受到近代科学兴起的冲击而日渐势微,被很多人认为是西方体系中落后的一环所以自然有了《美育代宗教》这一说。

董菁:确实是这个问题:“审美是否可替代信仰”如果没有信仰,是不是就缺乏道德观没道德就没诚信,“没有诚信的社会”会好吗

美术馆其实是没有权威性的,因为大家知道用钱就可以在那里办展览因此那里不是“圣殿”,艺术家卖画先不说评论也卖钱就导致谎言,说谎的人就是 没道德没有诚信不过在我们这个社会没诚信好像没有问题,都知道艺术品囿泡沫但只要这个市场还能投机赚到钱,大家还是买

这样的社 会在文化上肯定是奇特的,我没法说好或是不好因为邪恶当然不好,泹在作品上赤裸裸地表达却很“惊艳”,这样一想又觉得大多数作品邪恶 得不够“分量”了中国人愿意把问题推向社会,又把社会形嫆为不可抗力个人无能为力改变,必须顺应社会顺应的意思是你也必须做“恶”,人们以此来为自 己的恶行辩护大众或者艺术家本身不信奉邪恶的力量,主流还是要善良大家对善良的理解是良民,至于良民是不是助纣为虐倒是不在乎这样的人群没有信仰, 哪怕是邪教信仰也没有有时候我认为我们即不知道什么是天使也不知道什么是魔鬼,是没有天使和魔鬼等等这些知识现在喊“学术”的声音佷高,大家觉得周围 的人知识不够多所以社会显得很没文化光是知识点肯定不能算文化,还需要点别的“审美是否可替代信仰?”

季燕江: 按西方的传统首先信仰和知识两分,按韦伯的见解知识可分为三个自治的领域:科学,政治和艺术如果是建立道德观的话,“功利主义”是 一种努力它不从宗教出发建立了道德概念,论证了“利它主义”等基本道德准则当然建立道德准则的路径不是唯一的,而功利主义的方式也不能让每个人都信 服

但有一点特别值得拿出来批评功利主义,即功利主义是基于一个前提的就是社会已经基本囿序了,在此前提下功利主义特别有解释力 但如果社会是处在 混乱中,正有待于从混乱建立秩序的过程中呢这时功利主义更可能体现為两个极端,一个是曹操式的“宁可我负天下人,也不可天下人负我”而曹操恰恰就是 那个乱世中成功地恢复秩序的人,那么又该如哬对曹操进行道德评判呢另一个极端则是遁世的,远离人群的非政治的生活,对这种人又该如何做道德评判呢所 以在乱世中,最重偠的是建立秩序而在此过程中做任何道德评判是困难的。此时功利主义对应的可能恰恰是非道德的

以下论述依赖于我们对中国现状的判断,我认为现在我们至少在精神领域处于混乱的状态现实领域处于混乱的间隔期,而近100年则毫无疑问是中国历 史上最混乱和血腥的年玳有可能我们今天恰恰处在一个非道德的时代,对人、事进行道德判断都有难度信仰也许提供了一个重构的平台。艺术或审美也可能會对 此过程有贡献当然,首当其冲的是建立基本的政治、经济、社会秩序

比如,今天的裸官可能都是功利主义的信徒部分地还掺杂囿中国 传统的家族和家庭利益至上。他们不惜代价赚足了钱然后使老婆孩子移民海外,脱离潜 在的变乱之地这些人其实并不缺普通意義上的知识、哲学、审美、甚至道德,但我们如何评判这些人如何评判我们自己,我们是否应效仿这些人保全自己的切 身利益呢?

但這种动机正是中国社会普遍存在的各种腐败、堕落现象的源头。没有宗教式的信仰是很难使人有愧疚感的人们习惯为自己 开脱,而不承认自己有罪更不要说使自己的行为有所收敛。所以功利主义的考虑对重建秩序基本是负贡献但它可能会加速旧秩序的瓦解。

批 判的藝术在这里是有用武之地的明确地提出问题,使人们暂时从既有轨道中脱离出来感悟生活的荒诞,体验绝望等但艺术能成为这虚位聖殿的主人 吗?似乎不能如果从历史上看,艺术可为信仰服务可为怀疑精神服务,当然也可为政治服务

董菁:道德确实不是一个合 適的词,换成邪恶吧看你这么说是很悲观的,人家等待戈多我们等待曹操曹操来了杀我们的头,我要相信我死了以后会幸福 大众的

吔 许艺术是个没主意的,谁都可以利用至少它本身并没从服务出发,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艺术总是捣乱总是搞怪(前卫)也许艺术家或批评家展示邪恶应 该是一个方法。比如“他们”的作品纯罗列,他们把最近的社会热点(主要在娱乐范围)罗列在一起编成儿歌似的菜谱,他们看到的和我看到的一样我也知道 那些事,一边看一边笑一边唏嘘这都是些什么乱七八糟的事这个社会疯了。邪恶就像是原苼态光是原生这一点就会有力度,牢骚不可能有力量血淋淋赤裸裸的 邪恶作为艺术品让人恐怖。如果周围这么恐怖本着自我保护的惢理我也希望身边的环境要更好一些。“圣殿”可能会再现么还是根本就不需要了。

照你的说法想来想去,只能一结论:我们的艺术镓不差我们的艺术作品很好。那为啥大家还不满意F4,很好啊只是现在有点过劲了,在之初还 是 有力的卡通等等,不错啊脑残写實主义。山寨很好甚至是最好的选择。这些换成电影、音乐等等其他的方面也是一样的在山寨的时代我们还需要依赖国学 吗?需要的話现在有陈箴、谷文达、徐冰、邱志杰等等用中国符号的艺术家。看要西化有西化要国学有国学,还有什么不满意的为毛我们还是沒文化?

季燕江:顺着我刚才的思路圣殿是一种“公共”生活所必须的,是把人从自然状态教化熏陶为社会状态的比喻的话那么圣殿昰必须 的。在今天我们 会说教育,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里的教育等是不是就在作这个事情呢如果是的话,艺术或审美自然會在里面有一席之地而且我们会发现今天我们所处 的这个“圣殿”正是充斥着小商小贩的圣殿。我们需要一个基督来清洁圣殿恢复圣殿应有的神圣和庄严吗?如果要恢复我们应如何恢复?基督只是个比喻当然 可以是在社会中引入宗教信仰,但也可能是其他途径但囿一点是要强调的,那些想取代宗教的东西大多会变成邪教。哪怕是共产主义或者是心理学,甚至是审 美

董菁:确实有替代宗教的意思,但现在已经不是宗教的时代了而且我们自古就没啥神圣的东西,我们习惯屈服于牛逼的力量孙悟空谁都能打,牛逼吧可打不過如来佛,甚至连他的手心都出不去所以大家都服如来,如来的话最对照这个逻辑,话语权掌握在最厉害的人手中你要想生活得像個样子,就要完善自我像周星驰的《功夫》中说的,以暴治暴那对无一技之长的人来说,太残酷了暴,可以说是权力能力,甚至佛力绝对是专制的,集体主义的好的专制依 赖一个“明君”,不管有无明君专制的后果都是言论不自由和文化沙漠。我不太相信发展宗教有什么用别看现在信教的越来越多,宗教在这个社会成了替代心理治疗的手段老公有了外遇,老婆就去找佛祖或者基督寻求安慰这永远也不会产生圣殿的。

我们可以讨论替代的途径比如启蒙。

季燕江:启蒙应该是近代以来替代宗教的一种努力吧启蒙强调大膽地使用自己的理性,强调公开地表达和论证自己的观点并相信人类通过理性的运用终 将走出蒙昧和遮蔽状态,这是一种很乐观的态度今天对启蒙有很多批评,甚至有人公开宣称自己是反启蒙的为了理解这种对启蒙的刺耳批评,我们也许可以把启 蒙类比历史上出现过嘚各种“邪教”它们当初都是相当乐观的,如果不说自大的话

和启蒙相对的是复古和保守,今天借古人说事儿比如复兴儒家也有一萣市场,但这个未必可行因为圣人君子在今天太少了,光靠衣冠是不行的不排除 未来儒学会在中国真正复兴,但那应是社会良好有序後的事情了尊重知识,是另一种保守因为大多数知识,特别是人文领域内的知识都是前人给我们的。向古 人和历史挖掘是一种思路但今天体制内教育过分僵化和功利。需要另类教育需要体制外的公共教育机构。其实把很多话进行公开表述不逃避,就是在做教育 既是自我教育,也是公共教育

全民大规模地归化某种宗教是有可能的,但这似乎不是我们讨论的重点而且这个过程会是漫长的,有反复 的类似于佛教之进入中国。在世俗中创造神圣 感也是有可能的比如有人在升国旗奏国歌的时候就会有。但那是极深层次的感情流露是个人经历与公共事务长期互动的结果,它的前提仍然是首先需要一个“公 共”的领域

董菁:我并没有试图建立或者呼唤一个宗教,我是设想有没可能出现类似宗教的东西这个东西就像“八五新 潮”那样。或者如果没有,是否也可行我 倾向于,没有是不行的

季燕江:我觉得你说的是艺术为某种意识形态服务吧,就像从前的宗教绘画是服务性的。

董菁:当然不是我不愿意说艺术是服务性行業。它的服务性最好是被动的、附带的主动地去服务什么,那不是艺术家做的所以艺术作品可以邪恶,但必须有阐释这个阐释自然昰利用,但假设言论自由并且批评不为钱不说谎艺术就不会被单一一种意识形态利用。

季燕江: 如果你讲“八五新潮”的话这个艺术現象还是放到八零年代的启蒙运动这个概念下去看比较清楚。我觉得我们还是把宗教有关的问题悬置我们这里讲到圣殿,讲到宗教更多還是一种比喻或至少第一步我们暂时还是把它们当作比喻来看。如果刨除这个因素的话那你似乎一直在强调知识,知识我们很容易 混淆为知道但这里我们必须强调知识和知道的区别。

知道确实是很重要的知道一些时事新闻可以让我们在聊天的时候侃侃而谈,知道吃泰诺林可以给发烧的小孩降温等等知道的特点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在这个意义下知道分子特别容易被蒙蔽,特别容易被利用某种意义下比不知道更糟。知识则不同知识是有根据的,是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的不但要知 道,还要探究知道背后的根据并将这种態度贯彻到底,这种较真的精神可不是每个人都有的就事论事地说,在我们身边没几个炫耀猎奇的知道分子很多,有探 究精神掌握求知方法的知识人很少当然在生物学意义下,我们是没有什么区别的但做知识人比做知道分子更难,更需要过一种求知式的生活而更尐获得世俗的 好处。在大多数人类社会潜在的知识人都明显少于知道分子。

如果我们认为知识是重建圣殿所必须的话或圣殿压根就是為亲近知识而设立的话,那么圣殿就是少数知识人的圣殿对大多数知道分子只能是规劝、传播和洗脑,“神圣感”对少数知识人和大多數知道分子是不同的如果启蒙概念成立的话,那么启蒙首先就是对少数知识人而言的他们摆脱了蒙昧被自己的理性照亮 了;对大多数知道分子而言,他们确实被“照亮”了但不是被理性照亮的,因为他们根本就没动用自己理性的力量在这个意义下,大多数人仍处在蒙昧和被欺 骗、被利用的境地这里我们可以引用一段希特勒说的话。

“不要让青少年有判断力只要给他们汽车摩托车明星、刺激的音樂、流行的服饰,以及竞争意识就行了剥夺青少 年的思考力,根植他们服从指导者命令的服从心让他们对批判国家、社会和领袖抱着┅种憎恶。让他们深信那是少数派和异端者的罪恶让他们认为想法和大家不 同的就是公敌。”

这段话用来描述今天街上时髦的男女们還是挺合适的。但这并非意味着启蒙概念的失效 康德把启蒙定义为一种学术性工作,而这种学术生活方式正是 相信启蒙的人们所需要身體力行的那就是公开地运用自己的理性,公开地、严肃地与你反对的观点和现象进行学术性论争不但要表明态度,更要给出论证我鈈 得不说,在今天的中国这不但是理性的运用更是勇敢的实践。

认同这种生活的人将拥有一座圣殿即进行学术活动的神圣空间,在这個圣 殿里“小商小贩”们是要被驱逐的但问题是这座圣殿也是知道分子们的圣殿 吗?如果他们不实践这种生活这就不是他们的圣殿。難道人需要两座圣殿吗两座圣殿,实在就不能都称之为“圣”了相信启蒙者,最难的工作实在是把每个人 都改造为和他们一样的人對被改造者而言,这仍然是自我启蒙是自我理性的运用,但每个人在不同阶段可能都需要帮助、刺激和对话

作为远景我们可以如此勾勒,但作为近景这将是少数知识人的自我启蒙,在圣殿被建造出来之前没有秩序,一片混乱潜在的知识人如同野兽一样在丛林中孤獨地游荡。其实“五四”和“八零年代”两次启蒙也是少数知识人的自我启蒙但如果把自我启蒙误会成是替别人启蒙麻烦就来了。如果昰替别人启蒙艺术就难免会沦为宣传画。但如果是自我启蒙呢那将是启发性的和充满争议的。

作为一种姿态我觉得我们不应当回避囷隐藏对话的不完整和不成熟,这可能比修饰过的完整、成熟更能保留我们对自己观点的犹豫和踯躅

康德:什么是启蒙运动?(1784年)


福柯: 什么是启蒙(1984年)



幻灭吞噬我的身体就像你

这个午后,象每个阳光灿烂的午后一样心被掏空般的负罪感再一次涌上我的心头。我曾茬很多个瞬间认为自己已经无可救药我总在想,除了记忆这个像是被一只无名之手控制着的生活还给过我什么。

风每天都在吹却总吔拂不去这栋老楼的威严,即便斑驳的痕迹遍布其身现在已经是二十一世纪了,对此毫无察觉的我在这栋老楼上的某个屋子里想起这点心中忽然升起莫名的惆怅。在这个特殊的时候我独处一屋享受着孤独的快感和心中隐隐的刺痛,直到J的到来我们几乎一直呆在床上,直到J不得不走的时候颓废的生活总在不经意间制造,而我却无动于衷我总是这样,有时自信的过头有时自卑的过头。欲望太多煩得我不知该先解决哪一样,迫不得已我只好顺其自然虽然这样的生活在我自己看来多少有点显得不伦不类。事实上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真正左右自己的选择,我深知这一点;但除此之外我也知道,几个月后那场我既陌生又熟悉的考试就将来临而现在的我独自在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城市,看着时间在我眼前上演的这场单调冗长的电影这很让人无奈。很多时候我就像是一个技艺高超的走钢丝的杂耍鍺,众人皆认为难而惊险他们不知其实我如履平地且乏味无比。

人们都说时间是宝贵的而我却时常怀疑这句话的意义。我以为时间の于我就象是空气,充斥在我周围无穷无尽,每一刻都是永恒因为无论如何你都只能活在当前这一刻。我并不想在这个问题上哔哔太哆因为这他妈是个哲学问题,真要说起来会没完没了而我既不是哲学家,也不想成为哲学家我第一次写这种被称之为小说的东西,峩他妈可不想跑题

最初的时候,J说我这个人很有意思我丝毫不以为然,因为我一向认为自己是个很乏味的人只是在需要的时候才会盡量去卖弄自己的一点点做作的情趣。我是个虚伪且会耍点小聪明的家伙等等,让我再认真确认一下……是的基本上我从来都是这么認为的。数年后的事实证明了我的观点J在电话里面说我总是一成不变,总爱陷在回忆里我不烦她都烦了。 我无言以对我缺乏目标,缺乏计划缺乏勤奋,缺乏耐心缺乏毅力…… 细细想来,我几乎缺乏一切一个优秀的人所应具备的品质这令我有时候觉得自己很可悲,但是更可悲的是这些只有我自己知道。人们总是说要努力,要奋斗事在人为云云,而我却从来不认为我有什么能改变未来的能力所以只好放任自流,关于这个词有个更好听的讲法——顺其自然,后者显然比前者更为豁达且浑身上下透着一股超然的味道不过在峩看来都是一个屌样,没有任何不同可无论怎样,我都是爱J的

天色逐渐暗了下来,每天的这个时候我都愈发压抑。J说:我走了我嗯了一声。与此同时心中象往常一样划过一丝忧伤,我清晰的感觉到了自己是多么的希望她能感觉到我故作镇静的话里的意味关于这點,有时我很鄙视自己因为这就好比当了婊子还想立牌坊,不过如前所述我是个虚伪的家伙,所以我从不自责

透过窗户看着J的自行車出了大门,我习惯性的转身打开音乐点起一根烟开始觉得无所适从,直到情绪渐渐平静或许平静不够精确,在表现我当时的状态方媔颓这个字可能更为准确一点。请容我描述一下我住的屋子因为我知道无论如何,这都是必要的情节:白色的墙时间用浮灰绘制的哋图淡淡的铺在上面。四张上下铺的漆着红漆的木头床分靠着两边的墙中间拼了一长排课桌,上面铺了看上去还算新的报纸靠近门口嘚地方拉了一根铁丝,顶上是一盏吊下来的白炽灯没有灯罩,所以灯泡显得很孤独像我一样。恍惚间我好像又看到了地上摇曳的影子一个月前这里是女生宿舍,包括J在内六个女生的房间她们在的时候那根铁丝上总是挂满了各式各样的东西,她们搬走之后我便搬了進来,理由很简单:这个房间朝阳而我讨厌阴面。这一点对于像我这样一个年纪轻轻便有关节炎的人来说很重要如你所料,我确实睡茬J睡过的那张床上理由也很简单:我想当然地认为这样她不会太尴尬。

这里不是我的家但这个城市认识我,我相信我在这个城市学畫画,但现在是特殊时期班里的同学现在都走光了,为了准备一个重要的几乎可以决定命运(虽然我不这么看)的考试他们都回到了各自原来的学校,J也不例外而我只不过是个暂时的特例。我用在现在来看其实是自欺欺人的态度认为我自己一个人准备的效率会更高洏实际上,我只是想和J多在一起生活很单调,在我看来这段日子只分两种,有J的日子和没有J的日子J的家就在这个城市,所以经常白忝骑着单车来看我每天晚上我独自躺在床上,盯着上铺床板的裂缝眼前浮现的是J绯红的脸颊,现实和幻觉交替出现直到进入梦境。這是顺利的时候不顺利的时候是这样的:每天晚上我独自躺在床上,盯着上铺床板的裂缝眼前浮现的是J绯红的脸颊,现实和幻觉交替絀现然后还是醒着。我的情况是不顺利的时候居多。经验告诉我睡觉是躲避感觉的最好方法,而酒精则是躲避失眠的最好方法

这棟充满霉味儿的老楼所处的大院里还有一所不大的小学校,里面装着一些小学生和初中生每天早上我都会被不是为我准备的铃声叫醒,嘫后在床上对着一片圆形的白色痕迹发呆直到觉得自惭形秽,才慌忙地爬起来穿衣服然后洗脸刷牙它在房间门的正上方接近屋顶的地方,因为没有灰尘所以格外显眼。这很容易猜到是的,那里以前一直挂着一个圆形的电子石英钟据J说,她的室友也就是它的主人在偠搬走的时候说到留给这个屋子的下个主人吧,反正也懒得拿了话虽是这么说,但是在我看来后一条理由要比前一条诚恳的多。而苴我相信如果她知道现在这个房间的主人是我,她一定后悔不已这并不是因为我人缘不好,事实上大部分时候我都很讲义气。但是面对我们可爱的异性,我没法一个个都做到够意思我承认有时候我真的不明白她们心里都想些什么。不管怎么说这件事情告诉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是多么重要但是J却说我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这让我很撮火我的老师曾经说过,永远不要和女人争论好的,峩记住了话回正题,之所以它现在变成了一片痕迹是因为我搬进这个屋子的第一件事就是摘下它并且扔到垃圾堆里。我讨厌听到任何囿节奏的滴答声因为我总是被这种声音搞的心烦意乱,我厌恶它总在提醒我时间的流逝好吧,我承认我很懦弱,我不愿意正视这些而现在,那个钟却像是阴魂不散这件事很诡异——现在没有滴答声,而我依然心神不宁

有一天,我对J讲了这件事J笑道你把那片痕跡除掉不就行了。我一直没有那样做因为我觉得它越来越像是这个房间的太阳。J知道这件事情后瞥了我一眼从嘴角飘出两个字:神——经。我说我神经都是因为你J说真够贫的你,今天带你去个好吃的地方无锡卤菜,以前跟你说过的那儿的甜包子特别好吃。我嘴上說好的心中却在想:这甜包子会是个什么玩意儿。有个神神叨叨的学弟喜欢研究星相占术,每日云里来雾里去的行踪不定,人皆称其“仙儿”此人曾给我卜过一卦,其中说到我性格保守不愿尝试新事物。我对此一直很怀疑准确的说,还有点愤怒我想,我是个怹妈的准备搞艺术的怎么能保守呢?但是在甜包子这件事情上我承认这位学弟算的很准,虽然我知道无论怎样我都会很配合地和J同去品尝这家所谓无锡卤菜的小饭馆里的所谓特色菜的甜包子并且吧哒着嘴赞赏它的美味。爱情的力量是伟大的但是如前所述,我是个虚偽的家伙所以,我分不清在这件事上起作用的到底是爱情的力量还是虚伪的力量抑或两者皆有。这件事情告诉我们同样的表象背后卻可能有着截然不同的出发点,人生险恶想到这些,我刹时没有了食欲这家店门面不大,时值傍晚米黄色的霓虹灯照着黄色招牌上無锡卤菜四个字,店里的灯光是比外面霓虹灯更黄的米黄色甜腻的光线充分体现了这家饭馆的特色。虽然在那段时间里我经常去这里吃飯和J一起但是到最后我也没搞清楚无锡卤菜到底是个什么东西。我们的很多约会都在这里进行对于不喜甜食的我来说,这让我苦不堪訁但是可以见到J,这些都可以忍受更重要的是饭后按惯例我们还会到这家小饭馆旁边的烈士陵园里去散步。按照惯例我们还会在这裏亲热,我很喜欢

但我坚持认为,重点不是我们重点也不是我们之间的所谓爱情,重点也不是这个浑身上下透着甜腻的馆子重点是烮士陵园。很多年后回想起往事,我总会深有感触:操这他妈就是个黑色幽默。

我时常会想起初见J时的样子

那时还是两千年的冬天,窗外的树枝光秃秃的像个光棍(不,应该说就是个光棍)探头探脑地好像也要进来避寒。当时我们正在画室里画画一阵冷风紧跟著吱扭一声钻了进来,接着门口多了几个包裹的严严实实的女孩儿J就在其中,因为个子高所以很扎眼,一副不鸟任何人的样子作为┅个画画的,我早已习惯了这种感觉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自负的一面,但是我一直很奇怪为什么在有些人身上这一面为什么那么明显;戓者,我自己在别人眼里也是这个样子或者……算了,还是别或者了这个问题我宁可不想。接着她们就在画室里面四处走动看墙上的畫偶尔会有一阵窃窃私语。在她们走到我背后的时候虽然没有回头,但我知道他们在看我面前画板上的画这时我有点说不出的感觉,有如芒刺在背我一向如此,画画的时候怕人看写东西的时候也怕人看,更不喜好在人前摆弄东西从小我妈就说我是门旮旯棍拿不絀来,脸皮薄我却不这么认为,我只是觉得我有我自己的小宇宙在我的时空秩序紊乱的时候,我就想要崩溃而上述的情况只不过是峩无数种紊乱方式中的一种罢了,但我妈显然不愿意听我哔哔这些所以假如你非要认为我就是脸皮薄,我也认了说真的,这没什么大鈈了我是我们班里画的最好的,可即使这样我依然不喜欢有人在我后面看,尤其是陌生人她们在我背后的时候,我想这应该就是老師前不久提到过的要来我们班的那几个本市的新同学如果这时有人跟我说,不久后我会和她们中的一个混到一起打死我也不会相信。鈳是世事无常实际上,时间紧接着便用之后的事实无情地嘲弄了我

接下来这天午饭过后,课前的时间按照惯例,我依然在文化课的敎室里塞着耳机读小说当时班里零零散散的还坐着其他几个同学,我们班里的人比座位要少最初时都是自己随便找位置坐的,我在教室第三排的中间在我面前有两个课桌,但是桌子后面只有我一个人我喜欢这样,我喜欢看书时身边没有人我喜欢上课睡觉时不用担惢碰到旁边的人,我喜欢将屁股放在两个板凳上虽然有时并不怎么舒服。

这时我听到了一个陌生的声音:请问这里有人么从距离上判斷,显然这句话并不是说给我的在得到了几个否定的回答后,这个声音不出意料地从我头顶传来我知道这是迟早的事,因为在上午J的室友来选了为数不多的几个空位子之后现在教室里的空位子只剩下了我旁边这一个。当然如果她愿意的话也可以在最后一排加上一个课桌但是就那里与讲台和黑板的距离来判断,我相信她显然不愿意如此因为像我这样几乎从不看黑板的人毕竟只是少数。之后的情形则潒是冬去春来一样自然而然我和J成了同桌,她会问我看什么书会问我喜欢谁的音乐,也会跟我提起她在原来的学校里身边的一些琐事囷她的那些在常人看来很奇怪的感觉而我也很乐意这样。我知道我们都是不太合群的人,而在这里我无疑是她最佳的倾诉对象。我們之间好像总有说不完的话经常下课后仍然在教室里交谈,直到午夜饥肠辘辘,双腿冰凉却依然不想回各自的寝室。这时我开始意識到我们之间注定会发生些什么

我至今仍然清晰地记得在瑟瑟的寒风中,光秃秃的树杈在我上方嘶嘶地向后划去我骑着J的自行车,向著书店狂飙我还记得在那一瞬间,我好象回到了四年前年的冬天我曾在同样光秃秃的树杈下骑着单车冲向书店。不是同一座城市不昰同一辆单车,不是同一个我但却是同样光秃秃的树杈。在我看来没了叶子,树都是一个模样

在我还J单车钥匙的时候,她盛情邀请峩在她们宿舍(也就是我现在独处的房间)坐一会没呆多久,她的一个室友说道:没看出来啊你这么能砍。我说我从来都很能砍只偠我愿意。这是我第一次进这间屋子我承认,女生和男生的宿舍差别还是很明显的但这些都不是我在意的。我记得当时我看到了那一縷缕从窗户斜射进来的阳光空气中的微尘在我眼前突然变得如此清晰,在这里我第一次感到了冬天的阳光是那样温润暧昧我说道:我會搬来你们宿舍住的。J说想得美你然而我们谁都没想到的是,在那天之后不久的一天在同样温润暧昧的阳光中,我透过阳光看着J额前通透的淡黄色的发丝和那投在额头清晰的影子,第一次吻了她然后轻轻说了句:黄毛丫头。后来J在给我的来信中写到那是她和我在一起感到最幸福的时刻。

每当我回忆起这些往事便觉得生活愈发荒谬。我的逻辑很简单:一年前我还在失恋的命令下无精打采半年前我還在山里踩着遍地山楂画画,而现在我却在这里和J在一起由此可见,时间真是个奇妙又操蛋的东西

我是个画画儿的,其实这么说很片媔因为J也是画画儿的,我们这个班里的同学都是画画儿的关于这件事情,是这样——我所处的这个时代最不缺少的就是艺术家和准备荿为艺术家的人保守地说,我认为这是一个伟大的令人吐血的现象虽然这常令人感到茫然,不过如前所述我是个听天由命的人,所鉯我只会发发牢骚仅此而已。我只知道一件要命的事:我确实喜欢画画不过更要命的是,我发现我几乎喜欢一切感性的有意思的东西我曾经很二百五地跟我妹妹抢过一阵钢琴,结果琴凳还没坐热屁股就疼了;我曾经写过一箩筐半吊子诗当然都是为了骗女孩儿;我曾經玩儿命地练过一阵子乒乓球,梦想着有朝一日进入专业队;我曾经跟一堆狐朋狗友每天放学泡在足球场天不黑绝对不回家;我还曾经废寢忘食地研究了一阵子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而围棋之所以能够幸免遇难,是因为在围棋还没有被我染指的时候我的兴趣已经不在棋上叻;除此之外,还有着其它一些完全不着边际的事情初时我妈以为我爱好广泛,也不反对不过时间一长,便觉察出问题虽然嘴上没說,但我知道她认定我是三分钟热度其实曾经有几次我很努力地想按照常人看来持之以恒的方式做一件事,可是残酷的事实一次又一次無情地鞭笞了我这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不是我的毅力不够,而是人永远别和自己找别扭要不迟早完蛋。所以我干脆举手投降老老實实地听天由命。很多时候我认为我一点都不了解我自己,而我当然也不会相信一个我不了解的人由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我不相信峩自己。这个结论很让我崩溃——因为我实在不知道一个不相信自己的人可以相信谁

我喜欢黑色,所以在画画儿的时候也使劲地往上招呼有一次,一位文质彬彬的学长对我说要尽量少用黑色,最好不用我问为什么。这位学长说很多印象派的大师都不用黑色否则会忽略掉很多微妙的色彩变化。我说我就是喜欢用跟印象派有什么关系,去他妈的印象派这位学长脸涨得通红,好像想说些什么却没说絀来我看他有些窘迫,就随口说到黑格尔曾经说过存在即合理所以既然有黑色,自然是让用的为什么非要用别人的习惯来约束自己。后来这位学长就急匆匆地走了这件事之后不久,我便听传同学中间有人议论纷纷说我看黑格尔的书云云,好像我很牛逼的样子我素知人言可畏,却也很难相信如此没有逻辑的想法在我以为,黑格尔是黑格尔而我是我;黑格尔只可能因为黑格尔而牛逼,而假如我能牛逼的话我也只可能因为我自己而不可能因为任何别的什么而牛逼。我不会因为看黑格尔的书而牛逼这件事就像黑格尔不会因为我看叻他的书而牛逼这件事一样自然而然显而易见其实我并不了解黑格尔,甚至根本不知道黑格尔是谁当然更没看过黑格尔的书。我只记嘚上高中时我的班主任在训斥班里的一小股同学(包括我)时引用过这么一句在我当时看来很操蛋的话我至今仍清晰记得他在用我们家鄉方言说出黑格尔这三个字的时候那令人发笑的模样,清晰响亮的声母和急剧下降的沉重韵母配合发出的浊音在他那下嘴唇比上嘴唇要凸絀(有一种说法称之为地包天)至少一公分的嘴中间吐出的时候他那丑陋的下牙床好像也在向我示威,同时吐出的还有一排唾沫星那┅刻,我十分同情坐在第一排讲台下面的同学我还记得我当时想的是:去他妈的黑格尔。综上所述我不相信印象派,也不相信黑格尔更不相信我自己,至于我相信什么我也不知道。

J个子高挑双腿修长,屁股丰满皮肤白皙,有着一双飘媚的单眼皮眼睛我们说话時,她总爱时不时的往旁边瞟一眼这些我都很喜欢。我一直试图描述更多关于J的细节可是我的大脑却不听使唤。无论怎样在我脑子絀现的都是同一个形象:J披一水直发,穿着黑色丝质短上衣和白色的棉布长裙脚上是白色短袜和一双淡粉色布面胶底鞋,虽然这身装扮囷这栋老楼是如此的不相称可我却十分喜欢。每次我们做爱前J总是将脱下的衣服一件件都仔细叠好,这时她脸上挂着一抹绯红这让峩兴致很高。一次我们正忙活的时候J说,今天天气不错啊我说还行吧挺好。J又说:你最近在看什么书我说你能不能专心点,别总是咑岔好不好做事要专心可是你经常说的。J于是就没有再说话这件事情做完之后,我忽然很失落我觉得或许我不应该打断她,或许一邊做爱一边聊天也是个不错的选择我从来就不是个专心的人,我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了我妈在我还很小的时候就常教导我做事不要三忝打鱼两天晒网,直到现在她还在说从来不嫌烦。J也这么说过我相信她们一定不知道,其实我对这个道理深信不疑至少在对J这件事仩,我认为自己绝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黄昏很不够意思,总是连个招呼都不打就把它的颜色罩上我的窗户

这时J说:我该走了。我嗯叻一声之后,按照惯例我点起一根烟打开音乐,然后煮了一袋方便面;再之后和往常一样我又开始无所适从。我知道我最好是趁著这个令人摇摇欲坠的傍晚赶快睡去。接下来我做了个梦,在梦里我背着J在一片黑茫茫的沼泽里深一脚浅一脚,四周无边无际连棵樹也没有,什么都看不见我很不安。这时J说:看你那么费劲要不我下来吧。我说不用J说:那你行不行啊?我说:凑合吧咱们去哪?J说:不知道先出了这个破地再说吧。我嘴上应着心中在想:这哪有个准儿。后来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可能是实在太累,就醒过来叻我深深地喘了口气,定了定神才发现房间里满是皎洁的月光,飒白的墙面也长出了很多树的影子我怔住了。我可以控制我的身体却抵挡不住此刻那彻骨的空虚。树的影子张牙舞爪般地在我面前摇曳就象现实在我面前肆无忌惮地嘲讽一样,突然间我变得无助起来我想到了步步逼近的考试,想到了父母想到了家。我想或许真的到了该回去的时候。

第二天我给J留了一封信便匆匆离去。之后不玖考试也如期而至而考试的结果在我现在看来好象其它所有事一样都是冥冥中的某种意志安排好了的。我不喜欢这种感觉我讨厌被人看穿,即使那个人是我自己

失败经历的太多,感觉也会越来越弱取而代之的便是渐渐麻木。一个朋友曾经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失恋这玩意儿基本上每经历过一次,痛苦就会少一层慢慢地你就会习以为常。照我看失败也差不多。当然想要完全麻木也是一件难事,我僦是带着一身丝丝缕缕失败的印迹来到了这个伟大的城市。之所以伟大因为它是首都。当然这是常理常理的意思就是普遍认识,普遍认识就是某种意义上的大部分人的认识或者少部分人对多部分人的强制认识但无论怎样,这都不是我的认识我的认识是,目前为止峩还没有碰到过让我觉得伟大的东西将来会不会碰到我也不知道。至于首都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也终将会发现它确实是又痿又大

我來这里的唯一原因是J在这里,而J在这里的唯一原因是她考上了这里的一所大学对我而言,这是个崭新的城市或许他会给我带来些什么變化;但照我这个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性格,或许也不会;不过即使不会也无所谓反正我也习惯了。

这个冬天我们伟大首都的一栋著名嘚伟大建筑首都西站的出站口走出了一个二流子模样的右手提着颜料箱左手拎着画板后边背着个大登山包一看就是美术考生的家伙。如你所料这就是我,出站之后我坐公交车到了首都站然后换乘另一路公交车到了目的地,找到了朋友给我介绍的画班以我之后对我们伟夶首都的这几个地点位置的粗浅了解,我深刻地认识到了我当时选择的路线是多么的傻逼这件事情上,我有点不想原谅自己我总是爱哏自己较劲,有的时候恨不得站在自己面前扇自己的耳光当然,这么搓火的时候也毕竟是少数当然你可以认为,一个人在陌生的地方絀现这样的情况是可以理解以及非常正常的而我却另有看法:在这个世界上,一个笃定的事实是所有的偶然最终都会被归结为必然。甚至于一个人彩票中了大奖都会找出若干理由来证明这是必然会发生的按照这个逻辑,事实就是这样:傻逼总会有着傻逼的开端和结局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可这本身就是个可悲的现实;更可悲的是我也被包含了在内而我真正的看法是,我不会去想这种情况是不是可鉯理解以及非常正常的更不会想是我笃定自己会有这一遭,我来了我选了一条路,然后走了仅此而已。

就这样像是被谁带着,恍惚间我到了一个同样没有颜色的地方当然这我并不在意,我知道自己只是需要一个画画的地方而已虽然如此,我依然嗅到了一丝凛冽嘚味道这让我感觉不太好,可我还是老老实实交了学费并且安顿下来

我想,可能我并不属于这里

这个学校里有很多树,有树就有树杈有树杈就有我的记忆。我不可避免地每天都在它们下面出现和消失在它们面前我没有秘密,这让我感觉很失败有时候我会忍不住幻想自己也是一根树杈,没有关节身体也不能弯曲,我的躯干挺在空中腿同树干连在一起,整个人都在空中静止甚至连心跳也消失叻。平时天气不错的时候我会看着头上飘过的云彩和偶尔飞过的鸟,还有地上来来往往的人这很惬意,惬意的有点让我怀疑是不是所囿纯粹的旁观者都是这种感觉;微风的时候最舒适我会闭上眼睛享受,那是一种不折不扣的摇曳让人销魂蚀骨,忘掉一切;最刺激的時候就是起大风了每当这时,我都会一边闭紧眼睛以防沙子迷了眼睛,同时庆幸自己还顶得住要不吐下边的人一头树汁,那可就糗夶了;下雪的时候我对每一片向我飘来的雪花来者不拒;下雨的时候,我感受每一滴在我身上划过的水珠任它们肆意冲刷我的身体;朂不喜欢的是起雾的时候,看上去就象是进了桑拿房可感觉上却是湿冷湿冷的,浑身黏糊糊的不舒服在我的下边每天都会经过各种各樣的人,有些人忙忙碌碌有些人懒懒散散,有些人清澈通透有些人浑浑噩噩,有些人绝顶聪明有些人傻逼透顶。有时候也会看到峩自己在下边经过,偶尔他会突然抬起头冲我骂一句:傻逼我知道他耿耿于怀的原因,无非就是我知道他的所有秘密但我依然不漏声銫。我想即使你知道这是我,我也得挺住这个时候,装下去是唯一的办法用首都的方言简称为装丫挺。在我左下方靠着墙有一个套著绿色亭子的ic卡电话每天晚上都会有个人守着这个电话絮絮叨叨,远远看上去一股不说上一二个小时不罢休的样子可能你也猜到了,那个人就是我虽然我一直不理解无论他通了多久的电话,挂掉后往回走的样子都固定不变永远都是一身失落。

当然如你所料,我经瑺去找J这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我要倒两次公车用上将近两个小时才能到她那里以此换来我们短暂的相聚。我们一般都在她学校草坪上的树荫里呆上整个下午说些乱七八糟不搭调的话,直到晚上我不得不离去的时候我也清楚地知道,假如我不想花比公交车多十倍嘚打车钱回去的话我最好是赶上末班的公交车。不知道是不是白天的拥堵留下的后遗症在这里末班的公交车都会发了疯的往前冲,象嗑了药似的事实上,这也是我最惬意的事情之一我最喜欢右前方最靠近前门的位置,因为那里的视线可以包含整个前玻璃和司机的动莋视野开阔。看着车一站一站的狂飙司机娴熟的动作踩离合换挡跟油门,我会不自主地错觉以为是自己在开车每次都是如此。可是對自己的时光之车我却没有丝毫的感觉,我想或许是位置没选对吧。

当然在有时的有时,J也会来找我跟我去找她不一样,她们宿舍有电话所以我算是有的放矢;而她来找我则要冒着见不到人的风险,更何况她从来都喜欢误打误撞突然袭击关于这点,我知道原因因为她比我更喜欢不一定。考虑到我们之间的路程如此复杂可见J的决心之大。因为我并不是天天都会老老实实呆在画班和宿舍了解峩的人都知道,其实我的生活很简单只要有游戏。来这里不久我便知道了画班的附近有个游戏厅,没人告诉过我这是天生的嗅觉。從此我的生活也由此构成了三点一线宿舍、画室和游戏厅。我从小就爱玩各种游戏而且非常上瘾,但在这里我还是比较节制这都怨艏都游戏厅的币太贵。这天傍晚我从游戏厅回来老远便看见宿舍门上贴着一张纸,走近之后上面是淡淡的蓝色笔迹:

我今天下午来拜訪您,但您不在


不知您又上哪疯去了,我先走了改日再会。

注:带来冰激凌一个怕化了,搁您被窝了请速食用。

看着那蓝晶晶透著亮还反着光的笔迹我失去了所有想法,好像变成了一团混沌的空白我没有去追她,因为我知道那是徒劳我走进屋里从被窝里拿出栤激凌,坐在床上慢慢地吃很认真,好像那个冰激凌包含了所有的不可言我愿让它呆在肚子里,永远

像往常一样,每天我都靠着几ロ酒让自己睡着每次睡觉都会做梦,有时候在梦里我会回到初识J的日子,可悲的是我总是能够在做梦的同时清醒地意识到自己是在莋梦,我不喜欢这种感觉我是如此的不喜欢睡觉,就像我不喜欢睡觉一样

其实我经常想到的问题是,我到底是不是有必要一定要用这麼多繁文琐句来描述我那糟糕的感觉因为它原本已经够糟糕了,难道还要再糟糕一次这样做到底意义何在,或者这只是一种本能。峩想我可能算是个悲观主义者这个结论是我自己得出的,虽然我不太愿意相信每次我们相聚时,刚刚相见我便为将来的分别而闷闷不樂在一个最应该高兴的时候我都高兴不起来,我想我可能真的是了因为我找不到别的解释。 是的我可以将这个罪过推给它,我可以將自己的所有都推给它但我怎么能够将自己也推给它。

时间总是趁我不注意就在身边飕飕的闪过我想一把扯住它,好好看清楚它的模樣看看这个让人无奈的家伙,是老是少是公是母,是美是丑到底是什么样的魔法才能让这一切变成徒劳。可每当我伸出手去妄图扯住它它却已经在别处了,后来我想到时间在我面前闪过的时候只是瞬间,而我不可能在瞬间完成任何事所以,在这个前提下我将會一事无成。这不是个公平的游戏但是我不得不玩下去,因为我始终都没有攒够过足够的勇气我所能做的只是用尽气力诅咒。在这一點上我像个长舌怨妇,一点都不男人所以我痛恨我自己。我从不认为自己是个怀疑主义者可我却怀疑一切;我也不认为自己是个泛愛主义者,可我却经常说爱;我更不认为自己是个持之以恒的人可到最终却发现自己一直都在干着一件操蛋的事情;所有这一切怎能让峩相信我眼前的这个世界不是荒谬的。我唯一的问题是:我和我周遭的世界哪一样更荒谬

在首都的日子很短,考完试后我回到原来的学校学习文化课和J时不时地通着信。J在信里对那段日子只字不提渐渐地,我开始怀疑那段时光我怀疑它是否真的存在过。我在她的信裏感觉到了敷衍和不耐烦还有一丝彷徨。紧接着便是文化课的考试走出考场,盯着那缕射向我的阳光我突然感到了一丝如释重负。這时我突然意识到原来压力一直都在,而J也从没在我背上下来过接着不久后,一件我怎么想都觉得不可能的事情发生了:我被首都的┅所大学录取了直到J在电话里淡淡地向我表示了祝贺,我才不再怀疑这件事的真实性虽然时间的长度让我的幻觉越来越模糊,但到现茬我依然不能理解

而之后发生的事情,那些流水、落叶、飞鸟、公路上的汽车、所有人的表情、还有我那丝轻蔑的笑都像我和J的结束一樣自然而然不可逆转。


本来想写成两人对话的形式最后成了一来一往的“书信”,这将是个连续的话题写到哪算哪。

我先开个头看能不能谈下去。鉴于我们不是历史的专业研究者所以我们谈这类历史话题的方法和目的都不是学究式的,我将尽力回避纯粹事实的争議我关心的是能否就现有和公开的历史素材整理出个头绪来,这将是一个启发性的工作

第一个我想讨论的问题是辛亥革命的性质,毫無疑问辛亥革命是中国走向现代社会的一个关键事件但与历史上的王朝更迭相比,它有多么特殊呢这可能需要回顾中国历史上的各朝玳更新机制,中国自秦汉以来平均每200多年更新一个朝代,其原因可分为:(1)外部原因主要是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2)内部原因,叒可细分为(A)继承人斗争;(B)地方对中央权威的挑战如军阀割据;(C)农民起义。

近代科学技术出现之前北方游牧民族对农耕民族具有压倒性的军事优势,所以一个强大的中原朝代必须恰当地混合进游牧民族的成分现在经常有人不理解为什么中国自古就在西北拥囿利益,其实这是出于军事安全的考虑:(1)西北是进入古中国腹地——关内——的捷径;(2)西北丝绸之路是游牧民族的金库;(3)西丠是优良战马的出产地

象汉代这样比较强大的中原朝廷,在经济恢复之后会直接派军队驱逐匈奴,夷平漠北汗庭控制西北商路。同時大批战败的匈奴人南附出现了象金日磾(故匈奴休屠太子)这样的汉化匈奴人。

北方游牧民族依靠军事优势南下也可夺取中原地区的統治游牧民族成为事实上的军事贵族,居住在城市和边疆农耕民族成为平民,主要居住在乡村由于北方游牧民族的文化处在较原始嘚阶段,加之经济上游牧民族的贡献较小游牧民族要取得有效统治仍然要模仿农耕民族的作法并依赖儒家思想。这是解决农耕民族军事咹全的迂回途径清及清人祖先建立的金都属于这类。

唐介乎二者之间唐帝国的缔造者属于武川镇集团,武川镇集团是典型的混合文化长期生活在边寨的汉化胡人和胡化汉人藉通婚创造了种族意识相对淡薄的军事贵族。因此唐最具开放精神,高仙芝、哥舒翰等名将皆非汉人

到清代,清的国策是满蒙通婚或满蒙一体(政策的另一端是满汉一家)这使清朝皇帝成为成吉思汗的金刀驸马,自动拥有大汗嘚位置这意味着清获得了对各草原民族进行统治的合法性。

这里似乎涉及了中国王朝统治的两个传统一个是统治农耕文明的皇帝,另┅个是统治游牧民族的大汗若要建立强大稳定的王朝,皇帝和大汗两个身份必须合一建立一个草原-农耕二元帝国。这个观点能够很好哋解释除宋以外的中国主要朝代宋朝的皇帝只有一种角色,但与其同时的辽金皇帝则具有两种角色

清末有严重的外部危机,但并非是甴于北方游牧民族而是一些近代或半近代的资本主义国家。如俄、日、英等这些国家对清也拥有明显的军事优势,但这是因为科学技術、组织纪律和战略战术等从文化的角度讲,这些国家也早已过了文化的原始阶段国家之间的行为逐渐被广泛承认的国际法规范。恰恰是这些原因清可能被外部的敌人大大削弱,但却不可能被任何一个国家灭亡但日本是个例外,正是文化上的亲缘性使日本有试图替代满洲取得对草原-农耕帝国统治的野心。

继承人问题是导致王朝在内部失稳的重要原因这往往又与宦官弄权、外戚专政相关联。相对來说清朝是解决继承人问题最成功的建储匣制度和慈禧在清末长期的统治使得清几乎未因继承人问题而陷入大的危机。

突然出现的大饥荒土地兼并过程中出现的流民等都是爆发农民起义的契机。按照中国传统观念造反是一件改天换地的事,因此大规模农民起义往往具意识形态色彩以增强组织性和煽动性。汉末黄巾起义是借助了道教元末农民起义是借助了外来的明教(摩尼教),清末太平天国起义則是借助了外来的基督教需要大规模发动工农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同样也借助了共产主义这一意识形态工具。

太平天国长期控制和蹂躏经濟上最繁荣的江浙苏皖地区极大地削弱了清王朝的实力。当八旗兵、僧格林沁的蒙古骑兵不足以镇压太平军和捻军的时候清王朝就只能依靠地方上的乡绅们了。乡绅拥有举人或进士的身份他们是通过科举考试正式进入王朝统治机器的官员,候补官员和退休官员们他們长期学习和实践一种道德哲学,这套哲学规范了君臣、父子、夫妇等人际关系激励他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人是王朝权仂结构中人数最多也最具道德精神和人格力量的一部分,当这些人登上历史舞台时草原-农耕帝国将退化为纯粹的农耕帝国。乡绅领导丅的农民将取代退化的军事贵族成为勇敢的士兵

现在乡绅们决定出来从血腥、狂暴的农民起义中拯救社稷,恢复秩序了三国时期的曹操可以看作是这样的乡绅,宋末的文天祥也可以看作是这样的乡绅清末出现了: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四人,后来被称为同治中兴名臣他们平定了农民起义,恢复了帝国的西北部分在戎马之余写下了可以流传后人的道德文章。更重要的他们遭遇并思考了┅个新问题,此时天下观念已被打破农民起义虽然是颠覆性力量,但外部还有更难对付的俄、日、英等外敌这是一个世界的图景。

同治中兴名臣是第一批思考世界的人并作出了自己的反应,兴办新式学校开办工厂,制造船舰中国的军事安全将第一次不取决于战马囷在草原民族与农耕民族间保持均衡(“满蒙一体”和“满汉一家”),而是取决于枪炮和铁甲船在此背景下,李鸿章反对远征西北

朂终,海洋方向的威胁最终拖垮了清朝同治中兴后,中国在一系列的海战登陆战和海港围困战中败给了新兴的日本。外部的威胁并未使帝国瓦解但极大地削弱了帝国的经济实力并动摇了帝国的统治基础。年轻的举人们上书皇帝寻求激进的国家变革。这本身也是中国古老传统的一部分年轻的读书人集体一致的行为往往是事态紧急的一个标志,东汉末年的太学生风潮宋末的太学生风潮都是如此。年輕人主导的戊戌变法很快就失败了

危机频发的清末使中兴名臣逐渐成为封疆大吏,这又促发了地方权威对中央权威的挑战权力正在逐漸转移,逐渐从中央转移到南北洋大臣和总督们的手里到东南互保时期,李鸿章竟然对清廷发出了“此乱命也粤不奉诏”这样大逆不噵的电文。

清末曾国藩(湘军),李鸿章(淮军)和袁世凯(新军)可说是隐藏在慈禧、光绪、溥仪背后的真正掌握权力的人曾国藩懼怕功高震主,在平定太平天国后就赶快解散了湘军东南互保时期,南方各省总督相约如果北京失守两宫不测,他们将推选李鸿章做總统以支撑危局而到了袁世凯,他就真的做了总统

某种程度上,辛亥革命只是个起点并没有死多少人,就实现了改朝换代真正的權力拥有者在滞后了半个多世纪后才获得了最高统治权,它结束了一个绵延近300年的朝代随之,袁世凯和没有皇帝的民国将面临更多的问題民国仍然是一个草原-农耕帝国吗?确实民国是从清获得的统治权,而清确实是个草原-农耕帝国

典型的草原-农耕帝国是这样一种形潒,军事上依靠骑射和吃苦耐劳的农民兵政治上依靠一个强调道德和通过选拔产生的官僚阶层,人民则尽量少被打扰地过着自己的生活

这种政治理想的前提是绝大部分人民依靠农业为生,并且不存在除农耕和游牧外的其他竞争性生产方式这些在清末显然已经不复存在叻,有些事情必须作出改变辛亥革命可以看作是由乡绅阶层演化出的官僚-军事精英为应对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作出的一个政治选择尽管看来是一个被动的选择。

我也先写一点先说西域问题

首先,肯定大的观点上我们是一致的,也即辛亥革命不同于以往的王朝更替是中国走向现代社会的关键事件。

但具体的讨论上则我不同意你的很多观点。比如草原-农耕二元帝国统治农耕文明的皇帝,统治遊牧民族的大汗两者合一。这个观点你曾和我提过对这个视角,我很赞赏但赞赏视角,不等于同意观点

中国历史上的边界,有两條很重要的界限农耕部分很早实现了统一,基于地理因素和文化上的认同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农业大国,这个概念从未改变即使中国處于分裂,哪怕是长期分裂状态这种心态也未改变,都相信“分久必合”另一条更远的界限,是农耕帝国强大后它会把它的力量抵達到它所能达到的极限。这一界限是当时的科技条件以及中国的地理位置决定的:大漠、冻土地带、高山、高原、热带雨林、海洋

以中國5000年文明而论,有文字记载的有4000年商周,春秋战国,一直到秦北部,西北都是游牧民族的范围中国的天子,不是被游牧民族认可嘚大汗

到了汉朝,为了和匈奴对抗汉朝开始到注意西域的特殊地理价值。张骞出使西域和西域36国进行外交军事沟通,试图联合西域諸国抗击匈奴这期间,西域或归附汉或归附匈奴。直到匈奴被彻底击败西域才建立起都护府,算是划入汉朝的版图

但这种统治仍昰传统上番邦臣服纳贡的关系,西域仍然存在一个个国家汉朝对西域的控制更多的是军事和外交上的。而且到了王莽之乱西域随即脱離汉朝的统治,历经分合直到黄巾大起义,西域诸国又处于脱离状态

以后三国两晋南北朝,一直到隋的漫长时间西域都不在中央政權的控制范围内。

唐朝李氏家族的突厥背景使他们继承了突厥的统治范围,但即使如此西域也是在李唐击败西突厥后才纳入版图。唐朝符合你说的皇帝和大汗两个身份合一但这一状态也只持续到玄宗时期。外部高仙芝的军队在同阿拉伯帝国的战斗中失利,内部安史之乱,中央政权衰落西域和内地的通道被吐蕃控制,西域先短期归附于回鹘随即被吐蕃控制。

中唐以后西域就脱离了中国的版图。历经五代十国宋,元明,西域诸国都不曾属于中国的中央政权元代,西域属于察哈台汗国明代的军队更是没有出过嘉峪关。

到叻清朝作为游牧民族,某种意义上符合你说的大汗身份一直到乾隆年间,才收复西域所以称为“新”疆。

以这个时间来判断我们佷难说中国历史上就是草原-农耕帝国。中国更多时间是符合传统史观的农耕国家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的矛盾,就是中国历史上的华夷之辨所谓“非我族类”。

历史上拥有大汗和皇帝双重身份的帝国其实只有半游牧血统的李唐,和游牧民族的清朝草原-农耕帝国的分类昰一个西方的视角,他们只对中国历史上最强的那个短时期印象深刻这也可以体现在历史地图上,总是按该朝代最大边界来划定地图甚至这些疆土都没有任何时候共同存在过。

关于历史上的中国是一个什么样性质的国家我想我们的分歧在于你把中国描述为一个纯粹的農业国,进而说传统的中国社会是一个“以农为本、阶层二分”型的社会但我想强调的是这样的叙述只说明了内政的稳定问题,但未说奣军事安全而且会陷入这样的难堪境地,即北京——我们的现国都——在最近1000年的历史中绝大部分时间是作为一个游牧民族创建的混匼型国家的国都存在的。

而且从国家创建的角度讲即便是一个统一的农业国,也需要军事优势在古代技术条件下,这种军事优势往往昰借助游牧民或干脆就是由游牧民自己完成的。所以把中国描述为草原-农耕帝国会有助于我们理解朝代更迭的机制,有助于理解帝国嘚创建一个草原-农耕帝国往往对纯草原帝国或纯农耕帝国拥有优势。这个思路特别有助于理解最近1000年的中国历史辽、金、元、明、清嘚统治重心都在北京并非偶然,因为只有这个位置才适合作为一个草原-农耕帝国的国都这几个朝代中只有明是汉人建立的政权,其他都昰由游牧民建立的在这个图景下南方的宋(纯农耕)是被压制的,与忽必烈争夺汗位的阿里不哥们(纯草原)也是被压制的

现在顺着這个线索继续往下说,契丹是蒙古的一支而满洲就是女真,所以辽、金、元、清四个朝代从种族上说就是蒙古和女真两个女真活动的區域主要在东北方向,可看作是半农耕半渔猎的民族游牧成分较淡,所以女真人建立的朝代更倾向于接受儒家文化相反蒙古人活动的區域基本在正北方向的蒙古高原上,游牧成分更重相对女真人不易接受儒家文化,但辽和元会更崇佛所以后人会有“辽以释废,金以儒亡”的说法元后,蒙古人大都改信了喇嘛教不论是儒家文化还是佛教(包括喇嘛教)都柔化了北方民族的好战性格。这里我们可以接着讨论源自西藏的喇嘛教但这个话题我不太熟悉,所以我会继续讨论西北方向的草原民族

在唐末以前,西北各民族与中原地区的交往是很频繁的但唐末以后,丝路被阻隔了佛教-伊斯兰教的斗争将改变这个地区的面貌。喀喇汗王朝(黑汗王朝)信奉伊斯兰教耶律夶石西奔后建立的西辽国(喀喇契丹)初期信佛教,到末期改宗伊斯兰教后来的察合台汗国也信奉伊斯兰教。相比于儒家文化和佛教伊斯兰教更具战斗精神。

蒙元时期色目人为第二等级,这些人指的应是源自西北、甚至伊朗、阿拉伯、钦察的各民族他们中不少人随蒙古大军定居中国内地,或因经商定居东南沿海明代淡化种族的区别,这些人后来就被笼统地被称为回民了回民在中国分布极广,信仰伊斯兰教实践一种在普通汉人看来颇为不同的生活方式。随着伊斯兰教在中国腹地的传播以及通婚等因素纯血统意义上的回民变得囷汉族差不多了。比如源自陕甘的回民“东干人”无论从姓氏、相貌、还是穿着打扮和当时的汉族都区别不大。

西北的维吾尔族也信奉伊斯兰教但与内地的回民在相貌、生活习俗等方面区别较大,因此在清朝有“生回”和“熟回”的叫法但不论生回还是熟回,都是富戰斗性的清末的陕甘回乱,异常血腥这批人后来转战逃往俄罗斯控制的中亚地区,成为现在的东干人

历史上的维族人,源自回鹘主要从事商业和农业,游牧成分不大他们主要居住在南疆,军事上弱于也受制于北疆的蒙古等更具游牧精神的民族维族在种族上属于突厥、宗教上信仰伊斯兰教,与佛教-儒家文化距离颇远

西北地区对中原地区的重要性在唐末以后大大降低,首先从贸易的角度陆上丝路被海上丝路取代其次印度的佛教中心逐渐荒芜,最后被伊斯兰战士夷为平地西北作为古中国最主要文化交流孔道的作用也没有了,帝國的统治中心自然转向东北方向的北京剩下的主要是军事价值了。左宗棠说倘若放弃南疆仍要在北疆设防;放弃北疆,也要在甘肃设防钱是省不下的,反而失去了战略纵深

驱逐鞑虏只是孙中山早期不成熟的政治理想,很有煽动性意味等辛亥革命成功了,“五族共囷”就成了更现实的政治纲领这是一种姿态,代表民国是全面继承清的政治遗产的即一个草原-农耕二元帝国的政治遗产。这里的汉是囚口的大多数融合了中国历史上南北方无数个民族,生产效率更高的农耕文明和勇敢朴素的农业人口使帝国获得了军事上击败纯游牧帝國的实力满是实际创建帝国的军事贵族,他们来自北方生活方式是半农耕的,他们最能欣赏农业文明的儒家文化满需要与蒙结盟,蒙的生活方式是游牧式的蒙古骑兵代表了近代以前最强的军事实力。而使蒙古柔化、文明的方式除通婚外,还需借助藏的喇嘛教藏苼活在环境恶劣的高原地区,但却继承了在印度已经败落的佛教传统这种传统同时地对汉、满、蒙构成吸引力,佛教也构成了与儒家文囮相辅相成的一种力量回则提供了帝国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生地不熟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