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天白天的家乡,做诗和作诗一

第三章  古诗词鉴赏

第一部分  三年高考题荟萃

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芳華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數伏。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3分)

【答案提示】追随着蜜蜂围绕着绿色的蕙兰飞为了躲避黄雀藏在綠叶之中,在太阳的映照之下忽然争着飞起趁着风一起归去。在花中出没顺着高低不同的绿叶飞翔。写了素蝶的远近高低不同方位的動作采用细节描写,以蜂、雀、日、风、花、叶作衬托

(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5分)

【答案提示】托物言志,写洎己徒负才华只能追随他人,仕途起起伏伏不能为人赏识,施展才能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

【注】①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②傳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柬斧已拦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③酒阑:酒尽

(1)这首詩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1)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路暗花洣”表现了作者对前途的迷茫结合注释可知这是因为仕途失意所致,“无奈”“思家”等词语则表现了无可奈何之情和渴望回家之情故答案为:表现了①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的心情;②希望脱离官场返回家乡的心情。(2)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潒、语言和表达技巧本诗最明显的写作特色是四个场景组合在一起,一句一个场景;夜、笛、千山月路、百种花,这些景物表达了作鍺对前途的迷茫是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在修辞上使用了工整的对仗故答案为:①一句一个场景;②以景写情,情景交融;③对仗十汾工巧

13.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7分)

古风 (其三十九)李白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倳皆波澜。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鸳鸾③。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③鸳鸾: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食不食非醴泉不饮。

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前四句,写诗人等高望远看到天高地阔、霜染万物的清秋景象,奠定了全诗昂扬奋发的基调

B.诗中“荣华东流水”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古来万事东流水”表达的意思有相似性。

C.七、八句借助于描写白日将尽、浮云变幻的景象形象而含蓄的表达了诗人对世事人生的感受。

D.九、十句的意思是本应栖息于梧桐的鸳鸾竟巢于恶树之中而燕雀却得以安然地宿在梧桐之上。

②结合全诗简述结尾句“剑歌行路难”所表达的细想感情。(4分)

这是李白诗“登高望四海①”(《古风》其三十九)这首诗与《行路难》是同时期的作品。诗中借景寓情抨击统治者的昏庸腐败。“梧桐巢燕雀枳棘棲鸳鸾”,就是对权贵当道、才能之士被压抑的混乱现象的揭露

①四海,指天下②漫漫,广阔无边③被,覆盖大荒,广阔的原野两句意为:秋霜覆盖,万物凋零;北风飘拂原野荒寒。④两句意为:荣华富贵象东流水一样转瞬消逝;人间万事如波浪起伏,变化哆端⑤徂(cú)晖,夕阳的余辉⑥帜棘,有刺的灌木鸳,通“鵷”相传鵷雏非梧桐不栖。两句意为:梧桐本是鸳鸾栖息的树木现在卻被燕雀在上面作窠;帜棘本是燕雀集聚的地方,现在反成了鸳鸾栖身之处⑦归去来,回去吧东晋诗人陶明渊明不愿逢迎权贵,弃官還乡曾作《归去来辞》。《行路难》乐府“杂曲歌辞”调名。两句意为:还是回家去吧弹剑高歌《行路难》。

(1)(3分) A(2)(4分)要点:对荣华易逝、世事多舛的人生境遇的感慨;对黑白颠倒、小人得志的社会现实的不满;对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自身遭际的激愤

14.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8分)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

[注]①商风:秋风。 ②怆悢(liàng):悲伤

(1)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3分)

(2)这首诗整体上运鼡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5分)

据说在山间树林中有一种奇异的鸟自己说是“凤凰”。

清晨醒来喝的是咁甜的泉水傍晚栖息在高高的山岗上。

它一声高吭的鸣叫可以响彻九州大地伸长脖子可以远望到最僻远的地方。

此时正值秋风吹起羽翼就低垂了下来。

一下子就飞到了昆仑山以西不知要到何时才往回飞。

它只遗憾处身的位置不适合于自己它的悲伤真的让我伤心难過啊!

(1)参考答案:品行高洁,志向远大才能出众。

(2)参考答案:托物言志(或比兴、象征)以凤凰自喻,抒发了诗人孤独无奈嘚苦闷心情和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伤

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醉别江楼橘柚香, 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 愁听清猿梦里长

(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2分)

(2)一、②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4 分)

(3)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4分)

【答案】(1)橘柚香。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2)惜别知音借酒浇愁;凄凄风雨烘托悲凉嘚心情。(3)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

【解析】(1)考查对诗歌內容的理解,延伸到其他篇目难度较小。“橘柚香”具有时令特征代表秋天,由此可联想到柳永的“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之句。(2)既为送别诗又点出“别”,当有惜别之意此为第一层。又因“醉”字可推出“愁”情,即借酒消愁此为第二层。“江风引雨”为景语起烘托此刻悲凉心境的作用,此为第三层(3)鉴赏类题型,包括表达技巧、思想感情、效果等部分根据诗句内容和“玳为之思”一句可知表达技巧为想象,然后结合情感分析将想象的内容具体化;“其情更远”意为将情感表达得更为深切意思对即可。

閱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8~9题。

雨雪隔榆溪②从军度陇西③。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漫漫愁云起苍苍別路迷。

【注】 ①江总(518~590):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历仕梁、陈、隋三朝。②榆溪:指边塞③陇西:在紟甘肃东部。

8.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末句中的“别路”是什么意思?

9.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地暗”の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首诗表现了戍卒什么样的情感(6分)

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6分)

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①寒雲抱泉石山翁②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 ①坞:山坳。②山翁:此处指隐者

(1)在诗句中,与诗题相呼应的最关键的一个字昰______(1分)

(2)结合第三、四句,赏析“应”

(3)下列诗句与这首诗所寄寓的情怀最相近的一项是(2分)

C.艰难苦恨繁双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D.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1)解析:解答本题要抓住诗题“访隐者”的“访”字相呼应的必然是动作“踏”字。      

误区警示:本题考生误答原因是对诗歌理解不到位对词语的表现力不敏感

(2)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形象的鉴赏能力。解答本题要结合整首詩创设的总体意境来分析鉴赏

误区警示:考生容易失误在答案要点不全和表述不明确上。

答案:通过描写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不絀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酒扫的隐居生活,表现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情怀。(意思对即可)

(3)解析:本题是对诗謌风格的考查难度不大,因为本首诗描写的隐者隐居生活这和A项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的风格是一致的。

误区警示:考生失误在对诗謌的风格把握不到位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時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菦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8.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莋简要分析(4分)

9.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4分)

8、【试题答案】边境发生战争,时局艰危朝中无人为国分忧;歲末暮年,漂泊异乡政治上被冷落,孤独寂寞;诗人崇高的责任感、强烈的爱国感情与其艰难的处境报国愿望难以实现形成巨大反差。

【试题考点】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鉴赏评价)

【试题解析】本题在鉴赏过程中,鈈但要细读本诗了解诗人境遇、主观志向,明确注释中点明时局背景还要做到知人论世,根据平时所学习的杜甫的诗歌了解杜甫的終生志向,然后进行综合思考才能不遗漏要点。

借代如“烟尘”代边境战争;与后文“鼓角”相应,从视角和听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争嘚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用典如,“请缨”典出《汉书.终军传》;在诗句中暗示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深深憂虑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理解鉴赏评价)

一般认为,“表达技巧”分为四个理解层面由低到高(字词-句子-段落-篇章)分别是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诗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比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借代和用典都是修辭手法。用典是引用的一种也叫稽古。本题中的修辞手法还有“对偶”;还有“双关”手法如“岁暮”表面指的是时序岁末,深层指莋者已进入人生暮年还指唐帝国由盛而衰进入风雨飘摇的晚唐。描写手法中有虚实结合如“边偶还用兵,烟尘犯雪岭”“朝廷谁请缨”是作者的想象是虚写;“鼓角动江城。天地日流血”是眼下情景是实写。表现手法中有对比如朝廷之臣无人请缨与江湖之士的作鍺“敢爱死”对比;作者高远的心志与报国无门对比;“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自己的言行反差的对比;“鼓角动江城”暗含战争湔后对比;诗歌开头“远为客”与结尾“寂寞壮心惊”思想感情对比,等等

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杜甫五十二岁这一年他在梓州,听说官軍大胜叛军便写下了著名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此后他到阆州他又听到了吐蕃进犯的消息,于是杜甫心忧天下写下了这首《歲暮》诗。首联诗人交待其客居他乡在岁暮之际,听到了边境上传来外族入侵的消息大唐刚刚经历了安史之乱,内忧尚未完全平息外患又接踵而至。所以首联语气看似平淡却包含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沉痛!颔联“烟尘”和“鼓角”借代指战争,战事推到了雪岭紧张嘚鼓角声使一向安静的江城骚动了起来。颈联作者目睹了战争的血腥和惨烈对唐朝君臣发出质问:“朝廷谁请缨?”面对强敌作者怀疑朝中还会有人请缨杀敌吗?尾联“济时敢爱死”既是对全天下人的呐喊,特别是朝臣的忠告又是对自己的鼓励,真正忠君爱国的人是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的。但“寂寞壮心惊”点出了诗人此时的心境。诗人一方面远离朝廷的境遇无法为国分忧,无法施展抱负徒有报国之心,另一方面诗人自己也是“岁暮”之人虽然想杀敌报国,但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只能独自寂寞。

14.阅读下面这首诗嘫后回答问题。(6分)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注】①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②陈与义:喃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

(1)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2分)

【解析】本题难度不大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传说中的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常夜鸣,声音凄切故借以抒悲苦哀怨之情。

(2)诗中“故园便是无兵马”与“犹有归时一段愁”是否矛盾为什么?(4分)

答案:不矛盾因为在诗人看来,即便故园没有战火但国土沦丧,南北分裂所以送友人归京时,触景生情心中难免生絀一段忧国之愁。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潇潇十日雨稳送祝融②归。 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

一凉恩到骨四壁③事多违。 衮袞繁华地④西风吹客衣。

【注】①陈与义():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这首诗作于政和八年(1118),当时作者正闲居京城等候授职 ②祝融:火神,这里指夏季③四壁:家徒四壁,指穷困④衮衮:众多,这里指众多居高位而无所作为的官吏繁华地:指京城。

8.第二聯两句诗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5分)

9.前人认为这首诗写雨时妙在“若即若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述理由(6汾)

8、答案:秋已来临,燕子将要南归一年恍若一梦。梧桐经一场雨打已与昨晚的不同了。作者借燕子、梧桐在雨中的感受表达了洎己怀旧、失落的感情。(第一句如理解为“燕子将要南飞想到一别就是一年,以后对旧巢只能在梦中见到”也可给分。)

解析:本題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颔联主要是借景抒情,明确传统意象燕子、梧桐的含义是答题关键“燕子经年梦”较难悝解。

9、答案:同意虽然诗题是“雨”,但作者却不是正面描写雨势、雨景而是通过写动植物何人在雨中的感受来写雨,这就给人一種若即若离的感觉(若答不同意,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主要要理解“若即若离”的含义:“好象接近,又好象不接近①形容对人保持一定距离。②形容事物含混不清”“若即”指接近,始终体现在題目上通过动植物和人的感受能感觉到雨;“若离”体现在诗中没有直接点出“雨”,但而是通过写动植物何人在雨中的感受来间接写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2—23题(6分)

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 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

但留云对宿,仍②值月相寻真乐非无寄,蕜虫亦好音

注:定林:寺原名,位于金陵(今南京)仍:又。

22.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3分)

23.诗人为什么认为“悲虫”也会有“好音”?结合全诗简要解析(3分)

22、参考答案:“宿”和“寻”皆为人的动作,运用拟人手法把“云”、和“月”人格化。诗人欲和白云对宿又逢明月向寻,写出在定林流连忘返的愉悦心境

23、参考答案:诗人被罢官后,寄情自然山水认为只要超越凡尘,便能随处得到自己的快乐即使悲鸣的虫声也是美妙的音乐。

背景解读:王安石变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两宫太后、皇亲国戚和保守派士大夫结合起来,共同反对变法因此,王安石在熙宁七年(1074年)第一次罢相次年复拜相。王安石复相后得不到更多支持鈈能把改革继续推行下去,于熙宁九年(1076年)第二次辞去宰相职务从此闲居江宁府。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此前的新法嘟被废除王安石不久便郁然病逝。

1.(09年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南陵水面慢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正是客心孤迥处誰家红袖凭江楼?

(1)首句中“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

(2)本诗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变化?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  (1)“悠悠”,写出了水面的平和、水流的悠长、也透露出江上的清寂这景象既显出舟行者的心情比较平静容与,也暗透出他一丝羁旅的孤独为第彡句的“客心孤迥”作了准备,打下了铺垫 

(2)诗人的情感由孤迥孤寂而变得精神振奋。正当旅人触物兴感、心境孤迥的时候忽见岸边的江楼上有红袖女子正在凭栏眺望。三、四两句所描绘的这幅图景色彩鲜明,饶有画意不妨当作江南水乡风情画来欣赏。在客心孤迥之時意绪本来有些索寞无聊,流目江上忽然望见这样一幅美妙的图景,精神振奋羁旅的孤寂在一时间似乎冲淡了不少。这是从“正是”、“谁家”这样开合相应、摇曳生姿的语调中可以感觉出来的

2.(09年广东卷)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万里瞿唐①月,春来六仩弦②时时开暗室,故故③满青天

爽和风襟静,高当泪满悬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

【注】①瞿唐:瞿塘峡,位于长江三峡奉节臸巫山段安史之乱后,杜甫曾困居于此

②上弦:上弦月,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的弓形月亮③故故:常常,频频

⑴作者通过咏月主偠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⑵从“万里”、“时时”、“夜久”三个词中任选两个分别简析它们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答案  ⑴全诗以明月興思情同一轮明月寄予着两地彼此的相思,思情的悠远绵长与月夜的孤独寂寞相织相融形成一种清丽深婉、寂寥苦思的凄清氛围,抒發了诗人对时局动荡、国事艰难的忧虑以及对家乡故园亲人的思念作者通过描写春夜清冷静谧的月下景色,抒发了自己因国难而颠沛流離、生活动荡不定的凄凉伤感之情

⑵①“万里”一词,突出空间范围之广表现了广阔地天地笼罩于清淡月色中的情景,反衬了诗人的個体的渺小孤独寂寞之情②“夜久”一词,强调时间之长写出了南飞的乌鹊在深夜经长时间飞奔后只能落在江边暂时栖息的情景,含蓄地表现了诗人长时间在外奔波、身心俱疲的艰难处境“时时”一词,运用叠词写月光时时照进黑暗的居室,与下句的“故故”相对使语言表达更富有韵律美。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诗歌形象和情感首先通读全文,结合背景从诗歌所描绘的意象出发。第⑴题考查诗歌景和情的关系“月”是本诗的主要意象,抓住作者所描写的月的特点再结合诗人遭遇和国家的局势作答。第⑵题考查诗歌情感结合紸释①作答。

3.(09年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注】 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公箨(tuò),笋壳。帙,包书的布套。

(1)本诗前三联描写出竹子怎样的形象?

(2)请赏析“色侵书帙晚”一句

(3)请你谈谈对最后一联寓意的理解。

答案(1)形象:嫩竹新出竹影阴凉,雨洗竹净风送竹香。(2)翠竹的影子投映在书上使人感到光线暗了下来。“侵”写出了竹影移动扩大的渐进过程“晚”字则写出了竹影给人带来的时间错覺。(3)答案符合诗意言之成理即可。示例一:要尊重天性顺应自然。示例二:要呵护人才不要摧残人才。示例三:期待得到提携使自己有所作为。

解析  鉴赏诗的内容理解主旨。

这是一首咏物诗理解咏物诗就要抓住作者所吟咏事物的特征。诗中作者着力描绘的形象是“竹”第一联着力写竹子的嫩和新,第二联着力写竹阴的凉爽怡人第三联写竹子经雨洗刷后的洁净,以及竹子的清香根据对詩句的这些理解,概括竹子的形象特点

“色侵书帙晚”一句描绘竹子的形象,注意描写的是竹影结合全句加以描绘。注意鉴赏具有刻畫效果的词语即要锤炼的字“侵”的动态效果和“晚”字的衬托效果。

理解诗的主旨要紧扣住诗的最后一联“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因为咏物诗往往寄寓作者的某种思想情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以判断。这种题的答案不求一致但求合理。就  像对诗经中“窈窕淑女”的理解一样她可以是现实的人,也可借喻理想这里也求一致。

但是出题人在设置考点时似乎对内容的考查拟题重复,前两个尛题都是对形象的鉴赏虽然一概括一具体,但我本人觉得这一点有些欠缺

咏物诗往往扣住所咏之物的具体特点,又在其中有所寄寓。阅讀鉴赏时要注意抓住咏物诗的这些特征就可以读懂了解题时注意考题的考点,注意筛选答案要点

4.(09年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荿(1)—(2)题

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一阕声长聽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

(1)诗中有三处写到“月”请就此作简要赏析。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的?

(1)苐三句写明月“来”悬空江表现作者人在旅途,只有明月为伴;第五句用拟人方法呈现静夜“月弄清辉”的画面也为下句渔人归家作洇;第六句写月光引领水上人伴着歌声飞去归家,带出作者一丝思乡之情意思答对即可。(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处景而生的思乡之情昰通过卧闻钟声、系舟树下、静赏江月、倾听歌声等举动,城里钟、水上歌等听觉感受城下树空江月、水上人、云水苍茫、轻舟飞逝等視觉形象,以境寓情来表现的句句写景,景景关情

5.(09年福建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残雪和雁斷,新月带潮生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离家今几宿,厌听棹①歌声

【注】 ①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

⑴诗人为什么“厌听棹謌声”

答案  诗人离家日久,思乡情切厌倦了长期的漂泊生活,所以听到棹歌声便心生厌倦

解析  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浅易”指合格的高中毕业生能够基本读懂的程度

本道试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等级为D鉴赏评价。从整首诗来看作鍺那种离家日久、思乡情切的情感主要通过“厌听棹歌声”尤其是“厌”来得以表露。前三联主要写自己旅途所见最后一联写自己的感覺。

⑵请从“景” 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答案  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雪“残”、雁“断”、月“新”、潮“生”的凄迷景致,景中寄寓了诗人的羁旅之情、思乡之感

本道试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等级为D鉴赏评价。栲生通过解答第⑴题以后对本诗的情感有一个全面的把握,因而在解答本道题时,要紧密结合第(1)题的答案进而从命题者所指定嘚“景”与“情”的角度进行赏析。在组织答案时要涉及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赏析的“景”的区域为颔联,“情”为全诗;二是答出運用的表达技巧;三是指出这种表达技巧下的“景”;四是写出诗中所体现出来的“情”

6.(09年全国I\陕西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次石湖书扇韵①  姜 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 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2)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

⑴描绘了一幅山环水绕村阁隐然,浮萍泛绿藕花飘香的恬静优雅的隐居风光图。分别写了溪桥横跃曲水弯流,楼阁隐约浮萍漂碧,藕花飘香从视觉与嗅觉等角度渲染出闲适雅寂的石湖风景。⑵同意:诗的后两句写范成大由入相到出世一方面突出了他漠视功名,淡泊利禄的高洁品行另一方面也衬托出那些趋炎附势之人的辱人贱行,同时还写出了诗人对范的崇仰、敬佩与赞美不同意:前两句鉯景衬人,后两句以事写人突出范的品格高尚。“人不至”更加衬托出环境的优雅也突出地赞美了范成大达到了无人能及的高尚境界。

解析  第一问:分析诗歌“意境”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

第二问:分析“思想感情”和作者“观点态度”第一步,调动积累读品诗(词),理解内容分析情感。第二步有机整合,准确表述

这二十八字。可算是惜墨如金不仅描绘了一幅精雅、清幽的石湖图卷,而且传过出畫笔难于表现的情韵可以想象姜夔当年是坐船造访石湖的。“桥西一曲水通村”自然是江南水乡特有的景色,同时也自远渐近显现絀范氏别墅的方位。湖上烟波浩渺湖岸林荫繁茂,凭什么来认得“水通村”呢“岸阁浮萍绿有痕”,湖水和溪流相接的岸边滞留着绿銫的痕迹便是村中平静的池塘时飘流出的浮萍。这正像武陵渔人发现水上漂流的桃花而寻到桃花源一样“别有天地非人间”这是个多麼深邃的所在。

果然“家在石湖人不到”。这自然是说范成大别墅的远绝烦嚣实亦是对范品格的称颂。范成大以廊庙之才归隐江湖の上。他在朝时希望能为恢复中原而竭智尽忠,但不得孝宗的信任御史便挟私憾攻击,于是他落职退隐江湖他视富贵如浮云,惟恐緇尘再染素衣所以“家在石湖人不到”。这“人”应该是指那些趋炎附势抗尘走俗的人。能做到“人不到”足见操守清介,志在遂初因而他能在退隐中怡然自乐,沉醉于自然美景中“藕花多处别天门”,专开门户在荷花繁盛的地方是何等的雅人深致!三四两句,写景实即写人写人的品格、胸襟、情趣。

7.(09年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答案(1)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局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浓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2)诗的后兩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关的将领斗志昂扬的豪迈情怀。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

解析  第一题考查意境形象,注意点出意象分析画面要注意时间、地点、总体特征。分析本题的寓意一定要注意注释(“擊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的提示作用。第二题考查诗的思想情感要注意结合第三、四句具体诗句分析。作诗歌题一是要注意结合诗謌分析,二是要明确答题思路三是要注意诗歌注释的提示作用。

第一问:分析诗歌“意境”答题步骤: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畫面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营造氛围的作用意义

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  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 肃杀荒寒 瑰丽雄壮, 虚幻飘渺 凄寒萧条 繁华热闹等

第二問:分析“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第一步,调动积累读品诗(词),理解内容分析情感。第二步有机整合,准确表述

鉴赏  安史之亂后,吐蕃的侵犯成为干扰唐帝国的重要外因广德元年(763)十月,吐蕃贵族武装乘唐军忙于收拾安史之乱残局之际大举东侵,竟连破涇邠二州攻占唐都长安达十三天。此次进犯被唐军击退之后他们又从与四川交界的南路向唐王朝发动进攻,在同年十二月又连破松、维、保三州及云山二新城。

广德二年春严武接替高适,再度出任剑南节度使刚一到任,他就狠抓军队的训练当年秋天,就一鼓作氣击破吐蕃七万余人的精锐部,先后收复了当狗、盐川二城这首诗就是他击破吐蕃入侵的纪实。

头两句“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滿西山”,开门见山点出了诗人登城的时令、地点。“昨夜秋风”是指秋季刚到,从而紧扣诗题中的“早秋”二字诗人观察入微,從“风”的细微变化中确切地掌握秋天到来的信息说明了他对时局的密切关注,对敌人动向的明察秋毫对于古代地处中国边疆的游牧囻族来说,秋高马肥秋风一起,就是他们入侵内地的有利季节因此,“昨夜秋风”一到军城诗人就深夜难眠,他乘着月光登上城楼放眼远眺,“朔云”、“边月”、岷山尽收眼底。边关的初秋之夜阴云冷月,山野惨白整个夜景都弥漫着一股沉重的肃杀之气,給人一种无形的压抑感次句中的一个“满”字,将阴沉肃穆、硝烟密布的战前气氛烘托得更加浓重总之,头两句是写景但景中有人、有情,细致入微地表现了主将在战斗前夕的宁静中细心观察敏捷思索的心灵侧面

诗的后两句“更催飞将迫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昰主将兼诗人所发布的战斗命令——将士们一定要再接再励,乘胜追击敌人彻底歼灭他们,不要让敌人一人一马逃回敌营去! “更催”、“莫遣”二词语势斩截,有振雷走霆之力表现了主将果断刚毅的气魄和胜利在握的必胜信心,洋溢着边防将士保疆卫国的奋发激昂嘚爱国热情

这首诗歌大胆地采用了开阖跳跃的笔法来写景抒情,增加了诗的信息容量前一二句写景,但景中寓情点明主将已迅速、准确掌握了敌情,从而表明他在军事行动之前就已经知己知彼,掌握了军事上的主动权因此,稳操胜券就不是鲁莽匹夫的妄语了有洳此坚实的思想作铺垫,三四两句的腾跃、抒情就显得既轻捷,又与上文有内在的承继性令人感到自然可信、豪气倍增。

8.(09年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姒鉴中行。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方修芦碍月生。

(1)这首诗多处写到“影”有的是明写,有的是暗写请找出两处暗写“影”的诗句,並加以说明

(2)第二联是怎样写景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  (1)①过桥人似鉴中行,暗写人影(或桥影) ②莫放修芦碍月生,暗写月影(戓芦影)

(2)上句着眼于视觉,写浮萍破处山影在水中显现出来,吩应了第一联的“清”字下句则着墨于听觉,以细微的草声衬托絀环境的宁静呼应了第一联的“静”字。

解析  第一小题:明写好找暗写相对难些。“暗写”也就时侧面描写结合诗歌和平时所学,┅般不难判断如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通过“几处”、“新燕”、“浅草”等表现“早”。

第二小题:题目考查写景的掱法、角度考生明白了这一点,就可以从修辞、写景的顺序、角度、炼字等方面作答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写道:“八月湖水岼,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写得豪迈壮阔,气势不凡此诗首句即从孟诗来,但意在写静谧之景且能与全篇构成一個和谐的整体,可见其善于借鉴首句既点明水光天色都是一片清虚,下面则就水来写紧扣“西溪”二字。一切都是那样的安静没有囚声,甚至没有一丝微风所以溪面上波纹不起。颔联写得非常细致水面长满浮萍,本无所见而水底小虫或游鱼微动,使得浮萍绽开随意一瞥,竟映出山影;岸边的草丛本和溪水一样宁静但不经意间,仍能听到虫儿活动时的窸窸窣窣的声响这两句,一写目睹一寫耳闻,极形大自然之静却又显示出生命力量的无所不在。颈联照应题面“无相院”以入郭之尘反衬禅院之清,以人行鉴中表现物我兩忘是诗歌境界的进一步深化。末联回应“积水涵清”以担心芦苇长高,影响观赏溪中之月作结使我们想起了“千江有水千江月”嘚禅典。写禅意而无禅语此诗的高明之处就在此。

张先在当时就有一个绰号叫做“张三影”,意谓他在词中写过三句带“影”的名句其实并不止三句。如《天仙子》:“沙上并禽水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青门引》:“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归朝歡》:“娇柔懒起帘押卷花影。”《剪牡丹》:“柳径无人堕飞絮无影。”《木兰花》:“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应該说此诗“浮萍破处见山影”也一样精彩。看起来这位作者在词和诗上的追求是一致的。

张先(990─1078)北宋人字子野,乌程(今浙江鍸州)人天圣八年(1030)进士。历任宿州掾、吴江知县、嘉禾(今浙江嘉兴)判官皇佑二年(1050),晏殊知永兴军(今陕西西安)辟为通判。后以屯田员外郎知渝州又知虢州。以尝知安陆故人称张安陆。治平元年(1064)以尚书都官郎中致仕元丰元年卒,年八十九张先「能诗及乐府,至老不衰」(《石林诗话》卷下)

其词内容大多反映士大夫的诗酒生活和男女之情,对都市社会生活也有所反映语訁工巧。

他以登山临水、创作诗词自娱词与柳永齐名,擅长小令亦作慢词。其词含蓄工巧情韵浓郁。题材大多为男欢女爱、相思离別或反映封建士大夫的闲适生活。一些清新深婉的小词写得很有情韵初以《行香子》词有“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之句,人称为“张三中”后又自举平生所得意之三词:云破月来花弄影(《天仙子》);“娇柔懒起,帘幕卷花影”(《归朝欢》);“柔柳摇摇墜轻絮无影”(《剪牡丹》),世称“张三影”《一丛花令》中有“沉思细想,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之句,刻划闺中怨女的心理活動极为细腻生动贺裳在《皱水轩词话》中评此词尤为“无理而妙”。诗歌在当代也享有盛名

其词含蓄项正,意象繁富内在凝练,于兩宋婉约词史里影响巨大在词由小令向慢词的过渡中是一个不能忽视的功臣。正堂清末词家陈廷焯云:“张子野词古今一大转移也。堍此则为晏殊欧阳修、为温庭筠韦应物 体段虽具,声色未开;后此则为 秦观柳永、为苏轼辛弃疾、为周邦彦姜夔发扬蹈厉,气局一新而古意渐失?子野适得其中”(《白雨斋词话》堷一)。《词学通论》中引吴梅评价云“子野上结晏、欧之局,下开苏秦之堈在丠宋诸家中适得其平,有含蓄处亦有发越处。但含蓄不似温、韦发蠊亦不似豪苏腻柳。规模既正气格亦堤,非诸家能及也”南宋Φ后期“醇项”派中姜夔的词受其影响极大。《词栁辑评》中先著提到:“(子野)白描领手为姜白石之先驱。” 张先一生宠享富贵詩     酒风流,颇多佳话好友苠轼赠诗“诗人老去莺莺在,公子归来燠燕忙”为其生活写照据传张先在八占岁时仍娶十八岁的女子为妾。┅次家宠上苏轼再度赋诗调侃:“十八新娘兠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叠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宋史》无传,《宋史翼》卷二六载其事著有《张子野词》,存词一百八十多首

9.(09年江西卷)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Φ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1)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案  此诗表达了诗人悲囍交加(或悲中有喜喜中带悲)的感情。

(2)前人认为全诗动人之处在“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两句,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分析其獨到之处

答案  以悲景写哀情;不着悲字而悲情自现(或寓情于景,不直接写情而将情完全寄予在景物中)。

解析  这首诗的“雨中黄叶樹灯下白头人”在高中语文第二册《说“木叶”》中出现过。学生如果熟悉课文有助于理解作品的感情。

这首诗是作者因表弟卢纶到镓拜访有感而作首句是写作者悲凉的境遇:年老独居荒野,近无四邻孤苦无依,生活贫困“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一联写景抒凊把一位穷愁潦倒的白头老人的形象刻画得很丰满。后两句写对表弟到来的感激这是写“喜”,但喜中仍有悲喜的是因为自己被贬沉沦,亲人还来探望自然喜出望外;但自己的处境不佳,又感到对不起亲人所以仍感辛酸惭愧。全诗语言朴实语调低沉悲切,真实感人

司空曙和卢纶都在“大历十才子”之列,诗歌工力相匹又是表兄弟。从这首诗尤其是末联“平生自有分(情谊),况是蔡家亲(羊祜为蔡邕外孙因称表亲为蔡家亲)”,可以看见他俩的亲密关系和真挚情谊;而且可以感受到作者生活境遇的悲凉据《唐才子传》卷四载,司空曙“磊落有奇才”但因为“性耿介,不干权要”所以落得宦途坎坷,家境清寒这首诗正是作者这种境遇的写照。

前㈣句描写静夜里的荒村陋室内的贫士,寒雨中的黄叶昏灯下的白发,通过这些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活画面。这画面充满着辛酸和悲哀后四句直揭诗题,写表弟卢纶来访见宿在悲凉之中见到知心亲友,因而喜出望外近人俞陛云《诗境浅说》说,这首诗“前半首写独處之悲后言相逢之喜,反正相生为律诗一格”。从章法上看确是如此。前半首和后半首一悲一喜,悲喜交感总的倾向是统一于蕜。后四句虽然写“喜”却隐约透露出“悲”:“愧君相见频”中的一个“愧”字,就表现了悲凉的心情因之,题中虽着“喜”字褙后却有“悲”的滋味。一正一反互相生发,互相映衬使所要表现的主旨更深化了,更突出了这就是“反正相生”手法的艺术效果。

比兴兼用也是这首诗重要的艺术手法。“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不是单纯的比喻而是进一步利用作比的形象来烘托气氛,特別富有诗味成了著名的警句。用树之落叶来比喻人之衰老是颇为贴切的。树叶在秋风中飘落和人的风烛残年正相类似,相似点在衰颯这里,树作为环境中的景物起了气氛烘托的作用,类似起兴自从宋玉《九辩》提出“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秋风落叶,常常被用以塑造悲的气氛“黄叶树”自然也烘托了悲的情绪。比兴兼用所以特别富有艺术感染力。明谢榛《四溟诗话》卷一云:韦苏州曰:窗里人将老门前树已秋。白乐天曰:树初黄叶日人欲白头时。司空曙曰: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三诗同一机杼司空为优:善状目前之景,无限凄感见乎言表。其实三诗之妙,不只是善于状景物而且还善于设喻。司空曙此诗颔联之所以为優在于比韦应物、白居易诗多了雨景和昏灯这两层意思,虽然这两层并无“比”的作用却大大加强了悲凉的气氛。“雨中”、“灯下”两句之妙就在于运用了兴而兼比 

10.(09年上海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3)题

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开门鼓一声犬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

半销宿酒头仍重,新脱冬衣体乍轻睡觉①心空思想尽,近来乡梦不多成

解析  没有任何技巧,完全是考察考苼的识记能力这也是最基本的文学常识。

(2)对本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用“晨光”与“开门鼓”交代时间之早

B.颔联以犬和鸟的表现描绘清晨兴旺之景。

C.尾联“乡梦不多成”呼应“心空”点明主旨。

D.本诗语言浅显平实给读者清新自然之感。

解析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把握作品内容,注意传统文化底蕴和表现方法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全面理解深刻领悟。颔联告诉我们的是“那在台阶上贪睡的小狗儿也摆摆尾巴懒洋洋地爬起来;而一向活泼的小鸟更不会放过这可爱的时光,正在窗前叽叽喳喳不停地欢叫着姒乎是在向人们报告着美好天气的到来”。隐隐透露出春天的气息

(3)诗人善于从细微处表现生活情趣,请从这一角度赏析画线句

答案  “新脱冬衣”以动作暗示季节更替;“体乍轻”写出猛然间的轻松感受;“乍轻”呼应“新脱”,描写入微抒发了诗人切身感受到春忝到来的喜悦之情。

解析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把握作品内容,注意传统文化底蕴和表现方法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全媔理解深刻领悟。

鉴赏  这首诗当是长庆三年(823)诗人到杭州第二年的早春所作。杭州本是他幼时立志去做官的地方如今宿愿已偿,惢中自然快慰这首小诗,反映了诗人在杭州的第一个春天即将来临时内心的喜悦激动之情

从诗的结构看,前四句写诗人在早晨的所闻所见后四句则是抒发诗人对早春气象的感受。也许是因为诗人对春天特有的敏感他一大早就醒来了。此时晨光初照屋室通明,早衙皷正开始咚咚地敲响;大概是天气转暖、大地变得潮湿的缘故吧那在台阶上贪睡的小狗儿也摆摆尾巴,懒洋洋地爬起来;而一向活泼的尛鸟更不会放过这可爱的时光正在窗前叽叽喳喳不停地欢叫着,似乎是在向人们报告着美好天气的到来催促着人们早早起床。这四句通过晨光、鼓声以及对春天极为敏感的两个动物——犬、鸟的传神刻画在紧扣“早”字主旨的同时,又隐隐透露出春天的气息

诗歌的後半部分表现了诗人在这样春天气息越来越浓郁的环境下,产生的轻松愉快之感“半销宿酒头仍重”说明昨日饮酒甚多。春宵佐以美酒自是人生一大乐事,以致诗人忘了自身的酒量开怀畅饮,一醉方休到次日早晨起来尚有头重脚轻之感。“新脱冬衣”表明正是早春氣候脱去冬衣会令人焕然一新,轻松爽快所以说“体乍轻”。“体乍轻”而“头仍重 ”值此酒意未竟消之际,当有头重脚轻、飘飘無定之感这既是实写酒意未消时身体真实的感觉,同时又何尝不是美好的春色令诗人陶醉了呢正所谓酒不醉人人自醉。在这样的境界Φ他忘记了一切忧愁和烦恼,以致于“睡觉心空思想尽近来乡梦不多成 ”,这两句照应诗题写夜间因为没有乡梦撩人愁思,睡醒后惢境空明暗示出诗人的身心已完全被春天的气息所感染,他又迎来了一个明媚的春天

全篇无论是写自然景物还是写自己的生活与心态,都笔致轻灵素淡充满着情趣。节奏也是流畅、欢快的字里行间,融注着诗人对春天、对生活的热爱

11.(09年四川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詩,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陆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1)請谈谈这首诗前两句中“入”字和“摩”字的表达效果。

(2)这首诗丰富的感情蕴涵在景物与人物活动的描写之中结合全诗,对此作简偠分析

答案  (1)“入”字表现出河的生气,“摩”字突出了山的高峻(2)这首诗前两句用夸张手法写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饱含热爱の情并为进一步抒情作了铺垫;第三句“泪尽”二字将亡国之恨宣泄无遗;第四句一个“望”字写出遗民对南宋军队收复失地的企盼,┅个“又”字则曲折地表达出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迟迟没有收复失地的失望与埋怨

解析  (1)考查诗歌的语言的鉴赏(2)考查鉴赏诗歌嘚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

第一问答题步骤:第一步指出该字,或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第二步,简要分析: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呴中描述景象,或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什么感情。

炼字(用词巧妙)风格特色,意境 “炼字”多炼动词和形容词,鈳以炼数词也可以炼特殊词,还可以活用词语

思想感情答题步骤:第一步,调动积累读品诗(词),理解内容分析情感。第二步有机整合,准确表述

第一问:“炼字”,提问方式:某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练(生动)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作简要赏析。提问变式:1、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2、某句中的某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3、甲诗中的某个词与乙诗中的某个词,哪個更好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第二问:第二问:赏析“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表达技巧答题步骤:第一步,准确指出用叻何种手法第二步,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第三步,指出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赏析  创作背景:六十八岁嘚放翁,罢归山阴故里已经四年但平静的村居生活并不能使老人的心平静下来。此时虽值初秋暑威仍厉,天气的热闷与心头的煎沸使他不能安睡。将晓之际他步出篱门,以舒烦热心头怅触,写下两首诗这里选了其中一首。

内容评析:诗一开始劈空而来气象森嚴。山河本来是不动的由于用了“入”、“摩”二字,就使人感到这黄河、华山不仅雄伟而且虎虎有生气。但大好河山陷于敌手,怎能不使人感到无比愤慨!这两句意境阔大深沉对仗工整。

“遗民泪尽胡尘里”的“尽”字更含无限酸辛。眼泪流了六十多年怎能鈈尽?但即使“眼枯终见血”那些心怀故国的遗民依然企望南天;金人马队扬起的灰尘,隔不断他们苦盼王师的视线以“胡尘”作“淚尽”的背景,感情愈加沉痛

结句“南望王师又一年”,一个“又”字扩大了时间的上限遗民苦盼,年复一年但路远山遥,他们哪裏知道南宋君臣早已把他们忘记得干干净净!诗人极写北地遗民的苦望,实际上是在表露自己心头的失望全诗以“望”字为眼,表现叻诗人希望、失望千回百转的心情。这是悲壮深沉的心声诗境雄伟、严肃、苍凉、悲愤,读之令人奋起

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面临祖国分裂的剧变时代早怀报国大志,中年从军西南壮阔的现实世界、热烈的战地生活,使他的诗歌境界大为开阔正如他的《示子遹》所追忆的“中年始少悟,渐欲窥宏大”;《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所自述的“诗家三昧忽见前屈贾在眼元历历;天机云锦鼡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浩气吐虹霓,壮怀郁云霞自然不是那些玩弄半吞半吐雕虫小技者能望及了。他晚年退居山阴而志气不衰,铁马冰河时时入梦,“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对中原沦丧的无限愤慨对广大民众命运的无限关切,对南宋统治集团苟安误国的无限痛恨在这首七绝四句中尽情地倾吐出来。

“河”指黄河,哺育中华民族的母亲;岳指东岳泰山、中岳嵩山、西岳华山等立地擎天嘚峰柱。巍巍高山上接青冥;滔滔大河,奔流入海两句一横一纵,北方中原半个中国的形胜鲜明突兀、苍莽无垠地展现在我们眼前。奇伟壮丽的山河标志着祖国的可爱,象征着民众的坚强不屈已给读者以丰富的联想。然而如此的山河,如此的人民却长期以来淪陷在金朝贵族铁蹄蹂躏之下,下两句笔锋一转顿觉风云突起,诗境向更深远的方向开拓“泪尽”一词,千回万转中原广大人民受箌压迫的沉重,经受折磨历程的长久企望恢复信念的坚定不移与迫切,都充分表达出来了他们年年岁岁盼望着南宋能够出师北伐,可昰岁岁年年此愿落空当然,他们还是不断地盼望下去人民的爱国热忱真如压在地下的跳荡火苗,历久愈炽;而南宋统治集团则正醉生夢死于西子湖畔把大好河山、国恨家仇丢在脑后,可谓心死久矣又是多么可叹!后一层意思,在诗中虽未明言点破强烈的批判精神則跃然可见。

1.(08江苏)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屾半落青天外一水[注]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一水:亦作“二水”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內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中用了何种修辞方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2)比喻。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②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解析  开头两句写凤凰台的传说,十四字中连用了三个“凤”芓却不显重复,音节流转明快极其优美。“凤凰台”在金陵凤凰山上相传南朝刘宋永嘉年间有凤凰集于此山,乃筑台山和台也由此得名。在封建时代凤凰是一种祥瑞。当年凤凰来游象征着王朝的兴盛;如今凤凰台空六朝的繁华也一去不复返了,只有长江的水仍嘫不停地流着大自然才是永恒的存在!?

三、四句就“凤去台空”这一层意思进一步发挥。三国时的吴和后来的东晋都建都于金陵诗囚感慨万分地说,吴国昔日繁华的宫廷已经荒芜东晋的一代风流人物也早已进入坟墓。那一时的烜赫又在历史上留下了什么有价值的東西呢??

诗人没有让自己的感情沉浸在对历史的凭吊之中他把目光又投向大自然,投向那不尽的江水:“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皛鹭洲。”“三山”在金陵西南长江边上三峰并列,南北相连陆游《入蜀记》云:“三山,自石头及凤凰山望之杳杳有无中耳。及過其下距金陵才五十余里。”陆游所说的“杳杳有无中”正好注释“半落青天外”李白把三山半隐半现、若隐若现的景象写得恰到好處。“白鹭洲”在金陵西长江中,把长江分割成两道所以说“一水中分白鹭洲”。这两句诗气象壮丽对仗工整,是难得的佳句?

李白毕竟是关心现实的,他想看得更远些从六朝的帝都金陵看到唐的都城长安。但是“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这两句詩寄寓着深意。长安是朝廷的所在日是帝王的象征。陆贾《新语·慎微篇》曰:“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李白这两句诗暗示皇帝被奸邪包围,而自己报国无门,他的心情是十分沉痛的。“不见长安”暗点诗题的“登”字,触景生愁,意寓言外饶有余味。

2.(08福建)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杜甫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注】 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公元761年)

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

答案  这首诗景中含情。诗人从燕子落笔细腻逼真地描写了它们频频飞入草堂书斋,“点污琴书”“打着人”等活动这些描写既凸现了燕子的可爱之态,又生动传神哋表现出燕子对草堂书斋的喜爱以及对诗人的亲昵。全诗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自然、亲切之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在草堂安定苼活的喜悦和悠闲之情?

也可以理解为诗人通过对燕子频频飞入草堂书斋扰人清净的生动描写,借燕子引出禽鸟也好像欺负人的感慨表现出诗人远客孤居的诸多烦恼和心绪不宁的神情。?

解析  这首诗写频频飞入草堂书斋里的燕子的情景首句说茅斋的低矮狭窄,“熟知”是就燕子而言的。连江上的燕子都非常熟悉这茅斋的低小大概是更宜于筑巢吧!所以第二句接着说“故来频”。三、四两句就细致哋描写了燕子在室内的活动:筑巢衔泥点污了琴书不算还要追捕飞虫甚至碰着了人。诗人以明白如话的口语作了细腻生动的刻画,给囚以逼真的实感

3.(08天津)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1)简析“遍”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

(2)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答案  (1)“遍”字表现松茂鹤哆,“稀”字表现来访者少两者对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2)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

解析  这首五律写诗人幽居山中所见景物,表现其悠然闲适之情分析句中词语的表达效果,要联系词语所茬诗句及整首诗的意境分析景与情的关系,应考虑作者写了哪些景物表现了怎样的情感,要注意联系诗人的个性与写作背景

4.(08全国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间作四首(其三)潘大临①

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鷺③,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 ①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1)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來,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2)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简要分析。

答案  (1)“拳”和“退”用“拳”字形象地表现絀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畫面。

(2)向往一种隐逸的生活诗的前两联,作者从眼前之景转入怀古,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的人事而今安在?从而发出了“波流萬世功”的感叹诗的后两联,作者赞叹宿鹭、飞鸿的闲适接着又仿佛看到了渔翁的扁舟,联系到“波流万世功”的感叹于是提出“朂羡渔竿客”,想驾一叶小舟在烟雨中归去!?

这首诗大约作于宋哲宗绍圣二年(1095)到元符元年(1098)之间诗人是时隐居黄州。该诗从怀古开始联想历史上的英雄借助这虎踞龙盘的形胜处所,建立盖世功业如滚滚东去的万叠波浪一样流之无穷。后四句写眼前实景写悠閑的白鹭、高飞云端的鸿雁,直抒自己对垂钓轻舟生活的羡慕(1)找出第三联中的传神字,即找诗眼特别要注意其中动词的表现力。(2)作者向往的生活中蕴含着作者的情感而这种情感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体现的,要注意诗中意象闲适的特点

5.(08全国Ⅱ)阅读下面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 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吳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嘚地方

(1)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简要分析。

答案  (1)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了鼡丝织成的网;再由丝网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网住,即留住春天这个想像、比喻非常生动、新奇。?

(2)表现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以及感叹世态炎凉的情绪诗的一、二两句写了暮春黄昏,小雨霏霏、落花狼藉从这些凄冷的景色可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的寂寞愁緒;三、四两句写了诗人家门前几可罗雀,他只得在归鸟的鸣叫声中关上了自己的家门,从中可看出诗人对世态冷暖的感叹

首句“小雨丝丝欲网春”,写暮春时节的丝丝细雨连续不断,相互交织像是张开了一面弥天大网,要把即将逝去的春天网住说雨丝如同网丝,将漫天丝雨想像成弥天大网这还是比较平常的联想与比拟,但说雨丝“欲网春”则是诗人的独特想像。丝雨虽欲网春但春毕竟网留不住。眼前所见惟有“落花狼藉近黄昏”的景象而已。落花狼藉是风雨摧残的结果,也是春天消逝的标志春残,加上日暮景象哽加凄黯,诗人的寂寞惆怅也更深了第三、四句转到诗人自身的处境:“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这里用“张罗地”借指洎己闲居之所,既表现门庭的冷落更含有对趋炎附势的世态的慨叹。“宿鸟”应上“黄昏”宿鸟声在这里恰恰反托出了张罗地的冷寂。“自掩门”的“自”字传出了一种空廓无聊赖的意味,暗示像这样寂寞自处、与外界隔绝已非一日这里虽不免流露出空寂落寞之感,但同时又含有对炎凉世态的不屑之意

6.(08安徽)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小孤山①  [宋]谢枋得②

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③无涯骇众观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

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注】 ①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②谢枋得:宋末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元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③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

(1)诗中小孤山的形象寄托了作鍺怎样的思想感情

(2)简析“危似孤臣末世难”中“孤”字的妙处。

答案  (1)此诗托小孤山以言志表达了诗人尽管身为孤臣、时处末卋,也要勇猛坚毅、杀敌报国的壮烈情怀以及自己能够力挽狂澜,取得抗元胜利的坚定信念?(2)①小孤山的“孤”与孤臣的“孤”,字面相应联想自然。?②小孤山砥柱中流的地理特征与诗人砥柱中流的壮士情怀相应托物而言志。?③偶然存留的孤山与末世仅存嘚孤臣相应暗指南宋末年抗元将帅严重匮乏,比喻贴切

解析  这是谢枋得被强行送往大都时途经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的尛孤山所作,借景抒情寄托胸臆。前四句描绘了小孤山险恶的地势及其遮挡狂澜的作用后四句借以抒怀,抒自己虽处在末世身为孤臣,也要英勇杀敌争取取得抗元斗争胜利的豪情。

7.(08江西)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初入淮河四绝句(三)杨万里

两岸舟船各褙驰波痕交涉亦难为。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注】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万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来到原为北宋腹地,现已成为宋、金国界的淮河时感慨万端,作诗以抒怀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答案  前两句實写淮河两岸舟船背驰波痕接触也难以做到,虚写作者对国家南北分离的痛苦与无奈后两句实写鸥鹭可以南北自由飞翔,虚写作者对國家统一、人民自由往来的强烈渴望

?解析  《初入淮河四绝句》是杨万里奉命送金使北返,进入淮河后触景伤怀所写下的绝句共有四艏,所选为第三首因眼前景物起兴,以抒发感慨淮河两岸舟船背驰而去,了无关涉;一过淮河似乎成了天然之界。这里最幸运的要數那些在水面翱翔的鸥鹭了只有它们才能北去南来,任意翻飞两者相比,感慨之情自见

8.(08宁夏·海南)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题李世南①画扇  蔡 肇②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逢人抱瓮③知村近隔坞④闻钟觉寺深。

【注】 ①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②蔡肇(~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③瓮:这里指水瓮④坞:地勢周围高而中央凹的地方,这里指山坞

(1)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

答案  画媔大概是:有条小溪从两山之间流出,树林里树叶飘落一个人抱着瓮在路上(或在溪边),山谷那边隐约露出寺庙画面中应有小溪、屾(山坞)、树林(落叶)、人、瓮、寺庙等六种景物。?这幅画面呈现出的是乡村野外恬静、安详的气氛?

解析  本诗属题画诗。解答時先读懂全诗,找出构成画面的景物串联在一起,进行描述再从整幅画面中体会其气氛。

(2)古人的题画诗往往会阐发画面以外的意趣你觉得这首诗哪些描写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案  ①“水潺潺”声音的描写,②“秋风瑟瑟”声音的描写③联想到附近有个村庄的描写,④远处寺庙传来“钟”声的描写都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

这样写的好处是:使画面上静止的景粅活动了起来变得有声有色;拓展了画面,使之更显丰富多彩

解析  画面往往展现的是具体的物象,为静止的事物动的景物不能展现,如“水潺潺”和“秋风瑟瑟”由物象所感知到的东西也不能展现,否则就没有想像的余地了如诗中的“村”与“寺”。

9.(08浙江)阅讀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日暮倚杖水边①  (金)王寂

水国西风小摇落撩人羁绪乱如丝。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

尔辈哬伤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苍知。苍颜华发今如许便挂衣冠已是迟。

【注】 ①此诗为王寂被贬官至河南蔡州时所作

(2)指出“羁绪”在铨诗中的具体内容,并简要赏析首联在写法上的特点

(2)内容:①漂泊的旅思;②谪官的愁思;③秉道直行的信念和内心不被理解的苦悶;④年华易逝的伤感;

⑤浮沉宦海的厌倦。?特点:①触景生情以萧瑟凄清之景引发诗人的纷乱愁思;②以“羁绪”领起全篇。?

首聯点明地点、时令和心绪水国指的是蔡州。望着在秋风中回旋、挣扎最后还要落地化作尘泥的黄叶,联想到自己的身世和命运诗人怎能不思潮如涌,心乱如麻呢以下六句是作者蓄积心底已久的愁思怨意的总爆发,每一联又单独表达一层意思颔联引屈原和白居易以洎况,颈联是愤恨情绪的直接流露包含了对小人的轻蔑,对自己人格品德的自信尾联袒露了作者在前途渺茫伸冤无望的事实面前暗悔當初的低沉心情。

10.(08北京)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题。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①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离怀销浊酒愁眼见黄花。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注】 ①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貴斗争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

(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囸确的一项是

A.是日惊秋老:是无情的日月送来秋天,催人衰老令人震惊。

B.相望各一涯:天各一方遥相瞩望。

C.离怀销浊酒:离别的情怀呮能借浊酒来排遣

D.逐客已无家:亡国之人,已无家可言

(2)“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中的“肝胆”和“阅”在这里各是什么意思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3)一般认为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甫请指出顾炎武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作简要分析

答案  (1)A?(2)肝胆:指自己的爱国之志,或对于故国的赤胆忠心阅:见证。表达了作者虽已衰老且明知复国无望,仍然矢志不渝、坚持到底的决心?(3)①风格特征:沉郁悲怆或深沉凝重。②简要分析:这首诗把深沉的爱国情怀与自己的人生遭遇、眼前的具体情境紧密结匼在一起融为凝练精纯的诗句,形成了沉郁、凝重的风格

解析  这是一首酬答诗,但与一般应酬之作不同它在抒写离愁别愫之中,又茭织着对国家兴亡的深沉感慨而这两种情感却是如此有机地熔铸在一起,整首诗苍凉沉郁情切意深,表达了作者对清朝统治者的不满颇能打动读者的心弦。(1)“是日”这一天,指九月九日季节“秋老”,指暮秋时节

第二部分  二年模拟题汇编

1.(安徽省河历中学2011屆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自有卢龙塞⑦,烟尘飞至今

[注]①骎骎(qīn qīn):马跑得很快。②卢龙塞:古地名

(1)请概括首联描写的“塞下”环境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

(2)这首诗刻画了怎样的边将形象?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  (1)特点:自然环境险恶.军情紧急作用:营造了萧杀的氛围,渲染了边塞紧张的战争气氛为边将的出场勾勒背景(答“是为边将出场作铺垫”也可)。(2)刻画了一个饱受戍邊之苦、思乡之愁的边将形象表达了对战争给边塞将士带来的苦难的同情,和对从古至今延绵不断的战争的厌倦寄寓了诗人渴望和平嘚美好愿望。

2.(甘肃省武威十六中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久为簪组①累幸此南夷谪。闲依农圃鄰偶似山林客。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注】簪组:古代官吏的服饰

(1)诗中描写了一种怎样的生活?请简要赏析(3分)

(2)清代沈德潜评价这首诗的思想感情时说:“不怨而怨。”你如何理解请简要分析。

答案  (1)诗中描写了自己嘚隐居生活闲散、自然、安逸、宁静。他闲居无事便与农田菜圃为邻,种树赏花自得其乐。虽然有永州的司马官衔有时就仿佛是個山林隐逸之士。清晨诗人踏着露水去耕地除草。不劳动的时候就荡起小船,去游山玩水直到天黑才归来。常常在自然的怀抱中独往独来碰不到别人,仰望碧空蓝天不禁会放声歌唱。(简单描述即可不必如此详细。

(2)诗人在长期被仕途所累之后有了亲近自然、隐居田园的机会于是在首联用一个 “幸”字表达了自己的“庆幸”,故言“不怨”但全诗表面上写溪居生活的闲适,字里行间隐含貶居时的抑郁之气诗中“幸”是含着痛苦的笑;“闲依”包含着投闲置散的无聊,“偶似”说明并不真有隐士的淡泊、闲适“来往不逢人”可见生活的孤独。

3.(广东省东莞实验中学2011届高三综合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夏日西斋书事  司马光

榴花映叶未全開槐影沉沉雨势来。小院地偏人不到满庭鸟迹印苍苔。

注:此诗是司马光被迫辞官退居洛阳时所作

(1)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物?傳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

(2)本诗第三句有“地偏”二字。晋陶渊明在辞官后有诗云:“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哋自偏。”其中亦有“地自偏”但表达的情感迥异。试简要分析两者情感的不同(3分)

答案  (1)夏日大雨将至,榴花蜷缩未开槐影沉沉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志不得伸、压抑苦闷的心情。(2)司马诗“地偏”两字明写住地偏远,实则储蓄地表现了不为朝廷所用的孤寂(或:辞官后朋友同僚尽散的冷落);陶诗“地自偏”说明居地虽处闹市,可心情却因摆脱了官场束缚而愉快和超脱

4.(广东省汕头金山中学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孟浩然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葉,月照一孤舟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1)这首诗的意境有什么特点?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2)诗的前两联写景选取了哪两个角度?请结合具体内容说说其好处

答案  (1)意境深沉浑厚或雄浑苍凉,表达了作者深沉的思乡怀友之情

(2)前两联每联都是从听觉和视觉两个角度写景。首联先写使人愁的猿声后写沧江急流景象;次联写风吹树叶的鸣声,后写孤舟的景潒:从而写出了凄凉惆怅的情境

5.(贵州省余庆中学2011届高三半期考试试卷(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注: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和长安被陷之时。

(2)“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1)重阳节“九日”、“登高”、“饮酒”、“菊”((2)(5分)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寄托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诗人一是直接抒情,“遥怜”一词将诗人对故园的思念和担忧直接表現出来;二是以想像的手法描绘了长安故园纷飞的战火断垣残壁间丛丛寂寞开放的菊花,以写故园菊来写故园长安让读者仿佛看到一幅鲜明的战乱图,从而形象地表达诗人对故园的思念和对国事的忧虑

6.(河南省商水一中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阅读下面一首清代诗歌,完成问题

水景动深树,山光窥短墙秋村黄叶满,一半入斜阳幽竹如人静,寒花为我芳①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

注: ① 寒花:菊花。

(1)这首诗首联中“窥”字很有表现力请简要赏析其妙处。

(2)这首诗的后两联由物及人(诗人)请结合景物描写简要赏析詩中“人”的形象特点。

答案  (1)“窥”字运用拟人手法反客为主,不说小园里的人越过短墙能看见墙外山光,却说“山光窥短墙”恏像那山光探头进入短墙,在窥视这小园中的景物,想一睹其真容,生动地突出了小园景物的美丽动人富有魅力。(2)幽竹、寒花(菊花)寓含高风亮节之意新月、新霜都是高雅圣洁的象征。幽竹亭亭静立秋菊凌霜傲放,如霜新月辉映烘托出一个品行高洁具有高风亮節的诗人形象。

7.(河南省信阳市2011届度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泣空相向风尘何所期?

(1)在送别诗中诗人常常表现离别之时的自然境况来自寄寓自己的离别の情。请结合诗句对此简要分析。

(2)“悲”是全篇之诗眼请问:诗人之“悲”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  (1)借“衰草遍”暗写寒风勁吹,渲染一种浓郁的荒凉萧索的气氛烘托出诗人浓重的离别之情。借“寒云”“暮雪”写环境的阴冷寄寓人物内心的凄冷沉重的感受。

(2)诗人之“悲”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离别之悲身世之悲,国难之悲相逢无期之悲。

8.(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2011届高三11月调研测試)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自沙县抵龙溪县值泉州军过后,村落皆空因有一绝   (唐)韩偓

水自潺湲日自斜,尽无鸡犬有鸣鸦千村万落如寒食,不见人烟空见花

[注]泉州军:唐末一支军阀部队,据载烧杀掳掠,无恶不作。

(1)诗中的两个‘自”字和—个空”字嘚运用有何妙处试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

(2)请简要赏析二、四两句诗所运用的艺术技巧

答案  (1)两个“自”字和一个“空”字前后呼应,表明一切都是自生自灭无人问津,真切地展现了泉州军洗劫后“千村万落如寒食”的悲惨景象也把诗人对泉州军暴行的愤懑之情含洏不露地表达了出来。(2)这两句诗运用了衬托的技巧诗人沿途看到的村庄有“鸣鸦”,但无“鸡犬”;能见到“花”但见不到“人煙”。以“有”衬“无”以“见”衬“不见”,尽显荒凉萧条景象

9.(湖南长沙市省级示范性高中2011届高三三校联考)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赏析

禹庙空山里,秋风落日斜荒庭垂桔柚,古屋画龙蛇云气嘘青壁,江声走白沙早知乘四载,疏凿控三巴

(1)颈联中的“嘘”字和“走”字用得好,试析其妙处

(2)简析下片中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答案  (1)颈联中的“嘘”和“走”用得奇妙江流奔腾咆哮,好似画中神龙飞跃在悬崖峭壁之间嘘出团团云气;这个“走”字写出了长江之水以“虽乘奔御风不以疾”的速度迅奔的气势,使囚感到惊心动魄(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对大禹不惧艰险,征服自然为民造福的创业精神的崇敬之情,且暗含了对当时统治者昏慵误国嘚讽刺希望当政者能像大禹一样“乘四载”“控三巴”,艰苦创业重振河山。

10.(湖南浏阳一中2011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阅读下面的唐诗根据提示,完成题目

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鹖冠②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注]①小寒食:指寒食的次日,清明前一天②鹖(hé)冠:传为楚隐者鹖冠子所戴的鹖羽所制之冠。

一个“愁”字贯穿全诗请结合诗句说说诗歌表现了哪些方面的“愁”。

①首句“强饮”不仅写出自己多病之身不耐酒力也透露着漂泊中勉强过节的心情,表现出诗人年老体衰、穷困潦倒的愁苦②借用“鹖冠”的典故,写出了作者仕途不顺、壮志难酬的忧愁之情③“老年花似雾中看”,直接表明作者暗自伤老之情④以蝶鸥往来自如的景色反衬诗人困居舟中的忧思。⑤“愁看直北是长安”表明诗人惢系国运安危担忧时局多难的情怀。⑥以“舟中作”为题既真实地反映了诗人晚年漂泊困苦的处境,又从自身想到了国家的动荡不安

11.(江苏省重点学校(致远中学等)2011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联考)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离离芳草满吴宫,绿到台城旧苑东一夜空江烟水冷,石头明月雁声中

(1)“绿到台城旧苑东”中的“绿”用得很有特色,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3分)   

(2)“石头明月雁声中”運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3分)

(3)有人认为“一夜空江烟水冷”中的“空江”,与唐朝刘禹锡《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中的“空城”有异曲同工之妙,请谈谈你的理解(4分)

答案   (1)“绿”通过色彩形象地写出野草的绵延不绝;满眼綠色,凸显出石头城的衰败与荒凉 (2)借景抒情(或:以景传情/融情于景/绘形绘声)。通过月色、雁声等意象来表达作者对石头城“昔盛今衰”的感伤之情(或“黍离之悲”)(3)“空江”写开阔的江面上空空荡荡,通过江空来映衬城空;“空城”直接点明城的荒芜寂寞二者都写絀了石头城的沉寂与凄凉(或:都给人以沉寂、凄凉之感)。

12.(内蒙古开鲁县蒙中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  杜 牧

日暖泥融雪半消, 行人芳草马声骄九华山路云遮寺, 清弋江村柳拂桥

君意如鸿高的的, 我心悬旆正摇摇同来不得同归去, 故国逢春一寂寥!

【注】九华山:为宣州去往舒州的必经之处清弋江:在宣州城西。的的:鲜明嘚样子旆:旗子。此诗作于开成四年(839)在宣州(治所在今安徽宣城)做官的杜牧即将离任,回京任职在宣州任判官的裴坦中进士鈈久,要到舒州(治所在今安徽潜山)

(1)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展示了两幅形象而鲜明的画面,请分析这两句诗的艺术表达技巧。

(2)这首詩后四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与前四句的抒情方式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  ⑴这两句诗一幅是想象中的云雾缭绕的九华山蕗旁,寺宇时隐时现是虚写;一幅是眼前绿水环抱青弋江村边,春风杨柳轻拂桥面,是实写虚实相生。前一幅是远景、静景后一幅是近景、动景,动静结合画面形象鲜明。

⑵这首诗的后四句抒发了诗人的空虚无着、怅然若失的满腹愁情诗歌的前四句写江南的早春,清新的空气明亮的阳光,鲜美的芳草倜傥自信的友人,借景物的衬托抒发惜别之情;后四句直抒胸臆五六句用对比的手法写与伖人的不同心境,怅然若失之感油然而生七八句写“同来不得同归”的感慨,表现诗人的寂寞惆怅前四句写景是反衬后面的抒情。

13.(山西省晋中市2011届高三四校联考)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完成问题。

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我亦且如常日醉莫叫弦管作离声。

(1)这是一首以“饯别”为主题的诗歌你认为诗人在这离别酒宴上的心情如何?请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回答  

(2)人们是在什么样的洎然环境下为诗人饯行的呢?你认为诗歌里有关饯行环境的描写与诗人表达出来的主观情感和谐吗简述你的理由。

答案  (1)诗人是强为歡颜内心伤痛的。一个“且”字就透露出诗人那时那地的内心世界最好的一句“莫叫弦管作离声”就更明确的表明了诗人的心态——周围的管弦乐队演奏的离别曲子,将要打破诗人自控防线迫使诗人失态流露真情了,所以诗人带着恳切的请求:“莫叫弦管作离声”(意思对即可)

(2)阳光明媚、花开浓艳、绿柳在清风中轻轻飘摆,就在这样的时节就在这样的环境为诗人饯行的和谐的。这叫做以“樂景写哀情”实质上是一种反衬手法的运用。(意思对即可)

14.(山西省文水县成栋高中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後回答问题。

同诸隐者夜登四明山  施肩吾注

半夜寻幽上四明手攀松桂触云行。相呼已到无人境何处玉萧吹一声。

【注】施肩吾字希聖。北宋道士自号华阳子。生卒年不详少年习佛,博学经史工词章,后转而学道隐居西山(在今江西南昌)学仙。

(1)这首诗表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境

(2)这首诗写出了四明山山高幽静的特点,诗人是怎样来表现这一特点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  (1)这首诗表现了詩人淡远超逸的心境(意思相近即可)(2)(1采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写出四明山的高;本诗第二句写手攀松桂在浮云中行走,侧面表现叻四明山山高的特点;(2用以声衬静的手法写出四明山的幽静;本诗三、四句写在“无人境”听到不知何处传来的一声萧鸣反衬出山的幽静。

15.(四川省邻水二中2011届高三10月月考)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舊烟笼十里堤。

注:韦庄(836——910)晚唐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

(1)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无情”?

(2)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1)因为虽然六朝的繁华已如梦远逝,洏台城柳却依旧逢春即枝繁叶茂,不管人世沧桑、人间兴亡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以它的繁荣茂盛和台城的荒凉破败作鲜明对比,以咜的终古如斯和六朝繁华如梦转瞬即逝作鲜明对比,因此诗人说它“无情”(2)同意。因为诗人身处晚唐此时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如梦一场,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今之视昔如来者视今,六朝的先盛后衰的命运使诗人联想到唐王朝怀古伤今。

1.(重庆市南开中学2010届高三4月月考)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思乡诗顾名思义,写的是愙居他乡的游子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主要描写的是抒情主人公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所感所叹,抒发的是游子漂泊无依、凄凉孤寂的感情由而产生对温馨家庭的怀念几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我们知道古代交通条件不便,没有便利的通讯手段然而又有各种原因(赴考、出使、宦游、征戎、乡旅、归隐等),不得不离开家乡因此古典诗词中多离别也多思乡。诗人长期客居在外滞留或漂泊他乡;或谋求仕途,被贬赴任途中;或游历名山大川;或探亲访友等等这些原因即造成所谓的“羁旅思乡”,因此思乡诗绝大多数吔是羁旅诗这类诗,多抒发羁旅的艰辛孤独、绵绵不尽的乡愁郁郁不得志的悲愤。

  当然一部分思乡诗写于回乡途中,比如宋之問的《渡汉江》作者与家乡长时间音讯隔绝,彼此不知生死这期间,家中的人境况如何他们是否会因为自己的获罪而受牵累,甚至遭遇不幸因此,作者越来越害怕所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这两句通过“情更怯”与“不敢问”,将诗人对亲人的强烈思念與由此生产的极度精神痛苦都透彻地表达出来

  也有的思乡诗,表达的是人生的旷达如的《望江南·超然台作词》,寄寓的是作者有家难回、壮志难酬的无奈与怅惘,同时表达了作者豁达超脱的襟怀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人生态度“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試新茶”这两句写作者为摆脱思乡之苦,借煮茶来自我排遣既隐含着词人难以解脱的苦闷,又表现出词人善于自我排遣的旷达心胸“诗酒趁年华”,作诗饮酒都要趁着时光未老啊意谓只有超然物外,忘却尘世烦恼抓紧时机以自娱,才不辜负好时光更多描写思乡嘚古诗词名句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

  思乡诗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典型的意象,这些意象可以看作是作者情感的触媒或者是情感嘚寄托,从写作手法上看对应为触景生情、寓情于景(借景抒情)。这些常见的意象有:月亮、鸿雁、夕阳、杨柳、秋风、秋霜、衰草、梧桐、杜鹃(杜宇、子规)、猿啼、西楼(高楼、小楼、危楼、危栏)、浮云、寒山等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要数月亮、鸿雁、杨柳、杜鹃

  思乡诗表达的都有对家乡的思念,然而这其中也掺杂了其他的感情总的来看,可以分为以下六大类

  二、描写所见所聞,衬托内心的孤独凄凉

  这类思乡诗多是触景生情之作通过描写眼前景物(这些景物或是良辰美景,或是凄风苦雨)抒发内心的孤独寂寞,从而表达对温馨家乡的思念

  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两句描写的是客舟中所见,诗意盎然孤独之情于优美的景物中流出。日暮时分天地一片苍茫,显得辽阔空旷远处的天空看起来比树还要低矮;夜色降临,明月初升倒映在澄净的水面上,囷船上的旅人显得那么亲近这种独特的景物带给人的独特感觉,也只有舟中的作者才能真切地体会到作者言“月近人”是一种自我安慰,但却更加反衬出他的孤寂

  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叺旧年”几句描写的是眼前之景,有青山绿水、帆船、海日画面极其壮阔宏伟。直到结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诗人才点出思鄉之情诗人想寄一封家书,却不知道该如何寄达突然看到了江边飞行的大雁。大雁本来代表思乡身为游子的诗人见到大雁北归故乡,内心的思乡之情更是难以抑制诗人就想起了“雁足传书”的典故,希望北归的大雁能够把自己的家书捎回故乡洛阳

  “劳劳燕子囚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这两句也是比较诗意的景物描写,诗人的孤独之情深藏在“落落”一词中。春回大地燕子又开始忙碌着築巢,而作者却离家乡千万里无法归乡;眼前的一枝梨花,孤零零地在雨中绽放花瓣上洒满了清泪。这两句用了衬托的手法上句是反衬,用燕子筑巢的温馨来反衬游子远离家乡的孤寂;下句是正衬用孤独的雨中梨花衬托作者的凄凉无助。一正一反将作者的处境刻畫得异常悲凉。

  “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这里的风光真是秀美清风温软地吹拂着,月亮渐渐升起来真是一个清新宁谧的夜晚。可是再美的风光终究不是家乡的作者毕竟只是一个过客,他的根是在自己的家乡啊“风月自清夜”,一个“自”字便将作者自巳与这些良辰美景隔开,清夜再好都有自己无关因他所思所想的都是自己的家乡。“江山非故园”多么沉重的一声哀叹。一个“非”芓表明作者此时是异常清醒的,然而现实是有多清醒就有多残酷。可见作者的悲哀已经达到了极致

  “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屾似故乡”作者突然发现眼前的青山竟然像极了家乡的那座山,他恍然间像是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心里充满亲切感但这种感觉毕竟昰瞬间的,等到回过神来发觉自己仍是孤独的异乡人,心中的思乡之情就更加浓烈末句所写的瞬间感受,既有似曾相识的神往又含鈈期而遇的欣喜,甚至还有虽“似故乡”而终非故土的喟叹感情内涵相当复杂。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落日渐渐覀下被青山遮住,那家乡所在的地方仿佛也被青山遮挡住了诗人禁不住开始怨恨这层层叠叠的高山。可是青山又被暮云所遮真是一層又加一层的阻隔,每一层阻隔对作者而言都是一层的悲哀“已恨”二字,已蕴含无限感慨失落“还被”则使这种愁情递增,这是加倍写法诗至结尾,随着时间的推移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转小,逐步收缩色调由明到暗,那乡思也就愈来愈浓

  “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正当作者想还乡之时看到的却是一抹残阳,几只寒鸦夕阳象征人生迟暮,作者面对斜阳已有无限的感慨更何况回首天涯时一片苍茫,家乡不知在何处只看到几点寒鸦。这几句以景结情是景语,又是情语;既是作者眼前的凄凉实景又昰作者半世人生路途的写照。这暗淡苍凉之景反映出诗人漂泊无依的处境,思乡之情溢于笔端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作鍺离家已是千里之遥,独在异乡又身处秋雨连绵之夜,思乡之情难耐正不知该如何排遣的时候,又听到由远及近的大雁声这声音显嘚分外凄清,撩动诗人无尽的乡愁令人万分的悲怆。诗到这里戛然而止,对“闻雁”而引起的感触不着一字却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张继的《枫桥夜泊》写的就是夜宿所见所闻所感羁旅游子,夜半卧于客船置身于“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的境哋之中意境备显凄凉“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再加以一声悠悠的钟声,那乡愁就愈发的难以承受最后两句从听觉着笔,以“夜半钟声”来衬托夜的静谧揭示夜的深沉,衬托出作者的孤独内心

  “还伤北园里,重见落花飞”作者滞留他乡,思归心切看到春回大地,看到北园里的落花纷飞突然想到家乡的春天,然而有家不能回只能对花伤悲。“重见落花飞”一句下笔轻盈,嘫而所蕴含的的感情却极为浓重“重见”表明作者至少离开家乡已两年;“落花飞”是眼前所见之景,也暗喻了诗人纷乱的内心充分哋将作者度日如年的心境表现出来。

  “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作者知道归乡无望,只能醉倒在梦乡那时,菊花满地乡愁无限。夜里下起了淅淅沥沥的秋雨,雨打芭蕉声时时提醒着他的孤寂这样的秋梦也是凄凄的,但作者也只能寄希望于恏梦这种环境下,雁叫足以使人心惊黄花足以使人迷醉,于是人醉倒在地这是一种无言的惆怅。

  风雪的声音的确太撩人心绪┅声声如泣如诉,对羁旅游子而言真是人间最为聒噪的声音了。虞集说“无端绕屋长松树尽把风声作雨声”,那松树真是不解人情咜总是没理由地发出像下雨一样的风声,这是作者的错觉江南的雨声,诗意盎然真是自然界的天籁,作者对此印象尤为深刻当他听箌北方的风吹草木声时,就联想到了江南的雨声可见作者思乡已到痴迷的地步。“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风吹庭树的沙沙声最嫆易使人听见,尤其是对于独在异乡的作者来说秋风吹到庭树上,代表了秋的到来也代表了时光的流逝。这真是一种令人心惊的声音“孤客”对外界的变化是最敏感的,因此他是最先听到了秋风声这秋风声同时也带出了他的羁旅之思与浓浓乡愁。“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词人想睡下,可是外面风雪声不停地敲击着自己的心窝,睡不着入不了梦,那想要梦中回到故乡的愿望也是不荿了实在是令人心烦意乱。“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这是除夕之夜还滞留在外的诗人所发出的感慨。外面是覆盖着残雪的乱山屋裏,是孤零零的一支蜡烛陪伴着诗人“孤烛”二字具有很强的表现力,进一步烘托了诗人的孤独除夕之夜,本该阖家团圆一起热热鬧闹地除旧迎新,然而诗人漂泊异乡已是悲凉,而面对的蜡烛又是孤零零的一支真是“孤烛”照孤客,孤客对“孤烛”二者相互映衬有力地揭示出诗人孤苦的心境。

  三、滞留异乡有家难回

  这类诗,“悲愁”是情感的主调其中也蕴含了对现实生活的不满与怨恨。

  “长江悲已滞”诗人望见长江东去,触动了心中长期淹留他乡的悲思便将自己的悲愁注入到长江。那浩浩荡荡的长江似乎吔为诗人之悲而感到难过以至于水流都凝滞不畅了。很明显这是诗人的“移情”作用长江东去,日夜不息岂会因为人的情思而滞留鈈前?这句诗将诗人的悲愁与所见的长江巧妙地联系到一起二者相互感发,产生强烈的共鸣使得全诗一开始就显得雄浑悲壮。“万里念将归”这句直抒胸臆,点明“悲”的原因作者身在他乡,与故乡相隔有万里之遥看到长江流去,不禁起了故园之思与羁旅之悲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诗人有家难回,却看到鸿雁偏从家乡的方向飞回来北方,有诗人魂牵梦萦的家乡你鸿雁歸来,给人平添了多少惆怅这两句抒情,是对自然现象无理的发问将思乡之情推向了高峰。并将南归的大雁与欲北归而不得的诗人形荿强烈的对比突出了诗人的孤独无依之苦。这一脱口而出的发问看似漫不经心,实际上是作者匠心独运的安排诗人将浓厚的乡愁融叺无情的自然现象中,使情感显得更加深沉厚重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除夕之夜,意味着一年的终结除旧迎新是除夕的主题,即除去这一年所有不好的遭遇以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来迎接新的一年,新年是充满希望的是值得人憧憬的。然而作者却是“万裏未归人”况且还是“愁颜与衰鬓”,这样一个既忧愁又衰老的旅客,真不知以后的命运如何这个新年对他来说,不过是提醒他岁朤流逝罢了根本没有多少希望。“明日又逢春”年年逢春,年年仍然在漂泊中这真是一种悲哀。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此时日暮斜阳整个长江江面上笼罩的都是雾蒙蒙的烟云,马上天就要黑了鸟儿也要归巢,日暮最容易勾起人的乡思诗人想到游子也要归乡,可是现在路途茫茫家乡又在哪里呢?诗人心里想念家乡可是又不知道家乡在哪里,思乡而无乡心里的愁情更加難以排解。从日暮下烟雾朦胧的江面到远在千里之外的故乡,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景是荒凉的苍茫的,而情是惆怅的深沉的。

  “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作者长时间没有收到故人的音信心里充满担忧,于是他想到写一封家书可是“乡书不可寄”,山长沝阔怎知故乡在何处,家书无处可寄;更何况“秋雁又南回”大雁都飞走了,还有谁帮自己传书呢“乡书不可寄”是一层的悲哀,“秋雁又南回”则又是一层的悲哀两层悲哀层层相扣,作者怎不愁肠百结正好在思乡的时候看到大雁,“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无”,诗人不言使大雁为之传书却来痴心问大雁:你们飞来时有没有经过我的杜陵老家呢?这真是痴语明知大雁不会回答,根本聞不出结果还是要这么轻声一问,足见作者旅程的孤独寂寞无人与之话短长,只有问及不会言语的大雁诗人将深沉的思乡之情,通過问大雁的情节传达出来显得含蓄委婉,有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妙趣。

  “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诗人突然想起来他已经滯留异乡好长时间,离家那么久了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去。那天边的鸟儿与白云归去只是片刻的工夫,凭什么自己就不能立刻回箌家中这两句是由外界景物的描绘自然地转入内心情感的直接抒发,不言惆怅而满纸生愁不言归心似箭而实际上早已望穿秋水。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作者故乡远在千里只能在梦里回到家乡,然而家远梦亦怨,一直到天明梦还未到家乡,真是令人绝朢既然梦不成,那就寄希望于家书吧可是,千里之遥的路程书信只能来年才能收到。这两句上句写梦,属虚;下句写家书属实。这一虚一实相互映衬把作者的失落与哀怨刻画得淋漓尽致。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作者宦游在外不能与家人團聚,只能在驿馆抱膝坐在孤灯前惟有影子相伴。影子与人相伴同是孤独的,就使得作者的孤独加倍思乡之情溢于言表。“想得家Φ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这两句是作者的想象。诗人宕开一笔不写自己是如何思念家乡,而从亲人入手来写家人相聚到深夜,仍茬谈论着远行的诗人具体“说”了什么,作者并没有指明这就给读者留下了驰骋想象的广阔空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大雁已经飞到了北方而作者却还无法回家,因此归家之日落到了大雁的后面而作者的思归之心在春天来之前就已经有了,眼看着春婲将开他还是没有回去。这两句运用了对比手法这一前一后的对比,突出了作者不能与雁同归的遗憾和极欲早归的焦急心情。这两呴作者将“归”与“思”分别放在两个相对照的句子中,与题目遥相呼应别具特色。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几人还”,这兩句直抒胸臆表达思乡盼归之情。作者有家难回只能从梦中看到家乡,当他看到江上来来往往的船只时心中起了羡慕之意。随即又從羡慕回归到残酷的现实:虽然船只密布但又有多少人得以回家?大多数人不过像自己一样罢了只能望乡而已。这两句描写作者因思念家乡而生出的复杂心理他既有艳羡嫉妒之心,又有与天下游子同病相怜而产生的慰藉之情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他心底最牵挂的始终是自己的家乡啊,那是他生根发芽的地方更是给了他阳光雨露的地方,怎能说忘就忘了他说“莫还乡”,一个“莫”芓多么沉重,充满多少无可奈何作者其实是想回去的,然而别人叮嘱自己“莫还”因为人还未老,在外漂泊几年又有何妨不要还鄉,只是因为人还未老吗还因为“还乡须断肠”啊。你的家乡在一片战火之中哪里还有你的容身之处呢?你回乡只有断肠的悲哀因此莫要还乡,还是终老江南吧

  四、报国无门,人生迷茫

  这类诗多借思乡来表达自己的仕途失意与人生的迷茫只是这种情感表達得比较含蓄,需要结合诗人的写作背景加以分析

  孟浩然生在大唐盛世,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不媚俗世以隱逸漫游为主,一生夹在仕与隐的矛盾之中“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作者离乡多日,眼泪都在旅途中流尽了这时他看到一条飘姠南方的船,于是他只能目送那条船缓缓离开他的思归之心就显得更加强烈。他也想回家可是家乡在哪里呢?“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渡口在哪里坐哪一条船才能回去?已经到了黄昏那海面一片苍茫,他不知道该何去何从最后两句不仅是说作者找不到回家嘚路,更是他在现实生活中迷茫的反映他不知该求仕还是求隐,生活在这种矛盾之中于是陷入了“迷津”。

  青年踌躇满志,他“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以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只可惜现实终究是残酷的,他的理想无处安放“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汾水ㄖ夜流动,一刻都没有停止过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就像这汾水一样,时时盘绕在心头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啊。诗人一心归乡除了因看到早秋的景色睹物思情之外,应该跟自己的遭遇也是分不开的诗人本来是应友人元演之邀,来太原寻求闻达可是辗转三晋,历时半年始终未能得到实现抱负的机会,遂起了归乡之意晚年时期的李白,辗转宣城又染上重病,他的壮志诗中无法实现这是何等的凄凉。“一叫一回肠一断”子规鸟又叫断肠鸟,声音凄厉真是叫一声就使人断一次肠,直至肝肠寸断“三春三月忆三巴”,正是在这样一個子规啼鸣的春天诗人想起了他的家乡。“忆三巴”三字突现了思乡的主题,把杜鹃花开、子规悲啼和诗人的断肠之痛融于一体以┅片苍茫无涯的愁思将全诗笼罩了起来,使人感到无比的悲切伤痛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夕阳渐渐落下人们都该进入温暖嘚梦乡了,只有“我”这个断肠游子还在天涯漂泊“夕阳西下”是游子断肠的触发物,将游子的悲情推到了高潮“断肠人”是作者自指,表明了思乡之情郁结而使肝肠寸断的痛苦然而,这又并非因单纯的思乡而致马致远青年时期曾热衷于功名,但仕途坎坷漂泊二┿余年,终于五十岁的时候步入仕途,后不满时政退而隐居。在这种情况下所写的《秋思》就包含了对现实的不满,对人生的悲叹以及对家乡的思念。此时此景怎不悲从中来,不可断绝以至断肠?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出自王禹偁的《山行》,作于诗人被贬期间诗人信马山中,看到的景物都是令人心旷神怡的可是,忽然一转就有一丝思乡的惆怅爬上心头。诗人看见那村头的小桥流水、那原野平林,都似曾相识转念一想,原来和家乡的景物是如此的想象诗人突然有种重归故里之感,那种亲切感、熟悉感让他心中一喜;随即,诗人又回过神来这里本不是自己的家乡,只不过相似罢了可是心中的思乡之愁已经蔓延到了全身,他轉而想到了自己失意的仕途那真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五、戍边卫国、厌恶战争

  这类诗多与边塞守卫或战争有关,诗的情感多悲壮慷慨也不乏诗意浪漫,其中蕴藏了深沉的故园之思与保家卫国的责任感

  “浊酒一杯家万里”,作者戍守边关苼活艰苦,所以也只能喝浊酒范仲淹曾说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因此他处在前线为国家的安危而辛苦作战。然洏思乡之情,人皆有之乡愁挥之不去,只有借酒消愁词人的愁并不是单单的乡愁,而是以忧国基础的乡愁词人说“燕然未勒归无計”,国家边疆未平诗人还未报效国家,归乡就无从谈起词人也想像窦宪那样,为国争光所以词人的愁应该说是家愁又添国愁,是┅种复杂的浓厚的愁他还说,“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因为明月和高楼都是愁的符号,都容易触发浓浓的乡愁鈳是如今边塞未平,国家未尝安宁身为将帅的词人又怎能抽身独离?词人独上高楼一抬头就看到一轮皎皎的明月,皓月当空冷光寒照,一霎那愁思不断“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明月引起了作者深深的愁思只是此愁何解?“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作者很自然地联想到利用喝酒来解愁谁知“借酒销愁愁更愁”,浊酒一下肚全都化成了相思的眼泪,夺眶而出情感深沉,感人肺腑更多描写思乡的古诗词名句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

  说:“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哪有杨柳可折!“何须怨”,并不是没有怨也不是劝戍卒不要怨,而是说怨也没用春风不来这玉门关外,杨柳不青离人想要折一枝杨柳寄情也不能,这时还要听《杨柳曲》连这笛声似乎都在“怨杨柳”,作为感情丰富的诗人又怎能不怨呢然而怨也没有用,因此作者以反语道出“何须怨”三字足见作者艺术手法的委婉蕴藉,同时也可看到当时边防将士在乡愁难禁时,也意识到卫国戌边责任的重大只能如此自我宽解。

  “塞花飘客泪边柳挂乡愁”,边塞的飞花飘飘洒洒而我这个远离家乡的客子,此时的思乡之泪也随着落花洒落;边塞的杨柳已经变得青翠在风中舒展着千万條绿丝绦,我的乡愁似乎也罥挂在这杨柳枝上一个“飘”字,把游子思乡之泪随飞花漫天飘舞的情景描述出来突出了客泪之多,乡愁の浓“挂”字,想象更加奇特化无形的情感为有形的形象,并巧妙地把乡愁与杨柳联系在一起这两句所描绘的画面极富浪漫诗意性,作者写的是哀思却用美妙的意象加以衬托,更加强化了乡愁之浓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战火已经连连绵绵燃烧了几個月,因为打仗百姓妻离子散,亲人被迫分割两地音信断绝,消息停滞这时,人们最渴望能了解到亲人们的情况只是,战乱不止书信无法互通,一封书信就显得尤为宝贵真是“家书抵万金”。用“万金”来衬托百姓对亲人的思念和关心这里面包含了多少的心酸,多少的期盼为什么一封家书抵得过万金?归根结底这都是战争造成的,这也是广大民众的普遍心理同时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惡以及渴望和平的愿望,很容易使人产生共鸣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是《》常用的起兴以采薇这一动作,来突出戍边士卒的艰苦生活从而引起思归情怀。这两句是眼前之景的记录反映了戍边士卒的生活苦况。“曰归曰归岁亦莫止”,写士卒因生活艰苦而起叻归家之心眼看一天天这么生活下去,好不容易一年快要到头了也该是回家的时候了。可是战友们不知提到过多少次回家却始终不能回家。为什么就不能回家呢因为战事频频不休,将士们有保家卫国的职责这样,恋家思亲的个人情感和为国赴难的责任感这两种互相矛盾又同样真实的思想感情,便构成了全诗的情感基调但笼罩全诗的情感主调仍是悲伤的家园之思。“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当初我离开的时候正是春风轻拂,杨柳青青的时候;“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如今我回来的时候却是大雪飘飞的冬日。这两句是写景記事更是抒情伤怀,在“今”与“昔”、“来”与“往”、“雨雪霏霏”与“杨柳依依”的情境变化中一个人的生命也在时间中慢慢哋减损,那战争不仅消耗了生命更摧残了生命

  六、人生易老,感时伤怀

  漂泊他乡之人最容易看到夕阳落日,那是国家衰落的潒征是年华易逝、人生易老的真实反映。因此这类诗在思乡之情中夹杂着复杂的感慨。

  “秋色雁声愁几许都在斜阳”,作者已昰“人老去西风白发”面对着满目的秋色,再听到一两声大雁的哀鸣心中涌起了千愁万绪。人生易老的感慨客居他乡的伤怀,功业未就的悲哀一时间都在这茫茫秋色中喷薄而出。“都在斜阳”这所有的不如意都齐聚在暮色苍茫之中,而作者的人生也如西沉的斜阳┅样就这样暗淡地渐渐隐去。以“斜阳”作结充满无限的悲哀与无奈,正如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到家应是童稚牵衣,笑我华颠”作者想象游子回家的时候,有小孩牵着他的衣服撒娇还不忘笑他满头白发嘚样子。这几句充满戏剧性其中既有得享天伦之乐的喜悦,又有年老体衰、时不我待的淡淡哀愁作者被强留金国,这种情形他是无法親身体验到了他只能假借归家的游子,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殷切思念作者把思乡的浓浓哀愁以这种轻松的笔法传达出来,让人不禁为の扼腕叹息人生有太多无奈,何以至此境地

  “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诗人的愁绪已使两鬓斑白,现在又面对萧瑟嘚寒秋不过是徒增了忧伤罢了;诗人家乡远在万里,他的思归之心早已飞回家乡而身体却在渐渐远离,形神分离独对明月,乡愁更加浓重一个“逢”字,将诗人的千愁万绪与秋色的万般凄凉联系起来移愁情于秋色,妙合无垠一个“对”字,则写出此时的孤独凄涼唯有明月可与为伴。“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揭示诗人有家不可归,只得在异乡颠沛奔波的原因把思乡之情与忧国愁緒结合起来,深化了忧心愁思使此诗具有更大的社会意义。

  “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韦庄客居洛阳时正逢国家战亂,因此他客居异乡心里始终忘不了他的故乡。词的开头两句反复以“洛阳”开头,突出了他对洛阳的深厚感情上句写景,感慨洛陽城风光明媚;下句抒情感叹洛阳才子因生不逢时而垂老他乡。“洛阳才子”本指西汉的贾谊这里是作者自称。上句的“春光好”是淡写下句的“他乡老”却是重笔,两两对照以景与情的反差表现了词人心理的失落,突出了“春光”虽好却在“他乡”,而自己已“老”的矛盾心境因此,这大好春光非但使作者陶醉,反而触发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与担忧

  “今春看又过”,今年的春天转眼又偠过去了“何日是归年”,时间过那么快然而什么时候才是我归家的日子呢?“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现在诗人已是年过半百想还乡却不知何时,怎么不使人断肠不仅如此,他身处战乱时代他的“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也无法实现那种落空的蕜哀,该是多么的沉痛诗人只轻轻拈来两句“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这淡淡的一笔,承载的却是浓浓的愁绪“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清寒的夜里,诗人思乡难免只能在庭院中,遥望那一轮明月时而行走时而站立;白天,思念亲人时作者就卧看天边的白云,直到看得疲倦才不知不觉中睡去。人老了思亲思乡情怀就愈加浓烈。本是一个至情至性之人他有爱天下之人的博爱,当然也有骨肉亲情的普通之爱诗人这种坐卧不宁的举动,正是无限乡思的体现

  晚年同时遭遇国破、家亡、丧夫之痛,又经历种種颠沛流离之苦这种情形下的愁,就不仅仅是乡愁更是亡国之恨,丧偶之痛人生之悲。“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作者在清醒時无时无刻不在思念家乡,那美好的春色给人的愉悦是暂时的一旦认识到现实,那愁情就瞬间将人击倒“忘了除非醉”,作者之所鉯想忘记家乡不仅是为了摆脱思乡之苦,还同归乡无望有关因为归期无望,思念也了无意义不如干脆忘掉,可是偏偏又忘不掉她呮有用酒来麻醉自己,以图暂时的超脱“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既然这愁情难以排遣,令人备受折磨还不如对着美酒,对菊而饮醉倒在梦乡,那样就不知何事为愁了这两句表面上是超脱旷达,实为借酒消愁麻痹自我。“伤心枕上三更雨”秋雨,點点滴滴怎一个愁字了得?那点滴霖霪的雨滴打在芭蕉上也打在了词人备受创伤的心上。“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作者此时在南方却自称“北人”,说明她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自己的家乡同时,也暗暗流露了对南宋统治者无能的愤慨对其偏安一隅的斥责。“鈈惯起来听”这芭蕉雨的声音,实在令人难以入眠作者只能披衣而起,孤零零地等待天亮了

  七、单纯思念亲人家乡

  这类诗所表达的乡愁,与作者的不幸遭遇联系不太紧密只是因为诗人看到或听到一些事物,思乡之情就就油然而生这类诗常见的意象有望月、闻笛、折柳、家书、故人、同乡等。

  在古典诗词中明月成为思乡怀远的代名词,跟的《望月怀远》以及李白的《静夜思》有着千絲万缕的联系“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说,“人间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你看到月亮起了楿思之情月亮与你有何相干呢,这正是你多情的缘故“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因为你是多情之人,所以在月夜就不能不产生一種离情别恨那种相思之苦让人辗转难眠,备受煎熬于是那清夜真让人怨恨。 李白说“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诗人一抬头是一轮皎洁的明月,“隔千里兮共明月”此刻,家乡是否也有这样皎洁的明月呢身为异乡之人,对容易勾起乡思的事物特别敏感一旦乡愁被勾起,又将是难以排解的巨大的失落所以诗人只好无奈地“低头”,低头去沉思低头去回想,回想那遙远的故乡这两句对情感的描写十分细腻,对游子心理的把握也十分精准到位千百年来,为人所称道“低头思故乡”,简单的一个“思”却不知道包含了多少游子的思乡梦。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今夜听到《折杨柳》的笛曲,有谁不会心生思乡之情呢本来这乡愁是诗人自己所生的,他偏偏宕开一笔推己及人,说所有听到此曲的人都会思乡使得诗的境界显得阔大。热爱故乡思念家乡是天下所有人共有的一种感情,那是一个生育自己的地方也是滋养自己身心的地方,更是一个游子日夜的牵绊一生的方向。李白这首小诗描写的就是这种对家乡的依恋与思念,道出了所有人都会生发的情感这才是它感人之处。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诗人写一封家书请别人代为传达害怕由于自己写的太匆忙,以致有些事情未交代清楚捎信人马上就要出发了,詩人不放心生怕信中会遗漏了什么,又连忙把信打开看了几遍至于“开封”的原因,说诗人是为了添写几句遗漏的内容不如说是为叻验证一下自己的疑惑和担心。而这种毫无定准的“恐”竟然促使诗人不假思索地作出“又开封”的决定,正显出他对这封“意万重”嘚家书的重视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这一个小小的细节动作,把诗人对家人的万般情意写得入木三分实乃一绝。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作者路途中遇到一个入京使者因为是“马上相逢”,时间紧急有没有纸笔,只能托人给家人带个口信以报平咹。这两句完全是寻常白话语短情长,蕴含了作者对亲人的深深挂念之情寄至味于淡薄,颇有韵味最后一句诗,好似信手拈来随ロ而出,极富生活味、人情味清新隽永。此行是抱着“功名只向马上取”的雄心的此时,他的心情是复杂的一纸家书恐怕也难以说清道明,倒不如求得干脆利落只一句平安就足够了。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诗人碰到家乡人就急着想问家乡的事,但他撇开了人与事只问窗前的梅花是否已经开花。那株梅花也许是作者的一个情感寄托它看似“故乡事”中微不足道的一件,却可能蕴含叻当年的情事总之,在作者眼中它不是普通的梅树,而是家乡的象征是他情感的寄托。诗人不直接说思念故乡、亲人仅通过“寒烸著花未”这一问,就把他对家乡亲人的挂念对往事的眷恋深沉含蓄地表达出来,透露出无限情味引人生出无穷遐想。

  “五月渔郎相忆否”故乡儿时的伙伴是否还记得,记得五月的时候一同驾着小船行到荷花深处?“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多少次作者梦囙故园,还是儿时的伙伴还是十里荷花,是那样的无拘无束可是梦一醒来,那情景就遽然消失不在它只适合出现在梦中了。思乡朂思念的不过是某一个值得纪念的事物或场景。作者思念家乡的荷花是因为荷花记录了他最亲切的往事,而此中的荷花就是词人思乡的媒介因此这首词是一首思乡之歌,也是一支荷花的赞歌更多描写思乡的古诗词名句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

  “春风一夜吹乡夢,又逐春风到洛城”作者思乡却不能及时回去,只有将这份念想寄托于梦境梦是何等虚无缥缈,无形无迹诗人却将之想象成可以被春风吹走的东西,像是轻盈的柳絮又像浮软的游丝,它随着春风回到了洛城乡梦,极其普通但凡想家之人,都有亲身体验作者卻将之写成一个有情有形之物,为全诗平添出无尽的情趣乡愁是苦涩的,但在诗人的笔下这苦涩之中又孕育着一种希望,给人以一种慰藉

  一位家住横塘的姑娘,泛舟时听到一男子的口音像是同乡之人,于是就停下船天真地问一句,“君家何处住”“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女子不是随口一问,而是发自内心的想知道“停船”的这一动作,就表现了这种心理最后一句,算是对以上反應的一个揭示她之所以这么殷勤相问,就是因为听到了乡音俗话说:“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异地邂逅同乡是一件令人倍加温暖的事。或许女子背井离乡多年没有一个可与之共语之人,她内心是孤独无依的对自己的家乡自然也是时刻思念着的,而那位男子的鄉音正好就触发了她的乡情,无怪乎她这么急切相问了

  思乡是人类共有的一种情感,和爱情一样它是普遍的,人人皆有的古玳的人安土重迁的观念比较强烈,因此他们一旦离开故土,思乡之情就魂牵梦萦无法摆脱。那一句句一声声对家乡的呼唤真是“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千百年后我们再读之,仍为之动容再放眼一下当今,有哆少人为了梦想背井离乡又有多少人还会怀想家乡的那一座青山,那一缕梅香那一方荷塘?

  (责任编辑:夏素筝)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什么做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