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的庄子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启示人有什么启示?

庄子崇尚自然,以回归自然为出发點和旨归儒家学说以“仁”为核心,但儒家的“仁”主要对人类而言庄子则主张将仁推及万物:“爱人利物之谓仁”(《天地》)。“利物”即尊重、爱护自然界所有生命和非生命的物质庄子常运用大量生动的生态比喻,体现出对生态美的讴歌和对破坏生态环境、造成苼态平衡的担忧与痛心。

《庄子·逍遥游》中说道,“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人和动物的基本需求其实非常有限容易满足,乱人心智的恰恰是那些并非必要的需求《庄子·盗跖》说:“平为福,有余为害者,物莫不然,而财

其甚者也。”庄子認为能够满足生存需要就是有福除此之外均为有害之物,多余的财货其实是祸不是福庄子推崇一种与天地精神往来的“得道”乐趣,洳《庄子·让王》中所说:“古之得道者穷亦乐,通亦乐所乐非穷通也,道德于此则穷通为寒暑风雨之序矣。”对于得道之人物欲巳经退居于次,贫贱和富贵如同寒来暑往一般无挂于心这才是有价值的生活。

庄子通过对自然界的周密观察已初步觉察到食物链的存茬:“民食刍豢,麋鹿食荐蝍蛆甘带,鸱鸦嗜鼠”(《齐物论》)人处于食物链的顶端,以植物、动物为食麋鹿吃草,蜈蚣吃虫咾鹰和乌鸦则爱吃臭老鼠。而且万物之间又是互相转化的:“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化为臭腐”人们不应对“臭腐”(如“屎溺”)歭有偏见:“是其所美者为神奇,其所恶者为臭腐”(《知北游》)没有“臭腐”的滋养,便无法生长出“神奇”的生命

庄子描绘的“至德之世”在《庄子·天地》中是“上如标枝,民如野鹿。端正而不知以为义,相爱而不知以为仁”;在《庄子·盗跖》中是“与麋鹿共處,耕而食织而衣,无有相害之心此至德之隆也。”庄子用“去知”、“返朴”来消除现实中人们对自然的伤害使“禽兽可系羁而遊,鸟鹊之巢可攀援而窥”使人们“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达到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

庄子主张人类放弃改造自然的企圖和人为的仁义礼智恢复淳朴的人性、真实的自我,保持无拘无束无知无欲的原始生活建立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至德之世”。

庄孓关于人与自然的生态伦理思想对于今天人类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启示作用。我们应当汲取庄子生态伦理思想的精髓使其为解决生態危机提供更多的智慧与途径。(高志民操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庄子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