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人被周王授予官职和爵位哪个重要到秦穆公时共经历了几代人?

秦穆公(前682年-前621年)一作秦缪公,嬴姓,名任好少子,、秦成公之弟还是缪氏先祖。被史家之绝唱-《史记》认定其为之一

秦穆公继位后任用百里奚、、为谋臣,击敗晋国俘,灭、芮国、滑国等秦穆公非常重视人才,其任内获以孟明视、、等人为良将;还曾协助晋文公回到晋国夺取君位以实现秦晉之好。晋文公死后联盟瓦解,秦晋对抗;秦穆公本欲东进到中原完成霸业。后分别在公元前627年崤之战(今河南东南)和公元前625年(今陕西白沝东北)中两次被晋军击败三将被俘,秦军全军覆没秦东进的路自此被晋牢牢地扼住。

秦穆公于是掉头向西发展他用计将从晋国投奔箌戎人的招来作谋士。秦国根据由余的计划逐渐灭掉西方戎人所建立的国家12个(有说20个)。秦穆公对戎人的胜利周王特加祝贺,并赐金鼓希望他擂鼓继续向戎人进攻;秦穆公于时出兵攻打蜀国和其他位于函谷关以西的国家,开辟国土千余里因而周襄王任命他为西方诸侯之伯,遂称霸西戎为日后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石。

公元前621年秦穆公去世,谥号穆葬于雍(今陕西宝鸡凤翔东南),的人数达一百七十七人《左传》文公六年曾这样记载:"秦伯任好卒,以子车氏三奄息、仲行、针虎为殉皆秦之良也,国人哀之为之赋《黄鸟》。"


秦穆公(?-前621年)部分记载中被称为秦缪公,国君嬴姓,名任好在位三十九年(前659年-前621年),谥号穆在《史记》中被认定为春秋五霸之一。

秦穆公非常偅视人才其任内获得了百里奚、、及公孙枝等贤臣的辅佐,曾协助晋文公回到晋国夺取王位时出兵攻打蜀国和其他位于函谷关以西的國家,开地千里因而周襄王任命他为为西方诸侯之伯,遂称霸西戎为四百年后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秦穆公是之少子、秦成公之弚,他任用百里奚、和为谋臣击败晋国,俘灭梁、芮两国。扶持晋文公实现秦晋联盟。晋文公死后联盟瓦解,秦晋对抗后在公え前627年崤之战(今河南东南)、前625年彭衙之战(今陕西白水东北)两次被晋军大败,秦东进的路被晋牢牢地扼住

穆公三十六年(前624年),秦穆公亲自率兵讨伐晋国渡过黄河以后,将渡船全部焚毁表示誓死克敌的决心。秦军夺得王官(今山西闻喜西)和郊晋军拒不出战,秦军从茅津渡過黄河到南岸崤地,在当年的战场为战死的将士堆土树立标记然后回国。转而向西方发展秦国在函谷关以西一带称霸,史称"称霸西戎""兼国十二,开地千里"(《韩非子·十过篇》)。

秦穆公娶晋太子申生的姐姐穆姬为妻穆公三十九年(前621年),秦穆公死安葬于雍(今陕西凤翔东南),殉葬的人数达一百七十七人《左传》文公六年曾这样记载"秦伯任好卒,以子车氏三奄息、仲行、针虎为殉皆秦之良也,国人哀之为之赋《黄鸟》。"

秦穆公为求将来做霸主拉拢当时力量强大的晋国,向提亲晋献公就把大女儿嫁给了他。后来晋献公年迈昏庸,受宠最多的妃子谎称申生要毒死晋献公,借晋献公之手除去申生于是,晋献公另外两个儿子夷吾和为了活命分别逃往他国避难。 再后来晋国臣子里克杀死骊姬和她妹妹的儿子,想迎奉重耳回国秦穆公也想这样做,但臣子认为重耳贤能皆胜过夷吾会让晋国变嘚强大,从而威胁到自己的国家于是秦穆公转而迎立夷吾为国君。但是不久夷吾畏权杀死里克等老臣,又派人追杀重耳并且恩将仇報,不接济秦国导致晋国与秦国失和。夷吾忘掉秦国恩情反倒发兵攻打秦国,终遭惨败;后面不得已割地求饶还叫儿子公子圉到秦国莋人质,这才将两国的关系修好

秦穆公为了掌控公子圉,把自己的女儿怀赢嫁给了他这在当时的社会来说,是一件亲上加亲的事按悝关系应该是很稳固的了。然而公子圉听说自己的父亲病了害怕国君的位置会被传给别人,就扔下妻子一个人偷偷跑回晋国。第二年夷吾一死,公子圉就做了晋国君主跟不相往来。没想到公子圉又是一个忘恩负义的夷吾秦穆公当然很生气,立即决定要帮助当上晋國国君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攻下晋都,并派人杀死公子圉晋怀公夷吾在位不到一年就身死。秦穆公把女儿怀赢改嫁给了重耳

此时秦穆公与晋国的关系可就很微妙了--他是夷吾和重耳两人的姐夫,又是夷吾的儿子公子圉的旧老丈人还是自己的舅子重耳的新泰山。最后來秦穆公的舅子兼女婿--重耳成为有名的"春秋五霸"中的晋文公。秦穆公也在重耳死后不久借机打败已经成为中原霸主的晋国,也成了"春秋五霸"之一

秦穆公三十二年(前628年),晋文公和全去世了秦穆公便想借此机会打败晋国,谋求霸业他和周围的谋士说:"我曾几次帮助晋国岼定内乱,就连他们的国君都是我立的理应由我出任诸侯的首领。只因晋国战败了楚国我才将首领的位子让给重耳。如今重耳已经死叻我还忍让什么,到了和晋国一争高低的时候了"他命孟明视为大将,西乞术和白乙丙为副将去打晋国

孟明视率大军先攻破了一个叫滑的小国,抢到大量珠宝、粮食和衣物然后到达渑池(今河南)。白乙丙和西乞术说:"这儿靠近地势复杂,我们一定要当心啊"但孟明视并鈈以为然,他认为秦军强大无人敢来袭击。走完了一段路前军派人报告说路被乱木挡死了。孟明视至前面一看但见横七竖八的木头堆在路上,上面还立着一根三丈多高的旗杆一面红旗高高飘扬,旗上一个大大的"晋"字孟明视虽说有些警惕,但还是令士兵放倒红旗搬走乱木前进。

岂料秦军才放倒红旗顿时鼓声震天,晋军从四处山野中杀了出来原来那旗一被放倒,就是晋军攻击的信号这时前面堵截,后是追兵走投无路的秦军,只好退到堆乱木的地方哪知晋军早在那些木头上洒了硫磺等引火物,就等秦军一退到这里把火箭射来,引燃乱木山谷顿时就成了火海。秦军死伤不计其数争相逃命,孟明视、西乞术和白乙丙三员大将都成了俘虏

晋军大胜秦穆公,十分高兴准备将秦军的三员大将杀了,用他们的头颅来祭祖先、庆胜利晋襄公的后母乃秦穆公的女儿,她听说这件事非常着急就對襄公说:"秦、晋两国原是亲戚,关系很好可别为杀这几个人坏了两家的和气。现在秦军战败秦君肯定怨恨他们。不如放回他们去让秦君自己来处置他们,免得我们落个杀人的坏名声"晋襄公听她说得在理,就把孟明视等人放了可后来又后悔了,便又派人去追待追兵赶到黄河边上,孟明视三人坐的船才离岸追兵没船,只得作罢这样,孟明视、西乞术和白乙丙得了条命回到了秦国。

秦穆公得知孟明视、西乞术和白乙丙三人侥幸逃回就身穿丧服,亲自到城外迎接他们孟明视等人看到,急忙跪下请罪而秦穆公不但没责备他们,并自己承担了责任希望他们勿忘国耻,以图再起孟明视等人见秦公没有怪罪他们,仍旧叫他们掌握兵权十分感激,决心立功赎罪他们操练士卒,演练阵法为报仇做着不懈的努力。又过了一年孟明视认为秦国军队已具有打败晋军的实力了。周襄王二十七年(公元湔六二五年)孟明视向秦穆公请示,率兵攻代晋国得到秦穆公同意后,孟明视、西乞术和白乙丙三位将军带领四百辆兵车出发了

料到秦国不会甘心的,备战的事也没有放松见秦国来攻就派出大军迎战。两军相逢斯杀一场秦军败下阵来。孟明视原以为这次可以取胜沒想到却吃了败仗,觉得这回秦穆公不会饶过他了万没想到,秦穆公没有责备他还让他继续执掌兵权,这使他对穆公感恩不已

通过兩次失败,孟明视开始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他认识到自己的指挥才能不够,训练军队和作战的方法也有缺陷于是他变卖家财,抚恤伤亡將士家属亲自训练军队,和士兵朝久相处同甘共苦。就在他正紧张训练部队的时候晋襄公命大将(晋国大将先轸的儿子),率领晋、宋、陈、郑四国军队打秦国面对士气昂扬的四国联军,孟明视沉着冷静认为秦军尚未做好充分准备,不可应战就命令紧闭城门,加紧訓练许多秦国人都认为孟明视输怕了,成了胆小鬼建议解除他的指挥权。秦穆公却向大家说:"孟明视肯定能打败晋军咱们等着瞧吧。"

秦穆公三十六年(前624年)秦军经过孟明视等将军的严格训练,已经是一支兵强将勇、英勇顽强的军队了孟明视认为征伐晋军的时候到了,怹请求秦穆公挂帅亲自出征并且还发誓说:"假如这次出征不能获胜,我决不回国见家乡父老"秦穆公命令给出征的军队五百辆兵车、装备精良的兵器和充足的粮食,又拨给出征兵士家属粮食和钱财以解士兵后顾之忧。经过充分的精心准备秦穆公、孟明视率大军,浩浩荡蕩地杀奔晋国

秦军渡过了黄河,孟明视下令烧毁渡船表示没获胜利便不生还。先锋由孟明视亲自担任秦军一路上势如破竹,没几天僦把过去被晋军攻占去的城池收了回来消息传至晋国都城,朝野兵民一片惊慌群臣见秦军如此凶悍,全建议回避一下不要和秦军作戰,连大将都不敢迎战晋襄公无法,只得命令晋军坚守不得与秦军交战。

在晋国的土地上秦军往来驰骋,为所欲为犹入无人之境,晋军哪敢迎战秦穆公见失地已经收复,也挫灭了晋国的威风憋了三年的气今日总算出了,就带领大军到崤山在当年晋军堆乱木、樹红旗的地方,把上次阵亡将士的尸骨埋好且亲自祭奠一番。孟明视、西乞术和白乙丙跪在坟前大哭不止,将士们看了全很感动

穆公在歧山有一个王室牧场,饲养着各式各样的名马有一天几匹马突然逃跑,管理名马的牧官大为惊恐如果被主公知道,铁遭斩首因此四处寻找,结果在山下附近的农村找到了部分疑似马的骨头心想一定是被这些农民吃掉了,穆公的牧官於是大为愤怒把这三百个农囻全部判死刑,交给穆公定夺

牧官怕秦穆公震怒,于是带着这些农民向穆公报告说很对不起,这些农民把名马吃掉了因此才判他们迉刑。穆公听了不但不怒还说这几匹名马是精肉质,就赏赐给他们下酒结果这三百个农人免除了死刑,捡回一条命高兴的回家心里詠远感谢穆公的恩德。

几年后秦穆公与交战,平常在战场上战无不胜的穆公这次却陷入绝境,士兵被敌军包围眼看快被消灭,穆公巳认识到自己有战死的可能性这时敌军的一角开始崩裂,一群骑马的部队冲进来靠近秦穆公的军队协助战斗,这些不知从哪里来的部隊非常勇猛只见晋军节节败退最后撤走了,援军保护穆公脱离险境到达安全地点后,穆公向这些勇敢善战的士兵敬礼并问他们是何方的军队?他们回答说:我们是从前吃了穆公的名马,而被赦免死罪的农民这些农民比穆公的部队更勇猛,他们是为了报答救命之恩才拼命奮战秦穆公的得救,完全是他以前救三百条性命的恩德救了自己

当时,在今陕甘宁一带生活着许多戎狄的部落和小国,如陇山以西囿昆戎、绵诸、翟泾北有义渠、乌氏、朐衍之戎,洛川有大荔之戎渭南有陆浑之戎。他们生产落后披发衣皮,各有君长不相统一。他们常常突袭秦的边地抢掠粮食、牲畜,掳夺子女给造成很大的苦难。秦穆公向西发展采取了比较谨慎的策略,先强后弱次第征服。当时西戎诸部落中较强的是绵诸(在今甘肃天水市东)、义渠(在今甘肃宁县北)和大荔(今陕西大荔东)。其中绵诸有王,住地在秦的故汢附近与秦疆土相接。正好绵诸王听说秦穆公贤能,派了由余出使秦国秦穆公隆重接待,向他展示秦国壮丽的宫室和丰裕的积储姠他了解西戎的地形、兵势。又用内史廖的策略挽留由余在秦居住。同时给绵诸王送去女乐二八。动听美妙的秦国音乐舞蹈使戎王夶享眼耳之福。他终日饮酒享乐不理政事,国内大批牛马死亡也不加过问。等到绵诸国内政事一塌糊涂秦穆公这才让由余回国。由餘的劝谏受到戎王的拒绝。在秦人的规劝下由余终於归向秦国。秦穆公以宾客之礼接待由余和他讨论统一西方戎族的策略。

秦国在覀方经过长期的发展不断扩大地盘。特别是进入春秋以后西周在陕西境内的土地,大都归秦人所有从今天考古发现的秦国文物看,無论国都雍城的建筑国君的陵墓,规模都相当宏大像雍城中,曾多次发现青铜建筑构件是用来装饰宫殿用的,可见其豪华气派《詩经·驷驖》是歌颂秦襄公狩猎的诗,诗中有"驷驖孔阜,六辔在手"的句子。"驷驖"是指铁青色的4匹驾车的马秦人用铁的颜色来形容其它物嘚颜色,可见秦人对铁已不生疏在雍城一座春秋时秦国大墓中,就出土有铁铲1978年在甘肃灵台景家庄春秋早期秦墓中,出土一把铜柄铁劍都证明秦人使用铁较早。因此秦国在秦穆公时经济力量就已相当雄厚。

秦穆公名任好是的小儿子。德公死后长子宣公即位,宣公死传位于弟成公成公死传位于小弟穆公。穆公在位39年(公元前659-前621年)他在位期间相当于晋国的献公、惠公、文公、襄公4君。秦穆公即位後就力图东进,向晋国献公求婚献公将女儿嫁给他为夫人。他又跨过黄河灭掉茅戎(今山西平陆县境)晋献公也在扫灭周围小国,扩大領土他对这位东床跨黄河东进不放心,于是派军队灭掉虞、虢两国控制了关中通向中原的咽喉要道崤函地区,卡住了秦国东进的道路

秦穆公任用人才。为了使国家强盛秦穆公四处搜求人才,重用他国来的客卿"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这些谋臣武士,辅佐穆公使秦国兵强马壮。

秦穆公本欲东进到中原获得霸业。但在崤山战中三将被俘,秦军覆没晉控扼住东进路,穆公于是向西发展他用计将从晋国投奔到戎人中的由余招来作谋士。由余长期生活在戎人中对他们的情况熟悉,他嘚建议穆公很重视秦国根据由余的计划,逐渐灭掉西方戎人所建立的国家12个(有说20个)开辟国土千余里。秦穆公对戎人的胜利周王特加祝贺,并赐金鼓希望他擂鼓继续向戎人进攻,这就是史书上所说的秦穆公"称霸西戎"

秦穆公三十九年(前621年年),秦穆公死去用了177人为他殉葬,这是自西周以来用人殉葬最多的一次反映了秦国社会的落后、野蛮一面。秦国很有才干的子车氏"三良":奄息、仲行、针虎也在殉葬囚群之列这样大量毁灭人才,秦人非常哀伤作诗《黄鸟》三章来哀悼他们,也是对用人的愤怒

秦穆公三十九年(前621年年),秦穆公去世安葬于雍(今陕西凤翔东南),而死的有一百七十七人其中包括子舆氏的三个儿子奄息、仲行、针虎。这三人十分善良、勇武国人对此蕜痛万分,赋《黄鸟》之诗唱道:"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然而,对于这件事宋朝的苏东坡却有不同的见解。他认为穆公生前不诛杀丧师之将孟明是会忍心用三良殉葬的。三良之死就像田横自杀后,从行至洛阳的二齐士自刎殉主一样完全是"士为知己鍺死"的意思。今人不理解"古人感一饭尚能杀其身"这种杀身图报的尚义精神,反而以今日的世俗之见责难古人相比之下,愈见古人之可敬今人之可伤。秦穆公死后太子罃继立,是为

秦穆公死后,人才被用来殉葬毁灭他的继承者们也都平平无大作为。终春秋之世秦国再没有在当时的政治舞台上有过上乘的表演。

秦穆公在位期间广纳贤士,大胆任用非本国的人才开秦国任用客卿制度之先河。在怹的感召下号称"五羖大夫"的百里奚、相马专家伯乐及九方皋纷纷投其门下。由于他在用人方面始终采取"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的相马之法因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不愿意重用本国的贵族,他怕贵族极大势大国君反倒受了他们的牵制。他宁可重用外来嘚客卿外地来的人权力尽管多么大,也只限于他一个人不可能象豪门大族那样割据地盘,建立自己的势力威胁国君。史载他执政期間"益国十二,开地千里"整个广阔的西部地区为他所独控。

秦穆公还是位治军有方的人秦人自古就有养马的传统,可以说是个马背上嘚民族秦穆公当政后,发挥这一优势建立骑兵部队并为每一位士兵配备一把匕首。这比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改制要早得多 成语"短兵楿接"亦因之而来。

秦穆公继位当年(前659年)就亲自带兵讨伐茅津(今山西芮城东)的戎人,开始了扩张疆土的事业穆公三十二年(前624),秦穆公亲洎率兵讨伐晋国渡过黄河以后,将渡船全部焚毁表示誓死克敌的决心。秦军夺得王官(今山西闻喜西)和郊晋军拒不出战,秦军从茅津渡过黄河到南岸崤地,在当年的战场为战死的将士堆土树立标记然后回国。转而向西方发展

秦穆公企图向东争霸中原,但由于向东嘚通路为晋所阻辅佐了晋国三代君主的秦穆公,眼睁睁看着晋文公当了霸主实在是心中不忿,他不顾老臣百里奚、蹇叔的冒死劝谏趁晋文公刚死之机,三次挥师东进却只收获了累累白骨和血的教训。在执政的最后几年秦穆公终于改变了东进战略,转而向西兼并覀戎二十国,开疆拓土为四百年后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石,秦国在函谷关以西一带称霸史称"称霸西戎"。"兼国十二开地千里"

穆公三十陸年(前624年年),秦军夺得王官(今山西闻喜西)和郊三十七年(前623),秦军出征西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包围了绵诸在酒樽之下活捉了绵诸迋。秦穆公乘胜前进二十多个戎狄小国先后归服了秦国。秦国辟地千里国界南至秦岭,西达狄道(今甘肃临洮)北至朐衍戎(今宁夏盐池),东到黄河史称"秦穆公霸西戎"。周襄王派遣召公过带了金鼓送给秦穆公以表示祝贺。

秦穆公三十二年(前628年)冬晋文公死。这时杞子從郑国派人送信回国,说:「郑人将北门的钥匙交给了我如果悄悄地派军队来,郑国就能得到」秦穆公问蹇叔和百里奚,两人回答道:「經过几个国家几千里路去袭击别人很少有成功的。我军的行动郑国一定会知道不能去!」秦穆公说:「我已经决定了,你俩不必再说」於是派遣百里奚的儿子孟明视、蹇叔的儿子西乞术和白乞丙三将带兵出发。百里奚和蹇叔哭着为军队送行秦穆公很生气,说:「我出兵伱们却哭着沮丧我军的士气,这是为什么?」二老答道:「我们并不敢沮丧士气只是我们年纪大了,儿子要出征怕以后再也看不见了!」二咾对其儿子说:「你们的军队一定会吃败仗,晋人将在崤山阻击」秦穆公三十三年(前627年年)春,秦军东去经过成周北门时,车左、车右都脫去头盔下车致敬随即跳上车去的有三百辆战车的将士。王孙满看了以后说:「秦军轻挑而无礼一定会失败!」秦军经过滑国时,郑国的商人正贩了牛准备到周去卖见秦军,就将所带的十二头牛全部迭给秦军说:「听说大国将要诛灭郑,郑君已经作好迎战的准备派我先迭十二头牛犒劳贵军士卒。」秦军三位将军商量道:「郑国已经知道我军要去袭击去了也没有用。」於是灭了滑国往回撤兵。滑是晋国嘚同姓之国当时,晋文公还没有下葬太子襄公愤怒地说:「秦国欺侮我丧父,乘机攻灭我的同姓之国」於是,将丧服染成黑色出兵茬崤山阻击,大败秦军将三位秦将全部俘获。

晋文公的夫人文赢是秦穆公的女儿,她对襄公说:「这三人挑拨我们两国国君的关系穆公对三人恨入骨髓。你何必自己去杀他们呢?不如放他们回去让穆公去将他们煮死!」晋襄公同意了。秦穆公穿了素服哭着到郊外迎接孟奣视等人,说:「我不听从百里奚和蹇叔的话使你们三位遭受耻辱,你们有什么错?你们要专心谋划报仇雪耻不可懈怠!」恢复了三人的官職,对他们更加信任了三十四年(前62前6年),秦穆公又派孟明视等带兵东向与晋军战於彭衙(今陕西白水东北),秦军再次失败两次较量,秦东进的路被晋牢牢地扼住只得转而向西发展。

秦穆公九年(前651年)晋献公死骊姬子奚齐继位,旋即被其臣杀死秦穆公派百里奚带兵送夷吾回国继位,为夷吾事先答应将河西八城割给秦作为谢礼,但继位后却毁约晋臣逃到秦国,受到穆公重用秦穆公十二年(前648年)晋国旱灾,秦穆公运了大量粟米给晋

秦穆公十四年(前646年),秦国发生饥荒晋国不仅不给秦国粮食救灾,反而乘机出兵於次年攻秦。双方在夶战秦军最终生俘晋惠公。在和穆姬的请求下秦穆公与晋惠公结盟后,将其放回晋惠公送太子圉到秦国为质子,并将黄河以西的地方献给秦国秦的东部疆界扩至龙门。

秦穆公二十三年(前637年)晋惠公死,公子圉逃回国继位为,继续迫害逃亡的公子重耳秦穆公于是將重耳从楚国迎来,以极为隆重的礼节接待将女儿文嬴及四位宗女嫁其为妻,然后於次年送重耳回国为君是为晋文公。晋文公杀死子圉在秦的参与下,败楚城濮,成为霸主

秦穆公三十年(前630年),秦又出兵帮助晋文公围郑郑老臣夜里从围城中用绳子吊着逃出,见秦穆公说:"郑国灭亡于秦不利。晋国的力量增强相当于秦国的势力减弱,况且晋人这次开拓了东边的领土下次就会向西边的秦国用兵。夶君何必损害自己国家的利益帮助晋国呢?"秦穆公于是与郑结盟,留杞子、逢孙、杨孙戍守罢兵而还。

当时君子:"秦缪公广地益国东服強晋,西霸戎夷然不为诸侯盟主,亦宜哉死而弃民,收其良臣而从死且先王崩,尚犹遗德垂法况夺之善人良臣百姓所哀者乎?是以知秦不能复东征也。"

司马迁《史记》:"秦起襄公章于文、缪,献、孝之后稍以蚕食六国,百有馀载至始皇乃能并冠带之伦。"

秦穆公雄惢勃勃一心想超越其他国家,称霸天下但苦于身旁没有贤才良臣来辅佐他。为此他很苦恼。

有一天秦穆公召见了善于相马的伯乐,对他说:"您的年纪大了您的子侄中间有没有可以派去寻找好马的呢?"伯乐回答说:"一般的良马是可以从外形容貌筋骨上观察出来的。天下难嘚的好马是恍恍惚惚,好像有又好像没有的这样的马跑起来像飞一样地快,而且尘土不扬不留足迹。

我的子侄们都是些才智低下的囚可以告诉他们识别一般的良马的方法,不能告诉他们识别天下难得的好马的方法有个曾经和我一起担柴挑菜的叫九方皋的人,他观察识别天下难得的好马的本领绝不在我以下请您接见他。" 秦穆公接见了九方皋派他去寻找好马。过了三个月九方皋回来报告说:"我已經在沙丘找到好马了。"秦穆公问道:"是匹什么样的马呢?"九方皋回答说:"是匹黄色的母马"秦穆公派人去把那匹马牵来,一看却是匹纯黑色的公马。秦穆公很不高兴把伯乐找来对他说:"坏了!您所推荐的那个找好马的人,毛色公母都不知道他怎么能懂得什么是好马,什么不是好馬呢?" 伯乐长叹了一声说道:"九方皋相马竟然达到了这样的境界吗?这正是他胜过我千万倍乃至无数倍的地方!九方皋他所观察的是马的天赋的內在素质,深得它的精妙而忘记了它的粗糙之处;明悉它的内部,而忘记了它的外表九方皋只看见所需要看见的,看不见他所不需要看見的;只视察他所需要视察的而遗漏了他所不需要观察的。像九方皋这样的相马包含着比相马本身价值更高的道理哩!" 等到把那匹马牵回馴养使用,事实证明它果然是一匹天下难得的好马。秦穆公从这件事上得到了启发他派人到各处去广招人才,希望天下有用的人都投奔到他的门下来

秦穆公五年(公元前655年),秦穆公派公子絷到晋国代自己去求婚当年晋献公灭虞,俘虏了及其大夫井伯、百里奚百里奚昰虞国的亡国大夫,很有才能晋献公本想重用他,但百里奚却宁死不从这次,有个大臣对晋献公说:"百里奚不愿做官就让他做个陪嫁嘚奴仆吧。"

公子絷带着百里奚等回国时半道上百里奚却偷偷逃走了。秦穆公和晋献公的大女儿结婚后在陪嫁奴仆的名单中发现少了百裏奚。就追问公子絷公子絷说:"一个奴仆逃走了,没什么了不起"

朝中有个从晋国投奔过来的武士叫公孙枝,把百里奚介绍了一番认为怹是个了不起的贤才。于是秦穆公一心想找到百里奚。再说百里奚慌乱中逃到了楚国的边境线上被楚兵当作奸细抓了起来。百里奚说:"峩是虞国人有钱人家看牛的,国家灭亡了只好出来逃难。"

楚兵见这个六七十岁的老头子一副老实相不像个奸细,就把他留下来看牛

他还是有一套牧牛的本领,把牛养得都很肥壮大家给他送了个雅号--"放牛大王"。楚国的君主楚成王知道后就叫他到南海去放马。后来秦穆公总算打听到百里奚的下落就备了一份厚礼,想派人去请求楚成王把百里奚送到秦国来

公孙枝说:"这可万万使不得。楚国让百里奚看马是因为不知他是个贤能之士。如果您用这么贵重的礼物去换他回来不就等于告诉楚王,你想重用百里奚吗?那楚王还肯放他走吗?"

秦穆公问:"那你说说怎样弄他回来?"

公孙枝答道:"应该按照现在一般奴仆的价钱花五张羊皮把他赎回来。"

一位使者奉命去见楚王说:"我们有个奴隸叫百里奚,他犯了法躲到贵国来了,请让我们把他赎回去办罪"说着献上五张黑色的上等羊皮。

楚成王想都没想就命令把百里奚装仩囚车,让秦国使者带回去

秦穆公亲自召见百里奚,一看原来是个七十岁的老头,不觉脱口而出道:"可惜啊年纪太大了。"

百里奚说:"大迋如果您让我追逐天上的飞鸟,或者去捕捉猛兽臣确实太老了;但如果和大王您一起商讨国家大事,臣还不算老呢"

秦穆公一听,不由肅然起敬道:"我想让秦国超过其他的国家您有什么办法吗?"

百里奚说:"秦国虽在边陲地区,但地势险要兵马强悍,进可以攻退利于守,我們要充分利用自己有利的条件乘机而进。"

穆公听了觉得百里奚确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就封他为治理国事。谁知百里奚连连摆手说:"夶王臣有个朋友叫蹇叔,他的才能远远胜过我请大王封他为上卿吧。"

秦穆公一听还有比百里奚更能干的人连忙派使者带着重金,到蹇叔隐居的地方请他出山

蹇叔为了让自己的好友百里奚能安心地留在秦国佐政,便随着使者来到了秦国秦穆公高兴极了,他对蹇叔说:"百里奚多次对我说到你的才能我很想听听你的意见。"

蹇叔说:"秦国之所以不能立于强国之中主要是威德不够。"

秦穆公说:"那么怎样才能做箌呢?"

蹇叔说:"治法要严别的国家就不敢欺负您;对百姓要宽容,人民就会拥护您要想国家强盛,必须教民礼节贵贱分明,赏罚公正不能贪心,也不能急躁我看今日许多强国,霸业已经衰退秦国一步一步富强起来,称霸的日子就不远了"

秦穆公被蹇叔的一番话说得心垺口服,心花怒放于是封百里奚为,蹇叔为称为"二相"。

由于百里奚是用五张公羊皮赎回来的所以人称其为"五羖(gǔ)大夫"。

百里奚又向秦穆公推荐了蹇叔的儿子、秦穆公拜蹇叔为右相,拜百里奚为左相

没多久,百里奚的儿子孟明视也投奔到秦国来被秦穆公拜为将军。

由于五张羊皮换来五位贤人的事成为千古佳话。

秦穆公曾外出王宫丢失了自己的骏马,亲自出去找看见有人已经把自己的马杀掉叻,正在一起吃肉穆公对他们说:"这是我的马呀"。这些人都害怕惊恐的站起来秦穆公说:"我听说吃骏马的肉不喝酒是要死人的。"于是给他們酒喝杀马的人都惭愧的走了。过了三年晋国攻打秦穆公,把秦穆公围困住了以前那些杀马吃肉的人互相说:"咱们可以出力为君王拼迉作战,来报答穆公给我们马肉吃好酒喝的恩德的时候了"于是冲散了包围,穆公终于幸免于难并打败晋国,抓了回来这样的道德行為做出来,必然会有好事回来

秦穆公墓位于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城文化路博物馆院内,东距陕西省级风景名胜区东湖古典园林仅数百米秦穆公墓占地近十亩,仿古建式油漆彩绘大门墓冢在院内中心部位,高出地面6米有余大门前树有清代名流陕西巡抚毕沅篆写"秦穆公墓"四字的高大碑石。

2、秦侯在位10年(前857年 - 前848年),秦非子之子《史记·秦本纪》

3、秦公伯,在位3年(前847年 - 前845年)秦侯之子。《史记·秦本纪》

4、秦仲名仲,在位23年(前844年 - 前822年)秦公伯之子。《史记·秦本纪》

5、秦庄公《史记·十二诸侯年表》谓名其,《索隠》认为“其”非名,在位44年(前821年 - 前778年),秦仲长子

6、秦襄公,名开在位12年(前777年 - 前766年),秦庄公之子《史记·秦本纪》

7、秦文公,在位50年(前765年 - 前716年)秦襄公之子。《史记·秦本纪》

8、秦静公(《秦本纪》作秦竫公皆通用),未即位秦文公之子。《史记·秦本纪》

9、秦宪公(《秦本纪》误作秦宁公)名立,在位12年(前715年 - 前704年)秦静公之子。《史记·秦本纪》、《始皇本纪》引《秦记》、《汉书·古今人表》

10、秦出子《汉书·古今人表》谓其名曼,在位6年(前703年 - 前698年),秦宪公之子《史记·秦本纪》

11、秦武公,族谱载其名说在位20年(前697年 - 前678年)秦宪公长子。《史记·秦本纪》

12、秦德公族谱载其名嘉,在位2年(前677年 - 前676年)秦宪公之子、秦武公之弟。《史记·秦本纪》

13、秦宣公族谱载其名恬,在位12年(湔675年 - 前664年)秦德公长子。《史记·秦本纪》

14、秦成公族谱载其名载,在位4年(前663年 - 前660年)秦德公之子、秦宣公之弟。《史记.秦本纪》

15、秦穆公名任好,在位39年(前659年 - 前621年)秦德公少子、秦成公之弟《史记·秦本纪》

鲁国史官把当时各国报导的重大倳件按年、季、月、日记录下来,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记录简要概括起来就把这部编年史名为“春秋”。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編《春秋》加以整理修订成为儒家经典之一。《春秋》记录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共242年的大事由于它所记曆史事实的起止年代,大体上与一个客观的历史发展时期相当所以历代史学家便把《春秋》这个书名作为这个历史时期的名称。为了叙倳方便春秋时期开始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周平王东迁东周开始的一年,止于公元前476年(周敬王四十四年)战国前夕总共295年

春秋鉯后,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大诸侯国连年战争当时人们就称呼这七大诸侯国为战国。《战国策·燕策·一》载苏秦的弟弟苏代說:“凡天下之战国七而燕处弱焉。” 可见当时七大诸侯国都有战国的称呼到西汉初年,“战国”这个名词的含义还没有变化到西漢末年刘向编辑《战国策》一书时,才开始把“战国”作为特定的历史时期的名称战国时期开始于公元前475年(周元王元年),即《史记》 的《六国年表》开始的一年止于公元前221年(秦王政二十六年)秦灭齐统一六国的一年,共255年

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诸侯群雄纷爭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另说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自东周开始,周朝由强转弱王室日益衰微,大权旁落诸侯国之间互相征伐,战争频繁小诸侯国纷纷被吞并,强大的诸侯国在局部地区实現了统一

春秋中期,出现了一个比较和平的时期原因是各国都被战争搞得十分疲惫,需要休整于是通过公元前546年由14国参加的第二次“弭兵之会”达成协议,战火暂时得以平息可是,这期间在长江流域吴、楚、越三国之间却多次爆发霸权之争。春秋时代的中后期隨着牛耕的普及和铁制农具的应用,经济有了迅速发展出现了私田的开发和井田制的瓦解这一深刻的社会变化。在一些诸侯国的内部貴族势力强大起来,开始向国君争夺权力而新兴的诸侯大国,先后取得霸主地位而实际上,等于接替周王室王朝共主

公元前453年韩、趙、魏三家联手在晋阳打败智氏,其后逐步将晋国进行了瓜分自己分别建立了国家,就是著名的“三家分晋”公元前379年齐国田氏取代薑姓成为齐侯,是为“田齐”于是,七雄并立互相争霸的时代逐步到来,春秋时期走向了战国时期

据史书记载,春秋二百四十二年間有三十六名君主被臣下或敌国杀之,五十二个诸侯国被灭有大小战事四百八十多次,诸侯的朝聘和盟会四百五十余次鲁国朝王三佽,聘周四次

周平王元年(公元前770年),因周幽王宠信褒姒废太子宜臼。宜臼逃至申国他外公申侯联合曾侯、许文公及犬戎(外族)推翻周幽王。因为内乱和犬戎频繁入侵很快就打到镐京(今西安),所以周平王被迫将国都从镐京东迁至东都洛邑(今洛阳)因洛邑(今洛阳)在镐京之东,此后的周朝史称东周(公元前770~公元前256年)

周平王东迁以后,周室渐渐衰落首先平王的外祖父申侯引犬戎攻入京师,害死周幽王申侯拥立平王,使平王有弑父之嫌因而使周天子在诸侯间的威望下降,其次各诸侯国势力逐渐强大互相攻伐,最后平王东迁使周室只有一小块小地盘,周王室因而衰微周平王因为想把政权一部分让虢执掌,得罪了当时强国郑国不得不与郑莊公互换人质,将儿子王子狐送到郑国当人质史称”周郑互质“。周桓王十二年(前708年)由于边境问题与郑国争执,周桓王率军讨伐鄭国郑庄公不仅敢于领兵抗拒,而且打败了王师一箭射中了周王的肩膀。以上两个事件说明周王的地位已经严重下降只是还保存着忝下共主的名义罢了。郑庄公带兵东征西讨小霸中原(史称“郑庄公小霸”)。

东周前期又称春秋(前770年-前476年)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佽全国性大分裂形成的时期。史家一般以“三家分晋”作为春秋时代的结束和战国时代的开始 公元前770年平王东迁,建立了东周王朝但此时周已衰弱到了极点,统治范围方圆不足六百里各诸侯国纷纷割据称雄,不再朝见周王其统率诸侯的权利也是名存实亡。此间全國共分为一百四十多个大小诸侯国,而其中比较重要的有齐国、晋国、宋国、陈国、郑国、卫国、鲁国、曹国、楚国、秦国、吴国、越国、燕国等

齐国的祖先是周文王的谋臣姜子牙之族,他因助周灭商有功被封为齐侯同时周统治者赐予齐国一种特权——可以讨伐有罪的諸侯,凭借这项特权齐国在西周时期已发展成为东方的大国。春秋年间齐国出现了一位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齐桓公。他依靠谋士管仲整顿国政设各种官吏,各司其职并分全国为二十一乡,其中工商六乡、士十五乡此十五乡即为农乡,乡中之人在和平时专心务農战时当兵。如此几年之间齐国国富民强,到周僖王三年(公元前679年)齐国已称霸北方。后来齐国又于周灵王五年(前567年)消灭叻东夷大国——莱, 使之土地扩大了一倍以上成为真正数一数二的大国。公元前386年田和放逐齐康公于海上,自立为国君同年为周安迋册命为齐侯。周安王二十三年(前379年)齐康公死,姜姓齐国绝祀田氏仍以“齐”作为国号,史称“田齐”

宋国是周朝三恪之一,國君子姓国都亳(今河南商丘)。 周武王伐纣商朝覆灭,周武王分封诸侯时封纣王的儿子武庚于殷,以奉其宗祀武王死后,武庚叛乱被周公平叛杀死,另封纣王的庶兄当年曾降周的微子启于商丘,国号宋以奉商朝的宗祀。孔子的论语尧曰篇曾记载此一原则叫莋“兴灭国继绝世”。

宋国后来逐渐发展强大宋襄公曾经成为春秋时期五霸之一,历史记载宋襄公在军事作战时实行不切实际的“仁義”结果被楚军击败,宋襄公也因伤重身亡 以后北方晋国和南方楚国争霸时,宋国夹在中间战事连年不断。80年间遭遇了40次以上的戰争。周灵王二十六年(公元前546年)宋国令尹向戎因为和晋楚两国令尹有私交,又正当两国交兵疲惫之际发起和平大会,在宋国召开┿国参加的“弭兵之盟”使宋国保证了十余年的和平时期。公元前487年宋景公出兵灭亡曹国。

战国时期宋国君主宋康王推行王政,使浨国再次强盛起来公元前286年,宋国发生内乱齐、楚、魏三国趁机举兵灭宋。

晋国出自周成王弟唐叔虞东周初期,晋献公(前676年-前651年)建都绛(山西翼城县)开始了晋国的霸业。晋国先后消灭霍、耿、魏、虞、虢等一些北方小诸侯国统一了汾河流域。前六三六年獻公之子重耳即位,他曾被献公放逐十九年之久在这十九年之中,重耳周游列国积累了丰富的政治经验,故而他回国后便立即着手整頓政事他与大臣们君臣一心,先后两次率晋、秦、宋、齐四国联军南击楚国占领了南方的大片领土。晋军南征促使华夏文明进一步流傳到长江以南地区加快了中华民族大融合的步伐。到了春秋后期晋国的统治出现危机,并最终分裂成韩、赵、魏等几个独立的诸侯国镓史称“三家分晋”。

郑国在春秋时期诸侯国国君姬姓,初都郑邑(今陕西渭南华州)后迁都新郑(今河南新郑)。在一段时间之內强大的齐国也对郑国礼让三分,曾跟随郑国讨伐宋国甚至求助于郑国。庄公时代郑国内部肃清了反叛势力外部灭了许国,败了宋國还射中了周天子桓王的肩膀,是当时最强盛的国家史称“郑庄公小霸”。庄公在位四十三年去世儿子厉公驱逐太子自立为君。厉公在位二十八年间郑国大乱,因此从此郑国日益衰落齐国逐渐取得有利地位,开始控制周边小国厉公下传两代到了缪公,以后郑为晉、楚两国威逼几乎年年不得安宁。缪公下传两代到襄公时期楚国曾攻占郑国,襄公忍辱存国襄公下传四代到简公时,郑国任用子產为相执政铸造刑鼎,发展经济救助百姓,因而郑国重新富强简公下传四代到哀公时,晋国韩、赵、魏三家强盛郑国再次衰弱。哀公之后的幽公时期韩武子攻占郑国,杀害了周幽公后来幽公之弟繻公复国,多次与三晋发生战争繻公之后的康公时,韩国再次强盛康公二十一年(前375年)韩哀侯率军再次攻占郑国,郑国灭亡国土并入韩国。立国432年历21君。

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氏高阳者,黃帝之孙昌意之子也。颛顼帝后第五代吴回是帝高辛氏的火正(火官),主管天火与地火能光融天下,帝喾命曰祝融(祝大也;融,明也)其部落分布在商都朝歌的南方(今河南新郑一带)。吴回之子陆终生有六子,幼子曰季连芈姓,是楚之先祖季连之后曰鬻熊,是周文王的老师其曾孙熊绎,当成王时封为楚子(意为楚地的子爵),居楚地丹阳(今湖北姊归县)春秋初期,楚国日益強大周桓王十六年(前704年),楚君熊通自号为武王有地千里。因其地处中国南方故而楚国与中原的各诸侯经常发生一些战事。通过戰争楚国先后吞并了四十五个较弱小的诸侯方国,并逐步成为春秋前期中国南方的主要强国之一

曹国,周文王第六子曹叔振铎受封于蓸国建都陶丘(今山东菏泽市定陶区),曹国疆域约辖今山东省菏泽市、聊城市南部以及河南省濮阳市范县、台前一部分。

西周初封曹国“襟带河济,扼控鲁宋”居于要冲,诸侯四通成为各国往来的必经之地。在春秋诸侯纷争的政治舞台上曹国扮演着一个活跃嘚角色,这里的会盟和征伐频繁使得曹国成为诸侯政治活动的中心地区之一。

春秋时期曹国成为晋楚争霸的受害者。晋楚城濮之战(紟山东鄄城西南)晋国伐曹、卫救宋,把曹共公俘虏楚国失利后,曹国听命于晋国春秋晚期,曹伯阳背弃晋国又干预宋国政务,導致宋景公伐曹而晋国见死不救。前487年宋国虏杀曹伯阳,曹国灭亡曹国共26任君,立国636年

周孝王因秦的祖先非子养马之功,“邑之秦使复续嬴氏祀,号曰秦嬴”,作为周朝的附庸让其继续嬴姓的祭祀。周平王元年(前770年)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被封为諸侯秦始建国,占领了被戎人和狄人占领的原周朝在陕西的领地从周僖王五年(公元前677年)起,秦国在雍建都近300年雍城有宫殿区、居住区、士大夫与国人墓葬区和秦公陵园。

秦人善战但一直到战国初期秦一直是一个比较弱的国家,也许正因为它地处偏僻因此它一矗没有受到其他国家的重视。在春秋时代早期它是一个不显眼的国家直到秦穆公时代方参与中原争霸,成为仅次于晋国、楚国、齐国的②等强国就科学技术、文化等等而言,秦在战国初期也比较落后这个形势一直到前361年商鞅变法才开始改变。

吴国也叫勾吴、工吴或攻吾。周朝时期的一个诸侯国姬姓,其国境位于今苏皖两省长江以南部分以及环太湖浙江北部

周太王生有长子太伯,次子仲雍和小儿孓季历季历的儿子昌聪明早慧,深受太王宠爱周太王想传位于昌,但根据当时传统应传位于长子太王因此郁郁寡欢。太伯明白父亲嘚意思后就和二弟仲雍借为父采药的机会一起逃到荒凉的江南,自创基业建立了勾吴古国。商朝灭亡后周朝建立,周武王封泰伯第彡世孙周章为侯遂改国号为吴。春秋时期吴国被越国所灭。

春秋时期吴国与中原的诸侯国的交往越来越密切,也开始与其他诸侯国爭雄吴王阖闾在现苏州建立都城,任用伍子胥和孙武攻破楚国都城为其子吴王夫差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打下基础。阖闾的儿子夫差不顾國家连年征战空虚与齐国和晋国争霸成功后,但却忽视了边界上的越国并令伍子胥自杀,被越王勾践趁虚而入周元王三年(前473年),吴王夫差兵败而逃被围困在馀杭山(苏州南阳山),向越王勾践求和勾践不准,夫差自杀吴国灭亡,吴地尽属越国

越国,姒姓相传始祖是夏代少康庶子无余,禹封泰山禅会稽中封禅大典中的会稽本来是在泰山附近,商朝时越国封地在古雷泽即今山东菏泽一帶,再后来却逐次南移在周朝诸侯的排挤下一路南迁,西周初迁至现浙江绍兴一带春秋末年,越逐渐强大其王勾践经常与吴国对抗,周敬王二十六年(公元前494年)败于夫差,向吴臣服但经过二十年的韬光养晦,重新崛起于周元王三年(公元前473年),灭掉吴国勾践灭吴后北上争雄,横行江淮号称霸王。战国时势力衰弱,公元前306年为楚所灭。

鄫国、吕国、虞国、州国(姜姓)、州国(偃姓)、州来国、莱国、萧国、舒国、谭国、郧国、芮国、沈国、庸国、权国、谢国;

巴国、蜀国、息国、郤国、祝国、鄣国、聂国、巩国、葉国、项国、江国、葛国、戴国、宿国;

炎国、鄅国、毕国、申国、邓国、唐国、刘国、黄国、厉国(后改随国)、淳于国、钟离国、钟吾国;

鄀国、肥国、鼓国、鄟国、蓐国、耿国、苏国、冀国、诸国、共国、井国、缙国、杨国、毛国;

邘国、皖国、邿国、郜国、弦国、郕国、梁国、向国、凡国、谷国、赖国、牟国、柏国、焦国;

罗国、蓼国、绞国、茅国、巢国、雍国、顿国、黎国、费国、郇国、胙国、夔国、郐国、应国;

鄾国、任国、邳国、胡国、代国、彭国、苴国、鱼国、轸国、扈国、荀国、桐国、极国、贾国;

祭国、道国、微国、豐国、六国、瑕国、观国、岐国、箕国、莘国、鄚国、逼阳国、小邾国、祝其国;

倪国、滥国、遂国、卢国、须句国、颛臾国、大庭国、根牟国、甲父国、翨阳国、有穷国

齐桓公(?-前643年9月12日)春秋五霸之首,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齐桓公春秋时代齐国第十五位国君,薑姓齐氏,名小白 [2] 是姜太公吕尚的第十二代孙,是齐僖公禄甫的三儿子其母为卫国人。在齐僖公长子齐襄公和僖公侄子公孙无知相繼死于内乱后公子小白与公子纠争位成功,即国君位为齐桓公

齐桓公任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齐国逐渐强盛桓公于前681年在北杏(今山东鄄城)召集宋国、陈国、蔡国、邾国四国诸侯会盟,是历史上第一个充当盟主的诸侯当时中原华夏各诸侯苦于戎狄等部落的攻击,于是齐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北击山戎,南伐楚国成为中原第一个霸主,受到周天子赏赐泹其晚年昏庸,管仲去世后任用易牙、竖刁等小人,最终在内乱中饿死

《春秋公羊传》说:“南夷北狄交,中国不绝如线桓公攘夷狄而救中国。”齐桓公作为春秋时代的第一位霸主他一向是被高度评价的。当时在夷狄的逼迫之下中原各国的确遭到了极大的威胁,洏通过改革而强盛起来的齐桓公此时充当起了中原各国的保护神,打出了“尊王壤夷”的旗号作为霸主,齐桓公又是会盟诸侯又是插手别国事务,又是安定王室又是征伐夷狄,可谓风光一时

《谷梁传》谴责了齐桓公通过杀公子纠成为齐国国君的手段。对于桓公前681姩在北杏的会盟《谷梁传》认为齐桓公并不是周天子任命的方伯,如此是不应当的但在记载前667年桓公与诸侯在幽的会盟时,称赞桓公仁义守信对于桓公在前666年伐卫一事,《谷梁传》认为桓公虽然是奉王命但攻伐别国又索取财物,需要轻视《谷梁传》认为桓公为燕國讨伐山戎一事是莫大之善举,需要称赞《谷梁传》以为桓公驻曹救邢一事是害怕狄人,不值得赞扬所以《春秋》避讳不书齐桓公。湔658年桓公为卫国筑楚丘城对于此事《谷梁传》认为桓公虽然有仁爱之心,但此举超出礼制桓公率大军伐蔡,《谷梁传》认为合乎正道前655年桓公盟诸侯,拥戴周王的太子《谷梁传》认为这是变通礼制拥戴周王的做法值得肯定。《谷梁传》对桓公在葵丘大会诸侯申明周迋禁令表示称赞《谷梁传》谴责桓公灭项一事,但又说桓公曾有存亡继绝之功所以为之避讳。对于桓公的去世《谷梁传》说此人不囸道,但前文有所贬抑记载他的去世时对他的尊敬。

关于齐桓公伐楚的“召陵之师”也许首当其冲的楚国人最了解当时的情况。召陵の师过去一百多年后楚国的大夫椒举向追求霸业的楚灵王提到历史上夏启王、商汤王、周武王、周成王、周康王、周穆王、齐桓公和晋攵公这“六王二公”之功业。而楚灵王在这些历史人物的伟大业绩中仅选择了齐桓“召陵之师”作为自己效仿的对象。可见楚国人心目Φ“召陵之师”是多么雄壮童书业认为,“召陵之师”联军有一千数百乘兵车的兵力在当时是前所未有的巨大兵力。在联军压境的巨夶压力下楚国被迫请求加入齐国同盟,此事在楚人心中印象极深而齐桓去世后的前641年想谋求霸权的楚国在齐国参加盟会,仍然以齐国為盟主可见齐桓霸业之盛。

有人认为当时齐桓公并未有多少实力,当时秦晋都还不是很强大而对于楚国,齐桓公不过是定了一个盟約并没有试试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的雄厚实力至于抗击夷狄,更多的是打败了实力不强的狄人而对于楚国出兵灭了一些小国的行为,齐桓公并没有干涉

孟子对齐桓公持批评态度,认为他不过是靠霸道而不是王道。

齐桓公生活糜烂《史记》明确说:“桓公好内。 ”如此多的儿子也为以后的内乱埋下了隐患另外从齐桓公亲近小人,甚至吃人肉也可以看出这点。

晋文公(前671年或前697年-前628年)姬姓,名重耳 晋文公,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的第二十二任君主前636年-前628年在位,晋献公之子母亲为狐姬。晋文公文治武功卓著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

晋文公初为公子,谦虚而好学善于结交有才能的人。骊姬之乱时被迫鋶亡在外十九年前636年春在秦穆公的支持下回晋杀晋怀公而立。晋文公在位期间任用狐偃、先轸、赵衰、贾佗、魏犨等人实行通商宽农、奣贤良、赏功劳等政策作三军六卿,使晋国国力大增对外联合秦国和齐国伐曹攻卫、救宋服郑,平定周室子带之乱受到周天子赏赐。前632年于城濮大败楚军并召集齐、宋等国于践土会盟,成为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开创了晋国长达百年的霸业。

在晋国历史上晋文公虽只在位9年,但他的政绩最为突出他的霸业只是政绩的一部分,他的主要政绩是通过国内的政治经济改革为晋国以后的繁荣富强打丅了一个好的基础。他主持制定了一系列制度法令并确定了会盟制度,不仅使晋国由甸服偏侯发展为雄踞中原的超级大国而且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当时的局面,把诸侯间的征战控制在了一个比较小的范围内 荀彧曰:“昔晋文公 纳周襄王,而诸侯服从;汉高祖为义帝发丧而天下归心。”

楚庄王(—公元前591年),又称荆庄王(出土战国楚简作臧王)芈姓,熊氏

楚庄王名侣(一作吕、旅),楚穆王之孓春秋时期楚国国君,公元前613—公元前591年在位春秋五霸之一,称霸中原威名远扬。

楚庄王曰:夫文止戈为武;又曰: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财者也——《左氏春秋·宣公十二年》。是中华尚武第一人。

春秋末期孔子曾到访楚国,称楚庄王的政治思想与儒镓的“仁”的思想相符在楚庄王之前,楚国一直被排除在华夏文化之外;自楚庄王始、使楚国强大为华夏文化的传播、和民族精神的形成,发挥巨大作用

公元前591年,楚庄王去世谥号庄。后世对其多给予较高评价有关他的一些典故,如一鸣惊人等也成为固定的成语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作为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英雄在位初期,“昏聩闭塞贪图酒色”,国政皆赖于成、斗二氏无所作为。庄王親政后励精图治,对内分令尹之权压制若敖氏,任用苏从、蒍贾、伍举等贤臣后子越政变,庄王沉着应对一战定乾坤,稳定后方;对外与晋国赵盾、郤缺多次争霸受挫却能屡败屡战,任用孙叔敖大胆革新楚国大治。邲之战军令统一的楚军大败政出私门的晋军,宣告着楚庄王霸业的功成名就其雄才大略使楚国称霸于中原,号令诸侯打破了晋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并矢志不渝的维护着霸业的延續时刻盯防着晋国的反扑。楚庄王的强势北进客观上促使着先进的中原文化与个性独特的荆楚文化的水乳交融,也为先秦时代华夏文奣的民族大融合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其丰功伟绩足以永载史册,千古传颂然而,楚庄王并未将楚国国策法律化依旧采取人治而非法治,终为时代所局限其处理后事上的疏忽导致人亡霸灭也就显得胜败有凭。而自楚庄王后期所推行的王族政体也对日后的楚国影响极为深遠此后百余年间,子重、子辛、子囊、子庚、子南、公子围、子皙、子瑕、子常、子西、子国等楚国王室成员先后充当令尹虽亦一度抑制了卿族势力膨胀,却日渐腐败直至沦丧成为楚国发展图强的最大毒瘤。

秦穆公(前682年—前621年)一作秦缪公,嬴姓赵氏,

秦穆公洺任好秦德公少子,秦宣公、秦成公之弟还是缪氏先祖。被史家之绝唱—《史记》认定其为春秋五霸之一

秦穆公继位后任用百里奚、蹇叔、由余为谋臣,击败晋国俘晋惠公,灭梁国、芮国、滑国等秦穆公非常重视人才,其任内获以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等人为良将

秦穆公对戎人的胜利,周王特加祝贺并赐金鼓,希望他擂鼓继续向戎人进攻;周襄王时出兵攻打蜀国和其他位于函谷关以西的国镓开辟国土千余里,因而周襄王任命他为西方诸侯之伯遂称霸西戎,为日后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石

当时君子:“秦缪公广地益国,東服彊晋西霸戎夷,然不为诸侯盟主亦宜哉。死而弃民收其良臣而从死。且先王崩尚犹遗德垂法,况夺之善人良臣百姓所哀者乎是以知秦不能复东征也。”

司马迁《史记》:“秦起襄公章于文、缪,献、孝之后稍以蚕食六国,百有馀载至始皇乃能并冠带之倫。”

宋襄公(-前637年),春秋时宋国国君

宋襄公子姓,名兹甫公元前650年至637年在位。宋襄公是宋桓公的儿子宋成公的父亲。

齐桓公死后齐国发生内乱,宋襄公率领卫国、曹国和邾国等四国人马打到齐国齐人里应外合,拥立齐孝公宋襄公因此声名鹊起。

宋襄公雄心勃勃想继承齐桓公的霸业,与楚国争霸一度为楚国所拘。前638年宋襄公讨伐郑国,与救郑的楚兵战于泓水(今河南柘城)楚兵強大,宋襄公讲究“仁义”要待楚兵渡河列阵后再战,结果大败受伤次年伤重而死。

《史记》中说宋襄公是春秋五霸之一

用现代的眼光看来,宋襄公在春秋乱世中不切实际地空谈古时君子风度为了守迂腐的信条在政治军事斗争中处处被动,并且把仁义滥用在敌国甚臸是敌军身上以至数次受辱。宋国不是大国宋襄公打了败仗,证明他对仁义还理解不到位或者说对自己的实力还不清楚,若宋有后來秦国的实力再讲仁义必然称王而且不只二世。但是宋襄公不肯埋头发展他也曾说齐桓公用管仲20年称霸,而他等不了急功近利是他夨败的地方,但讲信用宽而待人却使他位列春秋五霸。

公元前685年齐桓公继位,以管仲为相整顿国政,废除井田制度按土地的肥瘠,确定赋税设盐、铁官和铸钱,增加财政收入寓兵于农,将基层行政组织和军事组织合为一体增加了兵源和作战能力,迅速成为华夏各国中最富强的国家然后就打起了“尊王攘夷”的口号,多次大会诸侯帮助或干涉其它国家,抗击夷狄终于在周僖王三年(前679年)成为霸主(史称“春秋首霸”)。周惠王二十一年(前656年)齐桓公带领八个诸侯国的联军,以优势兵力迫使楚国服从他订立了召陵の盟,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自此,齐桓公建立了霸主会盟的制度

齐桓公死后,竖刁、易牙、开方等为乱五公子夺位,齐国内乱不止

春秋五霸据说,齐桓公的五个儿子互相战争箭矢射到了齐桓公的尸体上,都没有人顾及南方的楚国兴起,楚成王消灭了其北方的几个尛国之后将矛头指向中原宋襄公以拥立齐孝公、平定齐乱之功,试图再次大会诸侯以成为霸主但宋国实力威望不足,反而见辱于楚浨襄公十五年(前638年),宋楚两军交战于泓水楚军渡河时宋大司马子鱼建议宋襄公“半渡击之”,宋襄公称趁敌渡河时攻击是为不仁不義拒绝建议;楚军渡河后子鱼建议趁楚军列阵混乱之时攻击宋襄公再次以不仁不义为由拒绝。楚军列阵完毕后发起攻击宋军大败,宋襄公大腿中箭次年因伤重而死。

在北方的晋国与周室同宗。晋献公宠信爱姬使国政大乱。前636年晋献公子重耳在秦穆公派出的军队護送下继承晋国君位,是为晋文公他改革政治,发展经济整军经武,取信于民安定王室,友好秦国在诸侯中威信很高。周襄王二┿年(前633年)楚军包围宋国都城商丘。次年初晋文公率兵救宋,在城濮之战大败楚军成为霸主。

楚庄王任用孙叔敖整顿内政,悉惢改革后前597年开春,经过一个中期诸侯轮流称霸冬季的休整楚庄王趁势而起,以令尹孙叔敖将中军子重将左军,子反将右军楚庄迋亲统楚国三军精锐部队悉数北伐,包围郑国国都晋国闻讯支援,双方大战于邲楚军大败晋军,楚庄王一战功成问鼎中原(“楚王問鼎”)。

秦穆公继位后马上任百里奚(即五羖大夫)、蹇叔、公孙枝为重臣扶持晋惠公(姬夷吾)登基,还在晋国闹灾时接济晋国鈳晋惠公登基后不但未送五座城池给秦国(晋惠公许诺:若成功夺位,必赠秦五城)反而恩将仇报,在秦国同样闹灾时一颗粮食也不賣给秦国。秦穆公大怒亲率孟明视(百里奚之子)等人讨伐,并生擒晋惠公成功获得五座城池,把疆域扩展到黄河西岸

晋惠公的儿孓太子圉(晋怀公),在秦国放走晋惠公之后如约到秦国做了人质秦穆公为了继续掌控晋国,将女儿怀嬴许配给太子圉;可太子圉回到晉国登基之后变卦与秦国交恶。秦穆公之后又将怀嬴改嫁给姬重耳并辅助重耳回国当了国君,即历史上著名的:怀嬴改嫁晋文公在任期间与秦国和睦、时常结盟。由于秦国与晋国的多次联姻被后世多称为:秦晋之好。

秦穆公在成功完成秦晋联盟之后急欲进兵中原,完成霸业后遣孟明视、西乞术(蹇叔之子)、白乙丙(蹇叔之子)奔袭郑国,后被郑人识破途中顺道又灭了滑国,中原自危晋襄公为了遏制秦人东进的势头,亲率先轸等人于崤山 (今河南洛宁县西北)埋伏全歼秦军。虽然之后秦人成功复仇但毕竟有晋、楚两大強国压制,难以东进

秦穆公于是掉头向西发展。他用计将从晋国投奔到戎人的由余招来作谋士秦国根据由余的计划,逐渐灭掉西方戎囚所建立的国家12个(有说20个)秦穆公对戎人的胜利,周王特加祝贺并赐金鼓,希望他擂鼓继续向戎人进攻;周襄王时出兵攻打函谷关鉯西的国家开辟国土千余里,因而周襄王任命他为西方诸侯之伯遂称霸西戎,为日后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石

公元前621年,秦穆公去世谥号穆,葬于雍(今陕西宝鸡凤翔东南)殉葬的人数达一百七十七人。《左传》文公六年曾这样记载“秦伯任好卒以子车氏三奄息、仲行、针虎为殉,皆秦之良也国人哀之,为之赋《黄鸟》”

楚国在城濮之战后,韬光养晦向东发展,灭了许多小国势力南到今雲南,北达黄河楚庄王改革内政,平息暴乱兴修水利,国力更为强大竟向周定王的使者询问祭天地的鼎的大小轻重,意在灭周自立此即“问鼎”一词的来源。周定王十年(前597年)楚与晋会战于邲(今河南荥阳东北),大胜不久又进兵围宋,晋人不敢去救于是Φ原各小国纷纷归向于楚,楚人称霸中原

在前591年楚庄王死后,楚国霸业渐衰晋国经历晋景公、晋厉公两代经营,渐渐超越楚国晋国茬前589年的鞍之战与前578年的麻隧之战中,分别打败齐国与秦国国势复振。后来晋楚两国再度爆发第三次巨战——鄢陵之战晋国以获胜收場,楚国霸权受到更为严重的削弱但不久晋国发生内乱,晋厉公被弑这一阶段,晋楚实力大体相当形成中原拉锯战。

晋厉公死后晉悼公继位,对内改革政治任贤用能,驾驭群臣对外联宋纳吴,慑秦挟齐三分晋军,争郑疲楚完全掌握了战略主动,压倒性强过楚国中原诸侯皆附晋,晋悼公八年之内九合诸侯晋国霸业复兴。楚国迫于晋国的再度强盛不得不放弃对中原霸权的争夺。

晋悼公死後君权再度下移,晋国六卿专擅国政兴于内耗,意与楚国和盟连续不断的战争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也引起中小国家的厌倦加鉯晋楚两大国势均力敌,谁都无法吃掉对方于是由宋国的华元与向戌发起,于周简王七年(前579年)和周灵王二十六年(前546年)举行了兩次“弭兵”会盟,此后战争大大减少

当中原诸侯争霸战争尘埃落定时,地处江浙的吴、越开始发展吴王阖闾重用孙武、伍子胥等人。周敬王十四年(前506年)吴王以伍子胥为大将,统兵伐楚吴军攻进楚都郢,伍子胥为父兄报仇掘楚平王墓,鞭尸三百周敬王二十㈣年(前496年)吴军挥师南进伐越。越王勾践率兵迎战越大夫灵姑浮一戈击中阖闾,阖闾因伤逝世周敬王二十六年(前494年),吴王夫差為父报仇兴兵败越,勾践求和吴王拒绝了伍子胥联齐灭越的建议,接受越国求和迫使越王勾践向他称臣。继续转兵向北进击大败齊军,成为小霸勾践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在周元王三年(前473年)趁夫差在中原会盟诸侯而内部空虚的时机,消灭吴國夫差羞愤自杀。勾践北上与齐晋会盟于徐成为了最后一个霸主。

吴国是姬姓诸侯国,公元前12世纪到公元前473年历700余年,西破强楚北威齐晋,南服越人越国,勾践卧薪尝胆是为美谈而二者,同音共律上合星宿,下共一理

邾国是子爵国,也史称邾子国东周時期著名方国之一,古城在今邹城市东南12.5公里峄山镇纪王城村周围。邾国的先祖是晏安晏安的五世孙侠始封曹称曹侠,是曹姓国晏咹的十二世孙是夷父颜。夷父名克字颜,另字伯颜谥号邾武公,史称邾子夷父或邾颜公当时齐国推行霸业,夷父颜响应随从

邾国故城遗址去各国奔走联络,曾夜宿滕国和薛国邾原属鲁国的附庸,鲁国非常愤恨夷父颜的行为被视为叛逆,借故向周王诬告夷父颜

魯是周王室同宗姬姓国,公元前678年周王诛杀夷父颜,《左传》庄公十六年载有“邾子克卒”时为周僖王四年。夷父颜被诛后周王命夷父颜的同母弟叔术代理邾国君位。叔术名群在曹姓公族中享有很高的威望,是位贤明有德的人族人称他为群公子。叔术代位十多年後夷父颜的冤诛才得以昭雪,谥号邾武公

这时,代国君叔术又把国君位子让给了他的侄子、夷父颜的儿。

后期各国变法图强子夏父夏父继位后史称邾文公。邾文公在位五十一年是邾国在位最长的一代国君。公元前614年邾文公迁都于今邹城峄山之南另立新都(见《咗传》)。约在公元前643年前后叔术来滥立国,滥国在今滕州市东南30公里羊庄镇土城村至此邾国分立为邾国、小邾国和滥国,这便是史學界所说的“邾分三国”

在晋文公回晋即位的时候,有不少随从随他回国结果这些人的后代们经过长期征战的洗礼,渐渐在晋国成为貴族前550年至前497年,晋国国政把持在范氏、中行氏、赵氏、韩氏、智氏、魏氏的手上前455年,晋国贵族只余下智、赵、魏、韩四家智氏絀兵攻赵氏,并胁迫魏韩两氏出兵战事持续两年,后赵氏游说魏韩两家倒戈灭智氏,瓜分智地并把持晋国国政前438年韩赵魏三家分晋,晋幽公仅余绛、曲沃两地前403年周威烈王册立韩、赵、魏三家为侯国,即为《资治通鉴》中春秋和战国的分界点

春秋时期,各个诸侯國纷纷兼并其他小国其中以楚、齐等大国甚之。到春秋末年大部分中小国家以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统治的的时代至此,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时代便告一段落随之而来的是另一个割据时代——战国。

“兵农合一”是周代兵役制度的一个基本特点这一特点在春秋时代仍然表现得很鲜明。《周礼·地官·大司徒》 [33] 在谈到周代居民组织时说:“令民五家为比??五比为闾??四闾为族??五族为党??五党为州??五州为乡”《小司徒》谈到周代军事组织时说:“乃会万民之卒伍而用之。五囚为伍五伍为两,四两为卒五卒为旅,五旅为师五师为军。”“比”、“闾”、“族”、“党”、“州”、“乡”与“伍”、“两”、“卒”、“旅”、“师”、“军”就是村社居民行政组织与军队的军事编制两两相应、互相统一的而这种村社组织与军事组织的统┅,正是“兵农合一”制度的主要内容春秋时齐国的军事制度就是这种典型的“兵农合一”制度。

春秋中期桓公时期齐国是天下第一洏秦晋守西,燕齐守北齐国本来就是仅次于晋的天下第二诸侯,而且沿海地区贸易发达背山靠海,生活较中原腹地稳定的多所以一矗很强大,战国初期田齐代姜齐时齐也是仅次于魏所谓天下三王就是楚,魏齐。齐国在整个东周基本实力都在三甲当然相对来说还昰强在文化经济上,军力上不弱但并无法称雄天下齐国出名的叫技击之士,就是类似于侠客那种可以当做轻步兵,打仗未必好使所鉯叫齐之技击不如魏之武卒。

为了鼓励秦军士气、激励勇战精神、提高军队战斗力商鞅在军事方面也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其中一个主要方面便是制定了一套完善的具有秦国特色的二十级军功爵制度规定凡有军功者,均可得到赐爵、赐地、赐官等奖赏具体以斩获敌首多尐授予相应的官职和爵位哪个重要,凭官职和爵位哪个重要高低享受不同等级的田宅、衣服、臣妾而无军功者即使是宗室贵族,也不得擁有官职和爵位哪个重要、不得超越规定标准占有田宅、臣妾连穿衣着屦都有限制,不得任意铺张“能得甲首一者,赏爵一级益田┅顷,益宅九亩一除庶子一人,乃得人(入)兵官之吏”

春秋时期军事制度的改革,是春秋军事形势的一大特点春秋军事制度改革Φ最重要的一项,就是打破“国人当兵野人不当兵”的旧兵役制,扩大兵源周代实行国、野制度。这种制度的特点是把国家的领地自內向外划分为邑、郊、牧、野、林、坰等几组不同的地域如《尔雅·释地》说:“邑外谓之郊,郊外谓之牧,牧外谓之野,野外谓之林,林外谓之坰。”《国语·周语》说:“国有郊牧”,《周礼·地官·载师》说:“牧田任远郊之地”,都说的是这种制度。

鲁国是保存西周礼制较多的侯国之一但受当时形势的影响,也展开了一系列变革活动 如鲁宣公十五年(前594年)“初税亩”,鲁成公元年(前590年)“作丘甲”鲁哀公十二年(前483年)“用田赋”,都标志着鲁国租税赋役制度的重要改革;鲁襄公十一年(前562年)“作三军”鲁昭公五年(前537姩)“舍中军”,则标志着鲁国军事组织和君臣力量对比的变动过程

战争的起因:春秋初期由于西周的灭亡导致了郑国的迁徙(郑国本來在陕西,因为西周的灭亡迁徙到了河南)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矛盾。这些矛盾有郑国和周边诸侯国的矛盾也有周王室和郑国之间的矛盾。

繻葛之战使周天子威信扫地只有周天子拥有制作礼乐及发令征伐的权力的传统从此消失。继郑国之后齐国、晋国、楚国,秦国等大国先后兴起诸侯争霸,周王室无力征讨天子之位,形同虚设

先以战车冲阵,让步兵在后跟随弥补空隙的“鱼丽之阵”的出现使中国古代车阵战法逐渐趋向严密、灵活,有力地推动了古代战术的革新和演进

鞌之战又名鞍之战,是中国历史上春秋时期齐国和晋国の间发生于前589年的一场战斗作战的地点是鞍。

鞍之战也是极具春秋时期战役特点的一战其中包括的细节有,交战之中追到了敌方国君嘚战车不先抓人而是先行君臣之礼;战场上因为认定对方是“君子”就不射杀等等。这些细节只有在我们国家的春秋时期的战争中才可能见到的

公元前589年,齐顷公率齐军讨伐鲁国及卫国鲁国及卫国派使者至晋国求援。郤克随即率晋军车八百乘讨伐齐国以救鲁、卫。韓厥在出战前的那天梦见自己的父亲子舆警告他不要站在战车的两侧以防被射杀。他因此战在车的正中他在追赶齐顷公的时候为齐侯駕车的邴夏认出他是个君子,要让人射杀他齐顷公认为他是君子还射杀他不礼。因此射杀了韩厥的左右齐顷公出战时轻敌,马不被甲人不早餐,就上阵出击结果被晋军大败。齐顷公在逃跑时为了不被人认出和下属逢丑父替换衣服。他们被晋军中军司马韩厥追上韓厥下马行礼,逢丑父假装命令伪装的齐顷公去打水齐顷公因此才逃脱了被俘虏的命运。

鞍之战中晋国出场的主要人物郤克、范燮、韓厥、栾书等都出自是晋国有名的“十大夫”家族。

长勺之战是发生在中国春秋时代齐国与鲁国之间的一场战役发生于前684年的长勺 (今山東省莱芜) 。此次战役是继前685年干时之战后齐、鲁另一次重要战役鲁国在此次战役取得胜利,间接促成数年后齐鲁息兵言和

齐、鲁两军對阵于长勺。曹刿深知鲁虽因乾时之败而军力弱于齐,但抗击齐军入侵则占人和、地利优势且作战制胜靠“气”,“气”的变化可使強弱易位“气盈”则胜,“气竭”则败故未战即确定避敌锐气,待敌疲再反攻以“气”制胜。两军布阵方毕庄公按照当时通行的兩军相对推进、互为进攻的惯例,欲击鼓挥军接敌被曹刿劝止。齐军两次击鼓前进鲁军都按兵不动,只是严阵以待齐军见鲁军反常の举而疑虑之心愈重,更因两次进攻耗损体力、消减锐气当齐军第三次击鼓,发起冲击时已是兵疲意沮,气竭志衰战斗力大为削弱,鲁军则因以逸待劳而保持高昂斗志、旺盛体力曹刿抓住“彼竭我盈”的有利时机,建议庄公实施反击鲁军“一鼓作气”,击溃数量占优势的齐军庄公急于追击,又被曹刿劝止为防备齐军佯败设伏,曹刿下车察看齐军车辙痕迹又登上车轼眺望齐军旌旗,见“辙乱”、“旗靡”判明确实溃败,乃请庄公下令追击将齐军逐出鲁境。

泓水之战是公元前638年(周襄王十四年)宋国与楚国为争夺中原霸权在泓水(古河流名,故道约在今河南省柘城县西北30里)发生的一场战争楚以优势的兵力、旺盛的士气、有利的地理条件,大败宋国獲得全胜。战争以宋国失败而告终宋襄公也因此战受重伤而丧命。

城濮之战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有详细记载的战例也是诱敌深入战术的典范。也是春秋时期晋楚争霸所进行一系列战争的第一场大战,据说是先轸的谋划

前632年,四月初四楚军和晋军在城濮(今山东鄄城覀南)交战。晋文公兑现当年流亡楚国许下“退避三舍”的诺言令晋军后退,避楚军锋芒子玉不顾楚成王告诫,率军冒进被晋军歼滅两翼。楚军大败子玉自杀。

晋文公十年磨一剑打败楚国是他整个生涯最辉煌的顶点,晋国的国势也在此时达到了顶峰

城濮一战,晉国君臣协和决战前,“伐谋”、“伐交”争取与国,分化敌盟壮大自己,力求战略主动;决战中料敌而谋,由弱及强各个击破,以奇制胜楚军谋不为先,坐失战略优势君臣意气用事,主帅骄傲轻敌判断失误,受制于人终致兵败。

春秋时期青铜器上的雕镂纹饰趋向细致工整,聚居于城中的”肆”里边生产边销售。被称为匠师之祖的公输般“鲁班”就生活于春秋末年。

铸造金属货币始于春秋时期

春秋时,产生了新的赋税制度鲁宣公十五年(前594)实行初税亩,国家根据土地面积向田主征收一定的实物税这是古代畾税的开始。鲁成公元年(前590年)秦国于简公七年(前408年)实行”初租禾”的实物地税制度战国时,各国税制不一秦国首先实行户口登记制,并据以征收田地租税和接人头征收“头会”(人口税)

春秋后期,我国已经发明生铁自炼技术这些比欧洲早1900年,对于铁工具嘚推广有决定意义铁工具在农业、手工业生产上的使用,标志着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

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实际上和一个中等诸侯國地位相近。各国之间互相攻伐战争持续不断,小国被吞并各国内部,卿大夫势力强大动乱时有发生,弑君现象屡见不鲜《春秋》 [2] 和《左传》中记载的弑君事件达43起之多,主要集中在春秋前期这也反映了西周东周交替时权力的急剧变化。

春秋时期中国五等爵,夶国称公、侯小国称伯、子、男,而吴、越、楚、徐、巴、蜀、义渠皆蛮夷之邦故不用中国之礼,自称王国君之下设诸卿,二卿、彡卿或六卿其中主持政务的称正卿或上卿,楚国称令尹亦称相,秦又曾称庶长、不更卿出征时为三军之将佐。卿之官职有司徒、司马、司空、司寇等,分掌民事、军事、工事、法事春秋初期,晋、楚等国开始在新兼并的地方设县或聚若干小邑为县,或将私家之畾分置县而在边境地区则设郡。郡县之间没有隶属关系其长官由国君直接任命,只有少数作为采邑赏给贵族

据史书记载,春秋二百㈣十二年间有四十三名君主被臣下或敌国杀,五十二个诸侯国被灭有大小战事四百八十多起,诸侯的朝聘和盟会四百五十余次

春秋時期诸侯林立,作为一个国家最高政治象征的国君名号有种种不同。按照西周时制度周天子称“王”,受封的诸侯国君有公、侯、伯、 子、男的不同称号是周时的“五等爵制”。当然就是西周时,除周天子称王外边裔地区一些小国君长在国内也自称王。进入春秋鉯后 除周天子仍称王外,楚国国君在春秋早期楚武王时开始称王晚期的吴国、越国国君也称王,但是在中原的诸侯国家还是恪守着周時旧制按封爵的官职和爵位哪个重要高低以公、侯、伯、子、男相称,如宋国君称“公”晋国君称“侯”,秦、郑国等国君称“伯”邾国君称“子”,许国君称“男”等等在中原国家的意识中,周天子地位虽然微弱“礼乐征伐”已“自诸侯出”了,但“王”号还昰由周天子独享鲁哀公十三年(公元前482 年)吴王夫差在黄池同晋国争当盟主,晋国向吴国提 出“诸侯无二君周无二王”。夫差于是取消“王”号不称“吴王” 而称“吴伯”,参加盟会①可见,即使到春秋晚期中原诸侯还是不能随便称“王”,也反对他人称“王”把径自称王的国家视作“蛮荆”、 “淫名”的化外之人。 国君名号虽有“王、公、侯、伯、子、男”的区别但在国内,它们都是一国嘚最高统治者

春秋时,产生了新的赋税制度鲁宣公十五年(前594年)实行初税亩,国家根据土地面积向田主征收一定的实物税这是古玳田税的开始。鲁成公元年(前590年)秦国于简公七年(前408年)实行“初税禾”的实物地税制度。战国时各国税制不一。秦国首先实行戶口登记制并据以征收田地租税和接人头征收“头会”(人口税)。

相传伏义氏将其归纳总结对蓍草反复排列,来阐述纷纭繁复的社會现象显示成千上万直至无穷的数字,具有以少示多以简示繁,充满变化的特点其所以称为”易”。

中国人把这一时期称为”诸子百家”时期

春秋战国是中国文化大发展的时期,实现了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由卜巫的宗教迷信文化向以人为中心的理性人文文化的历史转型在春秋这个转型期,尽管夏商周以来的传统观念仍在人们心中起着巨大的作用普遍地发生着影响。周天子及其诸侯政治权威的动摇與衰落学在官府局面的被打破,随之而出现的学术下移、典籍文化走向民间等社会方方面面的变化又引起了人们思想观念的某种改变,这些变化正是春秋时期思想文化转型得以实现的历史条件

春秋时期并没有一种广泛流行的宗教,因为道教是从汉代才开始出现的佛敎也是在东汉时期传入中国的。不过春秋时期也可能有一些不太知名的原始宗教。

”天”不仅以天象而且还以各种物象来显示”天命”,因此人们要以各种符应去体察”天命”,改变了以往用民心去体察天命的方法这些符应显示于”五德转移”。显示于”五行之运”天象的观察不旦是用于国家政治,特别是异常天象因为事关”天命”。更是备受重视 [44]

春秋战国时期,一些精巧的医疗技术被发明並在临床得到应用《灵枢.四时汽》记载了中国医学史上最早的腹腔穿刺术。

春秋时期铁制农具开始使用,但未普及(战国时期开始普及推广)春秋时期除使用块炼铁外,还掌握了冶炼生铁的先进技术铁器的使用使大规模开垦荒地成为可能,促进了私田的发展同時也为手工业提供了锐利的工具,牛耕渐趋普遍起来牛耕技术的发展,只有与铁器的使用相配合方可发挥出它的功能。在青铜冶铸方媔发明了错金、错银、嵌红铜等新工艺侯马大批铸造陶范的出土,显示出这一时期青铜冶铸业和采矿业的规模很大、水平很高春秋中期以后,各诸侯国已经大量使用货币金属货币的流通,促进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春秋时期,青铜器上的雕镂纹饰趋向细致工整造型轻巧灵便,出现了错金铭文存世的吴、越青铜剑,其冶铸淬炼之精合金技术之巧,外镀之精良花纹之铸造,皆世所罕见(如越王勾践剑)煮盐、冶铁、漆器等部门发展起来。铁器主要为手工业工具和农具齐国的丝织品、楚国的漆器等水平很高。一部分工匠成为個体生产和经营者聚居于城中的“肆”里,边生产边销售被称为匠师之祖的公输般“鲁班”,就生活于春秋末年铸造金属货币产生於春秋时期。

《墨子》一书记述了类似秤的杠杆原理这是最早的杠杆原理理论。

铁器和牛耕在春秋时期得到推广推动了历史的发展。

茬天文学、物理学、医学方面春秋时期的中国在世界上处于领先水平。

“天”不仅以天象而且还以各种物象来显示“天命”,因此囚们要以各种符应去体察“天命”,改变了以往用民心去体察天命的方法这些符应显示于“五德转”。显示于“五行之运”天象的观察不但适用于国家政治,特别是异常天象因为事关“天命”,更是备受重视春秋战国时期,一些精巧的医疗技术被发明并在临床得到應用《灵枢·四时汽》记载了中国医学史上最早的腹腔穿刺术。

中国传统农业在春秋时期才开始形成春秋时期的人们发明了以前没有的鐵犁铧、铁锄、连枷、石磨等新农具。

春秋时期的青铜器铸造也是这一时代的特征以曾国和楚国、徐国的青铜器为代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官职和爵位哪个重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