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和老外说自己入不敷出是什么意思,老外怎么想?

最近中国独立游戏真是在STEAM上大出風头!

随着最近热议的《太吾绘卷》另一款游戏《中国式家长》也口碑爆炸,紧跟着登上了STEAM销量排行的榜首!

时代骄子《绝地求生:大逃杀》都被挤到第三了……

这样的优秀成绩既彰显了中国玩家社群的日益壮大,也再一次证明了“中国人对单机游戏没有购买力”这样嘚论断是站不住脚的

希望那些仍在观望的资本,能够意识到这个我一直在强调的观点:中国拥有巨大的基础玩家群而它势必会衍生出巨大的深度玩家群,不靠社交、土豪、软色情用良心也能赚钱的时代,一定会到来

无论这些国产独立游戏能否最后封神,威廉都衷心唏望这一波霸榜狂潮,能终于吹响国产游戏复兴的号角

因为这一天,所有中国玩家可都等得太久了

那话说回来,大家一定很好奇楿比之前聊过的《太吾绘卷》(),这次的《中国式家长》又是一个什么游戏呢

望文生义,很明显它的主题跟教育有关

相比玩法众多、系统复杂的《太吾绘卷》,其实《中国式家长》的玩法非常一目了然只是一个机制简单的模拟养成类游戏,真正让它成为话题的是咜的内容。

它被称为“模拟人生中国版”模拟的就是一个中国孩子从出生到高考的这一段成长历程,而这段历程就会直接决定你的一苼。

相信每一个经历过高考的人都会对这样的玩法感到脊背一凉吧。

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曾桀骜不驯地否认,否认高考会就此决定我们嘚一生;但高考十年之后又不得不承认那几张薄薄的卷子,确确实实地影响了我们的一生只是以一种我们未曾想到的方式。

威廉自己親历过高考也有过留学经历,见识了不少中外教育观念的差异我曾无数次幻想过:如果我有机会用一种完全不同的方式过完自己人生嘚那十八年,那么现在的我会是什么样子

而《中国式家长》正是以游戏的形式,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

于是,它马上勾起了我一个很有趣的想法

说做就做,趁着十一空闲我动员了我的美国同事Ian、在英国的室友Ben、还有从高中开始就在国外读书的霜霜同学,并根据《中国式家长》的游戏系统有针对性地咨询他们的教育决策。

我打算做一个有趣的实验

这个实验就是:我想用老外的教育观,玩一局《中国式家长》看看会养出一个什么样的小孩。

身为独立游戏《中国式家长》的美术资源可谓捉襟见肘,各种网络素材既是戏谑也是无奈

准备就绪之后,我重开了一个新档没有任何多周目属性继承和富二代光环加持。

就这样呱呱坠地的婴儿第一次睁开双眼,又一个中国駭子的人生开始了

在婴幼儿阶段,我根据我总结的“老外教育观”为这个孩子选择了体魄和想象力优先的发育路线。

在《中国式家长》中你需要每回合为自己的成长安排六件要做的事

跟许多中国家长不同,很多西方人认为孩子发达健壮的体魄要远远优于对智商的开發。基本所有婴幼儿教育都是以运动和玩耍为先然后是发展想象力和个人兴趣,然后是教导基础的道德意识和社会规范最后才是“读書写字学知识”。

于是按照这个思路,我就成了一个每天疯狂翻身、拍手、游泳、画画的“另类中国小孩”……

由于三岁就能跑马拉松神级的运动天赋让我妈大有面子,连嫁给富豪的远方表妹也在“面子对决”中败下阵来

孩子拥有的特长越多、越牛逼,在家长的面子對决中就可以给对手造成越高的伤害

之后由于中国的孩子都比较敏感,在幼儿园时期就会感受到压力于是在学习和娱乐的平衡中,我選择了“不要让孩子的压力超过50%”

因为儿子已经上小学的Ian说:“如果我必须要用0-100的数值来衡量我孩子的压力值,那么我希望他的压力不偠超过50我认为,一个人至少要在独立生活之后才应该感受到50以上的压力。”

游戏中的安排分为娱乐和学习两种学习会增加压力,让父母满意;娱乐会减少压力但会让父母不开心

然后,由于我的时间都用来学游泳、学美术、学体育了日常安排还要注重放松,于是我嘚文化课进度就相对落后了一些……

可惜中国的幼升小可不等人啊

于是,我在人生的第一次考试中获得了个位数的佳绩,而且还是总汾

我慌了,虽然咱们是素质教育但双蛋王还是有点过分啊……

于是我开始尝试补习一些文化课,但这一奋起直追不要紧不光压力蹭蹭蹭地往上涨,而且每一门课程学完新的课程马上跟上,永远无穷无尽

由于游戏中学习技能是要靠“悟性”的,而悟性的来源比较有限不可能样样兼顾,于是收集了各方老外的意见之后发现他们最重视的学科都是英语……

悟性和属性的获取主要靠游戏进程中的各種小游戏,比如每回合都可以进行的点击消除游戏——“挖脑洞”

于是遵照他们的意见,我转修主要依赖高记忆力的英语学课并依旧保持一定程度的身体锻炼和休闲娱乐。

我面对的下一个难题是父母的期望。

我的难处是对于一个从小就在外面疯跑的“野孩子”来说,中国父母的期望要求基本上与体魄和想象力毫无关系所以很难达成;

另一方面,几乎当我问到每一个老外是否要按照父母的期望进入偅点中学或成为销售经理时他们都不约而同地说了:“NO。”

没办法我只好忍着“有任务一定要做”的游戏强迫症,忽略了所有父母期朢一心只做一个快乐自由的中国少年。

Ian觉得出去旅行非常重要Ben表示同意,并补充说要有一定的情商培养而霜霜认为艺术修养也绝不能放弃。

就这样除了英文课和体育课之外,我这位“不学无术”、酷爱旅游和文艺的中国少年不知不觉到了上中学的年纪。

我的三位“云玩家”继续做着让我吃惊的安排

他们一致认为,中学生活中需要更广泛地尝试各种爱好可以多多接触异性,并十分希望孩子出去咑工赚钱

游戏里还加入了“早恋”这个选项哟

理所当然地,每回合中我有限的体力被继续分割要跟心思难测的青春期少女聊天、要出詓打工赚钱、要去研究流行唱片和武侠小说等等。

我的学业继续在及格和不及格的边缘地带中游走

可老外们并没有对课业问题表示太大嘚关注,高考的压力对于他们来说好像真的不存在……

当如战歌一般的备考音乐隆隆响起时我建议三位决策者可以考虑刷刷题,突击一丅这样高考的结果可能会好一点。

他们的态度大同小异其中霜霜的回答最经典:“高中发的教科书上不是有习题吗?为什么还要再额外做题”

于是,我大概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没做过五年高考三年模拟的高中生

结果不出意料,尽管我使出浑身解数从各种小游戏裏压榨出更多的悟性并尽可能多地学习其他科目,我仍然在高考中以314分的“高分”家里蹲了。

而高考之后我本来以为身体素质和英語技能都不错的我,至少可以混一个体育老师或者英文翻译什么的

我竟然成为了一名按摩院技师……(可怕的是仔细一想,居然还有點合理)

当得知了最终结果后Ian问我是不是因为在中国必须高考分数很高才找得到好工作;Ben问我为什么不能自由选择自己未来的职业;霜霜开始后悔上高中的时候不应该那么浪……

我没有告诉他们,其实在《中国式家长》中高考分数和未来成就并没有直接关系。这个游戏夲身就是对高考制度的终极讽刺。

他们玩出这个结局的根本原因是——发展着力点太分散兴趣培养太广泛,没有“合理”地平衡学习囷娱乐导致孩子样样通、样样松,每一项技能都达不到跻身专家的要求

结果,在我按照他们的教育观玩的这一局游戏中并没能培养絀一个相对优秀的小孩。不得不说这引发了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

如果中国没有高考,大家都按照西方的教育方式去自由成长结果會更好么?

就像游戏中的“我”一样即便有英语和体育的特长,最后也未必能做到自己喜欢的工作结果也许还不如认真学习。

我在游戲的过程中感觉到我们与西方在教育观上的种种差异,除了历史和文化的原因之外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迫于生存压力下的无奈。

比如在討论过程中我曾跟Ben讲解如何在特长选秀、面子对决、作文大赛、班干部竞选等小游戏中胜出。可他的问题却是:“Why is it always about winning(为什么所有事都┅定要论个输赢呢?)”

比如在选择人生理想的时候我问Ian为什么选普通人,他却反问道:“What's wrong with being normal?(成为普通人不好吗)”

自由散漫惯了的咾外没有办法理解,为什么中国式家长是如此的好胜为什么是如此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我想也许这就是一个14亿人口的国家和一个6500萬人口的国家在生存压力上的根本不同。

在英国也许一个小孩子有二十年的时间可以用来思考、规划自己的人生,即使错了、输了、悔叻也有大把机会给他转身重来。

而在中国这个拥挤到让人头皮发麻的社会中竞争是如此之激烈,转圜的空间是如此之小于是每一个Φ国小孩从降临人世的那一刻起,输和赢对他们的父母来说就是关乎命运的大事。

因为每一次输赢在英国也许意味着自己的孩子胜过叻十个人,未来多了十次机会;而在中国这个数字也许要乘上二十倍。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有了二十倍好胜的父母有了二十倍爱面子的親戚,有了二十倍压力的童年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有了二十倍困难的高考。

高考就像是一个旷日持久的吃鸡游戏有的人激进果敢、有的囚步步为营;有的人苟且偷生,有的人看破输赢

但最终,所有人都躲不开百里存一的淘汰机制

不论是家长还是小孩,我们这十四亿人嘟被这场永不停止、不能重开的残酷游戏裹挟着滚滚向前

这无关乎身为父母的权威,也无关乎身为孩子的自由而是因为我们大部分人苼而注定了必须要玩这一局游戏。就像在《中国式家长》里一样:你可以选择考0分但没办法选择不考。

无情的其实不是我们的爸爸妈妈无情的是这场游戏。

相比于其他无法预测结果的人生路径高考就好比我们玩其他游戏时会遇到的概率机制,它会很量化地告诉你:“伱有xx%的可能赢得这场战斗”

于是,我们为了胜利往往会选择这种可预测的玩法,然后不择手段地堆高各种属性强化各种装备,哪怕提升了1%的概率我们也会欢呼雀跃,成就感爆棚

那么,我们可曾想过对于别无选择、只能玩这场游戏的中国式家长来说,高考也许就昰那个“你的孩子有xx%概率会赢”的、看起来最稳妥的机制

如果有一天,你成为了家长在面对这种机制的时候,你会不会也为了胜利而選择这种稳妥的玩法然后不择手段地堆高孩子的各种属性,强化他的各种装备哪怕提升了他1%获胜的概率,也会欢呼雀跃成就感爆棚呢?

《中国式家长》正是模拟了这样情景的游戏

所以,我觉得这个游戏不仅适合喜欢养成游戏的玩家更适合父母,以及那些将要成为父母的人

它的玩法也许平平无奇,但它的内容足以对高考和紧紧围绕着高考的中国式教育发起诘问和反思

这整部游戏,你不一定能玩嘚高兴但你一定会玩出共鸣。

-Hi!我想和热爱游戏的你聊点好玩的-

在公众号【威廉打游戏】内搜索你感兴趣的游戏名字即可查看对应文嶂。如果没有图文推送威廉也会看到你的需要,并根据每个游戏的查询次数酌情发稿。

如果你有任何关于游戏的问题或者想找我约稿,也欢迎随时给我留言我会在看到之后第一时间回复。

对了我还建了一个聊天开黑的活跃微信群【威廉小基地】,如果你觉得身边沒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不如来后台问我要入群码?

原标题:你被老外问过哪些奇葩問题

一个丹麦小哥非常正经地问过我:你们中国统治世界了以后打算实行什么政策呢?

瞬间笑喷了哈哈哈。等中国统治世界给他个和岼大使什么的当当!哈哈

你们丹麦的高考一定给加分:( 严肃

看来这小哥深谙国策啊: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

每晚七点集体收看新闻联播治療全世界的悲观主义和抑郁症。

在一次PARTY上被一个中老年老美问:中国的银行是不是都快倒闭了

他说:新闻说中国政府向银行大肆举债建高铁,建了没人坐入不敷出是什么意思,快要崩盘了

我说:你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四个银行都是谁不?

对方:摩根银行、花旗银行、美國银行;还有个雷曼兄弟不过它已经倒闭了。

于是我给他google了一下:

对方的脸上,瞬间流露出了一丝无法掩饰的茫然和失落

我的拉脱維亚室友很喜欢中国很喜欢中国人,有天晚上她很生气地问我:

“为什么要说中国人是黄种人?我觉得你们一点也不黄啊!”

…说完便开始翻出她和她中国朋友的照片…

“你觉得他黄吗?” “这个人黄吗”…“你黄吗?” “xxxxx(我们的另一室友香港人)黄吗?”……

問了一大圈之后拿出她的黄色荧光笔在纸上划了一道说:“这样才是黄啊!”

某年亲戚(俩人)来国外看我,于是大家找了一家中餐馆猛搓了一顿饭后,由于对方是远道而来的长辈我想着这顿应该我请,而亲戚呢按照国内的规矩可能觉得那会我还小,应该他们请於是,按照国内的习惯他们跟我抢买单,越争越抢动作幅度越大我们仨人谁也不让谁,双拳难敌四手的那种感觉

这时,高潮来了旁边一个一直默默观察的老外呼的一下跳了起来,拍了拍我的肩膀一本正经的问:要不要我帮你报警!?

哈后来解释了清楚,全饭店嘚中外食客笑作一团尤以那个老外笑的最开心,毕竟刚刚他还在纳闷呢这几个中国人怎么吃着吃着就打起来了。。

在印尼做志愿的時候队里有一个俄罗斯小姐姐有天大家一起爬山看日出,我姨妈痛坐在地上缩着,俄罗斯小姐姐坐我旁边知道我痛经之后一拍大腿:Do u want some Vodka ?(来点伏特加吗?)我懵得说不出话来...战斗民族真不是盖的

和预科班的人逛商场的时候看到了平衡车,日本小哥用英语问我这个中国沒有吧在这种高科技产业上中国落后日本十年,我一愣也不知道怎么说,于是指着包装盒上的【made in china】他脸都绿了哈哈哈哈哈哈哈

有一佽在加州圣地亚哥机场候机。有个美国人问我是不是中国人【终于!!!】

然而特兴奋的巴拉巴拉说他喜欢中文这个是地板(指地下),椅子(指屁股下)飞机(指窗外),机场(环抱状)……并且要求我说方言dialect

我跟他解释了方言差异很大跟他学的中文完全不是一个玩意儿。

用重庆话说了句“斗给里缩老里肯din听不懂的嘛”

【我给你说过了你肯定听不懂的嘛】

没有然后了。他看我肃然起敬的眼光一辈孓忘不了 ╮(╯▽╰)╭

这些年被老外问过太多奇葩问题随便一想脑子里都有五六十个。

被美国人问得最多的就是你们中国人真的吃狗吗?答在中国,我们的宠物是火鸡......

答主身高170女。十五年前在荷兰德国边境的一个小城,我借了朋友的一辆女士自行车在城里逛荡车沒有横梁,然而我够不着脚蹬子只能像八九岁时学车那样掏着骑。小城里没有大学也没有中餐馆。巨人们没怎么见过中国人我被围觀了。

身边的几个身高一米八的大妈心疼地看着我问我,你们中国人都这么矮吗答,我算矮的对不起丢人了……

那趟还被问,你们Φ国人都会飞吗答,也有笨的不会的,比如我......

回到慕尼黑跟南美室友吐槽,她听了比我还气说,你那不算啥上次有德国人问我,你们厄瓜多尔人还住在树上吗!

原来公司的印度老板印度同事

问我,听说中国人结婚是要男方出钱的难道是真的吗?我跟他们说茬上海,男的要是没房子没车没钱办婚礼是很难讨到老婆的。女孩子嫁过去大多数都是上海男人烧菜做饭的。

他们听了一脸哦不,②脸懵逼表示难以置信,还好生在印度

邻居是一个波兰人有点种族歧视

得了得嗖的,问我你们中国人为什么说话总喜欢先说“嗯……嗯……”

我说因为我们中国人说话都得先过脑子,看看这句话说了是不是对对方不尊重不像有的人什么话都说

问我为什么那么多中国囚戴眼镜

不像你们,6x7等于几还要拿计算器

阿富汗人问我,你们中国人为什么要吃狗肉你们真变态啊!

当初中国与日本因钓鱼岛闹的最厲害的时期,一位面相凶恶的日本老太太问我你认为钓鱼岛是谁的?我说当然是中国的当时很恨自己是理科生没办法给她讲历史。令峩意外的是这位恶婆婆竟然对周围人说你们看中国人很厉害啊,周围一群日本人她也要说钓鱼岛是他们的这就是他们厉害的地方,其實我的内心是你们两群又能奈我何!

一次室友用手持熨斗烫衣服见我走过去,笑嘻嘻的问知道这是什么东西吗

我惊奇的说,“知道啊让我想起了二十年前我妈帮我熨衣服的情形,真让人怀念”

他突然就神经断裂了打电话给他同学,一边哭一边骂 “American government is a liar...” 足足一个小时痛哭流涕声情并茂后来他同学还专程跑来安慰他,我都懵逼了到底美国教育体系下的中国是长啥样的?!

有一年春节后一天在苏黎世街头逛街的时候,它那个啥啥购物大道上有个集会宣传点挂着越南出版的南海地图,然后两个越南留学生吧和一个瑞士老太太在集中散发越南的传单,我就停下来看看

然后一个越南姑娘就很认真的给我还有其它人介绍南海争议,介绍的时候突然问我你看中国的九段線离中国那么远,你觉得中国的主张有道理吗

我很大声说,有啊夏威夷离美国那么远,也是美国的这有什么奇怪的,挂个世界地图僦看到啦

大家轰然一下,然后就开始散了这姑娘才想起来问我,你真的这么觉得我说当然啊,她说为什么我小声说,我是中国人

留学时同一个house的女生曾问我:

你们每天都吃了就睡 也不怎么锻炼 怎么还这么瘦?你们中国人是不是都吃的特别健康啊

我脸上笑嘻嘻 答:是啊~

心里mmp 答:这鬼地方啥也没有 老娘天天吃水煮青菜 蘸着火锅酱 吃炒饭都要吃吐了 想吃个肉还要驱车往返4小时去城里才有 菜淡的让人無话可说 咸的简直要人小命 吃这些你们都如此健壮 我才佩服你们呢!

一个美国小伙,女盆友是台湾姑娘这个台湾姑娘天然毒,对祖国大陸也不是很了解所以美国小伙就从她那里得知了中国大陆人吃不起茶叶蛋这个梗(一般美国人不知道茶叶蛋这玩意儿,他女朋友做给他吃过并且就是以大陆人吃不起作为炫耀茶叶蛋是好东西的证据的)。有一天他跟我说起此事表示很疑惑,为什么大陆人连鸡蛋这种东覀都吃不起呢

于是我开了脑洞,告诉他茶叶蛋在大陆的昂贵主要不是鸡蛋贵而是茶叶贵。台湾人煮茶叶蛋用的都是劣质茶叶上面喷灑了农药,吃了有害健康致癌的。大陆人煮茶叶蛋用的是高档纯天然茶叶1克茶叶就得100多美元,煮次茶叶蛋起码得用10克这样的茶叶而苴一锅最多煮10个蛋,这样每个蛋的成本就是100多美元那么贵的蛋,大陆人不是说吃不起只是不能天天吃,一般都是节日的时候才吃

他聽了以后恍然大悟,从此他女朋友再煮茶叶蛋他总是以各种理由拒绝食用。

大爷问我中国学生在毕业典礼上是不是要感谢TG

我再次严肃嘚回答:要先感谢国家!!

大爷问我中国人为什么那么讨厌美国人,整天跟美国对着干

我说少废话,铜锣湾只能有一个话事人!!(嘴仩说是因为霸权主义脑子里想的这句话)

大爷说你有兄弟姐妹吗?我说没有他一脸兴奋,果然中国人只能生一个孩子吗?

我说对呀中国只要一个孩子都这么屌了,人口如果多一倍别说美国了,带着欧盟一起干翻了好伐

大爷一脸震惊的微微点头。

大爷喜欢小动物一大爱好是去华盛顿看熊猫。

他特别羡慕中国人可以天天看熊猫

我说我人生第一次看熊猫是在美国。。

大爷说中国人口那么多,糧食怎么够吃?

我说这得多谢你们老美啊!

大爷萌萌的开心的问为什么感谢美国?

我说因为你们的金坷垃,小麦亩产一千八!

大爷嘚小女儿在大学怀孕了休学回家生孩子,我也只能搬走把房间让出来了大爷说你们中国人肯定很保守吧,肯定不会这个年龄生孩子

峩说保守倒不一定,主要我们生孩子的指标太珍贵了不能浪费。

大爷说你们真的会打台湾吗他们只是不想加入中国啊!

我说,你放心夶爷不会打的!

我说,大爷你放心我说了不算。

大爷说你们为什么支持朝鲜每年给他们那么多钱!

我说不,那只是该国某人在我国微博微信上各种表情包的版税

展示之后,大爷呵呵的表示同情这个小胖子,并对其与奥巴马那张照片点赞

大爷问我伊朗,俄罗斯朝鲜,都那么邪恶中国为什么还跟他们做朋友。

我说要知道,我们连美国都能忍

大爷说,你听说过安利吗

我惊呆了,尼玛美国也淪陷了

然后苦口婆心劝了大爷好半天。

最后明白大爷是想跟我聊李安(An Lee)。

有一次坐公交车,旁边是一个帅帅的金发碧眼小哥

“裏好,起问小娘们儿在哪里”

“是一个扯-蛋!小-娘-们—儿!”

他大声一字一顿的重新又说一遍。周围所有的人都开始把目光投向我们

峩想了想,觉得这么帅的小哥应该不是个坏孩子于是告诉他:“You can speak English!”

原标题:马云:我为什么要用2000万媄金报答一个外国人的知遇之恩?

转载请联系授权(微信ID:MFshow)

还有个你不知道的国际友人

说起马云的贵人你可能会想到蔡崇信、彭蕾、孙正义等。

但你不知道马云还有个贵人,出现在他生命的更早期直接影响了他后来的人生。

1984年马云第三次参加高考,终于考上了杭州师范学院

求学期间,马云生活拮据这时候,一个叫 Ken Morley 的澳大利亚人慷慨解囊每 6 个月给马云寄一张支票,2 年多总共寄了大概 200 澳元。

这是什么贵人啊你先别好奇,还有更狠的

1988 年,马云毕业随后就和师妹张瑛领了结婚证。结婚了得有个房吧,但当时俩人的工资别说买房了,租一套都费劲于是,那位很贵的澳大利亚贵人再次出手相助慷慨解囊,帮马云两口子在杭州买了套房

嗯,就是下面這套房子

一辈子碰上这么一个贵人,该怎么报答

马云的答案是:2000 万美金。

这里面还有个小细节不是八卦。大家都知道马云有个儿孓,叫马元坤但你不知道的是,坤读作 kun,就是为了记念那位澳大利亚朋友 Ken.

Ken Morley 来自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市马云称 Ken 为 father,并将纽卡斯尔市视为洎己的第二故乡

这是一段怎样的故事呢?

其实这是一个持续了38年的、伟大的跨国友谊背后的故事应该让更多人知道。这篇文章我想紦这个改变马云命运的故事分享给你:

始于一次勇敢的西湖搭讪

接着他们互相做了自我介绍,寒暄后他们又约定之后再来这个公园碰面。

就这样马云和 Ken Morley 一家人在西湖相遇了,同时开启了一段堪称传奇的跨国友谊故事

终于知道这张著名照片的来历了△

Ken 不仅会给马云回信,还会顺便辅导马云的英文写作以此来鼓励马云继续学习英文:“来信把行距留大一些,我好给你写修改意见”

这样的通信一直保持著。

4 年之后的 1984 年马云第三次参加高考,结果总分离本科线还是差5分

然而幸运的是,那个年代大多学生的英语都不好,所以当年杭州師范学院英语专业招生指标未满部分英语优异者可以获得升本机会,结果马云就破格升入了外语本科专业进入大学后,马云凭借出色嘚英语稳坐外语系前五名

住在北京地下室,连遭7次拒签后

21岁的马云最终拿到签证成功出国

回到大陆时,马云像是换了一个人

第一次出國来到澳大利亚的纽卡斯尔,他在那里待了整整29天这次澳洲之旅成了马云的人生拐点。

Ken 和 David 带马云去了悉尼歌剧院

马云在国外也不羞怯,他在当地郊区的一间会所给当地的一个太极拳爱好者团体做了表演。

马云说在澳大利亚他体会到,书本上学到的、父母告诉我们嘚可能不全是真的,这个世界太有趣了太独特了,你需要去体验然后用你自己的大脑去思考。

“我出生在中国100%中国制造,但澳大利亚之旅真正改变了我我没法形容这改变。纽卡斯尔的29天在我的生命中至关重要。没有那29天我永远不会像今天这样思考,当我回到夶陆时我完全是另外一个人了。”

因此回国后整整10年,马云都在想中国应该如何改变。他觉得中国需要更开放的思想中国人需要鼡一个不同的视角来看待事物。

马云说Ken 为他打开了第一扇世界之窗:“每一次和 Ken 相遇,我们都会辩论很多的事物他会说‘Jack,你是瞎扯淡’即便那样,他总是那般支持我他知道我讲话的方式,知道我干过什么但是总是支持我,用他极大的好奇心与友善”

但持续了24姩的友谊并没有结束

这次澳大利亚旅行,加深了马云和 Morley 一家人的感情马云回国后,Ken 又找时间带着二儿子 Stephen 到杭州回访

因为父母家里太小,马云就将 Morley 父子安排在大学宿舍居住那段时间他们一起在马云家吃晚饭,再一起骑车回学校

马云每天都会亲自下厨。Stephen 说“马云一直忙着为我们做饭,让我们觉得很受优待”

马云放假时,又带着 Morley 父子去乡下游览

回到杭州那天晚上,马云摆了一桌酒席款待还特地邀請了当地的一些贵宾作陪。

Stephen 后来回忆说:“我从没见过在一个地方能挤着这么多人很显然,那时就可以看出马云是有沟通天赋的,他善于建立人脉”

那之后,Ken 每隔一年就来一趟中国直到2004年 Ken 去逝,享年78岁

Ken 去逝后,马云十分悲痛他在唁电中称呼 Ken 为“澳大利亚父亲”囷“导师”。同时他还感到非常遗憾因为他曾计划和Ken一起乘坐西伯利亚铁路旅行。这个计划永远无法实施了

那年马云 40 岁,友谊已经持續 24 年了而且并没有因 Ken 的离开结束。

这张合影30多年了一直摆在马云的桌子上

马云:我为什么要用2000万美金

2017 年 2 月 3 日,马云回到 Ken 的故乡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出资2000万美金,在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成立了以自己的姓 Ma 和 Ken 的姓 Morley 命名的奖学金 Ma-Morley。

纽卡斯尔大学宣布:这是纽卡斯尔大学囿史以来收到的最大规模捐赠!

“Ken 没有上过大学但是经常和我谈起纽卡斯尔大学。我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但我一直想,如果我足够幸运能够成功,我想要为纽卡斯尔大学做点事情因为这是 Ken 经常提到的一所大学。

我想要感谢 Ken Morley 和他的家人对我的帮助、支持、和理解

过去嘚30年,我一直怀着感恩的心生活着希望有一天,因为这份友情我可以成为像Ken Morley 那样的人,帮助和支持自己根本不认识、只是在街上遇到嘚年轻人

我希望自己可以做的更多,希望可以在未来一直做下去”

如同 Ken 当年对他的支持,马云希望这项奖学金将用于——

“支持那些想自己看看这个世界经历它、用自己的脑袋思考它的人们。”

3 点小思考分享给你:

我看过很多关于马云的故事包括这篇这个,都能看嘚出马云是一个擅长索取的人。

生命因索取而存续事业因索取而强大。一个人越是弱小的时候越要懂得索取,否则你永远不可能变強

我的老板何川给我非常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学会索取

他说:如果你资历并不丰厚,还想做成一些事变得更优秀,最好的办法就昰学会向资历丰厚、能力强见识广的人求助或者干脆叫索取。完全靠自己做成一件事并不比求助于别人完成更光荣。最重要的不是證明自己有多强,而是不断完成自己的目标作为一个会协作的社会人,懂得适时向别人求助往往更容易将事情促成,达成自己的目标实现双赢。

这一点对我启发很大。因为我一直是一个不会索取不会求助的人。不仅仅是职场中生活中跟朋友也是这样。别人求助於我我总是非常开始得帮忙,但反过来我的脑子就转不过来我总是觉得会麻烦到别人。

现在我才明白懂得麻烦别人,才能走得更远甚至,麻烦别人也是保持关系的一种手段

生命因索取而存续,事业因索取而强大

但一个如果只知道索取,也不会走很远能小成,難大成一个人想要大成,还要学会给予

首先,马云是懂得感恩的不仅仅是 2017 年的捐款,实际上马云创业初获成功后就给 Ken 一家人捎去叻很多钱和礼物。

其次我观察马云的创业经历,有些点很值得佩服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提出致富光荣的口号,马云深受鼓舞:“你鈳以发财也可以帮助其他人发财”。这一年马云第一次创业,你可能知道这个创业项目叫“海博翻译社”但你不知道,“海博”来洎英文“Hope”

翻译社最初入不敷出是什么意思,马云背着麻袋去义务进货卖小商品赚钱,维持翻译社运营

结果发现卖小商品比做翻译社赚钱,于是同事们都建议就开礼品店好了但马云直接拒绝了,他说:我们最初创立翻译社目的是为了满足市场,解决老师们的问题并不只是为了赚钱。

这是 28 岁的马云的格局他的第一次创业里,其实就是给予精神

马云的另一个贵人蔡崇信讲过一个故事,我们从中吔能看到马云的给予精神

蔡崇信当年放弃 580 万年薪,跟着马云创业最初接触时,马云的一个举动让蔡崇信非常感动:

“我见过他们 18 个创始人都是马云的学生,一群没出过国的人但个个精力旺盛,龙精虎猛感觉很奇特。我跟马云说你把股东名单发我,我给你注册公司马云就发来了传真,18 个人都在上面虽然他们都是马云的学生,但马云把他们看作创始人和伙伴与同伴分享,这在创始人中可不常見我就动心了。”

什么是给予不仅仅是你帮了我,我反过来再去帮你更重要的是,你帮了我我再去帮助更多人。所以马云说:峩想成为像 Ken Morley 那样的人,帮助和支持自己根本不认识、只是在街上遇到的年轻人

当然,并不是一个人要有多大的成就才能给予。《悲惨卋界》中的主教对冉阿让说:无论我们的生命多么微不足道我们要倾尽一切与他人分享。

每一天每一刻,总有人需要我们;总有一些倳情缺了你就无法完成,如果你怀着这种信念一路前行你一定会发现自己独一无二的价值、并渐入成功的佳境。生命以获取而存续苼命因给予而繁盛。

自己成为贵人才能遇到贵人

你可能会说,什么时候能让马云这样的人来遇见我啊我什么时候才能遇到贵人啊?

以湔我也这么想现在我明白,抱着这样的心态一辈子都遇不到贵人。

人得先学会自己成全自己别人才会来成全你。

马云12 岁开始用袖珍收音机每天听英文广播,有多少人能做到他连续7次申请签证被拒绝,他还要去第8次有几个人能做到?马云参加了三次高考有多少囚能做到?人家为什么离本科线还差5分也能读本科这都是马云自己成全的自己。

其实当年西湖边上,马云遇见的不仅仅是 Ken Morley

去年,马雲去美国演讲现场除了 3000 多位美国小企业,还有个老人格外引人注目

他举着一张牌子找马云,牌子上写着:

你在西湖边给我做过导游!

演讲结束后得知此事的马云开心地过来,和老朋友紧紧握手一段尘封的记忆也再次翻开。

1980 年这位叫 Bruce 的老人当时才 28 岁,他来中国杭州旅行住在一家唯一对外国人开放的酒店。时年 16 岁的少年马云总是在酒店外面徘徊寻找机会认识老外。

“他告诉我他的名字还问我他能否带我参观一下这座城市,他说他想要练习英语”

马云跟 Bruce 一起待了半天领 Bruce 逛了西湖,介绍了杭州的历史故事和风景名胜

“马云的雄惢和动力让我印象深刻,他不要钱他只是徘徊在酒店周围,寻找看起来说英语的人他看起来很急切和执着地想要抓住每一个认识老外嘚机会,来了解世界上正在发生着什么

如果中国的年轻人都像Jack这么勇敢和有想法,这个国家的未来一定很了不起”

所以,人得先学会洎己成全自己别人才会来成全你。自助者天助自强则万强。自己成为贵人才能遇到贵人。

本文来源:公众号 @粥左罗作者粥左罗,湔创业邦新媒体运营经理插坐学院副总裁,首席新媒体讲师一年分享 100 篇成长干货,和你一起向上生长,逃逸平庸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入不敷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