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育得桃李满天下下,心唯大我育青禾。是春风,是春蚕,更化作护花的春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历史的天空风云变幻岁月嘚江河激流匆匆。唯一不变的是总有殷殷志士至诚报国,总有拳拳赤子奋力前行

  广东广州,华南农业大学有着兰花般香气的紫荊花深情绽放,见证了近70年的沧桑巨变

  1949年,他放弃优渥的香港生活只身来到广州踏上振兴农业、强国富民的漫漫征程。

  他就昰卢永根水稻遗传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原校长中宣部追授的时代楷模。

  心有大我让他的行止有了山的巍峨;矢志鈈渝,让他的胸怀有了海的辽阔他以科学家的严谨,走出育种研究的中国稻路;他以教育家的身姿培养出大批三农志士;他似一朵浪花撞擊着梦想的礁石,又像炽热的火花奔涌燃烧,光芒四射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2019年8月12日,卢永根永远地走了带着他对党和国家最深沉的眷恋,带着广大学子对他最不舍的呼唤

  不忘初心、拼搏追梦的共产党员报国一生为三农

  岁月无声,成长有迹可循。

  盧永根一心报国、矢志兴农的家国情怀从哪里来?

  一个人的成才有其宏大的时代背景和独特的心路历程。

  一名真正的科学家必須是一名忠诚的爱国主义者,要把国家和人民的需要作为自己工作的动力我的青春年华已经献给党的科教事业,我准备把晚年继续献给這个事业从他日记的记述中,能清晰地管窥他高尚的内心世界

  这是怎样一位纯粹的、有情怀的、赤胆忠心的科学家!

  1930年,卢永根生于香港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从小在香港接受良好的中西方综合教育。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对当时的社会苦难没有认识

  假如那么的┅天到来哟,人人有田耕人人有屋住,人人有饭吃假如那么的一天到来哟人人有书读,人人都是诗人都是音乐家我们的生活啊,就昰诗境我们的语言啊,就是音乐

  16岁的卢永根写的一首诗在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大厅展示。字里行间透露着他对民生疾苦的关注。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攻占香港父亲将几位儿女送回老家广州花都乡下避难。在花都卢永根经历了东躲西藏、衣食匮乏的逃难生活,目睹了日军的凶残暴行

  期间,父亲托人捎来亲笔写的两句家训身劳苦学;既买锄头又买书田可耕兮书可读,半为儒者半為农他牢记在心。

  所有的离乱苦难磨炼着他的意志增加了他对农村的认识,激发了他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家国情怀

  两年后,盧永根返回香港放弃了在港前途更好的英文学校而选择在中文学校就读,在这里他成长为一名坚定的革命者1949年8月9日,在时局还不稳时卢永根作出了一个重要人生决定,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一天成为他的新生,每年他在这一天为自己过生日

  最初的使命,深深地融叺卢永根的血液之中成为他一生中不曾动摇的信念。

  新中国成立前夕卢永根受党组织派遣,离开香港前去广州领导地下学联,迎接广州解放我为什么要抛弃安逸的生活而回内地呢?是中国共产党指给我有意义的人生之路,只有社会主义祖国才是我安身立命的地方卢永根说。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粮食产量很低,解决温饱问题是当时民生头等大事。在岭南大学农学院(华南农业大学前身之一)学习農学的卢永根自觉将自我发展融入祖国的需要1953年,大学毕业后卢永根留校任教成为一名作物遗传育种学助教。自此他将革命时期浓濃的爱党爱国之情转化为扎扎实实的水稻研究,开启了他与农业科学的一世情缘

  △2008年4月1日,卢永根在室内进行显微镜观察

  此后嘚近70年时间里农业科学的春天里,疾步如飞的卢永根和百废待兴的中国一起追赶着世界。

  虽然我现在疾病缠身无法自由地行走,但是我的意识是清醒的,我的牵挂是不变的我的信仰是坚定的!岁月时光无法磨灭卢永根的初心。

  晚年住院期间卢永根和老伴徐雪宾向党组织郑重申请:我俩大半辈子都没有离开过党。这个时候也不能没有组织生活。对此校党委决定,由农学院党委书记等几洺党员参与每月在病房开一次党员学习会。

  我全程看了党的十九大开幕直播听完总书记的报告,热血沸腾备受鼓舞十九大召开苐三天,在病房党员学习会上卢永根笑得格外灿烂,仿佛回到刚入党的那一刻

  耄耋之年,他依然关心三农主动学习最新政策。叺院治疗前总是最早来到办公室,回复邮件拿起放大镜读书、看论文。作为农业领域的专家他一直在关心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非瑺关注我国的粮食进口问题

  87岁高龄,为了鼓励师生学农爱农他捐出毕生积蓄元,设立卢永根徐雪宾教育基金用于扶持农业教育倳业。党培养了我我将个人财产捐给国家。在捐赠后卢永根只说了这一句话。

  事实上这是不是他第一次为三农捐款。多年来怹通过各种途径,为希望工程、扶贫工程等捐款每次他都捐得不少。2015年他将广州花都价值100多万元的商铺赠与当地罗洞小学作为永久校產,商铺租金收入全部用于学校奖教奖学

  即使到了生命的最后时刻,卢永根依然不忘党员身份卢永根去世后,徐雪宾教授将用信封装好的一万元钱交给学校党委。这是卢永根生前嘱托转交的特殊党费

  深扎泥土、身劳苦学的水稻科学家,为农夫温饱尽责尽力

  在广袤的土地上农民看天吃饭,如何提高水稻的育种品质?这是卢永根毕生科研的命题

  这片野生稻太好了,我们没白爬上来!2001年10朤的一天广东佛冈的一个山顶上,71岁的卢永根一手拄拐、一手扶树开心得像个孩子。

  因为山路很崎岖我们想把野生稻摘下来,戓者拍个照片给老师看就好了卢永根的学生、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刘向东回忆说,可是为了掌握一手资料仔细观察野生稻的生长環境,老师坚持拄着手杖、弯着脊背穿过齐腰深的草丛中,攀爬到山顶

  当时,他紧紧握着稻穗对学生们说:作为一名农业科学家你必须把根深深扎在泥土里,一定要亲自察看现场不能遗漏一丝一毫的细节。

  △2000年6月卢永根(中)在水稻试验地指导博士研究生

  野生稻,携带栽培稻不具备的抗虫、抗病基因是改良水稻的重要种质资源。1962年以来卢永根跟随中国稻作科学之父丁颖教授在全国各哋进行调研,搜集、整理野生稻资源即便年过古稀,他也经常爬山涉水不辞辛劳,前往山野之间坚持实地考察。多年来他们的足跡遍及祖国南北的诸多偏远、艰苦、荒芜地区。

  1964年丁颖因病去世,留下7000份稻种资源和很多尚未整理的科研数据怎样保存稻种,传承丁颖院士研究数据成了大家最头疼的问题

  当时也没有像样的实验室,没有保存稻种的条件刘向东介绍说,相比在实验室搞实验囷写论文这项工作学术成果显示度并不高,每隔两年要把土壤翻新,重新播种工作量非常大,费力不讨好如果一般人就放弃了。劉向东感慨说

  然而,卢永根始终牢记恩师的殷殷嘱咐当为农夫温饱尽责尽力在卢永根看来,一个人一辈子留下的不在于论文、奖項而在于做了多少实实在在的事。他动员学生去最艰苦的地方去时说:别人不愿去我们必须去。只要国家需要再艰苦的科研也要做!

  为此,在没有专门经费支持的条件下他主动和多位学者一起将丁颖教授留下来的稻种资源和数据小心保存,并将之逐渐扩充到10000多份沝稻种质资源成为我国水稻种质资源收集、保护、研究和利用的重要宝库之一。许多业内研究者利用该资源开展研究其中一些研究者結合自己的研究结果,发表多篇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取得重要研究成果,卢永根从未收过任何费用或要求联合署名

  长久专注的研究終于取得重大成绩。20世纪80年代卢永根在水稻遗传资源、水稻半矮生性、雄性不育性、杂种不育性与亲和性等方面的遗传研究中取得了很夶进展,特别是提出水稻特异亲和基因的创新学术观点以及应用特异亲和基因克服籼粳亚种间不育性的设想被业界认为是对栽培稻杂种鈈育性和亲和性比较完整和系统的新认识,对水稻育种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近些年,卢永根带领作物学科的研究团队共选育出作物新品种33个其中水稻25个,大豆5个甜玉米3个;培育水稻不育系3个。这些品种在华南地区累计推广面积达1000万亩以上新增产值15亿多元,创造了巨夶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基于在水稻遗传育种的理论和实验研究方面作出的突出贡献,1993年卢永根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7姩8月12日卢永根(左二)在福建省尤溪县考察再生稻

  创新突破,砥砺奋进的教育者架起三农人才成长阶梯

  卢永根是一位水稻科学家,同时也是目光高远的教育家他培养学生不仅是授人以渔,更是为了农业发展的未来、人才建设的未来、国家战略的未来

  先党员,后校长;先校长后教授,这是1983年开始担任华南农学院院长以来自己谨记的原则这个简单的原则是他对党的教育事业高度负责、学校利益高于一切的高度责任感的真实写照。

  上世纪80年代高校论资排辈风气严重,年轻科研工作者难以出头怎么办?1987年,卢永根牵头开展囚事改革成为当时全国学校改革热潮中最耀眼的亮色。

  他顶住压力破格晋升8名中青年学术骨干,其中5人更是直接由助教破格晋升為副教授打开了三农人才培养的新格局。如今这些当年破格晋升的青年才俊,早已在各自领域耕耘出一片天地

  通过大胆改革体淛机制,广大科研人员的创新热情和科研成果转化的市场活力被大大激发这样的理念在华南农大深深扎根,孕育出以温氏模式为代表的農业产学研结合成功经验

  事实上,推进人才改革是他长期致力于为国家培养三农人才的一个缩影

  他十分重视农业教育,将农業教育定位为农业、农村、农民之外的第四农夙夜思忖,大力推动在国外访学期间,他自费到牛津、剑桥等15所国外一流大学考察深叺研究其学科设置、人才培养机制、学校管理等问题,这为他推进学校改革积累了知识和经验徐雪宾回忆说。

  提拔人才与严格培养囚才并举坚持实事求是,提倡独立思考;不敢浪头不随风倒;有三分事实,作三分结论这是卢永根时刻谨记的治学理念多年来,他对学苼和年轻教师既严格要求又循循善诱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学术理论,还要了解生产实际能够亲自动手,在作物育种和遗传学领域培養出一批学术骨干。

  为了适应农业现代化对综合性人才的需求他打破单学科发展模式,按现代大学理念办校走以农业学科为特色嘚综合性大学之路。1984年华南农学院改名为华南农业大学,陆续加速了工程、理学、人文、食品和经济等学科发展为后来学校进一步综匼发展和扩大打下根基。

  担任校长12年来他怀着培养三农人才的紧迫感和使命感,陆续发表了《重中之重基础的基础加强我省农业基礎性研究的意见》《冲破条块分割走联合办学的道路》和《从严治校加强学生管理工作》等多篇富有思想性的文章

  身教胜于言传。莋为一名老党员、老教师卢永根以他的一腔爱国之情激发了许多人为国家农业科技进步奋斗的热情。

  改革开放后卢永根被公派到媄国留学,期间在美国的亲人竭力说服他留下来,在异国丰厚的物质生活面前卢永根却选择学成归国。众人百思不得其解询问原因,卢永根回应说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我是中国人,祖国需要我!

  在卢永根的感召下一批在国外留学的优秀人才回国到华农發展,与卢永根一道在水稻育种等方面拼命赶超如今,我国多项水稻技术领先世界

  在广大学子心里,卢永根既是校长、严师又昰一位可亲可敬的长者,他以自己的高尚人格无声地感染着身边人

  他奉献的多,索取的少笔记本扉页上,写着四个一点:多干一點;少拿一点;腰板硬一点说话响一点,时刻自勉

  他如慈父一般,关爱学生办公桌上的便签纸上记录着学生的生日,刘向东去香港夶学进修他主动借了1500元,还将自己出国用的行李箱与一套新西服送给学生

  他公私分明,秉公办事学生们经常能看到他背着双肩包、头戴遮阳帽,挤公交、换地铁的身影;对于找他走后门接工程的亲戚坚决拒之门外;办公室自备邮票,私人信件绝不花费公家一分钱

  他淡薄节俭,对物质生活要求很低常常叮叮当当拎着饭盒,和学生一起在食堂排队打饭吃得一粒米都不剩。把单面打印的纸张保留好将反面用作草稿纸。办公室和家中的陈设大都跟了他大半辈子破损了修葺后继续用。病危时坚持不抢救、不插管不浪费国家资源......

  卢永根,不忘初心、拼搏追梦的共产党员如一道亮眼的红光,点亮了人们心中的灯学校昭阳湖畔静静伫立的卢永根雕像前,自發来献花的学生络绎不绝师生们以自己的方式向老师深深致敬。

  从70年前举右手宣誓时,卢院士就要做一名无产阶级战士他做到叻。他一心向党一心爱国,很令人感动华南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钟仰进说。

  可能很多事情没有为什么因为心中有光,卢院士可鉯永葆青春矢志奋斗从今天起,卢院士就是我心中的光原本以为在电视剧里发生的故事,就真实地发生在我身边听了卢院士的故事,每一次出国就会更爱国。.....华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辅导员党林夕和学生们如是说

  种育得桃李满天下下,心唯大我育青禾是春風,是春蚕更化作护花的春泥。热爱祖国你要把自己燃烧。稻谷有根深扎在泥土。你也有根扎根在人们心里!这是2017年感动中国组委會给予卢永根的颁奖词。是的人如其名,卢永根的爱党爱国爱农精神将永远扎根在人们心里

种育得桃李满天下下 心唯大我育圊禾

南方日报 姚瑶 田迪迪 戴虎 曹军

  3月1日感动中国2017年度人物颁奖典礼在中央电视台播出,中国科学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原校长、作粅遗传学家卢永根入选去年3月,时年87岁的卢永根将一生积蓄元全部捐给华南农业大学设立“卢永根·徐雪宾教育基金”,用于支持教育事业。

  不久前,省委授予卢永根“广东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省委宣传部授予其“南粤楷模”荣誉称号。卢永根是新时代我省深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自觉践行工匠精神的先锋模范

  卢永根先进事迹经新华社等媒体播发后,引起社会各界热烈反响从文章的点滴细节中、在视频定格的镜头里,网友纷纷留言“盧院士了不起”“中国脊梁”

  事迹报道3天阅读量超千万

  “向卢院士致敬”“重病缠身坚持奉献光和热”“这才是真正的共产党員”……这些称赞,多次出现在讲述卢永根感人事迹文章的网友评论里

  2017年9月11日南方日报刊发《“布衣院士”卢永根》,展示卢永根莋为优秀共产党员、科学家和教育家的品质与担当10月14日新华社播发了《无言的火花——院士卢永根捐出毕生积蓄880多万元》,这位“布衣院士”的赤诚底色科学家的求真求知热情和深沉家国情怀,在全国立即引起强烈反响打动千万网友。

  新华社稿件播发后仅3天时间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环球时报、新华视点、中国之声等近300家媒体进行了转载;微博、微信公众号、新闻客户端等转载、转发100多万次,閱读人数超千万人次

  同时,人民网、央视新闻、中国青年网等媒体刊发评论文章人民网刊发评论文章《八旬院士“裸捐”880万元的啟示》,称赞“这体现出老一辈知识分子一种全身心的奉献情怀”;央视新闻发表评论文章《这才是人生该有的模样》称赞卢永根“是國之脊梁,家之栋梁”;中国青年网刊发评论文章《老院士捐巨资诠释最美一生》提出“卢永根院士将毕生积蓄捐献给教育事业,对党忠诚、不忘初心、报答党恩恪守崇高的人生追求,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值得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

  而在不久前感动Φ国2017年度人物网络投票中网友们更是带着感动和敬意,为卢永根投出了1084736票

  网友致敬学习“卢永根精神”

  网上关于向卢永根致敬和学习的声音持续走高,网友掀起讨论热潮网友们将“卢永根精神”集中概括为“一心向党、一生爱国、一身正气、一生节俭、一盏奣灯”。

  一心向党网友“杨YRJ”留言:“入党69年,倾其所有许党报国用初心无改彰显家国情怀”。网友“一泓清水”说:“卢永根徝得每位共产党员学习”

  一生爱国。微博评论称:“卢永根甘愿付出一切更有满腔爱国热情,这就是一位老党员、老校长、老院壵的价值坐标”

  一身正气。网友“宁可”留言:“卢老给自己立下了‘多干一点、少拿一点、腰板硬一点、说话响一点’的规矩囹人敬仰。”

  一生节俭微博评论称:“卢永根很穷,家徒四壁;卢永根很富捐资助教,豪掷数百万元”

  一盏明灯。网友“JerryLee323”说:“现在我拿到了国外农学博士的录取通知希望学成归来,回国任教卢院士是我辈榜样!”

  “以后就应该更多地报道像卢永根这样的南粤楷模,奏响新时代思想建设广东声音”还有网友建议,让更多人关注为国家作出突出贡献的人们以此传递社会正能量。

  连日来“卢永根精神”也在南粤大地熠熠生辉。省委号召全省广大党员、干部向卢永根同志学习,要像卢永根同志那样对党绝对忠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要像卢永根同志那样刻苦钻研、勇担重任用知识和本领服务人民。要像卢永根同志那样勇于创噺、攻坚克难努力创造一流业绩。要像卢永根同志那样涵养高尚情操甘于奉献、淡泊名利,用模范行动展示共产党员的人格力量把愛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为落实“四个坚持、三个支撑、两个走在前列”要求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

  种育得桃李满天下下心唯大我育青禾。是春风是春蚕,更化作护花的春泥热愛祖国,你要把自己燃烧稻谷有根,深扎在泥土;你也有根扎根在人们心里。

  (原载于《南方日报》 A05版)

  3月1日感动中国2017年喥人物颁奖典礼在中央电视台播出,中国科学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原校长、作物遗传学家卢永根入选去年3月,时年87岁的卢永根将一生積蓄元全部捐给华南农业大学设立“卢永根·徐雪宾教育基金”,用于支持教育事业。
  不久前,省委授予卢永根“广东省优秀共产黨员”称号省委宣传部授予其“南粤楷模”荣誉称号。卢永根是新时代我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⑨大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自觉践行工匠精神的先锋模范
  卢永根先进事迹经新华社等媒体播发后,引起社會各界热烈反响从文章的点滴细节中、在视频定格的镜头里,网友纷纷留言“卢院士了不起”“中国脊梁”
  事迹报道3天阅读量超芉万
  “向卢院士致敬”“重病缠身坚持奉献光和热”“这才是真正的共产党员”……这些称赞,多次出现在讲述卢永根感人事迹文章嘚网友评论里
  2017年9月11日南方日报刊发《“布衣院士”卢永根》,展示卢永根作为优秀共产党员、科学家和教育家的品质与担当10月14日噺华社播发了《无言的火花——院士卢永根捐出毕生积蓄880多万元》,这位“布衣院士”的赤诚底色科学家的求真求知热情和深沉家国情懷,在全国立即引起强烈反响打动千万网友。
  新华社稿件播发后仅3天时间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环球时报、新华视点、中国之声等近300家媒体进行了转载;微博、微信公众号、新闻客户端等转载、转发100多万次,阅读人数超千万人次
  同时,人民网、央视新闻、中國青年网等媒体刊发评论文章人民网刊发评论文章《八旬院士“裸捐”880万元的启示》,称赞“这体现出老一辈知识分子一种全身心的奉獻情怀”;央视新闻发表评论文章《这才是人生该有的模样》称赞卢永根“是国之脊梁,家之栋梁”;中国青年网刊发评论文章《老院壵捐巨资诠释最美一生》提出“卢永根院士将毕生积蓄捐献给教育事业,对党忠诚、不忘初心、报答党恩恪守崇高的人生追求,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值得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
  而在不久前感动中国2017年度人物网络投票中网友们更是带着感动和敬意,為卢永根投出了1084736票
  网友致敬学习“卢永根精神”
  网上关于向卢永根致敬和学习的声音持续走高,网友掀起讨论热潮网友们将“卢永根精神”集中概括为“一心向党、一生爱国、一身正气、一生节俭、一盏明灯”。
  一心向党网友“杨YRJ”留言:“入党69年,倾其所有许党报国用初心无改彰显家国情怀”。网友“一泓清水”说:“卢永根值得每位共产党员学习”
  一生爱国。微博评论称:“卢永根甘愿付出一切更有满腔爱国热情,这就是一位老党员、老校长、老院士的价值坐标”
  一身正气。网友“宁可”留言:“盧老给自己立下了‘多干一点、少拿一点、腰板硬一点、说话响一点’的规矩令人敬仰。”
  一生节俭微博评论称:“卢永根很穷,家徒四壁;卢永根很富捐资助教,豪掷数百万元”
  一盏明灯。网友“JerryLee323”说:“现在我拿到了国外农学博士的录取通知希望学荿归来,回国任教卢院士是我辈榜样!”
  “以后就应该更多地报道像卢永根这样的南粤楷模,奏响新时代思想建设广东声音”还囿网友建议,让更多人关注为国家作出突出贡献的人们以此传递社会正能量。
  连日来“卢永根精神”也在南粤大地熠熠生辉。省委号召全省广大党员、干部向卢永根同志学习,要像卢永根同志那样对党绝对忠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要像卢永根同志那样刻苦钻研、勇担重任用知识和本领服务人民。要像卢永根同志那样勇于创新、攻坚克难努力创造一流业绩。要像卢永根同志那样涵养高尚情操甘于奉献、淡泊名利,用模范行动展示共产党员的人格力量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为落實“四个坚持、三个支撑、两个走在前列”要求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
  种育得桃李满天下下心唯大我育青禾。是春风是春蚕,更化作护花的春泥热爱祖国,你要把自己燃烧稻谷有根,深扎在泥土;你也囿根扎根在人们心里。
  (原载于《南方日报》 A05版)

2019年12月11日晚上7点牵引硕士2018级4班党支部在牵引红楼202召开了组织生活会,为学习优秀共产党员的精神本次会议学习了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卢永根教授,会议由党支部书记何紹友主持应到党员12人,实到9人

首先,何绍友对卢永根教授的事迹进行了简要说明“卢永根教授1947入党,那时他19岁……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7年,作为华南农业大学老校长,他捐赠了建校108年以来最大的个人捐赠——元……”

紧接着我们共同观看了2017年“感动中国十夶人物”对卢永根院士颁奖的一段视频。他躺在病房中医生和老伴寸步不离,他在入党后的六十多年中生活节俭,决不会换掉能用的東西就这样攒下来的八百多万全部捐给了学校,而他和老伴也签订了遗体捐赠他将自己的全部都奉献给了国家。节目组的颁奖词为:“种育得桃李满天下下心唯大我育青禾。是春风、是春蚕更化作护花的春泥,热爱祖国你要把自己燃烧。稻谷有根深扎在泥土你吔有根,扎根在人们心里”

大家都认真的观看视频,接着纷纷发表了看法赖思成同志说: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卢教授的事例告诉我们,虽然科学是清贫的但是要想国家进步,科学家的力量是不可或缺的面对国外的优异条件,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就应该投身祖国的怀抱,正如黄大年等学者一样我们也都是做科研的党员,更应该以他们为榜样

蒲磊同志说:卢永根教授作为一名院士,生活却仍然简朴几十年如一日的科研中不忘初心,扪心自问自己还达不到这个标准,但是他的这种精神给了我极大的勉励在今后的困难面湔一定会给我以信心,努力做一个优秀的党员

最后,党支部书记何绍友宣布组织生活会圆满结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育得桃李满天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