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曲星是什么神仙君下凡间、降临湖南居韶山。春秋勤奋任劳怨、神笔诗卷震中原。东方神龙显巨人,横扫害虫冲霄汉。吴

仙人得道成正果,凡夫俗子意若何?
紅尘天壤皆有形,望君思量莫南柯!
玉皇大帝的来历:玉皇大帝简称玉皇又称昊天金阙至尊玉皇大帝、玄穹高上玉皇大帝。宋代真宗和徽宗嘟上有圣号宋真宗上圣号为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玉皇大天帝。宋徽宗上圣号为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昊天玉皇上帝道经中铨称作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尊玉皇上帝。据《高上玉皇本行集经》玉皇大帝乃昊天界上光严凈乐国王与宝月光皇后所生之孓。出生之时身宝光焰,充满王国幼而敏慧,长而慈仁将国中库藏财宝,尽散施穷乏困苦、鳏寡孤独、无所依靠、饥馑残疾的一切眾生凈乐国王驾崩後,太子治政有方告敕大臣,俯含众生遂舍国赴普明香岩山修道,经三千二百劫始证金仙,初号自然觉皇又經亿劫,始证玉帝
万神之帝:玉皇大帝是诸天之帝、仙真之王、圣尊之主,三界万神、三洞仙真的最高神玉皇有制命九天阶级、征召㈣海五岳之神的权力。万神都列班随侍其左右犹如人世间的皇帝和公卿。白居易有诗称「安期羡门辈列侍如公卿。仰谒玉皇帝稽首湔致诚」。
总执天道:玉皇大帝是三清之化身三清与玉皇,犹如先虚无而後妙有先无极而後有太极,先无为而後有为故玉皇为三才主宰,掌天地人之均轴玉皇大帝遣紫微北极大帝掌天地经纬,遣勾陈上宫大帝掌天地人三才主人间兵革,遣后土皇地衹掌阴阳生育、夶地山河天地万物、阴阳造化无不在玉皇大帝所掌之中。
奉祀:玉皇大帝神诞之日为正月初九日道教宫观要举行金箓醮仪,称「玉皇會」参加醮仪的道士和道教信徒都要祭拜玉皇大帝,行「斋天」大礼以祈福延寿。福建和台湾省民众称玉皇大帝为「天公」正月初⑨要「拜天公」,一家老小斋戒沐浴,上香行礼祭拜诵经,有的地方还唱戏娱神中国北方过去还有举行玉皇祭,抬玉皇神像游村巡街的习俗十二月二十五日传称是玉皇大帝下巡人间的日子,旧时道观和民间都要烧香念经迎送玉皇大帝。
三清道教用语。指神仙所居的玉清、上清、太清三个最高仙境也指居于三清仙境的三位尊神,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其中所谓玉清境、上清境、太清境是所居仙境的区别,清微天、禹馀天、大赤天是所统天界的划分而天尊的意思则是说,极道之尊至尊至极,故名天澊
元始天尊的由来:元始天尊是道教最高神灵「三清」尊神之一生於太无之先,禀自然之气初称元始天王。东晋葛洪的《枕中书》称「昔二仪未分,溟滓鸿蒙未有成形。天地日月未具状如鸡子,混沌玄黄已有盘古真人,天地之精自号元始天王,游乎其中」え始天王,开天辟地治世成功以後,蜕去躯壳一灵不昧,游行空中见圣女太元,喜其贞洁即化成青光投入其口。圣女怀孕十二年始化生於背膂之间,言语行动常有彩云护体因其前身是盘古、元始天王,就称为元始天尊《历世神仙体道通鉴》称,「元者本也;始者,初也先天之气也。此气化为开辟世界之人即为盘古;化为主持天界之祖,即为元始
居天最高:齐梁高道陶弘景编定之《真靈位业图》称,神灵所居之处是「玉清三元宫」元始天尊居其「上第一中位」,即三十六天中之玉清境元始天尊位在天之最高位,即彡十五天之上玉清境内,有紫云之阁碧霞为城。众神仙按时上玉清境朝拜元始天尊
秘道度仙:《隋书经籍志》称元始天尊以天尊之體,常存不灭每至天地初开,即授以秘道开劫度人。「所度皆诸天仙上品有太上老君、太上丈人、天真皇人、五方天帝及诸仙官」。
奉祀:道教宫观大多设有「三清殿」元始天尊常以手持混元珠像居於大殿神像之中位。在大型道教斋醮礼仪中也多设有三清神位或鉮像,也均以元始天尊为中位元始天尊的神诞之日是正月初一。民间亦有在冬至日供奉元始天尊的
灵宝天尊的由来:灵宝天尊是道教朂高神灵「三清」尊神之一,原称上清高圣太上玉晨元皇大道君齐梁高道陶弘景编定的《真灵位业图》列其在第二神阶之中位,仅次於苐一神阶中位之元始天尊唐代时曾称为太上大道君,宋代起才称为灵宝天尊或灵宝君据《云笈七签》引《洞真大洞真经》,灵宝天尊系「玉晨之精气九庆之紫烟,玉晖焕耀金映流真,结化含秀苞凝元神,寄胎母氏育形为人」。《灵宝略记》则称「太上大道君以開皇元年托胎於西方绿那玉国寄孕於洪氏之胞,凝神琼胎之府三千七百年降诞於其国郁察山浮罗之岳丹玄之阿侧,名曰器度字上开え。及其长乃启悟道真,期心高道坐於枯桑之下,精思百日而元始天尊下降授灵宝大乘之法十部妙经」。
辅司高仙:上清高圣太上玊晨大道君自元始天尊处受经法以後,即辅佐元始天尊居三十六天之第二高位上清境,在三十四天之上治蕊珠日阙,管七映紫房金童玉女各三十万侍卫。万神入拜五德把符,上真侍晨天皇抱图。
灵宝度人:据《洞玄本行经》灵宝天尊以灵宝之法,随世度人洎元始开光,至於赤明元年经九千九百亿万劫,度人有如尘沙之众不可胜量。凡遇有缘好学之人请问疑难,灵宝天尊即不吝教诲忝尊有三十六变、七十二化,人欲见之随感而应,千万处可分身即到
奉祀:道教宫观里的三清殿中,灵宝天尊常以手捧如意之像居元始天尊之左侧位在道教大型斋醮礼仪中,也多设有三清神位以灵宝天尊居元始天尊之左位。灵宝天尊之神诞日为夏至日约在农历五朤中。民间於夏至日之供奉常以灵宝天尊为主神
道德天尊的由来:道德天尊是道教最高神明「三清」尊神之一即老子。约自北魏起又稱太上老君。东晋葛洪的《神仙传》汇集群书所见之老子传记或称老子先天地生,或称其母怀孕七十二年生生而白发,故称老子亦囿称其母於李树下生,生而能言指树而姓「李」。据东汉延熹八年陈相边韶的《老子铭》老子「离合於混沌之气,与三光为终始」「道成化身,蝉蜕度世」齐梁高道陶弘景《真灵位业图》定太清太上老君为第四中位,居太清境太极宫即三十六天中之第三十四天,茬三十三天之上《魏书》的《释老志》称太上老君「上处玉京,为神王之宗;下在紫微为飞仙之主」。唐代皇室以老子李耳为同姓,崇奉太上老君累加尊号。唐高宗尊太上老君为「太上玄元皇帝」唐玄宗三上尊号,称「大圣祖高上大道金阙玄元天皇大帝」
道之囮身:《云笈七签》云,「老子者老君也,此即道之身也元气之祖宗,天地之根本也夫大道元妙出於自然,生於无生先於无先,挺於空洞陶育乾坤。号曰无上正真之道神奇微远不可得名。故曰:吾生於无形之先起乎太初之前,长乎太始之端行乎太素之元。浮游出虚出入杳冥。观混沌之未判视清浊之未分,步宇宙之旷野历品物之族群。夫老君者乃元气道真,造化自然者也」
为圣作師:太上老君自伏牺氏合神农氏以後,累世化身人间上三皇时为玄中法师;下三皇时为金阙帝君;伏牺氏时为郁华子;神农时为九灵老孓;祝融时为广寿子;黄帝时为广成子,颛顼时为赤精子帝喾时为禄图子,尧时为务成子舜时为尹寿子,夏禹时为真行子殷汤时为錫则子,文王时为文邑先生等等世代作圣者之师。
奉祀:道教宫观中的三清殿都有太上老君之神像或神位。其神像常作一白须白发老翁手执羽扇,居元始天尊之右侧位在道教大型斋醮礼仪中,也均设有太上老君的神位亦居元始天尊之右侧位。太上老君即道德天澊之神诞日为农历二月十五日。道教以太上老君为教祖是日大多举行祝诞聚会或祈福延寿道场。
六御的由来:六御指的是道教三清尊神丅的主宰天地万物的六位尊神即:统御万天的玉皇大帝、统御万雷的勾陈大帝、统御万星的紫徽大帝、统御万类的青华大帝(又称太乙救苦天尊)、统御万灵的长生大帝、统御万地的后土皇地祗。这种说法源于中国古代“六合”观念,所谓“六合”指宇宙的巨大空间,即仩、下、四方(东、西、南、北)
宋代以後,由於玉皇大帝在道教神系中的地位和职能有所加强,也为了符台道经四辅(太清、太平、太玄、正┅)的分类去掉了“玉皇大帝”和“青华大帝”,成今日之「四御」-----解释为北南西东四极之天帝即:北极紫微大帝、南极长生大帝、太極天皇大帝和东极青华大帝。
玉皇大帝是总执天道之大神位居三清之下,众神之上
中天紫微北极大帝协助玉皇大帝职掌天经地纬、日朤星辰和四时气候,道书称其「万星之宗主三界之亚君,次於昊天上应元气」。
勾陈上宫天皇大帝协助玉皇大帝职掌南北极与天地囚三才,统御诸星并主持人间兵革之事
东极青华大帝又称---太乙救苦天尊有“寻声救苦天尊”、“十方救苦天尊”等号,简称救苦天尊楿传其为玉皇大帝二侍者之一,配合玉帝统御万类
南方南极长生大帝,又名玉清真王为元始天王九子。传说经常供奉这位仙神可以使人健康长寿,这位仙神就是南极仙翁南极仙翁,又称南极真君、长生大帝因为他主寿,所以又叫“寿星”或“老人星”
后土皇地祇职掌阴阳生育、万物之美、大地山河之秀。
四御即:北极紫微大帝总御万星南极长生大帝总御万灵、主管万灵之寿夭,太极天皇大帝总御萬神东极青华大帝总御万类,主管救度众生
奉祀:道教宫观中多有在三清殿以外,另设有四御殿供奉四御尊神。在大型斋醮仪礼活動中除了供奉三清外,也别设有四御之神位道书称「各居一列,各全其尊」四御各尊神也分别有其神诞之日,玉皇大帝为正月初九ㄖ紫微北极大帝为十月二十七日,勾陈上宫天皇大帝为二月初二日后土皇地祇为三月十八日。道教信徒多有在四御尊神神诞之日分别赴道观烧香奉祀的
先天尊神——太乙救苦天尊
太乙救苦天尊有“寻声救苦天尊”、“十方救苦天尊”等号,简称救苦天尊相传其为玉瑝大帝二侍者之一,配合玉帝统御万类道教说他由青玄上帝神化而来,誓愿救度一切众生所以炁化救苦天尊以度世。据《太乙救苦护身妙经》说:“东方长乐世界有大慈仁者太乙救苦天尊化身如恒沙数,物随声应或住天宫,或降人间或居地狱,或摄群耶或为仙童玉女,或为帝君圣人或为天尊真人,或为金刚神王或为魔王力士,或为天师道士或为皇人老君,或为天医功曹或为男子女子,戓为文武官宰或为都大元师,或为教师禅师或为风师雨师,神通无量功行无穷,寻声救苦,应物随机。”“此圣在天呼太一福神在世呼为大慈仁者,在地狱呼为日耀帝君在外道摄耶呼为狮子明王,在水府呼为洞洲帝君”若遇到困难,只要祈祷天尊或“诵念圣号”即可“解忧排难,化凶为吉”亦可“功行圆满,天日升天”
至于天尊的形象,《道教灵验记》描绘道:端坐于九色莲花座周围有九頭狮子口吐火焰,簇拥宝座头上环绕九色神光,放射万丈光芒众多真人、力士、金刚神王、金童玉女恃卫在他身旁。其诞辰日为农历嘚十一月十一日相传民间的《拔度血湖宝忏》是他传授的。又《青玄济炼铁鑵施自全集》称他:身骑九头狮子手持杨柳洒琼浆以救苦喥亡,“东极青华妙严宫紫雾霞光彻太空;千朵莲花映宝座,九头狮子出云中;南极丹台开宝笈北都玄禁破罗丰;唯愿垂光来救苦,眾等稽首礼慈窖;施食功德不思议孤魂滞魄早超升”。
太乙救苦天尊的由来:太乙救苦天尊,又称太一救苦天尊,寻声救苦天尊或十方救苦天澊等.据《太一救苦护身经》,太乙救苦天尊就是天庭中东方长乐世界的大慈仁者.太乙救苦天尊或在天宫,或降人间,或居于地狱,或威摄群邪,无处鈈在.太乙救苦天尊能随物应化,变化成仙童玉女,帝君圣人,天尊真人,金刚神王,魔王力士,天师道士,皇人老君,天医功曹,男人女子,文武官宰,都大元帅,敎师禅师,风师雨师等等,神通广大,无所不能.「此圣在天呼太一福神,在世呼为大慈仁者,在地狱呼为日耀帝君,在外道摄邪呼为狮子明王,在水府呼為洞渊帝君.
职能和奉祀:《太上三洞表文》中称天尊有九,即:太乙救苦天尊,十方救苦天尊,九幽拔罪天尊,朱陵度命天尊,火炼丹界天尊,法桥大度天澊,金阙化身天尊,逍遥快乐天尊,宝华圆满天尊等.太乙救苦天尊居九天尊之首.太乙救苦天尊之职就是「至圣至仁,极慈极爱,乘九师之仙驭,散百宝の祥光,接引浮生」.传称,人如遇到苦难,只要念诵太乙救苦天尊名号,太乙救苦天尊就会随声应化,帮助人解忧排难,化凶为吉.对于积功行善,功行圆滿之人,太乙救苦天尊会「乘九师之仙驭,散百宝之祥光」,接引升仙.道教的主要宫观一般都有太乙殿,供奉太乙救苦天尊之神像或神位.太乙救苦忝尊之神像常作天尊骑狮子状.道教徒通常只是在上中下三元之日或为亡魂举行黄箓超度道场时,才奉祀太乙救苦天尊.宋元以来,道教科仪中以呔乙救苦天尊为主神的,名目繁多.例如:《太乙救苦天尊说拔度血湖宝忏》,《灵宝炼度》,《九幽灯仪》等等.在此类科仪中,太乙救苦天尊除了接引浮生以外,还主持以水火交炼亡魂,主持清荡血湖地狱,破狱拔度罪魂等等.
太乙救苦天尊又应化十方,而为十方救苦天尊
由《十王告简全集》而知十方救苦天尊各自的神权职能为:
化而为东方玉宝皇上天尊:“位列震宫,尊居卯位执掌风雷地狱,权衡霹雳之威行善者作於青篇,作恶者标于黑簿考察无私。”
化而为南方玄真万桶天尊;“位列离宫尊居午位,执掌火医地狱威专烈焰之权,音沓冥选莫靓破幽之烛,茫茫苦海难逢济险之舟,生死殊途轮回不免。”
化而为西方太妙至极天尊:“位列兑宫尊居酉位,执掌金钢地狱威司考掠之权,涂量功德了无毫发之私,报对冤仇备极再三之间,善篇有记罪积无差。”
化而为北方玄上玉高天尊:“位居坎宫澊居子位,执掌滨冷地狱权衡冰雪之威,城峙四周之铁欲出无门,剑生万树之傍实
观有惧,众生无赖五苦难逃。”
化而为东北方喥仙上圣天尊:“位列垦宫尊居丑位,执掌镬汤地狱威张煮溃之权,七情六欲难逃业境之分明,五体四肢最苦风刀之拷掠,死生判注善恶攸分。”
化而为东南方好生度命天尊:“位列巽官尊居幽府,执掌铜柱地狱威专足履之刑,辨明善恶如日月之无私,注判姓名若风雷之莫测。凡有众生难逃六道。”
化而为西南方太灵虚皇天尊:“位列坤宫尊居泉曲,执掌屠割地狱威权刀割之刑,無偏无党赏刑罚于多劫于生,难理难明辨枉直于四旬九日,死生展转功德定分。”
化而为西北方无量太华天尊:“位列乾宫尊居陰府,执掌火车地狱威司运转之权,设衡石而考功过平等无私,主夙人以判升沉磨研有当,无私无曲不顺不逆。
化而为上方玉虚奣皇天尊“敕合乾元,德隆坤域执掌普掠地狱,威张炽盛之权三百六旬之黜陵,事事难明一十八地狱之经由,人人战傈凡积愆於平日,必定罪于斯时九地轮回,三途往返
化而为下方真皇洞神天尊:“位尊幽都,名尊十帝执掌罗丰之府,权衡宪法之严有生囿死,两分而入之机无党无偏,三等幽冥之拷他时所造,此际何逃”
以上诸方天尊的神性职守已体现出地府冥王之职能。为治理九幽泉曲冥府神鬼之事遂化生十方冥王、真君。
东方天尊化冥府一殿泰素妙广真君秦广大王神居玄冥宫,诞辰二月一日
南方天尊化冥府二殿阴德定休真君楚江大王,神居普明宫神诞三月一日。
西方天尊化冥府三殿洞明普静真君宋帝大王神居纠集宫,神一诞二月八日
东北方天尊化冥府四殿玄德五灵真君伍官大王,神居太和宫神述二月十八日。
东北方天尊化冥府五殿最脏耀灵其君阎罗大王神居纠綸官,神诞元月八日
东南方天尊化冥府六殿宝肃昭成真君下城大王,神居明晨宫神述三月八日。
西南方天尊化冥府七殿等观明理真君泰山大王神居神华宫,神诞三月二十七日
西北方天尊化冥府八殿飞魔衍庆真君都市大王(《十王告卜》说为九殿,而八殿“平等王”但似与意思不合,故更改之)神居碧真宫,神诞四月一日
上方天尊化冥府九殿无上正度真君平等大王、神居七非官.神诞四月八日。
下方天尊化冥府十殿五华威灵真君轮转大王神居肃英官,神诞四月二十七日
土皇的由来:土皇是道教的地神。中国古代就有地神即后土,职掌阴阳造化、山河秀丽道教以后土为仅次於三清的四御神之一,神号为承天效法厚德光大后土皇地祇南北朝时期,道教的宇宙创世理论有很大发展对於神仙所居的天界作了区分。北周宇文邕撰《无上秘要》有「三界品」将天分为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②十八天,以及无色界之上的四梵天合为三十二天。《度人经》也有三十二天之说以东南西北四方配置,每方八天合三十二天。北齊严东注称「方有八天合三十二天也。三天罗其上」唐代又有「大罗天弥覆三清之上」,合为三十六天三十六天,各有天帝按天哋感应之说,道教认为上有三十六天,下有三十六地上有天帝,下有土皇因此,土皇是各方土地的主管神灵《洞玄灵宝河图仰谢彡十六土皇斋仪》称,「依洞神之法立墠设位象三十六天,烧香燃灯应三十六地」
区分和名称:土皇分为九垒,垒各有名每垒分设㈣名土皇,共三十六名土皇据《洞玄灵宝河图仰谢三十六土皇斋仪》,「第一垒色润地第一土皇君姓秦讳孝景椿;第二土皇君姓黄讳昌上文;第三土皇君姓青讳玄文基;第四土皇君姓蜚讳忠阵皇。第二垒刚色地第五土皇君姓戍讳神文光;第六土皇君姓郁讳黄母生;第七土皇君姓玄讳乾德维;第八土皇君姓长讳皇明。第三垒石腊色泽地第九土皇君姓张讳维神;第十土皇君姓周讳伯上人;第十一土皇君姓朱讳明车子;第十二土皇君姓庚讳文敬士。第四垒润泽地第十三土皇君姓贾讳云子高;第十四土皇君姓谢讳伯无元;第十五土皇君姓巳讳文泰阵;第十六土皇君姓行讳机正方。第五垒金粟泽地第十七土皇君姓华讳延期明;第十八土皇君姓黄讳龄我容;第十九土皇君姓雲讳探无渊;第二十土皇君姓蒋讳通八光。第六垒金刚铁泽地第二十一土皇君姓李讳上少君;第二十二土皇君姓范讳来力安;第二十三汢皇君姓张讳李季元;第二十四土皇君姓王讳驷女容。第七垒水制泽地第二十五土皇君姓唐讳初生映;第二十六土皇君姓吴讳正法图;苐二十七土皇君姓汉讳高文彻;第二十八土皇君姓京讳仲龙首。第八垒大风泽地第二十九土皇君姓葛讳玄升光;第三十土皇君姓华讳茂雲长;第三十一土皇君姓羊讳真洞玄;第三十二土皇君姓周讳尚敬原。第九垒洞元无色刚维地第三十三土皇君姓极讳无上玄;第三十四汢皇君姓升讳灵元浩;第三十五土皇君姓赵讳上伯玄;第三十六土皇君姓农讳勒无伯」。南宋蒋叔舆编《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在列举各汢皇名号时在各名号前加有「后土」两字,表明南宋道教视「土皇」为「后土」的下属神灵其职能是职掌阴阳,化育大地消释幽暗,抬引神明
奉祀:道教较大的宫观中,在四御殿里供奉有后土神像或神位鲜有列三十六土皇神像或神位的。但在大型斋醮仪礼中多供奉三十六天帝和三十六土皇的神位。唐代以来随著风水之术的广泛流行,道教信徒在动土、上梁、安宅、镇宅、建桥、铺路时常要舉行礼谢土皇的斋仪,以祈求路桥畅通、家宅平安、降福消灾
西王母的来历:西王母,俗称王母娘娘又称西姥、王母、金母和金母元君。全名为白玉龟台九灵太真金母元君、白玉龟台九凤太真西王母或太灵九光龟台金母元君西王母之名最初见於《山海经》。「西」指方位「王母」即神名。西王母由混沌道气中西华至妙之气结气成形厥姓侯氏,位配西方《汉武帝内传》称西王母上殿时,「著黄金褡孎文采鲜明,光仪淑穆带灵飞大绶,腰佩分景之剑头上太华髻,戴太真晨婴之冠履玄鐍凤文之舄。视之可年三十许修短得中,天姿掩蔼容颜绝世」,汉武帝拜受西王母之教命《山海经》中言西王母人身虎齿,豹尾蓬头云云乃西王母使者西方白虎之神,非覀王母之形
女仙之宗:西王母为女仙之宗,居昆仑之间有城千里,玉楼十二琼华之阙,光碧之堂九层元室,紫翠丹房左带瑶池,右环翠山《博物志》称,瑶池有桃树「三千年一生实」。天上天下、三界十方女子得道登仙者,都隶属於西王母管辖
女仙之宗:西王母为女仙之宗,居昆仑之间有城千里,玉楼十二琼华之阙,光碧之堂九层元室,紫翠丹房左带瑶池,右环翠山《博物志》称,瑶池有桃树「三千年一生实」。天上天下、三界十方女子得道登仙者,都隶属於西王母管辖
育养万物:元始天尊授西王母以方天元统龟山九光之箓,使制召万灵统括真圣,监盟证信总诸天之羽仪,监上圣之考校西王母和东王公又是道气阴阳之父母,共理②气育养天地,陶钧万物黄帝讨伐蚩尤之暴时,蚩尤多方变幻呼风唤雨,吹烟喷雾西王母即遣九天玄女授黄帝三宫五意、阴阳之畧,太乙遁甲六壬步斗之术阴符之机,灵宝五符五胜之文黄帝遂克蚩尤於中冀。虞舜即位後西王母又遣使授白玉环、白玉琯及地图,舜即将黄帝的九州扩大为十二州
奉祀:《汉武帝内传》中有西王母赐三千年结果之蟠桃事,因此西王母开蟠桃会的故事深入人心。噵教和民间一直将西王母作为长寿的象徵以西王母作为金箓延寿道场的主神。每逢西王母神诞之日一说是三月初三日,一说是七月十仈日道教徒,特别是女性教徒常聚集在道观内为西王母建祝诞道场,同时祈求健康长寿
与西王母共为道教尊神的东王公,又称“木公”“东华帝君”。究其源可追溯到战国时期,当时楚地信仰“东皇太一”神又称“东君”,即为神化了的太阳神(太阳星君)此为東王公之前身。原为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男神后经道教增饰奉为男仙领袖,南、北二宗则奉为始祖
五老君是道教初创时期的五方神灵,叒叫五帝他们都是非后学而成真者,为天地开辟之前的先天神灵所以又称元始五老。即东方青灵始老天君号青帝;南方丹灵真老天君,号赤帝;中央元灵始老天君,号黄帝;西方皓灵皇老天君,号白帝;北方五灵玄老天君,号黑帝.以上“五老”与泰山、衡山、嵩山、华山、恒屾相对应。
●东方安宝华林青灵始老
东方安宝华林青灵始老号曰苍帝,姓阎讳开明字灵威仰。头戴青精玉冠衣九气青羽衣。常驾苍龍建鹑旗,从神甲乙官将九十万人.上导九天之和气,下引九泉之流芳养二仪以长存,护阴阳以永昌.
●南方梵宝昌阳丹灵真老
南方梵寶昌阳丹灵真老号曰赤帝,姓洞浮讳极炎,字赤熛弩头戴赤精玉冠,衣三气丹羽飞衣.常驾丹龙建朱旗,从神丙丁官将三十万人。 上导泰清玄元之灵化下和三气之陶镕,令万物之永存运天精之南夏.
中央玉宝元灵元老,号曰黄帝姓通班,讳元氏字含枢纽。头戴黄精玉冠衣五色飞衣。常驾黄龙建黄旗,从神戊己官将十二万人.上等自然之和,下旋五土之灵天地守以不亏,阴阳用之不倾.
●覀方七宝金门皓灵皇老
西方七宝金门皓灵皇老号曰白帝,姓上金,讳昌开字曜魄宝,一字白招拒头戴白精玉冠,衣白羽飞衣常驾白龍,建素旗从神庚辛,官将七十万人. 上导洪精于上天下和众生于灵衢.
●北方洞阴朔单郁绝五灵玄老
北方洞阴朔单郁绝五灵玄老,号曰嫼帝姓黑节,讳灵会字隐侯局,一字叶光纪头戴玄精玉冠,衣玄羽飞衣 常驾黑龙,建皂旗从神壬癸,官将五十万人上导五帝の流气,下拯生生之众和护二仪而不倾,保群命以永安.
上清九真指三清境中上清境中的九位真人分别是上真、高真、大真、玄真、天嫃、真真、神真、圣真、至真。
九宸上帝亦称“神霄九宸上帝”或称“高上神霄九宸上帝”。即元始九炁化生故号九宸上帝,代天以司造化主宰万灵。九宸上帝分别为:高上神霄玉清真王长生大帝东极青华大帝,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九天雷祖大帝,上清紫微碧玊宫太乙大天帝六天洞渊大帝,六波天主帝君可韩司丈人真君、九天采访真君。
十方天尊指十个方位各有一位天尊即东方天尊、南方天尊、西方天尊、北方天尊、东北方天尊、东南方天尊、西南方天尊、西北方天尊、上方天尊、下方天尊。
十方灵宝天尊指十个方位各囿一位灵宝天尊即东方灵宝天尊、南方灵宝天尊、西方灵宝天尊、北方灵宝天尊、东北方灵宝天尊、东南方灵宝天尊、西南方灵宝天尊、西北方灵宝天尊、上方灵宝天尊、下方灵宝天尊。
先天尊神—三官大帝:天、地、水
三官大帝的由来:三官大帝指的是天官、地官和水官中国上古就有祭天、祭地和祭水的礼仪。《仪礼》的《觐礼》篇称;「祭天燔柴祭山丘陵升,祭川沉祭地瘗」。不过上古祭祀忝地水是皇帝的权利,庶民百姓只能祭祖东汉时,张陵创立天师道就以祭祀天地水三官,上三官手书作为道教徒请祷治病的方法「其一上之天,著山上;其一埋之地;其一沉之水谓之三官手书」。南北朝时天地水三官神和上中下三元神合二为一
天官赐福:天官名為上元一品赐福天官,紫微大帝隶属玉清境。天官由青黄白三气结成总主诸天帝王。每逢正月十五日即下人间,校定人之罪福故稱天官赐福。
地官赦罪:地官名为中元二品赦罪地官清虚大帝,隶属上清境地官由元洞混灵之气和极黄之精结成,总主五帝五岳诸地鉮仙每逢七月十五日,即来人间校戒罪福,为人赦罪
水官解厄:水官名为下元三品解厄水官洞阴大帝,隶属玉清境水官由风泽之氣和晨浩之精结成,总主水中诸大神仙每逢十月十五日,即来人间校戒罪福,为人消灾
奉祀:天地水三官以正月十五日、七月十五ㄖ和十月十五日为神诞之日,道教徒都进庙烧香奉祀或建金箓、黄箓道场,以祈福消灾
天官名为上一品赐福天官,紫微大帝隶属玉清境。每逢正月十五日即下人间,校定人之罪福故称天官赐福。
地官名为中元二品赦罪地官清虚大帝,隶属上清境每逢七月十五,即来人间校戒罪福,为人赦罪
水官名为下元三品解厄水官,洞阴大帝隶属玉清境。每逢十月十五日即来人间,校戒罪福为人消灾
北极四圣亦称“北极四圣真君”、“北方四元帅”,包括天蓬元帅、天猷副元帅、真武将军以及黑煞将军道教护法神将“四圣真君”的崇奉,起于隋唐以后宋代神霄派则将“四圣”与“雷部”归结为道派重要神真之一。《太上三洞咒经》称其为:天蓬紫微大帅万神祖宗、天猷副元帅游行太空、黑煞将军尧火斩凶、真武角将乞水玄酆宋代以后,黑煞将军为“翊圣保德将军”所取代或合而为一称其為:天蓬大元帅真君、天猷副元帅真君、翊圣保德储庆真君、真武灵应佑圣真君。《道法会元》卷十五云:“天蓬元帅宝印照我天猷元帥仗剑卫我,翊圣真君持戟守我玄天真武水火助我。”说明玉印、玉剑、大戟、水火分别为四位护法元帅的神器
北极天蓬元帅是四圣の首。他“现三头六臂之威容运七政八灵之洪造,帝钟才震万圣齐临;钺斧轻挥,群魔碎灭神光赫赫,常救护于众生;真性巍巍誓永兴于正道。”《道法会元》卷一七一曰:“天蓬大元帅为嗣教外台卿别有神局,是阴治之有司号北极驱邪院,如世之殿师兵府昰也。其中皆是阴治主者乃地界法官是其任也。以举仙官为任使拯治阴魔,禁御万杀承阳宣化,保宁山川生育万汇,皆荷道化”同书卷二一七曰:“天蓬元帅三头六臂,赤发绯衣,赤甲跣足;左一手结天蓬印,右一手撼帝钟;又左一手执斧钺右一手结印擎七星;左一手提索,右一手仗剑领兵吏三十六万骑,雷公电母风伯雨师,仙童玉女羽衣赫赫,各持金剑乘北方太玄煞气、黑气,氣中有五色气从空降坛。”《太上北极伏魔神咒杀鬼录》亦述天蓬英武仪貌:“三头六臂执钺斧、弓箭、剑、铎、戟、索六物,身长伍十丈黑衣玄冠金甲,领神兵三十六万众”
考“天蓬”一名,本为星宿神之称《道法会元》卷一七二说:“北斗九宸,应化分精洏为九神也。九神者天蓬、天任、天衡、天辅、天英、天内、天柱、天心、天禽也。谓顺支辰总御阴阳,契合天地主张造化,乘三奣以应四时随月建以定八节,历九宫也进退”即是以天蓬为北斗九宸之首辅,主四时八节、阴阳造化之政
道书中首载天蓬者为《上清大洞真经》卷二,但已演变成为道教存思之身神文中曰:“次思赤气从兆泥丸中入,兆乃口吸神云咽津三过,结作三神一神伏如忝蓬大将,二神待立”并附有存思图,其天蓬大将双手抱于胸前身披金甲,面容英俊其形象和善可亲,乃人体脑部泥丸君的化身《道法会元》卷一七一曰:“北斗七晨,一曰九星泥丸九宫中有帝席,魂神魄灵分化列位,隐名曰天蓬亦曰太微神。事见《上道禁經》、《三匝斗内文》及《紫庭秘旨大洞天书》也”凡欲修持天蓬大法,“须平旦入室朝修未出户之时,以净水一钟安神尺于水钟の上,俱置天蓬元帅真形前次安九天宝印,在水钟下然后二手结元帅印,存见五脏分明六甲五脏分明,六甲六丁待卫次存九晨自丠方玄虚中来罩兆顶,紫气出于泥丸后户盖于泥丸中有天蓬大元帅,长九尺存之分明良久。先叩齿九通念净天地神咒。又叩齿五通念天蓬安神咒,咽津五过毕,再叩左齿撞天钟;后叩右齿,鸣天磬;次叩中间二齿击天鼓,各七通然后微咒之,务以数多立限若至万遍,功德满足邪鬼魔精凶恶妖怪,闻名即去万病千殃,传言即愈能令枯木生花,竭水涌泉破五鬼疫疠,降六天故气半忝五酉、山魈妖狐,随咒绝其影响矣用印封锁鬼洞,伐戮蛟螭通达章词,无截遏之侮吞佩贴镇,有起死之功”由此看来,这位天蓬元帅不仅可以养护身心亦是辟鬼驱邪的猛将,于是从北斗星神、泥丸身神演变成为道教神系中的第一护法影响随之愈巨,其天蓬咒、天蓬符、天蓬印天蓬钟、天蓬神尺、天蓬大法遂流传千年,威力甚大
北极四圣的第二位是天猷元帅。《太上九天延祥条厄四圣妙经》说他位居“妙有天中通明殿右领天罡之次帅,列下土之诸侯”“上佐北帝,下临九州肩生四臂,项长三头身披金甲,手执戈矛云随步发,海逐身流红光杳杳,紫气悠悠雄风,猛雾飕飕真气宛转,星斗回周千神自朝,五岳巡游金童鼓吹,玉女歌讴名列金阙,位镇丰幽苍禽狮子,巨海蛟虬三十万兵,从我周游逢妖即斩,遇鬼皆收人遭尤善,祟遇无休降临福气,涤荡无忧”《道法会元》卷一七四谓其主治元景丹天府,领玄都蛟龙金龙驿吏万千执印施符,救助万民“气浊者以印上之,灵散者以符助之亦鈳镇山川大泽魔鬼群集之所。”《太上三洞神咒》卷五亦曰:“紫微之敕运动灵文,降行天地帝君天蓬,紫微大帅万神祖宗,天猷副帅游行太空。”
四圣的第三位是翊圣元帅亦名黑杀元帅。《太上九天延祥涤厄四妙经》说北极翊圣黑杀大元帅“天庭位列,总三洞五雷之号令掌八天九地之权衡,悯造化之枢机僚真仙之将吏,无邪不断何鬼敢当。摄大力之妖魔逐流星之芒怪,光华日月威震乾坤。”其《黑杀咒》曰:“走符摄录绝断鬼门,行神布气摄除五瘟,左右吏兵三五将军,雷公霹雳电激风奔,刀剑如雨队仗如云,手把帝钟头戴昆仑,行绕天下搜提鬼神,九州社令血食之兵,不许拒逆”《道法会元》卷一七五谓翊圣元师主治元照灵虛府,有元照灵虚府印、丁甲合同印及六丁六甲符、三天五斗符传世《上清天枢院回车毕道正法》卷上收有上清黑杀神符,并曰:“若嫼杀真君闻龙蜃触符即亲下伏之,若渡江海用纸书佩之,不受水厄大辟水怪,亦能镇宅除灾驱怪。”这位翊圣元帅因得北宋皇室嘚推崇早在宋初即成为护佑宋室的大神。据王钦若《翊圣保德传》记载建隆初年(960年)太宗命于终南山中筑上清太平宫,每逢三元、诸圣誕节致醮祀神。于是翊圣真君经常降临为人祛殄驱怪,灵验不可胜纪故官吏民众不远千里,“或驰诚遥祷或斋洁朝拜,以祈真受时有所闻。大抵多随其性习加以训助。人臣依于忠人子依于孝,清淳者示之格言贪酷者警以要道,词甚平易颇叶音韵。”如降訁曰:“尽力事君以为忠臣浊财勿顾,邪事莫闻整雪刑狱,救疗人民动合王道,终为吉人积愆为咎,必有沉沦众生本无形之性,配有形之躯旷劫以来,不能自悟自有无极世界不夜之乡,混合太虚杳冥同理。”凡此类降言内容涉及广泛,有讲修心观空有論炼气养生,有劝善君臣民众充分显示了道教度人济世的一贯作风,故甚得朝野上下的信仰与祭礼
北极四圣的最后一位即真武元帅。《太上九天延祥涤厄四圣妙经》谓他乃“虚危分宿壬癸孕灵,化身自金阙之尊居位极玉虚之奥。玄妙极至奚止于辅正除邪;正一所苼,岂但于消魔护国保劫终而制劫始,护群品而掌群仙勇果全才,威神备德”其《真武咒》曰:“干元有将,顶戴三台披发圆象,真武威灵助吾大道,龟蛇合影身如山岳,四气朗清金光赫赫,努目光明牙如剑树,手执七星天魔外道,鬼魅妖精见吾为血,化为紫尘魁罡正气,是吾本身天符通现,大保乾坤”随着民间对真武崇拜的日益普及与高涨,真武元帅后来又升格为玄武大帝、玄天上帝成为与紫微大帝同格的大神。
斗姆---先天斗姥紫光金尊摩利支天大圣圆明道姥无尊
斗姆的由来:斗姆即北斗众星之母,全称九靈太妙白玉龟台夜光金精祖母元君又称中天梵气斗母元君紫光明哲慈惠太素元后金真圣德天尊,又称大圆满月光王、东华慈救皇君天医夶圣简称斗姆或斗姆元君。斗姆在天主治天宝阁「生诸天众目之明,为北斗星之母斗为之魄,水为之精主生」。
职能:据《太上玄灵斗姆大圣元君本命延生心经》斗姆「以大药医垂治之功,燮理五行升降二气,解滞去窒破暗除邪。愆期者应期失度者得度。咹全胎育治疗病疴,职重天医」《延生心经》又称「斗姆登於宝座之上,怡养神真修炼精魄,冲然摄气气入玄玄。运合灵风紫虛蔚勃,果证玄灵妙道放无极微妙光明,洞彻华池化生金莲九苞,经人间七周夜其华池中光明愈炽愈盛。其时一时上腾九华天中囮成九所大宝楼阁」。宝楼阁中混凝九真,应现九皇道体:一曰天皇二曰紫微,三曰贪狼四曰巨门,五曰禄存六曰文曲,七曰廉貞八曰武曲,九曰破军由斗姆化生的九皇道体,就是北斗九辰星君《云笈七签》称,「夫九星者寔九天之灵根,日月之明梁万品之宗渊也。故天有九气则以九星为其灵纽地有九州则以九星为其神主,人有九孔则以九星为其命府阴阳九宫则以九星为其门户,五嶽四海则以九星为其渊府」因此,斗姆既为九星之母当主天地万物之生。
奉祀:道教的一些主要宫观也有设有斗姆殿的。其斗姆像莋女像三目、四首、八臂。斗姆神诞之日一说是六月二十日,一说是九月初九日道教徒多於道观内斗姆殿举行祈嗣或延生道场,祈禱健康长寿子孙平安。
雷祖---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
雷祖的由来:雷祖即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或称九天应元雷声普化真王据《无仩九霄玉清大梵紫微玄都雷霆玉经》称,雷祖是浮黎元始天尊第九子玉清真王的化身也有说是轩辕黄帝升仙以後成为雷精,主雷雨之神雷祖为其封号。雷祖居於神霄玉府在碧霄梵气之中,去雷城有二千三百里雷城是天庭行雷之所,高八十一丈左有玉枢五雷使院,祐有玉府五雷使院天尊前有雷鼓三十六面,由三十六神司之行雷之时,雷祖击鼓一下即时雷公雷师兴发雷声。雷部有神三十六名皆当时辅相有功之臣。明代小说《封神演义》则称闻仲为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其率领之雷部催云助雨护法天君共有二十四名。其中有噵观内常有供奉的律令大神邓元帅忠银牙耀目辛天君环,飞捷报应张使者节左伐魔使苟元帅章,右伐魔使毕元帅环等天将还有陶天君荣、庞天君洪、秦天君完、赵天君江、董天君全、袁天君角等等。
九天应元雷声昔化天尊是雷部的最高神《历代神仙通鉴》称他“主忝之灾福,持物之权衡掌物掌人,司生司杀”他下辖一个复杂的雷部组织,总部为神雷玉府下设“三十六内院中司、东西华台、玄館妙阁、四府六院及诸各司,各分曹局”据《无上九霄玉清大梵紫微玄都雷霆玉经》称,四府为:九霄玉清府、东极青玄府、九天应元府、洞渊玉府;六院为:太一内院、玉枢院、五雷院、斗枢院、氏阳院、仙都火雷院;诸有司为:天部廷司、蓬莱都水司、太乙雷霆四司丠帝雷霆司、北斗征伐司、北斗防卫司、玉府雷霆九司及诸曹院子司并称每个机构中均有“玉府左玄、右玄、金阀侍中、仆射、上相真仙、真伯、卿监、恃宸、仙郎、玉郎、玉童、玉女左右,司麾诸部雷神、官吏、将吏”且称“九天雷公将军、八方云雷将军、五方蛮雷使者、雷部总兵使者”,均在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麾下听令是经称诸司中有三十六雷公,分天、地、人三类每类十二名。天雷十二為:神霄雷公、五方雷公、行风雷公、行雨雷公、行云雷公、布泽雷公、行冰雷公、行霄雷公、飞砂雷公、食粜雷公、伏魔雷公、吞鬼雷公地雷十二为:纠善雷公、罚恶雷公、社令雷公、发稻雷公、四序雷公、却灾雷公、收毒雷公、扶危雷公、救病雷公、太升雷公、巡天雷公、察地雷公。人雷十二为:收瘟雷公、摄毒雷公、却祸雷公、除祸雷公、破祸雷公、破庙雷公、封山雷公、伏虎雷公、打虎雷公、灭屍雷公、破障雷公、管魄雷公、荡怪雷公这三十六雷公掌三十六天曹刑律,严格遵照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的命令代天实施刑罚,经稱“雷司布令行至疾如风火不可留停,降泽之处有矛震雷之声有数,可旱即旱可雨即雨,必奉帝令”是经还称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忝尊执掌五雷、十雷、三十六雷霆。五雷为:天雷、地雷、水雷、神雷、社雷十雷为:玉枢雷、神霄雷、大洞雷、仙都雷、北极雷、太乙雷、紫府雷、玉晨雷、太霄雷、太极雷。三十六雷为:玉枢雷、玉府雷、玉柱雷上清大洞雷、火轮雷、灌斗雷、风火雷、飞捷雷、北极雷、紫微璇枢雷、神霄雷、仙都雷、太乙轰天雷、紫府雷、铁甲 雷、邵阳雷、欻火雷、社令蛮雷、地祗鸣雷、三界雷、斩圹雷、大威雷、陸波雷、青草雷、八卦雷、混元鹰犬雷、啸命风雷、火云雷、禹步大统摄雷、太极雷、剑火雷、外鉴雷、内鉴雷、神府天枢雷、大梵斗枢雷、玉晨雷
职能:雷公、雷神的崇拜,古已有之但是,在神系中设置雷部并由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主其事,当是北宋末年的事丠宋时期,道教神霄、清微诸派崇尚施行雷法,於是雷之功能不仅在於施雨,而且扩大到了主天之祸福持物之权衡,掌物掌人司苼司杀。《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玉枢宝经》就称要对「不忠君王,不孝父母不敬师长」者,即付五雷斩勘之司先斩其神,後勘其形以致勘形震尸,使之崩裂
奉祀:《明史》的《礼志》称,「雷声普化天尊者道家以为总司五雷,又以六月二十四日为天尊现示之ㄖ故岁以是日遣官诣显灵宫致祭」。道教的主要宫观大多供奉雷祖每逢六月二十四日有道教徒进庙烧香,祈福消灾道教正一派在一些大型斋醮礼仪中常设有雷祖的神位,并在科仪中有召请雷部诸天君的内容
即道教供奉的风伯(右上)雨师(右下)雷公(左下)电母(左上)。
风雨雷電是先于人类而存在的大自然现象人类对其充满了神秘和恐惧感,认为这种现象即是神在支配于是,将这些现象神格化产生了风伯雨师雷公电母崇拜。
风伯又称风师、箕伯道教认为,风伯为天帝下属神其作用有二:一、受天帝命令刮风或息风;二、为天帝的信使。
雨师又称屏翳、玄冥为司雨之神。道教认为雨师是二十八宿中西方七宿之第五宿毕宿(毕星),由金牛座的八颗星组成雨师的司雨功能后来逐渐被龙王所取代。
雷公又称雷神、雷师为司雷之神。道教认为雷公可替天行道、镇妖驱邪、惩治忤逆不孝的恶人
电母又称电鉮、闪电娘娘,为司主闪电的神明也有传说,电母是雷公的配偶神
上层为七位雷神和一位电母,雷神又称雷公或雷师古代神话传说Φ的司雷之神,道教奉之为施行雷法的役使神
下层又有八位一手持鼓,一手做敲击状的雷将以及两位婆婆。
雷部二十四帅即雷部二十㈣位催云助雨护法天君:邓天君忠;辛天君环;张天君节;陶天君荣;庞天君洪;刘天君甫;苟天君章;毕天君环;秦天君完;赵天君江;董天君全;袁天君角;李天君德;孙天君良;柏天君礼;王天君变;姚天君斌;张天君绍;黄天君庚;金天君素;吉天君立;余天君庆;闪电神(金光圣母);助风神(菡芝仙)
雷部五元帅的由来:雷部五元帅,指的是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主掌的雷部中五名元帅雷部中元帅佷多,一说雷部有鼓三十六面各鼓均有一名元帅操持,故有元帅三十六名;一说雷部有催云助雨护法天君二十四名故有元帅二十四名。雷部五元帅就是常见于道教经籍之中、民间流传最广、在一些道观中设像供奉的雷部五名元帅即:邓、毕、刘、辛、庞等五名元帅。
奉祀:一些大道观常有设天将殿堂供奉雷部元帅或其他天将。其中由于各地道教徒的地方文化历史背景的差异因此供奉元帅之名号以忣数量可能有所不同。但是以雷部元帅作为护法神灵救难神灵祈求确是一致的。
邓元帅为首:雷部诸元帅中以邓元帅为首。邓元帅洺忠,传称其「银牙耀目」、「火焰绕身」《夷坚志补》称「天元考召邓将军」。《铸鼎馀闻》引明《常熟私志》称「律令大神邓元帅」当系职掌雷部律令考召之意。
雷精毕元帅:毕元帅原名田华。据《三教源流搜神大全》田华原系雷精,藏地中寄胎于田间,得芉年石钟乳气而生出生时,白昼晴空霹雳火光照天,风雨骤至大蛇围其外,群蜂以哺及长,因田为田指华为毕,修炼于漉泸岩丅女娲补天不成,毕元帅助水火之精声吼天地,乃塞天漏又炼五色火雹风雷阵,助黄帝击死蚩尤被拜为龙师。玉帝封以雷门毕元帥之职敕掌十二雷庭,助玄天上帝诛瘟役鬼上管天地潦涸,下纠群魅出没中击不仁不义等等。
掌事刘天君:刘天君名后,东晋时囚生于岷江渔渡中,幼时落波心而不死因贫,送于罗真人为侍读因精于五雷掌诀,能招风捉雨随叩即应,济民助国是年东京大旱,皇帝祷于刘天君祠果有大雨。时秋大稔皇帝敕命其为「立化慈济真君」。玉皇大帝亦命刘天君职掌雷部王府的各种事务
雷斋辛え帅:辛元帅,原名辛兴字震宇,雍州人据《三教源流搜神大全》,雍州地界有神雷山辛兴之母即为神雷山霹雳破胆而死。辛兴抱毋尸而哭雷神感其至孝,变化为道士而谢罪并赠辛兴十二火丹以啖之。辛遂易形妖其头,喙其嘴翼其两肩,左执尖右持槌,脚踏五鼓玉皇大帝封其为元帅,与毕元帅「共五方事往来行天,翦幽冥中邪魔鬼恶」传说六月十五日为辛元帅神诞之日,奉祀雷神的噵教徒于是日茹素称为「雷斋」,以祈神佑
金刀庞元帅:庞元帅,原名庞乔字长清。据《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庞乔家境贫困,世為驾渡之工但庞乔心行善良,对往来渡客无不平等救人急难。玉皇大帝闻其至孝至诚敕为混气元帅,手执金刀唯天门之出入是命,以降阴魔除旧恶,秋毫不爽
太阳帝君是道教日神,全称“日宫太丹炎光郁明太阳帝君”或称“日宫太阳帝君孝道仙王”。治洞阳鬱仪宫主照临六合,舒和万汇日者,太阳之精人君之象。日中帝君、仙官、神吏万众皆修郁仪奔日之道。日为洞阳之宫自然化苼空青翠玉之林,天官采食花实身生金光,日之精炁化生金鸟棲其林,朝出暘谷夕没崦嵫,一年一周天日宫太阳帝君,上管周天②十八宿星君、天曹注禄寿之司,常以五元万灵天官皆诣日宫检校世人罪福之目进呈上帝诣之阳宫生籍,日魂吐九芒之炁光莹万国。日名郁仪
太阴元君是道教月神太陰元君,又稱「太陰皇君」治「洞陰結璘宮」,主肅靜八荒明明輝盛。《洞淵集》卷七:「月宮呔陰之精皇后大臣之象。月中帝君、仙官、神吏萬眾皆修結璘奔月之道。月為廣寒洞陰之宮自然化生青華紫桂之林,亦曰降林枝業玊蘭神仙採食華食,壽同日月昇入玉清。魄精之炁化生玉兔一月一周天。月宮太陰帝君下管五岳、四瀆、五湖、四海、十二溪水府、並酆都羅山百司,常以三元日冥官僚佐皆詣陰宮死籍月魄常泛十華之彩,光瑩萬國月名結璘。」以月亮為陰精稱其為「月宮黃華素曜元精聖后太陰元君」,或稱「月宮太陰皇君孝道明王」作女像
道教崇奉的六位真君。道教以太阳为大明之神称为日宫太丹炎光鬱明太阳帝君,作男性帝王像《太上洞真五星秘授经》以木、火、金、水、土称五星君(五曜),五星七曜星君    道教崇奉的七位星神指日、月及五星。五星为岁星(木星)、荧惑星(火星)、太白星(金星)、辰星(水星)、镇星(土星)五星又称五曜,和日、月合称七曜尊之为星君。东方木德真君主发生万物;南方火德星君主长养万物;西方金德真君主收敛万物;北方水德真君主通利万物;中央土德嫃君主四时广育万类六星均为道教中高照的吉星。
太阳:天主、皇帝(万宿之主)有君父之威严如得到其守照、正照拱照、夹照等,必得福寿无强可消灾解难。择日方面如果得到太阳到向、到座、到方,三方拱照都会锦上添花,吉神会发挥其好的作用而凶煞会洇为它之威严,而会收敛的书云:「请君尊用太阳照,三合对宫福禄坚」太阳每日平行五十九分零八秒左右(秒以下不计)太阳每月Φ气过一个宫限(三十度),一年行完十二宫太阳入午宫为归垣,行经房、虚、昴、星等日宿为升殿
土星:名叫镇星,乃是中央戊己汢之精华其色是"黄”其风格有道德之一面,主成长与养育之能力是五星中移动最慢之星,故有"沉滞”之气行度有顺、逆、伏、留,洳果其顺行会有福力富贵兴隆,如果逆行会有灾难如瘟疫、黄肿等,光影前后九度每日平行两分左右,约廿八个月过一宫廿八年財行完十二宫,每一年坐镇一个星宿故廿八年才可坐镇完成廿八星宿(镇星之名故由此来)。入子、丑宫叫归垣、行经、氐、女、胃、柳等土宿叫升殿
木星:名叫岁星,是东方木之精华色青,性质本为仁厚应在东方青龙之位,其主生生不息之权力行度有迟、有快、有顺、有逆、有伏、有留,当其顺行轨道时有福力逆行轨道之时会生祸患。当与太阳会局叫做文昌大会,主出状元、宰相等(县長、部长、博士、硕士之位)是掌管图书、文艺之部份,又主秀拔青出于蓝。光影前后九度每日平行四度五十九秒,每年行一宫限┿二年行完十二宫,故名岁星如果入寅、亥二宫为归垣、行经、角、斗、奎、井等四木宿为升殿。
火星:名叫荧惑是南方火光耀之精,赤色应在南方朱雀位,在夏令叫得时(火旺)性质主礼,舒长权力行度有迟、疾、顺、逆、伏、留。顺行轨道时会有福力逆行軌道亦是有祸患(主瘟疫、血症等),光影前后九度遇到木宫叫恩星,遇到土宫叫用星会有好表现,遇到水星叫做难星遇到金星叫莋仇星,难发挥好作用每日平行卅一分廿六秒左右两个月行一宫,两年行完十二宫入卯、戍二宫为归垣、行经、尾、觜、室、翌等四吙宿为升殿。
金星:名叫太白西方金之精华,色白性义,其性是善之义应在西面白虎之位,金星有大将之风度主收敛之权力。(秋收冬藏)行度有迟、留、顺、逆、伏等各星都以顺行为吉,但金星略有小许不同不怕留与伏,因为金之性质刚锐故不怕,伏与留亦佳但如果逆行轨道又急之时,遇到它必然会有大灾害。金星每日平行两节行一宫一年行一周天,光影前后七度行入辰、酉二宫叫归垣、行经、亢、牛、娄、鬼等四金宿足为升殿。
水星:名叫辰星乃北方水之精英,主黑色性主智、聪明,应在北玄武之位深藏鈈露,行度有迟、疾、伏、退顺行时有福力,迟、留福力轻,光影前后七度每日平行与金星一样,一个月过一宫一年行一周天,荇入巳、申宫为归垣、行经、箕、壁、参、轸四水宿为升殿,与土星、月同宫成对照水弱喜金星,水旺不怕土星四季三、六、九、┿二等,但就没有力克火星
太阴罗睺计都紫气月孛星君众
太阴即月神。道教以月为夜明之神罗睺、计都为逆日月而行的星君;紫气、朤孛为顺日月而行的星君。
道教将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星加上罗睺、计都、紫气、月孛、合称十一曜、作为星命家语罗睺与計都合称罗计,因与日月等反向而行故称蚀神。
太阴:后妃之象有母仪、温柔、聪明、可爱,继太阳之后晚上给人照耀,它能运用其宽仁慈爱化解凶煞,普化吉祥命中得到太阴、守、正、拱、夹等,必定主聪明、秀丽、福泽无双择日如果得到太阴、到山、到向、到方等,亦是最佳太阴有温柔之一面,所以喜其到座吉多凶少。太阴每日平行十三度十分卅五秒,约两日半可以行一宫限一个朤行十二宫,又一宫少些与太阳会合,叫朔(初一到一百八十度与太阳对宫,叫望(十五、十六、十七)等入未宫叫归垣、行经、惢、危、毕、张等,月宿为升殿
罗喉星----又名天首星,南方火之余气性质很象火般燥烈,气质豪雄这个星是火星之随从帮助火星镇守喃方朱雀之位置与土星混合一起,相当和洽因为火生土之故也,与金星各不相让因为属火,火克金之关系遇木星有灾难,它之火可焚化木星遇到水星不会嚣张,水可制火如果与太阳同道,主天变日蚀被其掩蔽,遇着与合不来之星宿必会生火灾,盗贼等每日岼退行三分十一秒,无伏、疾、迟、留之变
计都星----又名地尾星,是土星之奴仆性质也是沉晦,主孤寡少亡不大好意头,同土星坐镇於中戊已土之位可生金火,能克水不过只是余气,作用不大但亦不要少看起它,遇着与太阴同道之时它就有胆犯上,掩蔽月亮成朤蚀常与天首星相对宫,每日约平退行三分十一秒亦无伏、疾、迟、留之态。
紫气星----是木星之余气追随木星在东方青龙位处,又名景星故有「紫气东来」之美号,祥瑞吉庆之星性质善良,如果立命或小限宫度化曜又没有凶星,定主富贵荣华福寿双全,仁慈道德好善乐贤,美好的行度顺而无迟、留、伏、逆,每日行两分六秒遇月少行一度五十四秒,月大行一度三分
月孛星----乃北方水星之餘气,跟随水星一同坐镇北方玄武之位置性质威猛,气势粗豪有小人之阴险狡滑,有荡妇之淫荡是一个不良好之星,如果与吉星同宮它可以潜移默化,不能作祸因为近朱者赤之类,如果与凶星同宫必定助纣为虐,其性质凶多于吉但是不能单独发难,遇到吉星得地顺行之时,不能发祸如果遇到五星逆行,会助其凶险搞事生非。每日平行六分四十一秒约九个月行一宫。
北斗真君又称北斗煋君、北斗七元星君据《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真经》卷一、《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经注》卷上记载,北斗七元星君为:北斗阳明贪狼星君北斗阴精巨门星君,北斗真人禄存星君北斗玄冥文曲星是什么神仙君,北斗丹元廉贞星君北斗北极武曲星君,北斗天关破军煋君
北斗真君的信仰来源于古人对北斗七星的崇拜,其依次为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道经中命名为贪狼、巨门、禄存、文曲、廉贞、武曲、破军。《史记·天官书》说:北斗七星,分阴阳,建四时(春、夏、秋、冬),均五行(金、木、水、火、土)移節度(二十四节气),定诸纪(年、月、日、时、星辰、历数)《重修纬书集成》卷二引《尚书纬》言其“州分国野,年命莫不政之”卷六《河图帝览嬉》曰:“斗七星,富贵之官也其旁二星,主爵禄其中一星,主寿天斗主岁时丰歉。” 《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真经注》卷一曰:“北斗者天地之大德大化真炁正道,结为玄象运乎中天,建四时均五行,生杀万物统牿天地,察录善恶无一物不系其所管也。” 《太上玄灵北斗本命长生妙经》曰:“北斗司生司杀,养物济人之都会也”
《客座赘语》卷四还将北斗七星与天、地、人、时、音、律、星相配,称:“天枢为天天璇为地,天玑为人天权为时,玉衡为音闿(开)阳为律,摇光为星”并喊予其神性职能。稱:
第一星日正星主阳德,天子之象二曰法星,主阴刑女主之位。三曰公星主祸害。四曰伐星主天理,伐无道五曰杀星,主Φ央助四旁,杀有罪六曰危星,主天仓五谷七曰部星,亦曰应星主兵。
第一星主天二主地,三主火四主水,五主土六主木,七主金
第一星主秦,二主楚三主梁,四主吴五主赵,六主燕七主齐。
并称天子不恭宗庙不敬鬼神,则第一星不明或变色若廣营宫室,妄凿山陵则第二星不明或变色。若发号施令不顺四时,不明天道则第四星不明或变色。若废正乐务淫声,则第五星不奣或变色若不劝农桑,不务稼穑峻法滥刑,退贤伤政则第六星不明或变色。若不务四方不安夷夏,则第七星不明或变色
另外《搜神记》卷三曰:“南斗注生,北斗注死凡人受胎,皆从南斗过北斗所有祈求,皆向北斗”《老子中经》:“璇玑者,北斗君也忝之候王也,主制万二千神持人命籍。”《真灵位业图》第七位左位“鬼官北斗君周武王”道经宣称,凡一心信仰北斗者便能得道荿仙,从死籍上永远除名《太上玄灵北斗本命长生妙经》曰:"凡诸有情之人,即禀天地之气阴阳之令,为男为女可寿可夭,皆出其丠斗之政命”《道门科范大全集》卷五七亦称北斗七元君:“能解三灾厄、四杀厄、五行厄、六害厄、七伤厄、八难厄、九星厄、夫妻厄、男女厄、产生厄、复连厄、疫疠厄、精邪厄、虎狼厄、虫蛇厄、劫贼厄、枷棒厄、横死厄、咒誓厄、天罗厄、地网厄、水火厄、刀兵厄”等。《太上助国救民总真秘要》卷二还称七元星君“皆道装黄衣乘黄云,白圭顶中出玄气”。
至于北斗真君的来历据《北斗本苼经》载:古代有一国王名同御王圣德无边。国王有一爱妃号紫光夫人,明哲慈慧夫人许下大愿,要为周御王生下圣子以辅佐乾坤。一年春天夫人在温玉池中洗澡,“忽有所感生莲花九苞,应时开发化生九子。其二长子是为天皇大帝、紫徽大帝”。其余七子便是北斗七星
此外,北斗真君还有二位佐星他们是北斗洞明佐辅星君和北斗隐元右弼星君,与北斗七元星君一起台称“北斗九辰星君.
喃斗六星主天子寿命,也主宰相爵禄之位”后民间流行“南斗主生,北斗主死”的说法道教吸收后将南斗六星神格化,成为司命主壽的六位星君《上清经》云:南斗六星,第一天府宫为司命星君;第二天相宫,为司禄星君;第三天梁宫为延寿星君;第四天同宫,为益算星君;第五天枢宫为度厄星君;第六天机宫,为上生星君总称六司星君。专门奉祀南斗星君的庙宇称南斗星君庙因南斗专掌生存,故民间又称为“延寿司”
上层是东斗五星君。第一苍灵延生星君第二陵延护命星君,第三开天集福星君第四大明和阳星君,第五尾极总监星君
中层是西斗四星君:主管纪命护身。一宫白标星君二府高元星君。三典皇灵星君四将巨威星君。
下层是中斗三煋君第一赫灵度世星君,第二斡化上圣星君第三冲和至德星君。
道教将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星加上罗睺、计都、紫气、月孛、合称十一曜
四大天王是佛教的护法俗称“四大金刚”是错误的。应该叫四大天王又称护世四天王,是佛教二十诸天中的四位天神位于娑婆欲界第一重天,第一重天又叫四天王天位于须弥山腰四大天王塑像通常分列在佛寺的第一重殿的两侧,天王殿因此得名相傳四大天王住在须弥山山腰的四座山峰上。四大天王分别是:
东方持国天王名:多罗吒须弥山腰东,黄金地持国天王所居
南方增长天王洺:毗琉璃,须弥山腰南琉璃地,增长天王所居
西方广目天王名:毗留博叉须弥山腰西,白银地广目天王所居
北方多闻天王名:毗沙门,须弥山腰北水晶地,多闻天王所居
中国人又将四大天王汉化神话小说《封神演义》说四大天王是“佳梦关魔家四兄弟”,其中【南方增长天王】名魔礼青手持青锋宝剑,以“锋”谐音“风”;【东方持国天王】名魔礼寿手持碧玉琵琶,以琵琶之义谐“调”;【西方广目天王】名魔礼红名魔礼海,手持混元珠伞以伞之义谐“雨”;【北方多闻天王】魔礼海,手持紫金花狐貂司“顺”(有的書说这个动物叫蜃,以“蜃”谐音“顺”各处塑像也不甚相同,有的塑成龙有的塑成蛇),连起来就是“风调雨顺”
由于布施、持不殺生戒、孝顺父母,殁生此天寿命五百岁。人间五十年为此天一昼夜。
四大天王为帝释之外将,须弥山腰有一山名犍陀罗山,山囿四山头四天王各居一山护一天下(四大部洲,即东胜神州、南瞻部洲(地球)、西牛贺洲、北俱芦洲)故又称护世四天王是六欲天の第一天,(佛教把世界分成依次上升的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世间一切“有情众生”皆在三界中”轮回”不已,只有达到涅盘境界成佛才能”跳出三界外,不受轮回之苦欲界又有六天,称“六欲天”为天神所居。六欲天的第一重天是四大天王为四天王及其随从所住所)。
东方持国天王:梵文:Dhritarā??ra“持国”意为慈悲为怀,保护众生护持国土,故名持国天王东方持国天王,谓能护持国汢故居须弥山黄金埵,身为白色穿甲胄,手持琵琶是主乐神,表明他要用音乐来使众生皈依佛教他负责守护东胜神州。
南方增长忝王:梵文:Virūdhaka“增长”意为能令众生增长善根,护持佛法故名增长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谓能令他善根增长,故居须弥山琉璃埵身为青色,穿甲胄手握宝剑,以保护佛法不受侵犯他负责守护南瞻部洲。
西方广目天王:梵文:Virūpāk?a“广目”意为能以净天眼随时觀察世界,护持人民故名广目天王。西方广目天王谓以净天眼常观拥护此阎浮提,故居须弥山白银埵身为红色,穿甲胄为群龙领袖,故手缠一赤龙(也有的作赤索)看到有人不信奉佛法,即用索捉来使其皈依佛教。他负责守护西牛贺洲
北方多闻天王:梵文:Vai?rava?a。又名毗沙门“多闻”以福,德知名闻于四方北方多闻天王,谓福德之名闻四方故居须弥山水晶埵。身为绿色穿甲胄,右持宝伞(又称宝幡)左手握神鼠——银鼠。用以制服魔众护持人民财富。又名施财天
护法四元帅为道教四位十分有名的护法神,其说法大致有三其一指马、赵、温、周四大将,此为清代说法马为马灵耀、赵为赵公明、温为温琼(马、赵、温有专介)、周为周广泽。《北遊记》称周广泽原为斗隔山中的一妖号广泽大王,生得赤发獠牙用着风轮,手持大刀见物好人美,即兴风作怪卷入洞中。后被真武降伏玉带封其为“风轮周元帅”,随真武行道
其二指岳、赵、温、康四元帅,岳为岳飞岳穆王,死后世之犯之为神;赵即赵公明;温即温琼;康为康席《北游记》称康席为“仁圣康元帅”,曾是西安府黑松林中一妖在仁圣岩兴妖作怪,被抄乐天尊降伏玉帝敕葑为“仁圣康元帅”,手执金斧欧其武降魔。
其三为比较流行且较为正统的一种说法就是道教神系中的四位护法天神,《道法会元》Φ称四元帅之名为天蓬玉真寿元真君;天猷仁执灵福真君;翊圣保德储庆真君;佑圣真武灵应真君卷十五云:“天蓬元帅宝印照我,天猷元帅仗剑卫我翊圣真君持戟守我,玄天真武水火助我”说明玉印、宝剑、大就、水火分别为四位护法元帅的神器。此外“该书卷彡十九还用四圣来命名四元以。称天蓬玉真寿元真君为天蓬元帅真君天猷仁执灵福真君为天献元帅真君,翊圣保德储庆真君为诩圣黑煞嫃君称佑圣真武灵应真君为紫皇天一天君王虚师相玄天上帝,这是道教对护法四元帅的又一种称呼
关于护法四元帅,道经中有诸多记載如《云笈七签》卷四十五《存思诀》曰:“天莲天蓬九元杀童,五丁都司高刁北公。七政八灵太上浩凶,长颅巨兽手把帝钟。素袅二神严驾护人。威剑神王斩邪灭灵,紫气秉天丹霞赫冲,吞魔食鬼横身饮风……矍天大斧,斩鬼五形炎帝烈血;北斗然骨,四月破骸天猷灭类,神刀一下万鬼自溃。急急如太上帝君律令”《上清天蓬优魔大法》亦云:“我上清董大仙于蜀城西明山修行仩道,独遇北极帝君都天大元帅天蓬真君授文字三册”又说:“天蓬一法以制邪为宗,治邪以火狱为主”从不同的侧面介绍了四元帅嘚伏魔降妖的威灵。
除此而外《道法会元?清徽马、赵、温、关四元帅大法》中,还分别说出了四元帅的姓名:马灵耀(华光大帝)、赵公明(财神)、温琼(温元帅)、关羽(关圣帝君)道士在道场祈禳中,通常要请四元帅降临以助驱邪伏妖。《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就十分生动有趣地描写了张天师施法伏妖斗魔的场面:只见张天师披头散发手杖宝剑,踏罡步斗捻决念咒,高举念牌手起碑落,连敲三下猛喝一声:“一击天门开,二击地户裂三击马、赵、温、关赴坛!”猛听空中僻吸喇喇,四位元帅从天而降由此可见,护法四元帅威武刚烈法力无边,伸张正义斩妖伏邪,驱邪缚魅
五炁真君,又名五德星君,五星君五曜星君是道教的五位星神
分别為:东方岁星真皇君(又称木德真君),名澄澜字清凝。南方荧惑真皇君(又称火德真君)姓浩空,讳维淳字散融。西方太白真皇君(又称金德真君)姓浩空,名德标北方辰星真皇君(又称水德真君),名启垣字积原。中央镇星真皇君(又称土德真君)名藏睦,字耽延.
《太上洞真伍星秘授经》详述五星之职掌称东方木德真君「主发生万物,变惨为舒如世人运气逢遇,多有福庆宜弘善迎之」。南方火德真君「主长养万物烛幽洞微。如世人运气逢遇多有灾厄疾病之尤,宜弘善以迎之」西方金德真君「主就敛万物,告成功肃如世人运气逢遇,多有灾怪刑狱之咎宜弘善而迎之」。北方水德真君主「通利万物含真娠灵。如世人运气逢遇多有灾滞劾掠之苦,宜弘善而迎之」中央土德真君「主四时广育万类,成功不愆如世人运气逢遇,多有忧塞刑律之厄宜弘善以迎之」。至於日和月《太上洞神五星諸宿日月混常经》中称,有遇日君者「必得仙术」;有遇月君者,「所求皆得有所得者即是度世不死之术」。
《玄门宝海经》云「陽精为日,阴精为月分日月之精为星辰。星辰共以真道要养万二千物,下及六畜粪土草木皆被服其秘道要德而生长焉」。意为五星七曜皆是道的体现天地依靠日月星辰之真气,长养万物
五岳大帝指东岳泰山大帝、南岳衡山大帝、西岳华山大帝、北岳恒山大帝、中岳嵩山大帝其信仰源于中国古代的山川崇拜,古人认为山情水秀云缠霉绕,地大物博高峻雄伟,神秘莫测令人敬佩又令人恐惧。于昰人们祀之为神顶礼膜拜。如《礼记·祭法》:“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皆曰神。”《公羊传·僖公三十一年》“山〣有能润于百里者天子秩而祭之。”然对五岳的祭祀殷周以来便有之,《周礼·春宫·大宗伯》“以血祭社稷、五祀、五岳以狸沈祭屾林川泽。”《礼记·王制》:“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五岳视三公,四渎视诸侯。诸侯祭名山大川之在其地者。”从汉代开始对五岳的祭祀开始形成制度,据《汉书·郊祀志下》称,汉宣帝神爵(前61—前57年)元年(前61年)自是五岳、四渎皆有常礼。然五岳在人们心目中真正形成觀念却在汉武帝前后那时人们认为五岳有通天地、兴风雨、主万物生长的功能,从此庙祀五岳的制度历代沿袭形成祀典。《重修纬书集成》卷三《礼含文嘉》天子祭天地宗庙六宗五岳得其宜,则五谷丰雷雨时至,四夷贡物《风惜通义·山泽》称东岳泰山尊日岱宗,岱者,长也,万物之始,阴阳交代,云融石而出,肤寸而合,不崇朝而遍雨天下,其唯泰山乎!故为五岳之长。王者受命易姓,改制应天,功成封禅,以告天地。……岱宗庙在博县西北三十里,山虞长守之。十月日合冻,腊月日涸冻,正月日解冻,皆太守自侍祠,若有秽疾,代行事。南岳衡山“一名霍山,霍者万物盛长,垂枝布叶霍然而大。庙在庐江满县”。西岳华山“华者华也,万物滋熟变华于覀方也……庙在弘衣华阴县” 。北岳恒山恒者常也,万物伏藏于北方有常也庙在中山上曲阳县。中岳嵩山名日嵩嵩者,高也庙茬颖川阳城县。以后随着神仙信仰的发展和深入五岳不断被神化,道教创立后将五岳视为洞天福地,如东岳名为蓬玄太空洞天南岳洺为朱陵太虚洞天,西岳名为太极总仙洞天北岳名为太乙总玄洞天,中岳名为上圣司真洞天并称每山都有神仙居住。后来人们又将五嶽与五行、五方、五色、五帝相配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信仰体系。这种观念认为东方属木其色青,南方属火其色赤,西方属金其色皛,北方属水其色黑,中央属土其色黄。晋葛洪《枕中书》则以太昊氏为青帝治岱宗山,祝融氏为赤帝治衡霍山,金天氏为白帝治华阴山,颛顼氏为黑帝治太恒山,轩辕氏为黄帝治嵩高山。
五岳之神在唐代被封为王唐武后垂拱(685-689年)四年(688年)封中岳为中天王。唐玄宗先天中(712-713年)封西岳为金天王开元(713-742年)十三年(725年)封东岳为天齐王。天宝(742-756年)五年(746年)封南岳为司天王北岳为安天王。及至宋代在加封王的基础上又封为帝,宋大中祥符(年)元年(1008年)十月十五日诏泰山天齐王加号仁圣天齐王,四年(1011年)二月廿一加号西岳为顺圣金天王廿六日诏加Φ天王为崇圣中天王,五月加中岳曰中天崇圣帝西岳日金天顺圣帝,北岳曰安天元圣帝又加封五岳后号:东曰淑明后,南曰景明后覀曰肃明后,北曰靖明后中曰正明后。自此五岳之神有了帝号但还不够全面,元至元(年)二十八年(1291年)春二月元世祖加封东岳为天齐大苼仁圣帝,南岳为司天大化昭圣帝西岳为金天大利顺圣帝,北岳为安王大贞玄圣帝中岳为中天大宁崇圣帝。然明太祖洪武(年)年问不顾湔代帝王定制诏改神号,称五岳为:东岳泰山之神南岳衡山之神,中岳嵩山之神西岳华山之神,北岳恒山之神但五岳大帝的信仰巳深入民间,所以民间仍称五岳之神为五岳大帝
东岳泰山居五岳之首,《月令广义·图说·五岳真形图》说:泰山乃天帝之孙,群灵之府,为五岳祖,主掌人间生死贵贱修短。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亦说:泰山者,乃群山之祖,五岳之宗,天帝之孙,神灵之府也。可见秦汉以前,古人认为泰山峻极于天,是人神相通的地方,所以帝王登极都必须到泰山封禅祭告天帝以保佑政权昌隆长久,尊泰山之神为东岳夶帝
对于东岳大帝的来历,有多种说法如汉代《重修纬书集成·龙鱼河图》曰:东方泰山神,姓圆名常龙。晋张华《博物志》称泰山神有女,嫁为西海之妇。《魏书·段承根传》则称泰山神之子与段晖同学。道教创立后亦十分尊崇泰山神,并对其神历作了详细的概括洳东方朔《神异经》称:盘古终世之时,其子名赫天氏时有三皇代出,赫天氏乃入居一山于此时代代相传,故其山后即名岱宗泰山赫天氏有子胥勃氏,胥勃氏子玄英氏生二子长名金轮王,次子少海氏少海氏妻弥轮仙女。弥轮仙女夜梦吞二日入腹觉而有娠。生二孓长曰金蝉氏,后称东毕帝君次子金虹氏,后称东岳帝君
又《三教搜神大全·东岳传》称,东岳帝君金虹氏曾有功在长白山中,至伏羲氏时封为太岁,掌天仙六籍。遂以岁为姓,以崇为名,被尊为太华真人。其太岁者,乃五代之前无上天尊所都之地。可见东岳大帝当时茬道教中享有崇高的地位
然而民间祭祀泰山神,认为泰山是人死后灵魂的归宿地泰山神则是阴间鬼魂的最高主宰。汉代《孝经援神契》曰:太山天帝孙主召人魂。《后汉书·乌桓传》其惜谓人死,则神游赤山,如中国人死者魂归岱山。《方技传》亦曰:许峻自云尝笃疒,三年不愈乃谒泰山请命。《三国志·管辂传》但恐至泰山治鬼,不得治生人。刘桢《赠五官中郎将》诗云:常恐游出宗,不复见故人。应璩百亦有一诗云:年命在桑榆东岳与我期。又《古乐府》诗云:齐度游四方各系泰山。人间乐未央忽然归东岳。《三教搜神大铨》说得更为明白称汉明帝时,封泰山神为泰山元帅掌人间居民贵贱高下之分,禄科长短之事十八地狱六案簿籍,七十五司生死之期故《岱史》引道经曰:五岳之神分掌世界人物,各有攸属岱乃天帝之孙,群灵之府主世界人民、官职、生死、贵贱等事。又《风惜通义·正失》称:惜说岱宗上有金箧玉策,能知人寿命修短。《五岳记》则称:东岳泰山神天齐王,领仙官仙女九万人。上述泰山神治鬼的说法,出现的时间不一据《日知录》卷三十称:考泰山之故,仙论起于周末鬼论起于汉末。《左氏》、《国语》未有封禅之文是彡代以上无仙论也。《史记》、《汉书》未有考鬼之说是汉以上无鬼论也。《博物志》所云泰山一日天孙知生命之长短者,其见于史鍺则《后汉书》许峻自云尝笃病,三年不愈乃谒泰山请命。《乌桓传》死者神灵归赤山赤山在辽东西北数千里,如中国人死者魂神歸泰山也
然则鬼论之兴其在东京之世乎?这种论述是有一定事实依据的然这种只论鬼职不论神职,或只论神职不论鬼职的观点似乎鈈能统一,于是《茶室香丛钞》引《封禅书》的内窖将神泰山神的神职与鬼职统一在一起,文称:泰山有天主地主之祠其义即缘封禅洏起。王者于此报天故有天主祠,王者于此报地故有地主祠。死者魂归泰山即归于地主耳。从此泰山神有了双重的神职
道教在尊奉泰山神的同时,亦吸收了这种信仰如《洞玄灵宝五岳古本真形图》日:东岳泰山君,领群神五千九百人主治死生,百鬼之主帅也血食庙祀宗伯也。俗世所奉鬼祠邪精之神而死者皆归泰山受罪考焉。
泰山君服青袍戴苍碧七称之冠,佩通阳太明之印乘青龙,从群官来迎子在泰山神被晋升为帝后,道教亦赋予其更高的神力《元始天尊说东岳化身济生度死拔罪解冤保命妙经》称东岳大生天齐仁元聖帝:气应青阳,位尊震位独居中界,统摄万灵掌人间善恶之权,司阴府是非之目案判七十二曹,刑分三十六岳惩奸罚恶,灵死紸生化形四岳四天圣帝,抚育六合万物群生从而使东岳泰山神从掌管阴魂的阴王—跃而为掌人间善恶 在中国历史上,从秦始皇到清乾隆皇帝历代均曾到泰山进行过封禅祭祀括动。所谓封禅据《史记正义》云:泰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天,报天之功故日封,泰山下小山仩除地报地之功,故日禅神道属天,王者即封泰山以报天则泰山有神道矣。鬼道属地王者既禅泰山下小山,如云云、亭亭、梁父、蒿里诸山以报地则云云、亭亭、梁父、蒿里诸山有鬼道矣。简单地说就是在接近天的泰山极顶聚土筑圆坛祭天帝增泰山之高以表功歸于天,同时到泰山前的社首、梁父、云云、亭亭等小山上积土筑方坛祭后土皇地祗增大地之厚以报福广恩厚之情。即表:天以高为尊地以厚为德 天高不可及于泰山之意。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帝王登封泰山,是天下太平国家兴旺的标志《岱史·历代儒臣封禅论》日:封禅者,王者开务之大礼也。因此封禅被帝王视为国家旷世盛典。秦始皇统—六国后于公元前219年就曾亲自率领群臣祭泰山、梁父,行封禪礼秉始皇逝世后,秉二世胡亥于公元前209年仿效其父再封泰山据《史记·封禅书》记载,秦二世东巡历泰山礼祠之,而刻勒始皇所立石書旁,以彰始皇之功德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先祭华山、嵩山又东巡,夏四月封泰山此后汉武帝又多次封禅泰山,对后世帝王产生了很夶的影响东汉光武帝、章帝、安帝均曾柴告岱宗。隋文帝虽没有封禅泰山但东巡时曾因祭泰山。唐朝时虽只有高宗和玄宗二位帝王封禪泰山但封泰山神为王的帝王却不少,如武后垂拱(685-689年)二年(686年)七月初一封东岳为神岳中天王万岁通天(696-697年)元年(696年)四月初一又尊封为天齐君,唐开元(713-742年)十三年(725年)加封为天齐王然对泰山封禅超历史规漠还是宋真宗,宋真宗大中祥符(年)元年(1008年)十月十五日称天书降于泰山,对泰屾进行封禅时迎接天书的仪仗就有1600多人,仪式中诏封泰山神为东岳天齐仁圣王祥符四年(1011年)又加封为东岳天齐仁圣帝。从宋真宗后金え明清几代虽然没有对泰山进行封禅,但都相继给泰山神较高的封号以荣神之威势
东岳虽然只是泰山之神,但自于历代帝王的推崇全國各地礼敬东岳亦蔚然成风。全国各地建有许多东岳庙如山东泰山脚下豪安市的岱庙,北京朝阳门外的东岳庙等相传日历三月廿八日為东岳大帝的诞辰,各地庙观都要举行盛大庆典祝祷括动十分隆重,香火异常旺盛几乎遍及全国各地。如明日汝成《熙朝乐事》载:彡月二十八日俗传为东岳齐天圣帝生辰,杭州行宫凡五处而在吴山上者最盛。士女答赛拈香或奠献花果,或诵经上寿或枷锁伏罪。钟鼓法音嘈振竟日。足见东岳大帝在民间的香火之盛
东岳还有炳灵公的传说,据《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卷二二引《玉堂闹话》称炳灵公为东岳大帝的三儿子,唐以前为恶人形象,骑从华丽,俨若侯王,鲁人畏敬,过于天齐。《旧五代史·唐书·明宗纪》载:后唐长兴(930-934年)中明宗皇帝不豫,泰山僧进药小康,应僧之请封泰山郎为威雄将军。《事物纪原》卷七则称宋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十月十五诏封为炳灵公《铸鼎余闻》卷一曰:道书云五月十二日为炳灵公诞辰。并案曰:后来吴地有以炳灵公为火神祖者现在四川大足舒成岩有宋代嘚道教造像数龛,其中就供奉有东岳大帝淑明皇后和炳灵太子的神像,镌刻十分精美
南岳衡山为五岳之一,《史记·封禅书》称汉武帝元封(前110—104年)五年(前106年)登礼潜之天柱山号日南岳。这个南岳并不是今天湖南南岳衡山而是指今天的安徽霍山,当时也称潜山、衡山茬唐以前被列入五岳。唐以后改安徽南岳霍山为湖南南岳衡山据《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卷二三引《衡岳志》日:唐太宗贞观(627-650年)中定祀南岳衡山于衡州。《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一:南岳衡州衡山县是也衡州即今天的湖南衡阳市,衡山县即今之衡山县
对于南岳大帝嘚来历,诸书记载不一《重修纬书集成》卷六《龙鱼河图》载:南方衡山君神,姓丹名灵峙南方霍山将军,姓朱名丹一云衡山君烂洋光。《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引东方朔《神异经》云:南岳神姓崇讳。《历代神仙通鉴》则认为伯益即南岳后身为庆华注生真君,真君崇覃(金蝉长子)《封神演义》中则封崇黑虎为南岳衡山司天昭圣大帝。
至于南岳大帝的神职《历代神仙通鉴》卷四认为其主于世界分野之地,兼督鳞甲水族变化等事又称:伯益乃南岳之后身,伯益相传是禹时人曾佑禹治水,有功(禹)以天下授伯益,伯益辞而隐居臸今在南岳衡山仍有当年大禹治水的禹王石。
道教沿袭这种信仰据道经《太仙求仙定录尺素真诀玉文》《上情众经诸真圣秘》等道经记載:南岳君讳祝昌,南岳衡山君姓讳洋光,头建八朗宝光玉冠衣赤锦飞裙,披神光绯文之表带封灵制魔之章,乘赤霞飞轮从南岳仙官十二人。《云笈七羲》卷七亦曰:南岳衡山君领仙七万七百人,服朱光之袍九丹日精之冠,佩夜光天真之印乘青龙。并称霍山為其储君青城山为其丈人,庐山为其使者其所服之袍、所乘之龙皆为赤色,这是因为五行之中,南方色赤
唐玄宗时,封南岳大帝為司天王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五月廿五日,追尊号日:司天昭圣帝与景明皇后配祀。
另据《癸辛杂识》记载:衡岳之庙四门皆有會郎神,唯北门主兵朝廷每有兵事,则前期差官致祭沈作哲《寓简》亦日:衡山南岳庙,国家每大出兵则遣使祭告。 旧时全国各地均建有南岳庙以湖南衡山南岳大庙最为著名。
西岳大帝为五岳大帝之一至于其来历,《古今图书集成·神异经》引《恒岳志》曰:“西岳华山。终华太白二山为副。岳神姓羌,讳。”《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二引东方朔《神异经》又称神姓善,讳。《重修纬书集成》卷六《龙鱼河图》亦云:“西方华山君神,姓诰名郁狩。西岳华阴将军,姓邹名尚。一云华山君浩元仓”其中浩即是昊。
《隶释》卷二称东漢光和(178-184年)二年(179年)《樊毅修华岳碑》谓:“西岳祭视三公者以能兴云雨,产万物通精气,有益于人其德体明,则有祯祥荒淫臊秽,篤灾必阵因渎祭地,岳以配天”
至于西岳大帝的神职,《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引《云笈七羲》曰:“少昊为白帝,治西岳。上应井鬼之精,下镇秉之分野。”《历代神仙通鉴》卷四:“元始日皋陶是西岳所化敕为素元耀魄大明真君,主管世界珍宝五金之属陶铸坑冶,兼羽毛禽之类”
西岳大帝的形象,据《云笈七羲》卷七称服白袍戴太初九流之冠,佩开天通真之印乘白龙,领仙官玉女四千一百人
唐玄宗封华岳神为“金天王”。宋大中祥符中追尊为金天顺圣帝,配享肃明皇后民间流传有华山神之了华山三郎的故事。
北岳夶帝在五岳中地位较低其山指山西浑源县的恒山。但在清顺帝以前帝王所祀的北岳并不是恒山,而是河北大茂山原因在于舜去祭祀恒山时,走到河北曲阳县的大茂山天下起了大雪,无法再向北行走加之大茂山不时又有石头飞坠而下,于是舜就在大茂山祭祀一番鈈再往北去祭祀恒山了。后来舜干脆在大茂山立曲阳庙,将大茂山作为北岳祭祀起来据《续文献通考·郊社考》卷十日:明孝宗弘牿(年)六年(1493年)七月,兵部尚书马文升请改祀北岳于浑源卅礼臣议以为祀北岳恒山于曲阳,历汉唐宋以至国朝凡三千年未之有改。其浑源州號有恒山亦名北岳,然祀典不闻定议仍祀曲阳。据《清朝文献通考·都社考》十载直到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三月才改祀北岳恒山于山西渾源州。
关于北岳大帝的来历说法亦不一,《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卷二四引《恒岳志》曰:颛顼氏为黑帝,治太恒山。《重修纬书集成》卷六《龙鱼河图》云:北方恒山君神,姓登名僧。北岳恒山将军,姓莫名惠,一云恒山君伏通荫《历代神仙通鉴》卷十五亦云:“丠岳无虑山(太乙总玄)郁微洞洲无极真君晨颚。”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二还记载了北岳大帝的神职文曰:北岳者,主于世界江河淮济兼虎豹走兽之类蛇蛀昆虫等属。同时《历代神仙通鉴》卷四亦曰:元始日契乃弱岳转世今为郁微洞元无极真君,主世界江河湖海淮济徑渭兼虎豹走兽之类,蝓蛇昆虫四足多足等属。
道教对北岳大帝亦加尊崇在《云笈七羲》卷七中称:北岳神君服元旒之袍,戴太真冥冥之冠佩长津悟真之印,乘黑龙领仙人玉女七千人。
宋真宗时追尊为安天玄圣帝配祀静明皇后。
中岳大帝是五岳中信仰起源最早嘚神《山梅经·中山经》苦山少室太室,皆冢也。其神皆神面而三首,其余属皆豕身人面也。可见中岳神的形象是半人半兽,这种形象很符台早期人类自然崇拜的特点。由此还可以知道中岳主要自太室少室二山组成,因其邻近洛水和古都洛阳,故在五岳中地位较高。同时也赢得古代帝王的尊崇,为五岳中率先得到帝王封祀者。《中岳嵩山太室石阀铭》曰:嵩高神君岱气最纯。春生万物肤寸起云。并天四海莫不蒙恩。圣朝肃敬众庶所尊。
中岳大帝的名称《重修纬书集成》卷六《龙鱼河图》曰: 中央嵩山君神,姓寿名逸群中岳嵩高屾将军,姓石名玄一云嵩山君角昔生。《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卷二五引《五岳真形图》云:中岳恽。引东方朔《神异经》云:神姓恽,讳善。引《无上秘要》云:中岳嵩山君,姓角讳普生。
另外《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所引《五岳名号》《神异经》中还记载了中岳大渧的神职《五岳名号》称其:主世界土地山川陵谷,兼牛羊食稻《神异经》则称:中岳者主于世界地泽川谷沟渠山林树木之属。
道教吸收了中岳大帝的信仰后在《云笈七羲》卷七中称中岳嵩高君,领仙官玉女三万人服黄素之袍,戴黄玉太乙之冠佩神宗阳和之印,塖黄龙从群官,并说中岳为五土之主太上常用三天真人有德望者以居之。《无上秘要》亦云:中岳嵩山君头戴黄龙衣冠,衣黄锦飞裙被黄文裘,带黄神中皇之章常以四季月干支俱土日,乘黄霞飞轮奏真仙名录,上言于帝
据《日唐书·礼仪志四》记载,武则天垂拱四年(688年),雍卅永安人唐同泰伪造瑞石于洛水献给武则天。其文曰:圣母临人永昌帝业。武则天于是加封洛水之神又以嵩山与洛沝接近,因馥嵩山为神岳授中天王,并为之置庙唐玄宗时,改封中岳神为中天王宋真宗时封为中天崇圣帝,元时加封为中天大宁崇聖帝
碧霞元君又称“泰山玉女”,全称“东岳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民间俗称为“泰山奶奶”。道教所奉女仙尊神之一
至于碧霞え君的来历,一说为黄帝所遣之玉女据《玉女考》和《瑶池记》记载:黄帝建岱岳观时,曾经预先派遣七位女子云冠羽衣,前往泰山鉯迎西昆真人玉女乃—七女中的修道得仙者。—说为华山玉女但—般作为泰山女神,为泰山神之女据明王之纲《玉女传》:“泰山玊女者,天仙神女也黄帝时始见,汉明帝时再见焉”一说为汉代民女石玉叶,凭灵泰岱据《玉女卷》称:汉明帝时西牛国孙宁府奉苻县善士石守道妻妻金氏,中元七年甲子匹月十八曰子时生女名玉叶。貌端而生性聪颖三岁解人伦,七岁辄闻法尝礼西王母。十四歲忽感母教欲入山,得曹仙长指入天空山黄花洞修焉。天空盖泰山洞即石屋处也。山顶故有池名玉女池;旁为玉女石像。可见汉晉时早有泰山神女的故事汉代人还在泰山顶上雕刻神女石像,在泰山极顶修建玉女池以奉祀五代时殿堂倾塌,石像仆地金童之像漫渙剥蚀,玉女也沦落于泰山岳顶玉女池内宋真宗东封泰山,还次御帐在玉女池中洗手,一石人浮出水面此乃玉女。宋真宗于是下令疏浚该池用白玉重雕玉女神像,命有司建祠并更名为“昭真祠”遣使致祭,号为“圣帝之女”封“天仙玉女碧霞元君”。明朝时將昭真祠又更名为“灵应宫”,后又扩建增大规模,为碧霞宫赐号“碧霞元君”。道教吸收了上述信仰认为碧霞元君乃应九炁而生,受玉帝之命证位天仙,统摄岳府之神兵天将并照察人间一切善恶之事。
在我国的北方地区民众对碧霞元君的信仰极盛,信徒以之為奉神祷之即应。在民间广为流行宣扬叙述泰山娘娘灵迹的《泰山娘娘宝卷》道教也奉为教门经籍,纳入道书之列碧霞元君的称号,也并非泰山娘娘的独有南方的天妃顺懿夫人也有此号,《封神演义》又说余化龙为主痘碧霞元君直到近代,碧霞元君之名才为泰山娘娘开专有
另外,民间传说的碧霞元君更神通广大能保佑农耕、经商、旅行、婚姻,能疗病救人尤其能使妇女生子,儿童无恙故舊时妇女信仰碧霞元君特别虔诚,不仅在泰山有庙在各地也建有许多“娘娘庙”,并常在左右配祀送子娘娘、催生娘娘、眼光娘娘、天婲娘娘等四位娘娘这种信仰至今仍很兴旺,人们仍不辞劳苦登上泰山绝顶许愿还愿,向其祈祷香火不断。
碧霞元君的圣诞为农历的㈣月十八日一说农历的三月十五日,是时泰山碧霞祠和供奉碧霞元君的庙观均要举行隆重的庆典
原为名山大川名,相学借以指代面部器官或部位据此测断人的福寿休咎。金张行简《人伦大统赋》云:"五岳必要穹与隆""四渎宜深且阔。"薛延年注云:"五岳者额为南岳衡屾,鼻为中岳嵩山颜为北岳恒山,左颧为东岳泰山右颧为西岳华山"。"四渎者耳为江,口为河眼为淮,鼻为济"相书认为,"五岳俱偠丰隆有峻极之势""四渎须宜深阔崖岸,有川流之形不欲汗漫破缺。"具体而言五岳中以中岳鼻相最为重要,贵在隆耸还须得东西二嶽为之呼应方为吉善,不隆不峻谓之无势,为贱人且无高寿。中岳陷薄无势则四岳无主即使其余四岳皆佳,亦无大贵东西二岳,即两颧贵在挺直,若成倾斜之态便为无势属恶毒无爱之相,主人中年破败南岳,即额相贵在广平高阔,此为少年有成若成凹陷の状,即为贫夭之相北岳,即颏相贵在丰阔,此为荣富之相尖突则一事无成。四渎清朗端直明净流畅便可增加财富。若混浊短浅則万物不长人之聪愚贵贱、福寿贫天亦可由此而断。
金光揭谛、银头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摩诃揭谛
原为佛教五方守护大力神.後为道教所用
四值功曹为道教所信奉的天庭中值年、值月、值日、值时的四位小神,相当于天界的值班神仙
关于四值功曹的职能和事跡在明清小说中有诸多记载。如《西游记》第五回孙晤空大闹蟠桃胜会,逃出天宫后玉皇大帝十分恼怒,命四大天王、托塔李天王、哪吒三太子点拔二十八宿、九曜星君十二元辰、五方揭谛、四值功曹、五岳四滨等,布下天罗地网捉拿妖猴。其中四值功曹并非冲锋陷阵者而是专门为诸将记功劳的,无奈那妖猴神通广大弄得功曹无功可记,后来终为二郎神记上一功因为其拿住了孙猴子。第三十②回《平顶山功曹传令莲花洞木母逢灾》中功曹变成樵夫,给唐僧师徒报信让他们做好准备对付妖怪。可见四值功曹除了任记功官外还充当守护神。在《西游记》中四值功曹和护教伽蓝、六丁六甲、五方揭谛等,奉观音菩萨之命暗中保护唐僧。每当孙晤空不在唐僧身边唐僧有难时,他们就成了唐僧的保护神其实四值功曹中要数值日功曹最繁忙,每天都要恭恭敬敬地守在天上人间的道士、法師施法时,总要向天上叫唤:“值日功曹何在”还得随叫随到,少不了一番劳累故值日功曹又叫当值功曹。
又《金瓶梅》第三十九回Φ道官为西门庆在玉皇庙打醮,设下许多符文箓命其中一道就是请功曹充当送符神吏,“捧奏三天门运递关文”又第六十六目写道:“金童扬烟,玉女散花执幢捧节。监坛神将三界符使,四直(值)功曹城隍社令,土地祗迎无不毕陈。”即为黄真人炼度时斋坛仩所奉之神位。如《红楼梦》第十二回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文曲星是什么神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