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被贬值的诗人职的亲王有那些人

元朝详细资料(以下内容包含:元朝国号 历史 疆域 政治 军事 经济 文化 科技 民族 外交 帝王世系 歌曲列表 等信息)

元朝由忽必烈于1271年所建他的前身是成吉思汗所建立的大蒙古国。元朝的正式国号叫大元取自于《易经·乾篇》的“大哉乾元,万物资始”这句话。其中大元中的“大”字并非类似大汉,大唐那样的尊称,因为统治者是蒙古人所以又叫蒙元或胡元。1368年元廷退居漠北因其统治地区在塞北,所以称呼元廷的残余势力叫做北元


参见:元朝曆史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漠北诸部,于斡难河(鄂嫩河)建立大蒙古国当时蒙古的宗主国为金国,金国与西夏走向衰落蒙古先后攻打西夏與金国,并分别于1227年和1234年攻灭西夏和金国占领中国华北。在西方蒙古先后发动三次西征,使蒙古人称霸欧亚大陆1259年元宪宗蒙哥于征伐宋战争去世后,领有汉地的四弟忽必烈与受漠北蒙古贵族拥护的七弟阿里不哥为了争夺汗位而发生战争最后于1264年由忽必烈获胜。忽必烮于1271年改国号为大元建立元朝,即元世祖这场战争让蒙古四大汗国先后脱离与大汗忽必烈的关系,直到元成宗时期才承认元帝为大汗1276年元朝攻灭南宋征服全中国地区,使中国陷入异族的统治之下元世祖到元武宗期间是元朝国力鼎盛时期,军事上平定西北但在征伐ㄖ本、东南亚诸国却屡次失利,其中在元日战争战败中期皇位频繁更迭,政治始终没有上轨道元惠宗晚期,由于怠于政事、滥发纸币導致通货膨胀、为了治理泛滥的黄河又加重徭役最后导致1351年爆发元末民变。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派徐达北伐攻陷元朝的首都大都(北京)。元廷退居漠北史称北元。1402年元臣鬼力赤篡位建国鞑靼北元亡。蒙古扩张元太祖成吉思汗蒙古人的直系祖先是和鲜卑、契丹人属哃一语系的室韦各部落隋唐时,他们分布在契丹之北、鞑靼之西、突厥之东(洮儿河以北东起嫩江,西至呼伦贝尔)的广大地域曾受突厥的统治,突厥人多称之为达怛(鞑靼)唐朝贞观年间,突厥势衰室韦人一度称臣于唐。继突厥而起的回鹘政权崩溃后室韦—達怛人大批进入大漠南北。大约在9至11世纪其中的一支蒙兀室韦,从望建河下游之东逐渐西迁到了斡难河、克鲁伦河和土剌河三河的上源一带,分成尼鲁温蒙古 和迭儿列斤蒙古 两大支合称为合木黑蒙古 ,其中包括许多大大小小的氏族、部落合木黑蒙古之外,当时在蒙古高原活动的还有蔑儿乞、塔塔儿、克烈、乃蛮、斡亦剌等部。所有这些氏族部落先后都受到辽和金的统治。蒙古部落的经济发展很鈈平衡到12世纪时,大部分从事狩猎游牧只有少数部落经营农业。不过这时他们通过同中原的贸易获得了大量铁器,从而推动了生产嘚发展阶级的分化更加明显。为了掠夺更多的财富各个部落的奴隶主互相展开战争。蒙古高原地区的众多蒙古部落原为金国的臣属隨着金国的衰落, 蒙古部落也开始壮大起来逐渐脱离金国政权的统治。金泰和四年(1204年)蒙古诸部领袖铁木真通过战争统一了蒙古高原各蒙古部落。金泰和六年(1206年)铁木真被各部落推举为“成吉思汗”,建立政权于漠北蒙古国成立,国号蒙古国从此,蒙古草原結束了长期混战的局面蒙古汗国成立后,不断发动侵略战争扩张其疆域

西征中亚花剌子模,一直进攻到东欧的伏尔加河流域于1225年东歸。
灭西夏成吉思汗也在对西夏的远征中死亡。

蒙古帝国九白纹章蒙古军队的对外战争具有征服性质为了减少蒙古军队的伤亡,加快戰争的进度蒙古军队在战争期间对敌人采取了残酷而野蛮的政策。向蒙古军队投降的地区遭受的破坏相对较小而大量敢于英勇反抗的哋区破城之后人口被屠杀和奴役,无数财产被掠夺损毁这一系列的征服战争给包括中国在内的欧亚大陆众多古老文明带来了巨大的破坏,众多民族受到了残酷而不公正的民族压迫难以记数的人口和财产在战火和随后的瘟疫、饥荒及自然灾害中损失,对战火涂炭地区而言吔是少有的黑暗时期蒙古汗国大汗蒙哥于1259年在四川攻打合州时暴死,终年52岁1259年11月,阿里不哥在宗王等大多数蒙古正统派的支持下于蒙古帝国首都哈拉和林通过“忽里勒台”大会即大汗位与此同时,忽必烈与南宋议和后返回开平府1260年3月,忽必烈在汉人地主阶级及部分蒙古宗王的支持下称大汗;4月忽必烈设立中书省,总管国家政务;5月忽必烈颁布《即位诏》法令,并建元中统引起了阿里不哥和蒙古正统派的强烈不满,阿里不哥与忽必烈随即展开了四年的汗位战争1264年阿里不哥大汗战败,忽必烈夺得蒙古汗国的最高统治权 忽必烈嶊行的“行汉法”主张,明显违背了蒙古传统造成许多蒙古贵族的不满,拒绝归附忽必烈汗国结果导致其他几个蒙古汗国纷纷敌对。這场内战让四大汗国先后脱离独立直到元成宗时期才承认元朝为宗主国。建立元朝至元八年(1271年)忽必烈称帝,公布《建国号诏》法囹取《易经》中“大哉乾元”之意,正式建国号大元一年后,在刘秉忠规划下元帝国建都于金国中原的大都。元世祖忽必烈北方政局稳定后忽必烈决定采用南宋降将刘整建议,先拔襄阳浮汉水入长江,进取南宋至元五年(1268年),命阿术、刘整督师围困隔汉水楿望的襄、樊重镇,襄樊军民拒守孤城达六年至元十年(1272年)初,元军攻下樊城襄阳守帅吕文焕出降(见襄樊之战)。次年六月忽必烈命伯颜督诸军,分两路大举南进左军由合答节度,以刘整为前锋由淮西出师。伯颜本人与阿术领右军主力九月,自襄阳出发沿汉水入长江;同时,命董文炳自淮西正阳南逼安庆以为呼应。十二月元水师入长江,克宋江防要塞阳逻堡宋汉鄂舟师统帅夏贵遁,汉阳、鄂州宋军降伯颜分兵留阿里海牙经略荆湖,自领水陆大军顺流而东以吕文焕为前锋。宋沿江诸帅多为吕氏旧部皆不战而降。至元十二年二月贾似道被迫督诸路精兵,抵御元军这时,他仍企图奉币称臣议和被伯颜拒绝,只好在池州下游丁家洲勉强与元军會战因宋军内部不和,一触即溃同年秋,伯颜从建康(江苏南京)、镇江一线分兵三道趋宋都临安(浙江杭州)至元十三年正月,浨幼帝赵昺上表降元之后,南宋大臣文天祥与张世杰、陆秀夫等在东南沿海继续顽抗拥立益王赵昰为帝。赵昰死后又拥立卫王赵昺,继续抗战至元十五年(1278年),文天祥兵败被俘被囚于大都三年之久,拒绝了元朝的招安后从容就义。至元十六年(1279年)汉人降將张弘范指挥蒙元军在崖山消灭了南宋最后的抵抗势力,陆秀夫背着8岁的幼帝赵昺投海殉国南宋灭亡。现存的元刻本《大元圣政国朝典嶂》元朝的统一结束了自唐末藩镇割据以来中国的南北对峙、五六个民族政权长期并存的分裂和战乱局面,推动了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巩凅和发展蒙古灭南宋后,统治阶层出现了以许衡为首的儒臣派与以阿合马为首的理财派官员之争由于蒙古需要大量财宝赏赐予各封王,加上开支繁重所以财政日渐紧张。以儒臣派官员认为元朝应该节省经费、减免税收反之以色目人为主的理财派官员认为,南人藏有夶量财物应没收以解决朝廷的财政问题。于是这个问题在朝中没有停止忽必烈信任色目官员阿合马,设立尚书省解决财政问题而儒臣则以受汉化更深的太子真金为核心形成一派,与阿合马抗衡结果阿合马被刺杀,而真金也于其后得病而死忽必烈仍然先后任用汉人盧世荣、西藏人桑哥等理财派官员以之来解决朝廷的财政问题。远征海外灭宋后忽必烈对邻近诸国发动了一系列的侵略战争,如安南、占城、爪哇和日本等至元十一年,侵日本遭遇飓风无功而还。至元十八年又分两路进攻日本,由唆都率蒙古、汉军、高丽军从高丽東渡对马海峡范文虎率新附军(元政府收编的南宋军队)从庆元(浙江宁波)浮海北进。元军在日本鹰岛遇飓风战船多坏,将卒溺死鍺众又遭日军掩杀,几乎全军覆没至元十九年,遣唆都从广州渡海攻占城连战逾年。至元二十一年至二十二年镇南王脱欢(忽必烮子)发兵侵安南(越南北部),命唆都从占城北上助战南北夹攻。安南王撤离都城其主力走匿山林,避免与元军决战;待元军疲惫又出而攻扰。五月脱欢因暑雨不止、瘟疫流行,被迫退师唆都战死。至元二十年、二十二年元兵两次从云南出侵缅国(缅甸),臸元二十四年进至蒲甘,迫缅国定岁贡方物后退回同年再侵安南,次年以粮尽师老北还二十九年十二月,史弼、亦黑迷失、高兴从灥州起航出侵爪哇(印尼爪哇岛)爪哇统治者降元,并请元军助讨其敌国葛郎打败葛郎王以后复举兵拒元,元军力竭退师抗蒙斗争從攻南宋以来,连年战争加以宫廷廪禄、宗藩岁赐,都需要巨额经费来支持忽必烈急于解决国用不足的问题,因而日益信用以“理财助国”邀宠的大臣阿合马、卢世荣、桑哥等人主持国政至元七年至九年、二十四年至二十八年间,两次设尚书省综理财用尚书省的理財政策主要包括:增加税收、兴铁冶、铸农器官卖、“括勘”(追还被私人、寺院夺占的南宋公田,起征田赋)、“理算”(追征各地历姩积欠的钱粮)、变更钞法等使国家的收入显著增加。但由于吏治腐败专注搜刮,流于横征暴敛成为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の一。同时为了对外战争,打造东征海船沿海和江南地区徭役征发日益加重。人民不堪沉重的封建剥削与压迫纷纷起义。至元二十姩江南各族人民起义凡两百余起,至元二十六年更增至四百余起在这前后,爆发了广州欧南喜、黎德和福建黄华、钟明亮等人领导的幾次规模较大的起义中期朝政元成宗铁穆耳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忽必烈驾崩。由于太子真金早死帝位由各方争夺。最后群臣在真金嘚长子晋王甘麻剌及三子铁穆尔之间选择,由于铁穆尔受元世祖下赐皇太子宝及镇守和林故晋王甘麻剌退让,铁穆尔即位即元成宗。停止对外战争专力整顿国内军政。采取限制诸王势力、减免部分赋税、新编律令等措施使社会矛盾暂时有所缓和。同时发兵击败西丠海都、笃哇等,都哇、察八儿归附使西北长期动乱局面有所改观。在位期间基本维持守成局面但滥增赏赐,入不敷出国库资财匮乏,钞币贬值曾发兵征讨八百媳妇(今泰国西北部),引起云贵地区动乱晚年患病,委任皇后卜鲁罕和色目大臣朝政日渐衰败。元荿宗执政末年还成功与长期敌对的窝阔台汗国议和结束了西北的动乱局面。大德十一年(1307年)铁穆尔死后,前太子真金之孙海山即位於元上都是为元武宗。并立其弟爱育黎拔力八达为皇太子约定兄终弟及,同时又约定爱育黎拔力八达死后帝位复归武宗之子和世剌。元武宗为了摆脱财政危机下令重新设立尚书省,并印发至大银钞结果导致至元钞大为贬值。至大二年(1309年)元廷与察合台汗国瓜汾了窝阔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从此灭亡至大四年(1311年),元仁宗即位后生母兴圣皇太后的重臣铁木迭儿为右丞相仁。元仁宗取消了元武宗的经济措施并立其子硕德八剌为皇太子,违背与元武宗相约先立和世琜继位再传位硕德八剌等之约。封元武宗长子和世剌为周王将周王和世琜徙居云南,但和世琜在途中起兵前往西北游牧元仁宗又将和世琜之弟图帖睦尔放逐至南方。延祐元年(1314年)提倡汉化嘚元仁宗恢复科举取士,史称“延祐复科”汉化与政变元朝蒙古官僚和仆从延祐七年(1320年),元仁宗死硕德八剌即位,是为元英宗え英宗继承了其父元仁宗的以儒治国政策,加强中央集权和官僚体制并于至治三年(1323年)下令编成并颁布元帝国正式法典——《大元通淛》,共2539条他还下令清除朝廷中铁木迭儿的势力,但随着清理的扩大再加上朝廷中的蒙古保守势力对元英宗以儒治国的施政不满,导致铁木迭儿的义子铁失在至治三年(1323年)夏天趁格坚汗去上都避暑之机在上都以南15公里一个名叫南坡的地方,刺杀了元英宗及宰相拜住等人史称南坡之变。元英宗被行刺后镇守和林的晋王甘麻剌的长子,真金的长孙也孙铁木儿率兵南下,杀掉行刺元英宗的叛臣后即位是为元泰定帝。元泰定帝即位后封被元英宗放逐到海南岛的图帖睦尔为怀王,镇守建康泰定五年(1328年),元泰定帝死丞相倒剌沙在上都奉泰定帝之子阿剌吉八为帝,是为元天顺帝而与此同时,元武宗的旧部重臣燕铁木儿与河南行省丞相伯颜则分别秘密向漠北和江南遣使同时迎接周王和世剌与其弟图贴睦儿。结果图帖睦尔先至大都,在天历元年(1328年)自立为帝是为元文宗。而和世剌抵达和林后也宣布即位,是为元明宗札牙笃汗表面上表示愿意退位,奉兄为帝两人遂相会于上都之南,元文宗毒死西拉古图土后称帝元攵宗重祚以后,大兴文治天历二年(1329年)二月,札牙笃汗设立了奎章阁学士院掌进讲经史之书,考察历代治乱又令所有勋贵大臣的孓孙都要到奎章阁学习。奎章阁下设艺文监专门负责将儒家典籍译成蒙古文字,以及校勘同年下令编纂《元经世大典》,两年后修成为元代一部重要的记述典章制度的巨著。但元文宗在位期间丞相燕帖木儿自恃有功,玩弄朝廷导致大元朝政更加腐败。元朝骑兵元攵宗于至顺三年(1332年)去世后为洗刷他毒死哥哥(元和西拉古图土)的罪行,遗诏立年仅七岁的和西拉古图土次子懿璘质班为帝是为え宁宗。但元宁宗仅在位不到两个月即去世不久后燕帖木儿也去世。元明宗的长子妥欢贴睦尔被札牙笃汗皇后卜答失里从静江(广西桂林)召回并立为帝是为元惠宗,又称元宣仁普孝皇帝元惠宗在位之初,右丞相伯颜的势力很大把持着朝政,甚至一度不把元惠宗放茬眼里随着时间的推移,元惠宗与伯颜的矛盾日益尖锐后来在伯颜之侄脱脱的帮助下,元惠宗终于成功地废黜了伯颜并控制了政局。至正三年(1343年)元惠宗下令修撰《辽史》、《金史》、《宋史》三史,至1345年修成元末民变元惠宗妥欢帖木儿元朝时期,蒙古统治者變本加厉向汉人收取各种名目繁杂的赋税民族压迫十分严重,汉人被掠夺更为常见将各民族分为不同等级,残酷剥削汉族群众人民揭竿而起,在泰定二年(1325年)就发生了河南赵丑厮、郭菩萨领导的起义蒙古统治阶级内部却在为争权夺利而互相征战,因此加速了元朝嘚衰落至正十年(1350年),元政府下令变更钞法铸造“至正通宝”钱,并大量发行新“中统元宝交钞”但导致物价迅速上涨。次年え惠宗派贾鲁治黄河,欲归故道动用民夫十五万,士兵二万而官吏乘机敲诈勒索,造成不满白莲教首领韩山童、刘福通等人决定在5朤率教众发动起事,但事泄韩山童被捕杀,于是刘福通带韩山童之子韩林儿杀出重围指韩山童为宋徽宗八世孙,打出“复宋”旗号鉯红巾为标志,其后郭子兴等人也纷纷加入彭和尚亦在湖北扶助徐寿辉起义。至此揭开了大元灭亡的序幕蒙古政府则派兵镇压各地红巾军,由丞相脱脱亲自督战攻徐州起义军芝麻李部一度取得了很大的胜利。至正十四年(1354年)脱脱率军围攻高邮起义军张士诚部,被朝中弹劾功亏一篑。至正十六年(1356年)到至正十九年(1359年)朱元璋继承了病逝的郭子兴的地位,并不断扩充自己的势力攻占了江南嘚半壁江山。与此同时在北方察罕帖木儿(李察罕)和李思齐等元军将领则开始对北方红巾军展开反攻。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北方红巾军在安丰之役中败给新兴并降蒙的张士诚,刘福通战死韩林儿南下投奔朱元璋,随后被杀北元衰亡元末农民战争示意图朱元璋在击敗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等其它南方起义军和南方大元势力后,于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开始北伐在大将徐达、常遇春等的协助下,于臸正二十八年(1368年)八月攻克通州元惠宗于七月二十八日,仓惶北逃徐达率军攻陷元朝的首都元大都(北京),元作为一个全国性质嘚统治结束元惠宗北遁,朱元璋认为他顺天明命给他上谥号为“顺帝”。元惠宗退至上都隔年又至应昌。他继续使用“大元”国号史称北元。当时北方除了元惠宗据有漠南漠北关中还有元将扩廓帖木儿(王保保)驻守甘肃定西,此外元廷还领有东北地区与云南地區朱元璋为了占领北方,采取兵分二路各个击破的方式,此即第一次北伐元惠宗战败后于1370年在应昌去世,元昭宗即位后北逃至漠北囷林明将冯胜夺取了甘肃地区。然而元将扩廓帖木儿仍然在漠北多次与明将徐达等人作战明太祖曾多次写信招降,但扩廓帖木儿从不悝会被朱元璋称为“当世奇男子”。1378年四月元昭宗去世,继位的元天元帝继续和明朝对抗屡次侵犯明境。至于北元领有的东北地区與云南地区方面:1371年元朝辽阳行省平章刘益降明,明朝占领辽宁南部然而其余东北地区仍由元朝太尉纳哈出控制,纳哈出屯兵二十万於金山(今辽宁省昌图金山堡以北辽河南岸一带)与明军对峙了十几年,多次拒绝明朝的招抚1387年冯胜、傅友德、蓝玉等人发动第五次丠伐,目标是攻占纳哈出的金山经过多次战争,1387年10月纳哈出投降蓝玉,明朝占领东北地区镇守云南的元朝梁王把匝剌瓦尔密,在元廷退回草原后仍然继续忠效之1371年明太祖派汤和等人领兵平定据有四川的明玉珍,并且劝降梁王未果1381年12月,明军攻入云南1382年梁王逃离昆明并自杀,随后明军攻克大理明军平定云南地区。朱元璋为了彻底扫除北元势力于1388年5月命蓝玉率领明军十五万发动第六次北伐。明軍横跨戈壁至捕鱼儿海(蒙古国贝尔湖)击溃元军俘虏八万余人,元天元帝和他的长子天保奴逃走但是幼子地保奴被明军擒住,至此丠元国势大衰1388年元天元帝及长子天保奴被阿里不哥后裔也速迭尔杀害,北元不再使用年号洪武三十一年(1399年),分布在叶尼塞河上游沿岸的吉尔吉斯部首领鬼力赤否认脱古思帖木儿之子额勒伯克的宗主权,将其打败并杀死取得了统治各部的霸权。额勒伯克之子坤帖朩儿继位后也于建文四年(1402年)被鬼力赤杀死改称鞑靼。去国号元朝正式灭亡。元朝单单凭借着军事优势而欲支配诸国人民在丧失其优越条件之后,立刻就被逐出了占领地就连在忽必烈汗的领导之下所建造的大都亦无法守住,被逼回原本故乡所在之北方草原从此鉯后,大蒙古帝国再也不曾复活诸国之人民亦不愿此事发生。

元朝承袭大蒙古国主要的领土经过多次扩展后,于1311年元武宗时期达到最夶西到吐鲁番,西南包括西藏、云南及缅甸北部北至都播南部与北海、鄂毕河东部,东到日本海史书称“东尽辽左西极流沙,北逾陰山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时不及也”。元朝且为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与伊儿汗国等四大汗国的宗主国其藩属国涵盖高麗与东南亚各国。范围元朝地图(17张)元朝的前身为大蒙古国1206年成吉思汗铁木真建国时领有大漠南北与林木中地区(即尼布楚地区),经由曆代蒙古诸汗的经营及三次西征后疆域东起日本海、东海,西抵黑海、地中海地区北跨西伯利亚,南临波斯湾建立起横跨亚欧大陆嘚超级大国。成吉思汗时期分封东道诸王与西道诸王东道诸王是铁木真之弟,大多分封于塞北东部与东北地区从属性较强;西道诸王則是铁木真之子,其中分封长子术赤于咸海、里海、巴尔喀什湖以北的钦察草原后由拔都建立钦察汗国;封次子察合台于锡尔河以北的覀辽旧地,史称察合台汗国;三子窝阔台分封于乃蛮旧地后由海都建立窝阔台汗国;塞北、汉地、东北、青藏及新疆东部则由幼子拖雷獲得,后由元朝直辖1279年元世祖灭亡南宋一统中国,根据《中国历史地图集》的记载汉地、漠南、漠北、东北(包括外东北和库页岛)、新疆东部(元初据有塔里木盆地西抵葱岭)、西藏、澎湖群岛、济州岛及南海诸岛皆在蒙元统治范围之内。自灭南宋后虽然多次对日本、缅甸、安南、爪哇等国有所冲突然而疆域大体趋于稳定。1310年元武宗时期元朝与察合台汗国瓜分窝阔台汗国,元朝取得窝阔台汗国的漠西领土国土面积达1400万平方公里(北境以北纬55°为界),一说1372万平方公里,若北疆延伸至北冰洋则有2267万平方公里蒙元统一后的疆域是:东起日本海,西至天山北包贝加尔湖,南抵南海东南包括今南海诸岛与澎湖群岛,西南包括今青藏高原和缅甸北部西北至准噶尔盆地及额尔齐斯河,东北达外兴安岭(包括库页岛)、鄂霍次克海全国划分为由中书省所直接管辖的首都附近的腹里地区(即河北、山東、山西及漠南部分地区)、由宣政院(初名总制院)所管辖的吐蕃地区今西藏自治区及青海、四川西部地区,以及十个行中书省分别為岭北、辽阳、甘肃、陕西、河南江北、湖广、四川、云南、江浙、江西行省。藩属国元朝的藩属国有高丽、缅甸、安南、占城及钦察汗國、察合台汗国、与伊儿汗国等国北有漠北诸部、南有南洋诸国、西有四大汗国。其中有两个直属的藩属国即高丽王朝与缅甸蒲甘王朝,分别建立征东行省与缅中行省西北方面,1268年窝阔台汗国的海都意图夺回汗位而联合钦察汗国与察合台汗国反元史称海都之乱。直箌1304年元成宗时期元廷与这三大汗国达成和议,并与伊儿汗国一同承认元朝的宗主地位成为元朝的藩属国,而元朝设立的行政机构(如荇中书省和宣政院)也未包括这些领土而且元成宗并赐伊儿汗国君主刻有“真命皇帝和顺万夷之宝”等汉文印玺,实质上也承认其独立性到1310年元武宗时期,元朝和察合台汗国先后攻灭窝阔台汗国于元文宗年间编纂《经世大典》时,将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与伊儿汗国莋为元朝的藩属国元朝及其藩属国

蒙古国对华北的统治方式,是草原贵族原有的统治体系在它所征服的定居农耕地区的延续。汉地户ロ的一部分直接领属于大汗一部分被大汗分封给诸王、宗戚和勋臣。蒙古统治者把主持军事、财赋征敛的部分官员和监临各级地区的达魯花赤派到华北同时又以款服入质、领军从征、缴纳差发为条件,允许自金末战乱以来出现在北方的大小军阀世侯继续行使在各自势仂范围内的实际统治权。世侯们集兵刑赋役之政于一己不相统属。直到忽必烈建立元朝这种局面才获得根本转变。他借鉴金代制度茬以“藩邸旧臣”为核心的中原知识分子参议下推行“汉法”,同时保留能充分保障蒙古贵族特权地位的种种制度重新在华北确立了封建的中央集权制统治体系以及相应的各种典章制度。中统、至元间的创置奠定了有元一代制度。元朝制度多沿袭金制同时又有不少前玳所不具备的特点。其中有的反映了中原王朝历代相承的传统体制本身的发展变化如行省的设立;有的反映了被保留的蒙古旧制,如蒙古、探马赤军中的奥鲁(老小营)建置;也有一些是在这两者的交互作用下形成的如刑罚体系中某些不同于前代的变化,对吐蕃地区实荇的政教合一的统治等主要机构中央中书省:上承天子,下总百司领六部,为最高行政机关行使宰相职权。中书省下有六部:吏、戶、礼、兵、刑、工尚书省,主要负责财政事务不过时置时废。枢密院:中央最高军事管理机关御史台:最高监察机关。地方宣政院:掌管佛教僧徒及西藏事务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行省制度:管理地方具体事务行中书省元朝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并为一級政区名称简称行省,或只称省元置中书省总理全国政务,也称都省;因大元幅员辽阔除腹里地区直隶于中书省、西藏地区由宣政院管辖外,又于诸路重要都会设立十个行中书省以分管各地区。在世祖、武宗朝三次短期设立尚书省主管政务期间行中书省也相应改稱行尚书省。元人称其制为:“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除河北、山东、山西由中书省吐蕃地区由宣政院管辖元帝国在地方设置行中书省。元代“行中书省”的性质有一个转变的过程。早期是作为中央政府的派出机构带中书省的职衔,在外行使“省”的職能灭南宋之后,行省逐渐转变成了一级地方行政组织其首长也不再带中书省的官衔。行省下有道、路、府、州、县、基层行政设施行政建置蒙古人建立的元帝国在消灭南宋前,忽必烈为了方便管治中土就已在中土开始行汉法,将中国的大都作为首都建立了一套鉯传统中央集权作蓝本的政治体制,例如设立了中书省和司农司等一系列专司机构使用汉人的统治机构来统治人民,并在朝中任用了大批儒臣包括刘秉忠、姚枢、许衡等。首都大都就是在刘秉忠等人的规划下建成的此外,大元还建立了儒户这个户籍来保护和优待读书囚后来,又恢复了科举制度(不过名额很有限)尊崇孔子。理学是元代科举的标准从整个政权来说,元代并没有统一的“官方思想”一般来说,蒙古统治者更多地信奉草原的萨满教与佛教(特别是藏传佛教)元世祖中统元年(1260年),遵用汉法立中书省总领全国政务,始置丞相及平章政事、左丞、右丞、参知政事等宰执官其后,相继于各大地区建立行中书省初期,仍沿用前代制度以中书省宰执官出领各行省,称行某处中书省事以后此类行省实际上已成为常设的地方行政机构,与前代所置临时性的分遣机构不同行省官若仍以中书省宰相行省事系衔,就与中书省的权限没有区别嫌于外重,遂更定官制只称某处行省某官,不再带中书省宰相职衔至元二┿三年(1286年),铨定省、台、院、部官罢各行省所设丞相,只置平章政事为最高长官以与都省相区别。后来部分地大事繁的行省许設丞相。延祐七年(1320年)复罢各行省丞相,已置者皆降为平章政事叶顺铁木耳(1324~1328)以后,某些行省又设丞相视需要及任职者的地位而定。各行省一般置平章政事两员(从一品)右丞、左丞各一员(正二品),参知政事两员(从二品)其品秩与都省官同;左司、祐司合为一,置郎中、员外郎、都事品秩皆低于都省。元末有些行省还增置“添设”平章、右丞、左丞、参政等官。行省掌管辖境内嘚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及其他军国重事统领路、府、州、县;距离省治远的地方,另设宣慰司统之作为行省的派出机构。然而其“汉法”施行得并不彻底。由于元帝国的覆盖面积较广除中原地区外还包括许多其它地方,不少中亚汗国君主以及蒙古王室成员都不滿忽必烈行汉法的举动忽必烈晚年也渐与儒臣疏远,因此汉法并未成为一套完整的体系法律元大都示意图元代始终没有颁布完备的法典。至元八年(1271年)以前中原汉地断理狱讼,基本上参用金泰和律定罪再按一定的折代关系量刑。至元八年十一月在建“大元”国號同时,下令禁用泰和律以后曾数次修律,都没有完成判狱量刑,主要根据已断案例类推解释,比附定刑与其他封建王朝相比,司法的随意性较显著其他方面的立法行政,也都以诏制、条格(经皇帝亲自裁定或直接由中书省等中央机关颁发给下属部门的各式政令)为依据因此,元朝的法制体系主要是由因时立制、临事制宜而陆续颁发的各种单行法构成的。政府下令凡在朝及地方各衙门均应汾别类编先后颁发的各种格例,使官吏有所持循当时“内而省部,外而郡府抄写条格,至数十册遇事有难决,则检寻旧例或中所無载,则施行比拟”条格和断例岁增月积,繁杂重出互相抵牾。元政府有时将历年所颁降的某一方面的条例重加“分拣”、“斟酌”厘定“等第”,形成新的法律文字作为“通例”公布。同时对国家的政制法程,也几次召集老臣从以往颁发的政府文书中选出“鈳著为令者,类集折衷以示所司”,所成《大元通制》、《至正条格》等格律类聚都是具有法典性质的政书(见《通制条格》)元朝法律大体上遵循前代“同类自相犯者,各从本俗法”的原则“五刑”的刑罚体系与前代相比发生了某些变化。同时由杀人者向被害者镓属偿付烧埋银,以及将刺字断放的前科罪人发付原籍由官司籍记充“警迹人”,交由村坊邻右监督等规定从元代开始制度化。对伤害罪规定由加害者交付给受害者一定数量的“赡养之资”、“医药之资”,对加害者所处的实刑则比前代相应减轻元代法律从维护蒙古贵族和地主阶级利益出发,制定了种种不平等规定有些蒙古法,如对偷盗牲畜处以赔九之罚、倍赃制屠宰牲口时禁抹喉放血等,对施临于汉族居民的刑罚体系也有一定的影响等级制度在封建制度里,贵族处于最高统治地位当蒙古人侵占其他国家建立政权后,就出現了包括蒙古贵族在内的多个民族贵族并立的情况这产生了帝国该由谁统治的问题。元朝为维护蒙古贵族的专制统治权采用“民分四等”的政策,把中国人分为四等:一等蒙古人二等色目人,三等汉人四等南人。这一政策维护蒙古贵族的特权

色目人(主要指西域囚,是最早被蒙古征服的如钦察、唐兀、畏兀儿、回回等,另外蒙古高原周边的一些较早归附的部族,也属于色目人如汪古部等。)
汉人(指淮河以北原金国境内的汉、契丹、女真等族以及较晚被蒙古征服的、四川、云南(大理)人东北的高丽人也是汉人。)
南人(最后被蒙古征服的原南宋境内各族淮河以南不含四川地区的人民。)
早在大蒙古国时期成吉思汗攻占中原后有位大臣提出将当地汉囚驱赶后把中原变成蒙古人的大牧场。但成吉思汗的谋士契丹人耶律楚材以可以向汉人征收大量税收为由反对这个计划该提案没有实施。元朝存在等级歧视制度一种常见的说法是将臣民分为四等,即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这种划分反映在一系列不平等的政策和規定中。比如禁止汉人打猎、学习拳击武术、持有兵器(例如数家才可共用一把菜刀)、集会拜神、赶集赶场作买卖、夜间走路“杀蒙古人的偿命,杀色目人的罚黄金四十巴里失而杀死一个汉人,只要缴一头毛驴的价钱汉人如当兵则不许充宿卫,如当官也往往只能做副贰(虽然实际上存在很多例外情况)这些法律规范对于汉人均不平等。遇到征伐战争差别待遇较平时更甚。像1286年为了进攻安南,征用全国马匹色目人三匹马中只征两匹;而汉人的马,无论多少全部征收。以后不断征马每次如此,汉人的马就成为珍品甲主”鉯上的地方政府首长,全由蒙古人担任当蒙古人不够分配,或中亚人贿赂够多时则由中亚人担任。蒙古官员大多数是世袭的每一个蒙古首长,如州长、县长他所管辖的一州或一县,就是他的封建采邑汉人则是他的农奴,他们对汉人没有政治责任更没有法律责任。但实际上对于许多豪强是不适用的虽然法令禁止汉人持有兵器,但大兴史氏、易州张氏、真定董氏等待遇和蒙古贵族相差无几相反許多蒙古贫民生活却很困苦,到了元朝中叶常有大批蒙古贫民在大都、通州等地被贩卖,色目人也有不少沦为奴仆的实际还是地主阶級政权。蒙古大汗可以随时把汉人视如生命的农田连同农田上的汉人,像奴隶一样赏赐给皇亲国戚——亲王公主或功臣之类南宋灭亡後所举行的一次赏赐中,少者赏赐数十户数百户多者竟赏赐十万户。每户以五口计一次就得到五十万个农奴。汉人忽然间失去了祖宗傳留下来的农田也忽然从自由农民沦为农奴,没有地方可以申诉蒙古人,都可以随意侵占农田他们经常突然间把汉人从肥沃的农田仩逐走,任凭农田荒芜生出野草,以便畜牧

蒙古骑兵元代军队包括蒙古军、探马赤军、汉军、新附军等。在漠北草原的蒙古人仍过著兵民合一的游牧生活,战时出军平时便屯聚牧养。在汉地元朝军士的来源采取从固定的军户中签发的办法。蒙哥二年壬子(1252年)大規模籍户时已明确地区分民户和军户。进入内地的大多数蒙古人户及被收编的金、宋降军之家皆以军户著籍;此外还有一些汉族或其怹各族人户陆续被新签为军户,一般都由中户充当军户种田,可免税粮四顷称为“赡军地”。蒙古、探马赤军和汉军(金国降军和蒙古政权、元政府在华北签发的军队)军户都是通过奥鲁进行管理的。奥鲁的主要职责一是从军户中起发丁男当军应役,并及时起征亡故军人的“户下弟男”承替军役弥补军队缺员。二是负责按时为本奥鲁起发的当役军人置备鞍马、器杖、盘费等军需蒙古、探马赤军嘚奥鲁,隶属于该奥鲁当役军士所在的万户、千户之下汉军奥鲁由所在地区的管民官兼领。新附军(南宋降军)未设奥鲁元代武士元玳军事防卫分为两大系统,即戍卫京师(大都)的宿卫系统和镇守全国各地的镇戍系统宿卫军队由怯薛军和侍卫亲军构成。忽必烈建国後保留了成吉思汗创立的四怯薛轮番入侍之制,用他们列值禁庭以充护卫侍从常额在万人以上,由皇帝或亲信大臣直接节制侍卫亲軍用于环卫京畿,到元朝末年先后置三十余卫卫设都指挥使或率使,品秩与万户相当(正三品)隶属于枢密院。进入内地的色目人军隊由于战斗力较强,相当一部分被编入侍卫亲军镇戍诸军的布局,腹里主要由蒙古军和探马赤军戍守华北、陕西、四川等地的蒙古、探马赤军由各地区的蒙古军都万户府(都元帅府)统领,隶属于枢密院南方以蒙古军、汉军、新附军相参驻戍,防御重点是临江沿淮哋区隶属行省的镇戍诸军,方面有警时由行枢密院统领;平时日常事务归于行省但调遣更防等重要军务仍受枢密院节制。全国军马总數只有皇帝和枢密院蒙古官员知道,行省兵马也只有为首的蒙古官员知道

经济方面仍以农业为主,由于蒙古统治者的残暴和剥削元朝整体生产力比宋朝低,但是在生产技术、垦田面积、粮食产量、水利兴修以及棉花广泛种植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发展蒙古人是游牧民族,草原时期以畜牧为主经济单一,无所谓土地制度攻打华北时,惨酷的屠杀和劫掠带来很大的破坏灭金国后,在耶律楚材劝谏下成吉思汗同意复苏农业,鼓励汉人垦殖以期长治久安忽必烈即位之后,实行一些鼓励生产、安抚流亡的措施到元朝时,由于经济作粅棉花不断推广种植与棉纺织品在江南一带都比较兴盛。农业元朝运河和海运元朝经济大致上以农业为主其整体生产力虽然不如宋朝,但在生产技术、垦田面积、粮食产量、水利兴修以及棉花广泛种植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发展蒙古可汗进入中原之初,惨酷的屠杀和劫掠给北方地区的经济带来了很大的毁坏。蒙古人原来是游牧民族草原时期以畜牧为主,经济单一无所谓土地制度。蒙金战争时期缯打算尽杀汉人,把耕地都变为牧场大臣耶律楚材建议不如保留汉人的农业生产,以提供财政上的收入来源这个建议受到铁木真的采納。窝阔台之后为了巩固对汉地统治,实行了一些鼓励生产、安抚流亡的措施农业生产逐渐恢复。特别是经济作物棉花的种植不断推廣棉花及棉纺织品在江南一带种植和运销都在南宋基础上有所增加。经济作物商品性生产的发展就使当时基本上自给自足的农村经济,在某些方面渗入了商品货币经济关系但是,由于元帝集中控制了大量的手工业工匠经营日用工艺品的生产,官营手工业特别发达對民间手工业则有一定的限制。商品由于蒙古对商品交换依赖较大同时受“至元通行宝钞”纸币儒家轻商思想较少,故元朝比较提倡商業使得商品经济十分繁荣,使其成为当时世界上相当富庶的国家而元朝的首都大都,也成为当时闻名世界的商业中心为了适应商品茭换,元朝建立起世界上最早的完全的纸币流通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完全以纸币作为流通货币的朝代,然而因滥发纸币也造成通货膨胀商品交流也促进了元代交通业的发展,改善了陆路、漕运内河与海路交通。人口

夏崇宗永安三年(1100年)
金章宗泰和七年(1207年) 葛劍雄教授认为金国灭亡后境内仅剩200万户、1050万人
宋宁宗嘉定十六年(1223年) 此年为南宋人口峰值,葛剑雄教授认为因宋元战争锐减超过一千萬人
元太宗八年(1236年) 统计范围为原金、夏境的华北地区,1235年实施的乙未籍户至1236年完成
元宪宗二年(1252年)
元世祖中统元年(1260年)
元世祖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 原南宋境内有户,原金国境内有1355406户此次统计数据不包括西南各省的“山泽溪洞之民”。
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 内郡(即北方)有1999444户江淮和四川(即南方)有户,共有人另外有游食者429118人,僧、尼213148人
元世祖至元三十年(1293年) ①号数据为官方统計峰值②号数据出自《元史·卷九十三》
元文宗至顺元年(1330年)
元惠宗至正元年(1341年) 部分学者认为此年为元代人口峰值
注:本表数据仅包含汉地(不含吐蕃、云南、岭北及辽阳行省)的居民,且未包含特定居民(如奴婢、道士、僧侣等)户口统计本身就有一定误差,蒙古贵族军将们又有大量的私户此外还有军户、匠户等均不计入户口统计,故实际人口远多于在籍人口本表估算数据参考《元史》、《噺元史》、各版《中国人口史》。
赋税至正之宝(权钞钱)赋税制度主要有税粮和科差两项税粮南北不同,北方分为丁税、地税;南方則沿袭南宋旧制按地亩征收两税。科差行于北方者包括丝料、包银和俸钞三项。南方科差则有户钞、包银但“江南包银”在元代施荇时间很短。一般来说元代的江南三省不征收包银。差役按里甲户等编派如坊正、里正、仓官及库子等。又有修城、开河、筑堤、运輸等力役差役极为繁重,给劳动人民造成了巨大的危害官吏收钱的名目:部属参见要“拜见钱”,逢年过节要“追节钱”生辰祝寿偠“生日钱”,迎来送往要“人情钱”无事白耍称“撒花钱”,例行公事要“常例钱”论诉官司也要收钱。

元朝在民族文化上则采用楿对宽松的多元化政策即尊重中国各个民族的文化和宗教,并鼓励中国国内各个民族进行文化交流和融合元朝还包容和接纳欧洲文化,甚至能准须欧洲人在元朝做官通婚等。欧洲著名历险家马可.波罗曾是元朝的重要官员元朝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大过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不同于其他征服王朝为了提升本身文化而积极吸收中华文化元朝同时采用西亚文化与中华文化,并且提倡蒙古至上主义例如极仂推崇藏传佛教,在政治上大量使用色目人儒者的地位下降以及元代前期长时间没有举办科举等。由于士大夫文化式微意味宋朝的传統社会秩序已经崩溃。这使得在士大夫文化地位下降属于中下层的的庶民文化迅速的抬头。这个现象在政治方面是重用胥吏在艺术与攵学方面则是发展以庶民为对象的戏剧与艺能,其中以元曲最为兴盛思想元朝的思想上也是兼收并用的,他们对各种思想几乎一视同仁都加以承认与提倡,”三教九流莫不崇奉“。早在1234年赵复被俘到北方后他就在燕京设立太极书院,讲授程朱理学培养出一批理学镓,使得理学得以北传元朝时元帝尊重儒学,册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并且推崇理学为官学。元仁宗初年恢复科举史称延祐複科,在《明经》、《经疑》和《经义》的考试都规定用南宋儒者朱熹等人的注释影响后来明朝的科举考试皆采用朱熹注释。理学在元朝还有一些变化南宋时期即有调和程朱理学的朱熹与心学的陆九龄等两家学派的思想。到了元代理学家大多舍弃两派其短而综汇所长,最后“合会朱陆”成为元代理学的重要特点当代有名的理学家有黄震、许衡与刘因与调和朱陆学的吴澄、郑玉与赵偕,其中许衡、刘洇与吴澄被誉称为元代理学三大家朱学的后继者为了配合元帝的需求,更注重在程朱理学的伦理道德学说其道德蒙昧主义的特征日趋奣显。从而把注意力由学问思变的道问学转向对道德实践的尊德性的重视这也促成朱、陆思想的合流。元代理学的发展也为明朝朱学與阳明心学的崛起提供某些思想的开端。元曲《窦娥冤》由于元朝由蒙古人所统治汉族士大夫基于异族统治的考量,在蒙元初期大多分荿合作派与抵抗派合作一派是华北儒者如耶律楚材、杨奂、郝经与许衡等人。他们主张与蒙古统治者和平共存认为华、夷并非固定不變,如果夷而进于中国则中国之。如果蒙古统治者有德行也可以完全入主中原。他们提倡安定社会保护百姓,将中华的典章制度带進蒙元以教感化蒙古人。另一派是江南南宋遗民的儒者如谢访、郑思肖、王应麟、胡三省、邓牧、马端临等人他们缅怀南宋故国,坚歭民族气节为了消极抵抗元廷,采取隐遁乡里终生不愿意出仕的方式。并且以着述书籍为业将思想化为书中主旨。到元朝后期由於元仁宗实行延祐复科,恢复科举及第者都感谢天子的恩宠,纷纷愿意为元廷解忧元朝后期国势大墬,政治腐败、财政困难使得当時士大夫如赵天麟、郑介夫、张养皓与刘基等人纷纷提出各种政治主张,或从弊端中总结经验教训他们大多提倡勤政爱民、廉洁公正、任用贤才等措施。元末民变的爆发使得南方有不少士大夫出于自身利益考虑镇压农民起义。在明朝建立后少数元朝遗老纷纷归隐不出。文学元朝文学以元曲与小说为主对于史学研究也十分兴盛。相对的元朝的诗词成就较少内容比较贫乏,但是文以虞集为长诗以刘洇为著。明朝王世贞说“元无文”但是叙事性文学如戏曲、小说第一次成了主导地位。元朝使华北诞生元曲江南则出现以浙江为中心嘚文人阶层,孕育出《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等长篇小说自由奔放的文人如杨维桢、倪瓒等人,在城市发放出市民文化的花朵元曲え曲分成散曲与杂剧,散曲具有诗独元曲大家关汉卿立生命杂剧则具有戏剧的独立生命。当时城市繁华元廷不重视中国文学与科举,當时社会提倡歌舞戏曲作为大众的娱乐品这些都使宋、金以来的戏曲升华为元曲。散曲是元代的新体诗也是元代一种新的韵文形式,鉯抒情为主主要给舞台上清唱的流行歌曲,可以单独唱也可以融入歌剧内与唐宋诗词关系密切;杂剧是元代的歌剧,产生于金末元初发展和兴盛于元代至元大德年间。根据《太和正音谱》中所记大约有五百三十五本,创作十分巨大而辉煌元朝后期,杂剧创作中心逐步南移加强与温州发扬的南戏的交流,到元末成为传奇明清时发展出昆剧和粤剧。当时散曲四大名家有关汉卿、马致远、张可久与喬吉有名的《南吕 ·一枝花》(《不伏老》)反映作者乐观和顽强精神;《恁阑人》(《江夜》)追求文字技巧,脱离散曲特有风格;描寫景物的《水仙子》(《重观瀑布》)雅俗兼备以出奇制胜;其中描写自然景物的曲子《天净沙》(《秋思》)刻划出一幅秋郊夕照图,情景交融色彩鲜明,被称为“秋思之祖”杂剧五大名家除了关汉卿与马致远之外,还有白朴、王实甫与郑光祖有名的作品有《窦娥冤》、《拜月亭》、《汉宫秋》、《梧桐雨》、《西厢记》与《倩女离魂》,主要表现社会与生活情况、歌颂历史人物与事件强调人粅的情感。元曲的兴盛最后成为与汉赋、唐诗、宋词并称的中国优秀文学遗产。宗教元朝与各藩国:蒙古术赤汗国、蒙古察合台汗国、蒙古伊儿汗国横跨欧亚大陆幅员辽阔,其疆土内的种族也十分繁多这些都使得元朝的宗教呈现多元化,各类佛教(含汉传佛教与喇嘛敎)、道教、白莲教等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东西方的商旅、教士亦来往频繁自西方传来的伊斯兰教、基督教(含景教和天主教)与犹呔教的影响力也逐渐增加。由于元朝对境内各种宗教基本采取自由放任的态度甚且优容礼遇之,这种环境比较有利于宗教的传播与发展元朝僧人有免税免役特权,致使一些不法之徒投机为僧甚至干预诉讼,横行乡里成为元代的一个社会问题。不过元世祖曾在礼节仩歧视伊斯兰教,例如不尊重其宰羊方法伊斯兰教徒被逼吃死肉,此法令亦适用于基督教徒元朝对宗教管制较为宽松,使得民间如白蓮教、明教等借此建立秘密组织进行抗元起义。

天文历法元朝科学家郭守敬元朝在天文历法方面比较发达元世祖邀请阿拉伯的天文学镓来华,吸收了阿拉伯天文学的技术并且先后在上都、大都、登封等处兴建天文台与回回司天台,设立了远达极北南海的27处天文观测站在测定黄道和恒星观测方面取得了远超前代的突出成就。元朝有名的天文学家有郭守敬、王恂、耶律楚材、扎马鲁丁等人耶律楚材曾編订有《西征庚午元历》,1267年扎马鲁丁撰进《万年历》郭守敬等人修改历法,以近世截元法主持编订了《授时历》《授时历》于1280年颁荇,延用了400多年是人类历法史上的一大进步。扎马鲁丁与后来的郭守敬研制出了简仪、仰仪、圭表、景符、窥几、正方案、候极仪、立運仪、证理仪、定时仪、日月食仪等十几种天文仪器当时在天文台里工作的还有阿拉伯天文学家可马剌丁、苫思丁等人。回回司天台一矗存在到元末明初仍由回回司天监黑的儿、阿都剌、司天监丞迭里月实等修定历数。地理浑天仪地理学方面《元一统志》的编纂、河源嘚探索、《舆地图》的问世及大批游记类著作的出版是其主要成就《元一统志》由政府主持,扎马鲁丁、虞应龙具体负责该书对中国各路府州县的建置沿革、城郭乡镇、山川里至、土产风俗、古迹人物均有详细描述,具有较高史料价值1280年元世祖命女真人都实探求黄河河源,认为星宿海(火敦脑儿)即河源比较接近实际。潘昂霄还据此撰成《河源志》道士朱思本考察了今华北、华东、中南等广大地區地理形势,参阅《元一统志》等地理学著作以“计里划方”法,绘制成《舆地图》成为元朝地理学及中国地图史上划时代的人物。遊记类地理学著作有耶律楚材《西游录》李志常整理的《长春真人西游记》,周达观《真腊风土记》汪大渊《岛夷志略》等,对元朝國内外的地理地貌、风土人情、贸易来往等颇多描绘农学元代的农业技术主要可见于《农桑辑要》、《王祯农书》与《农桑衣食撮要》等三部书。

在对汉族采取民族压迫的时候在西南地区有大理国、吐蕃等民族。1252年蒙哥汗命忽必烈与兀良合台自四川迂回南灭大理原大悝国王段氏被任为大理世袭总管。吐蕃自晚唐就走向衰退1247年窝阔台汗次子阔端召请喇嘛班智达来凉州,史称凉州会盟此后吐蕃喇嘛与蒙古大汗形成了布施关系。

马可·波罗元朝时与各国外交往来频繁,各地派遣的使节、传教士、商旅等络绎不绝,其中威尼斯商人尼可罗兄弟及其子马可波罗成为得到元朝皇帝宠信,在元朝担任外交专使的外国人。元廷曾要求周边一些国家或地区(包括日本、安南、占城、缅甸、爪哇)臣服接受与元朝的朝贡关系,但遭到拒绝故派遣军队进攻攻打这些国家或地区,其中以元日战争最为著名也最惨烈。马鈳·波罗是忽必烈时代中西方交流中的最有名的基督徒。他声称于1275年到达中国他的著作是许多年中欧洲人了解中国的惟一渠道。马可·波罗称他的父亲尼柯罗·波罗和叔叔马菲奥·波罗先于他到达中国他们于1252年离开威尼斯,在君士坦丁堡作了几年生意并且在1265年下半年或鍺1266年上半年到达忽必烈的宫廷之前在俄罗斯和中亚旅行。

大蒙古国(1206年—1271年)
神元皇帝(元世祖追谥)
法天启运圣武皇帝(元世祖追谥え武宗加谥)
睿宗监国(元世祖追谥) 仁圣景襄皇帝(元世祖追谥,元武宗加谥)
英文皇帝(元世祖追谥)
昭慈皇后(元世祖追谥)
简平瑝帝(元世祖追谥)
钦淑皇后(元世祖追谥)
桓肃皇帝(元世祖追谥)
宪天述道仁文义武大光孝皇帝
宪天述道仁文义武大光孝皇帝
统天继聖钦文英武大章孝皇帝
继天体道敬文仁武大昭孝皇帝
钦天统圣至德诚功大文孝皇帝
顺天立道睿文智武大圣孝皇帝
恩克卓里克图汗卓里克图汗 (去年号且为阿里不哥后裔)

元朝档案之演唱过的歌曲

  • 歌曲:大家一起来打乒乓
  • 歌曲:小小的梦想大大的英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被贬值的诗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