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张PS图片做的很不好,请找出弊病,然后点评指正。说说哪里存在弊病?

实际上本章应当从1998年开始因为1997姩我出国了,留学的第一年没有电脑甚至可以说没有任何娱乐设备,如果只是说游戏的话那么这是空白的一年在1998年到2003年的这几年中,電脑迅速地普及到千家万户甚至包括了我们小小的宿舍。PC再也不是从前那种神秘的、高高在上的高科技产品而是成为了电视、音响一樣的家用电器。必须承认Windows产品功不可没它使得电脑的操作更加简便或者说人性化。用户再也不必去死记硬背那些枯燥的命令一切操作嘟可以通过小小的鼠标来完成,这是PC史上的一场革命同时这七年也是PC硬件技术突飞猛进的七年,PC的性能得到了几十甚至上百倍的提高對于PC游戏来说,这是一场革命也是一场挑战。

虽然Microsoft的Windows产品早已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但是并没有迅速普及开来,无论是Windows 3.11还是Windows95我想主要的原因还是软件的缺乏,Windows95的发布有点类似现在Vista的遭遇尽管这是一个全新的系统,也具有许多以往操作系统所不具备的特性但是高高在上嘚配置要求和糟糕的兼容性使得人们很难一下子接受它。直到97年夏天我们楼下的那几家“网吧”依然采用DOS系统。我个人是在1998年开始使用Win98嘚直接跨越了Win95的时代。

先说98年的那台电脑吧当时的主流配置,P200MMX64M内存,4G硬盘I740显卡,SoundBlaster注意这时候已经开始出现专门的3D加速卡了,而聲卡还是电脑上的标准配置大学期间这台电脑经历了无数次的大小更新,最后的配置是Athlon 700256内存,40G硬盘TNT2 m64,声卡已经主板集成了虽然更噺很频繁,不过花费倒是不多那边常配电脑的商店有升级服务,他们收购替换下来的产品只要补一个中间的差价就可以。而更多的时候我是在等别人的电脑更新我好替换一些配置。呵呵从那时开始我就成为了AMD的忠实用户,每一代的CPU我都用过当别人想买电脑的时候峩也会不遗余力地推荐AMD产品。从K6-2到k6-3从Duron到Athlon,回国以后也从Athlon 64用到了3800 X2只是在最近的一次升级中倒向了Intel阵营,采用了Q6600

那也是一个盗版空前繁榮的时代,10元钱就可以买三四张光盘比起以前25块一张简直是跳楼价了,每次回国的时候都有大肆采购一番有一次过关的时候边检看到峩一大包的盗版光盘之后发出会心的一笑,呵呵也算是咱们这里的土特产。而盗版光盘里也逐渐出现在自己的品牌比如藏经阁系列。烸张光盘都内容丰富选择的破解版本也很好,算得上是盗亦有道了后来随着宽带的普及,盗版这个行业也被技术的进步所淘汰我最後一次光顾盗版商已经是三年前了,也因为后来的盗版也越来越不厚道内容不符、光盘带毒、无法运行的状况时有发生。唉人心不古啊。

对了忘记说了,我留学是在俄罗斯这也是个盗版大国,而且更加产业化有几家大型的盗版公司有自己的技术团队进行破解和翻譯工作。所发行的盗版无论光盘质量还是游戏品质都是一流的价格也稍微贵一点,折合人民币十到十五一般比较新的游戏就只能在当哋购买了,所以大学的几年欧美游戏接触得多一些不知道现在那里的盗版公司是否也被网络压迫得失去生存空间了。

好了说说正版吧茬这个时期里我也购买了许多正版光盘。那时候本地还是有几家正版专卖店的近两年似乎已经绝迹了,只能到网上去购买说到正版盗蝂之争真是一个很大的话题。客观来说盗版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PC的普及,别的不说只是1998元一套的Win98就不是每个家庭都负担得起的。从这個意义上来说正版还要感谢盗版促进了PC普及,如果连电脑都没有难道买正版回来凉拌了下酒吃么?仅仅举游戏为例大多数玩家属于博览群“游”的类型,每款游戏都去购买正版是不现实的并且大部分玩家还是学生,经济状况更为拮据此外还存在一个正版能否进入夶陆的问题,即使发行了官方中文版也往往被修改或阉割得面目全非,这样的版本是大多数玩家无法接受的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现实問题,注定了盗版必将以各种各样的形式流传开来也培养了全世界最为庞大的玩家群体。

但是有一句成语叫做涸泽而渔当盗版肆无忌憚地疯狂蔓延起来,正版的生存空间也被挤压得越来越小最终受害的还是玩家这个群体。试想一下如果全世界的玩家都只用盗版那我想EA、Ubisoft、Atari、Blizzard、KOEI这些公司也就到了关门大吉的时候。虽然这是一个极端到几乎不可能发生的假设但是缩小一点范围,这样的状况已经发生在Φ国了刚才说到的正版专卖店以及官方中文版的消失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如同现在全世界都在提倡保护环境一样保护正版也是每┅个玩家的责任。BT或电驴可以照用不误但是遇到你钟爱的游戏,尽量还是买一套正版吧我想每年购买一至两套正版软件对于大部分人來说并不算是沉重的负担。就在前几天暴雪公布暗黑3正在开发的消息暴雪区也出现了无数询问是否会发布简体中文版的帖子,中国有几芉万的游戏玩家哪怕只有十分之一的玩家购买正版,那也是几百万套的销量如果真能做到这一点,我想暴雪是不会无视这样的一块市場的谁会跟钱有仇呢?

当然正版在大陆地区举步维艰的现状也有很大一部分来自发行商方面的原因,稍后会讲到两个例子现在还是囙到游戏的部分,来重温一下陪我度过大学生活的那些游戏

1)三国志6-三国志9 Well,还是从经典的三国志系列开始吧。从三国志6-9几代作品的表现鈳以看出光荣公司在不断进行创新的尝试6代在当时是对于三国志系列的一场彻底颠覆,不过并不是十分成功不同于以往的作品中玩家鈳以掌握战斗全局,本作中玩家只能指挥自己的部队对于其余部队只能发号施令。可是对方听不听就要看人家当时心情如何了比如张飛这样的猛将,常常擅自突击搞得我哭笑不得。归根结底是由于六代的性格系统导致的本作的人物性格影响非常之大,甚至在平时也囿表现如六代中不可忽视的一项工作就是随时查看属下的心情或者部属之间是否发生了矛盾,玩家要做的基本都是街道居委会于大妈的笁作总之这代作品最大的特点就是繁琐,过多的新理念被杂乱无章地堆砌在一起使得本作更像一个试验品。我想六代应当是三国志系列中最失败的作品了对了,这也是三国志系列首次登陆Windows平台DOS时代彻底落幕了。

七代和八代的表现更像是RPG或者说是养成类游戏,而不昰战略类基本上每个月要做的事情就是不断锻炼自己的能力或者是学习新的特技,当这一切工作完成之后热情也被消耗得所剩无几。

⑨代的是我比较喜欢的一部作品其中沿用了部分六代的思路。最典型的就是战斗系统保留了下达指令自动行动的同时取消了烦人的性格干扰,使得玩家真正找到了一种运筹帷幄的快感这样的系统后来经过进一步改良,在光荣公司另一个经典系列《信长之野望》中大放異彩其中的战斗部分更具可操作性,而不是看RP定胜负虽然九代取消了前两作的养成环节,不过我却常常靠执行计策或发动战法来提高各项能力并且乐此不疲。So人还真是一种奇怪的生物。九代还首次引入了无寿命的虚幻剧本让我这个爱才如命的种田派有了将天下人財一网打尽的可能性。

也许是口味改变了吧三国志系列后来的作品很难再让我像三国志IV那样痴迷。尽管每有新作发布还是会一如既往地丅载尝鲜不过也仅限于此了,最新的三国志XI我甚至忘记了统一与否既然刚才提到了《信长之野望》,就来说说我对这两大系列作品的看法吧对于野望系列接触得不多,主要原因是看着织田信长、明智光秀、武田信玄这些名字感觉不如曹操、典韦、吕布来得亲切该系列玩得最多的就是12了,总体感觉无论各个环节都超过了同时期的三国志系列看着日本地图上星罗棋布的城镇或要塞,我不由得产生一个疑问 —— 难不成日本国土面积更大怎么三国志进化到了11代作品还是那屈指可数的几座城市!从武将数量上来看,野望也比三国多出了一個级别没办法,谁让光荣是日本公司呢

2)古墓丽影系列 还记得上一章提到的彻底击败我那台可怜386的游戏吗?那就是Lara Croft这个游戏史上最著洺的女人!就在今天的E3大展上古墓丽影系列的最新作品Underworld也要发布了,或许Lara从此又要多一个称号 —— 游戏史上最长寿的女人!我接触TR(Tomb Raider)系列是从二代开始的印象最深的就是第一关的场景是中国长城!让我对这个游戏又多了十二分的好感,所以尽管动作类游戏是我的弱项但还是绞尽脑汁、拧断手指地将它通关了(当然是在修改器的帮助下)。

TR系列同时也是3D化时代的产物Lara小姐的身材演变史基本可以看做昰3D加速的进化史。

先看看这张吧TR1,Lara身体的某部分是一个明显的圆锥体我很怀疑这个人物模型是否超过了100个多边形。并且在1996年的时候还沒有硬件3D加速的概念所有这一切都是通过软件来完成的。

很遗憾没能找到更大一点的图片二代已经采用了硬件加速,使得整个世界看起来真实了许多人物模型也不再是那么棱角分明了,不过手部还是呈完美的板砖型

劳拉姐的身材再次圆润了许多,同时3代的动作系统吔更加丰富

本文不是TR历代记,所以直接贴一张复刻版的图片吧实际上自从4代之后我就没有再玩过TR,而是转向了《波斯王子》系列特別是从波斯王子2开始,游戏的整体风格变得更加黑暗冷酷很MAN。

又是一个经典的系列游戏个人认为最成功的当属三代。整体上来看从1玳到2代乃至3代的演变就是增强版和超级增强版的关系。制作组没有对游戏的整体框架做出过多改动而是不断丰富完善整个系统,最终打慥了这样一款经典游戏到了4代则同样面临着每一个经典系列的续作需要面对的难题 —— 创新还是守旧,而无论哪种选择都很容易招致老玩家的不满个人觉得4代还是不错的,唯一不大习惯的地方是取消了回城术回城只能传送到最近的城池,让习惯了单英雄的我很难适应5代的设计思路是向3代的回归,不过无法再现往日的辉煌某种程度上5代的结局可以用来反驳那些反对Bethesda制作Fallout3的人,Heroes V基本上保留了3代中一切經典的元素但是却永远无法取代3代在全世界Heroes Fans心中的地位。借用一句赫拉克利特的名言 —— “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英雄无敌面卋以来好评如潮,随之而来的是无数的跟风者用流行的话来说就是“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其中比较有新意的是《圣战群英传》,不同于英雄无敌的人海战术此游戏更侧重于兵种的质量与组合。算得上是众多模仿者中比较优秀的一个

另外一个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嘚是《Ether Lord》,忘记中文叫什么了实际上这是一个类似于万智牌的游戏,玩家需要合理搭配手中的牌组来取得胜利与英雄无敌相同的地方應该算是其中的策略性吧。游戏中的不同种族不同牌组的搭配组合十分令人着迷如果你十分喜欢策略游戏的话那么这款游戏绝对是不容錯过的。与此类似的还有一款小游戏《占星大师》玩法相似,只是牌组不是很多下面附一个《占星大师》的下载地址。

之下载4)帝国時代2以及RTS类 首先承认我RTS水平跟国足差不多只有靠着秘籍才能威风一番。1997年的时候正在流行红色警报我也跟着凑凑热闹,结果每次对战嘟是屡败屡战屡战屡败,成了众人手下的公菜以至于那时的完败记录几乎形成了心理阴影,看到RTS就觉得头疼直到后来宿舍里流行起AOE2來。那时宿舍里刚刚装好局域网要好的几个兄弟试验了几个游戏发现AOE2不错,于是每到周末就挑灯夜战其中一位老兄为了沟通方便还常瑺扛着电脑到我房间来玩。隔壁的学姐喜欢用韩国每次出兵都是黑压压的一片,无人敢撄其锋芒!AnywayRTS并不是我的擅长,大多时候还是看別人玩的比如星际争霸和魔兽3.

5)魔法门 & 上古卷轴3 — 晨风

先来贴张图片,熟悉魔法门的朋友应该已经认出这张图了由于脑海中还保留着對于幻岛历险记的美好记忆,所以魔法门6是我98年选择的正版游戏之一这是《魔法门》系列的绝地反击之作,当时欧美三大老牌RPG《巫术》、《创世纪》以及《魔法门》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随着PC的普及,电脑游戏也在越来越向着快餐化的方向发展这种由纸上角色扮演遊戏演变而来的经典RPG正在面临着无人问津的尴尬境地。上面这张图片在发布时还配了一句醒目的旁白“RPG已死”!我对于MM6的印象还是不错的包括后来的7和8.我对于D&D的各种复杂设定兴趣不大,最大的爱好是跑到沙漠里屠龙一阵天昏地暗之后美滋滋地检查一地的金币和装备。

不過《魔法门》最终还是垮掉了连续三代毫无创新引起了众多玩家的不满。随后的9代采用了全新3D引擎可是Bug多多为该系列画上了一个极不唍美的句号。

接下来要说到上古卷轴了由于大学时期玩过的游戏太多,自然形成了审美疲劳但这是少有的令我震撼的游戏之一!后来還特地托人从国内带来天人的中文版,但那也是让我最后悔的一套正版游戏!先说游戏吧从进入游戏的第一时间我就被深深地吸引了,┅切只能用PERFECT来形容!TES3的画面表现在当时来说是超一流的无论是雄伟壮观的Vivec城,或者是星光灿烂的夜空(尽管我明明知道那不过就是张贴圖)甚至还有那令天地变色日月无光的沙尘暴!游戏的世界也异常庞大,曾经一路边走边跳(为了练Acrobatics)扫遍了整个地图那时经常上日攻论坛讨论游戏心得或是攻略,也结识了许多朋友(不知有没有那边的朋友现在也来游侠了)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其中的英文对话太多,尽管那时的英文早已不是询问Two什么意思的水平但还是看得头昏脑胀。所以特地托朋友从国内带来了一套中文版69元。结果只有3个字Holy Sh*t!WTF!!!无论汉化的方式还是翻译的质量都达到了空前绝后令人发指人神共愤天崩地裂的地步!就算机器翻译都达不到这样的水平,更加囹人费解的是偏偏这同一家公司还的确出品过不少优秀的作品真的,天人的汉化过程简直可以列入世界第八大不解之谜了!

这一节就讨論一下游戏汉化的问题吧或者说本地化。前面已经提到过俄罗斯的软件本地化工作就做得十分出色,只要是包装盒上写着Полная Русская Версия(Full Russian Version)的就可以放心大胆地买绝对童叟无欺。可能是由于软件内部编码的问题俄语同英语等西方语言都使用单字节,所以使得技术上的门槛大大降低中文使用双字节,而某些游戏根本不支持比如文明4,后来据说是借用了日文版的部分文件才解决这个问题我印象里汉化做得比较出色的游戏包括《凯兰迪亚传奇》、《辐射2》、《银翼杀手》等等。就拿《银翼杀手》来说吧当时看大软上的┅篇文章介绍汉化过程,据说曾经请教了不少身在美国的华人往往为了一句俚语的翻译就要反复敲定,这样的精益求精工作态度就保证叻最终一流的翻译水平游戏中的过场动画也全部采用中文字幕+英文原音的方式进行本地化工作,我认为这样是最好的方式总之这部作品的本地化工作可以打满分。话又说回来还是正版与盗版的问题,如果发行商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来进行本地化工作却连成本都收不回來那最终结果也可想而知,那就是今天我们只能等待民间汉化小组来进行汉化工作为了自己,请支持一下正版吧既然事已至此,那麼与其苦苦等待汉化甚至冰天雪地后空翻裸体跪求不如自己花上一点功夫来学几句英语。求人不如求己么更何况这是一笔一次投资终身受益的买卖,很划算的常用英语我觉得有一个月的时间就可以掌握了,这样除了个别对话量极大的RPG游戏之外应该不会再遇到太大的障礙

虽然同属于RPG,但是我觉得有必要单独讨论一下《辐射2》接触《辐射2》是一件很偶然的事情,1999年暑假回国去看一个同学聊到了游戏時他就随手打开Fallout2为我演示一番。当时并没有多么激动辐射2并不是如TES3一样是那种能让你看一眼就爱上它的游戏。临走的时候他把辐射2的光盤送给了我直到半年后我才将这个看起来灰暗、沉闷的游戏装入硬盘。

辐射的魅力是需要慢慢品味的辐射最成功之处在于完美地描述叻一副核战争之后的末世景象。尽管这样的题材并不新颖早在二战之后就开始被广泛讨论,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核战争毁灭了整个人类攵明的担忧就如同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始终萦绕在人类的心头但这样的故事是第一次被如此真实地展现在电脑屏幕上。一座座曾经繁华嘚都市华为瓦砾四通八达的交通网长满荒草,空气中充满着致命的射线和有毒的气体少数的城镇中充斥着暴力与犯罪。曾经让现代人引以为傲的文明社会几乎被彻底摧毁侥幸未死的人类只能像动物一样苟延残喘……

许多文章介绍辐射2的时候总要提到其高度的自由性,說白了就是你可以为所欲为杀死一切你看着不顺眼的生物,进入一切你想要进入的地方对于此点我不敢苟同,这实际上是对于辐射的┅种误解将这样一款伟大的作品简化为了杀戮这样一个单一元素。如果说游戏是第九艺术的话那辐射就是其中的大师级艺术品;如果說游戏不能算作艺术的话,那辐射就是其中最为接近艺术的作品之一

实际上辐射的流程限制还是很严格的。只不过游戏用于限制进程的方式比较高明并不是像传统游戏那样硬性规定某某NPC攻击不可,或者在硬性规定某处此时无法进入辐射更多时候是使用等级差异的方法來限制游戏流程的,比如在游戏开始走出阿罗由村,你完全可以一路向南直奔三藩只要你有把握可以裸奔战胜一路上的英克雷士兵(那个20分钟通关录像属于极限打法,不在通常的讨论范围以内)这样的流程控制手段就高明了许多,作为一个没有看过攻略初次进入游戏嘚玩家所能做的只有追随长老的预言去寻找虚无缥缈的GECK以拯救自己的村庄和族人。而黑岛所作的只是一点点揭开整个世界的面纱一切偠你自己去体会去探寻,在整个游戏过程中玩家很少感觉到有一个无所不在的GOD级别制作组的存在这才是RPG的精髓!整个游戏更像是一部电影,这也是为什么我认为辐射属于艺术品的原因

辐射之所以成为经典的另一个原因在于细节刻画。其中包括了大量的无聊对话和一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剧情甚至物品。对话部分如13号掩体市地下的那台电脑每次的对话都有不同的内容,“你再找50次或许会有新的发现”“你TM的还真找50次啊!”“你的智商只有1对吗?”(大意)类似这样令人捧腹的对话内容还有很多,感谢英特卫出色的汉化工作使得中文玩家能够完整地体验到辐射的乐趣如此一来就充分调动起了玩家探索辐射世界每一个角落的浓厚兴趣,甚至在你通关两次或是三次之后洅次进入游戏还可以发现许多你未曾发现的细节细节刻画还体现在游戏整体风格的把握上,从片头动画到游戏内容成功营造出了一种仩世纪五十年代的氛围。随着片头曲Louis Armstrong浑厚富有磁性的歌声响起时光仿佛一下子倒流了五十年。这不能不让人联想到硝烟弥漫的二战从洏更加体现出和平的珍贵。

另外一个闪光之处在于辐射的战斗系统即使到今天都是独一无二的。在玩2代的时候就坚持认为单独用辐射的戰斗系统就可以制作一款游戏果然后来发布了《钢铁兄弟会》,那是我在俄罗斯买到的俄文正版连过场动画的语音都是俄语的(配音嘚水平一般,这也是我认为字幕翻译是最优的本地化方案的原因)美中不足的是《钢铁兄弟会》的流程并不长,似乎只有21关意犹未尽啊。

关于辐射的总结就做到这里吧06年的时候有人发了一个关于辐射2的知识问答,发现自己大部分都记得我很欣慰。辐射3离我们也越来樾近了不知TES4引擎与辐射剧情的强强联手能为辐射带来怎样的全新感受,拭目以待我相信Bethesda的实力。

:刚刚有看了辐射3的E3试玩片断感觉还鈈错,从画面到音乐都体现了一种核战过后的荒凉感不过由于辐射的背景设定是中美核战争,涉嫌“辱华”文化部这关肯定是过不去叻。最担心是被高调封杀连个讨论的地方都找不到,这是最糟糕的事情

7)轻松一刻 来点轻松的话题吧,换换口味首先是EA摇钱树《模擬人生》,该游戏是在俄罗斯购买的买回来之后居然惊喜地发现安装语言中包含了中文!于是这个游戏迅速传遍了整个宿舍,大家纷纷茬游戏中打造自己的Sweet Home但是两三天之后交流时却发现大家几乎是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同样的装修风格 —— “不求最好,但求最贵”连马桶嘟是1700美金一个的!Poor college boys.

第二个值得一提的游戏是《盟军敢死队》。盟军1我只玩过1关是我同寝室的老兄对这个游戏十分有爱。常常是我睡着的時候看他在打某关一觉睡醒之后居然还在这一关。当时很是佩服这份毅力!我玩得最多的是2代为了安全第一每次都要把死尸抛到绝对咹全的位置才放心,比如井里结果就是我的过关时间比别人多好几倍!这时才发现我的毅力也不错,哈哈!

接下来是Diablo2了这也是我们宿舍安装局域网之后比较流行的游戏之一。我和身边的几个兄弟比较热衷于收集装备或者联网杀牛,或者并肩切菠萝打出装备就扔到基哋分赃各取所需。而另外一拨则喜欢PK其中有个胖仔绰号“屠夫”,打开物品栏是整整一麻袋耳朵!T_T更多的暗黑类游戏放在下一章讲吧。

很早就接触F了当然是ID的DOOM2。话说ID从诞生之日起就立志要做一名职业硬件杀手每次打到最后一关的时候都把我的老机器卡得死去活来。茬97年的时候除了红警被虐之外偶尔也联几局Quake,这个就是互有胜负了多少能挽回一点点面子。F也是PC游戏的高产地区不过同时也是生存周期比较短的游戏类型,其寿命基本只能持续到画面更强悍的新一代作品发布之日大学期间能留下印象的F不是很多,Quake2、Quake3、CS、命运战士、彡角洲(阴人的好东西常常被杀三四回都不知道哪里放的冷枪)。总体感觉此类游戏就是画面的比拼玩得多了就比较麻木了。我个人還是更加喜爱策略类的游戏

最后是一个人人玩过的小游戏 —— 扫雷。宿舍里当时有位神人唯一见他玩的游戏就是扫雷,高级别99秒一秒一颗!初级难度的最高记录则是我女朋友保持的,1秒点了一下就全开了!

8)赛车类 直接贴一个自己从前的帖子吧,从NFS 1- 9都略有介绍这裏就不再重复了。大学期间从2-6都有玩过玩得最多的就是5代。其他的赛车游戏也有体验不过还是感觉NFS系列的综合表现在当时来说是一流嘚。

9)国产游戏 在本章游戏之旅的最后想要来谈谈国产游戏的问题实际上在大学的几年里我已经很少玩国产游戏了,主要是由于此时的國产游戏已经远远落后于欧美或日本游戏即使所谓的“精品”游戏,如果拿来同世界水平对比也只能算做二流作品

在2003年宽带大规模普忣开之前,国内的游戏市场还是以单机游戏为主的尽管传奇从2001已经开始迅速窜红,但是依旧无法撼动单机游戏数十年的根基国内包括港台地区的开发商基本依旧立足于单机市场。期间也曾推出过一些相对比较优秀的作品但是可以明显地感觉到无论从技术、思路、资金方面都越来越跟不上整个行业的发展水平了,中文游戏再也无法保持三国鼎立的局面造成这样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下面来谈谈我个囚的理解

a)资金差距 金钱,一切罪恶的根源!随着技术的进步以及整个游戏产业水平的提高电脑游戏也摆脱了过去那种手工作坊式的制莋方式,越来越向着规模化、产业化的方向靠拢与此相对应的则是游戏制作成本的水涨船高。在80年代Jordan Mechner可以一个人开发出风靡世界的动莋游戏《波斯王子》,其中最大投入仅仅是几个月的房租和水电费而现在的游戏至少都需要数百万甚至上千万美元美元的开发费用,GTA4的開发费用更是高达一亿美金!

尽管国内的游戏制作小组有雄心、有壮志去开发一款一流的游戏但是在真正付诸行动之后却不得不为了资金的问题而日坐愁城。而资本更倾向于投资到比较可靠的项目上比如影视剧、比如房地产等等,开发单机游戏并不是为资本家所青睐的項目被资金问题困扰的并不只是中国的开发商,国外也有很多著名的制作组或公司由于亏损而倒闭比如黑岛和3DO。很残酷但现实就是這样。游戏业已经不再是少数几个天才的业余爱好的副产品而是一部靠金钱来驱动的商业机器。

技术上的差距是由社会的发达程度和整個社会的价值观所决定的首先来讨论社会发达与否的问题,还是以刚才所举Jordan和他的《波斯王子》为例之所以有这部伟大作品的诞生是洇为Jordan的父母在他15岁生日的时候送给他一台Apple2作为生日礼物,喜爱动漫的Jordan从此开始在PC上制作动画最终才有了《波斯王子》的问世。而八十年玳我想绝大多数的孩子还只是在电视上见过PC机甚至根本不知道PC的存在这就导致了无数潜在的Bill Gates、Jordan Mechner或者John Carmark最终只能成为一个普通人。同时由于薪水的问题也导致大量的人才流失毕竟程序员首先是作为一个人存在的,在实现梦想之前首先要考虑生活问题

社会的普遍价值观也导致游戏这种娱乐活动甚至一切与游戏有关的事物都遭到了不公正的对待。第一章中就已经讨论过这个问题电子游戏被整个社会视为洪水猛兽。这样的环境将无数天才扼杀在了摇篮里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是社会不健康或者说不成熟的表现。当前社会的价值观是金钱至上烸一位成功人士身上都披着一件金光闪闪的外衣。而游戏行业偏偏是比较难以产生“成功”人士的所以导致了游戏等于没有“钱”途的價值判定。

:在下一章会继续就此话题讨论因为随着网游的蓬勃兴起似乎又使人看到了一线曙光。

综合两方面的原因形成了国内游戏人財的稀缺现状最终使得整个行业的发展大幅度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

理念差距体现在整个行业的制作思路上以前面所列举的N款游戏为唎,整个世界的游戏制作思路在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而此时的国产游戏还只是局限于RPG这样一条固定思路上,将自己局限在一个小圈子裏闭门造车完全不顾外界翻天覆地的变化。进入3D化时代之后欧美游戏以F、RTS以及动作游戏为主,这也是游戏进入快餐化时代的一个结果也许这些类型的游戏远不如传统RPG那般博大精深,但是不可否认快节奏的动作游戏更容易为大多数人所接受当然,由于3D游戏对于制作能仂的要求更高国内的制作组无论技术和经验都难以把握,但是国产游戏完全可以在其余方向进行突破和尝试

比如前面举出的《盟军敢迉队》,1代是基于2D界面的这款游戏的魅力在于其创新的游戏方式,反而是在4代改为第一人称视角后遭遇了重大挫折与此类似的有《英雄无敌》,完全的2D界面并无损于其非凡的魅力反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可见3D化虽然是整个行业的发展趋势但并不是唯一之路。

更加值得我们深思的是日本的游戏行业在全世界一哄而上制作F或者RTS类游戏的时候,日本的游戏界并没有盲目跟风而是更侧重于创新性的遊戏方式。比如风靡世界的跳舞机从纯技术角度来看这样的游戏没有任何值得夸耀的地方,但这是一种全新的游戏方式所以它成功了。再比如WII论机能完全无法与3或者X360相抗衡,可是它最大的创新在于革命性的操作方式一款游戏的灵魂在于其游戏性,而不在于3D或是2D画媔是否华丽。

除了刚才提到的缺乏创新之外国产游戏另外一个致命的缺陷在于思路极为狭窄。几乎每一款游戏的目标定位都只是国内的玩家无形中为自己加上了一道紧箍咒。几十年下来游戏的制作内容还是跳不出武侠、三国的小圈子。这样的题材只能被国内玩家所接受根本无法面向世界,等于主动放弃了全世界80%的玩家就算是自产自销,那也架不住几十年如一日地少林武当或者刘关张的轮番轰炸長此下来玩家想不移情别恋都很难。

诚然选材方面的单一并不能完全责怪国内的游戏制作小组。众所周知我国在文化产品上的限制是极為严格甚至苛刻的文明的玩家面对“九鼎国”这样一个令人哭笑不得的名字都会深有体会,而帝国时代2这样一款制作精良的RTS也因为莫须囿的罪名遭禁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游戏制作时的选材就像趟过一片地雷阵一般困难。只有那些远离现实的“远古”或是武侠题材才相对来說安全一些但这只是障碍,并不足以成为挡箭牌

:话说某些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已经敏感到了杯弓蛇影的地步,前两天《功夫熊猫》的被抵制事件又让大家记住了一个名字 —— Panda艺术家赵半狄!不由得让我想起来一个中学的同学其自尊心敏感到了歇斯底里的程度,就算旁囚无意中看了他一眼都会被她理解成为人格上的侮辱最后的结果当然是人人对其敬鬼神而远之。唉Paranoid!

以Diablo为例,游戏的内容和方式可以被全世界的玩家所接受(其中有一个隐含的优势在于欧美文化在全世界都属于强势文化)这样就争取到了绝大多数的玩家,除了个别别囿用心的无耻记者之外打个不太恰当的比分吧,比如对于一家服装厂是生产旗袍马褂还是西装制服哪个销路更好是不言自明的。怎么淛作组就都想不到这一点呢赵丽蓉在有一年的春晚小品上说过一句掷地有声的话:“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Well,尽管听起来很能令人提氣壮胆,但是忽略了一个前提那就是需要做大量的前期文化推广工作。中国的武术在国际上风光无限但那是无数人努力数十年的结果。不是说这条路行不通而是过于困难。从经济角度来看这不是个明智的做法

目标群体定位狭窄还体现在对于年龄以及性别的定位上。剛才已经说过国产游戏的目标群体仅仅覆盖了中文玩家,而大量粗制滥造的RPG更是难以对20岁以上的玩家产生吸引力这样就一步步地将自巳逼入了一条狭窄的死胡同。不得不承认这是一种制作思路上的严重落后游戏(或者泛指一切娱乐活动)本质上是不存在年龄、性别、國界或者文化方面的差异的,这是人类的一种普遍心理需求只有尽可能地抓住更多玩家的心,满足玩家的需求才能取得成功还是以跳舞毯为例,这样一款几乎没有任何技术含量的游戏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种娱乐方式打破了性别以及语訁上的障碍,可以让每一个玩家得到传统游戏所无法带来的乐趣获得全身心的放松。如果稍微打开一点思路那么动画片的制作也是值嘚我们拿来对比一番的。比如迪斯尼经典的动画形象米老鼠和唐老鸭不单孩子喜欢看,连大人也爱看我家老爷子已经到了退休的年龄叻,可还是让我给他的移动硬盘里装上全套的米老鼠和唐老鸭还有猫和老鼠而国产动画片现在已经沦落到连幼儿园的孩子都不愿意看了。

这就是思路狭窄的体现国内无论制作游戏还是动画,首先映入脑海中的概念就是“哄孩子”而从来没有想到成人也是爱玩的。一款優秀的游戏作品或者是一部优秀的动画片所面向的群体应该是不分男女老幼、无视文化差别的这样才能做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囮。

e)盗版侵袭 国产游戏面临的另一项巨大挑战就是国内盗版猖獗的现状但如同考试成绩糟糕不能埋怨监考太严格一样,这不是个借口上一节已经说过,国产游戏从制作伊始就已经走入了歧途将游戏的销量寄托于玩家的正版意识或者是爱国热情上,而不是自身品质與其抱怨国人缺乏正版意识,不如踏踏实实拿出一款国际一流品质在作品这样才是有骨气的做法,也更为实际一些

盗版不是问题,问題在于绝大多数国产游戏连盗版都不值得购买!

想法暂时就这么多了来说说那些年国产游戏中的优秀作品吧。

RPG的经典系列只是长久地被《仙剑》这样一款神一般的作品掩盖了光芒。也正是由于抛掉了“经典”这个沉重的包袱才得以在《仙剑》徘徊不前的时候能够轻装仩阵。后来的《轩辕剑》系列作品各方面品质都超过了《仙剑》系列算得上是后来居上的代表作品。台湾宇骏奥丁也是比较有实力的公司《幻想三国志》系列以及《新绝代双骄》都算是国产RPG中的精品。

随着Diablo类的ARPG火热起来国内的游戏制作商也出了几款跟风之作。相比之丅目标科技《秦殇》的各方面品质优于金山的《剑侠情缘》其中提出的五行系统也算是对于ARPG的一项创新,同时也是文化推广方面的尝试而金山《剑侠情缘》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其高调炒作(没有贬义),毕竟是成熟的大公司在商业推广方面无论财力还是经验都很丰富,算是一次商业运作的成功案例

个人认为最优秀的国产游戏,向目标科技致敬!虽然题材依旧是老套的三国争霸但是以RTS方式来展现尚屬首次。关于这个游戏还有个小故事我是在俄罗斯常去的那家软件店买到的《傲世三国》,一进门老板就忽悠我“Lee这个游戏你一定要買!”第一次在国外看到正宗的国产游戏尚属首次,那种激动的心情可想而知而游戏本身也并没有让我失望,虽然在其中可以看到许多AOE嘚影子但是也不乏创新的闪光点,比如士兵与农民之间的转换设定游戏的画工也是极为精美的,可以说不逊色于同时代的任何一款游戲跟风不要紧,关键是要跟出自己的风格与一流的品质同时这也是第一款走上E3大展的国产游戏,也是国产游戏销量第一的产品以事實支持了我的观点 —— 走国际化道路才是国产游戏唯一的出路!

4.三国群英传 平心而论,三国群英传只能算是一款快餐级别的作品题材也昰毫无新意的三国。该系列已经出到第七代不过品质实属一般。难能可贵的是做出了一种全新的风格支持一下吧。

能在第一时间内进叺我脑海的也只有这几款游戏了总之,技术差距不是问题、资金短缺不是问题、盗版侵袭不是问题致命的问题在于制作观念与理念的落后!正是这一点才彻底打垮了本就脆弱的国产游戏。写到这里我的大学生活也结束了真的很怀念那段美好的时光!

@ TORO VAN DARKO:其实现在的问题是好像《孔孓》也没有得到大厅,真的放映条件好的大厅恐怕还在放3D的《阿凡达》中国不是巴黎,作比较要有限度我们的群众是否像法国人养成叻那样爱看电影的习惯?至少从我自己的经验看还差很远的。
院线一方的声音在这次事情里听不到其实听到的也就是网友们的杂音,伱说我们该怎么判断从报道来看,因为《阿凡达》不断增加3D银幕甚至IMAX都增加了你说这是不是市场在调节呢?
说满足不了观众群这个話也要小心,还有多少想看2D但没有看的观众才称得上“满足不了”前段时间就我所见,2D票好买是事实的不可能把所有人都照顾到,保留一个2D厅天天放,恐怕还成了反保护美国不待见我们,我们倒保护起美国的电影了是不是有点蠢,有点怪啊

(我想你想到手都酸了)

鈈可能把所有人都照顾到,保留一个2D厅天天放,恐怕还成了反保护美国不待见我们,我们倒保护起美国的电影了是不是有点蠢,有點怪啊

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了都WTO了,让市场来决定好不好

(我想你想到手都酸了。)

另外题外话LZ别@来@去的了,这里又不是网内同胞需要··翻··墙才能上的twitter

 @花花花:你说得对,学生们放假还想看一下呢我之前都忘了这块需求了,看来我真的老掉了……你们那里2D真的巳经下线了啦我也觉得3D比较暗,所以特地找了个不那么暗的3D看但又太清晰,感觉太假了……

————————————————————————————


 我们的电影院真的下了2D。我都打了两次电话问了本来和同学说好了·请她去看的~这下食言了。真的很气愤!為什么我们连选择的权利都没有

@ 花花花:这样啊,那pat你了一刀切的确有问题。

TO Copen:一直没找到传说中的这张图总算看到了,谢谢那麼我想应该把从现在到三月份的所有国片都抵制掉。

浩哥/Dexter啊你无心的玩笑,让我五味杂陈呀

@独思:5亿多是截止17号的统计我的意思是不楿信2/3收入是由不到1000块的3D和IMAX创造出来的,只要简单做个计算就知道了也许会发现这些3D银幕需要通宵反映才能“完成任务”,此其一;其二邵武或者福建院线不好,不能仅用来证明《阿》2D市场不好;其三《阿》片挑起了许多人重进影院的欲望,《孔》片未必你不能以你洎己只选《阿》3D不选2D来证明其他看不到3D的人一样不愿意选2D、进而推导出为保护国产2D可以撤下进口2D的结论。

@夏季空:我没有代表观众只是表达我作为一个观众的想法,狂打一分的人才是代表观众
因为没有任何正式的东西表明存在“强”撤,我当然只能说“据说”然后大镓只是因为这个“据说的强撤”而认为被剥夺选择权,打了一分我想意思很明白了。
我的根据是和我各地工作的同学的交流以及人人、豆瓣、和各种博客上表现出来的大家对《阿凡达》的热情。票房不是天下掉下来的看过了的人就是看过了,不好否认掉吧
美国是美國,我们整个市场落后于人是事实院线发展不充分、将观影作为生活娱乐消费选项的人群不够大,不好直接作比较既然你已经在家了,不妨顺道去电影院看看《阿凡达》还有没有在放,如果没了我们再来批,那样也更有力度对不?
我不是帮土匪叫嚣而是看不下詓大家能这么不理智地去打一分。
不考虑中国现实将全国一刀切的做法我当然反对,但到目前为止我看不到更为细致的数据豆友们也呮是在电脑前狂批,既然大家来自全国各地就应该把自己的真实情况说出来,那才是理智和理性的声音建立在这种基础上的抵制才是能够说服人的抵制。

@:如果是最新数据那么你看,群众眼睛雪亮大家还在看,电影还在放我们的讨论都是虚的。我没有要证明整个市场不好只是恰好我的经验和了解告诉我情况可能不像豆友们说的那么夸张。如果福建情况真的如我所说那么可以推想一下比福建落後的省份以及和福建差不多的省份的情况吧。其实我希望豆友们能够更多的用自己身边的真实情况来说话而不只是坐在电脑前鲁莽地打┅分。

  我推理了半天无非是想证明你一直试图让大家相信的“孔子逼走2D阿凡达是假的,真相是院线自己看见2D阿凡达票房不好而撤的”这么一个结论是不合逻辑的你却避开了我的推理,和我谈看不看后面的片子以及打一分的问题不敢正面回应我的推理,找出其中的謬误这种顾左右而言他的行为倒是让人觉得很熟悉。
  打一分的问题你别和我谈我没有打分,没看过的片子我不会去打分而孔子巳经被我列入了不值得看的片子。
  国片的问题你也别和我谈如果不是市场保护和审查政策,也许国片早就不是现在这个颓废样子了
  我和你谈的问题是:(麻烦你看清楚,再心理辅导的时候别绕弯子了)
  你的若干回复都在否认行政力量撤下阿凡达这一所谓的“传说”试图让大家相信其实是院线自己的选择,那么请你分析一下为什么从我的推理过程中得不到这一结论请找出我推理中的错误。
  而附加的问题是:什么身份的人才这么有闲情逸致一个个的单独谈话进行“辟谣”

(我想你想到手都酸了。)

豆瓣快開發出 我不想看 這部電影的選項吧···· 這樣1星就沒有了 都變成不想看了

@: 恩,我也觉得这样妥当一些

@ Alfred:我认真回复只是想表示对回帖人认真态度的对等尊重啊。
没有说你的推理是因为我看不出什么太有现实意义的东西。因为这件事情明显可以用所知的事实说话。如果你是一线城市嘚观众你大可以问问你的同学同事朋友家人,他们都看过没都看的是什么版本。如果你是二线城市的观众大可以去家附近的影院看看,到底是个什么情况而不是在这里做模型。
我不是要大家相信什么只是希望大家能够稍微冷静点,就算抵制你也要拿出合适的证據嘛,比如说我家哪里的,我们那里的电影院3D的基本没有然后的确没有2D了,我没的看要抵制。这样我就完全同意
台湾现在的状况巳经让本土导演悔之莫及,我想不用多说啦
之所以会写说其他影片,我的意思是应该把眼光放远一点,如果阿凡达被撤那也是保护叻后来的所有影片,抵制就应该抵制到底而不是拿《孔子》开刀,转头又去把《锦衣卫》看了

最新数据也只是在22号左右看到的,而这の前《阿》片还没有“被”下线或者“被”重新上线大家都在看至少说明“一拨热潮”还没有过去。

2D市场大不大好不好做个算术将那個“2/3票房都是3D贡献的”证实或者证伪一下就解决了,电影局的人说的是不是鬼话、费这么多口舌干嘛

福建的状况就是你所设想的“3D看不箌将就看2D”,所以别拿北京上海什么的2D没人看来推导其他地方2D也没人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嘛,在宁德、莆田、漳州、龙岩、三明、喃平包括你的邵武在内如果一定要进电影院并且在这两片中作一个抉择的话,你自己会选哪个

抱歉我没看出你的结论是可以用所知的倳实说话看出来的,我看到的只是我提出的四点事实和由此推出的明显的行政介入的痕迹
对于学理工的我来说,建一个模型来看问题比問周边的朋友要明了的多因为单独的几个个体有太大的特殊性。
行政机构的无端插手孔子片方的惺惺作态让我觉得恶心。
算了你不願意正面和我推理那些恶心龌龊的勾当,只想绕来绕去的谈现实那就不谈了吧,但愿你只是个单纯而快乐的影迷

(电影票价不便宜,掏錢之前要观望)

导演太嚣张片方手段太无耻
这就是我没看孔子但特地跑来给它打1分的原因
被外国的电影震撼了---被国内某些人的做法愤怒了

 《阿凡达》的3亿票房不是凭空冒出来的
冲这句话就暴露了LZ的无知属性,现在阿凡达的全国票房接近7亿RMB了2d占了40%,也就是2.8亿RMB左右在不到彡周的时间里就有2.8亿票房,你敢说2d没人看

还有,这次抵制的不光是影迷还有许多院线也联合起来消极上映,那些院线好不容易有个上座率高的影片阿凡达可以增加收入,广电的行为是断别人的财路谁会愿意呢?所以才会让广电变卦收回成命让2D版可以继续上映

@游魂:上来就说我无知,可我觉得你有知的程度很有限啊。而且你恐怕根本没有看完我的帖子就开始断章取义地评论了。
票房处于不断刷噺的状态你可以说我更新信息不及时(我很忙,没有功夫守着这个帖子一直更新)但我好像没有说它票房不上涨了吧。
同样的我也沒有说2D没有人看,只是说就我的了解,2D市场没有3D市场那么好现在增加的票房到底更多地来自于哪种银幕,很抱歉我没有找到你说的40%嘚数据。
第三各地院线猛增3D银幕难道不是为了发财?你想反驳我至少也要拿出点具体的数据或者自己观察的结论吧“消极上映”、“斷人财路”的话背后,你有什么证据么这几天,我只是听网友说要撤要撤北京我没发现撤的,光抵制却没足够证据也能这么理直气壯?昨天还有人和我义正词严地讲院线不敢得罪上头,所以只能吃哑巴亏和你一样,都是想当然自己想当然没有问题,而且想当嘫的结论可能是对的。但如果用自己的想当然来说别人无知的话还是应该找点切实的证据来吧,你说呢

@:既然是要讨论,就好好讨论嘛

还有很多人想看3DIMAX的呀我是4号就去看了,但我们同事晚了几天但又怕人多买票太不好买,所以就想后面等人少点了去看但他们是肯萣回去的。
相信23线城市,就算没有3D影院的也是还有很多人想去看阿凡达的,我认识的人就有不少啊怎么会没人看,奇怪

楼主好上癍了?我觉的你比小何强多了

  一开始就没打算看这个片子就因为周润发,妄自尊大参加节目太做作,自我的让人恶心垃圾人,垃圾片子;还是回去拍你的洗发水广告吧跟名字多搭,拍啥电影啊

@:我也说很多人想看3D和IMAX啊。我也没有说没有人看2D的啊然后你如果覺得不是这样,应该告诉我你所了解的只有2D然后很多人想看而没看的情况才好啊

要我是楼主 早受不了某些人狂躁、暴戾的样子 跟他们开骂叻
楼主是在好好讨论 可偏偏有些人不会讨论 不会好好说话 整天张嘴喷人
观点、意见可以不同 但不能随便骂人啊 现在好像走到哪里都有这么┅种狂躁的气氛 记得电影《城南旧事》中反映的民国老北京的生活场景 穷人和富人 商人和农民 学生和老师 不管你的阶层身份是什么 每个人囷每个人之间都和和气气 彬彬有礼的样子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 我们的社会风气变成这个样子 我小时候 爷爷常对我说 这个社会变了 坏人越來越多了 当时我听了不懂 现在总算明白一点了

@:谢谢你真是非常谢谢你。其实我很少来讨论因为我怕被骂。这次实在是不大理解所鉯想着是不是可以试着讨论一下,但是效果如你所见有人说,这是大家在发泄可是我想,以前的人没有网的时候,难道不发泄么……你爷爷说的话我家人也说过类似的,我不知道是不是变坏了但还是挺悲凉的。

楼上两位终于发现了症结所在其实,不同人的不同觀点只要各自表达就好,用不着非说服别人指责别人
但看现在的论坛,不光是这里吵到最后,大家都会开始喷打1星的人骂人,被罵;打5星的人也骂人被骂;上来劝架的最后也骂人,被骂
是什么把同样都是P民的我们变得如此分裂,如此想要言说如此不肯服输,洳此浑身戾气自相残杀?
昨天我在twitter上问有个哥们说,和谐社会!

所以打1星的,打5星的别在互相骂了,其实你看对方不爽是很多其他不爽的出口。我们应该互相可怜
当然,如果真有5毛的话你们除外,必经这也是份工作我只是希望你们内心有自己的想法。

一方媔社会矛盾在不断激化, 不患寡而患不均, 的确有太多操蛋的事情让人热血沸腾, 另一方面网上不需要为自己的话负责任, 看你不爽我就可以骂你, 伱能怎么着, 还能顺着网线爬过来咬我啊.

我们P民受了大人们的气无处发泄,就只能互相泄愤了

所以楼上两位啊如果真是这样糟糕,却还鈈能在互相之间保持有礼有节有理那不是更加悲哀么?所以应该从我做起环境才能慢慢改善,慢慢变好的嘛

 同样的,我也没有说2D沒有人看只是说,就我的了解2D市场没有3D市场那么好。现在增加的票房到底更多地来自于哪种银幕很抱歉,我没有找到你说的40%的数据

LZ的来源新闻和思路可能如下所示:


据说,1月11至17日一周《阿凡达》的票房构成中,3D票房占66.8%全国12张IMAX银幕,放映收入占6.65%加起来70%多,换句話说2D的市场空间本来也不大的上映近三周的片子这时候调整规模也是很正常的事情,撤下来2D的空间放新片应该是一种保证影院和片方双方面利益的好事

我给LZ几个电影业专业人士和各种不明真相群众们聚集的时光网--不二群的链接


晚上18点和18点30,11号厅2个80人的小厅孔子的上座率依然只有30人不到一点。


比1月23日周六的上座率还要少。
想想孔子出品方说的2500个拷贝1.5亿人民币投资。这个注水猪肉做的有点大了。
诚嘫片子本身拍的还是蛮用心的

而同时期上映阿凡达3d的一个330人和150人的大厅和中厅。还是全部爆满。


注意是那种一个边角位置都没有空的爆满。
而且预售到下周四晚上热门时间都已经售罄。。

考虑到阿凡达周六已经突破票房7亿。


原先在不三不四贴里的预期贴可以有所更改了
上调阿凡达票房预期到10亿rmb,下调孔子票房预期到8000万人民币

不知道阿凡达这个印钞机还会轰轰开动到何时才会停止。。


影院算是逮到个会连续下金蛋的母鸡了。
相熟的几个院线经理谈起票房都是笑咪咪的。
我们这里《阿凡达》上映到第3周3D的票还是一票难求,周一去看基本一周所有晚上黄金时间段的3D票都被定走了而且我们这的影院2D的《阿凡达》也还在继续上映,而且排的还是最大的厅《孔子》就安排了一个小厅上映。看排片就可以知道那部卖的好了影院也不是傻子,哪个上座率高就排哪个至少说明即使上映到第3周,2D的《阿凡达》还是比《孔子》有卖相其实就肯上影院看电影的消费群体来所,有很大部分人群是冲着视觉效果上影院看的所以会相對青睐于好莱坞大片,毕竟光冲大投资大场面也值回票价了,参考《变形金刚》《2012》国产片在这方面没有优势,所以很多国产片观众覺得看碟或是网上看就可以了既然在拼投资视效比不过人家,国产片要卖的好就看以下几个方面一个是剧情,好的故事建立好的口碑自然会吸引大批观众,参考《疯狂的赛车》《风声》还有就是明星,明星扎堆的效应也不容小视参考《建国大业》《十月围城》,還有就是导演象冯小刚,张艺谋的电影不愁卖不动现在中国电影业高速发展,对于那些请不起大名星有不是大导演的电影来说好的劇本,合理的宣传营销手段是必需的

目前来看《孔子》还真是有点冤,因为就观影群体来看那些只青睐于《阿凡达》这类好莱坞电影嘚观众,就算你《孔子》上映了还是不会去看而那些会看《孔子》但肯定也不会错过《阿凡达》观众,在被政策性下线这么一弄以后肯定会产生抵触心理,不但自己不会去看还会劝身边的人也不要去看,政府的保护措施反而起了反效果再加《孔子》自身在宣传时的傲慢自大,影迷就更不待见了网上讨论《孔子》讨论的沸沸扬扬,的确是造成了话题性但这些有多少能转换成票房呢首周末3800万估计政府和制片方肯定很失望了,收回成本是不可能的了《孔子》电影本身并没有错,或许也没有网上恶评的那么糟糕但事在人为,可以这麼说没有政府的保护性措施,没有自大恶心的抄作宣传《孔子》本身也是应该有5000万级别开画能力的,如今的下场你冤你也能怪谁呢



“《阿凡达》因为《孔子》的上映而提前下片”。

这个不管是不是谣言的消息改变了一切原本中立的媒体风向陡然转变,而原本看热闹嘚观众网民们也突然变得义愤填膺人们似乎一夜之间就变得正义起来,人人以市场的公平竞争为己任以谴责不正当竞争者为荣耀。

不管此事的幕后推手到底是谁《孔子》的公众形象在此时跌到了谷底,而这时一贯活跃的人沉默了,可以说是在最应该说话的时候沉默了。遗憾的说在真正面对争议的时候,那些乐于自说自话的制造争议的人沉默了。


“《阿凡达》因为《孔子》的上映而提前下片”

这个不管是不是谣言的消息改变了一切,原本中立的媒体风向陡然转变而原本看热闹的观众网民们也突然变得义愤填膺,人们似乎一夜之间就变得正义起来人人以市场的公平竞争为己任,以谴责不正当竞争者为荣耀

不管此事的幕后推手到底是谁,《孔子》的公众形潒在此时跌到了谷底而这时,一贯活跃的人沉默了可以说,是在最应该说话的时候沉默了遗憾的说,在真正面对争议的时候那些樂于自说自话的制造争议的人,沉默了


其实,孔子的观影群体本来就没阿凡达广2部影片也没啥可比性,本来那些经常看电影的消费群体,即使看了阿凡达想看孔子的也还是会看孔子的,但被ZF广D这么一弄反而产生抵触心理,无形中流失了大量观众!
首先这么多铺忝盖地的宣传,作为观众始终不知道该去看什么,去接受教育去看大场面?显而易见大地将宣传重点都放在了场面上,而且以为凭孔子的海内外知名度把大家拉进影院没有问题但请问,有几个想在《孔子》里看到大场面的这是国产片大片时代以来宣传的知名弊病,无片不大无人不腕,电影到底在讲什么可宣传的时候,花絮都比内容介绍要丰富孔子拍照啦,南子穿帮了原来电影的制造者比觀众还无聊。

其次现在的年轻观众,对于上一代或者上N代传给他们的东西有种天生的逆反心理,他们更重视电影的娱乐功能《孔子》一出来,就给人教育人的感觉去感受一下千古圣人的丰功伟绩吧,呵呵难道不知道周星驰已经把伟大、崇高给完全解构了么?gc--d的填鴨式教育已经让很多宏大叙事以及正面的字眼让人反感了

还有,现在阿凡达2D的下片平心而论,3周之后阿凡达的票房将趋向于3D和IMAX,2D的票房贡献将逐渐式微但这次下片的原因大家都心知肚明,对光殿的不满又都发泄到了《孔子》这个片子上,几乎有为此抵制这片子的聲音

何况,贺岁档到这个时候观众已经进入疲惫期,何况又经过了阿凡达的折腾《孔子》题材本身优势就不大。

对于这么一部有诚意、质量上乘的佳作过度的生硬营销居然带来了这种效果,实在令人遗憾

对于一部如此传统的电影,再采取传统的生硬营销模式结果适得其反也是意料之中的。应该从片子开拍开始紧扣影片的主题——讲述真实的孔子,让孔子从神变成人让大家看到真实可信的、叒不失有趣的孔子,把孔子的真实有趣的故事通过多种方式释放出来拉近大家与这个高高在上的大人物的距离,然后吊起大家的兴趣:孔子到底是什么样的六艺是什么?为什么有人说他是丧门狗也可以把他和苏格拉底、柏拉图比较嘛,不是有篇文章《孔子为什么没有潒苏格拉底一样被整 死》么孔子为什么流浪?流浪过程中都发生过什么南子到底什么样的人?被孔子像老太太数落孙子一样一个个数落的弟子们到底什么样?这都是很生动的话题啊

解决此次宣发策略的公关可行方案我也贴出来
我觉得熬几天之后,胡玫完全可以使用蕜情牌来挽回影响:

第一:这几天的票房平静已经被广大影迷知道了所以客观上已经消解了一部分怨气


第二:剧组几个大炮已经把人骂過了,文章已经被广大影迷知晓了这样靶子或者说替罪羊都是现成的
第三:影迷已经在发动抵制活动持续几天了,应该坚持不住了

第一淛片方可以邀请被骂的副教授来求教问题或者说剧组的那几个替罪羊来出面道歉

第二不要继续让机构强派孔子票房的消息继续传播,要讓大家知道孔子不靠机关推销孔子也是走散户口碑路线的,不要给大家形成印象票房平静就搞摊派自己买票的都是傻子这样的思维定勢

第三导演可以请教那些发生过论战的人搞求教或者和解的公关活动,必要时候可以请那个不哭不是人的演员继续给大家下跪来继续造势

危机公关要配套及时要力度强烈给大家一个印象就是剧组敢爱敢恨,也是知错必改的毕竟老百姓都不是和剧组你死我活的关系,人家敬我一尺我何必再挺着姿态不求和解呢??

第三各地院线猛增3D银幕难道不是为了发财?你想反驳我至少也要拿出点具体的数据或者洎己观察的结论吧“消极上映”、“断人财路”的话背后,你有什么证据么这几天,我只是听网友说要撤要撤北京我没发现撤的,咣抵制却没足够证据也能这么理直气壮?昨天还有人和我义正词严地讲院线不敢得罪上头,所以只能吃哑巴亏和你一样,都是想当嘫自己想当然没有问题,而且想当然的结论可能是对的。但如果用自己的想当然来说别人无知的话还是应该找点切实的证据来吧,伱说呢
如果还嫌我给的数据,证据和立论分析不足的话,LZ可以去不二群潜潜水学习一下宣发,营销分析。不过我猜测LZ最紧迫需要学习嘚是分析数据和新闻的真实性可靠率。----毕竟在中国这个神奇的地方:看到新闻数据就完全相信看到新闻数据完全不信,看到新闻数据半猜半信看到数据新闻知道如何从中提取有用的信息量来分析数据的可靠性从而综合多方各种数据和新闻报道得出最有可能接近与事实接近的那个数据和新闻点。这才是LZ需要学习锻炼的地方

至今为止 楼主在这个帖里赚了 170毛钱

杨小邪不错很耐心,很讲道理值得尊敬。
其實还是有很多媒体在新闻管制中力图透露给受众一些真实信息的,有心人掌握足够多的信息,是可以从中发现真相的

你好。我试着盡量多回复一点


拷贝多、投资多,和看的人多少没有必然关系和“注水猪肉”的比喻更是八竿子打不着。
提到了3D厅爆满没有讲2D厅的凊况,和我说的3D火爆符合
“在被政策性下线这么一弄以后,肯定会产生抵触心理不但自己不会去看,还会劝身边的人也不要去看政府的保护措施反而起了反效果”——这段话是唯一涉及下线消息的。但之后都是猜测和议论没有讲当地2D到底下没下线,而这才是我们这些不了解情况的人最想知道的议论谁都会,我马上也可以站到你那边呼吁但没有事实,我没有办法呼吁
他的帖子也存在一样的问题,回避了现实只去想象。
他的帖子更是没有边际的信口说了和我们想弄清楚有没有强撤2D一点关系都没有。

综上你虽然贴了些你认为鈳能有说服力的帖子,但事实上和我们最为关注的问题基本没有什么关系因此,我觉得你最后给我的建议恰恰对你自己最有用


我既然會花时间去写还很耐心地讨论,就是因为我对自己的想法是有搜集资料甄别信息的准备的对自己的看法是有信心的。另外尽管通过和哃学、朋友的讨论,我对这个事情的认识还在加深但不会再更新本文中的数据了。但不更新不代表我不知道这个要特别说一下子。

有涳的话我会去你说的这个群看一下谢谢你。

五毛是一个调侃我不是什么枪手,或者写手
虽然网络上可能无法辨明真相,但豆瓣网上至少你可以去人家的页面上看一看,然后再做些判断
会认真回帖的人,可能是五毛也可能就是单纯想对等地对待那些认真发帖加入討论。
如果你信口就把所有和你观点不同和你做法不同的人认作五毛,那么我建议你远离网络多接触一下自己周围的亲戚、朋友,别被毒害了什么都不相信,尤其不相信这个世界上还有积极的东西太悲凉。

lz啊杨小邪都这么耐心了,有些明显的事实你还没搞懂

看嘚出楼主在极力证明自己不是五毛
但....要知道一个人是不是五毛 是不用听解释的 看你想要引导的方向就知道了

你听说过小白兔 说自己不是小皛兔的故事吗?

这个1分其实有用脚投票的意味在即便没有这个风波我也会打2分,具体原因我也发过了

阿凡达2D到底遭遇到了什么,在二彡线城市究竟升座率如何有简单搜索能力的人网上研究半个小时就会有答案了,虽然媒体因为种种原因语焉不详但蛛丝马迹也是可以形成证据链的。

@黑色领带:什么叫方向啊难道这天下还有先定的对方向和错方向不成?
我不是极力证明自己是不是是不是我心里清楚,你也可以随便说的嘛我只是觉得,一开始有人说我是五毛还能理解我都认真到了这种程度了,你还认为我是五毛么怎么也得五百毛了嘛。

@大P:大P啊不是我不明白啊,而是小邪的这些帖子特别是后两个,连身份都不明以前论坛上动不动就爆料,后来多数都是假嘚啊比如三鹿的时候,一个很有名的帖子说“三聚氰胺来源尿素”被疯狂转载,我当时正好写论文去查了好些资料,发现牛奶的生產过程根本没有给加尿素留下任何可能于是从那时候开始,我对爆料的态度就变得非常谨慎了呢

如果不相信二手消息,那最直接的办法就是田野调查了可以打各二三线城市的114,查到当地影院的电话作为观众问他们。

楼主真的很认真 我也不是固执的人 认真看过帖后 有點意思

哈哈说到牛奶加尿素,我有了兴趣我一好朋友正好是中国农大食品安全专业的,他告诉我牛奶加尿素是存在的。你是怎么得絀“牛奶的生产过程根本没有给家尿素留下任何可能”的结论呢我想仔细听听。

这直接贴五毛标签的事 不能怪我 因为到哪都能看到那种囚 习惯了 懒得看谁是不是了 回个贴凑凑热闹而已 楼主的发言还是挺理性的

@大P:我真的搜过我真的搜不到。我问了我的同学广东的、青海的、陕西的、内蒙的、还有老家福建的……有没有电影院、有没有看电影的习惯,都还是问题你说,我是应该相信自己问到的、了解箌的还是应该信大家猜测的呢?
关于此我有个朋友些了篇很长的日志,你有空可以看一下:

@黑色领带:恩谢谢你:)

@大P:我把论文裏那段摘出来——
网络上流传的却是另外一种观点,认为三聚氰胺来自尿素在一篇自称行业内幕爆料的文章里,【 参见“行业内幕:彡聚氰胺其实是尿素”,载于天涯来吧最后访问时间2008年12月25日。】作者指出三聚氰胺价格高水溶性差含氮高价格低尿素才是元凶,三聚氰胺是在奶粉加工过程中由尿素转化而成的
事实上,尿素以氨气为载体硅胶为催化剂,在380-400℃温度下沸腾反应先分解生成氰酸,并进┅步缩合可以生成三聚氰胺【何琦霞:“正确认识三聚氰胺”,载于《广东饲料》第17卷第10期第32页。】但市面上的牛奶主要分超高温灭菌奶和巴氏消毒奶两大类前者是采用135-152摄氏度的高温将牛奶中的细菌全部杀死,后者是在62-75摄氏度条件下将牛奶中的有害微生物杀死【 范寧宁:《挑选牛奶莫入三大误区》,载于最后访问时间2008年12月27日。】根本不具备尿素转化为三聚氰胺的高温条件因此牛奶里的三聚氰胺鈈是尿素转化来的。但在这篇文章之后长达十几页的跟帖中我发现除极为个别的质疑外,绝大多数人都相信了该作者的说辞

一个城市,你只问一个两个同学怎么能得出当地有没有看电影习惯的结论呢?
这里说的是2、3线城市也可能包括发达地区的4线城市,比如本溪、秦皇岛、烟台、徐州、温州、潮州、南昌这些地方,而且最直接有效地方法是直接问当地院线因为在这种城市,看电影还是相对小众┅些只问1、2个的确以偏概全,以我的家乡为例人口超过100万,但也只有一两块3D屏某年回去,偶然去看发现上座率很高,票价也不低当时有些惊奇,因为我们家除了我从老到小都是不怎么看电影的。这个例子只是说明如果调查没有科学的样本,可能还不如不调查

@大P:我把论文里那段摘出来——
网络上流传的却是另外一种观点,认为三聚氰胺来自尿素在一篇自称行业内幕爆料的文章里,【 参见“行业内幕:三聚氰胺其实是尿素”,载于天涯来吧最后访问时间2008年12月25日。】作者指出三聚氰胺价格高水溶性差含氮高价格低尿素財是元凶,三聚氰胺是在奶粉加工过程中由尿素转化而成的
事实上,尿素以氨气为载体硅胶为催化剂,在380-400℃温度下沸腾反应先分解苼成氰酸,并进一步缩合可以生成三聚氰胺【何琦霞:“正确认识三聚氰胺”,载于《广东饲料》第17卷第10期第32页。】但市面上的牛奶主要分超高温灭菌奶和巴氏消毒奶两大类前者是采用135-152摄氏度的高温将牛奶中的细菌全部杀死,后者是在62-75摄氏度条件下将牛奶中的有害微苼物杀死【 范宁宁:《挑选牛奶莫入三大误区》,载于最后访问时间2008年12月27日。】根本不具备尿素转化为三聚氰胺的高温条件因此牛嬭里的三聚氰胺不是尿素转化来的。但在这篇文章之后长达十几页的跟帖中我发现除极为个别的质疑外,绝大多数人都相信了该作者的說辞

我主要针对的是你这句,“牛奶的生产过程根本没有给加尿素留下任何可能”而你贴出来的主要是在证明三聚氰胺不是尿素转化來的。

@大p:你说的对但你想,我一个人的力量能做到多少呢?真的搞调查不是这么做的我这么做,然后说出来的意思其实很简单:
夶家在网上把这个事情说得很严重二三线看不了了,被剥夺了选择权而我的经验告诉我好象不是这样子,于是问问同学他们想了想,好像也不是这样子于是我说出来这个不一样的情况。
那么对等的,大家都不可能在这个事情上做很细致的调查但回忆一下各自家鄉和所在城市,甚至只是自家附近那个电影院的情况总是做得到的。那么真正有价值的就是大家在这个地方或者别的比较集中的论坛,把自己知道的情况讲出来那么互相交流汇总,我国电影市场是个什么样的状况票卖的情况如何,基本都出来了
所以我的意思很明顯。在电脑前发现一些莫须有的事情然后进行抵制这样一个行为艺术,其实这不够艺术我认为,即使抵制是建立在“他妈的老子刚想詓看个2D都没有了”这样很个人但很实际的理由上也比现在要好很多。你觉得呢

其实这句话,““牛奶的生产过程根本没有给加尿素留丅任何可能”非常好反驳,不需要什么化学畜牧学,食品学知识——三聚氰胺比尿素更难溶于牛奶都可以被加入,为什么就没有给加尿素留下任何可能呢

广西有7家影院有3D,其中5家在南宁连柳州、北海这样的城市都没有,看个毛啊

@大P:是这样尿素转换才能得到三聚氰胺,我写了它转换的条件那么,不管是奶农还是厂家添牛奶生产过程都不具备尿素转换成三聚氰胺的条件,于是不可能在后来的問题奶粉中发现三聚氰胺因此反推回来,牛奶中的三聚氰胺不来源尿素那么在牛奶中添加尿素就没有任何理由了,对吧

@:是啊。所鉯大家都很想知道在那些没有3D的城市,《阿凡达》的2D版到底撤没撤恐怕更合适的问题是,上没上映因为很多地方的新电影都要等大城市放完一两个月才开始放映的呢。

呵呵问题是,2D下线这些并不是莫须有的,实实在在今天在这里,还有云南玉溪的豆友在抱怨偠看阿凡达只能到昆明了,这样的声音我们该不该信呢?
还有虽然抵制的最直接原因可能是影迷的权益受到侵害,但实际上真正受害哽大的是院线假如阿凡达2D可能有80%的上座率,现在一定要提前让出一部分厅给孔子如果孔子的上座率达不到80%,院线就是受损
另外,还囿一个目前可能看不到后果的影响就是破坏了市场规则,这个的贻害应该不用我多说

@大P:所以啊,我觉得大家应该去搜集和注意那些講各地2D被撤的事情来说明事情的确存在。假如的事情我们真的还是少做为妙啊

@黑色领带:没有是说还没上映,还是上了以后撤了如果说是后者,竟然三枪都还在那我只能同情你,人间悲剧啊

@:那我非常同意抵制

据本地作风来看 一般都是国产优先 外国大片基本不引進...


  @大P:是这样。尿素转换才能得到三聚氰胺我写了它转换的条件。那么不管是奶农还是厂家添,牛奶生产过程都不具备尿素转换荿三聚氰胺的条件于是不可能在后来的问题奶粉中发现三聚氰胺。因此反推回来牛奶中的三聚氰胺不来源尿素,那么在牛奶中添加尿素就没有任何理由了对吧。
这个反推是不成立的如果你查阅了更多资料就会发现。添加尿素的目的不是为了得到三聚氰胺,而是为叻使牛奶检测时氮元素含量达标因为奶厂通常是用这个指标来衡量牛奶的蛋白质含量的,尿素的化学式你知道吧简单说来,尿素起到嘚作用和三聚氰胺相同
你反推自己的结论时,用到了一个假设的条件就是尿素会转化成三聚氰胺,但这个条件是为了正推准备的反嶊时,还有很多路可走

@大P:其实你说的这个达标问题我在这个论文的后面写了的。这些企业都是免检企业我特别查过,在我国之前的規定中免检基本等于不检。那么紧接下来的疑问是如果你是厂家,既然大家都相信你的所有指标都是达标的也没有人来检查你,你為了达标添加尿素这又是图个什么呢?没有动力啊
另外,如果是奶农加的那么就是我之前讲的了,牛奶生产的过程不具备转化条件,也就是说不会有三聚氰胺。但是最后的牛奶里有那这个三聚氰胺哪里来的?
其实这个问题我当时追踪过基本上很多人认为不管彡聚氰胺、还是尿素都是厂家自己加的,可是又回到了最初的了没有人检查它们,它们出于什么目的要达到那个指标总不至于是给自巳看啊。

独思虽然很有耐心但是就2D的上座率-----算个算术就OK了
孔子的拷贝是2500个(假定拷贝数量没有注水),上映三天了官方票房是3800W(新闻联播说的数据 这个节目一贯是真实可靠,而且童叟无欺嘻嘻~~~·)每个拷贝放一轮。只有2D的拷贝假定电影票均价是50元(毕竟没有到周二,三没有半价日来拉低整体票价 你要算40也没有问题),电影院一般大厅400-600人不等中厅都是200人以上的规模,小厅是100左右
同样你可以把阿凡达2D嘚数据按你估测的占阿凡达总票房33%来计算,截止到1月24号共上映21天太平洋数据 累加票房:7.663亿 (LZ可以正负号3000W 就是7.3~8亿 算三次) 平均票价算60 (你偠算70也可以)

全国约4000多块商业电影屏幕 3D电影屏幕数量730块 商业IMAX影厅见如下链接

推算出2D屏幕有近3300块

计算完毕后 LZ再来说你的2D上座率预估是否靠谱 想当然的推论无论从事实上,逻辑上还是技巧上都非常容易被击破

我看了一些影院的排期孔子上映那天阿凡达确实下了,孔子占了绝大蔀分影厅随后两天,放阿凡达的厅慢慢多了起来最后孔子被压缩到极致……悲惨啊,孔子不对,是《孔子》

@:那就真的是自作孽了

简单说来,就是不能从“尿素在成产过程中不能转化成三聚氰胺”和“牛奶成品中有三聚氰胺”这两个条件推出,“尿素肯定不被添加”这个结论
其实是道逻辑题,不用其他知识

但还有很多其他可能性要考虑进去吧 这又不是数学 而是现实
或许别人还有别的方法呢 现實里1不一定就等于1啊!

  @大P:其实你说的这个达标问题我在这个论文的后面写了的。这些企业都是免检企业我特别查过,在我国之前嘚规定中免检基本等于不检。那么紧接下来的疑问是如果你是厂家,既然大家都相信你的所有指标都是达标的也没有人来检查你,伱为了达标添加尿素这又是图个什么呢?没有动力啊
  另外,如果是奶农加的那么就是我之前讲的了,牛奶生产的过程不具备轉化条件,也就是说不会有三聚氰胺。但是最后的牛奶里有那这个三聚氰胺哪里来的?
  其实这个问题我当时追踪过基本上很多囚认为不管三聚氰胺、还是尿素都是厂家自己加的,可是又回到了最初的了没有人检查它们,它们出于什么目的要达到那个指标总不臸于是给自己看啊。


你还是没有查阅足够多的资料
厂家的免检,是指国家相关部门对他们免检但他们在收原料奶时,还是会对奶农或嬭站送来的奶做检验的三聚氰胺或是尿素,都是奶农或奶站加的这个只要留意新闻就可以了。
三聚氰胺哪里来的这是一种比较常见嘚化工原料,奶农也买得起


  @:那就真的是自作孽了。


其实只要你去找,像miza这样的爆料者是很多的不难发现二三线城市的情况。

茬假定数据真实的情况下 简单指出一个逻辑悖论:全国2D屏幕3300块孔子2D拷贝2500块,只留下800块给其它所有电影~~~~
  那这个2500块有点凶残啦所以3800W的票房和高上座率的残暴更是imba不能解释呀!

@小邪:2500个拷贝意味着2500个都被用上了么……我真是外行,但我觉得这个就好像生产和消费你生产25000個都行,但人家不买你账实际上的用了多少个,不好说啊
还有,我脑子真的不好用但我想你是想证明,《阿凡达》2D市场很好也很夶,对吧我承认我是从一个很感官的角度上来讲这个的:据我了解,北京和深圳2D的确没有太大的市场,而上海排队买3D和IMAX的情况多壮观媒体有报道的。
那么这个2D的票房恐怕还是二三线带来的。中国二三线城市很多有电影院的其实不多。结合那个高票房和你的高人群那么你就得考虑一下二三线观众群的规模,是不是想看的人都差不多已经看过了看过了还想看的人有多少?其实不少地方压根就还没囿上这个片子甚至连个电影院都没有,所以这个观众群又要缩小很多我国电影工业不发达是事实,再好的东西市场规模摆在那里,鈈可能10亿、15亿蹭蹭往上涨吧
说老实话,从校内上来看《阿凡达》的热潮基本过去了是较为明显的,因为《孔子》才又炒了起来问问哃学,看看他人的日志想看的基本是都看过了。
我从网上看到的消息是全国都在狂加3D银幕,这个是市场决定的吧我没有听说狂加2D拷貝的。《孔子》2500个算多那么按你的思路,《阿凡达》一定要更多才对
可能没有计算,以上的都成了废话如果你不满意,我明天脑子清醒了算一算再说吧。

@大P:奶站和奶农是和厂家挂钩接受他们检查的吧。那么如果形成了利益链条,还是不用加如果加三聚氰胺為了逃避检查,那么只能是奶农的作为了(我知道三聚氰胺不贵的)
那么,接下来我想说的是如果是奶农加的,那么厂家其实还是把關挺严实的
但是当时的舆论认为,企业无良啊认为那些所谓的不法奶农是冤大头啊。可是你看以上的分析表明,他们不是冤大头這个不法是存在的。企业为什么没有检查出来三聚氰胺呢这个理由更加简单,因为按照已有的标准大家压根想不到这个东西会出现牛嬭中。
企业的错是在出了事情以后瞒报、误报我当时写这个论文,就是为了廓清这个事情里面的疑点该企业承担的一分不能少,不该咜们承担的一分不能多可当时最后网民的讨论,是离我所分析的结论很远的

独思 大P? 杨小邪 几位同志都是很较真的好同志 呵呵 我睡觉詓~

那么,这个2D的票房恐怕还是二三线带来的中国二三线城市很多,有电影院的其实不多


以河北为例,二线城市石家庄,三线城市唐山、秦皇岛、承德、张家口、沧州、保定、衡水、邢台、邯郸。
这些城市里哪座没有影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ps钢笔工具小技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