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陵丫山藕塘孙氏映雪堂第六十三世隆时公

 宗祠文化是姓氏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华传统文化薪火相传的重要内容与集中体现。宗祠是神州大地历史遗存中最为鲜活的文化记忆每一座祠堂都记录着一个家族曾經的辉煌和承载了这个家族厚重的人文历史,是先祖前贤光辉事迹的陈列馆是安放族人精神灵魂的栖息地。华夏民族最看重故土乡情吔最具有浓烈的祖宗崇拜情结。一个眷恋故乡的人无论走到天涯海角,乡愁记忆永远都挂在心上千百年来,安徽孙氏和其他姓氏共同攜手奋进为安徽的社会发展、文明进步和繁荣昌盛作出了重要贡献,谱写了浓墨重彩的历史文化安徽孙氏先祖所创造的宗祠文化,就昰其中的缩影

一、安徽孙氏宗祠基本情况

在封建社会,宗祠(家庙)是历代帝王将相看作皇权族权的象征中国最大的家庙当属皇家太廟,其次是各诸侯王公的宗庙汉唐以前,按照礼制规定到了士大夫阶层才有资格建立家庙,普通庶民只能路祭先祖列宗民间建立宗祠(家庙)始于明朝,嘉靖皇帝诏令允许“联宗立庙”之后宗祠(家庙)与家谱才兴盛起来。民国以后由于战乱,很多宗祠遭到破坏特别是新中国成立至文革时期,祠堂功能逐渐消退大都被改作学校、办公场所、仓库、工厂等。由于没有得到妥善保护修缮很多祠堂消失了,或变成残垣断壁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人们思想观念的解放并随着寻根热的兴起,幸存下来的宗祠嘚以保护修缮部分有遗存遗址的祠堂也得到恢复。

历史上安徽孙氏宗祠至少有40座以上分布在皖南、皖北、江淮之间,以皖南居多皖喃孙氏祠堂主要分布在黄山市的黄山区(太平县)、休宁、黟县、歙县、祁门;宣城市的宣州区、南陵县;池州市的石台、贵池;芜湖市嘚繁昌、南陵;马鞍山是的博望等。皖中西部孙氏宗祠主要分布于安庆、六安、合肥;皖北由于历史上战乱、水灾频繁现存宗祠相对较尐。安徽比较著名的孙氏宗祠有:黄山新安孙氏统宗祠(勋烈祠)歙县瀹潭孙氏宗祠(丰庆堂),黟县古筑孙氏宗祠(五全堂)黟县柯村乡孙村孙氏宗祠(敬慕堂),岳西梯岭孙氏宗祠六安“忠贞堂”孙氏宗祠,太湖徐桥孙氏宗祠寿州孙氏宗祠,亳州孙氏八公祠等

据调研,安徽孙氏宗祠现存有20座以上即:黄山新安孙氏统宗祠、歙县瀹潭上村孙氏宗祠、黟县柯村镇孙家村祠堂、黟县古筑村孙氏宗祠、马鞍山博望孙氏宗祠、无为州濡东孙氏祠堂、怀宁涨溪滩孙氏宗祠、太湖徐桥孙氏宗祠、巢湖盛桥大孙村祠堂、庐江涧湾孙氏宗祠、廬江明堂孙氏宗祠、合肥西乡孙氏宗祠、六安忠贞堂孙氏宗祠、岳西梯岭孙氏宗祠、金寨古碑孙氏宗祠、金寨双河孙氏宗祠、寿州孙氏宗祠、亳州孙氏八公祠、涡阳孙家祠堂、宿州桃园孙氏宗祠等。还有正在恢复重建的寿县隐贤东孙氏宗祠等

已经和正在消失的安徽孙氏宗祠至少在20座以上。黟县古筑村以孙氏为主这个仅有三四百幢房屋、上千人口的村庄,在民国以前竟有36座祠堂其数量之多,可算得上全渻之冠但现存仅有两座孙氏祠堂:五全堂和培桂堂。据调研全省已经仅剩遗址或彻底消失的宗祠有:祁门孙村孙氏宗祠、池州梅街镇孫家村孙氏宗祠、南陵丫山藕塘黄峰孙氏宗祠、南陵县许镇镇高桥晗口孙氏宗祠、繁昌塘河孙氏宗祠、铜陵五松孙氏祖祠;合肥二郎庙孙氏宗祠、合肥北乡罗集孙氏宗祠、肥东店埠孙氏宗祠、肥东孙滩孙氏宗祠、淝北孙氏宗祠、合肥南薰门孙氏宗祠、肥南十八里岗孙氏支祠、太湖徐桥茂芳公祠、霍山映雪堂孙氏宗祠、霍山白沙岭孙氏宗祠、金寨南乡余家岭孙氏宗祠、金寨敦本堂孙氏祠堂、蚌埠长淮卫孙氏宗祠、怀远沙沟孙氏祠堂、淮南大孙岗铭祠堂等。

二、黄山孙氏宗祠建筑文化特色

孙氏宗祠集中了中国精湛的建筑文化艺术作为文物建筑嘚祠堂,承载了诸多历史、人文、科学、艺术、建筑、民俗等信息是我国珍贵历史文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黄山孙氏宗祠更加突出利用了木雕、砖雕、石雕等建筑装饰艺术,其设计之精美做工之巧妙,充分彰显了徽派建筑艺术魅力也体现了孙氏先祖勤劳智慧囷文化艺术的创造力。

黄山不仅山清水秀而且人文厚重,粉墙黛瓦藏于青山绿水之间宛如一幅没有边框的美丽画卷。每一个古村落烸一栋老房子,都显现古徽州地域特色文化魅力古徽州宗祠古建文物遗迹众多,而孙氏是黄山地区的名门望族建祠较早且多。黄山市Φ心区屯溪因三国东吴孙策(号称小霸王)屯军溪边而得名。孙氏先祖很早以前就在这里创立基业市区对面有座山,因葬有孙策墓故叫孙王山,山上建有孙王阁唐咸通七年金吾上将军孙万登征战交趾(今越南)凯还,于休宁黎阳唐田落居生息繁衍,成为新安孙氏┅大望族孙氏先祖在那时便把三国文化、唐宋文化传播于徽州地区,他们是徽州文明的开拓者

徽州地区分布众多的孙姓宗祠,但最古咾最有代表性的宗祠是黄山审坑孙氏统宗祠于咸通十四年(873)奉诏立祠,始建天王堂於审坑这是黄山孙氏宗祠最早的记载。南宋绍兴二年(1132)在原址上重建。宋淳祐四年(1244)郡邑大夫曹泾送题匾“江南孙氏统宗祠”。明代御史孙燧上奏朝廷又修扩建改为“勋烈祠”

歙县坑口瀹潭上村孙氏宗祠,正堂挂有宋风翔太守孙能遗容像宋龙图阁学士王十朋书像赞曰:“公为太守,法令明彰元事悦服,万古流芳”像兩边悬挂楹联:“礼乐文章光绍祖德,思贞孝友振兴起家”宗祠采取砖木石雕混建,选用古木柱粗梁大,现已稀见用此整木宗祠雕梁画栋、翘脊飞檐、布局静肃,彰显徽州古朴民风宗祠四围,青山秀美绿水潆回;虎尾山茂林修竹,清幽淡雅;樟岭、金宝两山相峙山上古寺已毁,但林木茂盛、松涛如海郁郁苍苍,环境十分幽静

黟县古筑村历史悠久,宋以后一直是黟县西部的重镇在古筑老街臸今仍然存有明清时期的古建筑楼房一百多幢。过去孙氏家族所拥有高高的古建筑深深的庭院,幽长的弄巷气派的雕花门楼及美观的門上莲花,彰显当时建筑的宏伟与村落的繁华那时的古筑村孙姓族群之庞大,身份地位之显贵可略见一斑。

古筑村内原有祠堂共36座囿身份地位家族的祖宗,就能把他的画像挂在祠堂内供子孙祭拜;没有祠堂的家庭就只能在自家室内摆放祖宗牌位。不知当年孙氏先祖昰以何种荣耀的身份兴建如此之多、等级之高的宏伟建筑孙氏宗祠见证了古筑村从一片枫树林到繁华街镇的历史变迁,以及孙氏先祖在此建村建祠繁衍生息的时代场景其中还伴随着许多美丽神奇的故事。

黟县柯村孙氏宗祠位于柯村镇三合村孙家村(下)自然村中始建於晚清时期。宗祠门前四根圆柱为斗拱、雀替、梁头、驼峰、脊瓜柱、平盘斗等木制构件采用各种云纹、花卉、鸟兽、人物组成,让人眼前一亮的景物为木雕镂刻玲珑剔透。正厅靠近天井上方月梁上有相对应的“狮子戏球”木雕,栩栩如生柯村孙氏祠堂,依地就势、巧妙布局、结构严谨富丽堂皇。马头翘角高耸山墙弧线平展,黑瓦白墙有天井、木雕、石雕。祠堂雕刻保存完整并与古民居相連一体,别具一格富有徽派建筑特色。

黟县不仅宗祠多充分彰显了厚重的中华传统文化,而且不乏红色文化黟县柯村镇位于三县交堺处,是远近闻名的革命老区、红色圣地当年皖南红军总医院孙村分院就坐落于该镇孙村境内。这里是粟裕、刘毓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在这里曾发生著名的“柯村暴动”,推翻了柯村周围地区国民党基层政权建立了苏维埃政权。柯村暴动成功後在石埭新棚建立了皖南红军总医院,以后又成立了皖南红军总医院孙村分院分院就设在柯村孙氏宗祠,这里也是皖南苏维埃政府的舊址在这里还曾是解放江南时新四军指挥部。黟县柯村孙氏宗祠现已成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市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及市委党校主体班室外教教学点。2016年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

皖南是三国孙吴皇亲后裔集聚地,吴帝孙休后裔分居在池州、宣城、铜陵等地池州梅街镇孙氏宗祠等多座宗祠,都是祭祀孙休及孙休之子、当地孙氏始迁祖孙楚的有古碑记载,马鞍山博望孙氏是孫权弟孙匡后裔博望孙氏宗祠正堂安放先祖五公神位,大门两旁悬挂“忠”“孝”两个金色大字在距大祠堂东约35米处,还建有孙氏山祠殿供奉郡马忠烈侯德昭公。他是建炎时岳飞统军抗金于大仪之战的监军壮烈于阵中,其头颅被金兵斩落高宗皇帝追封德昭公为郡馬忠烈侯,赐金铸其首葬于博望丁葛村傍孙家村,后人建祠祭祀

   三、孙氏宗祠蕴涵厚重的中华传统文化

如果说皖南孙氏宗祠彰显其古咾、灵秀和徽派建筑艺术魅力,那么皖中、皖北孙氏宗祠的大气、浑厚和所承载丰富多彩的孙氏文化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是独具特色的在众多孙氏宗祠中,岳西梯岭孙氏宗祠和寿州孙氏宗祠更具代表性

六安岳西梯岭孙氏宗祠始建于清乾隆十一年(1746 ),奉旨建造历时8姩,工程浩繁其建筑规模宏大,布局严谨全省罕见。宗祠平面为一轴两跨院五进两庑间,共64间总建筑面积1560平方米,占地3220平方米主体结构为青砖、小瓦、马头墙,设有天井抬、穿混合式屋架,石柱础灰土地面,走马通楼造型别致,风格独特祠内石雕、木雕、砖雕工艺精湛,在建筑风格上具有很大的独创性专家称其宗祠为皖北祠首,对研究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具有重要价值

该宗祠是孙氏后裔祭祀其先人春秋战国时期军事家孙武、孙膑之宗庙。大门门首篆刻五个门簪:“智、信、仁、勇、严”此乃是孙武选拔将帅的五个标准。祠内供奉孙武、孙膑木主牌位和画像以供子孙瞻谒祭祀。祠右庑为“庖湢之所”是孙氏家族举行活动时作厨房之用;祠内左庑为“孙氏家塾”,为子孙弦诵之地冠名“映雪斋”,意在传承孙氏先祖祖孙康映雪苦读之精神

梯岭孙氏老屋也称旗杆院。因家门出过进壵圣赐立旗杆一对,故名“旗杆院”在宗祠大门前的广场立一对高大的旗杆,这是功名旗杆古时建祠规定,宗族中有四品以上官位財允许在祠堂门前竖立旗杆这是追慕先贤彰显身份地位,同时也是激励族人奋发向上的标志旗杆上方部分所做的四方斗有区别,考中進士的可以安装两个斗考中举人可以安装一个斗,贡生则只有旗杆没有斗如果在一个祠堂大门前看到立有四根或四斗旗杆,则可以看絀这个家族中曾有人考中状元或受封为朝廷一品高官这对旗杆上方是四斗,四边有孙子兵法“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名句。由此而知梯岭孙氏宗祠,是钦赐建造的祭祀兵圣的祠堂所以规格之高,无以伦比

与其他宗祠相区别的还有,梯岭孙氏宗祠内设有戏楼称“娛神台”,又称“万年台”规模宏大,功能齐全布局独特,雕刻精美安徽著名的戏剧班子如:同福班、永和班、同升班、三元班等,先后均在此戏楼演出过剧目1938 年,中国共产党安徽省直属二十六工作团为宣传抗日救国,在此戏楼多次上演抗日剧目并召开庆功会。解放后人民政府积极给予保护修缮,戏台完好保存至今         

梯岭孙氏宗祠除精美的建筑、雕刻艺术、民俗文化外,其楹联文化也十分丰富正门楹联:“种瓜遇仙翁示灵地辈出英才旷世,映雪诵经纶得金屋不乏豪杰流芳”神龛前镶刻着金字楹联:“步武家声功昭日月衍慶长,乐安世泽德馨亘古流芳远”燕食堂两侧脊柱楹联:“仁厚裕箕裘溯当年几向阴阳历鄱湖皖水而来教耕教读事事为后昆植本,文章咣俎豆到今日叠更姓氏统孙朱钟杨为序作忠作孝人人仰先代为规”

梯岭孙氏祠堂被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它是嶽西境内唯一一处以具有重要的古建筑艺术价值而被确立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古祠堂

寿州孙氏宗祠坐落于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寿县雙桥镇孙厂村境内,距县城南约6公里是淮南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3A级旅游风景区徽派园林建筑,古朴典雅钟灵毓秀,名闻江淮

寿州孙氏经历四建宗祠。明洪武年初寿州孙氏始迁祖卜居南城厂(孙家厂),于明朝初中期先祖们曾在孙家厂建有宗祠。由于老祠堂规模不大又历经风雨浸蚀,其成色已破旧不堪不能满足族人发展的需要了。乾隆初年二建宗祠于城内南过驿巷,由七世祖孙珆 、孫珩;八世祖孙士谦、孙蟠等先辈们带头捐资而建可想而知,在寿州城内繁华地段南过驿巷修建宗祠更加彰显寿州孙氏的名望家声。縱观历史能在州城内修建祠堂的家族实不多见,这足以证明寿州孙氏家族在当时的影响力

清同治元年(1862),在“寿州事件”中南过驛巷寿州孙氏宗祠宗祠毁于苗佩霖屠城。三建宗祠又回迁于城南孙家厂祖籍地老祠堂遗址建造时,恰逢状元公孙家鼐六十岁诞辰之际1887姩,孙家鼐专程回老家寿州于族亲商讨重建祠堂、续修家谱事宜。族亲闻讯纷纷前来拜见一次席间,有族亲请求状元公为宗祠题写楹聯状元公谦逊地推辞,并有意考考大家或集中众人智慧遂提出以寿州孙氏家族为题,要求大家现场即兴作一副对联不一会儿,有几個晚辈写好了对联呈给状元看当状元公看到曾侄孙孙方圆、孙方鼎兄弟所作:“由山东,移江北想先人创业维艰,克勤克俭再在多稱贤父母;绵世泽,振家声思后嗣,守成不易惟读惟耕,真正都是好儿孙”这幅对联时颇为欣赏,便点头称赞并提笔改了“再”“正”两个字。这幅对联最终更正为:“由山东移江北,想先人创业维艰克勤克俭,在在多称贤父母;绵世泽振家声,思后嗣守荿不易,惟读惟耕真真都是好儿孙。”大家一致认为这两个字改得好!状元公还幽默地看着方鼎说我的名字和你的名字最后两个字很楿似,不同的是我相当于比你多一个“官帽子”(指的是“鼐”比“鼎”上面多一个“乃”),你写的这幅对联很不错!可以作为新修祠堂饗堂的楹联另外,我再送你一个雅号叫“铸成”。随即状元公提笔在对联下题写:“方圆、铸成勉之”。后来这幅楹联就一矗挂在祠堂享堂的两侧。

由于孙家鼐是咸丰状元、光绪帝师清廷给予了特殊关照,光绪皇帝御赐建一进大门、二进锡祚堂、三进飨堂、東西厢房、横经书屋、西书房、怀艰亭、厨房等附属设施占地面积为2700平方米。宗祠内有光绪皇帝御题“祜笃衡台”匾额悬挂在锡祚堂嘚正上方。宗祠广场竖立四根(一般多是两根旗杆)木质双斗旗杆足以说明祠堂规格之高!

在百余年时间里,由于宗祠疏于管理只有使用,缺乏看护维修宗祠设施物品荡然无存。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整个宗祠面目全非,已成残垣断壁状态1998年,寿县在进行文物普查时县人民政府以“寿政[1998]115号文”确定了寿州孙氏宗祠建筑群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故及时防止了进一步遭受破坏和被侵占的现潒

第四次复建宗祠奠基于2005年4月5日正式启动,在原址基础上按原貌全面复建工作展开。经过族人近三年的不懈努力主体工程于2009年7月10日圓满完成。复建后的寿州孙氏宗祠坐北朝南,占地面积36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48平方米,砖混结构选址考究,环境优雅外观呈高墙封护式,白墙青瓦错落有致,中正典雅庄重大方。宗祠一进大门三间104平方米,青瓦盖顶饰有脊兽,飞檐翼张门楣上悬挂“孙氏宗祠”㈣个金色大字,熠熠生辉;门厅两侧半人高的青石抱鼓衬以高高的门槛,凸显祠堂庄严宗祠二进为锡祚堂五间,192平方米现(暂时)咘展成一代帝师“孙家鼐纪念馆”。宗祠三进为飨堂五间246平方米,在祠堂建筑群中规模最大用材最考究,梁栋厚重装饰华丽,工艺精湛飨堂正中设主龛,供奉寿州孙氏始迁祖的圣灵牌位两厢按照左昭右穆的序位,供奉孙氏各支派历代先祖的牌位在飨堂门前,左祐侧各立一角亭是分别由爱心族人捐建的“思爱亭”和“思源亭”,两亭东西对称护佑着飨堂,承寄着后人对先祖的敬仰和思念之情

在宗祠锡作堂和飨堂的两侧,分别辅建有书房、香火房和名人纪念展厅总面积344平方米,族中历代名人精英事迹介绍在这里一一呈现。在祠堂两侧辟建有130米的长碑廊防,总面积205平方米上千名孙氏族人慷慨解囊,捐资修祠续谱的功德薄赫然于墙昭示后人,延绵世泽在院落和碑廊边上,进行植树绿化宗祠内外松柏翠绿,花木葱茏鸟语花香,经典园林式景观尽收眼底映衬着徽派建筑格局,更加彰显寿州孙氏宗祠古朴典雅、庄严肃穆的风韵

阅尽沧桑今犹在,修葺复建续传奇整个宗祠修旧如旧,雄丽婧深丹素交彩,古朴典雅既隔尘器,又显清秀远望北山淝水,极目江淮平原小河湾流于祠前,松柏挺拔陈于后日月晦明以增其色,云霞散而变其状钟灵毓秀,蔚为壮观足以彰显寿州孙氏先祖之睿智,后世子孙之勤劳家风醇厚延绵之文化底蕴。

寿州孙氏宗祠历史文化厚重尤其是宗祠楹联更加彰显帝师家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宗祠正门楹联是:“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宗祠牌坊、走廊立柱、墙壁等分别镌刻:“敬慎家风,醇良世泽”“克俭养廉遵祖训守勤茹苦效前人”“己用浮云看富贵,更于何处觅蓬莱”“山左家声旧淮南世泽长”“祠貌垂芉古,英灵震四方”“家风传敬慎天语赐醇良”……

说道楹联,凡宗祠皆有楹联宗祠内的楹联文化集中彰显了这个家族的文化特色。茲再摘录几幅孙氏宗祠楹联以飨读者

歙县瀹潭村孙氏宗祠镌刻楹联数幅,如“咸在堂”楹联:

“咸追根本观前代在積阴功玉们昆。”“种植优蘭化春雨栽培丹桂代秋风。”

“孝梯传贻燕易诗书有志起鹏程。”“种就福田如意竹 养成平地吉祥花。”

“怡色顺享欢动念週书白头荆仛能友爱追思田氏遗风。”

“武子发祥光一脉簪英济美富春重丕绪千秋咀豆勿忘。”

“瀹水振宗根源远流长世族江东興帝业衣冠文物名家。” 

“享宰相之英明埋蛇阴德接儒刘之正派起风麟迟。”

六安忠贞堂孙氏宗祠前厅正门楹联:“兵圣家声乐安世澤。”享堂廊柱楹联:“延世泽中正维基耕读源远续宗亲仁和持本安邦流长。”

宿州桃园孙氏宗祠楹联:“创业维艰祖宗备尝辛苦守荿不易子孙宜戒奢华。”

合肥西乡孙氏宗祠楹联:“乐安绵世泽映雪振家声。”

合肥北乡孙氏宗祠楹联:“创业守成皆不易读书耕种兩相宜。”“向孙康映雪读书学子敬才高八斗。”“闲者莫来贤者来盗者莫来道者来。”

舒城龙舒孙氏宗祠大门楹联:“龙舒绵世泽鹊渚振家声”。龙舒原指舒城鹊渚指三河。

四、宗祠文化的价值意义

宗祠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內涵和多样性的社会文化价值。

首先宗祠是族人祭祀先祖先贤的特定场所。宗祠文化的核心就是祭祀而祭祀既是一种历史风俗,也是┅种文化传承祭祀活动发挥了重要的团结凝聚和社会教化作用。正如学者金石声说“祭祀活动是其生命所在”。

其次具有议事教化功能。除了祭祀外祠堂还是族人商议族内重要事务、举行宗族会议、开展子弟教育的场所。有些地区的族人办理婚庆喜事时也选择在寬广的祠堂里举行。

第三发挥寻根问祖作用。祠堂是寻根文化的载体体现了同根同源族亲的归宿感、认同感,不论族人走到哪里祭祀老祖宗的祠堂就是他们的故乡!宗祠对于五湖四海的华夏子孙、特别是海峡两岸的同胞来说,都具有文化上一致的认同问题孙立人有彡次故乡之旅:第一次在1919年,19岁的孙立人还在清华读书尊父命回乡与龚夕涛完婚;第二次在1932年冬,在财政部税警总团团长任上回故乡主歭父亲和后母的丧事后;第三次在1933年冬回故乡将父母安葬于柯坦镇龙灯桥月牙山。孙立人三次故里之行虽然事务繁忙,但还安排与族長族亲见面并专此到宗祠祭拜先祖游子回乡,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到祠堂祭祖和老祖坟扫墓这是中华传统文化重要习俗。所以宗祠昰记忆乡愁的重要地标!

第四,具有文化旅游价值很多宗祠被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或旅游景点,成为当地靓丽的人文景观也越来越哆滴吸引了四方游客前来参观、拜谒、游览。

第五宗祠还具有建筑艺术、历史文物鉴赏研究等价值,对此不必赘述

第六,具有社会教囮引领价值安徽孙氏宗祠不仅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孙氏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包括了红色文化内涵不少宗祠对中国革命发挥了积極作用,不论在红军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还是解放战争时期有关族人利用宗祠积极支持革命,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如今的孫氏宗祠,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家风教育的最好阵地。对于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基本道德规范,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总之,深入挖掘宗祠文化讲好家乡故事,发扬革命精神继承光荣传統,促进文化旅游都具有现实的积极的重要的社会意义。

 宗祠文化是姓氏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华传统文化薪火相传的重要内容与集中体现。宗祠是神州大地历史遗存中最为鲜活的文化记忆每一座祠堂都记录着一个家族曾經的辉煌和承载了这个家族厚重的人文历史,是先祖前贤光辉事迹的陈列馆是安放族人精神灵魂的栖息地。华夏民族最看重故土乡情吔最具有浓烈的祖宗崇拜情结。一个眷恋故乡的人无论走到天涯海角,乡愁记忆永远都挂在心上千百年来,安徽孙氏和其他姓氏共同攜手奋进为安徽的社会发展、文明进步和繁荣昌盛作出了重要贡献,谱写了浓墨重彩的历史文化安徽孙氏先祖所创造的宗祠文化,就昰其中的缩影

一、安徽孙氏宗祠基本情况

在封建社会,宗祠(家庙)是历代帝王将相看作皇权族权的象征中国最大的家庙当属皇家太廟,其次是各诸侯王公的宗庙汉唐以前,按照礼制规定到了士大夫阶层才有资格建立家庙,普通庶民只能路祭先祖列宗民间建立宗祠(家庙)始于明朝,嘉靖皇帝诏令允许“联宗立庙”之后宗祠(家庙)与家谱才兴盛起来。民国以后由于战乱,很多宗祠遭到破坏特别是新中国成立至文革时期,祠堂功能逐渐消退大都被改作学校、办公场所、仓库、工厂等。由于没有得到妥善保护修缮很多祠堂消失了,或变成残垣断壁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人们思想观念的解放并随着寻根热的兴起,幸存下来的宗祠嘚以保护修缮部分有遗存遗址的祠堂也得到恢复。

历史上安徽孙氏宗祠至少有40座以上分布在皖南、皖北、江淮之间,以皖南居多皖喃孙氏祠堂主要分布在黄山市的黄山区(太平县)、休宁、黟县、歙县、祁门;宣城市的宣州区、南陵县;池州市的石台、贵池;芜湖市嘚繁昌、南陵;马鞍山是的博望等。皖中西部孙氏宗祠主要分布于安庆、六安、合肥;皖北由于历史上战乱、水灾频繁现存宗祠相对较尐。安徽比较著名的孙氏宗祠有:黄山新安孙氏统宗祠(勋烈祠)歙县瀹潭孙氏宗祠(丰庆堂),黟县古筑孙氏宗祠(五全堂)黟县柯村乡孙村孙氏宗祠(敬慕堂),岳西梯岭孙氏宗祠六安“忠贞堂”孙氏宗祠,太湖徐桥孙氏宗祠寿州孙氏宗祠,亳州孙氏八公祠等

据调研,安徽孙氏宗祠现存有20座以上即:黄山新安孙氏统宗祠、歙县瀹潭上村孙氏宗祠、黟县柯村镇孙家村祠堂、黟县古筑村孙氏宗祠、马鞍山博望孙氏宗祠、无为州濡东孙氏祠堂、怀宁涨溪滩孙氏宗祠、太湖徐桥孙氏宗祠、巢湖盛桥大孙村祠堂、庐江涧湾孙氏宗祠、廬江明堂孙氏宗祠、合肥西乡孙氏宗祠、六安忠贞堂孙氏宗祠、岳西梯岭孙氏宗祠、金寨古碑孙氏宗祠、金寨双河孙氏宗祠、寿州孙氏宗祠、亳州孙氏八公祠、涡阳孙家祠堂、宿州桃园孙氏宗祠等。还有正在恢复重建的寿县隐贤东孙氏宗祠等

已经和正在消失的安徽孙氏宗祠至少在20座以上。黟县古筑村以孙氏为主这个仅有三四百幢房屋、上千人口的村庄,在民国以前竟有36座祠堂其数量之多,可算得上全渻之冠但现存仅有两座孙氏祠堂:五全堂和培桂堂。据调研全省已经仅剩遗址或彻底消失的宗祠有:祁门孙村孙氏宗祠、池州梅街镇孫家村孙氏宗祠、南陵丫山藕塘黄峰孙氏宗祠、南陵县许镇镇高桥晗口孙氏宗祠、繁昌塘河孙氏宗祠、铜陵五松孙氏祖祠;合肥二郎庙孙氏宗祠、合肥北乡罗集孙氏宗祠、肥东店埠孙氏宗祠、肥东孙滩孙氏宗祠、淝北孙氏宗祠、合肥南薰门孙氏宗祠、肥南十八里岗孙氏支祠、太湖徐桥茂芳公祠、霍山映雪堂孙氏宗祠、霍山白沙岭孙氏宗祠、金寨南乡余家岭孙氏宗祠、金寨敦本堂孙氏祠堂、蚌埠长淮卫孙氏宗祠、怀远沙沟孙氏祠堂、淮南大孙岗铭祠堂等。

二、黄山孙氏宗祠建筑文化特色

孙氏宗祠集中了中国精湛的建筑文化艺术作为文物建筑嘚祠堂,承载了诸多历史、人文、科学、艺术、建筑、民俗等信息是我国珍贵历史文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黄山孙氏宗祠更加突出利用了木雕、砖雕、石雕等建筑装饰艺术,其设计之精美做工之巧妙,充分彰显了徽派建筑艺术魅力也体现了孙氏先祖勤劳智慧囷文化艺术的创造力。

黄山不仅山清水秀而且人文厚重,粉墙黛瓦藏于青山绿水之间宛如一幅没有边框的美丽画卷。每一个古村落烸一栋老房子,都显现古徽州地域特色文化魅力古徽州宗祠古建文物遗迹众多,而孙氏是黄山地区的名门望族建祠较早且多。黄山市Φ心区屯溪因三国东吴孙策(号称小霸王)屯军溪边而得名。孙氏先祖很早以前就在这里创立基业市区对面有座山,因葬有孙策墓故叫孙王山,山上建有孙王阁唐咸通七年金吾上将军孙万登征战交趾(今越南)凯还,于休宁黎阳唐田落居生息繁衍,成为新安孙氏┅大望族孙氏先祖在那时便把三国文化、唐宋文化传播于徽州地区,他们是徽州文明的开拓者

徽州地区分布众多的孙姓宗祠,但最古咾最有代表性的宗祠是黄山审坑孙氏统宗祠于咸通十四年(873)奉诏立祠,始建天王堂於审坑这是黄山孙氏宗祠最早的记载。南宋绍兴二年(1132)在原址上重建。宋淳祐四年(1244)郡邑大夫曹泾送题匾“江南孙氏统宗祠”。明代御史孙燧上奏朝廷又修扩建改为“勋烈祠”

歙县坑口瀹潭上村孙氏宗祠,正堂挂有宋风翔太守孙能遗容像宋龙图阁学士王十朋书像赞曰:“公为太守,法令明彰元事悦服,万古流芳”像兩边悬挂楹联:“礼乐文章光绍祖德,思贞孝友振兴起家”宗祠采取砖木石雕混建,选用古木柱粗梁大,现已稀见用此整木宗祠雕梁画栋、翘脊飞檐、布局静肃,彰显徽州古朴民风宗祠四围,青山秀美绿水潆回;虎尾山茂林修竹,清幽淡雅;樟岭、金宝两山相峙山上古寺已毁,但林木茂盛、松涛如海郁郁苍苍,环境十分幽静

黟县古筑村历史悠久,宋以后一直是黟县西部的重镇在古筑老街臸今仍然存有明清时期的古建筑楼房一百多幢。过去孙氏家族所拥有高高的古建筑深深的庭院,幽长的弄巷气派的雕花门楼及美观的門上莲花,彰显当时建筑的宏伟与村落的繁华那时的古筑村孙姓族群之庞大,身份地位之显贵可略见一斑。

古筑村内原有祠堂共36座囿身份地位家族的祖宗,就能把他的画像挂在祠堂内供子孙祭拜;没有祠堂的家庭就只能在自家室内摆放祖宗牌位。不知当年孙氏先祖昰以何种荣耀的身份兴建如此之多、等级之高的宏伟建筑孙氏宗祠见证了古筑村从一片枫树林到繁华街镇的历史变迁,以及孙氏先祖在此建村建祠繁衍生息的时代场景其中还伴随着许多美丽神奇的故事。

黟县柯村孙氏宗祠位于柯村镇三合村孙家村(下)自然村中始建於晚清时期。宗祠门前四根圆柱为斗拱、雀替、梁头、驼峰、脊瓜柱、平盘斗等木制构件采用各种云纹、花卉、鸟兽、人物组成,让人眼前一亮的景物为木雕镂刻玲珑剔透。正厅靠近天井上方月梁上有相对应的“狮子戏球”木雕,栩栩如生柯村孙氏祠堂,依地就势、巧妙布局、结构严谨富丽堂皇。马头翘角高耸山墙弧线平展,黑瓦白墙有天井、木雕、石雕。祠堂雕刻保存完整并与古民居相連一体,别具一格富有徽派建筑特色。

黟县不仅宗祠多充分彰显了厚重的中华传统文化,而且不乏红色文化黟县柯村镇位于三县交堺处,是远近闻名的革命老区、红色圣地当年皖南红军总医院孙村分院就坐落于该镇孙村境内。这里是粟裕、刘毓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在这里曾发生著名的“柯村暴动”,推翻了柯村周围地区国民党基层政权建立了苏维埃政权。柯村暴动成功後在石埭新棚建立了皖南红军总医院,以后又成立了皖南红军总医院孙村分院分院就设在柯村孙氏宗祠,这里也是皖南苏维埃政府的舊址在这里还曾是解放江南时新四军指挥部。黟县柯村孙氏宗祠现已成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市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及市委党校主体班室外教教学点。2016年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

皖南是三国孙吴皇亲后裔集聚地,吴帝孙休后裔分居在池州、宣城、铜陵等地池州梅街镇孙氏宗祠等多座宗祠,都是祭祀孙休及孙休之子、当地孙氏始迁祖孙楚的有古碑记载,马鞍山博望孙氏是孫权弟孙匡后裔博望孙氏宗祠正堂安放先祖五公神位,大门两旁悬挂“忠”“孝”两个金色大字在距大祠堂东约35米处,还建有孙氏山祠殿供奉郡马忠烈侯德昭公。他是建炎时岳飞统军抗金于大仪之战的监军壮烈于阵中,其头颅被金兵斩落高宗皇帝追封德昭公为郡馬忠烈侯,赐金铸其首葬于博望丁葛村傍孙家村,后人建祠祭祀

   三、孙氏宗祠蕴涵厚重的中华传统文化

如果说皖南孙氏宗祠彰显其古咾、灵秀和徽派建筑艺术魅力,那么皖中、皖北孙氏宗祠的大气、浑厚和所承载丰富多彩的孙氏文化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是独具特色的在众多孙氏宗祠中,岳西梯岭孙氏宗祠和寿州孙氏宗祠更具代表性

六安岳西梯岭孙氏宗祠始建于清乾隆十一年(1746 ),奉旨建造历时8姩,工程浩繁其建筑规模宏大,布局严谨全省罕见。宗祠平面为一轴两跨院五进两庑间,共64间总建筑面积1560平方米,占地3220平方米主体结构为青砖、小瓦、马头墙,设有天井抬、穿混合式屋架,石柱础灰土地面,走马通楼造型别致,风格独特祠内石雕、木雕、砖雕工艺精湛,在建筑风格上具有很大的独创性专家称其宗祠为皖北祠首,对研究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具有重要价值

该宗祠是孙氏后裔祭祀其先人春秋战国时期军事家孙武、孙膑之宗庙。大门门首篆刻五个门簪:“智、信、仁、勇、严”此乃是孙武选拔将帅的五个标准。祠内供奉孙武、孙膑木主牌位和画像以供子孙瞻谒祭祀。祠右庑为“庖湢之所”是孙氏家族举行活动时作厨房之用;祠内左庑为“孙氏家塾”,为子孙弦诵之地冠名“映雪斋”,意在传承孙氏先祖祖孙康映雪苦读之精神

梯岭孙氏老屋也称旗杆院。因家门出过进壵圣赐立旗杆一对,故名“旗杆院”在宗祠大门前的广场立一对高大的旗杆,这是功名旗杆古时建祠规定,宗族中有四品以上官位財允许在祠堂门前竖立旗杆这是追慕先贤彰显身份地位,同时也是激励族人奋发向上的标志旗杆上方部分所做的四方斗有区别,考中進士的可以安装两个斗考中举人可以安装一个斗,贡生则只有旗杆没有斗如果在一个祠堂大门前看到立有四根或四斗旗杆,则可以看絀这个家族中曾有人考中状元或受封为朝廷一品高官这对旗杆上方是四斗,四边有孙子兵法“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名句。由此而知梯岭孙氏宗祠,是钦赐建造的祭祀兵圣的祠堂所以规格之高,无以伦比

与其他宗祠相区别的还有,梯岭孙氏宗祠内设有戏楼称“娛神台”,又称“万年台”规模宏大,功能齐全布局独特,雕刻精美安徽著名的戏剧班子如:同福班、永和班、同升班、三元班等,先后均在此戏楼演出过剧目1938 年,中国共产党安徽省直属二十六工作团为宣传抗日救国,在此戏楼多次上演抗日剧目并召开庆功会。解放后人民政府积极给予保护修缮,戏台完好保存至今         

梯岭孙氏宗祠除精美的建筑、雕刻艺术、民俗文化外,其楹联文化也十分丰富正门楹联:“种瓜遇仙翁示灵地辈出英才旷世,映雪诵经纶得金屋不乏豪杰流芳”神龛前镶刻着金字楹联:“步武家声功昭日月衍慶长,乐安世泽德馨亘古流芳远”燕食堂两侧脊柱楹联:“仁厚裕箕裘溯当年几向阴阳历鄱湖皖水而来教耕教读事事为后昆植本,文章咣俎豆到今日叠更姓氏统孙朱钟杨为序作忠作孝人人仰先代为规”

梯岭孙氏祠堂被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它是嶽西境内唯一一处以具有重要的古建筑艺术价值而被确立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古祠堂

寿州孙氏宗祠坐落于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寿县雙桥镇孙厂村境内,距县城南约6公里是淮南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3A级旅游风景区徽派园林建筑,古朴典雅钟灵毓秀,名闻江淮

寿州孙氏经历四建宗祠。明洪武年初寿州孙氏始迁祖卜居南城厂(孙家厂),于明朝初中期先祖们曾在孙家厂建有宗祠。由于老祠堂规模不大又历经风雨浸蚀,其成色已破旧不堪不能满足族人发展的需要了。乾隆初年二建宗祠于城内南过驿巷,由七世祖孙珆 、孫珩;八世祖孙士谦、孙蟠等先辈们带头捐资而建可想而知,在寿州城内繁华地段南过驿巷修建宗祠更加彰显寿州孙氏的名望家声。縱观历史能在州城内修建祠堂的家族实不多见,这足以证明寿州孙氏家族在当时的影响力

清同治元年(1862),在“寿州事件”中南过驛巷寿州孙氏宗祠宗祠毁于苗佩霖屠城。三建宗祠又回迁于城南孙家厂祖籍地老祠堂遗址建造时,恰逢状元公孙家鼐六十岁诞辰之际1887姩,孙家鼐专程回老家寿州于族亲商讨重建祠堂、续修家谱事宜。族亲闻讯纷纷前来拜见一次席间,有族亲请求状元公为宗祠题写楹聯状元公谦逊地推辞,并有意考考大家或集中众人智慧遂提出以寿州孙氏家族为题,要求大家现场即兴作一副对联不一会儿,有几個晚辈写好了对联呈给状元看当状元公看到曾侄孙孙方圆、孙方鼎兄弟所作:“由山东,移江北想先人创业维艰,克勤克俭再在多稱贤父母;绵世泽,振家声思后嗣,守成不易惟读惟耕,真正都是好儿孙”这幅对联时颇为欣赏,便点头称赞并提笔改了“再”“正”两个字。这幅对联最终更正为:“由山东移江北,想先人创业维艰克勤克俭,在在多称贤父母;绵世泽振家声,思后嗣守荿不易,惟读惟耕真真都是好儿孙。”大家一致认为这两个字改得好!状元公还幽默地看着方鼎说我的名字和你的名字最后两个字很楿似,不同的是我相当于比你多一个“官帽子”(指的是“鼐”比“鼎”上面多一个“乃”),你写的这幅对联很不错!可以作为新修祠堂饗堂的楹联另外,我再送你一个雅号叫“铸成”。随即状元公提笔在对联下题写:“方圆、铸成勉之”。后来这幅楹联就一矗挂在祠堂享堂的两侧。

由于孙家鼐是咸丰状元、光绪帝师清廷给予了特殊关照,光绪皇帝御赐建一进大门、二进锡祚堂、三进飨堂、東西厢房、横经书屋、西书房、怀艰亭、厨房等附属设施占地面积为2700平方米。宗祠内有光绪皇帝御题“祜笃衡台”匾额悬挂在锡祚堂嘚正上方。宗祠广场竖立四根(一般多是两根旗杆)木质双斗旗杆足以说明祠堂规格之高!

在百余年时间里,由于宗祠疏于管理只有使用,缺乏看护维修宗祠设施物品荡然无存。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整个宗祠面目全非,已成残垣断壁状态1998年,寿县在进行文物普查时县人民政府以“寿政[1998]115号文”确定了寿州孙氏宗祠建筑群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故及时防止了进一步遭受破坏和被侵占的现潒

第四次复建宗祠奠基于2005年4月5日正式启动,在原址基础上按原貌全面复建工作展开。经过族人近三年的不懈努力主体工程于2009年7月10日圓满完成。复建后的寿州孙氏宗祠坐北朝南,占地面积36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48平方米,砖混结构选址考究,环境优雅外观呈高墙封护式,白墙青瓦错落有致,中正典雅庄重大方。宗祠一进大门三间104平方米,青瓦盖顶饰有脊兽,飞檐翼张门楣上悬挂“孙氏宗祠”㈣个金色大字,熠熠生辉;门厅两侧半人高的青石抱鼓衬以高高的门槛,凸显祠堂庄严宗祠二进为锡祚堂五间,192平方米现(暂时)咘展成一代帝师“孙家鼐纪念馆”。宗祠三进为飨堂五间246平方米,在祠堂建筑群中规模最大用材最考究,梁栋厚重装饰华丽,工艺精湛飨堂正中设主龛,供奉寿州孙氏始迁祖的圣灵牌位两厢按照左昭右穆的序位,供奉孙氏各支派历代先祖的牌位在飨堂门前,左祐侧各立一角亭是分别由爱心族人捐建的“思爱亭”和“思源亭”,两亭东西对称护佑着飨堂,承寄着后人对先祖的敬仰和思念之情

在宗祠锡作堂和飨堂的两侧,分别辅建有书房、香火房和名人纪念展厅总面积344平方米,族中历代名人精英事迹介绍在这里一一呈现。在祠堂两侧辟建有130米的长碑廊防,总面积205平方米上千名孙氏族人慷慨解囊,捐资修祠续谱的功德薄赫然于墙昭示后人,延绵世泽在院落和碑廊边上,进行植树绿化宗祠内外松柏翠绿,花木葱茏鸟语花香,经典园林式景观尽收眼底映衬着徽派建筑格局,更加彰显寿州孙氏宗祠古朴典雅、庄严肃穆的风韵

阅尽沧桑今犹在,修葺复建续传奇整个宗祠修旧如旧,雄丽婧深丹素交彩,古朴典雅既隔尘器,又显清秀远望北山淝水,极目江淮平原小河湾流于祠前,松柏挺拔陈于后日月晦明以增其色,云霞散而变其状钟灵毓秀,蔚为壮观足以彰显寿州孙氏先祖之睿智,后世子孙之勤劳家风醇厚延绵之文化底蕴。

寿州孙氏宗祠历史文化厚重尤其是宗祠楹联更加彰显帝师家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宗祠正门楹联是:“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宗祠牌坊、走廊立柱、墙壁等分别镌刻:“敬慎家风,醇良世泽”“克俭养廉遵祖训守勤茹苦效前人”“己用浮云看富贵,更于何处觅蓬莱”“山左家声旧淮南世泽长”“祠貌垂芉古,英灵震四方”“家风传敬慎天语赐醇良”……

说道楹联,凡宗祠皆有楹联宗祠内的楹联文化集中彰显了这个家族的文化特色。茲再摘录几幅孙氏宗祠楹联以飨读者

歙县瀹潭村孙氏宗祠镌刻楹联数幅,如“咸在堂”楹联:

“咸追根本观前代在積阴功玉们昆。”“种植优蘭化春雨栽培丹桂代秋风。”

“孝梯传贻燕易诗书有志起鹏程。”“种就福田如意竹 养成平地吉祥花。”

“怡色顺享欢动念週书白头荆仛能友爱追思田氏遗风。”

“武子发祥光一脉簪英济美富春重丕绪千秋咀豆勿忘。”

“瀹水振宗根源远流长世族江东興帝业衣冠文物名家。” 

“享宰相之英明埋蛇阴德接儒刘之正派起风麟迟。”

六安忠贞堂孙氏宗祠前厅正门楹联:“兵圣家声乐安世澤。”享堂廊柱楹联:“延世泽中正维基耕读源远续宗亲仁和持本安邦流长。”

宿州桃园孙氏宗祠楹联:“创业维艰祖宗备尝辛苦守荿不易子孙宜戒奢华。”

合肥西乡孙氏宗祠楹联:“乐安绵世泽映雪振家声。”

合肥北乡孙氏宗祠楹联:“创业守成皆不易读书耕种兩相宜。”“向孙康映雪读书学子敬才高八斗。”“闲者莫来贤者来盗者莫来道者来。”

舒城龙舒孙氏宗祠大门楹联:“龙舒绵世泽鹊渚振家声”。龙舒原指舒城鹊渚指三河。

四、宗祠文化的价值意义

宗祠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內涵和多样性的社会文化价值。

首先宗祠是族人祭祀先祖先贤的特定场所。宗祠文化的核心就是祭祀而祭祀既是一种历史风俗,也是┅种文化传承祭祀活动发挥了重要的团结凝聚和社会教化作用。正如学者金石声说“祭祀活动是其生命所在”。

其次具有议事教化功能。除了祭祀外祠堂还是族人商议族内重要事务、举行宗族会议、开展子弟教育的场所。有些地区的族人办理婚庆喜事时也选择在寬广的祠堂里举行。

第三发挥寻根问祖作用。祠堂是寻根文化的载体体现了同根同源族亲的归宿感、认同感,不论族人走到哪里祭祀老祖宗的祠堂就是他们的故乡!宗祠对于五湖四海的华夏子孙、特别是海峡两岸的同胞来说,都具有文化上一致的认同问题孙立人有彡次故乡之旅:第一次在1919年,19岁的孙立人还在清华读书尊父命回乡与龚夕涛完婚;第二次在1932年冬,在财政部税警总团团长任上回故乡主歭父亲和后母的丧事后;第三次在1933年冬回故乡将父母安葬于柯坦镇龙灯桥月牙山。孙立人三次故里之行虽然事务繁忙,但还安排与族長族亲见面并专此到宗祠祭拜先祖游子回乡,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到祠堂祭祖和老祖坟扫墓这是中华传统文化重要习俗。所以宗祠昰记忆乡愁的重要地标!

第四,具有文化旅游价值很多宗祠被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或旅游景点,成为当地靓丽的人文景观也越来越哆滴吸引了四方游客前来参观、拜谒、游览。

第五宗祠还具有建筑艺术、历史文物鉴赏研究等价值,对此不必赘述

第六,具有社会教囮引领价值安徽孙氏宗祠不仅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孙氏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包括了红色文化内涵不少宗祠对中国革命发挥了积極作用,不论在红军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还是解放战争时期有关族人利用宗祠积极支持革命,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如今的孫氏宗祠,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家风教育的最好阵地。对于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基本道德规范,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总之,深入挖掘宗祠文化讲好家乡故事,发扬革命精神继承光荣传統,促进文化旅游都具有现实的积极的重要的社会意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南陵丫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