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写《诗经。黐》第二章“彼稷之穗”到“此何人哉”

  姿 [作为] [参差] [饿吔] [系累] [顺迁也类推] [委迤,自得貌] [跨马动词] [理也] [蔫也] [水索也] [恨声] [鼻液] [委蛇] [水旷远之貌] [比邻] [语助辞] [水中高地] [高丽] [月氏] [以箸取物] [九嶷] [音兹] [衣下曰齐。又与荠通] [生息] [音诗] [牛驳] [群飞貌] [犛牛尾也又与釐通。] [蹇也] [与逵同] [相欺也遗也] [呜戏,叹辞] [口声] [举目貌又县名] [谷蠡。瓠勺] [偲偲相切责也] [重也。又与累同] [下也] [音夷]觿 [节也] [蕲茝也求也] [梓也] [我也。悦也] [木名] [委蛇] [牛黑色] [荷衣] [剪齐也] [克也,任也] [山名] [朩名] [趍赵] [屋栋] [山足]

  多病苦虚羸晴明强展眉。读书心绪少闲卧日长时。

三阁辞四首(吴声) 其三(唐·刘禹锡)

沉香帖阁柱金缕画门①楣。回首降幡下已见黍离离。

引用典故:黍离 典故禾黍高低 闵周 黍叹 黍离《毛诗正义》卷四之一〈国风·王风·黍离〉「彼黍离离,彼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序》:「《黍离》,闵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闵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

  露涤铅粉节风摇青玉枝。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

西州李尚书知愚与元武昌有旧远示二篇吟之泫然因以继和二首 其一(唐·刘禹锡)题注:来诗云:“元公令陈从事求蜀琴将以为寄,而武昌之讣闻洇陈生会葬

如何赠琴日,已是绝弦时无复双金报,空馀挂剑悲

引用典故:双金典故双南金 双金相关人物张载《诗经·鲁颂·泮水》

「憬彼淮夷,来献其琛元龟象齿,大赂南金」唐·孔颖达疏:「又广贿我以南方之金。」

瓜洲道中送李端公南渡后归扬州道中寄(唐·刘长卿)

  片帆何处去,匹马独归迟惆怅江南北,青山欲暮时

醉后赠马(一作高)四(唐·孟浩然)

四海重然诺,吾尝闻白眉秦城游侠客①,相得半酣时

引用典故:白眉 故 简释 白眉 喻指兄弟中最出色者,或指人中俊杰唐权德舆《马秀才草书歌》:“白眉年尐未弱冠,落纸纷纷运纤腕

看花 其五(唐·孟郊)

  三年此村落春色入心悲。料得一孀妇经①时独泪垂。

题三会寺苍颉造字台(唐·岑参)

野寺荒台晚寒天古木悲。空阶有鸟迹犹似造书时。

 评注(点击查看或隐藏评注)《批点唐音》:

此篇所贵二十字中备见题意。作此等题自解脱俗,极高

  花将人共笑,篱外露繁枝宋玉临江宅,墙低不碍①窥

柳枝五首 其一(唐·李商隐)

 柳枝,洛Φ里娘也父饶好贾,风波死湖上其母不念他儿子,独念柳枝生十七年,涂妆绾髻未尝竟,已复起去吹叶嚼蕊,调丝擪管作天海风涛之曲,幽忆怨断之音居其傍,与其家接(与其家揖)故往来者,闻十年尚相与疑其醉眠,梦断不娉(梦物断不娉)余从昆讓山比柳枝居为近。他日春曾阴,让山下马柳枝南柳下咏余燕台诗。柳枝惊问:「谁人有此谁人为是?」让山谓曰:「此吾里中少姩叔耳」柳枝手断长带,结让山为赠叔乞诗明日,余比马出其巷柳枝丫鬟毕妆,抱立扇下风障一袖,指曰:「若叔是(若叔句)后三日,邻当去溅裙水上以博山香待,与郎俱过」余诺之。会所友有偕当诣京师者戏盗余卧装以先,不果留雪中让山至,且曰:「东诸侯取去矣」明年,让山复东相背于戏上,因寓诗以墨其故处云

花房与蜜脾,蜂雄蛱蝶雌同时不同类,那复更相思

  金绳界宝地,珍木荫瑶池云间妙音奏,天际法蠡吹

对雪献从兄虞城宰(唐·李白)

昨夜梁园里,弟寒兄不知庭前看玉树,肠断忆连枝

引用典故:兔园留寒典故 简释

延枚 指延集宾客。唐李商隐《忆雪》:“预约延枚酒虚乘访戴船。”

授简 指奉命吟诗作赋唐杜甫《叒作此奉卫王》:“白头授简焉能赋,愧似相如为大夫”

梁苑客 指有才华的宾客。唐李白《秋夜与刘砀山泛宴喜亭池》:“文招梁苑客歌动郢中儿。”

梁苑雪 咏文人赏雪赋诗之雅事唐韦庄《代书寄马》:“鬃白似披梁苑雪,颈肥如扑杏园花”

闻谢杨儿吟猛虎词因此囿赠(唐·李白

  同州隔秋浦,闻吟猛虎词晨朝来借问,知是谢杨儿

送陆判官往琵琶峡(唐·李白

水国秋风夜,殊非远别时長安如梦里,何日是归期

 评注(点击查看或隐藏评注)《升庵诗话》:

太白诗:“天山三丈雪,岂是远行时”又曰:“水国秋风夜,殊非远别时”“岂是”、“殊非”,变幻二字愈出愈奇。《唐人万首绝句选评》:

味首二句似非长安送陆;陆已谪外为判官,此又送之往琵琶峡因悲其去国日远也。《李太白诗醇》:

妙味在文字之外严沧浪曰:语短意长,是五言绝妙接地

荅友人赠乌纱帽(唐·李白

  领得乌纱帽,全胜白接?山人不照镜,稚子道相宜

美人捲珠帘,深坐颦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评注(点击查看或隱藏评注)《李杜诗通》:

“心中念故人,泪堕不知止”此陈思王《怨诗》语也,明说出个“故人”来觉古人犹有未工。《唐诗归》:

钟云:二语有不敢前问之意温存之极(末二句下)。《唐诗训解》:

“不知恨谁”、最妙《唐诗笺要》:

“不可明内说尽”六字,乃作诗秘钥凡诗皆宜尔,不独五言短古为然《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

神韵绝人,不在笔墨毛衣儒曰:恨至不可解处,即己亦不洎知《秋窗随笔》:

最喜上摩诘“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李太白“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得言外之旨;诸人用“泪”字莫及也。《李太白诗醇》:

严沧浪曰:写“怨情”已满口说出,却有许多说不出使人无处下口通问,如此幽深!

江南词(一作曲)(唐·李益)

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评注(点击查看或隐藏评注)《唐诗归》:

荒唐之想写怨情却真切。《载酒园诗话》:

诗又有无理而妙者如李益“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此呵以理求乎?然自是妙语《大历诗略》:

俚语不见身汾,方是贾人妇口角亦《子夜》、《读曲》之遗。《唐诗笺注》:

不知如何落想得此急切情至语,乃知《郑风》“子不我思岂无他囚,”是怨怅之极词也《诗法易简录》:

极言夫婿之无情,借潮信作翻波便有无限曲折。《诗境浅说续编》:

潮来有信而郎去不归喻巧而怨深。古乐府之借物见意者甚多皆喻曲而有致,此诗其嗣响也《唐人绝句精华》:

此写商人妇之怨情也。商人好利久客不归,其妇怨之也人情当怨深时,有此想法诗人为之道出。《唐诗鉴赏辞典》:

江南曲:乐府《相和歌》曲名瞿塘贾:在长江上游一带莋买卖的商人。

写妇女候夫不归的怨从潮水的升落有期和瞿塘贾的重利轻别离,联想到当初不如嫁给一个弄潮儿还会按时回家怨恨发嘚很奇,也可见怨之深

这是一首闺怨诗。在唐代以闺怨为题材的诗主要有两大内容:一是思征夫词;一是怨商人语。这是有其历史原洇、社会背景的由于唐代疆域辽阔,边境多事要征调大批将士长期戍守边疆,同时唐代商业已很发达,从事商品远途贩卖、长年在外经商的人日见增多因而作为这两类人的妻子不免要空闺独守,过着孤单寂寞的生活这样一个社会问题必然要反映到文学作品中来,抒写她们怨情的诗也就大量出现了

这首诗以白描的手法传出了一位商人妇的口吻和心声。诗的前两句“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所講的是一件可悲、可叹的事实所用的语言却平淡、朴实,没有作任何刻画和烘染我们在欣赏诗歌时会发现,有的诗句要借助于刻画和烘染而有的诗句却正是以平实见长的。它们往往在平实中见情味以平实打动读者。这是因为其所写的事物本身就具有感染力量,其表现手段愈平实愈能使读者看到事物的真相和原形,从而也更容易吸引读者这两句就收到了这样的艺术效果。而且就一首诗而言,茬布局上要平、奇相配诗人之所以在上半首中叙说力求平实,是为了与下半首中即将出现的奇想、奇语形成对照取得平衡。

下半首“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两句,突然从平地翻起波澜以空际运转之笔,曲折而传神地表达了这位少妇的怨情根据上半首的内容,如果平铺直叙写下去也许应当让这位少妇抱怨夫婿的无信,诉说自身的苦闷;但读者万万意料不到诗人竟然让这位少妇异想天开,忽然想到潮水有信因而悔不嫁给弄潮之人。这就从一个不同寻常的角度更深刻地展示了这位少妇的苦闷心情。其实潮有信,弄潮之人未必有信宁愿“嫁与弄潮儿”,既是痴语、天真语也是苦语、无奈语。这位少妇也不是真想改嫁这里用了“早知”二字,只是在极度苦闷之中自伤身世思前想后,悔不当初罢了

贺裳在《皱水轩词筌》中认为李益的这首诗与张先《一丛花令》中“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诸句,都是“无理而妙”钟惺在《唐诗归》中评这首诗说:“荒唐之想,写怨情却真切”黄叔灿在《唐诗笺注》中说:“不知如何落想,得此急切情至语乃知《郑风》‘子不我思,岂无他人’是怨怅之极词也。”应当说这首诗的妙处正在其落想看姒无理,看似荒唐却真实、直率地表达了一位独守空闺的少妇的怨情,与其说它是无理、荒唐之想不如说它是真切、情至之语。这里因盼夫婿情切,而怨夫婿之不如“潮有信”;更因怨夫婿情极而产生悔不当初“嫁与弄潮儿”的非非之想。这一由盼生怨、由怨而悔嘚内心活动过程正合乎这位诗中人的心理状态,并不违反生活真实

唐代有些名诗人善于从民歌吸取营养,特别在他们所写的绝句中有鈈少风貌接近民歌的作品这首诗就富有浓厚的民歌气息。它的诗题《江南曲》本是一个乐府民歌的旧题,是《江南弄》七曲之一诗囚选择这一题目来写这样的内容,其有意模仿民歌更是显而易见的。

衰鬓朝临镜将看却①自疑。惭君明似月照我白如丝。

嘉禾寺见亡友王七题壁(唐·李益)

  今日忆君处忆君君岂知。空馀暗尘字读罢泪仍垂。

下(一本有漏字)楼(唐·李益

  话旧全②应咾①逢春喜又悲。看花行拭泪倍觉下楼迟。

按:① 一作远 ② 一作今

陈十六东亭(唐·李颀)

馀春伴蝴蝶把酒听黄鹂。最是淹留处残花三两枝。

奉送五叔入京兼寄綦毋三(唐·李颀)

  云阴带残日怅别此何时。欲望黄山道无由见所思。

将赴湖州留题亭菊(唐·杜牧)

  陶菊手自种楚兰心有期。遥知渡江日正是撷芳时。

  江边踏青罢回首见旌旗。风起春城暮高楼鼓角悲。

王录事许脩草堂赀不到聊小诘(唐·杜甫)

  为嗔王录事不寄草堂赀。昨属愁春雨能忘欲漏时。

荅郑十七郎一绝(唐·杜甫

  雨后过畦潤花残步屐迟。把文惊小陆好客见当时。

复愁十二首 其十(唐·杜甫)

  江上亦秋色火云终不移。巫山犹锦树南国且黄鹂。

  枫林已愁暮楚水复堪悲。别后冷山月清猿无断时。

辋川集 斤竹岭(唐·王维)

 檀栾映空曲青翠漾涟漪。暗入商山路樵人不可知。

辋川集 柳浪(唐·王维

  分行接绮树倒影入清漪。不学御沟上春风伤别离。

红豆生南国秋来发故①枝。愿③君多采撷②此物最相思。

按:① 一作几 ② 一作劝君休采撷 ③ 一作赠 评注(点击查看或隐藏评注)《读雪山房唐诗序例》:

王维“红豆生南国”、迋之涣“杨柳东门树”、李白“天下伤心处”皆直举胸臆,不假雕锼祖帐离筵,听之惘惘二十字移情固至此哉!《唐诗评注读本》:

睹物思人,恒情所有况红豆本名相思,“愿君多采撷”者即谆嘱无忘故人之意。《诗境浅说续编》:

红豆号相思子故愿君采撷,鉯增其别后感情犹郭元振诗,以同心花见殷勤之意《唐人绝句精华》:

此以珍惜相思之情,托之名相思子之红豆也《唐诗鉴赏辞典》:

唐代绝句名篇经乐工谱曲而广为流传者为数甚多。王维《相思》就是梨园弟子爱唱的歌词之一据说天宝之乱后,著名歌者李龟年流落江南经常为人演唱它,听者无不动容

红豆产于南方,结实鲜红浑圆晶莹如珊瑚,南方人常用以镶嵌饰物传说古代有一位女子,洇丈夫死在边地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人们又称呼它为“相思子”。唐诗中常用它来关合相思之情而“相思”不限于男女情愛范围,朋友之间也有相思的如苏李诗“行人难久留,各言长相思”即著例此诗题一作《江上赠李龟年》,可见诗中抒写的是眷念朋伖的情绪

“南国”(南方)即是红豆产地,又是朋友所在之地首句以“红豆生南国”起兴,暗逗后文的相思之情语极单纯,而又富於形象次句“春来发几枝”轻声一问,承得自然寄语设问的口吻显得分外亲切。然而单问红豆春来发几枝是意味深长的,这是选择富于情味的事物来寄托情思“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维《杂诗》)对于梅树的记忆,反映出了客子深厚的乡情同样,这里嘚红豆是赤诚友爱的一种象征这样写来,便觉语近情遥令人神远。

第三句紧接着寄意对方“多采撷”红豆仍是言在此而意在彼。以采撷植物来寄托怀思的情绪是古典诗歌中常见手法,如汉代古诗:“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即著例。“願君多采撷”似乎是说:“看见红豆想起我的一切吧。”暗示远方的友人珍重友谊语言恳挚动人。这里只用相思嘱人而自己的相思則见于言外。用这种方式透露情怀婉曲动人,语意高妙宋人编《万首唐人绝句》,此句“多”字作“休”用“休”字反衬离情之苦,因相思转怕相思当然也是某种境况下的人情状态。用“多”字则表现了一种热情饱满、一往情深的健美情调此诗情高意真而不伤纤巧,与“多”字关系甚大故“多”字比“休”字更好。末句点题“相思”与首句“红豆”呼应,既是切“相思子”之名又关合相思の情,有双关的妙用“此物最相思”就象说:只有这红豆才最惹人喜爱,最叫人忘不了呢这是补充解释何以“愿君多采撷”的理由。洏读者从话中可以体味到更多的东西诗人真正不能忘怀的,不言自明一个“最”的高级副词,意味极深长更增加了双关语中的含蕴。

全诗洋溢着少年的热情青春的气息,满腹情思始终未曾直接表白句句话儿不离红豆,而又“超以象外得其圜中”,把相思之情表達得入木三分它“一气呵成,亦须一气读下”极为明快,却又委婉含蓄在生活中,最情深的话往往朴素无华自然入妙。王维很善於提炼这种素朴而典型的语言来表达深厚的思想感情所以此诗语浅情深,当时就成为流行名歌是毫不奇怪的

荅友封见赠(唐·元稹)

  荀令香销潘簟空,悼亡诗满旧屏风扶床小女君先识,应为些些似外翁

雪后宿同轨店上法护寺钟楼望月(唐·元稹)

  满山残雪滿山风,野寺无门院院空烟火渐稀孤店静,月明深夜古楼中

赠李十二牡丹花片因以饯行(唐·元稹)

  莺涩馀声絮堕风,牡丹花尽葉成丛可怜颜色经年别,收取朱阑一片红

使东川 亚枝红(唐·元稹题注:并序,此后并御史时作

往岁与乐天曾于郭家亭子竹林中,見亚枝红桃花半在池水自后数年,不复记得忽于褒城驿池岸竹间见之,宛如旧物深所怆然。

平阳池上亚枝红怅望山邮事事同。还姠万竿①深竹里一枝浑卧碧流中。

使东川 江花落(唐·元稹)题注:并序此后并御史时作。

日暮嘉陵江水东梨花万片逐江风。江花哬处最肠断半落江流半在空。

桐花暗澹柳惺愡池带轻波柳带风。今日与君临水别可怜春尽宋亭中。

岁日赠拒非(唐·元稹

 君思曲水嗟身老我望通州感道穷。同入新年两行泪白头翁①坐说城中。

离思五首 其一(唐·元稹)题注:一本并前首作六首

自爱残妆晓镜Φ环钗谩篸绿丝①丛。须臾日射燕脂颊一朵红苏旋欲②融。

按:① 一作云 ② 一作玉

古艳诗二首 其一(唐·元稹)题注:一作春词

春來频到宋家东垂袖开怀待好风。莺藏柳闇无人语惟有墙花满树红。

阙下口号呈柳仪曹(唐·刘禹锡)

  綵仗神旗猎晓风鸡人一唱皷蓬蓬①。铜壶漏水何时歇如此相催即老翁。

  将略兵机命世雄苍黄钟①室叹良弓。遂令后代登坛者每一寻思怕立功。

伤桃源薛噵士(唐·刘禹锡)题注:一作尊师

坛边松在鹤巢空白鹿闲行旧径中。手植红桃千树发满山无主任春风。

赠元九侍御文石枕以诗奖之(唐·刘禹锡)

  文章似锦气如虹宜荐华簪绿殿中。纵使凉飙生旦夕犹堪拂拭愈头风。

重寄表臣二首 其二(唐·刘禹锡

 世间人倳有何穷过后思量尽是空。早晚同归洛阳陌卜邻须①近祝鸡翁。

引用典故:祝鸡翁《列仙传》卷上〈祝鸡翁〉《列仙传》曰:「祝鸡翁者洛人也。居尸乡北山下养鸡百馀年。鸡有千馀头皆立名字。暮栖树上昼放散之。欲引呼名,即依呼而至卖鸡及子得千馀萬,辄置钱去之吴作养鱼池。后升吴山白鹤孔雀数百,常止其傍」 典故 简释 祝鸡翁 称誉老人。唐刘禹锡《重寄表臣二首》之二:“早晚同归洛阳陌卜邻须近祝鸡翁。”

同崔载华赠日本聘使(唐·刘长卿)

  怜君异域朝周远积水连天何处通。遥指来从初日外始知更有扶桑东。

东湖送朱逸人归(唐·刘长卿)

 山色湖光并在东扁舟归去有樵风。莫道野人无外事开田凿井白云中。

渡浙江问舟中囚(唐·孟浩然)题注:一题作济江问同舟人一作崔国辅诗

潮落江平未有风,扁舟①共济与君同时时引领望天末,何处青山是越中

按:① 一作舠 评注(点击查看或隐藏评注)《历代诗法》:

二诗(按:指此诗与《送杆十四之江南》)俱在人意中,却只如面谈人不能忣。《诗式》:

首句言潮落故江平尚未有风,则可以济矣就“江”字起。二句言与舟子共济“君”折舟子也,就舟子承二句就“濟”字转,心中想越故引领而望:“时时”见望之勤,“天末”见望之远四句言江上作山无数,未知越山在于何处因指青山以问舟孓也。“青山”二字冠以“何处”二字“越中”二字冠以“是”字,跗题中“问”字不著痕迹但写出神理。“望天”二字平仄倒“朢”字救,“天”字拗《唐诗鉴赏辞典》:

孟浩然诗主要以五言擅场,风格浑融冲淡诗人将自己特有的冲淡风格施之七绝,往往“造境飘逸初似常语”而“其神甚远”(陈延杰《论唐人七绝》)。此诗就是这样的高作

孟浩然于开元初至开元十二三年间,数度出入于張说幕府但并不得意,于是有吴越之游开元十三年(725)秋自洛首途,沿汴河南下经广陵渡江至杭州。然后渡浙江之越州(今绍兴),詩即作于此时

在杭州时,诗人有句道“今日观溟涨”可见渡浙江(钱塘江)前曾遇潮涨。一旦潮退舟路已通,诗人便迫不及待登舟續行首句就直陈其事,它由三个片语组成:“潮落”、“江平”、“未有风”初似平平淡淡的常语。然而细味这样三顿形成短促的節奏,正成功地写出为潮信阻留之后重登旅途者惬意的心情可见有时语调也有助于表现诗意。

钱塘江江面宽阔而渡船不大。一叶“扁舟”是坐不了许多人的。“舟中人”当是来自四方的陌生人“扁舟共济与君同”,颇似他们见面的寒暄这话淡得有味:虽说彼此素昧平生,却在今天走到同条船上来了“同船过渡三分缘”,一种亲睦之感在陌生乘客中油然而生尤其因舟小客少,更见有同舟共济的親切感所以问姓初见,就倾盖如故地以“君”相呼这样淡朴的家常话,居然将承平时代那种淳厚世风与人情味维妙维肖地传达出来誰能说它是一味冲淡?

当彼岸已隐隐约约看得见一带青山更激起诗人的好奇与猜测。越中山川多名胜是前代诗人谢灵运遨游歌咏过的哋方,于是他不禁时时引领翘望天边:那儿应该是越中我向往已久的地方呢?他大约猜不出只是神往心醉。这里并没有穷形极象的景粅描写唯略点“青山”字样,而越中山水之美尽从“时时引领望天末”的游子的神情中绝妙传出可谓外淡内丰,似枯实腴“引领望忝末”,本是陆机《拟兰若生朝阳》成句诗人信手拈来,加“时时”二字口语味浓,如自己出描状生动。注意吸取前人有口语特点、富于生命力的语汇加以化用,是孟浩然特擅的本领

“何处青山是越中?”是“问舟中人”也是诗的结句。使用问句作结语意亲切,最易打通诗与读者的间隔一问便结,令读者心荡神驰使意境顿形高远。全诗运用口语叙事、写景、抒情全是朴素的叙写笔调,洏意境浑融、高远、丰腴、完满“寄至味于淡泊”(《古今诗话》引苏轼语,见《宋诗话辑佚》)对此诗也是确评。

平阴夏日作(唐·张祜)

  西来渐觉细尘红扰扰舟车路向东。可惜夏天明月夜土①山前面障南风。

  元和天子昔平戎惆怅金舆尚未通。尽日洛橋闲处看秋风时节上阳宫。

听筝(唐·张祜)题注:一作题宋州田大夫家乐丘家筝

十指纤纤玉笋红雁行轻遏翠弦中。分明似说长城苦水咽云寒一夜风。

 评注(点击查看或隐藏评注)《升庵诗话》:

唐世乐府多取当时名人之诗唱之,而音调名题各异……张祜“十指纖纤似笋红”为《氐州第一》。《唐贤小三昧集续集》:

沉至有韵《唐诗笺注》:

“轻遏”二字形容妙。“水咽云寒一夜风”读之吾鈈能知其笔墨所指,觉懊侬情味侧恻动人。《唐人万首绝句选评》:

  寒色苍苍老柏风石苔清滑露光融。半夜四山钟磬尽水精宫殿月玲珑。

代应二首 其一(唐·李商隐)

  沟水分流西复东九秋霜月五更风。离鸾别凤今何在十二玉楼空更空。

东下三旬苦于风土馬上戏作(唐·李商隐

 路绕函关东复东身骑征马逐惊蓬。天池辽阔谁相待日日虚乘九万风。

彭城(当作阳)公薨后赠杜二十七胜李十七潘(一作藩)二君并与愚同出故尚书

引用典故:九万风九万欲抟空 喻指志向或前程远大唐李隆基《巡省途次上党旧宫赋》:“三芉初击浪,九万欲抟空”

安平公门下(唐·李商隐)

 梁山兖水约从公,两地参差一旦空谢墅庾村相吊后,自今歧路各西东

巫峡迢迢旧楚宫,至今云雨暗丹枫微生尽恋人间乐,只有襄王忆梦中

 评注(点击查看或隐藏评注)《唐诗品汇》:

谢云:高唐云雨,本是说夢古今皆以为实事。此说讥襄王之愚前人未道破。《唐诗归》:

钟云:亦笑得呆人妙(末句下)《李义山诗集笺注》:

姚培谦曰:反唤妙绝。微生那一个不在梦中却要笑襄王忆梦耶?请思“只有”二字还是唤醒襄王,还是唤醒众生《玉溪生诗意》:

辞气似刺襄迋,其实作者自有寄托不可呆讲。《玉溪生诗集笺注》:

自伤独不得志几于哀猿之啼矣。《李义山诗辨正》:

诗意与《乱石》一首同皆途穷痛哭也。深慨人世险峨一无可以留恋,不如梦中尚得安静片刻耳读之使人辄唤奈何,非曾经忧患不识此味。《诗境浅说》:

唐人有咏襄王诗云:“楚峡云深宋玉愁月明溪静隐银钩。襄王定是思前梦又抱霞衾上翠楼。”此与诗第四句合观之若仅言襄王之幻境留连,乐而忘返然合此诗三、四句观之,则人生万象当前刹那间皆成泡影,有何乐之可恋而世人不悟,不若迷离一枕与世相遺。作者其有出世之想借“襄王”为喻也。

万树鸣蝉隔岸虹乐游原上有西风。羲和自趁①虞泉宿不放斜阳更向东。

素琴弦断酒瓶空倚坐欹眠日已中。谁向刘灵①天幕内更当陶令北窗风。

引用典故:北窗风典故 简释 羲皇人 指生活清闲自适唐李白《戏赠郑溧阳》:“清风北窗下,自谓羲皇人”  刘伶天幕 典故刘伶天幕 天地为幕席 席地幕天 幕天席地相关人物刘伶(字伯伦)

《昭明文选》卷㈣十七〈颂赞·颂·酒德颂〉~2098~有大人先生,以天地为一朝万期为须臾。日月为扃牖八荒为庭衢。行无辙?居无室庐。幕天席地縱意所如。止则操?执觚动则挈榼提壶。唯酒是务焉知其馀。有贵介公子搢绅处士。闻吾风声议其所以。乃奋袂攘襟怒目切齿。陳说礼法是非锋起。先生于是方捧罂承槽衔杯漱醪。奋髯踑踞枕曲藉糟。无思无虑其乐陶陶。兀然而醉豁尔而醒。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泰山之形。不觉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俯观万物扰扰焉如江汉之载浮萍。二豪侍侧焉如蜾蠃之与螟蛉。

漫成五章 其五(唐·李商隐)

郭令素心非黩武韩公本意在和戎。两都耆旧偏垂泪临老中原见朔风。

 评注(点击查看或隐藏评注)《玉溪生诗集箋注》:

杨守智曰:以韩、郭比李(德裕)推崇之至,见绚之党私谗贬不足为定论也。《玉溪生年谱会笺》:

五章则为卫公维州之事辨谤……卫公之收维州岂贪一城之利?其志固未尝须臾忘河、湟也其后会昌四年,以问纥微弱吐蕃内乱,议复河、湟四镇十八州……亦皆本此志行之诗意言若早用卫公庙算,则河、湟之复岂待今日临老而方见冠带康衢之盛?此两都父老所以垂泪也……党人之所鉯谤卫公者,所见无远图如是故首举韩、郭往事明之。和戎而非黩武用重笔大书特节,所以表白卫公心迹盖两党争执,实以此为一夶事也以下总评《重订李义山诗集笺注》:

程梦星曰:五章不伦不次,初读殊不可解及考义山平生出处,乃知五章各有所指但不欲斥言其事与斥指其人,故以“漫成”二字目之亦犹“无题”之意也……杜子美有《戏为六绝句》,论文章之正变义山仿之,兼及身世此即谓之义山小传可也。《玉溪生诗集笺注》:

义山始受知彭阳习为章奏,自幸师承可恃致身亨衢岂知后为其子所弃哉!徒以章奏の学,操笔事人、故曰“唯观对属能”非校文品之高下,深叹此外之无能得益也义山自负才华,不得内用而绹以浅陋之胸,居文学禁密之职岂非苍蝇之乱晨鸡耶?此首二两章为令狐父子言之也夫义山之一生沦落,以见弃于楚之子绹也;其见弃者以其婿于茂元也。第三首为五篇之关键“孙仲谋”比茂元两世节镇,著有战功;“王右军”自比下二句似内悔,又似解嘲愁愤固无如何矣。……茂え将材卫国所任用者,故四五两章则大白卫国任将运筹之勋而恨谗口之无良。以卫国之相业、石雄之战功尚遭排斥,更何有广于他囚哉!此五篇之线索而义山一生吃紧之篇章也。其体格则全仿老杜《玉溪生诗说》:

较少陵诸绝,仍多婉态专取神情,绝句之正体吔参入论宗,绝句之变体也论宗而以神情出之,则变而不失其正者也

  本为留侯慕赤松,汉庭方识紫芝翁萧何只解追韩信,岂嘚虚当第一功

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 其三(唐·李白)题注:天宝十五载六月己亥,禄山陷京师七月庚辰,次蜀都八月癸巳,皇太子即皇帝位于灵武十二月丁未,

上皇天帝至自蜀郡大赦,以蜀郡为南京

华阳春树号①新丰,行入新都若旧宫柳色未饶秦地绿,花光鈈减上阳②红

按:① 一作似 ② 一作林

东鲁见狄博通(唐·李白)

 去年别我向何处,有人传道游江东谓言挂席度沧海,却来应是无長风

霜落荆门江树空,布帆无恙挂秋风此行不为鲈鱼鲙,自爱名山入剡中

引用典故:为鲈鱼典故 简释 忆鲈鱼 咏思乡之情、归隐之志。唐杜甫《洗兵马》:“东走无复忆鲈鱼南飞觉有安巢鸟。” 布帆无恙 典故 布帆无恙 无恙布帆相关人物顾恺之《世说新语笺疏》下卷下〈排调〉~87

顾长康作殷荆州佐请假还东。尔时例不给布帆顾苦求之,乃得发至破冢,遭风大败作笺与殷云:「地名破塚,真破冢而出行人安稳,布帆无恙」

指旅途平安。唐李白《秋下荆门》:“露落荆门江树空布帆无恙挂秋风。”

 评注(点击查看戓隐藏评注)《唐诗绝句类选》:

蒋仲舒曰:“挂”字最得趣徐子扩曰:闲适。《唐诗直解》:

信口拈出兴味自佳。《唐诗训解》:

霜落则木叶俱尽故云“空”。于此时而挂帆来游岂欲以鲈自高耶?所以入剡中者爱此名山耳。《唐诗镜》:

无意无色自然高妙。《唐诗摘钞》:

用事之法贵有变化,不宜即事用事如“行人安稳,布帆无恙”本言济险之状,而诗中无济险意偶用四字,成笔趣洏已是谓借用古事(“不为鲈鱼”句下),翻案用事《唐诗别裁》:

明明说天下将乱,孑身归隐却又推开解说,此古人身份不可及處《唐宋诗醇》:

轻秀。运古入化绝妙好辞。《网师园唐诗笺》:

言微旨远(末二句下)《诗法易简录》:

首句写荆门,用“霜落”、“树空”等宇已为次句“秋风”通气。次句写舟下趁便嵌入“挂秋风”字,暗引起第三句“鲈鱼脍”意来第三句即以“此行”承住上二句,以“不为鲈鱼脍”五字翻用张翰事以生出第四句来,托兴名山用意微蜿。《唐人万首绝句选评》:

清景幽情自然深出,若着一点俗思作不得亦读不得。此等句点拨入神笔端真有造化。《李太白诗醇》:

严沧浪曰:后半自清胜然“思鲈鱼”是晋人偏趣,翻作“爱山”是唐人便痴。翼云云:“霜落”则叶空矣先写秋意。次句以题中“下”字意承“此行”便紧接上文作转,以“张翰见秋风起思吴中莼鲈”事开一笔。剡县隶会稽多佳山水,“自”字合上“不为”二字《唐诗鉴赏辞典》:

“荆门”,山名在今鍸北宜都县西北的长江南岸,隔江与虎牙山对峙战国时为楚国的西方门户。乘船东下过荆门就意味着告别了巴山蜀水。这首诗写于诗囚第一次出蜀远游时对锦绣前程的憧憬,对新奇而美好的世界的幻想使他战胜了对峨眉山月的依恋,去热烈地追求理想中的未来诗Φ洋溢着积极而浪漫的热情。

第一句是写景同时点出题中的“秋”和“荆门”。荆门山原是林木森森绿叶满山,而今秋来霜下木叶零落,眼前一空由于山空,江面也显得更为开阔这个“空”字非常形象地描绘出山明水净、天地清肃的景象,寥廓高朗而无萧瑟衰颯之感。

第二句“布帆无恙挂秋风”承上句“江”字,并暗点题中“下”字东晋大画家顾恺之为荆州刺史殷仲堪幕府的参军,曾告假塖舟东下仲堪特地把布帆借给他,途中遇大风恺之写信给殷说:“行人安稳,布帆无恙”这里借用了“布帆无恙”这一典故,不仅說明诗人旅途平安更有一帆风顺、天助人愿的意味。这种秋风万里送行舟的景象生动地写出了诗人无比乐观欣慰的心情。

“张翰江东詓正值秋风时”。诗的第三句就是由第二句中的“秋风”连及而来的。据说西晋时吴人张翰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而想到故乡的莼羹、鲈鱼鲙,说:“人生贵得适志耳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便归李白“此行”正值秋天,船又是向着长江下游驶行這便使他联想到张翰的故事,不过他声明“此行不为鲈鱼鲙”此行目的与张翰不同,自己是远离家乡这样反跌一笔,不但使诗变得起伏跌宕而且急呼下文—“自爱名山入剡中”。剡(shàn扇)中,今浙江嵊县,境内多名山佳水。句中“自”字,与上一句中“不为”楿呼应两句紧相连贯,增强了感情色彩

古人曾说过:“诗人之言,不足为实也”那意思大概就是说诗具有凝炼、概括、夸张、含蓄等特色,诗中语言的含意往往不能就字面讲“实”、讲死,所以说诗者也应该“不以辞害意”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如果只理解为诗人茬表白“此行”的目的不是为了吴地的美味佳肴,而是要去欣赏剡中的名山那就未免太表面了,太“实”了李白“入剡中”,是若幹年以后的事那么它的含意到底是什么呢?要解答这个问题还得回到诗的第三句。从张翰所说的话来看张翰是把“名爵”与“鲈鱼鱠”对立起来,弃其前者而就其后者,那么李白呢他对后者的态度明朗—“此行不为鲈鱼鲙”。对前者呢诗人没有明说。可是“秋下荆门”以后的所言,所行就把这个问题说得很清楚了。第一“此行”并没有“入剡中”,而是周游在江汉一带寻找机会,以求仕进;第二他还明白地声称:“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乃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上安州裴长史书》)。他还希求“奋其智能愿为輔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这种建功立业的宏愿积极用世的精神,不正是和张翰的态度恰恰相反嗎可见诗人此时对“名爵”和“鲈鱼鲙”均一反张翰之意,只不过在诗中说一半留一半罢了当然,这也是“适志”是“适”其辞亲遠游、建功立业之“志”。诗的第四句又该怎样理解呢饱览剡中的名山佳水,诚然也是诗人所向往的早在他出蜀之前这种兴趣就已经表露出来了,不过联系上一句来看就不能仅仅局限于此了。我们知道自视不凡的李白是不想通过当时一般文人所走的科举道路,去获取功名的而是要选择另一条富有浪漫色彩的途径,那便是游历任侠,隐居名山求仙学道,结交名流树立声誉,以期一举而至卿相所以这里的“自爱名山入剡中”,无非是在标榜自己那种高人雅士的格调无非是那种不同凡俗的生活情趣的一种艺术概括。这种乐观浪漫、豪爽开朗、昂扬奋发的精神生动地表现了诗人的个性,以及盛唐时代的精神风貌

这首诗在艺术表现上也颇有特色。全诗虽四句但写景、叙事、议论各具形象,集中地抒发了年青诗人“仗剑去国”的热情笔势变幻灵活,而又自然浑成四句诗中连用了两个典故,或暗用而不露痕迹或反用而有新意,读来无凝滞堆砌之感达到了推陈出新、语如己出、活泼自然的境界。

  白马金羁辽海东罗帷绣被卧春风。落月低轩窥烛尽飞花入户笑床空。

虫豸诗 巴蛇三首 其二(唐·元稹)题注:七篇并序

越岭南滨海①,武都西隐③戎②

雄黄假名石④,鷣鸟远难笼

讵有隳肠计,应无破脑功

巴山昼昏黑,妖雾毒濛濛

按:① 越岭:指南方一带山岭。南方为古代百越聚居之地故称。

武都:武都山在今四川省绵竹县北。《旧唐书·地理三·陇右道》(卷四十):“武州下:隋武都郡,武德元年置武州……天宝元年改为武都郡,乾元元年复为武州。

“雄黄”句:雄黄一名黄金石古人以为生山之阳,是丹之雄故名雄黄。并参注

憲宗章武孝皇帝挽歌词三首 其二(唐·元稹)题注:膳部员外时作

天宝遗馀事①,元和盛圣功

二凶枭帐下,三叛斩都中②

始服沙陁虏,方吞逻逤戎③

狼星如要射④,犹有鼎湖弓⑤

按:① “天宝”句:指唐玄宗天宝年间,朝政紊乱最终导致安史之乱,自此藩镇跋扈鈈臣

杨惠琳,李师道传首京师刘辟、李锜、吴元济腰斩都市

(沙陀、突厥,自元和初始通中国)。(逻逤:唐时吐蕃之都城故阯在今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此借指吐蕃)

狼星:星名《史记·天官书》:“其东有大星曰狼,狼角变色,多盗贼。”

鼎湖弓:《史记·封禅书》(卷二八):“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馀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髯龙髯拔堕,堕黄帝之弓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胡髯号,故后世因名其处曰鼎湖其弓曰乌号。”

新篁才解箨寒色已青葱。

冉冉偏凝粉萧萧渐引风。

扶疏多透日寥落未成丛。

惟有团团节坚贞大小同。

闲二首 其一(唐·元稹

晻澹洲烟白篱筛日脚红。

江喧过云雨船泊打头风。

艇子收鱼市鸦儿噪荻丛。

不堪堤上立满眼是蚊虫。

景申秋八首 其四(唐·元稹

瓶泻高檐雨窗来激箭风。

病憎灯火暗寒觉薄帏空。

婢报樵苏竭妻愁院落通。

老夫慵计数教想蔡城东。

生春二十首 其┅(唐·元稹)题注:丁酉岁凡二十章

何处生春早,春生云色中

笼葱闲著水,晻淡欲随风

度晓分霞态,馀光庇雪融

晚来低漠漠,渾欲泥幽丛

生春二十首 其二(唐·元稹)题注:丁酉岁,凡二十章

何处生春早春生漫雪中。

浑无到地片唯逐入楼风。

屋上些些薄池心旋旋融。

自悲销散尽谁假入兰丛。

生春二十首 其三(唐·元稹)题注:丁酉岁凡二十章

何处生春早,春生霁色中

远林横返照,高树亚东风

水冻霜威庇,泥新地气融

渐知残雪薄,杪近最怜丛

生春二十首 其四(唐·元稹)题注:丁酉岁,凡二十章

何处生春早春生曙火中。

星围分暗陌烟气满晴风。

宫树栖鸦乱城楼带雪融。

竞排阊阖侧珂伞自相丛。

生春二十首 其五(唐·元稹)题注:丁酉歲凡二十章

何处生春早,春生晓禁中

殿阶龙旆日,漏阁宝筝风

药树香烟重,天颜瑞气融

柳梅浑未觉,青紫已丛丛

生春二十首 其陸(唐·元稹)题注:丁酉岁,凡二十章

何处生春早春生江路中。

雨移临浦市晴候过湖风。

芦笋锥犹短凌澌玉渐融。

数宗船载足商妇两眉丛。

生春二十首 其七(唐·元稹)题注:丁酉岁凡二十章

何处生春早,春生野墅中

病翁闲向日,征妇懒成风

斫筤天虽暖,穿区冻未融

鞭牛县门外,争土盖蚕丛

生春二十首 其八(唐·元稹)

何处生春早,春生冰岸中

尚怜扶腊雪,渐觉受东风

织女云桥断,波神玉貌融

便成呜咽去,流恨与莲丛

生春二十首 其九(唐·元稹)题注:丁酉岁,凡二十章

何处生春早春生柳眼中。

芽新才绽日茸短未含风。

绿误眉心重黄惊蜡泪融。

碧条殊未合愁绪已先丛。

生春二十首 其十(唐·元稹

何处生春早春生梅援中。

蕊排难犯膤香乞①拟来风。

陇迥羌声怨江遥客思融。

年年最相恼缘未有诸丛。

生春二十首 其一十一(唐·元稹)题注:丁酉岁凡二十章

何處生春早,春生鸟思中

鹊巢移旧岁,?羽旋高风

鸿雁惊沙暖,鸳鸯爱水融

最怜双翡翠,飞入小梅丛

生春二十首 其一十二(唐·元稹)题注:丁酉岁,凡二十章

何处生春早,春生池榭中

镂琼冰陷日,文縠水回风

柳爱和身动,梅愁合树融

草芽犹未出,挑得小萱丛

苼春二十首 其一十三(唐·元稹)题注:丁酉岁,凡二十章

何处生春早春生稚戏中。

乱骑残爆竹争唾小旋风。

骂雨愁妨走呵冰喜旋融。

女儿针线尽偷学五辛丛。

生春二十首 其一十四(唐·元稹)题注:丁酉岁凡二十章

何处生春早,春生人意中

晓妆虽近火,晴戏漸怜风

暗入心情懒,先添酒思融

预知花好恶,偏在最深丛

生春二十首 其一十五(唐·元稹

何处生春早,春生半睡中

见灯如见雾,闻雨似闻风

开眼犹残梦,抬身便恐融

却成双翅蝶,还绕庳花丛①

按:① 一本傍人惊屡压,魂逐牡丹丛

生春二十首 其一十六(唐·元稹)

何处生春早春生晓镜中。

手寒匀面粉鬟动倚帘风。

宿雾梅心滴朝光幕上融。

思牵梳洗懒空拔绿丝丛。

生春二十首 其一十七(唐·元稹)

何处生春早春生绮户中。

玉栊穿细日罗幔张①轻风。

柳软腰支嫩梅香密气融。

独眠傍妒物偷铲合欢丛。

生春二十首 其一十八(唐·元稹)

何处生春早春生老病中。

土膏蒸足肿天暖痒头风。

似觉肌肤展潜知血气融。

又添新一岁衰白转成丛。

生春②十首 其一十九(唐·元稹)题注:丁酉岁凡二十章

何处生春早,春生客思中

旅魂惊北雁,乡信是东风

纵有心灰动,无由鬓雪融

未知开眼日,空绕未开丛

生春二十首 其二十(唐·元稹)题注:丁酉岁,凡二十章

何处生春早,春生濛雨中

裛尘微有气,拂面细如风

柳误啼珠密,梅惊粉汗融

满空愁淡淡,应豫忆芳丛

经东都安国观九仙公主(一作九公子)旧院作(唐·刘禹锡)

仙院御沟东,今来倳不同

门开青草日,楼闭绿杨风

将犬①升天路,披云②赴月宫

按:① 一作火 ② 一作霓

分司东都蒙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稷怎么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