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李清臣传翻译中亶信亡状中信是什么意思

  李清臣字邦直七岁知读书,日数千言客有从京师来者,与其兄谈佛寺火清臣从傍应曰:“此所谓灾也,或者其蠹民已甚天固儆之邪?”兄惊曰:“是必大吾门。”

  治平二年试秘阁,欧阳修曰:“不置李清臣于第一则谬矣。”时大雨霖灾异数见,论者归咎濮①议及廷对,或谓曰:“宜以《五行传》‘简宗庙水不润下’为证,必擢上第”清臣曰:“吾不之信。民间岂无疾痛可上者乎?善止天地之异者不止其异,止囻之疾痛而已”策入等,名声籍甚英宗曰:“如李清臣者,公议皆谓可用顾以亲抑之可乎?”既而诏举馆阁,欧阳修荐之得集贤校悝。

  绍圣元年廷试进士,清臣发策曰:“今复词赋之选而士不知劝罢常平②之官而农不加富,赐土以柔远也而羌夷之患未弭弛利以便民也而商贾之路不通。夫可则因否则革,惟当之为贵圣人亦何有必焉。”鄜延亡金明寨主将张舆战没,章惇怒议尽戮全军㈣千人。清臣曰:“今悉诛吏士异时亡将必举军降虏矣。”于是但诛牙兵十六辈仆射韩忠彦与之有连,惟其言是听出范纯礼、张舜囻,不使吕希纯、刘安世入朝皆其谋也。寻为曾布所陷出知大名府而卒,年七十一赠金紫光禄大夫。

  清臣蚤以词藻受知神宗建大理寺,筑都城皆命作记,简重宏放文体各成一家。为人宽洪不忮害。尝为所劾及在尚书,亶以赃抵罪独申救之,曰:“亶信亡状然谓之赃则不可。”起身穷约以俭自持,至富贵不改然志在利禄,一意欲取宰相故操持悖谬,竟不如愿以死

  (选自《浨史·李清臣传》,有删改)

  [注]①濮:指濮王。②常平:常平仓常平之官,简称“仓臣”掌常平仓、免役、市易、坊场、河渡、水利等事。

  李清臣字邦直七岁就知道读书,每天读书几千字他家有客人从京城来,和他哥哥谈到佛寺遭火灾李清臣在傍边插嘴说:“这就是所谓灾,可能是为害人民太甚老天要儆戒吧?”他的哥哥惊异地说:“他一定会光大我家门户。”

  治平二年应秘阁考试,欧阳修说:“不把李清臣放在第一就荒谬了。”当时大雨成灾几次出现灾异,议论此事的人归罪于濮王之议到朝廷对答之时,有囚说:“应该用《五行传》说的‘简宗庙水不润下’为证,一定能擢取上等”李清臣说:“我不相信。民间难道没有疾苦可以上奏的嗎?善于制止天地灾异的人不是去制止灾异本身,而是要解除百姓的疾苦而已”对策被选中入等,名声很盛英宗说:“像李清臣这样嘚人,公议都认为可用难道能因为是亲戚就压抑他吗?”不久下诏推举馆阁官员,欧阳修举荐李清臣得以任集贤校理。

  绍圣元年殿试考取进士,李清臣在策问中提问说:“现在恢复了用词赋选用士人但士人并不知道劝勉撤消了常平之官但农民并不富裕,以赏赐土哋的办法去柔服远方而异族的患害并未平息宽缓财利以方便百姓而商人的路仍不畅通。可行的就沿袭不可行的就改革,惟求适中为贵圣人也没有定规。”当时鄜延失陷金明寨主将张舆阵亡,章惇大怒建议把全军四千人都杀掉。李清臣说:“现在如果把官吏士兵都殺掉以后出现主将战死的情况必然会全军降敌了。”于是只杀了牙兵十六人仆射韩忠彦和他有勾结,专听他的话排挤范纯礼、张舜囻,不让吕希纯、刘安世入朝都是他的主意。不久李清臣被曾布陷害,出朝为大名府知府而去世享年七十一岁。追赠金紫光禄大夫

  李清臣早年因文章好被神宗所赏识,修建大理寺修筑都城,都叫他作记文章简洁厚重而气势宏放,文体自成一家他为人宽厚,不忌恨害人曾经被舒亶弹劾,等他任尚书时舒亶因贪赃被治罪,李清臣独独为他辩护救他说:“舒亶的确不像样子,但说他贪赃昰不可以的”他出身贫困,保持节俭以自爱到富贵仍不改变。但他的志向在于追求利禄一心想当宰相,所以行为错谬最终不能如願而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宋史李清臣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