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萧禹古诗

【暂尔】时尔,词缀清陈维崧《金菊对芙蓉·送杨亭玉之任江浦》词:“罨画暂尔淹留,恰曲唱樽前,缆繫沙头。”

【烦】《唐韻》附袁切《集韻》《韻會》符袁切,音樊《說文》熱頭痛也。又《增韻》不也《書·說命》禮煩則亂。又《玉篇》干煩也。《左傳·僖二十九年》敢以煩執事。又《禮·樂記》衞音趨數煩志。《註》煩,勞也。又《左傳·定二年》嘖有煩言《註》煩,言忿爭又《增韻》悶也。《史記·倉公傳》病使人煩懣。又鳥名。《司馬相如·上林賦》煩鶩鷛《註》徐廣曰:煩鶩,一作番《漢書·音義》煩鶩,鳧也。郭璞云:煩鶩,鴨屬。又地名。《戰國策》襲燕樓煩數縣。《註》樓煩,屬鴈門。又叶符筠切《陳琳·大暑賦》料救藥之千百兮,祇累熱而增煩。燿靈管

【君】〔古文〕《唐韻》舉云切《集韻》《韻會》拘云切,音軍《說文》尊也。从尹發號,故从口《白虎通》君者,羣也羣下歸心也。《易·師卦》大君有命。《書·大禹謨》皇天眷命奄有四海,爲天下君又凡有地者,皆曰君《儀禮·子夏傳》君,至尊也。《註》天子,諸侯,及卿大夫有地者皆曰君。《晉語》三世仕家君之。又夫人亦稱君。《詩·鄘風》我以爲君。《傳》君國小君《箋》夫人對君稱小君。《論語》邦君之妻邦人稱之曰君夫人。稱諸異邦曰寡小君異邦人稱之亦曰君夫人。又子稱父母曰君《易·家人》家人有嚴君焉,父母之謂也。又子孫稱先

【绾】《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烏版切,音捾《說文》惡也,絳也又絹也。《玉篇》貫也羂也。《廣韻》繫也《史記·貨殖傳》東綰穢貉,朝鮮,眞番之利。《註》綰者,統其要津。又《廣韻》烏患切,音畹。鉤繫也。亦作綄。

  《赐萧瑀》是唐太宗李世民寫的一首五言绝句以下是李世民赐萧瑀古诗带拼音版、注音版及翻译赏析,欢迎阅读

  (1)萧瑀:字时文,隋朝将领被李世民俘后归唐,封宋国公

  (2)疾风:大而急的风。

  (3)劲草:强劲有力的草

  (4)板荡:动乱之世。

  (5)勇夫:有胆量的人

  (6)智者:有见识的囚。

  在猛烈狂疾的大风中才能看得出是不是强健挺拔的草在激烈动荡的年代里才能识别出是不是忠贞不二的臣。

  一勇之夫怎么慬得为公为国为民为社稷的正义的道理而智勇兼具的人内心里必然怀有忠君为民的仁爱之情。

  《赐萧瑀》是李世民赐给萧瑀的一首詩这首诗盛赞萧瑀的仁德。前两句写识人句用恰切的比喻,颂扬萧瑀在动乱和危难时刻经受住了考验表现出一个臣子的忠诚和立场。后两句写知人善用以反衬正,欲扬先抑着意突出萧瑀作为一个智者所具备的仁义之心。

  《赐萧瑀》极富于哲理诗的前两句是曆来传颂的名句。“疾风知劲草”一语出自宋·范晔《后汉书·王霸传》。此语原为汉光武帝刘秀赞誉王霸之言光武谓霸曰:“颍川从峩者皆逝,而子独留努力疾风知劲草。”后世遂用以比喻只有经过危难或战乱的严峻考验才能识别出谁的意志坚强,谁是忠诚可靠者作者李世民在此诗中用此赞美萧瑀。次句的“板荡”乃《诗经·大雅》中两篇作品的名称。《板》、《荡》二诗讥刺周厉王无道,败坏政局后以“板荡”代指政局变乱。在风和日丽的日子里“劲草”混同于一般的草;在和平安定的环境中,“诚臣”也容易混同于一般的人其特殊性没有显现出来,因而不易鉴别只有经过猛烈大风和动乱时局的考验,才能看出什么样的草是强劲的什么样的人是忠诚的。

  《赐萧瑀》后二句则另换角度继续盛赞萧瑀。徒有一时之勇的“勇夫”并不懂得真正的“义”而真正的“智者”必然心怀仁德。這里告诉读者只有忠诚还是不够的,要智勇双全才算是有用之才。有勇无谋莫言义;有智无勇,难施仁

  《赐萧瑀》诗意浅显,說理形象寓意深刻,言简意赅地揭示了“智”、“勇”、“仁”、“义”之间的辩证关系这不仅对于知人善任具有现实意义,而且對于读者的自我完善,如何使自己成为智勇双全的有用之才方面也具有启迪作用。“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二句,如今引用它比喻只有经过尖锐复杂斗争的考验,才能考查出一个人的真正品质和节操才能显示出谁是忠贞的强者。

备注:以上拼音由程序生成如若發现标注有误,欢迎纠正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