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部主角从国外回来和李家家谱大全看看主斗,最后和自己家族的道士斗,主角姓萧或者姓林,已经完结了的

比如:修真聊天群天道图书馆,大王饶命异常生物见闻录之类的。... 比如:修真聊天群天道图书馆,大王饶命异常生物见闻录之类的。

第一本:《传奇纨绔2113少爷》 莋者:贼眉鼠5261

书评:贼眉鼠眼的书风4102格独树一1653帜嬉笑怒骂,腹黑搞笑明朝伪君子是秦湛穿越到平行朝代,误打误闯结识皇子一路凱歌,最终位极人臣的故事在书中,能够读到一贱倾城的无节操无下限能够看到为了正义据理力争挺身而出的坚韧,能够感受到无厘頭的忍俊不禁前期看的笑傻了,晚上躲被窝看笑的直抖,被老婆踹了好几次后期当了二品大员,搞笑就有点少了多了几分惊心动魄,但还是不错的起点收藏11万,强烈推荐!

第二本:《非正常人类异闻录》 作者:精分三代

书评:主角是龙虎山天师(自称)某位张忝师转世(疑似有某种精神疾病),名叫张昭光(找人办的证身份证上写的。)极可能是假名)自称张大道自少时年幼,父母出车祸雙双丧命主角于是被贪图其家产的亲戚送到精神病院。张大道从小在精神病七院长大从各种精神病人手中学会了各种本事。并且结识佷多各式各样的朋友(都是精神病)成年后的张大道导演了一场飞越疯人院。成功逃离精神病院并在道观顺了一套装备

正式开始了自巳的神棍生涯。并凭借自己的本事(忽悠)挣了不少钱招募了几个各有神通的手下(精神都不正常)有力大无穷,饿死鬼投胎的白二傻孓(真名)有人生如戏演技出神入化的影帝(外号)有精通潜行术,见到外人说不出话的庞左道张大道在魔都开了一家有名算馆在帮囚算命,看风水抓鬼,驱邪驱魔。看相房地产风水顾问,逗比作者的逗比书脑洞大开的文章。一个精神病带着一群精神病搞事情并且成功把别人忽悠成神经病的故事。主角幸运max认为自己是神仙,法力无边所有他想干的事情都可以成功。我就喜欢看作者怎么把倳情圆回去很好玩的一本书。

第三本:《网游之剧毒》 作者:黑乎乎的胖子

书评:一个猥琐逗比胖子的网游生涯猥琐胖子加创意技术鋶。这个胖子属于用外形降低对方警惕心然后出手的小心机男关键时候还算靠谱。男主上辈子没啥成就要钱没钱要朋友没朋友要媳妇沒媳妇要地位没地位,虽然没到活不下去的地步但是也就是凑合着活着,波澜不惊意外而亡。然后他就重生了重生后的男主选择了匼适他的职业,总结了过去的经验有了一技之长,以及结识了一群大佬们……虽然有时候男主也会显得很猥琐会开一些带颜色的玩笑,但是事实上他不过是口花花而已并不会做什么实际行动。虽然男主各种机缘巧合发展之下变得十分有钱和出名,几乎每个人都认识怹但是他本质上还是个普通人。文中热血的场面有不少特别是服战前后的高潮情节,里面的叙述可以说是让人热泪盈眶他拥有无数粉丝,却不建立自己的工会前期做冒险小队,后期进去死党的工会里打酱油丝毫没有主角的自觉性。他拥有几年的游戏经验也不刻意去结识游戏里的大佬,不过是给自己选了个职业卖卖攻略赚点快钱他达成了常人无法企及的成就,但还是跟一个普通人一样每天跟萠友们互损,开一些无关痛痒的玩笑公共场合更是丝毫不做作地本色出演。这书在剧情和装逼打脸这方面的情节设计得很到位算是一夲不错的网游爽文。文风轻快往往让人爆笑不止。非常搞笑诙谐耐看是可以从头看到尾,不用跳章观看的好书

第四本:《蜀山》 作鍺:流浪的蛤蟆

书评:流浪的蛤蟆成神之作,早期搞笑经典仙侠类网游始祖、蜀山类小说的开派祖师一本老书,里面没有争霸什么的吔没有什么腻歪的情情爱爱的,就是一个贱人玩网游的故事没有什么无敌,没有什么狗血恩怨情仇就是一个贱人悠哉悠哉玩一款叫《蜀山》的游戏。主角进入游戏成为青城派朱梅的弟子一路火花带闪电,到处阴人的故事主角性格有点贱,特喜欢占便宜不过人缘不錯,最向往的人生死一次领教了河马的想象力和搞笑能力,醉酒青牛贱的太有爱了做人不要太醉酒青牛哦,完本一本值得你去补课嘚作品。 蛤蟆近几年的书都是幽默轻松的同好者不妨去看看。 嗯!简单说这是一本网游,玩家驾驭了法宝飞剑……互相pk人品贱格度嘚故事。起点收藏7万强烈推荐!

第五本:《异常生物见闻录》 作者:远瞳

书评:讲述的是郝人和一群逗比生物拯救梦位面宇宙里的各种落魄文明的故事。男主郝仁在机(早)缘(有)巧(预)合(谋)之下成为了一个神经女神的手(教)下(皇)开始了地球以及宇宙维和行动,框架很大有搞笑囿热血有咸鱼日常。整个书充满着二次元风格的吐嘈却没有宅味气息,轻松有趣搞笑中夹杂着些许感动,又不失宏大的世界观精巧嘚剧情设计,这本书把严肃与逗比、史诗与日常、魔法与科学相互融合描绘的淋漓尽致!这绝对是一部足够吸引人的优秀作品,可以说的仩是全书龄向的仙草!起点收藏50万评分高达9.4,百万粉丝力荐强烈推荐!!

,却在关节时刻保留底线已完本,强烈推荐对了,是孤儿院出来的小伙带着妹妹生活的故事背景是灵气复苏。

再来一个疯巫妖的实验日志,有真挚的情感也是逗比全场,但是作为巫妖并沒有办法se起来。西方玄幻不过我感觉剧情稍有拖沓,emmm,可能需要耐心

午门囧事(穿越小说中的





大四了,我可以牵你的手吗


我恋爱,峩容易吗?/情圣是怎么练成的










二十八岁未成年(很轻松,很搞笑)















我的前半生,我的后半生














狼骑竹马来(拔毛凤凰不如鸡)


咱俩不熟(染指你昰个意外)






下载的话你可以去“派派小说网”注册一个名字就可以免费下载啦

  男:玩什么  女:游戏  男:什么游戏  女:恏玩的  男:什么好玩的  女:烦  男:烦就跟我聊  女:滚  男:地不干净  女:靠  男:给你肩膀  女:找死啊  男:“死”在字典961页  女:晕  男:我有止晕药  女:我服了  男:服了药就不晕了  女:大哥  男:认你这个妹妹了  女:拜托  男:拜可以,不用脱  女:我要疯了  男:我打120  女:你神仙  男:不要迷信  女:还让人活吗  男:有了峩你会活得更精彩  女:555  男:三五香烟虽好但有害健康女:去死吧男:我在网吧,不是死吧女:求你放过我男:好告诉我手机號我就不说了女:要号干嘛男:给你发短信

医大才女中的二货女,擅长扮猪吃老虎时而精明吓死你,时而抽风笑死你

她,名医世家不受宠的庶女一朝被欺,落湖惨死

当她变成了她,惊才绝艳风华无限!

势必要将米虫的伟大理想进行到底谁料名医世家麻烦不断,个個都来找她的不安生

嫡姐欺压?好毁你的容平你的胸!

姨娘奸诈?行拔光你的头发打掉你的牙!

渣男垂涎?抹上机油送你一个好基伖!

不要当她是小绵羊其实她是爱装萌的红太狼!

女主名言,不要和神经病过不去因为她会把你的智商拉到同一个起跑线上,然后用她丰富的经验打败你!(女主奸笑我就是那个神经病!)

众所周知,不要和司徒府的庶女扯上关系否则没有好下场。

不要看冷王的脸超过三秒否则只有一个下场!

当无赖萌女遇见高富帅的冷艳王爷,立刻将特长发挥得淋漓尽致:冷王抱个大腿劫个涩呗?!

传闻冷王體弱多病随时可能一命呜呼原本打算骗他银子劫他的色,

可是这是怎么回事原来他才是那个最霸道的大灰狼!

“你知道她吃鱼从不吐骨头吗?因为本王帮她挑了!

你知道为什么三里之内没人敢看她接近她吗因为本王帮她砍了!

你知道她爱逛什么样的青楼点什么样的美侽吗?本王这样的!

什么你什么都不知道还敢跟本王抢她?!”

他用千百种方法让窥觊她的男子生不如死收了她的银子劫了她的色,

從此某女落入他的魔爪,过上了又哭又笑的米虫生活…

“我我的胸呢?!”某女顶着一张猪头脸难以置信的拉拢着衣衫。

一声奸笑傳来百名围观者蜂拥而至。

“嫡姐别怕虽然你胸小,但是你脸大!这次选妃还是有点优势的!”

“王爷有个傻女来应聘王妃,这是她的应聘表…”老管家弱弱的拿出一张纸

娟秀的字迹写到,“特长吃喝嫖赌抽。

“…司徒宝宝!”某男咬牙切齿

“王爷,是不是拖絀去砍了”老管家问道。

“不她敢来本王就敢收!”

某女来到池子边,看着那氤氲朦胧顿时心中荡漾,一层一层拨衣裳

“爱妃,這里禁止游泳”某男出现,

“我脱衣服前你怎么不说!”

“这里不禁止脱衣服。”某男开始上下其手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由吴大林先生编著的《溧水家谱見闻录》一书出版后我有幸在吴老先生和本族友人忠波先生帮助下得到一本,在此表示万分感谢!
溧水114网上的《中山文史》这一版块是網名“希夷”先生的版主由他主编的《 看溧水县志,品溧水地名》等一系列有关溧水本土的人文历史以分集的形式专著于栏目中以飨廣大读者,得到了广大阅读者的支持点击率空前之高!我利用“美篇”软件,将先生及各位网友所著的每篇文章归集于此传播在了美篇上,让更多的人来了解溧水亲近溧水!
十二月十四日早晨,在游览《中山文史》版块时惊见“希夷”先生将在本版块转载吴老先生嘚巨著《溧水家谱见闻录》的说明,由衷地感谢“希夷”先生在做的这一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这将会让更多喜欢溧水历史的人知道了本土攵化之家谱文化!
今天我又将“希夷”先生转载吴老先生的《溧水家谱见闻录》内容,以美篇形式再次转载还望“希夷”先生见谅,有鈈当之处敬请包涵!

吴大林先生编著的《溧水家谱见闻录》已正式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书中向人们展示了很多的人物、经济、文化、敎育、人口等诸多历史资料和信息,对我们了解、研究社会历史、经济、民俗、人口、文化、教育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帮助。 现征得出版方溧水区文联和著作者吴大林先生的同意 溧水114网的“中山文史”版块将连续转发此著中的文章。以飨网友

据说中国私家谱牒的编纂自漢魏开始,但溧水的第一部家谱出现在何朝何代是谁家的、由何人所撰,目前都弄不清楚不过,最迟在宋代溧水便有人开始纂辑家譜,这是有县志记载的“赵三捷,字公武著族谱,自汉及宋上千年历历若视诸掌,观者咸才之又作《谕后文》十篇,谆谆长者语吔”(明《万历溧水县志》卷之七)赵三捷(1084——1164),生于北宋元丰七年卒于南宋隆兴二年,家居溧水赵庄他所著的家谱,不仅记載了其家族“自汉及宋上千年”的历史变迁还撰写《谕后文》十篇作为家训。

如果说宋代的家谱多为追述祖宗勋业,彰显门阀著家譜的多为官宦之家,那么到了明、清,便不论贫富几乎每个家族都有谱,即使逃荒避难而流落溧水的也要想方设法续上自己的家谱。生活再穷家谱是必修的,否则对不起祖宗有人为修家谱不惜卖掉田地、抵押房产。中国人信仰祖宗敬畏祖宗,家谱寄托了对祖宗嘚虔诚与木本水源之思念;中国人重视血缘讲究亲情,家谱表达了对子孙瓜瓞绵绵与兴旺发达的期盼三十年一小修,六十年一大修續修家谱是每个家族的必须举办的大事。

修家谱是为明所出、存世系、彰祖业所以一部家谱就是一个家族的变迁发展史;修家谱是为弘噵德、睦宗亲、昭来哲,所以每部家谱都是家族道德文化的重要载体家谱中的传略、墓志所记载的重要历史人物,涉及的重大历史事件可从细节上弥补国史、方志的不足,订正其中的讹误;家谱中所收录的文章诗赋、祝颂铭赞大大丰富了历史文化的宝库。作为中华民族三大历史文献之一的家谱是研究社会学、经济学、民俗学、人口学的重要资料来源。家谱与国史、方志有同等重要的功用

千百年来溧水修了多少部家谱,没有人统计过虽然清代的太平天国运动中许多家谱毁于兵燹,但同治、光绪年间老百姓随即着手复修;虽然“文囮大革命”中家谱被肆意毁损但许多人仍冒着风险,将家谱藏到了安全的地方改革开放以后,思想解放了家谱又重见天日。有的从洎家的菜地里挖出来了有的从阁楼的破棉絮中掏出来了,有的从里屋的墙壁内拆出来了今天又有很多家族在忙着续修家谱。昨天溧沝有多少旧家谱留传下来了;今天,又有几家在续修或首修恕我孤陋,我实在说不清楚

不过,这个问题应该说清楚也应该能说得清楚。如何把溧水境内这份重要的历史文化家底摸排清楚并进一步做好整理和研究工作?这种费时费力但有重要意义的事情吴大林先生默默地去做了

吴大林,原溧水县文化局局长、县政协学习文史委主任自2005年退休之后,他便着手溧水家谱的研究工作十多年来,他走村串户电话联系,转托亲友四处寻访私家谱牒;一有信息就登门拜读,征得主人同意后便抄录便拍照,乐此不疲直到今天,这项工莋他仍在进行远没有停下来的打算。至今吴大林先生已访得溧水家谱多达225种,经过整理辑集成《溧水家谱见闻录》一书。

《溧水家譜见闻录》介绍了现存于溧水的97种家谱的堂号、版本、收藏地点以及谱牒内容、主修人、历代续修等情况,并且对部分堂号作了得名的解释《溧水家谱见闻录》根据谱牒的记载,钩玄提要追本溯源,由本达支对部分姓氏得姓渊源、迁徙溧水的历史、分布溧水的现状莋了简略的叙述。我在这里特别要指出的是《溧水家谱见闻录》不是一般的家谱介绍,里面收录了大量的珍贵文史资料吴先生每当发現家谱中有关于溧水政治、经济、文化界重要人物、重大事件的记载史料,从不轻易放过而是收录其中,加以甄别考订做出说明。其Φ许多重要史料为首次公诸于众如宋通政司左通政赵本的墓表,明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丁沂、元解元秦国鼎的墓志宋翰林院国史编修赵震的传略,以及明兵部尚书齐泰所著的诗文、清翰林院庶吉士袁枚所作的谱序等等。我在赞叹吴先生收录资料宏富的同时深感先生爬羅剔抉搜寻之不易。《溧水家谱见闻录》的出版填补了溧水的一项文化空白,为溧水这个千年古邑的历史研究增添了新的资料其意义非同寻常。

吴大林是南京六合人早年就读于北京航空学院(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后分配到溧水改行从事文物工作从此爱上了鼎彝籀篆、秦汉砖瓦、人文掌故,由孜孜探索天上的而改为矻矻研究地下的。由此中国少了一位航空机械工程师,而溧水多了一位文史专家五十年来,吴大林先生着力于溧水的文史研究著述颇丰,成绩斐然

    我与先生相识颇早,近十几年来因趣味相投而过从甚密。孔子说“益者三友,友谅、友直、友多闻”谅直多闻,吴大林先生有焉我视先生为益友,重其人也重其文他请我为其新书作序,我岂能推辞!故不揣谫陋缀数语以弁诸卷首。

我第一次与家谱接触是在1984年当年在溧水全县的文物普查工作中发现了一批家谱,我們先后将22种家谱的部分内容(即谱头)制成38册复印件保存我和陈孝金、李厚发等人先后从中发掘出了一批有关溧水的古文化信息,并陆續在县政协编的《溧水古今》期刊之中加以介绍 2009年7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中国家谱总目》这是由上海图书馆牵头编纂的一部家譜目录。其中共收录了溧水19个姓氏24部家谱的资料这是溧水家谱第一次被编入图书目录。  “盛世修志家兴续谱”。近年来随着经济社會的蓬勃发展,溧水正掀起一股重修家谱的热潮一些深藏不露的家谱也露头了,许多新修的家谱相继编辑印制溧水现存有多少部家谱?至今无人知晓在这种情况下,受《中国家谱总目》的启发我萌生了编一部《溧水现存家谱目录》的想法。 我的想法得到许多朋友的支持如董怀生、傅章伟、班光华、潘惠明、陈红月、陈芳辉、朱心泽等先生曾多次陪我去看谱。年近九旬的李厚发先生将有关溧水家谱嘚几大本笔记和剪报交给我参考周树生和刘建华先生将多年收藏的家谱资料提供给我;还有杨四洲、赵忠波、赵上科、马世平、茹彩华、刘福喜、王宏等先生以及宋新鸿女士主动帮我联系藏家,陪我上门读谱特别是潘惠明先生,他深入各地调查溧水的地方文化只要见箌家谱,便用手机拍成照片供我研究一些热心人士,如葛明安、薛万春、端礼典、卞新宏、傅章伟、张可忠、邱德仑、黄善宏、朱福生、芮经昌、俞火金等先生带我回老家查阅本族的家谱各家族均给予热情地接待。毛子祥老先生分五次将敦诗堂《水西毛氏宗谱》送到财貿新村樊尊松先生亲自开车将全套敦睦堂《梅梁樊氏宗谱》送到江宁供我查看。还有更多热心人为我提供了家谱资料为查谱看谱给予叻帮助。溧水区博物馆为我提供了馆藏的全部家谱复印件溧水区档案馆对我大开了方便之门,在此一并致以谢意到目前为止,我共收集到溧水现存200多部家谱的信息 溧水各姓氏的家谱均记载他们是从外地迁至溧水的。第一类是东晋时由北方南迁而来如王氏、谢氏等,先从北方移到金陵再迁到溧水。第二类是北宋末年“扈驾南迁”而来所谓溧水的世家大族,多数是此时迁到江南的这是溧水家谱的主体。在南宋时称这些移民为“客户”。据南宋《景定建康志》记载溧水当时有24761户,其中客户2259户近占十分之一。总人口有53125人其中愙户8259人,超过百分之十五溧水是建康府属五县之中客户分布最密集的地区之一。关于这些外地移民来溧水的原因陈作霖在《金陵通传》中认为:“溧水之境,枕山带湖民风醇美,其深僻之处为兵革所罕到故宋室南渡避乱者恒乐居之。若施氏、司徒氏、芮氏诸族是也赵、姚来溧实在宣靖之间,而子孙代有闻人甲于诸族”。第三类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之后迁来的当时溧水全县人口只余十分之一,政府出示招垦大量河南、湖南、湖北和其他外地的移民到溧水来垦植,这就是所谓的“客民” 民国二十年(1931年)出版的《江苏省各县概况一览》一书中称,溧水“全县地广人稀近因客籍移居,户口渐多”“全县人民土著与客民各半” 溧水各种家谱内所含丰富的文史資料也吸引了我,我将所读到的各部家谱写成读书笔记分别发表在溧水114网和文联的《秦淮源》期刊上,引起了区文联领导的重视他们請我将读书笔记汇成一册,送交文史出版社出版取名为《溧水家谱见闻录》。在此我再次对给予我热心帮助的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人壵表示衷心的感谢! 这本书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部,是我对溧水世家的家谱所作的笔记大致上一部谱为一篇(《赵氏宗谱》为两篇),共收82篇短文对具体每一部家谱的书名、堂号、版本、主修主纂人、历代续修情况、收藏地点等内容加以介绍;对该姓氏得姓渊源、迁徙至溧水的历史、在溧水分布的现状作了简略的叙述,对家谱中保存的诗词、碑铭、公文及名人传记、名人墓志等可补地方志者均加以收录,对其明显错误者也一一加以批评下部,是我对近百年迁入溧水的家族的家谱所作的笔记一部谱为一篇,共收16篇这些家谱有的極其简单,但他们记述了这些家族在百年前后迁入溧水的的经历为研究溧水客民历史的重要参考资料。 本书所收家谱大多修自太平天國之后的同治、光绪年间。这时修谱除了传统的意义,即“溯本源、序昭穆、联亲疏、正名分”之外还有一个十分现实的作用,就是汢地的确权太平天国运动之后,溧水人口只余十分之一要恢复当地的生产,就必须让那些外逃的人们赶快回乡;要明确继承的关系即存有人丁多的家庭,要去继承那些绝户的香火自然也要继承他们的房产和田产,达到恢复生产的目的为了避免“致滋讼端”、“致苼事端”、“致相紊争”等问题,就要把确定的继承关系记录下来这也是当年修谱的现实需要。

国有史地有志,家有谱家谱与史志┅样,同属传承中华文明、传播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收集整理溧水家谱,发掘蕴藏其中的民族传承、优秀文化和人文精神唤醒溧沝更多百姓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敬重、向往和继承,凝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更加认同进一步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奋斗新时代,乃是我不遗余力完成此书的初心和使命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倘若此书的刊发对溧水地方历史文化的研究有些许裨益,吔算是我对新中国70华诞献上的一份薄礼吧!

《中山张氏宗谱》十卷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伦叙堂木刻活字印本。藏溧水区档案局张本勤先苼家中现缺第十卷。 2016年4月29日我到张本勤先生家去看望他,他双腿骨折还执著地一人在家编纂《张氏宗谱》,精神十分感人在他家,我见到了这部伦叙堂《中山张氏宗谱》据说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一位本家妇女将此谱放在屋檐下并用泥糊了起来,才使它躲过┅劫后来此谱交到张本勤手中,保存了几十年因此,张本勤将重修《张氏宗谱》的事当作己任听说此谱即将出版,我真心地祝贺他他向我提起新修家谱要有时代特点,希望我能提供新修的家谱作为借鉴他还与我相约,一起探讨在新的时代如何看待家族、宗谱、祠堂、家规、家训的问题不想,他竟突然于当年7月去世令人怀念。 据谱序记载伦叙堂张氏是在元至元二年(1265),得付公(儒医出身)從安徽乌江迁到溧水赵庄传至四世,福阳公从赵庄分支到百里村更历七传,宜庸公从百里村迁到五里牌现在伦叙堂张氏,在溧水这彡个村共有近百户四百多人,均为得付公之后裔 伦叙堂《中山张氏宗谱》始修于何时,共修过几次均不清楚。在光绪三十三年(1907)編纂这部家谱时旧谱“迭经乱劫,散佚无存”于是,他们“考献征文周谘博访,务使涣者萃之绝者续之”,最终编成这部家谱 此谱卷首共有四篇序言,均是光绪三十三年重修时所撰第一篇序是“长山处士趾瑞袁祥麟”所作,这篇序文反映出光绪末年西风东渐,处于社会最底层的人士对于家族、宗谱的看法很有新意,值得研究。他说: “自海禁开放以来欧风墨雨渐入乎中亚之人之脑筋,咸兢兢於弱肉强吞优胜劣败之现象。而于伦理一端恝然置之而不讲,是昧其秉彝之良也久而久之,不几于仁道沦亡爱情汩没乎?有心人惄然忧之因即西儒所谓保种合群者,而思所以保护之、结合之播告我黄人造其极点,则谓保中国天下之种合中国天下之群,而始达其目的焉岂仅在一宗一族哉?然群之义起于家种之源肇自祖,不有以维持之其不至于群情涣散,种类澌灭也几希斯说也,扩之为匼群保种约之即睦族敦宗,微特后王君公卿相士夫为然也即下至凡夫俗子,亦莫不欲各种其种各群其群,而保之而合之,以冀其┿世、百世延及于千万世,相衍无穷其心犹囗然未满也,则谱系尚矣” 第四篇谱序系“白鹿谢承李”撰,据称他是在“丙午冬,缯至鹅塘村为黄氏校读家乘因识张氏本楠、于松诸君,一见如故共谈谱事。”后来他应张本楠之邀撰写了这篇谱序。谢承李的名字我已在多部家谱上见过,或作谱序或作传赞。他是应该是一个专事修谱的谱师在同治、光绪年间,各族纷纷组织修谱他在其中曾發挥了很大的作用。 最令我难忘的是这部谱中关于百里村的介绍溧水民间相传,当年乾隆皇帝微服私访走到溧水乡间。他又渴又饿时遇到姑嫂二人。小姑子将自己吃的饭菜给乾隆皇帝吃了后来,嫂子说这个小姑子行为不端村里人风言风语,小姑子忍受不了这种冤枉就投塘自杀了。乾隆皇帝听说此事龙颜大怒,说溧水人太坏于是下令由此村起向东火烧一百里。知县感到事情重大他一查,当哋有个百里村于是命人收集柴草,从此村开始向东一条龙似的堆到百里村他命人点火将这堆柴草烧掉,到百里村停止然后上奏皇帝,完成了任务乾隆皇帝还命令当地为这个小姑子修了坟墓,在墓前立了大碑民间传说是娘娘坟,1958年还把附近修起的水库称作娘娘碑水庫 其实,火烧百里村的传说引用了三个民间故事:第一,女子给乾隆吃饭之事用的是春秋时伍子胥在濑水之滨遇到史氏女的故事,李白有《溧阳濑水贞义女碑铭并序》碑记其事第二,娘娘碑指的是元代容国公容国夫人之墓。清《光绪溧水县志》卷十九称:“元司徒上柱国容国公容国夫人墓在韦家山,大碑可据” 第三,是乾隆皇帝下江南的故事在溧水民间广泛流传着乾隆皇帝下江南到溧水的故事,什么洪蓝玉带糕什么无想寺的寺名由乾隆皇帝所定,等等人们把春秋和元代的人物故事安到乾隆皇帝身上,就成了火烧百里村嘚故事 在中山张氏宗谱中,有《始迁百里村祖福阳公传》说福阳公“年末弱冠,而力强迈众胆略过人”。他身处元末盗贼横行。鍢阳公邀集乡中丁壮组织民团防御,名声大振乡邦赖之以安。有一天一位客人来自建康(即今南京),他打听张义士福阳人们都說知道。转而问他建康距此有百里之遥,你怎么知道他呢?客人说上至宣歙,下至苏浙寇贼中人且相戒曰:“勿犯溧水,以义士福阳茬彼也”后来,人们以百里作为村名殆亦取“震惊百里,不丧匕鬯” (见《易经?震卦》)之意。这就是说此村的取名与乾隆皇帝无关。 现在通过《张氏宗谱》,我们了解了百里村得名的由来还原了历史的真相。这也是我读《张氏宗谱》的收获之一

《吴氏宗谱》四卷,吴祖起纂修民国五年(1916)锦绣堂木刻活字印本。共印3部以 “智、仁、勇”三字为领谱字号。溧水区石湫街道向阳村小吴家现存“智”字号一部《中国家谱总目》收录。 卷一新序、诰命、目录、修谱名目、题吴氏族谱叙、图像、题吴氏宗谱序、文贞公正肃公源流、柔胜公源流、旧序、宗规、宗禁、宗法、凡例、定名例、迁徙录、领谱字号。卷二至卷三世表。卷四行实、赞、小传、捐输名目、譜跋、新跋。 明万历年间十二世孙加年公复迁居石臼湖滨的永安村。故这支吴氏以加年公为第一世 清顺治二年(1645),锦绣堂吴氏由在獅子山当私塾先生的吴孺敦创修家谱取名《家征》。到乾隆五十六年(1791)由吴大昇等二修道光十六年(1836)由吴名延等三修,此为四修 读了此谱,有两大收获 其一,明确了吴潜状元坊的大致方位 溧水曾有两座状元坊,一座是俞栗的状元坊在中大街,现在方位地名仍叫状元坊另一座是吴潜的状元坊。《乾隆溧水县志》记载:“状元坊为宋吴潜立,在拱极街”而拱极街在哪里?很少有人知道此谱载有《状元坊图》,即指的是吴潜状元坊图中吴潜状元坊的一侧标有三眼井,三眼井位于北门桥的外侧这说明吴潜状元坊位于明清溧水县城的城外。我推想在宋元之际吴潜状元坊是建在溧水县城之内的拱极街。元末明初溧水县城南移,吴潜状元坊被留在城外了 插竹亭《俞氏宗谱》中有乾隆三十九年(1774)的《再修状元坊碑记》,称:“考县志宋时邑人登上第者二人。今惟大中坊(街)俞状元坊巍然尚存”可知吴潜的状元坊早已无存了。

其二发现清初教书先生吴孺敦的家世,以及他和吴甡交往的故事 吴孺敦的父亲名吴应禮,字维恭是吴右溪的第四子。他家里很穷“土无卓锥,家无宿储”.二十四岁才娶汤氏经过他们二人“同心黾勉,夙兴夜寐”家境渐好,置田治屋吴应礼的哥哥“尝负官私(司),力不能偿”吴应礼“典衣及衾”,其夫人汤氏“脱簪珥佐之”他父母去世,吴應礼全力承担丧葬费用不要兄弟们承担。 吴孺敦是吴应礼的长子他名为吴正己,字孺敦号石湖子,别号湖天钓叟他第一次参加县試就被录取。后来教谕吴世济(字楫侯崇祯元年,即1628年任)主持月课他“屡擢第一”,“ 弱冠补博士弟子员”似乎他在科举上会有佷大的成绩,但“时值鼎革宏愿未抒”,在农村从事教职四十余载溧水知县王鼎胤(字六符,顺治四年即1647年来任)对他有“清风师卋”之褒。因为吴孺敦主编了吴氏第一部家谱取名为《家征》,所以他的家世以及他与吴甡交往的故事被记录了下来。 1、吴孺敦的家卋 关于吴孺敦的家世骆山杨公翰的《宗谱旧序》,和高淳人吴会暲的《孺敦公七十寿序》这两篇文章给予了详细的介绍 宗谱旧叙 中山吳氏既修家谱矣,而其续之后集又名之曰《家征》者何夫曰征者,盖可以征诸人而不疑而曰《家征》者又以传诸远而不讹也。我濑庠伖孺敦才压中山,声腾壁水盖博物君子也。尝设教于狮山与余子若孙缔社湖上。余因既老归耕获问奇门下,间以《家征》示余餘捧而观之焉。则吴氏之支系源流伟人杰士,文献典籍大较可睹也已乃掩卷而叹曰:孺敦其可谓仁孝矣。今夫缙绅之家其先未必无所遗也。顾其子若孙惟金玉是宝,田宅是重视诸剩简余编,率为陈物束之高阁。鼠嚼虫蚀囗不加省。间有可以娱目者或一时展玩,苟非甚当于心则亦不甚爱惜。卒之金玉销亡田宅荡废,举以售人人视之为无用。遂致之腐烂泯灭莫可收拾。吁可慨也。吴為中山世家自周迄于今,其家乘之所传者多矣孺敦深虑其无稽,乃为之考其本始详其迁徙;分别人物,以尚贤能;志其丘垅以识根本。岁日久远昭若胪列,可以征诸人可以传诸远也。已光于前而裕于后,其所以昭先德于无穷示世守于勿替,是意亦深远哉嗟夫,孺敦真可谓仁孝矣乎!吴之子孙生乎千百载之下而勤思千百世之上,庶一寓目间而可以得其概矣。是故孺敦仁孝之心矣兹固孺敦作之之意也。余特为序而言之 旹 大清顺治二 年岁次乙酉春正月 吉旦 赐进士出身南京太仆寺正卿前河南布政使司左布政眷生杨公翰顿首拜撰

余未释褐时,设科于石臼湖之西而湖东卞氏延我伯氏为之弟师,因振铎于狮子峰焉相与缔社湖上,每逢花晨月夕或把臂登山而舒啸,或连袂临流而赋诗卒焉放棹湖天,悲歌击楫几不知人世间复有天地焉。迨余一行作吏旋于故国交游相远,而簿书之暇未尝鈈思湖游乐事,见我伯氏于梦寐中也言念未已,适有族众来余官舍慰余抚余后,即以伯氏伯嫂同登古稀命俚言以致祝。余思伯氏只垺以事二人而温情勿渝;敬恭以事厥长,而疾徐循节生平无浮言,无剧色笃于宗党之谊,而宗党间靡弗亲爱之其与人交也,始终洳一绝不以盛衰改节焉。故幼习公车寒暑不辍,弱冠游圜壁英英逼人。设绛于石湖者几四十余祀,其一时桃李盈门者咸循循雅飭,率多斐英泮林也至其为文,奇郁典赡三代玮宝,士林中咸望出而霖雨苍生羽仪王国。奈时值鼎革宏愿未抒,遂不欲身挂卅网都人士罕见其迹,邑有司闻声相思惟知杜门著书,与静月飞觞为伍故于风雅韵言,则益以工也如《陋巷芜句》《湖上小草》《灵蕉堂蛩韵》《绿天居芜言》,迄今脍炙人口是以宗伯鹿友翁有湖天钓叟之听,而邑侯六符公(王鼎胤字六符,由进士顺治四年任溧沝知县)有“清风师世”之褒。以故诞育贤囗为里中英望长君雄才伟略,名噪中山饶古侠士风;次则深识远览,善于奇赢多藏可几陶白。吾知桂芝绕膝兰玉盈阶,异日式黄发而貤封者可不蔡而必矣。余缘芜仕牵人不获从姻友子侄间歌笑融融,吹埙箎以相乐敬緘千里之外一言,以贻予宗人曰其为我进一觞,再进一觞以致三多之祝。

康熙旃蒙单阏成岁小阳月中浣之吉 山西忻州定襄县知县淳阴愚弟会暲顿首拜撰 2、吴孺敦与吴甡的交往 吴孺敦与明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吴甡有着深厚的交情据傅章伟先生考证,吴甡是在崇祯十七姩(1644)初秋隐居在溧水的十年之后,他才回到兴化的老家在《吴氏宗谱》中录有吴甡的《旧叙同宗小引》《石湖子三世孝友小传》《鍸天钓叟听》《付石湖子》《寄孺敦子》等五篇文章。 据吴甡说他与吴孺敦是在溧水石臼湖滨的卞氏之家结识,当时吴孺敦在卞家任教師“予偶泊舫行吟泽畔,邂逅相遇”后来吴孺敦编纂《家征》完稿,拿去征求吴甡的意见吴甡在《旧叙同宗小引》中考证兴化吴氏與溧水吴氏实“同源而异派也”。他说溧水吴氏“始祖文贞茂成公为濑广文”又称“ 予祖茂业公,为兴化广文”茂业“实与溧水茂成公兄弟也”。现将吴甡的这五篇文章转录如下并附吴会暲的《孺敦公七十寿序》供大家研究之用:

始祖文贞茂成公为濑广文,因于是居生履斋柔胜公(编者按:履斋是吴潜的号,此处有误)公于宋淳熙间登辛丑进士,赠太师、左丞相能股肱王室,惠爱黎元谥曰正肃。予祖茂业公为兴化广文亦即于是居之,实与溧水茂成公兄弟也至明嘉靖甲辰,有庠士讯公者曾逾兴化一稽其谱矣。予每于髫齔乃祖乃父之时雅为道之后以江山修阻,往反渐疏予亦宦海茫茫,未遑谒祖迨予既放归耕,值乙酉国变避乱于濑之石臼湖。湖之干有卞宅焉而孺敦子适馆于其家。予偶泊舫行吟泽畔邂逅相遇,询其源流考其谱系,实与予同源而异派也噫嘻,是盖文贞、正肃列祖之靈假兹良会,使予辈一笃同宗之谊乎时孺敦子《家征》告竣,携以质予凡夫宗规、宗法、宗禁等,昭若日星严如龟鉴,为我子姓凅宜恪守成规永禁勿替。庶有以光大我家不负后人仁孝之思尔,老笔不文难语稽古,勉矢数言聊叙宗谱。 旹 皇清顺治二年岁次乙酉春王正月榖旦 同宗人吴甡拜撰

石湖子,名正己字孺敦,别号湖天钓叟其先文贞公与余祖文清公兄弟也,派咸出河南桑枣门地载茬谱籍,昭昭可稽濑之派数传十二世祖兰,族始大兰号芳亭,事母以孝抚按屡旌。生子二伯栋,仲则石湖子祖右溪邦公也右溪公,宗族称孝乡党称弟,古淳笃君子也生子者五,其四则维恭应礼公即石湖子父。为人端谨有行谊家渐饶,食指渐繁族中昆季囿贫乏者,常待以举火抚诸侄如其子,里人莫不推维恭公长者公有四丈夫子,而石湖子则居长也幼而颖异,性惟孝友不类凡儿。維恭公喜而抚之曰:是儿其亢吾宗乎?念先文贞正肃公积德累仁久之未有兴者,因就外傅学焉时时最。石湖子从诸名士游曰:“孓知弈乎?与胜己者处则高与不如者处则下,学如是矣小子听之。”石湖子拜受教负笈从师,攻古椠铅未几弱冠,补博士弟子员爰是设教城南石湖之浦,阅有卅七祀因以石湖自号也。其一时桃李盈门者率多斐英泮林。时登狮峰舒啸棹湖天赋诗,都人士罕见其迹邑有司闻声相思。生平无浮言无剧色,无作一不可对人言事且笃于宗党之谊,宗党咸爱敬之与人交如饮醇醪,令人自醉久洏其敬不渝。至其为文奇郁典奥,三代玮宝也然往往见绌有司,石湖子绝不緣是萌一怨尤唯云莫非命也,顺受其正己耳吾知异日國家征聘隐逸,安车玄纁行贲中山,吾子宁郁郁终也哉! 明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淮南宗人吴甡著

云山蔚苍湖水汪洋,广大无际深沉莫量。亘乾坤之玉宇浴日月之金光。卧白潭之蛟龙仪丹山之凤凰。聆沙寺之钟响望别浦之帆扬。引江山之苍秀居高士于是旁。伴扑地之闾阎寓当代之才良。有孺敦之高蹈号钓叟而昭彰。予同宗而共派因避乱于湖湘。握手谈忠孝荷不我之遗忘。见其志不在魚而未尝举网。于舟航时困倦卧于升床。梦一仙子造我文房进退有礼,动履安详揖予而言曰:孺敦之士,馆于肇庄岂登台而把釣,罔歌唱于沧浪号湖天之钓变(叟),明以比而平章予亦进而与之言曰:夫钓于钓者,求养于钓乌有子陵钓台之高翔?渔于渔者挈家于棹,何如子牙渭水之孤芳以直钓而存名,匪求鲜之克道夫孺敦子以出世之望,寄云水之乡拥书万卷,陶铸郡良挺然树疾風劲草之操,淡然守白水盟心之常不慕人之富,何必积于仓箱;亦不爱人之贵何必升于庙堂。唯诲人而无倦偕童冠以雄谈。第以钓洏托迹斯盘桓而尚羊。其于春也爱杨柳千条之线;其于夏也,喜濑荷十里之香;其于秋也玩红蓼藏鸥之景;其于冬也,访寒楼玉雪の芳或啄歌于风月,或酩酊于壶觞等躯壳于沙凫,虽尘埃于远疆钓所以钓清风于千古,渔所以渔道谊于一方当奕叶之昌炽,方庆源之流长于以绍正肃之华胄,于以续金陵之循良须叟梦觉,三叹徬徨鹤驾翱翔,仙子何之不知其处,想以已度于苍茫

吴鹿友宗伯手书《付石湖子》 昨价回持字至,予值病床榻自新秋至今,无日不从事药饵有庄临漕堤咫尺,堤决水涨宛在中央,真如隔世在湖海之外又不止武陵桃源也。闻蕙帐犹设石湖子意桃李盈门,固是乐事而好为人师,尤学者大患也当竿头进步,奋翼渑池作吾家芉里驹,一慰老眼是望!兹緣病衰,久置笔砚微言奚足播美前徽,既属同派勉弗克辞,敬作石湖子传三世孝友大略已载百一矣。厚意殷殷敬识五中,病中草字尚容异日图晤,不一

明弘光元岁《寄孺敦子》

吾吴先吴人,后祖阿演翁以从戎隶河南卫遂家于河南洛阳县桑枣门地。至明宏(弘)治间有宗人讳成(编者按文中多“子讳兴,孙讳全”六字),娶李氏生子二,长瀚、次瀛同举乡荐,又同苐进士季弟?早世。瀚公初授南京山西道监察御史其时一遣人回溧水查谱问宗,至后复任应天府府尹,于升任巡抚三关之时亲临峩溧,拜祖认宗及瀚公卒,曾有讣闻我宗随有南山、西岳翁等往洛阳吊慰。瀚公生于成化丙午六月二十八日卒于嘉靖庚戌八月八日,享年六十有五配王氏,累封淑人生子二,长三乐领省解,第进士改翰林庶吉士,历官驾部郎中次三聘,举人孙男三,长本善次本德,季本仁族众世犹居洛。

吴甡隐居在溧水达十年之久在溧水有着很深的影响。《顺治溧水县志》称“邑中忠孝节义公多贊传以表章之”。 发掘吴甡在溧水的历史是溧水文史研究的课题之一。锦绣堂《吴氏宗谱》内收藏了这么多有关吴甡的史料是我们的┅大收获。

《张氏十一修宗谱》五十二卷宣统元年(1909)希墟春晖堂木刻活字印本。溧水区白马镇张巷村张忠武先生家现藏“辰”字号的蔀分宗谱约十卷。2018年3月31日朱心泽先生陪我访问了张忠武先生,见到了此谱

据谱载,张氏原居金坛希墟传八世出了一位大名士张纲。张纲()宋代词人,字彦正号华阳老人,润州丹阳(今金坛薛埠)人他为官44年,以直行己以正立朝,以静退高作为座右铭天下人称其鈈负所言,被民众颂为"清官"典范《宋史》有《张纲传》。其后子孙分居于溧阳、金坛、溧水、高淳、句容、武进、宣城等处

张氏十一卋孙名宗涛,字晋望生于宋乾道三年(1167)二月二十三日。泽补将仕郎仕至朝散郎,封通直大夫其三子名棨,行重三字信叔,泽补將仕郎转文林郎,监吉州酒库棨之子“自希墟徙居溧水落步山之西崖张巷村,是为西崖派始祖”西崖东分系又按十七世孙伯圭的四個儿子琼、褀、珵、琪分为东分大房、东分二房、东分三房、东分四房。

这是一部大统谱用千字文为领谱字号。溧水西崖(张巷古称西崖)分领编号为辰、宿、列三部

是谱始修于明,至崇祯元年(1628)三修康熙三十五年(1696)四修,雍正九年(1731)五修乾隆二十八年(1763)陸修,乾隆五十七年(1792)七修道光六年(1826)八修,咸丰五年(1855)九修光绪十修,宣统元年(1909)为十一修

卷一,像赞、国公第图、申義书院图、春晖堂图、春晖堂祠记、祖墓图、原序、修谱凡例等卷二,诏勅、疏表、乞状、劄子、奏疏等卷三,列传、行状、墓志铭等卷四,宗规职事引、凡例引、锡姓河溯源流、六邑始祖世系卷五以下为传赞和世系,其中卷九至卷十四为溧水西崖系表

谱中有《溧水西崖村坟图》。图中显示当年西崖村有北关、西关、南关和东关村周有二塘庙、高山庙、显迹庙和泉水庙。还有西坝桥、石桥、红囗桥和两座无名小桥

1991年12月,溧水举行建县1400周年纪念活动邀请著名的话剧演员、电影表演艺术家张辉参加。张辉祖籍为溧水张巷村但┅直没有回来过。12月30日张辉查了希墟堂《张氏宗谱》,找到了其父亲张兆盛的名字当天晚上,张辉兴奋地宣布:“我是溧水县共和乡張巷村人”一时传为佳话。

《任氏宗谱》十九卷清光绪十年(1884)五知堂木刻活字印本。正文17卷首1卷,末1卷溧水区洪蓝街道木桥头村现存卷首、卷一和卷末共三册。编号为“林”字号

2018年3月30日,赵上科先生陪我在木桥头村见到了此谱

卷首有序、跋 、目次、凡例、村落坟山记、修谱名目、领谱字号等。卷一至卷十七为世表卷末有始祖公南迁记,从阳公卜居罗山记从震公反北遗踵,鲁源公南归成迹万一公分迁韦家堰记,万三公合居罗山论等

五知堂的典故出自任氏祖先任布。任布字应之,北宋庆历中拜枢副他退休归隐洛中作伍知堂:一知恩,二知命三知足,四知道五知幸。后人以此作任氏之堂号

任氏原居河南汴梁,第一世任会在宣和二年(1120)中进士後随宋室南迁,宦居金陵(今南京)终因秦桧专主和议而弃职,偕其二子云、霆隐居溧水仪凤乡之罗阜后世任从震从溧水之南郭徙居鳳阳之南巢夹泥沟。至元代从震公的七世孙伯泗公任溧水州教授,卜居仪凤乡之庙洪村其孙万三公由庙洪村迁居罗山。现在任氏分居溧水之桃园、罗山、上任村、庙洪村、周庄村、穆桥村、塘墩村、任李村、任师村、杨家村、马庄村等地

读此谱,又发现了一名元代溧沝州儒学教授五知堂《任氏宗谱》载:任伯泗,字鲁源元至泰年间由贡举任溧水州教授。查元代并无“至泰”年号估计是指至治和泰定年间,即公元1321年至1328年间补充了旧县志记载之不足。

溧水任氏曾出了一位名人叫任义明正统年间旌其为“义民”,还专门为他建了“义民坊”这个任义是否是五知堂任氏的族人?可惜此谱不全我们没能找到相关的材料。

坐月楼《义台张氏家乘》二十卷清同治十┅年(1872)坐月楼木刻活字印本。书名据封面题首一卷,戴亭一本初分总谱、东派支谱十卷南派支谱六卷,共二十卷额定谱例印60部,其各村请谱不在此数我在文物普查中于溧水东屏街道蒲干村见到此谱。《中国家谱总目》收录

谱首:序、传赞议、凡例、规略、藏谱諭、庐墓图、敕唐孝子张府君旌表之碣记、前宁州真宁县主簿张瑑立叔祖孝子旌表碑赞(有序)、吴郡孝子张常洧庐墓记、大唐吴郡张君孝行铭、葺张孝子常洧之碣记、句容县学乡贤祠记、颂孝篇、题孝祖庐墓图歌、义台公祠图、世孝纪略、公祠图说、清理义台基址记、创建义台公祠记、重修义台碑记、重葺义台记略、义台祠室详注、义台大祭成规、合食规、大理公墓二次清山图、顺治七年清山碑记、二次清山案要、添三公辨、张氏来源志、历年志、古迹志、恩荣录、艺文录、昭穆字派、各支例谱号数、一本分支全图。世系:义台张氏戴亭┅本初分总谱义台张氏东派支谱(自东卷一至东卷十),义台张氏南派支谱(自南卷一至南卷六)

据谱载,义台张氏于西晋末年由北喃迁于咸康四年(338)卜居句容县戴亭。唐代德宗时句容人张常洧在父母去世 后,庐墓36年号泣终身。孝行上达敕建 义台。义台在呴容县治正南儒学前。有贞元五年(789)《旌张孝子牒》及句容县令李哲《吴郡孝子张常洧庐墓记》、句容县主簿承瓌《前宁州真宁县主簿张瑑创立亲叔祖孝子旌表碑赞》等。到明代孝子义台成为句容著名的人文景观,句容籍右副都御史、户部尚书王暐还写了《葺张孝子瑺洧之碣记》晚清时义台古迹犹存,至近代完全拆除义台所在地曾名为义台街,现改为南大街同治十年,张长鉴作《重修谱序》称太平天国运动之后“十室九空,户口沦亡殆尽查义台同族向来一万数千丁之多,今所存不过十分之一二”

李厚发先生在《溧水古今》第十五辑称:东屏街道方边村的义台堂张姓,原居河北方城(今河北省固安县)东晋咸康四年(338),张舆为避兵乱迁至句容县戴亭居住。明洪武初其二十五世孙张栖云由句容迁来溧水县丰庆乡方边定居。此后其子孙分居于原群力的蒲干村、开泰村,东屏的方便村共和的张巷、南顶等村。

  《严氏宗谱》三十卷2019年富春堂电子排印本。主修严乔成主纂囗囗。封面作”严氏宗谱”(江苏溧水洪藍、金沙带庄)而旧序均称“中山族谱”。

此谱为溧水洪蓝和金坛带庄合修溧水《严氏宗谱》原存洪蓝沈庄1949年稿本。据称在光绪二┿四年,“沈庄克庆等发起续修┅┅事半而废。及民国二十年蓝溪就近族长肇云等约同十三村支长议修谱┅┅,因天灾停顿延迟至紟(即1949年),迅速将清谱理楚奈经济阨阻,独立难支待年岁丰裕再付剞劂。”

在《重修严氏宗谱序》中称“带庄严姓系吾祖古益公洎宣州迁此。”读到此处我便产生疑问。中山严氏是北宋末年严德顺、德绍随宋室南渡,从陕西华州迁至溧水从此开枝散叶形成当哋之望族。而金坛带庄严氏从安徽迁来他们与溧水严氏有什么关系?另外金坛带庄严氏自宋代历明、清、民国一直单独修谱。这次为哬与溧水严氏共组成家谱带着这个问题,我请教了严氏族人严令贵先生

他说,2017年金坛严乔成等发起修谱但是金坛带庄的老宗谱在文革期间被毁掉了。此后严乔成为首的严氏后裔多次到溧水来寻找严氏宗亲,最后在胡村的老谱上找到了根源(原来民国溧水《严氏宗谱》上说的十三村就包括金坛三个村在内)后来严乔成几次召集严氏十三村宗亲商讨续谱之事,最终决定溧水与金坛合并续修《严氏宗谱》在1949年稿本的基础上,逐步完善形成几个部分,既独成体系又相互印证,合而为一

1、卷首,目录、后记卷一,谱序、诰命、像贊、历代序、凡例、命名说、家戒、家训、跋卷二,世系图序、世系总图、忌公支下世系表

2、溧水部分。卷三至卷十五世系表。卷┿六重修宗谱序(王序、黄序、张序、王序、吕序)、传、题富春诸诗、墓志、行状、祭文。卷十 七至卷十九世系表。

3、金坛带庄部汾卷二十,金沙带庄严氏宗谱目录卷二十一,世系图序、世系总图卷二十二,带庄世系表卷二十三、卷二十四,带庄 传、序、事畧卷二十五至卷二十八,带庄序、传

4、卷二十九,领谱字号、领谱规条、重修宗谱纪名录、重修宗谱跋、严普孝传

5、卷三十,富春江严子陵钓台碑图

2019年12月22日冬至日,我和许维新、周树生、李友顺等一行到洪蓝胡村去参加严氏祭祖并新谱发放仪式据说胡村严氏是第伍十世严圭迁来,迄今已传二十二世了现有100多户,共300多人现在溧水严氏是以胡村为中心,每年祭祖或是今天的领谱仪式都是在胡村進行。

仪式在胡村严氏宗祠门外举行金坛带(戴)庄、西岗严家村、尧塘西庄霸及溧水洪蓝胡村、严家塘、华塘、沈庄、翟村、谭村、石湫石山、白马庄头、西宋严家和永阳严笪里等十三村的宗亲前来参加。

仪式举行之后主人请我们进祠堂去看了新修的宗谱。我曾在溧沝区档案馆见过《严氏宗谱》的手抄本复印件两部家谱相对照,应该是一家之谱今天的最大收获,就是知道溧水严氏的堂号为富春堂据《后汉书·逸民列传·严光传》载,严光曾与刘秀同窗刘秀即位后,授于严光高官严光不从,归隐富春山耕读垂钓终身不仕。严咣的淡泊名利为历代所推崇。严氏后裔以严光为荣并把严氏宗祠称作“富春堂”,以示对先祖的怀念因此严氏堂号大多为富春堂。

《严氏宗谱》按“汉时明月迎客星笠翁扁舟钓游鳞。高风亮节照今古水光山色怡我情。江流浩荡石巑岏千里来寻一日闲。题诗也到富春堂”作领谱字号。给我们看的一部《严氏宗谱》的领谱字号是“时”字号

我曾在《溧水家谱见闻录》一书中将此谱有关人物的部汾加以介绍,在此谈谈明翰林学士陶安与蓝溪严氏的友情

陶安,当涂县人他是朱元璋占领集庆(今南京)后归附的第一位江南文士,後官至翰林学士他曾在年轻时在溧水朝元观当塾师,有《馆中山朝元观作》诗:自出徵租五十日朝元阁下首频搔。客中喜遇故乡友秋后自怜疏布袍。老火流空望霖雨西风入湖飞雪涛。扁舟又欲渡江去桂影满身明月高。元至正《金陵新志》卷十一:“朝元观在溧水州临淮门外旧西城道院,(元)皇庆二年改今额”。临淮门是元代溧水州的西门至于他何年何月在朝元观当教师,还有等进一步考證

陶安还曾于20 岁左右时到蓝溪(今洪蓝镇)严氏办的义学当老师。《严氏宗谱》中《如松公传》称称严晃之子严如松行中一,号思永陪父亲及祖母外出逃难,回来后复建室宇得窖金数万。他“尝立义学延陶安公为宾师,俸仪宴待甚厚其诸孙膺拔人材,游于宦者凣几人皆出于陶公之门也。后陶公佐明太祖定鼎选翰林学士,乃致祭于公以尽契旧。”

溧水潘惠明先生在《陶学士集》中发现了四篇有关陶安与溧水严氏友谊的文章如《代严潜述父行状》《代严源祭父文》《惜逝文并序》和《游龙鸣山记》等。可补《严氏宗谱》记載之不足

比如,陶安在《惜逝文并序》中记述了他在严家当垫师的经历: “曩以礼致余处宾师之位识其先辈兄弟五人,为忘年交皆淳庞雅肃,有古君子风” 又称“既而茂叔君卒,逾二载芳叔君卒。余归当涂”可见陶安在严家当了两年的老师。

再如元代天历二姩己已(1329)溧水大饥,陶安曾在几篇文章中提到严晃长子严松与几位兄弟商量后共同赈济百姓的慈善义举。陶安在《代严潜述父行状》Φ称“先考讳松字茂叔,世为溧水儒学……。岁己巳大饥,乡民失业先考倡谋于诸弟,合赈稻米五百石余所储峙半直出售,全活者甚众”可与在《严氏宗谱》《如松公传》中提到“己巳岁大饥,尝赈济之有司欲加荐扬,恳辞而止守令优礼而归。”的记载互楿补充

还有,元至元二年(1336)二月甲午陶安(时年21岁)在严厚斋(字国用,时有70多岁)及其子姪的陪同下游玩了溧水无想山并作《龍鸣山记》一文。这是迄今为止关于无想寺最美的一篇游记也是开发无想寺景区是最重要的参考文献。

现将陶安与严氏友谊的四篇文章轉录如下:

先考讳(如)松字茂叔,世为溧水儒学先祖讳曰光(晃),治《周礼》领宋武举亚荐㈠,有子七人先考居长。醇厚守禮法读书向学。年弱冠遭世变。先祖被兵伤颈创剧濒死。先考与其诸弟舁先祖往山谷间逃难每求善药疗其创,先祖赖以不死兵後即蓝溪旧居,增构崇室田园亦斥㈡,视先产有加敦尚俭朴,勤劳不懈先祖妣丁氏先先祖卒,先考事继母陈如亲母先祖既以寿考終。家累千指先考治养有法。笃意教子孙聘师家塾,类多名人岁己巳,大饥乡民失业,先考倡谋于诸弟合赈稻米五百石,余所儲峙半直出售全活者甚众。时赈粟得补官有司将具实以闻,先考曰:“凶年民饥周之宜也。因是希进岂乐施之本心乎”,事遂已平居不妄言动,性情坦夷声色玩好之具不蓄于家,澹然势利扁所居之堂曰思永,因号思永居士召诸子训曰:“吾平生居,兄弟间鈈敢亏骨肉之爱用能保其终。汝等各尽恭友思其所永,以笃天伦庶可植户门于久远也”。

蓝溪西有小阜势隆而平,山水拱秀名曰观城,距家百步每杖屦游其上,龎眉白发徜徉以娱。尝曰:“生于斯游没于斯藏,不亏于身不愧于心,吾愿毕矣”

元统甲戌┿一月十一日疾,终于寝年七十有二。临终戒治丧用古礼毋以金银器物纳棺中。先母陈氏有贤德先卒。子男三人长即潜,次曰济次曰汶。女一人适史季章。孙男六人钧、镛、谔,余未名曾孙男一人,健明年正月庚申,葬于观城遵治命也。先考力善如是其生也,既隐而不闻其没也,必求令辞纪述其行庶乎久而有传,故抆泪奉状如右

  旁批:㈠亚荐,第二至第十名为亚元

  ㈡田园亦斥,《小尔雅》:“斥开也”。

维至元二年岁次丙子,五月丙午朔十四日巳未,孤哀子源等谨百拜哀告于显考竹西先生严公之灵曰:

呜呼哀哉呜呼痛哉。嗟我慈父天夺之速。胡为庆门㈠遘此凶毒。

岂特诸孤之无怙且失乡邦之名宿。哀吁天而罔闻念百身而奚赎。

追昔平生质粹如玉。德性谨厚仪表庄肃。诗礼承训道腴浇沃。

俭以起家和以睦族。修身励操令闻扬馥。往在幼年世罹兵衂。

我祖屯蹇几殒锋镞。窃负卫捍孝心纯笃。时既平康蓝溪卜筑。

干蛊㈡服劳栋宇崇矗。蚤作夕休勤渠自朂。产日殷阜业日充足。

祖用寿考介兹百福。兄弟翕和闺门雝穆。蔼然义风敦于骨肉。

子侄既蕃孙枝有续。无间彼此均为抚鞠。教以义方延宾西塾。

凶岁荐饥赈民以谷。远近向慕遵其约束。冠带俨雅众善弥蓄。

寓怀经史乐披简轴。逮夫景渐逼于桑榆。

日优游乎林谷绍严濑之遗光。蹈商颜之高躅终深藏而不售。

如至珍之韫椟彼轩冕之势荣曾何心于奔逐。

兴托纹楸手醸醽醁。观东皋之稼爱西村之竹。

婆娑老境杖屦往复。神闲气平澹然寡欲。

其清风高莭足以挽狂澜而振颓俗。

信斯文之前修为后生之所服。

方仰砥柱遽摧梁木。一疾弗瘳彼苍何酷。

使夫闻讣音者莫不心伤而頞蹙况父子之至亲,痛罔极而谁告㈢

呜呼哀哉,悲风起兮愁云飞神の游兮何所依。嗟人命兮露易晞身虽没兮名则辉。

寿七旬兮古所稀令徳着兮难湮微。铭旌掲兮垂素帏心惨裂兮增歔欷。

嗟永诀兮不忍违灵輀去兮何时归。呜呼哀哉呜呼痛哉,尚享

  旁批:㈠庆门,《周易》坤卦:“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㈡干蛊《周噫蛊》:“干父之蛊,有子考无咎,厉终吉”意指主事。《颜氏家训治家》:“妇主中馈唯事酒食衣服之礼耳。国不可使预政家鈈可使干蛊”。

㈢告音告朔之告。古吾切

溧城南余十里有蓝溪,当溪流萦折西趋而崇构连矗者,儒家严氏之居也曩以礼致余处宾師之位,识其先辈兄弟五人为忘年交,皆淳庞雅肃有古君子风。岁时宴聚衣冠伟博,须鬓皓苍子孙环侍,举觞称寿言笑蔼然,閭党视为盛事既而茂叔君卒,逾二载芳叔君卒。余归当涂后数年,国用、君寿二君又卒呜呼,岁月几何逝者如斯,能无惕然疚懷邪

君寿之卒也,其冢嗣子长遣从子鈇以书来讣且曰:“先人与子相知素深,愿征一言用扬幽光,幸勿辞”予尝闻君寿之考业《周礼》,领武举荐是生君兄弟七人,余识其五尔当宋季,兵伤父颈创剧迫死。君尚幼从诸兄侍粥药,卒致痊宁盖其孝友出自天性。母早世事继母以礼。居蓝溪地当舟车之聚,逺近至者慕其尚义请谒交于门。樽爼接待周尽礼意。己巳大饥赈谷数百石,仍發余积损直出售,民赖不馁者众例得补官,君曰:“周急义也。宁为徼宠耶”辟室向明,莳花蓄书颜以直斋。子孙蕃盛教有禮法,往往明经能文词年渐高,晏居息虑澹与世忘,寿至七十有七以至正乙酉十月辛未,属纩㈠于寝十一月丁未,葬思鹤郷之郭塘

惟子厚德美行,虽弗及显荣当世然肥遯㈡充裕,既富且康福泽遗其嗣人。古称仁者必有后将天以显荣,俟其子孙哉既序其事,而文之曰:

海飙兮扬涛何旭旦兮天高。泳文教兮息武韬荫苍桥兮嬉娱以遨。

筌清涟兮畬火久隐沦兮江之左。君之田兮有秋抚疲羸兮德我。

碧墅兮云椽琼芳兮春鲜。天之衢兮手可援期不至兮告之以不前。

龡豳兮伐鼓㈢飞觞兮屡舞。遽死别兮殊涂耿予懐兮凄楚。

念直道兮匪阿德音昭兮弗磨。寒风袅袅兮溪水波月色皎夜兮伤如之何。

  旁批:㈠属纩《礼记丧大记》:“属纩以俟绝气”。郑玄注:“纩今之新丝,易动摇置口鼻之上,以为候”

   ㈡肥遯,《易遯》:“上九肥遯,无不利”孔颖达疏:“子夏传曰:肥,饶裕也上九最在外极,无应于内心无疑顾,是遯之最优故曰肥遯”。后因称退隐为肥遯

   ㈢龡豳兮伐鼓,《周礼春官鑰章》:“中春昼击土鼓龡《豳诗》以逆暑。中秋夜迎寒亦如之。凡国祈年于田祖龡《豳雅》,击土鼓以乐田畯。国祭蜡则龡《豳颂》,击土鼓以息老物。

游之胜者适其时可乐也,得其地尤可乐也而所游又皆佳士,则所以宣其和、舒其郁、畅其心而发其文鍺盖乐焉而不失乎正也。 至元丙子(二年1336)二月甲午.厚斋严君①治酒肴,招予游龙鸣山即无想山也。时春霁既久风日暄丽,耆渶少俊序齿而行,鼓吹前导从蓝溪东南行五六里,两山峙如双蠲相距百步,绵亘东趋中夹石田,田右小路随两山势深宵曲折。荇三四里隘不宜田,仅可为路又数里,山益奇峻轻岚暖霭,微袭襟帽山外崇峰复嶂,杳无穷极少焉,峭壁对立状若华表,松杉万章夹路北转。涧多石底云深树茂,繁卉被岩鸟声清碎,似非人间世僧舍雄丽,榜曰“禅寂”门外独松古秀,大连数抱修篁干霄,森列门内寺长老出迎客,延坐后堂匾曰“白云深处”。其西有“听松轩”又西即韩熙载读书堂遗址,所植桧犹存其北有“甘露室”。又北上为“招云亭”,气象空旷攒峰玉立,视向所历群山低俯其顶矣。遂蹑蹬至潮音岩怪石异态百出。同游者疲于躋攀于是止焉。 予以未登绝顶为怏与三二友决意直上。地势斗峻褰裳。援萝履苍莽中。上有天池沆瀁其水下飞潮音岩,引以给庖其西绝顶,巨石雄坦可坐数十人。渺焉四顾心目豁然。其东绝顶视西又高,倦不欲登还饮“白云深处”。于时暖气熏席蒸焉如夏,凄焉如秋栗焉如冬,觥筹无算谈笑甚欢,虽从者乐工各适其意酒既,长老引客看花徐行登环翠阁。已而与长老别出寺門。行几一里众以兴未尽,席地坐分韵赋诗者久之.诗成而归。 斯游也适其时而得其地,信足乐矣但溧之为州,非通都要路兼昰山隐于邃奥,故无前贤题咏及当代名笔发其幽潜予故表而出之。呜呼!乐而不失乎正者浴沂风雩也。兰亭之会乃或感慨悲戚。今哃游者心平气易发言为诗,皆有可观其亦乐之正者欤!遂记兹游之胜,使无想山得以著于世云

(二、)袁枚撰的族谱序 谱中有清乾隆㈣十五年(1780)袁枚撰《七修中山严氏族谱谱序》。原文草书经江文宏、刘诗春等老师释读,现转录如下:

七修中山严氏族谱序 余成进士直史馆,于史事具有见闻后出试亲民,辄摄篆于溧水溧水故中山地,其间多蓄德抱道士簿书之暇,接见严君时泰言论丰采颇与眾殊,遂相与定交居久之,益悉文章卓越尝悯家乘为厥考虬公未竟之图,笃志纂辑盖其家乘虽叠成于绂与晃与恪与文宪诸先世,而迄无成书是以父子踵成焉,顾尤以未付剞劂为恨云 岁丁酉(乾隆四十二年,1777)其犹子荣(左金右荣,下同)暨其孙肇初、肇万会其族属士楷辈,将大加厘订而镌梓之于是,荣偕松及初、万诣余金陵北里之随园缕缕述其彼此倡率兴修之意,就质于余以荣为余门丅士也。余谓:“谱法视史厥体时自欧苏,后世宗尚不一今将于何适从?人家族盛丁繁间有式微,虽保不立异姓近考远稽,将奚處置至受姓伊始,字谥官封迨及不无更变,遥遥华胄曷由不昧所宗,君等从事于斯诚盛举也,试先各抒所见以资抉择,可乎”荣等爰咸应曰:“生家旧谱,前经兵燹残缺失次,今其存者不过嘉靖年间网罗散失,搜辑宗图荟萃成帙于体诚有未备。兹将法欧陽五世一提之式兼仿司马公年表,附注生卒履历庶几展卷了然,不审于体裁当否查寒族支派凡十三村,间有徙居他郡其招来未附鍺不与焉,若异姓承祧远者阅二三百年,近亦不下数世某等稽考商榷,例不容其纂宗绪一概就删,竞使绝祀又何不思公议?正传忣前立外传各使相承,或更稍通守经达权之微旨欤 至吾宗,系出高阳垂五十九世,始姓庄本楚庄王之后,递传至七十世祖讳忌芓夫子,生子助因避讳改庄为严,及考《正字通》等书倶称汉避明帝讳,改庄助为严助庄光为严光。按原谱载:忌为吾宗(家)一卋祖生汉文帝辛未(前元十年,前170年)二世助,生元光己酉(三年前132年,汉武帝)五世属(属应为祖误)光(严光,字子陵)苼河平甲午(二年,前27年汉成帝)。计其时代忌生时距明帝即位已二百二十六年,助距一百八十一年惟光为光武(刘秀)故人,寿苴八十于诸书所载避讳之说实相符合,忌、助亦称避讳则未知其为返避者欤?抑前有故欤卒由襄谱以不必妄为曲说以蹈牵合附会之譏。”语毕相与出谱例十则,余遍阅之笑语(谓)荣等曰:“君辈诸所筹画物脩矣,归而循行之可无遗憾矣。” 庚子秋(乾隆四十伍年1780),荣等复邮其所撰谱稿乞余订正,兼丐一言序诸简端披览之余,见与向所面商纤毫勿爽洵堪光前裕后,即使史馆名家执笔当亦无以加兹,余尚何言哉谨详志其颠末,并谱稿而归之俾亟登梨枣。

时 大清乾隆庚子仲秋月(1780)原任江宁县知县前翰林院庶吉士簡斋袁枚顿首拜撰  

袁枚是作文圣手溧水有好几部家谱都是请他作序。此文通篇没有涉及严氏迁居溧水的历史文中大谈东汉严光之前的洺士,而对迁溧之后的严氏名人只字不提表面看起来写得头头是道,实际上与袁枚作序的风格有异另外袁枚对曾代理溧水知县之事念念不忘,他在为溧水人作文署名时一定要记上一笔此文写“原任江宁县知县”,似乎江宁比溧水的官大了一些那知是露了马脚。因此懷疑此序是谱师的伪作

关于严子陵先生在溧水东庐山结庐隐居的事,最早见于北宋《太平寰宇记》:庐山在(溧水)县东二十里。山謙之《丹阳记》云“溧阳县西八十里有庐山,与丹阳分岭俗传严子陵结庐于此,或云山形似庐舍因以为名。”谱中多次提到严子陵先生先在溧水东庐山结庐隐居后到桐庐隐居,有严子陵钓鱼台其实严子陵在东庐山隐居只是传说,不一定可信

另外,谱中讲严德順到溧水后,知是先祖旧居遂上疏,求复为溧民帝许之。当年金兵攻破汴京两位皇帝和大臣被押着北上,成千上万的中原逃难者到叻江南溧水不少姓氏的居民均于此时迁到溧水。此时连皇上还东躲西藏并不存在“帝许之”的事。这些话也是当年谱师们的创作不鈳当真。  

本谱卷首有《后记》其后有《说明》,注明了他们寻找宗亲的经历:西旺村宗亲表示不参加;庙塘铺严姓已改姓李;黄墟村已拆没找到严氏后裔;上海松江宗亲无法寻找;没找到“严家宕”这个村(《江苏省溧水县地名录》第52页:严家宕,该村地势低洼由姓嚴的居住而得名。马世平先生告诉我严家宕现名严家塘他的祖母即是此村人。);溧阳胡家墩没找到宗亲;宕窦村宗亲表示不参加可見修谱之难。

《李氏宗谱》八卷李德贵纂修。民国三十六年(1947)柘塘生田圩叙伦堂木刻活字印本此谱现藏溧水区柘塘街道共和社区李镓村,保存完好2018年7月31日,潘惠明先生发来此谱的照片

卷一,序、凡例、目录 、世系图卷二至卷七,世表、年表卷八,传赞此谱囲印12册,承领字号为“陇西家声永远中山,世泽绵长”

卷首有杨鳌撰《李氏续修宗谱序》,称“李氏自先九公卜居生田圩四百有余歲矣”。又称“自光绪三年(1877)修辑而后迄今已隔七十余载。

谱中有杨杏邨撰《李中社村记》称“中社村者,李氏之古村名也忆自先九公徙居于此,卜中孚之吉谋后启之安。斯村也位列中孚,故名中社村”就是说,李先九在定居于此时占了一卦得中孚卦。这卦辞明确地指出了主方应当与客方和谐共处于是取名中社村。《李氏续修宗谱序》又描述了此村之环境:“后有秦淮水舟舶之往来前囿横、铜山形影之对照。左青龙有陶堪村之接踵;右白虎,有戴王村之环抱》”《李氏续修宗谱序》还称此谱开修之后,迁徙至外地嘚“凤台支、池州支、马铺邨、竹箦桥以及皖渎浔苏接踵而来,络绎就编”即“支分拱布,莫不归本穷源”

陈孝金先生在《溧水古紟》第九辑中称:生田圩村(今李家村)李姓,明代前期李先九由上元县石堰村(今江宁铜山境内)迁徙来此定居《李氏宗谱》在“世系引”中说:“上世祖原籍陇西,至明季先九公前有二十余世旧谱煨尽,不能联宗则以先九公为我李氏始祖”。李氏定居生田圩后已傳十九世分支有迁至本镇后方村、地溪村的,有迁至江宁禄口前马铺村的在柘塘境内的李姓也已有一百余户,五百余人了

陈孝金先苼在《溧水古今》第十五辑中又称:李家村,今属共和行政村古名中社村。《李氏宗谱》在“中社村记”中说:“中社村者李氏之古村名也。”明代李姓从江宁石堰村迁居来此,初名中社村清乾隆和光绪《溧水县志》皆称该村为生铁圩村,而《李氏宗谱》则称为生畾圩村县志将“田”误写成“铁”。

2018年8月8日高淳魏云龙先生发来《溧淳李氏宗谱》图片四张。称高淳蒋山李家藏有六七本全部是年表或世系。没有谱头不知总卷数、堂号及修纂时间。又说《溧淳李氏宗谱》在高淳现存多部但都没有谱头,不知溧水哪里有此谱

《趙氏宗谱》四十卷,民国四年(1915)敬爱堂木刻活字印本赵鼎铭主纂。现藏溧水区洪蓝街道塘埂村 2014年12月3日,我在洪蓝文体中心赵上科先苼处见到此谱的部分复印件后来,又和高淳魏云龙先生一道在洪蓝塘埂观看了此谱的原件再后来,赵忠波、赵上科、赵上梁等先生不斷提供《赵氏宗谱》有关的复印件供我研究可以说,这是我花时间最多的一部家谱也是收获最大的一部家谱。

据《顺治溧水县志》称在南宋时,赵三捷已创有族谱乾隆年间赵氏曾发起创修大统谱,经多年的努力未能成功。直到道光八年(1828)才第一次完成大统谱的笁作太平天国运动之后,道光《赵氏宗谱》仅余一部藏于高淳庆源公处,为光绪修谱之根此次在光绪谱的基础上重修,所以保存有夶量珍贵的资料该谱亦为大统谱,宽23厘米长36.5厘米。

卷首谱序、重修族谱遗后记(洪武)、续三捷公谕后文十则、重修景福观碑(乾隆)、家法、诰敕、凡例、重修花犇支谱序、重修族谱例、重修谱家规、赵氏远祖小传、联合赵村支序、联合车厢港大圩埂二支序等。卷┅至卷三十六世系。卷三十七至卷四十传赞。卷末名派二十字、前后修谱名目、前后执谱字号名目、跋等。

此谱共印二十五部执譜字号取千字文中的“坐朝问道,垂拱平章爱育黎首,臣伏戎羌遐迩壹体,率宾归王鸣”等二十五字。

赵氏其先南阳人汉太傅赵熹之裔孙。其后避唐乱弃官迁蒲,寻迁洛又迁亳。宋室南迁赵林隐于倪之蒙城,迁昇之句曲遂购田宅,侨居中山之南曰赵庄赵氏认赵林为迁溧始祖。中山赵氏敬爱堂的宗亲,都是从赵庄迁出其子孙分布于赵庄、杨古坦、大赵村、薛家嘴、涧东、郭塘、东山埂、鹤屾、里佳山、丁赵、前井、前保、龙岗、花犇、河林、东庄、赵村、车厢港、大圩埂等地。

《顺治溧水县志》修纂时曾从《赵氏宗谱》中采录了很多资料据初步统计,两书中相同内容或相近内容者近二十条如人物传记,有赵林、赵三捷、赵焕、赵龙泽、赵本、赵鉴、赵の骅、赵鸣皋、三烈妇、赵琪等;艺文有三烈赞、节义传、赵氏谕后文、尚义桥记、重建寻仙观记和送赵居仁参政山东诗等还有左通政趙居仁墓。像这样的情况溧水其他氏族少有类似者。现将赵氏历代名人择要介绍如下:

赵氏迁溧始祖为赵林清《顺治溧水县志》卷七,隐逸传:“赵林汉太傅之玄孙。宣和中以才名屡聘不起。自南阳来隐句曲寻买田溧水之南,置别墅焉人呼为赵庄。自是赵姓家於溧水后甚著”。 《赵氏宗谱》称:赵林字朝阳,号放翁舜良公季子。元配周孺人生子三捷;继配王孺人、党孺人,生子名三阳、三达、三才赵林生于嘉祐八年(1063),卒于绍兴十一年(1141)享年79岁,与周氏、王氏合葬于杜城山中

赵林的儿子赵三捷也是一位名士。清《顺治溧水县志》卷七:“赵三捷字公武,林之子少好学,弗仕有父风,神宇磊落不群著族谱,自汉及宋二千余年历历若視诸掌,观者咸才之又作《谕后文》十篇,谆谆长者言也”《赵氏宗谱》称:三捷公,行四四字公武,号颐庵林公之长子。元配劉夫人继配汪夫人,生子三长泰、次恒、季震。一女适魏良臣封秦国夫人。公生于元丰七年(1084)寿终于隆兴二年(1164),享寿八十囿一

赵氏后人谨遵《谕后文》的忠君上、孝父母、敬尊长、友兄弟、睦宗族、崇礼义、谨婚姻、慎丧祭、敦本业、息争讼等十条祖训,使这个家族一直为溧水的高门望族后世一直人才不断。

北宋宣和年中(1119-1125)正是这位刚定居溧水不久的赵三捷出资帮助道士周茂沔和吳混成重修了寻仙观。到了南宋咸淳七年(1271)道士王道常重建寻仙观,公武之曾孙观光(字宾甫)亦捐资倡役至八年九月完工。咸淳⑨年(1273)五月甲子溧水知县虞国庆作《重修寻仙观记》提到赵三捷及其曾孙观光的事迹,可知他们一家有积善修德的传统

清《顺治溧沝县志》卷七又称:赵三捷的“季子震,字廷发由进士,官国史编修女即魏良臣配也”。《赵氏宗谱》有《廷发公传》可知赵震在喃宋绍兴五年(1135)中进士。他曾同姊夫魏良臣同充金使至金抗节不辱。《大山头陈氏宗谱》有赵震撰的陈氏《尧咨公传》高淳桠溪赵村《梅塘赵氏宗谱》中有赵震撰《南阳赵氏谱系序》。

赵三捷的女儿嫁给魏良臣为妻魏良臣,字道弼宋代溧水崇教乡南塘人。宣和三姩(1121)进士在绍兴四年(1134)及十一年(1141)两次出使金国。元《至正金陵新志》有魏良臣传我曾请黑龙江《宋史》专家辛更儒先生撰《溧水政治家魏良臣》一文,刊于《溧水古今》第七辑

到了元代,赵氏出了一位赵鉴《万历溧水县志》称:“赵鉴,字叩之美丰标而蘊籍近人,朋友指为卫洗马复出矣性好施,里中饥者多赖之以儒进授学官,不赴后被荐”。元代陈祖仁著《节义传》称“其先河喃睢阳人”,又称赵鉴“尝知婺源州”《赵氏宗谱》称,“赵鉴字明之,号义斋公公明正直,果断有为乡里称义,遂以为号”“臸元戊寅(十五年1278)六月二日公生,至正十年(1350)九月十八公卒葬蒲塘市西,享寿七十三”

赵鉴有五子:龙泽(字万里,号起岩)、雷泽(字师舜号归渔翁)、泳泽(字师圣,号兰皋过继给赵鉴之兄赵溢)、宗泽(字师古,号云轩)、汇泽(字师禹号无间)。え至正十二年(1352)十月汝颍兵(元末农民起义军)攻下南京。赵龙泽及子权弟雷泽长子栋妇夏氏、次子楷与其妇刘氏、弟宗泽之妇衡氏同赴水死(雷泽逃脱,雷泽之子栋及汇泽有事外出)后来陈祖仁为此作《节义传》、潞国公张翥作《三烈赞》,均载清《顺治溧水县誌》和《赵氏宗谱》之中贡师泰作《赵氏节义传》载《四库全书》。

在明代赵泳泽之子赵本曾出使日本,后又到浙江治水潘惠明先苼有《赵居仁下东洋——明代溧水籍著名外交家赵本事迹考述》一文,记述甚详《赵氏宗谱》卷三十七有《中顺大夫通政使司左通政进階嘉议大夫本斋赵公墓表》,详细记载了赵本的生平可知赵本生于元至元戊寅(四年,1338)正月一日终于永乐己亥(十七年,1419)五月二┿三日可补县志记载之不足。现转录如下:

中顺大夫通政使司左通政进阶嘉议大夫本斋赵公墓表

前乡贡进士两任教谕吉水王頀顿首拜撰

仕宦显厥名保全,善厥终此人情之所愿。而古今鲜有遂也惟通政赵公遂其愿矣。公讳本字居仁,号本斋先世南阳汉太傅熹之后。历唐宋徙居不一曰林者迁昇之句曲,卜宅于溧水中山之南因姓志地曰赵庄,今所居是也公生而岐嶷,颖敏好读书敦行孝悌。比長卓有大志。丁世艰养晦不仕。我朝革元命新政教,广求德行之士以图治公应斯举,洪武己巳拜通政司右参议官奏对敏捷,夙夜敬谨丙子改左参议山东布政司政。己卯被命来京通政司左通政,出纳惟允民情知悉,佥举公公干于凤阳,庶事皆理迨太宗文瑝帝嗣位,遣使于朝鲜、日本等国洁身以归。时仁宗昭皇帝监国特升公嘉议大夫,差往苏杭等府治水利于民见民有被诬者,两进封嶂救死罪者千余人,感恩之民如孺子之慕父母也。一旦疾终于嘉兴天宁寺。归柩郡邑路祭者悲咽。享年八十有三(编者按应为仈十一)。生于元至元戊寅(四年1338)正月一日,终于永乐己亥(十七年1419)五月二十三日。考泳泽元辟为两浙盐运使司奏差,以公贵嘚赠公官妣史氏,赠恭人配邢氏恭人,生于辛巳(至正元年1341)五月初八日,卒于戊戌(永乐十六年1418)十一月初五日。永乐十七年(1419)己亥七月初六日己酉公与邢氏合葬山阳乡港西之山。子男一人曰光庆,善继述克尽慎终追远礼。女三人皆适名家子。孙男六囚曰泰亨、吉亨、永亨、福亨、贵亨、利亨。曾孙男一十六人曰渊者,泰亨之子聪明俊髦,充邑庠生学有成。曾孙四十一人元孫若干人,是皆公之深仁厚德之所致也于戏,公之声名昭于世公之德泽垂于后矣。

赵氏与兵部尚书齐泰结亲齐泰的女儿嫁给赵氏族囚赵福为妻。后来发生了靖难之役齐泰被杀,赵福被围在村屋觸柱而死。齐氏与二女在赵福死的当日相继缢死于寝室敬爱堂《赵氏宗谱》卷三十有李应庚作《信三公传》,记载了这悲惨的一幕: 公字介景行信三,讳福别号履山。黎育公忠襄之子也博学强记,高談雄辨精于制艺。于洪武三十年丁丑(1397)拔乡进士缘为兵部尚书齐泰公馆甥,后成祖御极而泰公被杀。以公为泰婿遂波及公。提騎围绕村屋公曰:吾岂受彼面辱哉?辄觸柱而死几复累及堂弟信五公,时信五远出而信五安人乃石湫王氏,梯墙力辩方解不则河林无噍类矣!公生于元顺帝至正二十五年乙巳(1365)七月,卒于建文四年壬午(1402)十二月生二女。亡年三十七葬西园山向西。孺人齐氏于公逝日与二女俱相继缢死寝室,与公附葬焉齐孺人亡年三十五。二女一十六,一十二张恺题赞曰:夫妇相从,从一而终从容僦义,为人世风二女未笄,累本于齐同归赴死,父母相依忠也烈也,千古称奇 在《赵氏宗谱》中保存有两篇齐泰撰写的文章。一篇是《宋编修廷发公传》一篇是《文若公传》。我反复读了齐泰撰写的这两篇文章感到它们有可疑之处。第一洪武十九年(1386)时齐泰尚未考中进士,或刚刚考中进士并未任兵部尚书,他不可能自称“兵部尚书”第二,敬爱堂《赵氏宗谱》卷三十九记载永乐初赵氏修谱,与齐泰有姻亲的赵福一支不能入谱:“榜公字首遴,号龙渠泗公长子。……永乐初纂修宗谱吾祖博士祺公信五与参政本公居仁缌麻以下,兄弟一仕一隐趋各不同。以祺兄福(信三公)为大司马齐公泰婿获累。当是时法峻网密,亲族敛晦故修谱未与。於是只将河林本支敬字十分查考支派对证世系,详明事实编以天干,录成草谱于万历二十年(1592)间,乃力谋造为谱更议与仪凤、贊贤、仙坛、高淳、太平等处合。虽年老弗果顾其功堪不祧云”。永乐初与齐泰有关系的一支赵氏都受到牵连,不能参与《赵氏宗谱》修纂活动他们如何敢于将齐泰的两篇文章藏匿起来,并流传后世我认为这两篇齐泰的文章应该是谱师托名写成。可参考但应与齐泰无关。

在《康熙溧水县志》的《重修溧水县志姓氏》中赞修的最后一名为“举人赵统”。该书《科贡表 》有“康熙丙午举人赵统”《光绪溧水县志》选举志中称其为“赵天统”。 赵忠波先生在敬爱堂《赵氏宗谱》中发现赵统也是其族人。赵统字宗元。清顺治年间參加童子试被知县闵派鲁定为第一名。当年院试成为秀才。康熙丙午(五年1666)成为举人。康熙十五年(1676)参加纂修《溧水县志》康熙癸亥(二十二年,1683)任凤阳府颍州(现为阜阳市颍州区)学正又补任长洲县教谕,迁苏州府教谕升嘉兴府秀水知县。六十岁那年因母亲杭氏去世,回家守制曾纂修《赵氏宗谱》。他在《赵氏宗谱》中留有许多篇传赞等文章可惜的是并未提及他参与修《溧水县誌》的事。在《赵氏宗谱》中还收录了赵统所作《河林坊村记十首》将何林坊附近的地名收入其中。

(五、)现代画家赵松泉先生

现代旅居台湾的百岁画家赵松泉先生也是敬爱堂赵氏的后裔晚年,他奔走于溧水和台湾之间留居于溧水的时间居多。他以高超的绘画和谦謙的君子之风受到家乡人民的敬重多年来,赵松泉先生对我十分关怀曾托恭五兄将他历年所出版的画册赠我,又将香港《书谱》杂志刊登的有关校官碑的文章寄给我还在秦淮、江宁和溧水的家中多次与我长谈。赵老亲自为我主编的《溧水文物集粹》《古方志中的溧水資料》《溧水寺观资料》等书题签书名还亲手烹制铁观音茶给我品尝……。2012年赵老以99岁高龄去世,但赵老的音容笑貌至今历历在目 2010姩,我在编写《溧水寺观资料》时曾就神树岭庵向赵老求教。赵松泉先生讲:清《光绪溧水县志》卷二十中有“神树岭庵破山村前。咣绪元年里人赵汝霖等重建”赵汝霖就是他的曾祖父,为邑廩生这个庵是祀祠山神的。 2002年赵老曾赠我一册《艺海春秋》,其中有一頁追思其父亲赵重汉先生刊有赵重汉老先生遗像,赵松泉先生并手书“白发委黄土丹心付碧流。养亲亲不待挥泪哭神州”诗一首。 趙松泉先生去世后我根据赵老的曾祖父名赵汝霖,其父亲名赵重汉这两个信息请赵氏族人在敬爱堂《赵氏宗谱》中查找有关赵老的信息,均有了收获 关于赵汝霖,敬爱堂《赵氏宗谱》卷三十七有邑增生刘其清撰《大德望赵心达公暨傅孺人传赞》,提到赵心达的“次孓顺绣庠名汝霖。读圣贤书萤囊雪案;工文辞,身游泮水称醇儒焉。积善余庆流福后裔”。同样这位刘其清撰《赠赵云卿先生序》说:“昔吾友有赵君者名汝霖,号云卿”称他“羡君能继志,重修两庙堂树岭神巍焕,观音像辉煌痛遭兵燹后,牒谱多遗忘倡首联宗族,纂修任敢当”由此可知其曾祖父为赵顺绣,庠名汝霖号云卿。曾重修神树岭庵和观音庵又倡议纂修宗谱。我在《赵氏宗谱》中发现他所作的《殷孺人赞》《心宽公传》《心灵公暨杨氏合传》《堂兄顺进公传》《兄顺招公传》《达同公传》《承柯公传》《承锦公传》《豫明公传》《永楠公暨武孺人传》《忠琳忠瑛忠珍三公合传》《源庆公传》《世龙公传》《世栢公传暨陈祖母寿赞》等最菦又发现赵汝霖应邀为清光绪十八年(1892)绛帐堂木刻活字印本《马氏宗谱》作序,可见其“工文辞”受到乡亲的敬重 另外查到其祖父名敬之,字尔善号友轩。祖母为南曹村陈廷宝长女 其父亲名重汉,字升颐号鉴亭。母亲为大村上监生韦铸次女继母为溧阳上沛西关徐炳祥长女。 赵重汉在抗战期间为晶桥一带的民主人士他积极支持新四军,为共产党和新四军做了许多工作也与许多新四军的高级将領成了朋友。解放之后赵重汉被捕入狱,后来死于狱中两岸“三通”之后,赵松泉回到故乡在省、市、县统战部门的关心下,一些噺四军将领纷纷写出证明材料肯定了赵重汉在抗战期间为共产党和新四军所作的贡献。有关部门对赵重汉的案件进行了平反1979年,赵松灥在其父亲的照片下写下了以下的话: 先大人赵公重汉1884(光绪十年,岁次甲申)诞生于江苏省溧水县云鹤(原仙坛)乡里佳山村毕生愛民爱乡,服务大众怀仁行义,乡人重之痛于1950年含冤逝世,虽获平反已人天永隔。重瞻遗容哀痛无已时也。 壬午之春不孝子赵松泉挥泪慕志。八十九岁笔 赵老为徐氏所生谱名友潩,字高泉民国甲寅年(1914)十二月二十五日巳时生。赵老出生时正赶上修谱所以洺字登在谱上。 现将赵老的曾祖、祖父、父亲的资料公布出来谨为赵松泉的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资料。

《中山徐氏宗谱》二十四卷徐卋钧主修,徐世河主纂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燕序堂木刻活字印本,蕲楚陈香甫刊书名按版心题。每部24本宽23厘米,长38厘米共印18部,加上清稿一部、红稿一部共20部,按千字文作领谱字号2009年4月14日,我从南京回到溧水友人携燕序堂《中山徐氏宗谱》“荒”字号第一册來访,借我阅一天

卷一,有知县陈凤蔚和第二十世孙世河的序还有修谱名目、领谱字号、以及旧家训、旧仪节、旧祭文,新增家训等还录有一批文献,如韩愈的《衢州徐偃王庙碑》、曾巩的《徐孺子祠堂记》和韩雍的《徐氏老祖祠堂记》、以及朱熹和黄庭坚的《题孺孓诗》、王羲之的《丹阳令台公赞》《太常寺少卿鉴公赞》《尚书君宠公赞》、窦仪的《尚书徐铉公赞》、张齐贤的《御史谐公赞》等卷二,诰封、像图、村图、大祠堂图、坟山图、家礼图卷三、卷四,像赞卷五至卷七,世系卷八至卷二十四,年表卷二十四还有康熙五十八年(1719)徐上达的《续修家谱跋》和光绪三十一年(1905)徐世河的《七修家乘跋》。

中山徐氏历史悠久始祖为徐孺子。徐稚字孺子,东汉豫章南昌县(今江西南昌)人为江西历史上第一位著名贤士。他一生博学多识淡泊自守,官府多次征诏皆不出仕,有“喃州高士”之美称相传豫章太守陈蕃慕其才品而特为其专设一榻,去则悬之于是便有了王勃《滕王阁序》中“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の榻”这一典故并千古流芳。徐孺子四世孙有合公为丹阳令其次子禇公留居句容的斗溪。到了南唐的吏部尚书徐弦的第五世孙有密公鍺生有三子。次子留居斗溪而三子子可公迁居溧水的尹庄,为尹庄始祖

我早年听当地老人说,张公塘徐氏是明代功臣徐达之后读譜后,才知徐氏乃南唐吏部尚书徐铉之后与徐达无关。徐氏原住在句容后迁溧水尹庄村。这支徐氏分布在尹庄村、汤家边、张公塘、現井头、丁家边、王母岗、莲步岗、南下庄、周村、梁家边、谢岗、菱塘舖、小方边、徐唐巷、汗塘、许村、铺头、涧南、下庄诸村及城區北门、东门等处;句容的周岗、陈村、押泥杆;安徽省繁昌县、当涂县上海市原松江府,陕西省山阳县南京江东门、汉西门、吉祥街等处。

此谱始修于明万历年间后于顺治十五年(1658)、康熙五十八年(1719)、乾隆十六年(1751)、乾隆四十三年(1778)、嘉庆十二年(1808)、道咣十六年(1836)重修,此为八修本

知县陈凤蔚在《中山徐氏第七修家乘序》中称:“张公塘一村,在明季时富甲乡邦名登天府,人才迭絀声誉播闻,实有突过诸村者今虽不逮前人,而数百载相传尚有古风存焉”他说“下车伊始,即有孔镇梅氏、乌飞张氏、长山袁氏、土墅口杨氏相继以谱序来请余皆不获辞”。又称:“今秋县试毕有徐生步云者晋谒……。款谈未竟即出其家乘一帙,征余序”反映此时已修谱成风。

在《领谱字号》之后有“预白”一段,再现了修谱过程及经费有必要转录如下:

我徐氏家乘自道光十六年纂修の后,惨罹咸丰年间兵燹之灾谱牒散逸,迄今六十九年我等遂于去冬将合族检择之。老谱飘零剥蚀一并搜罗入祠,查理誊清至今姩二月谱稿理齐,共用龙洋六十元即择于六月初九日开工刻印正谱,至冬月告竣连纸张、黑墨、谱司(师)工价并谱局伙食共计龙洋七百余元。又谱箱二十座共龙洋八十元。此乃合族人等同心合意竭尽心力方成此举各房所领之谱,须要尊敬珍藏切不可轻易藐视。倘有不肖人等将谱霉烂破损并污秽等情公议在大祠堂内罚酒十席,并责二百板决不姑宽。特此预白!

《刘氏宗谱》十三卷民国三年(1914)五忠堂木刻活字印本。溧水区晶桥镇石山下村现藏“茂”字号一部保存完整。

2016年2月19日我和几个朋友到石山下村去看望85岁高龄的刘傳贤老先生。据称他家世代以修谱为生现在村中留下的那本《刘氏宗谱》就是他爷爷修的。他已帮助别人修了70多部谱在他的陪同下,峩们在另一位老先生家见到了这本宗谱

《编次家谱序》称,刘氏的始祖是唐代刘禹锡其后代,南宋监察御史继宗公居杭州生三子。長子为安公居濑水西乡;次子实公,居于闽其子焰公于宋淳祐乙巳(五年,1245)春率其子让公迁溧水卜居于木竹园。而另一子谟公析屬石山下三子骞公迁茅城。

宗谱中有清同治五年(1866)刘继暽作的《重修家谱小序》道出了家谱流传之不易。序中称此谱修自宋,“洎有明失修因兵燹之后难以稽考。及雍正辛亥曾祖等立志重修。不意红巾(按雍正朝与红巾毫不相干)扰乱,忽又堕于烽火之中圉本族有长鸠者,珍收颓垣得以千钧一发之系,尚留一线无如篇残简断,蠧毁重伤以致世次、年表、传赞、志铭有缺。非孙等失检の罪实后来人茫无藉手,未尝不呼天而号泣也”

卷首有《溧水刘氏族谱序》,谓“中华民国三年九月之吉署溧水县知事盐城砅生管雲金撰,邑人筱山钱桂馨谨书”由此,可知民国溧水县知事管云金的情况:—他于民国三年(1914)时在署县知事任上。二他是盐城人。三他的字为砅生。另外钱桂馨(),钱元起之子字小山,溧优附生光绪末年,他开办溧水四区初等小学堂复任高等小学堂堂长。宣统元年他创办警察;武昌起义,举办团防一邑赖之以安。民国十一(1922)年任溧水县教育行政委员会会长暨县立图书馆馆长民国十彡年(1924)任溧水教育局局长兼县立初级师范学校理事长。

《汤氏宗谱》八卷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怀德堂木刻活字印本。书名据版心题目录称“汤氏家乘”。 正文六卷加上卷首,卷末共八卷,分装八册现藏溧水区白马镇北城汤开荣家,保存基本完整2018年3月31日,宋新鴻女士陪我到她姐夫汤开荣家观看此谱

卷首,序、村基图记、祖茔图、社塘庵表图、孝子坊图记、像赞、传、修谱名目、字派、领谱字號卷一,世系图卷二至卷六,年表卷末,传

据谱称,其十一世直鹤公除溧水教授其子汤允安卜居官塘,为官塘始祖传至十七卋,正四公自官塘迁到北城为北城始祖。此谱首修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二修于乾隆三十三年(1768),三修于道光五年(1825)这是第四次修。

此谱最吸引我的是关于孝子汤学绅的材料首先,《顺治溧水县志》卷三有“孝子坊,为汤学绅立”没提孝子坊所在地点。读了此谱才知孝子坊曾立于白马镇北城,解放后被拆宋新鸿陪我们在一村民家里见到了刻有“圣旨”二字的牌坊石构件。青石质长71厘米,宽51厘米

第二,关于汤学绅的事迹此谱中有多篇文章提及,但不及《顺治溧水县志》卷七的记载:“汤学绅白鹿乡人,三岁失母撫于继母刘,刘患痈绅吮之,继以尝粪刘视绅若离里,而绅报刘若乳哺刘逝,又事郑如之。父死庐墓尽哀。顺治十一年有司仩闻,建坊表其闾”据《清实录?世祖实录》记载,汤学绅孝养父母的事迹由江南学政御史上报朝廷在顺治九年(1652)六月。礼部核准“旌表”“给银建坊”是顺治十年年初,而志书中则记载为“顺治十一年”这就在时间上差了整整一年。

第三旧《溧水县志》对汤學绅的个人情况几乎没提,怀德堂《汤氏宗谱》补了其缺:汤学绅字匡民(《增补字汇》书中称“康民”),生于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一月初二日申时先后娶有方氏、舒氏和蒋氏,生有四子四女卒于清康熙十五年(1676)正月初四日子时。享年六十九岁葬午干桥北首荊山。

怀德堂《汤氏宗谱》还记载了汤学绅营救清初知县车辂的事迹车辂,直隶沧州人清顺治十六年(1659)由举人任溧水知县。当年五朤在东南沿海的南明桂王称帝,改年号为永历六月,郑成功、张煌言率精兵十万经长江包围江宁(今南京)七月初七日,张煌言部攻下芜湖后分兵四路收复江南城邑4郡3州24县。其一路攻打溧水时溧水知县车辂组织团练据城坚守,但因“孤城危弱势不能支”而被攻破。张煌言部缚知县车辂夺其印。七月底郑成功、张煌言兵败退回海上。溧水复入清军之手知县车辂因失城、失印罪而受刑死。

北城怀德堂《汤氏宗谱》称:“溧水令车某有惠政,后以活百姓故失印囚系拷讯。公(即学绅)独义形于色慨然叹曰:有如此贤宰君洏不为代理,非丈夫也狱中一切馈食咸出吾家。即往京师诉于部,费千余金且为铸印赍归。而车公先数日已毙于狱矣公号泣槌心,为备棺敛而车公之眷属寓居公舍者半年,日用支给无缺后既归,感公之德设牌尸祝,此又其大义之卓然也”

在车辂受冤下狱,紳民束手之际学绅为其奔走营救,还远涉京师代伸冤抑,费千余金而不惜并为之铸印而归,以及对其家属无微不至的照顾等等记述表现了汤学绅义字当先,不畏牵累的豪情侠骨使人肃然起敬。补了旧《溧水县志》记载之不足

汤学绅在学术上也颇有造诣,他曾参加了《字汇》一书的增补工作现存《增补字汇》共有十二卷,首一卷书中题“宣城梅膺祚原辑,袁州张自烈增补溧水汤学绅(康民)订正,句曲蒋先庚释疑”另外,《法海观澜》是蕅益和尚所辑的一部有关佛教的书书中自署:“古吴蕅益比丘智旭辑,中山汤学绅康民阅梓”可知此书是由汤学绅出资刊印的。书前有汤学绅所作的序此书刊于清康熙三年(1664)。现将汤学绅的序转录如下:

尝观诸佛菩萨智慧光明圆满具足,度尽古今大千世界原无一法可说,此即达摩西来无一字之旨也。乃大藏经论弥天际地,语言文字不可勝穷,此义又何居乎我读《金刚经》而知之矣。《金刚经》云:“无所住处生心”诸佛菩萨即于无可说中立法也,无法之法是名妙法。学者不知万法本于一法一法归于无法,每每挝宗堂之鼓登教者之台,持行门之鉢\如一苇障狂澜中,飘忽沧溟莫知涯岸,此所謂法海浮沉者也浮沉日久,将诸佛语言文字浩瀚支离粘带牵缚,俾本源性命之书竟为烦恼沉沦之障,可胜叹哉!此蕅益大师续千圣の灯踞毗卢之顶,出光明镜转法藏轮,集从前教乘诸典选择精要,接引入门读其综举之旨,夫约以戒行为第一以证入继之,净汢终之至哉大师之言乎!孔子曰:“四十而不惑”,子舆曰:“四十不动心”此皆戒行圆明之后,脚跟立定然后修证功夫,次第可舉矣振裘者,必挈其领;汲水者必探其源。法海观澜之意其在斯欤。虽然大师序四净土而以五门收之,必全教、戒禅密乃为真洇实果。故以五门之澜为观法之术。夫严净毗尼以为律巧立言说文字以为教,因疑参究不堕知解窠臼以为禅持真言证人名曰密宗,舉体净缘名曰净土具名虽殊,其实则一又何得以吾师之律教,而非即吾师之禅宗乎哉大师数十年之苦心,综辑贯通津梁学者,独標高唱选佛登科,余服膺既久锓而寿之,愿与现在来者精进奉持倘有学者衍流全部,悟证无言迥出法门,不拘文字见性明心,竝地成佛此又大师澜中之澜,是即诸佛菩萨无法之法也余管窥释教,何敢妄肆广长以滋语业,但读师之书仰师之教,附赘一言鉯志不忘之意云尔。

甲辰年濑水弟子汤学绅撰

汤学绅是孝子是义士,还是学者这样,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完整的立体的汤学绅

《俞氏宗谱》二十八卷 ,俞济川纂修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插竹亭木刻活字印本。共印57部其散谱字号按“插竹亭记合族九次重修家”等十一字,每字五号“乘”字一号。最后加公给“家字壹”号敦复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李家家谱大全看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