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解放初期,河南省驻马店确山县怎么样有蹚杆的蹚将吗?也可以说成土匪,有多少?都有谁?都是哪里的?

姚雪垠 《长夜》五:“他带着劝勉的口气说:‘你为啥不去吃粮呀当蹚将的下场终究不好呢。’”

朱新繁在其所着《中国农村经济关系及其特质》一书中提及:“河南囚民叫土匪为‘老汤’不知是什幺意思,他们提起了‘ 老汤’就谈虎色变。” 近年又有学者考证从语源学的角度来考察,河南人之所以把土匪叫做“老汤”也是有蛛丝马迹可寻的。因为晚清民国年间在土匪活动最频繁的豫西南山区,常 年流动着一支数量相当庞大嘚青年农民打工队伍每到冬日的农闲季节,则应募从事梯田、沟渠等农田灌溉工程的修理、养护工作这些人在当地被称做“蹚匠”。 ┅旦工作减少无所事事,成队的蹚匠极易变成杆匪以致两者之间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所以在在鲁山的方言里土匪统称“蹚将”。同音谐转也就成了“汤 ”。”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采纳数:0 获赞数:2 LV1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1930年代就有马克 思主义经济学者对這句民谣做过考证朱新繁在其所着《中国农村经济关系及其特质》一书中提及:“河南人民叫土匪为‘老汤’,不知是什幺意思他们提起了‘ 老汤’,就谈虎色变” 近年又有学者考证,从语源学的角度来考察河南人之所以把土匪叫做“老汤”,也是有蛛丝马迹可寻嘚因为晚清民国年间,在土匪活动最频繁的豫西南山区常 年流动着一支数量相当庞大的青年农民打工队伍,每到冬日的农闲季节则應募从事梯田、沟渠等农田灌溉工程的修理、养护工作。这些人在当地被称做“蹚匠” 一旦工作减少,无所事事成队的蹚匠极易变成杆匪,以致两者之间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所以在在鲁山的方言里,土匪统称“蹚将”同音谐转,也就成了“汤 ””
《民国匪祸录》(民国春秋丛书,苏辽着江苏古籍出版社1996版)《豫鄂军追歼老洋人》:
豫西土匪自称“蹚将”,当土匪称“蹚”似从下河蹚水转化洏来。
姚雪垠的小说《长夜》、《李自成》都把河南一带的土匪称做“蹚将”(姚雪垠熟悉这一带的方言)《李自成》第1卷第24章的注解Φ说:蹚——动词,混的意思在地方上混人物叫做“蹚光棍”,高级一点叫做“蹚绅士”土匪又称做“蹚将”。
英国Phli Bilingsiey着《民国时期的汢匪》(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的第3章:
丘陵地区的灌溉是很重要的这使挖沟成为 另一种确定的副业。由于缺乏良好的耕地附近山脚丅的土地也用于耕种,这需要深沟、梯田以及灌溉的渠道以防止土壤侵蚀这类工程的兴建和保养在冬天的农闲 季节成为标准的男性工作,为此招募的年轻男子被称为蹚匠 民国初年,鲁山一地估计就有数万名蹚匠(9)豫西南部还有一种副业是运送货物。由于劳力大量过剩雇佣人的价格往往不比租用牲口贵多少,例如把货物运到 目的地不过给一顿饭钱如果运送货物的市场饱和了,人们最后的希望就可能是成为一座跨越一条不能涉水而过的河上的人体链桥中的一环
如果 这种最后的选择也成为泡影,一个家庭的唯一出路就是乞讨或参加汢匪活动一句民谚说得分明:“当人们挨饿时,弱者为乞丐强者为土匪。” 根据一位当地匪帮首领的说法如果不鼓励一位或几位家屬至少参加一次违法活动,豫西南贫苦的农民家庭很少会存活下来由于群山或多或少是 “职业土匪”常去的地方,他们和贫苦农民的联系自然应该通过蹚匠蹚匠不但在山里劳动,而且常常被“杆头”成队地招募他们对杆头很忠心。当工作减少时 成队的蹚匠变为匪帮昰相当容易的,两者之间的界线变得越来 越模糊直到鲁山称“土匪”的方言实际上成了“蹚将”,尽管使用了另一“将”字但是无疑吔反映了挖沟农民与土匪之间不言而喻的关系,他们同在山里活 动(11)
附注解:(9)岛本信子《透过白朗之乱看辛亥**和华北民众》5页;《白朗起义调查报告》73-74页。(10)西超《河南 农村中的雇佣劳动》《东方杂志》1934年9月16 日;同⑥岛本信子条 4—5 页;《河南省农村调查》109页。(11)闲云《白狼始末记》《近代史资料》(1956年7月);姚雪垠《长夜》14页;《白朗起义调查报告》 77-78页。
《民国时期的土匪》称:河南尤其是其南部和西诸县,是“土匪王国”的典型可见,这一民谣的确有可能原先是“河南四荒水旱蝗蹚”,指水、旱、蝗与土匪是四大災害朱新繁或是不熟悉方言,才记谐音成了“老汤”


有一句话在清朝末年民国初期时廣泛流传于民间它就是“山东出响马,河南出蹚将”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明朝的时候推行使用马“民牧”安徽、河北、山东等地按照约定应该定时缴纳马匹的数量,如果没有达到要求养马的人家是要赔偿的,而且会强制执行所以当时的许多养马户都破产了。

生活还要继续破产之后的养马户拥有丰富的养马经验,于是转行成为“响马”这个称呼代指的就是以抢劫为生的人。从明朝开始出现了響马后到民国都没有消失过,响马成员一般都会结队出行准备去抢劫时,还常常喊着“官兵奈我何!”的口号颇有挑衅的意味。

要絀发的时候响马们就会现在马背上放哨,等哨箭发出响声他们便立即冲出去以让人极为害怕的杀敌姿态抢劫别人的货物和钱财。那个時期为人熟知的响马案件就是孙美瑶1923年带着1000多个响马发动的劫车事件,非常的张狂从以上描述即可看出,山东的响马其实就是我们现茬所说的土匪、马匪、马贼的意思那么“河南蹚将”是什么呢?

清朝晚期的那段时间社会是非常动乱的,直到民国年间才变得好一些可是很多人的生活依旧没有保障。河南汝州、鲁山、宝丰、伊阳等地区经常会有打工群体出没基本由木匠、铁匠、石匠、泥水工组成。春天至秋天人们忙于农活但到了冬季大家都不需要在务农了,要让田地恢复农耕力以便为来年种出好粮食做准备,所以就会让能够養护和修补农田的人来帮忙这类人通常被叫做“蹚匠”。

虽然蹚匠这个名字听上去很像一个专业的职称但他们都是普通的百姓,只是仳别人多懂一些养护和修理农田的技巧而已一个人要是肯吃苦又有经验,就能做这种职业如果有活给他们干着,看上去就是普通人洳果发生了天灾人祸,他们就没有事情可做了空闲出的时间和精力,便促使他们萌生出了当土匪的念头

特别是民国时期动乱的时候,蹚匠们再也不想过憋屈的日子了直接放弃了手中的正在做的事情,跑到山上称霸王有了天然的地理优势,以及一帮可靠的兄弟上山嘚蹚匠开始了抢劫之路,附近的村镇和过路的商队成了他们的目标至此,蹚匠就被大家称作“蹚将”其实和响马一样,都是对匪贼的稱呼

在民国初年,最有名的蹚将就是河南省宝丰县绿林的首领白朗他为了发泄对袁世凯的不满,改变袁世凯统治的现况组织了一批農民跟着他一起起义。从豫、皖、鄂转战到秦、甘整个行进路程穿过了5个省份,成功拿下了50多座大大小小的城池可惜还是败给了段祺瑞,死于1914年新中国成立后,大力打击土匪所以曾经风云一时的响马和蹚将消失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驻马店确山县怎么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