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时炼心,静时道家静心养心炼心诀要,坐时守心,行时验心,言时省心,动时制心。

静坐冥想的目的是建立个人意识與宇宙意识之间的联系由个体意识扩展到宇宙意识,最后两者融合为一体就是实现天人合一。当修持者了悟到个体自我和宇宙大我并非二元的对立而是一体时,他就认知自己的本来面目即明心见性。

太乙金华宗旨:悟道者最秘者“沐浴”如书中所说的一部全功,鼡“心空”二字足以说尽了。

打坐有一个好处是静下心了以后,你才可以跟比较细微的振动力沟通你的显意识大幅降低、减弱,从洏激活、活化了在你体内的处于沉睡或是假死状态的生命原生体只有当你的生命原生体即是当初形成你生命的、赋于你活力的那个生命能量体重新被活化时(即功态时),你才具有各种各样的功能

精辟论点:人身呼吸之气平和了,天地的真气就能渗透人体的周身百节 茬你能接收更高讯息之前,需先平息脑内的对话如果你能停止那个对话一秒钟,感觉内在的平静完全没有想法,你创造一个开口让更高的振动透过来你会开始与成千上万在较高层次思考的人共振,你会发现自己变得更强壮、更清晰

当内在的精神发挥作用时,它与宇宙的能量和资源是相通的这时梦想成真是非常简单的事。当我们这样做的时候(必须是行动之后)我们对一切就有了主动权。由内在嘚精神世界向外在的精神世界延伸再掌控生理世界和身体外的物质世界这就是掌握命运的原理。

修行、修炼者到底是谁表面看是你.實际上,真正修行、修炼的是你的生命体换一个古老的词,也可以说是你的灵在修行、修炼而你仅仅是灵的表现,那个灵就是真正的伱永恒存在的你。当灵体进入体内时这个躯体就具有了生命,躯体活了灵死了(假死了),通过炼功控制躯体的显意识,激活了靈体灵太玄真人:父母生前一点灵(人体精微能量体),不灵只为结成形(进入物质身体)成形罩却光明种,放下依然彻底清(通過修真,返回先天)  灵体在修行、修炼中不断地摄取宇宙的能量(生命能量团)当灵体重新获得四级能量时,它就可以自由出入身體这个躯壳如果他走了,不回来了这个身体就呈现出死亡状态。

打坐为什么能出功能为什么能接收宇宙能量呢?很多气功书中从各個角度用各种各样的解释论述过,这里只是简要说明一下打坐可使生命载体——身体,处于静态使显意识趋于平静,静极生动这個动,就是生命能量体在动人体中的生命能量体是贮存在脊柱的根部,上与脑通下与性通,人在显态时用脑过度,或用性过度都會大量消耗生命体的能量。 打坐就是调动性能量向上冲,沿脊柱上冲直至脑,伴随这种性能量的上冲人体会产生光电效应、光音效应,也就是气功学中所说的气感 体内生命能量体被激活、被提升至脑部以后,随着修炼的持久和深入能量不断地增加,气功学称這个过程为:炼精化气炼气化神。这里所谓的神就是生命之光,称为神光、性光最后会稳定的出现一个明亮的星点,犹如夜空中最煷的一颗星星这颗明星,就是真正的你或你的生命能量体。

 古人认为人有三魂,一魂在身二魂在外。这里所说的魂就是指生命能量体,当生命灵体进入人身形成生命时往往只携带一部分生命能量(即一魂入体),而把其它能量贮存在宇宙崆峒之中备用(即二魂在外)

你去寺院拜的不是佛,而是佛像真佛是一个无边无际的光音能量团,而且你永远无法看到它的全貌你只能看到它的一个极尛的部分,犹如你在轮船上去看无边无际的海洋你只能看到它的一块极小的部分,当你的“真命”-摩尼珠溶进光的海洋时犹如你是┅滴水,溶进了汪洋大海你将永远找不到自己,也就是说出了三界不在六道轮回之中。

如果用现代物理学来解释在什么情况下,才鈳以不受时间因素控制呢就是当速度大于光速,无限的大于光速时就不受时间因素控制了。现代物理学的研究证明了“出世”的可能性。

藉由开悟我们可以穿越时空的界限,由于没有时间的影响所以我们不用花很多时间,就能了解许多事情有时候打坐了好几个尛时,感觉上就像只过了一分钟我们能明白必须经历千百年才能了解的事,这就是必须追寻内在智慧的原因因为所有的答案都在内边。

  那么什么样的东西才能具有超光速呢?只有具足够大的生命之光能量的物体才可具有超光速而出世因此“出世”、“了脱生死”的实质,就是你如何通过修持使自己的生命光音能量体有足够大的能量。只一打坐立时见光,表示气入中脉宇宙生命光子流已进叺你的中脉,这表示入门了若一坐,三个呼吸过去仍不见光,则尚未入门还得下功夫

  控制情绪的重要性

修行的真正目的,是学会控制自心使心不受外在事物的操控。就好比我们看电影因为知道它是假的,所以即使会动感情也能随时跳出故事场景,这就是出离惢的简单表现——我们并没有真的身陷其中我们的心是自由的。同样在人间这座剧场当中,如果我们学会以出离心面对生命的大戏僦将获得自我控制的能力,因而能够在生活中自在自如懂得欣赏和感谢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

“人们在做些什么呢我们将每天在外部卋界所经历的景象绘制出来然后将这些图景和印象印在他们自己内部精神世界中。由于这些图象和印象太多所以内在精神就变得无可奈哬了。这样给内在精神造成很大的障碍由于我们每天都要经历成千上万的外部情景,然后又形成外部精神要真正达到让外部精神不影響内在精神的效果,一般的训练方法要数年才能达到或者这种训练干脆就是一个长期的、持久的过程,甚至是终身的过程

在定力的训練里,是去修行以使心能安定和坚毅这能带来心的平静。通常我们这颗心是摇摆不定的,要控制它很困难心随着感官外驰散乱,就潒水到处流窜一样时时提醒自己不要陷入情绪中,不要被情绪控制要控制和驾驭情绪。

佛陀说:“已被控制的心会带来真正的快乐,因此为了最大的利益,你们得好好训练你们的心!”

观心为要观察自己每一刹那的起心动念,这个是要领培养自我察知能力。随時观察自己有能力意识到自己。保有平静和信心管理好自己的心态,实践于日常当中到了娴熟成了自然就无需刻意努力都能做到这樣。最大的神通就是内心的安详如果一个人领会了心灵的运作,他将可以利用这些领会驱除烦恼消极心态人可以通过改变态度来改变苼活。重视情绪训练可以使精神健“最殊胜的成就是减少烦恼。”学习掌控如何让负面情绪变得积极情绪是一种能量,有频率高低の分最酷的是,任何脑波、心率和皮肤电流反应更连贯平滑的人都能盖过另一个较混乱的脑波或心率相似的频率能量互相吸引。吸引仂法则:想法可以成真把思想放在你希望的事上,不要放在你担心的事上

早上三时开始,特别3时半后人间普遍大部杀业未起,无巨夶杀气弥漫天际令天神远避,而且多数人正处于睡眠中人间意念波生起的场态亦较平稳。这些时段宇宙中的负离子场正处于丰溢状態,在天台高处等露天地方持咒人体可吸进大量负离子。

不困咒:ong 巴特玛 瓦吉拉 330分到600前的时段,天地正能量灵气集结最强大朂适合用经咒佛号接通法界大宇宙的加持力,来彻底清除身中的负能量迅速净化身心、

 子午卯酉四正时

【子时】(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午时】(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卯时】(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酉时】(北京时间17是至19时)。为修持佳时或坐一香、三香,久久行之则先忝性命合归一处,万念灭而一念存神入于气穴而不外驰矣。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北京时间23时至01時)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嘚交替之际。(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北京时间05时至07時)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嘚时候称为隅中。(北京时间09 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呔阳偏西为日跌(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食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北京时间17是至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人身呼吸之气平和了天地的真气就能渗透人体的周身百节

  炼己的方法,就是凝神调息张三丰《道言浅近》中说;“凝神调息,调息凝神八个字就是下手功夫”。

  所谓气穴《玄肤论》中又说:“夫气穴者,乃吾囚胎元受气之初所禀父母精气乃成者,即吾人各具之太极也其名不一,曰气海曰关元,曰灵谷曰下田,曰天根曰命蒂,曰归根竅复命关即一处也”。这许多名称都是指下丹田。下丹田的具体位置张三丰在《道言浅近》中指出是脐下一寸三分,也即规中也即玄关。由于凝神入气穴重要所以被视为内丹功的诀窍之一。《还丹复命篇》中说:“昔日遇师亲口授只要凝神入气穴”。凝神入气穴与现在的用语“意守下丹田”基本相似如何凝,才算掌握得比较好呢《天仙道程宝则》中说:“所谓凝也,先以目光注所凝处微鉯意敛真气

1  呼吸在下丹田、意守丹田,凝神聚气

用伏气之法返本就是把分散在身体各处的元神元气重新收聚返回,可称为涵养本原凝神下丹田,凝神聚气“心止于脐下曰凝神,归于脐下调息”

    脊要直,左右两手圜结在丹田(小腹之下)下面平放在胯骨部汾。两手心向上把右手背平放在左手心上面,两个大拇指轻轻相拄这在佛家,便叫做“结手印”这种手势,也叫做三昧印(就是定茚的意思)左右两肩稍微张开腋要虚。 头正下颚微微内收, 舌头轻抵上腭

    松在会阴:可牵动全身利于血脉流通气息运行,全身放松首先放松会阴部

展在慧中:在两眉头上凹陷中。上下配合阴阳交泰,阴阳二气自然通透

 一定要讲究形正,具体来说在调身的时候,要做到含胸拔背把每一个骨节都拔开,头悬空凌顶好像头顶着天,身子在悬空然后把骨盆和尾椎略向前塌。

凝神用性光( 即意念集中于天目内上丹田泥丸称性宫,性光在泥丸性光由此而来。下丹田称命宫命光在下丹田。)合两眼神光下照于脐下丹田这样,使丹田之气与外来天气更易相接两相混合,打成一片氤氤氲氲

练功开始的第一步:意守下丹田, 在守窍的同时调整呼吸,念住呼吸心随息(气息)转,耳听呼吸呼吸在哪里心(意念)就在哪里。气是添年药心是使气神。

内丹方术:从倾听自己的呼吸入手专惢致志地将太虚之气与道相结合,以便进入虚无忘我的境界其具体步骤,陈撄宁《静功疗养问答》介绍说:意念专一排除干扰;专注聽呼吸之气,因鼻息无声故不以耳听而用意念听,功夫深入意念联成一片,无须再着意于听而是听其自然,听之任之地听意念归┅后,即停止听渐入混沌境界,心的知觉失去作用最后不知不觉地进入虚无境界。

掌握了心随息转的操作要领会使纷乱的心神平静丅来,头脑空明

双目极目远望,然后慢慢闭眼目光渐渐回收,闭目后用意念把双目光集中于天目(前额中),同时两耳注意力也凝聚此处(凝耳韵为一个向内聆听的状态,意念停留在这种状态时可以感觉脑内和耳根部发胀扩张的感觉似乎可以吸收外部的能量。调息时把这个状态的意念集中到下丹田部位就守住这个部位听内呼吸凝耳韵其实就是把头脑的注意力集中到意守关照的位置,意念微微集Φ到意守部位其实就是把心的注意力也集中到意守的部位这时心、脑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意守的那一点,外呼吸的触动也作用于那一点即为守一。鼻吸鼻呼呼气时呼到下丹田,小腹、海底轮、会阴、尾闾这个范围内; 尾闾下鹊桥也是人体能量的基础发源地。吸气不太詓注意静坐呼吸。闭目用眼回光(内视)于臍下,調息是神入氣穴。回光久腎中一點真陽,上與心神相合則心息相依。一呼一吸為一息可以默默数呼吸次数。心息相依則水火既濟,回光調息工夫遇靜即行,不拘子午十二時中,意到皆可為

“凝神于虚,匼气于漠”亦犹是在丹田中但眼光不死死向内而观耳,神气不死死入内而团耳惟凝神于脐下离色身肉皮不远,此即不内不外之说也鉯意凝照于此,但觉口鼻呼吸之气一停而丹田之气滚滚辘辘,在于内外两相交结之处纽成一团直见氤氤氲氲、浑浑沦沦、悠扬活泼之機,一出一入真与天之元气两相通于无间生精生气生神即在此处,与天相隔不远此即合气于漠之说也。

脐轮之气与外来之天气相接鈈内不外氤氲混合打成一片,即是返还于受气之初而与母气相连之时即是胎息也。”

 瑜伽之树:呼吸法是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之間的接匼點而橫隔膜是生理和靈性的相遇面。

横膈膜在调息中是非常重要的部位庞鹤鸣老师讲的有关横膈膜的内容横膈肌在人体中非常关鍵有的研究讲到横膈肌是人体的小太阳的说法。腹式呼吸时横膈肌它的气充足它的升降对于调整混元气(人体的内能)起着重要作用。横膈肌最后面的附着点在命门上头在第一腰椎和第二腰椎之间。

秦三重老先生谈气功锻炼方法:做气功时我们有意使横膈肌和腹部肌禸密切配合呼吸的节奏进行一松一紧的运动腹腔内肝胆胰腺肾等内脏都受到柔体操式内部按摩。能将内脏深处许多关闭着的闲置不用嘚毛细血管打开使得血液较常流畅。血管壁收到这种按摩就逐渐扭转它的硬化倾向

    帕坦加利說到四種呼吸法:第一種是吸氣;第二種昰吐氣;

第三種是吸氣後止息和吐氣後止息;肺部飽滿的(吸氣)止息與肺部清空的(吐氣)止息)第四種是透過精通體位法之後,刻意的呼吸變成自然不著力的呼吸

(2)炁运周天 通任督二脉

    用调息入静的方法,调动体内能量流通循环使顶部的能量和腹部的能量能够由老死不相往来的分离状态,转化成互相流转交流的状态

先行意守下丹田,凝神聚气神不离气,气不离神“心随息转”呼吸成了主人公,心神昰寄托在呼吸上而存在的掌握了心随息转的操作要领,会使纷乱的心神平静下来头脑空明。每天练习每次至少30分钟。积累到一定程喥这种后天的呼吸触发下丹田产生内气沿着督脉节节上升:尾闾——命门——夹脊——大椎——玉枕——百会。再沿着任脉下降:经百会到祖窍——鹊桥——重楼——绛宫——神阙——下丹田——尾闾开始自然而然的在任督二脉流转运行在小周天上。这时要勿忘勿助让炁自行运作只是把意念跟随着炁(聚集起来的人体能量)可以说是心随炁转炁走到哪里意念就静静的跟随体会这种感觉这時就无需有意识的进行呼吸让呼吸自然的进行刻意的呼吸變成自然不著力的呼吸这个阶段,炁这种人体能量会反复在任督二脉流转来疏通和加强

丹道修真:七门——指人身修炼的七个门户一为天门,在泥丸;二为地门在尾闾;三为中门,在夹脊;四为前门在奣堂(位于头项部正中线,项肌隆起间沟中入后发际约0.75寸处);五为后门,在玉枕;六为楼门在重楼 (咽喉);七为房门在绛宫。这是人體修炼的重要关窍直系五脏六腑。

 灵量:在骶尾骨(尾闾)一带处于睡眠状态的人体能量觉醒之后,以其灵能打开司超常能力的柴克拉灵量位于我们脊柱底部三角形的荐骨的位置。这块荐骨( bone)当人还是胚胎的时候,灵量便从头顶进入通过脊柱,卷曲成三圈半的形状潜藏在三角骨的位置。到了适当的时机在适当的条件下,灵量便会升起将我们连接到无所不在的整体能量去。 【自觉】就是灵量(Kundalini 昆达里尼)被唤醒的过程通过【自觉】这个过程,将我们的真我连接到无所不在的整体能量中去这是一次真正的洗礼,是我们精神嘚重生也是人类进化的下一步。就好像小鸟出生的时候是一只蛋它必需要作第二次的出生,变成小鸟才能获得自由。梵文中叫一个嘚到自觉的人为dijaha而一只小鸟也是叫dijaha,便是这个意思

灵量升起时,要通过上面的几个能量中心才能通过顶轮而出。如果这些能量中心囿阻塞灵量便很难通过。

  缘督指运行任督二脉中的督脉为修道之门径语见《庄子·养生主》:“缘督以为径,可以保身可以全苼,可以养亲可以尽年。”就是说用运行督脉方法作为修道之途径可以做到保养身体,可以做到完善生命可以做到奉养亲人,可以莋到尽享天年近人蒋伯超《庄子集释》曰:“人生任督二脉,为精气之源督脉起于小腹,贯脊而上行又络脑自脊而下,脑为髓海命门为精海,实皆督脉司之缘,依也;经本也依此命脉,以为摄生之本”

炁运周天,三百周循环经脉展宽,百络通畅升华内气嘚结构层次,协调五脏六腑功能驱除一身百窍之阴邪,涤荡脏腑骨髓之浊秽

   人能一心静定屏除幻妄,回光返照于印堂鼻窍自然渐渐凝定,从气海而上至泥丸旋复降至中丹田荷莫非此胎息为之哉。

3)炁运中脉各个丹田 回光凝神气穴

   全身有一总脉为周身炁脉之总持, (中脉神经丛分布) 道家称此脉为“无孔笛”上窍通天,下窍通地旁通五心,达于四肢练功到一定程度,中脉通道会逐渐扩夶到整个内腔当炁在小周天自行运行达到足够能量积累(有资料说周天运行几百周),夺得先天地而生的和融之气在丹田聚集起来一種好像能量团的感觉。这团感就会自动分别在人体中各丹田之间停留、运转节节上升:腹内下丹田--胸内中丹田---自然上升而到达髓海(腦,上丹田)积聚于上面,自然下降而到达气海(下丹田)运行路线上通于天(百会),下达于地(会阴)二气相接循环无穷。太乙金华宗旨:“道无巧妙与你方儿一个;子后午前定息坐,夹脊双关昆仑过”

    在中脉里升降,度数既满之后便会自动停息 ,会产生閉息、胎息呼吸变得细微。当内气内能象一团有胀感的物质自动停留在某一丹田时回光凝神气穴(集中意识目光和意念以及耳部的注意力及呼吸都凝聚作用于此)让其停留聚集充实。只是跟着感觉走气感到哪个气穴就任其自行运转,只是凝神在此等它自行运作,呼吸细微自然无需有意的控制。勿忘勿助顺其自然。刻意的呼吸變成自然不著力的呼吸人体的这种能量会自行找到它的路线。太乙金華宗旨:大道之妙全在凝神处。“回光”是回其先天的(未生前)不还之光它不需要丝毫的意识活动。静坐时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不能用,对感官要闭不能让其活动。

到了炁感自动分别在人体中各丹田之间停留、运转的阶段“性命圭旨”:“报守沉靜,神气自然会涵养化育不需要主动调理气息(有意地去做),气息就会减弱不需要主动聚气进入丹田,它自然会藏伏

心轮(中丹畾)是非常重要的一轮,有承上启下的功能有时体内能量一直停留在心轮中丹田,有种蠢蠢欲动的感觉不再在个丹田流动,而是停留丅来这里有横膈肌。是能量提升途中重要环节瑜伽灵性修持秘要:瑜伽之心(心轮)是一个控制整个生命系统的焦点。它是灵性之心与下部的三个脉丛结(海底轮、生殖轮、脐轮)和上端三个脉丛结(喉、眉心、顶轮)相关联修定者应定于七轮之任何一轮拙火必須瑜伽行持使之一轮一轮逐渐上升。抵达顶轮后亦可降至海底轮(在不断循环中得到加强)可令其停于任何一轮。得三摩地后复得经瑺的寂静,拙火方不复降至海底轮

橫隔膜是生理和靈性的相遇面。运行到停留在心轮回光调息凝神气穴这一步是提升能力的重要阶段

茬身心安静的情况下,把意念集中到身体的某一部位其源于老子的“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之句即说守一于道。《庄子·在宥》曰:“我守其一以处其和。”就是说守心一处而处于身内阴阳二气的和谐之中。《太平经》有“守一明之法”并称是“长寿之根”,其意思大体上是守人身中的元气或精气神。其修炼方法李远国《道教炼养法》介绍为:首先要排除外界的干扰有安静清洁的环境;其佽要求专心一意,将苦恼、烦闷、忧愁、喜怒等个人的情绪一概置之度外

把心灵(意识)置于固定目标上这个固定的目标或观想之处,朂好与宇宙本体有一层特殊关系可以是一个能量控制中枢,意识想其集中时会从宇宙中得到源源不断的能量。这个中枢是人体脉丛结(轮)

心灵能不间断地集中在客体上达2848秒,可达到较低层次的三摩地集中达到5小时4536秒,则可达到较高层次的三摩地

昆达利尼瑜伽,明确提出人体周身遍布72000长气脉其中伊达(IDA)品格拉(PINGA)和苏叔姆纳(SUSHUMNA)三脉,七个神秘中心(三脉七轮)(根持穴muladhara、生殖已舍穴swadhisthana、脐部嘚圣居穴manipura、心脏处的无触穴anahata、颈喉处的除杂穴vishuddhi、两眉间神命穴ajna、头顶部千叶莲花sahasrara)、五气(命根气、上行气、平行气、下行气、遍行气);昆达利尼瑜伽认为七穴或千叶莲花由于三大气脉相互交叉联接构成一个整体,而每个穴或莲花又自成一个中心体内的生命信息在这七穴或莲花间游走。在一般人的身体内这七穴或莲花通常是关闭的,或最多是局部开放的这是因为生命气息从这仅有开放的间隙中游赱,已足以维持生命的需要但是昆达利尼瑜珈师却认为,这是人体的一种低等和无能状态

    根据昆达利尼瑜伽理论,在根持穴内眠伏着┅条巨大的蟠龙术语叫kundalini Sakti.瑜珈师通过身密语密意密三密,可以使体内生命气息上下隔离的状态消失眠于根持内的蟠龙被内气催动,直舒姠上冲破每一穴或莲花,使用生命气息在七穴之间畅通游走在体内积聚一股强盛的蟠龙,一旦上下通畅即可达出神入化的三摩地定境。

以瑜伽功打通三脉七轮进入三摩地(瑜伽经每日觉醒系列)

瑜伽主要教授的:一步步往上走控制多变的心。把真正的自我和宇宙最高的能量连接把像光粒子一样微小的个体和宇宙创造的智慧连接。唤醒灵量和与上天结合达至更高的知觉境界。

造物主(自然的真实存在)就是光、爱和能量

打坐需将神抱住气,意系住息在丹田中婉转悠扬,聚而不散内藏之气与外来之气交结于下丹田,日充月盛达于四肢,流呼百脉撞开夹脊双关,上游于泥丸旋复降下绛宫,而下丹田神气相守,息息相依河车路通矣。

    真传一句话假传萬卷书。越复杂的方法越困难效率越低。简单的方法就是自然的方法是让事物按它自身规律发生,效率越高

黄元吉老先生的金玉良訁:人身之中原有阴阳坎离、---日月水火、升降进退之机,犹天之运行皆自然而然,无需为之推迁但只一正其元神,使之不知不觉无思无虑,那清空一气浩浩荡荡,自然一呼一吸上下往来,虽有火候,不过清心寡欲主静内观,使真气运行不息而已

在静坐的开始阶段,用凝神气穴同时调整呼吸的方法使分散在身体各处的先天能量聚集起来当能量聚集达到一定程度它就会自行在身体的能量通道內运行,如行云流水自如这时就平心静气地跟着它的感觉走,勿忘勿助不要用有意识的思维干扰它。让它自然的发生就是巴关说的潒它最自然的状态一样运作。它能够自行一轮一轮由底层向上升起它知道自己的道路,“天之运行皆自然而然“。“神明忽告人兮惢灵乍自悟”。上升到脑是它较高的目标

    人头有九宫,中有一所名曰天谷,清静无神能将元神安置其中,毫不外驰则成真证圣即茬此矣。黄庭经云:子欲不死修昆仑

加载中,请稍候......

原标题:格言联璧(珍藏版)

《格言联璧》系清代金兰生先生编辑收录作者的用意在于以金科玉律之言为修身教育之本,使人从小懂得做人的道理树立远大的道德人苼志向,成为于国于家有用之人其述尊道贵德,在修身养性格言类作品中实属上佳之作。

古今来许多世家无非积德。天地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

读书即未成名究竟人高品雅。修德不期获报自然梦稳心安。

诸君到此何为岂徒学问文章。擅一艺微长便算读书种孓。在我所求亦恕不过子臣弟友。尽五伦本分共成名教中人。

聪明用于正路愈聪明愈好。而文学功名益成其美。聪明用于邪路愈聪明愈谬。而文学功名适济其奸。

祭虽有仪而诚为本。丧虽有礼而哀为本。士虽有学而行为本。

飘风不可以调宫商巧妇不可鉯主中馈。词章之士不可以治国家

经济出自学问。经济方有本源心性见之事功。心性方为圆满

舍事功更无学问。求性道不外文章

哬谓至行。曰庸行何谓大人。曰小心何以上达。曰下学何以远到。曰近思

竭忠尽孝。谓之心治国经邦。谓之学安危定变。谓の才经天纬地。谓之文霁月光风。谓之度万物一体。谓之仁

以心术为本根。以伦理为桢干以学问为灾畬。以文章为花萼以事業为结实。以书史为园林以歌咏为鼓吹。以义理为膏梁以著述为文绣。以诵读为耕耘以记问为居积。以前言往行为师友以忠信笃敬为修持。以作善降祥为受用以乐天知命为依归。

凛闲居以体独卜动念以知几。谨威仪以定命敦大伦以凝道。备百行以考德迁善妀过以作圣。

收吾本心在腔子里是圣贤第一等学问。尽吾本分在素位中是圣贤第一等工夫。

万理澄彻则一心愈精而愈谨。一心凝聚则万理愈通而愈流。

宇宙内事乃己分内事。己分内事乃宇宙内事。

身在天地后心在天地前。身在万物中心在万物上。

观天地生粅气象学圣贤克己工夫。

下手处是自强不息成就处是至诚无妄。

以圣贤之道教人易以圣贤之道治己难。以圣贤之道出口易以圣贤の道躬行难。以圣贤之道奋始易以圣贤之道克终难。

圣贤学问是一套行王道必本天德。后世学问是两截不修己只管治人。

口里伊周心中盗跖。责人而不责己名为挂榜圣贤。独凛明旦幽畏鬼神。知人而复知天方是有根学问。

无根本底气节如酒汉欧人。醉时勇醒来退消。无分毫气力无学问底识见。如庖人炀灶面前明。背后左右无一些照顾。

理以心得为精故当沉潜。不然耳边口头尔倳以典故为据。故当博洽不然臆说杜撰也。

只有一毫粗疏处便认理不真。所以说惟精不然。众论淆之而必疑只有一毫二三心。便垨理不定所以说惟一。不然利害临之而必变。

接人要和中有介处事要精中有果。认理要正中有道通

在古人之后议古人之失。则易处古人之位为古人之事。则难

古之学者得一善言。附于其身今之学者得一善言。务以悦人

古之君子病其无能也。学之今之君子恥其无能也。讳之

眼界要阔。遍历名山大川度量要宏。熟读五经诸史

先读经后读史。则论事不谬于圣贤既读史复读经。则观书不徒为章句

读经传则根柢厚。看史鉴则事理通观云天则眼界宽。去嗜欲则胸怀净

一庭之内。自有至乐六经以外。别无奇书

读未见書。如得良友见已读书。如逢故人

何思何虑。居心当如止水勿取勿忘。为学当如流水

心不欲杂。杂则神荡而不收心不欲劳。劳鉮则疲而不入

心慎杂欲。则有余灵目慎杂观。则有余明

案上不可多书。心中不可少书

鱼离水则身枯。心离书则神索

志之所趋。無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固甲。不能御也

把意念沉潜得下。何理不可得把志气奋发得起。何事不鈳为

不虚心。便如以水沃石一毫进入不得。不开悟便如胶柱鼓瑟。一毫转动不得不体认。便如电光照物一毫把捉不得。不躬行便如水行得车。陆行得舟一毫受用不得。

读书贵能疑疑乃可以启信。读书在有渐渐乃克底有成。

看书求理须令自家胸中点头。與人谈理须令人家胸中点头。

爱惜精神留他日担当宇宙。蹉跎岁月尽此身污秽乾坤。

戒浩饮浩饮伤神。戒贪色贪色灭神。戒厚菋厚味昏神。戒饱食饱食闷神。戒妄动妄动乱神。戒多言多言伤神。戒多忧多忧郁神。戒多思多思挠神。戒久睡久睡倦神。戒久读久读枯神。

性分不可使不足故其取数也宜多。曰穷理曰尽性。曰达天曰入神。曰致广大极高明。情欲不可使有余故其取数也宜少。曰谨行曰慎行。曰约己曰清心。曰节饮食寡嗜欲。

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虚其心受天下之善。平其心论天下之倳。潜其心观天下之理。定其心应天下之变。

清明以养吾之神湛一以养吾之虑。沈警以养吾之识刚大以养吾之志。果断以养吾之財凝重以养吾之气。宽裕以养吾之量严棱以养吾之操。

自家有好处要掩藏几分。这是涵育以养深别人不好处。要掩藏几分这是渾厚以养天。

以虚道家静心养心炼心诀要以德养身。以仁养天下万物以道养天下万世。

涵养冲虚便是身世学问。省除烦恼何等心性安和。

颜子四勿要收入来。闲存工夫制外以养中也。孟子四端要扩充去。格致工夫推近以暨远也。

喜怒哀乐而曰未发是从人惢直溯道心。要他存养未发而曰喜怒哀乐。是从道心指出人心要他省察。

存养宜冲粹近春温。省察宜谨严近秋肃。

就性情上理会则曰涵养。就念虑上提撕则曰省察。就气质上销镕则曰克治。

一动于欲欲迷则昏。一任乎气气偏则戾。

人心如谷种满腔都是苼意。物欲锢之而滞矣然而生意未尝不在也。疏之而已耳人心如明镜。全体浑是光明习染熏之而暗矣。然而明体未尝不存也拭之洏已耳。

果决人似忙心中常有余闲。因循人似闲人中常有余忙。

无欲之谓圣寡欲之谓贤。多欲之谓凡徇欲之谓狂。

人之心胸多欲则窄。寡欲则宽人之心境。多欲则忙寡欲则闲。人之心术多欲则险。寡欲则平人之心事。多欲则忧寡欲则乐。人之心气多欲则馁。寡欲则刚

宜静默。宜从容宜谨严。直俭约四者。切己良箴忌多欲。忌妄动忌坐驰。忌旁骛四者。切己大病

常操常存。得一恒字诀勿忘勿助。得一渐字诀

敬守此心。则心定敛抑其气。则气平

人性中不曾缺一物。人性上不可添一物

君子之心不勝其小。而气量涵盖一世小人之心不胜其大。而志意拘守一隅

忿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

惩忿如摧山。窒欲如填壑惩忿如救火。窒欲如防水

心一模糊。万事不可收拾心一疏忽。万事不入耳目心一执着。万事不得自然

一念疏忽。是错起头一念决烈。是错到底

古之学者。在心地上做功夫故发之容貌。则为盛德之符今之学者。在容貌上做功夫故反之于心。则为实德之病

只是心不放肆。便无过差只是心不怠忽。便无逸志

处逆境心。须用开拓法处顺境心。要用收敛法

世路风霜。吾人炼心之境也卋情冷暖。吾人忍性之地也世事颠倒。吾人修行之资也

青天白日的节义。自暗室屋漏中培来旋乾转坤的经纶。自临深履薄处得力

洺誉自屈辱中彰。德量自隐忍中大

谦退是保身第一法。安详是处事第一法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道家静心养心炼心诀要第一法

囍来时一检点。怒来时一检点怠惰时一检点。放肆时一检点

自处超然。处人蔼然无事澄然。有事斩然得意淡然。失意泰然

静能淛动。沈能制浮宽能制褊。缓能制急

天地间真滋味,惟静者能尝得出天地间天机括。惟静者能看得透

有才而性缓。定属大才有智而气和。斯为大智

气忌盛。心忌满才忌露。

有作用者器宇定是不凡。有智慧者才情决然不露。

意粗性躁一事无成。心平气和千祥骈集。

世俗烦恼处要耐得下。世事纷扰处要闲得下。胸怀牵缠处要割得下。境地浓艳处要淡得下。意气忿怒处要降得下。

以和气迎人则乖沴灭。以正气接物则妖气灭。以浩气临事则疑畏释。以静气养身则梦寐恬。

观操存在利害时观精力在饥疲时。观度量在喜怒时观镇定在震惊时。

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群行群止看识见。

轻当矫之以重浮当矫之鉯实。褊当矫之以宽执当矫之以圆。傲当矫之以谦肆当矫之以谨。奢当矫之以俭忍当矫之以慈。贪当矫之以廉私当矫之以公。放訁当矫之以缄默好动当矫之以镇静。粗率当矫之以细密躁急当矫之以和缓。怠隋当矫之以精勤刚暴当矫之以温柔。浅露当矫之以沉潛溪刻当矫之以浑厚。

聪明睿知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振世守之以怯。道德隆重守之以谦。

不与居积人争富不與进取人争贵。不与矜饰人争名不与少年人争英俊。不与盛气人争是非

富贵。怨之府也才能。身之灾也声名。谤之媒也欢乐。蕜之渐也

浓于声色。生虚怯病浓于货利。生贪饕病浓于功业。生造作病浓于名誉。生矫激病

想自己身心。到后日置之何处顾夲来面目。在古时像个甚人

莫轻视此身。三才在此六尺莫轻视此生。千古在此一日

醉酒饱肉。浪笑恣谈却不错过了一日。妄动胡訁昧理从欲。却不作孽了一日

不让古人。是谓有志不让今人。是谓无量

一能胜予。君子不可无此小心吾何畏彼。丈夫不可无此夶志

怪小人之颠倒是非。不知惯颠倒方为小人惜君子之受世折磨。不知惟折磨乃见君子

经一番挫折。长一番识见容一番横逆。增┅番器度省一分经营。多一分道义学一分退让。讨一分便宜增一分享用。减一分福泽加一分体贴。知一分物情

不自重者取辱。鈈自畏者招祸不自满者受益。不自是者博闻

有真才者。必不矜才有实学者。必不夸学

盖世功劳。当不得一个矜字弥天罪恶。当鈈得一个悔字

诿罪掠功。此小人事掩罪夸功。此众人事让美归功。此君子事分怨共过。此盛德事

毋毁众人之名。以成一己之善毋没天下之理。以护一己之过

大著肚皮容物。立定脚跟做人

读书有四个字最要紧。曰阙疑好问做人有四个字最要紧。曰务实耐久

事当快意时须转。言到快意时须住

物忌全胜。事忌全美人忌全盛。

尽前行者地步窄向后看者眼界宽。

留有余不尽之巧以还造化。留有余不尽之禄以还国家。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留有余不尽之福以贻子孙。

四海和平之福只是随缘。一生牵惹之劳总洇好事。

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方见手段。风狂雨骤时立得定才是脚跟。

步步占先者必有人以挤之。事事争胜者必有人以挫之。

能改過则天地不怒。能安分则鬼神无权。

言行拟之古人则德进功名付之天命则心闲。报应念及子孙则事平受享虑及疾病则用俭。

安莫咹于知足危莫危于多言。贵莫贵于无求贱莫贱于多欲。乐莫乐于好善苦莫苦于多贪。长莫长于博识短莫短于自恃。明莫明于体物暗莫暗于昧几。

能知足者天不能贫。能忍辱者天不能祸。能无求者天不能贱。能外形骸者天不能病。能不贪生者天不能死。能随遇而安者天不能困。能造就人材者天不能孤。能以身任天下后世者天不能绝。

天薄我以福吾厚吾德以迓之。天劳我以形吾逸吾心以补之。天危我以遇吾享吾道以通之。天苦我以境吾乐吾神以畅之。

吉凶祸福是天主张。毁誉予夺是人主张。主身行己昰我主张。

要得富贵福泽天主张由不得我。要做贤人君子我主张由不得天。

富以能施为德贫以无求为德。贵以下人为德贱以忘势為德。

护体面不如重廉耻。求医药不如养性情。立党羽不如昭信义。作威福不如笃至诚。多言语不如慎隐微。博声名不如正惢术。恣豪华不如乐名教。广田宅不如教义方。

行己恭责躬厚。接众和立心正。进道勇择友以求益。改过以全身

敬为千圣授受真源。慎乃百年提撕紧钥

度量如海涵春育。应接如流水行云操存如青天白日。威仪如丹凤祥麟言论如敲金戛石。持身如玉洁冰清襟抱如光风霁月。气概如乔岳泰山

海阔从鱼跃。天空任鸟飞非大丈夫不能有此度量。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非大丈夫不能有此氣节珠藏泽自媚。玉韫山含辉非大丈夫不能有此蕴藉。月到梧桐上风来杨柳边。非大丈夫不能有此襟怀

处草野之日。不可将此身看得小居廊庙之日。不可将此身看得大

只一个俗看头。错做了一生人只一双俗眼睛。错认了一生人

心不妄念。身不妄动口不妄訁。君子所以存诚内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居子所以慎独不愧父母。不愧兄弟不愧妻子。君子所以宜家不负国家。不负苼民不负所学。君子所以用世以性分言。无论父子兄弟即天地万物。皆一体耳何物非我。于此信得及则心体廓然矣。以外物言无论功名富贵。即四肢百骸亦躯壳耳。何物是我于此信得及。则世味淡然矣

有补于天地曰功。有关于世教曰名有学问曰富。有廉耻曰贵是谓功名富贵。无为曰道无欲曰德。无习于鄙陋曰文无近于暧昧曰章。是谓道德文章

困辱非忧。取困辱为忧荣利非乐。忘荣利为乐

热闹荣华之境。一过辄生凄凉清真冷淡之为。历久愈有意味

心志要苦。意趣要乐气度要宏。言动要谨

心术以光明。笃实为第一容貌以正大。老成为第一言语以简重。真切为第一

勿吐无益身心之语。勿为为益身心之事勿近无益身心之人。勿入無益身心之境勿展无益身人之书。

此生不学一可惜此日闲过二可惜。此身一败三可惜

君子胸中所常体。不是人情是天理君子口中所常道。不是人伦是世教君子身中所常行。不是规矩是准绳

休诿罪于气化。一切责之人事休过望于世间。一切求之我身

自责之外。无胜人之术自强之外。无上人之术

书有末曾经我读。事无不可对人言

闺门之事可传。而后知君子之家法矣近习之人起敬。而后知君子之身法矣

门内罕闻嬉笑怒骂。其家范可知座右遍陈善书格言。其志趣可想

慎言动于妻子仆隶之间。检身人于食息起居之际

語言间尽可积德。妻子间亦是修身

昼验之妻子。以观其行之笃与否也夜考之梦寐。以卜其志之定与否也

欲理会七尺。先理会方寸欲理会六合。先理会一腔

世人以七尺为性命。君子以性命为七尺

气象要高旷。不可疏狂心思要缜密。不可琐屑趣味要冲淡。不可枯寂操守要严明。不可激烈

聪明者。戒太察刚强者。戒太暴温良者。戒无断

勿施小惠伤大体。毋借公道遂私情

以恕己之心恕囚。则全交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

力有所不能。圣人不以无可奈何者责人心有所当尽。圣人不以无可奈何者自诿

众恶必察。众恏必察易。自恶必察自好必察。难

见人不是诸恶之根。见己不是万善之门

不为过三字。昧却多少良心没奈何三字。抹却多少体媔

品诣常看胜如我者。则愧耻自增享用常看不如我者。则怨尤自泯

家坐无聊。当思食力担夫红尘赤日。官阶不达须念高才秀士。自首青衿将啼饥者比。则得饱自乐将号寒者比。则得暖自乐将劳役者比。则优闲自乐将疾病者比。则康健自乐将祸患者比。則平安自乐将死亡者比。则生存自乐

常思终天抱恨。自不得不尽孝心常思度日艰难。自不得不节费用常思人命脆薄。自不得不加修持常思杀债难偿。自不得不惜口腹常思世态炎凉。自不得不奋志气常思法网难漏。自不得不戒非为常思身命易倾。自不得不存善念

以媚字奉亲。以淡字交友以苟字省费。以拙字免劳以聋字止谤。以盲字远色以吝字防口。以病字医淫以贪字读书。以疑字窮理以刻字责己。以迂字守礼以很字立志。以傲字槙骨以痴字救贫。以空字解忧以弱字御侮。以悔字改过以懒字抑奔竞风。以惰字屏尘俗事

对失意人。莫谈得意事处得意日。莫忘失意时

贫贱是苦境。能善处者自乐富贵是乐境。不善处者更苦

恩里由来生害。故快意时须早回头败后或反成功。故拂心处莫便放手

深沉厚重。是第一等资质磊落雄豪。是第二等资质聪明才辩。是第三等資质

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窃名。

上士闭心中士闭口。下士闭门

好讦人者身必危。自甘为愚适成其保身之智好自夸者人多笑。自舞其智适见其欺人之愚

闲暇出于精勤。恬适出于祗惧无思出于能虑。大胆出于小心平康之中。有险阻焉衽席之内。有鸩毒焉衣食之间。有祸败焉

天下之势。以渐而成天下之事。以积而居

祸到休愁。也要会救福来休喜。也要会受

天欲祸人。先以微福驕之天欲福人。先以微祸儆之

傲僈之人骤得通显。天将重刑之也疏放之人艰于进取。天将曲赦之也

小人亦有坦荡荡处。无忌禅是吔君子亦有长戚戚处。终身之忧是也

君子犹水也。其性冲其质白。其味淡其为用也。可以浣不洁者而使洁即沸汤中投以油。亦洎分别而不相混诚哉君子也。小人譬油也其性滑。其质腻其味浓。其为用也可以污洁者而使不洁。倘滚油中投以水必至激搏而鈈相容。诚哉小人也

凡阳必刚。刚必明明则易知。凡阴必柔柔必暗。暗则难测

称人以颜子。无不悦者忘其贫贱而夭。指人以盗蹠无不怒者。忘其富贵而寿

事事难上难。举足常虞失坠件件想一想。浑身都是过差

怒宜实力消融。过要细心检点

探理宜柔。优遊涵泳始可以自得。决欲宜刚勇猛奋迅。始可以自新

惩忿窒欲。其象为损得力在一忍字。迁善改过其象为益。得力在一悔字

富贵如传舍。惟谨慎可得久居贫贱如敝衣。惟勤俭可以脱卸

俭则约。约则百善俱兴侈则肆。肆则百恶俱纵

奢者富不足。俭者贫有餘奢者心常贫。贫者心常富

贪饕以招辱。不若俭而守廉干请以犯义。不若俭而全节侵牟以聚怨。不若俭而道家静心养心炼心诀要放肆以遂欲。不若俭而安性

静坐。然后知平日之气浮守默。然后知平日之言躁省事。然后知平日之心忙闭户。然后知平日之交濫寡欲。然后知平日之病多近情。然后知平日之念刻

无病之身。不知其乐也病生。始知无病之乐无事之家。不知其福也事至。始知无事之福

欲心正炽时。一念着病兴似寒冰。利心正炽时一想到死。味同嚼蜡

有一乐境界。即有一不乐者相对待有一好光景。便有一不好底相乘除

事不可做尽。言不可道尽势不可倚尽。福不可享尽

不可吃尽。不可穿尽不可说尽。又要洞得又要做得。又要耐得

难消之味休食。难得之物休蓄难酬之恩休受。难久之友休交难再之时休失。难守之财休积难雪之谤休辩。难释之忿休較

饭休不嚼便咽。路休不看便走话休不想便说。事休不思便做财休不审便取。气休不忍便动友休不择便交。

为善如负重登山志雖已确。而力犹恐不及为恶如乘骏走坡。鞭虽不加而足不禁其前。

防欲如挽逆水之舟才歇手便下流。力行如缘无枝之树才住脚便丅坠。

胆欲大心欲小。智欲圆行欲方。

真圣贤决非迂腐真豪杰断不粗疏。

龙吟虎啸凤翥鸾翔。大丈夫之气象

蚕茧蛛丝。蚁封蚓結儿女子之经营。

格格不吐剌剌不休。总是一般语病请以莺歌燕语疗之。恋恋不舍忽忽若忘。各有一种情痴当以鸢飞鱼跃化之。

问消息于蓍龟疑团空结。祈福祉于奥灶奢想徒劳。

谦美德也过谦者怀诈。默懿行也过默者藏奸。

圆融者无诡随之态精细者无苛察之心。方正者无乖拂之失沉默者无阴险之术。诚笃者无椎鲁之累光明者无浅露之病。劲直者无径情之偏执持者无拘泥之迹。敏煉者无轻浮之状

才不足则多谋。识不足则多虑威不足则多怒。信不足则多言勇不足则多劳。明不足则多察理不足则多辩。情不足則多仪

私恩煦感。仁之贼也直往轻担。义之贼也足恭伪态。礼之贼也苛察歧疑。智之贼也苟约固守。信之贼也

有杀之为仁。苼之不为仁者有取之为义。与之为不义者有卑之为礼。尊之为非礼者有不知为智。知之为不智者有违言为信。践言为非信者

愚忠愚孝。实能维天地纲常惜不遇圣人裁成。未尝入室大诈大奸。偏会建世间功业倘非有英主驾驭。终必跳梁

知其不可为而遂委心任之者。达人智士之见也知其不可为而犹竭力图之者。忠臣孝子之心也

小人只怕他有才。有才以济之流害无穷。君子只怕他无才無才以行之。虽贤何补

慎风寒。节饮食是从吾身上却病法。寡嗜欲戒烦恼。是从吾心上却病法

少思虑以道家静心养心炼心诀要气。寡色欲以养肾气常运动以养骨气。戒嗔怒以养肝气薄滋味以养胃气。省言语以养神气多读书以养胆气。顺时令以养元气

忧愁则氣结。忿怒则气逆恐惧则气陷。拘迫则气郁急遽则气耗。

行欲徐而稳立欲定而恭。坐欲端而正声欲低而和。

心神欲静骨力欲动。胸怀欲开筋骸欲硬。脊梁欲直肠胃欲净。舌端欲卷脚跟欲定。耳目欲清精魂欲正。

多静坐以收心寡酒色以清心。去嗜欲以道镓静心养心炼心诀要诵古训以警心。悟至理以明心

宠辱不惊。肝木自宁动静以敬。心火自定饮食有节。脾土不泄调息寡言。肺金自全恬淡寡欲。肾水自足

道生于安静。德生于卑退福生于清俭。命生于和畅

天地不可一日无和气。人心不可一日无喜神

拙字鈳以寡过。缓字可以免悔退字可以远祸。苟字可以养气静字以可益寿。

毋妄心戕真心勿以客气伤元气。

拂意处要遣得过清苦日要垨得过。非理来要受得过忿怒时要耐得过。嗜欲生要忍得过

言语知节则愆尤少。举动知节则悔吝少爱慕知节则营求少。欢乐知节则禍败少饮食知节则疾病少。

人知言语足以彰吾德而不知慎言语乃所以养吾德。人知饮食足以益吾身而不知节饮食乃所以养吾身。

闹時炼心静时道家静心养心炼心诀要。坐时守心行时验心。言时省心动时制心。

荣枯倚伏寸田自开惠逆。何须历问塞翁修短参差。四体自造彭殇似难专咎司命。

节欲以驱二竖修身以屈三彭。安贫以听五鬼息机以弭六贼。

衰后罪孽都是盛时作的。老来疾病嘟是壮年招的。

败德之事非一而酗酒者德必败。伤生之事非一而好色者生必伤。

木有根则荣根坏则枯。鱼有水则活水涸则死。灯囿膏则明膏尽则灭。人有真精保之则寿戕之则夭。

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锻来。思立揭地掀天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

囚以品为重若有一点卑污之心。便非顶天立地汉子品以行为主。若有一件愧怍之事即非泰山北斗宏仪。

人争求荣就其求之之时。巳极人间之辱人争恃宠。就其恃之之时已极人间之贱。

丈夫之高华祗在于道德气节。鄙夫之炫耀但求诸服饰起居。

阿谀取容男孓耻为妾妇之道。本真不凿大人不失赤子之心。

君子之事上也也忠以敬。其接下也必谦以和。小人之事上也必谄以媚。其待下也必傲以忽。立朝不是好官人由居家不是好处士。平素不是好处士由小时不是好学生。

做秀才如处子要怕人。既入仕如媳妇要养囚。归林下如阿婆要教人。

贫贱时眼中不着富贵他日得志必不骄。富贵时意中不忘贫贱一旦退休必不怨。

贵人之前莫言贱彼将谓峩求其荐。富人之前莫言贫彼将谓我求其怜。

小人专望受人恩受过辄忘。君子不轻受人恩受则必报。

处众以和贵有强毅不可夺之仂。持己以正贵有圆通不固执之权。

使人有面前之誉不若使人无背后之毁。使人有乍处之欢不若使人无久处之厌。

媚若九尾狐巧洳百舌鸟。哀哉羞此七尺之躯暴同三足虎。毒比两头蛇惜乎坏尔方寸之地。

到处伛偻笑伊首何仇于天。何亲于地终朝筹算。问尔惢何轻于命何重于财。

富儿因求宦倾赀污吏以黩货失职。

亲兄弟析箸璧合翻作瓜分。士大夫爱钱书香化为铜臭。

士大夫当为子孙慥福不当为子孙求福。谨家规崇俭朴。教耕读积阴德。此造福也广田宅。结姻援争什一。鬻功名此求福也。造福者澹而长。求福者浓而短。士大夫当为此生惜名不当为此生市名。敦诗书尚气节。慎取与谨威仪。此惜名也竞标榜。邀权费务矫激。習模棱此市名也。惜名者静而休。市名者躁而拙。士大夫当为一家用财不当为一家伤财。济宗党广束修。救荒歉创办义举。濟人利物此用财也。靡苑囿教歌舞。奢燕会积聚珍玩。赏目悦心此伤财也。用财者损而盈。伤财者满而覆。士大夫当为天下養身不当为天下惜身。省嗜欲减思虑。戒忿怒节饮食。此养身也规利害。避劳怨营窟宅。守妻子此惜身也。养身者啬而大。惜身者膻而细。

处难处之事愈宜宽处难处之人愈宜厚。处至急之事愈宜缓处至大之事愈宜平。处疑难之际愈宜无意

无事时常照管此心。竞竞然若有事有事时却放下此心。坦坦然若无事无事如有事。提防才可弭意外之变有事如无事。镇定方可消局中之危

当岼常之日。应小事宜以应大事之心应之。盖天理无小即人事观之。便有一个邪正不可忽慢苟简。须审事之邪正以应之方可及变故の来。处大事宜以处小事之心处之。盖人事虽大自天理观之。只有一个是非不可惊惶失措。但凭理之是非以处之便得

缓事宜急干。敏则有功急事宜缓办。忙则多错

不自反者。看不出一身病痛不耐烦者。做不成一件事业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必有容。德乃大必有忍。事乃济

过去事。丢得一节是一节现在事。了得一节是一节未来事。省得一节是一节

强不知以为知。此乃大愚本无事而生事。是谓薄福

居处必先精勤。乃能闲暇凡事务求停妥。然后逍遥

天下最有受用。是一闲字闲字要从勤中得來。天下最讨便宜是一勤字。勤字要从闲中做出

自己做事。切须不可迂滞不可反覆。不可琐碎代人做事。极要耐得迂滞耐得反覆。耐得琐碎

谋人事如己事。而后虑之也审谋己事如人事。而后见之也明

置其身于是非之外。而后可以折是非之中置其身于利害の外。而后可以观利害之变

在事者。当置身利害之外建言者。当设身利害之中

无事时戒一偷字。有事时戒一乱字

将事而能弭。遇倳而能救既事而能挽。此之谓达权此之谓才。未事而知来始事而要终。定事而知变此之谓长虑。此之谓识

提得起。放得下算嘚到。做得完看得破。撇得开

救已败之事者。如驭临崖之马休轻策一鞭。图垂成之功者如挽上滩之舟。莫少停一棹

以真实肝胆待人。事虽未必成功日后人必见我之肝胆。以诈伪心肠处事人即一时受惑。日后人必见我之心肠

天下无不可化之人。但恐诚心未至天下无不可为之事。只怕立志不坚

处人不可任己意。要悉人之情处事不可任己见。要悉事之理

见事贵乎理明。处事贵乎心公

于忝理汲汲者。于人欲必淡于私事耽耽者。于公务必疏于虚文熠熠者。于本实必薄

君子当事。则小人皆为君子至此不为君子。真小囚也小人当事。则中人皆为小人至此不为小人。真君子也

居官先厚民风。处事先求大体

论人当节取其长。曲谅其短做事必先审其害。后计其利

小人处事。于利合者为利于利背者为害。君子处事于义合者为利。于义背者为害

只人情世故熟了。甚么大事做不箌只天理人心合了。甚么好事做不成

只一事不留心。便有一事不得其理只一物不留心。便有一物不得其所

事到手。且莫急便要緩缓想。想得时切莫缓。便要急急行

事有机缘。不先不后刚刚凑巧。命若蹭蹬走来走去。步步踏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道家静心养心炼心诀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