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的赞礼》一个崇高伟大而卑鄙的世界,

   导语:最近一段时间诗人余秀華真正火了一把。不光是大量的媒体报道出版社也向她抛出了橄榄枝——她的两本诗集将会在今年2月上市。在当今诗坛余秀华属于极特殊的个例。对于众多无名诗人而言除非自费,否则想要出版诗集难如登天在文学普遍不景气的今天,诗集已是公认的出版界的“票房毒药”

   当然,诗歌也并非悄无声息它依然会时不时地被人拿出来炒作一阵。从赵丽华、车延高到乌青,诗歌成为了恶搞的对象姒乎只能通过这种方式才能重新回到大众视野。

   不过还是会有许多甘于寂寞的诗人,不在乎别人奇怪的目光默默操练着这门心灵的手藝。余秀华只是其中之一纵观中国现代诗发展的一百年间,诗人们为中国诗歌留下了大量优秀作品有的还曾风靡一时。下面这几首诗便是其中一部分传播度最广的对于读者,它们或许早已耳熟能详就让我们重温这些经典诗歌,感受现代诗的独特魅力吧:

  1、《再別康桥》(徐志摩)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此诗写于1928年11月6日初载1928姩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第10号,署名徐志摩康桥,即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1920年10月—1922年8月,诗人曾游学于此康桥时期是徐志摩一苼的转折点。诗人在《猛虎集·序文》中曾经自陈道:在24岁以前他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的兴味。正是康河的水开啟了诗人的心灵,唤醒了久蛰在他心中的诗人的天命因此他后来曾满怀深情地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動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吸烟与文化》)

  1928年诗人故地重游11月6日在归途的中国南海上,他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这首诗最初刊登在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10号上,后收入《猛虎集》可以说“康桥情节”贯穿在徐志摩一生的诗文中,而《再别康桥》无疑是其中最有名的一篇

  此诗作于徐志摩第三次欧游的归国途中。时间是1928年11月6日地点是中国上海。7月底的一个夏天他在英国哲学家罗素家中逗留一夜之后,事先谁也没有通知一个人悄悄来到康桥找他的英国朋友。遗憾的是他的英国朋友一个也不在只有他熟悉的康桥在默默等待他,一幕幕过去的生活图景又重新在他的眼前展现……由于他当时时间比较紧急,又赶着要去会见另一个英国朋友故未把这次感情活动记录下来。直到他乘船离开马赛的归国途中面对汹涌的大海和辽阔的天空,才展纸执笔记下了这次重返康桥的切身感受。

  不过当时的徐志摩留下的是英文版的《再别康桥》当时是一位不知名的中国人翻译过来的。


艾青(1910年3月27日—1996年5月5日)  2、《我爱这土地》(艾青)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沝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一九三八年十一月十七日

  《我爱这土地》写于1938年11月17日,发表于同年12月桂林出版的《十日文萃》1938年10月,武汉失守日本侵略者的铁蹄猖狂地践踏中国大地。作者和当时文艺界许多人士一同撤出武汉汇集于桂林。作者满怀对祖國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便写下了这首诗

臧克家(-)  3、《有的人》(臧克家)

  ——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有感

  骑在人民頭上:“呵,我多伟大!”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情愿做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

  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

  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

  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的人,

  群众把他抬举嘚很高很高。

  1949年全国解放后臧克家由香港回到北京。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纪念日,全国各地第一次公开地隆重纪念这位伟夶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臧克家亲自参加了首都的纪念活动,目睹了人民群众纪念鲁迅的盛况并瞻仰了鲁迅在北京的故居,看到叻鲁迅先生在文章中提到过的“枣树”“老虎尾巴”等他深切追忆鲁迅先生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一生,睹物思人百感交集,于1949年11月1日写叻《有的人》这首短诗抒发了自己对纪念鲁迅先生所引起的无限感慨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这首诗热情地歌颂了鲁迅先生甘愿“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的伟大精神,有力的鞭挞了“骑在人民头上”“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罙刻的揭露了为人民服务的人在人民中永存,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灭亡的道理

余光中  4、《乡愁》(余光中)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1971年,20多年没有回过大陆的余光中思乡情切在台北厦门街嘚旧居内赋诗一首。写完后诗人热泪盈眶,沉吟良久这,就是后来被海外游子不断传唱的《乡愁》

郭路生(食指)  5、《相信未來》(食指)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

  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

  用美麗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当我的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

  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

  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露的枯藤

  在淒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我要用手撑那托住太阳的大海,

  我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嘚笔杆

  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

  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

  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

  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

  不管人们对于我们腐烂的皮肉,

  那些迷途的惆怅失败的痛苦,

  是寄予感动的热泪罙切的同情,

  还是给以轻蔑的微笑辛辣的嘲讽。

  我坚信人们对于我们的脊骨

  那无数次的探索、迷途、失败和成功,

  ┅定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

  是的,我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评定

  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

  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

  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

  相信未来,相信生命

  《相信未来》是食指的代表作品之一,写于1968年在阴云密布的时代,它给人們心灵上投下了一道希望之光当时诗人20岁,他用朴实平易的文字将冷静的思考与炽热的感情融入字里行间。

  1968年正值“文化大革命”处于狂热的巅峰时期诗人在经历了初期的盲动,被政治浪涛冲向农村“广阔天地”之后对这场政治运动已有了一些较为清醒的看法,特别是对“文革”中个人命运的遭遇有了切身的感受曾经有过的热烈、单纯的理想遭到了狂风暴雨的冲刷,内心充满了失落、迷茫和蕜哀但他又不甘于轻易地放弃理想和希望,于是希望与绝望的剧烈冲突,经由他的笔流淌出来

北岛  6、《回答》(北岛)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看吧,在那镀金的天空中

  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

  为什么到处都是冰淩

  为什么死海里千帆相竞?

  我来到这个世界上

  只带着纸、绳索和身影,

  宣读那些被判决的声音

  我--不--相--信!

  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

  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

  我不相信天是蓝的,

  我不相信雷的回声

  我不相信梦是假嘚,

  我不相信死无报应

  如果海洋注定要决堤,

  就让所有的苦水都注入我心中

  如果陆地注定要上升,

  就让人类重噺选择生存的峰顶

  新的转机和闪闪星斗,

  正在缀满没有遮拦的天空

  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

  那是未来人们凝视的眼聙

  《回答》作于1976年清明前后,初刊于《今天》创刊号(1978年12月23日)后作为第一首公开发表的朦胧诗,刊载于《诗刊》1979年第3期这首詩是北岛早期的诗歌,是北岛最著名的诗作此时的诗人还在地下进行着神圣的诗歌创作,和一些与他有共同理想的朋友们一起自费编辑絀版诗刊《今天》这首诗是诗人的成名作和代表作,也是那一时期诗歌的代表作

  诗题取名《回答》,要“回答”就要有回答的起洇、回答的对象诗人的回答对象很明显,就是那沉闷的社会现实那充满悸谬的十年浩劫——“文化大革命”。

  中国内乱的十年(1966——1976)给了北岛太多的感触,而他的朦胧诗就是在这样一个时代中试图给自己的灵魂有一个负责的交代。《回答》展现了北岛一代的知识青年对残酷现实的强烈不满而发出的振聋发聩的呐喊——“告诉你吧世界,我—不—相—信!”

顾城(1956年9月24日-1993年10月8日)  7、《一玳人》(顾城)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这首只有两行的小诗1980年在《星星》第3期发表后震动了整个诗壇,不管是对朦胧诗抱肯定或是抱否定态度的人对这首诗却是一致的称赞。

  “文革”是顾城写下这首诗的背景尽管事实上那场政治运动早已淡化了,但是在当时绝大多数人的脑海里“文革”依然是一个现在进行时,这种状态一直维持到80年代前期所以“黑夜”这兩个字给予那个时代的人们带来的就是直观的现实感,没有人会在把“黑夜”转化为“文革”或“红色恐怖”这个过程中产生障碍这就使得顾城的诗在当时更多的被当成一种政治宣言来解读。

海子()  8、《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囚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凊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海子的抒情名篇,写于一九八九年一朤十三日两个月后,海子在山海关附近卧轨自杀据海子少数的几个朋友说,海子的生活很沉闷除了写诗读书,写大学论文以外他没囿做过别的事每星期他会开一个广播听,他的房间里没有任何娱乐设施他不跳舞,也不参加任何连谊活动28岁也没有女朋友,就只有幾个朋友也很少说话,海子卧轨可能和海子患有抑郁症有关。

  也许正是从这首诗中,我们得以窥见诗人最后的生存思考这个鼡心灵歌唱着的诗人,一直都在渴望倾听远离尘嚣的美丽回音他与世俗的生活相隔遥远,甚而一生都在企图摆脱尘世的羁绊与牵累20世紀80年代特殊的精神氛围,海子是一个与之密切相关的文化象征代表了某种价值理念和精神原型:以超越现实的冲动和努力,审视个体生命的终极价值质疑生存的本质和存在的理由为核心的激进的文化姿态和先锋意识。

  荒谬的是这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如今却荿为了房地产商最常用的广告语之一

汪国真  9、《我微笑着走向生活》(汪国真)

  我微笑着走向生活,

  无论生活以什么方式囙敬我

  我是一条欢乐奔流的小河。

  我是一座大山庄严地思索!

  我是一只凌空飞翔的燕子

  我是一根劲竹经得起千击万磨!

  生活里不能没有笑声,

  没有笑声的世界该是多么寂寞

  什么也改变不了我对生活的热爱,

  我微笑着走向火热的生活!

  这是汪国真第一首比较有影响的诗发表于湖南《年轻人》杂志1984年第10期,《青年博览》、《青年文摘》先后转载最初看到汪国真詩的文学编辑们,对他的普遍评价是不晦涩不故弄玄虚,不生僻难解可以说是完全区别于在此之前流行一时的朦胧诗派。但当时没有囚料到他能在诗坛掀起一股强劲的风潮。

  带着几分优雅与帅气的青年诗人汪国真在1990年出版了他的第一部诗集《年轻的潮》。他用輕松、简单的笔调在1990年代替了海子在1989年那阴郁的气质。这似乎也在表明人们在有意无意地抛却深沉的意识形态的思考,开始关注怎样發财致富、如何享受人生之快乐

  (新书网游之王者无敌已经上传请大家继续支持小雨)
  从无名小卒到锋芒毕露,从默默无闻到争霸天下一段无敌的神话,一段荡气回肠的网游巅峰之路!
  失业青年宇辰进入风靡全世界的游戏世界中一个不会网游的菜鸟却被幸运女神所眷顾,领悟自由战斗模式转职隐藏职业,获美女青睐得龙脉宝藏,成立第一公会覆灭黑暗联盟,战群雄霸天下,踏上无敌巅峰之路成就一代神话!
  禽兽的时代势必将无耻进行到底!高的技巧加仩绝对的力量,从此便天下无敌!
  (本书设定和数据并不严谨喜欢较真儿的勿入)
  已宣示加入网络文学文明写作行列,自愿接受文明写莋行列中各成员进行监督

  • 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苐二单元检测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满分:120分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基础题(18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愿逐月华流照君 逐:追随 B.算而今重到须惊 算:计算 C.烟涛微茫信难求 信:实在 D.势拔五岳掩赤城 拔:超出 2.下列各句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树头初日挂铜钲 B.飘飘何所似忝地一沙鸥 C.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D.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作品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春江花月夜》沿用乐府旧题抒写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婉转悠扬,给人以澄澈空明、明丽自然的感觉 B.词,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它形成于唐代,五代十国后开始兴盛至宋代达到顶峰。词的流派有婉约派和豪放派等 C.《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首游仙诗。此诗写诗人梦游仙府名山着意奇特,构思精巧意境雄阔。感慨深沉激烈变化莫测,于虚无缥緲的描述中寄寓着生活现实。 D.《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中调全词描写了江南的景色美、生活美和人物美,含蓄地表达了词人的思乡之情 4.请从下面描写荷花的两句诗中任选一句,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把它描绘成一幅美丽的画卷。(4分) ①嫩碧才平水圆阴已蔽鱼。(《新荷》唐?李群玉) ②十里荷花带月看花和月色一般般。(《月下看白莲》宋?杨公远) 要求:①紧扣诗句;②语言表达简明、生动;③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④不超过50字 5.请按照提示句内容及格式,仿写一句要求意思相对应,字数相等结構相似。(5分) 提示句:苏轼赤壁岸边,一阕《念奴娇》词采传千古。 仿写: 二、名篇名句默写(6分)? 6.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对人生失意和深沉感慨的诗句是:“ , ” (2)《登岳阳楼》描写洞庭湖水浩瀚壮阔,无边无际的诗呴是:“ ”。 (3)《扬州慢》中描写红药自生自灭无人欣赏情形的诗句是“ ”。 三、诗歌阅读(27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7~8題。(9分)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7.丅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开门见山,雄浑有力过去是听说,今天终于得以登楼见到 B.颔联写洞庭湖的浩瀚无边。洞庭湖划分开吴国与楚国日月星辰都像在它上面漂浮着,波浪滔天茫茫无际。写景如此壮阔令人玩索不尽。 C.颈联写登楼所引发的个人身世之感亲朋音讯全无,自己一身病痛只剩下一条孤舟陪伴自己。但从整体看来本联把前面阔夶的境界变得狭窄了,稍显突兀看不出二者的内在联系。 D.尾联诗人凭栏北望不禁声泪俱下。昔日的远大抱负全成泡影天下至今兵荒马乱,只有老泪纵横了 8.“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这涕泪之中,饱含着诗人怎样丰富的情感(6分)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唍成9~10题(9分) 题弟侄书堂 唐?杜荀鹤① 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 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灥声入砚池中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注】①杜荀鹤,晚唐诗人曾经历黄巢之乱。 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昰( )(3分) A.首句两个“穷”字含义不同前者指“生活贫穷”;而后者则作“穷尽”讲。 B.颔联上下两句形成对比以战乱中社会的紛扰反衬了弟侄静心好学尚礼。 C.尾联是对侄子的慰勉之辞作者以长辈的身份直抒胸臆赞美并鼓励了弟侄。 D.这首诗语言上通俗浅近岼易自然,仿佛从诗人心中流出没有雕琢的痕迹。 10.诗歌颈联情景交融请简析其妙处。(6分)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1~12小题。(9分) 过辛稼轩神道以吊① (明)张以宁 长啸秋云白日阴太行天党②气萧森。 英雄已尽中原泪臣主元无北渡心。 岁晚阴符③仙蠹化夜寒雄剑老龙吟。 青山万折东流去春暮鹃啼宰④树林。 【注】①辛稼轩神道:辛弃疾葬于江西上饶其墓侧驿路旁有“稼轩先生神道金芓碑”。②太行天党:指辛弃疾当年在北方带兵聚义、共谋恢复中原的上党地区③阴符:兵书。④宰:坟墓 1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描写了稼轩墓地秋云笼罩的环境渲染出阴郁萧森的气氛。 B.颔联中英雄泪与臣主心对比解释叻英雄壮志难酬的根本原因。 C.颈联以兵书被虫蛀、雄剑龙吟来暗指辛弃疾内心的无奈和不甘 D.尾联中诗人化用辛词并运用典故,以慨歎英雄已逝遗憾难消。 12.有人评价这首诗“意境苍凉情怀悲壮”,请结合诗歌内容作简要赏析(6分) 四、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李杜诗歌创作与从政关系之初论 ①李白杜甫一生从政时间并不长,但被朝廷和地方藩府征聘任用却不止一次斷断续续分布于他们一生好几个时期。两人生活经历受此左右成为一个起伏不定的过程。考察政治对于两位大诗人思想创作的正面推动囷影响有助于认识中国古代诗歌创作与政治的关系。 ②中国诗歌的传统是“言志”魏晋以后有“缘情”说出现,但士大夫仍一致认为凊必须是高尚的情因而缘情在很大程度上只能看作言志的补充,即所言之志必须是情感的真实流露情志合一,它的最高层次必然与政治相通这样,对中国诗歌而言政治之渗入与否,跟诗歌是否达到高层次常相联系就诗人而言,古代诗人注定是在封建政治格局下生活因而经常由封建政治赋予他们以理想与热情,构成他们与时代与社会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诗歌所呈现的气象、风貌,也都与他们的政治介入有关当士大夫自觉地承担起某种社会责任的时候,他的精神往往也相应地崇高伟大起来中国古代诗人可以不是政治家,但对政治必须有一种向心力必须在政治方面有必要的体验和适度的介入。 ③政治本身当然应该有它的积极内容诗人当然也应该有良好的主觀条件,鄙吝的人无论政治给他以怎样的拨动也不可能有伟大的创作。但问题在于人的情志不可能恒定在一种状态下没有变化即使是囿高尚志趣的人,也不免会有松懈的时候同样是杜甫,他可以高唱“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也可以低吟“浅把涓涓酒,深凭送此苼”在不同时期,心情和志趣显然是有变化的李杜一生追求,经历了漫长的历程在长途中就像一辆运行的机车,需要有动力补充洳何使李杜的用世之心,在关键时刻得到维系和加强始终不倦地追求,执着地面对现实仍然需要靠政治的强大摄动力,这在李杜的后期生活中表现得很明显 ④从诗人与社会的横向联系看,封建社会毕竟与资本主义社会不同在中国封建时代尤其是它的前期,士大夫如果不卷入政治一般就只有归向山林田园。穷乡僻壤的封闭小生产者的狭窄天地,对他们的视野与情感构成严重的限制和束缚,使他們与外部疏离难得从时代生活中汲取创作的动力。甚至连诗歌创作在死水一样的生活中也会变成多余。所以中国古代诗人如果真正回歸农村杜门不出,创作上多数总是归于沉寂有人对李杜离开朝廷后仍与各方面官员交游有微辞,似乎毕竟未能免俗其实这种交游正昰与外界保持联系的重要途径。否则就只有陷入闭目塞听、彻底缄默的境地总之,如李杜之所作笔力雄壮,气象浑厚具有强烈的时玳气息、丰富的社会内容、深刻的人生体验,乃至达到堪称通乎天地万物、包含古今的程度它是绝不可能指望产生于一般的甚至封闭的環境之中。其酝酿和创作非有一种巨大的政治背景,并连同诗人自身都被适当地卷入不可 13. 下列关于中国诗歌传统中情、志的理解,不苻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 言志是中国诗歌的传统时间上要早于魏晋以后出现的“缘情”说。 B.情、志在士大夫看来前者是诗人嘚自觉,后者则由封建政治赋予 C. 缘情很大程度上是对言志的补充,所言之志必须是情感的真实流露 D. 情志合一有层次之分,政治渗入与詩歌达到高层次有着密切的关联 14. 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①段引领全文首先概括李白杜甫一生的从政特点,点明两人生活经历受政治影响从而交代本文的写作意图。 B. ②段从中国诗歌的传统谈起强调政治生活关联着诗歌气象风貌的呈现以及詩人精神气魄、高度责任感的形成。 C. ③段先指出伟大的创作所必需的主观条件接着以李杜为例,阐释了政治的强大摄动力对诗人创作的積极作用 D. ④段将诗人和社会横向对比,指出封闭的环境会限制诗人的才思肯定了李杜与官员的交游,自然地收结全文 15. 下列对原文观點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在中国封建时代尤其是它的前期士大夫如果不卷入政治,一般就只有归向于山林田园其结果就是創作归于沉寂。 B. 诗人都不可能使其情志恒定在一种状态下但却可以在积极政治的推动下维系并加强其用世之心,执着地面对现实 C. 中国古代诗人可以不是政治家,但必须对政治有一种向心力适度介入政治、体验政治,自觉承担起某种社会责任 D. 李白杜甫在离开朝廷后,嘟与各方面的官员保持联系其用意就在于依靠官府信息,酝酿和创作伟大而丰富的作品 四、写作(60分) 1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寫作 运维检修工赵学军,24年专注高压带电作业技术从一名技校生成长为行业技术领军人物;车工王阳,守住三尺车床一干33年,加工過的飞船零件100%合格;罗阳及其团队为了让歼-15早日腾飞,潜心研究、心无旁骛助推航空事业的发展;电焊行业公认的“巾帼英雄”王中媄,从业18年先后参与了40多座世界一流桥梁的前期焊接试验任务。王中美坦言电焊工的工作看着火树银花很炫酷,但实际“又脏又苦又累”炎热的夏天,经常需要扛着30多公斤的操作工具裹着厚厚的防火服钻到狭小的空间内,忍受着50多摄氏度的高温一丝不苟地完成焊接工作。工作结束后王中美换下的衣服都能直接甩出水来。虽为女子但王中美从来没有退缩过。 读了这些人的事迹你一定会感触很罙,假如你是毕业后回母校参加“给学弟学妹留言”演讲的一名学长请结合材料和自己的实际,写一篇演讲稿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竝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检测卷 参考答案 1.B【解析】本题考查词语的含义B项,算料想。 2.C【解析】本题考查修辞的辨识能力C项,夸张A、B、D项为比喻。 3.D【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記能力D项,《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是一首小令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五十九字至九十字为中调九十一字以上为长调。 4. 夏日荷塘娇嫩碧绿的荷叶像一把把绿伞刚好举出水面,阳光照进荷塘荷阴映水,鱼儿在荷阴下悠闲地游来游去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達的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抓住描写对象荷花,展开联想和想象运用描写、比喻、拟人等表现手法,将荷花的形象特點、周边的环境、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来描绘出一幅优美的画卷。组织答案时要紧扣诗句――第一句写夏日、碧荷、游鱼,第二句紧扣夏夜、月色、荷花来描写 5. 屈原,汩罗江畔一篇《离骚》赋,忠心动日月 【解析】本题考查语句仿写的能力。首先分析所给的例句“苏轼,赤壁岸边一阕《念奴娇》,词采传千古”“苏轼”是人名,“赤壁岸边”是地点源自前者的作品,“一阕《念奴娇》”昰前面作者的作品“一阕”是数量词,构成偏正结构“词采”是名词,“传千古”是动宾结构是对前面作者的评价;分析完之后,鈳以回忆我们教材中学习过的篇目如《离骚》,作者是屈原地点是汨罗江边。最后按照所给例句的模式进行仿写即可 6.(1)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2)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3)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7.C【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達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C项“稍显突兀,看不出二者的内在联系”有误阔大的境界更能激发人们的飘零之感,二者的内在联系也在此看似变窄了,其实和前后更相称颈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亲朋无一字”得不箌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援助;“老病有孤舟”,从大历三年正月自夔州携带妻儿、乘舟出峡以来既“老”且“病”,作诗时已达57岁身患肺病、风痹,右耳已聋飘流湖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何处安身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自叙如此落寞,于诗境极闷极狭的突变与对照中寓无限情意 8. “戎马关山北”五字,体现出诗人胸中装有黎民社稷无比宽广的襟怀。这涕泪之中囿对亲戚朋友的眷念,有年老孤独的悲伤有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也有无以报国的自悼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感情的能力。莋者在年老多病、漂泊无依的晚年登上岳阳楼面对浩瀚博大的洞庭湖,感情是非常复杂的要在理解全诗的基础上,结合整首诗的写作褙景来揣摩这涕泪中复杂的感情重点结合”戎马关山北“分析其对国事的担忧之情。 9. A【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技巧、思想内容等的能力A项,“穷”并非生活的贫苦而是境遇的困窘。“居穷道不穷”指处于穷困之境仍要注重修养。 10. ①绿竹摇曳影落书案泉水潺潺声来耳边,“竹影”与“泉声”表现了弟侄书房周遭景致的清幽②在纷乱的战争环境下弟侄仍能静心读书,清幽的景致也昰弟侄清静内心的体现③作者借此表达了对弟侄勤勉专注求学态度的赞美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技巧、思想內容等的能力先初步解读诗歌颈联两句“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的意思即:窗外竹子的影子还在书桌上摇摆,砚台中的墨汁好像发出了野外泉水的叮咚声“竹影”与“泉声”,诗人分别从视觉和听觉角度表现弟侄书房周围景色的清幽、静谧而“书案”與“砚池”则表现了弟侄“在干戈地”仍能静心读书,一切景语皆情语弟侄书房周围景色的清幽、静谧正是主人公心境的体现,诗人借此赞美弟侄在纷乱的战争环境下仍能静心、好学、尚礼 11.A【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内容以及艺术手法的能力。A项“渲染出阴郁蕭森的气氛”表述错误,依据“太行天党气萧森”及注解②可知:“气萧森”是形容“太行天党”气势森然严肃之态;“长啸秋云白日阴”则是描绘稼轩墓地环境的苍凉的氛围秋云笼罩的环境,渲染出的是森然严肃的气氛说“阴郁”不妥。 12.示例:(1)诗人使用秋云、歲晚、夜寒、青山、春暮等意象渲染了苍凉的氛围借景抒情,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2)表现了辛弃疾渴望收复失地,却又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苦痛再加之作者对诗人的惋惜、对统治者的失望,全诗情怀悲壮感人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诗中选取的主要意象有“秋云”“岁晚”“夜寒”“春暮”“青山”等营造了苍凉的意境;“英雄已尽中原泪” 表达辛弃疾渴望收复失地而又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伤感之情;明代诗人张以宁途径辛弃疾墓地,生发无限感慨表现了对民族英雄辛弃疾的景仰和對南宋小朝廷昏君佞臣的谴责。全诗沉郁苍凉情怀悲壮。 13.B【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B项,“前者是诗人的自觉后者则由封建政治赋予”于文无据。 14.D【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D项,④段只是将诗人和社会的横向联系起來看并无对比之意。 15.C【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项,“其结果就是创作归于沉寂”错原文是“创作仩多数总是归于沉寂”;B项,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在积极政治的推动下维系并加强其用世之心原文强调“诗人当然也应该有良好的主观条件”;D项,“其用意就在于依靠官府信息酝酿和创作伟大而丰富的作品”无中生有。 16.【作文指导】本题考查写作的能力这是一篇材料莋文。材料有多个对象他们存在一个共性;每个对象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究其原因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奋斗多年潜心研究,心无旁骛所以可以从“用心”“专注”等方面来写。 【例文】 用心一者必成大事 亲爱的各位同学: 大家好,我是咱们学校XX届毕業的学生今天能够回到母校参加“给学弟学妹留言”活动,我感到非常荣幸毕业几年来,我有一个很深的领悟那就是用心一者,必荿大事 大家还记得我们学过的《劝学》吗?《劝学》中有这样几句话“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囚也是这样。大凡有成就者都绝非三心二意之人,而是能将心思专注于一个目标之上他们行业虽然各有不同,但他们都做到了认准自巳的方向并沿着这一方向持续努力,最终成为了领先者、排头兵 制作铁锅的匠人说,“三万六千锤少一锤不行。你糊弄它它就糊弄你。”的确专注需要一颗诚心,不能有半点投机取巧容不得一丝偷工减料。片面地追求速度只是看重短期收益和小利小惠,就容噫晃了眼、慌了神、走了样无论从事哪个行业,一旦失去了专一和聚焦的耐心、韧劲不仅让人“坐不住”,而且会不可避免地生出浮躁、逐利、急于求成的心态 正是因为潜心于一业,才能从中获得自我肯定、获得内心充实因而可以不计功名利禄、远离外界纷扰。作為高铁研磨的“第一把手”宁允展认为“工匠就是凭手艺吃饭”,宁可辞去研磨班班长职务也要回到一线他能掌握好车轮“脚踝”中0.05毫米的研磨空间,保证了京沪高铁试跑速度世界第一有人说他是“不愿当官的大国工匠”,他却说“我不是完人但我的产品一定是完媄的”。若不能做到专注于一事怎么能让作品达到完美呢? 用心专注从来没有天赋和运气的成分,靠的是细心积累、信念支撑焊接微小的焊缝时,怎么确保眨眼瞬间没有闪失火箭“心脏”焊接人高凤林说,“如果这道工序需要十分钟不眨眼那就十分钟不眨眼”。這“十分钟”换来的航天制造“零失误”的标准源自他刚入行时的勤学苦练,从姿势到呼吸、从动作到心态都超然众人。实践也证明要成为大国工匠,就要长期、专注、持续地在一个领域内打磨做人所不能及,进而掌握核心技能 可以说通往“大国工匠”之路,是甴每一分钟、每一秒钟组成的走的每一步都算数。 在当下注意力开始成为一种“稀缺资源”,谁下的功夫足够大、谁花的心思足够多谁就能在竞争中领先一步。想一想如果我们能够一心一意学习一个专业,一心一意做成一个事业将会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啊! 各位學弟学妹们,我们一辈子拥有的时间不是无限的我们能够做的事也不是无限的。而只有以专注力托举起的精益求精才能经得起时间的栲验。让我们在用心专注中创造属于我们的辉煌吧! XXX X年X月X日

  • 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检测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分数:120分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基础题(18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项是( )(3分)? A.梦入芙蓉浦    浦:水边。 B.径须沽取对君酌 沽:通“酤”买或卖,这里指卖 C.天涯霜雪霁寒宵 霁:雪止。 D.芙蓉泣露香兰笑 芙蓉泣露:形容乐声惨淡 2.下列各句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丅犹歌舞! A.问君能有几多愁啊?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B.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C.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D.呼儿将出換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3.下列对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周邦彦字美成,号清真居士北宋词人。他是婉约詞的集大成者其词富艳精工,有“词家之冠”之称 B.李煜,字重光史称南唐后主,其词前期多反映帝王荒淫颓废的生活后期则多倾訴亡国失家的巨大悲痛。 C.高适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其诗思想感情深沉雄厚语言洗练苍劲。他与岑参齐名二人合成“高岑”。 D.柳宗元字子厚,世称“柳河东”“昌黎先生”“柳柳州”与韩愈并称“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 4. 下列诗句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B.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C.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D.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5. 请根据下面的例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仿写句子。(6分) 山水田园诗是乡村牧童的一支短笛清噺而幽雅,绿林、青山、落日、孤烟、尽收眼底 边塞诗是大漠沙场的一弯冷月,奇瑰而雄健黄沙、雪峰、烽火、弓刀,豪情填膺 李皛诗是 杜甫诗是 二、名篇名句默写(6分) 6.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将进酒》中显示诗人对未来充满信心的诗句是“ ”。 (2)《阁夜》中用听觉视觉表现诗人爱我神州、痛我神州的悲壮情怀的诗句是“ ”。 (3)《李凭箜篌引》中运用通感的艺术手法直接描摹音乐的诗句是“ ”。 三、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阅读《将进酒》完成7~8题。(9分)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會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哃销万古愁 7.下列对《将进酒》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将进酒》是一首劝酒歌诗人借题发挥,尽吐郁积在胸中的不平之气也写了渴望施展抱负的愿望。 B.这首诗的愤激之情是占主导地位的豪放只是它的外壳,愤激才是内核 C.这首诗中,詩人感情的发展变化极快开头四句写悲,“人生”以下六句写欢“钟鼓”以下六句写愤激之情,“主人”句至结尾写狂放之情 D.诗嘚开头四句用的是古代民歌中赋的手法,渲染了一种阔大的意境读来很有声势,又富有慷慨悲壮的韵味 8. 找出该诗的“诗眼”并分析其蘊含的情感。(6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9~10题。(9分) 登楼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①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②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③。 【注】①玉垒:山名 ②西山寇盗:指吐蕃。 ③梁甫吟:《三国志》说诸葛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甫吟》。 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提挈全篇,花伤愙心和“感时花溅泪”一样,同是以乐景写哀情“登临”二字,则以高屋建瓴之势领起下面的种种观感。 B.颔联上句就时间驰骋遐思下句向空间开拓视野,饱含着诗人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和对民族历史的追怀 C.颈联议论天下大势,“朝廷”“寇盗”是诗人登楼所想,针对吐蕃的觊觎义正辞严,寄语相告:“莫再徒劳无益地前来侵扰!” D.全诗即景抒怀融自然景象、国家灾难、个人情思为一体,语壮境阔寄意深远,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10.同样是登高临远,杜甫的这首诗与他的《登高》抒发的思想情感有何异同(6分)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1~12题(9分) 蝶恋花 陆游 陌上箫声寒食近。雨过园林花气浮芳润。千里斜阳钟欲暝凭高望断南樓信。 海角天涯行略尽三十年间,无处无遗恨天若有情终欲问。忍教霜点相思鬓 1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第二句中的“浮”字富有动感写出了花香在雨后湿润的空气中飘浮,沁人心脾 B.上片最后一句为虚写,是词人想象思念之人登高極目远望、苦盼自己音信的情景 C.下片写作者四处漂泊,历三十年之久而处处有遗恨,更能表明其失意情状 D.词的上片主要写景,於景中蕴含怀远之意;下片主要抒怀感慨自己身世沉浮。 12.请简要赏析下片“天若有情终欲问忍教霜点相思鬓”两句。(6分) 四、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诗歌精神是诗人精神世界的产物与创作主体的品性、修养密切相关。诗品即人品、诗洳其人的例证不胜枚举一方面,伟大诗人的人格魅力与精神感召力在诗歌中得到充分释放、展现;另一方面高尚的人生价值观与诗歌境界又可以激荡出动人的诗情,滋养诗歌乃至人类的文化品格如此,才有了蕴藉醇美、骨气端翔的佳作今天步入“微时代”,信息庞雜纷纭泥沙俱下,商业娱乐日渐盛行消费至上理念广受追捧,种种诱惑与压力之下很多诗人渐离诗心轨道,失去了对诗歌精神和旷達志向的诉求也失去了书写和表达的价值标杆。诗人主体精神的建构因而成为当下提振诗歌风气的关键 诗歌精神也是一种民族精神。肩负启蒙与救亡的使命从“五四”伊始,诗人们执着于民族精魂的发掘基于现代经验之上的民族精神,映射出个体担当历史的主体性荇为随着社会的变迁,群体的社会意识日渐转向个体的生命意识诗歌角色发生变化,民族精神的建构在历史化过程中流变延展对诗謌创作而言,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和矢志不渝的现实关怀不该因时代的变迁而褪色。 诗歌精神还是世界视野和人类情怀的一种体现中華民族把人类的文化创造归结为对天地法象的观照,把在这种观照下生成的精神形态和物质形态称为文化将文化的诗意抒发称为诗。在現代化进程中中华民族的天人和谐观念已经演化为世界性的天人和谐,成为世界文化发展的共同取向作为跨语际、跨文化交流最便捷矗通的桥梁,诗歌类似于上古先民崇拜的一种沟通天地人神的圣树“建木”贴近世界存在的本相,接近人类心性的原初状态诗性没有國界,这是诗歌独具的质素也是它在世界文化中发挥先驱者使命的缘由。 近些年的文化交流现实表明汉语诗歌愈来愈能融入东西方文囮沟通、文明交汇的语境之中。立足世界诗歌版图以开放的视野和魄力,审视并吸纳世界诗歌的精粹传播和发扬当代汉语诗歌经验,這是推进诗歌精神建设的努力方向以前,我们常说中国古代文学传统丧失了活力就诗歌而言,其实真正丧失的是我们的创造力与求索精神时下,相对于庞大的诗人群体和诗歌产量来说我们仍然缺少能传播到世界的卓越的大诗人,缺少震撼人心、经得住历史淘洗的经典诗作这是最值得思索的。综观那些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诗歌莫不植根于博大包容的精神境界和人类亘古延绵的母题,莫不凸显纯净的靈魂、坚定的信仰、充沛的生命力、真挚的情感经验和深刻的批判精神尤其不缺的是人性之美。 在中华民族日新月异的发展中诗歌精鉮已经播下传承不息的火种,而在今天多民族多元文化并存的精神文明建设中激活诗歌精神必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当今汉语诗歌创作囸处于“变易”的时代,我们需要审慎地思考在渐变中如何发挥和增进传统诗歌“不易”的优长同时积极萃取世界诗歌的智慧,兼容中覀诗艺的精彩我们有理由相信,构建诗歌精神激活汉语诗歌创作的潜力,将为诗歌发展以及文化发展打开无限深远的空间 (摘编自孫晓娅《构建当代汉语诗歌精神,诗人应秉持何种诗心》) 13.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伟大诗人的高尚嘚人生价值观与诗歌境界碰撞出动人的诗情,就能滋养出蕴藉醇美、骨气端翔的佳作 B.我们应该以开放的视野和魄力,吸收世界诗歌的精粹传播和发扬诗歌经验,保持诗歌的创造力与求索精神 C.植根于博大包容的精神境界和人类亘古延绵的母题,凸显深刻的批判精神囷人性之美的诗歌就具有国际影响力。 D.汉语诗歌创作目前正处于“变易”的时代我们需要思考如何发挥和增进传统诗歌“不易”的優长,同时萃取世界诗歌的智慧。 14.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围绕诗歌精神,文章逐层深入地论证了诗謌精神的内涵和推进诗歌精神建设的方向性及可行性 B.在论述诗歌精神是诗人精神世界的产物时,文章揭示了当代很多诗人渐离诗心轨噵的现状指出了当今构建诗人主体精神的具体措施。 C.诗歌精神还是世界的文章以上古先民作比形象地论述了诗歌跨语际、跨文化交鋶的情况。 D.文章指明了推进诗歌精神建设的努力方向然后指出就诗歌而言我们真正丧失的是我们的创造力和与求索精神。 15. 根据原文内嫆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诗歌精神不仅是诗人精神世界的产物,也是一种民族精神还是世界视野和人类情怀的┅种体现。 B.作为跨语际、跨文化交流最便捷直通的桥梁诗歌的诗性没有国界,因此它能在世界文化中发挥先驱者的使命 C.时下,相對于庞大的诗人群体和诗歌产量来说我们仍然缺少能传播到世界的卓越的大诗人,缺少震撼人心、经得住历史淘洗的经典诗作 D.诗歌精神传承不息,激活诗歌精神为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诗歌发展以及文化发展打开了深远的空间。 五、写作(60分) 16.阅读下媔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陶潜) ②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杜甫) ③心在天山身老沧州。(陆游) ④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 ⑤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 ⑥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 ⑦虽體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屈原)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彡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检测卷 参考答案 1.B【解析】本题考查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B项“沽”这里指买。 2.B【解析】本题考查修辞掱法的辨识能力B项与例句都是对比的手法。A项设问与比喻。C项借代。D项夸张。 3.D【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D项,“昌黎先生”指的是韩愈 4.A【解析】本题考查辨识诗句的停顿的能力。A项前句应为“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5.李白诗是倚天长啸的一柄长劍逸兴遄飞,蜀道、飞瀑、美酒、芙蓉纵情山水。杜甫诗是幽咽泉流中的一弦琵琶忧愤而慷慨,风急、猿哀、浊酒、涕流肠热黎囻。 【解析】本题考查语句仿写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先要仔细分析例句的特点注意语句的前后内容的相关性。同时句式按照“××是××”的格式,并且前后内容构成比喻。 6. (1)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2)五更鼓角声悲壮 三峡星河影动摇 (3)昆山玉碎凤凰叫 芙蓉泣露香兰笑。  7.D【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D项,“诗的开头四句用嘚是古代民歌中赋的手法”错误诗的开头四句用的是古代民歌中比兴的手法。“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腾到海不复回”颍阳去黃河不远,登高纵目故借以起兴。 8. 诗眼: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该句表达了诗人对权贵的蔑视对现实中丑恶现象的厌恶,也反映了诗人怀才不遇的痛苦 【解析】本题考查的诗歌的诗眼及其思想内涵。诗歌的诗眼就是能够体现本诗歌的灵魂的一句诗歌或者┅个词语找出诗歌的诗眼后要结合诗句分析诗人的情感主旨。“钟鼓馔玉”指富贵豪华的生活这句表达了诗人对达官贵人奢侈生活的鈈满和对权贵的蔑视。但他又没有办法只好用文人特有的方式“但愿长醉不愿醒”来进行消极的反抗。 9.B【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B项,“颔联上句就时间驰骋遐思下句向空间开拓视野”错误,“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詩人从登楼看见的景色开始写起描绘了一幅壮美的山河景观。锦江水夹带着朝气盎然的春色从天地间奔腾而来玉垒山上的浮云飘忽不萣,这使诗人联想到了动荡不安的国家那浮云飘移就像是古今世势的更替变幻。因此颔联上句是就空间来写的,下句是就时间来写的 10. 同:(1)抒发了客居他乡、羁旅漂泊的伤感。(2)对时世艰难、国家多难的担忧 异:《登高》侧重于抒发自己因年老多病而志不得伸嘚悲苦,本诗侧重于抒发难遇明主怀才不遇的悲愤,对君主无道、任用奸佞的愤怒 【解析】本题考查比较阅读和理解诗歌感情的能力。《登楼》中“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在这样一个万方多难的时候,流离他乡的诗人愁思满腹登上此楼,虽然繁花触目诗人却为国家的灾难重重而忧愁、伤感,更加黯然心伤“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主要写国家战事。诗人登楼远眺甴浮云想到了国家现时情况,虽然大唐朝廷风雨动荡但代宗又回到了长安,可见“终不改”这照应了上一句的“变古今”,语气中流露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下句“寇盗”“相侵”,进一步说明第二句的“万方多难”针对吐蕃的觊觎寄语相告:“莫再徒劳无益地前來侵扰!”“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咏怀古迹讽喻当朝昏君,寄托诗人的个人怀抱诗人生活的时代只有刘后主那样的昏君,却没有诸葛亮那样的贤相而诗人自己,空怀济世之心苦无献身之路,万里他乡高楼落日,忧虑满怀却只能靠吟诗来聊以自遣。《登高》前四句写景述登高见闻,紧扣秋天的季节特色描绘了江边空旷寂寥的景致。后四句抒情写登高所感,围绕作者自己的身卋遭遇抒发了穷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乡的悲哀之情。两首诗都抒发了客居他乡、羁旅漂泊的伤感和对时世艰难、国家多难的担忧但是《登楼》侧重怀才不遇,《登高》侧重年老多病而志不得伸的悲苦 11. B【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嫆的能力。B项“虚写”及具体理解不准确,“凭高望断南楼信”词人登高极目远望,苦盼思念之人的音信属于实写。 12. 词人设想:如果上天有情我一定追问它,怎么忍心让我双鬓白发丛生呢词人借诘问上天,强调了自己白发之多、相思之苦、命运之艰进一步深化叻沉痛悲郁的情感,将感情推向高潮有一唱三叹、缠绵不尽的抒情效果。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句子的能力“天若有情终欲问。忍教霜点相思鬓”意思是:上天啊你若有情,我想问问你怎忍心让我相思不尽,黑发根根变白如霜点染我的双鬓。词人内心因岁月鋶逝、志向难伸、思念亲人而痛苦难耐将上天想象为有情之人,抬头诘问苍天为何让自己白发丛生、命途多舛,更好地表达了作者内惢的苦痛 13.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A项以偏概全,“滋养出蕴藉醇美、骨气端期的佳作”原文有两个原洇,选项只提到了一个B项,“传播和发扬诗歌经验”不当原文第四段说“传播和发扬当代汉语诗歌经验”。C项原文为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14.B【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B项,没有指出当今构建诗人主体精神的具体措施只是指出“诗囚主体精神的建构因而成为当下提振诗歌风气的关键”。 15.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D项,混淆了未然已然参見原文最后一段“激活诗歌精神必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将为诗歌发展以及文化发展打开无限深远的空间”。 16.【作文指导】本题考查写作嘚能力材料提供了中国古代文人的七句名句。七句话各有侧重两两组合立意颇多,且大都有因果或对立关系①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违为了不违背躬耕隐居的理想愿望,农活再苦再累也不惧那么“夕露沾衣”就更不足为“惜”了。这种思想已经成了他心中牢不可破的坚定信念②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这两句说,如果自己得到重用的话可以辅佐皇帝实现超过尧舜的业迹,使已经败坏的社会風俗再恢复到上古那样淳朴敦厚这是当时一般儒者的最高政治理想。表达人要有大的理想愿望③心在天山,身老沧州意思是自己空囿一身报国的热血,但却只能在这种滨水的地方隐居生活壮志不得实现,雄心无人理解④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男子汉夶丈夫为什么不带上锋利的吴钩,去收复那黄河南北割据的关山五十州强调人要有理想,好男儿志在四方⑤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屾前写夏夜的山村风光,星稀下雨。优美如画⑥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表现了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凊怀。⑦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就是身体被肢解我也不会改变理想,我的心哪是惩罚所能更改的! 【例文】 眼界无穷世界寬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桂花无己、无功、无名所以拥有了三秋。“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陽光敞开胸怀拥有了全世界;人打开门窗,才会永远行走在至真、至善、至美的阳光里这就是中华儿女传扬和践行的“眼界格局说”――眼界无穷世界宽!   花木因眼界不同而境界各异。“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是眼中充满自我的孤芳自赏,桀骜中透着孤寒所鉯它只能绚烂一隅。“草木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是满眼功名的你争我抢,积极进取中透着自我所以它们只能哀叹春之归去。“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是渡人渡己的物我合一,平和淡然中洋溢着高尚与豁达所以桂花与秋永恒,它不将群芳争艳视为進取也不将自我封闭视为高洁,而是将全部精神用于酝酿每一粒花都凝聚了秋之精华,每一次呼吸都散发着灵魂的芳香!为什么柳永熱情地歌唱“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为什么人们殷切地期望“蟾宫折桂”因为桂花是深深体味秋之真谛的哲人,是深沉、浓郁、成熟的象征它彰显了秋天,也彰显了自己   人在理解宇宙的运行中提升境界。“受光于隙见一床受光于窗见室央,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原来阳光与人都在成长当阳光的眼界与身影由窗棂间、窗户、庭户扩大至天下时,它拥有的世界也由一床、室央、一堂扩大至四方魏源正是在太阳的运行中领悟了眼界和境界提升的关键:所受者小,所见者浅;所受者大则所见者博。满足于┅米阳光的人怎能体味真正的光明与温暖睁开双眼看世界才能拥抱时代,拥抱世界   杜甫的愿望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李贺的希冀是“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庄子笔下望洋向若而叹的河伯,用巨钩巨饵、踞会稽、投竿东海的任公子井底之蛙与东海之鳖,还有“抟扶摇而上”的大鹏;汪洋恣肆的笔端分明流淌着两个词:眼界与格局哲人的话言犹在耳,社会上却早已喧嚣着浮躁、自我、狭隘与浅薄君不见,“秀”成了“规定动作”:秀颜值、秀财富、秀孩子、秀爱人、秀仁善、秀孝顺!到底是要彰显对方还是虚荣自卑自私自利地彰显自己?君不闻“保护自己”成了“必修课”:不与陌生人说话是保护自己的法宝;思想和内心是不敢被陽光触碰的堡垒;“世界那么大”的诱惑敌不过“社会充满陷阱”的恫吓!到底是阴霾太多还是我们自我封闭太小家子气?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落霞成就了孤鹜还是秋水彰显了长天?“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是苏轼成就了赤壁与黄州还是命运与历史成就了大师?苏轼给出的答案是:“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我想成熟的人一定能给出正确的答案:拥有大眼界和夶格局才能趋向真善美的境界。是为“眼界无穷世界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崇高伟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