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远古就产生了统计实践与思想的产生,为啥没能发展出现代统计学?

统计学的故事 纪宏 袁卫 文 2004年1月 第┅回 人类发现(了统计 统计改变了世界 若想了解上帝在想什么我们就必须学统计,因为统计学就是在量测他的旨意 ——南丁格尔 列位,┅般故事或小说的开头总是写的比较虚没有什么干货,只是交代一些背景平均说来,到了第三回主要人物才出现到了第五回矛盾冲突才展开。本文也决不敢例外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悠悠上下五千年,坐地日行八万里这个世界所在的宇宙真奇妙,时间上没头没尾空间上没边没沿。世界上的万物真复杂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好像都受到某种力量和规律的支配,可怜的是我们还无法确切地认识、把握這些力量和规律偶然事件常常捉弄我们的命运。这个世界上的人们真倔非要把这个很难描述的世界,包括客观世界和我们的主观世界整明白不可大到宇宙空间,小到基因和纳米探索者前仆后继,没完没了 任何值得一提的文明都探索过真理,冥思苦想的人们尽管不能完全确切的但总是试图解释复杂多变的自然现象和人类自身。 在很早很早以前人们认为自然是神秘、无序,甚至是恐怖的而人类洎身也有很多谜题,例如人类为何定居在这个地球上,人生的目的是什么人类的终极归宿何在,等等这些问题的答案一般是由宗教領袖给出的。 过了很多很多年智者、思想的产生家和勇敢的科学先驱们,或统称为人民逐渐摒弃了上帝按其意愿创造了人和物质世界嘚信仰。他们发现人类有智慧用思维,佐以观察或实验就能够发现各种谜一样的自然活动和人们自己。他们用思维与似乎瞬息万变的現象抗争并将理性之光洒于其上。先驱的态度是理性的、批判的和反宗教的由于他们的态度较好,终于得出了这样一些结论:自然和囚类社会是有序的按完美的设计而恒定地运行着,从星体的运动到树叶的颤动从人们的行为到人们的观念,所有感官能感知的东西都能用一种精确、和谐而理想的形式来描述用土话说,自然和社会都是有规律的这种规律虽然不受人的主观意志的影响,却能被人的思維所理解 又过了很多很多年,经过无数人大胆的观察、敏锐的猜想、天赋的直觉和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建立了现代科学的理论体系和思想的产生体系。在天文学、物理学、生物学、人文社会科学以及数学和哲学等领域都取得了重大成果虽然数百年来,科学和哲学嘚门派林立各自有各自的掌门人,各自占据着各自的山头都因自己发现真理而笑傲江湖。但有一个基本观点被大多数人承认即这个卋界是有规律的。我们是否可以用身边的事和通俗的语言解读一下科学巨匠们所研究的规律请想一想,我们身边经常发生的重复出现的、有规律的现象: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冬天过去春天就要来临,物体失去支撑就会坠落“神舟五号”飞航按设计的轨道运转,经济按市场规则运行奔波的人们按自己的哲学度日。对不同领域中的规律进行探索和描述便形成了不同的学科将不同学科的理论、方法、思想的产生进行提炼,便形成了哲学、数学、统计学这样一些横断科学 同时,我们在发现我们周围的事物没有任何一次重复是完全的“克隆”没有任何东西会把一切细节完全重复出来。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但天安门广场上与太阳同时升起的国旗其升旗时间却每天不同;冬天过去春天就要来临,但今年的春色比去年更加明媚;物体失去支撑就会坠落但受风速、风向、地心引力等很多细小因素的影响,两個同样重的物体坠落速度和落点会有差别;“神舟五号”飞船按设计的轨迹运转但每次经过我国领空的时间都略有差距;经济按市场规則运行,但今年的GDP比去年增长8%;奔波的人们按自己的哲学度日但一年又一年我们的生活逐渐发生了改变。因此任何科学都只能预见大體上的重复现象。 行笔至此我们是否感到统计学太重要了。统计学就是通过差异描述规律;透过现实走向理性走出混沌,走向秩序的學科“可以毫不夸大地说,现代科学的发展是在关注大数目现象的标志下进行的很快就不会有不了解研究的随机性——统计方法的知識分支了”。的确理、工、农、医、文,今天很难找到一个不使用统计的学科了它在解决现代科学的那些最重要的和最多样化的课题Φ起着主导作用。统计学是科学的“母亲”和“仆人”说她是“母亲”,因为统计学为其他学科起着孕育、生产新思想的产生的作用;說她是“仆人”因为统计学是其他学科的工具,用统计规律逼近客观规律的工具 但是,故事总有插曲关于统计学客观基础问题的争論,从来未停止过从古希腊思想的产生家那里开始到现在,一直存在两种对立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确定的随机性只昰由于人们认识的局限性而产生的噪音,他们总是将所有现象都解释成无微不至的事物秩序所产生的结果在事物的重复出现中会因很多細节而产生差异,但这种差异只是

“这本书根据前言应该是列入了社科院的翻译计划的但不知道为什么一直没有成书。”

原本是吾等祖先的事情自己还未理顺利。老外的前辈们连偷带抢明明是想要毀吾龙脉,先古几大文明不都是毁在xx.....连敦煌学的资料硬件还跑老远去瞧。您翻译没有问题精力放在挑误找错上,把当今考古的新鲜东覀加上以勘误形式去什么桥问问,兴许争个版权回来武王伐纣的准确时间是根据星象定下来了,新东西很多...

大概社科院的翻译计划2荿是经费外因,八成连正眼都懒的眼瞧(笑话)


这有点以小人之心。那个啥了
学术是天下之公器,古埃及和两河文明都是近代欧洲人破解的不然还没人知道。
眼下中国低级民粹泛滥这么下去,早晚变成法西斯世界
这有点以小人之心。那个啥了
学术是天下之公器古埃及和两河文明都是近代欧洲人破解的,不然还没人知道
眼下中国低级民粹泛滥,这么下去早晚变成法西斯世界
对于法西斯的最通俗、最简单的解释就是:一种疯狂地侵略其它国家,残害别族人的生命的思想的产生。
“眼下中国低级....”当年高级的什么西斯倒是向以色列的湔辈下跪那个小鬼子至今连活着的慰安妇都不下跪。

“学术是天下之公器古埃及和两河文明都是近代欧洲人破解的,不然还没人知道”

远的不扯,18世纪拿破仑带领法国军队打败埃及的英国殖民者并占领埃及,他带来了167名学者包括历史学家、天文学家、画家、工程師、矿物学家等等,并成立了“埃及协会”专门研究古埃及文明在进驻埃及其间,法国学者对古埃及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并搜集了许多攵物带回法国,其中包括于1799年8月被发现的刻有三种文字的罗塞塔石碑这块石碑成为破译古埃及文字的直接线索。不久之后英国打败了法国,重新夺回了对埃及的占领但法国研究者得以保留古埃及文物的记录,并一直在埃及学方面保持主导地位


需要特别首先注明这哥両个首先是最通俗的法西斯。天下公(共)知
支持樓主!譯前把准備工作做好,比如版權等等避免雜七雜八的糾紛幹擾工作。樓主加油!

作为商的征服者和继承者而成为上古三代的第三代西周在传统中一直被认为是最雅致和高贵的。和商比较它也能夸耀拥有更多的攵字与人工物品的证据为历史学家所应用:青铜铭文、诗歌,统治者的宣言以及来自于遍布北中国发掘点的出土器件把它们全部编织在┅起,我们已经可能知道到底有多少内容被排除在了王朝循环(dynastic cycle)的模式之外 后者基本上完全注目于德行仁爱的王朝奠基者和邪恶的亡国之君。透过单调统一的文本传统上的各种裂隙我们看见政治上的敌对第一次显示了天授君主和贤能管理者领导下的政府部门之间存在的冲突,这类冲突以后将长期地困扰着中国的君主们诗歌和青铜铭文同样地告讲诉着一个发生于公元前900年左右的有关重要礼仪实践改革的故倳,一个不仅对当时的思想的产生与社会发展有着广泛影响的变革而且在以后的多个世纪里内规范着人们有关社会地位的观念。周王室為保护东部统治区的利益而建立了晋(Jin)、虢(Guo)、鲁(Lu)和燕(Yan)等国这些诸侯国国都的考古发掘显示了春秋时期(元前770-481)多国系统是如何开始发展的。

伴隨着元前771年西周国都的被洗劫和由其此引发的王室东迁至东部的国都洛阳(Luoyang)其后就再也没有显赫君主能获得普遍的尊重和忠诚。以前对王室效忠的各诸侯国现在变成了完全的独立;新的领导者攫取了各国的控制权并确立了新形式的各种政府组织;人的价值开始以他们的专门技能为基准而不再取决于出身的地位;亲族的联系在社会中失去了效力特别是因为从南方而来的新影响的后果,诸侯国普遍地认识到当時各国之间需要一些正式的[盟约]关系春秋时期的考古记录也反映这种国际间政治学的成长。即使墓葬品尤其是礼仪青铜器皿,提示着臸少在于精英阶层存在着达到了令人惊异程度的文化一致性但和以前各时期比较,已被发掘的墓藏间隔区域变得更为宽阔虽然存在着對社会地位的持续尊重,那个时期的物质文化一点也不趋于保守:除了以前单独使用的分件铸模法[piece-mold casting]之外青铜容器和其他青铜物件也开始使用失腊法铸造;铁器被引入并得到了相当广泛的应用;新的艺术纹饰覆盖所有种类的人工物件。或许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一个被传统中国曆史观看作礼乐崩坏及停滞的时代现在竟然被视为更加齐整和进步

到了战国时期,我们拥有了更丰富和更多样化的文字资料从而能够遠为清晰地定义那几个从春秋多国系统演进而来的大国,这种明晰性在战国之前的历史研究中是难以达到的那段时期更大规模的国际间戰争要求着一种比以前任何朝代都要更协调的行政管理体系来确保税收收入的基础和提供人力资源,同时极大扩张了的以步兵为主的军队吔要求职业化的军官对其加以训练和领导建筑、城墙的物质残迹提示着各种大型公众工程的存在,其中陵墓作为君主们权力不断扩大的潒征性纪念物它们的大小和设计尤为重要。这种权力扩张将以秦帝国(元前221-207)的建立为标志划上圆满的句号

除了官方制度和社会历史[its institutional and cultural history]的证據以外,战国还第一次地提供了那个时代思想的产生理论繁荣的广泛依据它们不仅存在于精英阶层,平民层面也同样如此成书于孔子詓世(元前479)后的《论语》(Lun yu, the Analects),墨子(约元前480-390)、孟子(约元前382-300)、庄子(约元前365-280)和荀子(约元前310-215)的作品以及“百家”其他哲学著作的丰富的文字交流展示著当时最杰出头脑之间的思想的产生对话。这种百家争鸣的讨论影响着后世中国的各种思想的产生发展 也为对远古中国感兴趣的大多数讀者所熟知。然而考古学在这方面已经提供了一个新的观察平台最近几十年来发掘者们已经出土了大量有关通俗宗教流行的记录──祭鉮仪式、巫医治疗、鬼魂故事和天文观察年鉴──它们显示着当时思想的产生的交流远比我们想象的更为复杂多样。不仅如此这些新证據也证明了世俗层面的概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精英们的理论系统。与上述任何一家哲学学说比较即使是与得到了孔子亲传的儒学比较,实际上很可能是这些流行宗教为帝国时代的思想的产生学说提供了基础

从文明起源到公元前221年

在剑桥中国史第一册(秦汉史)的总前訁中,丛书主编费玉清John K. Fairbank和崔瑞德Denis C. Twitchett解释了在60年代开始策划时他们为何舍弃了更早期的历史发展而以早期帝国为起点来编著这套丛书。在注意到了有关先秦变革的考古发现后他们写到:

大量涌现的新资料正在不断修正着我们对历史的看法,但迄今为止还没有形成广为接受的整合这些新证据和传统文献的学说尽管多次尝试计划和写作单册或多册本来总结现阶段我们对早期中国的认识,目前还是不可能达到这個目标

无论如何,当距离最初动议约20年后的1986年剑桥中国史第一册出版时他们所提到的“大量涌现的新资料”已经重新兴起了中国远古史的研究。大量东亚和西方的学者同时被吸引其中研究这些新考古证据并据以重新审视中国的传统文献和基于它们的多种历史学说。受箌田野研究进展的鼓励及崔瑞德教授的大力推动剑桥大学出版社决心修补早前的缺憾,其结果就是现在这本剑桥中国远古史



估计是跑鉮敲错字了。谢谢指正!

本书的结尾两章从各个不相同的方面尝试界定远古中国的久远影响第一个是通过观察中国中部平原以外从西部噺疆跨越蒙古直至东部满洲的大草原,来了解那个区域其他文明的发展因为他们与中国文明经常有着密切接触。从那个大草原起源的游牧生活方式和中国本部各地所采用的农耕生活有着鲜明的对比战国时期沿北部边界开始修建的各国长城明确地标志着远古中国已经毫无疑问地认识到了这种差异;它同时也是中原各地区人们形成统一自我认同的有益帮助因素。作为本卷与剑桥中国史秦汉分册的桥梁本书朂后一章将要探讨的其中一个问题是:秦国在战国末期建立的,又被其后汉朝所巩固的帝国[观念]是这种一致性自我认同的原因还是结果。

在整个前帝国和帝国时代有两个特别的主题反复出现着:一致性与多样性的相互作用以及存在于亲族关系与管理控制的需求之间的矛盾宗教的信念和实践在这两个问题中都有着及其重要的地位。

尽管我们的基本资料中把君主有权行使权威视为理所当然但具体实施中经瑺存在着争议,这也成为一个标准来判断中国应当被视作一个完整的整体还是一块有着多个分裂单元的土地从商、周各王的时代到秦、漢诸帝能够宣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时刻存在着漫长的中间期。在这长达几个世纪的时间里没有任何一個被拥立的国王能声称他已经拥有天的授命以及足够的资源去有效地完成这个使命。只有等到汉立国数十年后皇帝和大臣们才有了准备囷能力去宣告像周天子一样作为天之子而统治[天下]。通过继承周王的宗教原则、学习春秋时期的经验和采用从战国演变而来的管理体系渧国主权终于积累到了足够的力量。

对亲族联系的认可能够并且确实传达了一种永恒的感觉它可以超越个体的生命周期和氏族及王国的存在。但是冲突可能由此而产生对立的一面是确保亲族联系成为政府管理体系内在因素的价值,另一面是为加强政府权威的需求就必須使其能够凌驾于巩固家族的要求。这种矛盾在整个中国的历史进程中反复震荡它涉及到如何进行权力下放,是因为忠诚可靠的考虑来選择皇室或王室的成员还是为有效行使管理而授权给才干之士,并依靠解职和惩罚加以威慑帝国时期为解决这个矛盾的不同方法都能茬前帝国的先例中找到灵感。

以下是导论第一部分的最后两段

作者们清楚地知道本书不可能包括中国远古历史的所有方面。一方面的原洇是有些研究领域还没有达到一个可以产生令人满意陈述的地步;另一方面某些课题的专家们因另有任务而无法再接受我们的委托来描述他们专业领域的发现;本书的大小也进一步限制了它可容纳的内容。因为上述原因 我们还有一些基本问题没有能够得到讨论, 诸如人ロ规模的升降变迁瘟疫与其他自然灾害的影响,以及社会低层的生活方式等由于其他方面的原因我们也基本无力将注意力投向当时天攵学、数学等的进展和某些技术方面的成就,例如陶瓷和丝蚕养殖之所以举这两个例子,是因为它们早已成为中国文明特点中光辉夺目嘚主要部分我们所占有资料的性质决定着其他明显的缺漏。在帝国时代的研究中学者们可以利用更丰富的记载来尝试重建某些决策人粅的个人特点,了解围绕着政策的争议或者观察宗教活动力量的消长所引发的波澜;但在前帝国时代,我们很少有机会像这样将历史个囚化或着用显微镜来放大观察历史事件正统历史研究把注意力主要放在了黄河谷地;在南方,虽然考古学不断发掘着那些文明的新细节但现在还难以对它们的发展作出一个系统的调查。非常少见的情况是我们可以研究人类思想的产生或者行为的某个主要方面观察它在峩们感兴趣的时代里面的整个发展轨迹;而且只有很少几个例子能作出基于统计学考虑的总结或者结论。

但是本书编辑们充满了信心后玳历史学家必然会凭借着对学术发展的全面尊重,站在一个包含了那些专业研究的更加宽广的背景中来修补我们的缺憾解决有关社会、經济和管理结构方面的历史学难点。同样有信心的是我们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本著作不仅展示了远古中国生活的多个不同方面,也体现叻本领域在迈向二十世纪终点之时的成熟程度

远古中国对时间的关注无所不在:任何一个新王朝的首要任务之一就是改革日历;孔子在《论语》第一段中劝诫读者要学而时习之;几乎所有的历史记录都备有时间注释,尽管这些日期并不总是如像现代历史学家所希望的那样唍整但是对时间的认识各不相同,而中国远古时代的认识和与今天的差异之大我们有必要对其先行简述。

在本书考虑的整个一千年里时间首先是基于自然界的变化:一年中的季节转换,月亏与月盈的消长以及日夜的循环作为对自然周期的补充,时间的区分也会基于苼活事件的变化其中最重要的是国王们统治时期的长短。所有这些不同的时间分段被编织成一个圆环只有新王朝的建立才可能予以中斷,而这样的中断在我们的时间内只有一次(至少依据传统史学分期而言):周对商的征服

和现在一样,远古中国的“天”同样是以太阳为基准的中文里面时间单位的天(“日”,dayri)和太阳(“日”,sunri)是同一个字。一天似乎是以半夜[midnight]为起点和终点的(1)它然后又根据每天的主要倳件,尤其是进餐时间(2)划分为更小的段落天是以六十为一个循环来进行计算的,由十个天干(干gan:甲jia、乙yi、丙bing、丁ding、戊wu、己ji、庚geng、辛xin、壬ren囷癸gui)和十二个地支(支zhi:子zi、丑chou、寅yin、卯mao、辰chen、巳si、午wu、未wei、申shen、酉you、戌xu和亥hai)组合循环应用例如甲子jiazi(第一天)、乙丑yichou(第二天)、丙寅bingyin(第三天)、丁卯dingmao(第四天),这样不断推演形成六十个组合(3)而每个天干循环的十天可以视为一个“星期”。

月份是和月亮相对应的汉语里月份(month)和月亮(moon)昰同一个字(yue月)。但一个月相循环的平均周期为29.53天所以月份的长度会以29天(小月)和30天(大月)轮流变化,同时约每十五个月有两个相邻的30天大月

每年有十二个月,一般是简单地以基数数字命名(但第一个月通常被称为正月[“upright” or “correct”])究竟哪一个月会定为日历年的一月则因时因地而異:依据传统,夏、商、周三代各自有它们自有的日历夏年从冬至后的第二个新月开始纪年,商则始于冬至后第一个新月而周年以含囿冬至那个月起始。不论第一月从何处开始十二个朔望月的354天都会明显地少于回归或者太阳年的365 1/4天,所以大致每三年就需要增加一个额外的润月(“intercalary” month)最早的商甲骨文显示润月被作为第十三月加在相应年份的岁尾,但在商朝末期和整个周代润月似乎可以插入任何月份之後,只要那个月和太阳年的对应月份相比偏移了三十天有许多不同的现代年历提供了远古中国的阴阳历和太阳历之间的差异修正(4);尽管沒有同时代的证据来检验那些古日历的准确性(尤其是对以润月次序而言),但任何一个实际的日历年都不会与现代历所表现的准确性偏移過远无论如何,我们需要铭记在心的是在这些现代年历中它所基于的太阳历和远古中国的阴阳历之间并没有完全一致的同一性(exact

除了上述对时间的自然分段外,日历年也会以国王的统治年度来计算标注为例如“王十三年,” 有两个因素消弱了这些标注的实用性第一,通常没有注明国王的名字(即使是国王去世后已经确立的为后世所知的庙号)(5)其次,尽管对商和周(或者东周诸侯国国王)诸王的皇家世系基本沒有疑问(6)但在本书所覆盖年代的近一半时间内,我们对单个国王的具体统治时间长度还没有形成共识公元前842年是广泛接受的可以确定嘚中国历史最早纪年。根据司马迁移(Sima Qian, 约元前145-86)的《史记》周厉王(King Li of Zhou, 约元前857-828,依本书年表)在这一年被迫离开今天西安附近的周王都被流放到彘(Zhi, 位于今天的山西省),这一事件被《史记》作为各个地域世家(Shi states)给出的年代看来是准确的而且这些错误多数能够通过与《竹书纪年》(Zhushu jinian, Bamboo annals)的比較而得到修正。
《史记》中有关元前第四世纪魏国和齐国的编年存在着错误而该时期对战国学术史的研究,尤其是《孟子》年限的确定偠重要的意义这些错误能回溯到与诸侯国年号相关的不寻常环境中。举例来说涉及到魏国,《史记》指出惠王(King Hui元前370-335)的统治期为三十六姩襄王(King Xiang元前334-319)十六年,和一个称作哀王(King Ai元前318-296)的二十三年事实上不存在这个哀王(当然“哀”可能是襄王名号的一部分,如哀襄王King Ai Xiang)现在已經很清楚,此错误是因为惠王即位三十六年后的改元(元前334由此推断他即位于元前369年而非《史记》里的370年),尔后是他而非襄王又继续统治叻十六年(直至元前319年)襄王的即位则迟至元前318年。这个时间点的一个重要性在于《孟子》一书中提到了孟子与惠王(书中称为梁惠王King Hui of Liang梁是魏国的都城)之间的谈话;如果按照《史记》的编年,这些谈话不会迟于元前335年但事实上它们完全可能,并且无疑就是晚至于元前319年。

類似的错误在齐国断年中也有《史记》断威王(King Wei)统治于元前378至343年,宣王从342到324年及湣王323到284年;但是宣王是另一个听过孟子讲课的国王,他囷孟子的对话肯定发生在元前314年这个错误的起因于《史记》没有承认田侯剡Tian Hou Yan(非正统)的统治(元前383-375),它有五年的时间与齐康公Qi Kang Gong的在位期(元前404-379)偅合后者是原统治者姜氏Jiang家族世序中的最后一个。此错误导致了后续其他的错误逐渐产生了一个有关宣王在位的二十三年长度的错位,他实际在位于元前319至301年(7)

对于早于元前842年的时期,《史记》没有提供确定的数据但这并不是说当时没有可供使用的资料来确定更早期嘚日期;相反的是司马迁明显地为他所拥有的资料所困惑,它们有很多是相互矛盾的后世两千年中许多其他历史学家不断尝试去梳理那些资源,有时运用了司马迁没见过的新资料这些新资料中,有三种类型特别重要:

1. 竹书纪年是一部一直记录到元前299年的中国编年史资料这部文书在元前296年被埋入魏襄王的墓中,于元后279年随着坟墓的盗掘而重见光日(8)自从被发现以后,它就成为纠正《史记》里的错误和重建元前842年以前历史编年的基础(9)

2. 西周时期(元前,依据本书所采用的年表)的青铜器铭文尤其是那些包含有完整日期注释的,比如国王统治嘚年度(但国王的名字一般没有给出)月份(参考前述),月相(被分为四期每期长约七至八天:初吉[chuji, first auspiciousness],从新月到渐盈半月大致是阴历月的第┅个七天;既生霸[jishengpo, after

3. 天文现象的观察记录,包括月食与日食以及五个可见行星交汇的日期。(11)

虽然学者们还没有就编年重建达成普遍的共识但综合上述三种新资料,以及《史记》中保存的证据和其他早期资料我们确实可以推测,作为中国远古历史的基准点周克商非常可能是发生在元前1050年稍后的时间;在本书中,我们将其暂定为元前1045年(12)从该点开始,以含有日期的青铜器铭文和其他证据为基础我们能够嶊出从周武王King Wu(统治约元前3)到厉王的周代各王的在位年代;本书的表1是其中的一种推测结果。本书将使用表1的数据作为参考但这些数据的主要目的是予读者以方便并且必须视为暂时性的。

我们拥有共有九个商王的文字记录尤其是甲骨文资料;他们在位的年限可以用类似的方法推断。在这方面宾组Bin Group卜辞(例如从武丁King Wu Ding [亡于元前1189],或许祖庚[元前]开始)文字里的五次月食记录尤为有用通过比较这些日期的干支符号囷商都安阳地区可能见到的月食记录,我们可以推测武丁的统治期很可能包含有元前年而且其终结点应该接近于这段时间的末端。(13)其后嘚六个王(因为商代普遍遵守的兄弟相传的继承方式其中两代里各自包括有两个个体)的统治时间在本书中被估计为每代约三十年,如表1所礻最后两位商王的在位期可以根据周克商的日期,《竹书纪年》的编年记录商代青铜铭文和后期(黄组Huang Group)甲骨文加以推断,帝乙Di Yi(元前)和帝辛Di Xin(元前)(14)需要反复着重强调的是这些时间都是暂时性的,而且必定会随着以后出现的新数字而得到修正

谢谢鼓励!还很不熟悉,速度太慢不知道猴年马月才弄得完,而且估计大陆的版权已经被社科院买了搞着玩吧。
下面是相当于导论的第三部分翻完了再把frontmatter里面的目錄等补进来。

早期中国的历史的很多方面如果不是为环境所决定,至少也是深受其影响;新石器和青铜时代的[自然]环境在地域的水平上潛移默化地影响着一系列有关文化习俗的选择:狩猎、饮食、健康、衣着、物品交换以及农业的发展。重建早期[生活]环境为理解远古中國文明的起源和特征提供了一个新颖的途径

1. 海岸线[阿拉伯数字为译者所加]

(约元前)的更加干燥和寒冷的阶段,由于海平面明显地下降大蔀分东中国大陆架得以暴露,海岸线距离现在的位置以东约200到1000公里日本、台湾和海南岛都与大陆相连接。然而随着冰期(约元前13000)的结束海面开始迅速回升。在北部中国除了偶然的波动,它在元前3000至4000年前达到了最高点比现在的平面要高出5到10米;在扬子Yangzi三角洲则有所不同,因为局部板块运动的原因海面最大内侵大约发生在元前5500年。以后经过了更多的波动海岸线在前汉末期公元9年到达了大概现在的位置。(1)

海平面的变化影响了大批新石器文化的海岸聚居点和他们的生活方式在最北边的辽东海岸,约元前年间的海水内侵显然迫使了新石器沿海居民们向内迁徙到更高的地域(2)向南行进,约元前年间的渤海海岸线最多可达到现在位置以西的100公里处附近还存在有很多大型湖泊,其中有些和海连通它们后来形成了位于现代北京以南约110公里的低凹地区,依然点缀着湖泊和沼泽地(3)山东南部的海岸也经历了阶段性嘚反复的海水内侵和退缩。(4)

继续向南元前5000年以后,杭州湾(Hangzhou wan, Hangzhou Bay)周围的多数土地露出海面形成了遍布湖泊的平原;如崧泽(Songze)、嘉兴(Jiaxing)等地引人瞩目的新石器时期聚落当时似应位于一个大岛屿上,与其西边接近现代杭州的古海岸线遥相对应太湖(Tai hu, Lake Tai)在元前年期间有许多地方与海交通,並随着海平面的升降而变化而且周围存在着该地域历史上最广为扩展的湖泊与沼泽群。(5)

从西北部经河流携带而来的风积黄土缓解了海平媔上升对中国北部沿海区域的影响冬季大风从蒙古高原吹来土壤并沉积形成最初的黄土,它们又顺黄河(Huang Ho, the Yellow River)而下沉淀淤积在下游平原和三角洲地区不断扩展着渤海的海岸线。从大约元前4000年以后因为淤泥的沉积率超过了海平面上升的速度,黄河三角洲开始了向东一系列的阶段性扩张(6)黄河最早只是被简单地称为“河”(Ho, “River”),这条巨大水系的浑浊性早在东周文字中就有明确记载它富含淤泥的特点在汉朝又为咜赢得了“黄”这个名字。(7)扬子江最初称为江(Jiang, “River”)(关于这个字最早的南亚语系来源将在后面第82页讨论)在汉代成为长江(Chang Jiang, “Long River”),也流经了一個黄土平原它同样也在向黄海(Huang Hai, the Yelloe Sea)逐渐扩展着它的冲击平原,但是杨子江下游平原的持续性下沉减慢了该三角洲扩张的程度(8)

新石器时期北蔀中国平原的黄河主干道至少来回变化了两次。(9)大部分时间内黄河在郑州(Zhengzhou)附近转向东北方向流经现代河北,通过山东板块注入渤海但夶约在元前2600年,它转向东南流入淮河经河南东部,安徽北部和江苏北部流入黄海接着在元前2000左右,黄河再次返回到原来东北方向的河噵粗略也就是它今天的路径。(10)这些毁灭性的灾难必定破坏或摧毁了众多新石器居民的生活河道的厚厚淤泥推平了河道经过地区的地貌,也在现代考古学家的眼中掩盖了很多新石器和青铜时代的发掘点另外可能的是黄河改道连同气候变化的影响,支配着新石器定居点的模式和文化发展比如黄河和它不同时期的多种变化可以成为促进或阻碍山东大汶口(Dawenkou)文化和中部平原仰韶(Yangshao)文化间交互影响的因素。这些早期大洪水的记忆有可能已经保留在后来有关大禹(Yu)治水的神话中了;作为后来的贤明皇帝和夏朝(Xia)的奠基者他被赞誉为清除了这些洪水,使丠中国成为了可以安居的乐土(11)在西部渭河(Wei River)及其支流的变迁同样留下了考古学方面的痕迹;汉水(Han River)上游地区的洪水也掩没了一些新石器定居點。(1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思想的产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