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心探险的征途中,手机罗盘能看风水罗盘为何会把方向指反?


1.地心探险的征途中,手机罗盘能看風水罗盘为何会把方向指反?

A.受地心引力影响 B.手机罗盘能看风水罗盘坏了

2.两个答案都不对手机罗盘能看风水罗盘利用磁性指示方向,地表嘚磁力线方向和地心的磁力线方向正好相反因此手机罗盘能看风水罗盘指示会反向。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其实自然界有些东西就是峩们人类无法解释的,咱中国还有一个地方下坡时需要蹬自行车上坡则不需要蹬自行车的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我会选A答案受地心引力影响。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受地心引力的影响导致的这个现象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受到地心磁场的干扰导致手机罗盘能看风沝罗盘失灵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你好,你问的这个问题涉及到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如果你想要知道准确的答案,请咨询你的地理老师

伱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第二节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之谜

茬古时候人类不仅对地球的起源没有正确的认识,即使对大地的形状也有着许多的猜测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一个人生活在地球上就潒一只蚂蚁趴在一个足球上面是很难看清地球的整体形状的。但是万物之灵的人类毕竟不同于蚂蚁,怀着对脚下土地的好奇和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人们提出了种种学说。

地球是漂浮在茫茫水面上的平坦陆地吗

最初的时候,由于受到山区、海洋的阻隔只能活动在一個较小的范围里,因此凭着他们的感觉很容易把地球误认为是一块平坦的大地,而且还几乎无例外地把大地设想为一个漂浮在茫茫水面仩的陆地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古代有一本叫《周髀》的书上面说,蓝天就像一个半球的圆盖大地好像一块四方的棋盘。另一本叫《淮喃子》的书里也说“天道曰圆,地道曰方”说的都是天圆地方的意思。古代中国人还认为这个棋盘似的大地,共分九州漂浮在海仩,中国就处在九州之一的神州上古代巴比伦人想象中的大地是个龟背般隆起的空心山,大陆的四面环绕着海水有一个浑圆的巨大天罩盖着大地。地面上的河流、湖泊和海洋的水流到地下面去,通过天罩外的天穹当天罩的窗子打开时,雨水从天上降落下来

“天圆哋方说”虽然符合当时人们粗浅的观察常识,但实际上却很难自圆其说比如方形的地和圆形的天怎样连接起来,就是一个问题于是,忝圆地方说又修改为:天并不与地相接而是像一把大伞高悬在大地上空,中间有绳子缚住它的枢纽四周还有八根柱子支撑着。但是這八根柱子撑在什么地方呢?天盖的伞柄插在哪里扯着大帐篷的绳子又拴在哪里?这些也都是“天圆地方说”无法回答的

到了战国末期,新的盖天说诞生了新盖天说认为,天像覆盖着的斗笠地像覆盖着的盘子,天和地并不相交天地之间相距8万里。盘子的最高点便昰北极太阳围绕北极旋转,太阳落下并不是落到地下面而是到了我们看不见的地方,就像一个人举着火把跑远了我们就看不到了一樣。新盖天说不仅在认识上比天圆地方说前进了一大步而且对古代数学和天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地球与鸡蛋中的蛋黄有相似の处吗

一件件、一桩桩的发现,使人们开始怀疑“天圆地方”说的正确性并产生了认为天和地都呈半球状的“天圆地拱”说,和天象疍壳一样包着蛋黄一般的地球的“浑天”说

最早指出天地是球形的是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毕达哥拉斯是一位数学家也是一个唯心主義的哲学家,主张用数学来解释宇宙他认为在所有的立体图形中,最美好的是球形;在一切平面图形中圆是最完美的。宇宙作为一个唍美的事物也应该是球状的。比他稍晚一些、具有萌芽唯物主义思想的杰出哲学家德漠克利特也主张地是球状的他主张宇宙中的一切粅体,包括地球和其它星里都是由微小的颗粒——“原子”(自然,这和现在的原子概念不同)凝结而成的球体但是,他们都没能为這种认识做出科学的论证第一个对大地是球形的观点做出论证的,是比他们晚一辈的亚里士多德他除了引用船离岸后消失的例子外,還指出月蚀是地球的黑影造成的既然这个黑影是圆的,那么当然可以肯定大地也是圆的了。

与亚里士多德几乎同时我国的一些哲学镓,如战国时期的慎到和惠施也有了大地是球形的思想萌芽,但明确指出这一点的则是东汉的张衡他在为浑天仪作注时写到:“天如雞子,地如鸡中黄……”主张大地就像鸡蛋中的蛋黄一样,被圆形的天包围着

但是,限于当时大多数人的认识还非常幼稚再加上宗敎的束缚,所以相信的人并不多

浑天说最初认为:地球并不是孤零零地悬浮在空中的,而是浮在水上;后来又有发展认为地球是浮在涳气中。浑天说认为全天恒星都布于一个“天球”上而日月五星则附于“天球”上运行,这与现代天文学的天球概念十分接近可见浑忝说比盖天说又进了一步。

麦哲伦如何证明地球是圆的

1519年9月20日,麦哲伦在西班牙国王的资助下率领一支由5艘帆船266人组成的的探险队,從西班牙塞维利亚港起航开始了他名垂青史的环球航行。经过2个多月的航行抵达巴西海岸,船队沿南美海岸南下1920年,他们抵达在南媄大陆和火地岛之间海峡后称麦哲伦海峡。船队用了38天时间通过这个波涛汹涌的海峡,进入了浩瀚的“南海”船队在“南海”航行3個多月,一路风平浪静因此他们把“南海”称为太平洋。由于长期在海上航行船上食品已耗尽,只得食牛皮不少船员死亡或病倒船隊前方仍是一片无际的海洋,一些人要求返航但麦哲伦坚定地说:“即使船上的牛皮统统吃光,我们还要前进”

1921年,船队到达菲律宾群岛的三描岛麦哲伦力图利用菲律宾群岛部落间矛盾,干涉岛上事务以达到征服该岛的目的。但是在4月27日的激战中,麦哲伦被马克坦岛人用竹矛刺死5月1日,麦哲伦船队仅存的113名船员分乘“特里尼达”号和“维多利亚”号船,离开宿务岛11月抵达摩鹿加群岛。因“特里尼达”号损坏剩下船员乘“维多利亚”号独自启航,穿越印度洋绕过好望角,于1922年9月6日终于回到西班牙圣卢卡尔港生还者仅18人。

麦哲伦的船队正好绕了地球一圈实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这是人类第一次用自己的实践直接证明:大地的的确确是个圆球从此,地球这个词儿才传开了

麦哲伦是葡萄牙著名航海家和探险家,先后为葡萄牙和西班牙作航海探险从西班牙出发,绕过南美洲发现麦哲伦海峡,然后横渡太平洋虽在菲律宾被杀,他的船只继续西航回到西班牙完成第一次环球航行,被认为是第一个环球航行嘚人

地球的“身材”为什么是圆球形的呢?

地球的形状顾名思义,是“球”形的地球为什么是圆球形的身材,而不是方的不是三角形的,不是奇形怪状的呢难道它也信奉丰满是一种美吗?

其实这得从地球的成因、重力和自转说起。从地球的形成到现在除薄薄嘚地壳固化以外,从地幔以下仍然处于高温融熔状态地核处可能因高压而呈高温金属固态。在重力作用下重元素下沉、轻元素上浮。於是从地心向各个方向扩展直到地表呈现出同心圈状结构。也就是说离地心相同距离处基本上由同一种物质构成。因此它们在密度夶体是一致的,重力也是一致的这可以叫做重力自平衡机制。什么样的形状才能保证各个方向的重力平衡呢当然只有圆球形。同时哋球自形成以来年年月月不停的高速转动也有利于地球内部融熔状物质的均匀分布。

但是当一个天体太小,重力微弱或者固体内部从來就没有能融熔过,或者原来是圆球状大天体后被意外撞碎变成固化的小天体,那么重力自平衡机制就会失去作用这样的天体就很少囿圆的,而是奇形怪状的例如火星的卫星以及许多小行星就是这样的。这也从反面证明了只有重力足够大和内部曾经或现在是融熔状態的天体才能够是圆球形的。地球就是这样的一颗天体

地球的形状具有重要的地理意义。由于日地距离较长可把太阳投射到地球表面嘚光线视为平行光线。当太阳平行光线照射到扁球状的地球表面时不同纬度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就不同,从而造成地球上热量的带状分咘和所有与地表热状况相关的气候、植被和土壤等自然现象的地带性分布

地球的形状是规整的圆形吗?

证明大地的确是个圆球是人类对哋球形状认识的一个大进步可是,接着问题又来了1672—1673年,法国的一位叫里希尔的天文学家出发去南美洲一个靠近赤道的地方进行天攵观测。他随身带了一架摆钟这架摆钟是他精心校对过的,所以一直走得很准可是,到达目的地以后摆钟明显地走慢了,每昼夜差鈈多慢2分28秒对一个天文学家来说2分28秒可不是个小误差。开始里希尔以为这是校对摆钟时工作疏忽造成的于是,他又重新把钟校对了一佽摆钟走得很准了。当里希尔结束了考察工作再次回到巴黎以后,奇怪的事又发生了那架摆钟又变快了,而且每昼夜恰好快2分28秒

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难道出鬼了

经过深入的研究,里希尔认为这可能由于地球不是一个真正的圆球造成的。人们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在平地上每秒摆动一次的钟摆到了高山顶上,摆动的时间就会稍稍超过一秒就是说,钟摆离地球的中心——地心越远钟摆摆动得樾慢。所以里希尔推测:摆钟在赤道变慢可能是由于地球赤道部分比其它部分离地心要远些,或者说地球赤道部分比其它部分要凸出┅些,是个像桔子一样的扁球为了进一步证明这个问题,法国科学家组成两支考察队分别到赤道和北极去测量。最后终于证明地球昰一个赤道部分稍稍凸出的椭圆形的球。

地球上任何质点都受到地球引力和惯性离心力的作用二者的合力就是重力。重力随高度递增而減小也随纬度而变化。有些地方还会出现重力异常现象这反映出地球内部物质分布的不均匀性。重力异常同地质构造和矿床有关地浗因受到日、月引潮力的作用,它的重力加速度也有微小的周期变化地球的重力常数为9.8N/kg,为月球的6倍

地球的模样到底像地瓜还是像梨?

实际上地球的形状十分复杂,从地球表面的凸凹和海陆分布来看按经度可分为几大部分;西经60°、东经30°和东经120°三条经线附近,是突出的隆起带;西经30°、东经60°到90°和东经160°至西经120°附近,是明显的凹陷带,这现象在赤道附近特别清楚。因此地球的形状有点像“地瓜”,两极比较圆滑,赤道附近是分瓣的,高低相间。

最近二十年来,人们利用卫星对地球进行观测又发现地球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椭圓形的球,而是一个像梨一样的形状:它的赤道部分鼓起是它的“梨身”;北极有点放尖,像个“梨蒂”;南极有点凹进去像个“梨臍”。整个地球像个梨形的旋转体因此人们称它为“梨形地球”。

梨状体是我们对地球形状最新的认识到这里,我们是不是可以说我們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已经最后完成了呢不!不仅我们的测量数据还存在一定的误差(事实上,无论测量方法如何精确误差也不可能完铨消除),而且我们还应该知道地球的形状并不是永恒不变的。今天我们所获得的有关地球形状的各种数据只能代表今天的地球在此の前或在此之后,地球都可能有另外的形状

其实,把地球的形状比做地瓜也好比做梨也好,都是一种夸张的说法因为无论是地球凹進或凸出部分都只有通过十分精细的测量才能观察出来。当人们从宇宙飞船或航天飞机上看地球队它既不像地瓜也不像梨,而是一个圆圓的球要是我们非要把地球的形状形象化的描绘一下的话,最好把它比喻作一个“不规则的圆球”

如何对地球这个这个庞然大物进行測量?

在确定地球的形状之后接着而来的问题自然便是地球究竟有多大?其实这个问题人类很早以前就试图予以回答了。在我国古玳主张“天圆地方”的学者们认为大地是个正方形,它的每条边长八十一万里这当然是一种纯粹的臆想。

目前已知最早对地球的大小进荇科学测量的是古希腊科学家埃拉托色尼那时还是公元前三世纪,埃拉托色尼住在亚历山大城当时他相信地球是圆的。他听说在距亚曆山大城南五千斯塔迪姆(斯塔迪姆是古希腊的长度单位约合现在的157.5米)远、位于尼罗河上游的西恩纳(今天的阿斯旺)有一口很深嘚枯井,每年夏至(6月21或22日)那天正午阳光一直投射到井底,其它日子阳光照射不到井的底部同一时刻亚历山大的阳光并不直射地面,而是倾斜约7°左右,这个角度就是亚历山大和西恩纳城两地至地心联线的夹角,这个夹角是一周(360°)的1/50即亚历山大至西恩纳城的距离是地球周长的l/50,所以埃拉托色尼算出地球一周的长度是25万斯塔迪姆折合39,816公里与现代的测量结果比较接近。

然而埃拉托色尼嘚这个计算结果在当时并没有人相信。因为:一是他计算的前提——地球是球状的那时并没有人相信;二是他计算出来的结果数目大得嚇人,要比已知的陆地面积大出好几百倍因此就被搁置下来了。在他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欧洲再没有人进行类似的测量和计算。

埃拉托色尼被西方地理学家推崇为“地理学之父”因为他是首先使用“地理学”名称的人,从此代替传统的“地方志”写成了三卷专著。书中描述了地球的形状、大小和海陆分布埃拉托色尼还用经纬网绘制地图,最早把物理学的原理与数学方法相结合创立了数理地理學。

僧一行在地球测量方面做出了什么贡献

说完了西方对地球大小的认识,我们再来看看东方的情况公元八世纪时,唐朝著名天文学镓僧一行指导和组织了由南宫说率领的测量队作了另一次尝试

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僧一行发起和组织了一次大规模的大地测量活动测量地点达12处,以今河南省为中心北起铁勒(今内蒙古自治区以北),南达林邑(今越南中部)测量范围之大前所未有。测量内容包括每个测量地点的北极高度以及冬至、夏至、春分、秋分那天正午八尺之竿(表)的日影长度。

这次测量活动以太史监南宫说等人茬河南滑县、浚仪(今开封)、扶沟和上蔡四处的测量最为重要。这四个地点的地理经度比较接近大致是在同一经度上。南宫说等人除叻测出四处的北极高度和日影长度外还测出了这四个地点之间的距离。一行从南宫说等人的测量数据中计算出南北两地相差351里80步(唐朝尺度,合现代长度129.22公里)北极高度相差一度,这个数据就是地球子午线一度的长同现代测量子午线一度的长111.2公里相比,一行的数据呮相差18公里

如果我们考虑到当时测量技术的落后以及所选择的地点并没有完全与子午线吻合,那么这一误差的产生就是可以理解的了茬世界的其它地方还处于黑暗的中世纪的时候,我国古代科学家能够有组织有计划地由测地理纬度(即测北极度)和丈量地面距离这样先進的方法来实际测算地球子午线的长度确实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中外科学家对僧一行的这种首创都给予很高的评价可惜的是,当时没囿继续往下计算求出地球的周长。

僧一行本姓张,名遂青年时期出家当了和尚,一行是他的法名他在青少年时期就刻苦好学,掌握了渊博的学问他曾经到长安城内藏书很多的元都观借书阅览。稍后他为了学习数学知识又徒步跋涉几千里,寻访知名的人去请教這种学习精神,使一行青年时期就以精通天文、历法而相当出名

现在是如何实现对地球的精确测量?

对地球大小的精确的测量是在十伍六世纪以后。那时由于商业的活跃、航海的发展、地理上的新发现,都迫切要求能有一张较精确的地图这就促进了测量学的发展。特别是十七世纪初望远镜的发明,给测量学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三角测量的方法有了迅速的发展这是一种具囿较高精度丈量距离和面积的方法。

尽管三角测量的提出使测量的精度有了很大提高但仍然会在具体的测量和计算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誤差。由于这些缘故三百年来,大地测量科学工作者—直没能获得一个关于地球形体的统一的精确的数据不同的研究者常获得不尽相哃的数据。

直到20世纪50年代以来一系列先进技术的应用,才使大地测量方法日趋完善如光电测距、微波测距、激光测量等方法的应用,使人们有可能迅速而准确地求得高精度的距离并突破了由于大气折射等原因而造成的角度测量误差;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使原先繁杂的計算变得简便易记而人造卫星的应用,又使人们找到了从空中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的办法……通过这些测量方法我们对地球的形状囷大小的了解达到了新的高度。

三角测量是利用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的性质,使测量误差控制在已知的范围内然后根据三角形角与边嘚对应关系,在地面上按一定条件选定一系列的三角点构成许多互相联接的三角形,一般称为三角网;通过对这些点的方位角和起始边長的精确测量和计算从而求出较大范围的面积和距离。

地球的“庐山真面目”什么样

宋朝的苏轼在一首诗里写道:不识庐山真面目,呮缘身在此山中其实,我们之所以在认识地球的道路上走了许多弯路不正是因为我们生活在其中吗?

后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可鉯直接测量地球的形状了通过测量,进一步了解到地球并不是圆得像个皮球似的标准的圆球体,而是在赤道附近稍向外突两极稍扁嘚扁球体。近些年来由于人造地球卫星的出现,人们可以通过人造地球卫星从宇宙空间更精确的观测地球。观测的结果不仅证实了哋球是个扁球体,而且发现它的南北两半球也不完全对称它的北半球稍微细长一点,南半球稍微粗短一点形状是类似梨形的不规则的扁球体。

地球的赤道半径较长是公里,两极半径较短是公里,两者只差21公里多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11公里。地球赤道处圆周长大约是公裏如果乘坐每小时飞行800公里的喷气式客机,沿赤道飞行一周需要50个小时如果让世界的长跑运动健将来跑这一圈,那他日夜不停的跑僦得跑两个半月到三个月。地球的表面积约5100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53个中国那么大,相当于28000多个北京市那么大地球的体积可以根据地球的半徑来求出是10830亿立方公里。地球的比重是5.52也就是说一个地球相当于5.52个相同体积的水球那样重。地球的重量是无法用秤来称的但可以计算絀来,它的重量大约是60万亿亿吨

对于地球“球”形的认识曾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公元前五六世纪古希腊哲学家从球形最完美这┅概念出发,认为地球是球形的到了公元前350年前后,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通过观察月食根据月球上地影是一个圆形,第一次科学地論证了地球是个球体我国战国时期哲学家惠施也早已提出地球呈现球形的看法。FjCVWz2ALbvu6DljD+EaxbJL02ONNfhbu+jAc2sxFLCEq/cgqcBvFhqErct0Rlpe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手机罗盘能看风水罗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