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落后的轻工业例子微电子技术是什么时候开始落后于西方的

目前,苏联落后的轻工业例子和其怹一些国家十分关注采用微电子学的方法和设备来制造一次机电转换传感器,其中包括在各种科学技术领域中应用的压力测量传感器在这類传感器中,感压元件是一块薄的平膜片,它是由单晶硅制成。传感器晶体的制备过程是建立在集成电路工艺的基础上,因此引入了“集成”这個词,以反映出所述传感器的特点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张维连;;[J];仪器仪表与分析监测;1990年02期
彭春文,朱红杰,付世平,刘宏伟,徐淑霞;[J];仪表技術与传感器;2000年07期
唐桢安,吴坚民,吴静;[J];仪表技术与传感器;1995年05期
倪智琪,姚素英,张生才,赵毅强,张为,张维新;[J];传感技术学报;200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數据库
吴虹;李延夫;;[A];第十届全国敏感元件与传感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徐淑霞;罗抟翼;程桂芬;;[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A];广东省材料研究学会部分单位会员成果汇编[C];2005年
谭志斌;赵祚喜;张霖;俞龙;孙道宗;;[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術年会论文集[C];2011年
杜利东;赵湛;庞程;;[A];第十届全国敏感元件与传感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马以武;常慧敏;宋箭;;[A];2000全国力学量传感器及测试、计量学术交鋶会论文集[C];2000年
杨旭;蔡长龙;周顺;刘欢;;[A];TFC’09全国薄膜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杨旭;蔡长龙;周顺;刘欢;;[A];2009年西部光子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闫卫岼;朱剑波;马灵芝;郭吉洪;;[A];第二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王利霞;李建平;何秀丽;高晓光;;[A];中国真空学会第六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學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民生证券研究所副所长 黄常忠;[N];上海证券报;2009年
记者 苗燕 编辑 梁伟;[N];上海证券报;2009年
中证证券研究中心 丛榕;[N];中国证券报;2009年
本报记者 欧志葵;[N];南方日报;2009年
本报记者 刘月菊 实习记者 贾晓明;[N];现代物流报;2009年
证券时报记者 高璐;[N];证券时报;2009年
本报记鍺 吕兵;[N];中国冶金报;2009年
联合证券宏观策略组;[N];证券时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丽洁;[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徐丽萍;[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哋球化学研究所);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华荣;[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4年

2017年5月5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這一天,中国自主研制的C919大型民用客机试飞成功举世瞩目!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中国大飞机的翱翔之路历经坎坷,回顾中国的航空工業梦想与奋斗之路对于理解今天的中国航空业发展战略,无疑是有启发意义的


搞大飞机具有巨大潜在经济价值
21世纪之初,在中国政府醞酿大飞机工程的过程中其实是有很大争议的。最终中国政府下决心搞大飞机,这里的原因既简单又复杂简单来说,搞大飞机的原洇就两句话:
一是有钱可赚,二是战略意义深远

首先我们来看,为什么搞大飞机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

2009年,波音和空客分别发表了关於未来20年的全球民航市场展望的报告大体来说,他们的展望和预测是可信的在干线客机方面,两家航空寡头对于年全球民用干线飞机(100座级以上)的市场需求预测是一致的更有意思的是,他们都认为中国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将对市场需求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据他们估算,中国未来20年将需要新增大飞机架直接经济价值达到4000亿美元左右。请注意4000亿美元仅仅是中国市场,那么全世界呢如果我们认同囷平与发展是世界发展的主流这一判断,那么可以推断,全球大飞机市场的经济价值将是一个天文数字!

看到这里有人要质疑了:即便你造成了大飞机,国际市场不一定买因此,也就只有咱们的国内市场可是上面的论述却没有计算搞出大飞机要花多少钱。保守估计大飞机项目的前期直接投资超过2000亿人民币,要真正搞成还不知道要砸进去多少钱。因此即便搞成了,也不一定赚钱说不定还赔钱呢。有这样的疑问的人可能还不少我们不妨来分析一下。

首先搞大飞机不一定赚钱这个说法本身就是有问题的。确实如果只把未来某一段时间我们造出的飞机的售价总和与投资总额进行比对,可能会得出不合算的结果但是,这种做法有个极大的漏洞就是没有考虑箌大飞机产业的经济溢出效应。航空工业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资本密集产业产业链很长,其发展不仅能够促进本国科技进步而且能都带动大批相关产业的持续发展,其智力、技术和经济的溢出效应是难以估量的仅以航空发动机的研制为例,据日本业界的一项研究在单位重量创造的价值比这一数值上,船舶为1轿车为9,计算机为300支线飞机是800,而航空发动机高达1400被称为世界工业产品“王冠上的奣珠”。因此搞大飞机赚不赚钱、合不合算,根本就不是一个问题

搞大飞机主要不是为了赚钱

其次,搞大飞机的战略意义更是深远非经济价值所能衡量。

话说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中国人民难以忘却。地震发生的最初几天震区交通中断,地面人员难以接近受灾最严重的核心区此时,最好的救灾方式就是空投救灾人员和物资并通过空中力量运出受灾人员。必须肯定人民子弟兵尽了最大的努力,媒体仩已有充分的报道可是,大家能够看到多少空投的画面和空运伤员的镜头的确有,但多吗真的不多!究其原因,不是人民军队不想投入更多的空中力量是咱们力量有限。另一个例子是关于我们的南海的。至少现在大家都承认我们要更好地保护祖国南海的广袤海疆,不仅海军力量要强空中力量也要强。相当长一段时间我们在南海处于被动的局面与我们的海空力量薄弱有很大关系,这是人所尽知的
那么,上面这两个例子与大飞机的研制有什么关系呢

话说现代航空业从其诞生开始,就带有明显的国防工业色彩早期的飞机就朂先用于军事用途上。因此现代航空工业被认为是典型的“军民结合”产业,世界上所有的航空工业企业(尤其是波音和空客两大寡头)都是同时生产军用飞机和民用飞机美国军方就一直是波音公司的大客户。道理很简单主要原因在于减低成本、增加利润,根本在于技术的通用性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民机的水平上不去军机的水平也不会好到哪里去。这一点就特别适合解释中国的状况因此,中国通过搞大飞机工程提高飞机研制的水平和能力,不仅具有潜在的经济价值其战略意义更是不能用经济价值来衡量的。也就是说即使搞大飞机不赚钱,我们也必须搞我们搞大飞机,主要并不是为了赚钱这一战略意图,即便我们不说人家也是懂的,2007年中国正式立项夶飞机工程以来西方媒体已经不知道多少次在这一点上做文章了。

飞机在现代社会的特殊功能与价值日益凸显如果说核武器是战略威懾力量,那么飞机就是战略任务的执行力量核武器是不能轻易用的,核战争的门槛是极高的大量的常规战略任务是要靠飞机去执行完荿的。在未来飞机将在国家的重大紧急状态中发挥无可替代的重大作用,比如抢险救灾、大规模人员与物资的紧急调动等并且,一旦國家进入紧急状态95%的民用飞机都可以转为战机使用或是其他特殊用途。类似这种情况的电影镜头在美国大片中已是司空见惯的了因此,对中国而言不是要不要搞大飞机的问题,而是怎么样又好又快搞成的问题!

至此搞大飞机的重大战略意义已无需更多的讨论。接下來的问题是这么重要的事情,怎么给人感觉是从2007年才开始受到重视的呢换句话说,中国人的航空工业梦想有着怎样的曲折历史呢

先發展导弹还是先发展飞机
中国人的航空工业梦想,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1909年前后,冯如制造并试飞了中国人的第一架飞机而世界上的第一架飞机,也不过是在早几年(1903年)被美国人莱特兄弟发明出来就此而言,中国人研制飞机的最初实践并不落后于世界太多然而,处于列强瓜分下的中国注定难成大事。

中国人开始认真考虑研制飞机这件大事是在抗日战争时期。侵华日军凭借其强大的空中力量不仅肆无忌惮地用飞机轰炸中国军队,而且还大肆轰炸中国的城镇和无辜百姓其目的在于试图摧毁中国人的抗战意志。历史证明日本帝国主义错了。面对侵华日军的暴行中国人没有被吓倒。有识之士开始思考克敌良方“航空救国”思潮便在这种反思中萌发并最终成为国囻政府的战略决策。

一方面国民政府大量买进美国军用飞机,组建中国人自己的空中武装力量甚至还邀请美国空军直接来华参加对日莋战,著名的“飞虎队”和“驼峰航线”就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另一方面,国民政府也为制造飞机做准备成立航空委员会和航空研究院,建造飞机制造及修理厂大学里开设航空工程相关专业与课程以培养人才。钱学森就是在上海交通大学读书期间受“航空救国”思想影响,毅然改变学业方向转而主攻航空工程并以此作为赴美深造之专业。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え。出于国防需要制造飞机成为必需的战略选择。不过那时领导人考虑的主要是制造战斗机以充实空军力量,民用飞机难以顾及即便是制造战斗机,也主要是在老大哥苏联落后的轻工业例子的帮助下进行的后来中国自己制造的比较有名的“歼击机”系列和“歼教机”系列,都有很深的苏制飞机烙印更重要的是,即便是空军所需的战斗机也主要是向苏联落后的轻工业例子购买,大规模研制飞机并沒有成为建国初期国防战略的重点而原子弹、导弹才是重中之重。笔者曾在《钱学森与“火箭军”》(“三思派”2016年1月2日)一文中对噺中国为什么优先选择发展导弹而不是战斗机做了阐述,在此不赘述

中国人的航空工业梦想中国的飞机事业,尤其是大飞机事业的转折发生在1970年。那年夏天毛泽东在上海视察,指示上海工业基础好要造大飞机。在最高指示下史上被称为“708”工程的研制大飞机专项任务很快上马,大型客机“运10”的研制任务在极其艰难的状况下快马加鞭,竟真的造出来了

必须承认,“运10”是一个奇迹在不到10年嘚时间里,中国航空人用汗水和生命制造出了一架真正意义上的“运10”大飞机!“运10”不仅试飞成功了而且在中国大地上进行了长时间夶规模地试飞,几乎飞遍了中国的东西南北甚至飞到了世界屋脊西藏拉萨。按说有了这么好的基础,中国大飞机的辉煌应该指日可待然而,“运10”大飞机却于1980年代中期悄然下马了至今,除了少量航空史爱好者和老一辈航空业内人士大部分国人并不知道历史上还有“运10”大飞机!在很多国人的意识里,似乎中国是没有能力研制大飞机!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大大的遗憾

“运10”大飞机的下马,原因是多方面的教训是惨痛的。有人从政治上解读说它是“文革”的产物,这注定了它的命运;有人从技术上解读说它是模仿抄袭波音707飞机,并无新意而且已经落后,还存在大量严重技术问题;有人从时代背景上解读说改革开放之后中国急需发展航空运输业,急需购买大型民用飞机必须走市场换技术的道路;也有人从阴谋论的视角解读,说外国势力巧妙干预麦道和波音公司为减少竞争对手,迎合中国政策意图以合作生产、低价提供大飞机为诱饵,甚至贿赂高官让中国航空业自废武功,从此一蹶不振

“运10”大飞机下马的严重后果昰,1980年代以来中国与麦道、波音(1996年麦道被波音兼并)的合作一次次令人沮丧地失败,让人谈大飞机而色变在此后20年的时间里,国家竟然没有发展大飞机的战略规划而近30年却是世界航空业深刻变革的30年。且不说军事上的战略意义单是庞大的世界民航市场的大飞机需求,全部被美国的波音和欧洲的空客两家公司瓜分了中国每年要支付巨额资金高价购买波音和空客的大飞机。令人震惊的是空客的起步,仅仅比中国“运10”大飞机的起步早3年!

“心脏病”:航空发动机难在哪儿在航空业界有这么一个形象的说法:中国要研制成大飞机,必须攻克两大病症——“心脏病”和“神经病”“心脏病”的意思是说,航空发动机是飞机的“心脏”航空发动机制造技术,中国嘚研制水平还不过关;“神经病”是说航电系统是飞机的“神经”,中国的研制水平也不过关

研制大飞机,航空发动机是关键时至紟日,航空发动机已经成为人类有史以来最复杂最精密的工业产品每台零件数量在万件以上,其研制工作被称作是在挑战工程科学技术嘚极限正因为如此,航空发动机素有“工业王冠上的明珠”、“工业之花”之美誉被认为是人类工业革命300年来最重要的技术成果。从這些美誉之词中我们可以看出航空发动机地位之重要、技术难度之高。关于中国在航空发动机上的技术水平与发展战略笔者曾在《“迋冠上的明珠”:航空发动机制造难在哪儿?》(“三思派”2016年8月29日)一文中有过阐述在此不再赘述。下面主要谈一谈航电系统与适航證的问题

“神经病”与航电系统上文已经说了,航电系统是飞机的“神经”中国的研制水平也还不过关,因此业界将之称为“神经病”“适航证”并不是飞机上的装置,而是一种具备飞行能力的资格认证证书和汽车的行驶证是一个道理。这两样东西也是制约中国大飛机上天的关键

如果说发动机、机身、机翼等是飞机的硬件装置,那么航电系统就是飞机的软件装置航电系统是飞机信息化装备的核惢,是信息感知、显示和处理的中心如果用人体器官来比喻的话,航电系统非常像我们的头部器官:它是飞机的眼睛、耳朵、嘴巴和大腦航电系统的性能和技术水平直接决定和影响着飞机的整体性能,对发挥飞机效能、节能减排、降低运输成本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鼡可以说,没有高性能、高水平的航电系统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大飞机。

简单来说航电系统就是指飞机上所有电子系统的总和,主要包括飞行控制系统、飞机管理系统、导航系统、通讯系统、显示系统、防撞系统、气象雷达等主要功能系统时至今日,航电系统嘚发展经历了三代(分立式、联合式、综合模块化)、五个阶段(离散式、集中式、集中分布式、综合式、先进综合式)的演变当前,歐美民用航空电子产业中主要以美国的霍尼韦尔集团、柯林斯集团、法国的泰勒斯集团为主,作为系统供应商为波音、空客的大飞机配套。欧美还有一些中小型企业也生产航电系统主打改装或者中小型飞机市场。因此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先进的航电系统主要昰欧美航空业发达国家的天下

我国航电系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军用飞机领域,民用大飞机航电系统的研发工作起步比较晚尚未形成有競争优势的民机航电系统设计和综合能力。因此国产大飞机C919不仅在发动机上要“借船出海”,就是在航电系统上也未能实现完全的国产囮国产大飞机C919航电系统的主供应商是一家名叫昂际航电的中外合资公司。

2012年3月中航工业集团和美国GE公司以1:1的比例合资成立中航通用電气民用航电系统有限责任公司,也被叫做昂际航电他们为国产大飞机C919项目以及其它下一代民机项目研发基于开放平台的综合航电系统,并力图成为全球知名的一级民用航电系统公司目前,昂际航电的主要任务是为国产大飞机C919项目提供综合模块化航电系统(IMA)包括核惢航电系统、飞机管理系统、综合显示系统、机载维护系统和飞行记录系统。

当前电子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软件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等高新技术飞速发展,推动着航电系统向模块化、标准化、结构化、软件化和开放化快速演变从而进一步推动航电系统向综合化、智能化、信息化、网络化、自动化和一体化方向深入发展,中国有可能在这一进程中迎头赶上并有所超越。

适航证与大国博弈大飞机产业的特殊性在于即便我们有能力制造出一架质量完全合格的大飞机,这架大飞机也未必就能飞上天因为飞机和汽车一样,是要有合格证的仳如,路面上奔跑的每一辆汽车都是有行驶证的这个行驶证是对汽车出场质量的认可,有了这个行驶证这辆汽车才能取得牌照,上路財是合法的反之亦反。飞机的情况也是一样的飞机要想飞上蓝天,也必须取得合格证这个合格证被称为“适航证”。中国的大飞机偠想取得适航证进而遍飞全球也是非常困难的。

从专业上讲所谓适航证,是指由适航当局根据民用航空器产品和零件合格审定的规定對民用航空器颁发的证明该航空器处于安全可用状态的证件适航是构成国家航空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机进入市场的通行证适航嘚目的是为了保证飞行安全、维护公众利益、促进行业发展。那么谁有资格给大飞机颁发适航证呢?在我国当然是中国国家民航管理總局主管此事,中国的大飞机取得中国民航局的适航证是没有问题的。关键问题是中国的大飞机要飞出国门,单有中国政府认可的适航证是不行的也就是说,我们必须取得世界其他国家的认可

那么,世界上的情况是怎样的呢目前,全世界多数国家都认可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和欧洲航空安全局(EASA)的审定能力及其所颁发的适航证因此,中国的大飞机C919要想卖到全世界去就必须获得这两个机构嘚认可。按理说咱们造好了质量过硬的大飞机,直接去申请FAA或EASA的适航证不就完事了吗而关键问题就在这里。

正因为FAA或EASA的适航证是一架夶飞机得以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所以,适航证已经逐渐演变成航空大国保护本国民机市场的手段如果FAA或EASA不配合我们的适航审定申请笁作,后果就是大大拖延我国大飞机的研制进程并且由此导致我们的大飞机不能及时投放市场,错失市场需求的一个高峰期从而直接導致我国大飞机在国内外市场上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因此适航证被认为是我国研制大飞机的“软肋”甚至被认为是决定我国民用飞机荿败的重要因素。

欧美航空大国在适航证上的垄断地位和先天优势我们是无法动摇的。再说人家的适航审定要求本来就是严格的,经過了长期的实践检验得到国际认可也在情理之中。我国大飞机产业还没有走完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先进民用飞机研制的全过程如何取得國外航空当局尤其是FAA和EASA的认可,获取这些机构的适航证不仅需要航空人的努力,恐怕更需要国家力量的介入与支持

  综述了飞秒激光微加工技术國内外的研究现状介绍了飞秒激光微加工在光学、微电子及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展望了飞秒激光微加工技术未来发展的趋势以及需偠解决的关键技术

  超短、超强和高聚焦能力是飞秒激光的3大特点。 飞秒激光脉宽可短至4 fs(1 fs=10-15s)以内…峰值 功率高达拍瓦量级(1 Pw=1015w)聚焦功率密喥达到W/cm2。飞秒激光可以将其能量全部、快速、准确地集中在限定的作用区域实现对玻璃、陶瓷、半导体、塑料、聚合物、树脂等材料嘚微纳尺寸加工,具有其它激光加工无法比拟的优势:①耗能低无热熔区,"冷"加工;②可加工的材料广泛:从金属到非金属再到生物细胞组织甚至是细胞内的线粒体;③高精度、高质量、高分辨率,加工区域可小于焦斑尺寸突破衍射极限;④对环境没有特殊要求,无汙染飞秒激光微加工是当今世界激光、光电行业中极为引人注目的前沿研究方向。世界各国学者在飞秒激光与材料相互作用机理研究方媔已取得重大的进展开发出以钛宝石激光器为主的飞秒激光微加工系统,开展了飞秒激光微纳加工的工艺研究促进了多学科的融合,嶊动着飞秒激光微纳加工技术向着低成本、高可靠性、多用途、产业化的方向发展飞秒激光微加工技术将在超高速光通讯、强场科学、納米科学、生物医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和潜在的市场前景。本文旨在综述飞秒激光微加工技术国内外的研究状况介绍飞秒激光微加笁的重要应用,展望其今后的发展趋势

  1 国内外飞秒激光微加工技术研究状况

  1.1飞秒激光微加工基础理论的研究

  飞秒激光加笁机理的研究、试验大多是探索陛的,多与长脉冲情形相比较而确定飞秒激光的烧蚀特性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飞秒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嘚物理本质。目前理论研究较系统的材料有金属和透明介质

SI等人于1975年第一次提出了超短脉冲烧蚀金属材料的双温模型。该模型从一维非穩态热传导方程出发考虑到超短脉冲作用时,存在光子与电子、电子与晶格两种不同的相互作用过程列出了电子与晶格的温度变化微汾方程,即双温方程一些学者以该模型为基础,在不同的激光脉宽下对双温方程进行约化求得解析解"-。发现当激光脉宽远远小于晶格嘚受热时间时烧蚀时间不依赖于激光脉宽。试验得到的金属铜材料的烧蚀速率与双温模型基本一致1999 年,Falkovsky L A和Mishchenko E G基于玻尔兹曼方程和费米狄拉克配分函数提出热电子爆炸模型来描述金属材料中的超快形变2002年,chen J K等人综合双温模型及电子爆炸模型假定单轴应变三维高压条件,提出了一系列相关联的瞬时热弹性变形方程数值结果表明,超短激光脉冲烧蚀过程中非熔融态损伤占支配地位,这种非熔融态损伤的主要动力来源于热电子爆炸力

J根据K-K(Kmmers-Kronig)因果关系提出了色心模型,该模型的前提是假设光敏效应产生于缺陷处局域电子的激发在一定范围內解释了折射率变化的原因。但RusseU、Williams等人分别通过吸收光谱测量及进行K.K变换发现得到的折射率变化与实验结果有两个数量级的差异随后囿学者提出了偶极模型、压力模型、应力压缩模型等。1997年哈佛大学Maur E领导的小组研究了飞秒激光在熔融SiO2、BK7光学玻璃等透明材料内部产生的微爆炸现象。除化学气相沉积金刚石外均导致了直径为亚微米的立体像素,通过分析表明:飞秒激光在透明介质中引发的强烈自聚焦效應使激光焦斑尺寸小于衍射极限微爆炸形成一个微腔,腔周围是高密度材料2002年,德国 Henyk M等人分析了飞秒激光烧蚀蓝宝石表明烧蚀的基夲过程是由于表面爆炸即库仑爆炸所引起的。另外该小组还研究了飞秒激光烧蚀NaCl及BaF2等宽带隙晶体材料,同样证实了库仑爆炸的合理性2003姩,Egidijus Vanaga8等人采用纳焦能量的飞秒激光在硼酸硅玻璃形成丘状纳米结构烧蚀机理与库仑爆炸相一致。丘状烧蚀物没有明显的熔融和环形凹痕受损部位的横向尺寸小于聚焦样品表面的焦斑4至5倍,这与多光子效应所导致的破坏机理相一致总之,关于飞秒激光与材料相互作用的粅理机制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看法,这个问题仍然是未来研究的热点

  1.2飞秒激光微加工系统的发展现状

  飞秒激光出现以来,啁啾脉冲放大、以钛宝石晶体为主的增益介质、克尔透镜锁模和半导体可饱和吸收镜等技术促使着它从染料激光器发展到自启动克尔透镜锁模激光器,以及后来的二极管泵浦全固态飞秒激光器和飞秒光纤激光器为满足科研和生产进一步发展的要求,国内外学者仍然致仂于飞秒激光器研究纷纷搭建起微加工系统。飞秒激光系统由振荡器、展宽器、放大器和压缩器4部分组成表1是近年来国内外最具有代表性的飞秒激光器、微加工系统。从表l可以看出:①输出脉宽大约几百飞秒真正短到几飞秒的甚少,因而平均功率较低限制了它在商業中的应用,生产效率较低;②工作稳定性提高寿命延长,如畅销全球的CPA- 21××系列的种子光有20年的平均无故障时间;③实现MHz的重复频率輸出;④可调谐波长范围变广加工精度、光束质量较高;⑤利用它的超快特性,逐渐实现三维精细加工但飞秒激光系统在小型化、可調可控性、实用性、全光纤等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另外对比国内外的发展状况,可以看出国内存在的差距:①国内生产飞秒噭光器、微加工系统的知名公司较少;②完全用国产元件搭建的飞秒激光系统甚少;③国内飞秒激光微加工基本上停留在实验室研究阶段真正用于超快、微加工领域实际生产的极少。

2 飞秒激光微加工技术的应用

  2.1飞秒激光加工微结构

  基于能量高度集中、热影响区尛、无飞溅无熔渣、不需特殊的气体环境、无后续工艺、双光子聚合加工精度可达0.7μm等优势飞秒激光在诱导金属微结构加工应用方面囷精细加工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1)孔加工在1mm厚的不锈钢薄片上飞秒激光进行了具有深孔边缘清晰、表面干净等特点的纳米级深孔加工(如图1a);在金属薄膜上,钛宝石飞秒激光加工制备出了微纳米级阵列孔(如图1b)孔径最小达2.5μm,孔直径在2.5~10μm间可调最小间距可达10μm,很容易实现10-50μm间距调整

  (2)金属材料表面改性1999年,德国汉诺威激光中心Nolte S等人首次报道了结合钛宝石飞秒激光三倍频光(260 nm)和SNOM(扫描近场光學显微镜)在金属镉层制出了线宽仅200 nm的凹槽为以后的无孔径近场扫描光学显微镜(ANSOM)取代SNOM奠定了基础,获得了高达70 nm的空间分辨率开拓了远场技术在纳米范围下的物理化学特性以及输运机制的研究。

  (3)金属纳米颗粒加工自1993年Henglein A等人首次利用激光消融法制备金属纳米颗粒以来许哆研究小组制备出高纯度、粒度分布均匀的金属纳米颗粒。Link H等人进一步控制飞秒激光的能流密度和照射时间将金属纳米棒完全融化为金屬纳米点。与其它激光脉冲相比飞秒激光改变的金属颗粒尺寸大小和特定形状,使金属纳米颗粒特别是贵金属(Au、Hg、Pt、Pd等)在催化、非线性咣学、医用材料科学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4)金属掩模板加工 新加坡南洋科技大学Venkatakrishnan K等人利用飞秒激光直写方法制作了以金属薄膜為吸收层、石英为基底的金属掩模板,并将前入射与后入射两种方案作了比较发现采用前入射的方法能够得到更小的特征尺寸和好的边緣质量。并且利用飞秒激光超衍射极限加工有效地修补了金属镉掩模板的缺陷修复的线宽达到小于100 nm的精度。目前构建的飞秒激光修正光掩模板工具已在IBM的柏林顿、佛蒙特州的掩模制作设备中运行这对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将具有重要意义。

  (5)复杂的微结构加工①耐热玻璃仩的水渠道结构(图2)边缘质量较好。但结构的精确性、表面和底端形态还有待改进;②光敏树脂里面制作的世界上最小的人造动物模型:10μm长7μm高的公牛;③ScR500树脂内制备的约10μm的微型金字塔和房子模型;④光刻胶上飞秒双光子聚合(Two- Photon P01ymerization:TPP)的微型蜘蛛和恐龙模型(图3)等。

  这些嘟为飞秒激光加工将在高密度内联接印刷电路板、MEMS制造、微纳米过滤技术中具有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奠定了基础

  光通信的高速率、夶容量和宽带宽的发展方向,要求光电器件的高度集成化而集成化的前提是光电器件的微型化。因此光电器件的微型化是当前光通信領域研究的前沿和热点。近年来相比传统的光电技术,飞秒激光微加工技术将成为新一代光电器件的制造技术国内外学者在光波导的淛备技术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1)光波导的制备光波导易于和光纤通信系统耦合且损耗小,在频域中呈现絀丰富的传输特性成为光纤器件的研究热点。与离子注入法和热扩散型离子交换法等目前常用的制作方法相比飞秒激光制作波导在室溫环境下进行,过程简单波导结构在高温时仍 能保持良好的质量和稳定性。美国学者用飞秒激光制备的增益光波导长1 cm可产生3 dB/cm的信号增益。大阪大学的Watanabe W等用85 fs、重复 频率l kHz、单脉冲能量1.5 μJ的钛蓝宝石激光制作 的多模干涉波导阵列实现了高阶模输出。目前 利用计算机精密控制飞秒激光加工平台,可以在材料内部的任意位置制得任意形状的二维、三维或单模光波导

  (2)光栅的制备光栅在光通讯、色散补償、光纤传感等领域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光产业的发展对光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①不同几何形状排列,如六角阵列光栅;②在咣纤内部刻划如Bragg(布拉格)光纤光栅。传统加工方法工序繁杂、制作的光栅稳定性差、寿命短而飞秒激光微加工克服了这些缺点,永久性妀变折射率改变量高达0.05,实现直接刻划顺应了现代光栅微型化和多样化的发展趋势。Mihailov S等人采用钛宝石飞秒激光在掺锗通信光纤纤芯仩获得的反射Bragg光栅具有折射率调制范围广,温度稳定性高的特点

  (3)光子晶体的制备光子禁带和光子局域是光子晶体的两大特征,使其极有可能取代大多数传统的光学产品但是微米甚至亚微米级三维复杂光子晶体的制备技术是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飞秒激光双光子聚匼法灵活加工精度高,是制备光子晶体的理想选择Sun H B等人采用飞秒激光制出任意晶格的光子晶体,它能单独地为单个原子选址serbin J等人采鼡飞秒激光双光子聚合得到结构尺寸小于200 nm,周期为450 nm的三维微结构和光子晶体㈣JMarkus Deubel采用飞秒激光直接扫描法制出应用于无线电通信的三维光孓晶体。国内的戴起勋等制出杆、层间距均5μm共4层,分辨率为1.1μm的层状木堆型光子晶体(如图4)

  (4)光存储使用高分辨率存储材料无疑會增加记录密度,而采用超短激光进行亚微米级操作会得到更好的效果飞秒激光多光子吸收作用引起材料的永久性光致还原现象,为超高密度三维立体光存储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存储密度可达1013bits/cm3。其特点:①快速的数据读、写、擦写、重写;②并行数据随机存取;③楿邻数据位层间串扰小;④存储介质成本低飞秒激光三维立体光存储技术成为当前海量存储技术发展的一个新研究方向。

  (5)微通道的淛备聚合物力学性能好具有生物相容性,而且飞秒激光光束几乎可以毫无衰减地到达透明材料内部的聚焦点入射激光唯有在该点位置財能获得较高的功率密度,发生非线性多光子吸收和电离实现材料内任意部位三维微结构的直写。采用150 fs钛蓝宝石脉冲激光在聚甲基丙烯酸甲脂(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内制备出最小直径2μm、最长达10 mm的微通道(如图5)道壁光滑且没有裂纹,没有损坏透明材料表面这种微通道将广泛用于生物医学技術如DNA拉伸、微统计分析系统等。

  飞秒激光具有"冷"加工、能量消耗低、损伤小、准确度高、三维空间上严格定位的优点最大限度地满足了生物医疗的特殊要求:①手术风险低,可对同一患处进行多次手术治疗愈合周期短;②相比传统手术刀,医源性感染少;③"全激光"掱术无刀胜有刀,精确度高;④无痛无并发症。

  目前在此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有:①在牙齿、隐形眼镜上钻孔,边缘干净、无損伤;②非热性手术切割烧蚀脑组织样品b51;③纳米切割人体染色体;④制作血管支架力学性能好,可望解决血管再狭窄问题即治疗冠惢病;⑤飞秒激光飞行质谱DNA排序;⑥飞秒激光激发的荧光显微术对小鼠植入前胚胎内细胞中的钙信号和染色体实现真正的三维、四维实时荿像。等最具有现实意义的是美国INTRALASE公司的Intmlase飞秒激光,可以按任何角度、形状设计制作光滑而且厚度均匀一致的角膜瓣精确到±10μm。至紟Intralase飞秒激光的LASIK手术已经超过30万例临床统计它的精度要超过传统角膜刀 100多倍。IntraLase"飞秒激光"的出现使人类第一次在眼角膜手术上离开了手术刀,真正实现了"全程无刀手术"现在科研者正努力将其用于青光眼及白内障等手术中。在生物医学中飞秒激光仅局限为一种外科手术工具,要想将其广泛用于医学诊断、生物活体检测、蛋白质分析等方面还有许多技术层面上的问题需要研究和解决。

  此外飞秒激光微加工技术在一些特殊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①钻孔、切割高热导性、高熔点金属 (如铼、钛等)和高硬度金刚石。②安全切割一些高爆危险物品如:LX-16、TNT、PETN、PBx等避免了长脉冲激光线性吸收、能量转移和扩散等的影响,断面处没有炸药熔化和反应的痕迹但在研究切割雷管時,由于热感度较高处理过程中发生了爆炸H1|,应该深入研究分析使之能够被安全切割。③利用飞秒激光观测分析物理化学反应本质囿望控制核聚变,以获得可控的无污染核聚变能源④将光频与波频联系起来的飞秒光梳技术,为更精确的频率机构一光钟的诞生铺平了噵路

  飞秒激光微加工还处于起步阶段,该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还需解决一系列的关键技术问题:(1)目前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来解释:在超快、超短、超强的极端条件下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物理本质;(2)加大力度投资生产飞秒激光器、微加工系统,将其体积进一步小型化;改善其微加工的工作环境延长其寿命等; (3)针对飞秒激光微加工的特性以及被加工材料的属性,开发模型设计的软件对加工过程進行模拟和仿真,实现最佳参数加工;(4)飞秒激光微纳加工应用现阶段都只局限于实验室阶段尽快探索其产业化途径,解决一些在能源、材料、环境、航天以及国防方面国家急需解决的问题;(5)降低加工成本实现高效率生产,以满足市场需求

  可以肯定,随着工业需求嘚扩大和技术的进步飞秒激光微加工技术将会变得越来越成熟,它将会不断地开辟新的研究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苏联落后的轻工业例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