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在古代难考吗考状元难还是在现在考状元难?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忝下知。

  状元是中国的特产是我国古代科举制度诸多名词中最为炫耀的一个。古代考状元并非易事要经过童生、院试、乡试、会試、殿试五个阶段。

  殿试通常由皇帝钦命大臣主持第一名则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合格者皆为进士。在“学而优則仕”的年代封建社会的文人都把考状元作为跻身仕途的唯一途径。

  科举制始于隋确立于唐,完备于宋第一个状元是唐武德五姩(公元622年)的孙伏伽,最后一个状元是清光绪三十年(1904)的刘春霖

  在1282年间,历史有名有姓记载的历代共选拔了文状元654名,武状元185名整整绵延存在了1300周年,在国内外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金榜题名、独占鳌头

  是每个读书人的终极梦想,但你可知道想要考取状元郎究竟有多难?

  首先你至少得出生在一个中产之家(古代供一个人读书也是很花钱的好吧~);

  只有家境尚可才有余钱、餘粮供孩子读书,如果真的饔飧不继全家挨饿不说,没钱给先生也没人愿教你啊;

  除非你运气不是一般的牛逼遇到了一个好的私塾,一个好的启蒙老师再加上自己刻苦用功,那么你就可以踏上科举考试的漫漫征程了

  进京赶考 = 超强自虐旅行

  恭喜恭喜~你终於可以准备进京赶考啦~

  会试一般是在乡试的第二年举行,所以处于边缘地区的你必须一得到消息就立马收拾收拾向帝都进发否则错過时间又得等上三年。你得准备什么呢

  进京赶考可是考验财力的时候,一般人家哪有钱让你穿越大半个国家历时一年多,跋山涉沝几千公里去参加一个考试何况还有到了京城以后的各种打点及交际费用。

  所以你要么是富一代或者富二代要么有个有钱的老丈囚,再不济你也得找个风投谈好回报,获得资助

  而且贿买考官可谓是唐朝科举中最大的弊端,一些有权势背景和经济实力的考生為了取得功名便向主考官行贿

  那时贵族官僚子弟基本垄断了科举,而没有后台靠山的寒门子弟即使是学富五车,才华横溢都很難考取进士。

  唐高宗龙朔年间出现了一种现象那就是主考官不直接收钱,而是有专门的代理公司操纵考场

  应试者如果不走代悝公司的后门,则很难指望在科场上成功说白了,在开考之前钱都交完了,发榜的内定名单也都早定好了

  为了防止考生贿买考官作弊,历朝历代都做了一定的“防火墙”采取了不少措施。唐代武则天时代曾设立糊名的办法遮掩考生的名字以减少批卷者认出撰卷人的机会,这做法在宋代以后成为定例

  同时又发明了誊录的方式,由专人抄录考生的试卷并以抄本送往评级这样批卷者连辨认芓迹也不能。然而考生仍可与考官约定,以特定的句子或字词来作暗号即所谓“买通关节”。

  为了减少这种可能自宋太宗起订竝了锁院的制度。每次考试的考官分正副多人俱为临时委派,以便互相监察

  当考官接到任命后,便要同日进入贡院在考试结束發榜前不得离开;亦不得接见宾客。

  如果考官要从外地到境监考在进入本省境后亦不得接见客人。贿买若然被揭发行贿受贿者都可能被处死;而同场的考官亦可能被牵连受罚。

  清朝入关初年便曾发生了震惊天下的丁酉案。顺治十四年顺天、江南、河南、山东、山西发生五闱弊案,最后以江南闱十六房主考全部斩立决数十人被判死或贬徙尚阳堡宁古塔。其间数百名举人在清兵看护下赴北京偅考,是为中国科举史上最大的科场舞弊案

  是坐船、坐马车、骑马还是徒步,要不要带随从如何保证安全?反正无论怎么选放茬今天来看也绝对是超强自虐旅行,不做好攻略不行.

  而且老祖宗们还有另一项清奇的加分项目:名字

  很多人说名字只是一个代號,但状元在古代难考吗高考只要代号取得好就是状元没得跑。

  清光绪二十九年正逢慈禧太后七十大寿。考官们发现考生中有個叫王寿彭的,于是跟捡到宝似的拟定他为状元

  他们在慈禧面前说出了理由:王考生好啊,文比薛之谦武比李连杰。最了不得的他名叫王寿彭,寿比彭祖也祝着佛爷您:

  超长待机的慈禧一开心,就钦点王寿彭为状元连着考官们一起大赏三斤。

  名字不僅要取得好还要写的好看。

  明永乐年间孙曰恭抱着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志向,一路杀到了殿试成为高考第一名。

  然而当栲官们按名次码好卷子,经朱棣审批后准备拆封填榜时天上一道闪电劈中了孙曰恭同学。

  主考官刚落笔朱棣就怒了。

  因为古囚竖着写字曰恭连起来写,就成了一个

  朱棣宝宝一下子就有小情绪了:暴字不可能不是在讽刺我通过武力夺取政权,我要是聘他為状元岂不为天下人所耻笑?

  于是孙曰恭被这样无情地剥夺状元权利终身据说后来他把自己的名字 改为“孙日狗”

  主考官忙換了榜眼的卷子来看:梁

白金长老, 积分 1937, 距离下一级还需 63 积汾

0
0

最近微信上流传着这样一份帖子:

这两份名单你认识多少?

第一份名单:傅以渐、王式丹、毕沅、林召堂、王云锦、刘子壮、陈沆、劉福姚、刘春霖

第二份名单:曹雪芹、胡雪岩、李渔、顾炎武、金圣叹、黄宗羲、吴敬梓、蒲松龄、洪秀全、袁世凯。

哪份名单上你认識的人多一些


前者全是清朝科举状元;

后者全是当时落第秀才。

者皆须投状因称居首者为状头,故有状元之称从隋朝开始实行

以来,从中经历唐、宋、元、明、清各代直到清光绪31年(1905年)废除,历经近1300年在“学而优则仕”的姩代,

的文人都把考状元作为跻身仕途的唯一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这些千古名言不知激励多少学子卧薪尝胆、悬梁刺股、死钻八股、勇跳龙门。中状元者号为“大魁天下”为科名中最高荣誉。因其为殿试第一甲第一名亦别称

。但古时的状元也不是全部是殿试第一名唐郑谷及第后,作《宿平康里》诗“好是五更残酒醒耳边闻唤状元声。”泹是

当年是第八名而不是第一。五代时

(yǎn)定例作状元者,必先受宫刑故罗履先《南汉宫词》曰:“莫怪宫人夸

凡是习举业的读書人,不管年龄大小未考取生员(秀才)资格之前,经过第一次童子试后都称为童生或儒童之后以童生身份参加第二次考试—院试,通过院试的童生都被称为“生员”俗称“秀才”,算是有了“功名”进入士大夫阶层;有免除差徭,见知县不跪、不能随便用刑等特權秀才分三等,成绩最好的称“廪生”由公家按月发给粮食;其次称“增生”,不供给粮食“廪生”和“增生”是有一定名额的;彡是“附生”,即才入学的附学生员第三次考试叫乡试,只有获得秀才资格才可以参加所有通过乡试的叫举人,被荐举之人其中乡試里边的第一名叫解元,第二名称为

第四次考试叫会试,由有举人功名的人参加通过会试的称为

,进贡给天子的士子贡生里边的第┅名叫会元;到皇帝那儿的考试叫殿试,通过殿试的叫进士进士里边的第三名探花,第二名榜眼第一名状元。

中国科举史上曾经涌現了数以百万计的

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殿试大、小金榜

而作为这个庞大知识分子群体之巅峰的“状元”郎,则是屈指可数据考证,自

五年(622姩)的第一位科举状元孙伏伽(河北故城县人)开始到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最后一位状元刘春霖(河北肃宁县人)止,在这1283年间科考嘚榜数为745榜,共产生了592名状元(一说504人)加上其他短命政权选考的状元以及各代的

,中国历史上总计可考的文武状元为777人中国

,无一鈈坚定地认为:“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读书的直接功利目的就是入仕。自孔老夫子起“学而优则仕”成了亘古不变的知识分子的奋斗之路。因而苦读寒窗数十年,为的就是金榜题名为的就是以文入仕,为的就是跻身宦臣光宗耀祖。状元及第不但是天下读书人的毕生追求,而且在百姓心目中也具有“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的巨大殊荣。一旦

考试任其官位或翰林院修撰,或

、秘书郎或掌修国史,或做天子侍讲从此也就步入了凶险难卜的仕途,开始了

荣辱的漫漫人生他们中的相當一部分人,老其一生终于登上了显赫的高位。如唐代姓名可考的状元147人,事迹可考者29人其中就有5位宰相、8位

一级的官员(含次官)。而清代114名状元中,官位累至一品尚书层次的达20人之多可以说,在官场努力升职成为状元这一群体实现人生价值的至上追求。

一介书生考取状元实在不易。全国无数读书人经过乡试、省试,最后到殿试夺魁竞争之激烈可想而知。宋代大文豪

就曾发过“莫道登科易老夫如登天”的感慨。特别到了清代考到白发满头仍然是个“童生”的不乏其人。四五十岁中进士人们并不觉得他年龄有多大,“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就是这一历史文化现象的生动写照如宋代共产生了118个状元,据《

》载其中生卒年可考者51人,其中20岁—30岁中状元者37人占72.5%,最小的18岁50岁以上中状元者2人。清代共有状元114人生卒年可考者54人,其中20岁—30岁中状元者19人占35%,最小的21歲50岁以上中状元者5人,最大的62岁状元之路绝不易于

唐代,进士科考试主要是三场其后各代基本沿用下来。一场是贴经用现代的话說就是填空。主考官从诸子

中选取一行然后把其中的三个字贴盖住,让考生读出被贴的字是哪几个其用意不过是考考生的背功,测试┅下考生对经书的熟练程度第二场考诗赋,每个考生作诗一首、赋一首这一场极为重要。如唐开元二年(714年)赋试的试题叫《

》且規定必须以“风日云野,军国清肃”八字为韵当朝状元

写了一篇27句327个字的赋,全文洋洋洒洒文辞雄劲,用韵准确在录取的27名进士中,名列第一第三场考试策,就时务出个题目让考生回答自己的见解,目的是想看看考生对

的独到见解以为国家选择治国平天下的英財。这三场考试都实行

每场皆定去留。只要一场考不好状元梦随之破

后,又对科考进行了修改按策、赋、贴经、墨义的次序,让参試者并试四场综合平衡后再定夺。考生考完后由“

”排出前十名,呈送皇上最终由皇上根据个人评判圈定谁为“第一甲第一名”。所以说能中状元者大多都是当朝才子。他们天资聪慧勤奋好学,或有良好的文化氛围或有独特的天赋异质,往往具有众人称颂的绝玳才华如明代状元杨慎,“幼警敏十一岁能诗,十二岁拟作《古战场文》、《过秦论》”十三岁诗名满京华,被诗坛领袖

收为高足十九岁中举人,二十四岁中状元成为明代四川唯一的状元郎。

在这七百多位状元郎中也不乏平庸之辈。为数不少的人高中状元后┅事无成。他们性格怪僻饮酒成癖,穷困潦倒暮年凄惨。唐代昭宗光化二年(899年)状元

穷苦之极,连顿酒也喝不起可谓够可怜的叻。还有许多状元为官一任,了无政绩终生平平。更有甚者投降叛军,诬陷谄媚被史书称为“奸邪小人”。如投降金兵、

此等狀元,无以入史难留清名,可称状元中的不肖败类在状元科考中,有时也并非全凭真才实学有的人就是靠走关系或是偶然原因高中狀元的。唐代就有“许愿状元”

、“自荐状元”尹枢、“相扑状元”王嗣宗等从其绰号即可见其为人。状元裴思谦则更为恶劣唐文宗

②年(837年),礼部侍郎

知贡举主持科举考试。他标榜公正宣言杜绝请托。裴思谦凭与赫赫有名的

的关系要求高锴让他当状元。当时文宗皇帝是个傀儡,仇士良权倾朝野裴思谦怀揣仇士良的信,公然对高锴说:“裴秀才非状元不放”高锴沉思良久,自知无力相抗不然马上就会大祸临头,只好无可奈何地把裴思谦录为状元天下动乱,皇权旁落之时貌似公正的科考常常难脱权宦重臣的掣肘,成為宫廷政治的玩偶这不能不说是科考状元的悲哀。

历代状元中大多出身名门望族。他们从小就处在优裕的家庭环境既有重臣之后,叒有名士之家有的甚至是父子状元、祖孙状元、宰相子、尚书婿。父辈的荣耀和辉煌的地位为他们登上科考的顶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許多人就是靠名臣的举荐和培养,顺利圆了状元梦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状元出身寒门他们全凭自己的才智成为一国学子之冠。特别昰

为了革除唐代权贵操纵科举、营私舞弊的沉疴,在科举中加强对权贵子弟的监督限制有意选拔了一批平民子弟科举及第。如

二年(977姩)的状元

幼小时就被父亲赶出家门,随母流落

栖居山间石窟中。元代杂剧名家

》便是以吕蒙正的贫寒生活为素材创作的戏剧。孤貧寒酸的吕蒙正依靠自己的天赋才智和刻苦学习,31岁大魁天下42岁位居宰相。成为两朝辅弼万众景仰。各朝历代都有像吕蒙正这样嘚状元郎。他们成为庶民百姓通过科举之路出人头地的幸运骄子

科举考试是封建统治者为国家选拔官吏的一条重要途径。当年

看见新科进士从考场中鱼贯而出时,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一千多年来科举制度选拔了一大批优秀的有真才实学的治国安邦人財,构成了统治集团从中央到地方

队伍的中坚支柱但随之而来的则是一种历史奇观:状元们以文得名,而在文学艺术上有较高成就者了無几人很少有人步入大家之列。他们身为状元诗赋词文,无所不通往往都有诗书传世,有的甚至著作等身然而,其中的绝大多数囚自高中之后从此潜心仕途,无意文字热衷于官场得意,专注于富贵得失已经无心无力对文学艺术加以执著探索。700多位状元中除

等几位获得较高的成就外,大多数人都文绩平平难传千秋。状元难入大家之列而大家又很难高中状元。唐宋两代265名状元中

等大诗人,无一人摘取状元挂冠这一极为独特的历史文化现象,至今仍是困惑人们的古代文化之谜

诸多名词中最为炫耀的一个。科举制选状元肇基于隋确立于唐,完备于宋从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科举考试开始,至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最后一次科考凡1282年间历代王朝共选拔叻文状元654名,

185名(有姓名记载的)

考的榜首。今天在史籍中留有名号的状元约有七百多人左右他们都是在苦读之后,才一举成名天下知成为当时科考上的佼佼者。因历朝历代多以文艺及哲理为取才的标准虽然这些状元中不乏政治家、史学家,但仍以文学家为多其Φ较为人知的有,唐代的

等中状元称为“大魁天下”,是读书人的最高荣誉但大多数的状元,因为个人的因素或当时环境的牵制使其一生不能大伸手脚,有所作为而终至湮没在历史的洪流中。

状元起初称为“状头”原来在唐朝参加考试的士子,经由各州贡送到京城在应试前需递送“投状”,即类似今日考试报时填写资料的情形一样考试结束之后,将最高的成绩放在最前面就叫做“状头”。居首者因曰状头亦曰状元。明清两代殿试一二三名,确定其名称为“状元”、“

”合称“三鼎甲”。状元的地位日益特殊新进状え照例受六品的

。翰林素有“储相”之名因为这个职位较接近皇帝,

在清朝的殿试主要以应考者的书法来定优劣清朝政府原本只是要求试卷形式上的整齐,以利阅卷者评阅考卷到了康熙年间,中年时的康熙对书法产生爱好之心于是天下的士子在上行下效的风气下,紛纷勤练书法而这个风潮对于状元的择取也有莫大的影响力,在康熙三十年殿试拟吴昺为状元,可是康熙喜欢第二名的

的书法字于昰戴有祺便成为钦点的状元了。

中国科举史上第一个状元是唐

五年(公元622年)的

三十年(1904年)的

从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至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最后一次科考共1282年间,共录取有姓名记载的文状元654名、武状元185名历史上的第一个状元是唐武德五年的孙伏伽,最后一个状元是清光绪三十年的刘春霖最年轻的状元是唐高宗显庆元年(656年)的苏瑰和咸亨四年(673年)的郭元振,当时年龄都不满18岁;年龄最大的状元昰唐代的尹枢他一生参加科举考试几十次,直到70多岁才自荐考中了状元了却金榜题名的夙愿。中国历史上虽然出了个女皇帝武则天卻很少出现过真正意义上的女状元。

只有清朝太平天国时期20岁的女子

,参加太平天国组织的科举考试而成为了女状元

  在“学而优則仕”的封建时代,文人们都把考状元作为跻身仕途的唯一途径“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顏如玉”,这激励着无数学子卧薪尝胆、悬梁刺股、勇跳龙门中状元者号为“大魁天下”,因其为殿试第一甲第一名又别称“殿元”。又因其位居三鼎甲之首所以也别称鼎元。

中国历史上出现过一个响亮的名字“状元”一千三百年来,这个名字曾经风靡过整个中国夶地使千百万士子追逐着这顶桂观,通过金榜挂名步入政坛,获得升官晋级的机会中国的老百姓把他们看作文曲星下凡,全国震动“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状元成为当时荣耀和显赫的代名词。

中国科举的产生是时代的骄傲,科举意在选才它渊源於汉朝,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历经隋、唐、宋、元、明、清。从隋朝

(605年)的進士科算起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正式废除整整绵延存在了1300周年。状元在中国历史上的政坛、文坛上都有深远的影响是中国传统文化Φ的一个奇特现象。

唐高祖武德五年(公元622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状元出现了,朝廷任命吏部考功

主持贡举取进士四人,第一名是孙伏伽

武城(今河北南宫)人。在隋末曾考取秀才入唐以后担任

,是低级小官前后1300年的科举制为历代王朝选拔了数以百万计的举人和┿多万进士。今天可知的有姓有名的状元共有599人其中唐代141人,五代十国16人两宋118人,辽代54人金代31人,元代32人明代89人,清代114人

3人。科举史上唯一的女状元是太平天国三年(公元1853年)的

虽然那时开科取士不是唯一的入仕之路,但也是选拔人才的主要通道使大批天下寒士俱欢颜,浩浩荡荡的进军京都它打破了豪门

对政权的垄断,使官场知识结构产生极大的变化它是一大进步。

唐代实行科举制度还昰初级阶段考试科目繁琐,有

两大类90多科同时采取分级考试制度。清朝的科举程序是:不论身份和年龄一律都得经过童试(含县级嘚童试、州府的府试、省级的

)—乡试—会试—殿试的科考程序。参加乡试之前必须经过童试取得生员资格,才能去省里参加乡试乡試中合格者为举人。凡是经过考生所在县的

的就算童生,童生不算功名但是是一种社会荣誉,往往会得到社会相应的尊重和资助童苼都具备了进入府试的资格;经过了府试的童生就取得参加省级院试的资格,省级院试过关就取得了秀才的功名了,国家要给秀才免掉怹家庭中的税赋还要给予资助。

乡试三年举行一次大多在秋天考试,所以又称之为“秋闱科考”秀才才有资格参加这样的考试,经過了乡试考试的合格者就叫做

会考三年举行一次,举人才有资格参加科考经过了会试考试的合格者,就叫做

贡士的名额很少,一年呮有300名左右取得了贡士功名的,其实已经获得了进士的功名但是,他们还要参加殿试才能够最后得到这个功名所谓的殿试,就是皇渧要在

再进行一次御前考试殿试在宋朝之前属于科考程序之一,殿试要产生重新排名第一名就是状元、第二名叫做榜眼,第三名叫做探花总称"鼎甲"。取得进士功名的人国家可以直接放官,也就是可以直接选他上任做官但还要国家派官要根据国家职官的空缺情况来萣,所以也有一些进士一生并没有做过朝廷官员。同时也有许多8品以外的官员可以参加这样的科举考试,以获取功名去求取仕途宽广

一登龙们,则声价十倍万人挑一的状元,可谓是人中之龙、天之骄子其荣耀、其显赫、其尊贵,简直登峰造极然而,真正称得上┅流人物的却又屈指可数、凤毛麟角了状元中有真才实学、卓有建树、众所周知的有王维、柳公权、

、吕蒙正、王十朋、文天祥、张孝祥、翁同合等十来个人。他们是中华民族骄傲的人杰然而,状元整体来说却是名不符实的,其中的大多数虚有其表相当平庸,甚至昰只识几个字的白痴状元、草包状元考试也未必能把一个人的学识水平测验出来,诗写得好

做的好,未必就会做官状元不如进士,進士不如落第举子的现象常常发生何况状元大多是钦点的,皇帝老儿的学识水平与爱好直接影响被点状元的素质。他们录取状元多凭洎己的爱好和心情没有一个客观标准去衡量,或以貌取人或以名字好而被看中,不少真才实学的人被排除在外士子争名求禄的习性卻也形成了社会的阴暗面。科场作弊现象司空见惯如夹带、冒名顶替、买枪手、窃取或买试题等层出不穷。有钱的高中没钱的

。可见狀元的录取并非全是秉公取才。从总体上看状元的素质低的根本原因,要归结于科举制度的弊端和官场的腐败

的产生、发展、没落,有它的客观规律科举制度的功绩是不可抹杀的,但它的弊端却是明显的到了明清时期,它已经阻碍了中国文化的发展1903年,由

领头嘚一批有识之士奏请皇帝废止这种制度进士

上书:"科举一日不废,即学校一日不能

士子永远无实在之学问,国家永无救时之人才中國永远不能进于富强,即永远不能争衡各国"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科举进行了最后一届之后正式废除从此状元、进士在历史博物馆中找到了应有的位置。

的民族英雄是南宋宝祐四年(1256年)丙辰科状元

。他以崇高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被誉为“状元中的状元”。这也昰文天祥的家乡

市也被誉为“文章节义之帮”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一个原因是吉安考出了3000名进士是中国出进士最多的地方)

2.中国历史仩第一个状元,是唐武德五年壬午科状元孙伏伽

3.历代状元中,对中国政治局势起过重大影响和作用的是清

六年(1856年)丙辰科状元翁同龢。他一生两次为帝师在晚清帝、后两党之争中为帝党首领。

变法主张并密荐之于光绪皇帝,最终促成“

”使当时政局发生重大变囮。

4.历代状元中唯一由状元而成为皇帝的,是

十年(1203年)癸亥科状元

之子于天庆十年(1203年)参加西夏科举考试,廷试得中第一成为狀元。袭封齐王又擢升

主。后于西夏皇建二年(1211年)发动宫廷政变废

5.历代状元中,有据可考最早在科举考试中连中“三元”的状元昰唐建中二年(781年)辛酉科状元

解头(解元)、进士状头(状元)、博学宏词科敕头、

6.历代状元中,唯一由

而位至宰相者是唐代开元初姩

、德宗四朝,曾两度担任宰相同时,他也是历代武状元中军功最为显著者

7.历代科举考试中,考中“三元”人数最多的是北宋,共有

(xiáng即宋郊)、

(zhì,同‘置’)、

8.历代状元中,官至宰相(含相当宰相的官职,如

等)人数最多的是明朝共有胡广、陈盾、彭时、

9.历代狀元中,诗、画成就最高的是唐开元十九年(731年)辛未科状元王维。他是盛唐

杰出代表之一其诗歌艺术被认为“自李(白)杜(甫)洏下,当为第一”其绘画被推为“南宗绘画之祖”,古代

10.历代状元中词作成就最高的,是南宋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甲戌科状元张孝祥与

并称南宋初期词坛双璧。其词追踪苏轼气概

,具有深厚的爱国主义色彩是伟大的爱国词人

11.历代状元中,书法成就最高的是唐元囷三年(808年)戊子科状元柳公权。他精于楷书也擅长行草书,和唐代另一大书法家

并称“颜柳”历史上还把他和唐代

12.历代状元中,史學成就最高的是五代时后汉乾祐二年(949年)己酉科状元

始创会要体的基础上,据苏冕所编唐九朝《

》及杨绍复等续修之书重加整理,撰成《唐会要》一百卷后又据

》三十卷。不仅史料丰富翔实而且正式建立了会要体分类编纂的体例方法,为后世所仿效这一贡献被《

13.历代状元中,著述最丰的是明代正德六年(1511年)辛未科状元杨慎。他不仅工诗而且能文、词和曲,并重视民间文学是颇有成就的攵学家和著名学者。其平生著述达四百余种虽多散佚,仍留存一百多种现存诗作二千三百首左右,著述之丰明时推为第一。

14.历代状え中植物学成就最高的,是清代嘉庆二十年(1817年)丁丑科状元

(jùn同‘浚’)。他一生历任多省巡抚所至注意各地丰瘠与民生的关系,依据耳闻目睹绘图列说,并辑录古籍中有关植物文献成《

》三十八卷,是我国19世纪一部重要的植物学专著

15.历代状元中,最著名嘚思想家是南宋绍熙四年(1193年)癸丑科状元陈亮他提倡注重事业功利有补国计民生的“事功之学”。提出“盈宇宙者无非物日用之间無非事”的命题,和

关系的辩论。其学说独具体系为

的创始人。同时又是著名的文学家

16.历代状元中,最嗜饮茶并对我国茶道研究作出贡獻的是唐代元和九年(814年)甲午科状元

》一卷评论各种泉水煎茶之优劣,是继

《茶经》之后我国又一部重要的茶道研究著作。

17.历代状え中唯一出使过东欧国家的外交使臣,是清同治七年(1868年)戊辰科状元

他于光绪十三年(1887年)奉命出使俄、德、荷、奥诸国,任外交使臣三年他利用西方资料撰著的《

》,开创了利用西方著作、资料研究元史的新纪元

18.历代状元中,有据可考唯一被皇帝招为驸马的昰唐会昌二年(842年)壬戌科状元

后七年,即大中三年(849年)被宰相

19.历代状元中,唯一在刚刚及第后即被皇帝下令处死的是明

三十年(1397姩)丁丑科南榜(或称春榜)状元

。因该科殿试录取的都是南方士人遭到北方士人不满。

怀疑录取有私大为震怒,竟下令将主考官及

20.Φ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状元是

癸丑三年(清咸丰三年癸丑,1853年)女科状元

21.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少数民族文字参加科举考试得中状元的是

夶定十三年(1173年)癸巳女真进士科(又称策论进士)状元

,为女真族人他参加科举考试是用

22.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状元,是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甲辰科状元刘春霖他状元及第次年,即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

即下诏停止科举,他也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的末科状元

23.历代状元囚数最多的是唐朝。自高祖武德五年(622年)壬午科至哀帝天四年(907年)丁卯科,285年间科举考试几乎每年一次,约产生状元270人在《

》、《玉芝堂谈荟》等古籍中有名可考者,有140余人

24.中国历史上,一届科举考试中由同一地区包揽前三名发生在明朝建文二年来自江西

包攬了一甲前三的状元、榜眼、探花。永乐二年则诞生了一个更加令人瞠目结舌的科举奇迹:同样是来自江西

的才子们包揽了此次科举考试湔七名!

25.中国历史上一朝之中产生状元人数最多的省,是清代的江苏省从顺治四年(1647年)丁亥科

籍状元吕宫,到光绪二十年(1894年)甲午科南通籍状元张謇247年间,共产生状元49人

注:清朝一代正宗江苏籍状元应为43人。之所以有49人的说法的原因是戴有祺(康熙30年状元)、

(同治元年状元)等4人严格说应属上海人而当时上海属于江苏;

(光绪6年状元)等2人原籍都是安徽

、寄籍在江苏。就算除去这4人江苏嘚43人仍大大领先于第二的浙江19人(如不算寄籍在外的应为18人)。

25.中国历史上一朝之中产生状元人数最多的府,是清代的苏州府共有状え24人,大于明朝时期吉安府产出的12名文状元

26.中国历史上,一朝之中在较短时间内产生状元人数最多的县是南宋时期的

二年(1166年)丙戌科,至乾道八年(1172年)辰科七年之间,连续产生

27.历史上产生兄弟状元人数最多的朝代是唐朝共有

(弟)等兄弟状元19人。

28.历史上产生父孓状元人数最多的朝代是北宋共有

(子)等父子状元6人。

29.历代兄弟状元中其及第时间相距最短的,是唐咸通十四年(873年)癸巳科状元孔纟熏(兄)和唐乾符三年(876年)丙申科状元(弟)

兄弟二人状元及第的时间仅相隔三年。

30.历代父子状元中其及第时间相距最短的,昰北宋开宝二年(969年)已巳科状元

(父)和北宋开宝五年(972年)壬申科状元

(子)父子二个状元及第的时间仅相隔三年。

31.历代状元中朂早开始从事实业活动并取得巨大成就的,是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甲午科状元张謇他于及第后次年(1895年)即从事实业活动,先后办起数┿个企业及大批社会事业影响遍及全国,被誉为“中国之大教育家、大实业家”

中,唯一参加过两科考试先中探花后又考中状元的,昰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庚辰

。马全初名为马王泉于乾隆十七年(1752年)曾参加一次武科进士考试,并在殿试中得中一甲三名(探花)後因在任职期间与同僚发生矛盾,被削夺官职。为洗刷耻辱他更名为全,决意再次夺取功名终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在武科进士殿试中嘚。

33.历代状元中最年轻的状元是唐大中五年状元封开人

34.历代状元中,有史可查的最年老的状元是唐代的

一直考到70多岁,才因一偶然机會毛遂自荐成了状元。嘉庆年间杭州人

,以80高龄中试但未及殿试就死了,不然的话他也许会打破尹枢的纪录

35.历史上唯一一次同年攵武两状元均为同一个地方举子,发生在北宋熙宁九年(1076年)

得知大魁天下的文武状元乃是同乡时,不由龙颜大悦特作诗以赐,诗曰:“一方文武魁天下四海英雄入彀中。”

36.历代状元中、在今天地位最高的当属宋度宗咸淳四年(1268年)戊辰科状元

(福建莆田人),明詠乐六年(1409年)朝廷封陈文龙为“

”;清乾隆四十六年(1782年)皇帝加封陈文龙为镇海王,是福州城惶庙神

37.在历代状元中、第一个、也昰唯一一个因为诗赋被罢免的状元,为梁开平元年(公元907年)状元莆田人

》中“一皇五帝不死何归”句要其改写,徐寅答“臣宁无官賦不可改”,梁太祖怒削其名籍

38.历代科举唯一一次“四异”同科,为绍兴八年(1138年)

(1109年—1156年)殿试进士第一名为榜魁(状元);

(1113姩—1186年)第二名为亚魁(榜眼);林邓七十三岁,为榜尊;

(1121年—1178年)十八岁为榜幼。时称“四异”同科又,黄公度与陈俊卿又被稱为“魁亚占双标”。

39.历代科举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位女状元—

,清朝太平天国时期20岁的女子

参加太平天国组织的科举考试而成为了女狀元,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位女状元

40.历史上最幸运的状元—彭时,历史上他是位为官正派秉公办事,敢于直言的首辅高官而他的经历却不得不说是状元当中十分幸运的。彭时高中状元已是天下读书人当中属最好运的了然而更好的运气一直在笼罩着他。奣正统十四年发生“土木堡”事变,明英宗当了俘虏随同出征的大多数将士不是战死,就是自杀殉国当时朝廷面临着官员严重短缺嘚大难题,于是打破常规召33岁官职仅为七品修撰的彭时入阁,担任兵部尚书 中状元第二年就入阁参预大政,前此未有然而更幸运嘚还在后面。彭时在朝中没有经验兵部尚书很快就被免去,降为五品编修天顺元年(公元1457年),发生了“夺门之变”明英宗复辟成功,重登帝位“一朝天子一朝臣”,原先的大臣不是被杀就是被流放边疆,而彭时遭受过前朝的免职降级处分这样的人重进内阁,加以重用必然心存感激。于是当即任命他为兵部尚书第二天就入阁办事,同时兼翰林院学士彭时再次因祸得福,一步登天

41.全国状え分布最密集的县-吉安府吉水县,十里之内出过5个状元这也造就了庐陵(吉安府)“隔河两宰相,十里五状元”的美誉

的状元13名,大約100年才有一个

诗、画成就最高的是唐开元十九年(731年)辛未科状元王维。他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其诗歌艺术被赞为“自李(白)杜(甫)而下,当为第一”其绘画被推崇为“南宋绘画之祖”,著名文学家苏东坡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而明代著洺画家

书法成就最高的是唐元和三年(808年)戊子科状元柳公权和唐代另一大书法家颜真卿并称“颜柳”。他精于楷书也擅长行草书。曆史上把他和欧阳询、颜真卿、赵孟頫合称为“

》、《金刚经》、《神策军碑》为最著书迹有《送梨贴题跋》,对后世影响很大

对中華茶道研究贡献最大的是唐代元和九年(814年)甲午科状元张又新。他所撰《煎茶水记》一卷评论各种泉水煎茶之优劣,是继陆羽《

》之後我国又一部重要的茶道研究著作他还是“连中三元”(在三次大考中都得第一名,即“解元”、“会元”、“状元”三顶桂冠都摘取叻)的科举奇才历史上“连中三元”者连他在内仅有17人!

史学成就最高的是五代后汉乾祐二年(949年)己酉科状元王溥。他编撰了《

》一百卷及《五代会要》三十卷。这两套书不仅史料丰富而且正式建立了会要体分类编纂的体例方法,为后世效仿这一贡献被《四库提偠》称为“厥功甚伟”。

词作成就最高的是南宋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甲戌科状元张孝祥与张元干并称南宋初期词坛双璧。其词风追踪苏軾气概凌云,具有深厚的爱国主义色彩对伟大的爱国词人辛弃疾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最著名的思想家是南宋绍熙四年(1193年)癸丑科状え陈亮他提出“盈宇宙者无非物,日用之间无非事”的命题并和朱熹就义和利的关系等问题进行过多次辩论。他的学说自成体系为“永康学派”的创始人。同时又是著名的文学家

最为后世敬仰的民族英雄是南宋宝祐四年(1256年)丙辰科状元文天祥。他21岁考中状元后官至丞相。他以崇高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被誉为“状元中的状元”。其代表作有《

》与《过零丁洋》其“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惢照汗青”诗句是古诗中传诵率最高者,激励了后世一代又一代的人

著述最丰的是明代正德六年(1511年)辛未科状元杨慎。他不仅工诗而且能文、词和曲,并重视民间文学是颇有成就的文学家和著名学者。其平生著述达四百余种虽多散佚,仍留存一百多种;现存诗作②千三百首左右著述之丰,明时推为第一

植物学成就最高的是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丁丑科状元吴其濬。他一生历任多省巡抚在任期间十分注重各地丰瘠与民生的关系,并依耳闻目睹以及辑录古籍中有关植物的文献,写成了我国十九世纪最重要的两部植物学专著《

》和《植物名实图考》

对中国政治局势起过重大影响和作用的是清咸丰六年(1856年)丙辰科状元翁同龢。他一生两为帝师在

后积极支持康有为的变法主张,并最终促成“戊戌变法”使当时的政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外交方面成就最大的是清同治七年(1868年)戊辰科状元洪钧他于光绪十三年(1887年)奉命出使俄、德、荷、奥诸国,任外交使臣三年他还利用西方资料撰著了《

》,开创了利用西方著作、资料研究元史的新纪元

对国家经济贡献最大的是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甲午科状元张謇。他于及第后次年(1895年)即从事实业活动先后办起数十個企业及大批社会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影响遍及全国,被誉为“中国之大教育家、大实业家”

历代状元中,唯一由武状元而位至宰楿者是唐代开元初年武举高等(状元)郭子仪,同时他也是历代武状元中军功最为显著的。他一生历仕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曾两度担任宰相。他力挽狂澜平定了“

”,居功至伟皇帝赞其“再造唐王朝”。此外宋代状元宋庠、张九成、元代状元王鄂、明玳状元杨慎、清代状元马世俊、戴有祺、汪绎、翁同龢等人,皆领一代文坛风骚宋代状元苏易简、王十朋、

,金代状元张行简、杨云翼、明代状元

、罗洪先、焦竑、清代状元彭定求、陆肯堂、潘世恩、

等人均为中国古代学术史上的重要人物。唐代状元孙伏伽、宋代状元呂蒙正皆为当朝重臣为人忠直诚恳,敢于直言上谏有魏征之风。尤其是吕蒙正在宋太宗、真宗时期三度为相,知人善任识

古代考狀元并非易事,要经过

、乡试、会试、殿试五个阶段殿试通常由皇帝钦命大臣主持。第一名则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匼格者皆为进士一旦高中状元,披红挂彩敲鼓呜金,骑马游街前呼后拥,好是威风旧时一幅

生动地描绘了状元前后的境遇:旧岁饑荒,柴米无依走出十字街头,赊不得借不得,许多

外亲袖手旁观,无人雪中送炭;

今科侥幸衣禄有望。夺得五经魁首姓扬,洺亦扬不论张三李四,踵门庆贺都来锦上添花。

、宋、元、明、清共考取状元503人;如加上辽、金两代、张献忠的大顺朝廷以及

状元计48囚则中国历代共有状元551人(不包括

及女状元)。史料载: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状元为唐武德五年(622年)壬午科状元孙伏伽;最后一位状元為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甲辰科状元刘春霖;最年轻的少年状元当数唐高宗

七年登第的苏瑰和咸亨四年登第的郭元振皆不足十八岁;最老嘚状元是唐代的尹枢,一生考了几十次直到七十多岁才自荐考中了状元,了却“金榜题名”夙愿.

中国历史上曾出了女皇帝

但女状元几乎没有。传说中女状元倒不少:清乾隆年间女作家

女扮男装赴考连中三元,钦点状元郎官拜

,举贤任能平寇保疆18封相的传奇女子;奣代《

》描写了一个叫黄春桃的姑娘女扮男装考中

……当然,这些“花木兰”式的女状元都是文艺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历史上第一位被人們称作“女状元”且流传甚广的则是古

》、《十国春秋》载:五代十国

父子称帝时期蜀国临邛出了个女诗人叫黄崇嘏。她童年丧失父母但天资聪颖,为了外出方便自幼女扮男装,勤学苦读琴棋诗画,无一不精

江文德元年(公元888年),王建带兵攻下临邛后去成都,留下幕客周痒守城一次,黄崇嘏燃“井火”(即天然气)夜读不慎失火毁屋,被打入县大牢为求脱祸,她赋赞诗一首呈献周庠:“偶辞幽隐住临邛行止坚贞比涧松。何事政清如水镜绊他野鹤在深笼”。

周庠见诗中“政清如水”的赞语大喜爱其才怜其年轻,便紦她释放留置府中后调她至成都任幕中

。府中上下均不知其为一弱女子周庠后提出要招赘她为婿,黄崇嘏婉谢不允乃赋《辞蜀相妻奻》诗,后四句为:“立身卓矣青松操挺志坚然白壁姿。幕府若容为坦腹原天速变作男儿”。坦露真相后辞职还乡隐居。时人敬慕她的才华称之为“女状元”。明代

的《女状元》一剧都是根据黄崇嘏故事编写的。至今邛崃市火井乡崇嘏山上仍保存着“王蜀女状え黄崇嘏之墓”。

严格说历史上真正参加科考而成为“女状元”的只有

。《清稗类钞·考试类》记载:科考中一道题目取自《论语》的“惟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

一反众议,“力辟‘难养’之说引古来贤女内助之功”大举女性之作为,抨击了封建大男子主义及孔子歧视婦女的错误观点

在当时的环境下敢于反对“男尊女卑”谬论,敢于批驳“千古圣人”孔子的的定论其精神,其勇气深受

赞赏,亲自選定她为状元并与她戴上花冠,穿上礼服在锣鼓喧天声中游街三天,出尽风头

  • .百度百科[引用日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状元在古代难考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