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白沙作品:增城刘氏祠堂在哪里记

  龙门县永汉镇一古村落珍藏著两块明代大儒陈白沙诗文碑刻近日,东时记者随龙门县档案局、永汉镇文化站工作人员到该县永汉镇振东村马图岗村民小组走访古村落当地村民向记者一行展示了“镇村之宝”――两块明代碑刻,这两块碑刻的碑文为明代著名思想家陈白沙(即陈献章)手笔分别为《增城刘氏祠堂在哪里记》和《赠刘宗信还增城四首》,这两块明代石碑诗文、书法和雕刻俱佳,见证了500多年前该村明代名人刘宗信与咾师陈白沙的师生情谊

  《赠刘宗信还增城四首》石碑,刘氏后人把它印出来

  《增城刘氏祠堂在哪里记》石碑。

  写碑刻时龍门尚未设县

  龙门永汉马图岗其先祖刘仲明,原籍江西在北宋末年自南雄迁来,距今近900年是龙门有史料记载的最早聚落之一。馬图岗古村内保存有明清时期的广府古民居群,古香古色常有游客到此寻幽访古。

  日前东时记者随龙门县档案局、永汉镇文化站工作人员到该村考察、“打捞”民间记忆,热情的村民向记者一行展示了平日秘不示人的“传家宝”――陈白沙碑刻一块是《增城刘氏祠堂在哪里记》碑刻,另外一块是《赠刘宗信还增城四首》碑刻

  《增城刘氏祠堂在哪里记》碑刻横放在马图岗村文化室一角,长約两米、宽约一米厚度10厘米,碑刻顶部为圆弧形底端有突出的石块,整个碑刻犹如一个拖着棍子的巨型“雪条”碑文为阴刻行书,芓体大小如指结构疏密有致,大都清晰可见《赠刘宗信还增城四首》碑刻则存放在一户村民家中,长约半米宽约40厘米,厚度也是10厘米碑文风格与《增城刘氏祠堂在哪里记》一样。东时记者在现场看到这两块碑刻的落款,前者为“弘治六年癸丑秋九月翰林院检讨古崗病叟陈献章记”后者为“弘治癸丑年十月望前一日古冈病夫陈献章公甫书”。

  龙门县档案局工作人员介绍明弘治九年(1496)龙门建县,陈白沙写《增城刘氏祠堂在哪里记》和《赠刘宗信还增城四首》的时间为弘治六年(1493)当时龙门尚未设县,马图岗属增城管辖所以,是“增城刘氏祠堂在哪里”和“赠刘宗信还增城”而不是“龙门刘氏祠堂在哪里”和“赠刘宗信还龙门”。

  “这两块明代碑刻碑文原是陈白沙的墨宝,为茅笔行书其书法风格体现了陈白沙行书中飞白的书风精髓。”永汉镇文化站站长何富声介绍《赠刘宗信还增城四首》碑刻是前年底发现的,市民间艺术家协会、江门陈白沙纪念馆的专家都曾到村内鉴定确认为明代陈白沙书法碑刻,而《增城刘氏祠堂在哪里记》碑刻发现有数年也是陈白沙手笔,但很少向外人展示

  《赠刘宗信还增城四首》石碑雕刻精致。

  《赠劉宗信还增城四首》石碑二人合力才抬动。

  刘宗信是陈白沙爱徒

  陈白沙的诗文为何变成碑刻出现在永汉马图岗原来,陈白沙贈诗的对象刘宗信是其爱徒

  据清咸丰元年(1851)《龙门县志》等文献记载,刘宗信(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刘氏祠堂在哪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