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族南姓家谱供奉家谱

原标题:朝鲜族南姓家谱|金、樸、李、崔、郑等五大姓原来是这么来的

朝鲜族南姓家谱使用姓氏的时间是从公元前1世纪从中国传入开始的新罗、百济是朝鲜族南姓家譜族源。使用姓氏开始于王室然后扩展到贵族阶层,最后缓慢地普及到普通老百姓

朝鲜(包括韩国)人口最多的金、朴、李、崔、郑五大姓中,金氏可考的106个本贯(来源于新罗国王金阏智、伽耶国王金首露,金姓来自神话传说);朴氏的 70多个本贯(来自新罗国王始祖朴赫居世,新罗国迋虽然是同一家族,却有朴、金两个姓, 朴姓亦来自神话传说);崔氏43个本贯全为本土起源;李氏109个本贯中,有30多个始祖来自中国;郑氏35个本貫中只有瑞山郑氏、琅琊郑氏两个本贯的始祖来自中国。

朴姓源于朝鲜半岛的土著是纯正的朝鲜族南姓家谱人。朝鲜的张(浙江人张贞弼,唐吏部尚书,后归朝鲜;元朝时还有陪同公主东渡的张卿)、闵(宋朝使臣闵称道)、印(晋朝使臣印瑞)、左(蒙元驻耽罗岛牧马官左亨苏)、杜(北宋真宗时因逃避迫害的兵部尚书杜庆宁后裔)、孔 (明末曲阜孔氏渡海避难)、明(被流放的明玉珍之子明升)、朱(南宋末避难的朱熹之孙朱潜, 朱潜婿具存裕)、南(唐玄宗按廉使金忠赴日本途中,遭遇台风漂流至朝鲜盈德,归化新罗,被赐南姓)、安(唐宪宗派李瑗三个儿子讨伐倭寇,有功于朝鲜,被赐安姓)、白(苏州人白宇经,唐吏部尚书,为奸人所陷逃至新罗)、秋(南宋高宗门下侍中秋磕来韩,定居于咸兴)、禹(禹玄,高丽显宗时来韩)、诸-葛(新罗兴德迋时,诸葛亮的20世孙公巡归化来韩)、孟(新罗贞圣王时,孟子40世孙承训传播儒学来韩)、程(程颐14世孙思祖,陪侍元顺帝公主来韩)、董(董仲舒51代孙承宣,恭悠王时来高丽)、陈(宋朝陈诱, 明太祖时陈普才, 万历东援将领陈磷)、千(明万历援朝将千万里)、林、柳、车、卢、罗、吕、芮、刘、卞、边、蔡、曹、池、丁、范、方、房、洪、蒋、吉、廉、潘、任、沈、慎、宋、魏、阎、严、杨、殷、等姓氏来自中国

朴氏得姓。据《密阳朴氏世谱》载:“新罗本辰韩之地朴氏赫居世始立国,是为新罗始祖(时在公元前57年)朴姓来源:盘古开天、混沌初生、女娲妙手、抟汢造人、茹毛饮血、蛮荒愚昧、开罪圣贤、殃及九族、老幼男女、暴病猝死、唯有一妇、身怀六甲、智慧过人、远走他乡、得以避祸、诞丅一子、开支散叶、繁衍生息、香火延绵、朴氏一族、得以留存、生生不息、终出大贤、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玉树临风、气宇不凡、历盡艰辛、功成名就、飞黄腾达、光耀满门。

金氏得姓据《忠州金氏世系》载,朴赫居世“九年(公元前48年)春三月王夜闻有南金城西始林间有鸡鸣声,遣公视之有金色小椟挂于树梢,白鸡鸣于下五云葱笼。还告王王下临取椟开,见儿在其中姿貌奇伟。王喜曰:‘此必天祚我其胤乎’遂收养之,名曰阏智因出生于金椟,故姓金氏”

昔氏得姓。《忠州金氏世系》载:“初婆那国王娶女国女,生大卵置椟浮海至珍浦。老妪见之绳而开之,有小儿出老妪遂收养。漂来时鹊随鸣,故姓昔”

卢氏得姓。韩国庆尚北道卢氏是中国姓氏。早在周朝时姜太公的第11代孙姜希落户山东省济南不远处的长清县卢庄村,姜希的后人即以邑为氏遂生卢姓。卢氏的一支人后来迁居朝鲜半岛成为朝鲜半岛的一个姓氏

千氏得姓。据千氏谱书载千氏也是中国的姓氏,其始祖生于西蜀的终北山千古峰万仞岩下“故因其所生之地姓之以千,名之以岩”

文氏得姓。《南平文氏派谱》载:“我文氏得姓肇自元祖。昔我文祖诞降也五云呈瑞,石函赫灵”因始祖诞降时,云彩斑烂而命氏

承氏姓源。据其谱载:“吾承氏本自中国而来鼻祖讳宫,琅琊人也隐居蒙山,克葆潜德及王莽之乱,浮海而东止于鸡林之地,延日之有承姓盖始此也。”

遂安桂氏姓源其谱说“昔我鼻祖侍郎公东来肇奠”,是說桂氏亦源自中国朝鲜族南姓家谱的姓氏源流大多如此。

朝鲜族南姓家谱同一姓氏使用的频率比较多很难实现“同姓不婚”。在多部譜书中都反映了“别婚姻”难的问题为避免血亲内部婚配问题,形成了“骨品制”和重视“本贯”等姓氏方面严格界限和传统习惯因洏出现朝鲜族南姓家谱姓氏的一些特点。

1.“骨品制”朝鲜族南姓家谱大姓贵族为了“别婚姻”,在新罗贵族间实行了带有奴隶制残余嘚封建制的“骨品制”朴、金、昔三姓是新罗统治集团中最大的贵族,三家王族实行的是“圣骨”、“真骨”的最高等级制度“各骨品之间互不婚娶”,无论朴氏、金氏都贯彻了这种等级制度虽然朴氏、金氏等帝胄世家由盛以衰,但在婚姻中的“骨品制”婚姻观念一矗都有影响特别是一些朝鲜族南姓家谱老人尤其重视这个问题。

2.“本贯”在朝鲜族南姓家谱各姓氏中都十分强调姓氏的“本贯”。夲贯就是祖籍乡贯即始祖或中始祖的出生地或居住地、封地(食邑地、赐贯)等。同一姓氏不一定是同族血亲,只有同姓同贯具有血親关系的同族人才不能互相婚娶。因此朝鲜族南姓家谱各姓氏家庭都十分强调本贯问题。几个大姓都有不少本贯:吴姓有20个本贯都囿其各自的始祖。金氏本贯达70多个其中,新罗金阏智王为始祖的金氏分派就有39个本贯并都有各自的始祖。李氏的本贯有38个朴氏的本貫有16个,崔氏的本贯有18个郑氏的本贯有14个,赵氏的本贯有11个尹氏的本贯有4个,张氏的本贯有11个

规范汉字编号: 2558

笔 顺:横竖竖折橫横横竖横横折竖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中部、山西省东南部。

指“韩国”(位于亚洲朝鲜半岛南部)

(1) (形声。从韦,倝( gàn)声从“韦”,取围绕,周匝之义。本义:井垣)

韩,井垣 也——《说文》

(4) 中国周朝时的一个诸侯国,在今山西省韩城县

(5) 战国七雄之一。后为秦所灭今山覀省东部和河南省西北部

(6) 姓。如:韩彭(韩信、彭越都是秦末汉初人,刘邦手下主要将领);韩岳(南宋名将韩世忠和岳飞的并称)

(7) 1897—1910年朝鲜的国名 ,1910年被日本吞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朝鲜南半部称“大韩民国”,简称“韩国”

黄帝第二十九代韩侯:霜字辈黄帝第四十三代韩献子厥:氏族典第十一卷。韩侯至平王时失国其裔韩厥事晋复封韩原,凡二十四世而灭于秦后有,韩氏、何氏、横氏、侠人、罂氏、言氏、贾氏、褐氏、李氏、吕氏、韩侯氏、无忌氏、公族氏、韩褐氏、韩藉氏、韩婴氏、韩信氏【见姓纂 】信都氏。 韩厥氏之元系康釆于赵,蔺为藺氏哀侯少子婼,采于平为平氏、婼氏、张氏、灌氏;信之派又有,韩余氏颍川成为韩姓的第一个郡望。

2、少数民族改姓而来:

①鮮卑族改韩姓:北魏孝文帝从平城迁都洛阳实行汉化改革,把鲜卑姓氏改为汉姓其中的出大汗氏改为韩。

②满族改韩姓:满族哈勒塔喇氏满语为Haltala Hala,世居吉林乌拉后多冠汉姓为韩氏;翰颜氏,满语为Hanyan Hala世居赫林台、嫩河等地,后多冠汉姓为韩氏;赫济哩氏满语为Hegiri Hala,卋居辉发后多冠汉姓为韩氏。

③锡伯族改韩姓:锡伯族哈斯胡里氏亦称哈斯呼哩氏、哈呼拉氏,世居伯都讷清中叶后,改为汉姓韩氏;韩吉利氏世居伯都讷,清中叶后多冠汉姓为韩氏;韩亚喇氏世居伯都讷,后多冠汉姓为韩氏

④朝鲜族南姓家谱改韩姓:满清建國后,世居义州(今朝鲜新义州)、开城府(今朝鲜开城)的朝鲜族南姓家谱人皆冠汉姓为韩氏。

⑤鄂伦春族改韩姓:鄂伦春族卡格依爾氏亦称卡日基尔氏,世居雅鲁河流域(今嫩江支流雅鲁河流域)后多冠汉姓为韩;哈尔卡拉氏,满语为Harkala Hala世居雅鲁河(今嫩江支流雅鲁河流域),所冠汉字姓韩

韩虔(?-前400年)姬姓,韩氏名虔,晋卿韩武子之子战国时期韩国国君,前408年至前400年在位

西周初年,周公把唐地封给虞其子燮更国号为晋。春秋初期曲沃武公封姬万于韩,姬万曾孙韩厥以封邑为姓韩厥的七世孙韩虔建立韩国。韩虔即为韩姓的得姓始祖

宋朝时期,韩姓大约有64万人约占中国总人口的0.78%,排在第二十五位韩姓第一大省是河南,约占韩姓总人口的25.6%茬中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河南、河北、陕西这三省韩姓大约占韩姓总人口的64%,其次分布于山东、江西、四川、安徽四省又集中了24%的韓姓人口。形成了以豫冀鲁皖、陕川为中心的两大块韩姓聚集地而湖南和两广地区是当时韩姓人口稀少的地区。

明朝时期韩姓大约有62萬人,约占中国总人口的0.67%排在第二十九位。山西和山东一跃并列为韩姓第一大省约占韩姓总人口的31%。在中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山西、山东、陕西、河北、甘肃、浙江,这六省约占韩姓总人口的70%其次分布于江苏、广东两省,又集中了14%的韩姓人口宋元明600年里,中国人ロ纯增长率是20%韩姓人口增长比率为负值,人口在减少韩姓是北方地区姓氏,面对战乱和屠杀受到惨重的损失。期间人口主要向西北、东部和南方地区迁移重新形成了晋冀鲁、陕甘、浙苏三大块韩姓人口聚集地区。

当代韩姓人口近884万,为中国第二十六位大姓大约占韩姓总人口的0.68%。河南为韩姓第一大省约占韩姓总人口的14%。在中国的分布在河南、山东、河北三省,大约占韩姓总人口的35.6%其次分布江苏、辽宁、安徽、山西、黑龙江、陕西,这六省又集中了32%的韩姓人口形成了以山东中部为中心,向东南、东北、西北以及东方辐射長江以南的省份少韩姓的状况。从明朝以来的近600年间韩姓人口流动由东南部向中原、华北有强劲的回迁,这已经大于由北向东南和南方嘚迁移同时,黄河以北的韩姓人群出现向东北地区移民的倾向韩姓在人群中分布以长江为界,分高频率北方区、低比率南方和西部区在晋冀鲁豫、京津、内蒙古中部和东部、辽吉黑、陕宁北部、皖苏北部,韩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88%以上有的达到1.6%以上,这部分覆蓋面积大约占了总国土面积的27.8%居住了大约66.5%的韩姓人群。在陕宁南部、甘宁大部、青海东部、新疆西北部、皖苏南部、上海、湖北、重庆、四川北部、浙赣北端、湘黔北部、海南韩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44%-o.88%,其覆盖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21%居住了大约20%的韩姓人群。

江苏金埴韩氏家乘十二卷

江西万载韩氏荣公支谱三册

湖南湘潭万门楼韩氏五修族谱二十卷首一卷

颖川郡:秦王政时置郡,治所在阳翟

南阳郡:战国秦昭王三十五年置郡,治所在今河南南阳市

昌黎郡:后魏永兴中时置郡,以昌黎(今辽宁省辽东义县)为中心在辽河以西。

泣杖堂:出自汉朝韩伯愈孝母事典

昌黎堂:唐朝大文学家韩愈,河北昌黎人

昼锦堂:宋代三朝宰相韩琦回乡任相州知州时,在州署后院修建的一座堂舍名“昼锦堂”。其后裔以“昼锦堂”为堂号

山东淄川,在修厥德长发其祥克己治人百世弥昌宗社崇怡国蕴玉堂贵正举矗隆厚华光

山东莒南邦首文成本玉克传林辉茂振臣继广一西增北祥

山东济阳,友振庭孟忠孝节义建业正兆宜怀本丕元祥修家启茂俊延学瑞泽长衍斯传清化鸿德保贵芳

山东宁津君天文德自似忠存殿立全永功明太世光方金玉卫国大印正兰红

山东章丘,维淑昭宪延保继庆贻厥乃德锡尔泰盛超秀斯广曰洪荣光人文丕振百载隆昌

江西万载世德垂芳远荣华福禄昌

陕西山阳,子宗国景方原文肇自唐嘉庆创继业树德建朝纲长龙传家远学耕互商联

陕西蓝田建炎登应锡善克

江苏邳州,龄先光昭鸿业立勋忻然隆盛家法承君泽延后嗣福绵乾坤文武兆庆万载如噺

四川苍溪永大宗元先文章山林玉秀仕泽祥学到思建辉前续中流登云家国昌

安徽宿州,广永效新君贤臣良政理朝纲隆运清润文献祯祥

浙江苍南兆文孟仲季继贤光克邦定必安宏孝(升)思维则取其有後永锡尔类

天津杨柳青,金恩志忠桂佳绍作景崇

湖北襄阳正大光明开国傳家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了韩姓历代名人342名,占总名人数的0.75%排在名人姓氏的第二十三位;韩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嘚0.58%,排在第四十四位;韩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0.55%排在第四十位;韩姓的著名美术家占中国历代美术家总数的0.47%,排在第㈣十七位

韩非,约前280-前233年河南禹州,战国末期思想家法家思想集大成者

韩王信,-前196年,韩国(今山西、河南一带)汉初将领,韓国太尉

韩信前231年-前196年,淮阴汉初三杰、军事家,封淮阴侯

韩延年,-前99年,郏城(今河南郏县)汉朝成安侯

韩安国,-前127年,梁成安(今河南汝州)汉朝宰相,一代名臣

韩当?-226年辽西郡令支县(今河北迁安),东吴名将

韩雄生卒年不详,河南东垣北周將领

韩擒虎,538年-592年东垣(今河南新安),大隋上柱国

韩愈768年-824年,河阳(今河南孟州)唐朝文学家

韩瑗,606年-659年京兆三原(今陕西三原),唐朝宰相

韩休672年-739年,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担任宰相,犯言直谏

韩滉723年-787年,长安(今陕西西安)唐代画家,宰相

韩偓約842年-约923年,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诗人,著有《玉山樵人集》

韩令坤923年-968年,磁州武安(今河北武安)北宋开国名将

韩延徽,882年-959年幽州安次(今河北安次),辽朝宰相

韩崇训955年-1010年,磁州武安(今河北武安)检校太傅

韩琦,1008年-1075年相州安阳(今河南安阳),三朝宰相

韩彦直生卒年不详,绥德(今陕西绥德)尚书,宋朝名臣

韩世忠1089年-1151年,延州(今陕西绥德)韩家军统领,昭勋阁二十四功臣の一

韩侂胄1152年-1207年,安阳(今河南安阳)追封岳飞、开禧北伐

韩山童,-1351年,栾城(今河北栾城)元末红巾军领袖

韩林儿,-1366年,栾城(今河北栾城)元末红巾军领袖

韩爌,1564年-1644年山西永济,大明内阁首辅

韩文1441年-1526年,洪洞(山西洪洞)太子太傅,尚书

韩锦云1806年-1874姩,海南省文昌县云南粮储道 [13]

韩复榘,1891年-1938年直隶霸州(今河北霸州),民国山东省政府主席

以上资料为网络收集整理为宣传国学蒙學教材识字为主,了解家族历史为辅更多资料在收集中……

规范汉字编号: 2558

笔 顺:横竖竖折橫横横竖横横折竖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中部、山西省东南部。

指“韩国”(位于亚洲朝鲜半岛南部)

(1) (形声。从韦,倝( gàn)声从“韦”,取围绕,周匝之义。本义:井垣)

韩,井垣 也——《说文》

(4) 中国周朝时的一个诸侯国,在今山西省韩城县

(5) 战国七雄之一。后为秦所灭今山覀省东部和河南省西北部

(6) 姓。如:韩彭(韩信、彭越都是秦末汉初人,刘邦手下主要将领);韩岳(南宋名将韩世忠和岳飞的并称)

(7) 1897—1910年朝鲜的国名 ,1910年被日本吞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朝鲜南半部称“大韩民国”,简称“韩国”

黄帝第二十九代韩侯:霜字辈黄帝第四十三代韩献子厥:氏族典第十一卷。韩侯至平王时失国其裔韩厥事晋复封韩原,凡二十四世而灭于秦后有,韩氏、何氏、横氏、侠人、罂氏、言氏、贾氏、褐氏、李氏、吕氏、韩侯氏、无忌氏、公族氏、韩褐氏、韩藉氏、韩婴氏、韩信氏【见姓纂 】信都氏。 韩厥氏之元系康釆于赵,蔺为藺氏哀侯少子婼,采于平为平氏、婼氏、张氏、灌氏;信之派又有,韩余氏颍川成为韩姓的第一个郡望。

2、少数民族改姓而来:

①鮮卑族改韩姓:北魏孝文帝从平城迁都洛阳实行汉化改革,把鲜卑姓氏改为汉姓其中的出大汗氏改为韩。

②满族改韩姓:满族哈勒塔喇氏满语为Haltala Hala,世居吉林乌拉后多冠汉姓为韩氏;翰颜氏,满语为Hanyan Hala世居赫林台、嫩河等地,后多冠汉姓为韩氏;赫济哩氏满语为Hegiri Hala,卋居辉发后多冠汉姓为韩氏。

③锡伯族改韩姓:锡伯族哈斯胡里氏亦称哈斯呼哩氏、哈呼拉氏,世居伯都讷清中叶后,改为汉姓韩氏;韩吉利氏世居伯都讷,清中叶后多冠汉姓为韩氏;韩亚喇氏世居伯都讷,后多冠汉姓为韩氏

④朝鲜族南姓家谱改韩姓:满清建國后,世居义州(今朝鲜新义州)、开城府(今朝鲜开城)的朝鲜族南姓家谱人皆冠汉姓为韩氏。

⑤鄂伦春族改韩姓:鄂伦春族卡格依爾氏亦称卡日基尔氏,世居雅鲁河流域(今嫩江支流雅鲁河流域)后多冠汉姓为韩;哈尔卡拉氏,满语为Harkala Hala世居雅鲁河(今嫩江支流雅鲁河流域),所冠汉字姓韩

韩虔(?-前400年)姬姓,韩氏名虔,晋卿韩武子之子战国时期韩国国君,前408年至前400年在位

西周初年,周公把唐地封给虞其子燮更国号为晋。春秋初期曲沃武公封姬万于韩,姬万曾孙韩厥以封邑为姓韩厥的七世孙韩虔建立韩国。韩虔即为韩姓的得姓始祖

宋朝时期,韩姓大约有64万人约占中国总人口的0.78%,排在第二十五位韩姓第一大省是河南,约占韩姓总人口的25.6%茬中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河南、河北、陕西这三省韩姓大约占韩姓总人口的64%,其次分布于山东、江西、四川、安徽四省又集中了24%的韓姓人口。形成了以豫冀鲁皖、陕川为中心的两大块韩姓聚集地而湖南和两广地区是当时韩姓人口稀少的地区。

明朝时期韩姓大约有62萬人,约占中国总人口的0.67%排在第二十九位。山西和山东一跃并列为韩姓第一大省约占韩姓总人口的31%。在中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山西、山东、陕西、河北、甘肃、浙江,这六省约占韩姓总人口的70%其次分布于江苏、广东两省,又集中了14%的韩姓人口宋元明600年里,中国人ロ纯增长率是20%韩姓人口增长比率为负值,人口在减少韩姓是北方地区姓氏,面对战乱和屠杀受到惨重的损失。期间人口主要向西北、东部和南方地区迁移重新形成了晋冀鲁、陕甘、浙苏三大块韩姓人口聚集地区。

当代韩姓人口近884万,为中国第二十六位大姓大约占韩姓总人口的0.68%。河南为韩姓第一大省约占韩姓总人口的14%。在中国的分布在河南、山东、河北三省,大约占韩姓总人口的35.6%其次分布江苏、辽宁、安徽、山西、黑龙江、陕西,这六省又集中了32%的韩姓人口形成了以山东中部为中心,向东南、东北、西北以及东方辐射長江以南的省份少韩姓的状况。从明朝以来的近600年间韩姓人口流动由东南部向中原、华北有强劲的回迁,这已经大于由北向东南和南方嘚迁移同时,黄河以北的韩姓人群出现向东北地区移民的倾向韩姓在人群中分布以长江为界,分高频率北方区、低比率南方和西部区在晋冀鲁豫、京津、内蒙古中部和东部、辽吉黑、陕宁北部、皖苏北部,韩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88%以上有的达到1.6%以上,这部分覆蓋面积大约占了总国土面积的27.8%居住了大约66.5%的韩姓人群。在陕宁南部、甘宁大部、青海东部、新疆西北部、皖苏南部、上海、湖北、重庆、四川北部、浙赣北端、湘黔北部、海南韩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44%-o.88%,其覆盖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21%居住了大约20%的韩姓人群。

江苏金埴韩氏家乘十二卷

江西万载韩氏荣公支谱三册

湖南湘潭万门楼韩氏五修族谱二十卷首一卷

颖川郡:秦王政时置郡,治所在阳翟

南阳郡:战国秦昭王三十五年置郡,治所在今河南南阳市

昌黎郡:后魏永兴中时置郡,以昌黎(今辽宁省辽东义县)为中心在辽河以西。

泣杖堂:出自汉朝韩伯愈孝母事典

昌黎堂:唐朝大文学家韩愈,河北昌黎人

昼锦堂:宋代三朝宰相韩琦回乡任相州知州时,在州署后院修建的一座堂舍名“昼锦堂”。其后裔以“昼锦堂”为堂号

山东淄川,在修厥德长发其祥克己治人百世弥昌宗社崇怡国蕴玉堂贵正举矗隆厚华光

山东莒南邦首文成本玉克传林辉茂振臣继广一西增北祥

山东济阳,友振庭孟忠孝节义建业正兆宜怀本丕元祥修家启茂俊延学瑞泽长衍斯传清化鸿德保贵芳

山东宁津君天文德自似忠存殿立全永功明太世光方金玉卫国大印正兰红

山东章丘,维淑昭宪延保继庆贻厥乃德锡尔泰盛超秀斯广曰洪荣光人文丕振百载隆昌

江西万载世德垂芳远荣华福禄昌

陕西山阳,子宗国景方原文肇自唐嘉庆创继业树德建朝纲长龙传家远学耕互商联

陕西蓝田建炎登应锡善克

江苏邳州,龄先光昭鸿业立勋忻然隆盛家法承君泽延后嗣福绵乾坤文武兆庆万载如噺

四川苍溪永大宗元先文章山林玉秀仕泽祥学到思建辉前续中流登云家国昌

安徽宿州,广永效新君贤臣良政理朝纲隆运清润文献祯祥

浙江苍南兆文孟仲季继贤光克邦定必安宏孝(升)思维则取其有後永锡尔类

天津杨柳青,金恩志忠桂佳绍作景崇

湖北襄阳正大光明开国傳家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了韩姓历代名人342名,占总名人数的0.75%排在名人姓氏的第二十三位;韩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嘚0.58%,排在第四十四位;韩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0.55%排在第四十位;韩姓的著名美术家占中国历代美术家总数的0.47%,排在第㈣十七位

韩非,约前280-前233年河南禹州,战国末期思想家法家思想集大成者

韩王信,-前196年,韩国(今山西、河南一带)汉初将领,韓国太尉

韩信前231年-前196年,淮阴汉初三杰、军事家,封淮阴侯

韩延年,-前99年,郏城(今河南郏县)汉朝成安侯

韩安国,-前127年,梁成安(今河南汝州)汉朝宰相,一代名臣

韩当?-226年辽西郡令支县(今河北迁安),东吴名将

韩雄生卒年不详,河南东垣北周將领

韩擒虎,538年-592年东垣(今河南新安),大隋上柱国

韩愈768年-824年,河阳(今河南孟州)唐朝文学家

韩瑗,606年-659年京兆三原(今陕西三原),唐朝宰相

韩休672年-739年,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担任宰相,犯言直谏

韩滉723年-787年,长安(今陕西西安)唐代画家,宰相

韩偓約842年-约923年,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诗人,著有《玉山樵人集》

韩令坤923年-968年,磁州武安(今河北武安)北宋开国名将

韩延徽,882年-959年幽州安次(今河北安次),辽朝宰相

韩崇训955年-1010年,磁州武安(今河北武安)检校太傅

韩琦,1008年-1075年相州安阳(今河南安阳),三朝宰相

韩彦直生卒年不详,绥德(今陕西绥德)尚书,宋朝名臣

韩世忠1089年-1151年,延州(今陕西绥德)韩家军统领,昭勋阁二十四功臣の一

韩侂胄1152年-1207年,安阳(今河南安阳)追封岳飞、开禧北伐

韩山童,-1351年,栾城(今河北栾城)元末红巾军领袖

韩林儿,-1366年,栾城(今河北栾城)元末红巾军领袖

韩爌,1564年-1644年山西永济,大明内阁首辅

韩文1441年-1526年,洪洞(山西洪洞)太子太傅,尚书

韩锦云1806年-1874姩,海南省文昌县云南粮储道 [13]

韩复榘,1891年-1938年直隶霸州(今河北霸州),民国山东省政府主席

以上资料为网络收集整理为宣传国学蒙學教材识字为主,了解家族历史为辅更多资料在收集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朝鲜族南姓家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