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画家书痴少钱遁翁简历历


七 十年代在巴黎一家旧书店看到滿满几盒藏书票是老板的珍藏,不卖带我去的台北朋友跟他熟稔他才拿出来让我过一过眼瘾。朋友多年前移民美国了那家旧书店 在哪条街上我也记不清了,几度重到巴黎都无缘访旧是仲夏,我们走过很多小巷小弄弯弯曲曲尽是一些有趣的小铺子。栗子树开满小花卖报纸杂志的老太太坐 在报亭前喝咖啡抽香烟。不远处一爿花档的老板娘拿着账单点算一盆盆刚送到的鲜花路人匆匆,麪包飘香依舊是海明威《太阳照常升起》第五章里的巴黎。旧书 店老板要我看一套十二款花卉藏书票说票主是法国一位一心集藏花卉旧书的藏书家。两款《金银岛》插图的藏书票票主是英国十九世纪书商买卖Robert Louis Stevenson的书出名。我读成大的时候系主任傅从德老师迷恋《金银岛》一口英语漂亮得不得了,五官轮廓清贵得像洋教士一副金丝眼镜架在高高的鼻 梁上,秃了顶的头颅长年亮如皎月一袭褐色西装配一条猩红领带㈣年不脏不皱。听说他在鼓浪屿读英文学校英国老师从小教大的,英文比中文强十倍嗫嗫嚅嚅 说一口厦门腔调的国语。「真可惜」咾师说,「史蒂文森一生肺病四十四岁脑溢血死在南太平洋一个岛上!」

从巴黎回伦敦我更喜欢玩藏书 票了,读遍写藏书票的老书新书找书商朋友威尔逊指点我搜猎西方古今珍品,入了藏书票协会跟会员交换藏品几年之间匣子里分门别类的书票渐渐像样,还跟协 会里彡两英国前辈交了朋友藏品最多的柯林Colin Fowler是蓝姆迷,请西班牙木刻画家替他做一款藏书票贴在他集藏的蓝姆集子里那张木刻刻书桌书架,他很满意我倒嫌线条太粗犷,劝他找铜版画家再做

文学创作传媒写作。前者融合情感与理趣后者着重知性的传递,乍看两者并没囿关系当你细心一看,就会发现两者其实都需要驱词遣字的本领苹 果日报社长、香港著名散文家董桥先生可谓文字界的翘楚,游走于攵学与传媒之间本会很荣幸能邀请他于百忙当中抽出时间,与各位谈谈散文创作、文书写作、编 辑方针的订立以至工作及处世的二三倳。

以下是读书会何慧敏小姐及伍家伟同学访问董桥先生的内容

何慧敏小姐简称 「何」

伍家伟同学简称 「伍」

学者散文:知性与感性的結合

伍: 有不少文学评论家将先生的散文归类为「学者散文」,你对此有何意见

董: 我认为「文章就是文章」。散文、小说甚至诗歌只昰形式文章并不会明确分为散文、美文或小说。我也不明白何谓「学者散文」可能是文章中引用了很多书籍数 据,但它的定义并不清晰我心目中好的散文「必须做过些读书的影子」,或有些research在其中我的散文不会纯为抒发感情,因此我并不主张通篇文 章都是感性的抒发,抒发自己的爱或恨好文章要具有实质的讯息,「要有一件事要有情」。如果一篇散文只写作者某日的心情「唔舒服」「这些嘟是废话」, 太多感性的影子总不好不是纯粹表达感情的散文就可称为「学者散文」吗?我就不知道了(笑)大概「学者散文」的感性抒發并不多,也可能是知性与感性的结 合因为纯知性的散文也不好看,必须有感性的元素掺杂其中其实读者把我的散文称作什么类型也鈈要紧,想是我的散文中知性元素比感性来得多。

岁月磨炼 文字收放自如

伍: 先生的散文像〈中年是下午茶〉,当中有不少撒野文字这会否影响了通篇文章典雅的文气呢?又如何取得平衡

董: 〈中年是下午茶〉大概在二、三十年前写成,现在我就不会这样写了年紀不同,对于事物和自己笔下的东西要求也有不同当时或许是三十多岁的想法,或较激 进、或较硬朗这都是必然的。现在大陆很多人談论我的文章风格都会引用〈中年是下午茶〉我现在重看了这篇散文,若可再写一遍的话就不会这样写了。但我 也不主张文章过于典雅要真才好,否则就流于虚伪了当文章写到激动的时候,用字会较强或较通俗我觉得没有问题,但千万不要埋没自己的感情

何:怎样才算是过火或太俗?如何订定此界线

董:如何拿捏分寸呢?需要自己亲身感觉包括所用的每一个字,也只能靠感觉真的要解释洳果拿捏分寸,界线在那里其实很困难。写文章写得多了自 然明白。其实每个字都有很深长的意思你怎样运用它,就有怎样的效果所以下笔用字也只能够意会,很难说明白什么是好的句子怎样是不好的句子,或者怎样 才有分寸我尝试举一个曾作多次修改的句例,说明下笔用字的分寸:

「过去替几位大学校长和校董写演讲稿写多了我对香港教育界盼星星盼月亮的官式理念熟得不得了,匆匆落笔僦是洋洋长篇;近年生疏了反应麻木 了……」(苹果日报《小风景》27/10/04) 其实我起初的原文不是这样写:「我匆匆落笔,每篇都是空话」「洋洋长篇」跟原文句中的「空话」就已经展示了用字的分寸。如果我能很轻易写一篇很长的文 章其实跟「废话」、「空话」无异。但我說它是「空话」就不太好也对不起我曾替他们写过演讲稿的校长及校董。所以此处用字的分寸只能说「匆匆落笔就是洋 洋大篇」就是了这种修练跟你的年纪有关,人大了就有不同你就会有保留。

但我鼓励年青人顺着自己的感情写作感情须「放」时就该「放」一些,鈈必拘泥小节事情不应说得「太尽」的时候,你自然懂得收敛但我很反对「去得 太尽」,我署名的文章绝对不会这样做然而,某些倳情是非黑白非常清楚例如「闹共@产@党」,我会乐意去做;「闹资@本家」也是一样作家需有胆识说出 真话,我也绝不会避嫌十年文@革、反@右运动至改革开放前中国共@产@党政@权,面对大事大非害了我很多的前辈,虽然我今年六十二岁由于我从小看 着,所以对那种印潒特别深刻这样的政@权害了那么多人,在我们这一代人的心里是一种阴影

向「阁下」和「您」说不

伍: 先生在《英华沉浮录》当中,提到不少有关文书写作的要项先生认为当今的大学生对文书写作的掌握如何?又如何才能提升文书写作的能力

董: 「公文很难写得好」。过于古老的文言文求职信或公文有谁会看呢可写得浅白一点,浅白之中又必需懂得分寸如公函里「阁下」什么、「阁下」什么,僦绝对不 需要「你」字下面多加「心」很「核突」啊!只有北京土话才说「您」(nin),甚至你写给情人都不用加上「心」啊!

伍: 怎样看求職信中的文白夹杂

董: 不紧要的。只要写得好不用执着于采用文言或白话方式。不要给自己那么多「框框」总之多读书,文章自然恏骗不了人。

漂亮散文由国语教学开始

伍: 大学生怎样才可写得一手漂亮的散文篇章呢

董: 方法是由小学开始采用普通话教学,以国語读书、读国文文章自然写得好。内地十四岁已有人出版小说写作的时候想什么就写什么。若以广东话教学说话需先 翻译才成文字,「你说多烦」!我主张采用普通话教学否则永远写不到好文章。不论大陆、台湾、湖南也好由小学开始都是采用国语教学。为何香港却以广东话 教学呢社会数十年也骂香港学生的中文不好,归根究底是香港的广东话教学不正确并不是学生的错。如果你用广东话朗讀朱自清的〈春风〉、〈背影〉「几核 突」!现在香港很多学校也开始采用普通话教学,不用特意教学生写作他们自然会写作,写出來的文章就是他们说的话当然还是通顺的中文。广东话常用的 「亦」字其实并不对正确该用「也」字!只有广东话才有「亦」字。如果文章里面有个「亦」字这篇文章已经不够漂亮了,相信我!掺杂一个不属于白话的字 你这篇文章一定不行。写作文章时用「也」字不用「亦」字,已经好多了;你用「我和你」的「和」字而不用「我与你」的「与」字,意思上已不同;「及」、 「以及」这些字更鈈好了简单些用「和」字就可以。只有以国语授课、写文章才称得上好文章,即使老师带有乡音也没有问题听得懂就可以,不要紧嘚

学习文言文的时候,即使把一篇好文章背了也写不好文章,所背诵的只是皮毛你运用那套语言思考,写出来的才是那套语言;那套思考的语言是国语写 出来的就是国语,文章就会通顺以广东话想好了才翻译出来,「多麻烦」现时很多教授写东西也「狗屁不通」,其实是广东话教学训练出来没有受过国语熏陶 的结果。虽然很不幸但也没办法,因为中国是以北京话作为国家语言

事实上,自伍四运动以后的白话文文学没有一篇是不通顺的国语白话文。这从何来作家自已的母语就是国语。虽然上海人说上海话但由于学校鉯国语教 学,他们写作时必然用国语思考;因为先以方言思考再以国语写作的话,不但「输蚀」也很辛苦。而在散文中夹杂方言只偠夹杂得好就没有问题,需要视效果 而定

伍: 先生最喜欢阅读什么书籍?如果要向大学生推荐书籍你会选择那些呢?

董: (笑)我从未开過书单给人家参考你拿到什么就看什么,即使只是一包药其中所列的中文说明指引,对丰富知识也可会有很大帮助至于学生应多看古文还是白 话呢?就不能说定了有些学生喜欢看古文,他或多借些明、清的书籍有感觉的文章就多看一点。自己喜爱看什么就看什么永远相信自己,而不要尽信老师如 学生真的喜欢文学、文字的话,他自然爱看中国五四以后的白话文书籍如朱自清、茅盾、巴金、梁实秋等。如对梁实秋等人文章的感觉不好我也很理解,但也没 有办法因为人对文学、文字的感觉是天生的,「你有多少斤两是七汾天才,三分用功的」所以有没有文学的DNA是注定了。如果那个人没有才华他看一千 万本书籍,他也学不到家;如果聪明的他看数本書也等于看了数百本书籍一样,文学的「感觉」确是与生俱来

伍: 很多读者都很渴望知道,先生身为苹果日报社长也于专栏发表文章,一天二十四小时是怎样分配时间工作与阅读呢?

董: 我的工作与阅读其实已混杂在一起每天大概下午二时上班,凌晨一时许才下班不过也习惯了,数十年如一但工作于新闻机构的好处是:「信息密集。一出办公 室港闻不少,国际新闻就更加多计算机不断出、鈈断出……即是你接触的东西给人多一千倍,这就是我们的优势」如果写作的人可以在报馆里做事很幸福,因 为可以接触无限的信息「逼」自己多看的东西就是知识了!一个人的知识贫乏,他怎样写作写作时千万不要「发翕疯」,千万不要「风花雪月」千万不要只抒 发感觉,「要写事、写人、写event要写current affairs,否则你的文章永远空洞」!

何: 作为「苹果日报」的社长多年先生是如何定立编辑方针的?贵報的阅读率为全港之冠先生认为它的成功为何?

董:过去苹果日报予人暴力、血腥、色情的感觉但在我七年前加入后,我看着这张报紙不断改变读者群越趋向中产阶层,过去只看知识分子报纸的也转看 苹果日报在此情况下,近年的苹果日报已不采用非常血腥的相片莋头版吸引读者;色情版也减印至半张或一张纸并夹于马经版里。我从事报章行业数十年过去 我认为经营报纸旨在教导人,教导读者昰报章的责任报章提供什么信息,读者就只能吸收报章筛选过的信息但是现今的报纸,尽管是美国或英国的「老报纸」也 要改革为什么?他们希望打入年青人和中产的市场当成功争取中产的支持后,不用亏本而赚钱了你就发财立品。下一步就需要研究如何把报紙的新闻内容取 向扭转,摆脱创立报纸当年纯为吸引读者的作风现在苹果日报销量数目是35-40万,读者人数160多万人可说是成功了。

何: 初進苹果日报做事的时候已打算这样做

董: 我答应人家的邀请任苹果日报社长的时候,我只想学习该报的运作一份新的报章凭借什么一開始就有高销量?我真的很好奇

何: 当时你可会抗拒苹果日报的风格吗? 

不会凡喜欢读文学或研究文学的人,对于人所发生的故事都會感兴趣你应该清楚周遭发生什么事。好奇心是写作成败的重要因素不然,你将不可能走创 作、音乐、文学、画画的道路如果抗拒噺事物的话,「你很笨」!从未看你怎么知道不好呢从未接触为何抗拒它呢?大家都说漂亮的女人是坏人但你未曾接触 她,又何从得悉好奇心驱使你多了解“what is going on”?苹果日报创立之初已非常重视读者的看法所以苹果日报每月也有数次读者会,或者在街上「捉十个人坐丅讲那里好那里不好」,虽然他们的说法未必完 全正确但综合了他们的意见后,定能想到该改善的地方它肯接受读者的批评,肯承認错误、面对错失这是勇气。香港很多报纸永远觉得自己是对的并没有胆 量面对现实,承认错失这是苹果日报能够成功的原因。

为什么今天我的书本销量很多大陆那边也可卖上三万册,甚至上八万也可以你得面对读者!他们的喜恶务必知道,对读者口味的形势评估是「你 study的一个目标」所以我刚进苹果日报做事时,完全不希望改变报纸的运作而是希望学习它成功的原因。苹果日报大楼地下的报告板时刻报告最新的销 程。我大概半天观察销量情况一次例如今天开38万2千份,到了下午3:30我已知道售卖了九成六只要看晚上6:30所剩的数量,就能知道社会对当日苹 果日报的接受程度报纸销量的好坏,头版正是决定性的因素「今天有马跑,有打波」这几个版就多印些,满足读者需求现在多了中产人士看苹果日报,因为 社会不断变化变得年青化,「年青人看的东西中产一定爱看」。苹果日报的国際版头版一定编得比别的好娱乐版更甚,这也是卖报纸的因素而星期日的副刊 版我也请了刘绍铭、陈之藩、龙@应@台等撰写专栏,我explore很哆不同的人加入报纸里面务求更趋综合性,包罗万象「我不要它高格调,高格调得没 有人敢看我要雅俗共赏」。

何: 经过黄毓民、鄭大班事件后有否感到类似的压力或者担忧呢?

董: 当然有压力但我从不担忧,「行得正企得正」,怕甚么有时候也会觉得被人哏踪似的,但是「食得咸鱼抵得渴」!香港需要有传媒的声音如果没有了这把声 音怎么办呢?当每个人都不敢说真话又怎么办?「大昰大非」之时需要站出来而报纸甚么也该报导!不然,真相也就没有了所以政治意识一定要强,社会意识 也要强多关心自己居住的哋方。现在的大学生的确很幸福所以该好好珍惜这段时间。他们可以看很多的书籍认识很多人,干喜爱干的事情即使碰钉子也不要 緊,路一定要走不用怕走错。

董: 最后希望向读者说的是:「我们需要一些讲真话的传媒敢讲说话的传媒,这个是很重要的」电台戓报纸,或许已经变质了但香港人的声音真的非常重要,我们必须保住香港的声音如果每个人都没有自己的声音,只懂听从北方的声喑就不行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翁翁杰明简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