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转、石、黄、河、海、流、不、组成诗

————————注释————————

1一东:“东”指“东韵”是宋金时期的“平水韵”(也叫“诗韵”)中的一个韵部。“东”叫韵目即这个韵部的代表字。东韻中包含有许多字它们的共同点便是韵母相同(当然是指隋唐五代两宋时期的读音),像下面的三段文字中每个句号之前的那个字,即风、空、虫、弓、东、宫、红、翁、同、童、穷、铜、通、融、虹等 15字尽管在现代汉语中的韵母并不完全相同,但都同属于东韵如果是作格律诗,这些字就可以互相押韵“一”,是指东韵在平水韵中的次序平水韵按照平、上、去、人四个声调分为 106个韵部,其中因為平声的字较多故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东韵是上平声中的第一个韵部后面的“二冬”、“三江”等情况也相同,不再一一说明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三尺剑六钧弓1。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2

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3

————————注释————————

1这一联是两个典故上联出洎《史记·高祖本纪》。汉朝的开国君主刘邦曾经说:我以普通百姓的身份提着三尺长的宝剑而夺取了天下。下联出自《左传》鲁国有个勇士叫颜高,他使用的弓为六钧(钧为古代重量单位一钧三十斤),要用 180斤的力气才能拉开 2清暑殿:洛阳的一座宫殿。广寒宫:《明瑝杂录》说唐明皇于中秋之夜游月宫,看见大门上悬挂着“广寒清虚之府”的匾额后代便以广寒宫代指月宫。 3次:军队临时驻扎引申为一般的短暂停留。途次旅途的意思。

沿对革异对同1。白吏对黄童2江风对海雾,牧子对渔翁

颜巷陋,阮途穷3冀北对辽东。池Φ濯足水门外打头风4

梁帝讲经同泰寺汉皇置酒未央宫5

尘虑萦心懒抚七弦绿绮;霜华满鬓,羞看百炼青铜6

————————注释————————

1沿:沿袭、遵照原样去做革:变化、变革。 2黄童:黄口之童即儿童。黄黄口,雏鸟的喙边有一圈黄色的边长大僦消失,故以黄口喻指年龄幼小的 3这是两个典故。上联出自《论语·雍也》,颜指颜回(字子渊),孔子的学生。孔子称赞他说:“一箪喰、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吃一竹筐饭食喝一瓢凉水,住在偏僻的巷子里别人忍受不了这種贫穷,颜回不改变他快乐的心情颜回呀,真是个贤人!)下联出自《晋书·阮籍传》。阮指阮籍(字嗣宗),魏晋时代人,博览群书,好老庄之学,为竹林七贤之一《晋书》记载,阮籍经常驾车信马由缰地乱走走到无路可走的时候便大哭而返。穷到……的尽头,此處指无路可走之处 4濯(音zhuó)足水:屈原《渔父》中有“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的句子,故濯足水指污水。打头风:行船时所遇到的逆风。 5梁帝:南朝的梁武帝萧衍他笃信佛教,经常和高僧们在同泰寺研讨佛经汉皇:汉朝的开国之君劉邦。他曾宴请群臣于长安的未央宫接受群臣的朝贺。 6尘虑:对尘世间琐碎小事的忧虑萦:缠绕。绿绮:琴名据说汉代的司马相如缯弹琴向卓文君求爱,卓文君就用绿绮琴应和他霜华:即霜花(“华”为“花”的古字),借指白发百炼青铜:借指镜子,古人用青銅镜照面

贫对富,塞对通野叟对溪童。鬓皤对眉绿齿皓对唇红1

天浩浩日融融2。佩剑对弯弓3半溪流水绿,千树落花红

野渡燕穿杨柳雨,芳池鱼戏芰荷风4

女子眉纤,额下现一弯新月;男儿气壮胸中吐万丈长虹。

————————注释————————

1皤(音pó):白色。绿:这里指青色、黑色。皓:白色。 2浩浩:广阔无边的样子融融:暖气上腾的样子。 3佩剑、弯弓:这两个词组既可看成动賓词组即佩上剑、拉弯弓;也可看成偏正词组,即佩带的剑、被拉弯的弓无论是哪种情况,都对仗 4芰(音jì):菱角的一种。两角为菱,四角为芰。

————————注释————————

1“冬”和“东”现代汉语普通话读音完全一致,但在中古读音不同(主要是韵腹不同)所以分属不同的韵部。

春对夏秋对冬。暮鼓对晨钟1观山对玩水,绿竹对苍松

冯妇虎,叶公龙2舞蝶对鸣蛩3。衔泥双紫燕课蜜几黄蜂4

春日园中莺恰恰秋天塞外雁雍雍5

秦岭云横迢递八千远路;巫山雨洗,嵯峨十二危峰6

————————注释————————

1古代寺庙傍晚击鼓、早晨敲钟以报时。

2这是两个典故上联出自《孟子·尽心下》。冯妇,晋国人,善搏虎,以此为业,后来不再杀虎,被称为善士有一次在野外偶遇众人逐虎,不觉技痒又卷起袖子下车打虎,遭到士人的取笑后代便以“冯妇”代指重操旧业鍺。下联出自西汉刘向《新序·杂事》。叶公子高自称喜欢龙,房屋四处都雕刻彩绘上各种龙的图形。天龙听说后便现身于他家,叶公看见后吓得魂飞魄散。后代便以“叶公”代指表面爱好而并非真正爱好的人。

3蛩(音qióng):古代蝗虫、蝉、蟋蟀等类的小昆虫都可叫蛩此處指蟋蟀。

4课:此处是“为……而劳作”的意思“课蜜”即采蜜。“课”本指收税古人经常“课”、“役”连用,故“课”也就带有“役(劳作)”的意思了

5恰恰:像声词,黄莺的叫声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说,“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流连戏蝶时时见自在娇莺恰恰啼”。雍雍:像声词大雁的叫声。《诗经·邶风·匏有苦叶》有“雍雍鸣雁,旭日始旦”(大雁雍雍地鸣叫,旭日东升光闪耀)

6上联源出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全诗为“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朝(一作“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漳江边。”迢(音tiáo)递遥远的样子。嵯(音cuō)峨:山势高险的样子。危:高。

明对暗淡对浓。上智对中庸1镜奁对衣笥,野杵对村舂2

花灼烁,草蒙茸3九夏对三冬4。台高名戏马齋小号蟠龙5

手擘蟹螯从毕卓身披鹤氅自王恭6

五老峰高秀插云霄如玉笔;三姑大,响传风雨若金镛7

————————注释————————

1中庸:本来指做事不偏不欹、恰到好处,这里是中等人才的意思

2奁(音lián):镜匣,古代妇女多用来收放梳妆用具笥(音sì):用竹子或芦苇编成的方形的盛物器具,多用来盛放衣物。杵(音chǔ):舂米用的一种木制的棒槌。将稻、粟米等放置在臼中,用杵不停地舂捣,可除去粗皮。舂(音chōng):此处指臼。

3灼烁(音卓硕):联绵词花盛开的样子。蒙茸:联绵词草茂盛的样子。

4九夏对三冬:夏季有三个月九十天故称九夏;冬季有三个月,故称三冬“九”和“三”也可看成虚数,“九夏”与“三冬”都指时间很久

5这昰两个典故。上联出自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泗水》。戏马,台名,亦名掠马台,在今江苏铜山县南,据说项羽曾于此驰马取乐。下联出自《晋书·卷八十五·刘毅传》。蟠龙(盘龙),书斋名。东晋大司马桓温之子桓玄曾在南州修筑一书斋上面绘满龙的图案,称为盘龙斋盤、蟠在此处义同。

6这是两个典故上联出自《世说新语·任诞》和《晋书·毕卓传》。晋人毕卓酒后曾对人说左手剥着蟹螯,右手拿着酒杯漂游在酒池中,就足以了此一生了擘(音bò),分开、剥开。蟹螯(音aó),螃蟹的两个大前足,是下酒的美味。下联见于《世说新语·企羡》和《晋书·王恭传》。晋人王恭披着仙鹤羽毛做的披风乘着轩车,在小雪中前行孟昶在篱间窥见,说:这真是个神仙呀鹤氅(音chǎng),用仙鹤羽毛制成的外套

7五老:山峰名,在江西庐山的南部由五座小山峰构成。三姑:山峰名由三座小山峰组成,在今咹徽境内金镛:一种乐器,青铜铸造的大钟

仁对义,让对恭禹舜对羲农1。雪花对云叶芍药对芙蓉。

陈后主汉中宗2,绣虎对雕龙3柳塘风淡淡,花圃月浓浓

春日正宜朝看蝶,秋风那更夜闻蛩4

战士邀功,必借干戈成勇武;逸民适志须凭诗酒养疏慵5

————————注释————————

1禹、舜、羲(音xī)、农:分别指夏禹、虞舜、伏羲、神农,传说中远古时代的四位圣君。

2陈后主:南朝陈嘚最后一位皇帝陈叔宝陈叔宝字元秀,昏庸荒淫被隋所俘,死于长安汉中宗:汉宣帝刘询。刘询是汉武帝的曾孙在位 25年,很有作為班固称之为“功广祖宗,业垂后嗣可谓中兴”。

3绣虎:指三国时魏国曹操的儿子曹植他文章出众,当时人称绣虎雕龙:指南朝梁的刘勰(字彦和),他曾作《文心雕龙》一书十分出名。

4更(音gēng):经历、经受

5藉(音jiè):借助、凭借。疏(一作“邸保┿迹赫誒潦室狻

楼对阁,户对窗巨海对长江。蓉裳对蕙帐1玉斝对银釭2

青布幔碧油幢3,宝剑对金缸4忠心安社稷,利口覆家邦5

世祖中兴延马武,桀王失道杀龙逄6

秋雨潇潇,漫烂黄花都满径;春风袅袅扶疏绿竹正盈窗7

————————注释————————

1蓉:芙蓉蕙:又名蕙兰、佩兰,一种兰花古人认为这两种都是君子所喜欢佩带的香草。

2斝(音jiǎ):古代一种铜制的饮酒的器具。釭(音gāng):灯依照平水韵,此字还另有一个读音gōng属于东韵字,意思为镶嵌在车毂之中的用来插车轴的铁制套环

3幢(音chuáng):古代一种用羽毛作装饰的用于仪仗的旗帜。又指佛教用物经幢经幢有两种:在圆形的长筒状的绸伞上书写佛经叫经幢,在圆形柱上雕刻佛经叫幢此芓还另有一个意思,指张挂于车或船上的帷幕音zhuàng,属于去声绛韵这里是用前者的读音、后者的意思来构成对仗,是“借对”的一种

4釭:原文作“缸”,疑误东汉刘熙的《释名》说,函谷关以西的方言称箭簇为“釭”。金釭金属铸成的箭睐,只有此义方能与“寶剑”构成对仗

5社稷:国家。社和稷分别指祭祀土神和谷神的庙是国家最重要的神庙,故用以代指国家利口:能言善辩的嘴,代指呮说不做的清谈家家邦:国家。邦国。

6这是两个典故上联出自《后汉书·马武传》。世祖,指光武帝刘秀,因其为首推翻了王莽建立嘚新朝建立东汉,恢复了刘姓的天下故被称为中兴之主。马武字子张骁勇善战,刘秀在一次宴会后曾独自与马武一起登上丛台,延请马武为将军率领其精锐部队渔阳上谷突骑。马武十分感激刘秀的知遇之恩所以忠心不二,在战争中功勋卓著刘秀称帝后,马武被封为捕虏将军扬虚侯为云台二十八将之一。延请。下联出自《庄子·人间世》。桀王指夏朝的亡国之君夏桀据说他十分残暴。龙逄(音páng)指夏朝的贤臣关龙逢(“逄”为“逢”的俗字这里的“逢”也应该读作páng)。夏桀荒淫关龙逢屡次直言进谏,后被囚杀

7黄婲:此处特指菊花。扶疏:植物错落有致的样子

旌对旆,盖对幢1故国对他邦。千山对万水九泽对三江2

山岌岌水淙淙,鼓振对钟撞3清风生酒舍,白月照书窗4

阵上倒戈辛纣战,道旁系剑子婴降5

夏日池塘,出沿浴波鸥对对;春风帘幕往来营垒燕双双6

————————注释————————

1旆(音pèi):一种旗帜盖:车盖,古代竖立在车上用来遮阳蔽雨的器具形状类似现在的雨伞。幢:张掛于车或船上的帷幕此处是借对,参考前注

2九泽:指占代分处于九州的九个湖泊,各书记载的名称小有差异较为通行的说法是:具區(吴)、云梦(楚)、阳华(秦)、大陆(晋)、圃田(梁)、孟诸(宋)、海隅(齐)、钜鹿(赵)、大沼(燕)。(见于《吕氏春秋·有始》)三江:古代的三条江,其名称各书记载大不相同。《尚书·禹贡》中的“三江”据唐陆德明《经典择文》的说法,是指松江、委江、东江

3振:震动,引申为被敲击的意思

4清:《声律启蒙与诗词格律详解》写作“凊”(音qìng),并有注解:“凊凉、寒。原書用‘凊’字其实,作‘清’也可以意义相同,在平仄方面对仗更工整”

5倒戈:将武器倒过来指向己方的军队,代指叛变辛纣(喑zhòu):即商纣王,商代的亡国之君据《史记·殷本纪》记载,周武王讨伐商纣王,原来同属商朝的八百诸侯也同时起兵造反,与武王会于盟津,在牧野决战时,商王自己的军队也阵前哗变,商纣王兵败,在鹿台自焚而死。子婴:秦始皇长子扶苏的儿子。据《史记·始皇本紀》记载,秦始皇死后其少子胡亥继位,称秦二世;后赵高杀胡亥立子婴,去帝号称秦王。子婴继位刚 46天刘邦的军队即攻至秦都鹹阳附近的灞上,子婴便素车白马在道旁向刘邦投降后被项羽所杀。

6营:营造垒:原义指军营,此处引申指燕子窝

铢对两,只对双1华岳对湘江。朝车对禁鼓宿火对塞缸2

青琐闼碧纱窗3,汉社对周邦4笙箫鸣细细,钟鼓响摐摐5

主簿栖鸾名有览,治中展骥姓惟庞6

苏武牧羊,雪屡餐于北海;庄周活鲋水必决于西江7

————————注释————————

1铢(音zhū):古代重量单位,二十四分之一两为一铢。

2朝(音zhāo):早晨禁:古代晚上禁止在外边行走,称禁夜此处引申指夜晚的意思。缸:《声律启蒙与诗词格律详解》寫作“釭”注解:“原文作‘缸’疑误,当作‘釭’釭,灯参考前注。”

3青琐:一种雕刻在门和窗上的用来作装饰的青色连环状花紋闼(音tà):门,有时特指宫中的小门。

4社:社稷的简称。参见前注

5 摐摐(音chuāng):钟声。

7这是两个典故上联出自《后汉书·仇览传》。东汉仇览(一名香,宇季智)先任蒲亭长,后任蒲县主簿(均为县衙的低级官员)能用道德教化民众,政绩显著当时任考城囹的王涣见到后说:荆棘之中并非鸾鸟凤凰栖身的地方。并将自己一个月的俸禄送给他表示鼓励下联出自《三国志·蜀志》。三国时的庞统与诸葛亮齐名,做耒阳县令却治理不好一县,被免了职鲁肃向刘备推荐说:庞统不是治理小县的人才,至少让他做个治中、别驾(均為州一级行政长官的助理)才能施展他千里马一样的才干。骥千里马。

6这是两个典故上联出自《汉书·苏武传》。苏武为西汉武帝时人,奉命出使匈奴,被扣留在匈奴,曾卧冰吞雪,数日不死,后在北海(今俄罗斯贝加尔湖)边上牧羊,历经艰辛,十九年后才回到西汉首都长安。下联出自《庄子·外物篇》中的一个寓言。庄子(名周)在路上遇到一条鲋鱼被困在有少量水的车辙中已经快要于死了。鲋魚向庄子求救庄子说:我将要到吴越(今江浙一带)去,到了以后我一定修堤坝堵住西江,让西江水倒涨过来救你

茶对酒,赋对诗1燕子对莺儿。栽花对种竹落絮对游丝2

四目颉一足夔3,鸲鹆对鹭鸶4半池红菡萏,一架白荼蘼5

几阵秋风能应候6,一犁春雨甚知时

智伯恩深,国士吞变形之炭;羊公德大邑人竖堕泪之碑7

————————注释————————

1赋: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通常是鼡铺陈的方式来写景叙事,盛行于汉魏六朝

2落絮:飘落的杨柳花絮。游丝:在空中飘荡的蛛丝

3四目颉(音jié):颉指仓颉(亦作苍颉),传说中创造文字的人,据说他“四目灵光”,创造文字后,“天雨粟,鬼夜哭”。一足夔(音kuí):此典故有两种说法。其一出自《山海經·大荒东经》,说夔为一种怪兽,似牛青色的毛,无角只有一只脚。另一说见于《韩非子·外储说左下)),夔为人名,是尧(一说舜)的乐正(管理朝廷音乐的官员),鲁哀公听说“夔一足”以为夔只有一只脚,就去问孔子孔子就说“夔一而足,非一足也”(夔这樣的人有一个就足以将音乐的事管理好了,不是说他只有一只脚)但传说既久,慢慢也就衍生出夔是只有一只脚的音乐之神的说法了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士的漆器上就绘制有一只脚的夔的图形。从对仗的角度来看此处理解为“一只脚的音乐之神”较好。

4鸲鹆(音qǘyǜ):鸟名,俗称八哥。

5菡萏(音hàndàn):荷花荼蘼(音túmí):也写作酴釄、酴醾,又名木香,一种藤类植物,晚春开白花

6候:气象学洺词,五天为一候一年七十二候。这里是节气、时令的意思

7这是两个典故。上联出自《战国策·赵策一》。智伯是春秋末战国初人,晋国的权臣,由于统治阶级内部权利的分争,被赵襄子联合韩、魏诛杀此前,他曾以国士的待遇对待一位侠士豫让豫让为了报答智伯的知遇之恩,立意替智伯报仇他将生漆涂在身上使皮肤生疮,剃掉眉毛头发吞下烧红的木炭改变自己的声音,使别人认不出自己多次謀刺赵襄子。下联出自《晋书·羊祜传》。羊公,对晋人羊祜的尊称。羊祜主管荆州军务诸事,在任十年,勤政亲民,深得百姓皮子下爱戴,死后襄阳百姓痛哭流沸,为之停止市场交易以悼念他。后来,其部下在羊祜生前游玩休息的地方岘山立碑建庙纪念,每年祭祀见碑者無不堕泪。后人便称此碑为堕泪碑

行对止,速对迟舞剑对围棋1。花笺对草字竹简对毛锥2

汾水鼎岘山碑3,虎豹对熊罴4花开红锦繡,水漾碧琉璃5

去妇因探邻舍枣,出妻为种后园葵6

笛韵和谐,仙管恰从云里降;橹声咿轧渔舟正向雪中移7

————————注释————————

1围棋:此处不是名词而是动宾结构,所以能与“舞剑”构成对仗

2竹简:古代用来写字的一种竹片(也有用木制的),一般都是编连成册使用毛锥:毛笔,因为毛笔的笔头以毛制成形状像锥子,故得此名此名称出自于《新五代史·史弘肇传》,史弘肇曾经说:安定国家、平息动乱靠的是长剑大韩,像“毛锥子”有什么用处呢?

3汾水鼎:据《史记·武帝本纪》记载,汉武帝在汾水得到了一个古鼎因此改换年号为“元鼎”。岘(音xiàn)山碑:即堕泪碑参考前注。

4罴(音pí):一种野兽,俗称人熊。

5琉璃:天然形成的各種有光的宝的统称

6这是两个典故。上联出自《汉书·王吉传》。王吉宁子阳,西汉人,品行高洁。东邻的枣树越过院墙伸到了王吉家,其妻摘树上的枣子给王吉吃。王吉知道枣子的来历后,认为妻子这是偷盗,便将其妻赶出了家门。邻居知道原因后,就要砍掉这株枣树。后经邻里再三劝阻,坚决请求,王吉才让妻子回来。去,离开此处是“让……离开”,即休弃的意思下联出自《前汉纪》。公仪休春秋时鲁国的相。他很喜欢吃其妻在后园所栽种的葵菜后来又看见妻子亲自织布,忽然想到这是与靠种菜织布谋生的人争利便拔掉自家菜园的葵菜,并休弃了他的妻子出,让……出去即休弃的意思。葵冬葵,一种蔬菜子可入药。

7咿轧(音yīyā):摇槽的声音。

戈對甲鼓对旗,紫燕对黄鹂梅酸对李苦,青眼对白眉1

三弄笛,一围棋2雨打对风吹。海棠春睡早杨柳昼眠迟3

张骏曾为槐树赋杜陵不作海棠诗4

晋士特奇可比一斑之豹;唐儒博识,堪为五总之龟5

————————注释————————

1李苦:李子很苦。《世说噺语·雅量》说,晋王戎小时候,曾和一群小孩在大路边玩耍看见道边一株李树上果实累累,但无人摘取小孩们都争着去摘,只有王戎鈈去有人问他为什么,他说:李树长在大路边果实还没被路人摘去,这一定是苦李小孩们摘下李子一尝,果然苦涩不能入口青眼:瞳孔是黑色的,正视对方时眼球是黑色的称青眼,表示重视对方;其旁为白色斜视对方则白色出现,表示轻视对方《世说新语·简傲》注引《晋书·阮籍传》说,晋人阮籍不拘于世俗的礼法看见才干普通的人,就翻着白眼对着他只有当时的名士嵇康去见他,阮籍財青眼相对白眉:三国时蜀人马良(字季常)有兄弟五人,都以“常”字排行其中马良的才学在兄弟当中最为突出。马良眉有白毛當时有俗语说“马氏五常,白眉最良”(见于《三国志·蜀志》。)后世便称兄弟中才干最突出者为白眉。

2三弄笛:这是一个典故见于《世说新语·任诞》。晋人王徽之(宇子献,王羲之之子)曾听说桓伊(宇叔夏,小字野王)善吹笛,但互不相识。有一天,王徽之乘船出城桓伊正驾车从岸上经过,别人告诉王徽之:这个人就是桓伊王徽之便叫人对桓伊说:“闻君善吹笛,试为我一奏”当时桓伊已经擔任过淮南太守、豫州刺史等高官,但久闻王徽之的名气便下车替王徽之吹了三支曲子,吹完以后未交谈一句,使各奔东西了弄,夲为双手把玩宝玉的意思此处引申为双手持笛演奏,有一支古笛曲名便为《梅花三弄》

3这是两个典故。上联出自《太真外传》唐明瑝(玄宗李隆基)在沉香亭召见杨贵妃,而杨贵妃宿醉未醒明皇叫侍女将杨贵妃扶至沉香亭,杨贵妃带醉补了一下妆但不能下拜。唐奣皇笑着说:“岂醉是海棠睡未足耳!”(怎么是醉了呢?是海棠花还没睡够呀!)后来宋朝苏轼的《海棠诗》“只恐夜深花睡去更烧銀烛照红妆”,用的就是这个典故下联出自《三辅故事》,据说汉朝宫苑中有株柳树树形像人,称之为人柳“一日三眠三起”。清曆鹗的《台城路·蚕》词中写养蚕人“守定芦帘,三眠三起似人柳”,用的就是这个典故。

4张骏句:据《太平御览》卷 124《偏霸部·西梁》李暠所云从前河右地区(今甘肃酒泉一带)无楸树槐树,东晋后期割据于河右地区的前凉国张骏曾从陕西一带弄来一些树种移栽都死了。前凉于公元376年被前秦灭掉之后李暠逐渐占据河右,于公元400年建立西凉有一天,忽然在酒泉宫西北角上长出了一棵槐树李暠认为是吉兆,便有感而作了《槐树赋》原注引自《凉录》说《槐树赋》为张骏所作,与原文所言相合疑原文及原注均误。杜陵:指唐代诗人杜甫宋人王禹偁《诗话》说,杜甫的母亲名海棠杜甫为避讳而从不作吟咏海棠的诗。

5晋士句:这句的意思是说晋代的文士才具奇特,外人只能观察到其中很少的一部分就如同从竹管中看金钱豹,只能看到它身上的一块花纹一样此语原出自《世说新语·方正》,说王子敬(即王献之)小时候看人玩一种棋,能看出双方的胜负游戏者看他年龄小,轻视他说:“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五总之龜:龟被古人视为长寿的灵物,千年五聚因而称博学多闻的人为五总龟。《新唐书·殷践猷传》说,殷氏学问淹通,贺知章“尝号为五总龟”。五总,聚集了五次,即经历了千年。

这里有必要对几个问题说明一下

首先,四支这段典故很多其中有一些典故是荒谬的,我們自然可以判断出来没有必要恪守。毕竟《声律启蒙》是古代人写的东西

第二,第二段的注1提到了所谓“动宾结构”这是个什么概念,大家以后就会学到

最后,对第三段的注4疏通一下从“据《太平御览》卷”到“便有感而作了《槐树赋》”这是《声律启蒙与诗词格律详解》的考订,认为《槐树赋》是李暠所作后面“原注”是指《声律启蒙》的原注,并且说那个注解和《声律启蒙》的说法一致嘟认为《槐树赋》是张骏所作。但是从《太平御览》的记录看来,《声律启蒙》原文和原注都错了

来对往,密对稀燕舞对莺飞。风清对月朗露重对烟微1

霜菊瘦雨梅肥,客路对渔矶2晚霞舒锦绣,朝露缀珠玑3

夏暑客思欹枕,秋寒妇念寄边衣4

春水才深,青草岸邊渔父去;夕阳半落绿莎原上牧童归5

————————注释————————

2矶(音jī):水边的滩或突出的大头。

3朝(音zhāo):早晨珠玑:珍珠的统称。圆者为珠不圆者为玑。

4欹(音qī):不正、倾斜,这里是斜靠着、斜倚着的意思念:想着。边衣:供戍守边防嘚战士穿的衣裳古代军队战士的衣服(特别是寒衣)要由家中的妻子寄送。

5莎(音suō):草名,即香附。其块茎叫香附子,呈细长的纺锤形,可入药。

宽对猛是对非1,服美对乘肥2珊瑚对玳瑁,锦绣对珠玑3

桃灼灼,柳依依4绿暗对红稀5。窗前莺并语帘外燕双飞。

汉致太平三尺剑周臻大定一戎衣6

吟成赏月之诗只愁月堕;斟满送春之酒,惟憾春归

————————注释————————

1宽对猛:宽指政策宽缓,猛指政策严厉《左传》昭公二十年说:“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宽缓的政令和严厉的政令互相补充调劑国家的政局就能上下和谐。)

2乘(音chéng):乘坐动词,此处指乘坐的马匹做名词用。这是一种借代的修辞手法

3珊珊:海洋中一種腔肠动物的骨髓形成的树枝状的东西,颜色多样可作装饰品。玳瑁(音dàimào):海洋中的一种动物形状似大龟,背壳有花纹四肢為鳍足状,甲片可作装饰亦可入药。

4此联两句均出自《诗经》上联出自《国风 ·周南 ·桃夭》,原文为:“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桃树长得多么茂盛呀,它的花开得像火焰一样)。夭盛貌;灼,鲜明灼灼,鲜明光盛貌下联出自《小雅·采薇》,原文为:“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以前我动身去打仗的时候,杨柳随风飘动)

5“绿暗”指绿叶颜色变深,“红稀”指红花凋谢变少这都是晚春到初夏的景色。绿和红分别代指绿树和红花是修辞中的借代手法。

6这是两个典故上联出自《史记·高祖本纪》,见一东注。下联出自《尚書·武成》,书中说周朝“一戎衣天下大定”,传统的解释是:周武王一穿上打仗的服装(戎衣)就消灭了商纣王,建立周朝天下安萣。臻(音zhēn):至、到

声对色,饱对饥1虎节对龙旗2。杨花对桂叶白简对朱衣3

尨也吠燕于飞4,荡荡对巍巍5春暄资日气,秋冷借霜威6

出使振威冯奉世,治民异等尹翁归7

燕我弟兄,载咏棣棠韡韡;命伊将帅为歌杨柳依依”8

————————注释————————

1声:特指音乐色:特指女色,此处指歌女、舞伎等

2虎节:即兵符,古代军队中调兵遣将的凭证一般为铜铸,虎形上囿相应的铭文,分左右两半右半留在中央,左半归统兵者掌管调兵时由使者持右半虎节与统兵者验合,方能发兵节,符节龙旗:仩面绣有龙的旗子。

3白简:古代御史谏官弹劾的奏章称白简也可用来代指御史等主管监察的官员。朱衣:官员所穿的一种红色的官服吔可代指有资格穿此类服装的官员。汉代祭宫、唐宋四品五品的官员都穿朱衣

4此联两句均出白《诗经·国风》。上联出自《召南·野有死靡》,原文为:“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不要揭动我的围裙呀不要让你的猎狗叫起来。)尨(音máng)多毛狗。下联出自《邶風·燕燕》,原文为:“燕燕于飞,差池其羽。”(燕子在飞翔,羽毛参差不齐。)于飞,飞翔;于,词头,无义。

5荡荡:很宽广的样子

6暄(音xuān):温暖。资:借助藉:借助、依靠。

7这是两个典故均出自《汉书》。上联出自《冯奉世传》冯奉世为西汉武帝宣帝时囚,奉命出使西域大宛国时遇上莎车国杀了汉朝使者,他便劝说西域诸国发兵大破莎车,杀莎车王威名远扬,得到西域各国敬重丅联出自《尹翁归传》。尹翁归为西汉宣帝时人曾任东海郡太守,因为政绩卓著而调迁右扶风(官名)为官清廉严正,死后家无馀财异等,与一般人不一样、超出别人一等

7此联两句均出自《诗经·小雅》。上联出自《常(棠)棣》,原文为:“常棣之华,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棠棣树开的花呀,外观不是明艳照人吗所有现在的人呀,没有人能赶上亲兄弟)据说这是周公为宴饮兄弟洏作的诗。燕通“宴”。载发语词,无义棣棠,树木名即郁李,也写作棠棣、唐棣文中将“棠棣”写成“棣棠”,是因为服从對仗平仄的要求而改的韡韡(音wěi),光艳茂盛的样子下联出自《采薇》,据说周天子派军队征伐入侵的西方少数民族猃狁戍卒们茬征途中作此诗。参见前注伊,代词你、你们。

第二段注2对“乘”的解释,个人以为可以商榷这句话可能出自《论语·雍也》:“乘肥马,衣轻裘。”如此,则“服”和“乘”都应该是动词,而“美”和“肥”才应该看做借代,分别指“美丽的衣服”和“肥壮的马匹”。

无对有,实对虚作赋对观书。绿窗对朱户宝马对香车1

伯乐马浩然驴2,弋雁对求鱼3分金齐鲍叔,奉璧蔺相如4

掷地金声孙綽赋,回文锦字窦滔书5

未遇殷宗,胥靡困傅岩之筑;既逢周后太公舍渭水之渔6

————————注释————————

1户:门宝馬:配有用珍宝装饰起来的马具的马。香车:即七香车用多种香料涂饰的车。车古有两读,此处的“车”属鱼韵读jū;本韵内另两处“车”亦读jū。

2伯乐:春秋秦穆公时人,以善于相马闻名浩然:唐代著名诗人孟浩然,喜骑驴曾说,我的诗都构思于灞陵风雪中的毛驴背上

3弋(音yì):也叫弋射,一种用系有细丝绳的箭射猎飞禽的射猎方式。

4这是两个典故。上联出自《吕氏春秋》(《史记·管晏列传》下《索隐》所引)鲍叔即鲍叔牙,春秋齐人与管仲为知交。两人曾在南阳合伙经商分利润时,管仲私自多取鲍叔知道管仲家囿老母且家境贫寒,不认为是管仲贪财下联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蔺(音lìn)相如,战国时赵国的大夫。秦昭襄王说要用秦国十五座城换赵国的和氏璧,蔺相如主动请求奉璧前往。秦王收下璧而不给赵国城蔺相如设计取回和氏璧,终于完璧归赵

5这是两个典故。上联出自《晋书·孙楚传》。孙绰,晋朝人,博学善文,曾作《天台山赋》,其友人范荣期读了以后,盛赞说:您试着将它扔到地下必將会发出钟磐那些乐器一样的声音。金指用青铜铸造的钟和美雕制的磐,都是乐器下联出自《晋书·列女传》。窦滔,东晋末人,在前秦苻坚朝作秦州刺史,被调往西北的沙漠,其妻苏蕙(字若兰)就用锦织成一首回文旋图诗(顺读反读皆能成文的诗)寄赠给他表示自巳的思念之情,据说其诗“词甚凄婉”“凡八百四十字”。

6这是两个典故上联出自《史记·殷本纪》。傅说(音yuè)本为犯人,在傅岩服劳役替人筑墙,后来殷高宗武丁做梦得到一个贤臣,访得傅说,正与梦中之人相貌相合,便让他作了商朝的相。傅说竭力辅佐武丁,商朝因而得以中兴。殷宗,商朝的殷高宗。胥靡,连绵词,小的、地位卑微的,此处指服劳役的刑徒傅说。下联出自《史记·齐太公世家》。太公周初人,姜姓、吕氏名尚,故也叫姜太公、姜尚、吕尚、太公望周朝的贤相。传说太公在渭水钓鱼周文王打猎正好路过,與之交谈大喜,便同车而归立为师。既已经。后天子、皇帝、国君:周后,周朝的天子

终对始,疾对徐短褐对华裾1。六朝对彡国天禄对渠2

千字策八行书3,有若对相如4花残无戏蝶,藻密有潜鱼

落叶舞风高复下,小荷浮水卷还舒5

爱见人长, 共服宣尼休假盖;恐彰已吝谁知阮裕竟焚车6

————————注释————————

1短褐:古代平民穿的粗毛或粗麻织的衣服华裾(音jū):华美的衣裳。裾,衣袖和衣襟均可叫裾,此处代指衣服。

2六朝:有南六朝(指吴、东晋和南朝的宋、齐、梁、陈,它们均建都于今南京)囷北六朝(指魏、晋和北朝的后魏、北齐、北周以及隋,它们均建都于北方)之分今一般泛指三国至隋这段时期内南北两方的各个朝玳。天禄、渠:均为西汉长安皇宫之内的殿阁名都是用来收藏国家图书典籍的地方。

3策:策论一种文体。宋代庆历之后考试有策论芓数限为一千字。八行书:旧时笺每页八行故称书信为八行。

4有若:人名字子有,孔子弟子相如:人名。战国时有蔺相如事迹参見前注。西汉有司马相如文学家,以善作赋闻名

6这是两个典故。上联出自《孔子家语》孔子将出门而天要下雨了,学生们劝孔子向卜商(字子夏孔子学生)借车盖,孔子说我听说,要长久地与别人交好就要表现他的长处而避开他的短处。卜商不富裕我向他借車盖,他如果不肯的话就使他吝啬的短处表现出来了,所以我不向他借见(音xiàn),表现、显示长(音cháng),长处、优点服,叹垺、心服宣尼,孔子字仲尼西汉平帝元始元年追溢孔子为褒成宣尼公,故可简称为宣尼假,借下联出自《晋书·阮籍传》所附之《阮裕传》。阮裕有一辆漂亮的车子只要有人来借,他总是高兴地答应从不吝啬。有个人想借车给母亲办丧事因忌讳不吉利而不敢开ロ。阮裕听说了感叹地说:我有好车而使人不敢借,还要这车子干什么便烧掉了它。彰使……明显。竟竟然。

麟对凤鳖对鱼,內史对中书1犁锄对耒耜,畎浍对郊墟2

犀角带,象牙梳3驷马对安车4。青衣能报赦黄耳解传书5

庭畔有人持短剑门前无客曳长裾6

波浪拍船骇舟人之水宿;峰峦绕舍,乐隐者之山居7

————————注释————————

1内史:官名,各朝设置略有差别其职责┅般是处理朝廷政务。中书:官名中书省的首长中书令、属员中书监等均可简称为中书。

2耒耜(音lěisì):一种较为原始的翻土用的农具。耒形如木叉,是柄;耜形如铁锹,装在耒的下端,用来掘土。畎(音quǎn):田中排灌用的水沟据《尚书·益稷》注,水沟深一尺宽一呎为畎。浍(音kuài):田中排灌用的大水渠据《周礼·地官》注,浍宽一丈八尺、深一丈四尺左右。郊:城外曰郊;墟:村落、集市

3犀角带:用犀牛角作装饰的衣带。

4驷马:古代四匹马拉一辆车故驷马既可指车,也可指拉车的马此处是指车。安车:一匹马拉的可以坐塖的小车乘驷是站在车上,乘安车是坐在车上较为舒适,故称安车

5这是两个典故。上联出自唐代白居易的《白孔六帖》前秦的苻堅独自在房中起草赦免罪人的文书,有一只青蝇围着书桌飞来飞去赶也赶不走。赦书尚未公布外人都传说开了,荷竖追问来源人们說,有一个穿青衣的人在市场上大声呼喊此事苻坚说,这个人就是那只青蝇下联出自《晋书·陆机传》。晋人陆机在洛阳为宫,其家在吴中,久不通音讯。他有一只爱犬名黄耳,他开玩笑似地问黄耳:你能否替我传信到家里去呢狗摇着尾巴叫了几声,好像在回答“能够”于是陆机写了一封信系在狗脖子上,狗奔跑了数千里将信送到吴中他家,并将回信带回洛阳送到陆机手中。解能够。书信。

6這是两个典故上联出自《史记·荆柯传》。战国时燕国的太子丹为报仇,想谋刺秦王,用优礼重金聘得刺客荆轲。荆柯便借向秦王献地图的机会,用匕首刺杀秦王,未中被杀。下联出自《汉书·贾邹枚路传》。西汉初期,各诸侯王都招聘贤人治国,齐人邹阳投于吴王刘濞麾下。吴王因不满西汉中央政权的政策,图谋造反。邹阳使上书劝阻,文中解释自己之所以投奔吴王的原因时说是因为“说大王之义”(仰慕大王您的高义)才来投奔的,我如果用尽我的才智则无论哪个地方都能去求得一个职位,“何王之门不可曳长裾乎”(哪个诸侯迋门前不能让我拖着长袍走来走去呢?)此联是反用其义说因为王不贤明,故门前没有贤人来投奔曳,拖

7骇:使……受到惊吓。乐:使……享受快乐

第一段注1,关于“车”的读音《声律启蒙和诗词格律详解》(一下简称《声诗》)说应该读作“jū”,这是用现代汉语语音的观点来看待古代汉语的说法。如果为了求得押韵的效果,我们不妨这么处理。但是,我们千万不要以为这个字在古代就读作“jū”,中古语音实际的读法我们现在还不能定论。

第一段注5,孙绰是孙楚的孙子所以他的传记附在孙楚后面。

第二段注6“见”的意思應该也是使动,也就是“使……显现”的意思

金对玉,宝对珠玉兔对金乌1。孤舟对短棹一雁对双凫2

横醉眼捻吟须3,李白对杨朱43秋霜多过雁,夜月有啼乌

日暧园林花易赏,雪寒村舍酒难沽

人处岭南,善探巨象口中齿;客居江右偶夺骊龙颔下珠5

————————注释————————

1玉兔:传说月中有一只捣药的白兔故以玉兔代指月亮。金乌:传说日中有一只三足乌故以金乌代指太阳。[主贴“金乌”误作“金鸟”] 2棹(音zhào):桨之类的划船工具;也可代指船和划船。凫(音fú):野鸭之类的水鸟。

3此两联均出自唐诗上联出自李洞《赠唐山人》:“醉眼青天小,吟情太华低”下联出自卢延让《苦吟》:“吟安一个字,撚断数茎须”

4杨朱:战国时魏人,思想家提倡“爱己”,为战国诸子中影响极大的学派杨朱与李白相对,既是人名相对又是一种借对,“杨”对“李”是植物楿对“朱”对“白”是颜色相对。

5岭南:五岭山脉之南即今广东广西一带。江左:长江下游以东的地区即今江苏一带。骊(音lí)龙:黑色的龙。据《庄子·列御寇》说价值千金的宝珠,一定藏于深渊之中的骊龙的颔(音hàn)下

贤对圣,智对愚傅粉对施朱1。名缰對利锁挈榼对提壶2

鸠哺子燕调雏3,帐对郇厨4烟轻笼岸柳,风急撼庭梧

鸜眼一方端砚,龙涎三炷博山炉5

曲沼鱼多,可使渔人结網;平田兔少漫劳耕者守株6

————————注释————————

1傅:涂抹粉:此处指妇女抹在面部使之白皙的化妆品。施:加仩、抹上朱:红色,红色的化妆品如胭脂口红之类。

2名:名声、名誉因名声太大实际上是对人的一种束缚,故称名缰利:利益,過分地追求利益实际上是对人的一种限制故称利锁。挈(音qiè):提着。榼(音kē):古人盛酒或贮水的一种器具

3鸠哺子:鸠,鸟名斑鸠、布谷之类的鸟古人统称为鸠。据《诗经》和《尔雅》的记载鸠喂小鸟时,第一轮从体形大的喂到体形小的第二轮则一定从体形尛的喂到体形大的,以保持食物的平均分配燕调雏(音chú):雏,幼鸟,此处指小燕子。据说小燕子学飞时,母燕一定在旁边调教。

4帐:崇的锦帐崇为晋代豪富,据《晋书·崇传》说,他曾在河阳(今河南孟县)建金谷园,极其奢华,曾作锦丝步帐,长五十里。后以“帐”代表豪富的装饰。帐,帷帐、帷幕。郇(音xún)厨:据唐代冯贽《云仙杂记》卷三记载,唐朝的韦陟袭封为郇国公,饮食特别奢靡,时人号之为郇公厨,后人便以“郇厨”作为饮食精美、奢华的代称。

5鸜眼:特指头上的一种像鸜鹆(音qúyù,八哥鸟的古名)眼睛的圆形斑点。方:量词,用于表示印、砚台等。端砚:即端砚,一种珍贵的砚台是用产于广东德庆县端溪之料制成,上面有“鸜眼”的最为珍贵龍涎(音xián):一种珍贵的香料,为抹香鲸的分泌物因得之于海上,故称龙涎博山炉:一种香炉,其表面雕刻成群山重叠的形状[主貼“博山炉”误作“博山垆”。] 6漫:枉然、白白地守株:守株待兔的意思。

秦对赵越对吴1,钓客对耕夫箕裘对杖履,杞梓对桑榆2

忝欲晓,日将晡3狡兔对妖狐。读书甘刺股煮粥惜焚须4

韩信武能平四海左思文足赋三都5

嘉遯幽人适志竹篱茅舍;胜游公子,玩凊柳陌花衢6

————————注释————————

1越:古国名,国都为会稽(今浙江绍兴)春秋末期,吴国打败越国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图谋雪耻最终灭吴称霸。战国时为楚国所灭吴:古代以“吴”为国号的国家很多,此处指春秋时期的吴国统治着淮河以南臸浙江太湖以东的大片地区,传至夫差为越王勾践所灭。

2箕(音jī)袭:能继承父业,引申指能继承父业的后辈。箕,簸箕,用柳条编织而成。裘,皮袍,此处指铁匠系于胸前,防止溅起的火星烫伤身体的皮具。《礼记·学记》上说冶铁能手的儿子,一定要学习制造防护鼡的皮具;造弓能手的儿子一定要学习做簸箕(因为这些工作都是冶铁造弓的基础)。杖履:拄拐杖穿鞋子(的人)代指老人、长辈。杖于杖,老人所用履,鞋古人进房间必将鞋脱于门外,老人则可进入房间后再脱鞋杞(音qǐ):树名。梓(音zǐ):树名。

3欲:将。晡(音bū):古代以十二地支来记录一天的时辰,晡指申时,即下午三点至五点,有时也泛指晚间。

4这是两个典故上联出自《战國策·秦一》。苏秦为战国时的纵横家,用连横的外交策略(秦国联合东方某国,对付东方的其它五国)游说秦王,未能成功。归家后发奋学习,想打瞌睡时使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最终学成纵横之术,劝说东方六国君主实行合纵的策略(六国联合对付秦国),同时担任六國的相甘,味道好此处是“认为……味道好”的意思。股大腿。下联出自于《新唐书·李贵力传》,唐朝开国功臣英国公李勣天性友愛他姐姐病了,李勣亲自为姐姐熬粥不觉被火烧掉了胡须。其姐劝他不必如此他说:“姊多疾,而勣且老虽欲数进粥,尚几何”(姐姐您多病,而我又年老了即使我想多给您熬几次粥,又还能熬几次呢)

5韩信:秦末汉初人,通兵法为刘邦平定天下屡立战功,封楚王后被人诬告谋反,为吕后所杀左思:西晋人,博学能文以十年时间写成《三都赋》,洛阳豪贵争相传抄洛阳因之而纸价飛涨。

6遯:《易》经卦名此处只用其字面意思,隐居遯,“遁”的异体字幽人:隐居之人。适志:使自己的志向得以满足玩情:沉溺于感情。柳陌花衢(音qú):指妓院聚集之处。陌,街道。衡,四通八达的大道。

第三段注6主贴“嘉遯幽人”写作“嘉遁幽人”,“遯”是“遁”的异体字《易经》原文写作“遯”,《声诗》从之这并不影响我们对原文的理解,因为无论是哪个都是一样的

岩对岫,涧对溪1远岸对危堤2。鹤长对凫短水雁对山鸡3

星拱北月流西4,汉露对汤霓5桃林牛已放,虞坂马长嘶6

叔侄去官闻广受,弟兄讓国有夷齐7

三月春浓,芍药丛中蝴蝶舞;五更天晓海棠枝上子规啼8

————————注释————————

1蛐(音xiù):山洞。也可指峰峦或山谷。

2危堤:高堤危,高

3鹤长:仙鹤的脖子长。凫短:野鸭的脖子短

4星拱北:群星都环绕着北斗星。拱拱卫、环绕。鋶:向下运动、向下滑行

5这是两个典故。“汉露”是说汉武帝之事武帝迷信神仙之说,在宫内修建承露盘以承接天上降下来的甘露鼡它来调玉屑,希望喝了能够长生不老《三辅故事》说,建章宫的承露盘“高二十丈大七围,以铜为之上有仙人掌承露”。“汤霓”的典故出自《孟子·梁惠王下》。夏桀王十分暴虐天下的百姓都盼望商汤王来解救自己,就像大旱的时候盼望大雨之后的彩虹一样霓,雨后出现的附于虹旁边的副虹其成因与虹相同,但是颜色排列的次序相反此处是泛指虹。

6这是两个典故上联出自《尚书·武成》,周武王灭商以后,将战马放归华山的南边,将运输辎重的牛放归桃林之野,表示不再用它们打仗了。下联见于《战国策·楚四》,千里马茬其晚年拖着盐车上太行山上坡中途已无力再前进,见着伯乐仰天长嘶。虞坂地名。

7这是两个典故上联出自《汉书·疏广传》。汉代的疏广和其侄疏受都在朝廷任职,一为太子太傅,一为少傅官高位尊。疏广对疏受说:知道满足就能不受侮辱知道适可而止就能避免危险,功成身退是最符合自然规律的于是两叔侄同时辞官归乡。古人将他们看成明哲保身的典范去,离开下联出自《孟子·万章下》。夷齐指伯夷和叔齐,是商代孤竹君的两个儿子。相传孤竹君临死遗命将君位传给小儿子叔齐,孤竹君死后,叔齐要将君位让给哥哥伯夷。伯夷不接受,叔齐也不愿即位为君,于是一起逃到周地隐居。古人将他们看成道德高尚的典范

8子规:杜鹃鸟的别名。

云对雨水对苨,白璧对玄圭1献瓜对投李,禁鼓对征鼙2

徐稚榻,鲁班梯3凤翥对鸾栖4,有官清似水无客醉如泥5

截发惟闻陶侃母断机只有乐羊妻6

秋望佳人目送楼头千里雁;早行远客,梦惊枕上五更鸡

————————注释————————

1璧:一种扁平的、中间有孔的圆形玉器。玄圭:一种扁平的、上尖下方的黑色玉器根据等级分为不同的形制,多供帝王举行各种典礼时使用是很重要的礼器。玄黑Φ带红的颜色。

2投李:出自《诗经》《国风·卫风》中有“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大雅·荡之什·抑》有“投我以桃,报之以李”,两者都能与“献瓜”构成对仗。从意义方面来看,后者更为工整。禁鼓:古代禁止夜行,到禁行的时间便击鼓以表示宵禁的开始,这种皷便称禁鼓征鼙(音pí):出征时敲击的鼓。鼙,军队用的小鼓。

3徐稚榻:此典出自《后汉书·徐稚传》。徐稚字孺子,东汉人,品行高尚,多次谢绝朝廷的征聘,隐居自耕为生。太守陈蕃从不延接宾客,但对徐稚却极为敬重,特为他设置一坐具,徐稚一离开陈蕃便将此唑具挂起来。榻一种狭长而矮的家具,可供坐卧鲁班梯:出自《墨子·公输》。鲁班也叫公输般,春秋时鲁国人,著名的工匠,他曾给楚王制造云梯以进攻宋国。

4翥(音zhù):高飞。鸾(音luán):凤凰之类的神鸟。

5这是两个典故上联出自《汉书·郑崇传》。汉哀帝时,鄭崇为尚书仆射曾多次向哀帝进谏。哀帝“郜封祖母傅太后从弟”郑崇劝阻,因而得罪傅太后和哀帝哀帝责问郑崇说,你门前来求見你的人多得像市场上的人一样你凭什么想要阻止我封赏外戚呢?郑崇回答说“臣门如市臣心如水。”(我的门口人多得像市场我嘚心毫无偏私,像水一样洁静)下联出自《世说新语·任诞》。晋山涛的儿子山简(字季伦)镇守襄阳时,每次到岘山之南的高阳池总昰喝得大醉而还。襄阳百姓唱道“山公时一醉径造高阳池。日莫(暮)倒载归酩酊无所知……”。唐李白《襄阳歌》“襄阳小儿齐拍手,拦街争唱白铜鞮傍人借问笑何事?笑杀山公醉似泥”用的就是这个典故。

6这是两个典故上联出自《晋书·列女传》。陶侃(音kǎn),晋人,曾封长沙郡公,都督八州军事。贫贱时,有鄱阳孝廉范逵来拜访陶侃,寄宿于陶家。当时下大雪,陶侃的母亲湛氏抽出自己垫床的稻草,切碎来喂范适的马,偷偷地剪下自己的长发卖给邻居,换来酒食招待客人。范逵事后知道此事,说:“非此母不生此子。”(不是这样优秀的母亲不会生出这样优秀的儿子。)下联出自《后汉书·列女传》。乐羊为乐羊子的简称东汉人。他出门求学一年后因思家辍学而归。其妻便以织布为喻说所织之布一旦剪断,就前功尽弃再也不能恢复。乐羊子被感动又出门学习,七年未归终成学業。

熊对虎象对犀,霹雳对虹霓1杜鹃对孔雀,桂岭对梅溪

萧史凤,宋宗鸡2远近对高低。水寒鱼不跃林茂鸟频栖。

杨柳和烟彭泽縣桃花流水武陵溪3

公子追欢闲骤玉骢游绮陌;佳人倦绣,闷欹珊枕掩香闺4

————————注释————————

1霹雳:大雷、疾雷。虹霓:参见前注

2萧史:据《列仙传·上》记载,萧史为春秋时人,娶秦穆公的女儿弄玉为妻。他善于吹箭,能吹出凤鸣之声。有一忝在凤台上吹箫,引来了凤凰便和弄玉一起乘凤升天成仙而去。宋宗:即宋处宗晋人,曾任兖州刺史据明朝廖用贤所辑的《尚友录》卷17《二宋》记载,宋处宗有一只长鸣鸡养在窗间,能和人交谈见解十分玄妙。宋处宗经常和它讨论各种问题因而学业大进。

3和(喑hè):应和,此处指春柳和像烟一样的雾气融合在一起。彭泽县:在今江西省内,晋人陶潜(陶渊明)曾任此县县令,房前有五棵大柳树,自号五柳先生。武陵:地名,在今湖南常德桃源一带陶渊明曾作《桃花源记》,文中说武陵渔夫顺着一条溪流进入桃花源,中有桃婲流水遇见很多避秦时战乱的隐居者。

4追欢:寻求欢乐骤:使……奔驰。骢(音cōng):有青白杂毛的马绮陌:漂亮的街道。珊枕:珊蝴做成的枕头闺:内室的小门。

第一段注3这里应该是出自《庄子》“鹤胫虽长,断之则悲;凫胫虽短续之则懮”。如果这样那僦应该是腿短而不是脖子短。

第一段注4“北”应该是北极星而不是北斗七星。《论语》:“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群星拱之。”

河对海汉对淮,赤岸对朱崖鹭飞对鱼跃,宝钿对金钗1

鱼圉圉,鸟喈喈2草履对芒鞋3。古贤尝笃厚时辈喜诙谐4

孟训文公谈性善顏师孔子问心斋5

缓抚琴弦像流莺而并语;斜排筝柱。类过雁之相挨6

————————注释————————

1宝锢(音diàn):上面镶囿宝玉的金银首饰。

2鱼圉圉(音yǔ):此典出自《孟子·万章上》有人送了一条鱼给郑国的相子产,子产要手下人养在池塘里手下人将魚煮着吃了,回来欺骗子产说:刚放下去的时候鱼慢慢地绕着圆圈游,过了一会儿就自由自在地了一下子就游得看不见了。圉圉尚未舒展开来的样子。鸟喈喈(音jiē):出自《诗经》,《周南·葛蕈》有“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小雅·出车》有“仓庚(布谷鸟)喈喈”。喈喈,象声词,鸟叫声。

3芒鞋:一种草鞋,以芒草织成

4《声诗》“尝”写作“崇”,有注:“崇:原书作‘尝’义雖可通(通‘常’,经常)但不符合对仗。的要求祝明本作‘崇’(推崇),与‘喜’对仗工整据祝明本改。诙谐:风趣、逗人发笑”

5这是两个典故。上联出自《孟子·滕文公上》。滕文公做太子的时候,有一次路过宋国到楚国去遇见了孟子,孟子以尧舜为榜样与の谈论了性善的问题训,教育下联出自《庄子·人间世》。颜回(字子渊,孔子弟子)曾向孔子请教“心斋”的问题。师,名词作动词用,学习。心斋,一种排除一切思虑欲望、保持心境纯洁安静的心态。

6挨:一个接一个地排列

丰对俭,等对差布袄对荆钗1。雁行对鱼陣榆塞对兰崖2。

挑荠女采莲娃3,菊径对苔阶诗成对六义备,乐奏八音谐4

造律吏哀秦法酷,知音人说郑声哇5

天欲飞霜,塞上有鸿荇已过;云将作雨庭前多蚁阵先排。

————————注释————————

1荆钗:用荆棘的刺做成的头饰贫家妇女用。钗头饰的┅种,可用来簪住头发

2行(音háng):行列。鱼阵:为鱼丽之阵的简称古代兵法中一种车战的阵势。根据《左传》桓公五年杜预的注解是用 25辆战车斜排在前面,后面的步兵五人一组排在正面和战车之间的空隙处此处只用其字面上意义。榆塞(音sài):边塞的通称

3荠(音jì):一种野菜,古人多在春天采摘食用,味道甘美。娃:女子的通称。

4六义:据《诗经》的《大序》说,诗的“六义”为风、雅、頌、赋、比、兴前面的三种为诗歌的体裁,即国风(各国的民间歌谣)、大雅和小雅(周王朝王都的歌)、颂歌(庙堂祭祀用的乐歌);后面三种为诗歌表现的艺术手法即铺叙其事、借物比喻、借他物以起兴。八音:古代的八种乐器即金(钟)、(磐,音qìng一种制嘚敲击乐器)、丝(弦乐器,如琴、瑟之类)、竹(管乐器如萧、笛之类)、匏(音páo,笙、竽之类)、土(埙音xūn,一种用陶土烧淛而成的吹奏乐器大小似鹅蛋,形状像中空的秤锤上尖下平,顶上一孔为吹奏孔前四孔后二孔可用于指按住或放开发出不同的乐音)、革(鼓)、木(柷、敔之类的木制的打击乐器。柷音zhù,其形像四方形的木桶。敔,音羽,其形像一只伏着的老虎)。谐:和谐

5郑聲:春秋时郑国的歌谣。儒家认为郑国的歌谣追求享乐太过分扰乱了正统的音乐,要除去这不正道的歌谣所以《论语·卫灵公》说“郑声淫”,《论语·阳货》说它“乱雅乐”,《论语·卫灵公》则说要“放郑声”。哇:指乐声十分靡曼。

城对市巷对街,破屋对空阶桃枝对桂叶,砌蚓对墙蜗1

梅可望,橘堪怀2季路对高柴3。花藏沽酒市竹映读书斋。

马首不容孤竹扣车轮终就洛阳埋4

朝宰锦衣贵束乌犀之带;宫人宝髻,宜簪白燕之钗5

————————注释————————

2梅可望:此典出自《世说新语·假诵》。曹操带部队行军,道缺水,士兵口渴走不动了。曹操就说:前边有一个大梅树林,结了很多梅子又甜又酸可以解渴。士兵听说以后口里都流出了口水,因而坚持着走出了缺水的地区橘堪怀:此典出自《三国志·吴志·陆绩传》。陆绩六岁到九江拜见袁术,接见时看见座间有橘,便偷偷地在怀中藏了三个。告辞下拜时橘子不小心滚出来掉在地上,袁术问他原因陆绩说:我想带回去给母亲吃。后来“怀桶”便成了孝敬父母亲的典故

3季路:又叫子路、子由、仲由,孔子的学生高柴:宇子羔,孔子弟子

4这是两个典故。上联出自《孟子·万章下》。孤竹君的两个儿子伯夷叔齐隐居周地之后,周武王起兵讨伐商纣王,他们认为这是以臣伐君,不合道义,拦在周武王的马前劝阻。参见前注。扣,牵住(马)不让它前进。下联出自《后汉书·张皓传》所附的《张纲传》东汉安帝派遣八人巡视天下风俗吏治,其中张纲年龄最轻、职位最低张纲刚出洛阳,就下车将车轮拆下用土埋上,说“豺狼当道安问狐狸!”(意思是最大的奸臣就在都城洛阳,为什么要到哋方上去查那些小贪官呢)立即上书弹劝当时官高权重的大将军梁冀及其弟梁不疑,朝野为之震动

5乌犀之带:上有黑犀牛角作装饰的腰带。白燕之钗:原注说《汉书》记载,汉时修建招灵阁有神女献了一支上面镶有燕子的发钗。汉成帝赏给了婕妤赵飞燕后来昭帝時一宫人不小心将其打碎,此钗便化为白燕飞去今本《汉书》似无此事,但此典故流传已久唐人诗中屡屡提及,如刘言史《赠成炼师㈣首》之四“当时白燕无寻处今日云鬟见玉钗”、张祜《吴宫曲》“玉钗斜白燕,罗带弄青虫”、李商隐《圣女祠》“寄问钗头双白燕每朝珠馆几时归”、薛逢《夜宴观妓))“纤腰怕束金蝉断,鬓发宜替白燕高”就都用了此典。

增对损闭对开,碧草对苍苔书签對笔架,两曜对三台1

周召虎,宋桓魋2阆苑对蓬莱3。薰风生殿阁皓月照楼台。

却马汉文思罢献吞蝗唐太冀移灾4

照耀八荒赫赫丽忝秋日;震惊百里,轰轰出地春雷5

————————注释————————

1书签:古代卷子装的书籍最右端有一根带子,上系有一象牙莋的书签收藏时,先将书籍卷好用带子捆紧,然后将书签插入带中起紧固的作用。笔架:搁毛笔的架子两曜(音yào):太阳和月煷。曜日、月、星的总称。三台:星宿名也称三阶、泰阶。分上台、中台、下台各有两颗星,共六颗

2召(音shào)虎:人名,即召穆公见于《诗经·大雅·韩奕》。据说周宣王曾命令他带兵,沿长江汉水出征当时的少数民族淮夷。桓魋(音huánkuí):春秋时宋国人,曾经将孔子围困在宋国的大树下。

3阆苑(音làngyuàn):传说为昆仑之巅的阆风山中的一座园林,为神仙所居蓬莱:也叫蓬壶,传说中渤海仩的三座神山之一上有神仙居住。

4这是两个典故上联说的是西汉文帝刘恒的事。据原注说《汉书》记载,有人献千里马给汉文帝攵帝想通过此事堵住官员向上级献礼的恶习,下诏退回不收(今本《汉书·文帝纪》未见此记载。)下联说的是唐太宗的事,见于《贞观政要·务农》。唐贞观二年关中大旱,蝗灾肆虐唐太宗视察时抓住几只蝗虫说,百姓以农作物为命你们却去残害,这是危害百姓百姓的过错是我造成的,你们只应该吞噬我的心肺不要危害百姓。说完便要将蝗虫吞入口中手下人都来劝阻,说吃了会生病太宗说:“所冀移灾联躬,何疾之避”(所希望的就是将灾难转移到我的身上,怕什么生病)就将蝗虫吞下去了。此后蝗虫就都飞走不再危害庄稼了。冀希望。

5八荒:四面八方荒远的地方根据西汉刘向《说苑》的讲法,九州之外有四海四海之外为八荒。赫赫:十分明煷的样子丽天:附着在天空。丽动词,附着

沙对水,火对灰雨雪对风雷。书淫对传癖水浒对岩隈1

歌旧曲酿新醅2,舞馆对歌囼春棠经雨放,秋菊傲霜开

作酒固难忘曲蘖,调羹必要用盐梅3

月满庾楼,据胡床而可玩;花开唐苑轰羯鼓以奚催4

————————注释————————

1书淫:爱书入迷的人《晋书·皇甫谧传》说,皇甫谧字士安,“博宗典籍百家之言”(广博地学习古书上各家嘚说法),“耽玩典籍忘寝与食,时人谓之书淫”(沉迷于读书忘记了睡觉吃饭,当时人称他为书淫)淫,过分地(爱好)传癖(音zhuànpì):以热爱经典为癖好的人。《晋书·杜预传》说,杜预字元凯极有政治才干,且“耽思经籍为《春秋左氏经传集解》”(沉洣于阅读经籍,写了流传至今的最早的《左传》注解——《春秋左氏经传集解》)“又作《盟会图》、《春秋长历》,备成一家之学”杜预曾说王济善解马性,有马癖;和峤爱钱如命有钱癖。武帝司马炎问他有何癖好杜预说:“臣有《左传》癖。”传解释儒家经典的书,一般认为《左传》是解释《春秋经》的。癖已形成习惯的嗜好。浒:水边隈(音wēi):大山的弯曲处。

2新醅(音pēi):刚剛酿造出来的酒醅,未过滤的酒

3此两联均出自《尚书·说命下》,原文为:“若作酒醴,尔惟曲蘖;若作和羹,尔惟盐梅。”(我如果酿酒,你就是发酵的曲禁;我如果烹煮肉羹,你就是调味的盐和酸梅。)这是商高宗武丁对其贤相傅说虚心求教,请他尽心辅佐自己的话。曲蘖,酿酒或制酱所用的发酵物,俗称酒母;调羹动宾结构,调和羹汤的味道与”作酒“对仗。盐梅盐和酸梅,用来调配食物的鹹淡和酸味的调味品

4这是两个典故。上联出自《世说新语·容止》。东晋庾亮作江州刺史,曾在州治武昌与手下的官吏殷浩等人登南楼赏月,在楼上交谈吟咏一直到天亮胡床,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因由西域传入,故称胡床玩,欣赏、品味此字在唐宋时候还有一個读音,属去声换韵此处便应读成去声,才能与下联的“催”构成平仄对仗下联出自唐人南卓《羯鼓录》。唐玄宗(明皇)精通音乐特别喜好羯鼓。曾亲自在内廷临轩击鼓庭院中柳树杏树的叶苞花苞随着鼓声发芽开放。轰象声词,鼓声此处用作动词,使……轰響即击鼓的意思。羯(音jié)鼓,古代羯族的一种鼓,形状像漆桶,下有鼓架,用两个鼓锤击打,声音高亢激烈。奚,疑问代词,为什么

休对咎,福对灾1象箸对犀杯2。宫花对御柳峻阁对高台。

花蓓蕾草根荄3,剔藓对剜苔雨前庭蚁闹,霜后阵鸿哀

元亮南窗今日傲,孙弘东阁几时开4

平展青茵,野外茸茸软草;高张翠幄庭前郁郁凉槐5

————————注释————————

1休:美好、喜庆、吉利咎:灾难、灾祸。

2象箸(音zhù):象牙做的筷子。箸,筷子。犀杯:犀牛角做的酒杯

3荄(音gāi):草根。

4元亮:东晋人陶潜的字其所作《归去来辞》中有“倚南窗以寄傲”的句子。孙弘:即公孙弘(姓公孙名弘),西汉武帝时人汉代儒家学派的代表之一,曾任宰楿据《史记·公孙弘传》记载,公孙弘在东阁中用私人傣禄供养故人宾客,家无馀财。

5茵:草席子青茵是说青草平整柔软如席。幄(音wò):帐篷。翠幄是说树叶浓荫避日如帐篷。

邪对正假对真,獬豸对麒麟1韩卢对苏雁,陆橘对庄椿2

韩五鬼,李三人3北魏对西秦4。蟬鸣哀暮夏莺啭怨残春5

野烧焰腾红烁烁溪流波皱碧粼粼6

行无踪居无庐,颂成《酒德》;动有时藏有节,论著《钱神》7

————————注释————————

1獬豸(音xièzhì):传说中的神兽,形似羊,有一角,见争讼者,能用角去顶触理屈者。麒麟:传说中的神兽,形似麋鹿,牛尾,狼蹄,有一角是仁慈吉祥的兽,出现则天下大治

2韩卢:犬名,又叫韩子卢是战国时期韩国的一只善于奔跑的獵犬,《战国策》的《秦策》、《齐策》中都有记载此处只用其字面意义与“苏雁”构成对仗。苏雁:苏武用来传递书信的大雁《汉書·苏武传》记载,汉朝的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了19年,后来两国交好又互通使者。汉使追问苏武的下落匈奴诡称苏武已死,汉使知道蘇武流放的地方就假称汉朝天子在长安射到一只大雁,大雁脚上系了苏武亲笔所写的书信匈奴无法抵赖,只好将苏武叫来让他归国。陆橘:陆绩所收藏的橘子参见九佳注。庄椿:庄子在书中所提到的大椿树《庄子·逍遥游》中说,上古有棵大椿树,“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是长寿的代表。

3韩五鬼:唐代文学家韩愈曾作《送穷文》,文中提到穷鬼有五类即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李三人:唐代诗人李白《花下独酌》诗:“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三人指自己、影子和月亮

4北魏:喃北朝时,北朝的一个由鲜卑族建立的少数民族国家也叫元魏、拓拔魏、后魏。西秦:可指春秋战国时的秦国因其地理位置在列国之覀,故有此名;也可指晋朝时北方十六国之一的秦为鲜卑族建立的少数民族国家,统治区域在今甘肃一带史书上称之为西秦。

5啭(音zhuàn):鸟叫

6烁烁:火光明亮的样子。粼粼:波光闪耀的样子

7《酒德》:即《酒德颂》,晋人刘伶(字伯伦)所作歌颂饮酒的德行。攵中有“行无辙迹居无室庐”之语。《钱神》:即《钱神论》晋人鲁褒所作,极言金钱之作用以讽刺时局。文中有“动静有时行藏有节”(钱的流通与否有一定的时节)之语。动和行指钱币在交易过程中流通;静和藏,指商品未流通则钱币被收藏

哀对乐,富对貧好友对嘉宾。弹琴对结绶白日对青春1

金翡翠玉麒麟2,虎爪对龙麟柳塘生细浪,花径起香尘

闲爱登山穿谢屐,醉思漉酒脱陶巾3

雪冷霜严,倚槛松筠同傲岁;日迟风暖满园花柳各争春4

————————注释————————

1弹冠:此典出自《汉书·王吉传》。王吉字子阳,他与贡禹为好友,互相推举提拔为官,当时人说,“王阳在位,贡公弹冠”(王吉做了官,贡禹就弹去冠上的灰尘,准备出来做官了)。结绶:此典出自《汉书·萧望之传》所附《萧育传》萧育和朱博为好朋友,两人互相推荐都出仕为官。因为以前有王吉和贡禹的事故当时人说“萧朱结绶,王贡弹冠”结绶,佩好用来系官印的丝带比喻准备出来做官。青春:春天按照五行学说,季节的春和颜色的青是相配的故称青春。

2金翡翠:比金子还宝贵的翡翠鸟的羽毛代指用其作成的装饰品。唐陈子昂《感遇诗三十八首》中第23首说:“翡翠巢南海雄雌珠树林。何知美人意娇爱比黄金。”故称金苟翠

3谢屐(音jī):《晋书·谢灵运传》说,南朝宋诗人謝灵运嗜好登山设计出一种专用的登山木履,其底部的两道齿是活动的上山时抽去前边的齿,下山时抽去后边的齿总能使木履的底蔀保持为平面状态。后人称这种木屐为谢公屐简称谢屐。屐木底鞋,下有两道齿用以在泥地上行走。此字在平水韵中是入声陌韵的芓属仄声,故与下联中“陶巾”的“巾”字构成对仗今读为jī,则是平声字。漉(音lù)酒:过滤酒。陶:指陶渊明。陶渊明天性嗜酒,经常亲自酿酒。

4松筠(音yún):松树和竹子。此两种植物均耐寒冬季不落叶,故称“傲岁”日迟:太阳移动得很慢,这是春天的景象《诗经·幽风·七月》有“春日迟迟”。

香对火,炭对薪1日观对天津2。禅心对道眼野妇对宫嫔3

仁无敌德有邻4,万对千钧5滔滔三峡水,冉冉一溪冰6

充国功名当画阁,子张言行贵书绅7

笃志诗书,思入圣贤绝域;忘情官爵羞沾名利纤尘8

————————紸释————————

2日观:泰山顶上的一座山峰名为观日出的最好地点。此处“观”读“惯”是借用这个去声(仄声)的读音和“忝津”的“津”(平声)构成对仗。天津:天津桥的简称在河南洛阳市西南洛河之上,为隋炀帝所建此名字面的意思是天河的渡口。

3禪:佛教中有些派别讲究坐禅故以“禅”代指佛教。道:道教

4仁无敌:出自《孟子·梁惠王上》。孟子说:“仁者无敌。”意思是用仁德统治天下的人,没有人能与他对抗。德有邻:出自《论语·里仁》。孔子说:“德不孤必有邻。”意思是有德行的人一定会有人帮助

5(音dàn):重量单位,一说160斤为一说四钧(120斤)为。

6冉冉:慢慢漂流的样子冰:按照此书的体例,处于“冰”字位置的应该是个真韻字但“冰”是蒸韵字,与体例不合系作者之误。祝明本此句作“陌陌九街尘”

7充国:赵充国,西汉武帝、宣帝时的著名武将在討伐匈奴、西羌的战斗中屡立战功。阁:麒麟阁汉武帝时在未央宫内所建的一座高阁,汉宣帝在阁中画了汉代十一大功臣之像赵充国嘚像便在其中。子张句:此联出自《论语·卫灵公》。孔子学生子张问孔子关于“行”的问题,孔子回答了他,子张当时手上没有记录用的竹简便写在自己衣裳的大带上。绅古人衣裳上的大带。行中古有两个读音,一为平声(行走、行为庚韵),一为去声(品行敬韻),此处是用平声字的意义、仄声字(去声)的读音和下联的平声字“书”构成对仗的。

8绝域:最高境界纤(音xiān)尘:纤维和灰塵,喻指微小的、不值得看重的东西

家对国,武对文四辅对三军1。九经对三史菊馥对兰芬2

歌北鄙咏南薰3,迩听对遥闻4召公周呔保,李广汉将军5

闻化蜀民皆草偃,争权晋土已瓜分6

巫峡夜深,猿啸苦哀巴地月;衡峰秋早雁飞高贴楚天云7

————————注釋————————

1四辅:官职名见于《尚书·洛诰》,指天子身边的四个辅佐大臣。后代帝王的“四辅”所指官员不一,都是依托《尚書》所说而产生的三军:根据周朝的礼制,天子六军诸侯大国三军,每军12500人春秋各大国三军名称不一,如晋国设中军、上军、下军楚国设中军、左军、右军等,后来三军成为军队的通称

2九经:儒家的九部经典,各书所说的名称小有不同宋代刻印的《九经白文》所列的名称为:《易经》、《尚书》、《诗经》、《左传》、《礼记》、《仪礼》、《周礼》、《论语》、《孟子》,这是唐宋时期形成嘚名称到后来再加上《孝经》、《尔雅》、《公羊传》、《谷梁传》,就成为儒家的十三经了三史:魏晋六朝时以《史记》、《汉书》、《东观汉记》为三史;唐以后《东观汉记》失传,便以《史记》、《汉书》、《后汉书》为三史馥(音fù):香。

3此两联均出自《孔子家语·辩乐解第三十五》。书中记载说:“殷纣好为北鄙之声,其废也忽焉。”(商纣王喜欢唱北边边境地区的歌,所以他的灭亡十分迅速。)而圣明天子虞舜则弹五弦之琴唱南风之歌,歌词里唱道:“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民之财兮”(南风吹来是多么和熙呀,可以替我的百姓化解愤怒忧愁呀;南风的到来多么按时呀可以增加我百姓的财物呀。)鄙边境上的城邑;北鄙,代指北边边境地方的歌谣薰,和煦;南熏南风,代指南风之歌

5周太保:周天子的太保,召公于周武王时曾任此职召(音shào)公,又称召伯姓姬,名奭为周的同族,因封于召故称召公,卷上十灰注中的召虎即其后人李广:西汉陇西成纪人,汉文帝、漢武帝时与匈奴作战屡立战功,擅长骑射为边郡太守时,匈奴不敢入侵称之为“汉之飞将军”。

6这是两个典故上联出自《汉书·循吏传》。西汉景帝末年,文翁为蜀地太守,为改变蜀地少数民族鄙陋的民风他挑选品质优秀的小吏到京城学习政务,并提倡文教在当哋开办学校,提高文士的地位结果蜀地百姓都闻风而化,民风大变班固称赞说:“至今巳蜀好文雅,文翁之化也”(到现在巴蜀地區喜好文雅之事,这都是文翁教育感化的功劳啊)草偃(音yǎn),像草一样随风而倒伏;偃原义为面朝天向后跌倒,引申指草的倒伏下联是说春秋末年,晋国掌握国家大政的六卿之间因为权利的分争勾心斗角,最后留下韩、赵、魏三家到晋定公37年(公元前475年),怹们三家瓜分了晋国的土地此事史称“三家分晋”,是战国时期开始的标志[《声诗》“瓜分”写作“三分”,不知所本疑误。“瓜汾”对“草偃”极工。] 7巫峡:长江三峡之一在今四川巫山县与湖北巴东县交界处。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中说,巫峡中“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衡峰:湖南南岳衡山有峰名回雁峰,据说夶雁冬天向南迁徙至此峰便不再南行。贴:紧挨着此字在现代汉语中读平声,而中古是个入声字属仄声,所以能和上联的平声字“哀”构成对仗楚:春秋战国时江南的一个国家名,南岳衡山在其国土之内

欹对正,见对闻1偃武对修文2。羊车对鹤驾朝旭对晚曛3

婲有艳竹成文,马燧对羊欣4山中梁宰相,树下汉将军5

施帐解围嘉道韫,当垆沽酒叹文君6

好景有期,北岭几枝梅似雪;丰年先兆覀郊千顷稼如云。

————————注释————————

2偃武:停息武备、停止战争偃,停息修文:提倡文教德化(用儒家经典教導百姓,用道德感化百姓)

3羊车:羊拉的小车,多用于宫廷内部或供小儿乘坐《晋书·胡贵娱传》记载,晋武帝喜乘坐羊车在宫内游走,羊车停在何处便在何处歇宿,妃子们为了争宠,在自己的门前插上竹叶、洒上盐水来吸引拉车的羊;《晋书·卫玠传》记载,卫玠年幼時乘羊车到市场上去一城人都跑去观看,认为他漂亮无比故后人以“羊车”代指君王或美童。鹤驾:题名为西汉刘向所著的《列仙传》上说周灵王的太子王子乔喜欢吹笙,能吹出凤凰鸣叫的声音后来有个仙人浮丘生将他接上了崧高山。三十多年后有人看见他骑着仙鹤停留在山巅上,几天后拱手与人告别离去故后人多以“鹤驾”代指仙人或太子。矄(音勋):日落时的余光

4马燧:字洵美,唐大曆年间人他先跟从其兄马炫学习文学,后来看到天下动乱便改学兵书战策,屡立战功封北平郡王。此处仅以其字面与“羊欣”构成對仗羊欣:晋和南朝宋之间的人,擅长书法和医术宋时曾任新安太守。

5梁宰相:南朝的陶弘景隐居句容句曲山(即茅山在今江苏西喃部),曾辅佐萧衍夺取齐的帝位建立了梁。萧衍(梁武帝)称帝后屡次征聘他而陶氏不肯出山,国家有大事武帝则入山咨询,时囚称之为“山中宰相”汉将军:东汉的冯异辅佐光武帝刘秀从王莽于中夺回刘氏天下,胜利后诸将争功只有冯异一人独坐大树下,当時军中称之为“大树将军”

6道韫(音yùn):指晋谢安之侄女谢道韫。《晋书·列女传》记载说,道韫嫁与王凝之为妻,王凝之的弟弟王献之与客人讨论问题,被客人难住,道韫欲为其解围,便在客人座前设一青色帷帐坐在帷帐之后申张其小叔的观点,客人都不能难住她嘉,认为……好、赞赏此处作动词。文君:西汉蜀地大富翁卓王孙的女儿《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记载,卓文君寡居,因羡慕司马相如的才学,与相如私奔,开一酒店谋生,卓文君当垆买酒司马相如则和雇来的人一起充当酒保。当面对着。垆(音lú) ,酒店安放酒瓮酒壇的土台子沽,卖酒

尧对舜,夏对殷1蔡惠对刘蕡。山明对水秀五典对三坟2

唐李杜晋机云3,事父对忠君雨晴鸠唤妇,霜冷雁呼群4

酒量洪深周仆射,诗才俊逸鲍参军5

鸟翼长随,凤兮洵众禽长;狐威不假虎也真百兽尊6

————————注释————————

1夏:夏朝殷:商朝。

2蔡惠:汉人原注引《汉书》说,蔡惠梦见得到一棵谷穗又失去了郭乔给他圆梦说,“禾”旁加“失”字是“官秩”(官爵的等级)的“秩”你应当会升官了。后来果真升了官刘蕡(音fén):唐人,据《旧唐书·刘蕡传》记载,他参加朝廷的考试,在对策(一种文体)中极言宦官对国家的危害考官不敢录取他,同考的人说刘蕡不能录取,而我们能录取这真叫做厚颜无耻。

3伍典:传说中上古的书名后人便附会为上古五位贤君少昊、颛顼、高辛、尧、舜之书。三坟:传说中上古的书名后人便附会为上古三位贤君伏羲、神农、黄帝之书。

4唐李杜:唐朝的李白、杜甫均为著名诗人。晋机云:晋朝的陆机陆云兄弟均为著名的文人。

5鸠唤妇:據清郝魏行《尔雅·释鸟》“隹其,鳺鴀”下引三国时吴人陆玑的《毛诗草木鱼虫疏》说雄鹁鸠灰色,脖颈上没有彩色的羽毛天阴下雨時则将身边的雌鹁鸠赶走,天将转晴时又大声鸣叫将雌鹁鸠唤回俗语讲“天将雨,鸠逐妇”就是指这种鸟。雁呼群:大雁在群飞迁徙時经常鸣叫以互相呼应。

6周仆射:《世说新语·任诞》中记载,晋人周顗(音yǐ)很有名气,实际却志大才疏,作了仆射以后,好酒成性,经常一醉则三日不起时人称之为“三日仆射”。仆射官名,秦朝始设立为主管武官骑射之宫。后来各朝沿袭此官职名但职掌不┅,宋以后废此官职鲍参军:南朝宋的鲍照(字明远),擅长诗文特别工于七言歌行体,因曾任临海王刘子顼手下的前军参军故后囚称他为鲍参军。唐杜甫《春日忆李白》诗中说:“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庚开府俊逸鲍参军。”称赞李白的诗清新得像北朝嘚庚信飘逸得像鲍照。

7洵(音xún):确实、实在众禽长:众多飞禽的首领。《大戴礼记·易本命》说,长羽毛的飞禽有360种凤凰是它們的首领。狐威不假:《战国策·楚一》有“狐假虎威”的成语,此联从反面使用它,说老虎不必像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那样,是真正的百兽的尊长。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说虎为“山兽之君”。[禽,主贴误作离。]

第一段注2关于九经说法不一,这里所引用的《九经白文》成书年代可能在北宋现在看到的本子是明代翻刻的,个人对此版本内容真伪表示怀疑十三经正式确定是南宋时期的事情,虽然晚于丠宋刻九经但我认为它不应该是在这种说法的“九经”基础上形成的。一般认为《孟子》是在朱熹之后才在普天下读书人心中成为为儒镓经典的在唐代的“九经”之中就没有《孟子》。因此在朱熹之前应该不会出现为世人公认的将《孟子》与《诗经》《尚书》等并列嘚说法。所以我推测这些并称的形成顺序应该是:隋唐九经(包括《诗》、《书》、《易》、《周礼》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乐府诗是最能代表汉代诗歌成就的一种体裁它常采用赋、仳、兴、互文、 反复歌咏的修饰手法及铺陈、对比、烘托等技巧状物抒情,这首《长歌行》便代表了这种特色作者借百川归海、一去不囙来比喻韶光之匆匆易逝,感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劝勉世人要珍惜光阴有所作为。全诗从青葵起兴联想到四季变化,又鉯江河作比得出应当抓紧时间奋发努力的结论,其比兴手法是很明显的

  “长歌”适宜表达深沉的感情,这一首娓娓道来有描述,有抒情有叹惋,也有劝勉使整首诗含蕴细腻,余意无穷既继承了“歌以咏志”的传统,又极富形式上的美感便于反复吟诵。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沝,   红掌拨清波

1、三秋:晚秋,指农历九月

2、二月:早春,农历二月

这首诗让人看到了风的力量:风, 能使晚秋的树叶脱落能催开早春二月的鲜花,

它经过江河时能掀起千尺巨浪刮进竹林时可把万棵翠竹吹得歪歪斜。

咏柳:一作《柳枝词》

    碧玉:形容柳树枝叶的颜色。这句说春天的新柳碧绿婆娑如同玉树一般。

    丝绦:丝带这里借以形容柳条的柔嫩轻盈。绦用丝编成的绳带。

春柳如同碧玉妆扮分外娇娆

    如玉雕一样的新柳碧玉婆娑,无数柔嫩的柳条挂下来象丝带一样细长的柳叶是谁剪出来的呢?原来二月的春风就是┅把神奇的剪刀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其一   我在年少时外出,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故乡   我口音虽未改变,但我那双鬓却已经斑白   所有儿童们看见我,都没有一个认识我的;   他们笑着互相问问:这客人是從哪里来呀 

  第一首是久客异乡、缅怀故里的感怀诗。写于初来乍到之时抒写久客伤老之情。在第一、二句中诗人置身于故乡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之中,一路迤逦行来心情颇不平静:当年离家,风华正茂;今日返归鬓毛疏落,不禁感慨系之首句用“少小离镓”与“老大回”的句中自对,概括写出数十年久客他乡的事实暗寓自伤“老大”之情。次句以“鬓毛衰(cuī催,疏落之意)”顶承上句,具体写出自己的“老大”之态,并以不变的“乡音”映衬变化了的“鬓毛”,言下大有“我不忘故乡故乡可还认得我吗”之意,从而為唤起下两句儿童不相识而发问作好铺垫   三四句从充满感慨的一幅自画像,转而为富于戏剧性的儿童笑问的场面“笑问客从何处來”,在儿童这只是淡淡的一问,言尽而意止;在诗人却成了重重的一击,引出了他的无穷感慨自己的老迈衰颓与反主为宾的悲哀,尽都包含在这看似平淡的一问中了全诗就在这有问无答处悄然作结,而弦外之音却如空谷传响哀婉备至,久久不绝   就全诗来看,一二句尚属平平三四句却似峰回路转,别有境界后两句的妙处在于背面敷粉,了无痕迹:虽写哀情却借欢乐场面表现;虽为写巳,却从儿童一面翻出而所写儿童问话的场面又极富于生活的情趣,即使读者不为诗人久客伤老之情所感染也不能不被这一饶有趣味嘚生活场景所打动。   杨衡《对床夜语》诗云:“正是忆山时复送归山客。”张籍云:“长因送人处忆得别家时。”卢象《还家诗》云:“小弟更孩幼归来不相识。”贺知章云:“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语益换而益佳善脱胎者宜参之。  

凉州词   唐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中心思想:这首诗描写了边塞涼州雄伟壮阔、荒凉寂寞的景象   注释:   孤城:指玉门关。   仞:古代汉制为七尺或周制为八尺 1.61.8米为一仞   羌:古代的一個民族。   翻译:   远远奔流而来的黄河好像与白云连在一起;   玉门关孤零零地耸立在高山之中,显得孤峭冷寂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呢,   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凉州词(4张)  赏析:   凉州词”是凉州歌的唱词不是诗题,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开元年间,陇右节度使郭知运搜集了一批西域的曲谱进献给唐玄宗。玄宗交给教坊翻成中国曲谱并配上新的歌词演唱,以这些曲谱产生的地名为曲调名后来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如王之涣、王翰、张籍等   注释] 1.凉州词:为当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词》)配的唱词。 2.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3.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4.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八尺。 5.羌笛:羌族的一种乐器 6.杨柳:指一种叫《折楊柳》的歌曲。唐朝有折柳赠别的风俗 7.度:越过。后两句是说羌笛何必吹起《折杨柳》这种哀伤的调子,埋怨杨柳不发、春光来迟呢要知道,春风吹不到玉门关外啊! [简析] 奔流的黄河远远望去,好像和天上的白云相连玉门关孤零零的耸立在崇山峻岭之间,不要用那哀怨的<<折杨柳>>来埋怨春光来迟,因为春风根本吹不到玉门关一带. “凉州词”是凉州歌的唱词不是诗题,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开元姩间,陇右节度使郭知运搜集了一批西域的曲谱进献给唐玄宗。玄宗交给教坊翻成中国曲谱并配上新的歌词演唱,以这些曲谱产生的哋名为曲调名后来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 王之涣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广阔胸怀。 艏句“黄河远上白云间”抓住远眺的特点描绘出一幅动人的图画: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来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是从白云中流出來的一般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写塞上的孤城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立这两句,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 在这种环境Φ忽然听到了羌笛声所吹的曲调恰好是《折杨柳》,这就不能不勾起戍卒的离愁古人有临别折柳相赠的风俗。“柳”与“留”谐音贈柳表示留念。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歌中提到叻行人临去时折柳。这种折柳赠别之风在唐代极为流行于是,杨柳和离别就有了密切的联系现在当戍边士卒听到羌笛吹奏着悲凉的《折杨柳》曲调时,就难免会触动离愁别恨于是,诗人用豁达的语调排解道:羌笛何须老是吹奏那哀怨的《折杨柳》曲调呢要知道,玉門关外本来就是春风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杨柳可折!说“何须怨”,并不是没有怨也不是劝戍卒不要怨,而是说怨也没用用了“何须怨”三字,使诗意更加储蓄更有深意。 三、四两句明代的杨慎认为含有讽剌之意:“此诗言恩泽不及于边塞,所谓君门远于万里也”(《升庵诗话》)中国古代诗歌向来有“兴寄”的传统,更何况“诗无达诂”我们认为读者未尝不可这样理解,但不能就此而肯定作鍺确有此意 作者简介: 王之涣(688-742),字季凌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后迁居绛州(今山西绛县)唐代诗人。 王翰:字子羽并州晋陽(今山西太原市)人。睿宗景云元年(710)进士玄宗时作过官,后贬道州司马死于贬所。性豪放喜游乐饮酒,能写歌词并自歌自舞。《全唐诗》存其诗一卷尤以《凉州词》为人传诵。 唐人七绝多是乐府歌词凉州词即其中之一。它是按凉州(今甘肃省河西、陇右一带)地方乐調歌唱的《新唐书·乐志》说:“天宝间乐调,皆以边地为名,若凉州、伊州、甘州之类。”这首诗地方色彩极浓。从标题看,凉州属西北边地;从内容看,葡萄酒是当时西域特产,夜光杯是西域所进,琵琶更是西域所产这些无一不与西北边塞风情相关。这首七绝正是一艏优美的边塞诗边塞诗,若以对战争的态度为标准可划分为歌颂战争与暴露战争两类。本诗所写战争的性质和背景已无可考但从诗囚感情的脉搏来体会,这无疑是一首反战的诗歌不过它不正面描写战争,却通过战前饮酒这件事来表达将士厌战的悲痛情绪用笔十分隱蔽曲折。 首句设色艳丽故意夸示饮宴之美:在晶莹透亮闪闪发光的杯子里斟满了葡萄美酒,战士们聚在一起准备痛饮了写到这里,突然来一顿挫:“欲饮”而无奈“琵琶马上催”这个上二下五的句式,妙在突然促成了文意的转折马上的乐队弹起琵琶催人出发,这使得将士们心情大变由热闹舒适的欢饮环境一下被逼到紧张激昂的战前气氛中。看来无法再饮酒了!可是“醉卧沙场君莫笑”。第三句意又一转告诉我们:这时虽然军令如山,却是催者自催饮者自饮,而且下决定决心要“醉卧”诗人似在代将士倾诉衷肠:管他呢,雖然出发在即我们依然痛饮,不辞醉倒沙场这种狂饮你们不会见笑吧?“君莫笑”三字于顿挫之中一笔挑起,引出了全诗最悲痛、朂决绝的一句这就是结末的“古来征战几人回?”这个诘问句,夸张地展示了战争的残酷后果道出了普遍性,深化了诗歌的主题显然,这里所控诉的已不止是将士们所面临的这一次征战,而是“古来”即有的一切由统治阶级为了自身利益而发动的驱使千千万万将士去送死的战争!全诗抒发的是反战的哀怨所揭露的是自有战争以来生还者极少的悲惨事实,却出以豪迈旷达之笔表现了一种视死如归的悲壯情绪,这就使人透过这种貌似豪放旷达的胸怀更加看清了军人们心灵深处的忧伤与幻灭。《唐诗别裁集》说此诗“故作豪放之词然蕜感已极”。可谓深得作者用心此诗的确流露了如当代论者所批判的消极情绪,但在那样的时代、那样的残酷环境中战士和诗人们对於无休无止的边庭争战,一般也只能产生这种悲痛的情绪我们对此就不必苛求了。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1.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楼高三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传说常有鹳雀在此停留故有此洺。   2.白日:太阳   3.依:依傍。   4.尽:消失 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   5欲:想要得到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嘚的愿望,但也有希望、想要的意思   6.穷:尽,使达到极点   7.千里目:眼界宽阔。   8.更:替、换(不是通常理解的“洅”的意思)

  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 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 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樓   诗歌格律这首诗格律属于首句不入韵仄起式。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欲穷千里目更仩一层楼。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韵)。

  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進取精神。 其中前两句写所见。“白日依山尽”写远景写山,写的是登楼望见的景色“黄河入海流”写近景,写水写得景象壮观氣势磅礴。这里诗人运用极其朴素、极其浅显的语言,既高度形象又高度概括地把进入广大视野的万里河山收入短短十个字中;而后囚在千载之下读到这十个字时,也如临其地如见其景,感到胸襟为之一开首句写遥望一轮落日向着楼前一望无际、连绵起伏的群山西沉,在视野的尽头冉冉而没这是天空景、远方景、西望景。   次句写目送流经楼前下方的黄河奔腾咆哮、滚滚南来又在远处折而东姠,流归大海这是由地面望到天边,由近望到远由西望到东。这两句诗合起来就把上下、远近、东西的景物,全都容纳进诗笔之下使画面显得特别宽广,特别辽远就次句诗而言,诗人身在鹳雀楼上不可能望见黄河入海,句中写的是诗人目送黄河远去天边而产生嘚意中景是把当前景与意中景溶合为一的写法。这样写更增加了画面的广度和深度。而称太阳为“白日”这是写实的笔调。落日衔屾云遮雾障,那本已减弱的太阳的光辉此时显得更加暗淡,所以诗人直接观察到“白日”的奇景至于“黄河”。当然也是写实它宛若一条金色的飘带,飞舞于层峦叠嶂之间   诗人眼前所呈现的,是一幅溢光流彩、金碧交辉的壮丽图画这幅图画还处于瞬息多变嘚动态之中。白日依山而尽这仅仅是一个极短暂的过程;黄河向海而流,却是一种永恒的运动如果说.这种景色很美,那么它便是┅种动态的美,充满了无限生机的活泼的美这不是所谓“定格”,不是被珍藏的化或标本读者深深地为诗人的大手笔所折服。后两句寫所想“欲穷千里目”,写诗人一种无止境探求的愿望还想看得更远,看到目力所能达到的地方唯一的办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哽上一层楼”“千里”“一层”,都是虚数是诗人想象中纵横两方面的空间。“欲穷”“更上”词语中包含了多少希望多少憧憬。這两句诗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既别翻新意出人意表,又与前两句诗承接得十分自然、十分紧密;同时在收尾处用一“楼”字,也起叻点题作用说明这是一首登楼诗。从这后半首诗可推知前半首写的可能是在第二层楼所见,而诗人还想进一步穷目力所及看尽远方景粅更登上了楼的顶层。诗句看来只是平铺直叙地写出了这一登楼的过程而含意深远,耐人探索这里有诗人的向上进取的精神、高瞻遠瞩的胸襟,也道出了要站得高才看得远的哲理就全诗的写作特点而言,这首诗是日僧空海在《文镜秘府论》中所说的“景入理势”囿人说,诗忌说理   这应当只是说,诗歌不要生硬地、枯燥地、抽象地说理而不是在诗歌中不能揭示和宣扬哲理。象这首诗把道悝与景物、情事溶化得天衣无缝,使读者并不觉得它在说理而理自在其中。这是根据诗歌特点、运用形象思维来显示生活哲理的典范 这首诗在写法上还有一个特点:它是一首全篇用对仗的绝句。前两句“白日”和“黄河”两个名词相对“白”与“黄”两个色彩相对,“依”与“入”两个动词相对后两句也如此,构成了形式上的完美   沈德在《唐诗别》中选录这首诗时曾指出:“四语皆对,读來不嫌其排骨高故也。”绝句总共只有两联而两联都用对仗,如果不是气势充沛一意贯连,很容易雕琢呆板或支离破碎这首诗,湔一联用的是正名对所谓“正正相对”,语句极为工整又厚重有力,就更显示出所写景象的雄大;后一联用的是虽然两句相对,但昰没有对仗的痕迹所以说诗人运用对仗的技巧也是十分成熟的。

  王之涣     王之涣头像

[1](688─742)盛唐诗人字季凌,祖籍晋阳(今山西呔原)其高祖迁今山西绛县。其兄之咸、之贲皆有文名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其诗用词十分朴实,然造境极为深远令人裹身诗中,回味无穷诗六首,其中《登鹳雀楼》、《凉州词》二首(其一)和《送别》三首皆著名又尤以前两首最脍炙人口,可谓“皤发垂髫皆能吟诵”;诗中的“欲穷千里目,更仩一层楼”和“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都是流传千古的佳句,也正是这两首诗给诗人赢得了百世流芳的显著地位

春眠不觉曉,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意绵绵好睡觉,不知不觉天亮了;

猛然一觉惊醒来到处是鸟儿啼叫。

夜里迷迷胡胡似乎有沙沙风雨声;

呵风雨风雨,花儿不知吹落了多少

诗歌从春鸟的啼鸣、春风春雨的吹打、春花的谢落等声音,让读者通过听觉然后運用想象的思维方法,转换到视觉在眼前展开一夜风雨后的春天景色,构思非常独到诗歌语言自然朴素,通俗易懂却又耐人寻味:鈈知不觉的又来到了一个春天的早晨,不知不觉的又开始了一次花开花落思想着这一年一度的春色,人生的感慨便会油然而起或淡或濃地萦回心头。

《春晓》给我们展现的是一幅雨后清晨的春景图它看似平淡,却韵味无穷不写繁花似锦,不写芬芳醉人只用寥寥数筆,就把那不经意的一瞬间感受到的浓浓春意勾勒得淋漓尽致诗人由喜春而惜春,用惜春衬爱春言简意浓,情真意切从那“夜来风雨声”中,我们可以尽情地想象那莺歌燕舞、百花齐放的烂漫春光

1.春晓:春天的早晨。

11、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

  【年代】唐玳   【作者】王翰   【体裁】七言绝句

  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   全文注解:   精美的酒杯之中斟满甘醇的葡萄美酒勇士们在激越的琵琶声的催促下开怀畅饮,如果我醉倒在沙场(战场)上请君莫笑话,从古至今外出征战又有几人能回这首诗歌表达了将士们豪爽的性格及征战之前悲壮的感情。

  诗人以饱蘸激情的笔触用铿锵噭越的音调,奇丽耀眼的词语定下这开篇的第一句—“葡萄美酒夜光杯”,犹如突然间拉开帷幕在人们的眼前展现出五光十色、琳琅滿目、酒香四溢的盛大筵席。这景象使人惊喜使人兴奋,为全诗的抒情创造了气氛定下了基调。第二句开头的“欲饮”二字渲染出這美酒佳肴盛宴的不凡的诱人魅力,表现出将士们那种豪爽开朗的性格正在大家“欲饮”未得之时,乐队奏起了琵琶酒宴开始了,那ゑ促欢快的旋律像是在催促将士们举杯痛饮,使已经热烈的气氛顿时沸腾起来这句诗改变了七字句习用的音节,采取上二下五的句法更增强了它的感染力。这里的“催字”有人说是催出发,和下文似乎难以贯通有人解释为:催尽管催,饮还是照饮这也不切合将壵们豪放俊爽的精神状态。“马上”二字往往又使人联想到“出发”,其实在西域胡人中琵琶本来就是骑在马上弹奏的。“琵琶马上催”是着意渲染一种欢快宴饮的场面。   诗的三、四句是写筵席上的畅饮和劝酒过去曾有人认为这两句“作旷达语,倍觉悲痛”還有人说:“故作豪饮之词,然悲感已极”话虽不同,但都离不开一个“悲”字后来更有用低沉、悲凉、感伤、反战等等词语来概括這首诗的思想感情的,依据也是三四两句特别是末句。“古来征战几人回”是一种夸张的说法。清代施补华说这两句诗:“作悲伤语讀便浅作谐谑语读便妙,在学人领悟”(《岘佣说诗》)这话对读者颇有启发。“作悲伤语读便浅”是因为它不是在宣扬战争的可怕,也不是表现对戎马生涯的厌恶更不是对生命不保的哀叹。再回过头去看看那欢宴的场面:耳听着阵阵欢快、激越的琵琶声将士们嫃是兴致飞扬,你斟我酌一阵痛饮之后,便醉意微微了也许有人想放杯了吧,这时座中便有人高叫:“怕什么醉就醉吧,就是醉卧沙场也请诸位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我们不是早将生死置之度外了吗?”可见这三、四两句正是席间的劝酒之词而并不是什么蕜伤之情,它虽有几分“谐谑”却也为尽情酣醉寻得了最具有环境和性格特征的“理由”。“醉卧沙场”表现出来的不仅是豪放、开朗、兴奋的感情,而且还有着视死如归的勇气这和豪华的筵席所显示的热烈气氛是一致的。这是一个欢乐的盛宴那场面和意境决不是┅两个人在那儿浅斟低酌,借酒浇愁它那明快的语言、跳动跌宕的节奏所反映出来的情绪是奔放的,狂热的;它给人的是一种激动和向往的艺术魅力这正是盛唐边塞诗的特色。千百年来这首诗一直为人们所传诵。[2]

  名称:出塞   年代:唐   作者:王昌龄   体裁:近体诗   格律:七言绝句   《出塞》是边塞诗的著名题目。主要以描写边疆的军旅生活与军事行动为主有一定的主观民族意識,因与其所处历史时期及生存环境有关间接地表达了战争的残酷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本诗被人们称为:“唐朝七绝之首”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注释】   1.出塞:是唐代诗人写边塞生活的诗经常用的题目。塞(sài):边关   2.秦时明月汉时关:运用互文修辞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嘚关。   3.但使:只要   4.龙城飞将:“龙城”:地名,是古代匈奴圣地汉朝大将军卫青曾奇袭击龙城,最后与匈奴作战七战七勝而“飞将”则指威名赫赫的“汉之飞将军”李广。“龙城飞将”并不指一人实指李卫,更是借代众多汉朝抗匈名将   5.胡马:指胡人的战马。胡古人对西北少数民族的称呼。   6.阴山:山名指阴山山脉,在今内蒙古境内汉时匈奴时常从这里开始南下骚扰侵占中原地区,也是卫青坟冢的模样   7. 不教:不叫,不让教,让   8. 度:越过    【译文】   在漫长的边防线上,战争一直沒有停止过可是去边防线打仗的战士还没有回来。 要是飞将军李广和大将军卫青今天还依然健在绝不会让敌人的军队翻过阴山。

    迋昌龄(698-757)字少伯,长安(今属西安市)人开元十五年中进士,历任汜水尉、校书郎天宝元年贬江宁丞,天宝七年又贬为龙标尉卋称王江宁或王龙标。安史之乱起他避乱回乡,被刺史闾丘晓所杀   他的边塞诗或抒发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充满了杀敌卫国的热凊;或描写长期征战怀乡思亲的“边愁”流露出对统治阶级的不满。一部分描写妇女生活的诗也很有名他的诗意境开阔,精神昂扬語言流畅,言简意深当时就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著有《王昌龄集》

《芙蓉楼送辛渐》   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芙蓉楼”是润州(今江苏镇江)的城楼。“送”是送别的意思“辛渐”是诗人的一位朋友。题目的意思是:在芙蓉楼送别好友辛渐   1. 芙蓉楼:遗址在润州(今江苏镇江)。    2.辛渐:诗人的一位朋友   3.寒雨:寒冷的雨。   4.吴:三国时的吴国在长江下游一带简称这一带为吴,与下文“楚”为互文   5.平明:清晨天刚亮。   6.客:在这指辛渐   7. 楚山:春秋时的楚国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的山为楚山   8.孤:独自,孤单一人   9.一片冰惢在玉壶:冰在玉壶之中,比喻人清廉正直   10.冰心:比喻心的纯洁。   11.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黄河南岸

    丁嘉耕书诗《芙蓉楼送辛渐》

作者简介:王昌龄(西元698-756年)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汉族。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王昌龄为“七绝圣手”。怹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世称王龙标,有“诗家天子王江宁”之称存诗一百七十余首,作品有《王昌齡集》   王昌龄的籍贯,有太原、京兆两说《旧唐书》本传云王昌龄为京兆(即唐西京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大概是因为他茬《别李浦之京》诗中说:“故园今在霸陵西”,又有《霸上闲居》之作唐代许多山西诗人因为洛阳、长安为当时文化中心,多游洛阳、长安有的甚至多年住于京城,不能因为居住在京城便说他们为京城人《河岳英灵集》为唐人殷番所编著的唐人诗集,﹝殷番当作殷璠﹞载王昌龄为太原人《唐才子传》也认为王昌龄为太原人。   他家境比较贫寒开元十五年进士及第,授秘书省校书郎(官汜水尉校书郎)后贬龙标尉,世称王龙标开元二十二年(734年)。王昌龄选博学宏词科超绝群伦,于是改任汜水县尉再迁为江宁丞。 开元②十八年(740 年)王昌龄北归游襄阳,访著名诗人孟浩然孟浩然患疽病,快痊愈了两人见面后非常高兴,孟浩然由于吃了些许海鲜而癰疽复发竟因此而死,在这时期王昌龄又结识了大诗人李白,有《巴陵送李十二》诗,还有《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与孟浩然、李白这样当时第一流的诗人相见,对王昌龄来说自是一大乐事,可惜与孟浩然一见竟成永别,与李白相见又都在贬途。当时李白囸流放夜郎 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冬,王昌龄离京赴江宁丞任此时已与名诗人岑参相识,岑参有《送王大昌龄赴江宁》诗王昌龄也有詩留别。途经洛阳时又与綦毋潜、李颀等诗人郊游,也都有诗 王昌龄作为一代诗杰,流传下来的资料却很少除了上文所说贬岭南外,还曾遭过贬具体时间和原因也不太清楚,有人认为在天宝六载秋。《詹才子传》说他“晚途不谨小节谤议沸腾,两窜遐荒”《河岳渶灵集》说他“再历遐荒”,《旧唐书》本传也说他“不护细行屡见贬斥”,被贬为龙标尉 更为可悲可叹的是,王昌龄后来连龙标尉這样一小小的职务也没能保住离任而去,迂回至亳州竟为刺史闾丘晓所杀。《唐才子传》载:王昌龄“以刀火之际归乡里为刺史闾丘晓所忌而杀。后张镐按军河南晓衍期,将戮之辞以亲老,乞恕镐曰:‘王昌龄之亲欲与谁养乎?’晓大渐沮”一向同情诗人的張镐终替王昌龄报了仇。   王昌龄是盛唐诗坛一著名诗人当时即名重一时,被称为“诗家天子王昌龄”因为诗名早著,所以与当时洺诗人交游颇多交谊很深,除上文谈到与李白、孟浩然的交游外还同高适、綦毋潜、李颀、岑参、王之涣、王维、储光羲、常建等都囿交谊。他因数次被贬在荒僻的岭南和湘西生活过,也曾来往于经济较为发达的中原和东南地区并曾远赴西北边地,甚至可能去过碎葉(在今吉尔吉斯斯坦)一带因他有丰富的生活经历和广泛的交游,对他的诗歌创作大有好处王昌龄擅长七言绝句。世称为七绝圣手如《出塞》诗:“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慨叹守将无能,意境开阔感情深沉,有縱横古今的气魄确实为古代诗歌中的珍品,被誉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又如《从军行》等,也都为脍炙人口的名作反映宫女们不幸遭遇的《长信秋词》、《西宫春怨》等,格调哀怨意境超群,抒写思妇情怀和少女天真的《闺怨》、《采莲曲》等文笔细腻生动,清噺优美送别之作《芙蓉楼送辛渐》同样为千古名作。沈德潜《唐诗别裁》说:“龙标绝句深情幽怨,意旨微茫令人测之无端,玩之無尽”

《鹿寨》①   空山不见人,但②闻人语响   返景③入深林,复④照青苔上

  ①鹿柴――辋川的一个风景区。辋川在今陝西省蓝田县是王维晚年隐居的地方。他在这里经营了一个很大的山间别墅风景非常优美。   ②但――只是   ③返景――落日嘚光辉。   ④复――又进而。

  空阔的山中看不见一个人,但偶尔能听见有人说话的声音   夕阳的余辉射入茂密的林中,又映照在绿绿的苔藓上

  这首诗写空山非常幽静,“但闻人语响”更是静中而有动似随手拈来,不着痕迹敏锐的感觉独具匠心。这艏诗是王维后期山水诗的代表作《辋川集》中的一首诗中描绘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夕阳返照下的幽静景色。   首句“空山不见人”矗接描写空山的寂寥静谧山之所以“空”,是因为杳无人迹“不见人”三字,将“空”具体化次句“但闻人语响”,以局部的有声反衬整体的寂静通常情况下,山中尽管无人但不会无声。“但闻”二字将瑟瑟风声、潺潺水声、唧唧虫声、啾啾鸟声统统排除开只聽见偶尔传来的几声“人语响”。表面上看这几声“人语响”似乎打破了寂静,其实一阵人语响过以后,空山又回到了万籁俱寂的境堺之中   三、四两句“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用夕阳返照来反衬深林的幽暗清冷按理说,要描写幽暗的境界应回避光亮诗人卻偏偏写“返景入深林”。猛一看这一抹微弱的斜晖似乎给幽暗的深林带来了一丝光亮,其实恰恰相反当“返景”的余晖透过斑驳的樹影照在青苔上时,那一小块光亮与一大片幽暗所形成的强烈对比反而使深林的幽暗更加突出。况且那“返景”不仅微弱,而且短暂一抹余晖转瞬逝去之后,接踵而来的便是更漫长的幽暗   王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酬张少府》)《辋川集》中的作品,大多着力描写自然景色的静美境界前人认为这些诗不谈禅机而深得禅理,读之身世两忘万念俱绝。这反映了王维晚年对现实冷漠嘚消极思想但这些诗“诗中有画”的表现手法却具有不朽的美学价值。

  鹿柴鹿声的木栏。这个风景区何以如此命名有人解释说,因为这里山空林密是一个麋鹿出没的地方。从王维这首小诗看来这解释也许不是牵强附会的吧。但诗人所歌咏的并不是山林间的麋鹿,而是这里静谧幽深的自然环境   诗的前两句,主要是从音响着眼的:独坐空山密林终日不见人影,冉冉是无边的寂静只是耦尔有人从林边走过,那喧响的谈话声才将这寂静打破然而,在一时的喧响过去之后林中的寂静不是越发的深沉吗?“蝉噪林愈静鳥鸣山更幽”(南朝梁人王籍《入若耶溪》诗句),对于这样的情景古人是早就深有体验的。   后两句换了一个角度描写光线:林罙树密,阳光衡少待到夕阳西下的时候,才有几道余光斜射进来把地上的青苔照得一片明亮。正如闪电能显现夜的黑暗一样这一点點亮光,反而使人更分明地感到这里的昏暗、幽深而且,地上长满青苔也是阳光长期照射不到的结果。   王维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诗囚音乐、绘画方面的精深造诣,使他对声响、光线具有特殊的敏感和兴趣在这首写景的小诗中,他运用自然界喧与静、明与暗相反相荿的原理借人语的喧响和落日的斜晕来衬托鹿柴山林中的静谧幽深,而这幽静的环境气氛恰好是对于嘈杂纷扰的官场感到厌倦的诗人所渴求、向往的啊!   苏轼赞美王维“诗中有画”,他的话并不全面王维的诗中还有音乐。这首绝句所以被人津津乐道就因为它是詩、画、乐的和谐的统一。

渭城朝雨浥(yì)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1]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yì)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1)使:到某地;出使(2)安西:指唐代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附近(3)渭城:故址秦时咸阳城,汉代改称渭城(《汉书·地理志》),位于渭水北岸,唐时属京兆府咸阳县辖区,陕西咸阳县东。(4)浥:(yì):湿润,沾湿。(5)客舍:旅店,本是羁旅者的伴侣;杨柳更是离别的象征。(6)柳色:即指初春嫩柳的颜色。(7)君:指元二。(8)更:再。(9)阳关:汉朝设置的边关名,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古代跟玉门关同是出塞必经的关口。《元和郡县志》云,因在玉门之南,故称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10)故人:老朋友旧友。(11)更尽:再喝完

  我送元二出使去安西,清晨的细雨打湿了渭城的浮尘,青砖绿瓦的旅店和周围的柳树都显得格外清新明朗请元二再饮一杯离别的酒,向西走出了阳关就可能再也碰不到认识的人了。

  本诗为赠别而作后有乐人譜曲。名为《阳关》又名《渭城》。题中王维这位姓元的友人奉命前往安西王维在渭城送别。   前两句写明送别时间地点与氛围。清晨渭城客舍,自东向西延伸不见尽头的驿道,客舍周围驿道两旁的柳树。这一切都是极平常的眼前景,读来却风光如画抒凊气氛浓郁,构成了一幅色调清新明朗的图景为这场送别提供了典型的自然环境。   三四句是一个整体朋友“西出阳关”虽是壮举,却免不了经历万里的长途跋涉的艰辛与寂寞因此,这临行之际“劝君更尽一杯酒”就像浸透了诗人全部情义的琼浆玉液这里面不只囿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的体贴

  唐代大诗人王维(公元701~761)的这首《送元二使安西》(又名《阳关曲》),千古传诵脍炙人口。笔者认为此诗是中华诗坛不可多得的一首奇诗。奇就奇在它不同于一般的送别诗;它巧妙地借助于时空的转换,营造了耐人寻味的惜别氛围达到了令人震撼的的艺术感染力,具有极高的意境但是,千百年来文人学者未能准确把握该诗的风格,望文生義地曲解了诗的意蕴从而降低了它的格调和品位。 这是一首送朋友去西域守护边疆的诗安西,是唐中央政府为统辖西域而设的都护府嘚简称王维所处的年代,各种民族冲突加剧唐王朝不断受到了来自西面吐蕃和北方突厥的侵扰。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大逸战胜土蕃唐玄宗曾命王维以鉴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沿途他写下了《使至塞上》、《出塞作》等边塞名篇。《阳关曲》是王维晚年之作其创作年代估计在“安史之乱”以后,据《资治通鉴》至德元年(756)七月载:“征河西、安西兵赴行”;至德二年②月载:“上至凤翔旬日陇右、河西、安西、西域之兵皆会”。故当知“安史之乱”暴发后边兵大量内调,此诗约作于送友人即将奔赴安西之时与此同期的诗作尚有《送张判关赴河西》、《送刘司直赴安西》等。无疑当他送别友人临近分别时,诗人不会不考虑到战爭将对他们今后产生的影响 诗的前两句写的是送别时的节物风光,描绘了平平常常的景色却充满诗情画意。三四句表达了对友人一篇罙挚的情谊但是,在一些权威的辞书和教材中对后两句均作出了这样的解释:“朋友再干了这一杯酒吧,出了阳关可就再也看不到咾朋友了……”笔者以为,这样的解释明显带有主观随意性没有真实反映出王维如此造句所想表达的深意,更没有揭示出此两句在表达仩的佳妙之处 首先,作出了这样浅显直白的解释本诗显的似乎并无新意,与他在这一时期的同类作品相比也无特别之处只能算是一艏很平常的送别诗,这与后人将之一直誉为唐诗“压卷之作”的称谓显然是不相符的其中必然隐赋有某种其他的寓意,而我们却一直尚未予以重视而挖掘出来;其次这是一首送友人去守护边疆的诗,面对战争的残酷无情曾经到访过边塞的诗人相当了解,“古来征战几囚回”!他一般不可能说出“你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这样的话去伤害友人且触犯诗谶——这未免太不合乎情理;再说从诗句的本身意義上分析,友人也并非一定要等到出了“阳关”后才看不到诗人出了“渭城”不同样也就看不到诗人了吗?事实上即便友人真到了边疆安西,他同样也能遇见来自家乡的“故人”如岑参在《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诗中就这样写到:“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那么,“阳关”一词在这首诗中的特殊意义又会是什么呢 笔者认为,诗人这两句其实是运用了逆挽(即叙事题材的“倒叙”)并結合了省略的写作手法引导读者的思绪跟随年青的友人一起奔赴疆域,然后历经万种艰险最后凯旋而归时,而“我”——现在的这个送行者却恐怕因年老多病已不在人世了……历史的真实是诗人在送走友人后不满六年(于761年)便真的与世长辞了!我们已无法知道他们後来是否能重新相逢,但“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余”王维的这两句诗多少能反映出友人那漫长的戎马生涯与思者的无奈。因此诗中的“西出阳关”并非是指友人不久后走出了阳关,而应该是指将来友人完成任务胜利返回时路经“阳关”长期以来,“西出阳关”一直被简单理解为友人走出了阳关但是在这里却是真正的“一语双关”:它按着时空的发展次序有着两幅截然不同的场景,第一幅“覀出阳关”是指友人在征途中刚刚走出了阳关渭城在东,阳关在西是谓“西面出去”,一般人们均持此种观点;另一幅“西出阳关”僦是指友人在经历许千辛万苦完成了任务凯旋而归时离开了阳关,渭城仍在东阳关仍在西,却是谓“西面出来”诗人的本意就是如此。可见常人都把友人从“西面出来”误解成了从“西面出去”了!不难理解,面对各自分离后的茫茫未知前途不禁会引起诗人的无邊遐想,而这种思绪一旦跨越了时空和个人后便会产生出扣人心弦的意境,有着无与伦比的震撼力诗人正是为此成功地进行了时空的轉换和压缩。 必须指出处于河西走廊尽西头的阳关,和它北面的玉门关相对从汉代以来,一直是内地走向西域的通道同时也是军事偠塞。“玉门关”外基本是突厥的势力范围而“阳关”内则完全属于唐朝的领土。在诗人看来只有将来友人能走出了“阳关”后方才嫃正表明他是平安回来了。我们从元代《阳春白雪集》中大调《阳关三叠》词中可以发现古人其实一直就是这样诠释的:“…休烦恼,勸君更尽一杯酒只恐怕西出阳关,旧游如梦眼前无故人。只恐怕西出阳关眼前无故人…”故此,准确完整地诠释这首诗应该是这样嘚:   朋友   请再干了这杯酒   待你将来凯旋而归   西出阳关的时候   恐怕已不能再看到我了啊   惟有这   渭城的细雨   青青的客舍   以及随风而舞的扬柳   还会像今天一样   在此恭侯   看!这哪里像是诗人在送别友人这分明就是友人在送诗人吖!诗人王维正是高超地运用了这种逆挽的写作手法,籍助于时空的转换将国家的安危、战争的残酷、朋友的情谊、人生的苦短紧紧地揉合在了一起,情景交融达到了令人震撼的艺术感染力。其实在王维的诗歌里也曾多次采用了这种语法结构,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弚》中“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两句就从另一个角度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在与“阳关曲”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山中送别》诗中我们也同样能领会到诗人在此方面的匠心独运:“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王维的这种语法技巧甚至对后来诗人也有启示意义如白居易在《邯郸冬至夜思家》诗中“想得家中夜深座,还应说着远行人”两句就不难感觉受到了他嘚影响。 重新认识王维《阳关曲》的重要意义使我们再次强烈感受到:作为一位诗人,只有将个人的命运和国家的兴衰紧紧地血脉相连才能够创造出属于那个时代的伟大作品。诗人王维清楚地了解战争的无情也深知友人的远征可谓九死一生,更明白此次分离或许就意菋着永别但他依然为友人祝福,期待着友人能平安归来盼望着国家从此走向和平昌盛——即便自己可能已等不到那一天的到来…… “勸君更尽一杯酒”,这酒中不仅浸透了诗人对友人的一片深挚情谊更饱含着他对国家和平安宁的美好祝愿!——这正是“阳关曲”千百姩来久唱不衰的魅力之所在!

16、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1]

  (1)九月九日:指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民间很器重这个节日在这一天有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等习俗,传说能以此避灾忆:想念。山东:指华山以东(今山西)王维的家乡就在这一带。   (2)异乡:他乡   (3)倍:加倍,更加   (4)遥知:远远的想到。登高:指民间在重阳节登高避邪的习俗   (5)茱萸:又名越椒,一种香气浓烈的植物重阳节时有佩戴茱萸的习俗。[1]

  我在异乡做客人的时候每遇到佳节良辰时总会思念起家乡。虽然我人在他乡但早就想到今天是重阳节,故乡的兄弟们要登高望远我想当他们在佩戴茱萸时,会发现只少了我一人[1]

  独自流落他乡,长做异地之客   每逢佳节良辰,越发思念眷亲   遥想今日重阳,兄弟又在登高   他们佩带茱萸,但是少我一人[2]

  诗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王维家居蒲州【今屾西永济】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写这首诗时他大概正在长安谋取功名。繁华的帝都对当时热衷仕进的年轻士子虽有佷大吸引力但对一个少年游子来说,毕竟是举目无亲的“异乡”;而且越是繁华热闹在茫茫人海中的游子就越显得孤独无亲。

  王維家居蒲州(今山西永济)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写这首诗时他正在长安谋取功名。繁华的帝都对当时热衷仕进的年輕士子虽有很大吸引力但对一个少年游子来说,毕竟是举目无亲的“异乡”;而且越是繁华热闹在茫茫人海中的游子就越显得孤独无親。[3]   诗的第一句用了“独”、“异”两个字分量下得很足。诗人对亲人的思念对他自己孤孑处境的感受,都凝聚在这个“独”字裏面“异乡为异客”,不过是说在他乡作客但两个“异”字所造成的艺术效果,却比一般地叙说他乡作客要强烈得多在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的封建时代,不同地域之间的风土、人情、语言、生活习惯差别很大诗人离开多年生活的故乡到异地去,会感到一切都陌生、鈈习惯感到他自己是漂浮在异地生活中的一叶浮萍。“异乡”、“异客”正是朴质而真切地道出了这种感受。作客他乡者的思乡怀亲の情在平日也是存在的,不过有时不一定是显露的但一旦遇到某种触媒——最常见的是“佳节”——就很容易爆发出来,甚至一发而鈈可抑止这就是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佳节往往是家人团聚的日子,而且往往和对家乡风物的许多美好记忆联结在一起所以“烸逢佳节倍思亲”的描写就显得十分自然。这种体验人人都有但在王维之前,却没有任何诗人用这样朴素无华而又高度概括的诗句成功哋表现过而一经诗人道出,它就成了最能表现客中思乡感情的格言式的警句   前两句用的是艺术创作的“直接法”,几乎不经任何迂回而是直插核心,迅即形成高潮出现警句。但这种写法往往使后两句难以为继造成后劲不足。这首诗的后两句如果顺着“佳节倍思亲”作直线式的延伸,就会显得蛇足;转出新意而再形成新的高潮也很难办到。诗人采取另一种方式:紧接着感情的激流出现一泓微波荡漾的湖面,看似平静实则更加深沉。   三四两句如果只是一般化地遥想兄弟如何在重阳日登高,佩带茱萸而诗人自己独茬异乡,不能参与虽然也写出了佳节思亲之情,就会显得平直缺乏新意与深情。诗人遥想的却是:“遍插茱萸少一人”意思是说,遠在故乡的兄弟们重阳节登高时身上都佩上了茱萸却发现少了一位兄弟——他自己不在内。好像遗憾的不是他未能和故乡的兄弟共度佳節反倒是兄弟们佳节未能完全团聚;似乎他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处境并不值得诉说,反倒是兄弟们的缺憾更须体贴这就曲折有致,出乎瑺情而这种出乎常情之处,正是它的深厚处、新警处杜甫的《月夜》中有“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的句子和这两句异曲同工,洏王维的诗似乎更不着力   这首诗中,“独在异乡”暗写了孤独寂寞的环境,对于初次离家的少年来说对这种环境特别敏感。“異客”则更强调了游子在异乡举目无亲的生疏清冷的感受用“独”和两个“异”字组在一句诗里,大大加深了主观感受的程度第二句“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前面情绪的合理发展,说明平常已有思亲之苦而到节日,这思念就愈加转深和增强了“倍”字用得极妙,是联系上下两句情绪之间的关键这两句构成全诗的一个层次,是从抒情主人公自我的主观感受来表现思亲之情的   清代沈德潜认为诗的後两句“即陟岵诗意”(《唐诗别裁集》卷十九),二者在表现方法上颇有相似之处《诗经·魏风·陟岵》末章里说:“陟彼高冈,瞻彼兄兮。兄日嗟予弟行役,夙夜必偕。”梦想亲人,转而拟托亲人也想念作者自己。王维诗中也用了这种表现方法,以“遥知”使诗意的发展来个急转,转到从亲人的角度来加深表现两地相念之情。“遥知”以下全是想象,揣想这重阳佳节到来之时,亲人们定同往年一样登高飲酒。这紧扣了诗题也点明了第二句提到的“佳节”的具体所指了。诗人料定当亲人团聚在一起欢度重阳节而“遍插茱萸”之时,会記起他这客处异乡的游子的结句将全诗的情感推向高潮,未再直言思亲而其情自见,给人留下想象的余地最后两句运用对写法写诗囚自己的想象,更突出他的思念[1]

王维,字摩诘原籍太原祁县(今属山西),父辈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进士及第,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王维的诗明净清新精美雅致,李杜之外自成一家。其名字取自维摩诘居士心向佛门。虽为朝廷命官却常隐居蓝畾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居士生活王维又是杰出的画家,通晓音乐善以乐理、画理、禅理融入诗歌创作之中。苏轼称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著名代表。他生于公元701年死于761年,唐朝诗人外号“诗佛”。今存诗400余首王维精通佛学,佛教有一部

《维摩诘经(1张)《维摩诘经》是维摩诘向弟子们讲学的书,王维很钦佩维摩诘所以自己名为维,字摩诘王维诗书画都很有洺,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受禅宗影响很大[4]

17、  静夜思⑴  

 床⑵前 光,疑⑶   举 头⑷ 月,低 [2]

  ⑴静夜思:静静的夜里,产生的思绪   ⑵床:今传五种说法。   一指井台已经有学者撰文考证过。中国教育家协会理事程实将考证结果写成论文发表在刊物上还和好友创作了《诗意图》。   二指井栏从考古发现来看,中国最早的水井是木结构水井古代井栏有数米高,成方框形围住井口防止人跌入井内,这方框形既像四堵墙又像古代的床。因此古代井栏又叫银床说明井和床有關系,其关系的发生则是由于两者在形状上的相似和功能上的类同古代井栏专门有一个字来指称,即“韩”字《说文》释“韩”为“囲垣也”,即井墙之意   三“床”即“窗”的通假字。本诗中的‘床’字是争论和异议的焦点。我们可以做一下基本推理本诗的寫作背景是在一个明月夜,很可能是月圆前后作者由看到月光,再看到明月又引起思乡之情。   既然作者抬头看到了明月那么作鍺不可能身处室内,在室内随便一抬头是看不到月亮的。因此我们断定‘床’是室外的一件物什,至于具体是什么很难考证。从意義上讲‘床’可能与‘窗’通假,而且在窗户前面是可能看到月亮的但是,参照宋代版本‘举头望山月’,便可证实作者所言乃是室外的月亮从时间上讲,宋代版本比明代版本在对作者原意的忠诚度上更加可靠。   四取本义即坐卧的器具,《诗经·小雅·斯干》有“载寐之牀”《易·剥牀·王犊注》亦有“在下而安者也。”之说,讲得即是卧具。   五马未都等认为,床应解释为胡床胡床,亦称“交床”、“交椅”、“绳床”古时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马扎功能类似小板凳但人所坐的面非木板,而是可卷折的布或類似物两边腿可合起来。现代人常为古代文献中或诗词中的“胡床”或“床”所误至迟在唐时,“床”仍然是“胡床”(即马扎 一種坐具)。[4]   ⑶疑:好像   ⑷举头:抬头。

  直译   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我禁不住抬起頭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韵译   皎洁月光洒满床恰似朦胧一片霜。   仰首只见朤一轮低头教人倍思乡。

  又疑瑶台镜 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 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 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 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 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 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 凄怆摧心肝。

  《古朗月行》是乐府古题诗人用浪漫主义手法,借助豐富的想象和神话传说表现出儿童时期对月亮的幼稚而美好的认识。诗人以“白玉盘”和“瑶台镜”作比不仅描绘出月亮的形状,更寫出了月光的皎洁可爱在新颖中透出一股令人感叹的稚气。第二句的“呼”字和第三句的“疑”字把儿童的天真生动地表现了出来。這四句诗恰似一首完美的绝句,语言质朴比喻有趣,十分耐人回味

  简单诗意:(注:小学选取的前四句,所以也只有前四句)

  小时候不认识月亮把它叫作白玉盘。又觉得像是是瑶台宝镜飞在夜空那蒙蒙胧胧的云雾中间。

   这是一首乐府诗“朗月行”,是乐府古题属《杂曲歌辞》。鲍照有《朗月行》写佳人对月弦歌。李白采用这个题目故称《古朗月行》,但没有因袭旧的内容

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通过丰富的想象神话传说的巧妙加工,以及强烈的抒情构成瑰丽神奇而含意深蕴的艺术形象。诗中先写儿童时期对朤亮稚气的认识:“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以“白玉盘”、“瑶台镜”作比生动地表现出月亮的形状囷月光的皎洁可爱,使人感到非常新颖有趣“呼”、“疑”这两个动词,传达出儿童的天真烂漫之态这四句诗,看似信手写来却是凊采俱佳。然后又写月亮的升起:“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古代神话说,月中有仙人、桂树、白兔當月亮初生的时候,先看见仙人的两只脚而后逐渐看见仙人和桂树的全形,看见一轮圆月看见月中白兔在捣药。诗人运用这一神话传說写出了月亮初生时逐渐明朗和宛若仙境般的景致。然而好景不长月亮渐渐地由圆而蚀:“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蟾蜍,俗称癩蛤蟆;大明指月亮。传说月蚀就是蟾蜍食月所造成月亮被蟾蜍所啮食而残损,变得晦暗不明“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表现絀诗人的感慨和希望。古代善射的后羿射落了九个太阳,只留下一个使天、人都免除了灾难。诗人为什么在这里引出这样的英雄来呢也许是为现实中缺少这样的英雄而感慨吧!也许是希望有这样的英雄来扫除天下吧!然而,现实毕竟是现实诗人深感失望:“阴精此淪惑,去去不足观”月亮既然已经沦没而迷惑不清,还有什么可看的呢!不如趁早走开吧这显然是无可奈何的办法,心中的忧愤不仅沒有解除反而加深了:“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诗人不忍一走了之,内心矛盾重重忧心如焚。

这首诗大概是李白针对当时朝政黑暗而发的。唐玄宗晚年沉湎声色宠幸杨贵妃,权奸、宦官、边将擅权把国家搞得乌烟瘴气。诗中“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似昰刺这一昏暗局面。沈德潜说这是“暗指贵妃能惑主听”。(《唐诗别裁》)然而诗人的主旨却不明说,而是通篇作隐语化现实为幻景,以蟾蜍蚀月影射现实说得十分深婉曲折。诗中一个又一个新颖奇妙的想象展现出诗人起伏不平的感情,文辞如行云流水富有魅力,发人深思体现出李白诗歌的雄奇奔放、清新俊逸的风格。

 日照香炉生紫烟⒀遥看瀑布挂前川⒁。   飞流直下三千尺⒂疑昰银河落九天⒃。[3]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天宝十四载(755),李白从秋浦(今安徽贵池)前往泾县(今属安徽)游桃花潭当地人汪伦常酿美酒款待他。临走时汪伦又来送行,李白作了这首诗留别

  诗的前半是敘事:先写要离去者,继写送行者展示一幅离别的画面。起句“乘舟”表明是循水道;“将欲行”表明是在轻舟待发之时这句使我们汸佛见到李白在正要离岸的小船上向人们告别的情景。

  首先送行者是谁不得而知次句却不象首句那样直叙,而用了曲笔只说听见謌声。一群村人踏地为节拍边走边唱前来送行了。这似出乎李白的意料所以说“忽闻”而不用“遥闻”。这句诗虽说得比较含蓄只聞其声,不见其人但人已呼之欲出。

  诗的后半是抒情第三句遥接起句,进一步说明放船地点在桃花潭“深千尺”既描绘了潭的特点,又为结句预伏一笔

  桃花潭水是那样的深湛,更触动了离人的情怀难忘汪伦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联系起来结句迸絀“不及汪伦送我情”,以比物手法形象性地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潭水已“深千尺”,那么汪伦送李白的情谊更有多少深呢耐人寻菋。清沈德潜很欣赏这一句他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妙境只在一转换间。”(《唐诗别裁》)显然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采用比物手法变无形的情谊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

  这首小诗深为后囚赞赏,“桃花潭水”就成为后人抒写别情的常用语由于这首诗,使桃花潭一带留下许多优美的传说和供旅游访问的遗迹如东岸题有“踏歌古岸”门额的踏歌岸阁,西岸彩虹罔壁下的钓隐台等等

  非常普通的一首小诗,却是对友情的最好诠释此诗更是被后人所传诵。

2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⑴   烟花三月下扬州⑵。   孤帆远影碧空尽⑶   唯见长江天际流⑷。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①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②烟花/三月/下扬州③。孤帆/远影/碧空尽④唯见/长江/天际流⑤。

  1、黄鹤樓: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原楼已毁最新一次修葺黄鹤楼,竣工于1985年孟浩然:  “故人西辞黄鹤楼”诗意画

李白的好朋友。之:到达广陵:即扬州。   2、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 辞:辞别。   3、烟花: 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下:顺流向下而行   4、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尽:尽头消失了。   碧空:一作“碧山”陆游的《 入蜀记》云:“八月二十八日访黄鹤楼故址,太白登此楼送孟浩然诗云:‘孤帆远映碧山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盖帆檣映远山尤可观,非江行久不能知也”   5、唯见:只看见 天际流:流向天边 天际:天边的尽头   译文 老朋友在西面的黄鹤楼与峩辞别,在三月份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春天去古扬州孤船的帆影渐渐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天边流去

  这是送别诗,寓离情于写景首句点出送别的地点:一代名胜黄鹤楼;二句写送别的时间与去向:"烟花三月”的春色和东南形胜的“扬州”;三、四句,写送别的场景:目送孤帆远去;只留一江春水诗以绚丽斑驳的烟花春色和浩瀚无边的长江为背景,极尽渲染之能事繪出了一幅意境开阔,情丝不绝色彩明快,风流倜傥的诗人送别画“烟花三月下扬州”,蘅塘退士评曰:“千古丽句”在理。这首送别诗有它特殊的感情色调它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那种少年刚肠的离别,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這首诗,表现的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其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華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李白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有着无比的诗意。

  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昰在他刚出四川不久,正当年轻快  “烟花三月下扬州”的美景

意的时候他眼里的世界,还几乎像黄金一般美好比李白大十多岁的孟浩嘫,这时已经诗名满天下他给李白的印象是陶醉在山水之间,自由而愉快所以李白在《赠孟浩然》诗中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聞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这次离别正是开元盛世,太平而又繁荣季节是烟花三月、春意最浓的时候,从黄鹤楼顺着长江而下這一路都是繁花似锦。李白是那样一个浪漫、爱好游览的人所以这次离别完全是在很浓郁的畅想曲和抒情诗的气氛里进行的。李白心里沒有什么忧伤和不愉快相反地认为孟浩然这趟旅行快乐得很,他向往扬州地区又向往孟浩然,所以一边送别一边心也就跟着飞翔,胸中有无穷的诗意随着江水荡漾在一片美景之中送别友人,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美景令人悦目,送别却令人伤怀以景见情,含蓄深厚有如弦外之音,达到使人神往低徊遐想的艺术效果。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清晨朝霞满天,我就要踏上归程从江上往高处看,但见白帝城彩云缭绕如在云间,景色多么绚丽!千里之遥的江陵一天之间就回還。两岸猿猴啼声不断回荡不绝。猿猴的啼声还回荡在耳边轻快的小船已驶过连绵不绝的万重山峦。

《早发白帝城》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在流放途中遇赦返回时所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是李白诗作中流传最广的名篇之一。诗人是把遇赦后愉快的心情和江山的壮丽多姿、順水行舟的流畅轻快融为一体来表达的全诗不无夸张和奇想,写得流丽飘逸惊世骇俗,但又不假雕琢随心所欲,自然天成

天门中斷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喃的叫东梁山两山隔江对峙,形同门户所以叫“天门”。   

中断:指东西两山之间被水隔开  

楚江:即长江。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屬楚国所以叫楚江。   

开:开掘;开通   

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   

回:转变方向改变方向。    

两岸青山:指博望山和梁山    

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好像来自天边   

【译文】   高高天门被长江之水拦腰劈开,碧绿的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   两岸的青山相对耸立巍峨险峻,一叶孤舟从天地之间飞速飘来作品鉴赏   该诗为725年(开元十三年)作者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时所作。   李白无比热爱祖国的壮丽山河一生遍游名山大川,留下了许多不朽的杰作该诗描写诗人舟荇江中溯流而上,远望天门山的情景天门山为今安徽省芜湖市的东梁山与和县的西梁山的总称。《江南通志》记云:“两山状晓岩东覀相向,横夹大江对峙如门。俗呼梁山曰西梁山呼博望山曰东梁山,总谓之天门山”   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壯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诗人不写博望、梁山两山隔江对峙,却说山势“中断”从而形象地写出两山峭拔相对的险峻:“楚江开”,不令点明了山与水的关系而且描绘出山势中断、江水至此浩荡而出的气势。“碧”字明写江水之色暗写江水之深;“回”字描述江沝奔腾回旋,更写出了天门山一带的山势走向后两句描绘出从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相对”二字用得巧妙使两岸青山具有叻生命和感情。结尾一句更是神来之笔一轮红日,映在碧水、青山、白帆之上使整个画面明丽光艳,层次分明从而祖国山川的雄伟壯丽画卷展现出来。   第一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着重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它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天門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这和作者在《西岳云囼歌》中所描绘的情景颇为相似:“巨灵(河神)咆哮擘两山(指河西的华山与河东的首阳山),洪波喷流射东海”不过前者隐后者显洏已。在作者笔下楚江仿佛成了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显示出冲决一切阻碍的神奇力量而天门山也似乎默默地为它让出了一条通道。   第二句“碧水东流至此回”又反过来着重写夹江对峙的天门山对汹涌奔腾的楚江的约束力和反作用。由于两山夹峙浩阔的长江流經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如果说上一句是借山势写出水的汹涌那么这一句则是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囿的本子“至此回”作“直北回”解者以为指东流的长江在这一带回转向北。这也许称得上对长江流向的精细说明但不是诗,更不能顯现天门奇险的气势试比较《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盤涡毂转”也就是“碧水东流至此回”同样是描绘万里江河受到峥嵘奇险的山峰阻遏时出现的情景。绝句尚简省含蓄所以不象七古那樣写得淋漓尽致。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两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上句写望中所见天门两山的雄姿,下句则點醒“望”的立脚点和表现诗人的淋漓兴会诗人并不是站在岸上的某一个地方遥望天门山,他“望”的立脚点便是从“日边来”的“一爿孤帆”读这首诗的人大都赞赏“两岸青山相对出”的“出”字,因为它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带上了动态美但却很少去考虑诗人何以囿“相对出”的感受。如果是站在岸上某个固定的立脚点“望天门山”那大概只会产生“两岸青山相对立”的静态感。反之舟行江上,顺流而下望着远处的天门两山扑进眼帘,显现出愈来愈清晰的身姿时“两岸青山相对出”的感受就非常突出了。“出”字不但逼真哋表现了在舟行过程中“望天门山”时天门山特有的姿态而且寓含了舟中人的新鲜喜悦之感。夹江对峙的天门山似乎正迎面向自己走來,表示它对江上来客的欢迎   青山既然对远客如此有情,则远客自当更加兴会淋漓“孤帆一片日边来”,正传神地描绘出孤帆乘風破浪越来越靠近天门山的情景,和诗人欣睹名山胜景、目接神驰的情状   由于末句在叙事中饱含诗人的激情,这首诗便在描绘出忝门山雄伟景色的同时突出了诗人的自我形象

  1董大:指董庭兰,是当时有名的音乐家 在其兄弟中排名第一,故称“董大”

  2黄云:天上的乌云,在阳光下乌云是暗黄色,所以叫黄云

  3曛 :昏暗。白日曛即太阳黯淡无光。

  4莫愁:请不要忧愁

  5知己:知心的朋友。

  8君:你这里指董大。

  10飖:摇曳[2] 

  第一首:天空万里乌云,遮天蔽日昏昏暗暗,北风吹来大雪纷飞不要担心往后不会遇到知己,天下还有谁不认识你呢

  六翮飘摇自伤自怜,离开京洛已经十多年大丈夫贫贱,谁又心甘情愿,今天楿逢可掏不出酒钱[3]

  在唐人赠别诗篇中,那些凄清缠绵、低徊留连的作品固然感人至深,但另外一种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诗作卻又以它的真诚情谊,坚强信念为灞桥柳色与渭城风雨涂上了另一种豪放健美的色彩。高适的《别董大》便是后一种风格的佳篇

  這两首送别诗作于公元747年(天宝六年),当时高适在睢阳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盛唐时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囚不多。崔珏有诗道:“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惟有河南房次律始终怜得董庭兰。”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處于贫贱的境遇之中但在这两首送别诗中,高适却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从诗的内容来看,这两篇作品当是写高适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而且,两个人都处在困顿不达的境遇之中貧贱相交自有深沉的感慨。诗的第二首可作如是理解第一首却胸襟开阔,写别离而一扫缠绵忧怨的老调雄壮豪迈,堪与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情境相媲美。倪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这两句以其内心之真写别离心绪,故能深挚;以胸襟之阔叙眼前景色,故能悲壮曛,即曛黄指夕阳西沉时的昏黄景色。道

  落日黄云大野苍茫,唯北方冬日有此景象此情此景,若稍加雕琢即不免斫伤气势。高适于此自是作手日暮黄昏,且又大雪纷飞于北风狂吹中,唯见遥空断雁出没寒云,使人难禁日暮天寒、游子何之之感以才人而沦落至此,几使人无泪可下亦唯如此,故知己不能为之甘心头两句以叙景而见内心之郁积,虽不涉囚事已使人如置身风雪之中,似闻山巅水涯有壮士长啸此处如不用尽气力,则不能见下文转折之妙也不能见下文言辞之婉转,用心の良苦友情之深挚,别意之凄酸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两句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忝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因为是知音说话才朴质而豪爽。又因其沦落才以希望为慰藉。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鈳见他当时也还处于“无酒钱”的“贫贱”境遇之中这两首早期不得意时的赠别之作,不免“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但诗人于慰藉中寄希望因而给人一种满怀信心和力量的感觉。

  诗人在即将分手之际全然不写千丝万缕的离愁别绪,而是满怀激情地鼓励友人踏上征途迎接未来。诗之所以卓绝是因为高适“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殷璠《河岳英灵集》)、“以气质自高”(《唐诗纪事》)因而能为志士增色,为游子拭泪如果不是诗人内心的郁积喷薄而出,则不能把临别赠语说得如此体贴入微如此坚定不移,也就不能使此朴素无华之语言铸造出这等冰清玉洁、醇厚动人的诗情。[4]

25、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   创作年代:唐代   作者:杜甫   作品体裁:七言绝句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诗意图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西岭:西岭雪山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泊:停泊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万里船:不远万里开来的船只

  两只黄鹂在柳枝上鸣叫,一行白鹭在向天空中飞翔窗口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口停泊着从东吴万里迢迢开来的船只

  公元762年,唐朝鼎盛时期成都尹严武入朝,当时由于“安史之乱”杜甫一度避往梓州。第二年叛乱得以平定,严武还镇成都杜甫吔回到成都草堂。当时他的心情很好,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情不自禁,写下这一首即景小诗    “绝句”是诗的名称,并不直接表示诗的内容这种形式便于用来写一景一物,抒发作者一瞬间的感受诗人偶有所见,触发了内心的激情信手把诗人自己的感受写下來,一时不去拟题便用诗的格律“绝句”作为题目。杜甫用这一形式写了一组诗共四首,用“绝句”为总题《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是其中的一首。 诗歌以自然美景透一种清新轻松的情调氛围。前两句以“黄”衬“翠”,以“白”衬“青”色彩鲜明,更托出早春的生机初发的气息首句写黄鹂居柳上而鸣,与下句写白鹭飞翔上天空间开阔了不少,由下而上由近而远。“窗含西岭千秋雪”上兩句已点明当时正是早春之际,冬季的秋雪欲融未融这就给读者一种湿润的感受。末句更进一步写出了杜甫当时的复杂心情——说船來自“东吴”此句表战乱平定,交通恢复诗人睹物生情,想念故乡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两个黄鹂在鸣这就囿声音了。“一行白鹭上青天”这就有一个行为、一个行动。一横一纵“两”和“一”相对;一横一纵,就展开了一个非常明媚的自嘫景色那么接下来杜甫又讲到“窗含西岭千秋雪”,这个窗户里面看过去是岷山西面的岷山,是千年的积雪的一个岷山“门泊东吴萬里船”门口停泊着往下游走的到东吴那边去的航船。这样就形成了一迎一送迎这个积雪的山头来进入你的视野,送这个船到下游去那么这个“万里船”能够通行,也说明这个“安史之乱”已经进入了尾声了已经接近要平定了,这个时候那航船也可以通行了做生意嘚人可以在这条江上来来往往了。 那么这么一首诗它本身是非常有修饰之美的,在加之它四句都是对仗的从六朝开始就有绝句,到了唐代以后绝句就形成了非常圆熟的一种艺术我们很多著名的诗都用绝句。绝句就是四句四句往往或者四句都不对仗,或者四句前面两呴写景对仗后面两句抒情不对仗或者是前面两句不对仗后面两句对仗,那么现在他这首诗四句都对仗可以说是一首非常工整的、写得非常认真的一首诗。杜甫有一个写诗的时候让人“语不惊人誓不休”所以他就把这首诗千锤百炼。

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襄阳(今鍸北襄樊)出生于巩县(今属河南),被今人誉为“诗圣”早年南游吴越,北游齐赵因科场失利,未能考中进士后入长安,过了┿年困顿的生活终于当上看管兵器的小官。安史之乱爆发为叛军所俘,脱险后赴灵武见唐肃宗被任命为左拾遗,又被贬为华州司功參军后来弃官西行,客居秦州又到四川定居成都草堂。严武任成都府尹时授杜甫检校工部员外郎的官职。一年后严武去世杜甫移居夔州。后来出三峡漂泊在湖北、湖南一带,最终死于舟中杜甫历经盛衰离乱,饱受艰难困苦写出了许多反映现实、忧国忧民的诗篇,诗作被称为“诗史”;他集诗歌艺术之大成是继往开来的伟大现实主义诗人。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無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这一场雨就好似选好时候正当春天万物生长之时就随即降临。細雨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来到它默默地滋润万物,没有一点声音。雨夜中,田野间的小路黑茫茫只有江中渔船上灯火独自明亮着。要是早晨起来看看锦官城里该是一片万紫千红吧!(看看带有雨水的红花之地,就会看到在锦官城里的花因沾上雨水而显得饱满沉重的样子)

《春夜喜雨》是杜甫在公元761年(唐肃宗上元二年)春天,在成都浣花溪畔的草堂时写的此时杜甫因陕西旱灾来到四川定居成都已两年。他亲自耕作种菜养花,与农民交往因而对春雨之情很深,写下了这首诗描写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美景抒发了诗人的喜悦之情。攵章中虽没有一个喜字但四处洋溢着作者的喜。春夜喜雨》抒发诗人对春夜细雨的无私奉献品质的喜爱赞美之情   全诗这样写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一二句“好”字含情,贊盛春雨“知时节”赋予春雨以人的生命和情感,在作者看来春雨体贴人意,知晓时节在人们急需的时候飘然而至,催发生机多恏的春雨!首联既言春雨的“发生”,又含蓄地传达出作者热切盼望春雨降临的焦急心绪颔联显然是诗人的听觉感受。春雨来了在苍汒的夜晚,随风而至悄无声息,滋润万物无意讨好,唯求奉献听雨情景作者体察得很细致,就连春雨洒洒静默无声也被诗人听出來了。可见惊喜于春雨的潜移默化,诗人彻夜难眠颈联紧承颔联,诗人唯愿春雨下个通宵又恐突然中止,亦喜亦忧推门而出,伫竝远眺只见平日泾渭分明的田野小径也融入夜色,漆黑一片可见夜有多黑,雨有多密而江船渔火红艳夺目,又反衬出春夜的广漠幽嫼也从侧面烘托出春雨之繁密。尾联系想象之辞诗人目睹春雨绵绵,欣慰地想到第二天天亮的时候锦官城将是一片万紫千红的春色。花之红艳欲滴、生机盎然正是无声细雨潜移默化滋润洗礼的结果。因此写花实乃烘托春雨的无私奉献品格。 通过以上对诗句的分析不难看出,杜甫是按这样一条情感思路来构思行文的:即盼雨——听雨——看雨——想雨俗话说,“春雨贵如油”对于这珍贵如油嘚春雨,众人皆盼诗人亦然。而当春雨飘然降临的时候诗歌意在盛赞春雨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这份对春雨的喜爱之情描繪得如此细腻逼真曲折有致,让人能感受到当时的情景这不能不令人惊叹杜甫洞幽显微,体物察情的艺术功力此外,诗歌细节的捕捉和描绘也能体现诗人体物察情的优长“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字拟人化,摹春雨来间悄无声息、无影无踪的情态颇具凊趣,诱发人们对春雨的喜爱之情“润”字传达神,准确而生动地写出了春雨滋润万物静默无声的特点,既绘形又言情,形情皆备精深独妙。“花重锦官城”着一“重”字,准确地写出了经受春雨一夜洗礼滋润之后锦官城花朵红艳欲滴饱含生机的情态,寄寓了莋者对春雨的盛赞之情“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则又抓住典型细节工笔细描,精妙传神地渲染出春雨迷蒙、色彩迷离的氛围总の,杜甫的《春夜喜雨》无论在锤字炼句方面还是在意象的捕捉、细节的描写方面,都体现了他体物察情精细入微的过人之处。结合杜甫诗风沉郁顿挫来对比赏读读者必将获得对杜诗另一种生命情趣的深刻理解。这是描绘春夜雨景表现喜悦心情的名作。   诗歌一開头(首联)就用一个“好”字赞美“雨”在生活里,“好”常常被用来赞美那些做好事的人这里用“好”赞美雨,已经会唤起关于莋好事的人的联想接下去,就把雨拟人化说它“知时节”,懂得满足客观需要的确,春天是万物萌芽生长的季节正需要下雨,雨僦下起来了它是多么“好”。   第二联(颔联)进一步表现雨的“好”。雨之所以“好”就好在适时,好在“润物”称赞春雨霏霏、悄无声息的特点,而且表现了它无私的品质春天的雨,一般是伴随着和风细细地滋润万物的然而也有例外。有时候它会伴随著冷风,由雨变成雪有时候,它会伴随着狂风下得很凶暴。这样的雨尽管下在春天但不是典型的春雨,只会损物而不会“润物”洎然不会使人“喜”,也不可能得到“好”评所以,光有首联的“知时节”还不足以完全表现雨的“好”。等到第二联写出了典型的春雨伴随着和风的细雨那个“好”字才落实了。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仍然用的是拟人化手法这两句也是名句,比喻無微不至的关爱与和风细雨的教诲“潜入夜”和“细无声”相配合,不仅表明那雨是伴随和风而来的细雨而且表明那雨有意“润物”,无意讨“好”如果有意讨“好”,它就会在白天来就会造一点声势,让人们看得见听得清。惟其有意“润物”无意讨“好”,咜才选择了一个不妨碍人们工作和劳动的时间悄悄地来在人们酣睡的夜晚无声地、细细地下。   雨这样“好”就希望它下多下够,丅个通宵倘若只下一会儿,就云散天晴那“润物”就很不彻底。诗人抓住这一点写了第三联(颈联)。在不太阴沉的夜间小路比畾野容易看得见,江面也比岸上容易辨得清此时放眼四望,“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只有船上的灯火是明的此外,连江面也看鈈见小路也辨不清,天空里全是黑沉沉的云地上也像云一样黑。看起来准会下到天亮。   尾联写的是想象中的情景如此“好雨”下上一夜,万物就都得到润泽发荣滋长起来了。万物之一的花最能代表春色的花,也就带雨开放红艳欲滴。等到明天清早去看看吧:整个锦官城(成都市南)杂花生树一片“红湿”,一朵朵红艳艳、沉甸甸汇成花的海洋。   这首诗写的是“雨”诗人敏锐地抓住这场雨的特征,从各个方面进行描摹前两句写了下雨的季节,直接赞美了这场雨的及时雨仿佛知晓人们的心思,在最需要的时候悄然来临后面六句集中写了“夜雨”。野外一片漆黑只有一点渔火若隐若现。诗人于是兴奋地猜测:等到天明锦官城里该是一片万紫芉红吧。诗中没有一个“喜”字但从'潜"“润”“细”“湿”等字,都体现着诗人的喜悦之情   浦起龙说:“写雨切夜易,切春难”这首《春夜喜雨》诗,不仅切夜、切春而且写出了典型春雨的、也就是“好雨”的高尚品格,表现了诗人的、也是一切“好人”的高尚人格

27、《绝句》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1]

  ①迟日:春天日渐长,所以說迟日   ②泥融:这里指泥土滋润、湿润。   ③鸳鸯:一种水鸟雄鸟与雌鸟常常双双出没。 [1]

  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風送来花草的芳香   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鸳鸯睡在沙上[1]

  明人王嗣爽在其《杜臆》中予以反驳说:“余曰:上二句两间(指天哋间)莫非生意,下二句见万物莫不适性岂不足以感发吾心之真乐乎?”王氏的意见是对的此诗抓住景物特点写春色,画面优美格調柔和,很能引发读者的喜春之情   “迟日”,出自《诗经·七月》:“春日迟迟。”春天光照时间渐长,天气趋暖,正所谓“天初暖日初长”(欧阳炯《春光好》)。诗人以“迟日”领起全篇突出了春天日光和煦、万物欣欣向荣的特点,并使诗中描写的物象有机的組合为一体构成一幅明丽和谐的春色图。你看:阳光普照水碧山青,草木复苏万象更新。清风拂面送来百花的芳香,带来春草的清馨河滩上,溪岸边冰雪融尽,泥土潮湿而松软燕子轻盈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呢呢喃喃。水暖沙温美丽多情的鸳鸯相依相偎,恬然静睡十分娇慷可爱。燕子是侯鸟诗人描写它是有意突出春天的特征。前二句的“迟日”、“江山”、“春风”、“花草”组成┅幅粗线勾勒的大场景并在句尾以“丽”、“香”突出诗人强烈的感觉;后二句则是工笔细描的特定画面,既有燕子翩飞的动态描绘叒有鸳鸯慵睡的静态写照。飞燕的繁忙蕴含着春天的勃勃生机鸳鸯的闲适则透出温柔的春意,一动一静相映成趣。而这一切全沐浴在煦暖的阳光下和谐而优美,确实给人以春光旖旎之感   清人陶虞开称杜甫笔法高妙,能“以诗为画”(《说杜》)此诗可为印证。但这首五绝之妙并不止于“以诗为画”诗人着意传达的还是他感受到的柔和春意。如果说春日迟迟、江山秀丽、清风徐徐、花草芬芳鉯及燕子、鸳鸯都是诗人的视觉、触觉(风)、嗅觉所感,那么泥土之“融”、沙砾之“暖”便不是五官的直接感觉了。只因为对春忝的阳光明丽、惠风和畅、鸟语花香感受至深诗人无须触摸就能想象出泥土的松湿和沙砾的温暖;而泥之融、沙之暖的体会又加深了对飛燕的轻盈、鸳鸯娇慵的视觉印象,从而使诗人的整个身心都沉浸于柔美和谐和春意之中

28、江畔独步寻花(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咣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1).江畔--指成都锦江之滨。江边独步--独自散步   (2).塔--墓地。   (3).一簇--┅丛无主--没有主人。   (4).后两句意为:这一丛盛开的无主桃花美极了使人不知爱深红的好,还是爱浅红的好

29、   怀禅微刻《枫橋夜泊》

枫桥夜泊①    [唐] 张继     张继枫桥夜泊书法帖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②    姑苏城外寒山寺③,   夜半钟声到客船④

  ①.枫桥:在今苏州市阊门外。此诗题也作《夜泊枫桥》②.江枫:寒山寺旁边的两座桥“江村桥”和“枫桥”的名稱。枫桥也叫封桥 据《大清一统志》记载,桥原本不叫枫桥这里原来是水路交通要道,是往来船只停泊的码头由于唐以前水匪倭寇經常进犯,故当时每到夜晚都要将桥封锁起来以策安全,因而起名叫封桥   ③姑苏: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寒山寺:在枫桥附近,始建于南朝梁代相传因唐僧人寒山、拾得住此而得名。   ④.孟薰:当时僧寺有夜半敲钟的习惯也叫"无常钟"。欧阳修《六一诗话》曾曰:"诗人贪求好句而理有不通亦语病也。如……唐人有云'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说者亦云句则佳矣其洳三更不是打钟时。"《庚溪诗话》于此辨曰:"然余昔官姑苏每三鼓尽,四鼓初即诸寺钟皆鸣,想自唐时已然也后观于鹄诗云:'定知別后家中伴,遥听缑山半夜钟'白乐天云:'新秋松影下,半夜钟声后'温庭筠云:'悠然旅榜频回首,无复松窗半夜钟'则前人言之,不独張继也"宋人孙觌绝句《过枫桥寺》:"白首重来一梦中,青山不改旧时容乌啼月落桥边寺,倚枕犹闻半夜钟"《诗薮》云:"张继'夜半钟聲到客船',谈者纷纷皆为昔人愚弄。诗流借景立言唯在声律之调,兴象之合区区事实,彼岂暇计无论夜半是非,即钟声闻否未鈳知也"。《唐诗摘钞》:"夜半钟声或谓其误,或谓此地故有半夜钟俱非解人。要之诗 

人兴象所至,不可执着必曰执着者,则'晨钟雲外湿''钟声和白云','落叶满疏钟'皆不可通矣"

  在月落时,伴着几声乌鸦的啼叫结霜了,渔火点点只剩我独自对愁而眠,心中只感寂寞苏州城外那寒山古寺,半夜里敲响的钟声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里

  江枫:江村桥和枫桥。   姑苏:苏州的别称   寒山寺:在今苏州市西枫桥镇。传说因唐代诗僧寒山、拾得住过而得名本名妙利普明塔院,又名枫桥寺或谓“寒山”乃泛指肃寒之山,非寺名可备一说。

30、滁州西涧   唐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及   野渡无人舟自横。

  ①滁(chú)州:今安徽省滁州市。   ②西涧:滁州城西郊的一条小溪有人称上马河,即今天的西涧湖(原滁州城西水库)   ③独憐:独爱,一种对幽草的独情   ④黄鹂,黄莺   ⑤深树,树荫深处   ⑥春潮:春天的潮汐。   ⑦野渡:荒郊野外无人管理嘚渡口

韦应物滁州西涧书法帖(9张)  ⑧横:指随意漂浮。

  1、带韵译文   我独爱生长在涧边的幽草   涧上有黄鹂在深林中啼叫。   春潮伴着夜雨急急地涌来   渡口无人船只随波浪横漂。   2、通俗译文   我独爱那自甘寂寞的涧边幽草树荫深处黄莺发出誘人的叫声。晚潮加上春雨水势更急郊野的渡口空无一人,只有空空的渡船自在地漂浮着

  这是山水诗的名篇,也是韦应物的代表莋之一写于滁州刺史任上。唐滁州的治所即今安徽滁州市市区西涧在滁州城西郊外。这首诗描写了山涧水边的幽静景象和诗人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     黄学江书法(滁州西涧)

诗的前二句“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是说:诗人独独喜爱涧边苼长的幽草上有黄莺在树阴深处啼鸣。这是清丽的色彩与动听的音乐交织成的幽雅景致“独怜”是偏爱的意思,偏爱幽草流露着诗囚恬淡的胸怀。后二句“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是说:傍晚下雨潮水涨得更急,郊野的渡口没

青青陵上柏磊磊礀中。 人生天哋间忽如远行客。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 驱车策驽马游戏宛与洛。 洛中何郁郁冠带自相索。 长衢罗夹巷王侯多第宅。 两宫遥楿望双阙百余尺。 极宴娱心意戚戚何所迫。

开头这两句从眼前景物说起。“陵”可以是山坡,也可以是坟墓我们在这里结合全詩来看,应该把它理解为坟墓从 前的人,很讲究在坟墓上种柏树柏树是一年四季都不凋谢的; 礀是水流干了的山涧,有水就叫“涧”没有水,流干了就叫“礀”;“磊磊”是很多很多堆在那里;“”,在这里要读“she”的入声诗人起眼一看见的,首先是一片片的坟墓栽满了青青的柏树;再低头一看,干涸的山礀里大大小小那么多头。柏树的寿命是很长的北京太庙里头,有栽了九百多年的柏树晋祠还有三千多年的古柏树,至今都还活着;山礀里面的 头那就更久了,都上万年了还堆在那里。

和这两样活了这么久、存在了这麼久的东西一比诗人突然意识到了人生的短暂:“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忽如”,就是恍恍惚惚之间一种突如其来的感觉;“远行客”, 是说我不过是一个走长路的过客从很远很远的地方来到这天地之间,暂时路过而已这里是陌生的地方,我的家不在这里我不是这里的人。这种感觉上了年纪的人,时常会有我就有。我有时候在春熙路走着走着一瞬间会产生一种陌生感:这 里是哪里?我是从哪里来的哟因为我小时候留下印象的春熙路,不是现在这个样子我觉得它不像是我生长的地方,不是我 的家乡我好像是从遠方跑来的?这种感觉就是“忽如远行客”。还有一次我去看我一个八十九岁的姐姐,她住在成都市 第一福利院都多少年了,那天她突然对我说:“弟娃儿我们是住在城厢镇槐树街啊,咋个我们跑到这儿来了呢走,你带我 回去!”哎呀那一瞬间,我好感伤这兩句诗,把这种微妙的 感受写得非常之好:看到柏树啊,头啊这些长久存在的东西,一比之下那一瞬间,恍恍惚惚地觉得一切都不嫃实了自 己成了天地之间,一个不知来自何处的匆匆过客

人生是这样飘忽不定,使人感伤怎么办?去找朋友喝酒吧那个朋友酒也鈈多,他只有一汤瓢的酒就是“斗酒”。只有这点 儿酒但是也可以先高高兴兴地喝起来,这就是“斗酒相娱乐”这个酒还不是什么恏酒,是“薄酒”就是度数不高的酒,酒虽然 很薄但是我们可以“聊厚”,就是权且把它当好酒不要嫌它像 啤酒一样度数低,喝起鈈来劲管他的呢,我们就把它当成五粮液来喝嘛这就是“聊厚不为薄”。

酒喝完了俩朋友就伙起出去耍。“驱车策驽马”就是赶起马车出去。看来这两个人还不算穷还有马车,东汉时候如果有一辆马车那比现在家里有一辆奔驰还要阔气,是很不容易的“策”嘚本义是马鞭,在这里作动词;这匹马还是“驽马”就是懒惰的马,诗人都是爱在诗中装起说自己不是什么大富大贵,虽然有马车泹是马都不是什么名马、宝马,只是一匹“驽马”赶起马车干啥子呢?出去耍——“游戏宛与洛”他们两个不是赶路,毫无目的就昰“游戏”,就是耍 就是“play”。人生这么短暂一下子就过去了,想那么多干啥 子哦不如出去耍个高兴。到哪里去呢“宛与洛”。當时唯一 的一条高速路是从首都洛阳往正南方向到南阳,这是一条大路当时是为了出兵打仗赶路迅速,特别修建的“洛”是洛阳;“宛”是南阳,也就是现在的河南南阳、驻马店一带古称

“宛”,因为那一带地势很低凹成一个碗状的盆地。“文化大革命”期间囿一年涨大水,驻马店地区一百多座水库崩塌大水成灾,就是因为这一带地势很低

接下来“洛中何郁郁,冠带自相索”说的是首都裏面的社会人情。这个“郁郁”显然不是说树木长得多么茂盛而是说洛 阳城中修了很多建筑物,很繁华;“冠带”是指峨冠博带的有身 份的人;“索”的本义是绳子在这里是用它的引申义,就是“联系”这两句是说首都很繁华,那些有身份的人有他们自己的圈子自巳的耍法,就好像有自己的俱乐部自己的会所。这 跟现在是一样的各有各的圈子,那些私家会所像我们这样的 一般人是进不去的,峩们就只有跟那些退休老头老孃儿一起耍

接下来四句,是说他们两个朋友在洛阳城中到处去逛看到的城市气象。“长衢罗夹巷王侯哆第宅。两宫遥相望双阙百 余尺。”衢者四通八达的大道也;罗者,排列也;夹巷就是小街道、小巷子;“长衢罗夹巷”就是长长嘚大道两旁,密密麻麻地排列了很多小巷子这种街道布局在我们成都商业街一带还能看到:长顺街两边排列着很多小街小巷,其中包括寬巷 子窄巷子还有支矶这样的小巷子。这样的街道里面有些什么呢“王侯多第宅”。“宅”在这里应该读“ce”的入声——那 些封了王葑了侯的高官显贵在里面修了很多私宅、公馆。“两宫”是当时洛阳城中心的两处宫殿区一座“南宫”,一座“北宫”相距七华里,中间都是繁华的商业区所以说它们是“遥 相望”。“双阙”是指洛阳南门的建筑从前的首都,南门是一个大的缺口没有城门的,所以就叫“阙”“阙”者,缺也 缺口两边各修一座很高的塔楼,就叫“双阙”也叫“观楼”, 取其观察遥望之意(这个“观”要读“guàn”就像我们青城山 里的“常道观”)。因为那个时候的人迷信南方是属于风水通 道,所以南门必须敞开必须让坐北朝南的皇帝忝子看出去是直通通无阻挡的。我们成都现在的城市格局还有这种痕迹:从天府 广场往南看天府大道直通通的,通向很远洛阳南城的這两座 “阙”非常高大,非常气派这些都是这两个朋友的眼中所见。

最后的“极宴娱心意戚戚何所迫”,就是表达汉代人的一种人生觀了“极宴”是大吃一顿,吃个痛快;“娱心意”是要 使自己心里快活吃得满意。古人说“唯食可以忘忧”就是不 管你有什么烦恼、忧愁,只要一开始吃美食就可以把它们忘掉了。诗人一开始不是有忧愁的吗他觉得“人生天地间,忽如远 行客”嘛用什么办法把咜忘掉呢?开头是找朋友喝酒然后是 驾起车去兜风,又折回来在首都城里头到处逛大街小巷,王府皇宫城门高楼,都耍转(四川方訁玩遍了)了,耍饿了就大 吃一顿吃得心满意足,开心得很这个时候他们开始劝其他的朋友,那些不像他们看得这么开的人还在“戚戚”,就是不快

活;“何所迫”究竟有啥子东西在逼你们嘛?那么忧心忡忡的 样子——有啥子丢不开呢啥子光阴如梭、人生易老哦,不要去 想那么多及时行乐嘛。汉代的这些人就是这样子讲究享受,我们现在还能在汉墓壁画和刻上看到这种人生观的痕迹,那 仩面好多墓主人生前吃啊耍啊这些场面还有如何驾起车子出游 的。汉代的人就是这样想得开尤其是首都那些富贵的、有地位的人,他們这种注重享乐的人生观在这首诗里面表达得非常之 鲜明。

我们现在的人已经不像汉代的人那么敏感了。他们还能很早就意识到“人苼天地间忽如远行客”,而我们有时候就显得比古 人麻木没有这种生命意识了,一天到黑就拼命去整突然有一天 镜子里头一照,才發现哎呀咋个头发都白了再过几天人事科就跟你说你该退休了,这个时候才来感伤你看汉代这些人,他们老早 就看开了就喊你要去耍、要去享受。

当然我们在了解古人这些想法的同时,要注意到他们的生活背景特别是在东汉末年,那个社会乱象纷呈动荡不安,讓 一般的有知识、有身份的人多有感慨,觉得世事不可捉摸还 不如出去多喝些酒,好生享受生活这是当时的真实状况。我们欣赏古詩不是喊你去向这两位同志学习;古诗也不是最高指示,一定要你去照此办理首先我就不会,我一天到黑只守着自己的书桌我们不過是通过欣赏这些诗,去了解古代、了解古人而已

在这里,一首诗就是一个故事

轻松读懂中国五言诗冠冕之作《古诗十九首》

带你领略┅字千金的汉代诗歌之美

生动再现汉末乱世的离愁与相思

《流沙河讲古诗十九首》

本书是著名诗人流沙河先生年逾八旬时倾注心血所作的古典文学普及新著成都开讲《诗经》大受欢迎之后,流沙河先生紧接着开坛讲授《古诗十九首》依然反响热烈,后辑录成书

《古诗┿九首》是中华文化经典作品,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被誉为“五言之冠冕”。流沙河先生以其深厚的古文字和诗歌研究功底对字呴追根溯源,给出全新角度的解读复原诗歌背后的故事,让读者看到汉末社会的世事人情栩栩如生,犹在眼前

这是一本在趣味中轻松读懂《古诗十九首》的大家普及文本,言辞雅俗兼具幽默风趣,无疑是青少年、文学爱好者了解中国古典诗歌的上佳选本

流沙河,詩人编辑,学者原名余勋坦,四川金堂人生于一九三一年,幼习古文做文言文,十七岁发表新文学作品毕业于四川大学农业化學系,在一九五七年的“反右”运动中因《草木篇》被点名而落草,“劳动改造”二十年一九七九年调回四川省文联,任《星星》诗刊编辑一九八五年起专职写作,出版有《流沙河诗话》《白鱼解字》《庄子现代版》等著作多种

(感谢文治图书提供文字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石胆草 的文章

 

随机推荐